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5044C - 后部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部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5044C
CN100465044C CNB021468133A CN02146813A CN100465044C CN 100465044 C CN100465044 C CN 100465044C CN B021468133 A CNB021468133 A CN B021468133A CN 02146813 A CN02146813 A CN 02146813A CN 100465044 C CN100465044 C CN 1004650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portion
wall
curb girder
door sill
sid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68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2062A (zh
Inventor
西川胜治
工藤道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2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2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0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0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一根后部侧梁、一个侧门槛内侧以及一个后部底板。所述后部侧梁包括有一个连接于所述侧门槛内侧上的前部、一个中部、一个被置于所述前部的横向内侧面上的后部。所述后部具有一个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第一壁,而所述中部具有一个第二壁,该第二壁从第一壁连续延伸至所述前部。所述侧门槛内侧具有一个第三壁,该第三壁容纳于所述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并且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和后部底板上。所述第三壁在其后端部上具有一个凸缘部,该凸缘部在从第一壁至第二壁的过渡位置处固定在所述后部侧梁上,基本上与第三壁共面。

Description

后部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尤其是一种环绕在后部底板周围的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告No.2000-255457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后部车体结构,该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一个侧门槛和一根后部侧梁,其中,侧门框设置在车辆的横向外侧面上,并且基本上以直线方式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后部侧梁连接在侧门槛内侧的后部上,并且基本上直线地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发明概述
在前述用于汽车的后部车体结构中,后部侧梁的后部在后部轮壳的前部附近从该后部侧梁上的一个偏置部分的横向内部向后延伸。从而,由于后端部发生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将无法平稳地从后部侧梁传递至侧门槛内侧,导致后部侧梁从所述偏置部分处上发生折断。为了防止这种断裂现象而增大后部侧梁的平板厚度,这会导致重量增大并且压制成形性能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部车体结构,该后部车体结构能够在不增大后部侧梁平板厚度的条件下,平稳地将由于车辆后端部发生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从后部侧梁传递至侧门槛内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一根后部侧梁,该后部侧梁包括有一个前部、一个后部和一个中部,该前部位于一个后部轮壳的前方,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该后部设置在所述前部的横向内侧面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一个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第一壁,该中部具有一个第二壁,该第二壁连续地从所述后部的第一壁的前端部延伸至所述前部的横向外侧后端部;一个纵向延伸的侧门槛内侧,该侧门槛内侧的后部连接在后部侧梁前部的横向外侧面上;以及一个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和侧门槛内侧上,其中,所述侧门槛内侧的后部包括有一个第三壁,该第三壁被构造成能够容纳于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以将该后部侧梁的底部与所述后部底板连接起来,并且,所述侧门槛内侧中的第三壁在其后端部处具有一个凸缘部,该凸缘部被构造成能够在从第一壁至第二壁的过渡位置附近处固定在后部侧梁上,基本上与第三壁共面。
附图的简要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附图1是一个透视图,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环绕在一后部底板周围的后部车体结构,更具体地说,是位于车辆运行方向右侧的后部车体结构。
附图2是附图1中所示后部车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3是沿着附图1中箭头方向III所看到的示意性平面图。
附图4是沿着附图1中箭头线IV-IV的示意性剖视图。
附图5是沿着附图1中箭头线V-V的示意性剖视图。
最佳实施例描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位于车辆运行方向左侧的后部车体结构与附图1中所示位于车辆运行方向右侧的后部车体结构相似,因此省略了对位于左侧的后部车体结构的描述。
后部轮壳1包括有一个轮壳内侧2和一个轮壳外侧3(参见附图3)。一根后部侧梁4沿着车辆的横向环绕后部轮壳1的内侧面从该后部轮壳1的前侧面处向后延伸。该后部侧梁4包括有一个前部5,该前部5设置在后部轮壳1的前侧面上,以便沿着车辆的纵向进行延伸;一个后部6,该后部6设置在所述前部5的后方,以便沿着所述横向内侧面纵向延伸;以及一个偏置部分7,该偏置部分7位于所述前部5与后部6之间。一个车体外侧板24设置在后部轮外侧3的前方。
