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3780B - 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3780B
TWI733780B TW106109304A TW106109304A TWI733780B TW I733780 B TWI733780 B TW I733780B TW 106109304 A TW106109304 A TW 106109304A TW 106109304 A TW106109304 A TW 106109304A TW I733780 B TWI733780 B TW I7337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rt
substrate processing
discharge
su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1807A (zh
Inventor
篠崎弘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1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1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78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27Work carriers
    • B24B37/30Work carriers for single side lapping of plane surfaces
    • B24B37/32Retaining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7/00Lapp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 B24B37/11Lapping tools
    • B24B37/20Lapping pads for working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3/00Devices or means for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abrasive surfaces
    • B24B53/017Devices or means for dressing, cleaning or otherwise conditioning lapp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3/00Devices or means for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abrasive surfaces
    • B24B53/12Dressing tools; Hold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6Dust extraction equipment on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7/00Devices for feeding, applying, grading or recovering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7/02Devices for feeding, applying, grading or recovering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for feeding of fluid, sprayed, pulverised, or liquefied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207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omprising a chamber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process
    • H01L21/67219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omprising a chamber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proces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olishing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可維持吸引構件與工作台間之間隙,且使塵埃及/或碎片之除去效率提高,其具有: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具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裝置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6年4月21日在日本提出之專利申請編號201685184的利益,並將該申請案之內容以援用之方式納入。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處理裝置。
過去習知有在基板處理裝置(例如化學機械研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裝置)中,具有噴射高壓洗淨水之噴嘴(所謂霧化器),並在研磨結束後或研磨最後階段之水研磨時向研磨墊面噴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亦習知有在沖洗供應支臂旁具備吸引專用之支臂的技術(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043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公開2016/0016283號公報
一種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係具備: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設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前述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 吸引在前述研磨面上之流體。
1:機架
1a、1b:分隔壁
2:裝載/卸載部
3:研磨部
3A~3D:第一研磨單元
4:洗淨部
5:控制部
6:第一線性輸送機
7:第二線性輸送機
10:研磨墊
11:升降機
12:搖擺輸送機
20:前裝載部
21:行駛機構
22:搬送機器人
30A~30D:工作台
31A~31D:上方環形轉盤
32A~32D:研磨液供給噴嘴
33A~33D:修整器
34A、34Ab、34Ac、34Ad、34Ae、34B、34C、34D:吐出吸引部
35A:霧化器
90、90b、90c、90d、90e:支臂
91:支撐部
100:基板處理裝置
180:暫置台
190:第一洗淨室
191:第一搬送室
192:第二洗淨室
193:第二搬送室
194:乾燥室
A1~A3:箭頭
E1~E5:吐出口
E1-1~E1-6:第一吐出口
E2-1~E2-6:第二吐出口
S1:第一吸引口
S2:第二吸引口
S:吸引口
TP1~TP7:第一~第七搬送位置
SP:供給埠
VP:真空埠
FS、FS2:流體供給源
VS、VS2:真空源
W:晶圓
第一圖係顯示本技術之各種實施形態共用的基板處理裝置100的整體構成俯視圖。
第二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
第三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的立體概略圖。
第四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的概略前視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之A-A剖面。
第六圖係第四圖之B-B剖面。
第七圖係第五圖之C-C剖面。
第八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的底視圖。
第九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變形例的支臂90-1之C-C剖面。
第十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二變形例的支臂90-2之C-C剖面。
第十一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三變形例的支臂90-3之C-C剖面。
第十二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b的立體概略圖。
第十三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b的概略前視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之D-D剖面。
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之E-E剖面。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之F-F剖面。
第十七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b的底視圖。
第十八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
第十九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的立體概略圖。
第二十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的概略前視圖。
第二十一圖係第二十圖之G-G剖面。
第二十二圖係第二十一圖之H-H剖面。
第二十三圖係第二十二圖之I-I剖面。
第二十四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的底視圖。
第二十五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一變形例的支臂90c-1之H-H剖面。
第二十六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二變形例的支臂90c-2之H-H剖面。
第二十七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三變形例的支臂90c-3之H-H剖面。
第二十八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四變形例的支臂90c-4之H-H剖面。
第二十九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五變形例的支臂90c-5之H-H剖面。
第三十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
第三十一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d的剖面圖。
第三十二圖係第五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
第三十三圖係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e的剖面圖。
第三十四圖係吐出吸引部形狀之變形例1的第一研磨單元3A之模式俯視圖。
第三十五圖係吐出吸引部形狀之變形例2的第一研磨單元3A之模式俯視圖。
第三十六圖係吐出吸引部配置之變形例1的第一研磨單元3A之模式俯視圖。
第三十七圖係吐出吸引部配置之變形例2的第一研磨單元3A之模式俯視圖。
專利文獻1之技術受到研磨墊面上水膜之影響(邊界層)而無法除去小的塵埃、碎片。專利文獻2之技術雖然有可能除去此等小的塵埃及/或碎片,不過藉由吸引力支撐吸引構件的力矩變大,而有難以維持吸引構件與工作台間之間隙的問題。
[實施形態]
需要提供一種可維持吸引構件與工作台間之間隙,且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除去效率提高的基板處理裝置。
