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0503C - 摇臂式悬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摇臂式悬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0503C
CN100500503C CNB2006101081177A CN200610108117A CN100500503C CN 100500503 C CN100500503 C CN 100500503C CN B2006101081177 A CNB2006101081177 A CN B2006101081177A CN 200610108117 A CN200610108117 A CN 200610108117A CN 100500503 C CN100500503 C CN 1005005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ing arm
buffer cell
suspension device
type suspension
arm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81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3650A (zh
Inventor
饭塚近
前田忠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3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3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5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5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the shock absorbe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chain-stay via a linkage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18Joints between frame members
    • B62K19/20Joints between frame members welded, soldered, or braz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谋求装置自身的紧凑化并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的摇臂式悬架装置。本发明的摇臂式悬架装置(32),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上对轴支承后轮(9)用的摇臂(25)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并且,将使所述摇臂(25)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30)安装在所述车体与摇臂(25)之间,其中,使缓冲单元(30)左右延伸设置,并且在该缓冲单元(30)与摇臂(25)之间设有将该摇臂(25)的摆动位移变换成缓冲单元(30)的行程的联杆机构(30)。

Description

摇臂式悬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机动二轮车的摇臂式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中,上下贯通摇臂前部地配置缓冲单元,将该缓冲单元的下部安装在摇臂的下部,而缓冲单元的上部经由上部联杆安装在摇臂的上部,由联杆部件将上部联杆与车体的摇臂枢轴的下方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联杆部件沿缓冲单元上下贯通摇臂地配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6154号公报
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可进行使用有联杆机构的渐进衰减,并且通过将摇臂、缓冲单元以及联杆机构单元化,容易相对车体拆装,但是装置自身的缓冲单元周围的上下厚度以及前后长度容易增加,并且也需要充分确保摇臂与联杆部件的间隙,装置自身大型化,对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造成影响,因此希望改善该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谋求装置自身紧凑化并能够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的摇臂式悬架装置。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摇臂式悬架装置(例如实施例的摇臂式悬架装置32、132),其在机动二轮车(例如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体(例如实施例的变速器箱18)上对轴支承车轮(例如实施例的后轮9)用的摇臂(例如实施例的摇臂25、125)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同时将使所述摇臂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例如实施例的缓冲单元30)安装在所述车体与摇臂之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单元左右延伸设置,并且在该缓冲单元与摇臂之间设有作用方向变换机构(例如实施例的联杆机构31),该作用方向变换机构将所述摇臂的摆动位移变换成所述缓冲单元的行程。
本发明第二方面,将所述缓冲单元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地配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摇臂的左右宽度内。
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作用方向变换机构将联杆部件(例如实施例的联杆部件90)与双臂柄(例如实施例的双臂柄80)连结而构成。
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摇臂(例如实施例的摇臂25)由横梁(例如实施例的横梁29)连结左右臂部件(例如实施例的左右臂部件27、28)而构成,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或下方。
