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964B -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7964B
TWI627964B TW105107945A TW105107945A TWI627964B TW I627964 B TWI627964 B TW I627964B TW 105107945 A TW105107945 A TW 105107945A TW 105107945 A TW105107945 A TW 105107945A TW I627964 B TWI627964 B TW I6279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antigen
seq
rsv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1902A (zh
Inventor
羅伯特 安東尼 威廉森
傑罕格 瓦迪亞
賈布里 帕斯庫
艾莉莎 奇歐
Original Assignee
傑森疫苗防護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傑森疫苗防護公司 filed Critical 傑森疫苗防護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7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79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07K16/1027Paramyxoviridae, e.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5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 A61K31/7056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42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vi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68Immunoglobulin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ntigen binding sites, e.g. multifunctional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7/00Viruses; Bacteriophag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61K2039/507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1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ource of isolation or production
    • C07K2317/14Specific host cells or culture conditions, e.g. components, pH or temper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5Valenc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5Fab or Fa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6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negative-sense
    • C12N2760/00011Details
    • C12N2760/18011Paramyxoviridae
    • C12N2760/18511Pneumovirus, e.g.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C12N2760/18534Use of virus or viral component as vaccine, e.g. live-attenuated or inactivated virus, VLP, viral prote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6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negative-sense
    • C12N2760/00011Details
    • C12N2760/18011Paramyxoviridae
    • C12N2760/18511Pneumovirus, e.g.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C12N2760/18571Demonstrated in vivo eff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00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viruses
    • G01N2333/08RNA viruses
    • G01N2333/115Paramyxoviridae, e.g. parainfluenza virus
    • G01N2333/135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bstract

本文提供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之融合(F)蛋白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提供預防、治療及診斷病毒感染及/或治療RSV介導性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的方法。亦提供產生免疫特異性結合RSV F蛋白之抗體的方法。

Description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相關申請案]
主張Robert Anthony Williamson、Jehangir Wadia、Gabriel Pascual、Elissa Keogh於2010年7月9日申請的名稱為「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AND METHODS OF USE」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399,310號及Robert Anthony Williamson、Jehangir Wadia、Gabriel Pascual及Elissa Keogh於2010年11月5日申請的名稱為「ANTI-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456,454號的優先權。以上提及之申請案中每一者之標的物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與2010年8月13日申請、以US-2011-0076268 A1公開且名稱為「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TIAL VIRUS(RSV)AND METHODS OF USE」之美國申請案第12/806,498號及2010年8月13日申請、以國際PCT申請案第WO 2011/020079號公開且名稱為「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TIAL VIRUS(RSV)AND METHODS OF USE」之國際申請案第PCT/US10/045549號有關,這兩篇專利皆主張2009年8月13日申請且名稱為「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TIAL VIRUS(RSV)AND METHODS OF USE」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274,395號之優先權。
以上提及之申請案中每一者之標的物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提供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之F蛋白及/或RSV及/或中和RSV的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亦提供使用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診斷及治療方法。該等治療方法包括投予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諸如嬰兒感染及與器官移植相關之感染。複數種本文所提供之不同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組合及/或其與其他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組合可用於組合療法。亦提供含有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混合物的組成物。
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為嬰兒及幼兒重度呼吸道疾病之首要原因且為嬰兒細支氣管炎之主要原因(Welliver(2003)J Pediatr 143:S112)。全世界估計有64,000,000例呼吸道疾病及160,000例死亡可歸因於RSV誘發性疾病。僅在美國,數以萬計的嬰兒由於感染副黏液病毒,諸如RSV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Shay等人(1999)JAMA 282:1440-1446)而住院。重度RSV感染最常發生在兒童及嬰兒身上,尤其是早產兒。諸如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臟病之潛在健康問題可能會顯著增加重病風險。RSV感染亦會引起老年人、慢性肺病個體及免疫功能不全成人(諸如骨髓移植接受者)患重病。
已研究出若干種預防及治療RSV感染之方法,包括疫苗開發、抗 病毒化合物(病毒唑(ribavirin))、反義藥物、RNA干擾技術及抗體產物(諸如免疫球蛋白或靜脈內單株抗體)。自供者分離之靜脈內免疫球蛋白(RSV-IGIV;RespiGam®)、及單株抗體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SYNAGISTM)已獲准用於高風險兒童之RSV防治。然而,用於RSV之疫苗或市售治療劑仍不可使用。僅病毒唑獲准用於治療RSV感染。為有效治療RSV感染,諸如RSV-IG及帕利珠單抗之抗體產物由於低特異性而需要高劑量、頻繁投藥及/或體積。此外,諸如靜脈內免疫球蛋白之產物之使用視供者可用性而定。因此,需要用於預防或治療RSV感染之其他藥劑。
本文提供用於防治及治療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感染及RSV介導性疾病或病狀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亦提供用於診斷及/或監測RSV感染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提供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及中和RSV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當本文所提供之多肽含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時,本文所提供之多肽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及中和RSV。本文亦提供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多肽的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及中和RSV。本文所提供之多肽、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特異性結合於F蛋白以及中和RSV。本文提供可中和RSV A及B亞型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提供免疫特異性結合RSV之F蛋白的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文提供含有以下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05、411、417、423、429、437-441、458、464、470或482-484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05、411、417、423、 429、437-441、458、464、470或482-484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與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至少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及/或中和RSV。
