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1539B -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 Google Patents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1539B
TWI641539B TW105116662A TW105116662A TWI641539B TW I641539 B TWI641539 B TW I641539B TW 105116662 A TW105116662 A TW 105116662A TW 105116662 A TW105116662 A TW 105116662A TW I641539 B TWI641539 B TW I6415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port
flange
holder
open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933A (zh
Inventor
林智恵
甕克行
Original Assignee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1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15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04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in two or more containers disposed one within another
    • B65D77/06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other materials or articles enclosed in flexible containers disposed within rigi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使注出口平滑地通過保持具內,且可將注出口卡合於保持具。
液體收納容器(1)是具備:袋本體(3)、及具有注出口凸緣(42)的注出口(40)。注出口(40)是透過保持具(80)被裝設在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保持具(80)是具有外側凸緣(81)及內側凸緣(82),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成為a2>b2、a1<b1。

Description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本發明,是有關於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尤其是有關於在工業藥品領域、醫藥品和化妝品原料領域等供流動性內容物的保管和運送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習知,在工業藥品領域、醫藥品和化妝品原料領域等的保管和運送,是使用:被配置於由鋁、塑膠、鐵、不銹鋼、纖維板等作成的外裝容器的內部,收容流動性內容物的液體收納容器。
這種液體收納容器,是將使用過的液體收納容器從外裝容器取出,只將新的液體收納容器組裝在外裝容器內就可以再使用,例如,與不使用液體收納容器而直接將流動性內容物充填於塑膠和鐵等的外裝容器的情況相比,具有可省去洗淨的勞力和時間等等的優點,被廣泛使用於工業藥品、醫藥品和化妝品原料的容器。
且液體收納容器,已知具備:具有內袋及外袋的袋本體、及被安裝於袋本體的注出口者。這種液體收納容器,首先被輕小地折疊從外裝容器的開口部插入外裝容器內。此時,液體收納容器的注出口,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的開口部,但是開口部的形狀即使多少變大也可以將注出口正確裝設在開口部,使將注出口保持的保持具位在注出口及開口部之間。但是以往的實情是未開發:位在注出口及開口部之間的保持具,可以容易且簡單地安裝在注出口,且具有充分的強度的保持具。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715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464232號公報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5102010號公報
本發明是考慮此點者,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容易且簡單地安裝在注出口,且具備具有充分的強度的保持具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及該等的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是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具有外側緣且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具有內側緣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條件。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是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也可以。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是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是具有環形狀,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b1及將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 最小長度b2是彼此等同也可以。
本發明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是具備:具有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及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的保持具,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關係。
本發明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是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也可以。
本發明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是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是具有環形狀,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b1及將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b2是彼此等同也可以。
本發明的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 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關係。
本發明的保持具,是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也可以。
