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090B -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 Google Patents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4090B
TWI824090B TW108147823A TW108147823A TWI824090B TW I824090 B TWI824090 B TW I824090B TW 108147823 A TW108147823 A TW 108147823A TW 108147823 A TW108147823 A TW 108147823A TW I824090 B TWI824090 B TW I8240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alignment
group
treatment agent
alignmen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638A (zh
Inventor
鈴木加名子
片山雅章
高橋真文
保坂和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7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0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7Thi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42Copolyimides derived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tetracarboxylic compounds or two different diamino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9/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61/00 - C08L77/00
    • C08L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L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得到在基板間之接著性(密著性)高,即使長時間、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也可抑制元件內之氣泡發生或元件剝離之液晶配向膜的液晶配向處理劑、由此所得的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係一種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係含有下述(A)成分及(B)成分, (A)成分: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硫醇基的化合物, (B)成分:選自由以含有具有下述式[1]表示之結構之二胺的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及將該聚醯亞胺前驅物進行亞胺化的聚醯亞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聚合物,

Description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係有關液晶顯示元件之製造用的液晶配向處理劑、由該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得的液晶配向膜、及使用該液晶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
由高分子材料等有機材料所構成的膜,形成之容易度或絕緣性能等受矚目,作為電子裝置中之層間絕緣膜或保護膜等被廣泛使用。其中,作為顯示裝置頗為人知的液晶顯示元件中,由聚醯亞胺所構成的有機膜作為液晶配向膜使用。 液晶配向膜係為了控制液晶之配向狀態而使用者。但是伴隨液晶顯示元件之高精細化,而要求抑制液晶顯示元件之對比降低或伴隨長期使用的顯示不良。
對於此等,使用了聚醯亞胺的液晶配向膜中,提高液晶配向性,在液晶顯示之畫面周邊部不易產生顯示不良的手法,例如提案使用添加有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之液晶配向處理劑的液晶配向膜(參照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昭61-1717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11-1192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對於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等之攜帶用途,而使用液晶顯示元件。此等用途,為了確保盡可能廣的顯示面,而要求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間接著用的密封劑之寬度比以往更窄。基於前述理由,而要求將密封劑之描繪位置設於接觸於與密封劑之接著性弱之液晶配向膜端部的位置、或液晶配向膜的上部。 因此,近年,相較於以往,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間之接著較弱的狀況。此外,如上述的情形,由於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之使用,水容易由密封劑與液晶配向膜之間混入,而在液晶顯示元件之邊框附近產生顯示不均或元件內產生氣泡,甚至於產生元件剝離。
對於此問題,作為提高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方法,例如有在液晶配向處理劑中添加烷氧基矽烷化合物的方法。但是在液晶配向處理劑中添加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時,雖可提高密封劑與液晶配向膜的接著性,但是液晶配向處理劑之保存中,烷氧基化合物中之烷氧基進行縮合反應,而有液晶配向處理劑之黏度上昇或產生凝膠化物等,液晶配向處理劑之保存安定性變差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得到在基板間之接著性(密著性)高,即使長時間、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也可抑制液晶顯示元件內之氣泡發生或元件剝離之液晶配向膜的液晶配向處理劑。此外,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由上述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得的液晶配向膜、及具有該液晶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為了達成前述目的,精心研究的結果,而完成具有以下技術特徵的本發明。 亦即,一種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係含有下述(A)成分及(B)成分。 (A)成分: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硫醇基的化合物(也稱為特定化合物)。 (B)成分:選自由以含有具有下述式[1]表示之結構(也稱為特定結構)之二胺的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及將該聚醯亞胺前驅物進行亞胺化的聚醯亞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聚合物(也稱為特定聚合物)。 (X1 、X3 各自獨立表示單鍵、-O-、-NH-、-N(CH3 )-、 -CH2 O-、-CONH-、-NHCO-、-CON(CH3 )-、-N(CH3 )CO-、-COO-、或-OCO-。X2 表示碳數1~18之伸烷基、或具有選自苯環、環環己烷環及雜環之至少1種環狀基之碳數6~24之有機基,此等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可被碳數1~3之烷基、碳數1~3之烷氧基、碳數1~3之含氟烷基、碳數1~3之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取代。X4 表示選自由下述式[1-a]~式[1-g]的結構) (Xa 表示氫原子或苯環。Xb 表示單鍵、苯環、環己烷環、或雜環。Xc 表示碳數1~18之烷基、碳數1~18之含氟烷基、碳數1~18之烷氧基、或碳數1~18之含氟烷氧基)。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時,可得到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間之接著性高,即使處於長時間、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也可抑制液晶顯示元件內之氣泡發生或元件剝離的液晶顯示元件。因此,本發明之元件可用於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等之液晶顯示元件。 藉由本發明為何可得到具有上述優異特性之液晶顯示元件的機構雖不明確,但是推定如下述。
