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0118U -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0118U TWM610118U TW109207917U TW109207917U TWM610118U TW M610118 U TWM610118 U TW M610118U TW 109207917 U TW109207917 U TW 109207917U TW 109207917 U TW109207917 U TW 109207917U TW M610118 U TWM610118 U TW M61011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radiator
- vehicle
- cooling device
- liquid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1/00—Arrangements of radiators, coolant hoses or pipes on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60Y2200/126—Scoo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4—Arrangements of liquid pipes or hos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16—Motor-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藉此一方面可使該車輛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尤指一種一方面可使該車輛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之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按,跨坐型車輛為讓車輛過彎時具備較大的行車傾角,因此會將冷卻散熱用的冷卻水箱與散熱風扇二者作偏移的設計,如第TWI296670號專利案。該專利案藉由冷卻水箱極度朝上偏移的作法,雖然已能使車輛在過彎時產生較大的傾角的效果;然而,卻造成了冷卻水箱與散熱風扇二者重疊面積的嚴重喪失,從而犧牲了車輛整體的冷卻散熱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以使車輛維持冷卻散熱效果與具備較大的行車傾角,已為車輛業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藉此來克服習用車輛行車傾角及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無法兼顧缺失。
為此,本創作,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
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後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前方的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
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後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的下端與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下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下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鉛直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下端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更接近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該外周緣軌跡前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前端大致相當或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的上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上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上端更接近車體上方的位置。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動力系統後方樞設有一可於該動力系統上擺動的後搖臂,該後搖臂後端樞設有後輪。
為此,本創作的一些實施例中,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具有排氣管,該排氣管係設於該動力系統相反於該散熱器的一側。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行進而該風扇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
果。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在該液冷卻裝置不減少吸引外界冷空氣及能確保散熱效果下,同時確定使該車輛於過彎時的傾角,進而來提升該車輛的操控性。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行進而該風扇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減少擺動部件的數量和重量,以減少擺動部件的慣量,從而可提升該車輛的操控性。
本創作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避免該散熱器受該排氣管熱源的熱害影響,所招致的散熱效能變差的問題產生,同時可避免因該散熱器與該排氣管集中於該車輛的同一側,造成該車輛重心偏重於一側所導致該車輛操控性不佳的行車安全問題產生。
1:車輛
2:車架單元
21:頭管部
22:轉向機構
23:下降管部
24:腳踏管部
241:腳踏橫管
25:側車架部
251:上升段
252:延伸段
253:輔助管
254:延設件
3:座墊
4:動力系統
4a:動力源單元
4b:第一傳動單元
4c:第二傳動單元
4d:第三傳動單元
41:汽缸部
41a:冷卻水出口埠
41b:冷卻水入口埠
411:汽缸頭蓋
412:汽缸頭
413:汽缸本體
42:傳動部
42a:右箱體
42b:左箱體
42c:外蓋
43:傳動箱
43a:曲軸室
43b:減速齒輪組室
43c: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
44:曲軸
441:連桿
442:活塞
45:減速齒輪組
46:皮帶無段變速系統
461:主動輪
462:從動輪
463:帶動皮帶
464:第一輸出軸
47:第二輸出軸
471:動力輸出輪
48:第一支撐件
49:第二支撐件
5:離合器
6:驅動輪
7:液冷卻裝置
71:風扇
711:葉片
711a:外周緣軌跡
711b:內周緣軌跡