本發明的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的保持具,前述保持具是具有前述注出口可通過的開口。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前述保持具是具有前述注出口可通過的開口。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是具備:準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的步驟;及準備液體收納容器,其具有: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的步驟;及經由前述開口部將前述袋本體插入前述外裝容器內的步驟;及在前述注出口安裝保持具,並將此保持具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該保持具包含: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將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及從前述注出口朝前述袋本體內供給氣體而使前述袋本體膨脹的步驟。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具備:朝前述袋本體內將內容物充填之後,將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及將前述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搬運的步驟;及在搬運目的地,將前述開口部帽取下,將前述袋本體內的內容物透過前述注出口朝外方排出的步驟。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具備:朝前述袋本體內將內溶液充填之後,將注出口帽裝設在前述注出口的步驟;及從前述注出口將前述保持具取下的步驟;及將前述注出口經由前述開口部朝前述外裝容器內收納,將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具備:將前述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 口部之後,將前述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搬運的步驟;及在搬運目的地將前述開口部帽取下,將前述注出口從前述外裝容器通過前述開口部朝外方拉出的步驟;及將追加保持具安裝在前述注出口,將此追加保持具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及將前述注出口帽取下,將前述袋本體內的內容物經由前述注出口朝外方排出的步驟。
本發明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具有外側緣且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具有內側緣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前述注出口是成為經由前述開口部能夠收納到前述外裝容器內,且設有用以將被收納於前述外裝容器內的前述注出口經由前述開口部朝外方拉出的注出口拉出具。
如以上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將保持具容易且簡單地安裝在注出口,且可以將保持具的強度充分地保持。
1‧‧‧液體收納容器
2‧‧‧多重薄膜
3‧‧‧袋本體
3a‧‧‧上緣
3b‧‧‧底緣
3c‧‧‧側緣
5‧‧‧外裝容器
5a‧‧‧開口部
5A‧‧‧開口部帽
10‧‧‧熱壓密封部
10a‧‧‧上緣熱壓密封部
10b‧‧‧底緣熱壓密封部
10c‧‧‧側緣熱壓密封部
20‧‧‧外袋
21‧‧‧內袋
40‧‧‧注出口
40A‧‧‧注出口帽
41‧‧‧注出口本體
41a‧‧‧內螺紋
42‧‧‧注出口凸緣
42A‧‧‧外側緣
43‧‧‧底部
44‧‧‧開口
45‧‧‧貫通孔
50‧‧‧注出口安裝部
51‧‧‧中央部
52‧‧‧薄層部
60‧‧‧液體分配噴嘴
60a‧‧‧外螺紋
61‧‧‧圓頂形狀部
62‧‧‧開孔
63‧‧‧連接硬管
70‧‧‧注出口上部構件
70a‧‧‧外螺紋
70b‧‧‧內螺紋
80‧‧‧保持具
80A‧‧‧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
80a‧‧‧開口
81‧‧‧外側凸緣
82‧‧‧內側凸緣
82a‧‧‧通氣口
82A‧‧‧內側緣
83‧‧‧連結台階部
85‧‧‧缺口
90‧‧‧充脹治具
91‧‧‧內容液充填機
95‧‧‧膠帶
95a‧‧‧黏著部
96‧‧‧拉出具(拉出棒)
96a‧‧‧永久磁鐵
97‧‧‧磁性體部
98‧‧‧拉出具(拉出棒)
99‧‧‧鉤
100‧‧‧拉出棒
101‧‧‧黏膠帶
102‧‧‧吸引裝置
a1‧‧‧內側凸緣的最小內徑
a2‧‧‧內側凸緣的最大內徑
b1‧‧‧注出口凸緣的最大外徑
b2‧‧‧注出口凸緣的最小外徑
L‧‧‧分割線
[第1圖]顯示第1實施例的液體收納容器的俯視圖。
[第2圖]顯示注出口的立體圖。
[第3圖]顯示注出口的側面圖。
[第4圖]顯示注出口的俯視圖。
[第5圖]顯示注出口的底面圖。
[第6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立體圖。
[第7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側剖面圖。
[第8圖]顯示將液體收納容器插入外裝容器內的狀態的圖。
[第9圖]顯示液體收納容器的袋本體的層構成的剖面圖。
[第10圖A]顯示保持具的俯視圖。
[第10圖B]顯示保持具的側面圖。
[第11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俯視圖。
[第12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側面圖。
[第13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從與第12圖90°不同的方向所見的側面圖。
[第14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底面圖。
[第15圖]顯示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的分解立體圖。
[第16圖]第11圖的A-A線剖面圖。
[第17圖]第11圖的B-B線剖面圖。
[第18圖]顯示將注出口插入保持具內的狀態的圖。
[第19圖A]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19圖B]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19圖C]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19圖D]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0圖A]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0圖B]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1圖A]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1圖B]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1圖C]顯示保持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2圖A]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2圖B]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2圖C]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2圖D]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2圖E]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2圖F]顯示第2實施例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作用的圖。
[第23圖A]顯示第2實施例的保持具的俯視圖。
[第23圖B]顯示第2實施例的保持具的俯視圖。
[第24圖]顯示注出口拉出具的圖。
[第25圖]顯示注出口拉出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6圖]顯示注出口拉出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7圖]顯示注出口拉出具的變形例的圖。
[第28圖]顯示注出口拉出具的變形例的圖。
<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
在此第1圖至第18圖是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圖。
首先說明液體收納容器1。
