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7265C -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 Google Patents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7265C
CN100537265C CNB2003801005591A CN200380100559A CN100537265C CN 100537265 C CN100537265 C CN 100537265C CN B2003801005591 A CNB2003801005591 A CN B2003801005591A CN 200380100559 A CN200380100559 A CN 200380100559A CN 100537265 C CN100537265 C CN 1005372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agent
paper bundle
agent container
container
bin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05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2025A (zh
Inventor
太田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03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59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0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471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227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93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2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2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72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72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9/00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 B42C9/0006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 B42C9/0012Applying glue or adhesive peculiar to bookbinding by applying adhesive to a stack of sheets with a roller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订装置(1),具有:收容通过加热而被热熔融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容器(23),按照将下方部浸渍在收容于所述粘接剂容器中的所述粘接剂中的方式被可以旋转驱动地轴支撑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上方、并向纸张束上沿着其一侧边缘涂敷所述粘接剂的滚筒(24),可以夹持所述纸张束的夹持部件(18),其中,使可以移动地构成的所述粘接剂容器(23)及所述滚筒(24)在待机时配置在由所述夹持部件(18)夹持的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端缘外侧的待机位置上,以非接触状态加热而使所述粘接剂成为熔融状态,并且在装订时使它们从所述待机位置开始跨越所述纸张束背面下部大致全部区域,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一体地移动。

Description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形成书脊的纸张束的一侧边缘上,以熔融状态涂敷能够热熔融的固体粘接剂的办公室、学校、家庭等中所使用的小型的简易装订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办公室、学校、家庭等中,通过将纸张集束后粘贴来简易地装订的小型的装订装置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这种类型的装订装置多使用在封皮的书脊的内侧部分上预先涂覆了热熔融性粘接剂的专用的封皮。该装订装置用该封皮夹持纸张束而一体化地设置在装订装置上,利用加热器使设于封皮内侧的粘接剂熔融,从而将封皮和纸张束粘接在一起。
但是,这种类型的装订装置由于使用预先设定给定脊宽的专用的封皮,因此有时会出现要装订的纸张束的厚度和封皮的脊宽不一致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封皮和纸张束的最上面的纸张之间产生空隙,因此有不能完美地完成装订的问题。另外,这种类型的装订装置还有以下的问题,即,无法进行不使用封皮而直接以涂敷有粘接剂的状态固定纸张束的天糊(天头涂糨糊)装订。
为了与纸张束的厚度吻合而粘接封皮或者进行天糊装订,可以使用以下类型的装订装置,即,在纸张束的一端使用滚筒涂敷熔融了的粘接剂,并使其在平滑的板上固化。作为此类型的装订装置,例如,记述有在特开平9—15624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装订装置,即,使被纸张固定部所夹持的纸张束通过上糊滚筒之上,从而在纸张束的下面涂敷粘接剂。
但是,该装订装置由于通过将纸张束和其夹持部件一起在滚筒上沿纸张束背面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而涂敷粘接剂,因此,需要至少为该纸张束长度的2倍以上的宽度尺寸,所以难以小型化地构成。另一方面,还存在有以下的装订装置,即,使滚筒比纸张束长度更长,使得纸张束在宽度方向(纸张束厚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在纸张束的书脊的部分涂敷粘接剂。这种类型的装订装置由于沿纸张束的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移动纸张,因此可以使装订装置的宽度尺寸缩短。
但是,一般来说,此种类型的装订装置在多数情况下,会由于减少了粘接剂的供给次数等原因,使得粘接剂容器的容量变大。特别是,使纸张束沿纸张束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类型的装订装置由于需要加长滚筒,因此必然地会使得收纳利用滚筒涂敷在纸张束上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容器也加长,从而其容量增大。此外,由于当粘接剂容器的容量变大时,在使所收纳的粘接剂熔融时需要花费时间,因此存在使达到可以操作的就绪状态为止的待机时间延长的问题。另外,存在从粘接剂容器挥发的粘接剂的量变多,高温熔融的粘接剂中含有的树脂或橡胶的气味变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到准备就绪为止的准备时间较短的小型的装订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装订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通过加热而被热熔融的粘接剂、并可以移动地构成的粘接剂容器;沿着纸张束的一侧边缘向纸张束上涂敷所述粘接剂的滚筒,其被按照将下方部浸渍在收容于所述粘接剂容器中的所述粘接剂中的方式,可以旋转驱动地轴支撑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上方;可以夹持所述纸张束的夹持部件;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其在待机时,使所述粘接剂容器及所述滚筒配置在由所述夹持部件所夹持的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端缘外侧的待机位置上,而在装订时,则使它们从所述待机位置跨越所述纸张束背面下部的大致全部区域而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一体地移动;以及加热部件,其固定配置在待机位置,和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所述粘接剂容器隔着间隙配置,用于对所述粘接剂容器加热而使所述粘接剂成为熔融状态。
在所述第一方式中,装订装置是在纸张束上涂敷热熔融的粘接剂而装订的类型的装订装置。作为贮存粘接剂的容器的粘接剂容器具有可移动结构,其上方设置有滚筒,并通过该滚筒将粘接剂涂敷在纸张束上。粘接剂容器和滚筒,在待机时位于作为从纸张束的涂敷位置的下方偏离的位置的待机位置,而在装订时则由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在纸张束宽度方向移动。收容在粘接剂容器中的粘接剂由非接触式加热部件加热而熔融。该非接触式加热部件以非接触式方式对粘接剂容器或者滚筒等与粘接剂接触的部件进行加热,并通过其热传导,加热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燃烧器或者电磁感应加热等。
根据所述的第一方式的装订装置,通过在待机时以非接触方式加热粘接剂容器,使粘接剂容器具备容易移动的结构,且通过在涂敷粘接剂时移动粘接剂容器,能够减小装订装置的宽度尺寸。另外,通过在纸张束的长度方向移动,能够构成短尺寸的滚筒,其结果减小了粘接剂容器的容量。从而还减少了从粘接剂容器散发出来的粘接剂的臭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式加热部件由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构成,所述粘接剂容器由含有强磁性体材料的材料构成。
根据所述的第二方式的装订装置,可以在不直接接触粘接剂容器的情况下对粘接剂加热,从而能容易形成用于移动粘接剂容器的结构,而且由于由流通在线圈内的电流容易地进行加热控制,因此粘接剂的温度管理也变得容易。另外,由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热变换效率高,因此不仅能省电,还可以短时间内进行粘接剂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一种第二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式加热部件以在待机位置不可移动的方式配置。
