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764B -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764B
TWI761764B TW109104854A TW109104854A TWI761764B TW I761764 B TWI761764 B TW I761764B TW 109104854 A TW109104854 A TW 109104854A TW 109104854 A TW109104854 A TW 109104854A TW I761764 B TWI761764 B TW I7617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dispensing
coupling
gear
unit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4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255A (zh
Inventor
山宮毅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7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00Coin dispensers
    • G07D1/02Coin dispensers giving chang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7D9/008Feeding coins from bulk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00Coin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2201/00Coin dispen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使用單一馬達以選擇性驅動硬幣排出單元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排除例如設置於硬幣排出單元每一者中的閘門的選擇性硬幣發射機構。透過使用切換單元將第一馬達之驅動力的目的地進行切換,以選擇性驅動硬幣排出單元。切換單元具有分別為硬幣排出單元提供的第一耦接齒輪、能夠與相應第一耦接齒輪接合的第二耦接齒輪、以及配置將第二耦接齒輪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的耦接齒輪位移機構。耦接齒輪位移機構響應於指令而進行操作,使得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係根據指令設置於連接位置而第二聯接齒輪的其餘者則設置於未連接位置。

Description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複數硬幣排出單元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且更具體而言,係關於能夠使用單一馬達並響應於指令而選擇性地啟動或驅動複數硬幣排出單元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在此說明書中,術語「硬幣」具有廣泛意義,不僅包含作為貨幣的硬幣,亦包含作為貨幣之硬幣之外的硬幣等同物,例如籌碼及代幣,其中「硬幣」的形狀不限於圓形且可為多邊形或任何其他形狀。
傳統上,已知具有複數硬幣排出單元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舉例來說,在2017年8月4日所公告的日本專利第6182787號揭露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包括複數硬幣排出單元以及分別放置在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上的複數硬幣儲存容器。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是被配置以將儲存在該等硬幣儲存容器之相應一者中的硬幣,藉由放置在所述容器正下方的旋轉盤而通過相應的硬幣出口進行排出。指定成個別硬幣面額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是透過單一馬達而彼此同步驅動。當接收到發放指令時,會從一或更多硬幣排出單元排出用於該指令的一或更多所需面額之硬幣。在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中,用於響應發放指令而選擇性排出指定面 額之一或更多硬幣的控制係藉由設置在硬幣出口附近的閘門來達成。該閘門是由能夠在盤之通孔中移動的通道阻止構件所形成。該通道阻止構件是配置以從盤的表面凸出或下沉至盤的表面。當阻止硬幣排出時,是將該通道阻止構件移動以從盤的表面凸出。當准許硬幣排出時,是將該通道阻止構件移動以下沉至盤的表面。藉此方式,用於響應發放指令而選擇性排出指定面額之一或更多硬幣的控制是使用閘門來達成。
同樣係用於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中選擇性排出一或更多指定面額硬幣的控制方法,不同於前述專利第6182787號使用閘門的方法,另一種控制方法係揭露於1996年4月30日所公告的日本專利第2514825號中。在專利第2514825號的控制方法中,期望的發放操作是藉由控制旋轉軸的旋轉方向(換言之,是藉由將旋轉軸的旋轉方向在正向與反向之間切換)而在兩個硬幣排出單元的其中一者中選擇性地執行。
在前述專利第6182787號所揭露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中,由於硬幣排出單元(其指定成個別的硬幣面額)是藉由單一馬達而彼此同步驅動,因此與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是由專屬的馬達所驅動的情況相比,具有可降低馬達成本的優點。然而,為了達成響應於發放指令而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中選擇性排出一或更多指定面額硬幣的控制,需要在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之硬幣出口附近設置閘門並響應於發放指令而控制閘門的開啟/關閉操作。然而,閘門的結構係相當複雜且同時對閘門的控制必須係精確地,因此具有閘門容易故障及耐用性不足的缺點。於是,有必要找尋或創造用於解決、或避免這些缺點的措施。
在前述專利第2514825號所揭露的控制方法中,由於所期望的發放操作是藉由將旋轉軸的旋轉方向在正向與反向之間切換,進而在兩個硬幣排出單元的其中一者中選擇性地執行,因此不需要前述的閘門。於是,硬幣排出單元每一者的結構係被高度簡化且不易故障。此外,亦可輕易地解決前述關於耐用性的缺點。
然而,此處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在於可使用的硬幣排出單元數量被限制為兩個。要使用前述專利第2514825號的控制方法來控制三或更多硬幣排出單元,必須設置用於將各自的旋轉軸之旋轉方向在正向及背向之間進行切換的二或更多控制機構。這意味著複數控制機構的整體結構變得太複雜以致於喪失此方法的前述優點(即結構簡化、不易故障、及足夠的耐用性)。
本發明是考慮到前述的狀況而進行創作。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在採用透過單一馬達來驅動或啟動硬幣排出單元之結構的情況下,能夠響應於發放指令以從硬幣排出單元選擇性地排出一或更多所需面額的一或更多硬幣,而不使用設置在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中以選擇性地排出一或更多預定面額硬幣的機構(例如,前述專利第6182787號的閘門)。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能夠簡化硬幣排出單元每一者的結構以在低成本、不易故障、且可輕易具有期望耐用性的情況下來製造硬幣排出單元。
對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上述目的與其他未具體提及的其他目的將透過下方的實施方式而變得清楚。
根據本發明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包括:基座,具有安裝表面;複數硬幣排出單元,安裝於該安裝表面上;第一馬達,共同使用於該等硬幣排出單元;驅動機構,設置於該安裝表面下方,係配置以透過使用齒輪來傳遞第一馬達的驅動力而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以及切換單元,設置於該安裝表面下方,係配置以切換第一馬達之驅動力的目的地,從而選擇性地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其中一者;其中,該切換單元包括(i)分別為該等硬幣排出單元提供的複數第一耦接齒輪;(ii)能夠與相應之第一耦接齒輪接合的複數第二耦接齒輪,且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是提供用於該驅動機構;以及(iii)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配置以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響應於指令而進行操作,使得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係根據指令以設置於連接位置處,而其餘的第二耦接齒輪則設置於未連接位置處;以及當透過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響應於指令而使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設置於連接位置處時,該第一馬達之驅動力係選擇性地傳遞至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指定一者所相應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其中一者。
如上述解釋,在根據本發明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中,該等硬幣排出單元(其安裝於基座的安裝表面上)是建構以透過使用切換單元來切換第一馬達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而選擇性地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其中一者。該切換單元包括(i)分別為該等硬幣排出單元提供的複數第一耦接齒輪;(ii)為該驅動機構所提供且能夠與相應之第一耦接齒輪接合的複數第二耦接齒輪;以及(iii)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以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此外,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響應於指令而進行操作,使得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係根據指令以設置於連接位置處,而其餘的第二耦接齒輪則設置於未連接位置處。