一種實施形態第一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具備: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設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前述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吸引在前述研磨面上之流體。
採用該構成時,係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與工作台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一種實施形態第二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氣體,並振動或擾亂前述研磨面上之液體。
採用該構成時,可藉由供給氣體使研磨面之液膜振動而使塵埃及碎片浮起,可使小塵埃及/或碎片之除去效率提高。
一種實施形態第三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樣態之基板 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採用該構成時,由於在研磨面上供給液體,因此可防止研磨面乾燥。
一種實施形態第四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三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液體係基板處理用的處理液。
採用該構成時,可供給基板處理用之處理液,並可更新處理液。
一種實施形態第五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採用該構成時,當研磨面之液膜薄時,藉由在從吸引口吸引之前供給液體,可防止研磨面乾燥。
一種實施形態第六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五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與前述吸引口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
採用該構成時,由於從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具有朝向從吸引口離開之方向的速度成分,因此藉由從吐出口供給之氣體流將研磨面上的液體按壓於從吸引口離開之方向,可擴大吸引口之吸引範圍。
一種實施形態第七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六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大於可藉由從前述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擴大前述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之 下限距離。
採用該構成時,可藉由從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擴大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藉此,由於擴大吸引口之吸引範圍達液膜變薄的部分,因此可一口氣吸引廣泛區域之塵埃及/或碎片。
一種實施形態第八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五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前述吸引口的方向傾斜。
採用該構成時,由於從吐出口供給之氣體流具有朝向吸引口的速度成分,因此從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可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而向吸引口擠壓。藉此,由於可從吸引口有效吸引塵埃及/或碎片,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一種實施形態第九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五、第八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小於可從前述吸引口吸引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
採用該構成時,由於可從附近吸引口吸引從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一種實施形態第十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九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概略位於同一平面上。
採用該構成時,因流體吐出而從研磨面產生之浮上力、與因 流體吸引而對研磨面之吸附力容易達到平衡,容易維持與工作台之間隙。
一種實施形態第十一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十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沿著前述工作台之半徑方向配置複數個。
採用該構成時,在整個工作台之半徑方向,藉由來自吐出口之吐出壓力與吸引壓力使力平衡,可使吐出吸引部之姿勢在整個工作台的半徑方向穩定化,可以狹窄之間隙穩定維持吐出吸引部與工作台之間。
一種實施形態第十二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十一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研磨液供給部,其係在前述研磨面上供給研磨液;及基板保持部,其係保持前述基板;前述吐出吸引部比研磨液供給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且比前述基板保持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
採用該構成時,吐出吸引部亦可發揮作為藉由高壓流體沖洗殘留於研磨面之研磨屑及研磨粒等的霧化器功能,由於不需要另外設置霧化器,因此可抑制成本。亦即,藉由吐出吸引部之流體壓淨化研磨面、及機械性接觸之修整器修整研磨面的作業,可進行更佳之修整,亦即可達成研磨面之再生。
一種實施形態第十三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十一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修整器,其係用於進行前述研磨面之修整;及研磨液供給部,其係在前述研磨面上供給研磨液;前述吐出吸引部比前述修整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且比前述研磨液供給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
採用該構成時,可有效捕捉研磨面修整時產生之塵埃。此外,藉由吐出吸引部隨即捕捉因修整研磨面而研磨時產生的塵埃,可防止此等塵埃擴散。
一種實施形態第十四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如第一至第十一樣態中任何一個樣態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基板保持部,其係保持前述基板;及修整器,其係用於進行前述研磨面之修整;前述吐出吸引部比前述基板保持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且比前述修整器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
採用該構成時,可有效捕捉基板保持部之研磨產生的塵埃及/或碎片。此外,藉由吐出吸引部隨即捕捉基板保持部之研磨產生的塵埃及/或碎片,可防止此等塵埃及/或碎片擴散。
以下,就各種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作說明。各種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00的一例係研磨基板之研磨裝置。各種實施形態係以晶圓為例作為基板來說明。第一圖係顯示本技術之各種實施形態共用的基板處理裝置100之整體構成俯視圖。如第一圖所示,該基板處理裝置100具備概略矩形狀之機架1,機架1之內部藉由分隔壁1a、1b劃分成裝載/卸載部2、研磨部3及洗淨部4。此等裝載/卸載部2、研磨部3、及洗淨部4分別獨立組合、獨立排氣。洗淨部4劃分成第一洗淨室190、第一搬送室191、第二洗淨室192、第二搬送室193、及乾燥室194。此外,基板處理裝置100具有控制基板處理動作之控制部5。
裝載/卸載部2具備放置存放多數個晶圓(基板)之晶圓匣盒的2個以上(本實施形態係4個)前裝載部20。此等前裝載部20鄰接於機架1 而配置,並沿著基板處理裝置100之寬度方向(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前裝載部20中可搭載開放式匣盒、SMIF(晶舟承載(Standard Manufacturing Interface)盒)、或FOUP(前開式晶圓傳送盒(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此處,SMIF、FOUP係在內部收納晶圓匣盒,藉由以分隔壁覆蓋可保持與外部空間獨立環境之密閉容器。
此外,裝載/卸載部2上沿著前裝載部20之排列敷設有行駛機構21,在該行駛機構21上設置有可沿著晶圓匣盒之排列方向移動的搬送機器人(裝載機)22。搬送機器人22藉由在行駛機構21上移動,可在搭載於前裝載部20之晶圓匣盒中存取。搬送機器人22在上下具備2個手臂,將處理後之晶圓送回晶圓匣盒時使用上側手臂,從晶圓匣盒取出處理前之晶圓時使用下側手臂,而可將上下手臂分開使用。再者,搬送機器人22之下側手臂係以藉由在其軸心周圍旋轉可使晶圓反轉之方式構成。
因為裝載/卸載部2係最需要保持潔淨狀態之區域,所以裝載/卸載部2之內部隨時維持比基板處理裝置100外部、研磨部3或洗淨部4高的壓力。因為研磨部3使用漿液作為研磨液,所以是最骯髒的區域。因此,係在研磨部3內部形成負壓,其壓力維持比洗淨部4之內部壓力低。裝載/卸載部2中設有具有HEPA Filter(高效率微粒子空氣過濾器)、ULPA Filter(超低穿透空氣過濾器)、或化學過濾器等清淨空氣過濾器之過濾器風扇單元(無圖示),從該過濾器風扇單元隨時吹出除去微粒子、或有毒蒸氣、有毒氣體後的清淨空氣。
研磨部3係進行晶圓研磨(平坦化)之區域,且具備:第一研磨單元3A、第二研磨單元3B、第三研磨單元3C、第四研磨單元3D。此等 第一研磨單元3A、第二研磨單元3B、第三研磨單元3C、及第四研磨單元3D如第一圖所示,係沿著基板處理裝置100之長度方向排列。
如第一圖所示,第一研磨單元3A具備:安裝了具有研磨面之研磨墊10的工作台30A;用於保持晶圓且將晶圓按壓於工作台30A上之研磨墊10來研磨的上方環形轉盤(基板保持部)31A;用於在研磨墊10上供給研磨液或修整液(例如純水)之研磨液供給噴嘴(研磨液供給部)32A;用於進行研磨墊10之研磨面的修整之修整器33A;及在研磨面上噴射流體並且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吐出吸引部34A。例如,流體係氣體(例如氮氣)、液體(例如純水)與氣體(例如氮氣)之混合流體、液體(例如純水)。流體亦可為液體形成霧狀者。
同樣地,第二研磨單元3B具備:安裝了研磨墊10之工作台30B、上方環形轉盤(基板保持部)31B、研磨液供給噴嘴32B、修整器33B、及吐出吸引部34B;第三研磨單元3C具備:安裝了研磨墊10之工作台30C、上方環形轉盤(基板保持部)31C、研磨液供給噴嘴32C、修整器33C、及吐出吸引部34C;第四研磨單元3D具備:安裝了研磨墊10之工作台30D、上方環形轉盤(基板保持部)31D、研磨液供給噴嘴32D、修整器33D、及吐出吸引部34D。
其次,說明用於搬送晶圓之搬送機構。如第一圖所示,鄰接於第一研磨單元3A及第二研磨單元3B配置有第一線性輸送機6。該第一線性輸送機6係在沿著第一研磨單元3A、第二研磨單元3B而排列之方向的4個搬送位置(從裝載/卸載部側依序為第一搬送位置TP1、第二搬送位置TP2、第三搬送位置TP3、第四搬送位置TP4)之間搬送晶圓的機構。
此外,鄰接於第三研磨單元3C及第四研磨單元3D配置有第二線性輸送機7。該第二線性輸送機7係在沿著第三研磨單元3C、第四研磨單元3D排列之方向的3個搬送位置(從裝載/卸載部側依序為第五搬送位置TP5、第六搬送位置TP6、第七搬送位置TP7)之間搬送晶圓的機構。
