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8343C -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8343C
CN100408343C CNB2004100077480A CN200410007748A CN100408343C CN 100408343 C CN100408343 C CN 100408343C CN B2004100077480 A CNB2004100077480 A CN B2004100077480A CN 200410007748 A CN200410007748 A CN 200410007748A CN 100408343 C CN100408343 C CN 10040834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medium
adsorption
adsorption hol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77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6567A (zh
Inventor
石井隆幸
岛田仁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62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627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625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628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660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110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6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83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834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形成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上的吸附孔中,在与被传送介质的末端相应的位置上形成的吸附孔的面积设定得大于其他吸附孔的面积。据此,由于在介质的两个侧端或者前端下面获得较大气流,介质在其两个侧端或者前端被吸引在吸附孔中的状态下被传送,从而可以防止由于与记录头的接触而造成的污损。

Description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介质的介质传送装置和设有这种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作为记录设备之一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作为记录介质之一的纸张通过纸张传送装置被供给到记录部分时,执行记录,随后纸张被供给至外部。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当纸张在被保持在进给辊与其驱动辊之间的状态下供给时,记录在记录头中进行,随后纸张在被保持在排出辊与作为其驱动辊的正辊(spur roller)之间的状态下被供给出来,并被排出。
在包括这种纸张传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如果由喷射的许多墨滴构成的图像(例如立体图像)被记录在纸张上,则纸张吸收大量墨水,因此在记录后纸张以波形朝着记录头凸出,即产生皱褶。随着这种皱褶的产生,纸张与打印头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不均匀,并在墨水喷溅距离中产生不均匀,或者纸张开始接触记录头并污损。因此,近来,提出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多个开口沿着纸张传送方向以及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以规则节距形成在纸张传送表面上,即多个开口设置为格栅形,并且纸张由吸附泵通过这些开口吸附,从而抑制上述皱褶(请参看JP-A-63-303781和JP-A-3-270)。
一般而言,由于受诸如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或者表面涂层特性的影响,在纸张中会产生弯曲。特别地,很难吸附和吸引向上卷曲的纸张的末端(前端和两个侧端)。因此,非常担心具有弯曲的纸张的末端由于与记录头接触而受到污损。
另外,通过将进给辊的位置设置在上述纸张传送装置的纸张传送-插入部分中,可以将插入的纸张的前端压在纸张传送表面上,从而防止前端上升。但是,当纸张前进时,用于在纸张传送表面上机械地挤压纸张地前端的力减小,所以纸张的前端很容易从纸张传送表面上分离。因此,非常担心上升的纸张前端由于与记录头接收而受到污损。
在包括上述传统吸附型纸张传送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喷墨打印机在每个开口周围具有凹陷,为了提高由负压面积确定的吸附力。但是,由于所述凹陷对应于每个开口形成为格栅形,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纸张两端、即纸张的两个侧端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形成在与纸张两侧端相对应的所述凹陷外侧。因此,纸张的两个侧端容易被与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中的孔的吸附力卷起,并且担心两个侧端由于与记录头接收而受到污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介质传送时防止介质末端卷起和上升。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介质传送装置,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可操作以便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将介质传送到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喷射区域,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包括:介质传送表面,所述介质传送表面适于支撑在介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的介质,并且形成有: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所述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具有第一吸附孔,所述第一吸附孔适于吸附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延伸的介质的侧边缘部分;和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所述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具有第二吸附孔,所述第二吸附孔适于吸附所述介质的位于侧边缘部分内侧的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吸附孔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所述介质两个侧端下流动的空气量变大,所述介质在其两个侧端被吸引至所述吸附孔中的状态下被传送,因此可以防止所述介质的两个侧端由于接触记录头而受到污损。由于介质前端下面流动的空气量变大,所述介质在其前端被吸引至吸附孔的状态下被输送,所以可以防止介质的前端由于接触记录头而受到污损。可以使大量空气在介质前端下面流动而不降低吸附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孔与第二吸附孔的面积比是2到6.5。据此,可以使大量空气在介质两个侧端下面流动而不降低吸附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和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具有矩形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和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通过分隔壁彼此隔离开。
