CN100540779C -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40779C CN100540779C CNB021216878A CN02121687A CN100540779C CN 100540779 C CN100540779 C CN 100540779C CN B021216878 A CNB021216878 A CN B021216878A CN 02121687 A CN02121687 A CN 02121687A CN 100540779 C CN100540779 C CN 10054077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tton
- sewing
- pin
- buttonhole
- upper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缠线脚钉扣缝纫机(1),具有:利用略水平设置的主轴(7)上下驱动下端部上装缝纫机(5)的针杆(9)的针上下动机构(10)在X方向上摆动针杆的针摆机构(11)、使上面略水平载置下钮扣和缝制物的下板(56)在与X方向直交的Y方向上驱动的下Y进给机构(50)、在Y方向上驱动把持上钮扣的夹持部(90)的上Y进给机构(30)、与X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驱动上钮扣夹持部的钮扣差动机构(70)和控制所述各驱动装置的CPU(102)。利用缝纫机(1)可以做到上钮扣和衣料(下钮扣)分别独立地在XY方向上驱动,能分别输送纽扣和衣料,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缝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过去,在衣料上自动钉扣(以下称上钮扣),再在上钮扣与衣料之间的缝纫线(以下称根线)周围缠线缝纫线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是大家都知道的。过去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在工作台等部分安装XY进给装置,由该XY进给装置,把衣料和上钮扣一起输送的同时,在针杆的上下运动和工作台内部的套口机的协调运动下,在衣料上钉钮扣。另外,作为别的例子,例如针杆做X方向的摆动,而衣料和钮扣做Y方向进给,这样衣料和上钮扣相对于针杆做XY方向的进给。
然而,如上所述的上钮扣和衣料一起进给的型式,产生各种限制,不能充分适应多样化的缝制要求,例如存在以下(1)-(3)所述的问题。
(1)在外套等衣服上,钉上钮扣时,多在衣料的里侧同时钉增用的底扣。底扣比起上钮扣小一些,所以一般而言,上钮扣和底扣,扣眼的大小、扣眼间距都不一样。但上下钮扣和衣料一起输送的过去的缝纫机来说,扣眼间距不同的上钮和底扣,夹住衣料的状态下,同时钉扣是不可能的。因此,曾经特意制作与上钮扣的扣眼一样的底扣,用它缝制,但实际上几乎全部是手工缝制,因而作业性很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曾在特开平8-117465号专利公报上发表了为分别独立输送上钮扣和底扣,设置2台XY工作台的缝纫机。但是如此设置2台XY工作台,驱动这两者时,不仅振动和噪音很大,而且缝纫机总重量变大,不怎么实用。再则,XY工作台只有在缝纫针拔起时才能移动,也就是只能做间歇动作,所以高速化上有限度。
(2)在衣料上钉扣时,为好看起见,在衣料上落针的位置,最好集中在一个地方。这就是说,手工钉扣时,如图19(a)所示,在衣料S上几乎在同一个地方落针,在这样状态下缠线,如图19(b)所示,从衣料连接的根线成直线,看起来好看。
但是,用过去的缝纫机钉扣,上钮扣和衣料的相对位置关系始终一样,所以上钮扣的扣眼间距就是衣料上落针位置。也就是说,如图19(c)所示,钮扣B与衣料S相连的缝纫线,对应扣眼间距W成平行状态,缠线以后,如图19(d)所示,在缠线部分的上下,缝纫线为喇叭形,看起来不好看。
另外,在衣料上落针的位置,是根据情况,有时稍微错开。例如,钉扣缝制开始或结束时,在同一扣眼连续多次落针,但为避免在扣眼的完全相同的位置上多次落针和损伤衣料,在同一个扣眼的稍微不同位置上落针。前者的情况,用过去的缝纫机也没有问题,但后者的情况必有问题。例如扣眼直径2mm,缝纫一针直径为1mm的话,机针错开的位置,计算上有0.5mm,实际上只有0.3mm。因此,用过去的缝纫机,在一个扣眼中,挪动衣料的位置进行连剌是困难的。
(3)一般,用手工作业缠线脚钉扣的上钮扣时,连接上钮扣和衣料的根线,不露在衣料里侧,但为了具有强度,只一针通过衣料里侧。该通过衣料里侧的线称为“加强线”,用它把上钮扣牢牢地缝制在衣料上,然后进行缠线。
另一方面,有过去的缝纫机缠线脚钉扣时,先如图20(a)所示,在折起来的衣料S的上方,钮扣B搭上一半的状态下,在扣眼h1落针时,在衣料中落针,在扣眼h2落针时,不在衣料上落针,前者称“搭针”,而后者称“空针”。如果反复进行搭针和空针,钮扣B和衣料S之间形成根线T,然后切断缝纫线。
接着如图20(b)所示,钮扣B的方向转90度。在这个状态下,在根线T的周围缠绕缝纫线。这时,缠线中的一针量作为加强线t,通过衣料S的里侧。这里的加强线t与本来手缝时的加强线不同,不是把钮扣B和衣料S连接连起来的根线T,只不过是绕在根线上而已,所以强度弱。按图20(a)缝制时,如果能够移动衣料S,根线作为加强线,但过去的缝纫机,衣料和钮扣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因此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特公开2-45913号公报上记载,缝制根线时,用气缸移动衣料,形成加强线,但只能移动一定距离,而且如果扭扣的大小等缝制条件变化,只能用手工作业调节,很不方便。
除了(1)-(3)外,过去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还有下面的问题。缝制工厂的流水生产中,缝制钉扣时,在一件衣服上缝制多种钮扣,例如,在一套西服上,混有如图20所示的“塔针缠线缝制”,只进行搭针缝纫的“搭针贴近缝制”,上下排列上钮扣、衣料、加强扣(底扣)钉扣的“带底扣的缝制”等。到目前为止,每种缝制都有专用的机器。因此,缝制一套衣服时,每种钉扣都要把衣料拿下来,上到专用机器,反复进行这些操作,作业者的手工操作很多,作业效率低。另外,对每种钉扣种类,购置相应专用机器,这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它能把钮扣和衣料分别输送,可适应多种缝制条件,能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如图1-图17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下端部装上缝纫针5的针杆9,在略水平设置的主轴7的作用下,能上下驱动的针上下驱动装置(针上下动机构10)和,
在对主轴的纵向成平行或直交的平面内,使针杆能摆动的针摆驱动装置(针摆机构11)和,
把上面可载置底扣的缝纫物的布进给板(下板56),在针摆驱动装置的针摆方向相直交的方向上驱动的布进给驱动装置(下Y进给机构50)和,
把略水平把持上钮扣的上钮扣夹持部(夹持部90),在与布进给驱动装置的布进给方向相平行方向上驱动的上钮扣第一驱动装置(上Y进给机构30)和,
上钮扣夹持部在上钮扣第一进给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成直交,而且与针摆方向相平行方向驱动的上钮扣第二进给驱动装置(钮扣差动机构70)和,
按照所述各驱动装置被独立地驱动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各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CPU 102)。
根据上述缠线脚钉扣缝纫机,缝纫针在与主轴纵向平行或直交的平面内,由针摆驱动装置作摇摆运动,对上钮扣而言,由上钮扣第一进给驱动装置,与布进给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由与此相直交的上钮扣第二进给驱动装置,与针摆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对底扣和衣料而言,由布进给驱动装置,与针摆方向相直交的方向移动。如果利用缝纫针的摆动运动,底扣和衣料对于上钮扣,可以做相对于布进给驱动装置相直交的方向移动。这就是说,上钮扣和衣料(底扣)分别在水平面内相互直行的两个方向上可以移动。因此,组合这些驱动装置,结果能够自由地改变上钮扣、衣料(底扣)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过去不可能的各种钉扣变为可能。