因此,當透過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響應於指令而使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設置於連接位置處時,由於其餘的第二耦接齒輪係設置於未連接位置處,因此該第一馬達之驅動力係選擇性地傳遞至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指定一者所相應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一者。這意味著僅有第一馬達之驅動力傳遞到的硬幣排出單元可被驅動,以根據指令而排出預定面額的一或更多硬幣。藉此,在將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係配置由第一馬達單獨驅動的情況下,不需要分別控制硬幣排出單元之每一者中硬幣排出的准許及阻止。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中,在採用透過單一馬達來驅動或啟動硬幣排出單元之結構的情況下,並無須提供設置在硬幣排出單元之每一者中以選擇性地排出一或更多預定面額硬幣的機構(例如,前述專利第6182787號的閘門)。
此外,切換單元可由下列所形成:(i)分別為該等硬幣排出單元提供的複數第一耦接齒輪;(ii)能夠與相應之第一耦接齒輪接合的複數第二耦接齒輪,且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是為該驅動機構所提供;以及(iii)耦接齒輪位移機構,配置以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且該等第一耦接齒輪與相應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間的接合與卸除係只需輕易地操作或操控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即可完成。因此,可將低成本製造的簡易結構(例如具有凸輪的旋轉驅動凸輪軸)使用於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此外,如上所述,並不需要提供分別控制硬幣排出單元之每一者中硬幣排出之准許及防止的機構。
於是,各硬幣排出單元的結構係被簡化且該等硬幣排出單元可用低成本進行製造。另外,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係較不易故障並能夠輕易具有期望的耐用性。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較佳實施例中,該等第一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齒輪所形成,其中該齒輪是固定於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相應一者的旋轉軸,並具有形成在其側面上的齒部及溝部;以及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齒輪所形成,其中該齒輪是固定於驅動機構的相應聯結齒輪(例如,從動齒輪),且具有形成在其側面上的齒部及溝部而能夠分別與該等第一耦接齒輪之相應一者的溝部及齒部接合。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包括:凸輪軸,由第二馬達所旋轉驅動,其中該凸輪軸具有分配給硬幣排出單元之每一者的凸輪;以及 凸輪從動件,分別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接合並能夠藉由相應的凸輪進行位移;其中,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是根據相應凸輪的旋轉所引起凸輪從動件之移動,而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仍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係設置用於偵測凸輪軸之旋轉位置的感測器;以及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基於由感測器所偵測到的凸輪軸之旋轉位置,來判斷是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何者設置在連接位置處。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又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偵測構件係以逐一相應至凸輪的方式來固定至凸輪軸;對偵測構件的旋轉位置分別進行偵測的感測器,係設置在與偵測構件相應的位置處;以及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基於由感測器所偵測到的偵測構件之旋轉位置,來判斷是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何者設置在連接位置處。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又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除了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任何一者)之外,還提供不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並未傳遞至所有硬幣排出單元;以及該不可操作模式與該可操作模式係配置以根據需求而能夠進行切換。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又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是配置能夠繞著由基座所固持的軸進行搖擺; 提供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任何一者)以及不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並未傳遞至所有硬幣排出單元);以及該可操作模式與該不可操作模式係配置能夠透過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繞著該軸的搖擺運動而進行切換。
在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又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除了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任何一者)之外,還提供不可操作模式,其中第一馬達的驅動力並未傳遞至所有硬幣排出單元;所有硬幣排出單元皆係配置能夠透過沿著安裝表面的運動而從基座卸除;以及藉由在該不可操作模式下將所需的一或更多硬幣排出單元沿著安裝表面進行滑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可選擇性地從基座卸除。
1: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10:基座部
11:底盤
11a:安裝表面
20:驅動機構
21:驅動齒輪
22,24,26,28:中間齒輪
23,25,27,29:從動齒輪
23a,25a,27a,29a:接合構件
23aa:凸緣部
23b:軸孔
30,31,32,33:耦接齒輪
30a:輪齒
30b:齒槽
30c:軸孔
40:切換單元
41:固持軸
42:框架
42a:框架本體
42b:固持部
43:凸輪軸
43a:軸構件
43b:連接部
44:凸輪
45:偵測構件
46:感測器
47:彈簧
48:凸輪從動件
48a:凸輪接收部
48b:分支部
48c:軸孔
48d:銷部
48e:輥輪
48f:固持軸
50:驅動齒輪
51:從動齒輪
52:槓桿
53:部件
54:框架擺動構件
55:擺動軸
100:硬幣排出部
110:硬幣排出單元
111:本體
112:盤
113:排出口
114:耦接齒輪
114a:輪齒
114b:齒槽
114c:軸孔
114d:接合孔
114e,114f:端部
115:旋轉軸
116:硬幣導件
120:硬幣儲存容器
M1:第一馬達
M2:第二馬達
為了可容易地實施本發明,現在將參照隨附圖式來進行詳細描述。
圖1係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其中顯示出將硬幣儲存容器的蓋子移除的狀態。
圖2係顯示出將四個硬幣儲存容器從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卸除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驅動機構及切換單元之結構的仰視圖,其中上述兩者皆係設置在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底盤或基座內。
圖4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四個硬幣排出單元的結構之仰視圖。
圖5係顯示四個硬幣儲存容器以及底盤或基座從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卸除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6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驅動機構及切換單元之結構的立體圖,其中是從右上前側往斜下觀察。
圖7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驅動機構及切換單元之結構的立體圖,其中是從左下前側往斜上觀察。
圖8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驅動機構及切換單元之結構的立體圖,其中是從左下後側往斜上觀察。
圖9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驅動機構及切換單元之結構的立體圖,其中是從右上後側往斜下觀察。
圖10A係顯示凸輪從動件之結構示例的立體圖,該凸輪從動件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是從右上前側往斜下觀察。
圖10B係顯示凸輪從動件之結構示例的立體圖,該凸輪從動件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是從右上後側往斜下觀察。
圖11A係顯示耦接齒輪之結構示例的前視圖,該耦接齒輪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顯示該耦接齒輪固定於相應從動齒輪之上表面的狀態。
圖11B係顯示耦接齒輪之結構示例的立體圖,該耦接齒輪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是從上側往斜下觀察。
圖11C係顯示從動齒輪之結構示例的立體圖,該從動齒輪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是從下側往斜上觀察。
圖12A係顯示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從動齒輪之接合結構示例的前視圖,該凸輪從動件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
圖12B係顯示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從動齒輪之接合結構示例的後視圖,該凸輪從動件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
圖13A係顯示耦接齒輪之結構示例的立體圖,該耦接齒輪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其中是從上側往斜下觀察。
