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7876B - 高頻電子零件 - Google Patents
高頻電子零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47876B TWI647876B TW106118398A TW106118398A TWI647876B TW I647876 B TWI647876 B TW I647876B TW 106118398 A TW106118398 A TW 106118398A TW 106118398 A TW106118398 A TW 106118398A TW I647876 B TWI647876 B TW I64787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
- output electrode
- inductor
- frequency electronic
- electronic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兩個輸入輸出路徑之間的插入損失相等的分配或者合成高頻信號的高頻電子零件。高頻電子零件(100)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10)、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並具備第一輸入輸出路徑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第一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一電感器(L1)以及第一電容器。第二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二電感器(L2)以及第一電容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從積層體的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A1-A1線)偏移的位置。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的距離(d1)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的距離(d2)長,第一電感器的電感大於第二電感器的電感。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高頻電子零件,特別涉及分配高頻信號的電子零件(以下稱為分配器)以及合成高頻信號的電子零件(以下稱為合成器)。
分配高頻信號的分配器以及合成高頻信號的合成器用作構成行動電話等移動體通信設備的高頻電子零件。作為分配器以及合成器的一個例子,能夠列舉日本特開2002-344276號公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高頻電子零件。圖9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高頻電子零件200的外觀立體圖。圖10是高頻電子零件200的電路圖。圖11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高頻電子零件200所包含的積層體210的分解立體圖。
高頻電子零件200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210以及六個外部電極。外部電極遍及積層體210的一方主面、一方側面以及另一方主面而設置有三個,遍及一方主面、與一方側面對向的另一方側面以及另一方主面而設置有三個。
設置於積層體210的一方側面側的外部電極是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以及接地電極204、205。另外,設置於另一方側面側的外部電極是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以及接地電極206。即, 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是分配器的輸入電極或者是合成器的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是分配器的輸出電極或者是合成器的輸入電極。
此外,高頻電子零件200進一步包含設置於積層體210的上表面並將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與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之間連接起來的電阻R201。
積層體210包含絕緣體層210a至210f以及圖案導體P201至P209。在積層體210的內部,圖案導體P201、P203被通孔導體(以一點鏈線圖示)連接,從而構成第一電感器L201。相同地,圖案導體P202、P204構成第二電感器L202。
圖案導體P205、P206、P209構成第一電容器C201。圖案導體P205、P207、P209構成第二電容器C202。圖案導體P205、P208、P209構成第三電容器C203。
圖案導體P206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連接。圖案導體P207與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連接。圖案導體P208與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連接。圖案導體P205、P209分別與接地電極204至206連接。因此,在高頻電子零件200的使用環境下,第一電容器C201、第二電容器C202以及第三電容器C203的一端被接地。
即,由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第一電感器L201、第一電容器C201、第二電容器C202以及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構成第一輸入輸出路徑PW201。另外,由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第二電感器L202、第一電容器C201、第三電容器C203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構成第二輸入 輸出路徑PW202。
此外,在積層體210的一方側面側的三個外部電極中的中心配置有第一輸入輸出電極201,在其兩側配置有接地電極204、205。另外,在另一方側面側的三個外部電極中的中心配置有接地電極206,在其兩側配置有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0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203。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44276號公報
在高頻電子零件200中,在從另一方主面(上表面)透視積層體210時,第一電感器L201以及第二電感器L202的投影圖相對於積層體2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圖11的A3-A3線)成為線對稱。另外,第一電容器C201的投影圖其自身相對於積層體2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成為線對稱。而且,第二電容器C202的投影圖與第三電容器C203的投影圖相對於積層體2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成為相互線對稱。
此處,第一電感器L201的投影圖是指從積層體210的另一方主面(上表面)側觀察具有三維的立體構造的第一電感器L201而映現成二維的俯視圖。第二電感器L202、第一電容器C201、第二電容器C202以及第三電容器C203的投影圖也相同。