如上所述,上钮扣、衣料(底扣)分别在相互直行的两个方向上能够自由移动,而且对底扣而言,由于利用针摆机构,与过去设置2台XY工作台驱动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总重量。另外,针杆的摇摆、XY工作台的移动、都在缝纫针超出针板上方位置时才动作,不管怎样,虽然是间歇运动,但在实际构成上,针杆的摆动运动比驱动工作以要快,所以高速运行变为可能,作业效率高。
本发明之2的缠线脚缝纫机,例如图18所示,其特征在于具有:
把下端装有缝纫针的针杆,在略水平设置的主轴的作用下,上下驱动的针上下驱动装置和,
对主轴的纵向成平行或直交的平面内,使针杆能摆动的针摆驱动装置和,
把上面可载置底扣和缝制物的布进给板,在与针摆驱动装置的针摆方向相直交的方向上驱动的布进给驱动装置和,
把略水平把持上钮扣的上钮扣夹持部,在布进给驱动装置的布进给方向相平行方向上驱动的上钮扣第一进给驱动装置或上钮扣夹持部在上钮扣第一进给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直交,而且与针摆方向相平行方向驱动的上钮扣第二进给驱动装置中任意一个和,
按照所述各驱动装置被独立地驱动的方式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根据上述的发明,缝纫针由针摆驱动装置,在对主轴纵向平行或直交的平面内作摇摆运动。对上驱扣而言,由上钮扣第一进给驱动装置或者第二钮扣进给驱动装置,可在与布进给方向或者针摆方向相同方向上移动。对底扣和衣料而言,由布进给驱动装置,可在与针摆方向直交的方向上移动。
这就是说,上钮扣、衣料(底扣)、缝纫针可以分别在各自的方向上驱动,所以把这些装置组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地改变上钮扣、衣料(底扣)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过去不可能的各种缝扣变为可能。
本发明之3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是在上述发明之1或者2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进给板保持缝制物折弯的状态、可以搭针缝纫的布夹持部(布夹持部60、位置A)和,
在缝制物下面夹持底扣,并钉底扣的底扣夹持部(位置B)和,
在缝制物上面,贴近所述上钮扣,可进行贴近钉扣缝纫的上钮扣贴近部(位置C),
所述布进给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布进给板,使布夹持部、底扣夹持部和上钮扣贴近部的各部分,大致位于缝纫针的下方。
根据上述的发明,在布进给板上,作为对应各种钉扣的位置,设置布夹持部、底扣夹持部和上钮和贴近部,通过布进给驱动装置,驱动布进给板,使布夹持部、底扣夹持部和上钮扣贴近部,分别大致位于缝纫针的下方。因此,在一件衣服上进行搭针、钉底扣、全贴近等三种钉扣时,用一台缝纫机就能应付,不必象过去那样,每种钉扣种类之间,作业者从一个缝纫机移动缝制物到另一个缝纫机,或者交换配件等,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此时根据钉扣种类购入缝纫机的情况,可以抑制成本。
如前所述,过去搭针时不能形成加强线,只好在缠线时剌到衣料里侧,代替加强线。但是在上述本发明之3的缝纫机中,布保持部的搭针方法形成根线的工序中,相对于上钮扣,移动衣料,搭针中在衣料里侧剌一下缝纫线,可以形成加强线,所以能给上钮扣充分的拉力强度。
在上述本发明之3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上,可进行下述程序缝制。
这就是说,本发明之4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3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针钉扣、带底扣的钉扣和全贴近钉扣的不同种类的钉扣中,能记忆2种以上连续缝制的循环缝纫程序的记忆装置(记忆装置102a),
所述控制装置是根据所述循环缝纫的程序,控制所述各驱动装置,使其进行循环缝纫。
根据上述的发明,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按照记忆在记忆装置里的循环缝纫程序,各驱动装置动作。具有地说,由布进给驱动装置,驱动布进给板,在缝纫针下所定位置上,按适当的顺序,自动移动布夹持部、底扣夹持部、上钮扣全贴近部。因此,连续缝制更多的、种类不同的钉扣时,可以缩短时间间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在上述本发明之1或者2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可以日下述那样自由设定上钮扣和底扣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下钮扣的种类扣眼的间距没有关系,都能缝制。
这就是说,本发明之5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或者2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扣眼的数量、扣眼的间距、扣眼的布置中,至少有一个是不同的上钮扣和底扣的组合情况下,也能够钉底扣。
过去,用缝纫机钉上下钮扣时,必须使用扣眼的间距完全一样的上下钮扣。但本发明之5的缝纫机,对上下钮扣没有这种限制,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组合,扩大了用机器钉扣的范围。
这里讲的“扣眼的数量、扣眼的间距和扣眼的布置中至少有一种不同”,意味着都不一样也可以。
并且,本发明之1所述缝纫机,也可以象下述的那样上钮扣和衣料可以相对自由地移动,所以搭针缝纫也好,全贴近缝纫也好可以控制落针点。
这就是说,本发明之6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钮扣扣眼的缝纫针在缝制物上落针的位置,可以形成集中在一点的针脚、集中在所定的2点的针脚、和所定的3点以上的针脚。
在此更详细地说明,落针点集中于一点时,从侧面看钮扣和衣料,连续这二者的缝纫线成为“V字型”。之后缠线根线,能形成看起来好看的针脚。
另外,如果缝纫线粗,在衣料的同一地方落针后形成缝纫疙瘩时,可以落针在所定的3个以上的点。或者,利用根线想把上钮扣对衣料支承起来时,采取所定的2个落针点距离,可以比扣眼的间距大一些。当然,所定的2个落针点间距与扣眼的间距一样也可以;所定的2个落针点间距比扣眼间距小也可以。
并且,本发明之1或者2所述缝纫机,也可以象下述的那样衣料相对于上钮扣可以移动,当进行连续落针时可以控制落针点。
本发明之7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或者2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
对同一个扣眼,连续多次剌进缝纫针的连扎时,不必受扣眼大小的限制,可以在缝制物上任意多数位置落针。
过去的缝纫机在一个扣眼多次落针时,不得不在衣料的几乎相同的地方落针。但是,本发明之7所述发明,是与上钮扣的位置没有关系,由于能移动缝制物,所以虽然通过一个扣眼,但在不同的地方落针,根据缝制情况决定。例如,对衣料的布纹,缝纫线太粗,不希望在一个地方落针时很适用。
本发明之8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7任意1项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把上钮夹持部旋转90度使上钮扣垂直支承的旋转装置(钮扣旋转装置46)。
本发明之8的发明,通过旋转装置,使上钮扣夹持部能旋转90度,所以进行缠线或者钉带柄钮扣时,把上钮扣立起来的状态下可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缠线脚钉扣缝纫机的一例,表示缝纫机外观示意图与控制模块图结合的图。
图2是针上下动机构和针摆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2针上下动机构和针摆机构的驱动电机的立体图。
图4是图2针上下动机构和针摆机构要部的立体图。
图5是上Y进给机构和夹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上Y进给机构和夹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夹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夹持单元底部的立体图。
图9是去掉电机单元的夹持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下板和下Y进给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去掉下板的下Y进给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下Y进给机构的底部的立体图。
