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2191B - 绕根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绕根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2191B
CN1542191B CN 200410043360 CN200410043360A CN1542191B CN 1542191 B CN1542191 B CN 1542191B CN 200410043360 CN200410043360 CN 200410043360 CN 200410043360 A CN200410043360 A CN 200410043360A CN 1542191 B CN1542191 B CN 1542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root
around
cloth
sh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33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2191A (zh
Inventor
植田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2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4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19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绕根钉扣缝纫机,是一种将纽扣钉缝到布料上,然后实施绕根缝制的绕根钉扣缝纫机。这种绕根钉扣缝纫机,具有:使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保持布料的布料保持部,和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切换自如地保持纽扣的纽扣保持机构,和使针杆和布料及纽扣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和控制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纽扣保持机构及相对位置变化机构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以便在实施绕根缝制以前,在布料附近至少进行一次缠绕根线,然后,在纽扣附近实施至少一次缠绕根线的缠绕缝制。这种绕根钉扣缝纫机,可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Description

绕根钉扣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纽扣钉缝到布料上的同时、在钉缝的缝线(根线)上形成由绕线进行绕根的绕根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将纽扣钉缝到布料上之后,通过进一步将缝线缠绕在纽扣和布料之间的缝线(根线)周围(绕根)而使纽扣从布料上浮起、能够进行外观漂亮的钉扣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图10所示,在这种绕根钉扣缝纫机100中,设有保持布料c的舌柄101和保持纽扣b的纽扣保持单元102。舌柄101将布料c的纽扣钉缝部位保持在相对于机针103的升降路径弯曲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纽扣保持单元102上设有支撑保持布料c的舌柄101的支撑板104和相对于由支撑板104支撑的舌柄101、水平或者垂直切换自如地把持纽扣b的纽扣卡盘105。纽扣卡盘105,具有把持钮扣b的一对把持部106,通过该把持部106随着旋转轴107的驱动而转动,能够对纽扣b进行水平或者垂直的切换。
其次,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由上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1进行的钉扣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a)、(b)所示,当舌柄101在保持布料c的状态下由支撑板104支撑时,将纽扣b以水平状态把持在纽扣卡盘105上。这样,由于布料c的纽扣钉缝部位和纽扣b相对,所以使机针103下降到1个扣眼h处并使线t穿过。然后,使机针103上升,一旦位于比扣眼h靠上方时,舌柄101以及纽扣保持单元102移动规定距离,以便使其他的扣眼h与机针103相对。接着,机针103再次下降,这时穿过其他的扣眼h并使线t穿过。如图12所示,通过重复这些动作,在布料c和纽扣b之间空出间隙地进行钉扣,实施所谓暗缝。
暗缝结束后,如图11(c)所示,纽扣卡盘105把持着纽扣b并切换成垂直状态。然后,根据机针103的上下位置,使舌柄101以及纽扣保持单元102在规定的时间一体向水平方向移动,同时,如图12(b)所示,使机针103在纽扣b和布料c之间拉紧的线t的两侧交替下降,在线t上实施绕根缝制。经过以上的动作便结束了钉扣。
【专利文献1】
特开2002-177679号公报
这里,在从暗缝切换到绕根缝制时,必须暂时剪断线t,但该剪断的线t,如图12(a)所示,由于前端部没有被固定,所以在进行绕根缝制时不能可靠地缠绕起来,结果会有损于绕根的外观。
另一方面,在结束绕根缝制后,也必须剪断线t,但是,如图12(b)所示,由于很难以使其不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方式自动剪断线t的前端部,因此也有损于绕根的外观。
另外,为了使纽扣b从布料c上稳定地浮起来,虽然有时也对一个纽扣b进行数次绕根缝制,但在所有的绕根缝制都是以同一间距进行时,绕根整体变粗,结果使绕根的外观变得难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的绕根钉扣缝纫机。
本发明之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使纽扣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在所述纽扣的扣眼和布料之间实施根线缝制、将所述纽扣钉缝到所述布料上,然后使所述纽扣处于垂直状态,对所述根线实施Z字形缝制的绕根缝制,其特征在于,具有:使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保持所述布料的布料保持部,和保持所述纽扣相对于所述布料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切换自如的纽扣保持机构,和使所述针杆和所述布料及所述纽扣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和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所述纽扣保持机构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以便在实施所述绕根缝制以前,在所述布料附近至少缠绕一次所述根线,然后在所述纽扣附近实施至少缠绕一次所述根线的缠绕缝制。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实施绕根缝制以前实施缠绕缝制,所以,能够把在暗缝后将线剪断所产生的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预先固定在根线上。因此,在绕根缝制时能够可靠地缠绕线,从而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入钉缝所述纽扣时的各种条件的输入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输入结果,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缠绕缝制的次数。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由于缠绕缝制的次数包括在钉扣时的各种条件中,所以,能够以操作者所想要的次数进行缠绕缝制。缠绕缝制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够将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更加可靠地固定在根线上,越少则越能够缩短缠绕缝制所花的时间。即,以重视可靠性还是重视速度,只要操作者每次都输入最佳次数,就能够按其需要的次数进行缠绕缝制。