圖13B係顯示耦接齒輪之結構示例的俯視圖,該耦接齒輪是用於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切換單元。
圖14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透過切換單元繞著固持軸的搖擺運動而在操作模式與非操作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操作之說明圖,其中上方部分顯示在操作模式下的狀態而下方部分顯示在非操作模式下的狀態。
圖15A係顯示根據包括在切換單元中凸輪的旋轉位置(或旋轉角度)而使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四硬幣排出單元在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操作之橫剖面圖,其中第四硬幣排出單元是處於未連接狀態下。
圖15B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四硬幣排出單元在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操作之橫剖面圖,其中第四硬幣排出單元是處於未連接狀態下。
圖15C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四硬幣排出單元在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操作之橫剖面圖,其中第四硬幣排出單元是處於未連接狀態下。
圖15D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四硬幣排出單元在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操作之橫剖面圖,其中第四硬幣排出單元是處於連接狀態下。
圖16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的連接/未連接狀態之說明圖,其中僅第四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至第三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未連接狀態。
圖17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的連接/未連接狀態之說明圖,其中僅第三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第二、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未連接狀態。
圖18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的連接/未連接狀態之說明圖,其中僅第二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第三、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未連接狀態。
圖19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的連接/未連接狀態之說明圖,其中僅第一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二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係處於未連接狀態。
圖20A係顯示第一硬幣排出單元內之耦接齒輪與從動齒輪上相應之耦接齒輪的相對位置之說明圖,其中係顯示處於連接狀態下的相對位置。
圖20B係顯示第一硬幣排出單元內之耦接齒輪與從動齒輪上相應之耦接齒輪的相對位置之說明圖,其中係顯示處於未連接狀態下的相對位置。
圖21係顯示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之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的連接/未連接狀態之說明圖,其中所有的硬幣排出單元皆係處於未連接狀態(即,圖1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係處於非操作模式)。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將同時參照隨附圖式而詳細描述於下。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之結構
在圖1中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的整體示意性結構。此外,在圖2中顯示將四個硬幣儲存容器120從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卸除的狀態,在圖3中顯示驅動機構20及切換單元40(其設置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之底盤11內)的示意性結構,以及在圖4中顯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結構。
如圖1所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主要是由基座部10與硬幣排出部100所形成。
基座部10包括具有類似於長方體形狀的底盤11,且底盤11的近似矩形上表面是形成作為安裝表面11a。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係設置使得安裝表面11a大致上平行於水平面。
硬幣排出部100包括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其中每一者皆具有四個硬幣儲存容器120的相應一者、以及覆蓋所述硬幣儲存容器120之上方開口的蓋子(未顯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佈置於安裝表面11a上以沿著平行於安裝表面11a之長邊的直線而彼此相 鄰,並與安裝表面11a可卸除地進行接合。用於驅動個別的硬幣排出單元110來進行硬幣排出操作的第一馬達M1係固定於底盤11的一端。第一馬達M1的旋轉軸(未顯示)係設置以垂直於安裝表面11a。第一馬達M1的控制(即,旋轉的起始與終止,以及旋轉方向介於正向與反向之間的切換)是透過控制裝置(未顯示)來執行。
作為第一馬達M1,可使用任何習知的馬達,只要具有足以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每一者(之旋轉盤)以進行預定硬幣排出操作的旋轉驅動力即可。
在以下的說明中,設置在最接近第一馬達M1之位置處的硬幣排出單元110是稱為「第一硬幣排出單元」,而將沿著安裝表面11a之長邊以遠離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其餘三個硬幣排出單元110分別稱為「第二硬幣排出單元」、「第三硬幣排出單元」、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
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是分別被指定為預定的四種面額(舉例來說,在日圓的情況下為500日圓、100日圓、50日圓、及10日圓的四種面額)。因此,這四個硬幣排出單元110是配置以將相應面額的硬幣儲存在硬幣排出單元110之相應一者的硬幣儲存容器120中。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每一者係響應於從上層裝置(例如,硬幣儲存/發放裝置)發送的發放指令,而將儲存在相應硬幣儲存容器120中相應面額的硬幣逐一排出至外部。
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具有相同的結構。如圖2及圖5所示,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每一者包括板狀本體111及具有四個通孔的 盤112,其中該盤112是安裝成能夠在本體111中旋轉。由於安裝表面11a大致上是水平的,因此盤112大致上能夠在水平面中旋轉。在旋轉期間,若從相應硬幣儲存容器120掉落之相應面額的硬幣是符合盤112的通孔之其中一者,則所述硬幣是透過由盤112之旋轉所引起的慣性力而從孔中拋出,因此所述硬幣從設置在本體111後端的排出口113被排出到外部。此外,在硬幣排出時,是將以此方式從相應孔中拋出的所述硬幣進行控制使其緊靠在硬幣導件116(設置在排出口113附近)上;因此,所述硬幣的排出方向總是控制在預定的方向中。
當然,盤112的通孔數量並不限於四個且可設定為四以外的任何數字。並且,為所有待排出面額所設置的盤當然不必具有相同結構(即,具有相同數量的孔),且盤112可根據所指定的面額而具有不同結構(即,具有不同數量的孔)。
在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每一者中,是將大致上垂直延伸且被可旋轉固持的旋轉軸115設置在本體111內。盤112與旋轉軸115的頂端接合。如圖4所示,耦接齒輪114是固定於旋轉軸115的下端,且因此耦接齒輪114與盤112是隨著旋轉軸115的旋轉而整體進行旋轉。這意味著耦接齒輪114亦類似於盤112而大致上在水平面中進行旋轉。
如圖3所顯示,在底盤11中係提供驅動機構20及切換單元40,該驅動機構20係藉由傳遞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來選擇性地旋轉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其中一個盤112,而該切換單元40係將第一馬達M1的旋轉驅動力之傳遞目的地進行切換以選擇性地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其中一者。
驅動機構20的結構係顯示在圖3、及圖6至圖9中。具體地,驅動機構20包括沿著底盤11的長邊而大致上呈線性佈置的複數齒輪。更具體地,驅動機構20包括:(i)固定至第一馬達M1之旋轉軸的驅動齒輪21;(ii)分別固定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旋轉軸115下端的四個從動齒輪23、25、27、29;(iii)中間齒輪22,係可旋轉地設置在驅動齒輪21與用於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3之間;(iv)中間齒輪24,係可旋轉地設置在用於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3與用於第二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5之間;(v)中間齒輪26,係可旋轉地設置在用於第二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5與用於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7之間;(vi)以及中間齒輪28,係可旋轉地設置在用於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7與用於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從動齒輪29之間。
所有的從動齒輪23、25、27、29與中間齒輪22、24、26、28均位於與安裝表面11a平行的平面中(即,大致上為水平面),並沿著與安裝表面11a之長邊平行的直線(沿著佈置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直線)進行佈置。從動齒輪23、25、27、29與中間齒輪22、24、26、28係能夠分別隨著相應的八個旋轉軸(未顯示,其係可旋轉地固持在底盤11中)而整體旋轉。從驅動機構20之結構容易理解,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所準備的所有從動齒輪23、25、27、29係隨著驅動齒輪21而在相同方向中旋轉。