图13(a)是说明4扣眼上钮扣和4扣眼下钮扣缝合的图;(b)说明4扣眼上钮扣和2扣眼下钮扣缝合(纵向)的图。
图14是说明4扣眼上钮扣和2扣眼下钮扣缝合(横向)的图。
图15(a)是2扣眼上钮扣和2扣眼下钮扣的缝合例的图;(b)2扣眼上钮扣和4扣眼下钮扣缝合例的图。
图16(a)是搭针缝纫的立体图,(b)把加强线模式化表示的侧面图。
图17是带柄钮扣4扣眼钮扣缝合的说明图。
图18是夹持单元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衣料缝合上钮扣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缠线脚钉扣工序的图。(a)搭针缝纫,(b)缠线缝纫。
图中,1-缝纫机(缠线脚钉扣缝纫机),5-缝纫针,7-主轴,9-针杆,10-针上下动机构(针上下驱动装置),11-针摆机构(针摆驱动装置),30-上Y进给机构(第1钮扣进给驱动装置),40-钮扣上下动机构,46-钮扣旋转机构(旋转装置),50-下Y进给机构(布进给驱动装置),53-牙轮皮带,56-下板(布进给板),57-舌簧,70-钮扣差动机构(第2钮扣进给驱动装置),71、200-夹持单元,72-差动电机,101-电气箱,102-CPU(控制装置),102a-存储器,103-操作盘,B、B1-B5-上钮扣,C1-C6-下钮扣,E-带柄钮扣,S-衣料(缝制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纸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缠线脚钉扣缝纫机的一例,表示缝纫机1的外观概要构成,同时表示控制线路的方框图。缝纫机1由台板部2、从台板部2竖立的纵体部3和从纵体部3引伸,与台板部2相向的支架部4构成。在下面的说明中,缝纫机1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分别为Y方向、Z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叫左右方向(X方向、图2)。
缝纫机1是在支架部4前端设置针杆9,在其下端固定穿线的缝纫针5,在台板部2内对着缝纫针5设置(图中没有表示)套口机,由于它与缝纫针的协调动作,在衣料(缝制物)上自动钉扣的。套口机的动作等针脚的形成是大家都知道的技术,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缝纫机1中上钮扣和衣料可以独立地、自由地输送,所以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钉扣。下面对输送钮扣等各种机构作详细说明。在后面的说明中,把所谓表面的钮扣叫做上钮扣,而象加强钮扣,对着表面钮扣,安装在衣料里侧的底扣叫做下钮扣。
图2-图4表示缝纫机1上设置的针上下动机构10和针摆机构11。
针上下动机构(针上下驱动装置)10上下驱动缝纫针5,而把在缝纫机1内部固定的主轴电机14作为驱动源。在主轴电机14的输出轴上,联接支承在轴承7a、能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水平方向的主轴7。在该主轴7的前端,安装平衡块18。邻接这个平衡块18,设置悬臂连杆16和悬臂25,悬臂连杆16的一个端部与悬臂25的根部,分别在平衡块18用轴支承着,旋转自如,随着平衡块18的旋转,沿着所定的轨迹上下运动。
悬臂连杆16的另一端,安装在平衡块18的偏心位置上固定的针杆曲柄19的一端,旋转自如;针杆曲柄19的另一端上,安装针杆曲柄杆26的上端部,旋转自如。针杆曲柄杆26的下端部,作成轴孔26a。针杆曲柄杆26的后方,设置上下方向形成导向槽29a扭向部件29,在导向槽29a上嵌套能滑动的方形滑块27。在方形滑块27上,有水平方向的轴孔27a。
另外,针杆曲柄杆26的前方,设置上下杆28。上下杆28上形成上下平行的2个轴孔,在上方的轴孔(未画出)上,安装针杆套8上被固定的轴,转动自如,而针杆套8是固定支承针杆9的。在上下杆28下方的轴孔28a、针杆曲柄杆26的轴孔26a和方形滑块27的轴孔27a上,安装图中没有表示的轴,因而,针杆曲柄杆26的上下运动传送到方形滑块27和上下杆28。为了便于说明,而且能看清轴孔27a、26a、28a,在图4中,表示成上下错开的状态,实际上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排列的。
以上构成的上下动机构10中,通过主轴电机14旋转,主轴7旋转,则平衡块18旋转,针杆曲柄19的一端,以主轴7为中心旋转,针杆曲柄杆26上下运动。这个上下运动通过上下杆28和针杆套8传到针杆9,缝纫针5上下运动。
针摆机构(针摆驱动装置)11是把缝纫针5向左右往复摇动的,采用脉冲电机的针摆电机20作为驱动源。针摆电机20固定在缝纫机1的机壳,与主轴电机14同步旋转。在它的输出轴上连接第1连杆24,在该第1连杆24上连接第2连杆23,在第2连杆连杆23上连接第3连杆22。在第3连杆22上,转动自如地连接前后方向上很长的针杆摇动杆12的后端部。针杆摇动杆12的前端部,固定略L字形状的摇动腕13,而在摇动腕的前端,安装摇动方形滑块15。
另外,所述针杆9,在其中间部和上部,对针杆摇动台6能上下滑动地被支承。该摇动台6以支点销17作为中心,在X方向摇动自如。针杆摇动台6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形成槽6a,在这个槽6a里,摇动方形滑块15能滑动自如地嵌套着。
在具有所述结构的针摆机构11中,针摆电机20一旦动作,该转动通过第1连杆24、第2连杆23、第3连杆22,传到针杆摇动杆12,往复摇摆。这个摇动通过摇动滑块15传到针杆摇动台6,而针杆摇动台6以支点销17为中心,带针杆9在X方向摇动,由此,缝纫针5作针摆。
所述上下杆28在其上下轴孔上的轴传动自如,以轴孔28a为中心,在垂直平面内,随着针杆9的摇动能传动,所以针杆9是针杆套8的带动下,上下驱动的同时,由于针杆摇动台6,与针杆套8一直居X方向上可以摇动。
如上所述,针摆电机20与主轴电机14同步工作,具体地说,缝纫针5只有在超出台板部2上的针板(省略图示)位置时,控制针杆9才摇动。
所述针上下动机构10的针杆曲柄杆26上,产生针杆曲柄19的偏心运动带来的惯性力的横向分力。但是这个横向力传到方形滑块27,在导向槽29a被吸收,其结果,在针杆9一侧,受不到横向振动力。由于这样的结构,针杆摇动杆12上不施加针上下动机构10产生的负荷抗力,只施加针杆9和针杆摇动台6和摇动腕13在摇动惯性带来的负荷,在针杆摇动杆12上施加的负荷不怎么大,能够高速运行。
图5和图6表示了在夹持部90被把持的上钮扣B在Y方向上输送的上Y进给机构30和X方向上输送的钮扣差动机构70。
上Y进给机构(第1钮扣进给驱动装置)30,是把在支架部4中央部内部固定的上Y进给电机32作为驱动源。上Y进给电机32可以正逆向转动,在它的输出轴固定小齿轮132a。
在支架部4的中央腹部设置伸出的上Y进给底座36。在这个上Y进给底座36的上面36b上,设置固定在支架部4的支架导向部31、31配合的底座导向部36a、36a。支架导向部31、31和底座导向部36a、36a是相互在Y方向上能直线滑动地配合。
上Y进给底座36的边缘处,设置了在上面支承齿条33的齿条支承台36c,这个齿条33与所述小齿轮32a啮合。因此,上Y进给电机32往一个方向转动,小齿轮32a转动,通过齿条33,上Y进给底座36在前后任意方向移动。
另外,在支架4的内部,在齿条支承台36c附近,设置了由光电遮断器组成的位置传感器42。在齿条33的侧面固定传感板33a。当齿条33移到所定距离的前面时,传感板33a进入光电遮断器的位置传感器42之间,由此检测出齿条33已移到前方临界位置,如果再向前移动,就碰到挡块,不能更向前移动。
在上Y进给底座36,设置将在后面叙述的、能上下移动夹持单元71的钮扣上下动机构40。扭扣上下动机构40由安装在上Y进给底座36内部并能正反向转动的上下驱动电机35和在该上下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固定的上下小齿轮35a、和在上Y进给底座36的侧面沿着上下方向安装的上下齿条41组成的。上下齿条41是通过齿条支承板41a,固定在支承夹持单元71的夹持支承腕34上。
因此,上下驱动电机35向一个方向转动,上下小齿轮35a转动,则上下齿条41向上下任意方向移动,由此,通过齿条支承板41a,夹持支承腕34上下移动。另外,靠近上下小齿轮35a,设置对齿条支承板41a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起导向作用的上下导向柱43。
钮扣上下动机构40附近,设置90度旋转夹持单元71的钮扣旋转机构(旋转装置)46,并把设置在夹持支承腕34上部侧面的旋转气缸37作为驱动源。这个旋转气缸37具有2个空气接口37a、37a,是复动型空气气缸,可以把输出杆37b向前后方向往复驱动。