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或2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使所述针杆相对于所述根线的摆动幅度,在所述缠绕缝制时比在所述绕根缝制时大。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缠绕缝制时针杆相对于根线的摆动幅度比绕根缝制时的大,所以,即使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位于只在绕根缝制范围而不在缠绕范围,也能够由缠绕缝制可靠地捕捉所述线,能够缠绕到根线上。
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使所述绕根缝制结束在所述纽扣一侧。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由于绕根缝制总是在纽扣一侧结束,所以,即使在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线,纽扣也能遮住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使其不明显,其结果能够改善绕根的外观。
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使针杆上下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保持所述布料的布料保持部,和保持所述纽扣相对于所述布料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切换自如的纽扣保持机构,和使所述针杆和所述布料及所述纽扣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和输入钉缝所述纽扣时的各种条件的输入装置,和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输入结果来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所述纽扣保持机构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的控制装置;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绕根缝制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钉扣时的各种条件中包括绕根缝制的层数,所以,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层数进行绕根缝制。
一般的绕根缝制,由于是在布料一侧实行加固后开始的,所以第1层的绕根缝制是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进行。这里,例如若将层数设定为1层的话,则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只进行一次规定距离缝制就结束了绕根缝制。
另一方面,若将层数设定为2层的话,则只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进行规定距离形成第1层后,转换方向,只从纽扣一侧向布料一侧进行规定距离而形成第2层便结束绕根缝制。即,对于从布料一侧开始的绕根缝制,若将层数设定为奇数的话,则在纽扣一侧结束,即使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了线,纽扣也能遮住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使其不明显,其结果能够改善绕根缝制的外观。另一方面,若将层数设定为偶数的话,则在布料一侧结束,如果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线,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虽然比在纽扣一侧结束时更明显,但是,用手操作剪断所述露出来的线的操作简单,能够可靠改善绕根的外观。
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5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绕根缝制的各层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钉扣时的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绕根缝制的各层的间距,所以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间距进行各层的绕根缝制。通常,由于绕根的外观取决于最终层的间距,所以,即使比这靠下层部分的间距比最终层的间距大,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外观。因此,若输入各层的间距的话,则绕根整体不会变粗,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6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将所述绕根缝制的各层分割成多个阶段、其各阶段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由于在钉扣时的各种条件中包括将绕根缝制的各层分割成多个阶段、其各阶段的间距,所以,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间距进行各阶段的绕根缝制。
本发明之8所述的发明,是在本发明之1~7任意一项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根线给与从所述布料朝向所述纽扣的气流的吹风机。
根据本发明之8所述的发明,由于吹风机对根线给与从布料朝向纽扣的气流,所以,在暗缝后把线剪断所产生的从布料伸出的线,可由该气流吹到根线上,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缠绕所述伸出来的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绕根钉扣缝纫机的简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绕根钉扣缝纫机所配备的纽扣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绕根钉扣缝纫机所配备的布料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暗缝时的纽扣以及布料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缠绕缝制时以及绕根缝制时缝制顺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绕根缝制时缝制顺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绕根钉扣缝纫机所配备的显示在输入装置上的绕根条件设定画面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显示在图7的输入装置上的数值输入画面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显示在图7的输入装置上的层数设定画面的说明图。