特定化合物由於具有硫醇基,故由包含其之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得的液晶配向膜係與金屬電極之密著性變高。又,此硫醇基藉由紫外線或熱,可與特定聚合物之特定結構中的X4 反應。因此,將與金屬電極之密著性變高的特定化合物可化學鍵結於成為液晶配向膜之基礎的特定聚合物。藉此,可得到更強的密著性。
此外,特定化合物中之硫醇基與特定結構中之X4 係藉由紫外線進行光反應,故藉由液晶顯示元件製作時之密封劑之硬化處理,具體而言為紫外線之照射,而與密封劑中之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基反應,成為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強固者。 由於此等情形,在形成液晶配向膜後,液晶配向膜與金屬電極、及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變高,即使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成為可抑制液晶顯示元件內之氣泡發生或元件剝離的液晶顯示元件。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特定化合物> 特定化合物為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硫醇基的化合物。 具體而言,可列舉1,2,3-丙烷三硫醇、1,2,4-丁烷三硫醇、季戊四醇三(3-巰基丙酸酯)、1,3,5-苯三硫醇、2,4,6-均三甲苯三硫醇、新戊烷四硫醇、2,4,6-甲苯三硫醇、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丙酸酯)、三-[(3-巰基丙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四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丁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3-巰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1,3,5-三(3-巰基丁醯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新戊烷四硫醇、2,2’-雙(巰基甲基)-1,3-丙烷二硫醇、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或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
其中,較佳為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丙酸酯)、三-[(3-巰基丙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四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丁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3-巰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1,3,5-三(3-巰基丁醯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或新戊烷四硫醇、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或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
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金屬電極之密著性的觀點,相對於特定聚合物100質量份,特定化合物之使用比例,較佳為0.1~30質量份。更佳為0.5~20質量份。最佳為1~15質量份。又,特定化合物係依據各特性,可使用1種類或混合2種類以上使用。
<特定結構> 特定結構係以前述式[1]表示。式[1]中,X1 、X2 、X3 、X4 係如上述所定義。其中,分別為以下者為佳。 X1 較佳為單鍵、-O-、-CH2 O-、-CONH-、-CON(CH3 )-或-COO-,就合成容易度的觀點,更佳為單鍵、-O-、 -CH2 O-或-COO-。
X2 較佳為碳數2~12之伸烷基、或具有選自苯環及環己烷環之至少1種環狀基之碳數6~24的有機基。就合成容易度及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觀點,更佳為碳數2~12之伸烷基。 X3 較佳為單鍵、-O-、-NHCO-、-N(CH3 )CO-或-OCO-。就合成容易度的觀點,更佳為單鍵、-O-、-NHCO-或  -OCO-。
X4 較佳為前述式[1-a]、式[1-b]、式[1-d]或式[1-e]。就合成容易度及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觀點,更佳為式[1-a]、式[1-b]或式[1-e]。
式[1]中之較佳之X1 ~X4 之組合為下述表1~表3所示。
X1 ~X4 之組合中,較佳為(1-2a)~(1-4a)、(1-6a)~(1-8a)、(1-10a)~(1-12a)、(1-14a)~(1-16a)、(1-18a)~(1-20a)、(1-22a)~(1-24a)、(1-26a)~(1-28a)、(1-30a)~(1-32a)、(1-34a)~(1-36a)、(1-38a)~(1-40a)、(1-42a)~(1-44a)或(1-46a)~(1-48a)之組合。
更佳為(1-3a)、(1-4a)、(1-7a)、(1-8a)、(1-11a)、(1-12a)、(1-15a)、(1-16a)、(1-19a)~(1-21a)、(1-23a)、(1-24a)、(1-27a)、(1-28a)、(1-31a)~(1-33a)、(1-35a)、(1-36a)、(1-39a)、(1-40a)、(1-43a)~(1-45a)、(1-47a)或(1-48a)之組合。 就合成容易度及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觀點,最佳為(1-20a)、(1-21a)、(1-28a)、(1-32a)、(1-33a)、(1-40a)、(1-44a)或(1-45a)之組合。
<特定聚合物> 特定聚合物為含有特定二胺之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所得的聚醯亞胺前驅物或將該聚醯亞胺前驅物進行了亞胺化的聚醯亞胺。 聚醯亞胺前驅物係指具有下述式[A]的結構。
式[A]中,R1 表示4價有機基。R2 表示2價有機基。A1 及A2 各自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8之烷基。A3 及A4 各自表示氫原子、碳數1~5之烷基或乙醯基。n表示正整數。 二胺成分為分子內具有2個1級或2級胺基的二胺,作為四羧酸成分,可列舉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四羧酸二鹵化物化合物、四羧酸二烷酯化合物或四羧酸二烷酯二鹵化物化合物。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係藉由以下述式[B]之四羧酸二酐與下述式[C]之二胺作為原料,就以比較簡便地得到的理由,較佳為由下述式[D]之重複單位之結構式所構成的聚醯胺酸或將該聚醯胺酸進行了亞胺化的聚醯亞胺。 (R1 及R2 係與式[A]定義者相同。)
(R1 及R2 係與式[A]定義者相同。)
又,以通常的合成手法,可將式[A]中之A1 及A2 之碳數1~8之烷基、及式[A]中之A3 及A4 之碳數1~5之烷基或乙醯基導入於前述所得之式[D]的聚合物。 將特定結構導入於聚醯亞胺系聚合物的方法,較佳為將具有特定結構的二胺用於原料之一部分。特別是使用下述式[1a]的二胺(也稱為特定二胺)較佳。