近年來,例如根據對高頻電子零件的小型化的要求而正在開發將外部電極設置有四個的分配器以及合成器,相反地,根據大型化的要求而正在開發將外部電極設置有八個的分配器以及合成器。在外部電極為上述的數量的情況下,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無法配置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 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上。即,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的距離與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的距離不同。
其結果是,導致上述的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不同。因此,導致本來應該具有相同的通過特性的通過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信號與通過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信號具有了不同的通過特性。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也相等的對高頻信號進行分配或者合成的高頻電子零件。
在本發明中,在分配或者合成高頻信號的高頻電子零件中,能夠實現對第一輸入輸出路徑以及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構成要素的形狀的改進。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型態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積層體的一方主面以及一方側面。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積層體的一方主面以及與一方側面對向的另一方側面。
另外,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型態具備第一輸入輸出路徑以及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第一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一電感器以及第一電容器。第二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之 間連接起來的第二電感器以及第一電容器。
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從積層體的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偏移的位置。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並且,第一電感器的電感大於第二電感器的電感。
此處,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如後述的圖4所示那樣,是在從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表面)側觀察具有三維的立體構造的第一電感器映現成二維的俯視圖時成為環狀的部分。
在具有上述的構成的高頻電子零件中,能夠通過使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來填補插入損失的差。其結果是,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也能夠相等。
此外,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相等並不意味著精確的一致,例如是包含具有±0.05dB左右的實際使用環境中不存在問題的範圍的差的情況的概念。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型態較佳為具備以下的特徵。即,被第一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被第二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
此處,被第一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是指:在從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表面)側觀察具有三維的立體構造的第 一電感器而映現成二維的俯視圖的環狀的投影圖中,被其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內側的面積。另外,被第二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也同樣。
在具有上述的構成的高頻電子零件中,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的長度比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的長度長來使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相等。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型態包含與第一型態相同的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
另外,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型態具備第一輸入輸出路徑以及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第一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一電感器、第一電容器以及第二電容器。第二輸入輸出路徑包含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二電感器、第一電容器以及第三電容器。
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從積層體的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偏移的位置。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並且,第二電容器的電容小於上述第三電容器的電容。
即便在具有上述的構成的高頻電子零件中,也能夠通過使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 極至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來填補插入損失的差。其結果是,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相等。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型態較佳為具備以下的特徵。即,第二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小於第三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
此處,第二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是指:從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表面)側觀察第二電容器而映現成二維的俯視圖的矩形狀的投影圖的面積。另外,第三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也同樣。
在具有上述的構成的高頻電子零件中,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第二電容器的電極面積小於第三電容器的電極面積來使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相等。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型態的較佳的型態具備以下的特徵尤佳。即,被第一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被第二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