图10是以往的绕根钉扣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由绕根钉扣缝纫机钉缝纽扣的顺序的说明图,(a)表示暗缝时的状态的俯视图,(b)表示暗缝时的状态的侧视图,(c)表示绕根缝制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由绕根钉扣缝纫机进行绕根缝制时的状态的说明图,(a)表示绕根缝制以前的状态的侧视图,(b)表示绕根缝制以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中:1-绕根钉扣缝纫机,6-针杆,9-控制装置,10-纽扣调整机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12-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5-针杆摆动机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50-纽扣保持机构,70-布料保持机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83-布料保持部,95-输入装置,B-纽扣,C-布料,T1-左根线(根线),T2-右根线(根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例子。
绕根钉扣缝纫机1,是通过上下运动动的机针和线钩的协同动作来自动地将纽扣钉缝到布料上。因为由线钩以及机针的动作等来形成线迹已是众所周知的技术,所以省略其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在绕根钉扣缝纫机1上,具有:在前端部内藏有线钩(图中省略)的底板部2、从底板部2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纵机身部3、从纵机身部3的上部沿与底板部2平行方向延伸出的机头部4和控制绕根钉扣缝纫机1整体的控制装置9。
在机头部4的前端部,具有机针5的针杆6被设成向下方伸出。如图2所示,在机头部4的内部,设有支撑针杆6使之上下运动自如并以支点销7为中心摆动的针杆支撑部件8。另外,在机头部4的内部,设有以使针杆6上下运动来使机针5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和通过使针杆支撑部件8摆动来使针杆6左右摆动、从而带动机针5左右摆动的针杆摆动机构15。
如图1所示,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具有用于使针杆6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该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通过未图示的曲柄机构与针杆6连结。在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上,设有检测旋转角度和驱动速度等驱动状态的编码器14,这些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以及编码器14与控制装置9实行电连接。即,控制装置9,根据从编码器14输入的驱动状态来控制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
针杆摆动机构15,具有用于使针杆支撑部件8旋转的针杆摆动马达16,该针杆摆动马达16,通过未图示的数个连杆部件连结在旋转轴17上,使图2所示的旋转轴17旋转。在旋转轴17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向针杆支撑部件8传递旋转轴17的旋转驱动的摆动臂18,在该摆动臂18的前端部安装着针杆支撑部件8。即,通过驱动针杆摆动马达16,使旋转轴17以及摆动臂18旋转,伴随该旋转,针杆支撑部件8进行左右摆动。针杆摆动马达16,如图1所示,与控制装置9实行电连接,基于控制装置9的控制,与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连动而被驱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绕根钉扣缝纫机1上,设有调整纽扣B、使之在机针5的移动路径上处于规定的状态的纽扣调整机构10。在纽扣调整机构10上,具有在针杆6的后方、固定在机头部4的下部的板11,在该板11上设有使纽扣B相对于底板部2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前后移动机构20。
在该前后移动机构20上,具有安装在板11上的、可在机头部4和底板部2之间的空间前后移动的基座21。在基座21的上方,配置有固定在机头部4上、作为前后移动机构20的驱动源的前后移动用马达22,在该前后移动用马达22的旋转轴上,固定有小齿轮23。在基座21的上面,配置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与前后移动用马达22的小齿轮23啮合的齿条24。即,该前后移动机构20,通过驱动前后移动用马达22,使基座21相对于板11向前后移动。
另外,在纽扣调整机构10上,设有使纽扣B相对于底板部2向上下移动来调整高度的上下移动机构30。在上下移动机构30上,设有固定在基座21的内部、作为上下移动机构30的驱动源的上下移动用马达31,在该上下移动用马达31的旋转轴上固定有小齿轮32。小齿轮32,从基座21的一个侧面向外部突出来。在该基座2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着向上下方向自由移动的、与小齿轮32啮合的齿条33。在齿条33上,固定有从齿条33向前方伸出的卡盘支撑臂34。即,一旦驱动上下移动用马达31,该上下移动机构30将使卡盘支撑臂34与齿条33一起向上下移动。
另外,在纽扣调整机构10上,设有使纽扣B相对于底板部2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40。在左右移动机构40上,设有安装在卡盘支撑臂34前端部的单元支撑部41,其可绕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旋转。在该单元支撑部41的上部,设有作为左右移动机构40的驱动源的左右移动用线性马达42。
另外,在单元支撑部41上,设有向左右方向自由移动的基台43。在基台43和单元支撑部41之间安装有弹簧44,由该弹簧44的弹力,使基台43总是与左右移动用线性马达42的驱动轴45接触。即,一旦驱动左右移动用线性马达42,左右移动机构40将使基台43与驱动轴45一起相对于单元支撑部41向左右移动。
另外,在纽扣调整机构10上,设有支撑纽扣B、使之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切换自如的纽扣保持机构50。在纽扣保持机构50上,设有支撑在基台43上的、同时相对于基台43向左右自由移动的一对卡盘部件51。该卡盘部件51与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基台43上的控制杆52连动,在将控制杆52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一对卡盘部件51移动,使间隔变狭窄,从而把持住纽扣B。