如圖6至圖9所顯示,耦接齒輪30、31、32、33(其對應第二耦接齒輪)係分別固定在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從動齒輪23、 25、27、29的上表面(上側面)上。這些耦接齒輪30、31、32、33分別隨著相應之從動齒輪23、25、27、29而整體旋轉。此外,耦接齒輪30、31、32、33係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其對應第一耦接齒輪)可卸除地進行接合(請參見圖4),所述耦接齒輪114係分別固定至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相應旋轉軸115。這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係透過切換單元40而選擇性地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接合、或從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卸除。由於這樣的選擇性接合與卸除,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作為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而進行切換。
切換單元40具有圖6至圖9中所顯示的結構。具體地,切換單元40包括:透過將複數薄板組合而形成大致上為桿狀的框架42;由框架42所可旋轉固持的凸輪軸43;以及由框架42所固持的第二馬達M2。四個凸輪44與四個偵測構件45係固定至凸輪軸43。第二馬達M2係用於將凸輪軸43旋轉驅動。框架42與凸輪軸43彼此平行並沿著前述直線(沿著佈置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直線)進行延伸。框架42的總長度與凸輪軸43的總長度係與包圍從動齒輪23、25、27、29及中間齒輪22、24、26、28之空間的總長度大致相同。第二馬達M2具有固定至第二馬達M2之旋轉軸(未顯示)的驅動齒輪50(請參見圖8)。驅動齒輪50係與從動齒輪51(其固定在凸輪軸43之與驅動齒輪50相對的位置處)可旋轉地接合。凸輪軸43係透過第二馬達M2的旋轉驅動力而被旋轉驅動。
框架42包括帶狀的框架本體42a以及四個固持部42b。框架本體42a在框架42的整體長度上進行延伸。四個固持部42b全部皆係 在相同方向中從框架本體42a垂直凸出而形成。固持部42b的其中二者是以預定的距離而設置在框架本體42a的中間位置附近。其餘的兩個固持部42b則分別設置在框架本體42a的兩端位置。兩個固持軸41係分別固定至兩個固持部42b(其設置在框架42外側中的端部位置處)。這兩個固持軸41係在與框架42及凸輪軸43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從相應的固持部42b凸出,並且分別由固定在底盤11中的兩個固持構件(未顯示)所可旋轉地進行固持。因此,整個框架42可繞著設置在框架42端部的兩個固持軸41而搖擺。由於框架42這樣的搖擺運動,凸輪軸43亦繞著所述兩個固持軸41搖擺而進行位移。第二馬達M2係固定在框架本體42a的內表面,其中第二馬達M2係設置在凸輪軸43與框架本體42a之間大致上與中間齒輪24相對的位置處。
在此實施例中,凸輪軸43是透過將兩個軸構件43a與關節部或連接部43b進行耦接而形成。軸構件43a的其中一者是由設置在框架本體42a右半側的兩個固持部42b而可旋轉地固持,軸構件43a的另一者則是由設置在框架本體42a左半側的兩個固持部42b而可旋轉地固持。然而,此結構係為了便於組裝而使用。因此,凸輪軸43當然可以由單一軸構件所形成。
作為第二馬達M2,可使用習知的伺服馬達或步進馬達。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馬達。只要能夠精確地控制凸輪軸43的旋轉位置或旋轉角度,則理所當然任何馬達都可用於第二馬達M2。
第二馬達M2旋轉的起始及終止、以及第二馬達M2之旋轉方向在正向與反向之間的切換(其由未繪示的控制裝置所執行)可根據位 於凸輪軸43上四個凸輪44的佈置而適當地調整。舉例來說,第二馬達M2通常是配置以在正向與反向中進行旋轉;然而,第二馬達M2可配置成僅於單一方向中進行旋轉(即,僅在正向或是反向)。
固定至凸輪軸43的四個凸輪44係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所準備。這些凸輪44的形狀與尺寸彼此相同。凸輪44的每一者是由具有預定厚度的構件所形成,其中該構件具有像是等腰三角形(其中三個角係圓化的)的形狀。如圖6中所見,這四個凸輪44係固定至凸輪軸43而以90°的相位差依序偏移。這使其能夠藉由改變凸輪軸43的旋轉位置或角度而在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間選擇性地切換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
四個凸輪44係配置成與四個凸輪從動件48協作(請參見圖7及圖8),其中所述凸輪從動件48係分別與相應的從動齒輪23、25、27、29(其係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而設置)接合。
四個凸輪從動件48具有使相應的從動齒輪23、25、27、29在上下方向中位移的功能。這四個凸輪從動件48具有相同形狀及尺寸,每一者皆具有圖10A及圖10B中所顯示的結構。具體地,凸輪從動件48的每一者(其整體形狀類似Y字母)包括凸輪接收部48a及分支部48b。凸輪接收部48a係用於接收相應凸輪44的部分。分支部48b係與安裝在該等從動齒輪23、25、27、29之相應一者上的接合構件(例如,圖12A及圖12B所顯示的接合構件23a)進行接合的部分。軸孔48c係形成在凸輪接收部48a與分支部48b之間的邊界附近。當凸輪接收部48a被相應凸輪44的凸出部分往下按壓時,凸輪從動件48會繞著安裝在軸孔48c中的固 持軸48f(請參見圖12A)搖擺,而因此分支部48b被往上按壓。當相應凸輪44的凸出部分對於凸輪接收部48a的向下按壓力消失時,凸輪從動件48會藉由設置在凸輪接收部48a正下方的相應彈簧47(請參見圖7及圖8)之彈力而回到其初始位置。這意味著凸輪從動件48係響應於是否存在施加至凸輪接收部48a的向下按壓力,而像蹺蹺板地繞著固持軸48f(或軸孔48c)進行搖擺。
兩個銷部48d分別向內固定至兩條臂的端部,所述的兩條臂係形成凸輪從動件48的分支部48b。兩個輥輪48e分別與這兩個銷部48d可旋轉地接合。設置輥輪48e的原因係為了達成凸輪從動件48與接合構件(例如,接合構件23a)的平滑接合操作,其中所述接合構件是安裝在從動齒輪23、25、27、29之相應一者上。
圖11A、11B、及11C顯示出用於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而安裝在從動齒輪23上之接合構件23a的結構示例,其中耦接齒輪30係固定至從動齒輪23。
如圖11A、11B、及11C中所見,直徑略小於從動齒輪23的耦接齒輪30係固定至從動齒輪23的上側面(上表面)以與同一從動齒輪23共軸。具有大致圓柱狀的接合構件23a係固定至從動齒輪23的下側面(下表面)以往下凸出。固定成與從動齒輪23共軸的接合構件23a具有在接合構件23a下端側向凸出的凸緣部23aa。凸緣部23aa形成分支部48b所用的其中一接合面。從動齒輪23的下側面形成分支部48b所用的另一接合面。分支部48b插置在凸緣部23aa與從動齒輪23的下表面之間而與之接合。接合構件23a具有軸孔23b,該軸孔23b與相應之從動齒輪23以 及相應之耦接齒輪30共軸。兩個輥輪48e(其附接至凸輪從動件48的分支部48b之兩端部)係與由凸緣部23aa及從動齒輪23的下表面所夾住的部分進行接合。當凸輪從動件48的分支部48b繞著固持軸48f而向上或向下搖擺時,輥輪48e會進行滾動從而達成從動齒輪23以及耦接齒輪30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的平滑移動。
前述內容係能夠應用於從動齒輪25、27、29。如圖7所顯示,各具有大致圓柱形的接合構件25a、27a、29a係分別安裝在第二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所用的從動齒輪25、27、29上。接合構件25a、27a、29a係分別固定至從動齒輪25、27、29的下側面(下表面)以往下凸出。
如圖11A、11B、11C所顯示,在此實施例中,固定至從動齒輪23之上側面(上表面)的耦接齒輪30具有沿著其環狀輪緣以相等間隔形成在上側面中的輪齒30a。齒槽30b係形成在每兩個相鄰的輪齒30a之間。這意味著耦接齒輪30的輪齒30a是以往上凸出而形成,同時從動齒輪23的輪齒是以側向及徑向凸出而形成。軸孔30c係形成在耦接齒輪30的中央而與從動齒輪23的軸孔共軸。
凸輪從動件48與相應接合構件23a的接合狀態係顯示於圖12A及12B中。凸輪從動件48係能夠繞著安裝在軸孔48c中的固持軸48f進行搖擺。由於凸輪從動件48的搖擺運動,耦接齒輪30(第二耦接齒輪之其中一者)及相應之耦接齒輪114(第一耦接齒輪之其中一者)可在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在圖12A中,凸輪44的凸出部分(即,凸輪44從凸輪軸43最凸出的部分)會使凸輪接收部48a略微下降,同時由於凸輪接收部48a的下降而使分支部48b略微上升,形成從動齒輪23及 耦接齒輪30的稍微上升操作。在此狀態下,耦接齒輪30會與相應之耦接齒輪114接合或嚙合,其意味著耦接齒輪30係處於連接狀態中。另一方面,如圖12B所顯示,當凸輪44進行搖擺且其凸出端從凸輪接收部48a卸除時,由於設置在凸輪接收部48a正下方的彈簧47(例如,請參見圖7)之彈力,凸輪接收部48a會稍微往上位移(即,回到初始位置)而形成從動齒輪23及耦接齒輪30的稍微下降操作(即,回到初始位置)。在此狀態下,耦接齒輪30不與相應之耦接齒輪114接合或嚙合,其意味著耦接齒輪30係處於未連接狀態中。
前述彈簧47的端部(相對於凸輪接收部48a)是由設置在彈簧47正下方的固持結構(未顯示)而固持在底盤11內。因此,彈簧47的彈力總是施加至凸輪接收部48a,所以凸輪接收部48a係保持在預定的上方位置處而分支部48b則保持在預定的下方位置處。於是,除了透過凸輪44的凸出部分而將分支部48b向下按壓的時間以外,耦接齒輪30皆位於前述的下方位置,即「未連接位置」處。當分支部48b係透過凸輪44的凸出部分而向下按壓時,耦接齒輪30則移動至前述的上方位置,即「連接位置」處。當由凸輪44的凸出部分所產生的向下按壓動作消失時,耦接齒輪30會自動返回「未連接位置」。藉此方式,由於凸輪44的簡單搖擺操作,耦接齒輪30可透過凸輪從動件48而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切換。
在圖13A及13B中係顯示相應於耦接齒輪30的耦接齒輪114之結構示例。在此結構示例中,輪齒114a係沿著其環狀輪緣以相等間隔形成在下側面中。齒槽114b形成於每兩個相鄰的輪齒114a之間。這意 味著耦接齒輪114的輪齒114a係以往下凸出而形成。當進行連接時,軸孔114c會形成在耦接齒輪114的中央以與相應耦接齒輪30的軸孔共軸。耦接齒輪114的輪齒114a與齒槽114b可分別與相應耦接齒輪30的齒槽30b與輪齒30a接合。當耦接齒輪114的輪齒114a與齒槽114b分別與相應耦接齒輪30的齒槽30b與輪齒30a進行接合時(即,這兩個耦接齒輪114、30係處於連接狀態),耦接齒輪30的驅動力會傳遞至相應的耦接齒輪114,也因此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盤112(連接至所述耦接齒輪114)係被驅動旋轉,進而從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排出相應面額的一或更多硬幣。
