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524B -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9524B
TWI689524B TW107139250A TW107139250A TWI689524B TW I689524 B TWI689524 B TW I689524B TW 107139250 A TW107139250 A TW 107139250A TW 107139250 A TW107139250 A TW 107139250A TW I689524 B TWI689524 B TW I6895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layer
mass
resin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5250A (zh
Inventor
井上浩輔
国松真一
小谷雄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5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5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29Inorganic compounds; Onium compounds;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hetero atoms other than oxygen, nitrogen or sulf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10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having substances, e.g. indicators, for forming visible ima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40Treatment after imagewise removal, e.g. ba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42Stripping or ag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 H05K3/0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removed chemically or electrolytically, e.g. by photo-etch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precipitation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係包括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者,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且上述支持膜可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

Description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於電路基板之製造、金屬之精密加工等領域中,已知有藉由於基板上形成特定之抗蝕劑圖案之後實施蝕刻、鍍覆等而獲得所需電路或金屬加工之方法。 此時,為了於基板上形成抗蝕劑圖案,廣泛使用於支持膜上具有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該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以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層壓有覆蓋膜之狀態進行供給之情況較多。
電路基板例如藉由以下方法而製造。 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覆蓋膜剝離,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相接於電路基板之導電層上之方式對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層壓。繼而,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曝光成圖案狀,其後,將未曝光部分進行顯影去除,形成抗蝕劑圖案。繼而,使用蝕刻等適當之方法進行導電膜之圖案化,藉此可獲得電路基板。 作為使用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形成電路基板之方法,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1。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曝光通常隔著支持膜而進行。 此時,若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支持膜包含異物,則存在如下情況:於曝光時會引起光散射,導致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本來具有之解像度受損。
專利文獻2係關於一種為了避免起因於支持膜之異物之解像度之降低而對支持膜所包含之直徑5 μm以上之粒子及凝集物之量進行限定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0543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8/09364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使用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形成電路基板時,存在感度不充分之情況、或無法充分地表現出原本之感度之情況。 又,存在於支持膜中有意識地調配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而期求膜生產時之捲取性之提昇、捲繞成捲筒狀進行保管時之保管性提昇等之情況。若為了避免起因於支持膜所包含之異物之解像度之降低而採用專利文獻2之技術,則有如上所述之粒子之調配受到限制且損害支持膜之生產性、保存性等之擔憂。
作為避免起因於支持膜所包含之異物之解像度之降低之其他方法,考慮於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層壓於基板上後將支持膜剝離之後進行曝光。 然而,若將支持膜剝離,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因此,根據該方法,所露出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會於抗蝕劑圖案形成之前之步驟中與加工裝置之各種部位接觸。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通常存在如下情況:由於黏著力較高,故而於與用以使用於曝光機等之配線形成之裝置接觸時,一部分會附著。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一部分附著於裝置,則存在產生如下不良情況之情況:於下次以後之曝光時,附著物成為異物引起光散射導致解像度受損,異物會遮住曝光之光導致本來欲照射曝光之光之位置無法照射曝光之光而無法獲得所需抗蝕劑圖案形狀等。
本發明係欲改善上述情況而成者。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穩定地表現出較高之感度並且能夠獲得所需形狀之抗蝕劑圖案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使用其進行之抗蝕劑圖案之形成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可藉由下述本發明而達成。
《態樣1》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係包括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者, 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 上述支持膜可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且 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 《態樣2》 如態樣1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2質量%以上。 《態樣3》 如態樣1或2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2.0質量%以下。 《態樣4》 如態樣3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1.5質量%以下。 《態樣5》 如態樣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20 gf/inch以下。 《態樣6》 如態樣5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5 gf/inch以下。 《態樣7》 如態樣5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0 gf/inch以下。 《態樣8》 如態樣5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5 gf/inch以下。 《態樣9》 如態樣5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3 gf/inch以下。 《態樣10》 如態樣5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 gf/inch以下。 《態樣11》 如態樣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沸點55℃以上之有機溶劑0.01~1質量%。 《態樣12》 如態樣11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有機溶劑為選自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之至少1種。 《態樣13》 如態樣1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 於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質量WC 相對於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質量WA 之比率(比WC /WA )為0.30以下。 《態樣14》 如態樣1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 《態樣15》 如態樣13或14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包含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 《態樣16》 如態樣1至12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不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 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於側鏈之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基。 《態樣17》 如態樣14或16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B)光聚合起始劑包含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 《態樣18》 如態樣1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具有芳香族烴基。 《態樣19》 如態樣1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鑽石綠或隱色結晶紫。 《態樣20》 如態樣1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膜包含如下區域:於在上述支持膜之互不相同之任意10個部位切出一邊為5 mm之正方形狀之小片時,各小片中所包含之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之數以上述10個部位平均計為1個以上。 《態樣21》 如態樣1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係於已將上述支持膜剝離之狀態下進行曝光。 《態樣22》 如態樣1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於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反側之面側具備覆蓋膜。 《態樣23》 如態樣1~22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係捲繞成捲筒狀。 《態樣24》 一種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層壓步驟,其係使如態樣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密接於基材上; 支持膜剝離步驟,其係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上述支持膜剝離; 曝光步驟,其係對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曝光;及 顯影步驟,其係使上述經曝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顯影。 《態樣25》 如態樣24記載之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曝光步驟包括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設置有上述支持膜之側進行曝光之步驟。 《態樣26》 一種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包括電路形成步驟:其係藉由如態樣24或25記載之方法製造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繼而, 對上述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實施蝕刻或鍍覆,藉此於基板上形成電路。 《態樣27》 如態樣26記載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上述抗蝕劑圖案剝離之抗蝕劑圖案剝離步驟。 《態樣28》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包括支持膜、及形成於上述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 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且 上述支持膜可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上述製造方法包括: 第1步驟,其係製造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特定範圍之下限值之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 第2步驟,其係將上述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具有特定濕度之環境下保存特定時間,製造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特定範圍內之第2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 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特定範圍為0.1質量%以上。 《態樣29》 如態樣28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特定範圍為2.0質量%以下。 《態樣30》 如態樣28或29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2步驟包括將上述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溫度20℃以上、濕度40%RH以上之環境下保存12小時以上。 《態樣31》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包括支持膜、及形成於上述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且上述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於上述支持膜上塗佈包含 (A)鹼可溶性高分子、 (D)有機溶劑、及 (E)水 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其後,將(D)有機溶劑去除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從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 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 《態樣32》 如態樣28至31中任一項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係捲繞成捲筒狀。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穩定地表現出較高之感度並且能夠獲得所需形狀之抗蝕劑圖案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使用其進行之抗蝕劑圖案之形成方法。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特徵在於: 其係具備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者,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 支持膜可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且 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 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可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反側之面側進而具備覆蓋膜。