根据所述的第三方式的装订装置,由于非接触式加热部件不能移动到待机位置之外,而仅移动粘接剂容器,因此能容易地形成向加热部件的布线等。另一方面,即使移动时不加热的情况下,粘接剂容器移动的时间是在装订工序中涂敷粘接剂时的极短的时间,因此在装订操作中不成为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一种第三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容器具备收容非强磁性体的所述粘接剂的容器形状的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外面的强磁性体的加热部,所述非接触式加热部件设置在与处于待机位置的所述粘接剂容器的所述加热部相对的位置。
根据所述的第四方式的装订装置,收容粘接剂且与粘接剂直接接触的粘接剂容器的主体不被线圈直接加热,因此在与滚筒之间的接触部分,不会产生粘接剂的过热现象,从而能防止粘接剂烧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提供一种第二~第四方式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滚筒由非强磁性体材料构成。
根据所述的第五方式的装订装置,由于与粘接剂直接接触的滚筒不会被非接触加热部件直接加热,因此在与滚筒之间的接触部分,不会产生粘接剂焦化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容器在收容所述粘接剂的容器形状的主体的所述粘接剂收容区域中,具有配置所述滚筒的位置变深地倾斜的底壁。
根据所述的第六方式的装订装置,将粘接剂容器的底壁形成为朝向滚筒配置位置变深的结构,从而使收容的粘接剂聚集到滚筒附近,使粘接剂容易浸渍滚筒。从而,可以增大在粘接剂容器内的粘接剂被消耗的情况下,使滚筒的浸渍在粘接剂中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第一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容器,具有在收容所述粘接剂的容器形状的主体的所述粘接剂收容区域中的底壁上竖立设置的辅助粘接剂熔化用的肋片。
根据所述的第七方式的装订装置,可以由肋片增大粘接剂和粘接剂容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在更广的面积对粘接剂加热。所以能缩短熔融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提供一种第一~第三方式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还具备:粘接剂供给单元,其设于夹着所述纸张束与所述粘接剂容器的待机位置相对的位置上,并具有贮存成为收容于所述粘接剂容器内的熔融的粘接剂之前的粒状粘接剂的贮存部、从所述贮存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输送路、和将通过了所述输送路的粒状粘接剂排出的投入口;以及粘接剂排出控制部,其对所述粘接剂供给单元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排出的时刻进行控制,在将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到了可以接收从所述投入口排出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位置的时刻,使给定量的粒状粘接剂从投入口排出而投入所述粘接剂容器中,并且,对投入到所述粘接剂容器的粒状粘接剂进行熔融。
根据所述的第八方式的装订装置,由于使用固态的粒状粘接剂,并由重力作用在输送路内运送,因此不需要使用用于运送的机构,从而不仅能减小粘接剂供给单元的结构,还能防止伴随粘接剂熔融产生的臭气的散发。另外,由于在粘接剂容器移动时投入粘接剂,因此可以将粘接剂供给单元配置在远离作为所述粘接剂容器的加热位置的待机位置,从而使装订装置整体的单元的配置互不产生干涉,同时还可以不用担心由加热到高温的粘接剂容器软化粘接剂供给单元内的粘接剂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实现装订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提供一种第八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还具备对收容在所述粘接剂容器中的所述粘接剂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的液面检测装置,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在利用液面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粘接剂的液面比基准位置低的情况下,投入所述粒状粘接剂,直到所述粘接剂的液面比所述基准位置高为止。
根据所述的第九方式的装订装置,可以在由消耗粘接剂而使收容在粘接剂容器中的粘接剂的液面降低时投入粘接剂,因此可以使收容在粘接剂容器的粘接剂的量为一定的基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提供一种第八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供给单元还具备:分别以能够开闭所述输送路的方式以规定间隔插入到所述输送路中、在所述间隔中贮存规定量的粒状粘接剂地构成的两个分隔板,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使所述两个分隔板独立地开闭。
根据所述的第十方式的装订装置,粘接剂供给单元具备在输送路上以一定间隔插入的两个分隔板,并能够通过该分隔板开闭输送路。在这两个分隔板之间的区域,能够贮存一定量的粒状粘接剂。如上所述,由于这些分隔板可以分别单独地开闭输送路,因此可通过排出贮存在两个分隔板之间的粒状粘接剂,在一次操作中投入预定量的粘接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提供一种第十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分隔板由具有贯通部的圆板构成,且按照使所述贯通部的转动相位不同的方式,由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一根轴所固定,通过由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旋转驱动该轴,使所述各分隔板中的仅一个连通所述输送路。
根据所述的第十一方式的装订装置,能够用一个驱动机构转动将部分缺口部或者贯通窗等贯通部以构成不同转动相位的方式配置的两个圆板,从而分别单独地连通输送路,因此可简化粘接剂供给单元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提供一种可使用于第八~第十一方式之一所述的装订装置的、粘接剂供给单元所使用的大致球形的粒状粘接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提供一种第一~第四方式、以及第八方式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还具有:装订模式选择机构,其接收关于在所述纸张束上附加封皮而装订的包裹装订模式或不附加封皮的天糊装订模式的识别信号,对装订时的装订模式进行选择;以及转动控制机构,其根据由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的装订模式来对所述滚筒的转动控制进行切换。
所述的第十三方式的装订装置,可根据对纸张束进行装订时是否有封皮的装订种类,调整粘接剂的涂敷量。即,在进行附加有封皮的包裹装订的情况下,需要粘结封皮和纸张束,而另一方面,在进行不附加封皮的天糊装订的情况下,可以仅在被夹持部件夹持的纸张之间进行粘结,从而装订所需的粘结材料的量有所不同。根据本方式的装订装置,通过基于是否有封皮而变更涂敷在纸张束的粘接剂的量,可以更好地装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提供一种第十三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是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粘接剂容器和所述滚筒的部件,所述转动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了不在纸张束上附加封皮的天糊装订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中,都相对于移动方向正向转动所述滚筒。
根据所述的第十四方式的装订装置,由于在天糊装订的情况下,在装订时不会发生粘接剂溢出等情况,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滚筒的转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提供一种第十三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是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粘接剂容器和所述滚筒的部件,所述转动控制机构,使所述滚筒的转动在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时不同。
根据所述的第十五方式的装订装置,通过伴随滚筒的移动方向而改变转动方式,在滚筒向一个方向移动过程中转动方式不变,从而能减少粘接剂涂敷的偏差,并能更好地装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提供一种第十五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还具备对被所述夹持部件夹持的纸张束的厚度进行检测的厚度检测装置,所述转动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了在纸张束上附加封皮的包裹装订模式的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述纸张束的厚度为基准厚度以下时,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往去移动时,使所述滚筒的转动停止,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返回移动时,使所述滚筒相对于移动方向沿反向转动,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所述纸张束的厚度超过基准厚度时,使所述滚筒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往去移动及返回移动中都相对于移动方向沿正向转动。