本发明第六方面,所述左右臂部件的一个(例如实施例的左臂部件27)由车辆侧面看直线地设置,并且在其周围配置跨越所述车体侧的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带(例如实施例的传动链36),所述左右臂部件的另一个(例如实施例的右臂部件28)由车辆侧面看形成弯曲的卷曲状,所述缓冲单元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一个臂部件上,所述缓冲单元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另一个臂部件的弯曲部(例如实施例的弯曲部28b)内周侧安装在所述作用方向变换机构上。
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摇臂(例如实施例的摇臂125)由横梁(例如实施例的横梁129)连结左右臂部件(例如实施例的左右臂部件127、128)而构成,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横梁的内部。
本发明第八方面,使所述缓冲单元的上下宽度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摇臂的上下宽度以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通过使缓冲单元左右延伸并且伴随摇臂的上下摆动经由作用方向变换机构而进行行程,与使缓冲单元上下或前后延伸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装置自身的上下厚度或前后长度,因此可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可进一步抑制装置自身的前后长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可抑制装置自身的左右宽度。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作为简单地构成作用方向变换机构,可以谋求可靠性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摇臂的横梁附近刚性高的部位配置缓冲单元,可提高该缓冲单元的安装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由车辆侧面看从呈直线状的一个臂部件跨越呈卷曲状的另一个臂部件而配置缓冲单元,通过在所述另一个臂部件的弯曲部内周侧将缓冲单元和作用方向变换机构连结,可有效利用摇臂周围的空间来有效地配置缓冲单元,可谋求装置自身的紧凑的单元化。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可有效利用摇臂的横梁的内部空间来有效地配置缓冲单元,并且可谋求装置自身的紧凑的单元化。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可进一步抑制装置自身的上下厚度,可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摇臂式悬架装置的侧面图;
图3是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的平面说明图;
图4是从斜下方看到的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摇臂式悬架装置的侧面图;
图6是图5的摇臂式悬架装置的平面说明图;
图7是从斜下方看到的图5的摇臂式悬架装置的前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
2 后轮(车轮)
18 变速器箱(车体)
25、125 摇臂
27、127 左臂部件
28、128 右臂部件
28b 弯曲部
29、129 横梁
30 缓冲单元
31 联杆机构(作用方向变换机构)
32、132 摇臂式悬架装置
36 传动链(动力传递带)
80 双臂柄
90 联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等方向没有特别说明则与车辆的方向一致。另外,图中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标记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1为具有乘坐者用的放脚部即低地板部2的小型摩托车,其前轮3轴支承在左右的前叉4上,各前叉4经由手柄杆5可操纵地枢轴支承在车架6的前端上部的头管7上,在手柄杆5的上部安装有转舵用的手柄8。
车架6通过焊接等一体地结合多种钢材,主要由从头管7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1、从下框架11下部向后方延伸并通过低地板部2内侧的发动机15上方的主框架12以及从主框架12的后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座框架构成。
机动二轮车1的原动机即所述发动机15例如为水冷式四冲程单缸发动机,使曲轴与左右方向平行配置,从曲柄箱16的前端部在大致前方竖立设置气缸17。在曲柄箱16的后方连接设置变速器箱18,在该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经由沿左右方向的枢轴26对轴支承后轮(车轮)9的摇臂25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
摇臂25由横梁29连结左右臂部件27、28的前部内侧而构成,在其后端部轴支承后轮9。在横梁29的正下方配置将伴随后轮9的上下动作而产生的振动或冲击吸收(衰减)的缓冲单元30。缓冲单元30主要由缓冲用的盘簧30a以及配置于其内侧的管式减震器30b构成(参照图3),其长度方向(行程方向)与车宽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经由联杆机构(作用方向变换机构)31将摇臂25的上下摆动位移变换成左右位移并向缓冲单元30输入。以这些摇臂25、缓冲单元30以及联杆机构31为主,构成机动二轮车1的摇臂式悬架装置32。
在变速器箱18内收纳有无级变速器22,其主要包括与曲轴同轴配置的驱动带轮21、与曲轴后方的传动轴同轴配置的从动带轮22以及卷挂在这两个带轮上的环状传动带23。经由该无级变速器20将曲轴的旋转动力无级地变速,并且在经由离心式离合器(未图示)以及最终减速机构76(参照图3)之后,向变速器箱18后端部左侧的驱动链轮34输出。
在驱动链轮34和后轮9左侧的从动链轮35上卷挂有环状的传动链(动力传动带)36,经由该传动链36可进行发动机15和后轮9之间的动力传递。另外,驱递链轮34与摇臂25的枢轴26同轴配置。
在气缸盖17a的前方配置散热器39,在散热器39的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箱40,从与该空气滤清器箱40后部连接的节气门体41向斜下方延伸的进气管42与气缸盖17a上部的进气口连接。另外,气缸盖17a下部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43,该排气管43在气缸盖17a下方弯曲,朝向后方通过曲轴箱16的下方后,在发动机15的后方向斜上后方立起,与配置在车体后部右侧的消声器44连接。