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前提為:於基板上層壓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後,將支持膜剝離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之後再進行曝光。 關於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藉此可穩定地表現出較高之感度。 又,關於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較佳為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限制為20 gf/inch以下,藉此,於曝光處理時等即便露出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與加工裝置接觸,亦能夠避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一部分附著。再者,20 gf/inch於國際單位制(SI)中相當於7.72 mN/mm(1 gf/inch=0.386 mN/mm)。 以下,針對構成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各要素,以具體之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為非限定性之例進行說明。
[支持膜] 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中之支持膜,較理想為透明之膜。 作為此種支持膜,例如可列舉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乙烯醇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偏二氯乙烯膜、偏二氯乙烯共聚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腈膜、苯乙烯共聚物膜、聚醯胺膜、纖維素衍生物膜等之膜。該等膜亦可使用視需要進行過延伸者。
(支持膜中之微粒子) 本實施形態中之支持膜較佳為包含如下區域:於在互不相同之任意10個部位切出一邊為5 mm之正方形狀之小片時,各小片中所包含之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之數以上述10個部位平均計為1個以上(1個/25 mm2 以上)。該「區域」之大小任意,可視支持膜之使用面積適當地設定。以此種比率包含微粒子之膜於為了保存而捲繞成捲筒狀時不易起褶皺,且即便以捲筒狀進行保存亦不易黏連,故而較佳。 關於支持膜中之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數,就捲繞成捲筒時之耐褶皺性、耐黏連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以支持膜之一邊為5 mm之正方形狀小片10個部位之平均計設為5個/25 mm2 以上、10個/25 mm2 以上、50個/25 mm2 以上、100個/25 mm2 以上、或150個/25 mm2 以上。另一方面,就確保作為膜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支持膜中之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數以支持膜之一邊為5 mm之正方形狀小片10個部位之平均計,較佳為1,000個/25 mm2 以下,更佳為500個/25 mm2 以下。
支持膜中之微粒子之直徑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下。
支持膜中之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可為無機粒子,亦可為有機粒子。作為無機粒子,例如可列舉包含二氧化矽、碳酸鈣、矽酸鈣、高嶺土、滑石、雲母、沸石、鋁矽酸鹽、氫氧化鋁、氧化鋁、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鋅、磷酸鈣、玻璃等之微粒子; 作為有機粒子,例如可列舉包含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矽氧等之微粒子。
(支持膜之厚度及霧度) 對支持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但支持膜就圖像形成性及經濟性之方面而言,較薄者有利,就維持強度之功能方面而言,較厚者有利。若結合該等要求考慮,則支持膜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上且30 μm以下。 支持膜之霧度較佳為5%以下。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除(A)鹼可溶性高分子以外進而包含選自(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基之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成分,亦可除該等成分以外進而包含選自著色劑、抑制劑、及其他添加劑中之1種以上。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A)鹼可溶性高分子- 本實施形態中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係指能夠使之溶解於鹼性水溶液中之高分子。 (A)鹼可溶性高分子藉由含有羧基或酸酐基、或該等之兩者而可溶於鹼性水溶液中即可。(A)鹼可溶性高分子較佳為含有羧基且酸當量為100以上且600以下。所謂酸當量,係指於其中具有1當量之羧基之鹼可溶性高分子之克單位之質量。就提昇顯影耐性、解像度、及密接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酸當量設為100以上,另一方面,就提昇顯影性及剝離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酸當量設為600以下。酸當量之測定可使用滴定裝置(例如平沼產業(股)製造,平沼自動滴定裝置(COM-555))並藉由使用0.1 mol/L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之電位差滴定法而進行。(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酸當量更佳為250以上且450以下。
於(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利用氣相滲透層析儀(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以上且500,000以下。就顯影凝集物之性狀之觀點、以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切屑性等未曝光膜之性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5,000以上,另一方面,就提昇於顯影液中之溶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500,000以下。所謂切屑性,係指於利用切刀切斷未曝光膜之情形時抑制碎片飄散之現象之性質。若切屑性較差,則存在產生如下不良情況之情況:飛散之碎片例如附著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上表面等,該碎片於後續之曝光步驟中被轉印至遮罩而成為不良之原因等。 就使以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之形式製造及保存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情形時之邊緣熔融性的觀點而言,亦較佳為將(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調節至上述範圍。所謂邊緣熔融性,係指於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取成捲筒狀之情形時抑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自捲筒之端面溢出之現象之性質。 (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5,000以上且30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
(A)鹼可溶性高分子較佳為具有芳香族烴基。 藉由使(A)鹼可溶性高分子具有芳香族烴基,可獲得如下優勢:解像性及密接性提昇,顯影時之凝集物之產生量變少,而且蝕刻耐性提昇。
本實施形態之較佳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可藉由自下述第1單體及第2單體之中分別使1種或2種以上之單體共聚而獲得。亦可使選自第3單體及第4單體中之1種以上與第1單體及第2單體一併進行共聚。
第1單體係於分子中具有1個聚合性雙鍵之羧酸或酸酐。作為第1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肉桂酸、丁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酐、順丁烯二酸半酯等。尤佳為(甲基)丙烯酸。此處,所謂(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第1單體之共聚比率可根據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所需酸當量之值容易地進行計算。(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第1單體之共聚比率較佳為以全部單體之合計質量為基準為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就表現良好之顯影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共聚比率設為10質量%以上,就該等觀點而言,第1單體之共聚比率更佳為15質量%以上。就提昇解像性之觀點、抑制抗蝕劑緣部之產生之觀點等而言,較佳為將共聚比率設為50質量%以下,於該等觀點中,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5質量%以下,尤佳為30質量%以下。
第2單體係含有芳香族基之單體,係於分子中具有芳香族基及聚合性雙鍵之單體。 作為第2單體,例如可列舉:苯乙烯、α-烷基苯乙烯、羥基苯乙烯、乙醯氧基苯乙烯、鹵代苯乙烯、鹵代烷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萘等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等(甲基)丙烯酸之含有芳香族基之酯等。該等之中,尤佳為(甲基)丙烯酸苄酯。
(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第2單體之共聚比率以全部單體之合計質量為基準較佳為2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下。就提昇解像性及密接性、抑制顯影時之凝集物之產生、提昇蝕刻耐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共聚比率設為20質量%以上。就該觀點而言,第2單體之共聚比率更佳為設為2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設為30質量%以上,尤佳為設為40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就使之表現出適度之顯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第2單體之共聚比率設為90質量%以下。 若亦加入成本之觀點,則更佳為使用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作為第2單體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全部。(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之共聚比率較佳為以單體之合計質量為基準為2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就解像性提昇、密接性提昇、使之表現出良好之顯影凝集性、蝕刻耐性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共聚比率設為20質量%以上。就該觀點而言,芳香族乙烯系化合物之共聚比率更佳為設為2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設為30質量%以上,尤佳為設為40質量%以上。就使其表現出適度之顯影性及硬化膜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共聚比率設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設為85質量%以下。
第3單體係除上述第1單體及第2單體以外之單體,係於分子中包含1個聚合性雙鍵之單體,可根據所需而用作(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共聚單體。 作為第3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與乙烯醇之酯化合物;(甲基)丙烯腈等。
(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第3單體之共聚比率以全部單體之合計質量為基準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
第4單體係除上述第1單體、第2單體、及第3單體以外之單體,係於分子中包含2個以上聚合性雙鍵之單體,可根據所需而用作(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共聚單體。 使第4單體共聚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成為於側鏈具有雙鍵基者,較佳為成為於側鏈之末端具有雙鍵基者。
作為第4單體,較佳為於分子中包含2個聚合性雙鍵之單體,例如可列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α,ω-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該等化合物中之聚乙烯鏈、聚丙烯鏈、或聚四亞甲基鏈之長度以該等鏈嵌段之分子量計較佳為100以上且2,000以下,更佳為200以上且1,000以下。關於α,ω-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之烷烴之長度,以連結於一個方向之碳原子之數計,較佳為4以上且20以下,更佳為6以上且10以下。 關於(A)鹼可溶性高分子中之第4單體之共聚比率,以全部單體之合計質量為基準計,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將(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玻璃轉移溫度Tg設為30℃以上且125℃以下之範圍時,較佳為50℃以上且110℃以下,更佳為50℃以上且105℃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上且90℃以下。就控制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Tg設為30℃以上,另一方面,就將抗蝕劑之剖面形狀控制為良好之矩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Tg設為110℃以下。
(A)鹼可溶性高分子可藉由使包含上述單體各特定量之單體混合物較佳為於適當之溶劑中利用公知之方法進行共聚而獲得。共聚例如藉由公知之自由基聚合即可。
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40質量%以上且85質量%以下之範圍,更佳為50質量%以上且75質量%以下。就控制黏著力之觀點而言,有利的是將該比率設為40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就控制顯影時間之觀點而言,有利的是設為85質量%以下。
-(B)光聚合起始劑-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任意地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 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所任意地包含之(B)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三芳基咪唑二聚物、芳香族酮、吖啶化合物、N-芳基-α-胺基酸化合物、醌化合物、蒽化合物、吡唑啉衍生物等,可使用選自該等之中之1種以上。
作為三芳基咪唑二聚物,較佳為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例如可列舉: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鄰氯苯基)-4,5-二(甲氧基苯基)咪唑二聚物、2-(鄰氟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鄰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對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等。 作為芳香族酮,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4,4'-雙(二甲胺基)二苯甲酮(米其勒酮)、4,4'-雙(二乙胺基)二苯甲酮、N,N'-四乙基-4,4'-二胺基二苯甲酮、4-甲氧基-4'-二甲胺基二苯甲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酮-1等。
作為吖啶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1,7-雙(9,9'-吖啶基)庚烷、9-苯基吖啶、9-甲基吖啶、9-乙基吖啶、9-氯乙基吖啶、9-甲氧基吖啶、9-乙氧基吖啶、9-(4-甲基苯基)吖啶、9-(4-乙基苯基)吖啶、9-(4-甲氧基苯基)吖啶、9-(4-二甲胺基苯基)吖啶、9-(4-氯苯基)吖啶、9-(3-甲基苯基)吖啶、9-(3-氯苯基)吖啶、9-(3-溴苯基)吖啶等。 作為N-芳基-α-胺基酸化合物,例如可列舉N-苯基甘胺酸、N-甲基-N-苯基甘胺酸、N-乙基-N-苯基甘胺酸等。