Y表示前述式[1],X1 ~X4 之定義及較佳的組合係如前述式[1]。 n表示1~4之整數。其中,較佳為1的整數。
特定二胺之較佳的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1a-1]~式[1a-9]之二胺。
(n各自獨立表示2~12之整數。)
其中,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觀點,較佳為式[1a-1]、式[1a-2]、式[1a-5]、式[1a-6]或式[1a-9]的二胺。此時,式中之n,各自獨立為2~10之整數較佳。
就液晶顯示元件之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密著性的觀點,相對於二胺成分全體,特定二胺的使用比例,較佳為1~50莫耳%。更佳為1~40莫耳%。特佳為5~40莫耳%。又,特定二胺係依據各特性,可使用1種類或混合2種類以上使用。
製作特定聚合物用的二胺成分,可包含特定二胺以外的二胺(也稱為其他的二胺)。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6/076412之第34頁~38頁所記載之式[3a-1]~式[3a-5]的二胺化合物、同公報第39頁~42頁所記載之其他的二胺化合物、及同公報第42頁~44頁所記載之式[DA1]~[DA15]的二胺化合物。此等二胺成分係依據各特性,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製作特定聚合物用的四羧酸成分,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6/076412之第44頁~45頁所記載之式[4]的四羧酸二酐、及第45頁~46頁所記載之其他的四羧酸成分。此等四羧酸成分依據各特性,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合成特定聚合物的方法,無特別限定。通常,使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反應得到。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6/076412之第46頁~50頁所記載的方法。 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通常,在包含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的溶劑中進行。此時使用的溶劑,只要是溶解生成之聚醯亞胺前驅物者時,即無特別限定。
具體而言,可列舉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γ-丁內酯、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或1,3-二甲基-咪唑啉酮等。又,聚醯亞胺前驅物之溶劑溶解性高時,可使用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環戊酮、4-羥基-4-甲基-2-戊酮或下述式[D1]~式[D3]的溶劑。
(D1 及D2 表示碳數1~3之烷基。D3 表示碳數1~4之烷基。)
又,此等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此外,即使不會溶解聚醯亞胺前驅物的溶劑,在生成之聚醯亞胺前驅物不析出的範圍內,也可混合於前述溶劑中使用。又,有機溶劑中的水分會阻礙聚合反應,此外,使生成之聚醯亞胺前驅物水解的原因,故有機溶劑使用使脫水乾燥者較佳。 聚醯亞胺前驅物之聚合反應中,二胺成分之合計莫耳數設為1.0時之四羧酸成分之合計莫耳數,較佳為0.8~ 1.2。
聚醯亞胺係使聚醯亞胺前驅物閉環而得。聚醯亞胺之醯胺酸基的閉環率(也稱亞胺化率)不一定要為100%,依據用途或目的可任意調製。其中,就聚醯亞胺系聚合物對溶劑之溶解性的觀點,較佳為30~80%。更佳為40~70%。 特定聚合物之分子量,當考慮由其所得之液晶配向膜的強度、液晶配向膜形成時的作業性及塗膜性時,以GPC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法測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1,000,000,更佳為10,000~150,000。
<液晶配向處理劑> 液晶配向處理劑係形成液晶配向膜用的溶液,且含有特定化合物、特定聚合物及溶劑的溶液。此時,特定化合物及特定聚合物可使用分別2種類以上者。 就液晶配向處理劑之塗佈方法或得到目的之膜厚的觀點,液晶配向處理劑中之溶劑的含量,可適宜選擇。其中,就藉由塗佈形成均勻液晶配向膜的觀點,液晶配向處理劑中之溶劑的含量,較佳為50~99.9質量%。其中,更佳為60~99質量%。更佳為65~99質量%。
液晶配向處理劑用的溶劑為溶解特定化合物及特定聚合物的溶劑時,即無特別限定。其中,使用下述溶劑(稱為溶劑A類)較佳。 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亞碸、γ-丁內酯、1,3-二甲基-咪唑啉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環戊酮、4-羥基-4-甲基-2-戊酮等。其中,較佳為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或γ-丁內酯。又,此等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特定聚合物對溶劑之溶解性高時,可使用下述溶劑(也稱為溶劑B類)。 溶劑B類之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 171493之第58頁~60頁所記載的溶劑B類。其中,較佳為1-己醇、環己醇、1,2-乙二醇、1,2-丙二醇、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單丁醚、二丙二醇二甲醚、環己酮、環戊酮或前述式[D1]~式[D3]。
又,使用此等溶劑B類時,為了改善液晶配向處理劑之塗佈性,與前述溶劑A類之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或γ-丁內酯併用使用較佳。 此等溶劑B類,由於可提高塗佈液晶配向處理劑時之液晶配向膜的塗膜性或表面平滑性,故聚合物使用聚醯亞胺前驅物、聚醯亞胺、聚醯胺或聚酯時,與前述溶劑A類併用使用為佳。此時,溶劑B類為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含有之溶劑全體之1~99質量%為佳。其中,較佳為10~99質量%,更佳為20~95質量%。
液晶配向處理劑中,為了提高液晶配向膜之膜強度,較佳為導入具有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氧雜環丁基、環碳酸酯基、羥基、羥基烷基或低級烷氧基烷基的化合物(統稱為交聯性化合物)。此時,在化合物中,上述基必須具有2個以上。 亦即,液晶配向處理劑,較佳為包含具有2個以上選自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氧雜環丁基、環碳酸酯基、羥基、羥基烷基、碳數1~3之烷氧基烷基、或聚合性不飽和鍵基之基團之化合物所構成之至少1種的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環氧基或異氰酸酯基之交聯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之第63頁~64頁所記載之具有環氧基或異氰酸酯基的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氧雜環丁基之交聯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1/132751之第58頁~59頁所記載之式[4a]~式[4k]的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環碳酸酯基之交聯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2/014898之第76頁~82頁所記載之式[5-1]~式[5-42]的交聯性化合物。
具有羥基、羥基烷基及低級烷氧基烷基之交聯性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2014/171493之第65頁~66頁所記載之三聚氰胺衍生物或苯胍胺衍生物、及國際公開公報WO2011/132751之第62頁~66頁所記載之式[6-1]~式[6-48]的交聯性化合物。