另外,第一吸附孔具有圆形形状。
另外,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沿介质传送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吸附孔且介质在其上传送的介质传送表面;其中在所述介质传送表面上所述介质的两个侧端通过之处设置的部分使所述介质的两个侧边向下垂。据此,在所述介质的两个侧端都下垂之后,介质以这种状态被传送。因此,与相关技术不同,可以防止介质的两个侧端到达形成在与介质两个侧端相应的凹陷(吸附室)外侧的分隔壁,并防止纸张的两个侧端被与两个侧端相应的凹陷中的孔(吸附孔)的吸附力卷起,因此可以防止介质的两个侧端由于接触记录头而受到污损。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介质传送表面上的所述部分形成阶梯式。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介质传送表面上的所述部分形成倾斜状。据此,介质的两个侧端能够确定地下垂。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介质传送表面上的所述部分形成为与所述介质预定尺寸相应的复数。据此,可以防止每个尺寸的介质由于接触记录头而受到污损。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介质传送表面上的所述部分具有记录材料接收件。据此,可以进行所谓的无框记录(framelessrecording)。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液体喷射设备的特征是包括:具有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何一个的介质传送装置。据此,可以提供具有上述每个工作效果的液体喷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的特征是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何一个的介质传送装置。据此,可以提供具有上述每个工作效果的记录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沿图2A的线IIB-IIB的截面侧视图,其显示了图1中吸附部分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减压室中的负压、吸附孔的总面积和泵的流速之间关系以及减压室中的负压和泵的流速特征的曲线;
图4是作为设有本发明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透视图;
图5是根据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7是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8A至图8C是图1所示吸附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沿图8A中线VIIIB-VIIIB的截面侧视图和沿图8A中线VIIIC-VIIIC的截面侧视图;
图9是根据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图1所示吸附部分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和沿图10A中线XB-XB所取的截面侧视图;
图11A至图11C是图10所示脱离部分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传送装置之一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侧视图。此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包括:吸附单元110,该吸附单元110在记录时吸附并保持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该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从吸附单元110上游侧向下游侧传送记录介质。吸附单元110设置在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头231之下,在它们之间形成记录介质传送路径L。另外,吸附单元110形成为具有上下两级结构的中空箱形,包括上级的吸附部分120和下级的吸附力产生部分130。
下面将说明吸附部分120的第一实施例。吸附部分120包括:形成在内部的减压室121;复数个吸附室123,吸附室123以矩形凹陷形状形成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所述凹陷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较长;和复数个吸附孔124,吸附孔124具有圆形并且比上下延伸的吸附室123小的横截面,从而将这些吸附室123分别与减压室121相通。
吸附力产生部分130通过连通孔131与吸附部分120的减压室121相通,并包括泵132,泵132内部具有离心式风扇。泵132在其通过连通孔131与减压室121相通的状态下连接在减压室121下面的预定位置上,并且记录时离心式风扇转动。
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包括:进给辊151,所述进给辊151在记录头231与吸附单元110之间进给记录介质;从动辊152,所述从动辊152从上侧与进给辊151进行压力接触;排出辊153,所述排出辊153将记录介质排出外部;和正辊154,所述正辊154从上侧与排出辊153接触。在吸附单元110可以沿排出方向移动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排出辊153和正辊154。
图2A和图2B是第一实施例的吸附部分120的俯视图和沿图2A的线IIB-IIB的截面侧视图。吸附室123形成为其短侧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其长侧具有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上游端附近引导到下游端的附近的长度。即,每个吸附室123沿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接连延伸,并且吸附室123沿着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设置,其间具有分隔壁。
吸附孔124以预定节距沿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形成在吸附室123的底表面上。即,吸附孔124对于每个吸附室123形成为一排。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特性部分,吸附孔124R和124L形成为它们的面积变得大于其他吸附孔124的面积,其中所述吸附孔124R和124L形成在吸附室123R和123L中且记录介质的、在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两个末端、即记录介质的两侧端,通过其上。
在记录介质通过吸附被附着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下面不产生气流。减压室121中的负压(静压)大小大于保持这种状态的力量(紧密附着状态中的吸附力)。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分离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下面产生气流。通过记录介质下表面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之间的气流造成的动压力损失,记录介质附着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
在本发明中,采用后面的工作方式,向上卷起的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附着和吸引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记录介质下面流动的空气量越大,效果越大。通过使吸附孔124的面积较大而获得这种大量的气流。但是,如果全部吸附孔124的面积都形成得较大,减压室121中的负压由于下述原因而变小,从而吸附力减小。即,通过吸附孔124的总面积和泵132的流速特性,减压室121中的负压被确定。
图3是减压室121中的负压ΔP、吸附孔124的总面积∑S和泵132的流速Q之间关系以及减压室121中的负压ΔP和泵132的流速Q的特征的曲线。基于吸附孔124的总面积∑S和泵132的流速Q,减压室121中的负压ΔP由下列表达式(1)表示。
