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1606B - 半導體儲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儲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1606B
TWI751606B TW109123153A TW109123153A TWI751606B TW I751606 B TWI751606 B TW I751606B TW 109123153 A TW109123153 A TW 109123153A TW 109123153 A TW109123153 A TW 109123153A TW I751606 B TWI751606 B TW I7516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sistance change
wiring
storage device
semiconducto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4205A (zh
Inventor
小林祐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6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2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comprising selection components having two electrodes, e.g. diodes
    • H10B63/24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comprising selection components having two electrodes, e.g. diodes of the Ovonic threshold switching ty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21Device geometry
    • H10N70/823Device geometry adapted for essentially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e.g. bridge typ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10B63/84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 H10B63/845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the switching components being connected to a common vertical conduct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0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comprising amorphous/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cel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3/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 G11C13/00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orage 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C11/00, G11C23/00, or G11C25/00 using resistive RAM [RRAM] elements
    • G11C13/0021Auxiliary circuits
    • G11C13/003Cell acc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8Bit line organisation; Bit line lay-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8/0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an address in a digital store
    • G11C8/14Word line organisation; Word lin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10B63/84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21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 H10N70/023Formation of switching materials, e.g. deposition of layer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e.g. MOCVD, AL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61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066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by filling of openings, e.g. damascene metho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31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solid-state phase change, e.g. between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phases, Ovshinsky effec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4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migration or redistribution of ionic species, e.g. anions, vaca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之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以改良電特性之半導體儲存裝置。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第一佈線、第二佈線、絕緣部分、以及電阻變化薄膜。該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該絕緣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在該第一方向中從第一側及與該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以及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比該第二佈線更小。

Description

半導體儲存裝置
本文所述實施例一般相關於半導體儲存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是基於且主張日本專利申請案No. 2019-168160(2019年9月17日提出)之優先權,藉由參照而將其完整內容併入本文中。
具有使用相變記憶體(PCM)的交叉點結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已知是儲存級記憶體(SCM)的實例。
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電性特徵被改良。
普遍而言,根據至少一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第一佈線、第二佈線、絕緣薄膜、以及電阻變化薄膜。該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該絕緣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在該第一方向中從第一側及與該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以及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比該第二佈線更小。
根據至少另一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第一佈線、第二佈線、選擇器薄膜、絕緣薄膜、以及電阻變化薄膜。該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在該第一方向中從第一側及與該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並且在該第三方向上連接到該選擇器薄膜。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說明根據至少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在以下說明中,彼此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之組態是以相同參考編號進行標記。彼此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之組態可能不會被重複描述。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術語「平行」、「正交」、「相同」、以及「等效」個別包括「實質上平行」、「實質上正交」、「實質上相同」、以及「實質上等效」之情況。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連接」並不限於實體上連接之情況,且包括電性連接之情況。亦即,「連接」並不限於其中兩構件直接接觸之情況,亦包括其中有另一構件介於該兩構件之間的情況。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接觸」代表其直接接觸。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重疊」、「面對」、與「相鄰」並不限於兩構件彼此間直接面對或彼此間直接接觸之情況,且包括其中與該兩構件不同之一構件在該兩構件之間的情況。
(第一實施例) 首先,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態。圖1是該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示意透視圖。在以下說明中,X方向(第二方向)是與矽基板11之表面11a平行之方向,並且是字線WL在其中延伸之方向。Y方向(第一方向)是與該矽基板11之表面11a平行之方向、與X方向相交之方向、以及位元線BL在其中延伸之方向。舉例而言,Y方向實質上與X方向正交。Z方向(第三方向)是該矽基板11之厚度方向、以及是與X方向及Y方向相交之方向。舉例而言,Z方向實質上與X方向及Y方向正交。
半導體儲存裝置1是所謂使用PCM之交叉點類型半導體儲存裝置。半導體儲存裝置1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
在矽基板11之表面11a上,形成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驅動電路(不示出)。層間絕緣層12被形成在矽基板11之表面11a上並覆蓋驅動電路。層間絕緣層12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
複數個字線WL之各者沿著X方向被形成是帶狀並且在X方向上延伸。該複數個字線WL在Y方向與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更明確地,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的複數個字線WL在Z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並且構成一個字線層25。複數個字線層25在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字線WL是例如由鎢(W)形成。一個字線WL是「第二佈線」之實例。與在Y方向上為第二佈線之字線相鄰的字線WL是「第三佈線」的實例。與在Y方向上從第三佈線之對立側開始之為第二佈線之字線相鄰的字線WL是「第四佈線」的實例。
該複數個位元線BL沿著Y方向被形成是帶狀並且在Y方向中延伸。該複數個位元線BL在X方向與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在X方向上配置的複數個位元線BL在Z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並且構成一個位元線層27。位元線層27被設置在Z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字線層25之間,並且該位元線層27在Z方向上與兩個字線層25距離有一定間隔。複數個字線層25與複數個位元線層27在Z方向上彼此各個交替設置。位元線BL是例如由鎢(W)形成。該位元線BL是「第一佈線」之實例。
在Y方向上各字線WL之尺寸與在X方向上各位元線BL之尺寸實質上等於該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最小特徵尺寸F。層間絕緣層(圖1中未示出)是介於各字線層25中複數個相鄰字線WL之間且在各位元線層27中複數個相鄰位元線BL之間。
當從Z方向看時,字線WL與位元線BL以彼此相交方式進行設置。當從Z方向看時,字線WL與位元線BL例如彼此正交。當從Z方向看時,在其中字線WL與位元線BL彼此重疊處,記憶體單元MC被設置在重疊部分CP中。在Z方向上在重疊部分CP中,記憶體單元MC介於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亦即,透過將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設置於複數個重疊部分CP中,在X方向、Y方向與Z方向上以彼此間一定間隔以三維矩陣形狀配置該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
圖2是示出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一記憶體單元MC之透視圖。如圖2所示,記憶體單元MC是由柱35構成,該柱具有實質上棱柱形狀,其中縱向方向為Z方向。柱35在Z方向上一側上之端部表面35a在整個重疊部分CP上與字線WL接觸。柱35在Z方向上另一側上之端部表面35b在該整個重疊部分CP上與位元線BL接觸。層間絕緣部分38被設置在X方向與Y方向上相鄰記憶體單元MC之間。
記憶體單元MC例如包括導電薄膜81、電阻變化薄膜51、絕緣薄膜43、以及選擇器薄膜61。