例如全部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液晶配向處理劑中之交聯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0.1~100質量份。交聯反應進行,為了展現目的效果時,相對於全部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更佳為0.1~50質量份,最佳為1~30質量份。 液晶配向處理劑可使用塗佈液晶配向處理劑時提高液晶配向膜之膜厚的均勻性或表面平滑性的化合物。此外,也可使用提高液晶配向膜與電極基板之密著性的化合物等。
提高液晶配向膜之膜厚均勻性或表面平滑性的化合物,可列舉氟系界面活性劑、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或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之第67頁所記載之界面活性劑。又,相對於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含有之全部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其使用比例,較佳為0.01~2質量份。更佳為0.01~ 1質量份。
提高液晶配向膜與電極基板之密著性之化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國際公開公報WO2014/171493之第67頁~69頁所記載之化合物。又,相對於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含有之全部聚合物成分100質量份,其使用比例,較佳為0.1~30質量份。更佳為1~20質量份。 液晶配向處理劑除了前述以外的化合物外,也可添加為了改變液晶配向膜之介電常數或導電性等之電特性之介電體或導電物質。
<液晶配向膜・液晶顯示元件> 液晶配向處理劑係塗佈於基板上,進行燒成後,以摩擦處理或光照射等進行配向處理,可作為液晶配向膜使用。又,垂直配向用途等時,即使未配向處理也可作為液晶配向膜使用。 此時使用的基板,只要是透明性高的基板時,無特別限定,除玻璃基板外,可使用丙烯酸基板、聚碳酸酯基板、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等之的膠基板,也可使用彼等的薄膜。又,就步驟之簡單化的觀點,使用液晶驅動用的ITO電極、IZO(Indium Zinc Oxide)電極及IGZO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電極等的金屬電極、及形成有機導電膜等的基板較佳。又,作為反射型之液晶顯示元件時,單側基板時,可使用矽晶圓或鋁等的金屬或形成有介電體多層膜的基板。
液晶配向處理劑之塗佈方法,無特別限定,工業上,一般以網版印刷、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或噴墨法等進行的方法。其他的塗佈方法有浸漬法、輥塗佈法、狹縫式塗佈法、旋轉器法或噴霧法等,可依據目的使用此等。 將液晶配向處理劑塗佈於基板上後,藉由加熱板、熱循環型烤箱或IR(紅外線)型烤箱等的加熱手段,配合液晶配向處理劑用的溶劑,在30~300℃,較佳為30~250℃之溫度下使溶劑蒸發,作為液晶配向膜。
燒成後之液晶配向膜的厚度太厚時,在液晶顯示元件之消耗電力方面不利,太薄時,液晶顯示元件之可靠性有降低的情形,故較佳為5~300nm,更佳為10~200nm。 使液晶水平配向或傾斜配向時,將燒成後之液晶配向膜以摩擦或偏光紫外線照射等處理。 液晶顯示元件用的液晶,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向列型液晶、層列型液晶或膽固醇液晶。此時,配合液晶顯示元件的方式,可選擇具有正或負之介電各向異性的液晶。又,液晶中,使雙色性染料溶解,也可作為客主型(guest host-type)的液晶顯示元件。
液晶之注入方法,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以下的方法。亦即,可列舉準備形成有液晶配向膜之一對基板,將單側的基板4片去除一部分,塗佈密封劑後,使液晶配向膜面成為內側,製作貼合另調配單側基板的空晶胞(cell)。然後,由未塗佈密封劑處減壓注入液晶,得到液晶注入晶胞的方法。此外,可列舉準備形成有液晶配向膜之一對基板,在單側基板上以ODF(One Drop Filling)法或噴墨法等滴下液晶後,貼合另調配側基板,得到液晶注入晶胞的方法。
液晶顯示元件之間隙(gap)控制方法,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液晶中導入目的大小之間隔件的方法、塗佈於具有目的大小之管柱間隔件的基板上的方法、使用包含目的大小之管柱間隔件之液晶的方法等。 液晶顯示元件之間隙之大小,較佳為1~100μm。更佳為1~50μm。特佳為2~30μm。間隙過小時,液晶顯示元件之對比降低,過大時,元件之驅動電壓變高。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不限定於此等。以下使用的簡稱如下述下述。 「特定化合物」 A1:Karenz MTPE1(昭和電工公司製)/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 A2:DPMP(SC有機化學公司製)/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
「含硫醇基之化合物」 a1:Karenz MTBD1(昭和電工公司製)/1,4-雙(3-巰基丁醯氧基)丁烷
<特定二胺>
<其他的二胺>
<四羧酸成分>
「交聯性化合物」
「溶劑」 NMP:N-甲基-2-吡咯烷酮、NEP:N-乙基-2-吡咯烷酮 BCS:乙二醇單丁醚 PB:丙二醇單丁醚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分子量測定」 使用常溫凝膠滲透層析(GPC)裝置(GPC-101)(昭和電工公司製)、管柱(KD-803,KD-805)(Shodex公司製),如以下測定。 管柱溫度:50℃ 溶離液:N,N’-二甲基甲醯胺(添加劑為溴化鋰-水合物(LiBr・H2 O)為30mmol/L(公升)、磷酸・無水結晶(o-磷酸)為30mmol/L、四氫呋喃(THF)為10ml/L) 流速:1.0ml/分鐘 檢量線作成用標準樣品:TSK標準聚環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分子量;約900,000、150,000、100,000及30,000)(東曹公司製)及聚乙二醇(分子量;約12,000、4,000及1,000)(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製)。
「亞胺化率之測定」 將聚醯亞胺粉末20mg置入NMR(核磁共振)樣品管(NMR取樣管Standard,ϕ5(草野科學公司製))中,添加氘化二甲基亞碸(DMSO-d6,0.05質量%TMS(四甲基矽烷)混合品)(0.53ml),施加超音波使完全溶解。此溶液使用NMR測定機(JNW-ECA500)(日本電子datum公司製)測定500MHz之質子NMR。亞胺化率係以來自亞胺化前後未變化之結構的質子為基準質子來決定,使用此質子之波峰積分值(integrated value)與在9.5ppm~10.0ppm附近出現之來自醯胺酸之NH基的質子波峰積分值,並藉由下式求得。 亞胺化率(%)=(1-α・x/y)×100 (x係來自醯胺酸之NH基的質子波峰積分值、y為基準質子之波峰積分值、α為聚醯胺酸(亞胺化率為0%)時,相對於醯胺酸之NH基質子1個時,基準質子之個數比例)。
「聚醯亞胺系聚合物之合成」 <合成例1> 將D1(2.20g,11.2mmol)、B1(0.61g,2.31mmol)、C1 (0.25g,2.31mmol)及C2(1.99g,6.95mmol)在NMP(15.1g)中混合,以25℃使反應8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25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1)。此聚醯胺酸之數平均分子量(稱為Mn)為26,300,重量平均分子量(稱為Mw)為80,800。
<合成例2> 將D2(1.05g,4.20mmol)、B1(0.57g,2.16mmol)、C1 (0.23g,2.13mmol)及C2(4.96g,17.3mmol)在NMP(20.3g)中混合,以60℃使反應4小時後,加入D1(3.30g,16.8 mmol)與NMP(10.1g),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2)。此聚醯胺酸的Mn為25,900,Mw為79,300。