72:散熱器
72a:芯部
721:上水槽部
7211:加水管
7212:回流管
722:下水槽部
7221:輸出管
723:散熱部
8:後搖臂
81:第一樞接部
82:第二樞接部
83:第三輸出軸
9:傳動件
A:前叉單元
C:置物箱
E:發電機
M:排氣管
FW:前輪
RW:後輪
P:擱腳板
T:燃油箱
W:水泵
Y:軸線中心
〔圖1〕係本創作車輛不含車體蓋的側視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車輛動力系統剖視圖。
〔圖3〕係本創作車輛液冷卻裝置與動力系統的側視圖。
〔圖4〕係本創作車輛液冷卻裝置與動力系統的前視圖。
〔圖5〕係本創作車輛的液冷卻裝置部分透視圖。
為使 貴審查官更容易了解本創作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該車輛1具有車架單元2、設於該車架單元2上的座墊3與動力系統4。
如圖2所示,以下說明中車體的左、右側係以駕駛人乘坐於該車輛1上後,駕駛人的左手邊為左側,駕駛人的右手邊為右側,合先陳明。該車架單元2的前方樞設有頭管部21,該頭管部21上方接設有轉向機構22,該頭管部21朝車體後方連接有下降管部23,該下降管部23下方連接有左右一對並朝車體後方延伸且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24,該下降管部23的末端與左右一對的腳踏管部24之間連接一腳踏橫管241;該腳踏管部24朝車後延設左右一對的側車架部25,該側車架部25具有鄰近該腳踏管部24的上升段251及位於車體後段的延伸段252,該側車架部25的該上升段251與該延伸段252之間設左右一對的輔助管253,以及於該上升段251鄰近該腳踏管部24處朝車體後方延設左右一對的延設件254;該頭管部21的下方樞設有由前減震
器所構成的前叉單元A,該前叉單元A下端樞設有前輪FW。
如圖1所示,該車架單元2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24上設置有略呈平坦狀的擱腳板P,藉由該擱腳板P形成平坦狀可供駕駛人擱腳用的擱腳部;該左右一對略水平狀的腳踏管部24之間所界定的內部空間內,安裝著供應該動力系統4燃爆用燃油儲存用的燃油箱T,該動力系統4係被連結於該車架單元2上並位於該燃油箱T更朝車體後方配置。
如圖1所示,該側車架部25於延伸段252上方設有可供駕駛人乘坐之座墊3,該側車架部25於延伸段252上並於該座墊3下方設有一置物箱C;該動力系統4係鎖固於該側車架部25的該輔助管253與該延設件254上,該動力系統4係以不擺動的方式被支持於該車架單元2上。
如圖1、2所示,該動力系統4係為內燃機引擎;該動力系統4具有動力源單元4a、第一傳動單元4b、第二傳動單元4c、第三傳動單元4d;該動力源單元4a至少包括有汽缸部41與傳動部42,該第一傳動單元4b至少包括有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該第二傳動單元4c至少包括有減速齒輪組45,該第三傳動單元4d至少包括有第二輸出軸47、動力輸出輪471、驅動輪6所構成的帶狀傳動機構;該動力源單元4a一側設有排氣管M,該排氣管M由該動力源單元4a延該第一傳動單元4b外側朝車體後方延設,該排氣管M相反側設有液冷卻裝置7,該液冷卻裝置7的同一側設置該第三傳動單元4d。
如圖1、2所示,該汽缸部41係以略傾斜方式朝車體前方延伸並部分伸出該側車架部25的該上升段251外,意即該汽缸部41
朝車體前方延伸部分比該側車架部25的該上升段251更朝車體的前方伸出;該汽缸部41由車體前方朝車體後方,依序有汽缸頭蓋411、汽缸頭412及汽缸本體413,該汽缸本體413朝車體後方的一端連接於該傳動部42上,該汽缸頭412係連接於該汽缸本體413遠離連接該傳動部42的另一端上,該汽缸頭蓋411係蓋設於該汽缸頭412遠離連接該汽缸本體413端的另一端上。
如圖1、2所示,該傳動部42係與該汽缸部41的汽缸本體413連接且遠離該汽缸頭412端的另一端;該傳動部42至少由一右箱體42a與一左箱體42b來形成一傳動箱43(本實施例係以駕駛人乘坐時右手為右側、左手為左側,以下同),該傳動箱43內具有供一曲軸44容置的曲軸室43a、一可供減速齒輪組45容置的減速齒輪組室43b,以及由一外蓋42c蓋於該右箱體42a外側所形成一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43c,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43c內設有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
如圖1、2所示,該傳動箱43的曲軸室43a內的該曲軸44藉一連桿441連接一活塞442伸入該汽缸本體413內,藉此該汽缸部41運作時的燃爆力可推動該活塞442來帶動該曲軸44轉動。
如圖1、2所示,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係為乾式皮帶無段變速機構,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具有一可被該曲軸44帶動的主動輪461、一可被該主動輪461帶動的從動輪462、一連接於該主動輪461與該從動輪462之間的帶動皮帶463;該主動輪461被該曲軸44帶動後,藉由該帶動皮帶463來帶動該從動輪462作無段變
速的轉動,該從動輪462中心設有一第一輸出軸464,該第一輸出軸464由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43c伸入該減速齒輪組室43b內,藉此該第一輸出軸464可帶動位於該減速齒輪組室43b內的減速齒輪組45作動,該減速齒輪組45係為濕式減速齒輪組,該減速齒輪組45可帶動一第二輸出軸47作動,該第二輸出軸47與該第一輸出軸464係為同軸排列;進一步言,由俯視觀之,該曲軸44的軸線與該第一輸出軸464的軸線和第二輸出軸47的軸線,三者被設置成相互平行,且該曲軸44的軸線與該第一輸出軸464的軸線的距離,和該曲軸44的軸線與該第二輸出軸47的軸線的距離被設置等距;該第二輸出軸47由該減速齒輪組室43b伸出該傳動箱43外,更明確的說,係伸出該左箱體42b外,該第二輸出軸47伸出該左箱體42b外部並連接一動力輸出輪471;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於該從動輪452的外側(圖式中的上方)設有一離合器5,亦即該離合器5係被設於該從動輪462與該外蓋42c之間,藉此當該離合器5欲進行維修或更換時,工程人員只需卸下該外蓋42c即可使該離合器5露出而進行維修或更換的動作,從而可使該離合器5的維修或更換的工程簡易化,該離合器5可控制該第一輸出軸464是否可輸出動力來驅動該第二輸出軸47。
如圖1、2所示,該傳動箱43二側設置有一第一支撐件48與一第二支撐件49,更明確的說,該第一支撐件48係鎖設於該右箱體42a上,該第二支撐件49係鎖設於該左箱體42b上,該第一支撐件48與第二支撐件49上樞設有一後搖臂8;該後搖臂8的前端二側設有第一樞接部81與第二樞接部82,該後搖臂8的後端以一第三輸出軸
