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8804C -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8804C
CN100478804C CN200380108561.3A CN200380108561A CN100478804C CN 100478804 C CN100478804 C CN 100478804C CN 200380108561 A CN200380108561 A CN 200380108561A CN 100478804 C CN100478804 C CN 1004788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paper
generating units
magnetic 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80108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5841A (zh
Inventor
朝仓建治
片伯部昇
藤本圭祐
今井胜
安田昭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5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5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8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80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像加热装置,以简单的结构能够均一地加热发热体的全幅并防止发热体的过度升温。在适用了本装置的定影器(19)中,定影带(112)是具有内围表面和外围表面的环状单元,根据磁通的作用来发热。励磁线圈(120)被邻接配置在定影带(112)的外围表面,生成作用在定影带(112)上的磁通。抑制单元(650)被邻接配置在定影带(112)的内围表面,并降低将励磁线圈(120)生成的磁通中作用在定影带(112)的非过纸区域上的磁通。

Description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用于使未定影图像定影的像加热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像加热装置的如电子照相装置或静电纪录装置等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0-74009号中公开了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像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1是专利公开公报10-74009号所公开的像加热装置的立体图,示出的是利用吸收磁通的磁通吸收单元的像加热装置的例子。
在图1中,标号1是由感应加热发热的金属套筒。金属套筒1被安装在圆筒管状的导向管7的外围且可旋转地被支撑。标号2是压接到金属套筒1的加压辊。记录纸张8通过穿过金属套筒1和加压辊2之间的钳口部(压接部),而形成在记录纸张8上的未定影色剂像被热定影。标号4是被配置在导向管7内部的、生成高频磁场的励磁线圈,而标号6a和6b是被设置在金属套筒1的、吸收磁通的磁通吸收单元。
附着有未定影色剂像的记录纸张8在箭头S所示方向上向钳口部被传送。然后,通过金属套筒1的热量与金属套筒1和加压辊2之间的压力,就在记录纸张8上形成定影色剂像。在这个例子中,记录纸张8以图1中的右端为基准而被传送,在纸张宽度发生变化时,图中的左侧则成为非过纸区域。
如图1所示,左侧的磁通吸收单元6b被设置成通过马达3的旋转而可以沿轨道5相对轴方向平行地移动的结构。
当要通过的记录纸张8的宽度较大时,磁通吸收单元6b就不介于磁通吸收单元6a而被设置在与金属套筒1相对的位置上。
相反,当要通过的记录纸张8的宽度较小时,如图2所示,磁通吸收单元6b被移动到右侧的磁通吸收单元6a的后方。由此,从非过纸区域的励磁线圈4到达金属套筒1的磁通减少。因此,金属套筒1的端部的发热被抑制。
如上所述,根据记录纸张8的宽度,降低金属套筒1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量。
然而,在图1所示的像加热装置中,为使磁通吸收单元6b平行移动,如图2所示,可动的磁通吸收单元6b与金属套筒1之间的间隔和磁通吸收单元6a与金属套筒1之间的间隔是不同的。这样,在可动的磁通吸收单元6b与金属套筒1相对的部分的发热量和磁通吸收单元6a与金属套筒1相对的部分的发热量之间容易发生差异。因此,不容易均一地加热金属套筒1的全幅。
图3是与图1的像加热装置同样地由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0-74009公开的其它像加热装置的立体图,示意的是使用磁通屏蔽板作为降低作用在金属套筒1上的磁通的部件的像加热装置的例子。
在图3所示的以往的像加热装置中,磁通屏蔽板9被配置在金属套筒1和励磁线圈4之间,且沿着夹具10的内面。当要通过的记录纸张8的宽度较小时,将磁通屏蔽板9移动到相当于金属套筒1的非过纸区域的轴方向范围的覆盖励磁线圈4的位置,而当要通过的记录纸张8的宽度较大时,则使磁通屏蔽板9退让到金属套筒1的过纸宽度的外侧。由此,当通过的记录纸张8的宽度较大时,金属套筒1的全幅被均一地加热。
然而,在图3所示的以往的像加热装置中,磁通屏蔽板9被配置在金属套筒1和励磁线圈4之间,且沿夹具10的内面。因此,就需要将磁通屏蔽板9做成薄型。而将磁通屏蔽板9做成薄板的话,因感应加热的发热量就增大。而且,一般来说由于夹具10由导热性较低的塑料材料来形成,所以从磁通屏蔽板9向夹具10释放的热量较小。因此存在磁通屏蔽板9会一直升温的问题。
另外,在图1所示的以往的像加热装置中,由于需要使磁通吸收单元6b平行移动的机构,因此存在整个装置的结构变复杂和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加热装置,无需使其结构复杂化,便能够均一地加热发热体全幅并防止发热体的过度升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环状发热体,具有一对主面,并根据磁通的作用来发热;磁通生成部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一对主面中一方的第1主面相邻接,生成作用在所述发热体上的磁通;以及磁通降低部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一对主面中另一方的第2主面邻接,用于降低在所述磁通生成部件生成的磁通中,作用在所述发热体的非过纸区域上的磁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向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根据所述发热单元的温度改变其温度、且其居里点为相对于所述预定温度的最大值在-10℃至+100℃范围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向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根据所述发热单元的温度改变其温度、且居里点为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250℃范围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开关部件,开闭由与所述磁通匝连的导电体构成的抑制线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断面形状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上不同的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可旋转的反向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断面形状不同的可旋转的反向芯,所述反向芯是由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上被分割的强磁性材料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由低电阻率材料构成的可移动的磁通抑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的居里点被设置为比在过纸区域的所述反向芯的温度高、且比在非过纸区域的反向芯的温度低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反向芯,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在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对的区域,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反向芯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一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反向芯,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非过纸区域的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反向芯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大于过纸区域的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反向芯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形态,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反向芯,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非过纸区域的相对于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反向芯的面积被设置为大于过纸区域的相对于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反向芯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像加热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设置在图1的像加热装置的磁通吸收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以往的像加热装置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像加热装置用作为定影器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剖面图;
图6是从图5的箭头G方向示意定影器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励磁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中的电磁感应作用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1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2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3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4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从图13的箭头G方向示意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从图15的箭头H方向示意磁通调整部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通调整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磁通调整部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用来表示磁通作用在定影带的全幅上的情况;
图19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将作用在定影带的小幅过纸范围以外的磁通降低的情况;
图19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将作用在定影带的小幅过纸范围上的磁通降低的情况;
图20是从图19C的箭头H方向示意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用来表示磁通作用在定影带的全幅上的情况;
图2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周来表示将作用在定影带的小幅过纸范围以外的磁通降低的情况;
图2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用来表示将作用在定影带的中幅过纸范围以外的磁通降低的情况;
图22是从图21B的箭头H方向示意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4是从图23的箭头H方向示意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1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2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3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4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中的第5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定影器的剖面图;
图31是图30的定影器的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剖面图;以及
