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0126C - 低踏板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低踏板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0126C
CN100480126C CNB2006101081251A CN200610108125A CN100480126C CN 100480126 C CN100480126 C CN 100480126C CN B2006101081251 A CNB2006101081251 A CN B2006101081251A CN 200610108125 A CN200610108125 A CN 200610108125A CN 100480126 C CN100480126 C CN 10048012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engine
engine
low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81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3645A (zh
Inventor
竹中正彦
细谷征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3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1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踏板式车辆,可抑制由旋转行驶等车体的扭转引起的后轮行进方向与前轮接地部的左右偏移。主框架(12)从低踏板部(2)附近的发动机(15)的前部上方延伸至摇臂轴支部(18a)上方,在该主框架(12)的后部设置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在下框架(11)上设置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该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由车辆侧面看位于连接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与前轮(3)的接地部(FT)的直线(L)上。

Description

低踏板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二轮机动车等低踏板式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上述低踏板式车辆中,在前轮转舵用的手柄与乘坐者用的座位之间设有作为所述乘坐者用的放脚部的低踏板部,在该低踏板部附近,在车架上支承有车轮驱动用的发动机,并且在该发动机的后部对轴支承后轮用的摇臂可摆动地进行轴支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01559号公报
在近年来的低踏板式车辆中,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量有增加的倾向,使得该发动机或车架大型化,重量增加。由此,车体刚性也必须高。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动机驱动力的增加,需要对整个车体的扭转也进行充分地考虑。即,希望形成为适度产生车体的扭转来确保良好的旋转性能的同时,抑制由该车体的扭转产生的后轮行进方向与前轮接地部的左右偏移,得到车体前后的一体感的结构。
另外,为了应对上述要求,一般多在车架的形状或发动机的橡胶支架上谋求车体刚性与扭转的调整,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所述调整困难,并且重量及成本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由车体的扭转产生的后轮行进方向与前轮接地部的左右偏移,并且抑制车体重量及成本的低踏板式车辆。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低踏板式车辆(例如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1、101),其在作为放脚部的低踏板部(例如实施例的低踏板部2)附近配置支承于车架(例如实施例的车架6)上的发动机(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15、115),在该发动机的后部对轴支承后轮(例如实施例的后轮9)用的摇臂(例如实施例的摇臂25)可摆动地进行轴支承,所述车架具有从头管(例如实施例的头管7)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例如实施例的下框架11)、从该下框架的下部经过所述发动机的上方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例如实施例的主框架12)以及从该主框架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座框架(例如实施例的座框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从所述发动机的前部上方至少延伸到摇臂轴支部(例如实施例的摇臂轴支部18a)上方,在该主框架的后部设有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例如实施例的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而在所述下框架上设有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例如实施例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该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由车辆侧面看位于连接所述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与前轮(例如实施例的前轮3)的接地部(例如前轮接地部FT)的连线(例如实施例的直线L)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由车辆侧面看,所述发动机的曲轴部(例如实施例的曲轴部CJ)位于所述连线上。
本发明第三方面,由车辆侧面看,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消声器(例如实施例的排气消声器44A)的支承部(例如实施例的排气消声器支承部C4)位于所述连线上、即所述后轮的接地部(例如实施例的后轮接地部RT)的上方。
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下框架由车辆侧面看与所述连接线大致正交。
本发明第五方面,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连接线的上方或下方设有支承所述发动机上部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例如实施例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