液體收納容器1,是具備:將重疊了外袋20及內袋21的多重薄膜2,使內袋21彼此相面對的方式重疊合計4枚,將其四邊熱壓密封而形成熱壓密封部10的袋本體3;及被配置於此袋本體3的上緣3a且預先被熱融接在內袋21間的注出口40。
且在本實施例中,袋本體3是將多重薄膜2內袋21彼此相面對的方式層疊,藉由將四邊熱壓密封而形成熱壓密封部10,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將多重薄膜2內袋21彼此相面對的方式曲折之後,將疊合的外周邊的三邊熱壓密封形成也可以。且,熱壓密封部10的內緣各部,是使其內緣成為弧狀地形成也可以。藉此,成為 流動性內容物不易殘存在角部的構造。且,袋本體不一定必要由多重薄膜所構成,袋本體3的薄膜構成可以對應內容物和容量適宜地選用。
又,在本實施例中,雖顯示袋本體3是由將2枚的多重薄膜重疊的態樣形成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將薄膜準備2枚將4邊熱壓密封,或是將1枚的薄膜折返將3邊藉由熱壓密封,由單層的薄膜形成袋本體3也可以。
又,如上述袋本體3是將2枚的多重薄膜2重疊,藉由將周緣熱壓密封而形成熱壓密封部10。此情況,袋本體3是具有內含上緣3a、及底緣3b、及2側緣3c、3c的矩形的形狀。且上緣3a是包含2條的上緣熱壓密封部10a,底緣3b是包含1條的底緣熱壓密封部10b,各側緣3c、3c是具有1條的側緣熱壓密封部10c,藉由這些上緣熱壓密封部10a、及底緣熱壓密封部10b及側緣熱壓密封部10c構成熱壓密封部10。
且在本實施例中袋本體3的上緣3a,是包含如上述2條的上緣熱壓密封部10a,但是在上緣3a形成1條的熱壓密封部也可以。如本實施例,藉由將上緣3a的熱壓密封部10a分開成2條,例如與在上緣3a形成具有2條分的熱壓密封部10a的寬度的1條的熱壓密封部的情況相比,可以將上緣3a比較軟質地構成。
且注出口40,是具有:被熱融接在袋本體3的上緣3a的注出口安裝部50、及與該注出口安裝部50連接且從袋本體3朝外方突出的注出口本體41,在注出 口本體41的上端設有注出口凸緣42。且,如第1圖所示,注出口40是在注出口安裝部50被熱融接在多重薄膜2的內袋21之間。
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裝部50,是如第2圖至第7圖所示,由具有中央部51、及設在中央部51的兩側且比中央部51的厚度薄的薄層部52的橢圓筒體所構成,扁平狀且在中央部51具有貫通孔45。通常,將注出口40在注出口安裝部50中熱融接在多重薄膜2的內袋21之間時,在內袋21間及在注出口安裝部50的端部被包圍的2個領域形成間隙而容易成為密封不良。為了防止此而在兩側設置薄層部52,在熱融接時藉由將此薄層部52熔融就可以防止間隙。
且注出口40的注出口本體41,是由剖面形狀近似U字形狀的筒狀體所構成,在其上端周緣設有注出口凸緣42。在注出口本體41的底部43中,形成有開口44。藉由此開口44可以確保在液體收納容器1、及後述的外裝容器5之間通氣,在使用時將內容液抽出時,是經由此開口44在液體收納容器1及外裝容器5之間封入氣體,從液體收納容器1的外部施加壓力使液體收納容器1內部的內容液的抽出可以平滑地進行。且在注出口本體41內的底部43中,注出口上部構件70是朝垂直方向延伸地設置。
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是透過後述的保持具80被裝設在形成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液體收 納容器1是被支撐在外裝容器5內。
注出口40,較佳是由射出成形法被製造。在此使用的樹脂是可射出成形的樹脂的話並無特別限定,但是因為與構成多重薄膜2的內袋21的內面的樹脂藉由熱融接被接合,所以有必要依據構成內袋21的內面的樹脂適宜地選擇,但是通常是高溫時也具有剛性,在低溫時脆化困難的高密度聚乙烯最佳。
如第9圖所示,袋本體3的外袋20可以使用未拉伸尼龍(厚度20μm)20a/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厚度40μm)20b的層疊體,內袋21可以使用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厚度70μm)。
此情況,外袋20因為是包含未拉伸尼龍20a,所以外袋20的伸長度可以增加,例如外袋20是具有300%~500%的伸長度。如此外袋20因為可以具有較高的伸長度,可以將袋本體3整體軟質化,如後述將袋本體3插入外裝容器5內,朝此袋本體3內供給氮氣體和清淨乾式空氣將袋本體3在外裝容器內膨脹時,可以平滑地將袋本體3膨脹。
又,袋本體3的材料不限定於上述者。
例如內袋21的材料,是可以使用如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材料。
且外袋20的材料,是伸長度為300%~500%者,可以使用如例如低密度聚乙烯及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材料。
但是如上述,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是透過保持具80被裝設在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此保持具80,是位在開口部5a及注出口40之間,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形狀即使是比注出口凸緣42的外形多少變大也可將注出口40確實地裝設在開口部5a使發揮功能。
接著對於保持具80,藉由第10圖A至第18圖詳述。
保持具80是具有:卡合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外側凸緣81、及透過連結台階部83與此外側凸緣81連結並卡合於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內側凸緣82,由具有整體開口80a的環形狀所構成。
且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是具有形成開口80a的環形狀,其內徑是成為a1。且在內側凸緣82中在通過其中心的直線上,設有相面對的一對的缺口85、85,通過此缺口85、85的內側凸緣82的內徑是成為a2(第10圖A及第10圖B參照)。
因此,如第10圖A所示,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是成為a1、最大內徑是成為a2。
如此構成的保持具80,是被裝設於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第11圖至13參照),此情況,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是形成環形狀(圓形狀)。因此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及最小外徑b2,是彼此成為相等(第4圖參照)。
但是將注出口凸緣42形成橢圓形狀,注出口 凸緣42是具有最大外徑b1、及比此最大外徑小的最小外徑b2也可以(第4圖的2點鎖線參照)。
接著說明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a1及最大內徑a2、及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及最小外徑b2的關係。
如第18圖所示,內側凸緣82的最大內徑a2是比注出口凸緣42的最小外徑b2大,成為a2>b2。
且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a1是比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小而成為a1<b1。
如此因為成為a2>b2,所以注出口凸緣42,是成為可通過在保持具80的一對的缺口85之間延伸的空間。進一步因為成為a1<b1,通過保持具80的一對的缺口85之間的注出口凸緣42,是成為可卡止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
但是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a1及最大內徑a2、及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及最小內徑b2,是如下地限定也可以。
即,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a1是成為將內側凸緣82的內側緣82A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最大內徑a2是成為將內側凸緣82的內側緣82A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