在后部侧梁4的底部8的横向内侧面上,纵向延伸有一个向上弯曲的壁部分9,该壁部分9的后端部相对于其前端部向内侧横向偏置。后部侧梁4的前部5具有一个L形断面,该L形断面由底部8与壁部分9构成。后部侧梁4的后部6具有一个向上的壁部分10,该壁部分10沿着底部8的横向外侧面纵向延伸,并且与底部8和壁部分9共同构成所述后部6的U形断面。此外,偏置部分7包括有一个向上弯曲的下壁部分11,该壁部分11连续地在所述前部5的横向外侧后端部与壁部分10的前端部之间延伸,壁部分10成形于所述后部6的横向外侧面上。弯曲壁部分11的形状对应于轮壳内侧2的形状,并且被连接在轮壳内侧2的横向内侧面上。
在后部轮壳1的前部上,设置有侧门槛12,以便基本上以直线方式沿着车辆的纵向进行延伸。该侧门槛12具有一个封闭的拼合结构,该拼合结构由一个侧门槛外侧13和一个侧门槛内侧14构成,从而为侧部车体提供刚度。后部侧梁4的前部5连接在侧门槛内侧14的后部的横向内侧面上。
在侧门槛内侧14的后部的上部上,随着该侧门槛内侧14向后延伸,一个突起部15逐渐地从侧门槛内侧14的主表面上向内横向突伸出来,以便容纳于后部侧梁4的剖面内部(a sectional inside)中。突起部15放置于后部侧梁4的底部8上,并且后部底板16放置于该突起部15上。后部底板16在后部侧梁4的横向内侧面上连接于壁部分9上。一个设置于突起部15的横向内侧面上的纵向延伸壁部分17被置于后部侧梁4的宽度范围内(或者剖面内部中),并且从该后部侧梁4的底部8直立出来,以便将底部8与后部底板16的底面连接起来。一个形成于壁部分17的后端部上的凸缘部18在从壁部分10至弯曲壁部分11的过渡位置附近处连接在后部侧梁4上,并且基本上与壁部分17共面。在这里,“基本上共面”并不是指一个与壁部分17严格相同的平面。仅仅是说凸缘部18必须与壁部分17多少平滑地连续延伸,而不发生急剧弯曲。因此,后部侧梁4上的壁部分10和侧门槛内侧14上的突起部15的壁部分17由凸缘部18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的弯曲表面。随后,由连续连接的壁部分10和17与凸缘部18、设置成基本上与它们相平行的后部侧梁4的壁部分9、后部侧梁4的底部8以及后部底板16共同构成的一个匣子状封闭拼合结构被制成具有一个纵向延伸的弯曲形状,其后端部相对于其前端部向内侧发生横向偏置。
一根沿着车辆的横向延伸的后部横梁19的端部连接在侧门槛内侧14上的突起部15的前部上。该后部横梁19具有一个呈曲柄形状弯曲的断面。后部底板16和从该后部底板16的前端部向下形成的罩盖部分20连接在后部横梁19上,从而沿着车辆的横向形成一个封闭的断面21,因此增大了车体刚度。
后部侧梁4的剖面内部被突起部15上的壁部分17分隔成横向内侧和横向外侧。在分隔而成的横向内侧和横向外侧的断面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用于支撑一个后部悬架(未示出)。第一加强件22呈一个上侧面敞开的容器形状,其底部连接在后部侧梁4的底板8上。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向上的凸缘22a连接在突起部15的壁部分17上,位于其横向内侧面上的向上的凸缘22b连接在后部侧梁4上的壁部分9上。第二加强件23在其横向内侧面上具有一个向上的凸缘23a,该凸缘23a连接在突起部15上的壁部分17上,并且在其横向外侧面上具有一个向下的凸缘23b,该凸缘23b连接在侧门槛内侧14的主表面上。
根据所描述的实施例,由于壁部分17容纳于后部侧梁4的剖面内部中,以将该后部侧梁4的底板8与后部底板16连接起来,所以该后部侧梁4的几何惯性力矩将会增大。成形于壁部分17的后端部上的凸缘部18在从壁部分10至弯曲壁部分11的过渡位置附近处连接在后部侧梁4上,基本上与壁部分17共面。因此,由于车辆后端部发生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F可以平稳地从后部侧梁4传递至侧门槛内侧14。从而,后部侧梁4的平板厚度可以减小,重量减轻,并且提供出色的压制成形性能。尤其是,由于侧门槛内侧14上的突起部15在其横向内侧面上具有壁部分17,该壁部分17逐渐横向向内延伸至后部侧梁4的剖面内部中并且在壁部分10的附近处连接到后部侧梁4上,所以由于后端部发生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F可以平稳地从后部侧梁4传递至侧门槛内侧14。
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分别连接在后部侧梁4和突起部15的底部上,并且形成于其相对端部上的向上的凸缘22a和23a连接在位于它们之间的突起部15的壁部分17上。因此,施加于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上的悬吊载荷被传递到壁部分17上,因此增强了后部悬架(未示出)的支撑刚度。
另外,一个由二部分组成的结构,即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延展出一个用于后部悬架(未示出)的连接装置(固连盘)的区域,并且能够分散施加于此的载荷,从而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的平板厚度可以减小。此外,形成于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23上相互分离开的端部上的向上的凸缘22b和向下的凸缘23b分别连接在后部侧梁4上的壁部分9和侧门槛内侧14的主表面上。因此,悬吊载荷被传递至后部侧梁4上的壁部分9和侧门槛内侧14的主表面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后部悬架(未示出)的支撑刚度。
本申请涉及包含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1-317013中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01年10月15日,在这里特意将其全部内容引入这里作为参考。
在这里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为解释目的,而并非局限于此,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本质技术特征的条件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加以明示,并且所有落入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的所有变化均被认为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
一根后部侧梁,该后部侧梁包括有,
一个前部,该前部位于一后部轮壳的前方,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一个后部,该后部设置在所述前部的横向内侧面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一个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第一壁,
