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060B - 層疊剝離容器 - Google Patents

層疊剝離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5060B
TWI765060B TW107121445A TW107121445A TWI765060B TW I765060 B TWI765060 B TW I765060B TW 107121445 A TW107121445 A TW 107121445A TW 107121445 A TW107121445 A TW 107121445A TW I765060 B TWI765060 B TW I7650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inner bag
pinch
laminated parison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065A (zh
Inventor
青木達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7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0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07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 B65D1/0215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e.g. composition, physic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2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ultilayered preforms or pari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 B65D77/0406Rigid containers in preformed flexible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1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accessories, Pack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內袋不會從底部脫離的層疊剝離容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層疊剝離容器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其中,所述層疊剝離容器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以及形成於所述收容部的底面的夾斷部,在所述夾斷部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具備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卡合的卡合部。

Description

層疊剝離容器
本發明涉及層疊剝離容器。
已往,已知有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例如專利文獻1)。這種層疊剝離容器通常通過使用了圓筒狀的層疊型坯的吹塑成型而製造。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3401519號
在這樣的層疊剝離容器的底部雖然設置有熔接層疊型坯的一端時的夾斷(pinch off)部(密封部),但在該夾斷部,有內袋從底部脫離的情況。若內袋從底部脫離,則無法限制內袋的收縮方式,從而導致流路堵塞或者產生針孔等情況。在專利文獻1的層疊剝離容器中,夾斷部上的熔接層以介由多個咬入部相互齒合的方式粘著,但為了實現這樣的結構,會使模具 結構變得複雜,導致生產成本變高。並且,在這樣的結構中,還存在無法在夾斷部上設置用於向外殼與內袋之間導入外氣的外氣導入部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會使內袋從底部脫離的層疊剝離容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所述層疊剝離容器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其中,所述層疊剝離容器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以及形成於所述收容部的底面的夾斷部,在所述夾斷部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具備使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卡合的卡合部。
本申請的發明人等進行認真研究,發現通過在夾斷部的長邊方向的端部具備厚度積存部,能夠抑制內袋的脫離,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以下,對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進行例示。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可相互組合。
優選地,所述外殼在所述卡合部具備朝向徑方向內側突出的凸部,所述內袋在所述卡合部具備與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
優選地,具備從所述收容部排出內容物的口部,所述口部的直徑比所 述收容部的底面的直徑的2/π倍大。
優選地,在所述夾斷部具備向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空間導入外氣的外氣導入孔。
優選地,所述夾斷部具備向容器外突出的突出部。