车架6以及发动机15由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46覆盖。车体罩46主要包括:覆盖从头管7的前方到两侧范围的前围47;覆盖头管7的后方的内围48;与前围47的下方相连并覆盖发动机15的下部两侧的下围49;与内围48的下方相连并覆盖发动机15上部的地板罩50;设于座位53的下方两侧并覆盖车体后部两侧的后侧罩51。
在座框架13以及后侧罩51上支承一体地设有驾驶者用的前部座位和后部搭乘者用的后部座位的座位53。该座位53通过以其前端部的枢轴54为中心上下转动,开闭前部座位下方的物品收纳箱55,并且可向后部座位下方的燃料罐56存取。物品收纳箱55的前部位于曲轴箱16的后部上方,后部位于摇臂25的前部上方,其底部的后侧为了确保摇臂25摆动时的间隙而向后上方倾斜设置。
车架6的下框架11主要包括:从头管7的上部向左右分支并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上部下管58;从头管7的下部向左右分支并以比上部下管58稍陡的斜度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下部下管59。
在头管7的下部和上部下管58的上部中间部之间跨设有大致水平配置的加强管60,经由该加强管60使下部下管59的上端部与头管7的下部接合。另外,图中符号61表示跨过下部下管59的上部、加强管60的前部以及头管7的下部的加强板。
在下部下管59的下方连结有同样向斜后下方延伸的前发动机悬架支架62,在该前发动机悬架之间62的下端部联接有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该前部下侧发动机悬架63的后端部与发动机15的曲轴箱16的前部下侧联接并对其进行支承。
主框架12主要由与左右上部下管58及下部下管59对应的左右一对主管65构成。主管65在车体中央部大致水平地配置,其中间部由车辆侧面看向上方成凸状地多少弯曲设置。该主管65的前端部从后方接合到下部下管59的下部,并且在其前部从上方接合上部下管58的下端部。
主管65(主框架12)从发动机15的气缸盖17a上方延伸到变速器箱18后端部的摇臂轴支部18a上方,在该主管65的后端部设置与其相连地向后方延伸的后发动机悬架支架66。在该后发动机悬架支架66的下部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该后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7的下端部与变速器箱18的后部上侧连结并对其进行支承。
另外,在主管65的前部、即与上部下管58的接合部联接有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该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的下端部联接在发动机15的曲柄箱16的前部上侧并对其进行支承。使用该前部上侧发动机悬架68以及所述各发动机悬架63、67将发动机15悬架于车架6上。
座框架13主要由从左右主管65的弯曲部附近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座管70、从左右主管65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左右后部管71构成。座管70的中间部由车辆侧面看向斜上方呈凸状地弯曲设置,并且通过与其后端部相连而左右一体地设置。该座管70的后部和后部管71的后部经由后侧板72结合。另外,从主管65的后端部向斜后上方急剧倾斜地延伸的后消音器管73的上端部从下方接合在座管70的弯曲部上。
如图2所示,摇臂式悬架装置32在车体侧的发动机15的变速器箱18上可上下摆动地安装有轴支承后轮9的摇臂25的前端部,将使该摇臂25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30的一侧安装在摇臂25上,同时另一侧经由联杆机构31安装在发动机15的后端部下侧(枢轴26的下方)。
结合图3进行说明,在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内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收纳有将无级变速器20的输出减速的作为减速齿轮对的最终减速机构76。在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左侧突出设置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摇臂25的左臂部件27的前端部的圆筒状左枢轴26L,而在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右侧固定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摇臂25的右臂部件28的前端部的右枢轴26R。
在左枢轴26L内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最终减速机构76的输出轴(发动机输出轴)77,在该输出轴77的车宽方向内侧(向变速器箱18内突出的部分)安装有作为最终减速机构76的最终传动部件的主减速器78,在车宽方向外侧(向变速器箱18外突出的部分)安装有所述驱动链轮34。该输出轴77(进而左枢轴26L)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经由支架37支承在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左侧。
在左臂部件27的后端部和其车宽方向内侧的后轮9的轮毂部之间配置所述从动链轮35,在该从动链轮35和左臂部件27前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驱动链轮34上卷挂有所述传动链36。因此,在摇臂平面看,左臂部件27在其前端部即左枢轴插通部27a的后方避开传动链36而向车宽方向外侧位移,然后向从动链轮35的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轴支承后轮9左侧。另一方面,右臂部件28从其前端部即右枢轴插通部28a大致直线地向后方延伸,轴支承后轮9右侧。
另外,在摇臂侧面看(车辆侧面看)时,左臂部件27从左枢轴插通部27a大致直线地延伸到后轮9的车轴位置。由此,确保相对于经由驱动链36向左臂部件27输入的压缩载荷的刚性。另一方面,右臂部件28使位于变速器箱18后端部和后轮9前端部之间(比自身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靠前)的部位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弯曲成在侧面看为ヘ形的所谓卷曲状。
结合图4进行说明,在位于右臂部件28的变速器箱18和后轮9之间的弯曲部28b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一体连结左右臂部件27、28的横梁29。该横梁29的右端部与弯曲部28b的车宽方向内侧结合,由摇臂侧面看保持大致与弯曲部28b重合的形状而一直延伸到左臂部件27附近之后,向下方缓缓变化,在左臂部件27的前部车宽方向内侧与左臂部结合。这样的横梁29与左右臂部件27、28同样,成为例如由铝合金构成的中空结构物,其两端部为了将左右臂部件27、28的结合部的应力集中缓和,由摇臂平面看,特别通过后侧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形成渐渐展开的结构。