<合成例3> 在合成例2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2)(20.0g)中加入NMP,稀釋成6質量%後,加入作為亞胺化觸媒之乙酸酐(2.40g)及吡啶(1.85g),以60℃使反應4小時。將此反應溶液投入甲醇(500ml)中,所得之沉澱物以過濾取得。此沉澱物以甲醇洗淨,以100℃減壓乾燥,得到聚醯亞胺粉末(3)。此聚醯亞胺的亞胺化率為58%,Mn為24,100,Mw為62,100。
<合成例4> 將D2(0.30g,1.20mmol)、B2(0.43g,1.21mmol)、C1 (0.53g,4.90mmol)及C2(1.75g,6.11mmol)在NMP(10.2g)中混合,以60℃使反應4小時後,加入D1(2.10g,10.7 mmol)與NMP(5.12g),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4)。此聚醯胺酸之Mn為23,200,Mw為73,700。
<合成例5> 將D2(1.96g,7.83mmol)、B1(1.60g,6.05mmol)、C1 (0.44g,4.07mmol)及C3(3.83g,10.1mmol)在NMP(20.2g)中混合,以80℃使反應4小時後,加入D1(2.30g,11.7 mmol)與NMP(10.1g),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5)。此聚醯胺酸之Mn為21,800,Mw為66,400。
<合成例6> 在合成例5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5)(20.0g)中加入NMP,稀釋成6質量%後,加入作為亞胺化觸媒之乙酸酐(2.50g)及吡啶(1.90g),以80℃使反應4小時。將此反應溶液投入甲醇(500ml)中,所得之沉澱物以過濾取得。此沉澱物以甲醇洗淨,以100℃減壓乾燥,得到聚醯亞胺粉末(6)。此聚醯亞胺的亞胺化率為55%,Mn為19,100,Mw為46,300。
<合成例7> 將D2(1.11g,4.44mmol)、B2(1.61g,4.54mmol)、C1 (0.62g,5.73mmol)及C4(0.56g,1.14mmol)在NMP(10.4g)中混合,以80℃使反應6小時後,加入D1(1.30g,6.63 mmol)與NMP(5.20g),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的聚醯胺酸溶液(7)。此聚醯胺酸之Mn為20,900,Mw為64,800。
<合成例8> 將D3(2.10g,9.37mmol)、B1(0.77g,2.91mmol)、B2 (0.34g,0.96mmol)、C1(0.10g,0.92mmol)及C3(1.84g,4.83mmol)在NMP(15.4g)中混合,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之聚醯胺酸溶液(8)。此聚醯胺酸之Mn為19,100,Mw為61,900。
<合成例9> 將D3(2.50g,11.2mmol)、B1(0.91g,3.44mmol)、C1 (0.62g,5.73mmol)及C4(1.13g,2.29mmol)在NMP(15.5g)中混合,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之聚醯胺酸溶液(9)。此聚醯胺酸之Mn為19,800,Mw為63,900。
<合成例10> 在氮環境下,加入B1(0.51g,1.93mmol)、C1(0.31g,2.87mmol)、C2(1.39g,4.85mmol)、吡啶(1.88g)及NMP (15.1g),進行攪拌使溶解,加入D4(2.80g,9.43mmol),以15℃使反應15小時。然後,加入丙烯醯基氯化物(0.04g),以15℃使反應4小時。將此反應溶液投入水(500g)中,所得之沉澱物以過濾取得。此沉澱物以異丙醇洗淨,以100℃減壓乾燥,得到聚醯胺酸烷基酯粉末(10)。此聚醯胺酸烷基酯之Mn為18,500,Mw為40,100。
<合成例11> 將D1(2.40g,12.2mmol)、C1(0.55g,5.09mmol)及C2(2.17g,7.58mmol)在NMP(15.3g)中混合,以25℃使反應8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25質量%之聚醯胺酸溶液(11)。此聚醯胺酸之Mn為28,200,Mw為84,200。
<合成例12> 將D2(2.13g,8.51mmol)、C1(1.18g,10.9mmol)及C3(4.16g,10.9mmol)在NMP(20.0g)中混合,以80℃使反應4小時後,加入D1(2.50g,12.7mmol)與NMP(9.97g),以40℃使反應6小時,得到樹脂固體成分濃度為25質量%之聚醯胺酸溶液(12)。此聚醯胺酸之Mn為23,100,Mw為70,100。
合成例1~11所得之聚醯亞胺系聚合物示於表4。
「液晶配向處理劑之製造」 下述實施例1~14及比較例1~8中,記載液晶配向處理劑之製造例。又,此液晶配向處理劑也可使用於評價用。 所得之液晶配向處理劑示於表5~表7。
「液晶配向處理劑之保存安定性試驗」 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液晶配向處理劑,進行保存安定性試驗。具體而言,將液晶配向處理劑使用細孔徑1μm之薄膜過濾器進行加壓過濾,在-15℃下保管72小時。然後,以目視觀察確認液晶配向處理劑中之混濁或析出物之發生。結果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全部液晶配向處理劑未見混濁或析出物,為均勻的溶液。
「密著性之評價」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液晶配向處理劑旋轉塗佈於以純水洗淨之100mm×100mm之附ITO電極的PET基板(縱:100mm、橫:100mm、厚度:0.1mm)的ITO面上,在加熱板上以120℃加熱處理2分鐘,得到膜厚為100nm之附液晶配向膜的ITO基板。此附液晶配向膜之ITO基板準備2片,分別切割成100×20mm(縱×橫)的大小。
其次,在其中之一基板的液晶配向膜面塗佈6μm的間隙物,在另一基板的液晶配向膜面上,塗佈密封劑(723K1)(協立化學產業公司製),使此等基板之液晶配向膜面相向予以貼合。此時,密封劑之塗佈量係調整為使貼合後之密封劑之面積成為5×50mm(縱×橫)。然後,對貼合後之基板照射使用照度20mW/cm2 之金屬鹵素燈,以365nm之波長換算為3J/cm2 之紫外線後,使用熱循環型清淨烘箱在120℃下加熱處理60分鐘,製作密著性評價用的晶胞。
使用桌上型精密萬能試驗機(AGS-X 500N) (島津製作所公司製)評價密著性。具體而言,固定所得之晶胞之上下端的部分後,測定往上方向拉伸時之斷裂強度(N)。評價係當斷裂強度之値越大,表示密著性越優異,亦即,本評價優異。 結果示於表8~表10中。
「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及恆溫恆濕耐性之評價」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液晶配向處理劑以細孔徑1μm之薄膜過濾器進行加壓過濾,旋轉塗佈於使用純水及IPA洗淨後之附ITO電極基板(縱40mm×橫30mm、厚度0.7mm)之ITO面,在加熱板上以120℃加熱處理2分鐘,以熱循環型清淨烘箱在230℃下加熱處理30分鐘,得到附膜厚為100nm之液晶配向膜的ITO基板。其次,將此基板之液晶配向膜面使用輥徑為120mm的摩擦裝置,使用人造絲布,以輥旋轉數為500rpm、輥進行速度為30mm/sec、押入量為0.3mm的條件進行摩擦處理。
然後,準備2片摩擦處理後的基板,在另一基板的液晶配向膜面塗佈4μm的間隙物,另一基板之基板4邊的液晶配向膜面上,塗佈密封劑(XN-1500T)(協立化學產業公司製),使此等基板之液晶配向膜面相向進行貼合。此時,各自之基板的摩擦方向成為逆向予以貼合。其次,以熱循環型清淨烘箱在120℃下加熱處理90分鐘,製作空晶胞。藉由減壓注入法將液晶注入此空晶胞中,封閉注入口得到液晶胞。又,實施例1~5、13、14、比較例1、3、5、7中,液晶使用正型液晶(MLC-2003)(Merck公司製),實施例6~12、比較例2、4、6、8中,液晶使用負型液晶(MLC-6608)(Merck公司製)。
藉由以偏光顯微鏡(ECLIPSE E600WPOL) (Nikon公司製)觀察,確認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全部的液晶胞均顯示均勻的液晶配向性。 然後,將液晶胞在溫度80℃、濕度90%RH的恆溫恆濕槽內保管48小時,確認液晶胞之剝離與氣泡之有無。具體而言,未產生液晶胞剝離(液晶配向膜與密封劑之間、及液晶配向膜與ITO電極之間剝離的狀態)者,及液晶胞內未產生氣泡者,本評價為優異(表中表示良好)。此時,實施例2、3、7、8、11、12中,除了前述標準試驗外,也進行強調試驗:在溫度80℃、濕度90%RH之恆溫恆濕槽內保管144小時保管後之確認。又,評價方法與前述相同。 結果示於表8~表10中。