另一方面,在将控制杆52向其他方向旋转时,一对卡盘部件51向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间隔变大,从而解除对纽扣B的把持。在卡盘部件51上,设有通过使卡盘部件51自身旋转而将把持在卡盘51部件上的纽扣B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进行切换的纽扣旋转机构60。
在纽扣旋转机构60上,设有安装在卡盘支撑臂34的基端部、作为纽扣旋转机构60的驱动源的纽扣旋转气缸61。纽扣旋转气缸61是复动式气缸,是使杆62前进或后退的气缸。在杆62的前端部,安装有旋转自如的三角连杆63的第一顶点部分。三角连杆63的第二顶点部分,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卡盘支撑臂34的侧部。
并且,在三角连杆63的第三顶点部分上,安装有棒状的主连杆64的一端。在主连杆64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在单元支撑部41上并设置在卡盘支撑臂34前端部的绕左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体65。
即,该纽扣旋转机构60,当由纽扣旋转气缸61的驱动而使杆62前进时,通过三角连杆63、主连杆64以及旋转体65,使单元支撑部件41旋转,从而使卡盘部件51以及纽扣B竖起(垂直状态)。
另一方面,当由纽扣旋转气缸61的驱动使杆62后退时,通过三角连杆63、主连杆64以及旋转体65,使单元支撑部件41反向旋转,从而使卡盘部件51以及纽扣B倒下来(水平状态)。
另外,纽扣调整机构10所具有的各驱动源(前后移动用马达22、上下移动用马达31、左右移动用线性马达42、纽扣旋转气缸61),如图1所示,与控制装置9实行电连接,并由该控制装置9控制。
另外,如图3所示,在绕根钉扣缝纫机1上,将布料C(参照图4)保持在底板部2的前端,同时,设有向前后送布料C的布料保持机构70。
在布料保持机构70上,设有固定在底板部2上、作为布料保持机构70的驱动源的送布马达71。在送布马达71的前方,配置有未图示的皮带轮,在该皮带轮和送布马达71的旋转轴72上安装有同步皮带73。
在该同步皮带73上,固定有滑动自如地支撑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74上的送布基座75,当同步皮带73动作时,引导轴74,使送布基座75前后移动。在送布基座75的上端部,固定着具有大致水平面的下板76。在下板76的前部形成有开口761,在开口761的后方安装有针板77。在针板77的中间部形成有针孔771,在针板77的前部边缘形成凹部772。在下板76上,在对应于凹部772以及针孔771的地方,形成有作为针孔的长孔762。
另一方面,在送布基座75的下端部,固定有向前后延伸的气缸基座78的后端部。在气缸基座78的前端部,安装有被形成圆弧状的舌柄支撑部79,它可绕左右方向的轴自由旋转。在舌柄支撑部79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保持布料C的舌柄80,在舌柄80的前端部设有针孔801。
另外,在气缸基座78的中间部,设有用于驱动舌柄80的舌柄汽缸81,它可绕左右方向的轴自由旋转。舌柄汽缸81使输出杆811进退。输出杆811安装在气缸连杆82的一端部并可绕左右方向的轴自由旋转。气缸连杆82的另一端,固定在舌柄支撑部79的基端部。
并且,在下板76的前端部,设有与舌柄80一起夹持固定布料C的布料保持部83。布料保持部83有2个弹簧夹持部831。各弹簧夹持部831由上下相对的2个板簧构成。在布料保持部83的后边缘部,面对开口761设有针孔832。
在上述的布料保持机构70中,由舌柄气缸81的动力,舌柄80与舌柄支撑部79一同起伏。并且,由送布马达71的动力,舌柄80与下板76呈一体向前后方向(即,送布方向)移动。另外,如图1所示,送布马达71、舌柄气缸81与控制装置9实行电连接,并由该控制装置9控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使针杆6、布料C、以及纽扣B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是由针杆摆动机构15、纽扣调整机构10以及布料保持机构70构成。
其次,对控制装置9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9是以具有CPU91、RAM92、ROM93、以及具有与它们连接的系统总线的运算处理装置为基本结构。在控制装置9内,如所述那样,针杆上下运动马达13、编码器14、针杆摆动马达16、前后移动用马达22、上下移动用马达31、左右移动用线性马达42、纽扣旋转气缸61、送布马达71、舌柄气缸81实行电连接,同时,还与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94、输入缝制中的各种指令的的输入装置95、用于指示缝制开始的操作踏板96实行电连接。除此以外,还有绕根钉扣缝纫机1的各驱动部等也连接在控制装置9上。
控制装置9,基于来自输入装置95以及操作踏板96的各种指令,根据写入ROM93中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而对各驱动部进行控制。
输入装置95,例如是设在显示装置94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式面板,当检测到显示装置94的显示面被触摸时,将指令输出到CPU91中。
其次,参照图4~图6,对绕根钉扣缝纫机1的暗缝以及绕根缝进行说明。而且,以下,纽扣B是以形成有4个扣眼H1~H4的纽扣来进行说明;暗缝是以对扣眼H1以及H2的落针依次重复后、对扣眼H3以及H4的落针依次重复所进行的平缝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4中,扣眼H1以及H2是前后并列,扣眼H3以及H4也是前后并列,扣眼H1以及H3是对角并列。
首先,操作者将布料C放置在舌柄80上,包住舌柄80的前端部,由舌柄气缸81拉引输出杆811进行旋转以使舌柄支撑部79竖起来。这样,舌柄80的前端部向弹簧夹持部831移动,布料C与舌柄80一起被夹持在弹簧夹持部831上。这时,从上下方向看,舌柄80的针孔801与布料保持部83的针孔832几乎一致。对于这样放置的布料C,把持在卡盘部件51上的纽扣B被配置在舌柄80的前端部的附近(即,布料保持部83的附近)。
在把布料C放置在布料保持部83上后,把持在卡盘部件51上的纽扣B,由纽扣调整机构10向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同时,布料C也由布料保持机构70向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即,布料保持机构70,将布料C移动到使针孔832以及针孔801位于机针5的正下方位置,同时,纽扣调整机构10将纽扣B移动到位于机针5的正下方位置。若对纽扣调整机构1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的话,纽扣旋转机构60在使纽扣B在倒下的状态,将纽扣B向布料C的上方移动,以便使上下移动机构30与布料C空出间隔I,并且,左右移动机构40以及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移动,以便使纽扣B的中心部(即,扣眼H1以及H4的对角线和扣眼H3以及H4的对角线的交叉部)位于机针5的正下方位置。这样,就完成了暗缝的准备。
接下来,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位于扣眼H1的正上方位置。然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前后往复移动以保持纽扣B与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前后往复移动。这样,机针5在扣眼H1以及H2中交替落针,面线跨过纽扣B和布料C之间(以下,将跨在扣眼H1以及扣眼H2和布料C上的线称为左根线T1)。另外,纽扣B以及布料C的前后移动,是在机针5从扣眼H1以及扣眼H2向上方拔出时进行的。