缓冲单元30在变速器箱18和后轮9之间、即紧接摇臂25的横梁29的下方并在左右方向延伸地配置,其左端部碰触摇臂25的左臂部件27的车宽方向内侧而进行安装,同时右端部经由联杆机构31安装在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下侧。在该状态下,缓冲单元30的全长大致在摇臂25的左右宽度内。
在这样的缓冲单元30的右端部,通过经由联杆机构31将后轮9的上下动作即摇臂25的上下摆动位移变换成左右的位移并输入,缓冲单元30进行行程,缓冲单元30改变盘簧30a的伸缩并且通过减震器30b的伸缩使伴随后轮9的上下动作产生的冲击或振动衰减,并缓缓地吸收。
联杆机构31主要由可摆动地支承在摇臂25上的双臂柄80和跨在该双臂柄80与变速器箱18之间的联杆部件90构成。
双臂柄80轴支承在形成于右臂部件28的右枢轴插通部28a的斜后下方的双臂柄支承臂28c上,可绕越靠上侧越位于前方地倾斜的摆动轴81摆动。
双臂柄80具有从插通所述摇臂轴81的轴插通部82向斜后方且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第一腕部83、从轴插通部82向斜后方且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第二腕部84。各腕部83、84由沿摇臂轴81的平面看大致呈直角地设置,并且第二腕部84比第一腕部83长。
在第一腕部83的前端部即第一连结部85上,经由与所述摆动轴81平行的第一连结轴87而摆动自如地连结向前下方倾斜的联杆部件90的后端部。而在第二腕部84的前端部即第二连结部86上,缓冲单元30的右端部经由与所述摆动轴81平行的第二连结轴88摆动自如地连结。
在此,第二腕部84及缓冲单元30的右端部位于右臂部件28的弯曲部28b的内周侧(下侧)。换言之,右臂部件28为了避开缓冲单元30以及双臂柄80而形成卷曲状。在该状态下,缓冲单元30由车辆侧面看收容在左臂部件27的上下宽度内,另外,双臂柄80也由车辆侧面看也大致收容在左臂部件27的上下宽度内。
联杆部件90的前端部在设于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下侧(枢轴26的下方)的臂连结部90a上经由与车宽方向平行的臂连结轴90b而摆动自如地连结。
并且,若伴随后轮9的上下动作,摇臂25上下摆动,则通过来自与车体侧连结的联杆部件90的输入,使双臂柄80以摆动轴81为中心摆动,使缓冲单元30进行行程。另外,联杆部件90的前后端部在与第一连结部85以及臂连结轴90b正交的方向上也可摆动。
此时,受到缓冲单元30行程时的反作用力(缓冲负载)的联杆部件90与车体侧的枢轴26下方位置连结。因此,在枢轴26的上方不需要承受缓冲负载的框架部件等。
另外,通过使缓冲单元30的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将缓冲单元30配置在摇臂25的横梁29下方,与将缓冲单元30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及或前后方向配置缓冲单元30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摇臂悬架装置的缓冲单元30周围的前后长度以及上下厚度。
由此,容易确保摇臂式悬架装置32的摆动空间,可提高其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特别是,如机动二轮车1那样在座位53下具有大型的物品收纳箱55的车辆中,可谋求该物品收纳箱55的容积的扩大,因此是理想的。
如以上说明,上述实施例的摇臂式悬架装置32在机动二轮车1的车体(变速器箱18)上对轴支承后轮9的摇臂25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同时,将使所述摇臂25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30安装于所述车体和摇臂25之间,使缓冲单元30左右延伸设置,在该缓冲单元30和摇臂25之间设有将该摇臂25的摆动位移变换成缓冲单元30的行程的联杆机构31。
根据该结构,使缓冲单元30左右延伸,伴随摇臂25的上下摆动,经由联杆机构而进行行程,由此与使缓冲单元30上下或前后延伸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装置自身的上下厚度或前后长度,因此可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特别适合于向座位53之下具有大型的物品收容空间这样的机动二轮车1。
另外,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中,通过使缓冲单元30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地配置,可进一步抑制装置自身的前后长度。
另外,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中,通过将缓冲单元30配置在摇臂25的左右宽度内,可抑制装置自身的左右宽度。
另外,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中,联杆机构31将联杆部件90和双臂柄80连结而构成,由此能够简单地构成该联杆机构31,可谋求可靠性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
并且,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中,摇臂25由横梁29连结左右臂部件27、28而构成,将缓冲单元30配置于横梁29的下方,由此在摇臂25的横梁29附近刚性高的部位配置缓冲单元30,可提高该缓冲单元30的安装刚性。
在此,所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由车辆侧面看直线地设有左臂部件27,同时在其周围设有跨越车体侧的发动机15和后轮9之间的传动链36,而右臂部件28由车辆侧面看形成弯曲的卷曲状,缓冲单元30的左端部安装在左臂部件27上,同时该缓冲单元30的右端部在右臂部件28的弯曲部28b内周侧安装在联杆机构31上。
根据该结构,从车辆侧面看构成直线状的左臂部件27跨过呈卷曲状的右臂部件28而配置缓冲单元30,通过在右臂部件28的弯曲部28b内周侧连结缓冲单元30和联杆结构31,可有效利用摇臂25周围的空间来有效地配置缓冲单元30,并且可谋求装置自身的紧凑的单元化。
另外,在上述摇臂式悬架装置32中,通过使缓冲单元30以及双臂柄80的上下宽度由车辆侧面看在摇臂25的左臂部件27的上下宽度以内,可进一步抑制装置自身的上下厚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