ΔP=ρ(Q/∑S)2/2(1)
因此,表达式(1)的曲线与特征缺陷的交叉点成为由当时总面积∑S的吸附孔124确定的负压ΔP。例如,当总面积∑S1的吸附孔124形成时确定的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变为ΔP1,当大于总面积∑S1的总面积∑S2的吸附孔124形成时确定的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变为小于ΔP1的ΔP2,并且当大于总面积∑S2的总面积∑S3的吸附孔124形成时确定的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变为小于ΔP2的ΔP3。即,当吸附孔124的总面积∑S增加时,减压室121中的负压ΔP即吸附力减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使只在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通过的最必要部分上形成的吸附孔124R和124L较大而不是其他吸附孔124。
据此,由于吸附孔124的总面积可以制成得较小,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可以形成得较大。因此,可以动态地吸附两个侧端向上卷起的记录介质,尤其是硬度较高的记录介质,并且稳定地将其吸引。此处,优选地在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通过的部分中形成的吸附孔124R和124L与其他吸附孔124的面积比是2到6.5。例如,当在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通过的部分中形成的吸附孔124R和124L形成有面积φ5,吸附孔124形成有面积φ3.5至φ2。
如上所述,吸附口包括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并且吸附孔124形成为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从而能够与泵132特性相关利用的负压利用系数提高。另外,吸附室123形成为面积大于吸附孔124的近似矩形凹陷,从而对于记录介质产生较大吸附力。另外,吸附孔形成得使在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通过的部分的吸附室123R和123L中形成的吸附孔124R和124L的面积大于其他吸附孔124。因此,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保持吸引在吸附孔124R和124L中并传送。相应地,与相关技术不同,由于可以防止介质的两个侧端卷起,可以防止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这样构成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如下运转:进给辊151旋转并在记录头231与吸附单元110之间进给记录介质。另一方面,泵132运转并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向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施加吸附力。据此,记录介质在被吸附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状态下被传送。同时,在记录介质之上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231在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以进行打印。
此时,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保持吸入吸附孔124R和124L中并被传送。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其两个侧端被卷起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被污损。随后,排出辊153旋转并将记录已经在其上完成的记录介质排出。
图4是作为设有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100的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透视图。图5至图7是所述喷墨打印机主要部分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喷墨打印机200包括:自动供给进给(ASF)单元220,其倾斜地连接在打印机主体210的后上部;打印机主体210中包括的记录部分230;和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作为记录介质,可以使用用于喷墨打印机200的纸张、光面纸、OHP薄膜、描图纸和明信片。
ASF单元220包括:其中容纳纸张1的托盘221;供给辊222,其从托盘221拉出纸张1并供应纸张。记录部分230包括:托架233,其上安装了记录头231和墨盒232;直流电机235,其沿在主扫描方向上设置的导轴234移动托架233。记录头231具有喷嘴阵列,喷嘴阵列包括复数个喷嘴,例如九个,分别用于青色、洋红、黄、浅青、浅洋红、深黄和黑的颜色。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包括:吸附单元110,其包括用于在记录时吸附并保持记录介质的上级的吸附部分120和下级的吸附力产生部分130;和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其将记录介质从吸附单元110的上游传送至下游。吸附部分120包括:形成在内部的减压室121;形成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复数个吸附室123,形状为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凹陷;和使这些吸附室123分别与减压室121相通的复数个吸附孔124。
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记录介质的两个末端、即记录介质两个侧端通过的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部分的吸附室123R和123L中形成了吸附孔124R和124L,其面积大于其他吸附孔124的面积。这些吸附孔124R和124L与记录介质的每种尺寸(例如JIS规定的B5尺寸、A4尺寸、B4尺寸和A3尺寸)相应。据此,可以防止每种尺寸的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如上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50包括:进给辊151,其在记录头231与吸附单元110之间进给记录介质;从动辊152,其从上侧与进给辊151压力接触。喷墨打印机200具有能够在排出方向上移动的吸附单元110,不设有将记录介质排出的排出辊153和从上侧与排出辊153接触的正辊154,如图1所示。但是,可以使用具有排出辊153和正辊154的所述喷墨打印机。
如此构建的喷墨打印机200如下运转。当容纳在托盘221中的纸张1上的记录指示从未示出的主机输入时,供给辊222旋转并一个接一个地获得容纳在托盘221中的纸张并供应纸张。另外,进给辊151旋转并在记录头231与吸附单元110之间进给纸张1。
另一方面,泵132旋转,并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向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施加吸附力。据此,纸张1在被吸附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状态下被传送。同时,直流电机运转,并通过同步皮带沿着导轴234移动托架233。此时,记录头231根据记录数据从全部或者部分复数个喷嘴中将从墨盒232供应的每种颜色的墨水在纸张1上喷射为微小的墨滴,从而记录所述数据。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保持吸引到吸附孔124R和124L中而传送,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卷起造成的与记录头接触而被污损。随后,排出辊153旋转并将其上记录已经完成的纸张1从排出口201排出至外部。