作為醌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乙基蒽醌、菲醌、2-第三丁基蒽醌、八甲基蒽醌、1,2-苯并蒽醌、2,3-苯并蒽醌、2-苯基蒽醌、2,3-二苯基蒽醌、1-氯蒽醌、2-甲基蒽醌、1,4-萘醌、9,10-菲醌、2-甲基-1,4-萘醌、2,3-二甲基蒽醌等。 作為蒽化合物,例如可列舉9,10-二丁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9,10-二苯基蒽等。
作為吡唑啉衍生物,例如可列舉:1-苯基-3-(4-第三丁基-苯乙烯基) -5-(4-第三丁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4-聯苯基)-5-(4-第三丁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4-聯苯基)-5-(4-第三辛基-苯基)-吡唑啉、1-(4-(苯并
Figure 107139250-A0304-12-01
唑-2-基)苯基)-3-(4-第三丁基-苯乙烯基)-5-(4-第三丁基-苯基) -吡唑啉、1-苯基-3-(4-異丙基苯乙烯基)-5-(4-異丙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4-甲氧基苯乙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3,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5-(3,5-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3,4-二甲氧基苯乙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2,6-二甲氧基苯乙烯基)-5-(2,6-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2,5-二甲氧基苯乙烯基) -5-(2,5-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2,3-二甲氧基苯乙烯基) -5-(2,3-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1-苯基-3-(2,4-二甲氧基苯乙烯基) -5-(2,4-二甲氧基苯基)-吡唑啉等。
於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時,關於其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設為0.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之範圍。將(B)光聚合起始劑之比率設為0.1質量%以上係基於獲得於顯影後具有充分之殘膜率之曝光圖案之觀點,另一方面,將該調配量設為20質量%以下係基於使光於曝光時遍及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厚度之全部充分地透過從而獲得較高之解像性之觀點、及抑制顯影液體中之顯影凝集性之觀點。(B)光聚合起始劑之比率之更佳之範圍為0.3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
本實施形態之(B)光聚合起始劑較佳為包含上述中之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更佳為包含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及芳香族酮。 於該等情形時,關於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之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設為0.1質量%以上且15質量%以下之範圍,更佳為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 關於芳香族酮之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設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0.05質量%以上且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1質量%以上且1質量%以下。
-(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任意地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所任意地包含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較佳為於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
(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中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數為1個以上即可,就提昇交聯密度、提昇解像性及密接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2個以上,較佳為3個以上,進而較佳為4個以上。另一方面,就剝離特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官能以下,更佳為6官能以下,進而較佳為5官能以下,尤佳為4官能以下。
(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分子量較佳為500 g/mol以上且5,000 g/mol以下,更佳為600 g/mol以上且4,000 g/mol以下,進而較佳為700 g/mol以上且3,000 g/mol以下。
作為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針對分子內所包含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各種數目,例如可例示以下化合物。 作為具有1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4-正壬基苯氧基八乙二醇丙烯酸酯、 4-正壬基苯氧基四乙二醇丙烯酸酯、 γ-氯-β-羥丙基-β'-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鄰苯二甲酸酯等。
作為具有2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對雙酚A之兩端分別加成平均2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乙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 對雙酚A之兩端分別加成平均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乙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 對雙酚A之兩端分別加成平均6莫耳之環氧乙烷及平均2莫耳之環氧丙烷而成之伸烷基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 對雙酚A之兩端加成平均15莫耳之環氧乙烷及平均2莫耳之環氧丙烷而成之伸烷基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具有3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羥甲基三(甲基)丙烯酸酯、 聚氧丙基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聚氧乙基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三(甲基)丙烯酸酯、 對三羥甲基丙烷之3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3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三(甲基)丙烯酸酯、 對三羥甲基丙烷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9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三(甲基)丙烯酸酯、 對三羥甲基丙烷之3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1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三(甲基)丙烯酸酯、 對三羥甲基丙烷之3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30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具有4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9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12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1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20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28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 對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分別加成平均3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具有5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具有6個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 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對二季戊四醇之6個羥基之末端加成平均6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六(甲基)丙烯酸酯、 對二季戊四醇之6個羥基之末端加成平均12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六(甲基)丙烯酸酯、 對二季戊四醇之6個羥基之末端加成平均13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六(甲基)丙烯酸酯、 對二季戊四醇之6個羥基之末端加成平均24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可僅包含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亦可為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與除此以外之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混合物。 關於(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中所占之具有末端(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之比率,於將(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5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上、90質量%以上、或95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
於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時,關於其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設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之範圍。將(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比率設為5質量%以上係基於提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曝光感度、解像性、及對硬化抗蝕劑之基板之密接性之觀點,另一方面,將該比率設為50質量%以下係基於抑制黏著力之觀點、及抑制硬化抗蝕劑之剝離延遲之觀點。(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比率更佳為10~45質量%。
-著色劑-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含有著色劑。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列舉隱色染料、及除隱色染料以外之著色物質。 就視認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含有著色劑。進而,就檢查機等讀取用於曝光之對位標記之情形之識別性之方面而言,亦有利。
作為隱色染料,例如可列舉三(4-二甲胺基苯基)甲烷[隱色結晶紫]、雙(4-二甲胺基苯基)苯基甲烷[隱色孔雀綠]等。尤其是就對比度變得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隱色結晶紫作為隱色染料。 作為除隱色染料以外之著色物質,例如可列舉:品紅、酞菁綠、金黃胺鹼、對品紅、結晶紫、甲基橙、尼羅藍2B、維多利亞藍、孔雀綠(HODOGAYA CHEMICAL(股)製造,Aizen(註冊商標)MALACHITE GREEN)、鹼性藍20、鑽石綠(HODOGAYA CHEMICAL(股)製造,Aizen(註冊商標)DIAMOND GREEN GH)等。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鑽石綠或隱色結晶紫作為著色劑。
於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著色劑時,關於其比率,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0.001質量%以上且10質量%以下。就提昇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比率設為0.001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就維持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該比率設為10質量%以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著色劑之比率更佳為0.01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且3質量%以下。
-抑制劑-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亦可含有抑制劑。 作為抑制劑,例如可列舉:亞硝基苯基羥基胺鋁鹽、對甲氧基苯酚、4-第三丁基兒茶酚、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等。該等抑制劑例如可作為聚合抑制劑發揮功能。
-其他添加劑-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亦可含有除上述所說明以外之其他添加劑。 作為其他添加劑,例如可列舉:2-巰基苯并咪唑、1H-四唑、1-甲基 -5-巰基-1H-四唑、2-胺基-5-巰基-1,3,4-噻二唑、3-胺基-5-巰基-1,2,4-三唑、3-巰基-1,2,4-三唑、3-巰基三唑、4,5-二苯基-1,3-二唑-2-基、5-胺基-1H-四唑等。該等其他添加劑例如可作為抗氧化劑發揮功能。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態樣) 本實施態樣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且進而包含選自(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基之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成分即可。本實施態樣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可除(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以外還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亦可除(A)鹼可溶性高分子以外還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基之化合物。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 本發明者等人針對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曝光行為及感度進行了詳細且緻密之研究,結果發現: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固定量之水分之情形時,其感度變高。 本發明者等人對其原因係如下般推測。然而,本發明並不受特定之理論所限制。
關於負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若進行曝光,則進行藉由交聯之硬化反應,隨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玻璃轉移溫度(Tg)上升。認為: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Tg上升,則層中所包含之單體、起始劑等成分難以移動,硬化反應之進一步進行受到阻礙,不會表現出特定之感度。 然而,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固定量之水分之情形時,即便於曝光時進行硬化反應,Tg之上升亦變得緩慢。因此,能夠於不妨礙層中之成分之移動之情況下使硬化反應進一步進行,因此認為可抑制感度之降低。根據本發明之較佳之態樣,可於曝光時將支持膜剝離進行曝光。此時,於曝光時因空氣中之氧氣而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產生之自由基失活,因此存在感度降低之傾向,於具有適當之水分量之情形時,感度能夠提昇。又,將黏著力限製得較低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其黏著力之降低,隨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亦較低。若流動性較低,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成分之移動受到限制,因此有曝光時之感度不足之虞。因此,具有適當之水分量對黏著力受到限制之情形時之感度之降低亦有效。