在圖13A及13B的結構示例中,耦接齒輪114包括沿著其環狀輪緣以相等間隔形成的接合孔114d。接合孔114d的每一者都具有沿著耦接齒輪114的輪緣而彼此分開形成的兩個端部114e及114f。端部114e具有相對於耦接齒輪114之上表面的垂直面,而端部114f則具有相對於相同上表面的傾斜面,這意味著耦接齒輪114包括各具有垂直端部114e及傾斜端部114f的接合孔114d。這係為了實現單向離合器的功能。具體地,當耦接齒輪114處於未連接狀態時,耦接齒輪114可能在無意之間發生滑動,進而造成預期外的硬幣發放現象。單向離合器的功能即是用於避免這樣的預期外硬幣發放現象。因此,若不需要單向離合器的功能則可省略接合孔114d。
凸輪軸43(有四個凸輪44固定在其上並且由第二馬達M2進行驅動旋轉)以及四個凸輪從動件48(其透過相應的凸輪44而進行位移)構成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將耦接齒輪30、31、32、33(對應第二耦接齒輪)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 置」之間進行位移。在「連接位置」處,耦接齒輪30、31、32、33係分別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對應第一耦接齒輪)接合,這意味著耦接齒輪30、31、32、33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係處於其連接狀態中。在「未連接位置」處,耦接齒輪30、31、32、33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之間的接合會被解開,這意味著耦接齒輪30、31、32、33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係處於其未連接狀態中。
耦接齒輪30、31、32、33與相應的四個耦接齒輪114之間的接合狀態(連接狀態)及卸除狀態(未連接狀態)係透過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以上述的方式進行切換。為了偵測切換情況(換言之,係為了偵測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何者處於連接狀態),在切換單元40內設置有四個偵測構件45及四個光學感測器46。四個偵測構件45及四個光學感測器46係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而提供。
作為光學感測器,可使用任何習知的紅外感測器等;然而,除了光學感測器之外,其他任何類型的感測器都可為了此目的而使用。對於感測器來說,只要可偵測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連接/斷接就已足夠。在此以圖6所顯示作為示例,具有相同形狀及尺寸的四個偵測構件45係以相等間隔固定至凸輪軸43。
在此實施例中,四個偵測構件45的每一者係由圓形構件所形成,該圓形構件具有從所述構件之一部分向外凸出的凸起部。凸輪軸43(或軸構件43a)係插置於所述圓形構件的中心孔中並固定在預定位置處。與偵測構件45(其在結構與功能上是相同的)相應的光學感測器46係固定在框架本體42a的內表面上與相應偵測構件45對應的位置處。感測器 46的每一者在其發光部與受光部之間有形成間隙。當偵測構件45的凸起部插置於該間隙內時,從發光部往受光部發射的紅外光會被所述凸起部遮擋;於是,偵測到所述偵測構件45的凸起部抵達相應的光學感測器46。由於此偵測,即判斷所討論的耦接齒輪30與其相應的耦接齒輪114係處於接合狀態(即,連接狀態)。在需要維持此接合狀態的情況下,當偵測到所述凸起部抵達所述光學感測器46的同時立即將第二馬達M2的旋轉驅動停止。如此一來,耦接齒輪30與其相應的耦接齒輪114即設置在接合狀態(即,連接狀態)中。只要保持此接合狀態,儲存在相應硬幣排出單元110內預定面額的一或更多硬幣就會從同一硬幣排出單元110進行發放。當前述的紅外光沒有被所述凸起部遮擋時,即判斷所討論的耦接齒輪30與其相應的耦接齒輪114係處於未接合狀態(即,未連接狀態)。
在此實施例中,可設置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狀態。當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傳遞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任何一者的狀態(換言之,硬幣係從相關的硬幣排出單元110排出)稱為「可操作模式」時,則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狀態可稱為「不可操作模式」。在「不可操作模式」下,所有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從驅動機構20機械性地斷接(如圖21所顯示),因此衍生出的優點在於:藉由將所欲之硬幣排出單元110沿著安裝表面11a滑動,可將四個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所欲之一者從底盤11輕易移除。當然,此「不可操作模式」係可以被省略的。
在此實施例中,從「可操作模式」到「不可操作模式」的轉換或轉變係透過對槓桿52進行操作而達成,其中槓桿52係可搖擺地設置在底盤11的前側面上(如圖14所顯示)。具體地,槓桿52(具有固定在其後部的操作構件或部件53)係由固定至底盤11的擺動軸55而可搖擺地固持。槓桿52的操作構件或部件53係隨著槓桿52的搖擺運動而往下位移。由於框架擺動構件54係固定至位於槓桿52背側上的框架本體42a以與槓桿52重疊,因此框架擺動構件54會隨著槓桿52的搖擺運動而被往下按壓。在此狀態下,整個框架42會繞著兩個固持軸41(其設置在框架42各自的端部處)而略微往前搖擺,因此由框架42所固持的凸輪軸43會略微向上位移,並增加四個凸輪44與其相應四個凸輪從動件48之間的距離。因此,如圖7所顯示,凸輪從動件48的所有分支部48b會藉由相關彈簧47之彈力(其設置在相應凸輪接收部48a的正下方)而往下移動。由於分支部48b的這種下降運動,四個從動齒輪23、25、27、29及其相應之耦接齒輪30、31、32、33會共同往下進行移動。在此狀態下,不論四個凸輪44的凸出部分的位置如何,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都不再傳遞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這意味著以此方式完成從「可操作模式」到「不可操作模式」的轉換。返回到「可操作模式」係透過將槓桿52往上操作至其初始位置即可輕易完成。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之操作
接下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且具有前述結構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之操作將參照圖15A至15D而說明於下。
圖15A至15D顯示當相應凸輪44(包括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的切換單元40內)旋轉一次的同時,根據所述凸輪44的旋轉位置(旋轉角度)來依序切換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連接狀態與未連接狀態之狀況變化。在下方的說明中,將對當凸輪軸43逆時針轉動一次時所發生的狀況變化進行描述(如圖15A至15D所顯示)。
首先,如圖15A所顯示,當凸輪44的凸出部分係處於斜向右下的方向時,則相應於所述凸輪44的凸輪從動件48之凸輪接收部48a係設置在其上部的未連接位置處。這是由於所述凸輪接收部48a係被位於凸輪接收部48a正下方的相應彈簧47之彈力而一直向上按壓。在此狀態下,所述凸輪從動件48的分支部48b係設置在其下部的未連接位置處,且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係與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分離或斷接,因此這兩個耦接齒輪114、33係處於未連接狀態(未連接位置)。於是,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未傳遞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這意味著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並未發生硬幣排出。
接下來,當凸輪軸43從圖15A的位置逆時針旋轉90°時(換言之,凸輪軸43的相位前進90°),所述凸輪44的凸出部分會轉往斜向右上的方向(如圖15B所顯示)。此時,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凸輪接收部48a係設置在其上部的未連接位置處,其與圖15A的狀態相同。同樣在此狀態下,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分支部48b係設置在其下部的未連接位置處,且因此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係與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斷接,這意味著這兩個耦接齒輪114、33係處於未連接狀態(未連接位置)。於是,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未傳遞至第四硬幣排出單 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且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並未發生硬幣排出。此與圖15A的狀態相同。
隨後,當凸輪軸43從圖15B的位置逆時針再旋轉90°時(換言之,凸輪軸43的相位從圖15A的位置前進180°),所述凸輪44的凸出部分會轉往斜向左上的方向(如圖15C所顯示)。此時,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凸輪接收部48a係保持在其上部的未連接位置,其與圖15A的狀態相同。同樣在此狀態下,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分支部48b係保持在其下部的未連接位置處,且因此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係與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保持斷接,這意味著這兩個耦接齒輪114、33係處於未連接狀態(未連接位置)。於是,在圖15C的狀態中,第一馬達M1的驅動力未傳遞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且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並未發生硬幣排出。
最後,當凸輪軸43從圖15C的位置逆時針再旋轉90°時(換言之,凸輪軸43的相位從圖15A的位置前進270°),所述凸輪44的凸出部分會轉往斜向左下的方向(如圖15D所顯示)。此時,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凸輪接收部48a係移動至其下部的連接位置處,其係不同於圖15A至15C之狀態。這係因為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所述凸輪接收部48a係被所述凸輪44的凸出部分對抗相應彈簧47之彈力而往下按壓。由於所述凸輪接收部48a的此向下運動,所述凸輪從動件48之分支部48b係移動至其上部的連接位置。在此連接位置,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係接合或連接至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這意味著這兩個耦接齒輪114、33係移動至連接狀態(連接位置)。於是,在圖15D的狀態中,第 一馬達M1的驅動力傳遞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且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響應於發放指令而發生硬幣排出。
