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9307B - Polyoxymethylene modified epoxy resin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Polyoxymethylene modified epoxy resin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9307B
TWI629307B TW103132581A TW103132581A TWI629307B TW I629307 B TWI629307 B TW I629307B TW 103132581 A TW103132581 A TW 103132581A TW 103132581 A TW103132581 A TW 103132581A TW I629307 B TWI629307 B TW I6293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group
acid
anhydride
following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2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8393A (zh
Inventor
鹽原利夫
澤田純一
若尾幸
柏木努
宮川直房
川田義浩
佐佐木智江
中西政隆
窪木健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化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化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8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9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93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30Di-ep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and nitrogen
    • C08G59/306Di-ep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and nitrogen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30Di-ep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and nitrogen

Abstract

本發明係鑒於說明書中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形成低透氣性、強度優異之硬化物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組成物,及藉由使該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環氧樹脂硬化物。
本發明之環氧樹脂係下述式(1)所表示者。
(式中,R1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2~6之伸烷基,R2表示碳數1~6之一價脂肪族烴基或碳數6~12之一價芳香族烴基,R3表示氧原子或伸苯基,k以平均值表示1~10,m表示0~2之整數,n以平均值表示0~10,式中,存在複數個之R1~R3、k、m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Description

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及其組成物與硬化物
作為光半導體元件密封用樹脂組成物,多使用接著性或機械強度優異之包含雙酚A型環氧樹脂、無UV(ultraviolet,紫外線)吸收之環氧樹脂例如氫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或脂環式環氧樹脂、硬化劑及硬化觸媒之組成物。但是,伴隨著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元件之亮度及輸出提高,由來自LED元件之光、熱等引起變色及龜裂之問題。
作為解決該等問題者,已知有形成無UV吸收且具有可撓性之硬化物之於聚矽氧樹脂中導入有環氧基之樹脂,例如已知有:具有1個以上之縮水甘油基、環氧基環己基等含有環狀醚之基之聚矽氧樹脂(專利文獻1),環氧烷氧基矽烷與矽烷醇之反應產物(專利文獻2),及併用脂環式環氧改質聚矽氧樹脂及脂環式環氧樹脂者(專利文獻3)等。但是,聚矽氧樹脂與環氧樹脂相比透氣性非常高,因此伴隨著聚矽氧含量增大,難以用於需要低透氣性之用途。因此,作為具有低透氣性之樹脂組成物,揭示有加成反應型苯基系聚矽氧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4),但於低透氣性、接著性之方面而言尚不滿足要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4508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7-9743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28298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265787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形成低透氣性、強度優異之硬化物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組成物,及藉由使該組成物硬化而獲得之環氧樹脂硬化物。
本發明者等人鑒於如上所述之實際情況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下述(1)~(8)。
(1)一種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其係下述式(1)所表示者,
(式中,R1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2~6之伸烷基,R2表示碳數1~6之一價脂肪族烴基或碳數6~12之一價芳香族烴基,R3表示氧原子或伸苯基,k以平均值表示7~10,m表示0~2之整數,n以平均值表示0~10;式中,存在複數個之R1~R3、k、m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2)如(1)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其係下述式(2)、下述式(6)所記載之化合物之反應物,[化2]
(式中,m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R4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4之伸烷基);
(式中,R2、R3、k分別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3)如(1)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其係使下述式(2)、下述式(6)及下述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者,
(式中,m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R4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4之伸烷基);