晶圓藉由第一線性輸送機6搬送至第一研磨單元3A、第二研磨單元3B。第一研磨單元3A之上方環形轉盤31A藉由上方環形轉盤頭(無圖示)之搖擺動作而在研磨位置與第二搬送位置TP2之間移動。因此,係在第二搬送位置TP2對上方環形轉盤31A進行晶圓交接。同樣地,第二研磨單元3B之上方環形轉盤31B在研磨位置與第三搬送位置TP3之間移動,在第三搬送位置TP3對上方環形轉盤31B進行晶圓交接。第三研磨單元3C之上方環形轉盤31C在研磨位置與第六搬送位置TP6之間移動,並在第六搬送位置TP6對上方環形轉盤31C進行晶圓交接。第四研磨單元3D之上方環形轉盤31D在研磨位置與第七搬送位置TP7之間移動,並在第七搬送位置TP7對上方環形轉盤31D進行晶圓交接。
在第一搬送位置TP1配置有用於從搬送機器人22接收晶圓之升降機11。晶圓經由該升降機11從搬送機器人22送交第一線性輸送機6。位於升降機11與搬送機器人22之間,在分隔壁1a中設有快門(無圖示),搬送晶圓時打開快門,可從搬送機器人22送交晶圓至升降機11。此外,在第一線性輸送機6、第二線性輸送機7與洗淨部4之間配置有搖擺輸送機12。該搖擺輸送機12具有可在第四搬送位置TP4與第五搬送位置TP5之間移動的手臂,從第一線性輸送機6對第二線性輸送機7交接晶圓係藉由搖擺輸送機12進行。晶圓藉由第二線性輸送機7搬送至第三研磨單元3C及/或第四研磨單 元3D。此外,在搖擺輸送機12之側方配置有設置於無圖示之框架的晶圓W暫置台180。如第一圖所示,該暫置台180鄰接於第一線性輸送機6而配置,且位於第一線性輸送機6與洗淨部4之間。經研磨部3研磨後之晶圓W經由搖擺輸送機12放置於暫置台180上,然後藉由洗淨部4之搬送機器人搬送至洗淨部4。
由於第一研磨單元3A、第二研磨單元3B、第三研磨單元3C及第四研磨單元3D彼此具有同一構成,因此,以下就第一研磨單元3A作說明。
<第一種實施形態>
其次,使用第二圖說明構成第一研磨單元3A之元件的配置。第二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二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之一例比研磨液供給噴嘴32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如第二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A連接於供給流體的流體供給源FS,並連接於真空源VS。流體供給源FS供給之流體例如係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藥劑、氮氣等。真空源VS例如係噴射泵或真空泵等。
吐出吸引部34A比研磨液供給噴嘴(研磨液供給部)32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且比上方環形轉盤(基板保持部)31A配置於工作台30A的旋轉方向上游。藉此,吐出吸引部34A亦可發揮藉由高壓流體沖洗殘留於研磨墊10之研磨面的研磨屑及研磨粒等之霧化器的功能,由於不需要另外設置霧化器,因此可抑制成本。亦即,藉由吐出吸引部34A之流體壓淨化研磨面、及機械性接觸之修整器33A修整研磨面的作業,可進行更佳之修整,亦即可達成研磨面之再生。
第三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的立體概略圖。如第三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A具有:支臂90、及可回轉地支撐該支臂的支撐部91。支臂90中具有: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之供給埠SP;及連接於真空源VS的真空埠VP。
第四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的概略前視圖。如第四圖所示,在支臂90之前面設有: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之供給埠SP;及連接於真空源VS之真空埠VP。
第五圖係第四圖之A-A剖面。如第五圖所示,設有與供給埠SP連通且在研磨面上吐出流體之吐出口E1、E2、E3、E4、E5。
第六圖係第四圖之B-B剖面。如第六圖所示,設有與吸引埠SP連通且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吸引口S。
第七圖係第五圖之C-C剖面。第八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的底視圖。如第七圖所示,在支臂90之下面與工作台30A的處理面(上面)設有間隔g。在工作台30A上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吐出口E3與吸引口S位於概略同一平面上。藉此,因吐出流體而在研磨面上產生之浮上力,與因吸引流體而對研磨面之吸附力容易平衡,而容易維持與工作台30A的間隙。
如第七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1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2所示,從吐出口E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3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 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例如,從吐出口E1~E5吐出氣體,振動或擾亂研磨面上之液體。藉此,減少研磨面上之邊界層厚度及使塵埃浮起,可使下游之吸引埠的塵埃捕捉效率提高。
或是,如第七圖所示,吐出口E3比吸引口S配置於工作台30A的旋轉方向下游,亦可從吐出口E1~E5吐出液體。藉此,由於在研磨面上供給液體,因此可防止研磨面(研磨墊面)乾燥。此時,從吐出口E1~E5吐出之液體係處理液。藉此可供給基板處理用之處理液(例如研磨液),並可更新處理液。
<第一變形例>
第九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第一變形例之支臂90-1的C-C剖面。如第九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1-1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2-1所示,從吐出口E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3-1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如第九圖所示,吐出口E3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通過吐出口E3之流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藉此,由於從吐出口E3供給之流體流具有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的速度成分,因此藉由從吐出口E3供給之氣體流將研磨面上之液體在從吸引口S離開的方向擠壓,可擴大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取而代之或是除此之外,吐出口E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超過預定的距離。具體而言,吐出口E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大於可藉由從吐出口E3供給之流體流擴大研磨面之薄液膜範圍的下限距離。藉由該構成,可藉由從吐出口E3供給之流體流擴大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藉此,由於 將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擴大液膜變薄的部分,因此可一口氣吸引廣泛區域的塵埃及/或碎片。
<第二變形例>
第十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第二變形例之支臂90-2的C-C剖面。如第十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1-2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2-2所示,從吐出口E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3-2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如第十圖所示,吐出口E3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亦即,通過吐出口E3之流路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而傾斜。藉此,由於從吐出口E3供給之氣體流具有朝向吸引口S的速度成分,因此從吐出口E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可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並向吸引口S擠壓。藉此,由於可從吸引口S有效吸引塵埃及/或碎片,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取而代之或是除此之外,吐出口E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預定的距離。具體而言,吐出口E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可從吸引口S吸引藉由從吐出口E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藉此,由於可從附近之吸引口S吸引藉由從吐出口E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第三變形例>
第十一圖係第一種實施形態第三變形例之支臂90-3的C-C剖面。如第十一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1-3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2-3所示,從吐出口E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3-3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如第十一圖所示,吐出口F3比吸引口S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 上游,而從吐出口E3吐出液體。藉此,當研磨面之液膜薄時,藉由在從吸引口S吸引前供給液體,可防止研磨面乾燥。
<第二種實施形態>
繼續,說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b。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b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比較,共通點為供給埠SP與真空埠VP分別各為一個。另外,差異點為從供給埠SP在工作台之旋轉方向隔以間隔設有分別連通於另外吐出口的二個流路,吐出口沿著工作台之旋轉方向有二個,吸引口配置於此等二個吐出口之間。藉此,藉由來自二個吐出口之吐出壓力與吸引壓力使力保持平衡,可使支臂90b之姿勢穩定化,可在支臂90b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另外,就構成第一研磨單元3A之元件的配置係與第二圖同樣,因此省略其說明。
第十二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b的立體概略圖。第十三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b的概略前視圖。如第十二圖及第十三圖所示,在支臂90b之前面設有與流體供給源FS連接之供給埠SP,在供給埠SP之下側設有連接於真空源VS之真空埠VP。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之D-D剖面。如第十三圖所示,支臂90b中設有與吸引埠SP連通且吸引在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吸引口S。
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之E-E剖面。如第十四圖所示,支臂90b中設有:在研磨面上吐出流體之吐出口E1-3、E2-3;及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吸引口S。