就感度提昇之觀點而言,關於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為0.1質量%以上,較佳為0.15質量%以上、0.20質量%以上、0.25質量%以上、0.30質量%以上、0.35質量%以上、0.40質量%以上、0.45質量%以上、0.50質量%以上、0.55質量%以上、0.60質量%以上、0.65質量%以上、0.70質量%以上、0.75質量%以上、0.80質量%以上、0.85質量%以上、0.90質量%以上、0.9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上。 關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就感度提昇之觀點而言,並不存在上限值。然而,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過高,則存在反應性降低之情況。就避免此種事態之觀點而言,關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2.0質量%以下,較佳為1.8質量%以下,更佳為1.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2質量%以下,尤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亦可為0.90質量%以下、0.80質量%以下、0.75質量%以下、0.70質量%以下、0.65質量%以下、0.60質量%以下、0.55質量%以下、0.50質量%以下、0.45質量%以下、0.40質量%以下、或0.35質量%以下。
於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例如捲繞成捲筒狀等,且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存在面內分佈之情形時,只要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面內之一部分區域之水分量處於上述範圍內,則能夠表現出期待之效果。但本發明中,亦可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遍及捲筒之整體滿足上述數值範圍。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前提為:於基板上層壓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後,將支持膜剝離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之後再進行曝光。此時,就即便露出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與裝置接觸,亦避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一部分附著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為限制黏著力。
就該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較佳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20 gf/inch以下。該黏著力更佳為15 gf/inch以下、10 gf/inch以下、8 gf/inch以下、6 gf/inch以下、5 gf/inch以下、4 gf/inch以下、3 gf/inch以下、2 gf/inch以下、或1 gf/inch以下。作為黏著力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可為0.1 gf/inch以上、0.2 gf/inch以上、0.5 gf/inch以上、1 gf/inch以上、2 gf/inch以上、3 gf/inch以上、或5 gf/inch以上。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係使用市售之拉伸試驗機,作為將寬度25 mm長度80 mm之支持膜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向長度方向進行180°剝離時之力測定。作為該黏著力,採用自剝離開始至剝離結束之間所測得之力之最大值。具體而言,係按照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實施形態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被限制於固定之範圍。此種黏著力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例如可為包含以表現出所需黏著力之方式調整過構成成分之種類及量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者。
認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所包含之成分所具有之雙鍵、尤其是末端雙鍵與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之表現有關。即,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包含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較多地包含末端雙鍵,則表現出較高之黏著力,若末端雙鍵較少,則其黏著力變弱。 並且,由於(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於其較佳之態樣中,分子中包含大量末端雙鍵,故而認為藉由限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比率、或不使用(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而限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末端雙鍵之數,藉此能夠抑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 具體而言,例如可藉由以下2個方法將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設為20 gf/inch以下,較佳為設為15 gf/inch以下、10 gf/inch以下、8 gf/inch以下、6 gf/inch以下、5 gf/inch以下、4 gf/inch以下、3 gf/inch以下、2 gf/inch以下、或1 gf/inch以下。
第1,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情形時,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質量WC 相對於(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質量WA 之比率(比WC /WA )限制於0.30以下。該比WC /WA 亦可為0.25以下、0.20以下、或0.15以下。 該方法簡言之係基於欲藉由限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比率而抑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的考慮。
第2,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不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 將(A)鹼可溶性高分子設為於側鏈之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基者。 於上述第1方法中,可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比率於上述範圍內減少,但若將該比率設為零而成為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完全不存在(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狀態,則完全不存在源自該化合物之末端雙鍵,有可能產生於曝光時不存在應交聯之雙鍵之不良情況。 於是,第2方法係基於不使用(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取而代之欲使(A)鹼可溶性高分子具有有助於曝光時之交聯之雙鍵的考慮。
於側鏈之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基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可藉由使包含分子中包含2個以上聚合性雙鍵之第4單體之單體混合物進行共聚而獲得。該情形之(A)鹼可溶性高分子可為第1單體、第2單體、及第4單體之共聚物,或亦可為第1單體、第2單體、第3單體、及第4單體之共聚物。 再者,如上述所說明,第1單體係於分子中具有1個聚合性雙鍵之羧酸或酸酐;第2單體係於分子中具有芳香族基及聚合性雙鍵之單體;第3單體係為除第1單體及第2單體以外之單體且於分子中具有1個聚合性雙鍵之單體。 於第1方法及第2方法之兩者中,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亦可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即,第1方法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質量WC 相對於(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質量WA 之比率(比WC /WA )為0.30以下即可;第2方法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為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及(B)光聚合起始劑而不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A)鹼可溶性高分子於側鏈之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基者即可。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厚度於用途中不同,較佳為5~100 μm,更佳為7~60 μm,進而較佳為10~50 μm,尤佳為15~30 μm。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厚度越薄,解像度越提昇,厚度越厚,膜強度越提昇。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柔軟性) 於例如以捲繞成捲筒之捲繞體之形式製造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進行保存之情形時,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為適度地柔軟。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柔軟性可利用熔融黏度進行評價。 具有適度之柔軟性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熔融黏度較佳為1×105 cps~1×1010 cps,更佳為1×105 cps~1×109 cps,進而較佳為1×105 cps~1×108 cps之範圍。本發明中所謂「熔融黏度」,意指例如藉由以下方法、或被業者理解為與其同等之方法所測得之60℃下之值。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熔融黏度] 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以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之狀態於溫度23℃、濕度50%RH之環境下調節濕度一晩。對調節濕度後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度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流動性試驗機(品名「流變儀CF-500D」)於以下條件下進行測定,採用60℃下之測定值作為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熔融黏度。 升溫速度(Rate):2℃/分 初始溫度(StartT):40℃ 結束溫度(EndT):110℃ 預熱溫度(PreH):120秒 測定間隔(Intvl.):2℃ 測定可動範圍(Strk):最大20 mm 荷重(Load): 20 kg/cm2 (砝碼1.5 kg) 氣缸壓力(Cylinder Pressure)1.961×1006 Pa 模具直徑(Die d):1.0 mm 模具長度(Die l):1.0 mm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有機溶劑) 具有如上所述之柔軟性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例如可藉由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含有有機溶劑而實現。 關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含有之有機溶劑,關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含有之有機溶劑之沸點,就即便藉由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時之加熱亦能夠殘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5℃以上、60℃以上、65℃以上、或70℃以上,就形成抗蝕劑圖案之後使之蒸散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120℃以下、110℃以下、100℃以下、或90℃以下。
作為此種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 苯、甲苯等芳香族烴; 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 甲醇、乙醇、異丙醇、1-丁醇等醇; 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等鹵化烴; 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異丁酯等酯; 四氫呋喃、1,4-二
Figure 107139250-A0304-12-01
烷等醚 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選自芳香族烴、酮、及醇中之至少1種,尤佳為選自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中之至少1種。
關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就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賦予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01質量%以上、0.03質量%以上、或0.05質量%以上,另一方面,就維持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形狀、確保恰當之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質量%以下、0.9質量%以下、或0.8質量%以下。
[覆蓋膜]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可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反側之面側具備覆蓋膜。 用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覆蓋膜之重要之特性在於具有適當之密接力。即,較佳為該覆蓋膜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密接力充分地小於支持膜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密接力,覆蓋膜能夠自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容易地剝離。作為覆蓋膜,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苯乙烯膜、聚氯乙烯膜、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膜、日本專利特開昭59-202457號公報所示之剝離性優異之膜等。 覆蓋膜之厚度較佳為10~100 μm,更佳為10~50 μm。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捲筒]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可為捲繞成捲筒狀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筒之形態。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筒可除支持膜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以外例如進而具有捲芯、覆蓋膜、分隔件等。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例如可藉由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積層於支持膜上並進而視需要積層覆蓋膜而製造。作為積層方法,可採用已知之方法。