並且,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層疊剝離容器的製造方法,其是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具備吹塑成型步驟,所述吹塑成型步驟利用圓筒狀的層疊型坯,所述層疊型坯具備構成所述外殼的外層以及構成所述內袋的內層,擠出所述層疊型坯的口模直徑為,在所述吹塑成型步驟中使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成型的模具的內徑中形成底部的部分的內徑的2/π倍以下。
優選地,所述模具在使所述層疊剝離容器的夾斷部成型的縫脊部的附近具備壓縮部,所述壓縮部在合模前壓縮所述層疊型坯而使所述層疊型坯向容器內側方向流動。
優選地,所述壓縮部在合模時的寬度為所述層疊型坯的壁厚的2倍以下。
優選地,所述壓縮部在合模時的寬度為1mm以下。
1‧‧‧收容容器
2‧‧‧外容器
2a‧‧‧軀幹部
2b‧‧‧底部
2c‧‧‧縮徑部
2d‧‧‧支撐部
2e‧‧‧外氣流通路
2f‧‧‧外螺紋部
2g‧‧‧擴徑部
3‧‧‧內容器/層疊剝離容器
3a‧‧‧軀幹部/容器主體
3b‧‧‧容器底部
3c‧‧‧凸緣部
3d‧‧‧口部
3e‧‧‧外螺紋部/卡合部
3f‧‧‧上面
3g‧‧‧厚度積存部
3h‧‧‧收容部
3j‧‧‧閥部件安裝凹部
3k‧‧‧空氣流通槽
3p‧‧‧夾斷部/底密封突出部
3s‧‧‧中央凹區域
3t‧‧‧周緣區域
3u‧‧‧周緣凹區域
4‧‧‧泵
4a‧‧‧主體部
4a1‧‧‧筒部
4a2‧‧‧圓筒部
4a3‧‧‧上壁部
4a4‧‧‧內螺紋部
4b‧‧‧活塞部
4c‧‧‧噴嘴
4d‧‧‧管
5‧‧‧固定環
5a‧‧‧外筒部
5b‧‧‧上壁部
5c‧‧‧開口部
5d‧‧‧內筒部
5e‧‧‧外氣流通路
5f‧‧‧內螺紋部
6‧‧‧內袋
6a‧‧‧內袋露出部
6e‧‧‧凹部
7‧‧‧外殼
7a‧‧‧夾持部
7e‧‧‧凸部
8‧‧‧外氣導入孔
10‧‧‧軀幹部間隙
11‧‧‧底部間隙
12‧‧‧內層
13‧‧‧外層
20‧‧‧閥部件
30‧‧‧錐形部
31‧‧‧薄壁部
40‧‧‧吹塑成型模具
40A‧‧‧分割模具
41‧‧‧底面成型部
42‧‧‧突出成型部
42a‧‧‧錐面
42b‧‧‧薄壁成型部
42c‧‧‧縫脊部
42d‧‧‧壓縮部
50‧‧‧口模
P‧‧‧層疊 型坯
S1‧‧‧中間空間
S2‧‧‧外部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的剖面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收容容器1的剖面圖。
圖3是以與圖2的剖面垂直的剖面切斷收容容器1的剖面圖。
圖4是自圖1將泵4和固定環5去除的狀態的剖面立體圖。
圖5是泵4的立體圖。
圖6是外容器2和固定環5的立體圖。
圖7是內容器3的剖面立體圖。
圖8A是從底部3b側看內容器3的立體圖,圖8B是底部3b附近的放大立體圖。
圖9A是圖2的剖面圖上的內容器3的底部3b的放大圖,圖9B是圖3的剖面圖上的內容器3的底部3b的放大圖。
圖10是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製造步驟。
圖11A是示意性的表示將圖10的製造步驟中使用的模具40以與分割面垂直的方向切斷時的剖面圖,圖11B是示意性地表示分割模具40A的分割面的剖面圖。
圖12a~圖12C表示緩緩關閉一對分割模具40A,對層疊型坯P進行合模的樣子的示意圖。
圖13是表示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設置有間隙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15是圖14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口部3d和外氣導入孔8附近的放大剖面圖。
圖16a是包括圖1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底部3b的區域的立體圖,圖16B是圖14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底面圖。
圖17a是將包含圖14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底部3b的區域以圖16B中的A-A剖面切斷時的剖面圖,圖17B是底密封突出部3p的放大剖面圖,圖17C是將包含圖14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底部3b的區域以圖16B中的B-B剖面切斷時的剖面圖。
圖18A是表示示於圖10的製造步驟中使用的模具40的、形成容器底部3b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圖,圖18B是表示圖18A的模具40的、形成底密封突出部3p的部分的放大圖。
圖19A~圖19D是表示緩緩關閉一對分割模具40A,對層疊型坯進行合模的樣子的示意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的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種特徵事項可相互組合。並且,各特徵獨立地使發明成立。
1.第1實施方式
如圖1~圖9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具備外容器2、內容器3、泵4、以及固定環5。
<外容器2>
外容器2為有底筒狀,具備軀幹部2a和底部2b。軀幹部2a的上端的外表面側設置有縮小軀幹部2a的外表面直徑而成的縮徑部2c。縮徑部2c上設置有外螺紋部2f。軀幹部2a的上端近傍的內表面側設置有支撐內容器3的凸緣部3c的支撐部2d。支撐部2d介由軀幹部2a的內徑在上端附近擴 大而形成。即,支撐部2d的上側是,軀幹部2a的內徑比支撐部2d的下側更大的擴徑部2g,支撐部2d上形成有階梯構造。支撐部2d和擴徑部2g上設置有外氣流通路2e,在將內容器3安裝於外容器2中的狀態下,也能夠使通過外氣流通路2e的外氣流通。底部2b為平坦,外容器2是可自立的。外容器2的製法和材質沒有特別限定,優選為例如介由射出成型而形成的樹脂成型體。
<內容器3>
內容器3是具有外殼7和內袋6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內袋6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內袋6從外殼7剝離,以使內袋6從外殼7剝離而收縮。
外殼7例如以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構成。
內袋6具備設置於容器外表面側的EVOH層、設置於EVOH層的容器內表面側的內面層、以及設置於EVOH層與內面層之間的粘合層。介由設置EVOH層,能夠提高氣體阻隔性、以及從外殼7的剝離性。粘合層也可以省略。