以及一个中部,该中部具有一个第二壁,该第二壁从所述后部上的第一壁的前端部连续延伸至所述前部的横向外侧后端部;
一个纵向延伸的侧门槛内侧,该侧门槛内侧的后部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前部的横向外侧上;以及
一个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和侧门槛内侧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槛内侧的后部包括有一个第三壁,该第三壁被构造成能够容纳于所述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以将该后部侧梁的底部与所述后部底板连接起来,并且
所述侧门槛内侧上的第三壁在其后端部处具有一个凸缘部,该凸缘部被构造成能够在从第一壁向第二壁的过渡位置附近处固定到所述后部侧梁上,基本上与第三壁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后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门槛内侧包括有一个突起部,随着该侧门槛内侧向后延伸,所述突起部从该侧门槛内侧的主表面上逐渐地横向向内突伸出来,该突起部被容纳于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并且该突起部的横向内侧面构成了所述第三壁。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后部车体结构,还包括有:
一个第一加强件,该第一加强件被置于所述侧门槛内侧的第三壁的横向内侧面上,并且被固定在所述后部侧梁的底部上,和
一个第二加强件,该第二加强件被置于所述侧门槛内侧的第三壁的横向外侧面上,并且被固定在所述突起部的底部上,
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在它们相对的侧面上具有凸缘,该凸缘固定在位于它们之间的第三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后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在其横向内侧面上具有另外一个凸缘,该凸缘固定在后部侧梁的第四壁上,该第四壁沿着所述后部侧梁的横向内侧面纵向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加强件在其横向外侧面上具有另外一个凸缘,该凸缘固定在所述侧门槛内侧的主表面上。
5.一种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
一根后部侧梁,该后部侧梁包括有,
一个前部,该前部位于一后部轮壳的前方,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一个后部,该后部设置在所述前部的横向内侧面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并且具有一个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第一壁,以及
一个中部,该中部具有一个第二壁,该第二壁从所述后部上的第一壁的前端部连续延伸至所述前部的横向外侧后端部;
一个纵向延伸的侧门槛内侧,该侧门槛内侧的后部连接在后部侧梁前部的横向外侧面上,该后部包括有一个第三壁,该第三壁被构造成能够容纳于所述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
一个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置于所述后部侧梁和侧门槛内侧上,并且其下表面通过侧门槛内侧上的第三壁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的底部上;以及
连接装置,用于在与侧门槛内侧的第三壁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在从第一壁至第二壁的过渡位置附近处将第三壁的后端部连接到后部侧梁上。
6.一种后部车体结构,包括有:
一根后部侧梁,该后部侧梁包括有,
一个前部,该前部位于一后部轮壳的前方,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一个中部,该中部环绕所述后部轮壳从所述前部向后延伸,和
一个后部,该后部从所述中部向后延伸,并且具有一个位于其横向外侧面上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壁;
一个纵向延伸的侧门槛内侧,该侧门槛内侧的后部连接在后部侧梁前部的横向外侧面上;以及
一个后部底板,该后部底板连接在所述后部侧梁和侧门槛内侧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槛内侧具有一个纵向延伸的第二壁,该第二壁容纳于所述后部侧梁的宽度范围内,用于将该后部侧梁的底部与所述后部底板连接起来,并且
所述第二壁连接在第一壁上,从而由所述第一壁与第二壁共同构成一个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后部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侧梁的底部连续地延伸至所述前部、中部和后部的上方,并且具有一个第三壁,该第三壁沿着所述后部侧梁的横向内侧面基本上平行于由所述第一壁与第二壁构成的弯曲表面,并且
由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构成的弯曲表面、第三壁、后部侧梁的底部以及所述后部底板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拼合结构,该拼合结构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
CNB021468133A 2001-10-15 2002-10-11 后部车体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50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7013/2001 2001-10-15
JP2001317013A JP3674571B2 (ja) 2001-10-15 2001-10-15 車体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2062A CN1412062A (zh) 2003-04-23
CN100465044C true CN100465044C (zh) 2009-03-04

Family

ID=1913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52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0828Y (zh) 2001-10-15 2002-10-11 后部车体结构