導電薄膜8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導電薄膜81在Z方向上介於電阻變化薄膜51與位元線BL之間。導電薄膜81在Z方向上一側上之端部表面81a與電阻變化薄膜51接觸。導電薄膜81在Z方向上另一側上之端部表面81b與位元線BL接觸。導電薄膜81從Z方向上來看之尺寸與重疊部分CP尺寸相同。導電薄膜81在Y方向上與層間絕緣薄膜38相鄰。導電薄膜81作用為位元線BL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的電連接層,並且也作用為記憶體單元MC之硬遮罩層。導電薄膜81是例如由鎢形成。
電阻變化薄膜5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且該電阻變化薄膜51在Z方向上介於選擇器薄膜61與導電薄膜81之間。亦即,電阻變化薄膜51在Z方向上一側上之端部表面51a與選擇器薄膜61接觸。電阻變化薄膜51在Z方向上另一側上之端部表面51b與導電薄膜81接觸。電阻變化薄膜51在Y方向上與層間絕緣部分38相鄰。
圖3是一記憶體單元MC的電阻變化薄膜51與絕緣薄膜43之橫截面圖,該圖與Z方向正交。如圖3所示,電阻變化薄膜51從第一側與在Y方向上與該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
電阻變化薄膜51是由PCM所形成。電阻變化薄膜51例如是由鍺(Ge)、銻(Sb)和碲(Te)的硫族化物合金稱為GST形成。鍺(Ge)、銻(Sb)和碲(Te)之組成物比率例如是2:2:5。透過在低於熔化溫度且高於結晶溫度的溫度下過熱並逐漸冷卻,電阻變化薄膜處於晶態並且處於低電阻狀態。透過在等於或高於熔化溫度的溫度下加熱並快速冷卻,電阻變化薄膜處於非晶態並且處於高電阻狀態。
亦即,當施加到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流增加且電壓達到預判定值時,電阻變化薄膜51內的載體倍增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快速降低。當等於或高於預判定值之電壓被施加到電阻變化薄膜51時,有大的電流流動,產生了焦耳熱,並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溫度上升。當要施加之電壓受控制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溫度被維持在結晶溫度區內時,電阻變化薄膜51轉換成多晶態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降低。當電阻變化薄膜51是在多晶態時,即便當施加電壓為零時,也維持多晶態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維持是低的。當對低電阻狀態之電阻變化薄膜51施加高電壓時,有大的電流流動,且電阻變化薄膜51之溫度超越硫族化物合金或等等之熔點,電阻變化薄膜51之硫族化物合金被熔化。當施加電壓快速降低時,雖然電阻變化薄膜51快速冷卻,但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維持是高的。在此種電阻變化薄膜51之操作原理中,其中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低於該預判定值之狀態被稱作「設定狀態(set state)」,且其中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高於或等於該預判定值之狀態被稱作「重設狀態(reset state)」。一種用於下降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的重寫操作被稱作「設定操作」,且一種用於升高電阻變化薄膜51之電阻的重寫操作被稱作「重設操作」。
電阻變化薄膜51是維持在上述低電阻狀態或高電阻狀態之一層。複數個電阻變化薄膜51改變其相並選擇性操作該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透過施加電壓或供應電流,電阻變化薄膜51在室溫下可以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電阻值作為雙穩態。透過寫入與讀取該兩個穩定電阻值,可實作至少一個二進制記憶體操作。當對電阻變化薄膜51執行二進制記憶體操作時,例如該電阻變化薄膜51之設定狀態被設成1,且該電阻變化薄膜51之重設狀態被設成0。
電阻變化薄膜51包括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以及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電阻變化薄膜51包括該四個電阻變化部分且是整合形成的。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在Y方向上從該第一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在Y方向上從該第二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與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在Y方向上彼此分離。當在Z方向中任何位置從與Z方向正交之橫截面中觀看時,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與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並沒有彼此接觸。
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與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在Z方向上從對立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在Z方向上從第一區R的第三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在Z方向上從第一區R的第四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
在X方向上的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之端部表面52e與52f的Y方向最大寬度小於重疊部分CP之Y方向最小寬度且小於字線WL之Y方向最小寬度。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之端部表面53e與53f的Y方向最大寬度小於重疊部分CP之Y方向最小寬度且小於字線WL之Y方向最小寬度。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之端部表面52e與52f與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之端部表面53e與53f之Y方向最小寬度,以及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與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在X方向上的端部表面之Z方向最小厚度,例如,是等於或大於重疊部分CP之Y方向最小寬度與重疊部分CP之Z方向最小厚度間較小者之20%及等於或小於重疊部分CP之Y方向最小寬度與重疊部分CP之Z方向最小厚度間較小者之50%。當如下述般形成電阻變化薄膜51時,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之Y方向最小寬度、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之Y方向最小寬度、以及電阻變化部分58與59之Z方向最小厚度例如是等於或大於5μm。
如圖3所示,當沿著Z方向上觀看時,絕緣薄膜43沿著Y方向被設置在重疊區CP之第一區R中。第一區R是重疊區CP在Y方向上之中央部分。絕緣薄膜43在Y方向上與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及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相鄰,且絕緣薄膜43介於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及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之間。當從X方向上觀看時,絕緣薄膜43是被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以及電阻變化部分58與59所包圍,並且埋入於第一區R之中央部分中。絕緣薄膜43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氮化矽(SiN)所形成。
當從X方向上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之端部表面的面積(即是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以及電阻變化部分58與59之端部表面的總面積)是小於其中沒有嵌入絕緣薄膜43的電阻變化薄膜之端部表面的面積。舉例而言,當從X方向上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之端部表面的面積(即是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以及電阻變化部分58與59之端部表面的總面積)是等於或大於其中沒有嵌入絕緣薄膜43的電阻變化薄膜的端部表面之面積之50%以及等於或小於其中沒有嵌入絕緣薄膜43的電阻變化薄膜的端部表面之面積之80%。
如圖2所示,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且該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介於字線WL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亦即,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一側上之端部表面61a與字線WL接觸。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另一側上的端部表面61b之第一側上的預判定端部表面61p是與電阻變化薄膜51接觸。在選擇器薄膜61之端部表面61b之第二側上的預判定端部表面61q是與絕緣薄膜43接觸。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絕緣部分71相鄰,並且在Y方向上僅被設置在絕緣部分71的第一側上之一區中。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的尺寸,從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的第一側上的端部到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的第二側上的端部在Y方向上的長度,以及 導電薄膜81在Y方向上的尺寸小於F,例如為(2F/3)。
選擇器薄膜61是作用為記憶體單元MC之選擇元件之薄膜。該選擇器薄膜61可以例如是兩端子切換元件。當要在兩端子間施加的電壓等於或低於臨界值時,切換元件處於「高電阻」狀態,例如處於非導電狀態。當要在兩端子間施加的電壓等於或高於臨界值時,切換元件變成在「低電阻」狀態,例如處於導電狀態。無論電壓之極性為何,切換元件可具有該功能。切換元件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碲(Te)、硒(Se)和硫(S)所構成的群組之硫族元素。切換元件可包含硫族化物,其是包含硫族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上述元件外,切換元件可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硼(B)、鋁(Al)、鎵(Ga)、銦(In)、碳(C)、矽(Si)、鍺(Ge)、錫(Sn)、砷(As)、磷(P)、和銻(Sb)所構成的群組之元素。
透過上述各組態的相對配置,柱35之端部表面35a在Y方向上是由選擇器薄膜61之端部表面61a所構成。柱35之端部表面35b在Y方向上是由導電薄膜81之端部表面81b所構成。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柱35之端部表面35a與35b與重疊部分CP大致重合。
圖4是示出在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沿著Y方向排列之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的橫截面圖。如圖4所示,一個記憶體單元MC被界定成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從第一側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相鄰並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夾著第二絕緣部分38B之記憶體單元MC被設置成第二記憶體單元MCB。從與第一側對立之第二側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相鄰並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夾著第一絕緣部分38A之記憶體單元MC被設置成第三記憶體單元MCC。下文中,第一記憶體單元MCA之組件將在該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A標記。第二記憶體單元MCB之組件將在該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B標記。第三記憶體單元MCC之組件將在該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C標記。
半導體儲存裝置1包括,例如,位元線BL、字線WLA、第一絕緣薄膜43A、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第一導電薄膜81A、以及第一絕緣部分38A。如圖4所示,位元線BL是由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第二記憶體單元MCB、及第三記憶體單元MCC所共用並在Y方向上延伸。字線WLA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與位元線BL不同之位置。字線WLA是「第二佈線」之實例。
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包括,例如,第一絕緣薄膜43A、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選擇器薄膜61A、第一導電薄膜81A、以及第一絕緣部分38A。
第一絕緣薄膜43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A之間。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A之間。當沿著Z方向觀看時,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以及第一絕緣薄膜43A是與重疊部分CPA重疊。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從第一側和第二側與第一絕緣部分38A相鄰。