詳言之,本文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05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06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07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08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09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10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05-410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64所示之VHCDRI、SEQ ID NO:465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66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67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68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69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64-469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11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12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13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14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15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16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11-416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 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17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18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19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20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21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22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17-422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23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24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25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26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27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28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23-428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29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30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31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32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33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34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29-434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58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59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60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61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62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63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58-463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本文亦提供一種含有SEQ ID NO:470所示之VHCDR1、SEQ ID NO:471所示之VHCDR2、SEQ ID NO:472所示之VHCDR3、SEQ ID NO:473所示之VLCDR1、SEQ ID NO:474所示之VLCDR2及SEQ ID NO:475所示之VLCDR3之抗體,或含有與SEQ ID NO:470-475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或約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序列一致性之CDR的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39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396之胺基酸1-121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39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395之胺基酸1-110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30D8。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396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5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 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05或4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0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39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398之胺基酸1-125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39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397之胺基酸1-10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104E5。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398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7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11或4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 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00之胺基酸1-124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3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399之胺基酸1-108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38F10。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00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9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17或4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 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02之胺基酸1-125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4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01之胺基酸1-113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14G3。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02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01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23或4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2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04之胺基酸1-123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403所 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03之胺基酸1-10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90D3。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04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03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29或4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2之胺基酸1-124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45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3之胺基酸1-111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56E11。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 (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52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3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58或4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6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6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6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5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45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5之胺基酸1-107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17C9。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54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5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64或48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6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6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6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6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重鏈,其具有SEQ ID NO:4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6之胺基酸1-118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輕鏈,其具有SEQ ID NO:45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域,其具有如SEQ ID NO:457之胺基酸1-109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該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69F6。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456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7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470或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本文提供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含有SEQ ID NO:396、398、400、402、404、452、454或456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5、397、399、401、403、453、455或457所示之輕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互補決定區1(CDR1),其具有SEQ ID NO:405、411、417、423、429、437-441、458、464、470或482-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HCDR3,其具有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 VH CDR1,其中該VH CDR1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5、411、417、423、429、437-441、458、464、470或482-484所示;VH CDR2,其中該VH CDR2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及VH CDR3,其中該VH CDR3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VL CDR1,其中該VL CDR1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VL CDR2,其中該VL CDR2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及VL CDR3,其中該VL CDR3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