如上所述,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保持吸引到吸附孔124R和124L中而传送,可以使记录头231接近记录介质,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记录精度。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吸附室123形成为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凹陷,如果与相关技术一样形成为格栅形,也能获得类似效果。另外,如果采用的吸附单元只具有吸附孔124而不具有吸附室123,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下面将说明吸附部分120的第二实施例。
图8A至图8C是吸附部分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沿图8A中线VIIIB-VIIIB的截面侧视图和沿图8A中线VIIIC-VIIIC的截面侧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吸附室123形成的其短侧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其长侧具有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游端附近至下游端附近的长度。即,每个吸附室123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连续延伸,并且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设置了吸附室123,其间具有分隔壁125。
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在记录介质的传送下游侧,形成了具有较大面积的吸附孔124。更明确地,吸附孔124形成的其面积朝着记录介质传送下游侧增加。
在记录介质通过吸附被吸附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下不产生气流。减压室121中负压(静压)的量大于保持这种状态的力(紧密附着状态的吸附力)。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分离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下产生气流。通过记录介质下表面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之间气流产生的动压力损失,记录介质被吸引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记录介质下面气流量越大,效果越大。大量的气流是通过使吸附孔124的面积较大获得的。
但是,如果全部吸附孔124的面积都制成较大,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如上所述变得较小,从而吸附力降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朝向记录介质传送下游的吸附孔面积增加。据此,由于吸附孔124的总面积制成较小,减压室121中的负压可以形成得较大。因此,可以动态地吸附前端卷起的记录介质,尤其是硬度高的记录介质,并且稳定地吸引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吸附口包括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并且吸附孔124形成为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从而能够与泵132特性相关利用的负压利用系数提高。另外,吸附室123形成为面积大于吸附孔124的近似矩形凹陷,从而对于记录介质产生较大吸附力。另外,吸附孔124的面积朝着记录介质的传送下游侧增加。因此,即使在记录介质前进时,记录介质的前端也被保持吸引至吸附孔124中并被传送。相应地,与相关技术不同,可以防止介质由于记录介质的前端上升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这样构成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100如下运转:与第一实施例相似,进给辊151旋转并在记录头231与吸附单元110之间供给记录介质。另一方面,泵132运转并通过连通孔131和减压室121向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施加吸附力。据此,记录介质在被吸附在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上的状态下被传送。同时,在记录介质之上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头231在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以进行打印。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的前端被保持吸入吸附孔124中并传送。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其前端上升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被污损。随后,排出辊153旋转并将记录已经在其上完成的记录介质排出。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吸附部分120的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其中与图5相同的元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吸附孔124形成得贯穿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整个表面,从而它们的面积朝着记录介质传送下游侧逐渐增加。据此,可以防止每种尺寸的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记录介质的前端被保持吸入吸附孔124中而被传送。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其前端上升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被污损。
如上所述,由于记录介质的前端被保持吸入吸附孔124中而被传送,可以使记录头231更接近记录介质,并进一步提高记录精度。在第二实施例中,虽然吸附室123形成为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凹陷,如果与相关技术一样形成为格栅形,也能获得类似效果。另外,如果采用的吸附单元只具有吸附孔124而不具有吸附室123,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下面将说明吸附部分120的第三实施例。
图10A和图10B是吸附部分120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和沿图10A中线XB-XB的截面侧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在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记录介质的两端、即介质两个侧端通过的介质传送表面122的部分上形成了脱离部分126R、126L,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从脱离部分126R、126垂下并脱离。脱离部分126R、126L形成的低于记录介质传送部分122,从而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脱离部分中垂下并并脱离。例如,其可以形成为阶梯形表面。
在图10所示实例中,形成了阶梯形脱离部分126R、126L。设置在与记录介质右端对应的右端脱离部分126R右侧上的分隔壁125被除去,只有吸附室123R的凹陷完整地延伸至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右端,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26R。另外,设置在与记录介质左端对应的左端脱离部分126L左侧上的分隔壁125被除去,只有吸附室123L的凹陷完整地延伸至位于被除去的分隔壁125左面附近的吸附室123,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26L。