(式中,R2、R3、k分別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式中,m、R4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4)如(1)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其係藉由將下述式(4)之二烯烴化合物氧化而獲得者,
(式中,R1~R3、k、m、n分別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5)一種環氧樹脂組成物,其包含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 (A)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及(B)環氧樹脂硬化劑。
(6)如(5)所記載之環氧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包含(C)環氧樹脂硬化觸媒。
(7)一種環氧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如(5)所記載之環氧樹脂硬化劑係選自胺系硬化劑、酚系硬化劑、酸酐系硬化劑、多元羧酸樹脂之任一者中。
(8)一種硬化物,其係使如(5)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環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者。
圖1係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1)之1H-NMR光譜圖。
圖2係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1)之GPC圖表。
藉由將作為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之前驅物的二烯烴樹脂氧化,可製成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作為氧化之方法,可列舉:利用過乙酸等過酸進行氧化之方法、利用過氧化氫水進行氧化之方法、利用空氣(氧氣)進行氧化之方法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利用過酸之氧化環氧化之方法,具體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6-52187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等。作為可使用之過酸,例如可列舉:甲酸、乙酸、丙酸、順丁烯二酸、苯甲酸、間氯苯甲酸、鄰苯二甲酸等有機酸及其等之酸酐。該等之中,就與過氧化氫反應而生成有機過酸之效率、反應溫度、操作之簡便性、經濟性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甲酸、乙酸、鄰苯二甲酸酐,尤其就反應操作之簡便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使用甲酸或乙酸。
關於利用過氧化氫水之環氧化方法,可適用各種方法,具體而 言,可適用日本專利特開昭59-1087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23455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1391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34957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平1-3347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1786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公平3-57102號公報等中所列舉般之方法。
另外,亦可應用非專利文獻1(James V.Crivello and Ramesh Narayan,Novel Epoxynorbornane Monomers.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Macromolecules 1996,29卷,433~438頁)中記載之方法。具體而言,可使用過硫酸氫鉀將烯烴基環氧化而獲得。
以下,例示獲得本發明之環氧樹脂之尤佳之方法。
<(A)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
首先,於有機溶劑與過氧化氫水此兩層中,使作為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之前驅物的二烯烴化合物、多酸類及四級銨鹽進行反應。
本發明中使用之多酸類只要為具有多酸結構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含有鎢或鉬之多酸類,進而較佳為含有鎢之多酸類,尤佳為鎢酸鹽類。
作為多酸類中所包含之具體之多酸及多酸鹽,可列舉:選自鎢酸、12-鎢磷酸、12-鎢硼酸、18-鎢磷酸及12-矽鎢酸等中之鎢系酸;選自鉬酸及磷鉬酸等中之鉬系酸;以及其等之鹽等。
作為其等之鹽之抗衡陽離子,可列舉:銨離子、鹼土金屬離子、鹼金屬離子等。
具體可列舉:鈣離子、鎂離子等鹼土金屬離子,鈉、鉀、銫等之鹼金屬離子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尤佳之抗衡陽離子,為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銨離子。
關於多酸類之使用量,相對於本發明之二烯烴化合物之烯烴1莫 耳(官能基當量),以金屬元素換算(若為鎢酸則為鎢原子之莫耳數,若為鉬酸則為鉬原子之莫耳數)計而為1.0~20毫莫耳,較佳為2.0~20毫莫耳,進而較佳為2.5~10毫莫耳。
作為四級銨鹽,可較佳地使用總碳數為10以上、較佳為25~100、更佳為25~55之四級銨鹽,尤佳為其烷基鏈全部為脂肪鏈者。
具體可列舉:三癸基甲基銨鹽、二月桂基二甲基銨鹽、三辛基甲基銨鹽、三烷基甲基(烷基為辛基之化合物與為癸基之化合物的混合型)銨鹽、三-十六烷基甲基銨鹽、三甲基硬脂基銨鹽、四戊基銨鹽、鯨蠟基三甲基銨鹽、苄基三丁基銨鹽、二鯨蠟基二甲基銨鹽、三鯨蠟基甲基銨鹽、二硬化牛脂烷基二甲基銨鹽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又,該等鹽之陰離子種係使用羧酸根離子。作為羧酸根離子,較佳為乙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甲酸根離子。又,尤佳為乙酸根離子。
若四級銨鹽之碳數超過100,則存在疏水性變得過強而對有機層之溶解性變差之情形。另一方面,若四級銨鹽之碳數未達10,則存在親水性變強而同樣地對有機層之相溶性變差之情形。
於四級銨鹽中通常殘存鹵素。於本發明中尤其為1質量%以下,更佳為1000ppm以下,進而較佳為700ppm以下。於總鹵素量超過1質量%之情形時,產物中殘存大量鹵素,故而欠佳。
鎢酸類與四級銨之羧酸鹽之使用量較佳為所使用之鎢酸類之價數倍之0.01~0.8倍當量或0.1~10倍當量。更佳為0.05~0.7倍當量或1.2~6.0倍當量,進而較佳為0.05~0.5倍當量或1.3~4.5倍當量。
例如若為鎢酸,則於H2WO4中為二價,因此相對於鎢酸1莫耳,四級銨之羧酸鹽較佳為0.02~1.6莫耳或2.2~20莫耳之範圍。又,若為鎢磷酸,則為三價,因此同樣地較佳為0.03~2.4莫耳或3.3~30莫 耳,若為矽鎢酸,則為四價,因此較佳為0.04~3.2莫耳或4.4~40莫耳。
於四級銨之羧酸鹽之量低於鎢酸類之價數倍之1.1倍當量之情形時,會產生難以進行環氧化反應(視情形不同有時反應之進行變快)、另外容易生成副產物之問題。於多於10倍當量之情形時,不僅過量之四級銨之羧酸鹽之處理較麻煩,而且有抑制反應之作用,故而欠佳。