83來供該後輪RW樞設;該後搖臂8的該第一樞接部81係樞接於該第一支撐件48上,意即該第一輸出軸464穿過該第一樞接部81與該第一支撐件48,因此該後搖臂8的該第一樞接部81與該第一支撐件48係位於該傳動箱43的減速齒輪組室43b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43c之間;該第二樞接部82樞接於該第二支撐件49上,意即該第二輸出軸47穿過該第二樞接部82與該第二支撐件49,因此該後搖臂8的該第二樞接部82係樞接於該第二支撐件49上,且第二樞接部82係位於該傳動部42的動力輸出輪471與該傳動箱43之間,藉此該後搖臂8以該第二輸出軸47的軸線中心Y為樞轉中心上下擺動,且使該第一輸出軸464與該軸線中心Y同軸,並與該後輪RW相對於該動力源單元4a及該第一傳動單元4b作同步的上下擺動;該後輪RW上設有第三輸出軸83,該第三輸出軸83以一傳動件9(皮帶或鏈條)來與該第二輸出軸47上的該動力輸出輪471連接,藉此該第二輸出軸47上的該動力輸出輪471帶動該傳動件9來連動該第三輸出軸83,從而可驅動該後輪RW同步轉動;另須一提是,該第一輸出軸464穿過該第一樞接部81與該第一支撐件48,該後搖臂8的該第一樞接部81與該第一支撐件48係位於該傳動箱43的該減速齒輪組室43b與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室43c之間,藉此可使該動力系統4與該後搖臂8的整體配置更緊緻化。
如圖1、2、3、4所示,該液冷卻裝置7係被設於該車輛1車體寬幅方向之一側上;即該液冷卻裝置7係設於該動力系統4的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之另一側上,該冷卻裝置7具有與該曲軸44連結的風扇71及一設於該風扇71沿車寬幅方向更外側的散熱器72,意即該
散熱器72係設於該動力系統4相反於該排氣管M的一側;該風扇71係連結該曲軸44的外側上,更進一步言,該曲軸44於該皮帶無段變速系統46之另一側上先連結發電機E,再於該發電機E的外側連結該風扇71,藉此當該曲軸44轉動時可同步的帶動該發電機E與該風扇71轉動;該風扇71具有複數片沿該葉片711內側朝外周延設的葉片711,該葉片711並係以車寬幅方向朝外側凸出,當該風扇71被該曲軸44帶動而轉動時,該葉片711因旋轉而於內外二端會形成有內周緣軌跡711b與外周緣軌跡711a。
如圖1、3、4所示,該散熱器72具有一上水槽部721、一下水槽部722及一連通該上水槽部721與該下水槽部722的散熱部723;該上水槽部721設有一加水管7211與一回流管7212,該加水管7211可供外界冷水添加入該散熱器72內用,該回流管7212連接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的冷卻水出口埠41a,藉此可將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冷卻後的熱水由該回流管7212回流至該散熱器72內進行冷卻散熱動作;該下水槽部722設有一輸出管7221,該輸出管7221連接於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的冷卻水入口埠41b,藉此可藉由設於該汽缸部41內的水泵W,來將該散熱器72以散熱後的冷卻水輸入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進口行冷卻散熱動作;該散熱部723設有複數片的散熱鰭片,該散熱部723與該風扇71的該葉片711呈略對應,藉此當該動力系統4帶動該風扇71轉動後該葉片711即可引入外界冷空氣來對該散熱部723進行散熱動作,藉此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的冷卻散熱的熱水經該回流管7212
輸回至該上水槽部721內後,經該散熱部723朝該下水槽部722流動時,藉由該風扇71所產生的外界冷風來進行散熱動作。該散熱器72係鎖設於該風扇71沿該車輛1寬幅方向的外側上,藉此該散熱器72藉由該風扇71吸入外界冷空氣,使該散熱部72可被外界冷空進行散熱的部分形成散熱的芯部72a;該散熱器72係更較該風扇71遠離該動力系統4的該汽缸部41沿該車輛1寬幅方向的外側,並且較該風扇71更朝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與車體上下方向略上方的方式設置於該風扇71沿該車輛1寬幅方向的外側上。
如圖1、4、5所示,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後端(車體縱方向的後方向)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即散熱部723形成的可散熱面積)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如圖1、4、5所示,承上述,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後端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車體縱方向的後方向)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後端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接近車體前方的位置。
如圖1、4、5所示,再承上述,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
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後端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後端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如圖1、4、5所示,再次承上述,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的下端(車體鉛直方向的下方向)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車體鉛直方向的下方向)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更接近車體下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車體鉛直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下端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車體鉛直方向的下方向)或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接近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位置。
如圖1、4、5所示,又承上述,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前端(車體縱方向的前方向)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前端大致相當或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如圖1、4、5所示,另又承上述,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的上端(車
體鉛直方向的上方向)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上端(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向)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上端(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向)更接近車體上方的位置。