在进行包裹装订的情况下,如果不涂敷适量的粘接剂,则封皮有可能从纸张束脱落或者粘接剂从封皮处溢出,因此对装订的影响很大。在纸张束比基准厚度薄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剂的涂敷量变少,因此应以涂敷多量粘接剂的方式转动滚筒,以使粘接剂不至于过少。具体而言,在往去移动中,使滚筒停止,减少粘接剂的涂敷量。另一方面,在返回移动中,由于最终将粘接剂涂敷在纸张束的书脊,因此相对滚筒的移动沿反向旋转滚动。即,由滚筒的转动,滚筒以向移动方向的相反侧移动的方式转动。通过以该方式转动滚筒,增加了纸张束和滚筒的接触面的相对速度,从而使附着在滚筒表面的粘接剂以刮下的方式涂敷在纸张束背面,因此能涂敷多量的粘接剂。
另一方面,如果纸张束的厚度超过基准厚度,则粘接剂的涂敷量容易过多,因此有必要以不使涂敷的粘接剂过多的方式转动滚筒。具体地说,在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中,按照不改变涂敷条件的方式,切换转动方向,使得滚筒在哪一个移动中都以向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转动的方式转动。即,通过该方式的转动,纸张束和滚筒的接触面的相对速度变慢,从而能防止粘接剂涂敷量过多的情况发生。
从而,根据所述的第十六方式的装订装置,在采用粘接剂涂敷量给装订带来很大影响的包裹装订的情况下,通过使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中的涂敷滚筒的转动不同,可以利用简单结构涂敷适当量的粘接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提供一种第十六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所述基准厚度是1.8~2.2mm。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提供一种第十三~十六方式所述的装订装置,其中,还具备检测所述粘接剂容器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返回移动时,当所述粘接剂容器到达规定位置时,所述转动控制机构在粘接剂容器在从所述规定位置到纸张束的最终端之间移动期间,停止转动所述滚筒的转动。
在本发明的装订装置中,在纸张束端部,容易由纸张束两侧的侧端部刮取滚筒表面的粘接剂,而使得该端部上附着大量粘接剂。特别是在采用附加封皮的包裹装订的情况下,如果粘接剂大量附着在该纸张束端部,则粘接剂容易从封皮溢出并固化,因此成为形成外观不佳的装订的原因。因此,希望在纸张束两侧的端部,不附着大量粘接剂。
具体地说,在纸张束最终端附近,在停止滚筒的旋转的状态下,移动粘接剂容器。由此,在粘接剂容器停止供给粘接剂的同时,在纸张束端部附近对残存在滚筒表面的粘接剂进行拉伸作用。从而能防止粘接剂大量附着在纸张束最终端附近。
另外,在所述构成中仅在返回移动时停止滚筒的原因如下,即,在往去路侧的端部,可由返回路上的滚筒取掉多余的粘接剂,但是在往去路的端部即纸张束的最终端,无法用这样的方式由滚筒取掉多余粘接剂。从而根据所述构成,通过改变介由滚筒的涂敷条件,能以简单结构取掉多余粘接剂。
因此,根据所述第十八样式的装订装置,通过在容易大量附着粘接剂的纸张束端部附近,在停止滚筒的转动的状态下移动粘接剂容器,可以使粘接剂容器停止供给粘接剂的同时,以拉伸残存在滚筒表面的粘接剂的方式涂敷粘接剂。从而,能防止粘接剂大量附着在纸张束的最终端附近。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和特征,可通过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的下面的记述而得以明确,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装订装置的主要部位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装订装置的主要部位内部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表示涂敷单元存在于待机位置的情况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涂敷单元存在于待机位置的情况的位置关系的左视图。
图6是表示压接单元的主要部位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夹板的驱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粘接剂容器的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粘接剂供给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B是表示粘接剂供给单元的结构的右视图。
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图10E、图10F、图10G、图10H是粘接剂供给时的粘接剂供给单元的驱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
图11A是表示除臭单元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位左视图。
图11B是表示除臭单元的位置关系的主要部位正视图。
图12A是表示粘接剂容器和滚筒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B是表示粘接剂容器和滚筒的结构的图12A的A—A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滚筒和纸张束之间的接触位置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装订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A是表示压接单元的下降位置的图。
图16B是表示上升压接单元后设置纸张束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设置封皮时的基准位置的图。
图18A是表示包裹装订模式中纸张束比基准厚度薄时粘接剂容器移动中的滚筒的转动方向的图。
图18B是表示包裹装订模式中纸张束比基准厚度厚时粘接剂容器移动中的滚筒的转动方向的图。
图19A、图19B是用于说明压接单元的压接力控制机构的图。
图20A、图20B、图20C、图20D是表示装订的取出工序的状态变化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装订装置的操作面板的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粘接剂涂敷量和滚筒的转动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继续本发明的叙述之前,对附图中的相同部件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外观立体图。装订装置1是近似箱状的装置,具有筐体,该筐体由从主体的前部覆盖至上表面的前板10和从主体后部覆盖至上表面的后板11构成。如后所述,前板10和后板11固定在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框架28、29、41a、41b(参照图7)上。在后板11的后部,设有后罩12,该后罩12由倾斜壁构成(参照图20A及图20C),可以罩住从后板11露出的装订用的封皮(图20A、110x)及可动板46,并使得封皮110x向下侧弯曲而避开。
作为装订装置1的外观结构,设有以下部分,即,可以开闭地设于前板11的下部的前板下开门13、在使用时用于对夹持纸张束的夹板18进行开闭的操作旋钮14、用于配置装订所用的封皮的封皮台15、及操作面板16。
另外,在主体上面设有夹板18。夹板18由从设于主体上面的空隙17向主体外部沿着垂直方向配置的2块相互平行的近似长方形的板构成,具有固定夹板18a和可动夹板18b。通过如所述那样对操作旋钮14进行操作,就可以驱动可动夹板18b而改变两个夹板间的间隔,从而可以进行纸张束的固定、松开。在夹板18a、18b的上端分别设有可以取下的纸张束支撑部件19a、19b,在例如装订纵向较长的纸张束等时,其对纸张束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防止较夹板18所夹持的位置靠上的部分弯曲下垂,而使得被夹板18所固定的纸张束发生偏斜。
如图2、图3、以及图8所示,主体内部设置有涂敷单元2、除臭单元3、压接单元4、粘接剂供给单元5等各种单元。如图2所示,涂敷单元2在平时设置在夹板18的侧缘的外侧,且如后述的一样,其一部分可以在夹板18的下方滑动。
如图2、3所示,除臭单元3是从涂敷单元2的上部向下方延伸的部件,且吸入从涂敷单元2的粘接剂容器23或者滚筒24挥发的粘接剂,并用内置的过滤器吸附。
如图3所示,压接单元4是设置在夹板18的下部的部件,且如后述的一样,以能上下移动或者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涂敷单元2移动时,压接单元下降到使涂敷单元2能够通过夹板18的下方的程度。
图4和图5是表示涂敷单元存在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的图。涂敷单元2和夹板18均分别设置在两个框架28、29上。前框架28是截面形状为コ型的的框架,该框架利用其垂直面28b固定并保持固定夹板18a,并且其水平面28a起到涂敷单元的粘接剂容器23移动的轨道的作用。另外,后框架29也是截面形状为コ型的的框架,且为了移动可动夹板18b而具备移动机构。另外,在其垂直面29b上保持着作为粘接剂容器23移动时的导向机构的导轴33。
涂敷单元2在待机位置时,处于夹板18的侧端的外侧,且比夹板18的下端低的位置。涂敷单元具有作为加热手段的、安装在保持板20a上的电磁感应线圈20,且在粘接剂容器23处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以不与粘接剂容器23接触的状态对强磁性材料感应加热,对粘接剂进行加热。
在粘接剂容器23的上方,设有滚筒24,该滚筒24被配置为其一部分浸渍在熔融的粘接剂中。滚筒24由设于粘接剂容器23上的保持部件25轴支撑,并由与轴22连接的涂敷滚筒旋转马达21进行旋转驱动。
在粘接剂容器23的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连接部件26,且设置于其前端部的滚筒27与作为前框架28的水平面28a的轨道部配合。另外,粘接剂容器的相反侧端部设置有引导部34,并与设置于后轴29的垂直面29b上的导轴33配合。通过以上两个配合,使粘接剂容器23能够沿框架28、29滑动,且使设置在框架28、29上的夹板18的下部能够沿着夹板移动。
下面参照图7,说明夹板的驱动机构。如上所述,固定夹板18a固定于前框架28,可动夹板18b的驱动机构设置于后框架29。可动夹板18b可以通过对操作旋钮14进行操作,而以改变与固定夹板18a之间的距离的方式移动,从而夹持固定两个夹板之间的纸张束。