EVOH層是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構成的層,可通過乙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加水分解而得到。EVOH樹脂的乙烯含量例如為25~50mol%,從氧氣阻隔性的觀點考慮,優選為32mol%以下。乙烯含量的下限沒有特別限定,但由於乙烯含量越少越容易使EVOH層的柔軟性下 降,因此優選25mol%以上。
內表面層是與內容物接觸的層,例如有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環烯烴聚合物、EVOH以及其混合物等構成,優選由EVOH構成。由EVOH形成與內容物接觸的層,能夠提高阻隔性。
粘合層是具有將EVOH層與內面層粘合的功能的層,例如為添加有在上述的聚烯烴導入有羧基的酸改性聚烯烴(例如:馬來酸酐改性聚乙烯)、或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的層。粘合層的一個例子為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與酸改性聚乙烯的混合物。
內容器3為有底筒狀,如圖7所示,具備具有軀幹部3a、底部3b以及凸緣部3c的收容部3h、以及從收容部3h排出內容物的口部3d。口部3d的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部3e。在本實施方式中,介由對筒狀的層疊型坯P(參考圖12a等)進行吹塑成型而形成內容器3。在後面詳細說明內容器3的製造方法。
內容器3在底部3b具備利用分割模具40A的縫脊部42c(圖12a參照)夾斷層疊型坯P的下端而形成的夾斷部3p。在夾斷部3p處,內袋6具有露出於外部的內袋露出部6a。並且,內袋露出部6a在外殼7的夾持部7a之間,內袋露出部6a與夾持部7a之間設置有外氣導入孔8(參考圖8B、圖9A)。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內袋露出部6a和夾持部7a並未從底部3b突出,但也可以構成為從底部3b突出。並且,內容器3的成型之後緊接著內 袋露出部6a與夾持部7a附著而未設置有外氣導入孔8,但由於內袋露出部6a與夾持部7a易於剝離,因此介由以使內袋露出部6a與夾持部7a剝離的方式施加衝擊或扭力等,能夠使內袋露出部6a與夾持部7a剝離而在其之間形成外氣導入孔8。使內容器3具有外氣導入孔8,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在外殼7與內袋6之間導入外氣,從而能夠僅使內袋6收縮。
此外,如圖7和圖9B等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在夾斷部3p的長邊方向端部形成有作為卡合外殼7與內袋6的卡合部的厚度積存部3g。具體而言,如圖9B所示,在厚度積存部3g處,外殼7具備朝徑方向內側突出的一對凸部7e,內袋6具備與凸部7e卡合的一對凹部6e。本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由於如此在厚度積存部3g將外殼7的凸部7e與內袋6的凹部6e進行卡合,因此即使隨著內容物的減少使內袋6收縮,也不會使內袋6從底部3b脫離。
應予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夾斷部3p的寬度d4形成為小於底部3b(底面)的直徑d1(參考圖9B)。d4/d1的比例如為0.6~0.9,更優選為0.7~0.8。具體而言例如為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並且,對於夾斷部3p的寬度d4的口部3d的直徑d2的比d2/d4例如為0.40~0.64,具體而言例如為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形成為口部3d的直徑d2比收容部3h的底部3b(底面)的直徑d1的2/π倍大(參考圖7)。d2/d1的比例如為0.28~0.52,具體而言例如為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凸緣部3c設置於軀幹部3a的上端。凸緣部3c設置為自軀幹部3a朝徑方向外側突出。凸緣部3c的外徑幾乎與擴徑部2g一致。若將內容器3插入外容器2內,則介由凸緣部3c的下表面抵接於支撐部2d,從而使內容器3對於外容器2以上下方向進行定位。即,凸緣部3c通過外容器2而被支撐。並且,凸緣部3c的外周面抵接於擴徑部2g的內周面,從而使內容器3對於外容器2以水平方向進行定位。若凸緣部3c密合於擴徑部2g和支撐部2d,則難以使外氣導入外容器2與內容器3之間的間隙,但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流通通過外氣流通路2e(參考圖1和圖6)的外氣。凸緣部3c為中空,也可以將內容物收容在凸緣部3c中。
內容器3的軀幹部3a與外容器2的軀幹部2a之間設置有軀幹部間隙10。介由該間隙,可進一步提高隔熱性。若設外殼7的厚度為Ts,軀幹部間隙10的厚度為Tg,則優選Tg/Ts≧0.3,更優選Tg/Ts≧0.5。此時,無須加厚外殼7,也能夠顯著提高隔熱性。Tg/Ts例如為0.3~5,具體而言例如為0.3、0.5、1、1.5、2、2.5、3、3.5、4、4.5、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並且,內容器3的底部3b與外容器2的底部2b之間設置有底部間隙 11。此外,內袋露出部6a和夾持部7a的前端與外容器2的底部2b之間設置有間隙。隨著內容物的排出而內袋6收縮時,通過外氣導入孔8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導入外氣。由此,由於僅使內袋6收縮,外殼7保持原來的形狀,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形成間隙。介由該間隙提高收容容器的隔熱性,進而抑制內容物的劣化。
<泵4>
如圖5所示,泵4構成為不向內容器3內導入外氣而從內容器3排出內容物。泵4具備主體部4a、活塞部4b、噴嘴4c、以及管4d。主體部4a具備筒部4a1、圓筒部4a2、上壁部4a3。筒部4a1的內表面設置有螺合於外螺紋部3e的內螺紋部4a4。圓筒部4a2插入口部3d內。圓筒部4a2d的外徑幾乎與口部3d的內徑一致。圓筒部4a2為筒狀,活塞部4b構成為可在圓筒部4a2內滑動。圓筒部4a2的內部空間與噴嘴4c和管4d連通。圓筒部4a2的內部空間內置有由彈性部件和閥構成的泵機構。介由滑動活塞部4b而使泵機構工作,從而能夠從噴嘴4c排出由管4d吸上來的內容物。