在对扣眼H1以及扣眼H2的钉缝结束之后,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位于扣眼H4的正上方位置。然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进行前后往复移动,以保持纽扣B与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前后往复移动。这样,机针5在扣眼H3以及H4中交替落针,在纽扣B和布料C上实施右根线T2的缝制。
在对扣眼H3以及扣眼H4的钉缝结束之后,剪线机构将线剪断一次,纽扣旋转机构60以使纽扣B在布料C(换言之,舌柄80的前端)的后方(即,在下板76的开口761处)竖起。这样,纽扣B和布料C的位置关系成为图5(a)所示的位置。
这时,从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的根部,伸出由上线剪断后而剩余的余线T3。为了将该余线T3缠绕到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上,在本实施例的绕根钉扣缝纫机1中,在实施绕根缝制以前实施绕根缠绕缝制。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用于缠绕缝制的线称为缠绕线T4。
首先,通过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移动,同时,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移动,机针5就位于左根线T1的根部的正上方(图5(a)中标有×的地方)。这时,为了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前后移动机构20也移动纽扣B。
然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在布料C上标有×的地方实施加固缝。然后,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前方移动,以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前方移动,使机针5相对于布料C向后方离开。当机针5从布料C离开、配置在布料C的附近时,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连动,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在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上左右摆动。因此,机针5在布料C的附近的右根线T2的右侧以及左根线T1的左侧交替下降,缠绕线T4缠绕住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的根部。这样,由于刚才缠绕住根部一侧,所以能够使余线T3的前端部靠近右根线T2,在其后的缠绕中也能够可靠地缠绕余线T3。
然后,为了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前方移动,同时,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前方移动,使机针5接近纽扣B。
当机针5被配置在纽扣B的附近时,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同时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连动,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在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上左右摆动。因此,机针5在布料C的附近的右根线T2的右侧以及左根线T1的左侧交替下降,缠绕线T4缠绕住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
然后,为了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位关系,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后方移动,同时,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后方移动,将机针5配置在布料C附近,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移动,便完成了缠绕缝制。
即,在缠绕缝制中,按图5(b)所示的①、②、③、④、⑤的顺序使机针5下降,用缠绕线T4缠绕住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
这里,所谓纽扣B的附近,是只要比缠绕住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的根部时的位置还靠纽扣B一侧即可,不过最好是可以缠绕住余线T3的前端部的位置。
另外,为了可靠地缠绕余线T3,最好将在缠绕缝制时的针杆6的左右摆动幅度设定成比缠绕缝制时的摆动幅度大。
而且,在上述的缠绕缝制中,虽然是以在布料C和纽扣B附近的两处缠绕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为例来说明的,但也可以在三个以上的地方缠绕左根线T1、右根线T2以及余线T3。
在缠绕缝制结束后进行绕根缝制。下面,对绕根缝制是从布料C一侧向纽扣B一侧进行的正绕根缝制的情况、和绕根缝制是从纽扣B一侧向布料C一侧进行的反绕根缝制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正绕根缝制时,从图5(c)的⑤地点,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12连动,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随针杆6一起在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上左右摆动。这样,机针5在左根线T1的左侧以及右根线T2的右侧交替重复下降。
这时,为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前方移动,同时,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前方移动。这样,从图5(c)的⑤地点向纽扣B一侧的⑥地点以Z字形施行使卷线T5缠绕住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该Z字形缝制即为绕根缝制。
在反绕根缝制时,从图5(c)以及图6(a)的⑥地点,使机针5上下运动以及左右摆动,同时,为保持纽扣B和布料C的相对位置关系,布料保持机构70使布料C向后方移动,而前后移动机构20使纽扣B向后方移动。这样,从图6(a)的纽扣B一侧的⑥地点向布料C一侧的⑦施行绕根缝制。
通过交替反复进行上述不同行进方向的绕根缝制,就可以形成多层绕根。
例如,在形成4层绕根时,如图5所示,首先,从布料C一侧的⑤地点向纽扣B一侧的⑥地点施行绕根缝制而形成第1层,然后如图6(a)所示,从纽扣B一侧的⑥地点向布料C一侧的⑦地点施行绕根缝制,形成第2层。然后,如图6(b)所示,从布料C一侧的⑦地点向纽扣B一侧的⑧地点再次施行绕根缝制,形成第3层,然后如图6(c)所示,从纽扣B一侧的⑧地点向布料C一侧的⑨地点施行绕根缝制,形成第4层。
即,在从布料C一侧开始的绕根缝制中,若层数设定成奇数的话,则将在纽扣B一侧结束,在绕根缝制结束后,即使剪断绕根线T5,纽扣B会遮住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使其不明显,其结果能够改善绕根的外观。另一方面,层数若设定成偶数的话,则在布料C一侧结束,一旦剪断绕根缝制结束后的线,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虽然比在纽扣B-侧结束的情况更明显,但是用手操作剪断上述露出来的线,容易操作,能够可靠地改善绕根的外观。