在具有上述的構成的積層型電子零件中,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也高精度地相等。
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即便在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在積層體的另一方主面上位於非對稱的位置的情況下,第一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的插入損失也相等。
100、100A、100B‧‧‧高頻電子零件
10、10A、10B‧‧‧積層體
1‧‧‧第一輸入輸出電極
2‧‧‧第二輸入輸出電極
3‧‧‧第三輸入輸出電極
4‧‧‧接地電極
10a~101‧‧‧絕緣體層
P1~P16‧‧‧圖案導體
L1‧‧‧第一電感器
L2‧‧‧第二電感器
C1‧‧‧第一電容器
C2‧‧‧第二電容器
C3‧‧‧第三電容器
PW1‧‧‧第一輸入輸出路徑
PW2‧‧‧第二輸入輸出路徑
d1‧‧‧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一電感器L1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
d2‧‧‧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二電感器L2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實施型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的另一方側面、一方主面(底面)、另一方主面(上表面)以及一方端面的外觀圖。
圖2是高頻電子零件100的電路圖。
圖3是高頻電子零件100所包含的積層體10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在積層體10中使絕緣體層10f露出,且從上方觀察的透視俯視圖。
圖5是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A的一方主面(底面)的外觀圖。
圖6是高頻電子零件100A所包含的積層體10A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的變形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B的一方主面(底面)的外觀圖。
圖8是高頻電子零件100B所包含的積層體10B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背景技術的高頻電子零件200的外觀立體圖。
圖10是高頻電子零件200的電路圖。
圖11是高頻電子零件200所包含的積層體210的分解立體圖。
以下,示出本發明的實施型態,對本發明的成為特徵的部分詳細地進行說明。作為應用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能夠列舉構成行動電話等移動體通信設備的分配器以及合成器,但不限定於此。
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實施型態
使用圖1至圖4對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一實施型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進行說明。各圖式為示意圖,未必反映實際的製品的尺寸。另外,在製造步驟上產生的各構成要素的形狀的偏差等也未必反映在各圖式。即,以下使用的圖式即使存在與實際的製品不同的部分,在本質上也能夠稱為表示實際的製品。
圖1是高頻電子零件100的外觀圖。圖1中的(A)是側面的外觀圖,圖1中的(B)是一方主面(底面)的外觀圖,圖1中的(C)是另一方主面(上表面)的外觀圖,圖1中的(D)是端面的外觀圖。圖2是高頻電子零件100的電路圖。圖3是高頻電子零件100所包含的積層體10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在積層體10中使絕緣體層10f露出,且從上方觀察的透視俯視圖。
高頻電子零件100為分配器或者合成器。分配器與合成器僅改變輸入輸出的方向,實質上為相同的電路構成。高頻電子零件100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10和四個外部電極。此處,長方體形狀是包含正方體形狀的概念。此外,如圖1所示,積層體10只要宏觀地觀察呈長方體形狀即可,角部也可以取倒角。外部電極遍及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一方側面以及另一方主面而設置有兩個,遍及與一方主面、與一側面對向的另一方側面以及另一方主面而設置有兩個。
設置於積層體10的一方側面側的兩個外部電極為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以及接地電極4。另外,設置於另一方側面側的兩個外部電極為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為分配 器的輸入電極或者合成器的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為分配器的輸出電極或者合成器的輸入電極。
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配置於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一方端部側的角部附近。另外,接地電極4配置於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另一方端部側的角部附近。而且,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與在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一方端部側的另一方角部附近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對向配置。另外,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在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另一方端部側的另一方角部附近與接地電極4對向配置。
而且,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配置於相對於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圖1中的(B)的A1-A1線)成為線對稱的位置。此處,積層體10的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是指:作為大致矩形狀的一方主面的兩個對稱軸中的一方,與一方主面的短邊平行的對稱軸。另外,矩形狀是包含正方形的概念。在一方主面為正方形的情況下,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被定義為平行於一方側面以及與另一方側面正交的方向的對稱軸。
積層體10包含絕緣體層10a至101、以及圖案導體P1至P16。在積層體10的內部,圖案導體P1、P3、P5、P7、P9、P11(一方分支)被通孔導體(由一點鏈線圖示)連接,從而構成第一電感器L1。相同地,圖案導體P2、P4、P6、P8、P10、P11(另一方分支)構成第二電感器L2。
圖案導體P14、P15、P16構成第一電容器C1。圖案導體P12、P14構成第二電容器C2。圖案導體P13、P14構成第三電容器C3。