本文提供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一部分的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部分具有SEQ ID NO:25所示之胺基序列。
本文提供含有抗原結合域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域為人類或人類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嵌合抗體。在一些實例中,分離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單鏈Fv(scFv)、Fab、Fab'、F(ab')2、Fv、dsFv、雙功能抗體、Fd或Fd'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肽連接子。在一些實例中,該肽連接子含有約1至約50個胺基酸。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結合。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治療劑或診斷劑。例示性診斷劑包括(但不限於)酶、螢光化合物、電子轉移劑及放射性標記。
本文提供含有蛋白質轉導域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該蛋白質轉導域選自具有SEQ ID NO:284-35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肽。在一些實例中,蛋白質轉導域為HIV-TAT蛋白質轉導域。
本文提供多價抗體,其含有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多聚化域結合之本文所提供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第二多聚化域結合之抗病毒抗體的抗原結合片段。在該等實例中,該第一多聚化域與該第二多聚化域為互補或相同的,藉此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與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形成多價抗體。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含有1、2、3、4或5個其他抗原結合部分。例示性多價抗體包括二價、三價、四價、五價、六價或七價抗體。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包括異型二價或同型二價抗體。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包括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為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或四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含有抗原結合片段,其為單鏈Fv(scFv)、Fab、Fab'、F(ab')2、Fv、dsFv、雙功能抗體、Fd或Fd'片段。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及/或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可藉由共價或非共價鍵聯與多聚化域結合。在一些實例中,抗原結合部分經由諸如化學連接子或多肽連接子之連接子與多聚化域結合。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的多聚化域選自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白胺酸拉鏈、互補疏水性區、互補親水性區或相容性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域。在一些實例中,Fc域為IgG、IgM或IgE Fc域。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含有兩種或更多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含有兩種或更多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文提供多價抗體,其含有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多聚化域結合之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第二多聚化域結合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選自:帕利珠單抗、莫維珠單抗(motavizumab)、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 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RF-1、RF-2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文提供多價抗體,其含有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多聚化域結合之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該部分含有與第二多聚化域結合之抗病毒抗體,其免疫特異性結合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或人類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之抗原。
本文提供組合,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抗病毒劑。在一些實例中,該抗病毒劑為病毒唑。本文提供組合,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抗病毒劑,其經調配成單一組成物或各別組成物。
本文提供組合,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在一些實例中,該組合含有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組合含有兩種或更多種選自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不同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組合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選自以下之抗體:帕利 珠單抗、莫維珠單抗、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RF-1、RF-2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組合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選自免疫特異性結合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或人類偏肺病毒(hMPV)之抗原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抗體。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為人類PIV 1型、人類PIV 2型、人類PIV 3型及/或人類PIV 4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選自PIV核鞘磷蛋白、PIV融合(F)蛋白、PIV磷蛋白、PIV大(L)蛋白、PIV基質(M)蛋白、PIV血球凝集素-神經胺酸酶(HN)醣蛋白、PI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PIV Y1蛋白、PIV D蛋白、PIV C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型或hMPV B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1亞型、hMPV A2亞型、hMPV B1亞型或hMPV B2亞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選自hMPV核蛋白、hMPV磷蛋白、hMPV基質蛋白、hMPV小疏水性蛋白、hMP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hMPV F蛋白、hMPV G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
本文提供組合,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其中該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為單鏈Fv(scFv)、Fab、Fab'、F(ab')2、Fv、dsFv、雙功能抗體、Fd或Fd'片段。
本文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任何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任何多價抗體或本文所提供之任何組合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經調配成凝膠、軟膏、液體、懸浮液、氣溶膠、錠劑、 丸劑、散劑或鼻用噴霧。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經調配用於經肺、鼻內或非經腸投藥。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經調配用於單次劑量投藥。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經調配用於持續釋放。
本文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在一些實例中,該等醫藥組成物含有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兩種或更多種選自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不同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選自以下之抗體:帕利珠單抗、莫維珠單抗、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 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RF-1、RF-2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選自免疫特異性結合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或人類偏肺病毒(hMPV)之抗原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抗體。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為人類PIV 1型、人類PIV 2型、人類PIV 3型及/或人類PIV 4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選自PIV核鞘磷蛋白、PIV融合(F)蛋白、PIV磷蛋白、PIV大(L)蛋白、PIV基質(M)蛋白、PIV血球凝集素-神經胺酸酶(HN)醣蛋白、PI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PIV Y1蛋白、PIV D蛋白、PIV C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型或hMPV B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1亞型、hMPV A2亞型、hMPV B1亞型或hMPV B2亞型抗原。 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選自hMPV核蛋白、hMPV磷蛋白、hMPV基質蛋白、hMPV小疏水性蛋白、hMP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hMPV F蛋白、hMPV G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
本文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其中該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為單鏈Fv(scFv)、Fab、Fab'、F(ab')2、Fv、dsFv、雙功能抗體、Fd或Fd'片段。
本文提供醫藥組成物,其含有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及抗病毒劑。在一些實例中,該抗病毒劑為病毒唑。
本文提供治療個體病毒感染之方法,其涉及向該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本文提供治療或抑制個體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方法,其涉及向該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本文亦提供預防個體病毒感染之方法,其涉及向該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在一特定實例中,該病毒感染為RSV感染。在一特定實例中,該RSV感染為上呼吸道感染。
