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004B -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 Google Patents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004B
TWI741004B TW106127336A TW106127336A TWI741004B TW I741004 B TWI741004 B TW I741004B TW 106127336 A TW106127336 A TW 106127336A TW 106127336 A TW106127336 A TW 106127336A TW I741004 B TWI741004 B TW I7410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ss
less
olefin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1306A (zh
Inventor
佐藤智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1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0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A61K8/46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containing sulfonic acid derivatives; Sa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5Alcohol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hydroxy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1/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teeth, of the oral cavity or of dentures; Dentifrices, e.g. toothpastes; Mouth rin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61K2800/5922At least two compounds being classified in the same subclass of A61K8/1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應用於口腔內,可有效地使牢固地附著於齒面之齒垢分散之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含有如下成分(A)、(B)及(C):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及 (C)山梨糖醇,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Description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已知齒垢(plaque)為口腔內存在之各種細菌之集合體,所謂生物膜之1種。此種齒垢會使口腔內產生黏膩感或口臭,不僅帶來不適感,且很有可能引發齲齒或牙石、牙周病等。於此情況下,用以應用於口腔內之劑或組合物較佳地使用較先前更具清潔作用之各種界面活性劑,但為了進一步充分地提高齒垢或生物膜之去除效果,進行各種開發。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包含α-烯烴磺酸鹽、聚葡糖酶及糖醇之口腔生物膜去除劑,不僅賦予良好之使用感或適度之起泡性,且發揮口腔生物膜之優異之化學去除效果。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含有碳數14之α-烯烴磺酸鹽、與醯基胺基酸鹽及/或精胺酸之口腔用組合物,不僅抑制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特有之苦味,且謀求口腔生物膜之去除效果之提昇。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209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151474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口腔用組合物,其含有如下成分(A)、(B)及(C):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及 (C)山梨糖醇,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係以如下成分(A)及(B):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及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 作為有效成分,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於上述專利文獻中,均欲使用十四烯磺酸鹽之類的α-烯烴磺酸鹽,該十四烯磺酸鹽僅能夠以副產物之形式包含至多20質量%以下左右之羥基烷基磺酸鹽,於有效地使牢固地附著於齒面之齒垢分散之方面仍有改善之餘地。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由應用於口腔內,可有效地使牢固地附著於齒面之齒垢分散之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因此,本發明者進行各種研究,結果發現:若將以主鏈具有雙鍵且具有特定碳數之所謂烯烴為原料之烯烴磺酸鹽、以及獲得該烯烴磺酸鹽時生成之羥基烷磺酸鹽作為有效成分,並且以能夠包含較多之羥基烷基磺酸鹽之方式,於特定之量關係下使用該等,則獲得即便為牢固地附著於齒面之齒垢,亦可有效地使之分散的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根據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藉由應用於口腔內,可有效地使牢固地附著於齒面之齒垢分散,而能夠有效地促進該齒垢之去除。進而,本發明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係可有效地將口腔內之齒垢分散之極其有用之劑。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含有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作為成分(A),並且含有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作為成分(B)。 成分(A)之烯烴磺酸鹽係藉由以主鏈具有雙鍵之烯烴作為原料,將其磺化、中和及水解後,進行精製而獲得。另一方面,成分(B)之羥基烷磺酸鹽係成分(A)之羥基體,為獲得成分(A)時生成之成分。 就提高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成分(A)之烯烴磺酸鹽之碳數為14以上,較佳為16以上。就組合物之穩定性及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成分(A)之烯烴磺酸鹽之碳數為20以下,較佳為18以下。再者,該碳數係源自用作原料之烯烴者,根據使用之原料,可包含具有上述以外之碳數之烯烴磺酸鹽。 就提高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成分(B)之羥基烷磺酸鹽之碳數為14以上,較佳為16以上。就組合物之穩定性及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成分(B)之羥基烷磺酸鹽之碳數為20以下,較佳為18以下。再者,該碳數係源自用作原料之烯烴(原料烯烴)者,可使用與成分(A)之原料烯烴不同之原料烯烴,即成分(A)之碳數與成分(B)之碳數可不同。 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上述成分(A)之含量係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本發明者著眼於先前僅被視作副產物之成分(B)為可用於有效地提高齒垢分散效果之成分,藉由將成分(A)設為上述含量,增大作為成分(B)之羥基體之含量,較佳為設為作為成分(A)之烯烴體之含量以上,而能夠飛躍性地提高齒垢分散效果。 就有效地分散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觀點而言,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50質量%以下,較佳為45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下。又,就組合物之穩定性或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質量%以上。如此,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較佳為5~50質量%,更佳為7~45質量%,進而較佳為9~30質量%,進而更佳為9~25質量%。 