在高頻電子零件100中,第一電容器C1的投影圖其自身相對於積層體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成為線對稱。而且,第二電容器C2的投影圖與第三電容器C3的投影圖相對於積層體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圖1中的(B)的A1-A1線)而相互線對稱。
圖案導體P11、P15與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連接。圖案導體P2、P13與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連接。圖案導體P1、P12與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連接。圖案導體P14、P16分別與接地電極4連接。因此,在高頻電子零件100的使用環境下,第一電容器C1、第二電容器C2以及第三電容器C3的一端被接地。
即,由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與第一電感器L1一同被接地的第一電容器C1和第二電容器C2、以及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構成第一輸入輸出路徑PW1。另外,由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與第二電感器L2一同被接地的第一電容器C1和第三電容器C3、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構成第二輸入輸出路徑PW2(參照圖2)。
如上所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不配置於積層體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上。因此,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一電感器L1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d1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二電感器L2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d2長(參照圖4)。
而且,在高頻電子零件100中,被第一電感器L1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被第二電感器L2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由此,第一電感器的電感大於第二電感器的電感。
此處,如圖4所示,被第一電感器L1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 起的區域的面積是指:在例如形成於絕緣體層10f上的圖案導體P9與形成於絕緣體層10g上的圖案導體P11的一方分支相互重疊而形成的一側的環狀的投影圖中,被其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內側的面積(圖4的左側的網底部)。
相同地,被第二電感器L2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是指:在例如形成於絕緣體層10f上的圖案導體P10與形成於絕緣體層10g上的圖案導體P11的另一方分支相互重疊而形成的另一側的環狀的投影圖中,被其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內側的面積(圖4的右側的網底部)。
在高頻電子零件100中,例如構成第一電感器L1的圖案導體P9的長度比構成第二電感器L2的圖案導體P10的長度長。另外,構成其他的第一電感器L1的圖案導體的長度也根據需要比構成第二電感器L2的圖案導體的長度長。
此外,上述的距離d1為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一側的環狀的投影圖為止的距離。相同地,距離d2為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另一側的環狀的投影圖為止的距離(參照圖4)。
根據上述的構成,在高頻電子零件100中,能夠通過使距離d1比距離d2長來填補插入損失的差。其結果,第一輸入輸出路徑PW1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PW2的插入損失縮小至例如±0.05dB左右的實際使用環境中不存在問題的範圍的差,從而實質上相等。
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
使用圖5以及圖6對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A進行說明。高頻電子零件100A的積層體所含有的圖案導 體的形狀與高頻電子零件100不同。除此以外的構成要素與高頻電子零件100共通,因此存在省略對共通的構成要素進行說明的情況。
圖5是高頻電子零件100A的一方主面(底面)的外觀圖。圖6是高頻電子零件100A所包含的積層體10A的分解立體圖。高頻電子零件100A的外觀與高頻電子零件100相同。另外,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第二輸入輸出電極2、第三輸入輸出電極3以及接地電極4的配置和圖案導體的連接關係也相同。因此,對於高頻電子零件100A,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一電感器L1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d1也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二電感器L2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d2長。
在高頻電子零件100A中,在從另一主面(上表面)透視積層體10時,第一電感器L201以及第二電感器L202的投影圖相對於積層體210的另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圖5的A2-A2線)成為線對稱。
而且,在高頻電子零件100A中,第二電容器C2的投影圖的面積小於第三電容器C3的投影圖的面積。由此,第二電容器的電容小於第三電容器的電容。
此處,第二電容器C2的投影圖是指:形成在絕緣體層10h上的圖案導體P12與形成在絕緣體層10i上的圖案導體P14的一部分相互重疊形成的一側的矩形狀區域。相同地,第三電容器C3的投影圖是指:形成在絕緣體層10h上的圖案導體P13與形成在絕緣體層10i上的圖案導體P14的一部分相互重疊形成的另一側的矩形狀區域。在高頻電子零件100A中,構成第二電容器C2的圖案導體P12的面積小於構成第三電容器C3的圖案導體P13的面積。
根據上述的構成,高頻電子零件100A也能夠通過使距離d1長於距離d2來填補插入損失的差。其結果是,與高頻電子零件100相同,第一輸入輸出路徑PW1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PW2的插入損失實質上相等。
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的變形例
使用圖7以及圖8對作為本發明的高頻電子零件的第二實施型態的變形例的高頻電子零件100B進行說明。高頻電子零件100B的積層體含有的圖案導體的形狀也與高頻電子零件100不同。除此以外的構成要素與高頻電子零件100、100A共通,因此存在省略共通的構成要素的說明的情況。
圖7是高頻電子零件100B的一方主面(底面)的外觀圖。圖8是高頻電子零件100B所包含的積層體10B的分解立體圖。高頻電子零件100B的構成也與高頻電子零件100相同。因此,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一電感器L1的捲繞部的為止距離d1比從第一輸入輸出電極1至第二電感器L2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d2長。