將羧酸根離子設定為陰離子之四級銨鹽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亦可藉由如下方法而製造:利用金屬氫氧化物或離子交換樹脂對原料四級銨鹽進行處理,將其轉變為氫氧化四級銨,進而使其與各種羧酸進行反應等。作為原料四級銨鹽,可列舉四級銨之鹵化物或各種金屬鹽等。又,只要為較佳之氫氧化四級銨,則亦可使用。
作為緩衝液,可任意使用,於本反應中較佳為使用磷酸鹽水溶液。作為其pH值,較佳為調整至pH值4~10之間,更佳為pH值為5~9。於pH值未達4之情形時,環氧基之水解反應、聚合反應容易進行。又,於pH值超過10之情形時,會產生反應變得極慢、反應時間過長之問題。
尤其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將作為觸媒之鎢酸類溶解時,以pH值成為5~9之間之方式調整。
關於緩衝液之使用方法,例如作為較佳緩衝液之磷酸-磷酸鹽水溶液之情況下,可列舉如下方法:相對於過氧化氫,使用0.1~10莫耳%當量之磷酸(或磷酸二氫鈉等磷酸鹽),利用鹼性化合物(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鉀等)進行pH值調整。此處,較佳為以於添加過氧化氫時PH值成為上述pH值之方式添加。又,亦可使用磷酸二氫鈉或磷酸氫二鈉等進行調整。較佳之磷酸鹽之濃度為0.1~60質量%,較佳為5~45質量%。
又,於本反應中,亦可不使用緩衝液,不調整pH值,而直接添 加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鈉或三聚磷酸鈉等(或其水合物)磷酸鹽。於步驟簡化之意義方面,無需繁瑣地調整pH值,尤佳為直接添加。關於該情形之磷酸鹽之使用量,相對於過氧化氫而通常為0.1~5莫耳%當量,較佳為0.2~4莫耳%當量,更佳為0.3~3莫耳%當量。此時,若相對於過氧化氫而超過5莫耳%當量,則必須調整pH值,於未達0.1莫耳%當量之情形時,會產生容易進行所生成之環氧樹脂之水解、或反應變緩慢等弊病。
本反應中使用過氧化氫進行氧化環氧化。作為本反應中使用之過氧化氫,就其操作之簡便性而言,較佳為過氧化氫濃度為10~40質量%之濃度之水溶液。於濃度超過40質量%之情形時,難以進行操作,另外所生成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亦容易進行分解反應,故而欠佳。
本反應中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所使用之有機溶劑之量,相對於作為反應基質之二烯烴化合物1,以質量比計而為0.3~10,較佳為0.3~5,更佳為0.5~2.5。於以質量比計超過10之情形時,反應之進行變得極慢,故而欠佳。作為可使用之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己烷、環己烷、庚烷等烷烴類,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化合物,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己醇、環己醇等醇類。又,視情形不同,有時亦可使用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戊酮、環己酮等酮類,二乙醚、四氫呋喃、二烷等醚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酸甲酯等酯化合物,乙腈等腈化合物等。
作為具體之反應操作方法,例如於利用批次式反應釜進行反應時,添加二烯烴化合物、過氧化氫(水溶液)、多酸類(觸媒)、緩衝液、四級銨鹽及有機溶劑,以二層進行攪拌。攪拌速度並無特別指定。由於大多情況下在添加過氧化氫時會放熱,因此亦可為於添加各成分後緩慢地添加過氧化氫之方法。
反應溫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90℃,進而較佳為0~75℃,尤佳為15℃~60℃。於反應溫度過高之情形時,容易進行水解反應,若反應溫度較低,則反應速度變得極慢。
又,反應時間亦取決於反應溫度、觸媒量等,就工業生產之觀點而言,長時間之反應會消耗大量能量,故而欠佳。作為較佳之範圍,為1~48小時,較佳為3~36小時,進而較佳為4~24小時。
於反應結束後,對過剩之過氧化氫進行淬滅處理。淬滅處理較佳為使用鹼性化合物進行。又,亦較佳為併用還原劑與鹼性化合物。作為較佳之處理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利用鹼性化合物將pH值中和調整為6~12後,使用還原劑,將殘存之過氧化氫淬滅。於pH值未達6之情形時,存在將過剩之過氧化氫還原時之放熱較大而生成分解物之可能性。
作為還原劑,可列舉:亞硫酸鈉、硫代硫酸鈉、肼、草酸、維生素C等。作為還原劑之使用量,相對於過剩量之過氧化氫之莫耳數,通常為0.01~20倍莫耳,更佳為0.05~10倍莫耳,進而較佳為0.05~3倍莫耳。
作為鹼性化合物,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鎂、氫氧化鈣等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鈉、碳酸鉀等金屬碳酸鹽,磷酸鈉、磷酸氫二鈉等磷酸鹽,離子交換樹脂,氧化鋁等鹼性固體。
作為其使用量,只要為溶解於水或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甲基異丁基酮、甲基乙基酮等酮類,環己烷、庚烷、辛烷等烴,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醇類等各種溶劑)中者,則其使用量相對於過剩量之過氧化氫之莫耳數而通常為0.01~20倍莫耳,更佳為0.05~10倍莫耳,進而較佳為0.05~3倍莫耳。該等係既可以水或上述有機溶劑之溶液之形式添加,亦可以單體之形式添加。
於使用不溶解於水或有機溶劑中之固體鹼之情形時,較佳為使 用相對於系統中殘存之過氧化氫之量以質量比計而為1~1000倍之量。更佳為10~500倍,進而較佳為10~300倍。於使用不溶解於水或有機溶劑中之固體鹼之情形時,亦可於下文中記載之水層與有機層之分離後進行處理。
於過氧化氫之淬滅之後(或者進行淬滅之前),此時於有機層與水層未分離,或者不使用有機溶劑之情形時,添加上述有機溶劑進行操作,自水層中進行反應產物之萃取。此時所使用之有機溶劑係相對於原料二烯烴化合物以質量比計而為0.5~10倍,較佳為0.5~5倍。視需要將該操作反覆進行數次後,將有機層分離,視需要對該有機層進行水洗並進行純化。
所獲得之有機層係視需要藉由離子交換樹脂或金屬氧化物(尤佳為矽膠或氧化鋁等)、活性碳(其中,尤佳為化學活化活性碳)、複合金屬鹽(其中,尤佳為鹼性複合金屬鹽)、黏土礦物(其中,尤佳為蒙脫石等層狀黏土礦物)等將雜質去除,進而進行水洗及過濾等後,將溶劑蒸餾去除,獲得目標環氧化合物。視情形不同,有時亦可進一步藉由管柱層析法或蒸餾進行純化。
又,作為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之前驅物的二烯烴化合物係由通式(4)所表示,
(式中,R1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6之烷基,R2表示碳數1~6之烷基或芳香族基,R3表示氧原子或伸苯基,k以平均值表示1 ~10,m表示0~2之整數,n以平均值表示0~10。式中,存在複數個之R1~R3、k、m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
此處,R1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2~6之伸烷基。具體可列舉:伸乙基、伸丙基、伸異丙基、伸丁基、伸異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乙基酯基、伸丙基酯基、伸丁基酯基、伸戊基酯基、伸異丙基酯基、伸異丁基酯基、伸乙基醚基、伸丙基醚基、伸丁基醚基、伸戊基醚基、伸己基醚基等。該等伸烷基之中,就硬化物之低透氣性、強度之觀點而言,尤佳為伸乙基、伸丙基。