通过旋转驱动操作旋钮14,使通过皮带35与操作旋钮14的轴连接的螺旋轴36转动。螺旋轴36的驱动力通过皮带40传递到另外的螺旋轴37,从而使两者连动地驱动。螺旋轴36、37拧在固定有可动夹板18b的保持板29h的螺纹部29s中,通过转动螺旋轴36、37,使可动夹板18b与保持板一同驱动。
可动夹板18b和固定夹板18a之间设置有导向轴39a、39b,通过沿导向轴39a、39b驱动可动夹板18b,使可动夹板18b一直保持与固定夹板18a之间的平行关系。另外,从装订装置1前方位置观察时位于左侧的导向轴39a如后所述成为纸张束的左右方向的基准位置,并与决定前后方向基准位置的固定夹板一同,用于决定纸张束的夹持位置。
在保持板29h的端部设有切片38。该切片38与由光遮断器(photointerrupter)构成的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一起,对保持在夹板18上的纸张束是否比给定的基准厚度更薄进行检测。即,当被保持在夹板18上的纸张束比基准厚度更厚时,切片38不能到达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就不会被遮断,而在比基准厚度更薄时,可动夹板18b与固定夹板18a的间隔变短,从而将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遮断。纸张束的厚度如后述所示,被用于决定涂敷粘接剂时滚筒24的转动方向。
图8中表示粘接剂容器的移动的状态。如上所述,粘接剂容器23可以在使附着于滚筒24的表面上的粘接剂与夹持于夹板18上的纸张束100的下侧缘接触的状态下发生滑动。为了检测粘接剂容器23的位置,设有由光遮断器构成的传感器31a、31b、31c。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1中,如图8所示,传感器31a、31b、31c被配置在固定于右框架41a及左框架41b之间的传感器保持框架30上,其中右框架41a对前框架和后框架进行固定。各传感器分别是在粘接剂容器的待机位置处检测粘接剂容器的存在与否的第1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a、在粘接剂容器23的最大移动位置处检测粘接剂容器的存在与否的第3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c、及设于其中间部分的第2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b。这些传感器通过由设于粘接剂容器上的切片32随着粘接剂容器23的移动而遮断上述传感器,来检测出粘接剂容器23的位置。
另外,在图8中,如虚线2x所示,在粘接剂容器23的最大移动位置处,设有用于向粘接剂容器23补充粘接剂的粘接剂供给单元5。粘接剂供给单元5在料斗51内贮存有粒状的粘接剂,在适当的时刻向粘接剂容器23内投入给定量的粘接剂。
图9A、图9B表示粘接剂供给单元的结构。粘接剂供给单元5具备贮存粒状的粘接剂的料斗51、连接在料斗51的下部而倾斜设置的输送管52、以及向粘接剂容器23投入粘接剂的投入口56。在管道52的2个位置上设有分隔槽57a、57b,在分隔槽57a、57b中分别设有分隔板55。分隔板55从与料斗接近的一侧开始分别称为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分别具有将圆板的一部分切除的形状,并以具有使得这些缺口不重合的相位差的状态相互平行配置,圆板的中心部分由轴54所固定。该轴54与分隔板驱动马达53连接,通过该马达53的驱动,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一体转动。
粘接剂供给单元5通过使轴54每次转动给定角度而对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的转动位置进行控制,就可以向粘接剂容器23每次供给给定量的贮存于料斗51中的粒状的粘接剂。
图10A—图10H是进行粘接剂供给的粘接剂供给单元的驱动说明图。最初状态下,如图10A、图10B所示,两个隔板即第1分隔板55a和第2分隔板55b均以关闭输送管52的开口部分的方式配置。从而,贮存在料斗51中的粒状粘接剂105处于停留在第1分隔板55a的上游侧的状态。
接着,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以旋转中心54c为中心向箭头200的方向旋转90度,则成为图10C、图10D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1分隔板55a的缺口部分就会位于开口部分,从而开放开口部分,使粒状粘接剂105沿箭头201所示的方向向中间输送管57移动。但是在该状态下,由于第2分隔板55b仍处于开口关闭的状态,因此无法进一步向下游侧移动。
从该状态开始,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以旋转中心54c为中心向箭头200的方向旋转90度,则成为图10E、10F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都关闭开口部分,因此在中间输送管57和输送管的第1分隔板55a的上游侧,都存在粒状粘接剂。但是,存在于中间输送管57的粘接剂105a,通过第1分隔板55a与存在于其上游侧的粘接剂105分离。
从该状态开始,第1分隔板55a、第2分隔板55b以旋转中心54c为中心向箭头200的方向旋转90度,则成为图10G、图10H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2分隔板55b的缺口部分就会位于开口部分,从而连通开口部分,使存在于中间输送管57的粘接剂105a沿箭头202所示的方向向投入口56移动。而且,由于第1分隔板55a关闭考口部分,所以存在于输送管的粘接剂105不会向投入口56移动。即,仅存在于中间输送管57的粘接剂105a,移动到投入口。由此,通过将中间输送管57的容量作为一次补充量,可向粘接剂容器23自动供给适量的粘接剂。
下面对除臭单元3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除臭单元3是吸入从涂敷单元2的粘接剂容器23或者滚筒24挥发的粘接剂,并用过滤器吸附的部件。具体地说,如图11A、图11B所示,是具有吸引口60和排出口63的筒状部件,且在作为其中间部分的输送管64中设置有过滤器61。过滤器61可使用能吸附粘接剂成分的公知的过滤器。
排出口63的附近设置有排气风扇62,它从排出口63向外排出空气。其结果,形成从吸引口60吸入、再通过过滤器61而向排出口63排出的空气流。吸引口60位于粘接剂容器23及滚筒24的上方,并吸入从它们挥发的含有粘接剂成分的空气。从吸引口60吸入的空气通过设置于输送管64的间隙64a,并从过滤器61的表面通过至背面,而此时粘接剂成分就会被吸附去除。通过过滤器61而到达了位于间隙64a的相对侧的间隙64b的空气,被风扇62吸引进而到达排出口63,并从排出口63排出。从而,排出的空气中的粘接剂成分就会减少。由此能够抑制伴随加热粘接剂而产生的臭气的散发。
下面将对粘接剂容器23及滚筒24的结构进行说明。粘接剂容器23由于要通过电磁感应线圈20对粘接剂进行加热,因此至少在一部分上需要具有强磁性体。在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容器23中,用热传导性良好的非强磁性体铝构成容器主体23a,且在该容器主体23a的底面设置有强磁性体的加热板72。另外,在容器主体23a的内面,从其底壁竖立设置有多个肋片70,从而使其具备容器主体23a和粘接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对粘接剂加热时,加热板72的热量传导至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铝构成的容器主体23a,从而能以更广的面积高效地加热粘接剂。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均匀加热粘接剂,还能不直接对容器主体23a加热,因此可以防止粘接剂和容器主体23a之间的接触部分过热而被烧焦的情况发生。
另外,容器主体23a的底内面23b具有以下结构,即,周围浅、配置有滚筒24的中央部分最深。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粘接剂容器23内的粘接剂被消耗的情况下,使粘接剂聚集到滚筒24的附近部分,使滚筒24容易浸渍粘接剂。
另外,在粘接剂容器23的容器主体23a中,设有2个热电偶71a、71b,借此来测定粘接剂的温度。2个热电偶71a、71b中一个为温度检测热电偶71a,对容器主体23a的较深部分的粘接剂的温度进行测定。利用此热电偶71a的输出,切换电流向加热线圈20的供给、停止,以便维持所使用的粘接剂的适当的使用温度。
另一方面,另一个热电偶为液料检测热电偶71b,对容器主体23a的较浅部分的粘接剂的温度进行测定。此热电偶72b将表示由于粘接剂被消耗、其液面降至热电偶以下、从而使得检测温度达到给定值以下的情况的信号发送至包含作为控制机构的CPU的控制部76(参照图14)。接收了此信号的控制部通过操作粘接剂供给单元5而补充粘接剂。
如图12A、12B所示,被粘接剂容器23轴支撑的滚筒,具备主体部24c以及与主体部24c同心且直径更大的突出部24b。另外,在滚筒24的两侧方,配置有刮落附着在滚筒24表面的多余粘接剂的刮板69。另外,用滚筒涂敷的粘接剂的量可通过调整滚筒24的表面和刮板之间的间隙尺寸来调整。
就这样,通过设置有突出部的滚筒24和固定了一方的夹板18a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致地决定对于纸张束100的基准位置,并高效地涂敷粘接剂。下面参照着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纸张束的基准位置。如上所述,夹板18在靠近处配置有固定夹板18a。由此,在设定纸张束的情况下,固定夹板18a的靠近内部侧的末端位置,成为一直与纸张束的靠近侧端一致的基准位置R。从而,向纸张束的脊部涂敷粘接剂的滚筒24,以使突出部24b位于与该基准位置R相比向近侧靠近距离A的方式配置。这样,通过使用具有突出部24b的滚筒24,附着在突出部24b表面的粘接剂106a不仅能涂敷在纸张束100的底面106,还能涂敷在纸张束100的前面的最下部附近。将粘接剂涂敷在纸张用前面最下部的粘接剂的宽度,可通过调整滚筒24的突出部24b的高度而容易地调整。就这样,通过在纸张束前面最下部涂敷粘接剂,可以使纸张束和封皮之间的粘接进一步牢靠,使其具备高强度。
下面将对压接单元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压接单元的主要部位结构的立体图。如上所述,压接单元4能够作为整体而向以箭头211所示的上下方向及以箭头212所示的前后方向移动。压接单元具有设置于基部48上的固定板43、在固定板43的近侧设置的封皮台15、在固定部43的靠里侧设置的可动板46。
固定板43是用于在操作时与纸张束的下面对接而将其固定的部件,且为了在天糊装订时不发生粘接剂的附着,在其上面进行了氟树脂涂覆等的平滑处理。在固定板43的上面近侧端部设置有按压部件44,与后述的可动板46一起动作,进行装订时的封皮弯曲成型。