而且,在高頻電子零件100B中,被第一電感器L1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被第二電感器L2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在高頻電子零件100B中,與上述的高頻電子零件100相同,例如構成第一電感器L1的圖案導體P9的長度比構成第二電感器L2的圖案導體P10的長度長。另外,與上述的高頻電子零件100A相同,構成第二電容器C2的圖案導體P12的面積小於構成第三電容器C3的圖案導體P13的面積。
根據上述的構成,在高頻電子零件100B中,能夠通過使距 離d1比距離d2長來高精度地填補插入損失的差。其結果是,第一輸入輸出路徑PW1的插入損失與第二輸入輸出路徑PW2的插入損失高精度地相等。
此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型態,能夠在本發明的範圍內施加各種應用、變形。另外,該說明書所記載的各實施型態為例示,預先指出能夠在不同的實施型態之間進行構成的局部的置換或者組合。
Claims (5)
- 一種高頻電子零件,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上述積層體的一方主面以及一方側面;以及第二輸入輸出電極和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它們設置於上述積層體的上述一方主面以及與上述一方側面對向的另一方側面,上述高頻電子零件具備第一輸入輸出路徑,包含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第二輸入輸出電極,將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和上述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一電感器以及第一電容器;第二輸入輸出路徑,包含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上述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將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和上述第三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二電感器以及上述第一電容器,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從上述積層體的上述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偏移的位置,從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上述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上述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上述第一電感器的電感大於上述第二電感器的電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頻電子零件,其中,由上述第一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由上述第二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
- 一種高頻電子零件,包含:長方體形狀的積層體;第一輸入輸出電極, 其設置於上述積層體的一方主面以及一方側面;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以及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它們設置於上述積層體的上述一方主面以及與上述一方側面對向的另一方側面,上述高頻電子零件具備第一輸入輸出路徑,包含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上述第二輸入輸出電極,將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和上述第二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一電感器、第一電容器以及第二電容器;第二輸入輸出路徑,包含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上述第三輸入輸出電極;將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和上述第三輸入輸出電極之間連接起來的第二電感器、上述第一電容器以及第三電容器,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設置於從上述積層體的上述一方主面的短邊方向的對稱軸偏移的位置,從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上述第一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比從上述第一輸入輸出電極至上述第二電感器的捲繞部為止的距離長,上述第二電容器的電容小於上述第三電容器的電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高頻電子零件,其中,上述第二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小於上述第三電容器的投影圖的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高頻電子零件,其中,由上述第一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大於由上述第二電感器的投影圖的外周所圍起的區域的面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26327A JP6665707B2 (ja) | 2016-06-27 | 2016-06-27 | 高周波電子部品 |
JPJP2016-126327 | 2016-06-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7079A TW201817079A (zh) | 2018-05-01 |
TWI647876B true TWI647876B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067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8398A TWI647876B (zh) | 2016-06-27 | 2017-06-03 | 高頻電子零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2060B2 (zh) |
JP (1) | JP6665707B2 (zh) |
CN (1) | CN107547062B (zh) |
TW (1) | TWI6478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63972B2 (ja) | 2018-12-12 | 2022-11-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力分配器 |
JP7514715B2 (ja) | 2020-09-28 | 2024-07-11 | Tdk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電子部品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44276A (ja) * | 2001-05-16 | 2002-11-29 | Murata Mfg Co Ltd | 高周波電力分配・合成回路および高周波電力分配・合成部品 |
JP2008252215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Soshin Electric Co Ltd | ドハティ増幅器用合成器 |
US7468640B2 (en) * | 2004-02-06 | 2008-12-23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Balanced splitter |