如上所述,由於凸輪軸43的旋轉所造成凸輪44的搖擺運動,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耦接齒輪114係與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接合(即,耦接齒輪114、33兩者皆移動至連接位置)(如圖20A所顯示),或係從驅動機構20的相應耦接齒輪33卸除(即,耦接齒輪114、33兩者皆移動至未連接位置)(如圖20B所顯示)。以此方式,僅有在耦接齒輪114、33兩者皆處於連接位置的有限時間才能從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執行硬幣排出操作。而這亦能夠應用於第一至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
在圖16至19中顯示出透過單一凸輪軸43的旋轉而改變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四個耦接齒輪114與相應之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之間的接合(連接)狀態之情況。
在圖16的狀態中,僅有與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相應的驅動機構20之耦接齒輪33係往上位移,且僅有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至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未連接狀態。在圖17的狀態中,僅有與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相應的驅動機構20之耦接齒輪32係往上位移,且僅有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第二、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未連接狀態。在圖18的狀態中,僅有與第二硬幣排出單元110相應的驅動機構20之耦接齒輪31係往上位移,且僅有第二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一、第三、及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未連接狀態。在圖19的狀態中,僅有與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相應的驅動機構20之耦接齒輪30係往上位移,且僅有第一硬幣排出 單元110係處於連接狀態而第二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處於未連接狀態。以此方式,透過簡單地改變四個凸輪44的相位(旋轉位置)即可選擇性地連接並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的任何一者。
具體而言,例如在對於將金額為630日圓以零錢發放的發放指令之情況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的控制裝置(未顯示)係根據發放指令而透過以下方式對切換單元40進行控制或操作:具體地,首先將用於排出500日圓硬幣的第一硬幣排出單元110選擇作為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並由第一馬達M1進行驅動,從而排出一個500日圓硬幣。接下來,將用於排出100日圓硬幣的第二硬幣排出單元110選擇作為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並進行驅動,從而排出一個100日圓硬幣。進而,將用於排出10日圓硬幣的第三硬幣排出單元110選擇作為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並進行驅動,從而陸續排出三個10日圓硬幣。以此方式,即可執行金額為630日圓的前述發放指令。
如上詳述,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係被建構以響應於指令而透過使用切換單元40將常用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的傳遞目的地進行切換,以選擇性地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的任何一者。切換單元40包括(i)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114(對應第一耦接齒輪);(ii)為驅動機構20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對應第二耦接齒輪)以能夠與相應之四個耦接齒輪114接合;以及(iii)使耦接齒輪30、31、32、33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 位移的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此處,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包括凸輪軸43以及凸輪從動件48,該凸輪軸43係由第二馬達M2而轉動驅動且具有分別分配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四個凸輪44,而所述凸輪從動件48分別與四個耦接齒輪114接合且分別由相應的凸輪44進行位移。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係根據相應凸輪從動件48的位移(源自相應凸輪44的旋轉)而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具有上述結構的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係操作以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指定一者設置在連接位置處,從而根據指令將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傳遞至硬幣排出單元110的該指定一者(的旋轉盤112)。
於是,透過使用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可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指定一者(其中所需面額的硬幣係儲存在相應的硬幣儲存容器120中)選擇性地設置在連接位置處,同時將剩餘的三個硬幣排出單元110設置在未連接位置處。因此,能夠將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單獨傳遞到指定的硬幣排出單元110,進而從所述硬幣排出單元110排出所需面額的一或更多硬幣。換言之,透過所需次數來重複硬幣排出操作,同時根據需求而在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間適當地切換第一馬達M1的傳遞目的地,可將任何數量的硬幣進行發放。這意味著即使在使用第一馬達M1單獨驅動這四個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結構中,仍不需要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每一者中對於硬幣排出的准許與阻止個別進行控制。
因此,利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儘管係使用第一馬達M1單獨驅動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結構,仍 不需要在硬幣排出單元的每一者中提供用於響應發放指令而選擇性排出一或更多所需面額硬幣的機構,例如在前述專利第6182787號中所揭露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的每個硬幣排出單元中設置的閘門。換言之,此處的優點在於可根據需求從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選擇性地排出所需面額的硬幣,而不使用在專利第6182787號中所揭露之選擇性硬幣排出機構。
此外,切換單元40可由下列所形成: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114(第一耦接齒輪);為驅動機構20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第二耦接齒輪)以能夠與相應之四個耦接齒輪114接合;以及使耦接齒輪30、31、32、33在預定的連接位置與預定的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的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其中,透過簡單將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進行操作,即可完成四個耦接齒輪114與相應之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之間的接合及卸除。因此,可將低成本製造的簡易結構使用於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該簡易結構例如是由第二馬達M2所驅動且有四個凸輪44以不同相位固定至其上的旋轉驅動凸輪軸43。此外,如上所述,並不需要提供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每一者中對於硬幣排出的准許與阻止個別進行控制的機構。
因此,可簡化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每一者的結構,並且可用低成本以製造這些硬幣排出單元110。此外,這些硬幣排出單元110不易故障並能夠輕易具有期望的耐用性。
再者,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除了前述優點之外還具有以下的額外優點。
具體地,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分別為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所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114(第一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齒輪所形成,該齒輪係固定至相應硬幣排出單元110的旋轉軸115並在其側面上具有輪齒114a及齒槽114b。為驅動機構20所提供的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第二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齒輪所形成,該齒輪係固定至驅動機構20的相應從動齒輪23、25、27、或29,且在其側面上具有能夠與相應耦接齒輪114之輪齒114a及齒槽114b接合的齒槽30b及輪齒30a。因此,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可易於實現用於執行四個耦接齒輪114與相應之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之間接合與卸除的結構。