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被設置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處。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是與字線WLA在Y方向上的第一側上的端部和與Y方向上的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上的端部等距的中心。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Y方向上與第一絕緣薄膜38A與38B各者接觸。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被設置例如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與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邊緣之間。
經由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之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B,第一絕緣部分38A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與第一絕緣薄膜43A相鄰。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B是「第一電阻變化薄膜之一部分」的實例。第二側是「與第一電阻變化薄膜之部分同一側」的實例。第二絕緣部分38B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接觸。該第一側是「第一絕緣薄膜的對立側」之實例。
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總最大厚度小於第一絕緣薄膜4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總最大厚度是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A在Y方向上的最大厚度與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A在Y方向上的最大厚度之總值。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總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字線WLA在Y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第一電阻變化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總最大厚度小於選擇器薄膜61A在Z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半導體儲存裝置1進一步包括,例如,字線WLB、第二絕緣薄膜43B、第二電阻變化薄膜51B、以及第二絕緣部分38Z。字線WLB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經由絕緣部分72B以與字線WLA相鄰並在X方向上延伸。字線WLB是「第三佈線」之實例。第二電阻變化薄膜51B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B之間,且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與第二絕緣部分38Z相鄰。第二絕緣部分38Z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及第二側與第二電阻變化薄膜51B相鄰。
第二電阻變化薄膜51B被設置在Y方向上字線WLB的中心部之處。經由第二電阻變化薄膜51B之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B,第二絕緣部分38Z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第二絕緣薄膜43B相鄰。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B是「第一電阻變化薄膜之一部分」的實例。第一側是「與第一電阻變化薄膜之部分同一側」的實例。
半導體儲存裝置1進一步包括,例如,字線WLC、第三絕緣薄膜43C、以及第三電阻變化薄膜51C。字線WLC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經由絕緣部分72A以與字線WLA相鄰並在X方向上延伸。字線WLC是「第四佈線」之實例。該第二側是「第三佈線的對立側」之實例。
第三電阻變化薄膜51C被設置在Y方向上字線WLC的中心部之處。第三絕緣薄膜43C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C之間。第三電阻變化薄膜51C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C之間,且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及第二側與第三絕緣薄膜43C相鄰。
第一絕緣薄膜38A包括絕緣部分72A,該絕緣部分72A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A與字線WLC之間。絕緣部分72A在Y方向上與選擇器薄膜61A及61C相鄰。該絕緣部分72A是「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的實例。第二絕緣薄膜38B包括絕緣部分72B,該絕緣部分72B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A與字線WLB之間。絕緣部分72B在Y方向上與選擇器薄膜61A及61B相鄰。該絕緣部分72B是「第二絕緣部分之一部分」的實例。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圖5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並且是用於形成字線WL與柱35之堆疊體的橫截面圖。圖5-12中各者的上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XX之位置沿著X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5-12中各者的中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YY之位置沿著Y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5-12中各者的下部分是在當沿著Z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平面圖。
圖5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一硬遮罩形成步驟。如圖5所示,在Z方向上,選擇器形成薄膜(selector forming film)65、犧牲薄膜(sacrificial film)88、以及阻擋薄膜(stopper film)47被堆疊在沿X方向與Y方向延伸之第一導體21的表面21a上。第一導體21與阻擋薄膜47例如是鎢(W)。選擇器形成薄膜65是例如由物理氣相沉積(PVD)方法所形成。犧牲薄膜88是例如由非晶矽(aSi)形成。接著,在阻擋薄膜47之表面47a上,沿著Y方向以預判定間隔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1。硬遮罩HM1是由習知抗蝕劑等所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1中各者在Y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成實質上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柱35在Y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圖6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一溝槽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堆疊體中沒有形成硬遮罩HM1處形成溝槽G1,該堆疊體包括第一導體21、選擇器形成薄膜65、犧牲薄膜88以及阻擋薄膜47。複數個溝槽G1在X方向上延伸並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在形成複數個溝槽G1後,透過移除剩餘硬遮罩HM1,複數個第一導體21、選擇器形成薄膜65、犧牲薄膜88、以及阻擋薄膜47如圖6所示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分別存在。亦即,在Y方向上形成複數個柱36。
圖7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二硬遮罩形成步驟。絕緣薄膜39被埋沒在圖6所示組件之溝槽G1中。絕緣薄膜39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埋在溝槽G1中的絕緣薄膜39是層間絕緣部分38。如圖7所示,阻擋薄膜47之表面47a與絕緣薄膜39之表面39a是位在相同平面上。
接著,如圖7所示,阻擋薄膜47之表面47a與絕緣薄膜39之表面39a上形成第二導體22。第二導體22例如是鎢(W)。在第二導體22之表面22a上,沿著X方向以預判定間隔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2。硬遮罩HM2是由習知抗蝕劑等所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2中各者在X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成實質上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柱35在X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圖8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二溝槽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堆疊體中沒有形成硬遮罩HM2處形成溝槽G2,該堆疊體包括選擇器形成薄膜65、犧牲薄膜88、阻擋薄膜47以及第二導體22。複數個溝槽G2在Y方向上延伸並在X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在形成複數個溝槽G2後,透過移除剩餘硬遮罩HM2,複數個選擇器形成薄膜65、犧牲薄膜88、阻擋薄膜47、以及第二導體22如圖8所示在X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分別存在。亦即,在X方向與Y方向上形成複數個柱136。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第一導體21在Y方向上被劃分,且在Y方向上形成複數個字線WL。第二導體22在X方向上被劃分,且在X方向上形成複數個位元線BL。
圖9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剝離步驟。舉例而言,透過使用化學溶液,僅移除犧牲薄膜88。例如,僅與犧牲薄膜88起作用之化學溶液被注入溝槽G2中,該犧牲薄膜88可被該化學溶液溶解,且接著將該化學溶液排出。如圖9所示,在其中設置犧牲薄膜88之部分中形成空間S。
圖10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電阻變化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如圖10所示,透過原子層沉積(ALD)方法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在與溝槽G2連通並暴露於空間S的壁表面上以預判定的薄膜厚度形成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更明確的,上述壁表面是選擇器形成薄膜65面向空間S之表面、阻擋薄膜47之表面、以及構成溝槽G2的側表面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之側表面、阻擋薄膜47之側表面與第二導體22之側表面。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最大薄膜厚度例如至少是等於或少於選擇器形成薄膜65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50%,較佳是等於或少於選擇器形成薄膜65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25%。
接著,形成絕緣薄膜45以填充選擇器形成薄膜65之間隙。如圖10所示,當沿著X方向觀看時,絕緣薄膜45在Y方向與Z方向上是由選擇器形成薄膜65所圍繞。
圖11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電阻變化薄膜部分移除步驟。舉例而言,如圖11所示,透過使用化學溶液或圖案化,只有溝槽G2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與絕緣薄膜45被移除,以及只有設置在空間S中的選擇器形成薄膜65與絕緣薄膜45還存在。此時,再次暴露溝槽G2。當沿著Y方向觀看時,複數個絕緣薄膜45中各者在Z方向上是被夾在兩個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間。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柱35是透過僅移除溝槽G2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與絕緣薄膜45所形成。
圖12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層間絕緣薄膜形成步驟。如圖12所示,絕緣薄膜39被埋沒在溝槽G2中。絕緣薄膜是由與絕緣薄膜39相同之材料所形成,且例如是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因此,埋在溝槽G2中的絕緣薄膜39與上述絕緣薄膜被整合,並形成層間絕緣部分38。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可製造出圖1至3中所示記憶體單元MC。透過在上述步驟之前執行已習知預處理以及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已習知後處理來形成半導體儲存裝置1。然而,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方法並不受限於上述方法。