图33是图32的定影器中的磁通调整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向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接触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根据所述发热单元的温度改变其温度、且其居里点为相对所述预定温度的最大值-10℃至+100℃范围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由此,结构上无需移动单元就可以防止非过纸部的温度过度升高的过升温。
另外,因为在预定温度以下发热单元和励磁单元的磁耦合良好,而加热发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的效率较高。而且,根据任意宽度的记录纸张的轴方向温度分布,可以连续改变磁通分布。此外,还可以防止贯穿发热单元的磁通漏出至装置内或外部。
另外,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根据所述发热单元的温度改变其温度,且其居里点为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250℃范围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由此,结构上无需移动单元就能够防止非过纸部的温度过度升高的过度升温。另外,因为在通常的定影温度下发热单元和励磁单元的磁耦合良好,而加热发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的效率较高。而且,根据任意宽度的记录纸张的轴方向温度分布,可以连续改变磁通分布。此外,还可以防止贯穿发热单元的磁通漏出至装置内或外部。
发热调整部件优选与发热单元或由发热单元加热的单元接触。这样与发热单元的温度变化对应的磁通调整部件的温度变化就加快。因此,能够迅速防止发热单元的过度升温。
另外,发热调整部件优选与发热单元或由发热单元加热的单元有间隔地相对,所述间隔为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2mm。这样与发热单元的温度变化对应的磁通调整部件的温度变化就加快。因此,能够迅速防止发热单元的过度升温,并能够防止发热调整单元和与其相对的单元的接触。另外,因为发热单元和励磁单元的磁耦合良好,加热发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的效率较高。
另外,还优选以所述间隔相对的邻接的相对面中至少一方的红外线辐射率为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0。这样由于通过红外线的热量授受提高,而与发热单元的温度变化对应的磁通调整部件的温度变化就加快。因此,能够迅速防止发热单元的过度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抑制线圈,由与所述磁通匝连的导电体构成;以及开关部件,开闭所述抑制线圈。
由此,结构上无需移动单元就能够防止形成非过纸部的过高温度的过度升温。另外,因为设置在发热单元的相反位置,所以由抑制线圈所引起的感应电流和电压较小。由此,能够减小抑制线圈的发热,并能够减小切换部件的耐电压和电流容量。结果,可以实现廉价、简单的结构。
另外,发热调整部件优选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抑制线圈的内部和/或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抑制线圈的相对位置设置反向芯,所述反向芯是由与抑制线圈匝连的磁通通过的高磁导率材料构成的。
由此励磁部件和抑制线圈的磁耦合提高,并且由于开关部件的开闭而产生的抑制线圈的作用增大。
另外,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其断面形状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不同的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可旋转的一体型反向芯。
由此,由于通过使一体的反向芯旋转可以防止非过纸部的温度过度升高的过度升温,从而可以实现廉价的简单结构和装置的小型化。另外,通过改变轴的旋转相位,可任意改变发热分布的强弱。
另外,优选在反向芯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反向芯的在轴方向上的间隔一定。由此,若使该部分与励磁部件相对,就能够实现均一且高效率的加热。
另外,优选由所述反向芯调节的发热分布的强弱是可以通过所述反向芯的旋转使发热分布的强弱颠倒。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小幅纸时,可以先只让小范围升温,之后,再集中对该范围以外的低温部分加热。由此使小幅纸时的升温能量变小,并能在短时间内升温。另外,即使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进行大幅纸的过纸,也能够得到均一的高质量图像。
另外,本发明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断面形状不同的可旋转的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被分割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由此,由于通过改变分割的反向芯旋转相位可以使发热分布的强弱按每个部分改变,与反向芯为一体型的情况相比,利用各种组合来提高发热分布的灵活性。
另外,反向芯在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是组合磁导率不同的多种材料来形成。由此,由于可以通过旋转相位和材料双方来调整发热量,从而可以扩大可发热分布的强弱的设定范围。另外,由于可以使反向芯的断面形状在轴方向一定,从而可以使发热单元内部的热容量分布均一。由此,容易实现发热单元的均一温度分布。
反向芯优选是至少组合强磁性材料和低磁导率导电体来形成。由此,由于反向芯的旋转而产生的磁路变化增大,从而发热分布的强弱的控制范围变大。此外,还可以抑制感应磁通的漏出。
另外,所述导电体在所述发热单元半径方向的厚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3mm。由此,由于能够防止导电体的发热,且可以缩小反向芯和发热单元之间的间隔设定,从而可以提高感应加热部的磁耦合。
另外,反向芯优选在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在轴方向连续改变其断面形状。由此,可以通过反向芯的旋转角度,在轴方向连续地调整热容量分布。因此,可以针对多种纸张宽度设定所需的最大发热范围。
另外,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包括: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励磁部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由低电阻率材料构成的可移动的磁通抑制单元。
由此,无需高价的磁性材料就能够控制发热分布。此外,可以防止贯穿发热单元的磁通漏出至装置内或外部。另外,因为位于与发热单元相反的位置,作用在磁通降低部件上的通磁量较少,所以磁通降低部件的发热较小。由此,加热发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的效率较高。
另外,优选在相对磁通抑制单元与发热单元相反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反向芯。由此,通过磁通抑制单元的移动对发热分布的强弱进行控制的范围就变大。
另外,磁通抑制单元在所述发热单元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1mm。由此,能够防止磁通抑制部件由感应磁通发热,从而提高加热发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的效率。
再有,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具备上述像加热装置,并由所述像加热装置将由记录纸张附着的色剂像定影。由此,可以将轴方向的发热量调整为任意的分布。因此,在使用小幅记录纸张时,也能够以廉价的简单结构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而在使用大幅纸时,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定影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优选包括:上述像加热装置;第1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有对应种类的纸宽度通过的范围,并测定传送到温度控制部件的温度信号;以及第2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对应的纸宽度的最小的纸不通过的范围,至少测定传送到发热调整部件的温度信号;其中,发热调整部件根据来自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来调整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
由此,根据发热单元的温度,能够将轴方向的发热量迅速调整为任意的分布。因此,在使用小幅记录纸张时,也能够以廉价的简单结构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而在使用大幅纸时,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定影图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在以下所有实施方式中,是对将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用作为将未定影图像定影的定影器,并将该定影器用于如电子照相装置或静电记录装置等成像装置中的状况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4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定影器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的侧面剖面图,图6是从图5的箭头S方向示意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的励磁电路的基本结构的电路图,图8是用来说明发热作用的图,图9至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的其它结构的例子的剖面图。
以下说明该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标号11是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称为“感光鼓”)。感光鼓11在箭头方向上以预定速度被旋转驱动,并且其表面通过带电器12带有相同的预定电位。
标号13是激光束扫描器。激光束扫描器13输出对应时序电气数字象素信号而被调制的激光束,所述时序电气数字象素信号是从图中不表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或电脑等主机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的时序电气数字象素信号。上述的带有相同的电位的感光鼓11的表面通过该激光束选择性地扫描曝光,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然后,该静电潜像由具有被旋转驱动的显影辊14a的显影器14提供带电的粉体色剂,而显像为色剂像。
另一方面,送纸部15每次送一张记录纸张16。记录纸张16经过登记辊套17,在与感光鼓11的旋转同步的适当时间被送到转印部,所述转印部由感光鼓11和与其碰接的转印辊18来构成。由于被施加了转印偏置电压的转印辊18的作用,感光鼓11上的色剂像依序转印在记录纸张16上。经过转印部的记录纸张16从感光鼓11分离,并被导入作为像加热装置的定影器19,随后进行转印色剂像的定影。通过定影固定了像的记录纸张16被向排纸托架20输出。
分离了记录纸张16之后,感光鼓11的表面通过清除装置21除去转印残留色剂等残留物而被重复用于下一次成像。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中央为基准的过纸方式,也就是不管是小幅纸还是大幅纸,其中心线与定影器19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央位置保持一致地通过的方式。
接下来对上述成像装置中的定影器19进行详细说明。标号112是作为薄型环形的发热单元的定影带。定影带112由分散了用于赋与导电性的导电粉的聚酰亚胺树脂构成,并在直径为45mm、厚度为100μm的基底表面上涂覆有JIS(日本工业规格)-A25度、150μm的硅橡胶层,并在其上面还涂覆有厚度20μm的氟塑料的隔离层。但是,定影带11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基底的材料,也可以是在耐热氟塑料或PPS(聚苯亚硫酸盐)等上分散了导电材料粉末的材料,或是由电铸制造的镍或不锈钢等的薄金属。另外,表面的隔离层并不限于氟塑料。例如,也可以涂覆单独或混合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PFA(聚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P(氟化乙丙烯共聚物)等隔离性较好的树脂或橡胶。
另外,发热层的厚度优选是小于感应加热的高频电流的表皮深度两倍的厚度。如果发热层超过此厚度,那么用于感应加热的磁通就无法贯穿发热单元,因此,配置在相对发热单元与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的磁通调整部的效果会降低。
标号113是保持辊。保持辊113是由直径为20mm、厚度为0.3mm的绝缘材料PPS等树脂构成。图中未做表示,保持辊113的两端的外围表面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又,图中未做表示,在保持辊113的两端设置肋材,以防止定影带112的晃动。
标号114是由硅橡胶构成的直径为30mm的低导热性定影辊,所述硅橡胶是低硬度(Asker·C45度)的弹性发泡体。
定影带112被施加预定的张力而悬挂在保持辊113和定影辊114之间,并往箭头方向移动。