<實施例1> 在合成例1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10.0g)中,加入A1 (0.20g)、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 <實施例2> 在合成例2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2)(10.0g)中,加入A1 (0.30g)、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2)。
<實施例3> 在合成例2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2)(10.0g)中,加入A1 (0.30g)、K1(0.18g)、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3)。 <實施例4> 在合成例3所得之聚醯亞胺粉末(3)(2.50g)中,加入NEP(31.3g),在60℃下攪拌24小時使溶解。此溶液中,加入A2(0.15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4)。
<實施例5> 在合成例4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4)(10.0g)中,加入A1 (0.13g)、A2(0.075g)、NMP(19.9g)、BCS(7.83g)及PB(3.92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5)。 <實施例6> 在合成例5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5)(10.0g)中,加入A1 (0.15g)、NMP(16.0g)及BCS(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6)。
<實施例7> 在合成例6所得之聚醯亞胺粉末(6)(2.50g)中,加入NEP(23.5g),在60℃下攪拌24小時使溶解。此溶液中,加入A2(0.20g)及PB(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7)。 <實施例8> 在合成例6所得之聚醯亞胺粉末(6)(2.50g)中,加入NEP(23.5g),在60℃下攪拌24小時使溶解。此溶液中,加入A2(0.20g)、K1(0.18g)及PB(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8)。
<實施例9> 在合成例7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7)(10.0g)中,加入A1 (0.10g)、K2(0.08g)、NMP(19.9g)、BCS(7.83g)及PB (3.92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9)。 <實施例10> 在合成例8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8)(10.0g)中,加入A2 (0.15g)、K2(0.18g)、NMP(19.9g)及BCS(11.8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0)。
<實施例11> 在合成例9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9)(10.0g)中,加入A1 (0.23g)、NMP(19.9g)及BCS(11.8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1)。 <實施例12> 在合成例9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9)(10.0g)中,加入A1 (0.23g)、K1(0.13g)、NMP(19.9g)及BCS(11.8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2)。
<實施例13> 在合成例10所得之聚醯胺酸烷基酯粉末(10)(2.50g)中,加入NMP(31.3g),在40℃下攪拌24小時使溶解。此溶液中,加入A1(0.30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3)。 <實施例14> 在合成例10所得之聚醯胺酸烷基酯粉末(10)(2.50g)中,加入NEP(31.3g),在40℃下攪拌24小時使溶解。此溶液中,加入A2(0.20g)、K2(0.13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4)。
<比較例1> 在合成例11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1)(10.0g)中,加入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5)。 <比較例2> 在合成例12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2)(10.0g)中,加入NMP(16.0g)及BCS(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6)。
<比較例3> 在合成例11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1)(10.0g)中,加入A1(0.20g)、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7)。 <比較例4> 在合成例12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2)(10.0g)中,加入A1(0.15g)、NMP(16.0g)及BCS(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8)。
<比較例5> 在合成例1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10.0g)中,加入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19)。 <比較例6> 在合成例5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5)(10.0g)中,加入NMP(16.0g)及BCS(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20)。
<比較例7> 在合成例1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1)(10.0g)中,加入a1 (0.20g)、NMP(23.8g)及BCS(7.83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21)。 <比較例8> 在合成例5所得之聚醯胺酸溶液(5)(10.0g)中,加入a1 (0.15g)、NMP(16.0g)及BCS(15.7g),在25℃下攪拌15小時,得到液晶配向處理劑(22)。
<實施例1~14及比較例1~8> 使用上述所得之液晶配向處理劑(1)~(22),在上述條件下,進行「密著性之評價」及「液晶顯示元件之製作及恆溫恆濕耐性之評價」。 又,此等液晶配向處理劑(1)~(22)之任一者皆未混濁或析出等之異常,確認為均勻的溶液。
由上述結果可知,使用包含特定化合物及特定聚合物之液晶配向處理劑的實施例,相較於不包含該等或僅包含其中之一的液晶配向處理劑之比較例,密著性更優異,且將液晶胞在高溫高濕下長期間保管,也不會產生液晶胞剝離。具體而言,相同條件下比較中,實施例1與比較例1、比較例3及比較例5之比較、及實施例6與比較例2、比較例4及比較例6之比較。
又,使用包含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硫醇基之特定化合物之液晶配向處理劑的實施例,相較於包含2個硫醇基之化合物之液晶配向處理劑的比較例,前述特性較優異。具體而言,相同條件下之比較中,實施例1與比較例7之比較、及實施例6與比較例8之比較。 此外,在液晶配向處理劑中導入交聯性化合物時,在強調試驗中,液晶胞內未產生氣泡。具體而言,相同條件下之比較中,實施例2與實施例3之比較、實施例7與實施例8之比較、及實施例11與實施例12之比較。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液晶配向處理劑,藉由使用由此所得之液晶配向膜,可得到液晶顯示元件之基板間的接著性高,此外,即使在長時間、處於高溫高濕之嚴苛的環境下,也可抑制液晶顯示元件內之氣泡產生或元件剝離的液晶顯示元件。因此,可適用於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等的液晶顯示元件。 又,在此引用2018年12月27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8-246262號的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面、及摘要的全部內容,並予以納入作為本發明之說明書揭示內容。