接著,將描述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操作功效。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當沿著X方向觀看時,在Y方向與Z方向上與絕緣薄膜43接觸之電阻變化薄膜51之厚度小於字線WL在Y方向與Z方向上之寬度。據此,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被降低,以及用於將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從低電阻狀態改變成高電阻狀態之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當沿著X方向上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被形成以具有與重疊部分CP相同尺寸。當沿著X方向觀看時,絕緣薄膜43被設置在電阻變化薄膜51在Y方向與Z方向上之中央部分。亦即,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由於當從X方向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只有被設置在重疊部分CP之一部分中,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半導體儲存裝置般電阻變化薄膜被形成為矩形平行六面體形狀作為Y方向和Z方向上的整個重疊部分CP的情況相比,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被降低。透過降低從Z方向上觀看的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流動通過電阻變化薄膜51的每單元面積之電流密度(亦即,PCM)可以被增加,且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透過將PCM形成為薄如大約是在形成薄膜時之薄膜厚度,在X方向上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降低到等於或小於HP×HP,且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組態。雖然未示出,但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是所謂使用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的PCM之交叉點類型半導體儲存裝置。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下文中,有關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組件,僅描述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不同之內容物,且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相同之內容的詳細說明將被省略。
圖13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一記憶體單元MC之透視圖。圖14是與Z方向正交的圖13所示記憶體單元MC的電阻變化薄膜51與絕緣薄膜43之橫截面圖。如圖13與14所示,電阻變化薄膜51除了包括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以及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外,還包括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
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在X方向上從第一區R的第五側與絕緣薄膜43相鄰。電阻變化薄膜51包括第一電阻變化部分52、第二電阻變化部分53、第三電阻變化部分58、第四電阻變化部分59、以及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並且電阻變化部分被整合形成。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一記憶體單元MC中,雖然絕緣薄膜43在X方向上從第五側與層間絕緣部分38接觸,但絕緣薄膜43在X方向上從與第五側對立之第六側不會與層間絕緣部分38接觸。絕緣薄膜43在X方向上從第六側與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接觸,且經由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連接到層間絕緣部分38。
在Y方向上的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之端部表面60e與60f的X方向最大寬度小於重疊部分CP之X方向最小長度且小於字線WL之Y方向最小寬度。當如下述般形成電阻變化薄膜51時,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的端部表面60e與60f在X方向之最小寬度例如等於或大於5μm。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可透過執行與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方法類似的步驟來製造,從圖5所示第一硬遮罩形成步驟到圖8所示第二溝槽形成步驟。
圖15-21中各者的上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XX之位置沿著X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15-21中各者的中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YY之位置沿著Y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15-21中各者的下部分是在當沿著Z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平面圖。
圖15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形成步驟。在圖8所示第二溝槽形成步驟之後,例如透過使用ALD方法或CVD方法,將絕緣薄膜140埋在溝槽G2中,如圖15所示。絕緣薄膜140是例如由氮化矽(SiN)所形成。
圖16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抗蝕劑薄膜形成步驟。如圖16所示,在沿著X方向形成的複數個絕緣薄膜140中,在每隔一個絕緣薄膜140的表面140a上形成抗蝕劑薄膜150,以及只有在X方向上與表面140a相鄰之第二導體22的表面22a的一部分上形成抗蝕劑薄膜150。抗蝕劑薄膜150在Y方向上延伸。
圖17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圖案化步驟。如圖17所示,透過將抗蝕劑薄膜150用作遮罩,從Z方向看沒有被抗蝕劑薄膜150所覆蓋之絕緣薄膜140被移除。由於絕緣薄膜140被移除,故形成了溝槽G3。
圖18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移除步驟。舉例而言,透過使用化學溶液,僅移除犧牲薄膜88。例如,僅與犧牲薄膜88起作用之化學溶液被注入溝槽G3中,該犧牲薄膜88可被該化學溶液溶解,且接著將該化學溶液排出。如圖18所示,在其中設置犧牲薄膜88之部分中形成空間S。
圖19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電阻變化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如圖19所示,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在與溝槽G3連通並暴露於空間S的壁表面上以預判定的薄膜厚度形成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更明確的,上述壁表面是選擇器形成薄膜65面向空間S之表面、阻擋薄膜47之表面、絕緣薄膜140之側表面、以及構成溝槽G2的側表面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之側表面、阻擋薄膜47之側表面與第二導體22之側表面。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最大薄膜厚度例如至少是等於或少於選擇器形成薄膜65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50%,較佳是等於或少於選擇器形成薄膜65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25%。
圖20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電阻變化薄膜部分移除步驟。舉例而言,如圖20所示,透過使用化學機械研磨(CMP)方法,絕緣薄膜140被移除,以及在Z方向上移除絕緣薄膜45、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和抗蝕劑薄膜150直到一第二導體22開始被暴露之位置。此後,透過使用例如化學溶液或圖案化,將暴露且形成在X方向上絕緣薄膜140之間的溝槽G4之側表面上的絕緣薄膜45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移除。此時,形成在空間S內的絕緣薄膜45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被保留。
圖21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層間絕緣薄膜添加步驟。舉例而言,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絕緣薄膜142被埋在溝槽G5中。絕緣薄膜142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透過執行上述步驟,如圖21所示,形成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柱35。在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方法中,作用為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之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在X方向上與絕緣薄膜140接觸。層間絕緣部分38包括絕由氮化矽等所形成之緣薄膜140,以及由氧化矽等所形成之絕緣薄膜39與142。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可製造出圖13與14中所示記憶體單元MC。透過在上述步驟之前執行已習知預處理以及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已習知後處理來形成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然而,用於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方法並不受限於上述方法。
接著,將描述根據上述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操作功效。基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當沿著X方向觀看時,在Y方向與Z方向上與絕緣薄膜43接觸之電阻變化薄膜51之厚度小於字線WL在Y方向與Z方向上之寬度。據此,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被降低,以及用於將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從低電阻狀態改變成高電阻狀態之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由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具有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之組態,因此可達到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之操作功效。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由於電阻變化薄膜51更包括第五電阻變化部分60,因此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移除率與條件可維持恆定,且在製造時的電阻變化薄膜部分移除步驟中,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移除量中的變異可以被避免。據此,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之電特性可以被改善,且各裝置效能中的變異可以被避免。
(第三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組態。雖然未示出,但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是所謂使用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的PCM之交叉點類型半導體儲存裝置。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下文中,有關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組件,僅描述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不同之內容物,且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相同之內容的詳細說明將被省略。
圖22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一記憶體單元MC之透視圖。圖23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的電阻變化薄膜51與絕緣薄膜43之相對配置的放大側視圖。如圖22與23所示,根據第三實施例包括之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之各記憶體單元MC包括,例如,導電薄膜81、電阻變化薄膜51、絕緣薄膜43、以及選擇器薄膜61,上述記憶體單元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各記憶體單元MC相似。然而,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各記憶體單元MC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與絕緣薄膜43之相對位置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各記憶體單元MC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與絕緣薄膜43之相對位置對立。亦即,基本上,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說明中,該記憶體單元MC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可以被替換且讀作是絕緣薄膜43,且記憶體單元MC中的絕緣薄膜43可以被替換且讀作是電阻變化薄膜51。