且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是成為將注出口凸緣42的外側緣42A的彼此面對的2點 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小外徑b2是成為將注出口凸緣42的外側緣42A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
在此,限定上述a2、b2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是利用彼此面對的2點間使注出口凸緣42平滑地通過保持具80內的空間的意思。
限定上述a1、b1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是利用彼此面對的2點間使注出口凸緣42可與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卡合的意思。
接著說明由這種構成所構成的本實施例的作用。
首先準備如上述構成的液體收納容器1。
接著如第8圖所示,液體收納容器1是在縱方向被折疊而形成縱方向細長状,液體收納容器1是從開口部5a插入外裝容器5內。
接著在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從開口部5a朝外方突出的狀態下,在注出口40裝設保持具80。此情況,首先如第18圖所示,將注出口40對於保持具80傾斜。在第18圖中,注出口40是對於保持具80被傾斜90°地配置。
接著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是通過在保持具80的一對的缺口85間延伸的空間內。
此情況,對應一對的缺口85的內側凸緣82的最大內徑a2,因為是比對應環形狀的外徑的注出口凸 緣42的最小外徑b2大,所以可將注出口凸緣42平滑地通過在一對的缺口85間延伸的空間內。此時注出口40也由整體通過保持具80的開口80a內。
注出口40是整體通過保持具80的開口80a之後,將注出口40對於保持具80轉動,將注出口40成為對於保持具80平行。
此情況,對應內側凸緣82的環形狀的內徑的最小內徑a1,因為是比對應環形狀的外徑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小,所以可以將注出口凸緣42確實地卡止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
如此可以獲得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第11圖至第17圖參照)。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液體收納容器1插入外裝容器5內之後,雖顯示在注出口40安裝了保持具80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在注出口40安裝了保持具80之後,將液體收納容器1插入外裝容器5內也可以。
接著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此情況,保持具80的外側凸緣81是卡合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第6圖及第7圖參照)。
但是第8圖所示的外裝容器5,可以使用4角筒狀的大型合成樹脂容器(容量1000kg),但是外裝容器5是使用圓筒狀的容器也可以。
或是外裝容器5,是使用金屬製筒、合成樹脂桶、金屬製容器也可以。
接著在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裝設有充脹治具(無圖示),使用此充脹治具朝液體收納容器1內供給氮氣體或是清淨乾式空氣,在外裝容器5內使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膨脹。
接著對於在外裝容器5內使液體收納容器1膨脹的作用,如以下說明。
接著如上述,藉由在液體收納容器1內使用充脹治具供給氮氣體或是清淨乾式空氣,使袋本體3膨脹。伴隨此,在縱方向折折疊的袋本體3是平坦狀地被擴張。
且袋本體3的上緣3a因為是包含2條的上緣熱壓密封部10a,所以與包含寬度廣的熱壓密封部的情況相比可以將上緣3a軟質地構成,可以將袋本體3更平滑地在外裝容器5內擴張。進一步袋本體3的外袋20因為是具有300%~500%的伸長度,所以可以提高袋本體3的柔軟性,可以容易地進行袋本體3的擴張作用。
如此,可獲得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後,充脹治具是從注出口40被取下,內容液充填機(無圖示)是被裝設於注出口40,從此內容液充填機使內容液朝液體收納容器1被充填。
內容液朝液體收納容器1被充填之後,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在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注出口40的注出口本體41內,裝設有預先將液體分配噴 嘴60螺固保持的注出口上部構件70。此情況,注出口上部構件70是具有外螺紋70a,注出口本體41是具有內螺紋41a,藉由將外螺紋70a卡合在內螺紋41a,使注出口上部構件70被固定在注出口本體41內。且液體分配噴嘴60,是藉由將液體分配噴嘴60的外螺紋60a卡合在注出口上部構件70的內螺紋70b,而被螺固在注出口上部構件70。
被插入注出口上部構件70內的液體分配噴嘴60是貫通注出口40的貫通孔45朝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內延伸(第1圖參照)。且液體分配噴嘴60是具有形成於其下端的圓頂形狀部61,在圓頂形狀部61形成有複數開孔62。此圓頂形狀部61,是形成半球狀,在此半球狀的面形成有複數開孔62。圓頂形狀部61,是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形成半球状也可以,或是形成半球状的噴嘴帽是被安裝在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也可以。
如此,結束朝液體收納容器1內的內容液的充填步驟之後,在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裝設有開口部帽5A(第8圖參照)。如此,注出口40及液體分配噴嘴60被密閉。
將液體收納容器1內的內容液朝外部排出的情況,開口部帽5A被取下,液體分配噴嘴60是透過連接硬管63與分配器連接。
接著從加壓氣體源(無圖示)使氮氣體被供給至注出口40的注出口本體41內,其後氮氣體,是從開 口44,進入外裝容器5及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之間的空間。接著袋本體3是從外側藉由氮氣體被推壓,使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從圓頂形狀部61的開孔62進入液體分配噴嘴60內,使液體分配噴嘴60內的內容液從其後連接硬管63朝分配器側被排出。或是將吸引泵(無圖示)與注出口40連接,進行由此吸引泵所產生的排出也可以。此時,袋本體3是隨著排出而萎縮,袋本體3的外側因為是被維持大氣壓,所以即使不是耐壓容器,外裝容器5也不會變形等。
在此,液體分配噴嘴60因為是在其下端具有圓頂形狀部61,所以將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透過液體分配噴嘴60從連接硬管63朝外方排出的情況,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即使是與袋本體3內面抵接,也可防止藉由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而使袋本體3破損。
且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是透過設在圓頂形狀部61的複數開孔62朝液體分配噴嘴60內被吸入,從連接硬管63朝分配器側被排出。因此與在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中心設有單一的開孔的情況相比,內容液的殘量即使減少,袋本體3也能與液體分配噴嘴60密接來防止內容液不易朝液體分配噴嘴60內流動。