<固定環5>
如圖6所示,固定環5具備外筒部5a、上壁部5b、以及內筒部5d。外筒部5a與內筒部5d通過上壁部5b連接。外筒部5a的內表面設置有能夠與外螺紋部2f螺合的內螺紋部5f。上壁部5b設置有開口部5c。開口部5c的內徑大於圓筒部4a2的外徑。因此,如圖1所示,在將泵4安裝於口部3d,將固定環5安裝於外容器2的狀態下,泵4的筒部4a1的外表面與開口部5c的內表面之間產生間隙,從而能夠進行通氣。並且,若在將內容器3插入外容器2內的狀態下將固定環5安裝於外容器2,則內筒部5d的前端抵 接於內容器3的上表面3f,內容器3在上下方向上完全固定。應予說明,於內容器3的凸緣部3c,由於內容器3凹凸嵌合於外容器2,即使不設置固定環5,也能夠將內容器3固定於外容器2。若內筒部5d密合於上表面3f、則外氣難以導入外容器2與內容器3之間的間隙,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內筒部5d設置有外氣流通路5e,能夠流通通過外氣流通路5e的外氣。
在本實施方式的結構中,通過開口部5c、外氣流通路5e,2e、軀幹部間隙10、底部間隙11、以及外氣導入孔8,向內袋6與外殼7之間的間隙導入外氣。因此,即使在收容容器1突然在高溫環境下曝光的情況下,也難以使高溫的外氣與內袋6接觸。
<內容器3的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層疊剝離容器)的製造方法。
首先,如圖10的I所示,將具備與要製造的內容器3對應的層疊結構(一個例子是如圖10的I所示,從容器內表面側依次由PE層/粘合層/EVOH層構成的內層12和由PP層構成的外層13的層疊結構)的熔融狀態的層疊型坯P從口模50(模頭)擠出,將該熔融狀態的層疊型坯安裝到吹塑成型模具40(參考圖11A,11B),關閉一對分割模具40A。分割模具40A具有軀幹部3a、底部3b、凸緣部3c等內容器3的各種形狀形成為吹塑成型品的模腔形狀。
這裡,利用圖11A、圖11B、圖12A~圖12C,對利用吹塑成型模具40的內容器3的底部3b附近的形狀的成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圖11A是示 意性的表示將圖10的製造步驟中使用的模具40以與分割面垂直的方向切斷時的剖面圖。如圖11A所示,吹塑成型模具40的分割模具40A分別具備縫脊部42c。並且,縫脊部42c的下方具備合模時壓縮層疊型坯P的壓縮部42d。這裡,壓縮部42d的合模時的寬度d3為層疊型坯P的壁厚d6(參考圖12a)的2倍以下。d3/d6的比例如為0.3~2,更優選為0.5~1。d3/d6的比值具體而言例如為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0,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接著,圖12A~圖12C表示將一對分割模具40A緩緩關閉,將層疊型坯進行合模的樣子。若從圖12a的合模前的狀態進行分割模具40A的關閉,則介由分割模具40A的縫脊部42c,圓筒狀的層疊型坯P向內被擠壓,如圖12b所示,首選層疊型坯P的內層12彼此抵接。若從該狀態進一步關閉分割模具40A,則層疊型坯介由縫脊部42c和壓縮部42d而被壓縮。另外,如圖12C所示,介由模具完全關閉,從而層疊型坯P介由縫脊部42c而被分為2個,於容器側形成夾斷部3p。
如圖12B~圖12C所示,若進行分割模具40A的關閉,則具有外層13和內層12的層疊型坯P緩緩被壓縮,但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模具40具有壓縮部42d,對於層疊型坯P,縫脊部42c的下方(容器外側)比上方(容器內側)更會被壓縮。從而,被擠壓的層疊型坯P變得易於向空間大的容器內側方向(參考圖12B的箭頭)流動。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口模50的直徑、如圖11A和圖11B所示,即從口模50擠出的層疊型坯P的直徑d5設定為略小於在模具40的內徑中形 成內容器3的口部3d的部分的內徑d2。d5/d2的比例如為0.6~0.9,更優選為0.7~0.8。並且,d5/d2的比具體而言例如為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這裡,若層疊型坯P的直徑d5比形成口部3d的部分的內徑d2過大,則在合模時有可能發生有毛刺進入等情況,或者,若層疊型坯P的直徑d5過小,則成型變得困難,但通過使d5/d2的比為上述的值,能夠適當地成型口部3d。
為了形成上述的厚度積存部3g,如圖11B所示,即使通過合模使層疊型坯P圓筒形的狀態平坦地被擠壓,優選作為被擠壓的層疊型坯P的寬度的折徑d7(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寬度與成型後的夾斷部3p的寬度d4幾乎一致)小於形成內容器3的底部3b的部分的內徑d1(d7<d1)。由此,被擠壓的層疊型坯P能夠在容器內部向徑方向外側流動,因此易於形成厚度積存部3g。這裡,折徑d7比層疊型坯P的直徑d5的π/2倍(d5×π/2<d7)大。從而,為了滿足上述的條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層疊型坯P的直徑d5(口模50的直徑)設定為在形成底部3b的部分的內徑d1的2/π倍以下。d5/d1的比例如為0.1~0.63,更優選為0.19~0.42。d5/d1的比具體而言例如為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如上所述,在關閉一對分割模具40A之後,如圖10的II所示,將吹塑噴嘴插入內容器3的口部3d側的開口部,在以進行合模的狀態下在分割模具的模腔內吹入空氣。接著,圖10的III所示,打開分割模具,取出吹塑成 型品。此時,由於在夾斷部3p的下側的部分形成下毛刺,去除該毛刺。
另外,對於如上成型的成型品,進行已知的內層預備剝離步驟、上述的外氣導入孔8的形成步驟等,完成內容器3。
<收容容器1的製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在內容器3內填充內容物之後,將泵4安裝於口部3d的插入外容器2內中,在該狀態下將固定環5安裝於外容器2來製造本實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