投藥可藉由任何適合之途徑來實現,包括(但不限於)區域性(topically)、非經腸、局部或全身,例如鼻內、肌肉內、皮內、腹膜內、靜脈內、皮下、經口或經肺投藥。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藉由霧化器或吸入器來投予。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向任何適合之個體(諸如哺乳動物,例如人類)投予。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投予人類嬰兒、因RSV感染而早產或處於住院風險中之人類嬰兒、老年人、患有囊腫性纖維化、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免疫缺乏、後天性免 疫缺乏、白血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之人類個體、或經歷移植(例如骨髓移植或肝臟移植)之人類個體。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在RSV季節期間(例如10月至次年5月)投予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五次。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在RSV季節之前在一個月、兩個月或三個月內投予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五次。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與一或多種抗病毒劑一起投予。在一些實例中,該抗病毒劑為病毒唑。在一些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及抗病毒劑經調配成單一組成物或各別組成物。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中,醫藥組成物及抗病毒劑可依序、同時或間歇投予。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與激素療法、免疫療法或消炎劑一起投予。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與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起投予。醫藥組成物及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經調配成單一組成物或各別組成物。醫藥組成物及一或多種其他抗RSV抗體可依序、同時或間歇投予。在一些實例中,抗原結合片段為單鏈Fv(scFv)、Fab、Fab'、F(ab')2、Fv、dsFv、雙功能抗體、Fd或Fd'片段。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與一或多種選自例如以下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其他抗病毒抗體一起投予:帕利珠單抗、莫維珠單抗、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 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RF-1、RF-2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與一或多種選自免疫 特異性結合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或人類偏肺病毒(hMPV)之抗原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其他抗病毒抗體一起投予。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為人類PIV 1型、人類PIV 2型、人類PIV 3型及/或人類PIV 4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PIV抗原選自PIV核鞘磷蛋白、PIV融合(F)蛋白、PIV磷蛋白、PIV大(L)蛋白、PIV基質(M)蛋白、PIV血球凝集素-神經胺酸酶(HN)醣蛋白、PI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PIV Y1蛋白、PIV D蛋白、PIV C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型或hMPV B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為hMPV A1亞型、hMPV A2亞型、hMPV B1亞型或hMPV B2亞型抗原。在一些實例中,hMPV抗原選自hMPV核蛋白、hMPV磷蛋白、hMPV基質蛋白、hMPV小疏水性蛋白、hMP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hMPV F蛋白、hMPV G蛋白及其對偶基因變異體。
本文提供偵測RSV感染之方法,其涉及(a)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檢定流體、細胞或組織樣品中RSV抗原之含量;(b)比較所檢定之RSV抗原含量與對照含量,藉此與RSV抗原之對照含量相比所檢定之RSV抗原含量的增加指示RSV感染。在一些實例中,該細胞或組織樣品自人類個體獲得。在一些實例中,細胞或組織樣品為血液、尿、唾液、肺痰、灌洗液或淋巴液樣品。
本文提供編碼本文所提供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分離之核酸。本文提供含有編碼本文所提供之多肽、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核酸之載體。
本文提供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核酸或本文所提供之載體的分離之細胞。本文所提供之細胞可為例如原核或真核細胞。本文亦提供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核酸或本文所提供之載體的轉殖基因動物。本文亦提供表現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 段的方法,其涉及在表現所編碼之抗體的條件下或藉由自本文所提供之轉殖基因動物分離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來培養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細胞。在一些實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自轉殖基因動物之血清或乳汁中分離。
本文提供套組,其含有於一或多個容器中之本文所提供之多肽、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或本文所提供之組合、及使用說明書。
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預防個體病毒感染的用途。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治療個體病毒感染的用途。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治療或抑制個體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用途。
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用於調配供預防個體病毒感染之醫藥品的用途。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用於調配供治療個體病毒感染之醫藥品的用途。本文亦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用於調配供治療或抑制個體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之醫藥品的用途。
本文提供抗RSV中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在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下,在超過10、11、12、13、14、15、16、17、18、19、20輪或更多輪病毒複製後,RSV不產生逃避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中和的病毒。本文亦提供抗RSV中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在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下,在至多20輪病毒複製後,RSV不產生逃避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中和的病毒。在一些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命名為30D8之抗體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在其他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命名為30D8。在一些實例中,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於RSV F 蛋白。在其他實例中,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Fab或scFv。
大綱
A.定義
B.概述
1.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C.抗RSV抗體
1.一般抗體結構及功能域
a.抗體之結構及功能域
b.抗體片段
2.例示性抗RSV抗體
a.衍生物抗體
i.單鏈抗體
ii.抗個體遺傳型抗體
iii.多特異性抗體及抗體多聚化
D.抗RSV抗體之其他修飾
1.降低免疫原性之修飾
2.Fc修飾
3.聚乙二醇化
4.可偵測部分之結合
5.治療性部分之結合
6.改良結合特異性之修飾
E.分離抗RSV抗體之方法
F.產生抗RSV抗體及其經修飾或變異形式之方法及編碼抗體之核酸
1.核酸
2.載體
3.細胞表現系統
a.原核表現
b.酵母細胞
c.昆蟲細胞
d.哺乳動物細胞
e.植物
4.抗體之純化
G.評估抗RSV抗體性質及活性
1.結合檢定
4.用於評估抗RSV抗體之功效的活體內動物模型
H.診斷用途
1.病原性感染之試管內偵測
2.病原性感染之活體內偵測
3.監測感染
I.防治性及治療性用途
1.用於療法之個體
2.劑量
3.投藥途徑
4.組合療法
a.用於組合療法之抗病毒抗體
i.抗RSV抗體
ii.針對其他呼吸道病毒之抗體
5.基因療法
J.醫藥組成物、組合及製品/套組
1.醫藥組成物
2.製品/套組
3.組合
K.實施例
A. 定義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如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瞭解的相同含義。除非另外註明,否則本文整個揭示案中所提及之所有專利、專利申請案、公開申請案及公開案、GenBank序列、資料庫、網站及其他公開材料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本文中之術語存在複數個定義的情況下,以本節中之彼等定義為準。當提及URL或其他該種識別符或位址時,應瞭解該等識別符可發生改變且關於網際網路之特定資訊可不斷變化,但等效資訊可藉由搜尋網際網路而找到。對此之提及證明該資訊之可用性及公開傳播。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antibody)」指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片段,而無論天然或部分合成或完全合成(諸如重組)產生,包括其含有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可變區中保持全長免疫球蛋白之至少一部分結合特異性能力的任何片段。因此,抗體包括具有與免疫球蛋白抗原結合域(抗體結合部位)同源或實質上同源的結合域之任何蛋白質。抗體包括抗體片段,諸如抗RSV抗體片段。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抗體因此包括合成抗體、重組產生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人類抗體、非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細胞內抗體及抗體片段,諸如(但不限於)Fab片段、Fab'片段、F(ab')2片段、Fv 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dsFv)、Fd片段、Fd'片段、單鏈Fv(scFv)、單鏈Fab(scFab)、雙功能抗體、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或以上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包括任何免疫球蛋白類型(例如IgG、IgM、IgD、IgE、IgA及IgY)、任何種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亞類(例如IgG2a及IgG2b)之成員。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之「抗體片段(antibody fragment)」或「抗原結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指全長抗體之任何部分,其小於全長,但含有抗體可變區中結合抗原且因此保持結合特異性及全長抗體之至少一部分特定結合能力之至少一部分(例如一或多個CDR及/或一或多個抗體結合部位)。因此,抗原結合片段指含有與衍生得到抗體片段之抗體結合於相同的抗原之抗原結合部分的抗體片段。抗體片段包括由酶處理全長抗體產生之抗體衍生物,以及合成(例如重組)產生之衍生物。抗體片段包括在抗體中。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單鏈Fv(scFv)、Fv、dsFv、雙功能抗體、Fd及Fd'片段及其他片段,包括經修飾片段(參見例如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207卷:Recombinant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 Methods and Protocols(2003);第1章;第3-25頁,Kipriyanov)。片段可包括連接在一起(諸如藉由二硫橋鍵及/或藉由肽連接子)之多個鏈。抗體片段一般含有至少50個或約50個胺基酸且典型地至少200個或約200個胺基酸。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任何抗體片段,當其插入抗體構架(諸如藉由置換相應區域)中時會產生免疫特異性結合(亦即展現至少107-108M-1或至少約107-108M-1之Ka)於抗原之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性抗體(therapeutic antibody)」指所投予用於治療動物(包括人類)之任何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 可藉由任何已知產生多肽之方法來製備,且因此,包括(但不限於)重組產生抗體、合成產生抗體及自細胞或組織及其他來源提取之治療性抗體。自任何來源分離或所產生之治療性抗體可為長度不均一的,或在諸如糖基化(亦即碳水化合物含量)之轉譯後修飾方面不同。治療性抗體之不均一性亦可視治療性抗體之來源而不同。因此,提及之治療性抗體指所產生或所分離之不均一群體。當希望均一製備時,將會如此陳述。本文中提及之治療性抗體適當時為其單體、二聚或其他多聚形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為結合於病原體且干擾病原體感染細胞及/或引起個體患病之能力的任何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示性中和抗體為結合於病毒、細菌及真菌病原體之中和抗體。典型地,本文所提供之中和抗體結合於病原體之表面。在病原體為病毒之實例中,結合於該病毒之中和抗體典型地結合於病毒表面上之蛋白質。視病毒種類而定,表面蛋白質可為殼蛋白(例如無包膜病毒之殼蛋白)或病毒包膜蛋白(例如包膜病毒之病毒包膜蛋白)。在一些實例中,蛋白質為醣蛋白。病毒抑制病毒感染力之能力可例如藉由試管內中和檢定(例如使用Vero宿主細胞之空斑減少檢定)來量測。