本創作之主要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後端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後端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1行進而該風扇71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1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72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71,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1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72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1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7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後端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的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後端與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
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前方的位置;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1行進而該風扇71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1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72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71,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1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72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1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7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的後端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後端與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更接近車體縱方向的後方位置;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1行進而該風扇71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1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72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71,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1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72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1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7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下端較該散熱器7
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接近車體下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71在車體鉛直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711b的下端較該散熱器72的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更接近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位置;藉此可在該液冷卻裝置7不減少吸引外界冷空氣及能確保散熱效果下,同時確定使該車輛1於過彎時的傾角,進而來提升該車輛1的操控性。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前端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前端大致相當或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藉此可有效解決當該車輛1行進而該風扇71側向吸取外界冷空氣時,因外界冷空氣移動速度和方向不可能與車輛1行進方向一致,而產生的位移量慣性差所導致的吸入外界冷空氣量變少,所導致該散熱器72散熱不良的缺失;同時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71,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1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72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1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7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液冷卻裝置7的該風扇71與該散熱器72藉由上述的設置,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71在該車輛1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711的該外周緣軌跡711a的上端與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上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72的該芯部72a之中央部分的上端更接近車體上方的位置;藉此可使用相對小尺寸的該風扇71,而來增加行進中該車輛1的外界冷卻空氣通過該散熱器
72區域,從而一方面可使該車輛1具備有較佳的行車傾角,另一方面可提升該液冷卻裝置7的冷卻效果。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動力系統4後方樞設有一可於該動力系統4上擺動的後搖臂8,該後搖臂8後端樞設有後輪RW;藉此可減少該後搖臂8(擺動部件)的數量和重量,以減少該後搖臂8(擺動部件)的慣量,從而可提升該車輛1的操控性。