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下框架具有上下排列地延伸的上侧框架部件(例如实施例的上部下管58)及下侧框架部件(例如实施例的下部下管59),所述第三发动机支架部设置在所述上侧框架部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附近。
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发动机(例如实施例的发动机115)是具有前后气缸(例如实施例的前后气缸117f、117r)的V型发动机,所述第三发动机支架部配置在所述前后气缸之间。
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述车架不具有从所述下框架向所述发动机的下方延伸的框架部件,并且也不具有在所述发动机的后侧从所述主框架向下方延伸的框架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在该车辆旋转行驶等时,在含有经由发动机及摇臂而悬架的后轮的车体后部与含有车架及枢轴支承于车架上的前轮操纵系统的车体前部之间产生扭转的情况下,只要使主框架从发动机前部上方延伸至摇臂轴支部上方来确保其刚性,所述扭转就能够以连接发动机支架间的距离最长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与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之间的连线为中心产生,进而若使前轮的接地部位于该连线上,则能够抑制后轮相对于该接地部在行进方向上的偏移。即,在旋转行驶等时适度产生车体扭转,提高该车辆的旋转性,并且抑制由该车体的扭转产生的前轮的接地部从后轮的行进方向的偏移,由此可提高车体前后的一体感,使乘坐者感觉到车体的刚性,并且可自如地设置车辆灵敏地动作等时的反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通过使车体的扭转线与回转效果大的曲轴的旋转中心接近,可得到更有效的扭转特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车体的扭转容易以含其排气系统而支承发动机的所述连线为中心产生,可进一步抑制前轮接地部与后轮行进方向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可抑制下框架的长度,减少其挠曲量,进一步抑制前轮接地部与后轮行进方向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即使在车体刚性较高且从所述连线离开的位置上也支承发动机,在伴随排气量的增加,发动机重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调整以所述连线为中心的扭转量。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在下框架自身的刚性提高的同时,其下部结合在发动机上,可有效地将车体前部高刚性化。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可有效地确保搭载有高性能且宽度窄的V型发动机的情况下的发动机支承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由于在发动机的下方不具有框架部件,故能够使发动机向下方降下,可将车辆重心位置设定得较低。另外,通过消除从下框架及主框架向下方延伸的各框架部件,可消减重量及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2是上述二轮机动车的作用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101 二轮机动车(低踏板式车辆)
2 低踏板部
3 前轮
6 车架
7 头管
9 后轮
11 下框架
12 主框架
13 座框架
15、115 发动机
18a 摇臂轴支部
25 摇臂
44A 排气消声器
58 上部下管(上侧框部件)
59 下部下管(下侧框部件)
C1 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
C2 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
C3 第三发动机支架部
C4 排气消声器支承部
FT 前轮接地部
RT 后轮接地部
CJ 曲轴部
L 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等方向没有特别说明则与车辆的方向一致。另外,图中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标记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二轮机动车1为具有乘坐者用的放脚部即低踏板部2的小型摩托车(低踏板式车辆),其前轮3轴支承在左右的前叉4上,各前叉4经由手柄杆5可操纵地枢轴支承在车架6的前端上部的头管7上,在手柄杆5的上部安装有转舵用的手柄8。在此,前轮3的接地部(前轮接地部)由图中符号FT表示。
车架6通过焊接等一体地结合多种钢材,主要由从头管7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1、从下框架11下部向后方延伸并通过低踏板部2内侧的发动机15上方的主框架12以及从主框架12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座框架13构成。
二轮机动车1的原动机即所述发动机15例如为水冷式四冲程单缸发动机,使曲轴与左右方向平行配置,从曲柄箱16的前端部在大致前方竖立设置气缸17。在此,车辆侧面看的曲轴部(曲轴的旋转中心)由图中符号CJ表示。在曲柄箱16的后方连接设置变速器箱18,在该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经由沿左右方向的枢轴26对轴支承后轮9的摇臂25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
摇臂25由横梁29连结左右臂部件27、28的前部内侧而构成,在其后端部轴支承后轮9。在此,后轮9的接地部(后轮接地部)由图中符号RT表示。在横梁29的上部竖立设置缓冲器连结部29a,在该缓冲器连结部29a与主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一体地设有缓冲用的盘簧及减震器的缓冲单元30使其长度方向(冲程方向)大致沿前后方向地配置。
在变速器箱18内收纳有无级变速器20,其主要包括与曲轴同轴配置的驱动带轮21、与曲轴后方的传动轴同轴配置的从动带轮22以及卷挂在这两个带轮上的环状传动带23。经由该无级变速器20将曲轴的旋转动力无级地变速,并且在经由离心式离合器以及最终减速机构(都未图示)之后,向变速器箱18后端部左侧的驱动链轮34输出。
在驱动链轮34和后轮9左侧的从动链轮35上卷挂有环状的传动链36,经由该传动链36可进行发动机15和后轮9之间的动力传递。另外,驱动链轮34与摇臂25的枢轴26同轴配置。