如本文中所使用,「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為具有外膜或包膜之動物病毒,該外膜或包膜為包圍病毒殼且含有病毒蛋白質之脂質雙層。病毒之包膜蛋白參與感染性粒子之組裝且亦與藉由結合於宿主細胞上存在之受體及誘發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之間的融合而達成之病毒進入有關。包膜病毒可呈球形或絲狀(桿狀)。例示性包膜病毒包括(但不限於)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痘病毒科(Poxviridae)、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沙粒 病毒科(Arenaviridae)、黃病毒科(Flaviviridae)、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及博爾納病毒科(Bornaviridae)之成員。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亞科(Pneumovirinae)之負股單股RNA包膜病毒。
如本文中所使用,「無包膜病毒(non-enveloped virus)」或「裸病毒(naked virus)」為缺乏病毒包膜之病毒。對於宿主細胞感染,無包膜病毒使用病毒殼之蛋白質來連接於目標細胞。例示性無包膜病毒包括(但不限於)腺病毒科(Adenoviridae)、乳突狀瘤病毒亞科(Papillomavirinae)、細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多瘤病毒亞科(Polyomavirinae)、環病毒科(Circoviridae)、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杯狀病毒科(Caliciviridae)及星狀病毒科(Astroviridae)。
如本文中所使用,病原體之「表面蛋白質(surface protein)」為位於病原體外表面上之任何蛋白質。表面蛋白質可部分或完全曝露於外部環境(亦即外表面)。例示性表面蛋白質為膜蛋白,例如位於病毒包膜或細菌外膜表面上之蛋白質(例如膜醣蛋白)。膜蛋白可為跨膜蛋白(亦即穿過脂質雙層之蛋白質)或為非跨膜細胞表面相關蛋白質之蛋白質(例如錨定或共價連接於膜表面,諸如連接於病原體表面上之另一蛋白質)。其他例示性表面蛋白質包括至少部分曝露於外部環境之無包膜包膜病毒之病毒殼蛋白。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指相同抗體群體,意謂單株抗體群體中之各個別抗體分子均與其他抗體分子相同。此性質與多株抗體群體相反,該群體含有具有複數個不同序列之 抗體。單株抗體可藉由許多熟知方法產生(Smith等人(2004)J.Clin.Pathol.57,912-917;及Nelson等人,J Clin Pathol(2000),53,111-117)。舉例而言,單株抗體可由B細胞之永生化產生,例如經由與骨髓瘤細胞融合以產生融合瘤細胞系或藉由用諸如EBV之病毒感染B細胞而產生。亦可使用重組技術以試管內藉由用帶有編碼抗體之人造核苷酸序列的質體使宿主細胞轉型而自宿主細胞之純系群體產生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習知抗體(conventional antibody)」指含有兩個重鏈(其可以H及H'表示)及兩個輕鏈(其可以L及L'表示)及兩個抗體結合部位之抗體,其中每一重鏈可為保持抗原結合能力之全長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任何功能區(例如重鏈包括(但不限於)VH鏈、VH-CH1鏈及VH-CH1-CH2-CH3鏈),且每一輕鏈可為全長輕鏈或任何功能區(例如輕鏈包括(但不限於)VL鏈及VL-CL鏈)。每一重鏈(H及H')與一個輕鏈(分別為L及L')配對。
如本文中所使用,全長抗體為具有兩個全長重鏈(例如VH-CH1-CH2-CH3或VH-CH1-CH2-CH3-CH4)及兩個全長輕鏈(VL-CL)及鉸鏈區之抗體,諸如由分泌抗體之B細胞天然產生之人類抗體及具有合成產生之相同域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Fv抗體片段由以非共價相互作用連接之一個可變重域(VH)及一個可變輕(VL)域構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dsFv指具有經工程改造之分子間二硫鍵的Fv,其使VH-VL對穩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Fd片段為抗體中含有抗體重鏈之可變域(VH)及一個恆定區域(constant region domain)(CH1)的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Fab片段為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全長免疫球蛋白 所產生之抗體片段,或具有合成產生(例如藉由重組方法)之相同結構的片段。Fab片段含有輕鏈(含有VL及CL)及含有重鏈之可變域(VH)及重鏈之一個恆定區域(CH1)的另一鏈。
如本文中所使用,F(ab')2片段為在pH 4.0-4.5下用胃蛋白酶消化免疫球蛋白所產生之抗體片段,或具有合成產生(例如藉由重組方法)之相同結構的片段。F(ab')2片段基本上含有兩個Fab片段,其中每一重鏈部分含有另外少數胺基酸,包括形成連接兩個片段之二硫鍵聯的半胱胺酸殘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Fab'片段為含有一半(一個重鏈及一個輕鏈)F(ab')2片段之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Fd'片段為含有F(ab')2片段之一個重鏈部分之抗體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Fv'片段為僅含有抗體分子之VH及VL域的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hsFv指通常存在於Fab片段中之恆定域經雜二聚卷曲螺旋域取代而成之抗體片段(參見例如Arndt等人(2001)J Mol Biol.7:312:221-228)。
如本文中所使用,scFv片段指含有以任何順序由多肽連接子共價連接之可變輕鏈(VL)及可變重鏈(VH)的抗體片段。該連接子具有使得兩個可變域橋連而無實質上干擾之長度。例示性連接子為(Gly-Ser)n殘基,一些Glu或Lys殘基分散於整個殘基中以增加溶解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衍生物(derivative)」指含有抗RSV抗體或其片段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其已例如藉由引入胺基酸殘基取代、缺失或添加,藉由使任何類型之分子共價連接於多肽(例如藉由糖基化、乙醯化、聚乙二醇化、磷酸化、醯胺化、藉由已知保護基/阻隔基衍生化、蛋白水解裂解、連接於細胞配位體或其他蛋白質)而 經修飾。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衍生物可藉由化學修飾,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來修飾,包括(但不限於)特定化學裂解、乙醯化、甲醯化。此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衍生物可含有一或多個非典型胺基酸。典型地,多肽衍生物具有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類似或相同的功能(例如中和RSV)。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提及衍生自另一抗體(諸如單株抗體)之抗體片段時,「衍生自(derived from)」一詞指抗體片段(例如Fab、F(ab')、F(ab')2、單鏈Fv(scFv)、Fv、dsFv、雙功能抗體、Fd及Fd'片段)之工程改造,其保持原始抗體之結合特異性。該等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方法來衍生,包括(但不限於)酶裂解、化學交聯、重組方法或其組合。一般,所衍生之抗體片段共有相同或實質上相同的親本抗體之重鏈可變區(VH)及輕鏈可變區(VL),以使得抗體片段及親本抗體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親本抗體(parent antibody)」或「來源抗體(source antibody)」指衍生得到抗體片段(例如Fab、F(ab')、F(ab')2、單鏈Fv(scFv)、Fv、dsFv、雙功能抗體、Fd及Fd'片段)之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抗原決定基(epitope)」指抗原上結合抗體互補位之任何抗原決定子。抗原決定子典型地含有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群(諸如胺基酸或糖側鏈)且典型地具有特定三維結構特徵,以及荷質比特徵。
如本文中所使用,嵌合多肽指含有來自至少兩種不同多肽或來自單一多肽之兩個不相連部分之部分的多肽。因此,嵌合多肽一般包括來自一種多肽之全部或部分的胺基酸殘基序列及來自另一種不同多肽之全部或部分的胺基酸序列。兩個部分可直接或間接連接且可經由肽 鍵、其他共價鍵或具有足以在平衡條件及生理條件下(諸如在等張pH 7緩衝生理食鹽水中)維持嵌合多肽之實質部分之完整性的強度之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連接。出於本文之目的,嵌合多肽包括含有抗RSV抗體之全部或部分連接於另一多肽(例如多聚化域、異源性免疫球蛋白恆定域或構架區或診斷性或治療性多肽)之多肽。
如本文中所使用,融合蛋白為經工程改造以含有對應於兩種不同多肽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該等胺基酸序列連接在一起,諸如自沿載體長度含有彼此極接近(例如鄰接)之編碼兩種多肽之兩種核酸的載體表現融合蛋白。一般,本文所提供之融合蛋白指含有具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及具有異源多肽或肽(例如診斷性或治療性多肽)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肽之多肽。因此,融合蛋白指含有直接連接或經由肽鍵間接連接之兩種或更多種蛋白質或肽或來自其之部分的嵌合蛋白。兩種分子可在構築體中鄰接或由連接子或間隔子多肽分隔。該間隔子可編碼改變多肽性質(諸如溶解性或細胞內遷移)之多肽。
如本文中所使用,「連接子(linker)」或「間隔子(spacer)」肽指連接兩個多肽序列(或編碼該胺基酸序列之核酸)之短胺基酸序列。「肽連接子(Peptide linker)」指連接兩個多肽序列之短胺基酸序列。例示性多肽連接子為使肽轉導域連接於抗體之連接子或在合成抗體片段(諸如scFv片段)中連接兩個抗體鏈之連接子。連接子為熟知的且任何已知連接子均可用於所提供之方法中。例示性多肽連接子為(Gly-Ser)n胺基酸序列,一些Glu或Lys殘基分散於整個胺基酸序列中以增加溶解性。本文描述其他例示性連接子;任何此等及其他已知連接子均可用於所提供之組成物及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鉸鏈區(antibody hinge region)」或「鉸 鏈區(hinge region)」指天然存在於γ、δ及α抗體同型之重鏈中位於CH1與CH2域之間的多肽區,其與其他抗體域無同源性。此區富含脯胺酸殘基且賦予IgG、IgD及IgA抗體可撓性,允許Fab部分之兩個「臂」(各含有一個抗體結合部位)移動,從而當其結合抗原時彼此呈現各種角度。此可撓性允許Fab臂移動以對準抗體結合部位,從而與細胞表面或其他抗原上之抗原決定基相互作用。鉸鏈區中之兩個鏈間二硫鍵使兩個重鏈間之相互作用穩定。在本文所提供之一些具體實例中,合成產生之抗體片段含有一或多個鉸鏈區,例如經由兩個抗體鏈間之相互作用提高穩定性。鉸鏈區為例示性二聚化域。
如本文中所使用,雙功能抗體為二聚scFv;與scFv相比,雙功能抗體典型地具有較短肽連接子,且優先二聚化。
如本文中所使用,人類化抗體指經修飾以包括「人類」胺基酸序列以使得投予人類不會引起免疫反應之抗體。人類化抗體典型地含有來源於非人類物種免疫球蛋白之互補決定區(CDR)及主要來源於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抗體分子剩餘部分。製備該等抗體之方法為已知的。舉例而言,編碼單株抗體之DNA可藉由重組DNA技術改變以編碼非可變區之胺基酸組成基於人類抗體之抗體。鑑別該等區域之方法為已知的,包括電腦程式,其設計成鑑別免疫球蛋白之可變及非可變區。
如本文中所使用,個體遺傳型指對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可變區具有特異性之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子的集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個體遺傳型抗體指針對抗體或T細胞受體之序列之抗原特異性部分的抗體。原則上,抗個體遺傳型抗體抑制特異性免疫反應。
如本文中所使用,Ig域為如此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識別之域,其特徵為稱為免疫球蛋白(Ig)摺疊之結構,該結構含有兩個β摺疊片,各 含有由環連接之胺基酸反平行β股。Ig摺疊中之兩個β片藉由疏水性相互作用及保守性鏈內二硫鍵而夾在一起。抗體鏈中之個別免疫球蛋白域另外可基於功能加以區分。舉例而言,輕鏈含有一個可變區域(variable region domain)(VL)及一個恆定區域(CL),而重鏈含有一個可變區域(VH)及三個或四個恆定區域(CH)。VL、CL、VH及CH域各為免疫球蛋白域之實例。
如本文中所使用,可變域或可變區為抗體重鏈或輕鏈之特異性Ig域,其含有在不同抗體間變化之胺基酸序列。每一輕鏈及每一重鏈各具有一個可變區域,分別為VL及VH。可變域提供抗原特異性,且因此負責抗原識別。每一可變區含有作為抗原結合部位域及構架區(FR)之一部分的CDR。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原結合域(antigen-binding domain)」、「抗原結合部位(antigen-binding site)」、「抗原組合部位(antigen combining site)」及「抗體結合部位(antibody combining site)」同義地用於指抗體中識別同源抗原且實體上與其相互作用之域。天然習知全長抗體分子具有兩個習知抗原結合部位,各含有重鏈可變區之部分及輕鏈可變區之部分。習知抗原結合部位含有連接可變區域中之反平行β股的環。抗原組合部位可含有可變區域之其他部分。每一習知抗原結合部位各含有三個來自重鏈之高變區及三個來自輕鏈之高變區。高變區亦稱為互補決定區(CDR)。