例如,將構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各成分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中,製備塗佈液。繼而,將該塗佈液塗佈於支持膜上,其後進行乾燥將溶劑去除,於支持膜上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藉此能夠製造具備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 亦可於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進而層壓覆蓋片,製成具備覆蓋片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製備塗佈液時所使用之溶劑例如可列舉苯及甲苯所代表之芳香族烴;丙酮、甲基乙基酮(MEK)所代表之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所代表之醇等。若使用該等之中選自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中之至少1種,則能夠使該等有機溶劑適量殘存於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因此能夠對樹脂組合物賦予適度之柔軟性,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較理想為適當地調整使用之溶劑之量,將25℃下之塗佈液之黏度調節至500~4,000 mPa・s之範圍之後供於塗佈。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為包含適當之量之水分。 關於調整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然而,例如可例示以下第1及第2製造方法。
[第1製造方法] 用以獲得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第1製造方法係 具備支持膜、及形成於該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且 支持膜可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且上述製造方法包括: 第1步驟,其係製造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特定範圍之下限值之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第2步驟,其係將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具有特定濕度之環境下保存特定時間,製造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特定範圍內之第2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 特定範圍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為0.1質量%以上。
關於第1製造方法中之水分量之特定範圍之下限值,就感度提昇之觀點而言,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地應包含之水分量,為與上述下限值相同即可。進而,關於第1製造方法中之水分量之特定範圍之上限值,就抑制反應性之降低之觀點而言,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地應包含之水分量,與上述上限值相同即可。
(第1步驟) 第1製造方法之第1步驟係獲得具備支持膜、及於該支持膜上包含特定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且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特定範圍之下限值的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為了在支持膜上形成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例如,可利用以下方法。 首先,將構成特定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各成分(即,(A)鹼可溶性高分子、較佳為進而(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中之至少任一者、以及根據所需而使用之任意成分)溶解或分散於適當之有機溶劑,製備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繼而,於支持膜上塗佈該調合液,其後,將有機溶劑去除,藉此能夠製造具備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
作為製備調合液時所使用之有機溶劑,如上所述,可列舉苯及甲苯所代表之芳香族烴;丙酮、甲基乙基酮(MEK)所代表之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所代表之醇等。 較理想為適當地調整使用之溶劑之量,將調合液之固形物成分濃度(調合液中之除有機溶劑以外之各成分之合計質量占調合液之總質量之比率)調節至較佳為10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之範圍之後供於塗佈。
於支持膜上之調合液之塗佈例如可使用輥式塗佈機、缺角輪塗佈機、凹版塗佈機、氣刀式塗佈機、狹縫塗佈機、棒式塗佈機等適當之機構而進行。 調合液塗佈後之有機溶劑之去除可藉由例如以50℃以上且120℃以下、較佳為60℃以上且100℃以下之溫度加熱例如30秒以上且1小時以下、較佳為1分鐘以上且30分鐘以下之時間之方法。 以此方式能夠於支持膜上形成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從而獲得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亦可視需要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與支持膜相反側之面上層壓以保護膜。
以此方式能夠獲得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特定範圍之下限值之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可捲繞成捲筒狀以捲筒之形式而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捲繞可以適當之捲芯為中心而進行,亦可於捲繞後之捲筒端面配置分隔件。
(第2步驟) 如上所述地獲得之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表現出本發明所期待之效果之特定範圍之下限值。因此,將該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具有特定濕度之環境下保存特定時間而製造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特定範圍內的第2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即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第2步驟中之特定濕度例如可設為40%RH以上,較佳為設為50%RH以上、60%RH以上、70%RH以上、80%RH以上、或90%RH以上。 特定時間例如可設為0.5天(12小時)以上,較佳為設為1天(24小時)以上、1.5天(36小時)以上、2天(48小時)以上、3天(72小時)以上、5天(120小時)以上、或7天(168小時)以上。 保存時之溫度可為0℃以上且40℃以下,較佳為設為10℃以上且35℃以下,更佳為設為20℃以上且30℃以下,典型而言亦可為室溫。
[第2製造方法] 用以獲得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第2製造方法係 具備支持膜、及形成於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於支持膜上塗佈包含構成特定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各成分、以及有機溶劑及水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其後,將有機溶劑去除,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從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 於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
該第2製造方法係藉由於支持膜上形成預先含有特定量之水分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而直接獲得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具體而言,首先,將構成所需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各成分(即,(A)鹼可溶性高分子、較佳為進而(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中之至少任一者、以及視所需而使用之任意成分)及水溶解或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製備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繼而,於支持膜上塗佈該調合液,其後,將有機溶劑去除,藉此能夠製造具備支持膜、及含有特定量之水分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的感光性樹脂積層。
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中之水之添加量較佳為以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成為所需值之方式進行設定。即,由於調合液中所添加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各成分及有機溶劑存在含有水分作為雜質之情況,因此認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多於所添加之水分量。另一方面,由於在調合液塗佈後將有機溶劑去除時存在水之一部分與有機溶劑一併蒸散之情況,因此認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少於所添加之水分量。 因此,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中之水之添加量較佳為將由該等現象而引起之水分量之增減加入考慮中之後以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成為所需值之方式進行設定。
第2製造方法可除使用上述添加有水之調合液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以外,與第1製造方法之第1步驟相同地實施。 於該第2製造方法中,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亦係就感度提昇及反應性之觀點進行設定。 因此,關於藉由第2製造方法而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之下限值,就感度提昇之觀點而言,作為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地應包含之水分量,與上述下限值相同即可。進而,關於第2製造方法之水分量之特定範圍之上限值,就抑制反應性之降低之觀點而言,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較佳地應包含之水分量,與上述上限值相同即可。
第2製造方法中,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亦捲繞成捲筒狀以捲筒之形式製造即可。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捲繞可以適當之捲芯為中心而進行,亦可於捲繞後之捲筒端面配置分隔件。
<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可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所需基板上形成抗蝕劑圖案。 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例如包含如下步驟:層壓步驟,其係使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密接於基材上; 支持膜剝離步驟,其係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支持膜剝離; 曝光步驟,其係對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曝光;及 顯影步驟,其係使經曝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顯影。 根據情況,亦可於該等步驟之後進而包含加熱步驟。
[層壓步驟] 層壓步驟係使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密接於基材上之步驟。 作為基材,例如可使用矽晶圓、銅箔積層板、可撓性基板等。於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密接於基材上時,例如使用熱層合機等適宜之裝置進行即可。
[支持膜剝離步驟] 於支持膜剝離步驟中,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支持膜剝離。藉由該操作,使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並於該狀態下進行下一步驟之曝光。因此,即便支持膜包含大量直徑1.5 μm以上之微粒子,曝光時之光亦不會因微粒子而散射,因此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能夠表現出特定之解像度。
[曝光步驟] 繼而,於曝光步驟中,對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曝光。曝光係自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設置有支持膜之側進行。 本步驟中進行圖案狀之曝光。該圖案狀之曝光例如藉由如下方法進行即可: 於使具有所需配線圖案之遮罩膜密接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狀態下隔著該遮罩膜進行曝光; 藉由直接成像曝光法將所需配線圖案進行曝光;或 藉由經由透鏡對光罩之影像進行投影之曝光法進行曝光。
曝光所使用之光較佳為包含紫外區域之明線之光,例如可使用來自半導體雷射、金屬鹵化物燈、高壓水銀燈、準分子雷射等光源之光。曝光量視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包含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組成、所需線寬等適當地設定即可。
[顯影步驟] 曝光步驟之後進行之顯影步驟係藉由使用包含鹼水溶液之顯影液將未曝光部顯影去除而於基板上形成抗蝕劑圖案的步驟。 作為鹼水溶液,較佳為使用Na2 CO3 或K2 CO3 之水溶液。鹼水溶液可結合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特性適當選擇,較佳為使用約0.2質量%以上且2質量%以下之濃度且20℃以上且40℃以下之溫度之Na2 CO3 水溶液。
經經上述各步驟能夠獲得抗蝕劑圖案。顯影步驟所去除之部分中,基板表面(例如銅箔積層板之銅面)露出。
[加熱步驟] 任意地進行之加熱步驟中,對所形成之抗蝕劑圖案例如於100℃以上且300℃以下之溫度下進行1分鐘以上且5小時以下之加熱即可。藉由實施該加熱步驟,能夠進一步提昇所獲得之抗蝕劑圖案之密接性、耐化學品性等。於該情形之加熱時,例如可使用熱風、紅外線、或遠紅外線之方式之加熱爐。
<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 可使用上述<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所獲得之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製造電路基板。 本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係包含如下電路形成步驟之方法: 按照上述<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製造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繼而, 對該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實施蝕刻或鍍覆,藉此於基板上形成電路。 亦可於電路形成步驟之後進而包含將抗蝕劑圖案剝離之抗蝕劑圖案剝離步驟。
[電路形成步驟] 電路形成步驟中,對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實施蝕刻或鍍覆,藉此於基板上形成電路。 於蝕刻之情形時,對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自上方吹送蝕刻液對未被抗蝕劑圖案覆蓋之基板面進行蝕刻,而形成所需電路圖案。作為蝕刻方法,可列舉酸性蝕刻、鹼性蝕刻等,選擇適合於使用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方法而進行。
[抗蝕劑圖案剝離步驟] 抗蝕劑圖案剝離步驟中,自電路形成後之基板將抗蝕劑圖案剝離。抗蝕劑圖案之剝離例如藉由對電路形成後之基板利用強於顯影液之鹼性水溶液(剝離液)進行處理而進行。 關於抗蝕劑圖案剝離用之鹼水溶液,並無特別限制。一般使用2質量%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濃度且40℃以上且70℃以下之溫度之NaOH或KOH之水溶液。於剝離液中可加入少量之水溶性有機溶劑。 [實施例]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製備》 <製備例1> 將作為(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聚合比20/80(質量比),酸當量430,重量平均分子量5萬)47質量份、 作為(B)光聚合起始劑之4,4'-雙(二乙胺基)二苯甲酮0.1質量份及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3質量份、 作為(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對季戊四醇之4個末端加成平均1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丙烯酸酯14質量份、以及 作為染料之鑽石綠0.05質量份及隱色結晶紫0.3質量份 溶解於作為溶劑之丙酮中,藉此製備感光性樹脂組合物1。
<製備例2~5> 將(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使用量固定為47質量份,並使(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使用量變化,將(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質量WC 相對於(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質量WA 之比率(比WC /WA )分別如表1中記載般進行變更,除此以外,以與製備例1相同之方式分別製備感光性樹脂組合物2~5。