输出杆37b的前端,与基本上是三角形的三角连杆38的1个顶点相连,并能够转动。三角形连杆38的第二个顶点,与沿夹持支承腕34设置的细长主连杆39的一端部相连。三角形连杆38的第三个顶点,与夹持支承腕34相连。主连杆39的另一端,如图7所示,与夹持支承腕34下端部之间设置的旋转体45相连。这个旋转体45上固定从单元支承腕81延伸的单元轴81a,而单元支承腕81支承着全部夹持单元71。在夹持支承腕34的下端部有轴孔(图中略),在这个轴孔中插入单元轴81a,成为能够转动的状态。
对钮扣旋转机构46而言,由三角连杆38、主连杆39、旋转体45、夹持支承腕34,构成把夹持支承腕34成为固定连杆的4节连杆。所以输出杆37b前后运动,旋转体45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中任意方向作90度旋转。由此,通过单元轴81a,夹持单元71旋转90度。具体地说,当输出杆37b被推出来的状态下,夹持单元71把上钮扣B夹持在水平方向(图5、图6状态);当输出杆37b被拉回去,夹持单元71按图6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把持上钮扣B竖立起来。缠线的工序是在这种状态下进行。
下面根据图7-图9,说明夹持单元71。图9表示取掉电机单元77的状态。夹持单元71由把持上钮扣B的夹持部90和把夹持部90向X方向驱动的钮扣差动机构70构成。
夹持部90具有左右对向设置的夹持片91a、91b,在它们之间夹持上钮扣B。夹持片91a固定在夹持安装部92a上,而这个夹持安装部92a设置在形成L字型的夹持可动部件92的下面。夹持片91b固定在夹持安装部93a上,而夹持安装部93a设置在比夹持可动部件92短的L字型的夹持可动部件93的下面。
夹持可动部件92、93,如图7、图8所示,分别在夹持片91b与所述支持腕81之间设置的、底盘74下面形成的导向槽74a、74b中被嵌套并能滑动。在底盘74的下面,利用螺丝83,安装手动操作的手动杠杆82(图8中用虚线表示),以螺丝83为中心能够转动。在夹持可动部件92、93的下面,固定了向下突出的销92b、93b,这些销钉穿过手动杠杆82上形成的具有所定形状的孔(图中未表示)。
因此,当手动杠杆82以螺丝83为中心,按图8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夹持部的可动部件92,通过销92b向左侧拉动;夹持可动部件93,通过销93b往右侧拉动,由此两个夹持片91a、91b的间隔扩大,成为卸掉上钮扣的状态,相反,手动杠杆82以螺丝83为中心,按图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夹持可动部件92,通过销92b向右侧拉动;夹持可动部件93,通过稍93b往右侧推动,由此两个夹持片91a、91b的间隔接近,能够夹持上钮扣B。
另外,在底盘74的前缘,用螺丝74c固定手动杠杆82的挡板79。椭圆孔79a是调节两个夹持片91a、91b间隔的。
钮扣差动机构(第2钮扣进给驱动装置)70,是左右驱动夹持部90的,主要由所述单元支承腕81上固定的差动底座80、差动电机72和挡块部件78构成的。如图9所示,在差动底座80的中央,左右方向上有一个长的长孔80a,在这个长孔80a中,有2个地方变窄,形成窄孔80b、80b。窄孔80b、80b具有所定的宽度和所定的长度,分别嵌套着固定在底盘74的圆柱头螺丝75、75。圆柱头螺丝75、75沿窄孔80b、80b移动,底盘74相对于差动底座80能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在差动底座80上用螺丝固定断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的电机单元77,在构成这个电机单元77的左右壁部77a、77b之间,固定支持差动电机72(线性电机)。差动电机72的输出轴72a,穿过壁部77a、77b,伸出两侧。这个输出轴72a是一旦差动电机72动作,向左右任意方向直进。
在底盘74的左侧上部,用螺丝固定挡块部件78,形成竖立起来的状态。在挡块部件78与壁部77a之间挂上弹簧73、73,始终拉近这两者。由于这个弹簧73、73,挡块部件78始终碰上输出轴72a。
如上构成的钮扣差动机构70中,当差动电机72向一方向动作,输出轴72a向左直进。由于这个输出轴72a的直进,把挡块部件78在向左边,而固定支持挡块部件78的底盘74,相对于差动底座80向左滑动。因为在底盘74上连着夹持可动部件92、93。所以底盘74连同夹持部90向右移动。相反,差动电机72向相反方向动作,输出轴72a向右移动,由于弹簧73、73的拉紧力,挡块部件78也向右移动,因而底盘74连同夹持部90也向右移动。
下面根据图10-图12说明设置在工作台2,在Y方向上输送衣料和下钮扣的下Y进给机构50。
在Y进给机构(布进给驱动装置)50,由下Y进给电机51作驱动源,在这个电机51的输出轴上固定着链轮52。在这个链轮52上啮合着前后方向伸展的牙轮皮带53,这个牙轮皮带53还挂在转动自如的从动滚筒58,当下Y进给电机51转动,通过链轮52,就转动和移动。
在牙轮皮带53的附近,设置了驱动套口机(图中未表示)的下轴69,所述主轴电机14的转动,通过牙轮皮带68a、68b等,传送到下轴69,所述套口机与主轴7同步动作。
如图12所示,在牙轮皮带53上,利用固定板63a、63a,用螺丝固定Y进给底座54、54。这样,在工作台2内(未画出),平行于牙轮皮带53,固定导向轴55a、55b。导向轴55a穿过Y进给底座54、54的基部54a、54a,导向轴55b穿过Y进给底座54、54的前端部54b、54b,Y进给底座54、54是通过这些导向轴55a、55b支承着。
前端部54b、54b上面,有螺孔54c、54c。这些螺丝孔54c、54c和下板56的螺丝孔(图未表示)对准,用螺丝56c、56c固定,下板56固定在Y进给底座54,如图10所示。这样,下Y进给电机51动作,带动牙轮皮带53,Y进给底座54移动的同时,下板56也在Y方向移动。
下板(布进给板)56是在它上面载置衣料和下钮扣的,为了本发明的下板56要适应多种钉扣的缝制,具有3个钉扣位置A、B、C。
位置A是进行搭针缝制、缠线缝制或者这两种缝制的位置。在下板56有一个略L字形的大开口56a。在下板56的最前部设置了左右并排的2个弹簧夹持部60a、60b,衣料连同舌簧57一起夹持的布夹持部(布保持部)60。各弹簧夹持部60a由上下对向的细板簧构成,夹持部60的后缘部,临近开口56a,设置针孔60。
在这里对舌簧57作说明,它是把衣料固定在布夹持部60上。在所述Y进给底座54、54的下部,固定气缸底座65,它是用一支持驱动舌簧57的舌簧气缸66。舌簧气缸66的输出杆66a与舌簧连杆67相连,用螺丝把舌簧57固定在圆弧形状的舌簧支持部59的前端。舌簧支持部59的根部,通过舌簧轴59a,与舌簧连杆67相连,舌簧连杆67和舌簧支持部59,与舌簧轴59a可以一起转动。
操作人员把衣料定位在舌簧57的前端,形成包住舌簧57的状态,然后以这种状态接近下板56,为此用手动方法按动舌簧57的手按部57a。在下板56的附近,设置了舌簧传感器64(图1),所以舌簧57靠近的话,输出舌簧检测信号给CPU 102。接受这个信号,在CPU 102的控制下,舌簧气缸66处于ON状态,输出杆66a被拉回去,因而舌簧57向布夹持部60前进,最后把衣料以折弯状态夹在左右弹簧夹持部60a、60a。这时,舌簧57的前端形成的针孔57b,从上下方向看,与所述针孔60b几乎一致。对这种定位的衣料,所述夹持部90上被夹持的上钮扣,如图10的虚线所示,针孔60b处在它的几乎中央的位置,定位在下板56的上方。这样定位衣料和上钮扣,能够进行如图20(a)所示的搭针缝纫。
搭针工序结束后,如果进行缠线工序时,如上所述,利用旋转气缸37,把上钮扣按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上钮扣靠近开口56a的状态竖立起来,上钮扣和布之间根线成前后方向,可以进行缠线工序。
另外,一旦缝制工序结束,舌簧气缸自66动地变为OFF,舌簧57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
在开口56a的后方,构成位置B、C的针板61,被固定在它的基部。针板61的前缘部,形成凹部61a,在中央部形成针孔61b。在下板56上,对应于凹部61a及针孔61b的位置,有一个长孔56b,它起针孔的作用。
凹部61a就是位置B,在凹部61a与下板56之间,放好下钮扣,在它的上面载置衣料,再上面放置由夹持部90把持的上钮扣,能进行下钮扣的钉扣作业。因此,位置B是本发明的下钮扣保持部。
另外,针孔61b就是位置C,在这个针孔61b上载置布料,再上面放置由夹持部90把持的上钮扣,进行没有下钮扣的贴近钉扣。因此位置C就是本发明的上钮扣贴近钉扣部。
在位置B、C进行缝制的时候,衣料由图中没有表示的压布装置被压着,这个压布装置是由压布气缸107(图1)驱动的。
这样,下板56上有3种钉扣的位置,由下Y进给机构50驱动下板56,使位置A、B、C分别移到缝纫针5的下方位置。位置A、B、C都给设定了各自的基准位置(原点)或初期位置。
下面,根据图1说明缝纫机1的控制线路。在缝纫机1设置的电气箱101,它具有本发明控制装置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02,各部都与这个电气箱101相联接。