再者,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可使用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HPL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於自有效成分藉由HPLC將羥基體與烯烴體分離後,置於MS,藉此鑑定成分(A),根據其HPLC-MS峰面積,求出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更具體而言,可使用HPLC裝置「Agilent Technology 1100」(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管柱「L-column ODS 4.6×150 mm」(一般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研究機構製造),於如下條件下進行測定。 樣本製備(藉由甲醇稀釋1000倍)、溶離液A(添加10 mM乙酸銨之水)、溶離液B(添加10 mM乙酸銨之甲醇)、梯度(0 min.(A/B=30/70%)→10 min.(30/70%)→55 min.(0/100%)→65 min.(0/100%)→66 min.(30/70%)→75 min.(30/70%))、MS裝置「Agilent Technology 1100 MS SL(G1946D))」(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MS檢測(陰離子檢測 m/z60-1600,UV240 nm)。 成分(A)中之磺酸基可存在於主鏈之烯烴鏈之1位或2位,或可進而存在於烯烴鏈之內部,就提高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成分(A)中包含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又,關於成分(B)中之磺酸基亦相同,可存在於主鏈之烷烴鏈之1位或2位,或可進而存在於烷烴鏈之內部,就提高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成分(B)中包含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 具體而言,就提高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8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5質量%以上。又,就生產性等觀點而言,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如此,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5~30質量%,更佳為8~30質量%,進而較佳為10~25質量%,進而更佳為15~25質量%。 就生產性等觀點而言,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5質量%以上。又,就提高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如此,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1~20質量%,更佳為1.5~10質量%,進而較佳為2~5質量%,進而更佳為2.5~5質量%。 再者,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之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或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均可基於使用氣相層析法(GC)獲得之各成分之峰面積比而求出。 具體而言,藉由使三甲基矽烷基重氮甲烷與成分(A)、(B)進行反應而獲得甲酯化衍生物後,藉由GC分離各成分。將各成分之峰面積比設為質量比,算出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內部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測定中使用之裝置及分析條件如下所述。 GC裝置「Agilent Technology 6850」(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管柱「HP-1毛細管柱」(30 m×320 μm×0.25 μm,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檢測器(氫焰離子檢測器(FID))、注入溫度300℃、檢測器溫度300℃、He流量1.0 mL/min.、烘箱(60℃(0 min.)→10℃/min.→300℃(10 min.)。 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就確保優異之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作為有效成分之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0.4質量%以上。又,就保持口腔內應用時之良好之使用感之觀點而言,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如此,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更佳為0.2~8質量%,進而較佳為0.3~5質量%,進而更佳為0.4~5質量%。 成分(A)及成分(B)可藉由經過如下步驟獲得:將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原料烯烴磺化後,進行中和,繼而進行水解,其後將所獲得之分解物進行精製。 磺化、中和、水解之條件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參照日本專利第1633184號公報、日本專利第2625150號公報、Tenside Surf. Det. 31(5)299(1994)中記載之條件。又,作為將藉由經過上述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進行精製之步驟,可使用各種方法,較佳為該進行精製之步驟包括對添加非極性溶劑而油相分離後之水相中所包含之成分(A)及成分(B)進行萃取的步驟。即,具體而言,包括使藉由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分散於乙醇中後添加非極性溶劑之步驟,及其後分離油相之步驟,進而包括自分離後之水相萃取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作為上述非極性溶劑,可使用選自石油醚、己烷、甲苯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又,分離油相之步驟可進行複數次。作為自分離後之水相萃取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可列舉使水蒸發之方法、去除水相之析出物之方法。 再者,成分(A)之原料烯烴與成分(B)之原料烯烴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將原料烯烴磺化、中和、水解後,自添加非極性溶劑而油相分離後之水相進行萃取,藉此獲得成分(A)及成分(B)之情形時,就提高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而言,作為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2位之烯烴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原料烯烴總量中,合計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上。又,就降低生產成本、提昇生產性之觀點而言,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2位之烯烴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原料烯烴總量中,合計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下。 又,就進一步提高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及考慮到起泡性或泡質等之提昇之觀點而言,作為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烯烴中所包含之雙鍵存在於1位之烯烴、所謂α-烯烴的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原料烯烴總量中,合計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2質量%以下,且較佳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0.2質量%以上。 再者,作為原料之烯烴中之雙鍵之分佈例如可藉由氣相層析質譜儀(簡稱為G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氣相層析分析儀(以下簡稱為GC)準確地分離碳鏈長度及雙鍵位置不同之各成分,將各者置於質譜儀(以下簡稱為MS),藉此可鑑定其雙鍵位置,並可根據其GC峰值面積求出各者之比率。 