本創作的一些功效在於,藉由該車輛1具有排氣管M,該排氣管M係設於該動力系統4相反於該散熱器72的一側;藉此可避免該散熱器72受該排氣管M熱源的熱害影響,所招致的散熱效能變差的問題產生,同時可避免因該散熱器72與該排氣管M集中於該車輛1的同一側,造成該車輛1重心偏重於一側所導致該車輛1操控性不佳的行車安全問題產生。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上述之結構,可改善習知之缺失並達到所訴求之目的,確實已較習用者增進功效,顯已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及進步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新型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官之詳鑑,惠賜為准予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1:車輛
2:車架單元
21:頭管部
22:轉向機構
23:下降管部
24:腳踏管部
241:腳踏橫管
25:側車架部
251:上升段
252:延伸段
253:輔助管
254:延設件
3:座墊
4:動力系統
41:汽缸部
42:傳動部
47:第二輸出軸
471:動力輸出輪
6:驅動輪
7:液冷卻裝置
71:風扇
72:散熱器
721:上水槽部
722:下水槽部
8:後搖臂
83:第三輸出軸
9:傳動件
A:前叉單元
C:置物箱
FW:前輪
RW:後輪
P:擱腳板
T:燃油箱
Claims (8)
- 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其特徵在於: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 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其特徵在於: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後端與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 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前方的位置。
- 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其特徵在於: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後端較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縱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後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後端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 一種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該車輛至少包括有一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係被支持於車架單元上且係用於驅動該車輛,該車輛的該動力系統於車體寬幅方向設置有一液冷卻裝置;該液冷卻裝置具有一風扇及一散熱器,該風扇具有複數片的葉片,該風扇可被該動力系統帶動旋轉,該風扇被帶動旋轉後該葉片於在該葉片內外二端產生內周緣軌跡與外周緣軌跡,該散熱器至少具有散熱部,該散熱部與該風扇的該葉片呈略對應,其特徵在於: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的下端與該散熱器的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下端大致相 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更接近車體下方的位置,且,使該風扇在車體鉛直方向上的該內周緣軌跡的下端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下端更接近車體鉛直方向的上方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其中,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縱方向上該葉片該外周緣軌跡前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前端大致相當或更接近車體後方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其中,該液冷卻裝置的該風扇與該散熱器係被設置成,使該風扇在該車輛的車體鉛直方向上該葉片的該外周緣軌跡的上端,與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上端大致相當,或較該散熱器的該芯部之中央部分的上端更接近車體上方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其中,該動力系統後方樞設有一可於該動力系統上擺動的後搖臂,該後搖臂後端樞設有後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其中,該車輛具有排氣管,該排氣管係設於該動力系統相反於該散熱器的一側。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7917U TWM610118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
JP2021039025A JP7525424B2 (ja) | 2020-06-22 | 2021-03-11 | 液冷却装置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
PH12021050102A PH12021050102A1 (en) | 2020-06-22 | 2021-03-17 | Straddling fashion vehicle having liquid cooling device |
DE102021107094.5A DE102021107094A1 (de) | 2020-06-22 | 2021-03-23 | Aufsitzbares Fahrzeug mit Flüssigkeitskühlvorrichtu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7917U TWM610118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0118U true TWM610118U (zh) | 2021-04-11 |
Family
ID=76605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7917U TWM610118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525424B2 (zh) |
DE (1) | DE102021107094A1 (zh) |
PH (1) | PH12021050102A1 (zh) |