如第十五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21方向旋轉。如箭頭A2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23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流 體。此外,如箭頭A24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b,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b,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b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之F-F剖面。如第十五圖所示,吐出口E2-1、E2-2、E2-3、E2-4、E2-5、E2-6與供給埠SP連通。
第十七圖係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b的底視圖。吐出口E1-1~E1-5隔以間隔配置成一列,吐出口E2-1~E2-5隔以間隔配置成一列。吸引口S配置於吐出口E1-1~E1-5的列與吐出口E2-1~E2-5的列之間。
<第三種實施形態>
繼續,說明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比較,差異點為有二個供給埠,且差異點為從各供給埠在工作台之旋轉方向隔以間隔設有分別連通於另外吐出口的二個流路,吐出口沿著工作台之旋轉方向有二個,吸引口配置於此等二個吐出口之間。藉此,藉由來自二個吐出口之吐出壓力與吸引壓力使力保持平衡,可使支臂90c之姿勢穩定化,可在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
第十八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比較,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如第十八圖所示,除了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及真空源VS之外,還進一步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2。與流體供給源FS同樣地,流體供給源FS2供給 之流體例如係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藥劑、氮氣等。
第十九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的立體概略圖。如第十九圖所示,設有: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之供給埠SP1;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2之供給埠SP2;及連接於真空源VS之真空埠VP。
第二十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的概略前視圖。如第二十圖所示,在支臂90c之前面設有: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之供給埠SP1;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2之供給埠SP2;及連接於真空源VS之真空埠VP。
第二十一圖係第二十圖之G-G剖面。如第二十圖所示,設有與吸引埠SP連通且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吸引口S。
第二十二圖係第二十一圖之H-H剖面。如第二十二圖所示,支臂90c中設有在研磨面上吐出流體之吐出口E1-3、E2-3,以及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的吸引口S。
如第二十二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31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3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33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流體。此外,如箭頭A34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第二十三圖係第二十二圖之I-I剖面。如第二十三圖所示,吐出口E2-1、E2-2、E2-3、E2-4、E2-5、E2-6與供給埠SP2連通。
第二十四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的底視圖。吐出口E1-1~E1-6 隔以間隔配置成一列,吐出口E2-1~E2-6隔以間隔配置成一列。吸引口S配置於吐出口E1-1~E1-6的列與吐出口E2-1~E2-6的列之間。
如此,沿著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支臂90c之短軸方向)有複數個吐出口(第二十二圖之例有二個),吸引口S配置於複數個吐出口之間。藉此,藉由來自複數個吐出口之吐出壓力與吸引壓力使力保持平衡,可使支臂90c之姿勢穩定化,並可在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
本實施形態之一例為複數個吐出口包含:吐出口E1-1~E1-6(亦稱為第一吐出口)、與吐出口E2-1~E2-6(亦稱為第二吐出口),吸引口S配置於吐出口E1-1~E1-6與吐出口E2-1~E2-6之間。
此外,本實施形態之一例為沿著工作台30A之半徑方向(支臂90c的長軸方向)配置複數個吐出口。藉此,在整個工作台30A之半徑方向,藉由來自吐出口之吐出壓力與吸引壓力使力保持平衡,可使支臂90c之姿勢在整個工作台30A的半徑方向穩定化,並可在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
表一係表示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從第一吐出口與第二吐出口吐出的流體內容之類型例表。以下,在第一吐出口E1-1~E1-6中使用第一吐出口E1-3為代表,第二吐出口E2-1~E2-6中使用第二吐出口E2-3為代表作說明。
Figure 106109304-A0305-02-0022-1
表一之第一類型係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W),並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純水(DIW)。藉此,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力與第一吐出口E1-1~E1-6、第二吐出口E2-1~E2-6之吐出力取得力的平衡,可使支臂90c之姿勢穩定化,並可在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此外,即使從吸引口S吸引了研磨面上之流體,由於係從在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的第二吐出口E2-1~E2-6供給純水(DIW),因此可維持研磨面之濕潤。
表一之第二類型係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並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基板處理用的處理液(例如研磨液)。此處,如上述,第二吐出口E2-3比吸引口S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藉此,藉由在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而吸引了流體的研磨面上吐出處理液(例如研磨液),可替換成新的處理液(例如研磨液)。
表一之第三類型係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氣體(Gas),並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as)。藉此,藉由吐出之氣體(Gas)減少研磨面之邊界層厚度,進一步振動及/或擾亂液膜 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使在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的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此外,藉由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力與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之氣體的吐出壓力取得力的平衡,可使支臂90c之姿勢穩定化,並可在支臂90c與工作台30A之間穩定維持狹窄間隙。
表一之第四類型係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W),並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as)。如上述,第一吐出口E1-3比吸引口S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上游。藉此,當研磨面之液膜薄時,由於可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W)而提高研磨面之液膜,因此可防止研磨面因為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而乾燥。再者,藉由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Gas)減少研磨面之邊界層厚度,進一步振動及/或擾亂液膜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使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表一之第五類型係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氣體(Gas),並從第二十二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純水(DIW)。如上述,第一吐出口E1-3比吸引口S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上游。藉此,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氣體(Gas)減少研磨面之邊界層厚度,進一步振動及/或擾亂液膜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使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再者,藉由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純水,可將研磨面之流體替換成新的純水。
<第一變形例>
第二十五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一變形例的支臂90c-1之H-H剖面。如第二十五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41方向旋轉。如箭頭A42 所示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43所示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流體。此外,如箭頭A44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1,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1,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1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此外,如第二十五圖所示,第一吐出口E1-3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吐出口E2-3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通過第一吐出口E1-3之流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傾斜,通過第二吐出口E2-3之流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而傾斜。此外,從另外觀點說明時,第一吐出口E1-3比第二吐出口E2-3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上游,第一吐出口E1-3朝向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反方向,第二吐出口E2-3朝向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正方向。