例如,电气箱101联接操作盘103、电源开关104、起动踏板105、暂停开关106。
操作盘103是作业者选择不缠线的搭针缝纫、搭针缠线缝纫、钉下钮扣的缝纫、贴近钉扣缝纫等中选择钉扣种类,或者输入选择的缝制钉扣的缝制条件等,或者显示出设定的缝纫条件或缝制状况等。操作盘103上可以联接外部存储器103a,读入从外部存储器103a来的缝制数据,可以设定缝制条件。
在CPU 102里设置存储器(记忆装置)102a,这个存储器102a上存储各种程序。尤其是存储器102a里存储连续进行不同种类钉扣的循环缝纫的程序,输出该程序的话,一边用下Y进给机构50驱动下板56,一边可以移动缝纫针5下方的位置A、B、C。
电源开关104是给缝纫机1通电状态的ON/OFF开关,起动踏板105是开始缝制时操作的踏板,操作它的话,根据CPU 102的控制,缝制开始。暂停开关106是缝制开始后,为暂时停止的开关。
另外,在电气箱101内设置图中未表示的接口,从CPU 102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这个接口,输出到各驱动源。
也就是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的主轴电机14、针摆电机20、上Y进给电机32、上下驱动电机35、差动电机72、下Y进给电机51相连。通过所述接口,联接电磁阀108,通过这个电磁阀联接旋转气缸37、舌簧气缸66、压布气缸107。在缝纫机1上设置了图中没表示的切线机构,在缝制中或缝制后所定时间,切断缝纫线,作为它的驱动源,设置切线电机109和切线气缸110。
具有以上构成的缝纫机1,对上钮扣而言,由于钮扣差动机构70及上Y地给机构30,在X方向和Y方向能够移动。对下钮扣及衣料而言,由于下Y进给机构50,可以在Y方向上移动,加之,利用X方向上可以移动的针摆机构11,下钮扣及衣料对上钮扣,相对地在X方向上移动。再则,对上钮扣而言,凭借钮扣上下动机构40,上下移动自如,靠旋转气缸37,能够改变90度方向,组合这些机构,过去缝制困难的各种钉扣作业都能应付。
下面根据图13-图17,具体地举例说明缝纫机1钉扣时的动作。
(1)4眼上钮扣和4眼下钮扣的情况
在缝纫机1上作钉扣动作前,放置钮扣及衣料。这就是用手动方法或者大家周知的钮扣供给装置,在夹持部90上供给有4眼的上钮扣B1,把上钮扣把持在夹持部90,当夹持部90夹持了上钮扣B1,那么被图中没表示的传感器检测出来,上钮扣B1通过钮扣上下动机构40,下降到所定的原点位置。另一方面,在所定原点位置的下板56的位置B上,放置有4眼的下钮扣C1,在其上面载置衣料。
这样,放好的钮扣B1、下钮扣C1的初期状态示于图13(a)。方便起见,没有表示衣料。这时,缝纫针5在图13(a)的P1点的上方,即上钮扣B1及下钮扣C1的中心和缝纫针5处于一致状态。
A、纵向针脚
首先,叙述在Y方向搭线的“纵向针脚”的缝制,例如,上钮扣B1的扣眼b1及下钮C1的扣眼c1上落下第1针,接着孔b2及孔c2上落下第2针的情况。
象图13(a)设定状态下,操作设置在操作盘103的准备开关(图中未表示),那么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1)凭借针摆机构11,P1点的缝纫针5,移动到P2点,即下钮扣C1左右排列的扣眼中心间距离w1(c1-c3,c2-c4)的一半距离。
(2)凭借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1(衣料)的扣眼c1移动到P2点(用虚线表示),即前后并排的孔中心间距离w2(c1-c2,c3-c4)的一半距离。
(3)凭借上Y进给机构30,上钮扣B1移动一个距离,即前后排列的孔中间距离W2(b1-b2,b3-b4)的一半距离。然后,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上钮扣B1的孔b1移动到P2点(用虚线表示),这个距离等于上下钮扣中心间距离m1。
上面叙述的(1)、(2)、(3)动作几乎同时进行,通过这些动作,缝纫针5、扣眼b1、扣眼c1集中到P2点。
接着踏上起动踏板105,主轴电机14开始转动,第1针的缝纫针5下降,穿过孔b1、衣料、孔c1,缝纫线在所述套口机上套住,然后缝纫针5上升。针尖此上钮扣更上方移动,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4)凭借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1(衣料)移动w2的距离,用虚线表示的扣眼c2移到P2点。
(5)凭借上Y进给机构30,上钮扣B1移动W2的距离,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2移动到P2点。
以上的(4)、(5)动作是同时进行的,通过这些动作,在P2点上缝纫针5、孔b2、孔c2集合。然后缝纫针5下降,扎上第2针。第2针上升之后,各机构动作,在P2点上孔b1、孔c1再次集合,扎第3针。多次反复进行以上动作,在b1-b2之间、c1-c2之间形成纵向针脚。在这个针脚的最后,与开始落针的位置一样的扣眼b1、扣眼c1上缝纫针落针,线在套口机套住,缝纫针5上升。这时主轴电机14停止。然后根据设定,靠所述切线装置,切断缝纫线。
接着b3-b4(c3-c4)间形成针脚时,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6)凭借针摆机构11,P2点的缝纫针5,移动w1距离,移到P3点。由此,缝纫针5定位在用虚线表示的孔c3的上方。
(7)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上钮扣B1作所述距离m1的2倍长度的移动,用虚线表示的孔b3的中心移动到P3点。
由此,在P3点上缝纫针5、扣眼b3、扣眼c3集中,这时,主轴电机14开始转动。之后,b1-b2(c1-c2)之间,继续完全同样的动作,在b3-b4(c3-c4)之间形成纵向针脚,最后缝纫线靠所述切线装置被切断,结束缝制工序。
B、横向针脚
横向针脚的情况,与纵向针脚一样,在图13(a)所示的初期状态开始,操作准备开关,进行纵向针脚时的所述(1)-(3)动作,由此,在P2点上缝纫针5、扣眼b1、扣眼c1集中(图13(a)的虚线状态)。
然后,操作起动踏板105,第1针落在P2点,缝纫针5上升,当针尖到达上钮扣B1的上方,各机构作如下的动作。
(8)靠针摆机构11,P2点的缝纫针5移动w1距离,移到P3点。下Y进给机构50、上Y进给机构30不动。
(9)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上钮扣B1移动距离m1的2倍的长度,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3移动到P3点。
这样,在P3点上缝纫针5、扣眼b3、扣眼c3集中,缝纫针5下降,扎第2针。第2针的针再次上升到上钮扣B1上面,再次在P2点上,扣眼b1、扣眼c1集合,扎第3针。数次反复上述动作,在b1-b3间、c1-c3间形成横向针脚。在这个针脚的最后,与开始落针的位置一样的扣眼b1、扣眼c1上,缝纫针5落针,在套口机上套口,缝纫针5上升。这时停止主轴电机14。之后,根据设定,利用所述切线装置切断缝纫线。
然后,在b2-b4(c2-c4)间,要形成针脚,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10)针摆机构11、钮扣差动机构70不动。凭借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1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孔c2移动到P2点。
(11)凭借上Y时给机构30,上钮扣B1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2移动到P2点。
这样,在P2点上缝纫针5、扣眼b2、扣眼c2集合,这时主轴电机14开始转动。之后,跟b1-b3(c1-c3)间完全一样的动作继续,在b2-b4(c2-c4)间形成横向针脚,最后缝纫线被所述切线装置切断,缝制工序结束。
C、交叉缝纫
交叉缝纫的时候也与纵向针脚和横向针脚一样,从图13(a)所示的初期状态开始,操作准备开关,进行纵向针脚时的(1)-(3)动作,然后操作起动踏板105,第1针落在P2点,缝纫针5上升,针尖到达上钮扣B1的上方,各机构作如下的动作。
(12)凭借针摆机构11,P2点的缝纫针5移动距离w1,移到P3点。
(13)凭借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1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c4移动到P3点。
(14)凭借上Y进给机构30,上钮扣B1移动距离w2。然后,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上钮扣B1移动距离m1的2倍长度,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4移动到P3点。