标号115是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加压辊115的外径为φ30mm,其表面由硬度为JIS-A60度的硅橡胶构成。如图所示,与定影带112压接,且与定影带112之间形成有钳口部。加压辊115通过图中未做表示的装置主体的驱动部件被旋转驱动。定影带112和定影辊114由于加压辊115的旋转而从动旋转。为提高耐磨性和隔离性,可以在加压辊115的表面单独或混合地涂覆PFA、PTEE、FEP等。
标号120是作为感应加热定影带112的励磁部件的励磁线圈,将在后边详细说明励磁线圈120的结构。
标号116是反向芯(磁通调整部),所述反向芯是由具有预定水平以上的磁导率和导热性的绝缘性材料(例如,铁氧体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的材料为铁氧体。反向芯116被固定设置在相对定影带112与励磁线圈120相反的位置。反向芯116通过固定在轴117而被设置。对于反向芯116的材料的铁氧体,其失去强磁性的居里点被设定为190℃。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的内围表面之间的间隔为0.5mm。本实施方式的反向芯116在其轴方向具有均一的圆筒形状。另外,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的各相对面为黑色。标号119是在记录纸张16上形成的色剂像,而标号118是为进行温度控制而对定影带112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19中,将可以通过的记录纸张的最大宽度设定为JIS规格A3纸张的短边(长度297mm)。
标号120是作为励磁部件的励磁线圈。通过将线束环绕9圈来形成励磁线圈120,所述线束是将100条表面绝缘的外径为0.15mm的铜线线材捆成一捆而形成的。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保持辊113的端部,沿着其外围表面呈圆弧形状地配置励磁线圈120的线束,而在其它部分,则沿着该外围表面的母线方向配置励磁线圈120的线束。沿此母线方向被配置的线束,是被配置在以保持辊113的旋转轴为其中心轴的虚拟圆筒面上的。另外,通过将励磁线圈120的线束重叠成两排,在定影带112的端部呈隆起状。
标号121是由作为高磁导率材料(例如,相对磁导率2000)的铁氧体构成的励磁芯。励磁芯121由中心芯121a、大致拱形的拱形芯121b、一对末端芯121c来构成,其中,在励磁线圈120的环绕中心与定影带112的旋转轴平行配置所述中心芯121a,相对励磁线圈与定影带112相反的位置配置所述拱形芯121b,而在励磁线圈120的环绕端部与定影带112的旋转轴平行配置所述末端芯121c。如图6所示,在定影带112的旋转轴方向以一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拱形芯121b。在环绕的励磁线圈120的中央部的开口内配置有中心芯121a。另外,一对末端芯121c与拱形芯121b的两端连接,且与定影带112相对,而其间没有励磁线圈120。中心芯121a、拱形芯121b、和末端芯121c互相磁耦合。
除铁氧体以外,励磁芯121的材料优选是硅钢板等高透磁性、高电阻率的材料。另外,中心芯121a和末端芯121c也可以在较长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来构成。
标号122是厚度为2mm的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是由PEEK(聚醚醚酮)或PPS等耐热温度高的树脂构成。励磁线圈120和励磁芯121是通过粘结到线圈保持单元122来保持如图所示的形状。
图7表示用于励磁电路123的整体谐振高频变换器的基本电路。商业电源160的交流电流通过整流电路161整流后,施加给电压谐振变换器。在该变换器中,高频电流是通过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开关元件164的开闭和谐振用电容器163,向励磁线圈120施加的。标号162是二极管。
作为电压谐振变换器的励磁电路123对励磁线圈120施加最大电流振幅为60A、最大电压振幅为600V的30kHz交流电流。在定影带112的旋转轴方向的中央部,与定影带112相对地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8。施加到励磁线圈120的交流电流受到根据来自该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的控制,使定影带112的表面为170摄氏度的定影设定温度。
在具有如上构成的定影器19的成像装置中,在感光鼓11(参见图4)的外表面形成色剂像,在该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16的表面之后,通过让记录纸张16如图4所示地从箭头方向进入钳口部,并将记录纸张16上的色剂像定影来得到记录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励磁线圈120通过电磁感应使定影带112发热。下面利用图8来说明其作用。
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由来自励磁电路123的交流电流通过励磁线圈120产生的磁通M,从励磁芯121的末端芯121c贯穿定影带112并进入到保持辊113中的反向芯116,由于反向芯116的磁性而通过反向芯116内。随后,再贯穿定影带112并进入到励磁芯121的中心芯121a,通过拱形芯121b到达末端芯121c。根据励磁电路123的交流电流,该磁通M反复生成和消灭。由于该磁通M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流在定影带112中流动,而产生焦耳热。在定影带112的旋转轴方向连续的中心芯121a和末端芯121c具有将通过拱形芯121b的磁通M在旋转轴方向分散,使磁通密度均一化的作用。
接下来说明反向芯116的作用。在反向芯116的温度在轴方向的全幅低于居里点时,反向芯116具有在轴方向均一的强磁性,提高磁通要通过的区域的透磁性。因为该区域的磁阻降低,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之间的磁耦合则提高。因此能够在轴方向均一并高效率地加热定影带112。由此,在施加预定的功率时,可以将施加给励磁线圈120的高频电流或电压设定为较低的值。结果,可以将耐电压性或电流容量较低的廉价配件用于励磁电路123的电气配件。
另一方面,在上述状态连续通过纸宽度较窄的纸张时,在均一加热全幅的情况下由于只有中央部因记录纸张16通过而消耗热量,因此定影带112的温度在非过纸区域的端部上升。因为反向芯116与上述升温的定影带112端部靠近且相对,所以反向芯116的端部的温度也会上升。因此,反向芯116的端部的温度高于结构材料的居里点,而失去强磁性且磁导率降低。
这样的状态下,端部的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磁耦合下降,从而发热量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定影带112端部的温度进一步上升。由此,即使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也能够防止在端部温度过高时会发生的偏置等定影不良。同时,也能够防止由定影器19的过度升温,定影器19或装置主体超过各自的耐热温度而变形的情况。
定影带112的端部温度降至定影温度时,由于反向芯116的温度降到居里点以下而恢复为强磁性体,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在轴方向均一地高磁耦合的状态。
当然,由于定影带112的中央部在由记录纸张16消耗热量的同时根据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所以总是保持为一定的温度。另外,由于在最大宽度的纸张要通过时,在全幅均一地加热并且均一地消耗热量,因此不会在轴方向产生极端的温度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反向芯116的居里点(190℃)设定成高于定影温度(170℃),所以定影带112的温度过高的区域以外的部分作为强磁性体作用。因此,在定影温度的升温时或宽幅纸的过纸时,可以使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高效率地磁耦合。只要上述居里点处于相对预定定影温度的最大值-10℃至+100℃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上述作用。在采用将一般的苯乙烯丙烯或聚酯作为母体使用的色剂时,只要上述居里点处于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250℃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上述作用。
再者,根据本实施方式,反向芯116的居里点被设定为高于在过纸区域的反向芯116的温度且低于在非过纸区域的反向芯116的温度。由此,在过纸区域,通过维持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的磁耦合来能够将定影带112在轴方向均一并高效率地加热,并且在非过纸区域,通过降低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的磁耦合,能够降低发热量并防止定影带的过度升温。
另外,通过在感应加热磁路内设置高磁导率的反向芯116,能够防止磁通M漏出到定影器19外部。
另外,因为反向芯116具有在轴方向均一的断面形状,所以反向芯116附近的发热部的热容量分布在轴方向均一。因此,通过由励磁部件120进行均一加热,可以容易地实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通过将定影带112缠绕在保持辊113上的部分作为发热部进行加热,而使定影带112的形状稳定,从而在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间隔。
又,因为在与定影带112接触旋转的保持辊113内部设置了反向芯116,反向芯116不会因为放热而冷却。因此,由于随着定影带112的温度上升,反向芯116的温度会较快地响应而迅速上升,从而能够迅速防止定影带112的过度升温。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发热分布调整部件中无需采用机构式结构而能够防止成像装置的结构部分(例如,定影器19等)的损坏或变质,在没有被小幅记录纸张16消耗热量的两端部的温度过度上升,并且成像装置的结构部分加热至其耐热温度以上时,会发生上述损坏或变质。而且,即使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之后立即将最大宽度的纸张过纸,也不会在定影带112的全幅发生温度分布的较大变化,从而在使用宽幅纸时也能够防止偏置等定影不良的发生。
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如果两端部过度升温,以往的定影器就要停止打印动作并等待两端的降温,或者需要加大记录纸张的过纸间隔。然而,因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两端部分的升温,所以不需要过度升温时的等待或过纸间隔的加大。因此,能够增大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吞吐量(每单位时间的输出纸张数量)的设定。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是具有圆筒形状的。不过,只要相对励磁线圈120的部分的与定影带112之间的间隔在轴方向一定,反向芯116的断面形状并不限于此,可以为半圆形状或扇形。在反向芯116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状或扇形时,因为反向芯116的热容量会比圆筒形状时小,反向芯116的温度变化对定影带112的升温的响应会变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之间的间隔为0.5mm,但上述间隔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3mm并小于或等于2mm的范围内。当小于此间隔时,因为保持辊113和反向芯116部分地接触,所以在轴方向的导热分布有可能产生不均等。由此,即使均一地加热,在温度分布上也会产生不均等,无法获得均一的定影图像。相反,上述间隔在比该范围宽时,定影带112和保持辊113对反向芯116的导热性就恶化,即使定影带112升温,反向芯116的升温的响应也变差。在实际运用中,上述间隔小于或等于2mm即可。
另外,反向芯116和定影带112之间的间隔优选为小于或等于2mm。在该间隔大于2mm时,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的磁耦合会恶化,有可能无法高效率地感应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彼此相对的面都设成黑色,来促进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之间的红外线的辐射和吸收,由此促进两者之间的热量移动。只要上述相对的面的至少一方的红外线辐射率为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1.0就可以实用,优选相对的面的双方的红外线辐射率为大于或等于0.8。另外,因为红外线的辐射率和吸收率是相同的数值,那么设定高辐射率就等于设定高吸收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反向芯116是固定的,但也可以采用与保持辊113一体并旋转的结构。
另外,发热部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分别设置保持辊113和反向芯116的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采用反向芯116具有辊形状、并且直接悬挂定影带112而旋转的结构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因为无需设置保持辊113,而上述结构更为简单。而且,因为从定影带112对反向芯116直接导热,反向芯116对定影带112的升温的响应会加快。
另外,发热部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也就是将励磁线圈120和反向芯116设置在绷设辊间(保持辊113和定影辊114之间)的定影带112的两侧。