上述磺化反應可藉由使1莫耳之作為原料之烯烴與相對於其為1.0~1.2莫耳之三氧化硫氣體反應而進行。較佳為於溫度20~40℃下進行反應。中和係藉由使之與相對於磺酸基之理論值為1.0~1.5莫耳倍量之氫氧化鈉、氨、2-胺基乙醇等鹼性水溶液反應而進行。水解反應只要於水之存在下於90~200℃下進行30分鐘~3小時反應即可。該等反應可連續進行。於水解反應結束後,萃取去除雜質,適當加以清洗等,藉此可分別將成分(A)及成分(B)進行精製。上述精製可使用各種方法,較佳為使用例如進行減壓蒸餾之方法,減壓蒸餾較佳為採用120~180℃、0.1~10 mmHg之條件。 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含有山梨糖醇作為成分(C)。藉由含有該成分(C),作為用以應用於口腔內之組合物,可確保其穩定性,並且確保齒垢分散效果,增強因成分(A)與成分(B)所引起之如口腔內感到刺痛之刺激性或損害性等不適感之抑制效果,帶來良好之風味。就提高不適感之抑制效果、帶來良好之風味之觀點而言,該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又,就帶來清新之使用感及香味之觀點而言,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進而,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為液體口腔用組合物之情形時,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質量%以下。如此,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2~60質量%,更佳為4~50質量%,進而較佳為5~40質量%,進而更佳為5~30質量%。進而,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為液體口腔用組合物之情形時,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2~15質量%,更佳為4~10質量%,進而較佳為4~7質量%。 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可含有成分(A)及成分(B)以外之界面活性劑(D)。作為該成分(D)之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如下界面活性劑:選自烷基硫酸酯鹽,醯基麩胺酸鈉或醯基肌胺酸鈉等醯基胺基酸鹽,烷基磷酸鈉等烷基磷酸鹽,高級脂肪酸磺化單甘油酯鹽,羥乙磺酸之脂肪酸酯鹽,N-甲基長鏈醯基牛磺酸鈉鹽及聚氧乙烯單烷基磷酸鹽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選自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硬脂酸單甘油酯、單硬脂酸十甘油酯、單肉豆蔻酸五甘油酯等甘油脂肪酸酯,烷基葡糖苷,聚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單烷基(或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壬基苯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醚,氧化胺系界面活性劑,單(或二)乙醇醯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醯胺等脂肪酸烷醇醯胺,硬脂酸十甘油酯、月桂酸十甘油酯等聚甘油脂肪酸酯,以及聚乙烯聚丙二醇等聚二醇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選自月桂基二甲基胺基乙酸甜菜鹼等乙酸甜菜鹼,2-烷基-N-羧基甲基-N-羥基乙基-N-咪唑鎓甜菜鹼等咪唑啉鎓甜菜鹼,月桂基磺基甜菜鹼或月桂基羥基磺基甜菜鹼等烷基磺基甜菜鹼,椰子油脂肪醯胺丙基甜菜鹼等椰子油脂肪醯胺烷基甜菜鹼,及烷基-1-羥基乙基咪唑啉甜菜鹼鈉等長鏈烷基咪唑啉甜菜鹼鹽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兩性界面活性劑。 其中,作為成分(D)之界面活性劑,就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之各成分之分散性、起泡性能、齒垢分散效果或穩定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成分(A)及成分(B)以外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烷基硫酸鈉、月桂醯基甲基牛磺酸鈉、醯基麩胺酸鹽及醯基肌胺酸鹽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選自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及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於使用陰離子界面活性劑(D1)作為成分(D)之界面活性劑之情形時,就確保起泡性能、齒垢分散效果、穩定性與損害性抑制之平衡之觀點而言,該成分(D1)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以成分(D1)之合計計,較佳為0.05質量%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以上,且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2質量%,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 又,於使用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D2)作為成分(D)之界面活性劑之情形時,就促進各成分之分散性、提昇穩定性之觀點,充分地確保齒垢分散效果之觀點,及維持該等效果之發揮與口腔內應用時良好使用感之確保的平衡之觀點而言,該成分(D2)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以成分(D2)之合計計,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且較佳為2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 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例如為牙膏或潔牙粉等潔牙組合物之情形時,就賦予適度之黏度而提高對齒面等之附著性、謀求齒垢分散效果之提昇之觀點而言,可含有黏結劑。作為該黏結劑,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選自由如下物質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海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角叉菜膠、三仙膠、聚丙烯酸鈉、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果膠、黃耆膠、阿拉伯膠、瓜爾膠、刺梧桐樹膠、刺槐豆膠、結冷膠、羅望子膠、車前籽膠、聚乙烯醇、軟骨素硫酸鈉及甲氧基伸乙基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等。其中,較佳為羧甲基纖維素鈉、三仙膠、角叉菜膠。又,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為液體口腔用組合物之情形時,作為黏結劑,較佳為選自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角叉菜膠及三仙膠中之1種或2種以上。 就平衡性較佳地實現適度黏度之賦予與齒垢分散效果之提昇的觀點而言,黏結劑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0.2質量%以上,更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2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 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例如為牙膏或潔牙粉等潔牙組合物之情形時,就提高齒垢分散效果、有效地去除齒垢之觀點而言,可進而含有研磨劑。作為研磨劑,例如可列舉研磨性二氧化矽(吸油量為50~150 mL/100 g,該吸油量意指基於JIS K5101-13-2(2004年制定)藉由吸收之熟亞麻仁油之量所測得之值)等。研磨劑一般使用RDA值(Radioactive Dentine Abrasion values(放射性牙質磨損值),藉由ISO11609(2010年制定)研磨性之試驗方法之附件A所測得之值)為20~250者。研磨劑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5~20質量%,更佳為8~15質量%。 就獲得良好之使用感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較佳為含有選自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800以下之聚乙二醇、及二丙二醇中之濕潤劑,該等濕潤劑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2~15質量%,更佳為4~10質量%。