如本文中所使用,「高變區(hypervariable region)」、「HV」、「互補決定區(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及「CDR」及「抗體CDR(antibody CDR)」可互換地用於指每一可變區中一起形成抗體之抗原結合部位的複數個部分之一。每一可變區域含有三個CDR,稱為CDR1、CDR2及CDR3。三個CDR沿線性胺基酸序列為不相連的,但在 經摺疊多肽中為接近的。CDR位於連接可變域之β片之平行股的環中。如本文所述,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可基於Kabat或Chothia編號鑑別CDR(參見例如Kabat,E.A.等人(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第五版,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NIH出版號91-3242,及Chothia,C.等人(1987)J.Mol.Biol.196:901-917)。
如本文中所使用,構架區(FR)為抗體可變區域中位於β片中之域;就胺基酸序列而言,與高變區相比,FR區之保守性相對更大。
如本文中所使用,「恆定區(constant region)」域為抗體重鏈或輕鏈中含有與可變區域相比保守性相對更大的胺基酸序列之域。在習知全長抗體分子中,每一輕鏈具有單一輕鏈恆定區(CL)域且每一重鏈含有一或多個重鏈恆定區(CH)域,其包括CH1、CH1、CH2、CH3及CH4。全長IgA、IgD及IgG同型含有CH1、CH2、CH3及鉸鏈區,而IgE及IgM含有CH1、CH2、CH3及CH4。CH1及CL域延長抗體分子之Fab臂,因此促進與抗原之相互作用及抗體臂之旋轉。抗體恆定區可發揮效應功能,諸如(但不限於)清除抗體特異性結合之抗原、病原體及毒素,例如經由與各種細胞、生物分子及組織相互作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之功能區為抗體中含有至少抗體之VH、VL、CH(例如CH1、CH2或CH3)、CL或鉸鏈區域(hinge region domain)或至少其功能區的一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VH域之功能區為完整VH域中保留完整VH域之至少一部分結合特異性(例如藉由保留完整VH域之一或多個CDR)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得單獨VH域之功能區或該功能區與另一抗體域(例如VL域)或其區之組合結合於抗原。VH域之例示性功能區為含有VH域之CDR1、CDR2及/或CDR3的區。
如本文中所使用,VL域之功能區為完整VL域中保留完整VL域之至少一部分結合特異性(例如藉由保留完整VL域之一或多個CDR)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得單獨VL域之功能區或該功能區與另一抗體域(例如VH域)或其區之組合結合於抗原。VL域之例示性功能區為含有VL域之CDR1、CDR2及/或CDR3的區。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或「免疫特異性結合」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係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同源抗原藉由抗體之抗體結合部位與抗原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來形成一或多個非共價鍵之能力。抗原可為分離之抗原或以病毒形式呈現。典型地,免疫特異性結合(或特異性結合)於病毒抗原或病毒之抗體為以約1×107M-1或1×108M-1或更高、或1×107M-1或1×108M-1或更高的之親和力常數Ka(或1×10-7M或1×10-8M或1×10-8M以下之解離常數(Kd))結合於病毒抗原(或病毒中之抗原或病毒)之抗體。親和力常數可藉由用於抗體反應之標準動力學方法來測定,例如免疫檢定、表面電漿子共振(SPR)(Rich及Myszka(2000)Curr.Opin.Biotechnol 11:54;Englebienne(1998)Analyst.123:1599)、等溫滴定熱量測定(ITC)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動力學相互作用檢定(參見例如Paul編,Fundamental Immunology,第2版,Raven Press,New York,第332-336頁(1989);亦參見美國專利第7,229,619號,其描述用於計算抗RSV抗體之結合親和力的例示性SPR及ITC方法)。用於結合速率之實時偵測及監測的儀器及方法為已知的且可購得(例如BiaCore 2000,Biacore AB,Upsala,Sweden and 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Malmqvist(2000)Biochem.Soc.Trans.27:335)。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病毒抗原(或病毒)之抗體可以相等或較低結合親和力結合於其他肽、多肽或蛋白質或病毒。典型地,本文所提供之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 蛋白(或RSV病毒)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與其他抗原交叉反應,或以實質上(至少10-100倍)較低親和力與該等抗原交叉反應。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特定病毒抗原(例如RSV F蛋白)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例如藉由免疫檢定(諸如放射免疫檢定(RIA)、酶聯免疫吸附檢定(ELISA))、表面電漿子共振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技術來鑑別。如使用諸如(但不限於)免疫檢定、表面電漿子共振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技術的實驗技術所測定,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典型地為結合於抗原決定基(蛋白質或病毒中呈現)之結合親和力高於結合於任何交叉反應性抗原決定基之結合親和力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分離之RSV蛋白(亦即重組產生蛋白)(諸如RSV F蛋白)不一定意謂抗體將展現相同的對病毒之免疫特異性結合及/或中和。該等量測及性質不同。可測定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對於病毒或如病毒中呈現之抗原的親和力。出於本文之目的,當描述親和力或相關術語時,將鑑別諸如分離之蛋白質或病毒的目標。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表面電漿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指允許藉由例如使用BiaCore系統(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偵測生物感測器基質中之蛋白質濃度變化來分析實時相互作用的光學現象。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價(multivalent)」抗體為含有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之抗體。多價抗體涵蓋二價、三價、四價、五價、六價、七價或更高價數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特異性(monospecific)」為含有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之抗體,其中每一抗原結合部位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特異性(multispecific)」抗體為含有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之抗體,其中至少兩個抗原結合部位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雙特異性(bispecific)」抗體為含有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兩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多特異性抗體。「三特異性(trispecific)」抗體為含有三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三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多特異性抗體,「四特異性(tetraspecific)」抗體為含有四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四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多特異性抗體,諸如此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異型二價(heterobivalent)」抗體為含有兩個抗原結合部位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每一抗原結合部位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同型二價(homobivalent)」抗體為含有兩個抗原結合部位之單特異性抗體,其中每一抗原結合部位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同型二價抗體包括(但不限於)習知全長抗體、工程改造或合成全長抗體、兩個相同抗原結合片段之任何多聚體、或含有相同抗原結合域之兩個抗原結合片段之任何多聚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聚化域指提高多肽分子與一或多種其他多肽分子之穩定相互作用的胺基酸序列,該等多肽分子各含有互補多聚化域,其可為相同或不同多聚化域以與第一域形成穩定多聚體。一般,多肽直接或間接連接於多聚化域。例示性多聚化域包括免疫球蛋白序列或其一部分、白胺酸拉鏈、疏水性區、親水性區及相容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域。多聚化域例如可為免疫球蛋白恆定區或恆定域,例如來自IgG(包括IgG1、IgG2、IgG3或IgG4亞型)、IgA、IgE、IgD及IgM及其經修飾形式之Fc域或其一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二聚化域為有助於兩個多肽序列(諸如(但不限於)抗體鏈)之間相互作用的多聚化域。二聚化域包括(但不限於)含有有助於形成兩個多肽序列之間的二硫鍵之半胱胺酸殘基之胺基酸序列,諸如全長抗體鉸鏈區之全部或部分:或一或多個二聚化序列,其為已知促進多肽(例如白胺酸拉鏈、GCN4拉鏈)之間相互作用的胺基酸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Fc」或「Fc區(Fc region)」或「Fc域(Fc domain)」指含有抗體重鏈之恆定區的多肽,其不包括第一恆定區免疫球蛋白域。因此,Fc指IgA、IgD及IgE之最後二個恆定區免疫球蛋白域,或IgE及IgM之最後三個恆定區免疫球蛋白域。視情況,Fc域可包括位於此等域之N端的可撓性鉸鏈之全部或部分。對於IgA及IgM,Fc可包括J鏈。對於IgG之例示性Fc域,Fc含有免疫球蛋白域Cγ2及Cγ3,及視情況存在之Cγ1與Cγ2之間的鉸鏈之全部或部分。Fc區之邊界可改變,但典型地包括鉸鏈區之至少一部分。另外,Fc亦包括任何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或任何變異體或經修飾形式,諸如改變FcR結合或改變Fc介導性效應功能之任何變異體或經修飾形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Fc嵌合體(Fc chimera)」指一或多個多肽直接或間接連接於Fc區或其衍生物而成之嵌合多肽。典型地,Fc嵌合體組合免疫球蛋白之Fc區與另一多肽(例如抗RSV抗體片段)。Fc多肽衍生物或經修飾Fc多肽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
如本文中所使用,「蛋白質轉導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或「PTD」為可與蛋白質(諸如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結合以促進蛋白質連接於目標細胞及/或攝取至目標細胞中之肽域。
如本文中所使用,「標籤(tag)」或「抗原決定基標籤(epitope tag)」指典型地添加至多肽(諸如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之N或C端的胺基酸序 列。包括與多肽融合之標籤可有助於多肽純化及/或偵測。典型地,標籤或標籤多肽指如下多肽:具有足夠殘基以提供由抗體識別之抗原決定基或可用以偵測或純化,仍足夠短以使得其不會干擾其所連接之嵌合多肽的活性。標籤多肽典型地足夠獨特,因此特異性結合於其之抗體並不實質上與其所連接之多肽中之抗原決定基交叉反應。適合之標籤多肽一般具有至少5或6個胺基酸殘基且通常為約8-50個胺基酸殘基,典型地為9-30個殘基。標籤可連接於多聚體中之一或多個嵌合多肽且允許偵測多聚體或其自樣品或混合物回收。該等標籤為眾所周知的且可容易合成及設計。例示性標籤多肽包括用於親和純化之標籤多肽,包括His標籤、流行性感冒血球凝集素(HA)標籤多肽及其抗體12CA5(Field等人(1988)Mol.Cell.Biol.8:2159-2165);c-myc標籤及其8F9、3C7、6E10、G4、B7及9E10抗體(參見例如Evan等人(1985)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5:3610-3616);及單純疱疹病毒醣蛋白D(gD)標籤及其抗體(Paborsky等人(1990)Protein Engineering 3:547-553(1990))。用於偵測標記抗原決定基之抗體的抗體在本文中典型地稱為二級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polypeptide)」指共價連接之兩個或更多個胺基酸。術語「多肽」及「蛋白質(protein)」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肽(peptide)」指長度為2個至約40個或40個胺基酸之多肽。
如本文中所使用,「胺基酸(amino acid)」為含有胺基及羧酸基之有機化合物。多肽含有兩個或更多個胺基酸。出於本文之目的,所提供抗體中所含之胺基酸包括二十種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表1)、非天然胺基酸及胺基酸類似物(例如α-碳具有側鏈之胺基酸)。如本文中所使 用,根據熟知之三字母或單字母縮寫(參見表1)鑑別本文中出現之多肽的各種胺基酸序列中存在之胺基酸。各種核酸分子及片段中存在之核苷酸以此項技術中常用之標準單字母名稱命名。
如本文中所使用,「胺基酸殘基(amino acid residue)」指多肽在其肽鍵聯處經化學消化(水解)時所形成之胺基酸。本文所述之胺基酸殘基一般呈「L」異構形式。可用呈「D」異構形式之殘基取代任何L-胺基酸殘基,只要多肽保留所需功能性質即可。NH2指存在於多肽胺基端之自由胺基。COOH指存在於多肽羧基端之自由羧基。與J.Biol.Chem.,243:3557-59(1968)中所述及37 C.F.R.§§ 1.821-1.822所採用之標準多肽命名法一致,胺基酸殘基之縮寫展示於表1中:
本文中由式表示之所有胺基酸殘基序列均在胺基端至羧基端之習知方向上具有左至右位向。另外,「胺基酸殘基」一詞經定義包括對應表(表1)中所列之胺基酸、經修飾、非天然及罕見的胺基酸。此外,胺基酸殘基序列之開始或末端處的虛線指示鍵結於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之另一序列或胺基端基團(諸如NH2)或羧基端基團(諸如COOH)之肽鍵。
在肽或蛋白質中,胺基酸之適合的保守性取代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一般可在不改變所得分子生物活性之情況下進行。熟習此項技術者認識到,一般而言,多肽之非必需區中的單一胺基酸取代並不實質上改變生物活性(參見例如Watson等人,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第4版,1987,The Benjamin/Cummings Pub.co.,第224頁)。
該等取代可根據如下表2中所陳述之例示性取代來進行:
其他取代亦為允許的且可憑經驗或根據其他已知保守性或非保守性取代來確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天然存在之胺基酸(naturally occurring amino acids)」指多肽中存在之20種L-胺基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非天然胺基酸(non-natural amino acid)」指具有類似於天然胺基酸之結構但結構上已經修飾成模擬天然胺基酸之結構及活性的有機化合物。因此,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包括例如除20種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外的胺基酸或胺基酸類似物,且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之D-立體異構體(isostereomer)。例示性非天然胺基酸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包括(但不限於)2-胺基己二酸(Aad)、3-胺基己二酸(Baad)、β-丙胺酸/β-胺基-丙酸(Bala)、2-胺基丁酸(Abu)、4-胺基丁酸/哌啶酸(4Abu)、6-胺基己酸(Acp)、2-胺基庚酸(Ahe)、2-胺基異丁酸(Aib)、3-胺基異丁酸(Baib)、2-胺基庚二酸(Apm)、2,4-二胺基丁酸(Dbu)、鎖鏈素(Des)、2,2'-二胺基庚二酸(Dpm)、2,3-二胺基丙酸(Dpr)、N-乙基甘胺酸(EtGly)、N-乙基天冬醯胺(EtAsn)、羥離胺酸(Hyl)、別羥離胺酸(Ahyl)、3-羥脯胺酸(3Hyp)、4-羥脯胺酸(4Hyp)、異鎖鏈素(Ide)、別異白胺酸(Aile)、N-甲基甘胺酸、肌胺酸(MeGly)、N-甲基異白胺酸(MeIle)、6-N-甲基離胺酸(MeLys)、N-甲基纈胺酸(MeVal)、正纈胺酸(Nva)、正白胺酸(Nle)及鳥胺酸(Orn)。
如本文中所使用,「天然多肽(native polypeptide)」或「天然核酸(native nucleic acid)」分子分別為自然界中可見之多肽或核酸分子。天然多肽或核酸分子可為多肽或核酸分子之野生型形式。天然多肽或核酸分子可為多肽之主要形式,或其任何對偶基因或其他天然變異體。與天然多肽及核酸分子相比,本文所提供之變異多肽及核酸分 子可具有修飾。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或核酸分子之野生型形式為由基因或由基因編碼之編碼序列編碼之形式。典型地,基因或由其編碼之分子的野生型形式不含有突變或改變功能或結構之其他修飾。術語野生型亦涵蓋具有如在物種間發生之對偶基因變異的形式。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或核酸分子之主要形式指呈由基因產生之主要形式的分子形式。「主要形式(predominant form)」隨來源不同而變化。舉例而言,不同細胞或組織類型可產生不同形式之多肽,例如藉由替代性剪接及/或藉由替代性蛋白質加工來實現。在每一細胞或組織類型中,不同多肽可為「主要形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對偶基因變異體(allelic variant)」或「對偶基因變異(allelic variation)」指佔據同一染色體基因座之基因的兩個或更多個替代形式中之任一者。對偶基因變異經由突變天然出現,且會導致群體中之表型多形現象。基因突變可為沉默的(所編碼之多肽無變化)或可編碼具有改變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術語「對偶基因變異體」亦在本文中用於表示由基因之對偶基因變異體編碼的蛋白質。典型地,基因之提及形式編碼來自物種群體或單個提及成員之多肽的野生型形式及/或主要形式。典型地,包括物種間之變異體的對偶基因變異體與來自同一物種之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典型地具有至少80%、85%、90%、95%或更高或約80%、85%、90%、95%或更高的胺基酸一致性;一致性程度視基因及比較為種間或種內而定。一般,種內對偶基因變異體與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具有至少80%、85%、90%或95%或更高的一致性或約80%、85%、90%或95%或更高的一致性,包括與多肽之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具有96%、97%、98%、99%或更高的一致性。本文中提及之對偶基因變異體一般指同一物種之成員間的蛋白質變異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對偶基因(allele)」在本文中可與「對偶基因變異體」互換使用,指基因或其一部分之替代形式。對偶基因佔據同源染色體上之同一基因座或位置。當個體具有基因之兩個相同對偶基因時,該個體稱為該基因或對偶基因之同型接合子。當個體具有基因之兩個不同對偶基因時,該個體稱為該基因之異形接合子。特定基因之對偶基因可在單個核苷酸或數個核苷酸中互不相同,且可包括核苷酸之取代、缺失及插入。基因之對偶基因亦可為含有突變之基因形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物種變異體(species variants)」指不同物種間之多肽變異體,包括不同哺乳動物物種(諸如小鼠及人類)及微生物物種(諸如病毒及細菌)。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域(domain)」為多肽中結構上及/或功能上可區分或可定義之一部分(具有三個或更多個、一般5個、10個或更多個胺基酸之序列)。例示性多肽域為多肽中可形成多肽中之獨立摺疊結構的一部分,其由一或多個結構基元(例如由環區連接之α螺旋及/或β股之組合)構成及/或藉由特定功能活性(諸如酶活性、二聚化或抗原結合)識別。多肽可具有一或多個、典型地多於一個不同域。舉例而言,多肽可具有一或多個結構域及一或多個功能域。單一多肽域可基於結構及功能加以區分。域可涵蓋相連的線性胺基酸序列。或者,域可涵蓋複數個不相連胺基酸部分,其沿多肽之線性胺基酸序列為不相連的。典型地,多肽含有複數個域。舉例而言,抗體分子之每一重鏈及每一輕鏈含有複數個免疫球蛋白(Ig)域,每一域之長度為約110個胺基酸。
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多肽域且可根據與其他該等域之結構及/或功能同源性來鑑別該等域。本文中為了進行例示,提供定義,但應瞭解以名稱識別特定域完全在此項技術中之能力範圍內。需要時,可使 用適當軟體來鑑別域。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之功能區為多肽中含有至少一個功能域(其賦予特定功能,諸如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之能力,例如經由抗原結合、DNA結合、配位體結合或二聚化,或藉由酶活性,例如激酶活性或蛋白水解活性)之區域;多肽之例示性功能區為抗體域,諸如VH、VL、CH、CL及其部分,諸如CDR(包括CDR1、CDR2及CDR3)或抗原結合部分(諸如抗體結合部位)。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之結構區為多肽中含有至少一個結構域之區域。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諸如抗體)之「性質(property)」指多肽所展現之任何性質,包括(但不限於)結合特異性、結構構型或構形、蛋白質穩定性、對蛋白水解之抗性、構形穩定性、熱耐受性及對pH值條件之耐受性。性質變化可改變多肽之「活性」。舉例而言,抗體多肽之結合特異性變化可改變結合抗原之能力,及/或各種結合活性(諸如親和力或親和性),或多肽之活體內活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多肽(諸如抗體)之「活性(activity)」或「功能活性(functional activity)」指多肽所展現之任何活性。該等活性可憑經驗確定。例示性活性包括(但不限於)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之能力,例如經由抗原結合、DNA結合、配位體結合或二聚化、酶活性(例如激酶活性或蛋白水解活性)。對於抗體(包括抗體片段),活性包括(但不限於)特異性結合特定抗原之能力;抗原結合之親和力,例如高或低親和力;抗原結合之親和性,例如高或低親和性;締合速率;解離速率;效應功能,諸如促進抗原中和或清除之能力;病毒中和;及活體內活性,諸如預防病原體感染或侵襲、或促進清除、或滲透體內特定組織或流體或細胞之能力。可使用公認之檢定來試管內或活體 內評估活性,諸如ELISA、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表面電漿子共振或量測締合或解離速率之等效檢定、免疫組織化學及免疫螢光組織學及顯微法、基於細胞之檢定、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及結合檢定(例如淘選檢定)。舉例而言,對於抗體多肽,可如下評估活性:試管內量測結合親和力、親和性及/或結合係數(例如針對締合/解離速率)及其他活性,或活體內量測各種效應,諸如免疫效應,例如抗原清除、抗體滲透或定位於組織中、針對疾病(例如感染)之保護、血清或其他流體抗體效價,或進行此項技術中熟知之其他檢定。該等檢定之結果指示,多肽展現之活性可能與活體內多肽活性有關,其中活體內活性可稱為治療性活性或生物活性。經修飾多肽之活性可為未經修飾多肽之活性的任何百分比值,包括(但不限於)與未經修飾多肽相比為活性之1%、活性之2%、3%、4%、5%、10%、20%、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100%、200%、300%、400%、500%或更高。測定經修飾(例如變異)抗體之功能或活性的檢定為此項技術所熟知。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性活性(therapeutic activity)」指治療性多肽之活體內活性。一般,治療性活性為用於治療疾病或病狀之活性。經修飾多肽之治療性活性可為未經修飾多肽之治療性活性的任何百分比值,包括(但不限於)與未經修飾多肽相比為活性之1%、治療性活性之2%、3%、4%、5%、10%、20%、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100%、200%、300%、400%、500%或更高。
如本文中所使用,「展現至少一種活性(exhibits at least one activity)」或「保留至少一種活性(retains at least one activity)」指與不含有修飾之目標或未經修飾多肽相比,經修飾多肽,諸如根據所提 供方法產生之變異多肽,諸如經修飾(例如變異)抗體或其他治療性多肽(例如經修飾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所展現之活性。保留目標多肽之活性的經修飾或變異多肽可展現改良之活性或維持未經修飾多肽之活性。在一些情況下,經修飾或變異多肽可保留與目標或未經修飾多肽相比增加之活性。在一些情況下,經修飾或變異多肽可保留與未經修飾或目標多肽相比降低之活性。經修飾或變異多肽之活性可為未經修飾或目標多肽之活性的任何百分比值,包括(但不限於)與未經修飾或目標多肽相比為活性之1%、活性之2%、3%、4%、5%、10%、20%、30%、40%、50%、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100%、200%、300%、400%、500%或更高。在其他具體實例中,活性變化為未經修飾或目標多肽之至少約2倍、3倍、4倍、5倍、6倍、7倍、8倍、9倍、10倍、20倍、30倍、40倍、50倍、60倍、70倍、80倍、90倍、100倍、200倍、300倍、400倍、500倍、600倍、700倍、800倍、900倍、1000倍或更大倍數。針對活性保留之檢定視待保留之活性而定。該等檢定可試管內或活體內進行。可例如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及以下實施例中對於活性所述之檢定來量測活性,諸如(但不限於)ELISA及淘選檢定。與未經修飾或目標多肽相比,經修飾或變異多肽之活性亦可就投予多肽後之活體內治療性或生物活性或結果進行評估。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評估(assessing)」意欲包括在獲得樣品中存在之蛋白酶或其域之活性的絕對值以及獲得指示活性程度之指數、比率、百分比、視覺或其他值之意義上之定量及定性測定。評估可為直接或間接的,當然,實際偵測之化學物質不必為蛋白水解產物本身,但可例如為其衍生物或其他一些物質。舉例而言,偵測補體蛋白之裂解產物,諸如利用SDS-PAGE及用庫馬斯藍(Coomassie blue) 進行蛋白質染色。
如本文中所使用,「核酸(nucleic acid)」指至少兩個連接之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包括連接在一起(典型地由磷酸二酯鍵聯)之去氧核糖核酸(DNA)與核糖核酸(RNA)。術語「核酸」亦包括核酸類似物,諸如肽核酸(PNA)、硫代磷酸酯DNA及其他該等類似物及衍生物或其組合。核酸亦包括含有例如核苷酸類似物或除磷酸二酯鍵外之「主鏈」鍵的DNA及RNA衍生物,該「主鏈」鍵為例如磷酸三酯鍵、胺基磷酸酯鍵、硫代磷酸酯鍵、硫酯鍵或肽鍵(肽核酸)。該術語亦包括作為等效物之由核苷酸類似物、單股(有義或反義)及雙股核酸製成之RNA或DNA的衍生物、變異體及類似物。去氧核糖核苷酸包括去氧腺苷、去氧胞苷、去氧鳥苷及去氧胸苷。對於RNA,尿嘧啶鹼基為尿苷。