R2為碳數1~6之一價脂肪族烴基或碳數6~12之一價芳香族烴基,作為碳數1~12之一價脂肪族烴基之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庚基、2-乙基己基、庚基、辛基等烷基等飽和一價脂肪族烴基,乙烯基、烯丙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等烯基等不飽和一價脂肪族烴基等,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庚基,進而較佳為甲基。又,作為碳數6~12之一價芳香族烴基之具體例,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等芳基,苄基、2-苯基乙基、2-苯基丙基等芳烷基,較佳為苯基、苄基、2-苯基乙基、2-苯基丙基,進而較佳為苯基。
R3為氧原子或伸苯基。其中,就低透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伸苯基。
m為0~2之整數,較佳為1或2。n以平均值表示為0~10,較佳為0~5,進而較佳為0~2。k以平均值表示為1~10,就硬化物之低透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
作為(A)成分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之具體例,為下述式(5)所列舉之二烯烴化合物之環氧化物(於下述式中,Me表示甲基), [化9]
(式中,R1、R3、k、n分別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含義)。
又,二烯烴體係例如可藉由使如下化合物於鉑觸媒之存在下進行矽氫化反應而製造:下述通式(6)所表示之於分子之末端具有SiH基之有機矽化合物之一種以上,
(式中,R2、R3、k與上述相同);及下述通式(8)所表示之含有末端烯基之化合物,
(式中,R4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4之伸烷基)。
作為含有末端烯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下述式(9)~(11)所表示之化合物。
如此可獲得上述式(4)所記載之二烯烴體。
其後,利用上述二烯烴樹脂之氧化方法將所獲得之二烯烴體氧化,藉此可獲得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
又,作為其他方法,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係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而獲得:與上述同樣地,使下述式(2)之含有末端烯基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與於分子之末端具有SiH基之有機矽化合物之一種以上進行矽氫化反應,[化13]
(式中,R4、m與上述相同)。
此處,R4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4之伸烷基,具體而言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異丙基、甲基酯基、甲基醚基等。
作為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下述式(12)~(14)所表示之含有末端烯基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
此處,於末端具有SiH基之有機矽化合物可藉由使上述式(6)之化合物與上述式(8)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此處,亦可直接使用上 述式(6)。作為此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下述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2、R3、k、m、n分別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於該情形時,作為於末端具有SiH基之有機矽化合物與含有末端烯基之化合物之反應比率,較佳為以SiH基/烯基之莫耳比(H/Vi)成為0.1~3.0、尤其是0.5~1.5之比率進行反應。再者,矽氫化反應只要依照先前公知之方法即可。
此處,於獲得本發明之環氧樹脂時,使含有末端烯基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與上述同樣地,使上述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與上述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中間物後,使上述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環氧樹脂;亦可使上述式(6)、上述式(8)、上述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一次性進行反應,而獲得目標環氧樹脂。或者,亦可使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與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目標環氧樹脂。
再者,含有末端烯基之含環氧基之化合物可藉由利用上述二烯烴樹脂之氧化方法將上述含有末端烯基之化合物氧化而獲得。
<(B)硬化劑>
作為硬化劑,可使用含有與環氧基具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硬化劑。例如可列舉:胺系硬化劑、酚系硬化劑、酸酐系硬化劑、多元羧酸樹脂,其中較佳為酸酐系硬化劑、多元羧酸樹脂。作為酸酐系硬化劑,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酐、順丁烯二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 二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3-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4-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3-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與4-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之混合物、四氫鄰苯二甲酸酐、耐地酸酐、甲基耐地酸酐、降烷-2,3-二羧酸酐、甲基降烷-2,3-二羧酸酐、2,4-二乙基戊二酸酐等,該等之中,較佳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及其衍生物。
繼而,對多元羧酸樹脂進行說明。
多元羧酸樹脂(B)係以具有至少2個以上之羧基、且以脂肪族烴基或矽氧烷骨架作為主骨架為特徵之化合物。於本發明中,多元羧酸樹脂係不僅包括具有單一結構之多元羧酸化合物,亦包括取代基之位置不同或取代基不同之複數種化合物之混合體,即多元羧酸組成物,於本發明中,將該等統稱為多元羧酸樹脂。
作為多元羧酸樹脂(B),尤佳為2~6官能之羧酸,更佳為藉由碳數5以上之2~6官能之多元醇或具有矽氧烷結構之多元醇與酸酐之反應而獲得之化合物。進而較佳為上述酸酐為飽和脂肪族環狀酸酐之多羧酸。
關於2~6官能之多元醇,作為醇類,只要為具有醇性羥基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環己烷二甲醇、2,4-二乙基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環癸烷二甲醇、降烯二醇等二醇類,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丁烷、2-羥基甲基-1,4-丁二醇等三醇類,季戊四醇、二-三羥甲基丙烷等四醇類,二季戊四醇等六醇類等。