又,就獲得適度之黏度與良好之使用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增黏性二氧化矽(基於JIS K5101-13-2(2004年制定)藉由吸收之熟亞麻仁油之量所測得之吸油量為200~400 mL/100 g)。就組合物適度之黏度與口腔內各成分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之增黏性二氧化矽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1~15質量%,更佳為2~10質量%。 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除上述成分以外,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適當含有發泡助劑,對羥基苯甲酸異丁酯、對羥基苯甲酸異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等防腐劑,顏料,色素,香料,純化水等水等。進而,作為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為牙膏或潔牙粉等潔牙組合物,亦可為漱口劑或液狀潔牙劑等液體口腔用組合物。 如此,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由於提高牢固地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效果的效果優異,故而作為口腔內齒垢分散用組合物或口腔內齒垢去除用組合物極其有用。 本發明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係以如下成分(A)及(B):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及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 作為有效成分,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於本發明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中,作為有效成分之該等成分(A)及成分(B)之含量或比率係與上述口腔用組合物中之成分(A)及成分(B)同義。本發明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藉由該有效成分,可於口腔內發揮優異之齒垢分散效果。 再者,作為該等成分(A)及成分(B)之有效成分以外之成分,亦可視需要含有與上述口腔用組合物相同之其他成分。 本發明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之形態可為液狀,亦可為凝膠狀或糊狀。 關於上述本發明之實施態樣,進而揭示以下之口腔用組合物及其製造方法、口腔內齒垢分散用組合物、以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1]一種口腔用組合物,其含有如下成分(A)、(B)及(C):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及 (C)山梨糖醇,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2]如上述[1]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烯烴磺酸鹽之碳數較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18以下,成分(B)之羥基烷磺酸鹽之碳數較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18以下。 [3]如上述[1]或[2]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45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下,且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質量%以上。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8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0.4質量%以上,且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C)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2質量%以上,更佳為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60質量%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0質量%以下,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為液體口腔用組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7質量%以下。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進而含有成分(A)及成分(B)以外之界面活性劑(D),成分(D)較佳為選自成分(A)及成分(B)以外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中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烷基硫酸鈉、月桂醯基甲基牛磺酸鈉、醯基麩胺酸鹽及醯基肌胺酸鹽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選自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及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於成分(D)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D1)之情形時,成分(D1)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以成分(D1)之合計計,較佳為0.05質量%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質量%以上,且較佳為1.5質量%以下,更佳為1.2質量%,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於成分(D)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D2)之情形時,成分(D2)之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以成分(D2)之合計計,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且較佳為2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係口腔內齒垢分散用組合物。 [11]一種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係以如下成分(A)及(B): (A)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及 (B)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 作為有效成分,且 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12]如上述[11]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中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8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1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5質量%以下。 [13]如上述[11]或[12]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中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2.5質量%以上,且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14]如上述[11]至[13]中任一項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中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於本發明之口腔用組合物中,較佳為0.1質量%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0.4質量%以上,且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8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 [15]如上述[11]至[14]中任一項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中成分(A)之烯烴磺酸鹽之碳數較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18以下,成分(B)之羥基烷磺酸鹽之碳數較佳為16以上,且較佳為18以下。 [16]如上述[11]至[15]中任一項之口腔內齒垢分散劑,其中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較佳為45質量%以下,更佳為3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下,且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7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質量%以上。 [17]一種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經過如下步驟而獲得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將碳數14以上且20以下之原料烯烴(用作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烯烴)磺化後,進行中和,繼而進行水解,其後將所獲得之分解物進行精製。 [18]如上述[17]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進行精製之步驟包括於藉由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中添加非極性溶劑之步驟、及其後分離油相之步驟,進而包括自分離後之水相萃取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 [19]如上述[18]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藉由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中添加非極性溶劑之步驟係使藉由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分散於乙醇中後添加非極性溶劑之步驟。 [20]如上述[18]或[19]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非極性溶劑係選自石油醚、己烷及甲苯中之1種或2種以上。 [21]如上述[18]至[20]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用作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2位之烯烴的合計含量於用作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烯烴總量中,合計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0質量%以上,且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4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下。 [22]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係作為牙膏或潔牙粉之潔牙組合物、或作為漱口劑或液狀潔牙劑之液體口腔用組合物。 [23]一種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之用途,其係用以使固著於齒面之齒垢分散。 [24]一種固著於齒面之齒垢之分散方法,其係將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口腔用組合物應用於口腔內。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再者,表中各成分之含量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表示質量%。 再者,針對各物性,使用以下之方法。 《原料烯烴之雙鍵位置之測定方法》 原料烯烴之雙鍵位置係藉由氣相層析法(以下簡稱為GC)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使二甲基二硫醚與原料烯烴進行反應而獲得二硫化衍生物後,藉由GC分離各成分。根據各者之峰面積求出原料烯烴之雙鍵位置。 再者,測定中所使用之裝置及分析條件如下所述。GC裝置(商品名:HP6890,HEWLETT PACKARD公司製造)、管柱(商品名:Ultra-Alloy-1HT毛細管柱30 m×250 μm×0.15 μm,Frontier Laborato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檢測器(氫焰離子檢測器(FID))、注入溫度300℃、檢測器溫度350℃、He流量4.6 mL/min. 《成分(A)(烯烴體)與成分(B)(羥基體)之合計含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的測定方法》 該成分(A)之含量係藉由HPLC-MS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HPLC分離羥基體與烯烴體,將烯烴體置於MS,藉此進行鑑定。根據其HPLC-MS峰面積求出烯烴體之比率。 再者,測定中所使用之裝置及條件如下所述。HPLC裝置(商品名:Agilent Technology 1100,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管柱(商品名:L-column ODS 4.6×150 mm,一般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研究機構製造)、樣本製備(藉由甲醇稀釋1000倍)、溶離液A(添加10 mM乙酸銨之水)、溶離液B(添加10 mM乙酸銨之甲醇)、梯度(0 min.(A/B=30/70%)→10 min.(30/70%)→55 min.(0/100%)→65 min.(0/100%)→66 min.(30/70%)→75 min.(30/70%))、MS裝置(商品名:Agilent Technology 1100 MS SL(G1946D))、MS檢測(陰離子檢測 m/z60-1600,UV240 nm)。 《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之測定方法》 磺酸基之鍵結位置係藉由GC進行測定。具體而言,藉由使三甲基矽烷基重氮甲烷與烯烴磺酸鹽及羥基烷磺酸鹽進行反應而獲得甲酯化衍生物後,藉由GC分離各成分。將各者之峰面積比設為質量比,算出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之含量,求出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之含量。 再者,測定中所使用之裝置及分析條件如下所述。GC裝置(商品名:Agilent Technology 6850,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管柱(商品名:HP-1毛細管柱30 m×320 μm×0.25 μm,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檢測器(氫焰離子檢測器(FID))、注入溫度300℃、檢測器溫度300℃、He流量1.0 mL/min.、烘箱(60℃(0 min.)→10℃/min.→300℃(10 min.)。 [製造例A:碳數16、雙鍵2位30.4質量%之原料烯烴之合成] 於附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添加1-十六烷醇(製品名:Kalcol 609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000 g(28.9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γ-氧化鋁(STREM Chemicals, Inc公司)700 g(相對於原料醇為10質量%),於攪拌下,一面於280℃下向系內通入氮氣(7000 mL/min.)一面進行3小時反應。反應結束後之醇轉化率為100%,碳數16(C16)之原料烯烴純度為99.6%。將所獲得之粗原料烯烴轉移至蒸餾用燒瓶中,以136-160℃/4.0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精製C16原料烯烴。關於所獲得之原料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1.8質量%,C2位為30.4質量%,C3位為23.9質量%,C4位為16.8質量%,C5位為12.0質量%,C6位為7.4質量%,C7、8位之合計為7.8質量%。 [製造例B:碳數16、雙鍵2位15.5質量%之內部烯烴之合成] 於附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添加1-十六烷醇(製品名:Kalcol 609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000 g(28.9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γ-氧化鋁(STREM Chemicals, Inc公司)700 g(相對於原料醇為10質量%),於攪拌下,一面於280℃下向系內通入氮氣(7000 mL/min.)