另外,在从纽扣B一侧开始绕根缝制时,若层数为偶数的话,则在纽扣B一侧结束,若为奇数的话,则在布料C一侧结束。因此,无论为哪种情况,只要设定层数,就能够从布料C一侧以及纽扣B一侧选择绕根缝制结束的地方。
而且,在绕根缝制时,各层的间距不同的情况或者将各层分成多个阶段时,由于有时各阶段的间距存在有不同,所以布料保持机构70以及前后移动机构20,将根据对各层或者每个阶段设定的间距、使布料C以及纽扣B移动。
这里,上述的间距、或者绕根缝制的层数、各层的分割数等绕根条件、和暗缝条件、缠绕条件等钉纽扣时的各种条件,都是从输入装置95输入的。在输入各种条件时,虽然对每一条件显示不同的设定画面,不过,在这里是以输入图7所示那样的绕根条件的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为例、对输入条件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以及与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相关的画面进行说明。
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是通过从各种条件的设定画面形成一览表示的基准画面来选择的,在触摸面板上扩大显示。如图7所示,在该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上,设有用于设定绕根缝制的各层间距的间距设定部210。
在间距设定部210上,显示了模仿纽扣B的纽扣图标211、模仿布料C的布料图标212,纽扣图标211和布料图标212的间隔,由区域显示框213、214、215预先分割成3阶段。在各区域显示框213、214、215上,设有显示间距的间距显示键216、217、218,若触摸各间距显示键216、217、218的话,就切换到数值输入画面240。另外,在表示上段的区域显示框213和表示下段的区域显示框215上,设有显示各自高度的高度显示键219、220,若触摸高度显示键219、220的话,就切换到数值输入画面24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纽扣图标211和布料图标212的间隔预先分割成3阶段,但是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改变分割数。
另外,在间距设定部210的左上部,配置有利用多个箭头来表示绕根缝制层数的层数显示部221,在右上部配置有切换设定层的切换键222。若触摸切换键222的话就可切换设定层,根据所切换的层,可变更间距显示键216、217、218,高度显示键219、220的值。另外,在现在间距设定部210上所显示的层在哪一层,可以在层数显示部221、以比其它箭头更浓的箭头来识别。
在间距设定部210的上方,配置有用于切换到其他设定画面的画面切换部223。在画面切换部223的右侧,配置有将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切换到基准画面的基准画面切换键224,在左侧配置有切换到用于设定绕根缝制层数的层数设定画面250的层数画面切换键225。
下面,对数值输入画面240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数值输入画面240的中间,配置有显示设定的间距和高度等的数值显示部241。在该数值显示部241的下方,配置有将显示在数值显示部241的数值增加的加号键242和将显示在数值显示部241的数值减小的减号键243。
另外,在数值显示部241的右下方,配置有将显示在数值显示部241的数值反映到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并进行切换的回车键244。在回车键244的上方,配置有返回切换到数值输入画面240以前状态的取消键245。
下面,对层数设定画面250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层数设定画面250上,配置有发出不实施绕根缝制指令的无层键251、发出实施1层绕根缝制指令的1层键252、发出实施2层绕根缝制指令的2层键253、发出实施3层绕根缝制指令的3层键254、发出实施4层绕根缝制指令的4层键255。
另外,在层数设定画面250的右下方,配置有将由各层键(无层键251、1层键252、2层键253、3层键254、4层键255)所选择的层数反映到绕根条件设定换面200并进行切换的回车键256。在回车键256的上方,配置有返回切换到数值输入画面250以前状态的取消键257。
其次,对绕根条件输入顺序进行说明。
操作者触摸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的层数画面切换键225来切换到层数设定画面250。一旦显示出层数设定画面250,操作者就触摸对应于想要的层数的层键,然后触摸回车键256。这样,从层数设定画面250切换到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而处于可以设定各层间距的状态。
在切换好的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上,仅与刚才选择的层数部分的箭头被显示在层数显示部221上。例如,在操作者需要4层的情况下,在切换好的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的层数显示部221上,显示4个箭头。
操作者触摸间距显示键216、217、218,高度显示键219、220,然后切换到数值输入画面240,输入想要的间距以及高度,在第1层的设定结束后,触摸切换键222并切换到下一层的绕根条件设定画面200。对所有层进行以上步骤,就结束了绕根条件的设定。
这样,由于能够从输入装置95设定每个层的间距,所以能够以各层不同的间距实施绕根缝制。通常,由于绕根的外观依赖于最终层的间距,比这更下层的部分的间距即使比最终层的间距大,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外观。因此,只要输入各层的间距,绕根整体不会变粗,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如上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绕根钉扣缝纫机1,由于实施绕根缝制以前实施缠绕缝制,所以能够将由暗缝后剪断的线所产生的余线T3预先固定在右根线T2上。因此,在绕根缝制时能够可靠地缠绕余线T3,从而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做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本实施中,只是由缠绕缝制缠绕余线T3,但是如果相对于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将从布料C向纽扣B给与气流的吹风机设置在绕根钉扣缝纫机1上,则可利用来自吹风机的气流,将余线T3吹到左根线T1以及右根线T2,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余线T3的缠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输入层数来决定绕根缝制是在纽扣B侧结束还是在布料C侧结束,但是也可以使绕根缝制总是在纽扣B侧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以不可变更缠绕缝制的次数的结构为例来说明的,不过也可以采用通过从输入装置95输入缠绕缝制的次数来实施与该次数对应的缠绕缝制的结构。缠绕缝制的次数越多,就能够越可靠地将从布料伸出的线固定在线根上,次数越少则会越缩短缠绕缝制所花的时间。