另外,定影器19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将定影带112悬挂在两个辊(保持辊113和定影辊114)并使励磁线圈120相对于定影带112的外围表面的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实现将励磁线圈120设置在保持辊113的内部、使保持辊113经过定影带112押压加压辊115、并使大致弧形的反向芯116与定影带112的外围表面邻接相对的结构。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实现在保持辊113的外围上外装半径相同的定影带112、使保持辊113隔定影带112压到加压辊115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分别设置定影辊114和保持辊113、并且不需要对定影带112给予张力的机构,从而能够简化机构来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因为定影带112的周长变短而减少升温所用的热容量,升温时所需的能量变小的同时能够缩短升温时间。
(实施方式2)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4是从图13的箭头G方向示意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磁通调整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向芯116两端部的与励磁线圈120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由利兹线构成的2圈短线圈(以下称作“抑制线圈”)230。另外,作为电气开闭反向芯116的两端部的开关部件,设置了继电器231。继电器231具有功率晶体管等开关元件或接点。另外,反向芯116的断面形状为在轴方向均一的半圆形。另外,固定保持反向芯116使其不旋转。另外,设置了测定小幅过纸范围外且最大幅过纸范围内的定影带112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32,以便根据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信号来开闭继电器231。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使继电器231处于释放状态。在这状态,因为抑制线圈230内没有电流流过,所以定影带112通过励磁线圈120以均一的发热分布被加热。
相反,由于小幅纸的连续过纸等原因,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使继电器231处于导通状态。这种状态下,抑制线圈230中流过感应电流,此感应电流的方向为抵消与抑制线圈230匝连的磁通的变化的方向。这样磁通就无法通过抑制线圈230。由此,励磁线圈120作用在设置了抑制线圈230的部分的定影带112上的磁通就减少。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从而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然后,在温度传感器232的测定温度降到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使继电器231处于释放状态来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因为在相对抑制线圈230与定影带112相反的位置使用反向芯116,而励磁线圈120、定影带112和抑制线圈230的磁耦合增大,所以能够充分提高通过开闭继电器231的抑制线圈230的温度分布调整作用。通过将反向芯116的一部分设置在抑制线圈230的内部,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开闭继电器231的抑制线圈230的温度分布调整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设置机械性机构而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将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总是保持为大致均一。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也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虽然抑制线圈230可以设置在励磁线圈120的内部或附近,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线圈230设置在相对抑制线圈230与定影带112相反的位置。由此,抑制线圈230所感应的电流或电压会降低,从而抑制抑制线圈230的升温。结果,可以将耐电压性或电流容量较低的廉价材料用于金属线的绝缘包覆。而且,可以将耐电压性或电流容量较低的廉价器件用于开闭抑制线圈230的继电器231。再者,也可以抑制在继电器231的开闭动作中产生的电磁干扰。
另外,虽然在相对抑制线圈230与定影带112相反的位置使用了反向芯116,不过也可以实现不设置反向芯116的结构。此时就不需要使用铁氧体等既高价又重的材料,可以实现廉价且轻量的结构。
另外,抑制线圈230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将线材环绕多次的结构。例如,将薄型钢板形成1圈环形的结构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将线材环绕多次来形成,可以简化制造工序。
另外,抑制线圈230的设置范围并不一定需要与过纸的小幅纸的宽度相对应。例如,也可以在大于小幅纸宽度且小于最大宽度的范围,考虑从两端经过轴承导热而失去的热量来设定。
另外,只要是其环形的形成方向与励磁线圈120的磁通匝连,抑制线圈230可以采用任何结构。
(实施方式3)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而且,图16是从图15的箭头H方向示意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磁通调整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不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置抑制线圈230,并且将圆筒形反向芯116的对应于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部分的断面形状在轴方向上改变。另外,在图16中反向芯116右端部设置有齿轮335。旋转部336使该齿轮335旋转,反向芯116随着此旋转而旋转。在反向芯116的另一端部(图16的左端部)设置有带切口的圆盘337。为检测该切口的旋转设置了光学传感器338。旋转部336(换而言之,反向芯116的旋转)受到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信号的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232测定在小幅过纸范围外且最大幅过纸范围内的定影带112的温度。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2相同,对于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反向芯116在轴方向两端部(小幅过纸范围外)为半圆筒形状,而在轴方向中央部(小幅过纸范围内)为圆筒形状。两端部的半圆筒形状的相位对于旋转轴一致,并且半圆筒形状在轴方向均一。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上述形状的反向芯116视为2个半圆筒形的组合,并将一方称作a部分,而将另一方称作b部分。a部分是具有与最大过纸范围大致相同的宽度的半圆筒,而b部分是具有与小幅过纸范围大致相同的宽度的半圆筒。旋转部336具有步进马达。另外,旋转部336根据光学传感器338的信号检测反向芯116的姿态原点,并以步进马达的驱动脉冲数来设定从该姿态原点的旋转角度。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反向芯116不需要采用高分辨度的编码器等高价检测装置,从而实现廉价且简单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操作和作用。
在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使反向芯116的a部分相对于励磁线圈120。在这状态对励磁线圈120通电时,磁通定影带112的轴方向全幅产生均一的作用,从而均一地感应加热定影带112。在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较宽时,在全幅消耗热量,从而定影带112的温度在全幅均一地保持。
在过纸的小幅记录纸张16时,记录纸张仅消耗中央部分的热量,随此,根据中央部附近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作为非过纸区域的两端部分的温度上升。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反向芯116旋转而使b部分相对于励磁线圈120。在这种状态下,对应于非过纸区域的部分的定影带112和反向芯116之间的间隔会大于对应于中央的过纸区域的部分的间隔。由此,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由此,由励磁线圈120作用在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6上的磁通减少。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的测定温度降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使反向芯116的a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将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总是保持为大致一致。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定影带112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还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如果两端部过度升温,以往的定影器需要停止打印动作并等待两端的降温,或者需要加大记录纸张的过纸间隔。然而,因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两端部分的升温,不需要过度升温时的等待或过纸间隔的加大。因此,能够增大将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吞吐量(每单位时间的输出纸张数量)的设定。
另外,因为使反向芯116作为一体地旋转,从而实现用于旋转驱动的机构的简化。在采用固定了反向芯的中央部的结构时,需要仅对两段部分进行旋转驱动的复杂结构。并且,因为使反向芯116在保持辊113的内部旋转,而能够实现发热部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调整端部的发热分布,而将反向芯116旋转180度(反转)。但是,上述旋转角度并不限于180度。例如,也可以根据非过纸区域的温度变化来调整旋转角度。采用上述结构时,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从而使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均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的端部的断面形状为在轴方向均一。然而,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对应于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范围连续改变反向芯116的断面形状。在该结构中,反向芯116仅在端部具有半圆形断面,而在对应于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范围连续改变其断面形状,直到为圆形断面。也就是说,该反向芯116,其表面从与定影带112的间隔一定的圆筒面往旋转中心方向后退的范围越往轴方向的端部越大,并且,从圆周方向相同的母线开始上述后退的范围的一端。
在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改变反向芯116的旋转相位,能够连续且任意地改变反向芯116以与中央部相同的间隔相对于励磁线圈120的部分的长度。由此,能够连续且任意地设定两端部的发热分布较低的区域的宽度。结果,即使过纸任意宽度的纸张时,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反向芯116的从圆筒形状成凹形表面没有专门设置单元,但是也可以在该部分如图18所示地设置具有与反向芯“6不同磁导率的调整单元338。
作为该调整单元338,如果使用其磁导率低于反向芯116的磁性材料(例如,比磁导率为10的树脂铁氧体),根据反向芯116和调整单元338各自的磁导率,能够任意调整发热量的强弱的峰值之差。
另外,如果作为该调整单元338利用铝或铜等非磁性导电材料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发热量的强弱的峰值之差。这是因为导电材料具有在感应磁场中易于让涡电流流动,并在其内部几乎不让感应磁通通过的性质。并且,因为反向芯116成为在轴方向均一的断面形状,发热部的热容量分布在轴方向接近均一。因此,通过由励磁线圈120均一加热,容易实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除了采用从中央部到端部的方向连续改变反向芯116的断面形状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考虑所用的记录纸张的宽度种类使其呈阶段变化的方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对应多种宽度的记录纸张,并能够使加热部和非加热部(发热分布强的部分和弱的部分)的边界的发热量之差更明显。
(实施方式4)