Claims (14)

  1. 一種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係含有下述(A)成分及(B)成分,(A)成分:分子內具有3個以上之硫醇基的化合物,(B)成分:選自由以含有具有下述式[1]表示之結構之二胺的二胺成分與四羧酸成分之反應所得之聚醯亞胺前驅物,及將該聚醯亞胺前驅物進行亞胺化的聚醯亞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的聚合物,-X 1 -X 2 -X 3 -X 4 [1](X1、X3各自獨立表示選自由單鍵、-O-、-NH-、-N(CH3)-、-CH2O-、-CONH-、-NHCO-、-CON(CH3)-、-N(CH3)CO-、-COO-,及-OCO-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X2表示碳數1~18之伸烷基,或具有選自苯環、環環己烷環及雜環之至少1種環狀基之碳數6~24之有機基,此等環狀基上之任意的氫原子可被碳數1~3之烷基、碳數1~3之烷氧基、碳數1~3之含氟烷基、碳數1~3之含氟烷氧基或氟原子取代,X4表示選自由下述式[1-a]~式[1-g]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Figure 108147823-A0305-02-0045-1
    (Xa表示氫原子或苯環,Xb表示選自由單鍵、苯環、環己 烷環,及雜環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Xc表示碳數1~18之烷基、碳數1~18之含氟烷基、碳數1~18之烷氧基,或碳數1~18之含氟烷氧基)。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前述(A)成分為選自由1,2,3-丙烷三硫醇、1,2,4-丁烷三硫醇、季戊四醇三(3-巰基丙酸酯)、1,3,5-苯三硫醇、2,4,6-均三甲苯三硫醇、新戊烷四硫醇、2,4,6-甲苯三硫醇、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丙酸酯)、三-[(3-巰基丙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四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丁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3-巰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1,3,5-三(3-巰基丁醯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新戊烷四硫醇、2,2’-雙(巰基甲基)-1,3-丙烷二硫醇、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或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3. 如請求項1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前述(A)成分為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丙酸酯)、三-[(3-巰基丙醯氧基)-乙基]-異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四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巰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3-巰基丁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3-巰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巰基丁酸酯)、1,3,5-三(3-巰基丁醯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或新戊烷四硫醇、季戊四醇四(3-巰基丙酸酯),或二季戊四醇 六(3-巰基丙酸酯)。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相對於前述聚合物100質量份,前述(A)成分含有0.1~30質量份。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具有前述式[1]表示之結構的二胺為下述式[1a]表示的二胺,
    Figure 108147823-A0305-02-0047-2
    (X表示前述式[1]表示的結構,n表示1~4之整數)。
  6. 如請求項5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前述式[1a]表示之二胺為下述式[1a-1]~式[1a-9]之任一的二胺,
    Figure 108147823-A0305-02-0047-3
    (n表示2~12之整數)。
  7. 如請求項5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前述式[1a]表示的二胺為下述式B1或式B2的二胺,
    Figure 108147823-A0305-02-0048-4
  8.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相對於前述二胺成分整體,具有前述式[1]表示之結構的二胺含有1~50莫耳%。
  9.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係包含選自以下之至少一種交聯性化合物,選自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氧雜環丁基及環碳酸酯基的交聯性化合物;選自羥基、羥基烷基及碳數1~3之烷氧基烷基的交聯性化合物;或選自具有聚合性不飽和鍵基的交聯性化合物。
  10. 如請求項9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前述交聯性化合物為下式K1或K2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47823-A0305-02-0048-5
  11. 如請求項9之液晶配向處理劑,其中相對於前述聚合物100質量份,前述交聯性化合物含有0.1~100質量份。
  12. 一種液晶配向膜,其係由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液晶配向處理劑所得。
  13.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係具有如請求項12的液晶配向膜。
  14. 如請求項13之液晶顯示元件,其係攜帶機器。
TW108147823A 2018-12-27 2019-12-26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TWI824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262 2018-12-27
JP2018-246262 2018-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638A TW202037638A (zh) 2020-10-16
TWI824090B true TWI824090B (zh) 2023-12-01

Family

ID=7112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823A TWI824090B (zh) 2018-12-27 2019-12-26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24315B2 (zh)
KR (1) KR20210108963A (zh)
CN (1) CN113260909A (zh)
TW (1) TWI824090B (zh)