如以上依據本實施例的話,保持具80因為是由具有外側凸緣81及內側凸緣82的環形狀所構成,所以與例如保持具80是構成U字狀,或是具有以鉸鏈部為中心開閉的構成的情況相比,可以將保持具80堅固地構 成。進一步將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最小內徑設成a1、將最大內徑設成a2、將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設成b1、將最小外徑設成b2時,因為成為a2>b2,將注出口凸緣42在內側凸緣82內平滑地通過,因為成為a1<b1,所以其後可以將注出口凸緣42確實地卡止在內側凸緣82。
<本實施例的變形例>
接著對於第1實施例的變形例藉由第19圖A~第19圖D至第21圖A~第21圖C說明。又在第19圖A~第19圖D至第21圖A~第21圖C所示的變形例中,對於與第1圖至第18圖所示的實施例相同部分是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顯示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設有相面對於通過其中心的直線上的一對的缺口85、85的例,但是此一對的缺口85、85是到達內側凸緣82的外周附近也可以(第19圖A參照)。
或是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設置相面對於通過其中心的垂直交叉的2條的直線上的一對的缺口85、85也可以(第19圖B參照)。
或是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設置相面對於通過其中心的直線上的寬度廣的形狀的一對的缺口85、85也可以(第19圖C參照)。
或是如第19圖D所示,在保持具80的內側 凸緣82,藉由通過其中心的直線上設置具有寬度更廣的形狀的一對的缺口85、85,並且對於此一對的85、85將注出口40傾斜使注出口40朝內側凸緣82的缺口85內通過也可以(第19圖D參照)。
或是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沿著開口80a的緣部設置一對的缺口85、85也可以(第20圖A參照)。
在第20圖A中,一對的缺口85、85是被配置於遠離內側凸緣82的中心的直線上。
或是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在開口80a的緣部附近設置一對的缺口85、85也可以(第20圖B參照)。在第20圖B中,一對的缺口85、85是被配置於遠離內側凸緣82的中心的直線上。
或是將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開口80a形成橢圓形狀也可以(第21圖A參照)。
或是將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的開口80a形成如正方形狀、長方形狀的矩形狀也可以(第21圖B參照)。
或是將保持具的內側凸緣82的開口80a形成菱形也可以(第21圖C參照)。
又,在第21圖B及第21圖C中,在內側凸緣82的開口80a的隅部具有R形狀也可以。
<第2實施例>
接著藉由第22圖A至第26圖說明第2實施例。
第22圖A至第26圖所示的第2實施例是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不同,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圖至第21圖C所示的第1實施例大致相同。
在第22圖A至第26圖所示的第2實施例中對於與第1圖至第21圖C所示的第1實施例相同部分是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首先如第22圖A所示,液體收納容器1是插入外裝容器5內。
此時,如第8圖所示,液體收納容器1是在縱方向被折疊而形成縱方向細長状,液體收納容器1是從開口部5a插入外裝容器5內。
接著在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從開口部5a已朝外方突出的狀態下,在注出口40裝設保持具80。此情況,首先如第18圖所示,將注出口40對於保持具80傾斜。在第18圖中,注出口40是對於保持具80被傾斜90°地配置。
接著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是通過在保持具80的一對的缺口85間延伸的空間內。
此情況,對應一對的缺口85的內側凸緣82的最大內徑a2,因為是比對應環形狀的外徑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小外徑b2大,所以可將注出口凸緣42平滑地通過在一對的缺口85間延伸的空間內。此時注出口40也 由整體通過保持具80的開口80a內。
注出口40是整體通過保持具80的開口80a之後,將注出口40對於保持具80轉動,將注出口40成為對於保持具80平行。
此情況,對應內側凸緣82的環形狀的內徑的最小內徑a1,因為是比對應環形狀的外徑的注出口凸緣42的最大外徑b1小,所以可以將注出口凸緣42確實地卡止在保持具80的內側凸緣82。
如此可以獲得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第11圖至第17圖參照)。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液體收納容器1插入外裝容器5內之後,雖顯示在注出口40安裝了保持具80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在注出口40安裝了保持具80之後,將液體收納容器1插入外裝容器5內也可以。
接著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此情況,保持具80的外側凸緣81是卡合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第6圖及第7圖參照)。
但是第8圖所示的外裝容器5,可以使用4角筒狀的大型合成樹脂容器(容量1000kg),但是外裝容器5是使用圓筒狀的容器也可以。
或是外裝容器5,是使用金屬製筒、合成樹脂桶、金屬製容器也可以。
接著如第22圖B所示在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裝設有充脹治具90,使用此充脹治具90朝液體收納容器1內供給氮氣體或是清淨乾式空氣,在外裝容器5內使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膨脹。
接著對於在外裝容器5內使液體收納容器1膨脹的作用,如以下說明。
接著如上述,藉由在液體收納容器1內使用充脹治具供給氮氣體或是清淨乾式空氣,使袋本體3膨脹。伴隨此,在縱方向折折疊的袋本體3是平坦狀地被擴張。
且袋本體3的上緣3a因為是包含2條的上緣熱壓密封部10a,所以與包含寬度廣的熱壓密封部的情況相比可以將上緣3a軟質地構成,可以將袋本體3更平滑地在外裝容器5內擴張。進一步袋本體3的外袋20因為是具有300%~500%的伸長度,所以可以提高袋本體3的柔軟性,可以容易地進行袋本體3的擴張作用。
如此,可獲得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後,充脹治具90是從注出口40被取下,內容液充填機91是被裝設於注出口40,從此內容液充填機使內容液朝液體收納容器1被充填(第22圖C參照)。
如此如第22圖D所示,朝液體收納容器1內使內溶液被充填之後,在注出口40裝設注出口帽40A。注出口帽40A是在注出口40之中具有與注出口本體41的內螺紋41a卡合的外螺紋,注出口帽40A是藉由將該外螺紋與注出口本體41的內螺紋41a卡合而被裝設於注出口 40(第6圖及第7圖參照)。
接著如第22圖E所示,從注出口40使保持具80被取下。此情況,保持具80是藉由被裝設於注出口40的上述的步驟相反的步驟,從注出口40被取下。
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內徑,因為是比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緣42的外徑大,所以保持具80從注出口40被取下的話,注出口40是經過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落下。
在本實施例中,將注出口40經由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收納,將注出口40朝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上面載置。此時,預先如後述通過注出口40的開口44地設置膠帶95,膠帶95的上端是透過黏著部95a被貼附在外裝容器1的天板內。
接著如第22圖F所示,將開口部帽5A裝設在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將外裝容器5完全地密閉。如上述,從被收納於外裝容器5內的液體收納容器1的注出口40使保持具80被取下,此保持具80是被保管在內容液的充填場所。