藉此,由於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例如純水、氣體)具有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之速度成分,因此,該流體將研磨面上之流體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擠壓,可擴大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例如,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時,由於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純水的水平速度成分在與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可使純水擠壓研磨面上之液體的效果提高,可擴大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同樣地,例如,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氣體(例如 氮氣)時,由於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具有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的速度成分,因此,該氣體流將研磨面上之流體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擠壓,可擴大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另外,第一變形例係第一吐出口E1-3、第二吐出口E2-3兩者皆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不過並非限於此者。亦可僅第一吐出口E1-3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可僅第二吐出口E2-3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亦可僅通過第一吐出口E1-3之流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亦可僅通過第二吐出口E2-3之流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如此,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之至少一方亦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通過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之至少一方的流路亦可朝向與吸引口S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藉此,由於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流具有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的速度成分,因此該氣體流將研磨面上之流體朝向從吸引口S離開方向擠壓,可擴大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此外,取而代之或除此之外,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超過預定之距離。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可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供給之流體流而擴大研磨面之薄液膜範圍的下限距離。藉此,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流將研磨面上之流體向外擠壓,可擴大來自吸引口S之吸引範圍。
<第二變形例>
第二十六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二變形例的支臂90c-2之 H-H剖面。如第二十六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51方向旋轉。如箭頭A52所示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53所示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流體。此外,如箭頭A54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2,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2,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2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如第二十六圖所示,第二變形例係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比第二十二圖者短,且小於預定之距離。具體而言,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可從吸引口S吸引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藉此,由於在吸引口S鄰近,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例如純水、氣體)振動或擾亂研磨面上的液體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而從吸引口S吸取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此外,如第二十六圖所示,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亦即,通過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之流路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傾斜。藉此,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例如純水、氣體)具有朝向吸引口S方向之速度成分,藉由該流體振動及/或擾亂研磨面上之液膜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並向吸引口S方向搬運,可使在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另外,第二變形例係第一吐出口E1-3、第二吐出口E2-3兩者 與吸引口S之間的距離皆小於預定之距離,不過不限於此,亦可僅第一吐出口E1-3與吸引口S之距離小於預定的距離,亦可僅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小於預定的距離。具體而言,亦可僅第一吐出口E1-3與吸引口S之距離小於可從吸引口S吸引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或是,亦可僅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小於可從吸引口S吸引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如此,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預定的距離。亦即,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與吸引口S之距離亦可小於可從吸引口S吸引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藉此,由於在吸引口S鄰近,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例如純水、氣體)振動或擾亂研磨面上的液體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而從吸引口S吸取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另外,第二變形例係第一吐出口E1-3、第二吐出口E2-3兩者皆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不過不限於此,亦可僅第一吐出口E1-3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亦可僅第二吐出口E2-3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亦即,亦可僅通過第一吐出口E1-3之流路朝向吸引口S的方向傾斜,亦可僅通過第二吐出口E2-3之流路朝向吸引口S的方向傾斜。如此,亦可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中之至少一方朝向吸引口S的方向。亦即,通過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中至少一方之流路亦可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傾斜。藉此,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及/或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流體(例如純水、氣體) 具有朝向吸引口S方向之速度成分,由於可朝向吸引口S之方向搬運藉由該流體振動及/或擾亂研磨面上之液膜而浮起的塵埃及/或碎片,因此可使在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第三變形例>
第二十七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三變形例的支臂90c-3之H-H剖面。如第二十七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61方向旋轉。例如,流體供給源FS係液體(例如純水)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1-3、吐出口E4-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藉此,如箭頭A6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液體L1,並如箭頭A63所示從吐出口E4-3吐出液體L2。
例如,流體供給源FS2係氣體(例如氮氣)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2-3、吐出口E3-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2。藉此,如箭頭A64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1,並如箭頭A65所示從吐出口E3-3吐出氣體G2。此外,吸引口S連通於真空源VS,且如箭頭A66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3,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3,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3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例如,研磨面上有指定程度之液膜情況下,不從吐出口E1-3及吐出口E4-3吐出液體,另外,亦可研磨面上有指定程度之液膜情況下,從吐出口E1-3及吐出口E4-3吐出液體。
<第四變形例>