對製備例1~5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1~5於25℃下所測得之溶液黏度均為500 mPa・s以上且4,000 mPa・s之範圍內。
<製備例6> 將作為(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 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合物(聚合比30/20/50(質量比,酸當量290,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5,000)之MEK溶液(共聚物濃度41.0質量%)73 g(以共聚物計29.9 g)、及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共聚物(聚合比30/20/40/10(質量比),酸當量290,重量平均分子量50,000)之MEK溶液(共聚物濃度40.0%)50 g(以共聚物計20.0 g)、 作為(B)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與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之7:3混合物(東亞合成(股)製造,製品名「M-306」)20 g、及 對加成有平均12莫耳之環氧丙烷之聚丙二醇進而於兩端分別各加成平均3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的聚伸烷基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15 g 作為(C)光聚合起始劑之 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3 g、及 4,4'-雙(二乙胺基)二苯甲酮0.2 g、 作為有機溶劑之MEK 15 g、以及 作為任意成分之著色劑 隱色結晶紫0.5 g、及 鑽石綠0.05 g 進行混合,藉此製備161.75 g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6。
<製備例7> 將作為(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聚合比20/80(質量比),酸當量430,重量平均分子量55,000)之甲基乙基酮(MEK)溶液(共聚物濃度49.5質量%)101 g(以共聚物計50.0 g)、 作為(B)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 於雙酚A之兩末端分別加成平均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聚乙二醇之二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製造,製品名「BPE-500」)20 g、及 於季戊四醇之4個羥基之末端加成平均9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15 g、 作為(C)光聚合起始劑之 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5 g、及 1-苯基-3-(4-聯苯基)-5-(4-第三丁基-苯基)-吡唑啉0.2 g、 作為有機溶劑之MEK 15 g、以及 作為任意成分之著色劑 隱色結晶紫0.5 g、及 鑽石綠0.05 g 進行混合,藉此製備141.75 g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7。
<製備例8> 將作為(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比25/10/60/5(質量比),酸當量344,重量平均分子量2萬)50質量份、 作為(B)光聚合起始劑之4,4'-雙(二乙胺基)二苯甲酮0.1質量份及2-(鄰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3質量份、 作為(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於季戊四醇之4個末端加成平均15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四甲基丙烯酸酯20質量份、於雙酚A之兩末端加成平均2莫耳之環氧乙烷而成之二甲基丙烯酸酯20質量份、以及作為染料之鑽石綠0.05質量份及隱色結晶紫0.3質量份溶解於作為溶劑之丙酮中,藉此製備感光性樹脂組合物8。
《實驗例1~5》 實驗例1~5中,分別使用上述製備例1~5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1~5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並評價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及對矽晶圓之污染性。
<實驗例1> 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 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製支持膜之單面塗佈上述所製備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1並進行乾燥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藉此獲得具備支持體、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此處所使用之支持膜之厚度為12 μm。
2.評價 (1)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之評價 以上述「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側相接於200 mm×85 mm、厚度1.6 mm之銅箔積層板上之方式進行層壓。使用切刀於所層壓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支持膜切開寬度25 mm、長度80 mm之矩形之切口。 試驗時,使用拉力拉伸試驗機(Orientec(股)製造,型號名「RTM500」)。於層壓有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銅箔積層板上以支持膜之長度方向之切口成為鉛垂方向之方式進行固定,將切開切口之支持膜之下方前端部剝下並利用拉力拉伸試驗機之夾頭夾住。 繼而,使拉力拉伸試驗機之夾頭以100 mm/min之拉伸速度向上方向移動,對將支持膜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向長度方向180°剝離時之力(黏著力)進行測定。作為黏著力,採用剝離開始至剝離結束之間所測得之力之最大值。
(2)對SUS(Steel Use Stainless,日本不鏽鋼標準)板之污染性之評價 自上述「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將支持膜剝離,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已剝離支持膜之面上載置25 cm2 大小之SUS板。於其上載置加入有500 mL之水之塑膠容器,靜置10秒鐘,其後將塑膠容器去除,並將SUS板剝離。 繼而,進行剝離後之SUS板表面之目視觀察,針對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SUS板表面上之附著容易度,按照下述判斷基準進行判定。 A:完全未觀察到污漬,判斷為實用上不存在問題之情形 B:稍微觀察到污漬但為輕微之污點之程度,判斷為實用上不存在問題之情形 C:觀察到明顯之污漬且聚集有污漬,判斷為實用上存在問題之情形
<實驗例2~5> 使用表1中記載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代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1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並進行評價。
將實驗例1~5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 [表1]
Figure 107139250-A0304-0001
根據表1,就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超過本發明特定之範圍之實驗例5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而言,對SUS板之污染性為「C」,為不適合於實用之結果。相對於此,就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黏著力為本發明特定之20 gf/inch以下之實驗例1~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而言,對SUS板之污染性為「A」或「B」,驗證出具有適宜之實用性。
《實驗例6~16》 實驗例6~16中製造依序積層有支持膜、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及保護膜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將所獲得之積層體於實驗例6~10中以積層膜之形狀、於實驗例11~16中以捲筒之形狀分別於特定之條件下進行保管,調節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繼而,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水分量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度之關係進行研究。
<實驗例6> 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使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4。 於作為支持膜之16 μm厚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Toray(股)製造,製品名「FB-40」)之單面上塗佈感光性樹脂組合物4,利用95℃之乾燥爐加熱3分鐘將溶劑去除,形成溶劑去除後之膜厚為25 μm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 於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貼合作為保護膜之19 μm厚之聚乙烯膜(TAMAPOLY(股)製造,製品名「GF-818」),獲得依序積層有支持膜、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及保護膜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將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溫度23度及濕度5%RH之條件下保管5小時,對其後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度分別藉由以下方法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係示於表2。
[水分量之測定] 將自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削取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作為試樣,使用微量水分測定裝置於以下條件下進行卡氏法電量滴定,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進行測定。所獲得之水分量之值係以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之質量%單位之值之方式進行評價。 (1)測定裝置及周邊設備 微量水分測定裝置:平沼產業(股)製造,製品名「(AQ-2200AF」 一室電解槽:p/n C310109-A 水分氣化裝置:EV-2000 (2)試劑等 產生液:Aqua Rite RS-A 脫水溶液:普通水分測定溶劑S 載氣:脫水空氣 (3)測定條件 氣化室溫度:150℃ 空燒時間:3分鐘 試樣量:0.1 g (4)測定環境 環境溫度:20℃ 濕度:30%RH
[感度之測定] (1)基板整面 使用積層有35 μm壓延銅箔之0.4 mm厚之銅箔積層板作為基板,對壓延銅箔積層面以噴霧壓0.2 MPa噴射研削材(Japan Carlit(股)製造,製品名「Sakurundum(註冊商標)R」),對表面進行研磨。 (2)層壓 一面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聚乙烯膜剝下,一面將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使用熱輥層壓機(旭化成(股)製造,製品名「AL-700」)以輥溫度105℃層壓於預熱至60℃之銅箔積層板之研磨面上,獲得評價基板。層壓時之大氣壓係設為0.35 MPa,層壓速度係設為1.5 m/min。 (3)曝光 對自於基板上層壓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經過15分鐘後之評價基板,自支持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側通過斯圖費(Stouffer)41級階段式曝光表之遮罩進行曝光。 作為曝光機,使用平行光曝光機(ORC MANUFACTURING(股)製造,製品名「HMW-801」)將曝光量設為200 mJ/cm2 進行曝光。 (4)顯影 使曝光後之評價基板進行顯影,製作抗蝕劑圖案。顯影係藉由如下方法而進行:使用鹼顯影機(FUJI KIKO(股)製造,乾膜用顯影機)噴射30℃之1質量%Na2 CO3 水溶液特定時間,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未曝光部分溶解去除。顯影時間設為最小顯影時間之2倍之時間。 此處,所謂最小顯影時間,係指未曝光部分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完全溶解所需要之最少之時間。 (5)感度之評價方法 讀取顯影後所獲得之抗蝕劑圖案之最高殘膜級數,將其作為感度之指標。該值越大,表示感度越高。
<實驗例7~10> 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獲得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後,以表2所記載之保管條件進行保管。 使用保管後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係示於表2。
<實驗例11~13> 使用上述製備例6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6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除此以外,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獲得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將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繞至捲芯上,藉此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筒。 將所獲得之捲筒於表2記載之條件下進行保管,其後,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再者,關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度,於(3)曝光步驟中,將曝光量設為160 mJ/cm2 進行曝光,除此以外,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係示於表2。
<實驗例14~16> 使用上述製備例7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7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除此以外,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並將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繞至捲芯上,藉此製造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捲筒。 將所獲得之捲筒於表2記載之條件下進行保管,其後,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再者,關於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感度,於(3)曝光步驟中,使用直接描繪曝光機(Via Mechanics(股)製造,製品名「DE-1DH」,光源:GaN藍紫二極體,主波長405±5 nm)作為曝光機,以曝光照度85 mW/cm2 、曝光量60 mJ/cm2 進行曝光,除此以外,以與實驗例6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係示於表2。
[表2]
Figure 107139250-A0304-0002
如根據表2而理解,可知:於使用平行光曝光機之情形時,關於最高殘膜級數,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未達0.1質量%之實驗例6為16級,相對於此,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之實驗例7~13提昇至17~20級。 又,於使用直接描繪曝光機之情形時,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之實驗例14~16之最高殘膜級數為14~16級。
<實驗例17~22> 實施例17~22中,使用上述製備例4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4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切屑性之關係進行研究。 於作為支持膜之16 μm厚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Toray(股)製造,製品名「FB-40」)之單面上塗佈感光性樹脂組合物4,利用95℃之乾燥爐進行加熱將溶劑去除,形成溶劑去除後之膜厚為25 μm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獲得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此時,變更乾燥爐中之加熱時間,藉此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之有機溶劑(丙酮)之含量進行調節。 針對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對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支持膜剝離時之剝離痕跡、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熔融黏度、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切屑性分別藉由以下方法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係示於表3。