这样在P3点上缝纫针5、扣眼b4、扣眼c4集合,缝纫针5下降,缝第2针。第2针再次上升,超出上钮扣B1之上动作,各个部分再次使扣眼b1、扣眼c1集中,扎第3针。以上动作反复进行数次,在b1-b4间,c1-c4间形成斜的针脚。在这个针脚的最后,缝纫针5落在与缝纫开始的位置一样的扣眼b1、扣眼c1上,在套口机上套上线,缝纫针5上升。这时停止主轴电机14一次。接着,根据设定,利用所述切线装置切断线。
下面为形成b2-b3(c2-c3)间针脚的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15)针摆机构11、钮扣差动机构70不动。凭借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1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c2移动到P2点。
(16)凭借上Y进给机构30,上钮扣B1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2移动到P2点。
结果在P2点上,缝纫针5、扣眼b2、扣眼c2集中,这时主轴电机14开始转动。之后,与b1-b4(c1-c4)间一样的动作继续,在b2-b3(c2-c3)之间形成斜针脚,最后缝纫线被所述切线装置切断,缝制工序结束。
缝纫机1除了所述(1)外,适应各种各样的钉扣缝制。下面省略包括主轴电机14的ON/OFF在内的缝纫针5的上下动作,以上下钮扣在XY方向的移动作为重点进行说明。
(2)4眼上钮扣和2眼下钮扣的情况
A、纵向针脚
在这种情况下,也与(1)一样,放置上下钮扣,如图13(b)所示,上钮扣B2、下钮扣C2的中心位置及缝纫针5的轴心,处在P1点上重合的初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准备开关,进行如下动作。在图13(b)中符号w2、W1、W2与图13(a)一样。不过这种缝制时,针摆机构11完全不动。
(17)下钮扣C2凭借下Y进给机构50,移动距离w2的一半距离,扣眼c1移动到P1点。
(18)上钮扣B2凭借上Y进给机构30,移动距离W2的一半距离,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移动W1的一半距离,扣眼b1移动到P1点。
这时(用虚线表示的状态)落下第一针。然后落第2针之前,作如下动作。
(19)下钮扣C2凭借下Y进行进给机构50,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c2移动到P1点。
(20)上钮扣B2凭借上Y进行进给机构30,移动距离W2,用虚线表示的扣眼b2移动到P1点。
反复数次进行以上动作,在b1-b2(c1-c2)间形成纵向针脚。然后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上钮扣B2移动距离W1后,与(19)-(20)几乎一样,在b3-b4(c1-c2)间形成纵向针脚。
B、横向针脚
这时,如图14所示,形成上钮扣B3、下钮扣C3的中心和缝纫针5在P1点上重合的初期状态。在这个缝制中下Y进给机构50完全不动。
在图14的初期状态下,操作准备开关,进行如下动作。
(21)凭借针摆机构11,缝纫针5移到与扣眼c1的中心一致的P2点。
(22)上钮扣B3凭借上Y进给机构30,移动距离W2的一半的距离,又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移动上下钮扣的距离m1,扣眼b1移动到P2点。
在这个状态(用虚线所示状态)下落下第1针。然后第2针之前作如下动作。
(23)靠针摆机构11,缝纫针5移动距离w1,移动到与扣眼c2的中心一致的P3点。
(24)上钮扣B3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移动距离m1的2倍长度,扣眼b3移动到P3点。
反复数次进行以上动作,在b1-b3(c1-c2)间形成横向针脚。然后凭借上Y进给机构30,移动距离W2后,与(23)-(24)几乎一样,在b2-b4(c1-c2)间形成横向针脚。
除了所述(1)、(2)外,能够进行各种钮扣的钉扣缝制。
例如,图15(a)所示2眼(b1、b2)上钮扣B4和2眼(c1、c2)下钮扣C4的纵向或横向针脚的缝制,或图15(b)所示2眼(b1、b2)上钮扣B5和4眼(c1、c2、c3、c4)下钮扣C5的纵向或横向针脚的缝制都是可能的。
(3)没有下钮扣的贴近钉扣的情况
在下板56的位置C进行的、没有下钮扣的贴近钉扣的情况下,由于各机构自由地驱动,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钉扣作业。例如过去的话,在衣料上落针的位置是离开扣眼间隔的距离,成为如图19(c)所示,但是缝纫机1上,如果是Y方向的纵向针脚,利用下Y进给机构50,在Y方向上移动布料,或者如果是X方向的横向针脚的话,利用钮扣差动机构70,在X方向移动钮扣,使通过不同的扣眼的落针位置,能落在衣料的1个地方,可得如图19(a)所示“V字形”的良好针脚。
(4)搭针缝纫
搭针缝纫时,如图16(a)所示,在下板56的位置A上放好上钮扣B的同时,用舌簧57把衣料S包成折弯状态,在布夹持部60定位。如图16(a)定位的状态下,例如第1针进行搭针缝纫,那么下次的第2针落针之前,驱动上Y进给机构30和下Y进给机构50,穿过与第1针通过的扣眼不同的扣眼,进行在衣料上不剌针的空针缝纫。重复这种缝纫,在Y方向上形成纵向针脚。
另外,在4眼上钮扣B上,要形成纵向针脚时,从第1列L1的缝制往第2列L2的缝制转移时,利用针摆机构11,把缝纫针5在X方向上以适当的角度摆动,同时为了按所定角度摆动的缝纫针5,能通过作为目标的扣眼,凭借钮扣差动机构70,把上钮扣B往X方向移动。结果,第1列L1和第2列L2中任意一个搭针缝纫,把缝纫针5能扎在衣料S的几乎同一个点R上。由此形成如图19(a)所示的“V字形”缝纫形状。之后进行缠线工序,形成图19(b)所示的、象手缝制的、看起来好看的针脚。
根据情况,从第1列L1转移到第2列L2时,也可以只驱动钮扣差动机构70。
另外,在搭针缝纫时,如图20(a)所示,在衣料S中落针,但例如凭借下Y进给机构50,把衣料S在Y方向上稍微往后移动,如图16(b)所示,只根线T通过衣料S的里边,可以形成“加强线”。
(5)带柄钮扣的情况
缝钉带柄钮扣的时候,在下板56的位置B,靠旋转气缸37,把钮扣头部转90度,垂直立起来,即与缠线一样的状态下缝制。在图17上表示定位初期状态的示意图。在初期状态,缝纫针5的轴线和带柄钮扣E的柄部e及下钮扣C6的中心在P1点重合。当带柄钮扣和E与有4扣眼的下钮扣C6一起缝纫时,各机构作如下动作。
(25)靠针摆机构11,缝纫针5从P1点移动距离w1(c1-c3间、c2-c4间)的一半,移到P2点。
(26)靠下Y进给机构50,下钮扣C6移动距离w2(c1-c2间、c3-c4间)的一半,把扣眼c1移到P2点。
(27)靠上Y进给机构30,带柄钮扣E移动所定距离,柄部e移动到用虚线表示的扣眼c1-c2间位置。另外,靠钮扣差动机构70,移动距离w1的一半,柄部e的中心,位于扣眼c1-C2之间的状态。
以上状态下在扣眼c1上落针,缝上第1针,之后,下Y进给机构50、上Y进给机构30动作,跨过柄部e,缝纫线渡过的状态下,在P2点,在扣眼c2落针。重复这个动作,在c1-c2间形成纵向针脚。
然后缝纫针5靠针摆机构11,从P2点移动距离w1,移到P3点。之后与c1-c1间一样,反复所述(26)以后的动作,在扣眼c3-c4间形成纵向针脚。
此外,缝纫机1上能自由地进行带柄钮扣与2个扣眼下组扣的缝制。
(6)连剌的情况
不管是搭针缝制或者贴近缝制,缝纫的种类虽然不同,但缝制的最后,都要进行在同一扣眼中多次落针的“连剌”。这时,想在衣料的不同位置上落针时,用下Y进给机构50,动动衣料,结果虽然是通过同一个扣眼,但对衣料来讲,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落针。
以上的缝纫机1,对上钮扣而言,靠上Y进给机构30及钮扣差动机构70,可以在Y方向及X方向移动。而对下钮扣和衣料来说,靠下Y进给机构50,在Y方向可以移动。加之,利用在X方向能够移动的针摆机构11,相对地在X方向可以移动。即上钮扣和下钮扣、衣料可以分别独立的X方向上驱动。另外,对上钮扣而言,靠钮扣上下动机构40,上下移动自如,凭借旋转气缸37,可以改变朝向90度。组合这些机种,可以进行看起来好看的各种钮扣的钉扣。
如上说明,与上下钮扣的种类或者扣眼的数量和扣眼距离没有关系,可以做各种钉扣作业。
因为能自由设定从上钮扣往衣料落针的位置,不管是搭针缝纫还是贴近缝纫,在衣料上落针的位置可以设定在一个地方,在上钮扣和衣料之间可以形成所谓“V字形”根线,之后作缠线的工序,能够形成好看的缠根。
相反,缝纫线粗,如果在衣料的一个地方落针形成缝纫疙瘩的时候,或者通过缠线,想上钮扣对衣料稳定地支承起来时,特意把落针的位置稍微错开。
另外,对搭针缠线缝制来说,搭针缝纫时,利用钮扣上下动机机构40,可以自由地设定根线长度,然后在缠线工序中,凭借下Y进给机构50,特意松驰根线进行缠线缝制,从上钮扣下面到衣料的线形成直线状,看起来好看。