作為尤佳之醇類,係碳數為5以上之醇,尤其可列舉:1,6-己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2-環己烷二甲醇、2,4-二乙基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環癸烷二甲醇、降烯二醇等化合物,其中更佳為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新 戊二醇、2,4-二乙基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降烯二醇等具有分支鏈狀結構或環狀結構之醇類。就賦予較高之照度保持率之觀點而言,尤佳為2,4-二乙基戊二醇、三環癸烷二甲醇。
具有矽氧烷結構之多元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下述式所表示之聚矽氧油。
(式中,A1表示可經由醚鍵之碳總數1~10之伸烷基,A2表示甲基或苯基,又,n係重複數,意指平均值,為1~100)。
作為酸酐,尤佳為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耐地酸酐、耐地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丁烷四羧酸酐、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甲基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等,其中較佳為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此處,為了提高硬度,較佳為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為了提高照度保持率,較佳為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
作為加成反應之條件,並無特別指定,作為具體之反應條件之一,為如下方法:於無觸媒、無溶劑之條件下,於40~150℃下,使酸酐、多元醇進行反應並進行加熱,於反應結束後直接取出。但是,並不限定於該反應條件。
作為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多羧酸,尤佳為下述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存在複數個之A3表示氫原子、甲基、羧基中之至少一種,A4為來自上述多元醇之碳數2~20之鏈狀、環狀脂肪族基,m為2~4)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酸酐。作為酸酐,具體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順丁烯二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耐地酸酐、耐地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丁烷四羧酸酐、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甲基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等酸酐。
尤佳為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耐地酸酐、耐地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丁烷四羧酸酐、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甲基雙環[2,2,1]庚烷-2,3-二羧酸酐、環己 烷-1,3,4-三羧酸-3,4-酐等。
尤佳為下述式所表示之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其中較佳為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環己烷-1,3,4-三羧酸-3,4-酐。
(式中,存在之A5表示氫原子、甲基、羧基中之至少一種以上)
較佳為併用多元羧酸樹脂(B)與酸酐,於併用之情形時,其使用比率較佳為下述範圍。
[數1]W1/(W1+W2)=0.05~0.70
其中,W1表示多元羧酸樹脂(B)之調配質量份,W2表示酸酐之調配質量份。作為W1/(W1+W2)之範圍,更佳為0.05~0.60,進而較佳為0.10~0.55,尤佳為0.15~0.4。若小於0.05,則於硬化時酸酐之揮發變多之傾向較強,故而欠佳。若超過0.70,則成為較高之黏度, 難以操作。於不含酸酐(殘存少量之情形除外)之情形時,由於其形狀成為固體或接近固體之狀態、或者結晶,因此無問題。
於併用多元羧酸樹脂(B)與酸酐之情形時,就操作之簡便性之方面而言,亦較佳為如下方法:於製造多元羧酸樹脂(B)時於過剩之酸酐中進行製造,製作多元羧酸(B)與酸酐之混合物。
(B)成分之硬化劑之調配量為相對於(A)成分中之環氧基之合計1莫耳,與環氧基具反應性之官能基(於酸酐系硬化劑之情形時,為-CO-O-CO-所表示之酸酐基)成為0.3~1.0莫耳之量,較佳為成為0.4~0.8莫耳之量。若與環氧基具反應性之官能基為0.3莫耳以上,則硬化物之耐熱性、透明性提高,故而較理想,若為1.0莫耳以下,則硬化物之機械特性提高,故而較佳。此處,所謂「與環氧基具反應性之官能基」,係指胺系硬化劑所具有之胺基、酚系硬化劑所具有酚性羥基、酸酐系硬化劑所具有之酸酐基、多元羧酸樹脂所具有之羧基。
<(C)硬化觸媒>
作為硬化觸媒,可列舉:四丁基鏻-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鹽、四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等四級鏻鹽,三苯基膦、二苯基膦等有機膦系硬化觸媒,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7、三乙醇胺、苄基二甲基胺等三級胺系硬化觸媒,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7-烯醇鹽、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7-辛酸鹽、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7-對甲苯磺酸鹽、1,8-二氮雙環(5,4,0)十一烯-7-甲酸鹽等四級銨鹽,異辛酸鋅、萘酸鋅等有機羧酸鹽,雙乙基乙醯乙酸-單乙醯丙酮酸鋁、乙基乙醯乙酸-二異丙醇鋁等鋁螯合化合物,2-甲基咪唑、2-苯基-4-甲基咪唑等咪唑類等,較理想的是四級鏻鹽、四級銨鹽。
相對於(A)成分與(B)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C)硬化觸媒之調配量為0.01~3質量份,較佳為0.05~1.5質量份。若硬化觸媒之調配量小於上述下限值,則有促進環氧樹脂與硬化劑之反應之效果不充分之 虞。反之,若硬化觸媒之調配量多於上述上限值,則有成為硬化時或回焊試驗時之變色之原因之虞。
<(D)抗氧化劑>
作為抗氧化劑,有亞磷酸化合物、受阻酚系抗氧化劑等,較佳為受阻酚系抗氧化劑。又,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受阻酚系紫外線吸收劑。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D)成分之調配量為0.1~0.5質量份,較佳為0.1~0.3質量份。若抗氧化劑之調配量超過上述上限值,則殘存之抗氧化劑於硬化後之樹脂之表面上析出,故而欠佳,若未達上述下限值,則耐熱性、透明性降低。