[支持膜剝離時之剝離痕跡] 自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以剝離速度300 mm/min將支持膜剝離。利用目視觀察支持體剝離後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表面之剝離痕跡之有無,並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A:完全未觀察到剝離痕跡之情形(剝離痕跡「良好」) B:極少地觀察到剝離痕跡之情形(剝離痕跡「合格」) C:觀察到明確之剝離痕跡之情形、或較多地觀察到剝離痕跡之情形(剝離痕跡「不良」)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切屑性] 自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切取10 cm×10 cm之試樣,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側之面利用NT Cutter(商品名,NT(股)製造,於試驗時使用新品之切刀刃)刺紮5次。繼而,目視觀察切刀刃所刺紮之部分及切刀刃表面,並利用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A:於刺紮之部分完全未產生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且於切刀刃亦完全無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之附著之情形(切屑性「良好」) B:於切刀刃未附著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但於刺紮之部分產生有極少量之感光性樹脂層碎片之情形(切屑性「合格」) C:於刺紮之部分少量產生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且於切刀刃亦附著有少量之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之情形(切屑性「不良」) D:於刺紮之部分明顯產生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且於切刀刃亦明顯附著有感光性樹脂層之碎片之情形(切屑性「明顯不良」)
[表3]
Figure 107139250-A0304-0003
根據表3,就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不含有機溶劑(丙酮)之實驗例7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而言,結果為:切屑性為「D」,切屑性為「顯著不良」。相對於此,就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有機溶劑之實驗例18~2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而言,可觀察到切屑性之改善。
以上結果係關於使用丙酮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之溶劑之情況,於使用甲苯、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或異丙醇代替丙酮作為溶劑之情形時,亦確認到相同之結果。
<實驗例23> 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使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8。 於作為支持膜之16 μm厚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Toray(股)製造,製品名「FB-40」)之單面上塗佈感光性樹脂組合物8,利用95℃之乾燥爐加熱3分鐘將溶劑去除,形成溶劑去除後之膜厚為15 μm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 於該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貼合作為保護膜之19 μm厚之聚乙烯膜(TAMAPOLY(股)製造,製品名「GF-818」),獲得依序積層有支持膜、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及保護膜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使用所獲得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利用以下方法對感度及解像度進行測定。
[感度之測定2] (1)基板整面 使用積層有35 μm壓延銅箔之0.4 mm厚之銅箔積層板作為基板,對壓延銅箔積層面以噴霧壓0.2 MPa噴射研削材(Japan Carlit(股)製造,製品名「Sakurundum(註冊商標)R」),藉此對表面進行研磨。 (2)層壓 一面將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聚乙烯膜剝下,一面將積層體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使用熱輥層壓機(旭化成(股)製造,製品名「AL-700」)以輥溫度105℃層壓於預熱至60℃之銅箔積層板之研磨面上,獲得評價基板。層壓時之大氣壓係設為0.35 MPa,層壓速度係設為1.5 m/min。 (3)曝光 於距於基板上層壓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經過15分鐘後,自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側通過斯圖費41級階段式曝光表之遮罩進行曝光。 作為曝光機,使用平行光曝光機(ORC MANUFACTURING(股)製造,製品名「HMW-801」)將曝光量設為200 mJ/cm2 進行曝光。 又,以圖案化後之線/空間成為3 μm/7 μm之間隔,隔著具有7個條紋狀負型圖案集合而成之圖案之石英玻璃鉻遮罩進行曝光。於此情形時,作為線之相當於3 μm之部分被曝光,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硬化。 實驗例23中,於曝光時,支持膜係於積層於感光性樹脂層之狀態下進行曝光,實驗例24~25中,係於自評價基板將支持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剝離使基板上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露出之狀態下進行曝光。 (4)顯影 使曝光後之評價基板進行顯影,製作抗蝕劑圖案。顯影係藉由如下方法而進行:使用鹼顯影機(FUJI KIKO(股)製造,乾膜用顯影機)噴射30℃之1質量%Na2 CO3 水溶液特定時間,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未曝光部分溶解去除。顯影時間設為最小顯影時間之2倍之時間。 此處,所謂最小顯影時間,係指未曝光部分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完全溶解所需要之最少之時間。
(5)感度之評價方法 讀取顯影後所獲得之抗蝕劑圖案之最高殘膜級數,將其作為感度之指標。該值越大,表示感度越高。
(6)解像度之評價方法 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線/空間以3 μm/7 μm之間隔排列而成之7個抗蝕劑圖案,評價7個抗蝕劑圖案是否無褶皺、密接不良地形成。 〇:7個全部無褶皺、密接不良地形成 △:5個或6個無褶皺、密接不良地形成 ×:無褶皺、密接不良地形成之圖案為4個以下
(7)側壁之晃動 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線/空間以3 μm/7 μm之間隔排列而成之7個抗蝕劑圖案,評價於7個全部之自前端至40 μm之範圍之側壁中,1 μm以上之凹陷(凹部)之有無。 〇:無 △:1~4處 ×:5處以上
(8)水分量之測定方法 利用[水分量之測定]所記載之方法測定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水分。
[表4]
Figure 107139250-A0304-0004
根據表4,可知:就水分量為本案發明之範圍之實驗例23~25而言,解像度或側壁之晃動之任一者均良好,且進而於水分量為1.05質量%之情形時,即便無支持膜亦能夠獲得維持較高之感度且無側壁之晃動之極為良好之圖案。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藉由曝光而自起始劑產生起始自由基,並對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加成使聚合開始,藉此使曝光部分硬化。於無支持膜之情形時,於曝光時於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所產生之自由基因空氣中之氧氣而失活,因此存在感度降低之傾向,於具有適當之水分量之情形時,能夠使感度提昇。又,藉由不隔著支持膜進行曝光,能夠獲得極為良好之形狀之圖案。

Claims (32)

  1.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係包括支持膜、及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者,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上述支持膜可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且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2質量%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1.5質量%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20gf/inch以下。
  5. 如請求項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5gf/inch以下。
  6. 如請求項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0gf/inch以下。
  7. 如請求項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5gf/inch以下。
  8. 如請求項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3gf/inch以下。
  9. 如請求項4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接之面之黏著力為1gf/inch以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包含沸點55℃以上之有機溶劑0.01~1質量%。
  11. 如請求項10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有機溶劑為選自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醇、乙醇、及異丙醇之至少1種。
  12.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可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於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之質量 WC相對於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之質量WA之比率(比WC/WA)為0.30以下。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及(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
  14. 如請求項1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包含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
  15. 如請求項13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包含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化合物。
  16.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B)光聚合起始劑,不包含(C)具有乙烯性雙鍵之化合物,且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於側鏈之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基。
  17. 如請求項13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B)光聚合起始劑包含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
  18. 如請求項16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B)光聚合起始劑包含2,4,5-三芳基咪唑二聚物。
  19.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A)鹼可溶性高分子具 有芳香族烴基。
  20.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鑽石綠或隱色結晶紫。
  21.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支持膜包含如下區域:於在上述支持膜之互不相同之任意10個部位切出一邊為5mm之正方形狀之小片時,各小片中所包含之直徑1.5μm以上之微粒子之數以上述10個部位平均計為1個以上。
  22.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係於已將上述支持膜剝離之狀態下進行曝光。
  23.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於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與上述支持膜相反側之面側具備覆蓋膜。
  24. 如請求項1或2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係捲繞成捲筒狀。
  25. 一種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層壓步驟,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密接於基材上;支持膜剝離步驟,其係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上述支持膜剝 離;曝光步驟,其係對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曝光;及顯影步驟,其係使上述經曝光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進行顯影。
  26. 如請求項25之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曝光步驟包括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設置有上述支持膜之側進行曝光之步驟。
  27. 一種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如請求項25或26之方法製造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繼而包括電路形成步驟:對上述具有抗蝕劑圖案之基板實施蝕刻或鍍覆,藉此於基板上形成電路。
  28. 如請求項27之電路基板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上述抗蝕劑圖案剝離之抗蝕劑圖案剝離步驟。
  29.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包括支持膜、及形成於上述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且上述支持膜可自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剝離;上述製造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係製造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未達特定範圍之下限值之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 第2步驟,其係將上述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具有特定濕度之環境下保存特定時間,製造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特定範圍內之第2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特定範圍為0.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30. 如請求項29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第2步驟包括將上述第1感光性樹脂積層體於溫度20℃以上、濕度40%RH以上之環境下保存12小時以上。