如圖2所示,內容物可以以內袋6與外殼7之間沒有間隙的方式進行完全填充,但如圖13所示,也可以以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設置有間隙的方式進行填充(即,部分填充)。此時,在進行內容物的填充之後,由於即使在使用者開始內容物的排出之前的狀態下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有間隙,從而進一步使隔熱性提高。若設外殼7的容積為Vs、收容於內袋6的內容物的體積為Vc,則優選Vc/Vs≦0.95,更優選Vc/Vs≦0.9。Vc/Vs例如為0.5~0.95,具體而言例如為0.5、0.55、0.6、0.65、0.7、0.75、0.8、0.85、0.9、0.9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作為將內容物進行部分填充的方法,例如可列舉通過從口部3d將內袋6內的空氣吸出而使內袋6從外殼7剝離的同時使內袋6收縮,接著將內容物進行部分填充的方法。根據這樣的方法,能夠在內袋6與外殼7之間設置間隙,且以不在內袋6內殘留空氣的方式對內袋6進行部分填充。
2.第2實施方式
接著,利用圖14~圖18,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3進行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容器是擠壓式的瓶子,不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的外容器2的部件。並且,第2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3在具有閥部件20的點和夾斷部3p具有底密封突出部3p的點等方面不同於第1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以下,圍繞不同點進行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3具備容器主體3a、以及閥部件20。容器主體3a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3h、以及從收容部3h排出內容物的口部3d。
如圖15所示,容器主體3a於收容部3h和口部3d具備外層13和內層12,由外層13構成外殼7,由內層12構成內袋6。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內層12從外層13剝離,從而內袋6從外殼7剝離而收縮。
口部3d設置有能夠與帶有止回閥的蓋(未圖示)卡合的卡合部3e。蓋可以以壓蓋式地安裝,也可以螺旋式地安裝。
如圖15所示,閥部件20被插入形成於收容部3h的外氣導入孔8,用於調節外殼7和內袋6之間的中間空間S1與容器主體3a的外部空間S2之間的空氣進出。作為閥部件20的結構,例如可以為介由利用閥部件20的移動將外氣導入孔8的邊緣與閥部件20之間的間隙進行開閉,從而使閥部件20對外氣導入孔8進行開閉的結構,或者在閥部件20本身設置貫通孔和可開閉的閥,利用該閥的移動來開閉貫通孔,從而對外氣導入孔8進行開閉 的結構。應予說明,也可以為不設置閥部件20,通過在外氣導入孔8貼附過濾器來調節空氣的進出的結構,或者單純在排出內容物時,利用手指等而使外氣導入孔8封閉來進行調整的結構。並且,也可以利用在口部3d設置外氣導入孔8,具有與外氣導入孔8連通的止回閥的蓋。
閥部件20即使是上述的任意結構,均構成為:在壓縮外殼7時封閉外氣導入孔8而成為能夠壓縮內袋6的狀態,若解除向外殼7的壓縮力則向中間空間S1內導入外氣。
收容部3h在安裝閥部件20後用收縮膜覆蓋。此時,以閥部件20不被收縮膜干涉的方式,將閥部件20安裝於設置在收容部3h的閥部件安裝凹部3j。並且,以閥部件安裝凹部3j不被收縮膜密閉的方式,設置從閥部件安裝凹部3j沿口部3d的方向延伸的空氣流通槽3k(圖1參照)。
接著,利用圖16A、圖16B、圖17A以及圖17B,對本實施方式的容器主體3a的底部3b附近的區域進行說明。如圖16a所示,收容部3h的底部3b設置有中央凹區域3s、設置於該周圍的周緣區域3t,中央凹區域3s設置有自底面突出的底密封突出部3p。在本實施方式中,底密封突出部3p相當於利用層疊型坯的吹塑成型中的層疊型坯的夾斷部。如圖17B的放大剖面圖所示,底密封突出部3p具備錐形部30和比該錐形部厚度更小的薄壁部31。錐形部30成為自底面向前端變細的形狀。薄壁部31形成於錐形部30的前端位置。如圖16A所示,這些錐形部30和薄壁部31形成為沿著底密封突出部3p的長邊方向(圖16B的左右方向)橫穿底部3b整體。從而,周邊區域3t的一部分為凹狀,在該部分中,中央凹區域3s與周緣凹區域3u 連接。由這些中央凹區域3s周緣凹區域3u形成請求項中的凹部。並且,薄壁部31的剖面形狀是以與底面垂直的方向為長邊的矩形。於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7A所示,底部3b形成為其中央部為凸起底,底密封突出部3p不會比周緣區域3t所規定的接地面F(圖17a參照)突出,薄壁部31的前端位於接地面F的上方。
應予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容器主體3a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於底密封突出部3p外殼7和內袋6被密封,底部3b未形成有外氣導入孔(參考圖17A~圖17C)。這裡,“密封”表示熔接圓筒狀的層疊型坯而底被關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底密封突出部3p上的內層12對於外層13的比率小於底部3b的其他部分或容器主體3a的側面等、別的部分的內層12的比率。因此,尤其是在底密封突出部3p的前端部分,如圖17B所示,與至少一部分的區域,熔接外層13彼此,亦即隔著密封部的左右外層13以不介由內層12的方式熔接。通過這樣的結構,與於底密封突出部3p外層13整體介由內層12熔接的結構相比,能夠提高耐衝擊性。然而,無須為圖17B這樣的內層12未到達至薄壁部31而在錐形部30內中斷的結構,例如也可以為從宏觀來看內層12到達至薄壁部31的形態。應予說明,關於通過這樣的底部3b附近的結構的吹塑成型的製造方法,在後面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錐形部30的基端部的厚度t2(參考圖17B)與容器主體3a的底部3b的壁厚t1的比優選為2.0以下。並且,相對於底部3b的壁厚t1的錐形部30的基端部的厚度t2的比更優選為0.5~1.5,進一步優選為0.8~1.2。