又,被裝設於注出口40的保持具80,沒有必要是第10圖A及第10圖B所示的構造,如第23圖A及第23圖B所示,保持具80是透過分割線L成為2分割構造也可以。如第23圖A及第23圖B所示2分割構造的保持具80是具有外側凸緣81及內側凸緣82,在內側凸緣82中,形成有通氣口82a。且,保持具80是具有如 3分割構造、4分割構造的多分割構造也可以。
此通氣口82a,是在液體收納容器1及外裝容器5之間確保通氣者。在液體收納容器1的充脹中,朝液體收納容器1內供給氮氣體或是清淨乾式空氣,袋本體3膨脹的話,外裝容器5內的空氣是朝外裝容器5的外被排氣。可以將此排氣平順地進行。從液體收納容器1將內容液排出時,通過通氣口82a在液體收納容器1及外裝容器5之間封入氣體,從液體收納容器1的外部施加壓力就可以將液體收納容器1內部的內容液平滑地排出。或是將吸引泵(無圖示)與注出口40連接,進行由此吸引泵所產生的排出也可以。此時,袋本體3是隨著排出而萎縮,袋本體3的外側因為是被維持大氣壓,所以即使不是耐壓容器,外裝容器5也不會變形等
接著在開口部5a裝設有開口部帽5A的外裝容器5,是至搬運目的地為止被搬運。
接著至搬運目的地為止外裝容器5被搬運的話,從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使開口部帽5A被取下。
接著如第24圖所示在搬運目的地中,將被載置在袋本體3的上面的注出口40拉起。將內容液充填時,預先通過注出口40的開口44地設置膠帶95,此膠帶95的上端因為是透過黏著部95a被貼附在外裝容器5的天板內,所以作業者將此膠帶95把持將注出口40拉起,將注出口40從外裝容器5經由開口部5a朝外方拉出。
如此上端被貼附在外裝容器5的天板內的膠帶95,是作為注出口40的拉出具的功能。
接著對於從開口部5a朝外方被拉出的注出口40,與上述同樣地安裝保持具(追加保持具)80。其後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此情況,保持具80的外側凸緣81是卡合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第6圖及第7圖參照)。
又,追加保持具80雖是使用被保管在搬運目的地的保持具,但是將在充填場所使用的保持具80直接搬運使用也可以。
其後,從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注出口40使注出口帽40A被取下。
接著,在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注出口40的注出口本體41內,裝設有將預先液體分配噴嘴60螺固保持的注出口上部構件70。此情況,注出口上部構件70是具有外螺紋70a,注出口本體41是具有內螺紋41a,藉由將外螺紋70a卡合在內螺紋41a,使注出口上部構件70被固定在注出口本體41內。且液體分配噴嘴60,是藉由將液體分配噴嘴60的外螺紋60a卡合在注出口上部構件70的內螺紋70b,而被螺固在注出口上部構件70。
被插入注出口上部構件70內的液體分配噴嘴60是貫通注出口40的貫通孔45朝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 本體3內延伸(第1圖參照)。且液體分配噴嘴60是具有形成於其下端的圓頂形狀部61,在圓頂形狀部61形成有複數開孔62。此圓頂形狀部61,是形成半球狀,在此半球狀的面形成有複數開孔62。圓頂形狀部61,是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形成半球状也可以,或是形成半球状的噴嘴帽是被安裝在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也可以。
接著將液體收納容器1內的內容液朝外部排出。此情況,液體分配噴嘴60是透過連接硬管63與分配器連接。
接著從加壓氣體源(無圖示)使氮氣體被供給至注出口40的注出口本體41內,其後氮氣體,是從開口44,進入外裝容器5及液體收納容器1的袋本體3之間的空間。接著袋本體3是從外側藉由氮氣體被推壓,使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從圓頂形狀部61的開孔62進入液體分配噴嘴60內,使液體分配噴嘴60內的內容液從其後連接硬管63朝分配器側被排出。或是將吸引泵(無圖示)與注出口40連接,進行由此吸引泵所產生的排出也可以。此時,袋本體3是隨著排出而萎縮,袋本體3的外側因為是被維持大氣壓,所以即使不是耐壓容器,外裝容器5也不會變形等。
在此,液體分配噴嘴60因為是在其下端具有圓頂形狀部61,所以將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透過液體分配噴嘴60從連接硬管63朝外方排出的情況,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即使是與袋本體3內面抵接,也可防止藉由 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而使袋本體3破損。
且袋本體3內的內容液是透過設在圓頂形狀部61的複數開孔62朝液體分配噴嘴60內被吸入,從連接硬管63朝分配器側被排出。因此與在液體分配噴嘴60的下端中心設有單一的開孔的情況相比,內容液的殘量即使減少,袋本體3也能與液體分配噴嘴60密接來防止內容液不易朝液體分配噴嘴60內流動。
如以上依據本實施例的話,因為可以在內容液的充填時及內容液的排出時透過保持具80將注出口40裝設在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並且從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的注出口40將保持具80取下將外裝容器5搬運,所以可以將外裝容器5輕小地構成地搬運。且在將保持具80安裝於開口部5a的狀態下搬運外裝容器5的情況,有必要使用強度大的保持具80,但是在搬運時因為從注出口40被取下,所以保持具80不必要使用堅固的構造。
進一步保持具80是使用第23圖A及第23圖B所示的2分割構造者的情況,可以容易且簡單地進行將保持具80安裝在注出口40,或從注出口40將保持具80取下的作業。
進一步,雖顯示在搬運時在外裝容器5內,將注出口40載置在袋本體3上面,將此注出口40藉由膠帶95拉出的例(第24圖參照),但是在袋本體3內被充填多量的內容液的情況,袋本體3的容量因為變大,所以 作業者可以不需要使用膠帶95就可從開口部5a將注出口40容易地拉出。
<本實施例的變形例>
接著說明第2實施例的變形例。
在第24圖中顯示,將被載置在袋本體3的上面的注出口40經由開口部5a拉出用的拉出具,透過黏著部95a被貼附在外裝容器1的天板內的膠帶95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如第25圖所示即使使用在下端設有永久磁鐵96a的拉出棒96也可以。
如第25圖所示,外裝容器5是至搬運目的地為止被搬運的話,從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使開口部帽5A被取下。接著作業者是將拉出棒96從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插入,將設在拉出棒96的下端的永久磁鐵96a與設在注出口40的鋼等的由磁性體所構成的磁性體部97抵接。其後作業者可以藉由將拉出棒96拉起將注出口40從外裝容器5經由開口部5a朝外方拉出。
接著保持具80是被安裝於從開口部5a朝外方被拉出的注出口40,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
或是如第26圖所示,將注出口40經由開口部5a拉出用的拉出具,是具有形成於下端的鉤99的拉出棒98也可以。
如第26圖所示,外裝容器5是至搬運目的地為止被搬運的話,從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使開口部帽5A被取下。接著作業者是將拉出棒98從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插入,將設在拉出棒98的下端的鉤99鉤掛在注出口40的開口44。其後,作業者藉由將拉出棒98拉起而可以將注出口40從外裝容器5經由開口部5a朝外方拉出。
接著保持具80是被安裝於從開口部5a朝外方被拉出的注出口40,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
或是如第27圖所示,將注出口40經由開口部5a拉出用的拉出具,是具有被安裝於下端的黏膠帶101的拉出棒100也可以。