图19A、图19B和图19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0是从图19C的箭头H方向示意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磁通调整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不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具有3个区域A、B、C。通过以从轴117往外围表面伸出的3个面为边界,三等分反向芯116来规定区域A、B、C。另外,在区域A、B、C,反向芯116的形状不同。在区域A,在轴方向的全幅配置有反向芯116。在区域B,仅在对应于中央的小幅纸过纸区域的范围(小幅纸过纸范围)配置有反向芯116。而在区域C,仅在对应于两端的小幅纸非过纸区域的范围(小幅纸过纸范围外)配置有反向芯116。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3相同,对于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利用图19A、图19B和图19C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操作和作用。
在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18和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差小于预定温度差(例如,15℃)、并且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如图19A所示,使反向芯116的区域A相对于励磁线圈120。在区域B和区域C的一部分也与励磁线圈120相对时,使两个区域B和C的相对范围一致。在这状态下对励磁线圈120通电的话,感应磁通作用在定影带112的轴方向全幅上,从而均一地感应加热定影带112。在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较宽时,几乎全幅消耗热量,从而定影带112的温度在全幅保持为均一。
在图19A的状态下小幅记录纸张16走纸时,记录纸张仅消耗中央部分的热量,随此,根据中央部附近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为非过纸区域的两端部分的温度升温。随后,当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反向芯116旋转而使区域B和区域A的一部分如图19B所示地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在主要由区域B来相对的状态,对应于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反向芯116之间的间隔会大于对应于中央的过纸区域的部分的间隔。由此,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由此,由励磁线圈120作用在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6上的磁通减少。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而可以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当温度传感器232的测定温度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如图19A所示地使区域A与励磁线圈120相对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定影器19从冷状态(例如,室温)开始用小幅纸进行印字操作时,为了仅加热中央部,在图19B的状态开始加热。因为此时仅加热中央部分,要加热的热容量较小。因此,可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到预定温度(170℃),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
此时因为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的温度不会上升到定影温度,而可以防止非过纸区域的加压辊115的温度过高于过纸区域的情况。
另外,此时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会高于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在这状态继续过纸大幅纸时,则需要仅加热两端部。此时,使区域C和区域A的一部分如图19C所示地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在这状态下,处于中央部的发热量较少,而端部的发热量较多的发热分布。由此,可以从端部温度较低的状态为均一温度分布的状态。此时因为加压辊115的非过纸区域的温度没有过度升温,所以即使是在大幅纸过纸时也能够防止加压辊115的温度不均匀引起的图像光泽不均匀等不均一,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图19C的状态下当中央部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相对端部温度传感器232具有高于预定的温度差(例如,15℃)时,可以使其运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将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一直保持为大致均一。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定影带112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有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还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为打印小幅纸而启动时可以仅加热中央部,从而能够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另外,在由于向端部的放热等原因,端部的温度相对中央部过低时,可以使其恢复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由于使反向芯116为一体地旋转,所以用于旋转驱动的机构较简洁。
(实施方式5)
图21A、图21B和图2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2是从图21B的箭头H方向示意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磁通调整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不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是由3个反向芯116a、116b和116c构成。通过三等分反向芯116的轴方向的全幅来规定反向芯116a、116b和116c。另外,反向芯116a的宽度与小幅过纸范围对应,反向芯116b的宽度与不包括小幅过纸范围的中幅过纸范围对应,而反向芯116c的宽度与不包括中幅过纸范围的大幅过纸范围对应。另外,反向芯116的轴117被三等分成分别对应于反向芯116a、116b和116c的轴117a、117b和117c,而且反向芯116a、116b和116c被分别固定在轴117a、117b和117c上。另外,还设置有旋转驱动每个轴117a、117b和117c的齿轮540a、540b和540c。
反向芯116a是各自具有半圆筒形状的D部分和d部分的组合。D部分和d部分是由磁导率彼此不同的铁氧体构成,并且D部分的磁导率高于d部分。反向芯116b也是各自具有半圆筒形状的E部分和e部分的组合。E部分和e部分是由磁导率彼此不同的铁氧体构成,并且E部分的磁导率高于e部分。反向芯116c也是各自具有半圆筒形状的F部分和f部分的组合。F部分和f部分是由磁导率彼此不同的铁氧体构成,并且F部分的磁导率高于f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记录纸张16的过纸基准位置设定为图22中的右端部,在过纸宽度较窄的记录纸张16时,左侧成为非过纸区域。另外,在小幅过纸范围设置有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传感器118,在小幅过纸区域外的中幅过纸范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41,而在中幅过纸区域外的大幅过纸范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42。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3相同,对于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利用图21A、图21B和图21C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操作和作用。
在温度传感器118和温度传感器541、542的温度差小于预定温度差(例如,15℃)、并且温度传感器541、54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如图21A所示,使反向芯116的D部分、E部分和F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在这状态下对励磁线圈120通电的话,磁通会在定影带112的轴方向全幅均一地产生作用,从而均一地感应加热定影带112。在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较宽时,几乎在全幅消耗热量,从而定影带112的温度在全幅保持为均一。
在图21A的状态下过纸小幅记录纸张16时,记录纸张仅消耗右端部(小幅过纸范围)的热量,随此,根据小幅过纸范围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非过纸区域(从大幅过纸范围除去小幅过纸范围的范围)的温度升温。随后,在温度传感器541和54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反向芯116b、116c旋转180度而使D部分、e部分和f部分如图21B所示地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因为e部分和f部分的磁导率低于D部分,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由此,由励磁线圈120作用在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6上的磁通减少。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在温度传感器541、542的测定温度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如图21A所示地使D部分、E部分、F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来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在图21A的状态下过纸中幅记录纸张16时,记录纸张仅消耗其过纸区域的热量,随此,根据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非过纸区域(从大幅过纸范围除去中幅过纸范围的范围)的温度升温。随后,在温度传感器54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反向芯116c旋转180度而使D部分、E部分和f部分如图21C所示地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因为f部分的磁导率低于D部分和E部分,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由此,由励磁线圈120作用在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6上的磁通减少。结果,中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在温度传感器542的测定温度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如图21A所示地使D部分、E部分、F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来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另外,定影器19从冷状态(例如,室温)开始用中幅纸进行印字操作时,为仅加热过纸区域(中幅过纸范围),在图21C的状态开始加热。由于此时仅加热过纸区域(中幅过纸范围),而要加热的热容量变小。因此,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到预定温度(170℃),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
另外,因为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的温度不会上升到定影温度,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加压辊115的温度过高于过纸区域的情况。
另外,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542的温度。在这状态下继续过纸大幅纸时,则需要仅加热左端部侧(从大幅过纸范围除去中幅过纸范围的范围)。此时,使d部分、e部分、F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在这种状态下,处于右端部侧(中幅过纸范围)的发热量较少,而左端部侧(从大幅过纸范围除去中幅过纸范围的范围)的发热量较多的发热分布。由此,可以从左端部侧的温度较低的状态变为均一的温度分布的状态。此时因为加压辊115的非过纸区域的温度没有过度升高,即使是过纸大幅纸时也能够防止加压辊115的温度不均匀引起的图像光泽不均匀等不均一,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幅纸或中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使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一直保持为大致均一。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中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定影带112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有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还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为打印小幅纸或中幅纸而启动时可以仅加热过纸区域,从而能够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