第二十八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四變形例的支臂90c-4之H-H剖面。如第二十八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71方向旋轉。例如,流體供給源FS係液體(例如純水)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1-3、吐出口E3-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藉此,如箭頭A7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液體L1,並如箭頭A73所示從吐出口E3-3吐出液體L2。
例如,流體供給源FS2係氣體(例如氮氣)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2-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2。藉此,如箭頭A74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1。此外,吸引口S連通於真空源VS,且如箭頭A75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4,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4,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4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此外,藉由從吐出口E3-3吐出液體L2,可防止研磨面乾燥,並且藉由液體L2之吐出壓力可使支臂90c-4的姿勢穩定化。再者,由於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G1振動或擾亂研磨面上的液體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從吸引口S吸取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第五變形例>
第二十九圖係第三種實施形態之第五變形例的支臂90c-5之H-H剖面。如第二十九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81方向旋轉。例如,流體供給源FS係液體(例如純水)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1-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藉此,如箭頭A8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液體L1。
例如,流體供給源FS2係氣體(例如氮氣)之供給源,且吐出口E2-3及吐出口E3-3連通於該流體供給源FS2。藉此,如箭頭A83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1,並如箭頭A84所示從吐出口E3-3吐出氣體G2。此外,吸引口S連通於真空源VS,且如箭頭A85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c-5,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5,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c-5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此外,藉由從吐出口E3-3吐出液體L2,可藉由氣體G2之吐出壓力使支臂90c-5的姿勢穩定化。再者,由於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G1振動或擾亂研磨面上的液體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從吸引口S吸取浮起者,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另外,第三種實施形態及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各變形例中,吸引口S係一個,不過不限於此,亦可為複數個,例如亦可連續設置複數個。
<第四種實施形態>
繼續說明第四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d。第四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d與第三種實施形態的吐出吸引部34Ac比較,差異點為按照沿著工作台旋轉方向之順序設有二個吸入口,並在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最下游設置吸入口。
第三十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Ad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2,並連接於真空源VS。
第三十一圖係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d的剖面圖。第三十一圖係對應於第二十二圖之H-H剖面的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一例如第三十一圖所示,吸引口S比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位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
如第三十一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91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92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流體,並如箭頭A93所示從吐出口E2-3吐出流體。此外,如箭頭A94所示,從吸引口S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另外,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d亦與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同樣地,在長軸方向彼此設間隔而配置有第一吐出口E1-1~E1-6,並在長軸方向彼此設間隔而配置有第二吐出口E2-1~E2-6。
表二係表示第四種實施形態之從第一吐出口與第二吐出口吐出的流體內容之類型例表。以下,在第一吐出口E1-1~E1-6中使用第一吐出口E1-3為代表,第二吐出口E2-1~E2-6中使用第二吐出口E2-3為代表作說明。
Figure 106109304-A0305-02-0031-2
表二之第一類型係從第三十一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並從第三十一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氣體(Gas)。藉此,研磨面上之液膜薄時,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可防止研磨面乾燥,並可藉由吐出壓力維持支臂90d與工作台30A之間隙。 再者,藉由從第二吐出口E2-3吐出之氣體振動及/或擾亂該供給之純水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使位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側的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表二之第二類型係從第三十一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氣體(Gas),並從第三十一圖之第二吐出口E2-3吐出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藉此,即使研磨面上有液膜,且受到膜厚影響而不易吸取塵埃及/或碎片時,仍可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氣體振動及/或擾亂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再者,藉由在受到振動及/或擾亂之液膜上添加新的純水,對塵埃及/或碎片賦予浮力,即可方便吸引口S吸取。結果,可使吸引口S之塵埃及/或碎片的捕捉效率提高。
另外,第二吐出口E2-3亦可係吸入口。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一例為吸引口S比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位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下游,不過不限於此,亦可比第一吐出口E1-3及第二吐出口E2-3位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上游。此外,不限於沿著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配置二個,亦可配置三個以上。如此,亦可吐出口有複數個,吸引口配置於比複數個吐出口外側。
此外,吸引口S係一個,不過不限於此,亦可為複數個,例如亦可連續設置複數個。
<第五種實施形態>
繼續說明第五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e。第五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e與第三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c比較,差異點為設有二個吸引口,吐出口設於二個吸引口之間。
第三十二圖係第五種實施形態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二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Ae連接於流體供給源FS,並連接於真空源VS及真空源VS2。
第三十三圖係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e的剖面圖。第三十三圖係對應於第二十二圖之H-H剖面的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一例如第三十三圖所示,吐出口E1-3設於第一吸引口S1與第二吸引口S2之間。第一吸引口S1連通於真空源VS,第二吸引口S2連通於真空源VS2。
如第三十三圖所示,工作台30A在箭頭A101之方向旋轉。如箭頭A102所示從第一吸引口S1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如箭頭A103所示從吐出口E1-3吐出流體。如箭頭A104所示從第二吸引口S2吸引研磨面上之流體。藉此,藉由吸引壓力以朝向研磨面方向之力作用於吐出吸引部34A的支臂90e,不過,由於藉由吐出流體之吐出壓力而支撐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e,因此可在吐出吸引部34A之支臂90e與工作台30A之間維持狹窄間隙。如此,由於可維持狹窄間隙,因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的除去效率提高。
另外,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e亦與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支臂90c同樣地,在長軸方向彼此設間隔而配置有吐出口E1-1~E1-6。
表三係表示第五種實施形態之從吐出口吐出的流體內容之類型例表。以下,在吐出口E1-1~E1-6中使用吐出口E1-3為代表作說明。表三之第一類型係從第三十三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純水(Distilled Ion Water:DIW)。
Figure 106109304-A0305-02-0034-3