在气缸盖17a的前方配置散热器39,在散热器39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箱40,从与该空气滤清器箱40后部连接的节气门体41向斜后下方延伸的进气管42与气缸盖17a上部的进气口连接。另外,气缸盖17a下部的排气口上连接有排气管43,该排气管43在气缸盖17a下方弯曲,朝向后方通过曲轴箱16的下方后,在发动机15的后方向斜后上方立起,与配置在车体后部右侧的消声器44连接。以下,将排气管43及消声器44结合而统称为排气消声器44A。
车架6以及发动机15由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46覆盖。车体罩46主要包括:覆盖从头管7的前方到两侧范围的前围47;覆盖头管7的后方的内围48;与前围47的下方相连并覆盖发动机15的下部两侧的下围49;与内围48的下方相连并覆盖发动机15上部的踏板罩50;设于座位53的下方两侧并覆盖车体后部两侧的后侧罩51。
在座框架13以及后侧罩51上支承一体地设有驾驶者用的前部座位和后部搭乘者用的后部座位的座位53。该座位53通过以其前端部的枢轴54为中心上下转动,开闭前部座位下方的物品收纳箱55,并且可向后部座位的燃料罐56存取。物品收纳箱55的前部位于曲轴箱16的后部上方,后部位于摇臂25的前部上方,其底部跨过所述缓冲单元30而分支设置,同时,该底部的后侧为了确保摇臂25摆动时的间隙而向后上方倾斜设置。
车架6的下框架11主要包括:从头管7的上部向左右分支并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上部下管(上侧框架部件)58;从头管7的下部向左右分支并以比上部下管58稍陡的斜度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部下管(下侧框架部件)59。
在头管7的下部和上部下管58的上部中间部之间跨设有大致水平配置的加强管60,经由该加强管60使下部下管59的上端部与头管7的下部接合。另外,图中符号61表示跨过下部下管59的上部、加强管60的前部以及头管7的下部的加强板。
在下部下管59的下方连结有同样向斜后下方延伸的前发动机悬架支架62,在该前发动机悬架支架62的下端部联接有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该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的后端部与发动机15的曲轴箱16的前部下侧联接并对其进行支承。在此,联接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和发动机15的沿车宽方向的螺栓的轴中心(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由图中符号C1表示。
主框架12主要由与左右上部下管58及下部下管59对应的左右一对主管65构成。主管65在车体中央部大致水平地配置,其中间部由车辆侧面看向上方成凸状地多少弯曲设置。该主管65的前端部从后方接合到下部下管59的下部,并且在其前部从上方接合上部下管58的下端部。
主管65(主框架12)从发动机15的气缸盖17a上方延伸到变速器箱18后端部的摇臂轴支部18a上方,在该主管65的后端部设置与其相连地向后方延伸的后发动机悬架支架66。然后,在该后发动机悬架支架66的下部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该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的下端部与变速器箱18的后部上侧连结并对其进行支承。在此,联接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和发动机15的沿车宽方向的螺栓的轴中心(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由图中符号C2表示。
另外,在主管65的前部、即与上部下管58的接合部联接有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该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的下端部联接在发动机15的曲柄箱16的前部上侧并对其进行支承。在此,联接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和发动机15的沿车宽方向的螺栓的轴中心(第三发动机支架部)由图中符号C3表示。使用该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所述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以及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三处,将发动机15悬架于车架6上。
座框架13主要由从左右主管65的弯曲部附近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座管70、从左右主管65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后部管71构成。座管70的中间部由车辆侧面看向斜前上方呈凸状地弯曲设置,并且通过与其后端部相连而左右一体地设置。该座管70的后部和后部管71的后部经由后侧板72结合。另外,从主管65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急剧倾斜地延伸的后加强管73的上端部从下方接合在座管70的弯曲部上。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车架6是在发动机15下方没有框架部件的所谓金刚石型框架,发动机15兼用作车架6的加强部件。由此,可降低发动机15的位置,谋求低重心化,同时通过削减框架部件也可抑制车架6的重量及成本。另外,车架6也没有在发动机15的后侧从主架12向下方延伸的框架部件(所谓的枢轴型框架),可进一步抑制其重量及成本。
车体后部右侧的消声器44构成沿后上方的轴向的例如圆筒状的外观,由车辆侧面看,配置在座框架13的后部管71的下方位置。在该消声器4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支承支架44b,通过使该支承支架44b联接在于后部管71后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的消声器悬架74上,消声器44(排气消声器44A的后部)支承在座框架13上。在此,联接座框架13和排气消声器44A的沿车宽方向的螺栓的轴中心(排气消声器44A的支承部)由图中符号C4表示。该支承部(排气消声器支承部)C4位于大致通过后轮接地部RT的垂直线上。
在此,在二轮机动车1的车辆侧面看,前轮接地部FT、所述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以及所述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的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位于后上方的直线L上。
另外,发动机悬架74的排气消声器支承部C4以及发动机15的曲轴部CJ在车辆侧面看也大致位于直线L的延长线上。相对于这样的直线L,下框架11的下部下管59在车辆侧面看大致正交地设置。
图2是模式地表示由于在二轮机动车1的旋转行驶等时产生的车体扭转,而使后轮接地部RT相对于前轮接地部FT左右偏移的样子。如本图所示,例如二轮机动车1要转弯,或由外界干扰而在车体前部与车体后部之间施加扭转力的情况下,由于其扭转以直线L为中心产生,故前轮接地部FT通常位于后轮9的行进方向(图2中箭头标记S所示)上。