另外,因为采用了将反向芯116在轴方向分割并且其各个部分可以旋转的结构,可以以右侧、中央和左侧的任意组合来加热。因此,在由对端部的放热等原因,端部的温度相对中央部过低时,也可以通过只对该部分进行加热而恢复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因为反向芯116具有在轴方向均一的断面形状,发热部的热容量分布则在轴方向均一。因此,通过由励磁部件120均一加热,容易实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对于低磁导率的e部分、d部分和f部分,可以使用比磁导率为1的常磁性体或铝等导电体。
(实施方式6)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而且,图24是从图23的箭头H方向示意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磁通调整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不同。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圆筒形状的反向芯116视为2个半圆筒形的组合,并将一方称作a部分,而将另一方称作b部分。反向芯116具有将b部分的外围表面中对应于小幅纸过纸区域的部分覆盖而配置的抑制单元650。抑制单元650具有弧形的外围表面,并且由铝等非磁性导电材料构成。反向芯116和保持辊113内围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6mm,而且抑制单元650的厚度为0.3mm。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2相同,对于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116的操作和作用。
在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使反向芯116的a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在这状态下对励磁线圈120通电的话,磁通作用在定影带112的轴方向全幅上,从而均一地感应加热定影带112。在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较宽时,由于几乎全幅消耗热量,所以定影带112的温度在全幅保持均一。
在过纸的小幅记录纸张16时,记录纸张仅消耗中央部分的热量,随此,根据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作为非过纸区域的两端部分的温度升温。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反向芯116旋转而使b部分相对于励磁线圈120。也就是说,在对应于非过纸区域的部分的定影带112和反向芯116之间设置有抑制单元650。在这状态下,抑制单元650中感应产生涡电流,并妨碍通过抑制单元650中的磁通的变化。由此,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的测定温度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使反向芯116的a部分与励磁线圈120相对来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将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一直保持为大致均一。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定影带112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有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还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如果两端部过度升温时,以往的定影器需要停止打印动作并等待两端的降温,或者需要加大记录纸张的过纸间隔。然而,因为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两端部分的升温,不需要过度升温时的等待或过纸间隔的加大。因此,能够增大将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的吞吐量(每单位时间的输出纸张数量)的设定。
另外,由于使反向芯116为一体地旋转,所以用于旋转驱动的机构较为简洁。在采用将反向芯的中央部固定的结构时,就需要仅使两段部分旋转的复杂结构。
另外,抑制单元650作为导电体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0×10-8Ω·m,以免因为感应加热而发热。并且,为了防止感应加热,其厚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2mm。另外,在中央部的反向芯116和定影带112之间的间隔会相应于抑制单元650的厚度分量而增大,因此,抑制单元650最好较薄。为了充分确保励磁线圈120、定影带112和反向芯116之间的磁耦合,抑制单元650的厚度优选小于或等于2m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的断面在轴方向具有均一的圆筒形状。但是,反向芯116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5所示,也可以采用在反向芯116的b部分的外围表面的对应于非过纸区域的部分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设置抑制单元650。通过在反向芯116如上地设置凹部,设置抑制单元650时容易确定其位置,从而容易组装。另外,抑制单元650采用其外围表面处于与反向芯116的外围表面同一圆周面上的配置。通过如上将反向芯116的外围表面和抑制单元650的外围表面配置在同一圆周面上,保持辊113到反向芯116的距离等于保持辊113到抑制单元650的距离,也就是说,保持辊113向反向芯116的热量传导等于从保持辊113向抑制单元650的热量传导,因此,能够防止定影带112的温度不均匀。此时因为反向芯116和定影带112之间的间隔互相连接相应于抑制单元650的厚度的量接近,所以能够提高励磁线圈120、定影带112和反向芯116之间的磁耦合。
另外如图26所示,也可以使用具有实施方式3所述的形状的反向芯116,并在该反向芯116的两端部(具有半圆筒形状的部分)设置抑制单元650。此时,通过采用抑制单元650的外围表面处于与反向芯116的外围表面同一圆周面上的配置,也能够获得如上所述的效果。并且,即使抑制单元650为如图27所示的中空的半圆筒,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28所示的抑制单元650采用在图25所示的抑制单元650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分设置有凸部650a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经过定影带112从中心芯121a到末端芯121c的磁通的环路干扰,有效地降低发热。
另外如图29所示,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反向芯116和抑制单元650的组合应用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图12来说明的结构中。此时也能够实现与图12所示的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根据以往的技术,抑制单元650被配置在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之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单元650被配置在相对定影带112与励磁线圈120相反的位置。由此,由抑制单元650感应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变低,从而抑制抑制单元650的升温。另外,因为抑制单元650的厚度不会对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距离予以影响,可以使抑制单元650具有必要且充分的厚度。另外,因为抑制单元650被设置在由具有预定电平以上的导热性的铁氧体构成的反向芯116上,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抑制单元650的放热。也就是可以说,从上述观点也可以抑制抑制单元650的升温。结果,能够将抑制单元650消耗的感应加热能源抑制,从而提高加热定影带112时的热效率,并且能够抑制抑制单元650的升温,从而实现小幅纸的连续过纸。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向芯116是一体的,但是也可以如同实施方式5一样在轴方向分割而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信号切换反向芯116的旋转相位。但是旋转的切换标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记录纸张16的宽度等切换旋转相位。
(实施方式7)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定影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1是图30的定影器的磁通调整部的反向芯的J-J线上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器19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不同。也就是说,如图所示,在保持辊113的内部设置有励磁线圈120,使保持辊113隔定影带112压住加压辊115,并且,使具有大致为弧形的抑制单元750邻接相对于定影带112的外围表面。
抑制单元750是在轴方向被分割成3个部分,并且由分割抑制单元750a和2个分割抑制单元750b来构成。分割抑制单元750a被配置在轴方向中央部,而分割抑制单元750b被配置在轴方向两端部。分割位置相应于预定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的两端部。抑制单元750是由厚度1.5mm的铝板构成。抑制单元750a和750b各自被支撑,且可以在定影带112的半径方向移动。抑制单元750a和750b各自移动到距离定影带0.5mm的邻接位置或距离定影带4mm的远离位置。
其它详细情况和实施方式6相同,对于具有相同作用的结构成分编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磁通调整部的抑制单元750的操作和作用。
在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18和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差小于预定温度差(例如,15℃)、并且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比高于定影温度(例如,170℃)的第1预定温度(例如,180℃)要低时,使抑制部件750a和750b都移动到在图31中以虚线示出的远离位置。在这状态对励磁线圈120通电时,磁通作用在定影带112的轴方向全幅上,从而均一地感应加热定影带112。在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较宽时,在大致全幅的范围消耗热量,从而定影带112的温度在全幅保持为均一。
在这状态下使小幅记录纸张16通过时,记录纸张仅消耗中央部分的热量,随此,根据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信号进行温度控制。由此,作为非过纸区域的两端部分的温度升温。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测定的温度高于180℃时,将两端部的抑制单元750b移动到在图31中以实线示出的邻接位置。在两端部的抑制单元750b与定影带112邻接的状态,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磁耦合会比过纸区域变差。由此,由励磁线圈120作用在非过纸区域的定影带116上的磁通减少。结果,小幅纸的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能够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随后,在温度传感器232的测定温度为第2预定温度(例如,160℃)时,使两端部的抑制单元750b移动到远离位置来返回到均一的发热分布,所述第2预定温度低于定影温度。
定影器19从冷状态(例如,室温)开始用小幅纸进行印字操作时,为仅加热中央部,在将两端部的抑制单元750b配置在远隔位置的状态开始加热。因为此时只有中央部分以较强的发热分布被加热,要加热的热容量较小。因此,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到预定温度(170℃),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
另外,此时中央部的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高于端部的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在这状态继续使大幅纸过纸时,则需要仅加热两端部。例如,在温度传感器118的温度和温度传感器232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预定值(例如,15℃)时,使中央部的抑制单元750a移动到邻接位置,并使两端部的抑制单元750b移动到远离位置。在这状态下,处于中央部的发热量较少,而端部的发热量较多的发热分布。由此,可以从两端部温度较低的状态为均一温度分布的状态。