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沿著Y方向被設置在重疊區CP之第一區R中。絕緣薄膜43至少包括第一相鄰絕緣部分46與第二相鄰絕緣部分49。電阻變化薄膜51在Y方向上與第一相鄰絕緣部分46及第二相鄰絕緣部分49相鄰,且電阻變化薄膜51介於第一相鄰絕緣部分46及第二相鄰絕緣部分49之間。當從X方向上觀看時,電阻變化薄膜51是被絕緣薄膜43環繞且被埋沒在第一區R之中央部分中。
然而,在第三實施例中,選擇器薄膜61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的絕緣被擊穿(broken)。亦即在Z方向上,絕緣擊穿部分(insulation breaking portion)241被設置在選擇器薄膜61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導電薄膜81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的絕緣被擊穿。亦即在Z方向上,絕緣擊穿部分242被設置在導電薄膜81與電阻變化薄膜51之間。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然而,將在下文中描述一種用於製造Z方向堆疊的記憶體單元MC之方法。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可透過執行與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方法類似的步驟來製造,從圖5所示第一硬遮罩形成步驟到圖6所示第一溝槽形成步驟。
圖24-35中各者的上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XX之位置沿著X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24-35中各者的中部分是在各圖式之下部分所示的線YY之位置沿著Y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24-35中各者的下部分是在當沿著Z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平面圖。
圖24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二硬遮罩形成步驟。如圖24所示,在絕緣薄膜39被埋在溝槽G1之後,第二導體22、選擇器形成薄膜65-2、犧牲薄膜88-2、以及阻擋薄膜47-2被依序堆疊在阻擋薄膜47之表面47a上以及絕緣薄膜39之表面39a上。在阻擋薄膜47-2之表面47a上,沿著X方向以預判定間隔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2。複數個硬遮罩HM2中各者在X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成實質上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柱35在X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圖25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二溝槽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堆疊體中沒有形成硬遮罩HM2處形成溝槽G2,該堆疊體是由選擇器形成薄膜65、犧牲薄膜88、阻擋薄膜47、第二導體22、選擇器形成薄膜65-2、犧牲薄膜88-2、以及阻擋薄膜47-2所形成。複數個溝槽G2在Y方向上延伸並在X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
圖26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添加形成步驟。舉例而言,如圖26所示,透過使用與用於形成犧牲薄膜88之方法相似的方法,在溝槽G2中形成犧牲薄膜88-3。接著,在阻擋薄膜47-2之表面47a上與犧牲薄膜88-3之表面88a上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3。在Y方向上以預判定間距形成硬遮罩HM3。複數個硬遮罩HM3中各者在Y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成實質上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柱35在Y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圖27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堆疊體部分移除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堆疊體中沒有形成硬遮罩HM3處形成溝槽G6,該堆疊體包括選擇器形成薄膜65-2、犧牲薄膜88-2、以及阻擋薄膜47-2。複數個溝槽G6在X方向上延伸並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
圖28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使用ALD方法或CVD方法,絕緣薄膜160被埋在溝槽G6中。絕緣薄膜160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絕緣薄膜160之表面160a與阻擋薄膜47-2之表面47a是位在同一條線上。
圖29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移除步驟。舉例而言,當透過使用化學溶液移除犧牲薄膜88、88-2及88-3時,形成了溝槽G7與空間S。
圖30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如圖30所示,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在空間S中暴露之表面上形成絕緣薄膜45。接著,在空間S中沒有形成絕緣薄膜45之部分中,形成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
圖31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電阻變化薄膜部分移除步驟。舉例而言,在圖29中所示溝槽G7對應的位置所形成的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被處理以及自溝槽G7移除,所述移除是透過使用化學溶液或反應性離子蝕刻(RIE)。
圖32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部分移除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濕式蝕刻,將在溝槽G8之側表面與底表面上剩餘的絕緣薄膜45移除。
圖33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絕緣薄膜162被埋在溝槽G10中。絕緣薄膜162是例如由氧化矽(SiO2 )所形成。
圖34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第二字線形成步驟。例如,透過使用ALD方法或CVD方法,在絕緣薄膜162之表面162a上與阻擋薄膜47-2之表面47a上形成第一導體21-2。
圖35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擊穿步驟。舉例而言,透過選擇器形成薄膜65-2、絕緣擊穿部分244、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絕緣擊穿部分245以及阻擋薄膜47-2,其中第二導體22被設定成0[V]之基本電位,可檢測到輸出到第一導體21-2之電壓V[V]。當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相鄰之絕緣薄膜45的絕緣被擊穿且輸出到第一導體21-2之電壓V快速增加時,該絕緣擊穿可被視為已完成。透過將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相鄰之絕緣薄膜45的絕緣被擊穿,該絕緣擊穿部分244與245被完成。透過經過阻擋薄膜47、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選擇器形成薄膜65、絕緣擊穿部分244以及絕緣擊穿部分245,其中第二導體22被設定成0[V]之基本電位,而允許檢測到輸出到第一導體21之電壓V[V],絕緣擊穿部分244與245可以被形成於在Z方向上阻擋薄膜47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間的絕緣薄膜45中,以及形成於在Z方向上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與選擇器形成薄膜65之間的絕緣薄膜45中。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第一導體21與21-2各作用為圖22中所示之字線WL。選擇器形成薄膜65與65-2之各者是圖22中所示的選擇器薄膜61。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是圖22與23中所示之電阻變化薄膜51,以及絕緣薄膜45是圖22與23中所示之絕緣薄膜43。絕緣擊穿部分244與245中各者是圖22與23中所示絕緣擊穿部分241與242之任一者。阻擋薄膜47與47-2之各者是圖22中所示的導電薄膜81。第二導體22作用如在Z方向上兩側上所堆疊的堆疊體共用之位元線BL。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可製造出圖22與23中所示記憶體單元MC。透過在上述步驟之前執行已習知預處理以及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已習知後處理來形成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然而,用於製造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方法並不受限於上述方法。
接著,將描述根據上述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操作功效。基於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當沿著X方向觀看時,在Y方向上與絕緣薄膜43接觸之電阻變化薄膜51之厚度小於字線WL在Y方向上之寬度。據此,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電阻變化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被降低,以及用於將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的電阻變化薄膜51從低電阻狀態改變成高電阻狀態之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中,絕緣薄膜43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及第二側與電阻變化薄膜51相鄰。因此,舉例而言當在製造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時,對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之端部表面執行RIE,在與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接觸的選擇器形成薄膜65和65-2之類的各個薄膜或組態中,不太可能出現處理殘留物(process residual)。因此,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電阻變化薄膜51之厚度可輕易如設計般設定,且對與電阻變化薄膜51接觸之各組件造成之處理損壞(process damage)可以被降低。
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中,由於絕緣薄膜43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及第二側與電阻變化薄膜51相鄰,因此與相關技術中的半導體儲存裝置相比,一記憶體單元MC較不會被Y方向上相鄰記憶體單元MC影響。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在Y方向上對彼此相鄰者造成之記憶體單元MC之影響可以被降低。
(第四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組態。雖然未示出,但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是所謂使用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的PCM之交叉點類型半導體儲存裝置。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下文中,有關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組件,僅描述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不同之內容物,且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相同之內容的詳細說明將被省略。
記憶體單元MC例如包括導電薄膜81、電阻變化薄膜51、選擇器薄膜61、以及絕緣薄膜343。圖37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一記憶體單元MC之透視圖。圖38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的選擇器薄膜61與絕緣薄膜343之相對配置的放大側視圖。
電阻變化薄膜51從Z方向上來看之尺寸與重疊部分CP在Z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亦即,電阻變化薄膜51從X方向與Y方向上之尺寸與重疊部分CP從X方向與Y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及第二側與絕緣薄膜343相鄰。更明確地,絕緣薄膜343包括第一相鄰絕緣部分352、第二相鄰絕緣部分353、以及絕緣擊穿部分358與359。電阻變化薄膜51包括此等電阻變化部分且是整合形成的。第一相鄰絕緣部分352在Y方向上從該第一側與選擇器薄膜61相鄰。第二相鄰絕緣部分353在Y方向上從該第二側與選擇器薄膜61相鄰。絕緣擊穿部分358與359是在Z方向上從對立側與選擇器薄膜61相鄰。絕緣薄膜343是例如由氧化矽或氮化矽所形成。