上述这样的车体扭转主要通过调整车架6的各发动机支架部C1、C2、C3的刚性,而改变其特性。即,可通过将各发动机支架部C1、C2、C3橡胶支架化,或使各发动机悬架63、67、68的刚性变化,在含有介由发动机15以及支承于发动机15上的摇臂25的后轮悬架系统的车体后部与含有具有车架6及支承于车架6上的前叉4的前轮操纵系统的车体前部之间,可变化扭转程度来合适地设置操作性。
在此,支承曲轴箱16的下部前侧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与支承曲轴箱16的上部后侧的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之间的距离比这些各个发动机支架部C1、C2与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之间的距离长,可确保发动机支架部间的弯曲刚性,由此所述车体的扭转容易以连接最前部及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C2连线、即直线L为中心产生。
此时,在车辆侧面看,通过调整离开所述直线L上方规定量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的刚性,可较容易地调整所述车体的扭转量。另外,即使使与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相连的下部下管59与直线L大致正交地配置,也可以抑制该下部下管59的长度,减少其挠曲量,由此,车体的扭转容易以直线L为中心产生。
其结果,后轮9的行进方向使该后轮9以通过前轮接地部FT的直线L为中心摆动,因此即使在车体以该直线L为中心扭转,后轮接地部RT左右偏移的情况下,该后轮9的行进方向也指向前轮接地部FT。即,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容易调整车体刚性,即使车体扭转,前轮接地部FT也不从后轮9的行进方向偏移,可提高车体前后旋转时的一体感。
如以上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1在作为放脚部的低踏板部2附近配置支承于车架6上的发动机15,在该发动机15的后部对轴支承后轮9用的摇臂25可摆动地进行轴支承,车架6具有从头管7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1、从该下框架1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过发动机15的上方的主框架12以及从该主框架12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座框架13,其中,主框架12从发动机15的前部上方至少延伸到摇臂轴支部18a上方,在该主框架12的后部设有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而在下框架11上设有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该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由车辆侧面看位于连接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与前轮3的接地部FT的直线L上。
根据该结构,在该二轮机动车1旋转行驶等时,在含有经由发动机15及摇臂25悬架的后轮9的车体后部与含有车架6及枢轴支承于车架6上的前轮操纵系统的车体前部之间产生扭转的情况下,只要使主框架12从发动机15的前部上方延伸至摇臂轴支部18a的上方来确保其刚性,所述扭转就能够以连接发动机支架间的距离长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与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之间的直线L为中心产生,进而使前轮3的接地部FT位于该直线L上,则能够抑制后轮9相对于该接地部FT在行进方向上的偏移。即,在旋转行驶等时适度产生车体扭转,提高该车辆的旋转性,并且抑制由该车体的扭转产生的前轮3的接地部FT从后轮9的行进方向的偏移,由此可提高车体前后的一体感,使乘坐者感觉到车体的刚性,并且可自如地设置车体灵敏地动作等时的反应。
另外,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由车辆侧面看,通过使发动机15的曲轴部CJ位于直线L上,使车体的扭转线与回转效果大的曲轴的旋转中心接近,由此可得到更有效的扭转特性。
另外,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有车辆侧面看,通过使发动机15的排气消声器44A的支承部C4位于直线L上、即后轮9的接地部RT的上方,车体的扭转容易以含其排气系统地支承发动机15的直线L为中心产生,可进一步抑制前轮接地部FT与后轮行进方向的偏移。
另外,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通过使下框架11由车辆侧面看与直线L大致正交,可抑制下框架11的长度,减少其挠曲量,进一步抑制前轮接地部FT与后轮行进方向的偏移。
并且,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由车辆侧面看,通过将支承发动机15上部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设置在直线L的上方,在车体刚性较高且从直线L离开的位置上也支承发动机15,在伴随排气量的增加,发动机重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调整以直线L为中心的扭转量。
在此,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下框架11具有上下排列地延伸的上部下管58及下部下管59,通过将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设于上部下管58与主框架12的接合部附近,在下框架11自身的刚性提高的同时,其下部结合在发动机15上,可有效地将车体前部高刚性化。
另外,在上述二轮机动车1中,车架6不具有从下框架11向发动机15的下方延伸的框部件,并且,也不具有在发动机15的后侧从主框架12向下方延伸的框架部件,由此,可使发动机15向下方降下,可较低地设定车辆重心位置。另外,通过去除从下框架11及主框架12向下方延伸的各框架部件,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实施例2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该第二实施例中,相对上述第一实施例仅仅发动机的形式不同,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二轮机动车101的原动机即发动机15例如是水冷式四冲程V型双缸发动机,使曲轴与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从曲轴箱116的前端部在大致前方竖立设置前气缸117f,同时从曲轴箱116的上部在大致上方竖立设置后发动机117r。在曲轴箱116的后方连接设有所述变速器箱18。