EP2278657A1 (en) * | 2008-04-11 | 2011-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ower divider |
JP2015029238A (ja) * | 2013-07-31 | 2015-02-1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デュプレクサ |
CN205249153U (zh) * | 2013-08-12 | 2016-05-18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功率分配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92916B2 (ja) * | 1988-12-22 | 1997-12-17 | 株式会社東芝 | 高周波電力分配器 |
JP3333014B2 (ja) * | 1993-10-04 | 2002-10-07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高周波信号分配・合成器 |
JP3758000B2 (ja) * | 1997-05-15 | 2006-03-22 |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
JP4591559B2 (ja) * | 2008-06-20 | 2010-12-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平衡不平衡変換器及び増幅回路モジュール |
US8653904B2 (en) * | 2010-06-25 | 2014-02-18 | Tdk Corporation | Thin film balun |
JP5131495B2 (ja) * | 2010-07-29 | 2013-01-30 | Tdk株式会社 | 薄膜バラン |
JP5810706B2 (ja) * | 2010-09-06 | 2015-11-1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子部品 |
JP5737304B2 (ja) * | 2013-01-18 | 2015-06-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フィルタ回路 |
-
2016
- 2016-06-27 JP JP2016126327A patent/JP66657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6-03 TW TW106118398A patent/TWI647876B/zh active
- 2017-06-22 US US15/629,827 patent/US101220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22 CN CN201710479612.7A patent/CN1075470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44276A (ja) * | 2001-05-16 | 2002-11-29 | Murata Mfg Co Ltd | 高周波電力分配・合成回路および高周波電力分配・合成部品 |
US7468640B2 (en) * | 2004-02-06 | 2008-12-23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Balanced splitter |
JP2008252215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Soshin Electric Co Ltd | ドハティ増幅器用合成器 |
EP2278657A1 (en) * | 2008-04-11 | 2011-01-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Power divider |
JP2015029238A (ja) * | 2013-07-31 | 2015-02-1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デュプレクサ |
CN205249153U (zh) * | 2013-08-12 | 2016-05-18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功率分配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7079A (zh) | 2018-05-01 |
US20170373367A1 (en) | 2017-12-28 |
CN107547062A (zh) | 2018-01-05 |
US10122060B2 (en) | 2018-11-06 |
JP2018006790A (ja) | 2018-01-11 |
CN107547062B (zh) | 2020-11-27 |
JP6665707B2 (ja) | 2020-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183456B2 (ja) |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 |
US9203372B2 (en) | Common mode filter | |
US8629736B2 (en) | Directional coupler | |
JP6074653B2 (ja) |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 |
JP5800113B2 (ja) |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部品 | |
TWI647876B (zh) | 高頻電子零件 | |
JP3972046B2 (ja) | 阻止帯域減衰特性を改善した積層型フィルター | |
WO2018051798A1 (ja) |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 |
JP6852356B2 (ja) | 積層型フィルタ | |
JPWO2014155873A1 (ja) |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および整合回路 | |
US10685775B2 (en) | Coil component | |
JP6665865B2 (ja) | Lc複合デバイス | |
US9214917B2 (en) | Stack type common mode filter for high frequency | |
JP6315347B2 (ja) |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 | |
JP2012182286A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2018170315A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2012182285A (ja) | コイル部品 | |
US20240283421A1 (en) | Branching filter | |
JP2002043883A (ja) | 積層型分波器 | |
KR102404329B1 (ko) | 정합 모듈 | |
US11362634B2 (en) | Filter module and high frequency module | |
TWI818720B (zh) | 積層型電子零件 | |
TWI849501B (zh) | 積層型電子零件 | |
US20240291458A1 (en) |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 |
JP2023042194A (ja) | 積層型電子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