<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各成分以外,視需要亦可併用慣用之添加劑,例如紫外線吸收劑、抗劣化劑、螢光體、熱塑化劑、稀釋劑等。
本發明之光半導體元件密封用樹脂組成物係藉由調配上述各成分及視需要之各種添加劑,並進行溶解或熔融混合而製造。熔融混合可利用公知之方法,例如可將上述成分添加至反應器中,並以批次式進行熔融混合,又,可將上述各成分投入至捏合機或熱三輥研磨機等混練機中,連續地進行熔融混合。(C)硬化觸媒較佳為預先加熱溶解混合至(B)硬化劑中,並於混合之最終階段中與(A)成分、(D)成分等分散混合。
實施例
以下,根據合成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合成例、實施例。再者,合成例、實施例中之各物性值係藉由以下方法測定。此處,份只要無特別說明,則表示質量份。
○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GPC係於下述條件下進行測定。
GPC之各種條件
製造商:Waters
管柱:SHODEX GPC LF-G(保護管柱)、KF-603、KF-602.5、KF-602、KF-601(2根)
流速:0.4ml/min
管柱溫度:40℃
使用溶劑:THF(tetrahydrofuran,四氫呋喃)
檢測器:RI(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示差折射率檢測器)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使用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JNM-ECS400,利用氘代氯仿溶劑進行測定。
○環氧當量:利用JIS K7236中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合成例1]二烯烴化合物1之合成
於1L之可分離式燒瓶中,添加5-乙烯基-2-降烯(1.3mol,156g)、甲苯200g及0.5質量%氯鉑酸甲苯溶液0.20g,使內溫上升至80℃。繼而,花費1小時滴加混合有1,4-雙(二甲基矽烷基)苯(1mol,194g)之溶液。滴加結束後,於110℃下反應4小時。藉由對所獲得之甲苯溶液進行減壓蒸餾而獲得以下述化合物(15)作為主成分之二烯烴化合物1。利用1H-NMR(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氫核磁共振光譜)對所獲得之二烯烴化合物1進行確認,結果烯烴當量為0.319mol/100g。
(根據GPC之面積比,式中n=0.93)
實施例1: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之合成
於具備攪拌裝置及回流冷凝管之燒瓶中,添加157份(烯烴當量0.319mol/100g)之合成例1中所獲得之二烯烴化合物1、甲苯150份、三辛基甲基銨乙酸鹽5.4份(Lion Akzo製造之50質量%二甲苯溶液,TOMAA-50)、水9份、12-鎢磷酸2.6份、鎢酸鈉0.9份、及磷酸二氫鈉1.4份,一面升溫攪拌至50±3℃,一面添加35質量%過氧化氫水63份,保持該狀態於50±3℃下攪拌24小時。利用1H-NMR確認反應之進行,結果反應結束後之由烯烴基向環氧基之轉化率>99%,原料烯烴峰消失(1%以下)。
繼而,利用30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將pH值調整為9後,添加20質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25份並攪拌30分鐘,靜置。將經分離為2層之有機層取出,於其中添加活性碳(Ajinomoto Fine-Techno製造之CP)12.5份,於室溫下攪拌4小時後,進行過濾。藉由將所獲得之濾液之有機溶劑蒸餾去除,而獲得以下述式(16)作為主成分之本發明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1)162份。
(根據GPC之面積比,式中n=0.93)
根據1H-NMR之測定結果,確認到含有>98%之式(16)之骨架之化合物。進而,於GPC測定中,純度>99%。環氧當量無法利用JIS K7236中記載之方法準確地測定(根據烯烴當量計算出之理論環氧當量 為330g/eq)。將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1)之1H-NMR光譜示於圖1,將GPC圖表示於圖2。
比較例中所使用之環氧樹脂如下。
[比較例1]
.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Daicel化學工業(股)公司製造,CEL2021P)
[比較例2]
[含有脂環式環氧基之有機聚矽氧烷之合成]
於在反應器中添加MeO(Me)2SiO(Me2SiO)mSi(Me)2OMe(m為1~8之整數,平均值為1.5)(1.0mol,306g)、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KBM-303)(1.0mol,246g)、及異丙醇500g後,添加氫氧化四甲基銨之25質量%水溶液12g、及水110g,並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繼而,於系統內加入甲苯500ml,利用磷酸二氫鈉水溶液進行中和。利用熱水將使用分液漏斗分離之有機層(甲苯溶液)清洗後,於減壓下將甲苯蒸餾去除,結果獲得具有下述平均組成式(20)所表示之結構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3)。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A-3)之利用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300,環氧當量(藉由滴定法(JIS K7236)進行測定,以下相同)為403g/eq。
[合成例2]
[用作硬化劑之多元羧酸樹脂與酸酐化合物之混合物的合成]
於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管及攪拌裝置之燒瓶中,一面實施氮氣沖洗,一面添加三環癸烷二甲醇15份、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新日本理化(股)製造,RIKACID MH)70份、及環己烷-1,2,4-三羧酸-1,2-酐(三菱瓦斯化學製造之H-TMAn)15份,於40℃下反應3小時後,於70℃下加熱攪拌1小時。藉由GPC確認到三環癸烷二甲醇為1面積%以下,獲得作為多元羧酸樹脂與酸酐化合物之混合物之硬化劑(B)100份。所獲得之無色液狀樹脂,由GPC所得之純度係多元羧酸樹脂(下述式P)為37面積%,環己烷-1,2,4-三羧酸-1,2-酐為11面積%,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為52面積%。又,官能基當量為171g/eq。
-組成物之製備-
按下述表1所示之配方(質量份)製備樹脂組成物。其結果,獲得實施例2及3、比較例1~2之環氧樹脂組成物。該等之表中之各成分如下。又,表中,空白欄意指「0」。
(C)硬化觸媒:四級鏻鹽(SAN-APRO(股)製造,U-CAT5003)
(D)抗氧化劑: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dekastab AO-60)
-組成物及硬化物之特性評價-
利用以下方法進行所獲得之組成物及硬化物之特性評價。硬化 係將組成物於100℃下加熱1小時,繼而於150℃下加熱4小時而進行。 將結果示於表1。
(1)黏度
利用東機產業製造之E型旋轉黏度計,於23℃下進行測定。
(2)硬度
依照JIS K6301對棒狀硬化物進行測定(類型D)。
(3)TMA(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熱機械分析)(Tg,CTE(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熱膨脹係數))