一面進行5小時反應。反應結束後之醇轉化率為100%,C16內部烯烴純度為99.7%。將所獲得之粗內部烯烴轉移至蒸餾用燒瓶中,以136-160℃/4.0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碳數16之內部烯烴。關於所獲得之內部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0.9質量%,C2位為15.5質量%,C3位為14.0質量%,C4位為16.7質量%,C5位為16.2質量%,C6位為15.6質量%,C7、8位之合計為21.2質量%。 [製造例C:碳數18、雙鍵2位31.3質量%之原料烯烴之合成] 於附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添加1-十八烷醇(製品名:Kalcol 809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000 g(25.9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γ-氧化鋁(STREM Chemicals, Inc公司)700 g(相對於原料醇為10質量%),於攪拌下,一面於280℃下向系內通入氮氣(7000 mL/min.)一面進行10小時反應。反應結束後之醇轉化率為100%,碳數18(C18)之原料烯烴純度為98.2%。將所獲得之粗原料烯烴轉移至蒸餾用燒瓶中,以148-158℃/0.5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精製原料烯烴。關於所獲得之原料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0.8質量%,C2位為31.3質量%,C3位為22.9質量%,C4位為15.5質量%,C5位為10.8質量%,C6位為7.2質量%,C7位為5.3質量%,C8、9位之合計為6.2質量%。 [製造例D:碳數18、雙鍵2位13.8質量%之原料烯烴之合成] 於附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添加1-十八烷醇(製品名:Kalcol 8098,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000 g(25.9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γ-氧化鋁(STREM Chemicals, Inc公司)700 g(相對於原料醇為10質量%),於攪拌下,一面於280℃下向系內通入氮氣(7000 mL/min.)一面進行13小時反應。反應結束後之醇轉化率為100%,碳數18(C18)之原料烯烴純度為98.5%。將所獲得之粗原料烯烴轉移至蒸餾用燒瓶中,以148-158℃/0.5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精製原料烯烴。關於所獲得之原料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0.8質量%,C2位為13.8質量%,C3位為12.4質量%,C4位為14.8質量%,C5位為14.2質量%,C6位為13.1質量%,C7位為12.1質量%,C8、9位之合計為18.6質量%。 [製造例E:碳數14、雙鍵2位31.8質量%之原料烯烴之合成] 於附攪拌裝置之燒瓶中添加1-十四烯(製品名:Linealene 14,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6000 g(26.7莫耳)、作為固體酸觸媒之質子性β-沸石(CP-814E,Zeolyst公司)180 g(相對於原料α-烯烴為3質量%),於攪拌下,於120℃下進行20小時反應。繼而,將粗原料烯烴轉移至蒸餾用燒瓶中,以124-136℃/7.5 mmHg進行蒸餾,藉此獲得烯烴純度100%之碳數14(C14)之精製原料烯烴。關於所獲得之原料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1.3質量%,C2位為31.8質量%,C3位為23.8質量%,C4位為21.0質量%,C5位為8.6質量%,C6、7位之合計為13.6質量%。 [製造例F:碳數16/18(質量比79.4/20.6)、雙鍵2位27.8質量%之原料烯烴之合成] 利用與製造例A相同之方法,藉由調整反應時間而獲得碳數16(C16)之原料烯烴(關於雙鍵分佈,C1位為0.5質量%,C2位為30.1質量%,C3位為25.5質量%,C4位為18.9質量%,C5位為11.1質量%,C6位為7.0質量%,C7、8位之合計為7.0質量%)。 又,利用與製造例B相同之方法,藉由調整反應時間而獲得碳數18(C18)之原料烯烴(關於雙鍵分佈,C1位為0.3質量%,C2位為19.0質量%,C3位為17.6質量%,C4位為17.4質量%,C5位為14.9質量%,C6位為12.3質量%,C7位為8.8質量%,C8、9位之合計為9.8質量%)。 將所獲得之C16原料烯烴11.9 kg與C18原料烯烴3.1 kg加以混合,藉此獲得C16/18(質量比79.4/20.6)原料烯烴15.0 kg。關於該原料烯烴之雙鍵分佈,C1位為0.4質量%,C2位為27.8質量%,C3位為23.9質量%,C4位為18.6質量%,C5位為11.9質量%,C6位為8.1質量%,C7位為4.6質量%,C8位為3.8質量%,C9位為1.0質量%。 [製造例I-1:C16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使用外部具有套管之薄膜式磺化反應器,向反應器外部套管中通入20℃之冷卻水,藉此使製造例A中所獲得之C16之原料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30.4質量%)與三氧化硫氣體進行磺化反應。磺化反應時之SO3 /原料烯烴之莫耳比設定為1.09。將所獲得之磺化物添加至由相對於理論酸值為1.5莫耳倍量之氫氧化鈉所製備之鹼性水溶液中,一面進行攪拌一面於30℃下中和1小時。將中和物於高壓釜中於160℃下加熱1小時,藉此進行水解,獲得C16之作為粗產物之成分(A)及成分(B)。將該粗產物300 g轉移至分液漏斗中,添加乙醇300 mL後,每次添加石油醚300 mL而將油溶性之雜質萃取去除。此時,因添加乙醇而析出至油水界面之無機化合物(主成分為芒硝)亦藉由油水分離操作自水相分離去除。進行3次該萃取去除操作。繼而,將水相側蒸乾,藉此獲得C16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10質量%。又,於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1.9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20.3質量%。 [製造例I-2:C16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由製造例B中所獲得之C16之原料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15.5質量%),於與製造例I相同之條件下獲得C18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16質量%。又,於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0.2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9.3質量%。 [製造例I-3:C16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使用外部具有套管之薄膜式磺化反應器,向反應器外部套管中通入20℃之冷卻水,藉此使製造例A中所獲得之C16之原料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30.1質量%)與三氧化硫氣體進行磺化反應。磺化反應時之SO3 /內部烯烴之莫耳比設定為1.09。將所獲得之磺化物轉移至圓底燒瓶中,一面進行攪拌一面於40℃下進行30分鐘之加熱熟成。繼而,添加至由相對於理論酸值為1.5莫耳倍量之氫氧化鈉所製備之鹼性水溶液中,一面進行攪拌一面於30℃下中和1小時。將中和物於高壓釜中於160℃下加熱1小時,藉此進行水解,獲得C16之作為粗產物之成分(A)及成分(B)。將該粗產物300 g轉移至分液漏斗中,添加乙醇300 mL後,每次添加石油醚300 mL進行萃取。萃取操作係實施3次。將水相側蒸乾,藉此獲得C16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44質量%。又,於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1.0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20.1質量%。 [製造例II-1:C18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由製造例C中所獲得之C18之內部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31.3質量%),於與製造例I相同之條件下獲得C18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20質量%。又,於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內部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0.9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21.4質量%。 [製造例II-2:C18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由製造例D中所獲得之C18之內部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13.8質量%),於與製造例I相同之條件下獲得C18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20質量%。又,於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內部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1.0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9.1質量%。 [製造例III-1:C14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由製造例E中所獲得之C14之原料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31.8質量%),於與製造例I相同之條件下獲得C14之成分(A)及成分(B)。 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7質量%。又,於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0質量%,無機化合物為0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21.7質量%。 [製造例III-2:C14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作為製造例III-2,使用市售之烯烴磺酸鹽(Lipolan LB-440,Li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製造例IV:C16/18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以製造例D中所獲得之C16/18之原料烯烴(雙鍵存在於2位之原料烯烴之含量為27.8質量%)作為起始原料,藉由與製造例I相同之方法獲得C16/18之成分(A)及成分(B)。所獲得之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成分(A)之含量為14質量%。又,於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殘存之原料烯烴之含量未達100 ppm(未達GC檢測下限),無機化合物為1.2質量%。又,成分(A)與成分(B)總量中之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磺酸基存在於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為17.6質量%。 [製造例V:C14之成分(A)及成分(B)之製造] 將製造例III-1中所獲得之C14之成分(A)及成分(B)與市售之烯烴磺酸鹽(Lipolan LB-440,Li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質量比45:55加以混合。 將上述製造例I~V中所獲得之各成分(A)及成分(B)之物性示於表1。 [表1]
Figure 106127336-A0304-0001
[實施例1~7、比較例1~3] 按照表2所示之配方,製備各組合物。再者,於比較例2中,使用月桂基硫酸鈉代替成分(A)及成分(B)。繼而,使用所獲得之各組合物,按照下述試驗方法評價齒垢分散效果。 將結果示於表2。 《齒垢分散效果試驗》 1)刺激唾液之採集 以20~30歲之健康男性為對象,使之咀嚼包裹著Dentobuff Strip(OralCare股份有限公司)之膠狀顆粒,每次將滯留於口中之唾液吐出至Falcon管中,藉此將唾液採集於該Falcon管中。再者,由於唾液中之細菌因人而異,故而對於所有之實施例及比較例,由1名健康男性之唾液進行齒垢分散效果試驗。 2)齒垢模型之製作 將採集於Falcon管中之唾液以3000 rpm/rt/10 min進行離心分離。使用所分離出之上清唾液,以成為5質量%溶液之方式添加蔗糖後,使用攪拌機器(voltex,Nippon Geneti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攪拌,製備齒垢模型試驗液。 其次,使用40 μm、12 μm、3 μm之研磨紙對HAp(hydroxyapatite,羥基磷灰石)基板(Cosmo Bio製造,1 cm見方)之單面進行鏡面研磨後,於1 N之HCl中浸漬1分鐘而實施酸脫鈣處理。藉由離子交換水清洗經處理後之HAp板並進行乾燥,放入至24孔板,添加上述所製備之齒垢模型試驗液各1 mL後,將其與CO2 袋一起收容於塑膠盒內而設為厭氧條件下,於37℃下培養48小時。 3)齒垢分散效果之評價 使用減壓泵,吸取板中之唾液,添加離子交換水1 mL並振盪5分鐘。其次,使用泵吸取水,添加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各組合物1 mL並振盪1小時。振盪係使用振盪機(BioShake iQ(Wakenbtech股份有限公司)),於室溫(25℃)、500 rpm之條件下進行。 其後,吸取各組合物,添加離子交換水1 mL並振盪5分鐘,將該操作反覆進行2次。繼而,吸取水,添加0.1質量%結晶紫(CV)溶液750 μL並振盪15分鐘。 進而,使用泵吸取CV染色液,添加離子交換水1 mL並振盪5分鐘,將該操作反覆進行2次。繼而,使用泵吸取水,添加乙醇500 mL並進行移液後,利用離子交換水將萃取液稀釋10倍,藉由微盤記錄器(TECAN公司製造,波長可變型吸光微盤讀取器Sunrise Rainbow Thermo)測定吸光度OD595 nm 。 又,以不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組合物而僅經離子交換水清洗時之吸光度OD595 nm (初始值)作為基準,按照下述式算出齒垢殘存率(%)。 再者,所獲得之齒垢殘存率之值越小,意指齒垢分散效果越高。 齒垢殘存率(%)={使用上述所獲得之組合物時之OD595 nm /僅經離子交換水清洗時之OD595 nm }×100 [表2]
Figure 106127336-A0304-0002
[實施例8~9、比較例4~7] 按照表3所示之配方,製備各口腔用組合物。繼而,使用所獲得之各口腔用組合物,按照下述試驗方法評價不適感及風味。 將結果示於表3。 《不適感及風味之評價》 將所獲得之各口腔用組合物20 mL含於口腔內40秒,針對吐出後如於牙齦或口腔內黏膜感到刺痛之刺激性所引起之損害性等不適感及風味,由專業官能檢查員按照評價基準進行評價,經協商而獲得評價結果。 再者,所獲得之值越小,意指越抑制不適感,風味亦越良好。 1:完全無刺痛之刺激感,呈現良好之風味 2:稍有刺痛之刺激感 3:有刺痛之刺激感 4:強烈感到刺痛之刺激感 [表3]
Figure 106127336-A0304-0003

Claims (7)

  1. 一種口腔用組合物,其含有如下成分(A)、(B)及(C):(A)碳數16以上且20以下之烯烴磺酸鹽、(B)碳數16以上且20以下之羥基烷磺酸鹽、及(C)山梨糖醇,且成分(C)之含量為2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為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成分(A)之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3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2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2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10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烯烴鏈之1位之烯烴磺酸鹽與成分(B)中之磺酸基存在於烷烴鏈之1位之羥基烷磺酸鹽的合計含量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含量中為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中成分(A)之碳數為16以上且18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口腔用組合物,其係口腔內齒垢分散用組合物。
  5. 一種如請求項1或2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包括藉由經過如下步驟而獲得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將用作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碳數16以上且20以下之原料烯烴磺化後,進行中和,繼而進行水解,其後將所獲得之分解物進行精製。
  6. 如請求項5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進行精製之步驟包括於藉由水解而獲得之分解物中添加非極性溶劑之步驟、及其後分離油相之步驟,進而包括自分離後之水相萃取成分(A)及成分(B)之步驟。