WO (1) WO2020138112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3592A (zh) * 2013-02-25 2014-09-01 Jsr Corp 液晶顯示元件用組成物、液晶配向膜、以及液晶顯示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631131A (zh) * 2014-11-07 2016-09-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液晶顯示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1762A (ja) 1985-01-28 1986-08-0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可溶性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
JP2980080B2 (ja) 1997-10-09 1999-11-22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
EP2739601B1 (en) * 2011-08-02 2016-03-16 Rolic AG Photoaligning material
JP2014112192A (ja) * 2012-10-31 2014-06-19 Jsr Corp Psaモード液晶表示素子用液晶配向剤、psaモード液晶表示素子用液晶配向膜、並びにpsaモード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10186A (zh) * 2013-05-29 2015-03-16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聚合性液晶組成物、相位差膜、相位差圖案化膜、及沿面配向液晶膜
TWI634105B (zh) * 2013-05-29 2018-09-01 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性組成物溶液、及使用其之光學異向體
WO2015022980A1 (ja) * 2013-08-14 2015-02-19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6424609B2 (ja) * 2014-12-18 2018-11-21 Jsr株式会社 液晶配向剤、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CN107250899B (zh) * 2014-12-25 2020-10-09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晶取向处理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表示元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3592A (zh) * 2013-02-25 2014-09-01 Jsr Corp 液晶顯示元件用組成物、液晶配向膜、以及液晶顯示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631131A (zh) * 2014-11-07 2016-09-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液晶顯示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4315B2 (ja) 2024-01-30
TW202037638A (zh) 2020-10-16
JPWO2020138112A1 (ja) 2021-11-11
KR20210108963A (ko) 2021-09-03
CN113260909A (zh) 2021-08-13
WO2020138112A1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519B (zh)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agent and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630350B2 (en)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using the same
US11137644B2 (en) Polymer for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60024452A1 (en) Aligning agent for liquid crystal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element
TW201726810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液晶元件、聚合物以及二胺
TW202024755A (zh) 液晶配向劑、其製造方法、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KR20180065776A (ko) 액정 배향제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배향막
JP2021516365A (ja) 液晶配向剤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液晶配向膜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液晶配向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CN110168053B (zh) 液晶取向剂组合物、使用其制造液晶取向膜的方法和使用其的液晶取向膜
TWI678385B (zh)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TWI681986B (zh)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TWI824090B (zh) 液晶配向處理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TWI816022B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元件
US20180373099A1 (en)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058383A (zh)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元件、聚合物、化合物
US11345856B2 (en)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using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using same
JP7392663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5525973B2 (ja) 芳香族ジアミン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て調製されたポリアミック酸とポリイミド、および液晶配向剤
TW202037716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JP7424366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CN115109600B (zh) 一种二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359144B2 (en)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using same, alignment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TW202313938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元件
CN114574222A (zh)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液晶元件及聚合体
TW202031880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