TW (1) | TWM6101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0873B (zh) * | 2022-08-19 | 2023-11-0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機車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1898B2 (ja) * | 1985-11-18 | 1994-10-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JP3816210B2 (ja) * | 1997-09-30 | 2006-08-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低床式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
JP2000204960A (ja) * | 1999-01-11 | 2000-07-25 | Honda Motor Co Ltd | スイング式パワ―ユニット |
JP2003170792A (ja) * | 2001-12-05 | 2003-06-17 | Honda Motor Co Ltd | 小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取付構造 |
JP2005120921A (ja) * | 2003-10-16 | 2005-05-12 | Yamaha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水冷却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
JP2006298062A (ja) * | 2005-04-18 | 2006-11-02 | Yamaha Motor Co Ltd | ハイブリッド式車両 |
JP4684788B2 (ja) * | 2005-07-29 | 2011-05-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
JP4732133B2 (ja) * | 2005-11-09 | 2011-07-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伝動ケースのブリーザ構造 |
JP4922080B2 (ja) * | 2006-09-20 | 2012-04-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排風ダクトを備える車両搭載内燃機関 |
JP4953950B2 (ja) * | 2007-07-12 | 2012-06-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6704945B2 (ja) * | 2018-02-09 | 2020-06-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
2020
- 2020-06-22 TW TW109207917U patent/TWM610118U/zh unknown
-
2021
- 2021-03-11 JP JP2021039025A patent/JP752542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3-17 PH PH12021050102A patent/PH12021050102A1/en unknown
- 2021-03-23 DE DE102021107094.5A patent/DE102021107094A1/de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0873B (zh) * | 2022-08-19 | 2023-11-01 |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機車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01479A (ja) | 2022-01-06 |
DE102021107094A1 (de) | 2021-12-23 |
PH12021050102A1 (en) | 2022-01-10 |
JP7525424B2 (ja) | 202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54264C1 (ru) |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для воздухозаборника двигателя снегохода | |
JP5924769B2 (ja) | 強制空冷式エンジンにおける冷却構造 | |
CN105339248B (zh) | 车辆 | |
JP4075296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
JP4732375B2 (ja) | 強制空冷式内燃機関 | |
JP2007302169A (ja) | 乗鞍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 |
TWM610118U (zh) | 具有液冷卻裝置的跨坐型車輛 | |
JP2014065469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 |
CN214189941U (zh) | 具有液冷却装置的跨坐型车辆 | |
JP2001088763A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
JP4530928B2 (ja) | 小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装置 | |
JP6256017B2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TWI816440B (zh) | 鞍座型車輛的液冷裝置 | |
JP3580375B2 (ja) | スイングパワーユニット式小型車両 | |
JP2009226986A (ja) |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装置の冷却ダクト構造 | |
JP2005225492A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
TWI742757B (zh) | 跨坐車輛的散熱系統 | |
TWM616187U (zh) | 鞍座型車輛 | |
JP4544509B2 (ja) |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水冷却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 |
TWI734377B (zh) | 機車 | |
JP5640564B2 (ja) | 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3854129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
JP3168135U (ja) | 自動二輪車用変速装置の冷却ダクト構造 | |
CN117341869A (zh) | 鞍座型车辆的液冷装置 | |
JP5521903B2 (ja) | 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