另外,通过将导电体的抑制单元750设置在定影带112的外部,能够防止定影器19的磁通往外漏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幅纸的连续过纸时也能够使定影带112的温度分布总是保持为大致均一。因此,在小幅纸的过纸之后立即将大幅纸过纸时,或者交替地过纸小幅纸和大幅纸时,能够防止定影温度分布的不均等导致的冷偏置或热偏置等定影不良。也就是说,通过在预热时加热定影带112的全幅,不管小幅纸或大幅纸都可以立即过纸。相反,在预热时仅加热定影带112的小幅纸过纸范围等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定影带112不旋转等异常状态时定影带112的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安全机构(例如,恒温器)就有可能无法跟踪。如果在预热时加热全幅,还可以延长定影带112的升温时间,从而提高安全机构的跟踪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为打印小幅纸而启动时可以仅加热中央部,从而能够以较少的能量升温,并且,如果以相同功率加热,可以在短时间内升温。另外,在由对端部的放热等原因,端部的温度相对中央部过度降低时,也可以返回到均一的温度分布。
另外,根据以往的技术,抑制单元750被配置在励磁线圈120和定影带112之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单元750被配置在相对定影带112与励磁线圈120相反的位置。由此,由抑制单元750感应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变低,从而抑制抑制单元750的升温。另外,因为抑制单元750的厚度不会对定影带112和励磁线圈120之间的距离产生影响,可以使抑制单元750具有必要且充分的厚度。也就是说,从上述观点也可以抑制抑制单元750的升温。结果,能够将抑制单元750消耗的感应加热能源抑制,从而提高加热定影带112时的热效率,并且能够抑制抑制单元750的升温,从而实现小幅纸的连续过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抑制单元750能在定影带112的半径方向移动的结构,不过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如图32和图33所示,也可以将在轴方向可以移动的两个抑制单元750b配置在作为非过纸区域的两端部,也就是从最大幅过纸范围除去小幅过纸范围的范围。在图33中,在相对抑制单元750b与定影带112相反的位置配置有反向芯116。
在上述结构中,在使加热分布均匀时,将抑制单元750b移动到最大过纸范围外,而在使两端部非过纸区域的发热分布降低时,使抑制单元750b移动到与要过纸的记录纸张16的宽度对应的位置。由此可以连续并任意地设定发热分布较低的区域的宽度。结果,要将任意宽度的记录纸张16过纸时,也可以防止非过纸区域的过度升温。
另外,本发明的定影器19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在定影带112的外围表面和内围表面的任何一方设置励磁线圈120时都可以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以不复杂的结构能够均一地加热发热体的全幅并防止发热体的过度升温。
本说明书基于2003年1月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03-002058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以资参考。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具有特定的效果,即,以不复杂的结构均一地加热发热体的全幅并防止发热体的过度升温。因此,适合于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定影未定影图像的像加热装置,以及如电子照相装置或静电纪录装置等成像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像加热装置,包括:
环形发热体,具有内围表面和外围表面,并根据磁通的作用来发热;
磁通生成部件,被配置在与所述外围表面相对的位置上,用于生成作用在所述发热体上的磁通;以及
磁通降低部件,被配置在与所述内围表面相对的位置,用于降低所述磁通生成部件所生成的磁通中作用在所述发热体的非过纸区域上的磁通,而且被配置在可旋转的芯上,并且通过所述芯的旋转,移动到与所述内围表面相对的位置或者与所述内围表面非相对的位置,所述芯是配置在所述发热体内部的、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芯具有形成在其外围表面的凹部;并且
所述磁通降低部件通过插入所述凹部而被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磁通降低部件被设置在所述芯上,且使其外围表面位于与所述芯的外围表面处于同一圆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磁通降低部件在沿着所述芯的外围表面的方向的周方向上伸出,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周方向的所述磁通降低部件的端部的凸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磁通降低部件在预热时移动到所述非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磁通降低部件在连续通过宽度小于最大幅过纸范围的纸张时,首先移动到所述非相对位置,然后移动到所述相对位置。
7.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的成像装置。
8.一种像加热装置,包括:
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
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
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
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
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可旋转的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断面形状不同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在所述反向芯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反向芯的间隔在轴方向一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由所述反向芯调节的发热分布的强弱可以通过所述反向芯的旋转使发热分布的强弱颠倒。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反向芯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是组合磁导率不同的多种材料而形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反向芯是至少组合强磁性材料和低磁导率导电体而形成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反向芯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其断面形状在轴方向连续地变化。
14.一种像加热装置,包括:
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
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
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
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
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具有其断面形状不同的可旋转的反向芯,所述反向芯由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上被分割的强磁性材料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反向芯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是组合磁导率不同的多种材料而形成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反向芯是至少组合强磁性材料和低磁导率导电体而形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反向芯在所述发热单元的轴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其断面形状在轴方向上连续地改变。
18.一种像加热装置,包括:
被感应加热的圆筒形状的薄型发热单元,对附着着像并移动的被加热体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热量;
励磁部件,与所述发热单元的外围表面相对,并产生磁通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感应加热;
温度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励磁部件,使与所述被加热体接触的定影面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及
发热调整部件,被配置在相对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励磁部件相反的位置,通过调整作用在所述发热单元上的磁通,来调整所述发热单元的发热分布,
其中,所述发热调整部件通过将由低电阻率材料构成的磁通抑制单元设置在由强磁性材料构成的可旋转的反向芯的一部分上而构成。
CN200380108561.3A 2003-01-08 2003-12-22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8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2058/2003 2003-01-08
JP2003002058 2003-0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5841A CN1735841A (zh) 2006-02-15
CN100478804C true CN100478804C (zh) 2009-04-15

Family

ID=3270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801085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804C (zh) 2003-01-08 2003-12-22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27729B2 (zh)
EP (1) EP1582939B1 (zh)
JP (1) JP4109676B2 (zh)
CN (1) CN100478804C (zh)
WO (1) WO20040638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9676B2 (ja) * 2003-01-08 2008-07-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047B2 (ja) * 2003-06-1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EP1674946A4 (en) * 2003-10-17 2009-05-06 Panasonic Corp FIX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JP2005190693A (ja) * 2003-12-24 2005-07-14 Ricoh Co Ltd 加熱装置、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8624A (ja) * 2003-12-25 2005-08-04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4353419B2 (ja) * 2004-02-12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78745B2 (ja) * 2004-09-02 2012-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8714B2 (ja) * 2004-09-07 2011-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6019B2 (ja) * 2004-07-21 2010-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0137B2 (ja) * 2004-09-08 2010-10-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875A (ja) * 2004-09-10 2006-03-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25177B2 (en) *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142114A1 (en) * 2004-11-18 2009-06-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xing device