如第27圖所示,外裝容器5是至搬運目的地為止被搬運的話,從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使開口部帽5A被取下。接著作業者是將拉出棒100從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插入,將設在拉出棒100的下端的黏膠帶101安裝在注出口40的注出口帽40A。其後,作業者藉由將拉出棒100拉起而可以將注出口40從外裝容器5經由開口部5a朝外方拉出。
接著保持具80是被安裝於從開口部5a朝外方被拉出的注出口40,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 部5a。
或是如第28圖所示,將注出口40經由開口部5a拉出用的拉出具,是棒狀的吸引裝置102也可以。
如第28圖所示,外裝容器5是至搬運目的地為止被搬運的話,從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使開口部帽5A被取下。接著作業者是將棒狀的吸引裝置102從開口部5a朝外裝容器5內插入,將吸引裝置102的下端與注出口40的注出口帽40A抵接,吸引注出口帽40A。其後,作業者可以藉由將吸引裝置102拉起將注出口40從外裝容器5經由開口部5a朝外方拉出。
接著保持具80是被安裝於從開口部5a朝外方被拉出的注出口40,具有注出口40及保持具80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80A是被裝設於外裝容器5的開口部5a。

Claims (15)

  1. 一種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特徵為,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具有外側緣且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具有內側緣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條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中,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中,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是具有環形狀,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b1及將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b2是彼此等同。
  4. 一種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其特徵為,具備:具有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及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的保持具,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關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其中,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的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其中,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是具有環形狀,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b1及將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b2是彼此等同。
  7. 一種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其特徵為: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a1、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a2、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設成b1、將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外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設成b2時,滿足a2>b2、a1<b1的關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保持具,其中,前述內側凸緣是具有環形狀,設有相面對於該環形狀的內側緣的一對的缺口,將前述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小長度a1是藉由環形狀的內徑所限定,將內側凸緣的內側緣的彼此面對的2點間連結的直線的最大長度a2是藉由一對的缺口所限定。
  9. 一種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其特徵為:前述保持具是具有前述注出口可通過的開口。
  10. 一種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特徵為,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的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前述保持具是具有前述注出口可通過的開口。
  11. 一種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準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的步驟;及準備液體收納容器的步驟,該液體收納容器具有: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及在經由前述開口部將前述袋本體插入於前述外裝容器內的步驟;及在前述注出口安裝保持具,並將該保持具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該保持具包含: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及從前述注出口朝前述袋本體內供給氣體而使前述袋本體膨脹的步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朝前述袋本體內將內容物充填之後,將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及將前述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搬運的步驟;及在搬運目的地,將前述開口部帽取下,將前述袋本體內的內容物透過前述注出口朝外方排出的步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朝前述袋本體內將內溶液充填之後,將注出口帽裝設在前述注出口的步驟;及從前述注出口將前述保持具取下的步驟;及將前述注出口經由前述開口部朝前述外裝容器內收納,將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的使用方法,其中,進一步具備:將前述開口部帽裝設在前述開口部之後,將前述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搬運的步驟;及在搬運目的地將前述開口部帽取下,將前述注出口從前述外裝容器經由前述開口部朝外方拉出的步驟;及將追加保持具安裝在前述注出口,將此追加保持具裝設在前述開口部的步驟;及將前述注出口帽取下,將前述袋本體內的內容物經由前述注出口朝外方排出的步驟。
  15. 一種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其特徵為,具備:具有開口部的外裝容器、及被配置於此外裝容器內的液體收納容器,前述液體收納容器,具備:袋本體、及被安裝於此袋本體且包含注出口凸緣的注出口,前述注出口是透過保持具被裝設在前述開口部,前述保持具是包含:具有外側緣且卡合於前述開口部的外側凸緣、及與前述外側凸緣連結且具有內側緣且卡合於前述注出口凸緣的內側凸緣,前述注出口是成為經由前述開口部能夠收納到前述外裝容器內,設有用以將被收納於前述外裝容器內的前述注出口經由前述開口部朝外方拉出的注出口拉出具。