此外,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包括凸輪軸43及四個凸輪從動件48,該凸輪軸43係由第二馬達M2所旋轉驅動且具有分配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四個凸輪44,而該等凸輪從動件48係分別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所用的四個耦接齒輪114接合並且藉由相應的凸輪44進行位移。四個耦接齒輪30、31、32、33係根據相應凸輪從動件48的位移(源自相應凸輪44的旋轉)而在連接位置與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因此,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可使用非常簡易的結構以實現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
此外,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係提供分別對固定至凸輪軸43的四個凸輪44之旋轉位置(旋轉角度)進行偵測的四個感測器46,且四個偵測構件45係以對應於凸輪44之固定位置的位置處而固定至同一凸輪軸43,其中感測器46係對相應之偵測構件45進行光學偵測。於是,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可利用簡易結構不斷地對四個凸輪44之旋轉位置(旋 轉角度)進行偵測,並可精確地控制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硬幣排出操作。
此外,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除了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係傳遞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任何一者的「可操作模式」之外,還提供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的「不可操作模式」。因此,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透過將所需的硬幣排出單元110沿著安裝表面11a進行滑動,可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所需的一者輕易地從底盤11移除或更換成另一單元。
此外,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係由兩個固持軸41完全固持以能夠繞著相同的固持軸41進行搖擺,且係透過槓桿52(其由底盤1所可搖擺地固持)的操控使整個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繞著擺動軸55進行簡單搖擺,而能夠切換可操作模式與不可操作模式。因此,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可輕易地執行可操作模式與不可操作模式之間的切換操作。
此外,在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中,在「不可操作模式」下,透過將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所需的一者沿著安裝表面11a移動,所有的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能夠從安裝表面11a或底盤11卸除。因此,此處的額外優點在於根據需求可輕易執行這四個硬幣排出單元110的移除或更換。
修改
前述實施例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因此,本發明當然不限於此實施例,並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的情況下任何其他修改皆可應用於該實施例。
舉例來說,在前述實施例中,圖11A至11C中顯示的耦接齒輪30、31、32、33(其中每一者在其側面上具有輪齒30a及齒槽30b)係用於驅動機構20,而圖13A至13B中顯示的四個耦接齒輪114(其中每一者在其側面上具有輪齒114a及齒槽114b)係用於四個硬幣排出單元11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只要能夠將第一馬達M1之驅動力從驅動機構20傳遞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中所需的一者,則當然可為了本目的而使用具有與圖11A-11C及13A-13B中顯示之結構為不同結構的任何耦接齒輪。
另外,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由第二馬達M2所旋轉驅動並且具有分配至第一至第四硬幣排出單元110之四個凸輪44的凸輪軸43,以及由相應凸輪44進行位移的四個凸輪從動件48係作為耦接齒輪位移機構60所使用。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若能夠在耦接齒輪30、31、32、33與相應耦接齒輪114之間達成期望的位移,則當然可為了本目的而使用凸輪軸43與凸輪從動件48之組合之外的任何其他組合。
此外,對於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1的硬幣排出單元11的結構並未進行限制。只要能夠使用繞著旋轉軸115的可旋轉盤112將所需面額的硬幣排出,則為了本目的可使用具有任何結構的任何類型之硬幣排出單元。
工業應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不僅能應用於作為貨幣的硬幣,亦能應用於像是代幣及獎章的硬幣等同物。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不僅能應用於任何硬幣儲存/發放裝置,亦能應用於需要將期望面額的硬幣進行選擇性排出的任何硬幣處理裝置。
儘管已敘述本發明的較佳形式,但應當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的情況下,修改對於本發明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僅由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所決定。
1: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10:基座部
11:底盤
11a:安裝表面
52:槓桿
100:硬幣排出部
110:硬幣排出單元
120:硬幣儲存容器
M1:第一馬達

Claims (8)

  1. 一種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安裝表面;複數硬幣排出單元,可卸除地安裝於該安裝表面上;其中該複數硬幣排出單元之每一者具有用於硬幣排出的一可旋轉盤,該可旋轉盤係設置於該安裝表面上方;一第一馬達,共同使用於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一驅動機構,設置在該安裝表面下方,該驅動機構係配置透過使用複數齒輪傳遞該第一馬達的一驅動力以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以及一切換單元,設置於該安裝表面下方,該切換單元係配置以切換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的目的地,從而選擇性地驅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其中一者;其中,該切換單元包括(i)分別為該等硬幣排出單元提供的複數第一耦接齒輪;(ii)能夠與相應之該等第一耦接齒輪接合的複數第二耦接齒輪,且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是提供用於該驅動機構;以及(iii)一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配置以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在預定的一連接位置與預定的一未連接位置之間進行位移;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響應於一指令而進行操作,使得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指定一者係根據該指令以設置於該連接位置處,而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其餘者則設置於該未連接位置處;以及唯有當透過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響應於該指令而使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該指定一者設置於該連接位置處時,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係選擇性地 傳遞至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該指定一者所相應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相應一者,從而允許由使用自身之可旋轉盤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該相應一者的硬幣排出,該可旋轉盤係由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加以驅動或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一齒輪所形成,該齒輪係固定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相應一者的旋轉軸,且該齒輪具有形成在該齒輪之一側面上的複數輪齒與複數齒槽;以及該等第二耦接齒輪的每一者係由一齒輪所形成,該齒輪係固定至該驅動機構的相應聯結齒輪,且該齒輪具有形成在該齒輪之一側面上的複數輪齒及複數齒槽,以能夠分別與該等第一耦接齒輪之相應一者的該等齒槽及該等輪齒接合。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中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包括:一凸輪軸,由一第二馬達所旋轉驅動,其中該凸輪軸具有分配至各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複數凸輪;以及複數凸輪從動件,分別與該等第二耦接齒輪接合並能夠由相應之該等凸輪進行位移;其中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係根據由相應該等凸輪之旋轉所引起該等凸輪從動件的位移,而在該連接位置與該未連接位置之間位移。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更包括對該凸輪軸之旋轉位置進行偵測的複數感測器;以及 基於由該等感測器所偵測的該凸輪軸之該旋轉位置,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判斷係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何者設置於該連接位置處。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更包含複數偵測構件,其中該複數偵測構件係以逐一相應至該等凸輪的方式來固定至該凸輪軸;分別偵測該等偵測構件之旋轉位置的複數感測器係設置在與該等偵測構件對應的位置處;以及基於由該等感測器所偵測之該等偵測構件之該等旋轉位置,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判斷係該等第二耦接齒輪之何者設置於該連接位置處。