CNB02146813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5044C (zh) 2001-10-15 2002-10-11 后部车体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252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90828Y (zh) 2001-10-15 2002-10-11 后部车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72653B2 (zh)
EP (1) EP1302389B1 (zh)
JP (1) JP3674571B2 (zh)
CN (2) CN2590828Y (zh)
DE (1) DE6022161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0784B4 (de) * 2000-12-07 2006-03-16 Ise Innomotive Systems Europe Gmbh Heckmodul für Personenkraftfahrzeuge
JP4168812B2 (ja) * 2003-04-07 2008-10-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の結合構造
JP4352769B2 (ja) * 2003-06-11 2009-10-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4421380B2 (ja) * 2004-06-01 2010-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413731B2 (ja) * 2004-09-28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
US7322640B2 (en) * 2004-10-08 2008-0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droformed and roll-formed cross sill assembly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404036B2 (ja) * 2005-09-21 2010-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4815979B2 (ja) * 2005-10-05 2011-11-1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4654917B2 (ja) * 2006-01-12 2011-03-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4838604B2 (ja) * 2006-03-15 2011-12-1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リヤサイドメンバー構造
DE102007018167A1 (de) * 2007-04-18 2008-10-2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Heckseitige Fahrzeugkarosseriestruktur
US7527327B2 (en) * 2007-09-18 2009-05-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vehicle subassembly having a towing hitch member
US20110175399A1 (en) * 2007-10-24 2011-07-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side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US7997618B2 (en) * 2008-11-27 2011-08-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ar 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665124B (zh) * 2009-09-24 2011-03-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地板边板
US20120161472A1 (en) 2010-12-22 2012-06-28 Tesla Motors, Inc.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US8702161B2 (en) * 2010-12-22 2014-04-22 Tesla Motors, Inc.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and side sill assembly
JP5337184B2 (ja) * 2011-03-04 2013-1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103717482B (zh) * 2011-08-02 2016-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KR101326516B1 (ko) * 2012-03-02 2013-11-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어사이드 멤버와 사이드 실 결합 장치
KR101703586B1 (ko) * 2015-02-09 2017-0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체의 지지 구조
KR101724897B1 (ko) * 2015-09-10 2017-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어 사이드 멤버
FR3063709B1 (fr) * 2017-03-07 2019-06-07 Renault S.A.S Structure de caiss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7074039B2 (ja) * 2018-12-06 2022-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RU190334U1 (ru) * 2019-02-08 2019-06-26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задней части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3967A (ja) * 1982-02-04 1983-08-0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10297541A (ja) * 1997-04-23 1998-1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リヤアンダボデー構造