此处,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脱离部分126R、126L中垂下,只有脱离部分126R、126L的一部分被记录介质覆盖。因此,很担心由于吸附力降低而造成记录介质吸收-传送恶化。但是,在记录介质两个侧端下表面上,负压由记录介质两个侧端的下表面与吸附室123R、123L的底表面之间的气流由于对应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的吸附室123R、123L中的吸附孔124R、124L而产生的动压力损失和吸附孔124R、124L本身的动压力损失产生。因此,可以稳定地吸附记录介质地两个侧端和传送记录介质。
据此,如图11A所示,在垂下后,记录介质P的两个侧端PR和PL在该状态下被传送。因此,与相关技术不同,两个侧端PR和PL不到达分隔壁,所示分隔壁形成在与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吸附室)外,并防止两个侧端PR和PL被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中的孔(吸附孔)的吸附力而卷起,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另外,作为脱离部分126R、126L的实例,采用了阶梯形表面。只要脱离部分形成得低于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从而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可以垂下并脱离,其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例如倾斜表面。图11B示出了倾斜表面的脱离部分127R、127L,其中设置在与记录介质右端对应的右端吸附室123R右侧的分隔壁125被除去,并且吸附室123R的底表面倾斜并完整地延伸至记录介质传送表面122的右端,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27R。另外,设置在与记录介质左端对应的左端吸附室123L左侧的分隔壁125被除去,并且吸附室123L的底表面倾斜并完整地延伸至位于分隔壁125左侧附近的吸附室123,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27L。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脱离部分127R、127L中垂下,只有部分脱离部分127R、127L被记录介质覆盖。因此,很担心由于吸附力降低而造成记录介质吸收-传送恶化。但是,在记录介质两个侧端下表面上,负压由记录介质两个侧端的下表面与吸附室123R、123L的底表面之间的气流由于对应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的吸附室123R、123L中的吸附孔124R、124L产生的动压力损失和吸附孔124R、124L本身的动压力损失产生。因此,可以稳定地吸附记录介质地两个侧端和传送记录介质。并且,倾斜脱离部分127R、127L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之间的距离变得大于阶梯状脱离部分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之间的距离。因此,如果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极大地垂下,可以防止与记录头的接触。结果,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被稳定地吸附并传送。
据此,如图11B所示,在垂下后,记录介质P的两个侧端PR和PL在该状态下被传送。因此,与相关技术不同,两个侧端PR和PL不到达分隔壁,所示分隔壁形成在与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吸附室)外,并防止两个侧端PR和PL被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中的孔(吸附孔)的吸附力而卷起,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另外,如图11C所示,墨水接收部分设置在部分脱离部分126R、126L上,诸如海绵等能够接收并吸收喷射的墨滴的墨水吸收器128嵌入所述墨水接收部分中。据此,可以进行所谓的无框记录,即可以在记录介质的整个表面上进行记录。
如上所述,吸附口包括吸附孔124和吸附室123,并且吸附孔124形成为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从而能够与泵132特性相关利用的负压利用系数提高。另外,吸附室123形成为面积大于吸附孔124的近似矩形凹陷,从而关于记录介质产生较大吸附力。另外,设置在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对应的吸附室123R、123L外侧的分隔壁125被除去从而形成脱离部分126R、126L和127R、127L,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吸附室123R、123L中垂下之后以这种状态被传送。因此,与相关技术不同,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部卷起,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此时,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吸附室123R、123L中垂下之后以这种状态被传送。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卷起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图12是根据图4所示喷墨打印机120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其中与图5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垂直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记录介质的两个末端、即记录介质两个侧端通过的记录传送表面的部分上形成了具有阶梯形表面的脱离部分126R、126L,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从脱离部分126R、126L垂下并脱离。这些脱离部分126R、126L根据每个记录介质(例如按照JIS的B5尺寸、A4尺寸和B4尺寸)而形成。据此,可以防止每种尺寸的记录介质由于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吸附室123R、123L中垂下之后以这种状态被传送。因此,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由于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卷起造成与记录头231接触而受到污损。
如上所述,记录介质的两个侧端在垂下之后以这种状态被传送。因此,与相关技术不同,两个侧端不到达分隔壁,所示分隔壁形成在与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吸附室)外,并防止两个侧端被与记录介质两个侧端对应的凹陷中的孔(吸附孔)的吸附力而卷起,因此可以使记录头231靠近记录介质,从而进一步提高记录精度。
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吸附室123形成为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凹陷,如果与相关技术一样形成为格栅形,也能获得类似效果。另外,如果采用的吸附单元只具有吸附孔124而不具有吸附室123,也能获得类似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在具有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中。但是,如果本发明应用于具有被喷射材料传送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例如喷墨打印机)上,也能够获得相似效果。

Claims (8)

1. 一种介质传送装置,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可操作以便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将介质传送到液体喷射设备的液体喷射区域,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包括:
介质传送表面,所述介质传送表面适于支撑在介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的介质,并且形成有:
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R,123L),所述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R,123L)具有第一吸附孔(124R,124L),所述第一吸附孔(124R,124L)适于吸附在介质传送方向上延伸的介质的侧边缘部分;和
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所述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具有第二吸附孔(124),所述第二吸附孔(124)适于吸附所述介质的位于侧边缘部分内侧的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孔(124R,124L)的直径大于第二吸附孔(124)的直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孔(124R,124L)与第二吸附孔(124)的面积比是2到6.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R,123L)和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具有矩形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R,123L)和第二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通过分隔壁(125)彼此隔离开。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孔(124R,124L)具有圆形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闭形状的吸附室(123R,123L)沿介质传送方向延伸。
7. 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
8. 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
CNB2004100077480A 2003-03-07 2004-03-05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83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62537 2003-03-07
JP2003062537A JP4062733B2 (ja) 2003-03-07 2003-03-07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062536 2003-03-07
JP2003062536A JP4462832B2 (ja) 2003-03-07 2003-03-07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066079A JP4111014B2 (ja) 2003-03-12 2003-03-12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066079 2003-03-1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74329A Division CN101070017B (zh) 2003-03-07 2004-03-05 介质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567A CN1526567A (zh) 2004-09-08
CN100408343C true CN100408343C (zh) 2008-08-06

Family

ID=32830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77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8343C (zh) 2003-03-07 2004-03-05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30687B2 (zh)
EP (1) EP1454757B1 (zh)
CN (1) CN100408343C (zh)
AT (1) ATE466732T1 (zh)
DE (1) DE602004026952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543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输送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8593B2 (en) 2004-12-23 2009-01-20 Koenig & Bauer Ag Method for making compensations for register deviations
DE102005039960A1 (de) 2005-08-24 2007-03-08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 zum seitlichen Ausrichten
US7887179B2 (en) * 2006-06-15 2011-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44586B2 (en) * 2008-10-10 2015-02-03 Inktec Co., Ltd. Printer bed and ink jet printer using the same
CN102398415A (zh) * 2010-09-07 2012-04-04 北京市万奥印制设备有限公司 数码晒图机
JP5585396B2 (ja) * 2010-11-05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2673141B (zh) * 2011-03-17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6060634B2 (ja) * 2012-11-12 2017-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9211732B2 (en) * 2012-11-12 2015-1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979172A (zh) * 2014-05-14 2014-08-13 佛山东承汇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瓷片自动打包机泡沫纸垫的吸附装置
WO2016035371A1 (ja) 2014-09-05 2016-03-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13257157B (zh) * 2021-06-18 2021-11-05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智能宣传栏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812A (en) * 1989-11-09 1993-03-30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High accuracy vacuum belt and pinch roller media transport mechanism
CN1202642A (zh) * 1997-04-18 1998-12-23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输纸系统
US6270215B1 (en) * 1998-01-21 2001-08-07 Mutch Industries Ltd. Inkjet printer
US20020047885A1 (en) * 2000-08-23 2002-04-25 Makoto Miyawaki Recording apparatus
CN1373044A (zh) * 2001-01-10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6497522B2 (en) * 2000-04-17 2002-1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dge lift reduction for belt type transpor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7659A (en) * 1980-09-29 1984-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otary drum for processing sheet materials