由於形成了絕緣擊穿部分358與359,因此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被電性連接到字線WL與電阻變化薄膜51,其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根據第二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相似。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然而,與第三實施例相似,將在下文中描述一種用於製造Z方向堆疊的記憶體單元MC之方法。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可透過執行與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方法類似的步驟來製造,從圖5所示第一硬遮罩形成步驟到圖6所示第一溝槽形成步驟。然而,在圖5中所示第一硬遮罩形成步驟中,沒有形成選擇器形成薄膜65,以及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被形成在犧牲薄膜88與阻擋薄膜47之間。
圖39-45中各者的上部分是當沿著X方向上觀看時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39-45中各者的下部分是在當沿著Y方向上觀看之各製造步驟中組件的橫截面圖。
圖39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第二硬遮罩形成步驟。如圖39所示,在如圖6所示般絕緣薄膜39被埋在溝槽G1之後,第二導體22、犧牲薄膜88-2、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2、以及阻擋薄膜47-2被依序堆疊在阻擋薄膜47之表面47a上以及絕緣薄膜39之表面39a上。在阻擋薄膜47-2之表面47f上,沿著X方向以預判定間隔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硬遮罩HM2。複數個硬遮罩HM2中各者在X方向上的尺寸被設定成實質上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的柱35在X方向上之尺寸相同。
圖40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第二溝槽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堆疊體中沒有形成硬遮罩HM2處形成溝槽G2,該堆疊體包括犧牲薄膜88、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阻擋薄膜47、第二導體22、犧牲薄膜88-2、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2、以及阻擋薄膜47-2。複數個溝槽G2在Y方向上延伸並在X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
舉例而言,透過執行圖案化或CMP,硬遮罩HM2和阻擋薄膜47-2被一次移除,以及第一導體21-2被形成在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2的表面55f上。圖41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添加形成步驟。形成犧牲薄膜88-3以具有與圖40中所示溝槽G2的第一導體21-2相同高度。如圖41所示,在第一導體21-2之表面21f上與犧牲薄膜83-3之表面83f上形成複數個硬遮罩HM3。硬遮罩HM3在X方向上延伸並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在沒有形成硬遮罩HM3處之第一導體21-2、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2、以及犧牲薄膜88-2被移除,且形成溝槽G20。
圖42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絕緣薄膜形成步驟。如圖42所示,硬遮罩HM3被移除,且絕緣薄膜180被埋沒在溝槽G20中。阻擋薄膜47-2形成在X方向上與第一導體21-2重疊之位置。
圖43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犧牲薄膜移除步驟。舉例而言,如圖43所示,使用化學溶液移除犧牲薄膜88、88-2及88-3,並形成了空間Q。
圖44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並示出選擇器薄膜形成步驟。舉例而言,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在空間Q中暴露之壁表面上形成絕緣薄膜300。接著,如圖44所示,在絕緣薄膜300內的空間Q中形成選擇器形成薄膜65。絕緣薄膜300是例如由氮化矽所形成。
圖45是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並示出絕緣擊穿部分形成步驟。舉例而言,如圖45所示,當沿著Y方向觀看時,只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選擇器形成薄膜65透過執行圖案化等而被移除,且在透過部分移除選擇器形成薄膜65所形成的空間內形成了絕緣薄膜182。接著,在與第三實施例相似的方法中,在Z方向上與選擇器形成薄膜65相鄰之絕緣薄膜300的絕緣被擊穿,並且形成絕緣擊穿部分344與345。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第一導體21與21-2各作用為圖37中所示之字線WL。選擇器形成薄膜65是圖37中所示的選擇器薄膜61。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55是圖37中所示之電阻變化薄膜51,以及絕緣薄膜300是圖37中所示之絕緣薄膜343。絕緣擊穿部分344與345中各者是圖22與23中所示絕緣擊穿部分358與359之任一者。阻擋薄膜47與47-2之各者是圖22中所示的導電薄膜81。第二導體22作用如在Z方向上兩側上所堆疊的堆疊體共用之位元線BL。
透過執行上述步驟,可製造出圖37與38中所示記憶體單元MC。透過在上述步驟之前執行已習知預處理以及在上述步驟之後執行已習知後處理來形成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然而,用於製造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方法並不受限於上述方法。
接著,將描述根據上述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操作功效。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由於提供一種組態其中可至少在形成硬遮罩等之後形成選擇器薄膜61,故選擇器薄膜61是保護免於當形成電阻變化薄膜51時所造成的熱之影響,且可防止選擇器薄膜61之電特性的降低。
舉例而言,在製造根據上述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中,透過執行如圖32中所示的絕緣薄膜部分移除步驟,將溝槽G8之側表面與底表面上的絕緣薄膜45移除。然而,可在還保留有溝槽G8的側表面和底表面上的絕緣薄膜45的時,執行圖33之後的步驟。在此情況下,如圖36之中間部分所示,除了絕緣薄膜32、160與162以外,在作為記憶體單元MC在X方向上的層間絕緣部分38之絕緣薄膜中,設置有在溝槽G8之側表面與底表面上剩餘的絕緣薄膜45。
下文中,將額外描述若干半導體儲存裝置。 [1]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括: 第一佈線,其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其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延伸,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第一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一絕緣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的一部分之相同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2]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處。 [3]根據[2]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被設置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與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邊緣之間。 [4]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6]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7]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二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 [8]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 [9]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0]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括: 第三佈線,其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於該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二絕緣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的一部分之相同側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 [11]根據[10]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部分,以及 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三佈線之中心部分。 [12]根據[1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括: 第四佈線,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三佈線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且該第四佈線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三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以及 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且該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三絕緣薄膜相鄰,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3]根據[10]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部分,以及 該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四佈線之中心部分。 [14]根據[12]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絕緣薄膜對立之一側與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接觸。 [15]根據[12]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雖然已描述特定實施例,但此些實施例可僅以例示的方式而被呈現,且目的不在於限制所主張本發明之範疇。確實,本文所述之新穎實施例可被實現於各式各樣的其他形式中;此外,可做出對本文所述實施例之形式中的各種省略、替代、及改變而未悖離所主張發明之精神。如同將落在所主張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中,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目的在於涵蓋此類形式或修改。
1:半導體儲存裝置 11:矽基板 11a:表面 12:層間絕緣層 21:第一導體 21-2:第一導體 21a:表面 21f:表面 22:第二導體 22a:表面 25:字線層 27:位元線層 35:柱 35a:端部表面 35b:端部表面 36:柱 38:層間絕緣部分 38A:第一絕緣部分 38B:第二絕緣部分 38C:第一絕緣部分 38Z:第二絕緣部分 39:絕緣薄膜 39a:表面 43:絕緣薄膜 43A:第一絕緣薄膜 43B:第二絕緣薄膜 43C:第三絕緣薄膜 45:絕緣薄膜 46:第一相鄰絕緣部分 47:阻擋薄膜 47-2:阻擋薄膜 47a:表面 47f:表面 49:第二相鄰絕緣部分 51:電阻變化薄膜 51a:端部表面 51A:第一電阻變化薄膜 51b:端部表面 51B:第二電阻變化薄膜 51C:第三電阻變化薄膜 52:第一電阻變化部分 52A:第一電阻變化部分 52B:第一電阻變化部分 52C:第一電阻變化部分 52e:端部表面 52f:端部表面 53:第二電阻變化部分 53A:第二電阻變化部分 53e:端部表面 53f:端部表面 55: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 55-2:電阻變化薄膜形成薄膜 55f:表面 58:第三電阻變化部分 59:第四電阻變化部分 60:第五電阻變化部分 60e:端部表面 60f:端部表面 61:選擇器薄膜 61a:端部表面 61A:選擇器薄膜 61b:端部表面 61B:選擇器薄膜 61C:選擇器薄膜 65:選擇器形成薄膜 65-2:選擇器形成薄膜 72A:絕緣部分 72B:絕緣部分 81:導電薄膜 81a:端部表面 81A:第一導電薄膜 81b:端部表面 81B:第二導電薄膜 81C:第三導電薄膜 83f:表面 88:犧牲薄膜 88-2:犧牲薄膜 88-3:犧牲薄膜 136:柱 140:絕緣薄膜 140a:表面 150:抗蝕劑薄膜 160:絕緣薄膜 160a:表面 162:絕緣薄膜 162a:表面 180:絕緣薄膜 182:絕緣薄膜 241:絕緣擊穿部分 242:絕緣擊穿部分 244:絕緣擊穿部分 245:絕緣擊穿部分 300:絕緣薄膜 343:絕緣薄膜 344:絕緣擊穿部分 345:絕緣擊穿部分 352:第一相鄰絕緣部分 353:第二相鄰絕緣部分 358:絕緣擊穿部分 359:絕緣擊穿部分 BL:位元線(第一佈線) CP:重疊部分 CPA:重疊部分 CPB:重疊部分 CPC:重疊部分 G1:溝槽 G2:溝槽 G4:溝槽 G5:溝槽 G6:溝槽 G7:溝槽 G8:溝槽 G10:溝槽 G20:溝槽 HM1:硬遮罩 HM2:硬遮罩 HM3:硬遮罩 MC:記憶體單元 MCA:第一記憶體單元 MCB:第二記憶體單元 MCC:第三記憶體單元 Q:空間 R:第一區 S:空間 WL:字線(第二佈線) WLA:字線(第二佈線) WLB:字線(第三佈線) WLC:字線 X:方向(第二方向) Y:方向(第一方向) Z:方向(第三方向) XX:線 YY:線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示意透視圖。 [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一記憶體單元之透視圖。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該一記憶體單元的電阻變化薄膜與絕緣薄膜之橫截面圖。 [圖4]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橫截面圖。 [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6]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7]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8]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9]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0]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1]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3]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一記憶體單元之透視圖。 [圖14]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該一記憶體單元的電阻變化薄膜與絕緣薄膜之橫截面圖。 [圖15]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6]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7]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8]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19]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0]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1]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2]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一記憶體單元之透視圖。 [圖23]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該一記憶體單元的電阻變化薄膜與絕緣薄膜之橫截面圖。 [圖24]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5]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6]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7]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8]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29]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0]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1]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2]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3]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4]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與平面圖。 [圖35]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36]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修改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37]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一記憶體單元之透視圖。 [圖38]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該一記憶體單元的選擇器薄膜與絕緣薄膜之橫截面圖。 [圖39]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0]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1]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2]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3]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4]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45]是示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造步驟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35:柱
35a:端部表面
35b:端部表面
38:層間絕緣部分
43:絕緣薄膜
51:電阻變化薄膜
51a:端部表面
51b:端部表面
52:第一電阻變化部分
53:第二電阻變化部分
58:第三電阻變化部分
59:第四電阻變化部分
61:選擇器薄膜
61a:端部表面
61b:端部表面
81:導電薄膜
81a:端部表面
81b:端部表面
BL:位元線(第一佈線)
CP:重疊部分
R:第一區
MC:記憶體單元
WL:字線(第二佈線)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含: 第一佈線,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佈線,其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延伸,且該第二佈線沿著第三方向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 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絕緣薄膜具有第一側以及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以及 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從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以及該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比該第二佈線更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絕緣薄膜被設置第一區中,其中該第一區是當從該第三方向看時,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彼此重疊之區,以及 該電阻變化薄膜包括第一電阻變化部分與第二電阻變化部分,該第一電阻變化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該第一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以及該第二電阻變化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該第二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電阻變化薄膜更包括第三電阻變化部分與第四電阻變化部分,該第三電阻變化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第三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以及該第四電阻變化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從該第一區與該第三側對立的第四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電阻變化薄膜更包括第五電阻變化部分,該第五電阻變化部分在該第二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第五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導電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電阻變化薄膜與該絕緣薄膜與該第一佈線之間;以及 選擇器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電阻變化薄膜與該絕緣薄膜與該第二佈線之間,其中 該電阻變化薄膜被設置第一區中,其中該第一區是當從該第三方向看時,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彼此重疊之區,以及 該絕緣薄膜包括第一相鄰絕緣部分與第二相鄰絕緣部分,該第一相鄰絕緣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該第一側與該電阻變化薄膜相鄰,以及該第二相鄰絕緣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該第一區的該第二側與該電阻變化薄膜相鄰。
  6.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含: 第一佈線,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佈線,其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延伸,且該第二佈線在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之位置不同的位置,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 選擇器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絕緣薄膜具有第一側與第二側,該第二側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側對立,以及該絕緣薄膜從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以及 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並且在該第三方向上連接到該選擇器薄膜。
  7.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含: 第一佈線,其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其在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延伸,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第一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一絕緣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的一部分之相同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被設置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與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邊緣之間。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二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
  13.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
  14.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5.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第三佈線,其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於該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二絕緣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的一部分之相同側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部分,以及 該第二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三佈線之中心部分。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第四佈線,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三佈線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且該第四佈線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三絕緣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以及 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其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且該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三絕緣薄膜相鄰,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部分,以及 該第三電阻變化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四佈線之中心部分。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絕緣薄膜對立之一側與該第一電阻變化薄膜接觸。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TW109123153A 2019-09-17 2020-07-09 半導體儲存裝置 TWI751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160A JP2021048159A (ja) 2019-09-17 2019-09-17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9-168160 2019-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205A TW202114205A (zh) 2021-04-01