JP2000255457A (ja) * 1999-03-09 2000-09-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1247056A (ja) * 2000-03-08 2001-09-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8699A (en) * 1968-12-11 1970-09-15 Budd Co Vehicle body side sill to rear sill transition structure
JPS5863168U (ja) * 1981-10-23 1983-04-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S58128970A (ja) * 1982-01-27 1983-08-01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4669776A (en) * 1985-03-19 1987-06-0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body construction for motor vehicle
DE4020363C2 (de) * 1990-06-27 2000-11-30 Opel Adam Ag Längsträger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JP2978546B2 (ja) * 1990-09-20 1999-11-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179187B2 (ja) * 1992-06-09 2001-06-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3206424B2 (ja) * 1996-03-25 2001-09-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DE19811781B4 (de) * 1998-03-18 2004-01-29 Daimlerchrysler Ag Karosseriestruktur
JP2001317013A (ja) 2000-05-10 2001-11-16 Shimizu Corp セグメント架設用移動足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3967A (ja) * 1982-02-04 1983-08-0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10297541A (ja) * 1997-04-23 1998-11-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リヤアンダボデー構造
JP2000255457A (ja) * 1999-03-09 2000-09-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1247056A (ja) * 2000-03-08 2001-09-1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18644A (ja) 2003-04-23
DE60221616T2 (de) 2008-05-21
US6672653B2 (en) 2004-01-06
JP3674571B2 (ja) 2005-07-20
EP1302389B1 (en) 2007-08-08
EP1302389A1 (en) 2003-04-16
CN2590828Y (zh) 2003-12-10
CN1412062A (zh) 2003-04-23
DE60221616D1 (de) 2007-09-20
US20030071490A1 (en) 200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5044C (zh) 后部车体结构
EP0921055B1 (en) Operator's cab in construction machine
US681765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64683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075047B2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543575B1 (en) Structure for front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JP2006199132A (ja) 車体下側部構造
JP6528859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US794664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EP2371680A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1341666A (ja) キャブのキャブマウンティング部結合構造
JP2011194945A (ja) 車両側部結合部構造
EP1177968B1 (en)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car body front of automobile
JP5066871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05345040U (zh) 纵梁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JPH08133131A (ja) 車両用フロアの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JP4384334B2 (ja)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09888934U (zh) 后围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4100388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0342608B1 (ko) 보강부재를 가지는 자동차 프레임
JPH11192978A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補強構造
JP2009248729A (ja) 車両の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KR100435712B1 (ko) 자동차의루프레일구조
KR100373275B1 (ko) 차체 전반부의 보강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