該比例具體而言例如為0.5、0.6、0.7、0.8、0.9、1.0、1.1、1.2、1.3、1.4、1.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應予說明, 這裡所說的“底部3b的壁厚t1”底部3b的中央指的是除了密封部附近的比周邊厚度更厚的部分的底部3b的壁厚,例如規定為從錐形部30的基端部隔著和與底密封突出部3p的底部3b垂直方向的長度相同長度的位置X上的底部3b的厚度(參考圖17B)。並且,相對於錐形部30的基端部的厚度t2的薄壁部31的厚度t3的比優選為0.01~0.1,更優選為0.03~0.07。這個比具體而言例如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此外,薄壁部31的同方向上的長度t5與錐形部30的底部3b垂直方向的長度t4的比優選為0.05~0.3,更優選為0.1~0.25,進一步優選為0.15~0.20。這個比具體而言例如為0.1、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21、0.22、0.23、0.24、0.2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應予說明,如圖17A和圖17C等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容器主體3a也在底密封突出部3p的長邊方向端部形成有作為外殼7與內袋6卡合的卡合部的厚度積存部3g。具體而言,如圖17C所示,在厚度積存部3g處,外殼7具備朝徑方向內側突出的一對凸部7e,內袋6具備與凸部7e卡合的一對凹部6e。如此,本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在厚度積存部3g卡合有外殼7的凸部7e與內袋6的凹部6e,即使隨著內容物的減少內袋6收縮,內袋6也不會從底部3b脫離。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底部3b(底面)的直徑d1、口部3d的直徑d2、底密封突出部3p(相當於第1實施方式的夾斷部3p)的寬度d4的比為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範圍。
本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3的製造方法與第1實施方式的內容器3的製造方法類似,但形成層疊剝離容器3的底部3b(底密封突出部3p)的模具40的形狀不同。以下,利用圖18A、圖18B、圖19A~圖19D,對由吹塑成型模具40的容器主體3a的底部3b附近形狀的成型進行詳細說明。圍繞這些點進行說明。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分割模具40A具有閥部件安裝凹部3j、空氣流通槽3k、底密封突出部3p等容器主體3a的各種形狀形成為吹塑成型品的模腔形狀。
首先,圖18A是表示吹塑成型模具40的、成型容器底部3b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圖。如圖18A所示,分割模具40A分別具備使底部3b成型的底面成型部41、以及使底密封突出部3p成型的突出成型部42。更具體而言,如圖18B的放大圖所示,突出成型部42具備使底密封突出部3p的錐形部30成型的、朝向容器內側方向傾斜的錐面42a、使薄壁部31的成型的薄壁成型部42b、以及縫脊部42c。
接著,圖19A~圖19D表示緩緩關閉一對分割模具40A,對層疊型坯P進行合模的樣子。若從圖19A的合模前的狀態進行的分割模具40A關閉,則介由分割模具40A的薄壁成型部42b和縫脊部42c,圓筒狀的層疊型坯P被向內擠壓,如圖19B所示,首先,層疊型坯P的內層12彼此抵接。圖19C所示,若從該狀態進一步關閉分割模具40A,則介由薄壁成型部42b和縫脊部42c、甚至是錐面42a層疊型坯P被壓縮。另外,如圖19D所示,通過完全關合模具,從而形成錐形部30和薄壁部31,層疊型坯P被縫脊部42c分為2個。
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層疊型坯P的直徑d5也被設定為比在模具40的內徑中形成內容器3的口部3d的部分的內徑d2略微小,該比為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範圍。
如圖19B~圖19D所示,若進行分割模具40A的關閉,則具有外層13和內層12的層疊型坯P緩緩被壓縮,但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具有分割模具40A以朝向容器內側方向的方式傾斜的錐面42a,從而層疊型坯P朝向容器內側方向(圖19A~圖19D的上方向)被擠壓。即,在本實施方式中,突出成型部42的錐面42a和薄壁成型部42b相當於合模時壓縮層疊型坯P的壓縮部42d(參考圖18B)。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易於介由設置於縫脊部42c的上方(容器內部側)的壓縮部42d來形成厚度積存部3g。另外,位於層疊型坯P的內側的內層12構成為易於向空間大的容器內側方向移動(參考圖19C和圖19D的箭頭),在合模後的底密封突出部3p(錐形部30和薄壁部31),相對於外層13的內層12所占的比例小於分割模具40A不具有錐面42a的情況。結果,於底密封突出部3p,在至少一部分的區域中,外層13彼此壓縮而熔接,相比於內層12到達至前端而內層12彼此熔接的結構,提高耐衝擊性,即使施加衝擊,也能夠製造出底密封突出部3p不分離的層疊剝離容器3。應予說明,通過實驗確認,也可以通過設置薄壁部31,促進內層12的向容器內側方向的移動。
應予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將折徑d7(被擠壓的層疊型坯P的寬度)設定為底密封突出部3p的寬度d4以下。d4/d7的比例例如是0.8~1.0,具體而言例如為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1.00,也可以 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通過使d4/d7為如上的值,厚度積存部3g可以被適當地形成。
應予說明,本發明也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實施。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底密封突出部3p是由錐形部30和薄壁部31構成,但薄壁部31不是必須的。即使在未設置薄壁部31的情況下,通過底密封突出部3p形成錐形的形狀,從而在合模時外層13彼此熔接,能夠提高耐衝擊性。。