使用具有5mm×15mm、厚度4mm之試驗片,利用SII NanoTechnology公司製造之TMA/SS-6100進行測定。
(4)水蒸氣透過率
依照JIS K 7129測定具有厚度0.5mm之各硬化物之水蒸氣透過率。
如根據表1之結果所表明般,實施例2及3之組成物係低透氣性且強度優異。另一方面,比較例1之組成物雖然強度優異,但於低透氣性方面較差。又,比較例2之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係低透氣性、強度均較差。

Claims (5)

  1. 一種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其係由下述式(1)所表示, (式中,R1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2~6之伸烷基,R2表示碳數1~6之一價脂肪族烴基或碳數6~12之一價芳香族烴基,R3表示氧原子或伸苯基,k以平均值表示1~10,m表示0~2之整數,n以平均值表示0~10;式中,存在複數個之R1~R3、k、m可分別相同亦可不同),上述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係使下述式(2)、下述式(6)及下述式(8)所表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者, (式中,m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R4表示可含有酯鍵、醚鍵之碳數0~4之伸烷基);[化5] (式中,R2、R3、k分別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式中,m、R4表示與上述者相同之含義)。
  2. 一種環氧樹脂組成物,其含有如請求項1之(A)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及(B)包含一個以上與環氧基反應之官能基之環氧樹脂硬化劑,於上述組成物中,相對於上述(A)聚矽氧改質環氧樹脂之全部環氧基之1莫耳,上述(B)環氧樹脂硬化劑之調配量為上述(B)環氧樹脂硬化劑之全部官能基之相對含量成為0.3~1.0莫耳之量。
  3. 如請求項2之環氧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含有(C)環氧樹脂硬化觸媒。
  4. 如請求項2之環氧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環氧樹脂硬化劑係選自胺系硬化劑、酚系硬化劑、酸酐系硬化劑、多元羧酸樹脂。
  5. 一種硬化物,其係使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環氧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
TW103132581A 2013-09-20 2014-09-19 Polyoxymethylene modified epoxy resin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TWI629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6250 2013-09-20
JP2013196250 2013-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8393A TW201518393A (zh) 2015-05-16
TWI629307B true TWI629307B (zh) 2018-07-11

Family

ID=5268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2581A TWI629307B (zh) 2013-09-20 2014-09-19 Polyoxymethylene modified epoxy resin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7107B2 (zh)
JP (1) JP6397823B2 (zh)
CN (1) CN105873976B (zh)
TW (1) TWI629307B (zh)
WO (1) WO2015041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9223B (zh) * 2015-07-10 2020-07-28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环氧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该组合物的用途
TWI721039B (zh) * 2015-11-18 2021-03-11 日商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環氧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及該組成物之用途
KR102512801B1 (ko) * 2017-01-10 2023-03-23 스미토모 세이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CN110191921B (zh) 2017-01-10 2022-04-26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环氧树脂组合物
US11292872B2 (en) 2017-01-10 2022-04-05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Epoxy resin composition
WO2018131569A1 (ja) * 2017-01-10 2018-07-19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KR102459583B1 (ko) * 2017-01-10 2022-10-28 스미토모 세이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WO2018181719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の硬化物、用途及び製造方法
TW201910376A (zh) * 2017-07-31 2019-03-16 日商住友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環氧樹脂組成物
US11427466B2 (en) * 2019-07-19 2022-08-30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390236B2 (ja) * 2020-03-31 2023-12-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異方導電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マイクロle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24029572A (ja) * 2022-08-22 2024-03-0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チオン硬化型組成物、硬化物、及び光半導体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7087A (ja) * 1989-02-07 1990-08-16 Adeka Argus Chem Co Ltd エポキシ基含有シラン化合物