藉此,即使研磨面上之液膜厚時,一旦以第一吸引口S1吸引液體後,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純水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以第二吸引口S2使浮起之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吸引。因而,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表三之第二類型係從第三十三圖之第一吐出口E1-3吐出氣體(Gas)。藉此,即使研磨面上之液膜厚時,一旦以第一吸引口S1吸引液體後,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氣體振動及/擾亂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以第二吸引口S2使浮起之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吸引。因而,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一例係設有二個吸引口,不過,亦可設置三個以上。如此,亦可吸引口有複數個,且吐出口設於複數個吸引口之間。藉此,即使研磨面上之液膜厚時,一旦以第一吸引口S1吸引液體後,藉由從第一吐出口E1-3吐出之流體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可以第二吸引口S2使浮起之塵埃及/或碎片浮起吸引。因而,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效率提高。
繼續,說明第一~第五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的形狀及配置之變形例。以下,以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吐出吸引部34A為代表說明吐出吸引部34A之形狀及配置的變形例,不過其他實施形態亦同樣可適用。
<形狀之變形例1>
第三十四圖係吐出吸引部之形狀的變形例1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四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亦可在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加寬,而擴大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寬度。藉此,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率提高。
<形狀之變形例2>
第三十五圖係吐出吸引部之形狀的變形例2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五圖所示,吐出吸引部34從上方觀看時具有扇形形狀,並具有朝向工作台30A之半徑方向外側擴大的形狀。此外,吐出吸引部34之圓弧具有與工作台30A或研磨墊之半徑(或外周長度)成比例的寬度。藉此,因為可有效捕捉因離心力而移動至外周側的塵埃及/或碎片,所以可使塵埃及/或碎片之捕捉率提高。
<配置之變形例1>
第三十六圖係吐出吸引部之配置的變形例1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六圖所示,基板處理裝置100除了吐出吸引部34A之外還具備霧化器35A。霧化器35A將液體(例如純水)與氣體(例如氮氣)之混合流體或液體(例如純水)形成霧狀而噴設於研磨面。吐出吸引部34A比修整器33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且比研磨液供給噴嘴32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上游。藉此,可有效捕捉研磨面修整時產生之塵埃。此外,藉由吐出吸引部34A隨後捕捉研磨面因修整而研磨時產生的塵埃,可防止此等塵埃擴散。
<配置之變形例2>
第三十七圖係吐出吸引部之配置的變形例2之第一研磨單元3A的模式俯視圖。如第三十七圖所示,基板處理裝置100除了吐出吸引部34A之外還具備霧化器35A。霧化器35A將液體(例如純水)與氣體(例如氮氣)之混合流體或液體(例如純水)形成霧狀而噴設於研磨面。吐出吸引部34A比上方環形轉盤31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且比修整器33A配置於工作台30A之旋轉方向的上游。藉此,可有效捕捉上方環形轉盤31A因研磨而產生之塵埃及/或碎片。此外,藉由吐出吸引部34A隨後捕捉上方環形轉盤31A因研磨而產生的塵埃及/或碎片,可防止此等塵埃及/或碎片擴散。
另外,支臂亦可比上方環形轉盤配置於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並宜靠近上游)。藉此,從支臂之吐出口供給研磨液(漿液)時,由於可任意控制向晶圓W供給之漿液,因此亦可改善研磨性能。
以上,本技術並非限定於如此說明之上述實施形態者,實施階段在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可將元件變形而具體化。此外,藉由適當組合上述實施形態所揭示之複數個元件,可形成各種技術。例如亦可從實施形態所示之全部元件刪除幾個元件。再者亦可適當組合不同實施形態中之元件。
30A‧‧‧工作台
90‧‧‧支臂
A1~A3‧‧‧箭頭
E3‧‧‧吐出口
S‧‧‧吸引口

Claims (57)

  1.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設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前述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吸引在前述研磨面上之流體;前述工作台可旋轉,前述吐出吸引部在俯視前述工作台時具有扇形形狀,前述吐出吸引部之圓弧具有與工作台之半徑或外周成比例的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氣體,並振動或擾亂前述研磨面上之液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液體係基板處理用的處理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 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與前述吸引口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大於可藉由從前述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擴大前述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之下限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前述吸引口的方向傾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小於可從前述吸引口吸引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概略位於同一平面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沿著前述工作台之半徑方向配置複數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吐出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吸引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最外周部之前述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的最外周部之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各個前述吐出口之大小比前述吸引口之大小更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而且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側設有吸引口。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吸引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吐出口。
  20.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設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前述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吸引在前述研磨面上之流體;其中進一步具備修整器及基板保持部及霧化器;前述工作台可旋轉,前述吐出吸引部及前述霧化器皆比前述修整器設於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側,而且比前述基板保持部設於工作台之旋轉方向之上游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氣體,並振動或擾亂前述研磨面上之液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液體係基板處理用的處理液。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與前述吸引口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大於可藉由從前述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擴大前述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之下限距離。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前述吸引口的方向傾斜。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小於可從前述吸引口吸引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 與前述吸引口概略位於同一平面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沿著前述工作台之半徑方向配置複數個。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吐出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吸引口。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最外周部之前述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的最外周部之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至24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各個前述吐出口之大小比前述吸引口之大小更小。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而且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側設有吸引口。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吸引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吐出口。