在固定部43的近侧设有排出器45(shooter),如后述那样将完成后的装订物向装置外部排出。另外,排出器45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件47,保持封皮台15。即,在固定板43和封皮台15之间设置有间隙45a,而使完成后的装订物通过该空隙45a,落到排出器45,并排出到装置外部(参照图20D)。
另外,为进行大型纸张的位置对齐,封皮台15上设置有排出到封皮台的封皮的位置配置用的刻度尺15a。刻度尺15a能够沿箭头260所示的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封皮台15上,并且如后所述,为了对齐无法在封皮台全部放置的大型封皮的位置,在刻度尺15a上设置有用于表示所放置的纸张大小的刻度。
可动板46以能够沿箭头210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能够改变与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按压部件44的间隔。即,为了可靠地粘接封皮和纸张束,用可动板46的近侧端部46a和按压部件44夹持并压接纸张束。
下面将对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装订装置1利用控制部76对其动作进行整体控制,设有用于分别检测出其控制状态的各种传感器及用于驱动各部件的马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除了所述的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第1至第3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a~31c、液温检测热电偶71a、液量检测热电偶71b以外,还设有后述的压接夹板停止传感器75(参照图19A、图19B)、图中未示出的压接夹板上传感器73、压接夹板下传感器74等各种传感器。压接夹板上传感器73及压接夹板下传感器74是用于检测压接单元4在上下移动时的上端及下端位置的传感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作为驱动源,除了具有所述的涂敷滚筒旋转马达21、分隔板驱动马达53以外,还具有粘接剂容器移动马达78、压接夹板前后移动马达79、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可动板驱动马达83等各种马达。粘接剂容器移动马达78是用于移动涂敷单元2的粘接剂容器23的马达,使粘接剂容器与滚筒和涂敷滚筒旋转马达21一起一体地移动。压接夹板前后移动马达79及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是作为将压接单元4分别上下移动及前后移动时的驱动源使用的马达。可动板驱动马达83是用于驱动压接单元4的可动板46的马达。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具有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16、作为与驱动控制相关的程序的存储区域及运算区域发挥作用的ROM81及RAM82、向加热线圈20供给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流供给源77。
如图21所示,操作面板16具备启动开关161、停止开关162、设定开关163、装订模式选择开关164a、164b等各种开关,以及显示器165。启动开关161是用于在后述的本装订装置的操作中开始进行装订动作的开关;停止开关162是在装订动作过程中用于停止装订动作及切断电源的开关。设定开关163是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开关;装订模式选择开关164a、164b是用于通过手工输入对天糊装订、包裹装订的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开关。其中,天糊装订是指不使用封皮而通过在纸张束上涂敷粘接剂来仅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方法;包裹装订是指使用封皮并使纸张束的粘接剂涂敷面和封皮的书脊部分粘接在一起的装订方法。显示器165用于显示对应于装订进程状况的指示、以及进行各种设定时的信息显示。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的装订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装订装置首先在接入主电源后,利用加热线圈对粘接剂容器进行加热,当液温检测热电偶71a检测出粘接剂熔融而达到给定温度的情况时,即驱动涂敷滚筒旋转马达21而使滚筒24转动(就绪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1由于如上所述使粘接剂容器的容量较小而使得熔融的粘接剂的量较少,另外由于使用热效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因此与以往的装订装置相比可以大幅度地缩短达到就绪状态的时间,挥发的粘接剂的量也较少。另外,由于利用除臭单元3可以吸附挥发的粘接剂的成分,因此可以防止臭气的扩散。在就绪状态中,实施如下所示的装订动作。
在主电源接通后开始操作的情况下,首先,操作者进行装订模式的选择(步骤#10)。装订模式的选择是通过对操作面板的装订模式选择开关进行操作而执行的。通过对操作面板的操作而输入的选择模式的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76并暂时储存在RAM82中。
控制部76直到操作面板16的开关接通为止,一直以就绪状态,处于待机状态。当操作启动开关161、发送开关被接通的信息时(步骤#11),控制部76即驱动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使压接单元4上升,直到被压接夹板上传感器73检测到为止(步骤#12)。图16A、图16B表示这样的状态。如图16A所示,在准备就绪的状态下,压接单元4下降,将纸张束100设置在夹板18时的纸张的下面基准没有确定,因此通过提升压接单元100而使夹板18的下端和固定板43的距离成为规定的间隔(8mm),从而设定下面基准。另外,如图16B所示,将纸张束100的下端抵接在固定板43上,对操作旋钮14进行操作,将纸张束固定在夹板18上(步骤#13)。
当完成纸张束100向夹板18的设置时,再次对操作面板16的启动开关161进行操作,发送开关被接通的信号(步骤#14)。开关被接通的信号被发送,则控制部76即驱动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使压接单元4下降,直到被压接夹板下传感器73检测到为止(步骤#15),确保用于使粘接剂容器23在夹板18和压接单元之间移动的间隔。
在装订模式为包裹装订模式的情况下,使压接单元4下降后暂时停止。操作者在此状态下将包裹装订用的封皮设置在封皮台15上(步骤#17)。
如上所述的那样,通过在压接单元4的封皮台15和可动板46之上安放封皮,从而完成封皮的设置。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中,在夹板18的近侧具备固定夹板18a,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封皮的端部对齐,通过将封皮的近侧边缘与根据纸张大小设置的刻度对齐而进行定位。即,如图17所示,在用于装订的纸张确定为规定大小的情况下,其高度尺寸M也同样被确定。另外,如上所述,作为基准位置R的固定夹板18a的靠里侧末端位置,一直与纸张束100的近侧端一致。从而,从基准位置R到封皮110的近侧端部110a的距离N,与用于装订的纸张束的厚度无关,而一直与所述纸张束的高度M一致。即,与用于装订的纸张束的厚度无关,而将封皮110的近侧端部110a与封皮台15的那个位置对齐的问题,被统一确定。因此,可以在封皮台15上确切地进行使用规定的规格大小的纸张时的表示,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封皮时的对位。另外,在如上所述使用无法完全安放在封皮台15上的大型封皮的情况下,可以拉出刻度尺15a,并根据设置在刻度尺15a的刻度进行对位。
在设置封皮110后,接通操作面板16的开关(步骤#18),接收了此信号的控制部76驱动粘接剂容器马达78而使粘接剂容器23移动(步骤#19)。
而且,当作为装订模式而选择了不使用封皮的天糊装订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封皮的定位,因此在接通启动开关161(步骤#14)而使压接单元下降后,不用暂时停止,而可以使粘接剂容器立即移动。
利用粘接剂容器23的移动,借助滚筒24将粘接剂涂敷在纸张束100的书脊部分。此时滚筒的转动方向根据纸张束的厚度而使粘接剂的涂敷量不同,当纸张束的厚度较薄时,向纸张束背面涂敷的粘接剂的量变少,粘接力变弱。所以,本实施方式根据所选择的装订模式对滚筒24的转动方向进行如下控制。需要说明的是,纸张束的厚度是利用纸张束厚度传感器34(参照图7),通过是否比基准厚度更薄来进行判别。
首先,在作为装订模式而选择了包裹装订的情况下,如图18A所示,当纸张束的厚度比基准厚度(2.0mm)更厚时,则在去路、回路上将滚筒的转动方向改变,其方向在去路、回路上都相对于纸张束呈正向。即,在箭头205所示的方向上移动滚筒24的去路,使滚筒沿箭头220所示的方向转动,在箭头206、207所示方向上移动滚筒24的回路,使滚筒沿箭头221所示方向转动。这些转动方向都是相对于滚筒24的移动方向呈正向的方向,是将附着在滚筒24的表面的粘接剂依次供给到纸张束的书脊部分的方向。而且,滚筒24的转动方向的切换时刻的控制是利用来自第3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c(参照图8)的信号进行的。
如图18A所示,在回路的中途,当粘接剂容器的切片32通过第2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31b,并将此信号输入控制部76中时,控制部76即停止滚筒24的转动。像这样通过在纸张束100的端部附近使滚筒停止,就可以防止由在纸张束100的侧端部刮取粘接剂导致的粘接剂在该部分附着过多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作为装订模式而选择了包裹装订,且纸张束的厚度比基准厚度(2.0mm)更薄时,如图18B所示,在粘接剂容器23沿箭头205所示方向移动的去路上,使滚筒24以停止滚筒转动的状态移动,在粘接剂容器23沿箭头206、207所示方向移动的回路上,使滚筒沿箭头223所示方向转动。在回路上向相对于滚筒24的移动方向呈反向的方向转动。即,在去路上沿着将附着在滚筒24的表面的粘接剂依次供给到纸张束的书脊部分的方向转动,在回路上沿着将附着在滚筒24表面的粘接剂刮到纸张束的书脊部分的方向转动。其结果是,在去路上的粘接剂的涂敷量增多,形成粘接力强的粘接。