US7004375B2 (en) * 2003-05-23 2006-02-28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Pre-applied fluxing underfill composition hav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roper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28466C1 (de) 1993-08-24 1995-04-13 Siemens Ag Siloxanhaltiges Gießharzsystem
JP4009067B2 (ja) 2001-03-06 2007-11-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付加硬化型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
US7034089B2 (en) * 2002-12-20 2006-04-25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Epoxy-functional hybrid copolymers
TW200513483A (en) * 2003-10-10 2005-04-16 Shinetsu Chemical Co Curable composition
JP4520251B2 (ja) * 2003-10-10 2010-08-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
DE10359732A1 (de) 2003-12-19 2005-07-14 Leica Microsystems Semiconductor Gmbh Substratträger zur Aufnahme und Lagerfixierung eines flächigen Körpers
JP4347103B2 (ja) * 2004-03-22 2009-10-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性シリコーン組成物
CN100560629C (zh) * 2004-05-13 2009-11-18 罗狄亚化学公司 具有高填料含量的稳定的通过阳离子途径可交联/可聚合的牙科组合物
KR100840911B1 (ko) * 2004-05-13 2008-06-24 로디아 쉬미 양이온성 반응에 의해서 가교결합/중합될 수 있는 고도로충전된 안정한 치과용 조성물
US20050261390A1 (en) 2004-05-13 2005-11-24 Jean-Marc Frances Stable cationically crosslinkable/polymerizable dental composition with a high filler content
JP2006282988A (ja) 2005-03-08 2006-10-19 Sanyo Chem Ind Ltd 光半導体素子封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2008045088A (ja) 2006-08-21 2008-02-28 Sekisui Chem Co Ltd 光半導体用熱硬化性組成物、光半導体素子用封止剤、光半導体素子用ダイボンド材、光半導体素子用アンダーフィル材及び光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7087A (ja) * 1989-02-07 1990-08-16 Adeka Argus Chem Co Ltd エポキシ基含有シラン化合物
US7004375B2 (en) * 2003-05-23 2006-02-28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Pre-applied fluxing underfill composition having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ropert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976A (zh) 2016-08-17
WO2015041325A8 (ja) 2015-06-18
WO2015041325A1 (ja) 2015-03-26
JPWO2015041325A1 (ja) 2017-03-02
TW201518393A (zh) 2015-05-16
CN105873976B (zh) 2018-07-03
US9777107B2 (en) 2017-10-03
US20160237202A1 (en) 2016-08-18
JP6397823B2 (ja)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9307B (zh) Polyoxymethylene modified epoxy resin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TWI298065B (zh)
TWI440631B (zh) 脂環式二環氧化合物之製造方法、環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及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JP5289713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JP2926262B2 (ja) 新規な脂環式化合物からなる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3892B2 (ja) 高純度脂環式エポキシ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および用途
TW201731830A (zh) 環氧系反應性稀釋劑及含有其之環氧樹脂組合物
JP6514685B2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エポキシ樹脂および該エポキシ樹脂を含む組成物並びにその硬化物
JP5226224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導波路
JP6441024B2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エポキシ樹脂と多価カルボン酸化合物を含有するエポキシ樹脂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5226223B2 (ja) 透明封止材料及び透明封止物
JP6521943B2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エポキシ樹脂および該エポキシ樹脂を含む組成物並びにその硬化物
JP4899818B2 (ja) 脂環式ジエポキシ化合物、脂環式ジ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硬化用組成物および硬化物
TW202200676A (zh) 聚有機倍半矽氧烷、含有其之硬化性組成物及其硬化物
JP6849971B2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エポキシ樹脂およびその組成物と硬化物
JPWO2006115011A1 (ja) エポ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WO2021230336A1 (ja) 新規エポキシ樹脂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6511772B2 (ja) 熱硬化性組成物
JP2021178941A (ja) 新規エポキシ樹脂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