JP4721331B2 (ja) * 2004-12-16 2011-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1179B2 (ja) * 2005-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3808A (ja) * 2005-06-23 2007-01-1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0442A (ja) * 2006-07-12 2008-02-2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4251230B2 (ja) * 2006-10-10 2009-04-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1204B2 (ja) * 2006-11-24 2013-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448A (ja) * 2006-11-30 2008-06-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誘導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装置のコイル装着方法
JP5200385B2 (ja) * 2007-02-01 2013-06-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7348B2 (ja) * 2007-03-12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8829A (ja) * 2007-08-31 2009-03-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発熱回転体、温度制御方法
US20090067903A1 (en) * 2007-09-10 2009-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il unit for induction heating fixing device
JP5016497B2 (ja) * 2008-01-07 2012-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8677B2 (ja) * 2008-01-07 2013-10-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3106B2 (ja) * 2008-02-20 2011-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26201A1 (en) * 2008-03-07 2009-09-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method
US20090232535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US20090245838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David William Shuman Fuser he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JP2009258453A (ja) * 2008-04-17 2009-11-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8263B2 (ja) * 2008-05-30 2015-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012B2 (ja) * 2008-08-27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6347A (ja) * 2008-09-09 2010-03-2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77904B2 (ja) * 2008-11-25 2013-08-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88789B2 (ja) * 2009-02-25 2011-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磁界生成装置
US8270887B2 (en) * 2009-02-25 2012-09-18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a pressing member
JP4858561B2 (ja) * 2009-03-26 2012-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磁界生成装置
JP5386218B2 (ja) * 2009-04-24 2014-01-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186741B2 (en) * 2009-09-11 2015-11-17 Sunpower Corporation Induction soldering of photovoltaic system components
JP5641749B2 (ja) * 2010-03-09 2014-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4B2 (ja) * 2010-03-1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4910B2 (ja) * 2010-04-22 2013-11-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3225B2 (ja) * 2010-06-21 2013-08-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磁束発生ユニット
JP5673053B2 (ja) * 2010-12-09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1943B2 (ja) * 2010-12-17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2145647A (ja) * 2011-01-07 2012-08-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7177B2 (ja) * 2011-09-21 2014-05-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1568B2 (ja) * 2012-07-31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89557B1 (en) * 2015-07-06 2016-07-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CN106827184B (zh) * 2016-12-19 2018-09-25 重庆市豫鹰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保温板生产用工装
JP2018176214A (ja) * 2017-04-11 2018-11-15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プレ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29012B2 (ja) 2019-01-17 2022-09-01 株式会社ミヤデン 誘導加熱コイ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1111B2 (ja) * 1993-10-18 2002-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像加熱用回転体
JP3491973B2 (ja) * 1994-06-24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US5822669A (en) * 1995-08-29 1998-10-13 Minolta Co., Ltd. Induction heat fusing device
JP3624040B2 (ja) 1995-12-20 2005-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1074009A (ja) * 1996-08-30 1998-03-17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3799186B2 (ja) 1999-02-16 2006-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1066933A (ja) * 1999-08-31 2001-03-16 Canon Inc 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27442B2 (ja) 1999-10-27 2004-05-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63252B2 (en) * 2000-07-04 2002-10-08 Konica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employ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method
US6810230B2 (en) * 2000-09-29 2004-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mage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26008B2 (ja) * 2001-10-15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4109676B2 (ja) * 2003-01-08 2008-07-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038535A1 (ja) * 2003-10-17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定着装置
US7433639B2 (en) * 2003-10-17 2008-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x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63819A1 (ja) 2004-07-29
JP4109676B2 (ja) 2008-07-02
EP1582939A4 (en) 2009-12-09
US7427729B2 (en) 2008-09-23
EP1582939A1 (en) 2005-10-05
CN1735841A (zh) 2006-02-15
EP1582939B1 (en) 2012-10-10
US20060147221A1 (en) 2006-07-06
JPWO2004063819A1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8804C (zh)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4216259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3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971782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and method for heating fixing rotary body
CN102193451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0753799B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N102193450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6456819B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6597888B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with holding a driving members for belt outside nip portion
JP4717566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0162909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267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WO2005038532A1 (ja) 定着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CN101588658A (zh)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JP3441820B2 (ja) 加熱装置
US2010025855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973284B2 (en)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sheet releasing mechanism
JP2005148350A (ja) 誘導加熱定着装置
JP3976837B2 (ja) 像加熱装置
JPH10162944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06739A (ja) 励磁コイル、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042814A1 (en) Electric apparatus and heat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circu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uch device
JP4423986B2 (ja) 定着装置
JP3542445B2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1313161A (ja) 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