而且,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粘接剂在纸张束100的侧端部上大量附着,在回路的中途使滚筒24的转动停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准厚度设定为2.0mm,是通过以下的试验导出的适当的范围。作为试验方法,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即,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并使用厚度都是0.1mm的纸张和封皮,通过改变重叠张数而改变纸张束厚度,再检查涂敷了粘接剂的情况下的装订状态。通过判断拉拽纸张和封皮时是否剥离来判断粘接剂是否充足,而当两者不剥离且封皮或者纸张被破坏的情况下判断为粘接充分。是否用量过多是通过目视进行,将粘接剂溢出的状态判断为过多和稍多两个等级。表1表示其结果。在表1中,用○表示装订状态良好,用×表示装订状态差,用△表示虽然大致进行了装订但粘接剂弱的情况。通过上述试验,判断纸张束厚度为1.8到2.2mm的情况为临界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准厚度定为2.0mm。该纸张束厚度的范围,可通过改变使用的粘接剂的性质以及附着在滚筒上的粘接剂的量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在将频繁使用的纸张束的厚度设为25mm左右以下的情况下,可在上述范围内实现合适的粘接剂涂敷量。
即,由于粘接剂涂敷量和滚筒旋转转动方向之间大致具有图8所示的关系,因此,在纸张束的厚度不到2mm左右时,采用去路停止、回路反转的转动方法与采用去路正转、回路正转的转动方法相比,可以涂敷更多的粘接剂。另外,当纸张束的厚度在较薄的范围内时,粘接剂的涂敷量很容易受到滚筒的转动方向的较大影响,当使滚筒去路正转、回路反转时,很容易由运转条件造成粘接剂的涂敷量过大。所以,在纸张束的厚度不到2mm左右时,为了防止涂敷量不足,最好以使滚筒去路停止、回路反转的方式驱动,当纸张束比2.0mm更厚时,则使滚筒在去、回路上都正转。
表1
Figure C200380100559D00271
另一方面,当选择天糊装订作为装订模式时,与纸张束的厚度无关,使滚筒24随着粘接剂容器23的移动在去路及回路上都相对于纸张束沿正向旋转。即,在去路回路上,滚筒都沿着将附着在滚筒24表面的粘接剂依次供给到纸张束的书脊部分上的方向旋转。
在所述步骤中,当粘接剂容器返回到待机位置,收到来自粘接剂容器位置传感器A31a的信号时,控制部76驱动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使压接单元4上升,直到被压接夹板上传感器73检测到为止,其后驱动可动板驱动马达83,使可动板46朝按压部件44的方向移动,对封皮110及纸张束100进行压缩(步骤#20)。
用44和可动板46两个部件压接纸张束100。此时可动板46由可动板驱动马达83驱动,但如果使该马达的驱动力直接传递到可动板46,则会产生由纸张束100的厚度不同而使压接力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板46的驱动机构如下构成。
可动板驱动马达83的驱动力经由夹持弹簧85而相对的两个块部件87、88,传递到可动板46。即,在可动板侧设置有第一块部件87、在可动板驱动马达83侧设置有第二块部件88,通过贯通两者的支撑轴84,可以改变两者之间的距离。支撑轴84插入弹簧85中支撑两者,所以两块部件87、88被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推动。支撑轴的两端成为大径部84a,限制两个块部件87、88的最大距离。第二块部件83侧设置有由光遮断器(photointerrupter)构成的压接夹板停止传感器75,而在第一块部件侧,设置有位置对应于该压接夹板停止传感器75的切片86。
从而,当可动板驱动马达83驱动,将第二块部件88向固定板43侧移动,则通过弹簧85的推动力,第一块部件87和第二块部件88同时移动。因此,可动板驱动马达83驱动,则可动板46移动。另一方面,如果可动板46的前端接触到纸张束或者按压部件44等,则可动板46不能进一步移动,因此第二块部件的移动通过由第二块部件88挤压的弹簧85的压缩使两个块部件87、88的间距缩短而被吸收。
如图19A所示,当压接单元4上升而使封皮和纸张束接触,则涂敷在纸张束100的书脊的粘接剂106被挤压,溢出到不存在按压部件44的侧(参照图19A、106b)。在该状态下,当可动板46向按压部件侧移动,则由于可动板46位于高于固定板43的位置,因此封皮46会向上侧弯曲,使该溢出的粘接剂106b附着在纸张束100的靠里侧的面的最下部。
在该状态下,即使为可动板46的前端碰到纸张束100的状态,可动板驱动马达83也还会继续向箭头207所示方向驱动。此时,所述两个块部件82、83的间距如上所述变短,最终使切片86遮断光遮断器(压接夹板停止传感器75)。接受到该信号的控制部76停止可动板驱动马达83的驱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与纸张束100的厚度无关,一直以均匀压力压接纸张束100。
当利用压接单元4,以压接纸张束的状态经过达到使粘接剂固化为止的给定时间后,则控制部76松开压接单元4(图20A),驱动压接夹板上下移动马达80,如箭头230所示那样使压接单元4下降(图20B),直到被压接夹板下传感器74检测到为止,其后驱动压接夹板前后移动马达79,如箭头231所示那样使压接单元4后退(图20C)(步骤#21)。压接单元4一旦后退,排出器45即位于纸张束的正下方。在装订装置内部,在后退的排出器45的附近位置设有滑台90,通过如图20A的箭头209所示那样将前罩下开门13打开,即形成从排出器45到装订装置外部的排出通路。
在此状态下,当通过对操作旋钮14进行操作,而将夹板如箭头232所示那样松开时(图20D),完成后的书120即穿过设于压接单元4的固定板43前侧的空隙45a,向排出器45上落下,进而在滑台90上滑落,被排出到装订装置1的外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粘接剂容器23仅在处于待机位置时被加热,另外使用非接触、且热效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作为加热手段,因此能够以使粘接剂容器移动的方式来构成。所以,可以使粘接剂容器23缩小,并可以缩短准备时间,另外,还可以减少从粘接剂挥发出来的粘接剂的臭气。
另外,粘接剂容器23由于由非强磁性体的主体和加热板构成,因此可以不直接对粘接剂容器主体加热,可防止与粘接剂的接触部分的粘接剂的过热,而不会被烧焦。另外,由于滚筒也由非强磁性体构成,因此也可以防止在滚筒表面的粘接剂的过热。
另外,由于粘接剂容器的底内面具有朝滚筒的配置位置向下方倾斜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粘接剂被消耗的情况下,也能使粘接剂聚集到滚筒附近,在液面降低的情况下将滚筒浸渍在粘接剂中。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由于当检测到粘接剂容器内的粘接剂被消耗而变少时,即利用粘接剂供给单元自动地供给适量的粒状粘接剂,因此即使由于使粘接剂容器能够移动地构成而减少其容量,也不会引起粘接剂容器内的粘接剂的不足。另外,粘接剂供给单元使用粒状粘接剂,并以粒状粘接剂在倾斜的输送管内滚动的方式运送,而且还通过两个分隔板可以在一次供给作业中自动供给一定量的粘接剂,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粘接剂的运送机构以及用于秤重的机构,从而能小型地构成。另外,粘接剂供给单元被设置在夹着纸张束与作为粘接剂容器的加热位置的待机位置对面的位置上,被配置在远离粘接剂容器的加热源的地方,因而不会因来自粘接剂容器的加热装置的热量而使粘接剂供给单元内的粘接剂熔融,从而不会有从粘接剂散发出臭气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装置着眼于使粘接剂的涂敷量随着滚筒的移动方向和转动方向而改变,以基准厚度(约2.0mm)为界,对于比此厚度更薄的纸张束,使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的滚筒的转动方向发生变化,通过在往去移动中使滚筒停止转动,而在返回移动中使滚筒向行进方向相对于纸张束作反向转动,就可以在纸张束背面刮出粘接剂而进行涂敷,从而可以更多地涂敷粘接剂。另一方面,在纸张束超过了基准厚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多粘接剂涂敷量,在往去移动及返回移动上都使滚筒正转。
另外,在纸张宽度的最末端,为了防止将粘接剂刮到该端部上而造成粘接剂大量附着于纸张束端部,在纸张束采集端附近,使滚筒的转动停止。由此,就可以通过停止供给新的粘接剂的供给并将残存在滚筒表面的粘接剂减薄来防止此问题的发生。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而且,通过将所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地组合,可以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虽然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地叙述,但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员,自然明白其各种变形或修正。此类变形或修正只要不偏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都应该被认为是包含于其中。
本发明的装订装置,通过在待机时以非接触方式加热粘接剂容器,使粘接剂容器能够容易移动地构成,且通过在涂敷粘接剂时移动粘接剂容器,能够减小装订装置的宽度尺寸,同时通过减小粘接剂容器的容量,能够减少从粘接剂容器散发出来的粘接剂的臭气。因此,本发明的装订装置适合作为办公室、学校、家庭等使用的简易小型装订机使用。

Claims (15)

1.一种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容通过加热而被热熔融的粘接剂、并可以移动地构成的粘接剂容器(23);
沿着纸张束的一侧边缘向纸张束上涂敷所述粘接剂的滚筒(24),其被按照将下方部浸渍在收容于所述粘接剂容器中的所述粘接剂中的方式,可以旋转驱动地轴支撑在所述粘接剂容器的上方;
可以夹持所述纸张束的夹持部件(18);
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78),其在待机时,使所述粘接剂容器及所述滚筒配置在由所述夹持部件所夹持的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端缘外侧的待机位置上,而在装订时,则使它们从所述待机位置跨越所述纸张束背面下部的大致全部区域而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一体地移动;以及