在前气缸盖117fa的前方配置散热器39,在散热器39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40,从与该空气滤清器40后部连接的节气门体41分支并延伸的各进气管142分别与前气缸盖117fa上部以及后气缸盖117ra前部的进气口连接。另外,在前气缸盖117fa下部以及后气缸盖117ra后部的排气口上分别连接排气管143,该各排气管143在发动机115后方集合成一根后,向斜后上方立起并与消声器44连接。
下部下管59下方的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在发动机115的曲轴箱116的前部下侧联接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并对其进行支承。另外,主管65后端部的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在发动机115的变速器箱18的后部上侧联接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并对其进行支承。另外,在主管65的前部的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在发动机115的曲轴箱116前部上侧联接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并对其进行支承。在此,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及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由车辆侧面看位于前后气缸117f、117r之间。
并且,在车辆侧面看,二轮机动车101的前轮3的接地部FT、所述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的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1以及所述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的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C2位于大致后上方的直线L上,同时,所述消声器悬架74的排气消声器支承部C4及发动机15的曲轴部CJ在车辆侧面看也大致位于直线L上。另外,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在直线L的上方离开规定量而设置。
如以上说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101的被车架6支承的发动机115是具有前后气缸117f、117r的V型发动机,通过将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配置于前后发动机117f、117r之间,可有效地确保搭载有高性能且宽度窄的V型发动机时的发动机支承刚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将第三发动机支架部C3配置于直线L的下方。另外,也可以使主框架12延伸到摇臂枢轴的后方而构成座框架13的一部分。
并且,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例,发动机的形式以及车架6的细部结构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低踏板式车辆,其在作为放脚部的低踏板部附近配置支承于车架上的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后部对轴支承后轮用的摇臂可摆动地进行轴支承,所述车架具有从头管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从该下框架的下部经过所述发动机的上方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以及从该主框架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从所述发动机的前部上方至少延伸到摇臂轴支部上方,在该主框架的后部设有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而在所述下框架上设有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该最前部的发动机支架部由车辆侧面看位于连接所述最后部的发动机支架部与前轮的接地部的连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车辆侧面看,所述发动机的曲轴部位于所述连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车辆侧面看,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消声器的支承部位于所述连线上、即所述后轮的接地部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由车辆侧面看设置为与所述连线大致正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连线的上方或下方设有支承所述发动机上部的第三发动机支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具有上下排列地延伸的上侧框架部件及下侧框架部件,所述第三发动机支架部设置在所述上侧框架部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附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踏板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是具有前后气缸的V型发动机,所述第三发动机支架部配置在所述前后气缸之间。
CNB2006101081251A 2005-07-29 2006-07-27 低踏板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1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0897A JP4558604B2 (ja) 2005-07-29 2005-07-29 低床式車両
JP220897/05 2005-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645A CN1903645A (zh) 2007-01-31
CN100480126C true CN100480126C (zh) 2009-04-22

Family

ID=3767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81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126C (zh) 2005-07-29 2006-07-27 低踏板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558604B2 (zh)