1‧‧‧收容容器
2‧‧‧外容器
2a‧‧‧軀幹部
2b‧‧‧底部
2c‧‧‧縮徑部
2d‧‧‧支撐部
2e‧‧‧外氣流通路
2f‧‧‧外螺紋部
2g‧‧‧擴徑部
3‧‧‧內容器/層疊剝離容器
3a‧‧‧軀幹部/容器主體
3b‧‧‧容器底部
3c‧‧‧凸緣部
3f‧‧‧上面
3g‧‧‧厚度積存部
3h‧‧‧收容部
3p‧‧‧夾斷部/底密封突出部
4‧‧‧泵
4a‧‧‧主體部
4a1‧‧‧筒部
4a2‧‧‧圓筒部
4a3‧‧‧上壁部
4a4‧‧‧內螺紋部
4b‧‧‧活塞部
4c‧‧‧噴嘴
4d‧‧‧管
5‧‧‧固定環
5a‧‧‧外筒部
5b‧‧‧上壁部
5c‧‧‧開口部
5d‧‧‧內筒部
5e‧‧‧外氣流通路
5f‧‧‧內螺紋部
6‧‧‧內袋
6a‧‧‧內袋露出部
7‧‧‧外殼
10‧‧‧軀幹部間隙
11‧‧‧底部間隙

Claims (4)

  1.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其中,所述層疊剝離容器具備收容內容物的收容部、以及形成於所述收容部的底面的夾斷部,在所述夾斷部的長邊方向的端部,通過向容器內側伸出,形成厚度比周圍更厚的厚度積存部,所述外殼在所述厚度積存部具備朝徑方向內側突出的凸部,所述內袋在所述厚度積存部具備與所述凸部卡合的凹部。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在所述夾斷部具備向所述外殼與所述內袋之間的空間導入外氣的外氣導入孔。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層疊剝離容器,其中,所述夾斷部具備向容器外突出的突出部。
  4.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的製造方法,其是具有外殼和內袋且隨著內容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的層疊剝離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具備:吹塑成型步驟,利用圓筒狀的層疊型坯,所述層疊型坯具備構成所述外殼的外層以及構成所述內袋的內層,其中,擠出所述層疊型坯的口模直徑為,在所述吹塑成型步驟中使所述層疊剝離容器成型的模具的內徑中形成底部的部分的內徑的2/π倍以下,所述模具在使所述層疊剝離容器的夾斷部成型的縫脊部的附近具備壓縮部,所述壓縮部,在比所述縫脊部更向外的容器外側的位置,在合模前壓縮所述層疊型坯而使所述層疊型坯向容器內側方向流動, 所述壓縮部在合模時的寬度為所述層疊型坯的壁厚的0.55~1倍。
TW107121445A 2017-06-28 2018-06-22 層疊剝離容器 TWI765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6248 2017-06-28
JP2017126248A JP6923788B2 (ja) 2017-06-28 2017-06-28 積層剥離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065A TW201917065A (zh) 2019-05-01
TWI765060B true TWI765060B (zh) 2022-05-21

Family

ID=6474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1445A TWI765060B (zh) 2017-06-28 2018-06-22 層疊剝離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23788B2 (zh)
KR (1) KR102590903B1 (zh)
CN (1) CN110740939B (zh)
TW (1) TWI765060B (zh)
WO (1) WO2019004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7075B2 (ja) * 2019-01-21 2022-09-14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JP7385102B2 (ja) * 2019-01-28 2023-11-22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収容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52066B2 (ja) * 2019-06-11 2023-09-28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WO2020218397A1 (ja) * 2019-04-26 2020-10-29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CN114502475A (zh) * 2019-10-31 2022-05-13 京洛株式会社 收容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517A (ja) * 1984-11-09 1986-06-07 エルエスアイ ロジツク 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遅延制御回路
JPH05310265A (ja) * 1992-05-11 1993-11-2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積層ボトル
JP2004059077A (ja) * 2002-07-30 2004-02-2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ブロー成形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
US20160052661A1 (en) * 2013-03-29 2016-02-2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Laminated bott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265A (en) * 1976-07-15 197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mpurity diffusion method