实施例2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该第二实施例中,相对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摇臂的左右臂部件也一同由车辆侧面看直线地设置,在连结这些左右臂部件的横梁内配置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缓冲单元。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摇臂式悬架装置132在车体侧即发动机15的变速器箱18上可上下摆动地安装对后轮9进行轴支承的摇臂125的前端部,将使该摇臂125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30的一侧安装在摇臂125上,并且经由联杆机构31安装在发动机15的后端部下侧。
结合图6进行说明,摇臂125由横梁129连结左右的臂部件127、128的前部内侧而构成。左臂部件127的前端部(左枢轴插通部127a)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变速器箱18后端部左侧的左枢轴26L上,而右臂部件128的前端部(右枢轴插通部128a)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变速器箱18后端部右侧的右枢轴26R上。这些左右臂部件127、128在摇臂平面看以及侧面看从左右枢轴插通部127a、128a大致直线地向后方延伸至后轮9的车轴位置,对后轮9进行轴支承。
在变速器箱18和后轮9之间配置一体地连结左右臂部件127、128的横梁129。该横梁129由摇臂侧面看保持与左右臂部件127、128大致重合的形状,并跨越它们之间设置,与左右臂部件127、128同样地成为例如由铝合金构成的中空结构物。这样的横梁129的两端部由摇臂平面看通过特别地弯曲后侧并向后方延伸而成为逐渐展开状。
结合图7进行说明,缓冲单元30在横梁129的内部向左右方向延伸配置,其左端部进入到左臂部件127内,右端部经由联杆机构31安装到变速器箱18的后端部下侧。在该状态下,缓冲单元30以及联杆机构31相对第一实施例稍稍位于左侧,并且缓冲单元30的全长位于摇臂125的左右宽度内。
在右臂部件128的右枢轴插通部128a的斜后下方且稍微车宽方向内侧形成双臂柄支承臂128c,其经由越靠上侧越位于前方地倾斜的摆动轴81轴支承联杆机构31的双臂柄80。在该双臂柄支承部128c以及右臂部件128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有缓冲单元30以及联杆机构31的拆装用的开口128d。
并且,若伴随后轮9的上下动作,摇臂125上下摆动,则通过来自与车体侧连结的联杆部件90的输入,使双臂柄80以摆动轴81为中心摆动,使缓冲单元30进行行程,衰减伴随后轮9的上下动作而产生的冲击或振动并且缓缓吸收。
如以上说明,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摇臂式悬架装置132中,通过将左右延伸的缓冲单元30配置在摇臂125的横梁129的内部,可在抑制装置自身的缓冲单元30周围的前后长度的同时也抑制上下厚度,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摇臂125的横梁129的内部空间来有效配置缓冲单元30,因此更加容易地确保装置自身的摆动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周边零件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谋求该装置自身的紧凑的单元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左右延伸的缓冲单元30不配置在摇臂25的横梁29的下方而配置于上方。此时,也可以使摇臂25的右臂部件28向下方成凸状地弯曲,在其弯曲部内周侧(上方)配置缓冲单元30。这种情况下,具有通过横梁29保护缓冲单元30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将左右延伸的缓冲单元30配置于变速器箱18的上方或下方,将其一侧安装于变速器箱18上同时经由联杆机构31将另一侧安装在摆臂25上。
进而,也可以将摇臂25、125可摆动地轴支承在车架6上,而不是发动机15上,或者也可以由发动机15及车架6二者轴支承。
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例,发动机的形式以及车架的细部结构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摇臂式悬架装置,其在机动二轮车的车体上对轴支承车轮用的摇臂可上下摆动地进行轴支承,并且,将使所述摇臂的摆动衰减的缓冲单元安装在所述车体与摇臂之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单元左右延伸设置,并且在该缓冲单元与摇臂之间设有联杆机构(31),该联杆机构将所述摇臂的摆动位移变换成所述缓冲单元的行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缓冲单元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摇臂的左右宽度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杆机构由可摆动地支承在所述摇臂上的双臂柄和跨在该双臂柄与所述车体之间的联杆部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由横梁连结左右臂部件而构成,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或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臂部件的一个由车辆侧面看直线地设置,并且在其周围配置跨越所述车体侧的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带,所述左右臂部件的另一个由车辆侧面看为弯曲的卷曲形状,所述缓冲单元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一个臂部件上,所述缓冲单元的另一端部在所述另一个臂部件的弯曲部内周侧安装在所述联杆机构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由横梁连结左右臂部件而构成,将所述缓冲单元配置在所述横梁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单元的上下宽度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摇臂的上下宽度以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单元的上下宽度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摇臂的上下宽度以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摇臂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缓冲单元的上下宽度由车辆侧面看在所述摇臂的上下宽度以内。