KR (1) KR100801130B1 (zh)
CN (1) CN100480126C (zh)
DE (1) DE102006034774B4 (zh)
IT (1) ITTO20060472A1 (zh)
TW (1) TW200716427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0025A (en) * 1984-10-17 1987-03-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with power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7782A (ja) * 1983-08-26 1985-03-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599601B2 (ja) * 1987-10-27 1997-04-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輛の後輪伝動装置
JPH06344967A (ja) * 1993-04-15 1994-12-2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H0752838A (ja) * 1993-08-17 1995-02-28 Mitsubishi Chem Corp モノコック構造の二輪または三輪自動車の車体
JP3745852B2 (ja) * 1996-12-17 2006-02-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形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配置構造
JPH11301559A (ja) * 1998-04-23 1999-11-0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999447B2 (ja) * 2000-07-05 2007-10-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3867486B2 (ja) * 2000-09-06 2007-01-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3161159A (ja) * 2001-11-22 2003-06-06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975080B2 (ja) 2001-11-22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975078B2 (ja) 2001-11-22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3975076B2 (ja) 2001-11-22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123820B2 (ja) * 2002-05-15 2008-07-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282968B2 (ja) 2002-09-26 200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の排気管構造
JP4013891B2 (ja) * 2003-11-14 2007-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パークプラグ
JP3941803B2 (ja) 2004-07-20 2007-07-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吸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0025A (en) * 1984-10-17 1987-03-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with power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6034774A1 (de) 2007-02-08
KR20070015027A (ko) 2007-02-01
ITTO20060472A1 (it) 2008-01-30
CN1903645A (zh) 2007-01-31
TWI296251B (zh) 2008-05-01
JP4558604B2 (ja) 2010-10-06
JP2007030824A (ja) 2007-02-08
DE102006034774B4 (de) 2018-05-03
TW200716427A (en) 2007-05-01
KR100801130B1 (ko) 2008-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0343B (zh) 摩托车
CN101172506B (zh) 鞍乘型车辆
JP201911929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US7828098B2 (en) Battery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 vehicle
JP4899625B2 (ja)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JP393848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200713740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1126514A (ja) 前二輪式三輪車
JP60018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0478244C (zh)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00302076A (ja) 不整地走行用車両
JP2004196198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配置構造
JPH1179037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1463749B (zh) 摩托车排气装置
JP4135717B2 (ja) 小型車両
JP4033526B2 (ja) 低床式フロアを有する自動二輪車
JP2001088763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00480126C (zh) 低踏板式车辆
CN100528676C (zh) 低踏板式车辆
CN100500503C (zh) 摇臂式悬架装置
CN100532186C (zh) 摩托车
JP4058874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07296926A (ja) 車両の懸架構造
JP201108423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