即,重视可靠性还是重视速度,只要操作者每次都输入最佳的次数,就能够以想要的次数进行缠绕缝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能够把因暗缝后将线剪断所产生的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预先固定在根线上。因此,在绕根缝制时能够可靠地缠绕线,从而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次数进行缠绕缝制。缠绕缝制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够将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更加可靠地固定在根线上,越少则越能够缩短缠绕缝制所花的时间。即,以重视可靠性还是重视速度,操作者只要每次都输入最佳次数,就能够按其需要的次数进行缠绕缝制。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即使从布料里伸出来的线位于只在绕根缝制范围而不在缠绕范围,也能够由缠绕缝制可靠地捕捉所述线,能够将其缠绕到根线上。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即使在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线,纽扣也能遮住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使其不明显,其结果能够改善绕根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层数进行绕根缝制。一般的绕根缝制,由于是在布料一侧实行加固后开始的,所以第1层的绕根缝制是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进行。这里,例如,若将层数设定为1层的话,则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只进行一次规定距离就可结束绕根缝制。
另一方面,若将层数设定为2层的话,则从布料一侧向纽扣一侧只进行规定距离就可形成第1层,然后转换方向,从纽扣一侧向布料一侧只进行规定距离就可形成第2层,便结束绕根缝制。即,对于从布料一侧开始的绕根缝制,若将层数设定为奇数的话,则在纽扣一侧结束,即使在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线,纽扣也能遮住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使其不明显,其结果能够改善绕根缝制的外观。
另一方面,若将层数设定为偶数的话,则在布料一侧结束,如果绕根缝制结束后剪断线,则从绕根部分露出来的线,虽然比在纽扣一侧结束时明显,但是,用手操作剪断上述露出来的线的操作简单,能够可靠改善绕根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间距进行各层的绕根缝制。通常,由于绕根的外观取决于最终层的间距,所以,即使将比这靠下层部分的间距设定得比最终层的间距大,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外观。因此,若输入各层的间距,则绕根整体不会变粗,能够形成外观漂亮的绕根。
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能够以操作者想要的间距进行各阶段的绕根缝制。
根据本发明之8所述的发明,在暗缝后把线剪断所产生的从布料伸出的线,由气流吹到根线上,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缠绕上述伸出来的线。

Claims (9)

1.一种绕根钉扣缝纫机,使纽扣处于水平状态,通过在所述纽扣的扣眼和布料之间实施根线缝制、将所述纽扣钉缝到所述布料上,然后使所述纽扣处于垂直状态,对所述根线实施Z字形缝制的绕根缝制,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
保持所述布料的布料保持部,和
保持所述纽扣相对于所述布料在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切换自如的纽扣保持机构,和
使所述针杆和所述布料及所述纽扣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相对位置变化机构,和
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所述纽扣保持机构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以便在实施所述绕根缝制以前,在所述布料附近至少缠绕一次所述根线,然后在所述纽扣附近实施至少缠绕一次所述根线的缠绕缝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入钉缝所述纽扣时的各种条件的输入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输入结果,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
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缠绕缝制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使所述针杆相对于所述根线的摆动幅度,在所述缠绕缝制时比在所述绕根缝制时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以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使所述绕根缝制结束在所述纽扣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输入钉缝所述纽扣时的各种条件的输入装置,和
根据所述输入装置的输入结果,控制所述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所述纽扣保持机构及所述相对位置变化机构的控制装置;
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绕根缝制的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所述绕根缝制的各层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种条件中,包括将所述绕根缝制的各层分割成多个阶段、其各阶段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2、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根线给与从所述布料朝向所述纽扣的气流的吹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根钉扣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所述根线给与从所述布料朝向所述纽扣的气流的吹风机。
CN 200410043360 2003-05-02 2004-05-08 绕根钉扣缝纫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542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6880 2003-05-02
JP2003126880A JP4213510B2 (ja) 2003-05-02 2003-05-02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3126880 2003-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191A CN1542191A (zh) 2004-11-03