如上所述,过去在搭针工序中不能形成加强线,只能在缠线时穿过衣料代表加强线,然而在缝纫机1中,在搭针缝纫工序中能够形成加强线,使上钮扣具有足够的拉力强度。
在下板56设置了位置A、B、C,因此能应付各种钉扣。因此,在一件衣服上钉多种钮扣时,用1台缝纫机就能完成,不象过去,对每一种钉扣种类,购买不同的缝纫机,因而可以抑制成本。加之,作业人员不必从一台缝纫机把缝制物转移到另一台缝纫机,或者更换配件等手工操作变少,提高作业效率。
在操作盘103上选择循环缝纫,靠下Y进给机构50,驱动下板56,把缝纫针5下面的所定位置,按适当顺序移到位置A、B、C上,因而多种类型的钉扣能够连续地进行,更加提高作业效率。
如上所述,上钮扣和下钮扣(衣料)分别在XY方向上能够自由地、独立地移动,对下钮扣而言,因为利用针摆机构,比起过去设置2台XY工作台的情况,可以降低总重量。另外针杆的摇动和XY工作台的驱动,虽然是间歇运动,但在实际构成上,针杆的摇动,例如最高能驱动到5000rpm,与此相比,XY工作台的负荷大,所以最高驱动到2700rpm左右。因此比利用XY工作台能高速运转,提高作业效率。
对下Y进给机构50而言,利用皮带驱动,所以能够长距离移动,在位置A、B、C间的移动很容易。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与主轴纵向直交的面内,针杆摆动的针摆驱动装置,其实在与主轴纵向平行的平面内,也可以摆动针杆。
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具体的形状、结构等都能适当变更。
例如,在所述例中,表面钮扣叫做上钮扣,象底扣那样的加强钮扣叫做下钮扣,但也可以把上下颠倒设置。
另外,本发明特色的上Y进给机构、钮扣差动机构、及下Y进给机构等的具体结构,不限定在所述实施例。例如,下Y进给机构使用了皮带驱动,但也可以采用小齿轮与齿条的齿轮机构。相反,上Y进给机构或者钮扣差动机构,也可以采用皮带驱动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与所述实施例不同的齿轮结构。
夹持部90是用手动杠杆开合,但可利用气缸等驱动源,进行钮扣的夹持及松开。
另外,扣眼的缝制顺序而言,不限定在图13-图17上说明的顺序,能适当变更。上钮扣和下钮扣的移动量方面,例如在实施例中,上钮扣和下钮扣的孔距完全一样,如果不是这样,做一些适当的变更。
在本发明中,不一定必须设置钮扣差动机构。在图18上表示了不设置钮扣差动机构的夹持单元200。在图18中,与图7夹持单元71完全一样的部件,标注了同一个符号。例如,上钮扣B在X方向上不需要移动,则可以象图18那样构成,给支架部4施加的重量可减少,所以有实用价值。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缝纫针凭借针摆驱动装置,在与主轴纵向平行或者直交的平面内作摇动运动。对上钮扣而言,靠第1钮扣进给驱动装置,与布进给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凭借与它直交的第2钮扣进给驱动装置,与针摆方向相同的方向可以移动。对下钮扣及衣料而言,靠布进给驱动装置,与针摆方向直交的方向移动。如果利用缝纫针的摇动运动。结果下钮扣及衣料相对于上钮扣,与布进给驱动装置直交的方向上移动。即上钮扣和衣料(下钮扣)分别在水平面内相互直行的2个方向上能驱动。
因此,组合这些驱动装置,上钮扣和衣料(下钮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是可以自由地改变,过去不能做到的各种钉扣作业变为可能。
如上所述,上钮扣和衣料(下钮扣)分别在相互直行的2个方向上自由地移动的同时,对下钮扣而言,利用了针摆机构,所以与过去设置2台XY工作台驱动它们相比,可以降低总重量。另外,针杆的摇动也好,XY工作台的移动也好,缝纫针超出针板的位置时才能动作,无论怎么说还是间歇运动,但在实际构成上,针杆的摇动运动比工作台的驱动快,所以能高速运转,作业效率高。
另外,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缝纫针凭借针摆驱动装置,在与主轴纵向平行或者直交的平面内作摇动运动。对上钮扣而言,凭借第1钮扣进给驱动装置或者第2钮扣进给驱动装置,与布进给方向或者与针摆方向一样的方向能移动。而对下钮扣及衣料而言,凭借布地给驱动装置,在与针摆方向直交的方向移动。
即上钮扣、衣料(下钮扣)、缝纫针能分别在一方向上驱动,所以组合这些驱动装置,则上钮扣和衣料(下钮扣)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改变,结果过去不可能的各种钉扣变为可能。
Claims (3)
1.一种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针上下驱动装置,其利用略水平设置的主轴上下驱动针杆,该针杆的下端部上装缝纫针,和
针摆驱动装置,其在与主轴的纵向平行或者直交的平面内使针杆摆动,和
布进给装置,其在与针摆驱动装置的针摆方向直交的方向上驱动布进给板,在该布进给板上面载置下钮扣及缝制物,和
把略水平把持上钮扣的上钮扣夹持部在与布进驱动装置的布进给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驱动的上钮扣第1进给驱动装置,和
与上钮扣第1进给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直交而且与针摆方向平行的方向驱动上钮扣夹持部的上钮扣第2进给驱动装置,和
控制装置,其按照所述上钮扣的孔、所述下钮扣的孔和所述缝纫针集合到相同位置的方式来独立驱动控制所述各驱动装置,使得扣眼数目、扣眼距离、扣眼布置中至少有一项不同的组合的上钮扣及下钮扣,能进行下钮扣的钉扣缝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包括搭针缝纫、钉下钮的缝纫、及贴近缝纫不同种类钉扣缝纫中,记忆2种以上连续缝制的循环缝纫程序的记忆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是按照所述循环缝纫程序,控制所述各驱动装置,实行循环缝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脚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构成为:按照通过上钮扣扣眼的缝纫针,在缝纫物上落针的位置,分别能形成集中在一点的、集中在所定的2点的、及规定的3点以上的针脚的方式进行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65275A JP4660017B2 (ja) | 2001-05-31 | 2001-05-31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2001-165275 | 2001-05-31 | ||
JP2001165275 | 2001-05-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9611A CN1389611A (zh) | 2003-01-08 |
CN100540779C true CN100540779C (zh) | 2009-09-16 |
Family
ID=1900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1687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0779C (zh) | 2001-05-31 | 2002-05-31 |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660017B2 (zh) |
KR (1) | KR100876707B1 (zh) |
CN (1) | CN100540779C (zh) |
DE (1) | DE10224098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4368B2 (en) | 2002-12-06 | 2011-02-22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OVPN system, OVPN terminating device, collective controlling devic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4213510B2 (ja) * | 2003-05-02 | 2009-01-21 | Juki株式会社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707354B2 (ja) * | 2004-09-07 | 2011-06-22 | Juki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445355B2 (ja) | 2004-09-07 | 2010-04-07 | Juki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578992B2 (ja) * | 2005-02-02 | 2010-11-10 | Juki株式会社 | ミシン |