TWI751606B true TWI751606B (zh) 2022-01-01

Family

ID=7486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153A TWI751606B (zh) 2019-09-17 2020-07-09 半導體儲存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4677B2 (zh)
JP (1) JP2021048159A (zh)
CN (1) CN112599558B (zh)
TW (1) TWI751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5754B2 (en) * 2021-05-27 2023-11-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cells with sidewall and bulk regions in planar structures
US11903333B2 (en) * 2021-05-27 2024-02-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Sidewall structures for memory cells in vertical structure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2370B1 (en) * 1994-05-13 2000-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orage device
US6569745B2 (en) * 2001-06-28 2003-05-2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hared bit line cross point memory array
TWI492432B (zh) * 2009-12-17 2015-07-11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1866964B1 (en) * 2005-03-25 2016-08-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mory element
TWI546902B (zh) * 2013-07-09 2016-08-21 Toshiba Kk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EP2731109B1 (en) * 2010-12-14 2016-09-0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Architecture for three dimensional non-volatile storage with vertical bit lines
EP2814073B1 (en) * 2013-06-14 2017-02-15 IMEC vzw Self-rectifying RRAM element
TWI575710B (zh) * 2012-02-02 2017-03-21 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EP2852977B1 (en) * 2012-05-15 2017-04-19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 dimensional non-volatile storage with interleaved vertical select devices above and below vertical bit lines
TWI657445B (zh) * 2017-09-19 2019-04-2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阻變化型記憶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4501A (ja) 2005-05-19 2006-11-30 Toshiba Corp 相変化メモ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73779A (ja) 2005-09-07 2007-03-22 Elpida Memory Inc 不揮発性メモリ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89364B2 (en) 2005-11-02 2009-09-15 Elpida Memory, Inc. Electrically rewritable non-volatile memory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88617B1 (ko) 2007-06-15 2009-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형성 방법
JP2009135219A (ja) 2007-11-29 2009-06-18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67219A (ja) 2008-04-28 2009-11-12 Hitachi Ltd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14796A (ja) * 2009-07-03 2011-01-20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
JP5025696B2 (ja) 2009-08-11 2012-09-12 株式会社東芝 抵抗変化メモリ
JP5558090B2 (ja) * 2009-12-16 2014-07-23 株式会社東芝 抵抗変化型メモリセルアレイ
KR20110090583A (ko) * 2010-02-04 2011-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형성 방법
KR101766222B1 (ko) * 2010-09-17 2017-08-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저장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20104040A (ko) 2011-03-11 2012-09-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2209548A (ja) 2011-03-14 2012-10-25 Elpida Memory Inc 相変化メモリ装置
KR101298189B1 (ko) 2011-05-11 2013-08-2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179165A (ja) 2012-02-28 2013-09-09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JP5903326B2 (ja) * 2012-05-01 2016-04-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記憶装置
WO2015049772A1 (ja) * 2013-10-03 2015-04-09 ユニサンティ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記憶装置、及び、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5071982A1 (ja) * 2013-11-13 2015-05-21 ユニサンティ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記憶装置、及び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60000299A (ko) 2014-06-24 2016-01-04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60260736A1 (en) 2015-03-03 2016-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473660B1 (ko) * 2016-02-22 2022-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037800B2 (en) * 2016-09-28 2018-07-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sistive memory apparatus using variable-resistance channels with high- and low-resistance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2370B1 (en) * 1994-05-13 2000-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orage device
US6569745B2 (en) * 2001-06-28 2003-05-2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hared bit line cross point memory array
EP1866964B1 (en) * 2005-03-25 2016-08-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mory element
TWI492432B (zh) * 2009-12-17 2015-07-11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731109B1 (en) * 2010-12-14 2016-09-0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Architecture for three dimensional non-volatile storage with vertical bit lines
TWI575710B (zh) * 2012-02-02 2017-03-21 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EP2852977B1 (en) * 2012-05-15 2017-04-19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 dimensional non-volatile storage with interleaved vertical select devices above and below vertical bit lines
EP2814073B1 (en) * 2013-06-14 2017-02-15 IMEC vzw Self-rectifying RRAM element
TWI546902B (zh) * 2013-07-09 2016-08-21 Toshiba Kk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TWI657445B (zh) * 2017-09-19 2019-04-21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阻變化型記憶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558B (zh) 2024-03-19
CN112599558A (zh) 2021-04-02
US11594677B2 (en) 2023-02-28
TW202114205A (zh) 2021-04-01
JP2021048159A (ja) 2021-03-25
US20210083184A1 (en)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3661B (zh) 可变电阻存储器件及半导体器件
US8934294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1066733B1 (ko) 메모리 디바이스들 및 그 형성 방법들
KR102233131B1 (ko) 3차원 메모리 어레이들
KR102649489B1 (ko) 가변 저항 메모리 소자
TWI751606B (zh) 半導體儲存裝置
US11538861B2 (en) Variable resistance memory device
TWI752544B (zh) 半導體儲存裝置
US20130099188A1 (en) Phase-change memory device having multi-level cell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791443B2 (en) High density variable resistive memor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20142336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디바이스들 및 제조 방법들
KR100997783B1 (ko) 상변환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11856880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11581485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101069282B1 (ko) 상변환 기억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60122268A (ko) 상변환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70063810A (ko) 상변환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90015728A (ko) 상변화 기억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60118178A (ko) 상변환 기억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