CN1542191B true CN1542191B (zh) 2010-11-03

Family

ID=3344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3360 Expired - Lifetime CN1542191B (zh) 2003-05-02 2004-05-08 绕根钉扣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13510B2 (zh)
CN (1) CN1542191B (zh)
DE (1) DE10200401914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0867B2 (ja) * 2005-02-09 2010-08-25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DE102006011149B4 (de) * 2005-03-11 2019-10-31 Juki Corp. Stielumwickel- und Knopfannähmaschine sowie Knopfannähverfahren
CN1869309B (zh) * 2005-05-23 2011-07-27 顾飞龙 缝纫机的勾夹线装置
JP4844828B2 (ja) * 2006-08-31 2011-12-2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縫い付け方法及びそのミシン
JP5074070B2 (ja) * 2007-03-29 2012-11-14 Juki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5074071B2 (ja) * 2007-03-29 2012-11-14 Juki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5265405B2 (ja) * 2008-02-19 2013-08-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Z2010744A3 (cs) 2010-10-12 2012-04-25 Amf Reece Cr, S.R.O. Zpusob a zarízení k prišívání knoflíku na šicím stroji
JP5305273B2 (ja) * 2011-04-15 2013-10-02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方法及びそのミシ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2673A (en) * 1988-11-07 1991-01-08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Button sewing machine
US5092256A (en) * 1987-05-11 1992-03-03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sewing on buttons and wrapping neck thread in a button sewing machine
CN1389611A (zh) * 2001-05-31 2003-01-08 重机公司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7679A (ja) * 2000-12-13 2002-06-25 Juki Corp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および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2256A (en) * 1987-05-11 1992-03-03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sewing on buttons and wrapping neck thread in a button sewing machine
US4982673A (en) * 1988-11-07 1991-01-08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Button sewing machine
CN1389611A (zh) * 2001-05-31 2003-01-08 重机公司 缠线脚钉扣缝纫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N 1389611 A,说明书第9页第15行至第18页第9行及说明书附图1-12、20.
JP特开2002-177679A 2002.06.25
JP特开2002-253884A 2002.09.10
US 4982673 A,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29389A (ja) 2004-11-25
CN1542191A (zh) 2004-11-03
JP4213510B2 (ja) 2009-01-21
DE102004019143B4 (de) 2016-09-22
DE102004019143A1 (de) 2004-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542191B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
JP4660017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8302222A (ja) ミシン及び当該ミシンの操作方法
JPH05212176A (ja) 刺繍縫製装置
JPH0557071A (ja) 電子制御式ミシン用外部メモリ
CN101445999B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TW567262B (en)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JP5142454B2 (ja) ミシン
CN1831230B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KR100986854B1 (ko) 뿌리감기 단추달이 재봉기
JP2012165849A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
JP2009131604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4301857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KR20030022048A (ko) 재봉기
JP3737748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10179014A (ja) ミシン及び糸張力設定プログラム
JP4757903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4509847B2 (ja) ミシン
JP2879271B2 (ja) 複合ミシンのアタチメント駆動装置
JP4198256B2 (ja) ボタン孔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JPH031429B2 (zh)
JP3970416B2 (ja) ボタン付機能を有するミシン
JP2003154180A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制御装置
CN105133197A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