加热部件(20),其固定配置在待机位置,和配置于所述待机位置的所述粘接剂容器隔着间隙配置,用于对所述粘接剂容器加热而使所述粘接剂成为熔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20)由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0)构成,所述粘接剂容器(23)由含有强磁性体材料(72)的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容器(23)在收容所述粘接剂的容器形状的主体(23a)的所述粘接剂收容区域中,具有配置所述滚筒的位置变深地倾斜的底壁(23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容器(23),具有在收容所述粘接剂的容器形状的主体(23a)的所述粘接剂收容区域中的底壁上竖立设置的辅助粘接剂熔化用的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粘接剂供给单元(5),其设于夹着所述纸张束与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待机位置相对的位置上,并具有贮存成为收容于所述粘接剂容器内的熔融的粘接剂之前的粒状粘接剂的贮存部(51)、从所述贮存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输送路(52、27)、和将通过了所述输送路的粒状粘接剂排出的投入口(56);以及
粘接剂排出控制部(53),其对所述粘接剂供给单元(5)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排出的时刻进行控制,在将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到了可以接收从所述投入口(56)排出的所述粒状粘接剂的位置的时刻,使给定量的粒状粘接剂从投入口(56)排出而投入所述粘接剂容器(23)中,
对投入到所述粘接剂容器的粒状粘接剂进行熔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收容在所述粘接剂容器中的所述粘接剂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的液面检测装置(71b),
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53),在利用液面检测装置(71b)检测到所述粘接剂的液面比基准位置低的情况下,投入所述粒状粘接剂,直到所述粘接剂的液面比所述基准位置高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供给单元(5)还具备:分别以能够开闭所述输送路(52)的方式以规定间隔插入到所述输送路中、在所述间隔中贮存规定量的粒状粘接剂地构成的两个分隔板(55a、55b),
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53)使所述两个分隔板(55a、55b)独立地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分隔板(55a、55b)由具有贯通部的圆板构成,且按照使所述贯通部的转动相位不同的方式,由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一根轴(54)所固定,通过由所述粘接剂排出控制部(53)旋转驱动该轴,使所述各分隔板中的仅一个连通所述输送路(5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装订模式选择机构,其接收关于在所述纸张束上附加封皮而装订的包裹装订模式或不在所述纸张束上附加封皮而仅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天糊装订模式的识别信号,对装订时的装订模式进行选择;以及
转动控制机构(21),其根据由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的装订模式来对所述滚筒的转动控制进行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78)是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粘接剂容器和所述滚筒的部件,
所述转动控制机构(21),在通过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了不在纸张束上附加封皮而仅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天糊装订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中,都相对于移动方向正向转动所述滚筒(2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78)是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粘接剂容器和所述滚筒的部件,
所述转动控制机构(21),使所述滚筒的转动在往去移动和返回移动时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容器移动部件(78)是沿所述纸张束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粘接剂容器和所述滚筒的部件,
还具备对被所述夹持部件(18)夹持的纸张束(100)的厚度进行检测的厚度检测装置(31、38),
所述转动控制机构(21),在通过所述装订模式选择机构选择了在纸张束上附加封皮的包裹装订模式的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述纸张束(100)的厚度为基准厚度以下时,在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往去移动时,使所述滚筒(24)的转动停止,在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返回移动时,使所述滚筒(24)相对于移动方向沿反向转动,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所述纸张束(100)的厚度超过基准厚度时,使所述滚筒(24)在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往去移动及返回移动中都相对于移动方向沿正向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厚度是1.8~2.2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31a、31b、31c),
在所述粘接剂容器(23)的返回移动时,当所述粘接剂容器(23)到达规定位置时,所述转动控制机构(21)在粘接剂容器(23)在从所述规定位置到纸张束(100)的最终端之间移动期间,停止转动所述滚筒(24)的转动。
15.一种粒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是可使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订装置的、粘接剂供给单元(5)所使用的大致球形的粒状粘接剂。
CNB2003801005591A 2002-12-27 2003-12-26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0361/2002 2002-12-27
JP380393/2002 2002-12-27
JP2002380361A JP4245918B2 (ja) 2002-12-27 2002-12-27 製本装置
JP2002380393A JP4147105B2 (ja) 2002-12-27 2002-12-27 製本装置
JP2003422715A JP4189311B2 (ja) 2003-12-19 2003-12-19 製本装置
JP422715/2003 2003-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2025A CN1692025A (zh) 2005-11-02
CN100537265C true CN100537265C (zh) 2009-09-09

Family

ID=32718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05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65C (zh) 2002-12-27 2003-12-26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48837B2 (zh)
EP (1) EP1535749A4 (zh)
KR (1) KR101027268B1 (zh)
CN (1) CN100537265C (zh)
TW (1) TWI275498B (zh)
WO (1) WO20040606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8837B2 (en) 2002-12-27 2008-11-11 Duplo Seiko Corporation Bookbinding apparatus
JP4564898B2 (ja) * 2004-07-26 2010-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81885B2 (ja) * 2005-06-15 2010-06-16 ニスカ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2925A (ja) * 2005-08-31 2007-03-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345789B2 (ja) * 2006-08-30 2009-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システム
JP4345786B2 (ja) * 2006-08-30 2009-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345788B2 (ja) * 2006-08-30 2009-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製本システム及び接着剤塗布方法
JP4345787B2 (ja) * 2006-08-30 2009-10-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56100B2 (ja) * 2006-09-04 2012-06-20 ニスカ株式会社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82677B2 (ja) * 2006-11-06 2012-02-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製本システム