  7. 如請求項5之口腔用組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用作成分(A)及成分(B)之原料之原料烯烴中之雙鍵存在於2位之烯烴的合計含量於原料烯烴總量中,合計為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TW106127336A 2016-08-31 2017-08-11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TWI741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8787 2016-08-31
JP2016168787 201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306A TW201811306A (zh) 2018-04-01
TWI741004B true TWI741004B (zh) 2021-10-01

Family

ID=6130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7336A TWI741004B (zh) 2016-08-31 2017-08-11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0837B2 (zh)
EP (1) EP3508193B1 (zh)
JP (1) JP7032884B2 (zh)
CN (1) CN109475480B (zh)
TW (1) TWI741004B (zh)
WO (1) WO20180430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4620B2 (ja) 2017-12-27 2023-04-25 花王株式会社 口腔用組成物
US11123277B2 (en) 2017-12-27 2021-09-21 Kao Corporation Oral composition
JP6988584B2 (ja) 2018-03-06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正極の製造方法
JP7387426B2 (ja) 2019-12-26 2023-11-28 花王株式会社 口腔用組成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2134A1 (en) * 2012-09-20 2015-07-23 Kao Corporation Internal olefin sulfonate composition and cleans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JP2015164904A (ja) * 2014-03-03 2015-09-17 花王株式会社 バイオフィルム除去剤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0875A (en) * 1966-08-02 1969-01-07 Colgate Palmolive Co Olefin sulfonates
US3462525A (en) * 1966-09-15 1969-08-19 Colgate Palmolive Co Dent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long-chain olefin sulfonates
GB8900023D0 (en) * 1989-01-03 1989-03-01 Shell Int Research Detergent composition
US20070071695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Single phase whitening dentifrice
US9688621B2 (en) 2011-12-23 2017-06-27 Shell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internal olefin sulfonate
JP6007781B2 (ja) 2011-12-26 2016-10-12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口腔用組成物及び口腔バイオフィルム除去剤
CN104955933B (zh) 2013-02-01 2019-06-25 花王株式会社 内部烯烃磺酸盐组合物
JP6318487B2 (ja) * 2013-07-18 2018-05-09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口腔用組成物
FR3018684B1 (fr) 2014-03-19 2017-05-12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comprenant des agents benefiques pour les matieres keratiniques, et un melange de derives sulfonates d'olefines,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cosmetique
JP6322051B2 (ja) 2014-05-20 2018-05-09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磨組成物
WO2015151915A1 (ja) 2014-03-31 2015-10-0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磨組成物
JP7264620B2 (ja) 2017-12-27 2023-04-25 花王株式会社 口腔用組成物
US11123277B2 (en) 2017-12-27 2021-09-21 Kao Corporation Oral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2134A1 (en) * 2012-09-20 2015-07-23 Kao Corporation Internal olefin sulfonate composition and cleans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JP2015164904A (ja) * 2014-03-03 2015-09-17 花王株式会社 バイオフィルム除去剤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8193A1 (en) 2019-07-10
CN109475480B (zh) 2021-11-19
JP2018039786A (ja) 2018-03-15
EP3508193B1 (en) 2023-02-15
US20190175474A1 (en) 2019-06-13
TW201811306A (zh) 2018-04-01
JP7032884B2 (ja) 2022-03-09
WO2018043086A1 (ja) 2018-03-08
US10660837B2 (en) 2020-05-26
EP3508193A4 (en) 2020-04-15
CN109475480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1004B (zh) 口腔用組合物及口腔內齒垢分散劑
CN1250202C (zh) 发泡化妆膏
TW474821B (en) Cosmetics composition for promoting hair growth
JP4760489B2 (ja) 化粧料用基剤およびそれを配合してなる化粧料
JP7134162B2 (ja) ボディウォッシュ組成物
WO2019022046A1 (ja) 洗浄剤組成物
JP2013010902A (ja) 増泡剤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洗浄剤組成物
KR101029656B1 (ko) 컨디셔닝 샴푸 조성물
JP7264620B2 (ja) 口腔用組成物
US11123277B2 (en) Oral composition
JP6956000B2 (ja) 口腔用組成物
EP1685876A1 (fr) Composition cosmétique nettoyante sous forme solide
JP7061111B2 (ja) パーソナルケア組成物
JP2001506307A (ja) 架橋無水マレイン酸コポリマーの製造法
JP2007262035A (ja) 育毛用化粧料
JP6787788B2 (ja) 落屑促進活性剤としてのサリチル酸誘導体の使用
JP4762429B2 (ja) 口腔用組成物
KR20120019667A (ko) 컨디셔닝 샴푸 조성물
FR2639635A1 (fr) Tensioactifs amphoteres contenant un oxyde d'alkylene
JP6466763B2 (ja) 水溶性シスチン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塩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組成物
WO2021070941A1 (ja) 界面活性剤及び組成物
JPH11269038A (ja) メーキャップ洗浄料
JPS62253692A (ja) 低刺激性洗浄剤組成物
JPH09255539A (ja) 毛髪化粧料
JP2018193352A (ja) 紫外線反射剤組成物及び撥水剤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