JPH023863Y2 (zh) * 1985-01-16 1990-01-30
AU724022B2 (en) * 1996-05-30 2000-09-07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Extrusion blow molded container having cylindrical drum portion and mold for shaping the container
JP3303234B2 (ja) * 1997-09-17 2002-07-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ブロー成形壜体の内容器リーク検査方法
JP2002068229A (ja) * 2000-08-25 2002-03-08 Taisei Kako Co Ltd 積層ボトルの口上面シール構造
JP4535259B2 (ja) * 2004-09-30 2010-09-0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6249743B2 (ja) * 2013-04-30 2017-12-2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積層ボトル
JP2015199512A (ja) * 2014-04-07 2015-11-12 株式会社クレハ 喰い切り支持部を備え、カーボンラベリングされた表面層を備える合成樹脂製ブロー成形多層容器
JP6421458B2 (ja) * 2014-05-29 2018-11-14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積層剥離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0517A (ja) * 1984-11-09 1986-06-07 エルエスアイ ロジツク 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遅延制御回路
JPH05310265A (ja) * 1992-05-11 1993-11-2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積層ボトル
JP2004059077A (ja) * 2002-07-30 2004-02-2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ブロー成形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
US20160052661A1 (en) * 2013-03-29 2016-02-2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Laminated bott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065A (zh) 2019-05-01
CN110740939B (zh) 2021-10-22
JP6923788B2 (ja) 2021-08-25
WO2019004028A1 (ja) 2019-01-03
CN110740939A (zh) 2020-01-31
KR102590903B1 (ko) 2023-10-17
JP2019006490A (ja) 2019-01-17
KR20200024240A (ko)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060B (zh) 層疊剝離容器
TWI766934B (zh) 層疊剝離容器
JP3896524B2 (ja) 合成樹脂製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壜体成形用プリフォーム
US20180370673A1 (en) Lamination separable container
WO2016027732A1 (ja) 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US6878335B2 (en)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 breathing bag and breathing bag manufactured by such process
CN110817053B (zh) 积层剥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780911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KR20050032599A (ko) 블로 성형품
CN108698731B (zh) 双层容器和其制造方法
JP6850531B2 (ja)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49076B2 (ja) 積層剥離中空成形品のブロー成形方法
JP4678664B2 (ja) ツイストオフ口部付き少容量容器
JP2004175406A (ja) 容器およびその減容化方法
JP2018154404A (ja) 収容容器
JP7137075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3260926B2 (ja) チューブ容器の製造方法
JPH07117105A (ja) 輸液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2023047687A (ja) 二重容器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TW202041430A (zh) 收容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02046724A (ja) エアーホールド容器
JP3801281B2 (ja) ボトルパック容器の成形装置
JP2000072124A (ja) 成形充填容器および当該成形充填容器の製造方法
JPS5973926A (ja) 内面に突起部を有する中空二重壁容器の成形方法
JP2001031139A (ja) 複合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