JP4407718B2 (ja) * 2007-04-26 2010-02-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システム
US20080267734A1 (en) * 2007-04-27 2008-10-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Bookbin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4363461B2 (ja) * 2007-06-05 2009-1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100890214B1 (ko) * 2007-11-27 2009-03-25 (주)케이알디씨 제본장치의 테이프 히팅 유닛
JP5469877B2 (ja) * 2009-02-18 2014-04-16 ニスカ株式会社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製本装置
JP5246423B2 (ja) * 2009-04-10 2013-07-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04917B2 (ja) * 2009-05-06 2014-02-05 ガストロ アーゲー 料理を保温する誘導加熱用食器
JP5569300B2 (ja) * 2010-09-28 2014-08-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2086377A (ja) * 2010-10-15 2012-05-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製本装置、製本システム
US20120109371A1 (en) * 2010-10-27 2012-05-0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glue level control
DE102010043156A1 (de) * 2010-10-29 2012-05-03 Henkel Ag & Co. Kgaa Vorrichtung zum Binden von Stapeln aus Flachteilen
JP6140517B2 (ja) * 2013-04-30 2017-05-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
JP7327795B2 (ja) 2019-10-01 2023-08-16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断裁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3515A (en) * 1975-08-19 1976-08-10 Wilson Jones Company Tablet bind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9193A (en) * 1965-10-22 1968-12-31 African Explosives & Chem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fluent materials
DE2328723C3 (de) * 1973-06-06 1981-02-19 Ball, Karlheinz, 5300 Bonn Vorrichtung zum Klebebinden von Buch- und Papierblöcken nach dem Schmelzkleberverfahren
US4009071A (en) * 1973-08-10 1977-02-22 Norfin, Inc. Sheet binding apparatus
JPS5535168Y2 (zh) * 1976-08-24 1980-08-19
US4116750A (en) * 1977-03-15 1978-09-26 Norfin, Inc. Sheet binding apparatus
JPS5535168A (en) 1978-09-06 1980-03-12 Hitachi Ltd Screw type fluid machine
US4295573A (en) * 1979-12-21 1981-10-20 Nord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obtaining a seal upon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a container closure and resulting product
US4485942A (en) * 1981-09-14 1984-12-04 Nords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elting and dispens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
US5003916A (en) * 1988-04-08 1991-04-02 Graco Inc. Adhesive supply unit
US5219453A (en) * 1990-04-23 1993-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binder
JPH08216549A (ja) * 1995-02-13 1996-08-27 Nichiban Co Ltd 製本ファイル及び製本方法
US5632853A (en) * 1995-04-26 1997-05-27 International Binding Corporation Adhesive cartridge for a desktop book binder
JP3601894B2 (ja) 1995-11-30 2004-12-15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糊綴じ製本装置
US5749500A (en) * 1996-04-23 1998-05-12 Kraus; Joey Liquid retrieving adaptor for cylindrical containers
JPH1022067A (ja) * 1996-06-28 1998-01-23 Sony Corp 電磁誘導加熱型製本装置
US6432511B1 (en) * 1997-06-06 2002-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Thermoplastic adhesive preform for heat sink attachment
DE19922100A1 (de) * 1999-05-17 2000-11-23 Bielomatik L O S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Fächerklebebinden von Büchern, Buchblöcken, Broschüren und dgl.
US7448837B2 (en) 2002-12-27 2008-11-11 Duplo Seiko Corporation Bookbinding apparatus
KR100635749B1 (ko) 2005-10-07 2006-10-17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세척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3515A (en) * 1975-08-19 1976-08-10 Wilson Jones Company Tablet bind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5749A1 (en) 2005-06-01
TWI275498B (en) 2007-03-11
KR101027268B1 (ko) 2011-04-06
WO2004060693A1 (ja) 2004-07-22
KR20050089744A (ko) 2005-09-08
CN1692025A (zh) 2005-11-02
TW200416149A (en) 2004-09-01
US20050238462A1 (en) 2005-10-27
US7448837B2 (en) 2008-11-11
EP1535749A4 (en)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7265C (zh) 装订装置及粒状粘接剂
JP4661558B2 (ja) 糊付け製本装置
US4108713A (en) Low mass electric heater
US4790455A (en) Hot melt dispensing apparatus having offset hopper
US9597915B2 (en) Adhesive applicator
WO1988003467A2 (en) Hot melt dispensing apparatus having offset hopper
JP4393221B2 (ja) 製本装置
US3142608A (en) Bag and wrapper sealing and cutoff mechanism
JP2005509527A5 (zh)
JP5036387B2 (ja) 製本装置
JP4345788B2 (ja) 製本装置、製本システム及び接着剤塗布方法
JP5095292B2 (ja) 製本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926723A (en) Mechanisms for applying hot adhesives for bonding
JP4381061B2 (ja) 製本装置
JP2007081407A (ja) 帯状キャリヤを加熱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047199A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製本装置および接着剤塗布方法
JP2005047198A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および製本装置
JP5041861B2 (ja) 製本装置
JP2009113401A (ja) 糊付け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391299B2 (ja) 凍結検体薄切装置
JP4609293B2 (ja) 糊付け製本装置
JPH0236303B2 (zh)
JPH1159015A (ja) 製本方法および製本装置
JPS6236546Y2 (zh)
JP2004236907A (ja) ワックス用アイロ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