  31. 一種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包括支持膜、及形成於上述支持膜上之包含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上述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於上述支持膜上塗佈包含(A)鹼可溶性高分子、(D)有機溶劑、及(E)水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調合液,其後,將(D)有機溶劑去除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從而形成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且於將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之總質量設為100質量%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層中所包含之水分量為0.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32. 如請求項29至31中任一項之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感光性樹脂積層體係捲繞成捲筒狀。
TW107139250A 2017-11-06 2018-11-06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TWI689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3581 2017-11-06
JP2017-213581 2017-11-06
JP2017-247494 2017-12-25
JP2017247494 2017-12-25
JP2018-101022 2018-05-25
JP2018101022 2018-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250A TW201925250A (zh) 2019-07-01
TWI689524B true TWI689524B (zh) 2020-04-01

Family

ID=6633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250A TWI689524B (zh) 2017-11-06 2018-11-06 感光性樹脂積層體及抗蝕劑圖案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2) JP7190439B2 (zh)
KR (2) KR102522749B1 (zh)
CN (1) CN111316164B (zh)
MY (1) MY197618A (zh)
TW (1) TWI689524B (zh)
WO (1) WO20190882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00683A (ja) * 2019-12-13 2022-01-04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転写フィルム
WO2022085366A1 (ja) * 2020-10-23 2022-04-28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7241A (en) * 2004-01-14 2005-1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sensitive transcription sheet, photosensitive laminate, imagine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and wiring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JP2012215676A (ja) * 2011-03-31 2012-11-08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TW201702318A (zh) * 2015-06-09 2017-01-16 Asahi Chemical Ind 觸控面板用水性樹脂組合物、轉印薄膜及硬化膜積層體、與樹脂圖案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面板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612A (en) * 1979-01-23 1982-05-18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Laminate of monolayer film of cyclized butadiene polymer and other photosensitive layer
JPH0299958A (ja) * 1988-10-05 1990-04-11 Hitachi Chem Co Ltd 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の積層方法
JP3397231B2 (ja) * 1997-07-16 2003-04-14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H11167203A (ja) * 1997-12-01 1999-06-22 Nichigoo Mooton Kk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JP4756181B2 (ja) * 2001-09-07 2011-08-24 ニチゴー・モートン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ドライフィルム
TWI237656B (en) * 2002-08-28 2005-08-11 Kansai Paint Co Ltd Peel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JP2004087416A (ja) * 2002-08-29 2004-03-18 Nippon Paper Industries Co Ltd 蛍光体転写フィルム
CN1573545A (zh) * 2003-06-20 2005-02-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感光性转印片、感光性层合体、图像花样的形成方法以及布线花样的形成方法
JP2005173049A (ja) * 2003-12-09 2005-06-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ドライフィルムフォトレジスト
JP4966528B2 (ja) * 2005-09-14 2012-07-04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形成材料、並びに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N100568097C (zh) * 2005-10-05 2009-12-09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层压体
CN101401035A (zh) * 2006-01-13 2009-04-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感光性转印薄膜以及图案形成方法
CN101432661B (zh) * 2006-04-28 2012-09-05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层压体
WO2008075575A1 (ja) * 2006-12-19 2008-06-26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感光性エレメント
US8092980B2 (en) 2007-01-31 2012-01-10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hotosensitive element
KR101128307B1 (ko) * 2007-04-04 2012-04-12 아사히 가세이 이-매터리얼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적층체
JP2009083482A (ja) 2007-09-13 2009-04-23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JP2009139488A (ja) * 2007-12-04 2009-06-25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遮光性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遮光性分散液を用いたブラックレジスト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KR101320225B1 (ko) * 2008-03-21 2013-10-21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감광성 엘리먼트, 레지스트 패턴의 형성방법 및 프린트 배선판의 제조방법
JP5155389B2 (ja) 2008-04-10 2013-03-06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KR101318517B1 (ko) * 2008-05-30 2013-10-16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필름형 광분해성 전사재료
CN102160163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31684A (zh) * 2010-07-13 2012-01-25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感光性元件、抗蚀图案的形成方法、印刷电路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及印刷电路布线板
JP5762706B2 (ja) * 2010-09-06 2015-08-12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レリーフ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WO2012090896A1 (ja) * 2010-12-27 2012-07-0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WO2012118031A1 (ja) * 2011-03-03 2012-09-07 ニチゴー・モートン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ォトレジストフィルム、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導体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CN104903207B (zh) * 2012-12-27 2017-04-05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卷
JP2014202971A (ja) * 2013-04-08 2014-10-2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構成体
CN105244081B (zh) * 2013-10-16 2019-03-26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劣化抑制方法、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层叠体
TWI721371B (zh) * 2013-12-26 2021-03-11 日商旭化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TW201546547A (zh) * 2014-05-13 2015-12-16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元件、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及印刷配線板的製造方法
US10656521B2 (en) * 2014-11-26 2020-05-19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cured product,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for forming resist patter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it substra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7241A (en) * 2004-01-14 2005-11-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sensitive transcription sheet, photosensitive laminate, imagine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and wiring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JP2012215676A (ja) * 2011-03-31 2012-11-08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TW201702318A (zh) * 2015-06-09 2017-01-16 Asahi Chemical Ind 觸控面板用水性樹脂組合物、轉印薄膜及硬化膜積層體、與樹脂圖案之製造方法及觸控面板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70709B1 (ko) 2023-08-24
CN111316164A (zh) 2020-06-19
JP7190439B2 (ja) 2022-12-15
KR20200054313A (ko) 2020-05-19
KR20220164618A (ko) 2022-12-13
CN111316164B (zh) 2023-12-29
JP2022188113A (ja) 2022-12-20
TW201925250A (zh) 2019-07-01
KR102522749B1 (ko) 2023-04-17
WO2019088268A1 (ja) 2019-05-09
MY197618A (en) 2023-06-28
JPWO2019088268A1 (ja)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1882B (zh) A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 photosensitive member,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hotoresist pattern,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I689783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元件、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以及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方法
WO2012101908A1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674478B (zh)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JP2022188113A (ja)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
JP7340643B2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TW201710796A (zh) 感光性元件、阻障層形成用樹脂組成物、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及印刷配線板的製造方法
JP6690532B2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I716904B (zh)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抗蝕劑圖案之形成方法
JP7137370B2 (ja)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ロール
JP2024051000A (ja) 感光性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25594B (zh)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using the same, method for forming photoresist patter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JP7457649B2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樹脂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113984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感光性樹脂積層体
JP2017040710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202206468A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元件、光阻圖案之形成方法及印刷配線板之製造方法
JP2012226254A (ja) ドライフィルムレジストロール
TW201946896A (zh) 感光性元件、阻障層形成用樹脂組成物、抗蝕劑圖案的形成方法及印刷配線板的製造方法
TWI770665B (zh) 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感光性樹脂積層體
WO2024009870A1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基板又は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WO2023238299A1 (ja) 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TW202409108A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元件、抗蝕劑圖案之形成方法及半導體封裝基板或印刷配線板之製造方法
JP2023158423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