CNB2006101081177A 2005-07-29 2006-07-27 摇臂式悬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0899A JP4684788B2 (ja) 2005-07-29 2005-07-29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220899/05 2005-07-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3650A CN1903650A (zh) 2007-01-31
CN100500503C true CN100500503C (zh) 2009-06-17

Family

ID=3767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81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03C (zh) 2005-07-29 2006-07-27 摇臂式悬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684788B2 (zh)
KR (1) KR100822488B1 (zh)
CN (1) CN100500503C (zh)
DE (1) DE102006034773B4 (zh)
IT (1) ITTO20060465A1 (zh)
TW (1) TW2007201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610118U (zh) * 2020-06-22 2021-04-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DE102021102300A1 (de) 2021-02-02 2022-08-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rad sowie Kraft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2496A1 (en) * 1981-12-18 1983-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ing device for the rear wheel of a two-wheeled vehicle
JPS58194678A (ja) * 1982-05-11 1983-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JPH0534317Y2 (zh) * 1986-10-14 1993-08-31
JPH058786A (ja) * 1991-07-01 1993-01-19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後輪支持装置
JPH05105170A (ja) * 1991-10-18 1993-04-27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リアスイングアーム
JPH10244985A (ja) * 1997-03-04 1998-09-14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2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JP3788119B2 (ja) 1999-08-04 2006-06-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559047B2 (ja) * 2003-08-29 2010-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30826A (ja) 2007-02-08
JP4684788B2 (ja) 2011-05-18
KR20070015028A (ko) 2007-02-01
KR100822488B1 (ko) 2008-04-15
CN1903650A (zh) 2007-01-31
TWI296252B (zh) 2008-05-01
ITTO20060465A1 (it) 2007-01-30
DE102006034773B4 (de) 2010-08-12
DE102006034773A1 (de) 2007-02-08
TW200720143A (en) 200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9819B2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の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US7096988B2 (en) Snowmobile power steering system
US20070193807A1 (en) Motorcycle
JP2007230538A (ja) 懸架構造
CN100333962C (zh) 带摆动机构的三轮车
KR100558424B1 (ko) 스윙 아암식 현가 장치
JP5795873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591572C (zh) 机动两轮车
CN100500503C (zh) 摇臂式悬架装置
US20060289215A1 (en) Rear fender and rear carrier bar
CN101463749B (zh) 摩托车排气装置
JP4135717B2 (ja) 小型車両
WO2010018701A1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577508C (zh) 机动两轮车
JP2013154858A (ja) 電動車両
JP4694451B2 (ja) 前輪懸架装置
CN100532186C (zh) 摩托车
CN105317514A (zh) 鞍骑型车辆的消声器支持结构
CN100480126C (zh) 低踏板式车辆
JP561603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装置
JPH01178093A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CN219904616U (zh) 跨骑式车辆
EP1481886B1 (en) Coupling system between frame and rear engine-suspension group of a motor vehicle
JP509179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CN1271671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