TW105116662A 2015-05-28 2016-05-27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TWI641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8946 2015-05-28
JP2015108946 2015-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933A TW201711933A (zh) 2017-04-01
TWI641539B true TWI641539B (zh) 2018-11-21

Family

ID=5739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662A TWI641539B (zh) 2015-05-28 2016-05-27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135833B2 (zh)
KR (1) KR20180013902A (zh)
CN (1) CN107614396B (zh)
TW (1) TWI641539B (zh)
WO (1) WO20161904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2419B2 (ja) * 2018-10-15 2022-11-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外装容器と収納容器の組合せ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内容物充填排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0414A (en) * 2005-11-18 2007-08-16 Advanced Tech Materials Material storage and dispensing containers and systems comprising same
TW201505925A (zh) * 2013-05-17 2015-02-16 Liqui Box Corp 可折疊袋中之柔性安裝之排泄通道
TW201527184A (zh) * 2013-12-10 2015-07-16 Japan Pail Corp 內袋複合容器用分配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5121298A (zh) * 2013-10-24 2015-12-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药液收纳容器及其干燥空气置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5163U (ja) * 1992-03-18 1993-10-1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易リフィル性容器
JP3928996B2 (ja) * 1998-03-19 2007-06-13 エム・エフ・ヴィ株式会社 詰め替え型容器
JP2004161308A (ja) * 2002-11-12 2004-06-10 Nisshin Sansho Kk 内装容器
JP5238581B2 (ja) * 2009-03-31 2013-07-17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5478413B2 (ja) * 2010-08-10 2014-04-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ペール 60リットル内袋複合容器及び薬液排出チュー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0414A (en) * 2005-11-18 2007-08-16 Advanced Tech Materials Material storage and dispensing containers and systems comprising same
TW201505925A (zh) * 2013-05-17 2015-02-16 Liqui Box Corp 可折疊袋中之柔性安裝之排泄通道
CN105121298A (zh) * 2013-10-24 2015-12-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药液收纳容器及其干燥空气置换方法
TW201527184A (zh) * 2013-12-10 2015-07-16 Japan Pail Corp 內袋複合容器用分配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13902A (ko) 2018-02-07
TW201711933A (zh) 2017-04-01
JPWO2016190438A1 (ja) 2017-06-15
CN107614396A (zh) 2018-01-19
JP6135833B2 (ja) 2017-05-31
CN107614396B (zh) 2019-09-10
WO2016190438A1 (ja)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6705B2 (en) Multi-chamber container
US8181823B2 (en) Pouch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ouch container with spout
US20210309435A1 (en) Packaging Box with Air Buffering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WI668164B (zh) Combination of outer packag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TWI486294B (zh) Fluid containers
ES2901782T3 (es) Conjunto de cierre para botella comprimible que comprende una válvula termoplástica
JP4880754B2 (ja) 流体収納用袋
TW201518179A (zh) 液體收納容器及其折疊方法
TWI641539B (zh) 外裝容器與液體收納容器的組合體及其使用方法、注出口與保持具的組合體及保持具
JP2017164955A (ja) スパウト装着装置
JP6583720B2 (ja) 外装容器と液体収納容器の組合体、注出口と保持具の組合体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および保持具
JP2018043770A (ja) 注出口付き包装袋
JP2011140348A (ja) 注出部付き複合容器
JP6157231B2 (ja) 流体用容器
JP2000033957A (ja) 注出口付袋容器およびその集積方法
CN110997518B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收纳容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液体收纳容器与外装容器的组合体
JP7172419B2 (ja) 外装容器と収納容器の組合せ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内容物充填排出方法
JP2016052904A (ja) 液体収納容器、外装容器と液体収納容器の組合体、および内容液排出方法
JP2010235198A (ja) 液体容器へのレジスト液充填方法
JP4887068B2 (ja) 逆止弁付包装袋、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逆止弁
JP6377451B2 (ja) パウチ容器
JP6996261B2 (ja) 注出口、内容物収納容器、内容物収納容器と外装容器との組合体、内容物充填排出部材、内容物充填排出システム、内容物の充填方法、内容物の排出方法
JP2002002734A (ja) 注出口組合体
JP6938847B2 (ja) 注出口、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と外装容器との組合体
JP2023079627A (ja) 包装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