JPS63303781A (ja) 1987-06-04 1988-12-12 Canon Inc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該搬送装置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H03270A (ja) 1989-05-26 1991-01-07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DE4012948A1 (de) * 1990-04-24 1991-10-31 Roland Man Druckmasch Vorrichtung zum foerdern von druckbogen
JP3432052B2 (ja) * 1994-09-02 2003-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492070B2 (ja) 1996-02-20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H09269619A (ja) 1996-04-02 1997-10-1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5186A (ja) * 1996-07-19 1998-02-10 Mutoh Ind Ltd 自動製図機
US6092894A (en) * 1996-12-05 2000-07-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medium holding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using air suction force
JP3949820B2 (ja) 1998-06-26 2007-07-25 株式会社東芝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3469824B2 (ja) * 1999-07-16 2003-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4196503B2 (ja) 1999-12-07 2008-12-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6729720B2 (en) 1999-12-20 2004-05-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ction holes formed in grooves of the paper supporting surface
JP4724295B2 (ja) 2000-08-04 2011-07-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347710A (ja) 2000-06-09 2001-12-1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1829694A1 (en) * 2001-10-17 2007-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 fixe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JP4549025B2 (ja) * 2003-01-10 2010-09-22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812A (en) * 1989-11-09 1993-03-30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High accuracy vacuum belt and pinch roller media transport mechanism
CN1202642A (zh) * 1997-04-18 1998-12-23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输纸系统
US6270215B1 (en) * 1998-01-21 2001-08-07 Mutch Industries Ltd. Inkjet printer
US6497522B2 (en) * 2000-04-17 2002-1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dge lift reduction for belt type transports
US20020047885A1 (en) * 2000-08-23 2002-04-25 Makoto Miyawaki Recording apparatus
CN1373044A (zh) * 2001-01-10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543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输送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54757B1 (en) 2010-05-05
US7530687B2 (en) 2009-05-12
DE602004026952D1 (de) 2010-06-17
ATE466732T1 (de) 2010-05-15
EP1454757A2 (en) 2004-09-08
EP1454757A3 (en) 2004-12-15
US20040239741A1 (en) 2004-12-02
CN1526567A (zh) 2004-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8343C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JP4500227B2 (ja) 用紙搬送機構
KR101363815B1 (ko) 건조 장치 및 이것을 탑재한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US8382276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0379569C (zh)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
CN100417526C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设备
US20030084811A1 (en) Fixe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103895367A (zh)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0017B (zh) 介质传送装置
CN102190174A (zh) 记录装置
JP405548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978715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1066648B (zh) 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以及液体固定装置
JP200812664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62733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1327694B (zh) 介质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JP606063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111014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21050051A (ja) ターンバーおよび印刷装置
JP3783602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4338250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997397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7439489B2 (ja) 搬送装置
JP4123984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962907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