JP4530867B2 (ja) * | 2005-02-09 | 2010-08-25 | Juki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DE102006011149B4 (de) * | 2005-03-11 | 2019-10-31 | Juki Corp. | Stielumwickel- und Knopfannähmaschine sowie Knopfannähverfahren |
JP4551805B2 (ja) * | 2005-04-14 | 2010-09-29 | Juki株式会社 | 差動送りミシン |
JP4660295B2 (ja) * | 2005-06-23 | 2011-03-30 | Juki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769536B2 (ja) * | 2005-10-07 | 2011-09-07 | Juki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KR100627033B1 (ko) * | 2006-03-16 | 2006-09-25 | 주식회사 태경이엔지 | 살수차용 방수포 |
JP4935179B2 (ja) * | 2006-04-05 | 2012-05-23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877627B2 (ja) * | 2006-06-27 | 2012-02-15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4757903B2 (ja) * | 2008-09-16 | 2011-08-24 | Juki株式会社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5110491B2 (ja) * | 2010-05-31 | 2012-12-26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方法及び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CN102454052A (zh) * | 2010-10-29 | 2012-05-16 | 苏州优曼时装有限公司 | 纽扣缝合机 |
CN112553789A (zh) * | 2020-12-07 | 2021-03-26 |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 西服假眼钉扣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81991A (ja) * | 1986-05-30 | 1987-12-07 |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 釦縫着機 |
DE3815561A1 (de) * | 1987-05-11 | 1988-12-01 |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naehen eines knopfes und zum umwickeln des stielfadens |
JPH0749076B2 (ja) * | 1988-11-07 | 1995-05-31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2659433B2 (ja) * | 1989-05-31 | 1997-09-30 |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H0591570U (ja) * | 1992-05-16 | 1993-12-14 |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
JPH0780170A (ja) * | 1993-09-20 | 1995-03-28 | Tsuboi Sewing Mach Shokai:Kk | 裏穴ボタン付け本縫いミシン |
-
2001
- 2001-05-31 JP JP2001165275A patent/JP46600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5-28 KR KR1020020029448A patent/KR1008767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31 CN CNB021216878A patent/CN1005407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31 DE DE10224098A patent/DE10224098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工业缝纫设备手册. 杨明才,386-395,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
工业缝纫设备手册. 杨明才,386-395,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2355453A (ja) | 2002-12-10 |
DE10224098B4 (de) | 2006-12-28 |
CN1389611A (zh) | 2003-01-08 |
KR100876707B1 (ko) | 2008-12-31 |
DE10224098A1 (de) | 2003-02-13 |
KR20020091786A (ko) | 2002-12-06 |
JP4660017B2 (ja) | 201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0779C (zh) |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 |
CN105113152A (zh) | 缝纫机 | |
TWI479061B (zh) | Flat seam sewing machine | |
CN106637701B (zh) | 工业缝纫机 | |
WO2018135251A1 (ja) | 単環縫い式縫製装置 | |
US2960946A (en) | Portable sewing machines | |
CN101845716B (zh)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
CN1043794C (zh) | 具有差动送布机构的筒式底板缝纫机 | |
CN103194860B (zh) |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 |
US20080308027A1 (en) | Sewing machine | |
CN101424012B (zh)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
CN1294212A (zh) | 锁眼机 | |
CN1542191B (zh) | 绕根钉扣缝纫机 | |
CN201132889Y (zh) |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 |
CN104420083B (zh) | 缝纫机 | |
CN101445999B (zh) | 圆头锁眼缝纫机 | |
CN1948584B (zh) |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 |
CN100487178C (zh) | 差动送布缝纫机 | |
CN1831230B (zh) |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 |
JP2566199Y2 (ja) | ミシンの自動糸切り装置 | |
CN205011990U (zh) | 缝纫机 | |
CN101139781A (zh) |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 |
CN102634940A (zh) |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 |
JPH0770903A (ja) | 刺繍ミシン | |
KR100986854B1 (ko) | 뿌리감기 단추달이 재봉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