  6. 如請求項1、2之任何一者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中除了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中任何一者的一可操作模式之外,提供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一不可操作模式;以及該不可操作模式以及該可操作模式係配置以能夠根據需求而進行切換。
  7. 如請求項1、2之任何一者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中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係配置以能夠繞著由該基座所固持的一軸進行搖擺;提供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中任何一者的一可操作模式,以及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一不可操作模式;以及 該可操作模式及該不可操作模式係配置以能夠藉由該耦接齒輪位移機構繞著該軸的搖擺運動而進行切換。
  8. 如請求項1、2之任何一者所述之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其中除了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係傳遞至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中任何一者的一可操作模式之外,提供該第一馬達之該驅動力不傳遞至所有該等硬幣排出單元的一不可操作模式;所有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係配置以藉由沿著該安裝表面的運動而能夠從該基座卸除;以及在該不可操作模式中,藉由將該等硬幣排出單元之所需一或更多者沿著該安裝表面進行滑動,該等硬幣排出單元可選擇性地從該基座卸除。
TW109104854A 2019-02-20 2020-02-15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TWI761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8923 2019-02-20
JP2019028923A JP6958869B2 (ja) 2019-02-20 2019-02-20 多連硬貨投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255A TW202046255A (zh) 2020-12-16
TWI761764B true TWI761764B (zh) 2022-04-21

Family

ID=69631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4854A TWI761764B (zh) 2019-02-20 2020-02-15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0155B2 (zh)
EP (1) EP3699874B1 (zh)
JP (1) JP6958869B2 (zh)
ES (1) ES2925300T3 (zh)
TW (1) TWI761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7123B2 (en) 2019-10-07 2022-12-13 Asahi Seiko Co., Ltd. Coin delivery device and coin processing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4825B2 (ja) * 1987-10-31 1996-07-10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金庫装置
US20030148729A1 (en) * 2001-12-28 2003-08-07 Hiroshi Abe Coin dispensing device with aligned hoppers
WO2017038366A1 (ja) * 2015-09-04 2017-03-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JP6182787B2 (ja) * 2014-01-24 2017-08-23 旭精工株式会社 複数硬貨払出装置
TW201843656A (zh) * 2017-03-06 2018-12-16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硬幣處理設備與硬幣存放/排出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0991A (en) * 1957-05-16 1959-11-03 Cummins Chicago Corp Coin dispensing apparatus
US4834689A (en) * 1987-01-28 1989-05-30 Coin Acceptors, Inc. Coin changer payout means
JP3424181B2 (ja) * 1994-04-25 2003-07-07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硬貨払出装置
US6213341B1 (en) * 1998-09-09 2001-04-10 Brink's Incorporated Safe for holding and dispensing change
JP4355475B2 (ja) * 2002-07-26 2009-11-04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硬貨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SE531959C2 (sv) * 2006-08-25 2009-09-15 Scan Coin Ind Ab En myntutmatningsanordning och en myntdeponerings- och utmatningsanordning
JP6320736B2 (ja) * 2013-12-05 2018-05-09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硬貨払出装置
CN111201552A (zh) * 2017-10-10 2020-05-26 克兰佩门特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硬币支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4825B2 (ja) * 1987-10-31 1996-07-10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金庫装置
US20030148729A1 (en) * 2001-12-28 2003-08-07 Hiroshi Abe Coin dispensing device with aligned hoppers
JP6182787B2 (ja) * 2014-01-24 2017-08-23 旭精工株式会社 複数硬貨払出装置
WO2017038366A1 (ja) * 2015-09-04 2017-03-0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硬貨処理装置
TW201843656A (zh) * 2017-03-06 2018-12-16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硬幣處理設備與硬幣存放/排出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25300T3 (es) 2022-10-14
US20200265666A1 (en) 2020-08-20
JP2020135495A (ja) 2020-08-31
US11380155B2 (en) 2022-07-05
EP3699874A1 (en) 2020-08-26
TW202046255A (zh) 2020-12-16
JP6958869B2 (ja) 2021-11-02
EP3699874B1 (en)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1764B (zh) 多單元硬幣排出裝置
JP3719363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い出し装置
EP3706083B1 (en) Coin ejec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preventing incorrect ejection
CN101228560B (zh) 用于从多个硬币储存单元支付硬币的系统和方法
JP6958870B2 (ja) 多連硬貨投出装置
JP2002222446A (ja) コイン投出装置
US7798303B1 (en) Multi-coin operated actuation mechanism
JP3108286B2 (ja) コイン払出装置
JP3234108B2 (ja) コイン払出装置
JP5732938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3804374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い出し装置
JPS6012218Y2 (ja) 物品収納排出装置
JP5633377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3815309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し装置
JP5183411B2 (ja) スクリュー式払出装置
ES2299054T3 (es) Dispositivo selector de monedas para maquinas dispensadoras accionables por monedas o fichas y un juego de componentes para ensamblar dicho dispositivo.
JPS6343576Y2 (zh)
JP2000024252A (ja) 遊技球払出装置
JPH11120399A (ja) 硬貨払出装置
JPH01128185A (ja) 硬貨払出装置
JP2005278660A (ja) モータ連動型のシャッタ機構および遊技機
JP2000024251A (ja) 遊技球払出装置
JP2000070501A (ja) パチンコ機
JP2010061373A (ja) 円板状体繰出装置
JP2010092313A (ja) メダル2枚同時払い出し可能なホッパ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