  39.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 工作台,其係設有用於研磨基板之研磨面;及吐出吸引部,其係設有:吐出口,其係與流體供給源連通且在前述研磨面上吐出流體;及吸引口,其係與真空源連通且吸引在前述研磨面上之流體;其中,進一步具備修整器及基板保持部及霧化器;前述工作台可旋轉,前述吐出吸引部比前述修整器設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之上游側,而且比前述基板保持部設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之下游側,前述霧化器比前述修整器設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之下游側,而且比前述基板保持部設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之上游側。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氣體,並振動或擾亂前述研磨面上之液體。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下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液體係基板處理用的處理液。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可旋轉,且前述吐出口比前述吸引口配置於前述工作台之旋轉方向的上游,並從前述吐出口供給液體。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與前述吸引口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大於可藉由從前述吐出口供給之流體流擴大前述研磨面之薄液膜的範圍之下限距離。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通過前述吐出口之流路朝向前述吸引口的方向傾斜。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距離,小於可從前述吸引口吸引從前述吐出口吐出之流體抖動研磨面而使塵埃及/或碎片浮起者的上限距離。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概略位於同一平面上。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吐出口沿著前述工作台之半徑方向配置複數個。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吐出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吸引口。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最外周部之前述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前述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 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液體從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的最外周部之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氣體從在該最外周部之吐出口與吸引口之間的吐出口吐出到前述研磨面。
  5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3項中任一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各個前述吐出口之大小比前述吸引口之大小更小。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之吐出口設有複數個,而且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下游側設有吸引口。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工作台之旋轉上游側及旋轉下游側各自設有吸引口,而且兩者之間設有吐出口。
TW106109304A 2016-04-21 2017-03-21 基板處理裝置 TWI733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5184 2016-04-21
JP2016-085184 2016-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807A TW201801807A (zh) 2018-01-16
TWI733780B true TWI733780B (zh) 2021-07-21

Family

ID=6011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9304A TWI733780B (zh) 2016-04-21 2017-03-21 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26430A1 (zh)
JP (1) JP6843126B2 (zh)
SG (1) SG11201808117RA (zh)
TW (1) TWI733780B (zh)
WO (1) WO2017183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8384B1 (ko) * 2017-12-26 2022-12-16 주식회사 케이씨텍 기판 처리 장치
JP7089420B2 (ja) * 2018-06-29 2022-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JP7162465B2 (ja) 2018-08-06 2022-10-28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方法
JP7083722B2 (ja) * 2018-08-06 2022-06-13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研磨装置、及び、研磨方法
KR20220073192A (ko) 2020-11-26 2022-06-03 에스케이실트론 주식회사 연마 패드 세정 장치 및 연마 장치
WO2024044023A1 (en) * 2022-08-24 2024-02-29 Applied Materials, Inc. Pad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around pad conditioner to enable insitu pad condition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1155A (ja) * 1998-04-10 1999-10-26 Hitachi Cable Ltd 脆性材料研磨用定盤の掃除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研磨装置
JP2001277095A (ja) * 2000-03-31 2001-10-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装置及び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方法
JP3722591B2 (ja) * 1997-05-30 2005-11-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研磨装置
JP2007035973A (ja) * 2005-07-27 2007-02-08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研磨装置
JP2014117776A (ja) * 2012-12-17 2014-06-30 Ebara Corp 研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483B (zh) * 2011-07-19 2016-09-11 荏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研磨裝置及方法
US9138861B2 (en) * 2012-02-15 2015-09-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MP pad cleaning apparatus
WO2014149676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Applied Materials, Inc. Polishing pad cleaning with vacuum apparatus
KR101841549B1 (ko) * 2015-10-29 2018-03-23 에스케이실트론 주식회사 드레싱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웨이퍼 연마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2591B2 (ja) * 1997-05-30 2005-11-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研磨装置
JPH11291155A (ja) * 1998-04-10 1999-10-26 Hitachi Cable Ltd 脆性材料研磨用定盤の掃除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研磨装置
JP2001277095A (ja) * 2000-03-31 2001-10-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装置及び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方法
JP2007035973A (ja) * 2005-07-27 2007-02-08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研磨装置
JP2014117776A (ja) * 2012-12-17 2014-06-30 Ebara Corp 研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08117RA (en) 2018-10-30
JPWO2017183360A1 (ja) 2019-02-21
JP6843126B2 (ja) 2021-03-17
US20190126430A1 (en) 2019-05-02
TW201801807A (zh) 2018-01-16
WO2017183360A1 (ja)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3780B (zh) 基板處理裝置
JP6093328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基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JP6137986B2 (ja) 基板洗浄及び乾燥装置
JP6902872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6980457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TW201442092A (zh) 研磨裝置及研磨方法
JP2016201526A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TW201643985A (zh) 基板搬送用手臂及基板處理裝置
US20220130662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US10777417B2 (en) Dressing device, polishing apparatus, holder, housing and dressing method
JP6373796B2 (ja) 基板研磨装置
US20160052104A1 (en) Polishing apparatus
JP7071818B2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JP3225001U (ja) 基板研削システム
JP657804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JP695257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7422558B2 (ja) 研削システム、及び研削方法
JP2015193054A (ja) 気液分離器、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09997216A (zh) 处理装置、具备该处理装置的镀敷装置、输送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WO2024009775A1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5131772A (ja) ポリッシング装置
JP7383118B2 (ja) 研削装置
JP4052736B2 (ja) ポリッシング装置
JP2023074695A (ja) 加工装置、及び加工方法
JP621625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