核酸可含有核苷酸類似物,包括例如質量改變之核苷酸,其允許核酸分子之質量差異;含有可偵測標記(諸如螢光、放射性、發光或化學發光標記)之核苷酸,其允許偵測核酸分子;或含有活性基團(諸如生物素或巰基)之核苷酸,其有助於將核酸分子固定於固體支撐物。核酸亦可含有一或多種可選擇性裂解之主鏈鍵,例如可以化學方法、以酶方法或以光解方法裂解。舉例而言,核酸可包括一或多種去氧核糖核苷酸,隨後為一或多種核糖核苷酸,其後可為一或多種去氧核糖核苷酸,該序列可藉由鹼基水解在核糖核苷酸序列處裂解。核酸亦可含有一或多種對裂解具有相對抗性之鍵,例如嵌合寡核苷酸引子,其可包括由肽核酸鍵連接之核苷酸及至少一個在3'端由磷酸二酯鍵或其他適合之鍵連接的核苷酸,且能夠由聚合酶延長。肽核酸序列可使用熟知方法製備(參見例如Weiler等人(1997)Nucleic Acids Res.25:2792-2799)。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及「核酸分子(nucleic acid molecule)」指含有至少兩個連接之核苷酸或核苷酸衍生物的寡聚物或聚合物,包括連接在一起(典型地由磷酸二酯鍵聯)之去氧核糖核酸(DNA)與核糖核酸(RNA)。聚核苷酸亦包括含有例如核苷酸類似物或除磷酸二酯鍵外之「主鏈」鍵的DNA及RNA衍生物,該「主鏈」鍵為例如磷酸三酯鍵、胺基磷酸酯鍵、硫代磷酸酯鍵、硫酯鍵或肽鍵(肽核酸)。聚核苷酸(核酸分子)包括單股及/或雙股聚核苷酸,諸如去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以及RNA或DNA之類似物或衍生物。該術語亦包括作為等效物之由核苷酸類似物、單股(有義或反義)及雙股聚核苷酸製成之RNA或DNA的衍生物、變異體及類似物。去氧核糖核苷酸包括去氧腺苷、去氧胞苷、去氧鳥苷及去氧胸苷。對於RNA,尿嘧啶鹼基為尿苷。聚核苷酸可含有核苷酸類似物,包括例如質量改變之核苷酸,其允許聚核苷酸之質量差異;含有可偵測標記(諸如螢光、放射性、發光或化學發光標記)之核苷酸,其允許偵測聚核苷酸;或含有活性基團(諸如生物素或巰基)之核苷酸,其有助於將聚核苷酸固定於固體支撐物。聚核苷酸亦可含有一或多種可選擇性裂解之主鏈鍵,例如可以化學方法、以酶方法或以光解方法裂解。舉例而言,聚核苷酸可包括一或多種去氧核糖核苷酸,隨後為一或多種核糖核苷酸,其後可為一或多種去氧核糖核苷酸,該序列可藉由鹼基水解在核糖核苷酸序列處裂解。聚核苷酸亦可含有一或多種對裂解具有相對抗性之鍵,例如嵌合寡核苷酸引子,其可包括由肽核酸鍵連接之核苷酸及至少一個在3'端由磷酸二酯鍵或其他適合之鍵連接的核苷酸,且能夠由聚合酶延長。肽核酸序列可使用熟知方法製備(參見例如Weiler等人(1997)Nucleic Acids Res.25:2792-2799)。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核酸分子(聚核苷酸)為寡核苷 酸,包括合成寡核苷酸、寡核苷酸雙鏈體、引子(包括補平引子)及寡核苷酸雙鏈體卡匣。
如本文中所使用,「DNA構築體(DNA construct)」為含有以自然界中未見之方式組合及鄰接之DNA區段的單股或雙股、線性或環狀DNA分子。DNA構築體作為人類操作之結果而存在,且包括所操作分子之純系及其他複本。
如本文中所使用,「DNA區段(DNA segment)為具有指定屬性之較大DNA分子的一部分。舉例而言,編碼指定多肽之DNA區段為較長DNA分子之一部分,諸如質體或質體片段,當其自5'至3'方向閱讀時編碼指定多肽之胺基酸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正股聚核苷酸指「有義股」或聚核苷酸雙鏈體,其與負股或「反義」股互補。在編碼基因之聚核苷酸的情況下,有義股為與轉譯為多肽之mRNA股一致的股,而反義股與該股互補。雙鏈體之正股與負股彼此互補。
如本文中所使用,遺傳元件指編碼多肽或蛋白質或其區域之基因或其任何區域。在一些實例中,遺傳元件編碼融合蛋白。
如本文中所使用,核酸分子之調節區意謂積極或消極地影響可操作地連接之基因之表現的順式作用核苷酸序列。調節區包括使得基因表現可誘導(亦即需要物質或刺激來增加轉錄)之核苷酸序列。當存在誘導物或其濃度增加時,基因表現可增加。調節區亦包括使得基因表現受到壓製(亦即物質或刺激降低轉錄)之序列。當存在壓製物或其濃度增加時,基因表現可降低。已知調節區影響、調節或控制許多活體內生物活性,包括細胞增殖、細胞生長及死亡、細胞分化及免疫調節。調節區典型地結合於一或多種反式作用蛋白質,此使得基因轉錄增加或減少。
基因調節區之特定實例為啟動子及增強子。啟動子為位於轉錄或轉譯起始部位附近之序列,典型地位於轉譯起始部位之5'端。啟動子通常位於轉譯起始部位之1Kb內,但可位於更遠處,例如2Kb、3Kb、4Kb、5Kb或更遠、至多及包括10Kb。已知當增強子位於基因之5'或3'端時,或當位於外顯子或內含子中或其一部分中時,其影響基因表現。增強子亦可在與基因間隔明顯距離處起作用,例如間隔距離為約3Kb、5Kb、7Kb、10Kb、15Kb或更遠。
調節區除啟動子區外,亦包括(但不限於):有助於轉譯之序列,內含子之剪接信號,維持基因之正確閱讀框架以允許mRNA及終止密碼子、前導序列及融合搭配物序列之同框轉譯,用於形成多基因或多順反子訊息之內部核糖體結合部位(IRES)元件,提供所關注基因轉錄物之適當聚腺苷酸化的聚腺苷酸化信號,及終止密碼子,且可視情況包括於表現載體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核酸序列、區、元件或域,「可操作地連接」意謂核酸區在功能上彼此相關。舉例而言,編碼前導肽之核酸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多肽之核酸,藉此核酸可經轉錄並轉譯以表現功能性融合蛋白,其中該前導肽實現融合多肽之分泌。在一些情況下,編碼第一多肽(例如前導肽)之核酸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第二多肽之核酸且該等核酸轉錄為單一mRNA轉錄物,但mRNA轉錄物之轉譯會導致兩種多肽中之一者得以表現。舉例而言,琥珀終止密碼子可位於編碼第一多肽之核酸與編碼第二多肽之核酸之間,以使得當引入部分琥珀抑制細胞中時,所得單一mRNA轉錄物可經轉譯以產生含有第一及第二多肽之融合蛋白,或可經轉譯以僅產生第一多肽。在另一實例中,啟動子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多肽之核酸,藉此啟動子調節或介導核酸之轉錄。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例如合成核酸分子或合成基因或合成肽,「合成(synthetic)」指藉由重組方法及/或藉由化學合成方法產生之核酸分子或多肽分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藉由重組方法、藉由使用重組DNA方法產生意謂使用熟知分子生物學方法來表現由所選殖DNA編碼之蛋白質。
如本文中所使用,「表現(expression)」指藉由聚核苷酸之轉錄及轉譯產生多肽之過程。多肽之表現量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包括例如測定由宿主細胞產生之多肽之量的方法來評估。該等方法可包括(但不限於)藉由ELISA、凝膠電泳後庫馬斯藍染色、洛瑞蛋白質檢定(Lowry protein assay)及布萊德蛋白質檢定(Bradford protein assay)定量細胞溶解物中之多肽。
如本文中所使用,「宿主細胞」為用於接受、維持、再生及擴增載體之細胞。宿主細胞亦可用於表現由載體編碼之多肽。當宿主細胞分裂時,載體中所含之核酸複製,從而擴增核酸。在一實例中,宿主細胞為基因封裝,其可經誘導以在其表面上表現變異多肽。在另一實例中,宿主細胞感染該基因封裝。舉例而言,宿主細胞可為噬菌體呈現相容性宿主細胞,其可經噬菌體或噬菌粒載體轉型且適合表現含有變異多肽之融合蛋白之噬菌體的封裝。
如本文中所使用,「載體(vector)」為當轉移至適當宿主細胞中時可表現一或多種異源蛋白質之可複製核酸。提及之載體包括可引入編碼多肽或其片段之核酸(典型地藉由限制性消化及接合)的彼等載體。提及之載體亦包括含有編碼多肽之核酸的彼等載體。使用該載體將編碼多肽之核酸引入宿主細胞中以擴增核酸或表現/呈現由核酸編碼之多肽。載體典型地保持游離型,但可設計成實現基因或其一部分整合於基因組染色體中。亦涵蓋為人造染色體之載體,諸如酵母人造 染色體及哺乳動物人造染色體。該等運載體之選擇及使用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如本文中所使用,載體亦包括「病毒載體(virus vectors/viral vectors)」。病毒載體為經工程改造之病毒,其可操作地連接於外源基因以轉移(作為運載體或穿梭器)外源基因至細胞中。
如本文中所使用,「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包括能夠表現與調節序列(諸如啟動子區)可操作地連接之DNA且能夠實現該等DNA片段之表現的載體。該等其他區段可包括啟動子及終止子序列,且視情況可包括一或多個複製起點、一或多個可選擇標記物、增強子、聚腺苷酸化信號及其類似物。表現載體一般來源於質體或病毒DNA,或可含有兩者之元件。因此,表現載體指在引入適當宿主細胞中時導致所選殖DNA表現之重組DNA或RNA構築體,諸如質體、噬菌體、重組病毒或其他載體。適當表現載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可在真核細胞及/或原核細胞中複製之載體及保持游離型之載體或整合於宿主細胞基因組中之載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與「寡聚物(oligo)」作為同義詞使用。寡核苷酸為含有有限數目之核苷酸長的聚核苷酸。熟習此項技術者認識到,寡核苷酸之長度一般小於兩百五十個或約兩百五十個、典型地小於兩百個或約兩百個、典型地小於一百個或約一百個核苷酸。典型地,本文所提供之寡核苷酸為合成寡核苷酸。合成寡核苷酸含有少於250或200個或約250或200個核苷酸長,例如少於約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或200個核苷酸。典型地,寡核苷酸為單股寡核苷酸。結尾「聚體(mer)」可用於表示寡核苷酸之長度。舉例而言,「100聚體(100-mer)」可用於指含有100個核苷酸長之寡核苷 酸。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合成寡核苷酸為正股及負股寡核苷酸、隨機化寡核苷酸、參考序列寡核苷酸、模板寡核苷酸及補平引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合成寡核苷酸為藉由化學合成產生之寡核苷酸。化學寡核苷酸合成方法為眾所周知的。任一已知合成方法均可用於產生經設計且用於所提供方法中之寡核苷酸。舉例而言,合成寡核苷酸典型地藉由以化學方法連接含有保護基之單一核苷酸單體或核苷酸三聚體來製備。典型地,一次添加一個胺基磷酸酯(含有保護基之單一核苷酸)。合成典型地以寡核苷酸之3'端開始。3'最末端之胺基磷酸酯連接於固體支撐物且藉由向最後5'端添加每一胺基磷酸酯來進行合成。每次添加後,自最新添加之鹼基上的5'磷酸酯基移除保護基,從而允許添加另一胺基磷酸酯。自動化合成器一般可合成長度為至多約150至約200個核苷酸之寡核苷酸。典型地,經設計且用於所提供方法中之寡核苷酸使用標準氰基乙基化學作用由胺基磷酸酯單體合成。藉由此標準方法產生之合成寡核苷酸可購自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IDT)(coralville,IA)或TriLink Biotechnologies(San Diego,CA)。
如本文中所使用,「引子(primer)」指可在適當條件(例如存在四種不同三磷酸核苷及聚合劑,諸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或反轉錄酶)下在適當緩衝液中及在適合溫度下充當模板介導核酸合成之起始點的核酸分子(更典型地指共有序列一致性之該等分子的池)。應瞭解,特定核酸分子可用作「探針」及「引子」。然而,引子具有用於延長之3'羥基。引子可用於各種方法中,包括例如聚合酶鏈反應(PCR)、反轉錄酶(RT)-PCR、RNA PCR、LCR、多重PCR(multiplex PCR)、鍋柄式PCR(panhandle PCR)、捕捉PCR、表現PCR、3'及5' RACE、原位PCR、接合介導PCR及其他擴增方案。
如本文中所使用,「引子對(primer pair)」指一組包括以下之引子(例如兩個引子池):5'(上游)引子,其與待擴增(例如藉由PCR)之序列之5'端特異性雜交;及3'(下游)引子,其與待擴增之序列之3'端的互補序列特異性雜交。因為「引子」可指相同核酸分子之池,所以引子對典型地為一對兩個引子池。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一引子(single primer)」及「單一引子池(primer pool)」作為同義詞指引子池,其中該池中之每一引子含有與其他引子成員之序列一致性,例如成員共有至少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100%或至少約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100%一致性之引子池。單一引子池中之引子(全部共有序列一致性)充當5'(上游)引子(其與待擴增(例如藉由PCR)之序列之5'端特異性雜交)及3'(下游)引子(其與待擴增之序列之3'端的互補序列特異性雜交)。因此,可使用單一引子,而不使用其他引子,在聚合酶擴增反應中引發互補股之合成且擴增核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兩個核苷酸,互補性指在兩個核酸分子雜交時兩個核苷酸彼此鹼基配對之能力。兩個共有互補性之核酸分子稱為互補核酸分子;例示性互補核酸分子為聚核苷酸雙鏈體中之正股及負股。如本文中所使用,當核酸分子或其區域與另一核酸分子或其區域互補時,該兩個分子或區域彼此特異性雜交。兩個互補核酸分子可就互補性百分比進行描述。舉例而言,彼此特異性雜交但相對於彼此含有5個失配之兩個核酸分子(長度各為100個核苷酸)被稱為95%互補。對於以100%互補性雜交之兩個核酸分子,不需要沿兩個分子之整個長度存在互補性。舉例而言,含有20個相連核苷酸長之核酸分子可與含有500個相連核苷酸長之核酸分子的20個相連核苷酸部分特異性 雜交。若沿此20個核苷酸部分不存在失配,則20個核苷酸分子以100%互補性雜交。典型地,互補核酸分子以互補核苷酸之間小於25%、20%、15%、10%、5%、4%、3%、2%或1%的失配比對(換言之,至少75%、80%、85%、90%、95%、96%、97%、98%或99%或至少約75%、80%、85%、90%、95%、96%、97%、98%或99%互補性)。在另一實例中,互補核酸分子含有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或約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或至少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或至少約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或99%互補性。在一實例中,互補核酸分子含有少於5、4、3、2或1個失配核苷酸。在一實例中,互補核苷酸為100%互補。必要時,將指定互補性百分比。典型地,選擇兩個分子以使得其將在高嚴格度條件下特異性雜交。
如本文中所使用,核酸分子之互補股指與該分子特異性雜交之核苷酸序列(例如核酸分子),諸如聚核苷酸雙鏈體中之核酸分子的相反股。舉例而言,在聚核苷酸雙鏈體中,正股寡核苷酸之互補股為與雙鏈體中之正股寡核苷酸特異性雜交之負股寡核苷酸。在所提供方法之一實例中,使用聚合酶反應合成聚核苷酸之互補股以形成雙鏈體,典型地由使寡核苷酸引子與聚核苷酸雜交開始。
如本文中所使用,「特異性雜交(specifically hybridizes)」指藉由互補鹼基配對使核酸分子(例如寡核苷酸或聚核苷酸)黏著於另一核酸分子。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影響特異性雜交之試管內及活體內參數,諸如特定分子之長度及組成。與試管內雜交尤其有關之參數另外包括黏著及洗滌溫度、緩衝液組成及鹽濃度。不需要為了彼此特異性 雜交,兩個核酸分子展現100%互補性。舉例而言,共有序列互補性(諸如99%、98%、97%、96%、95%、90%、85%、80%、75%、70%、65%、60%、55%或50%或約99%、98%、97%、96%、95%、90%、85%、80%、75%、70%、65%、60%、55%或50%或至少99%、98%、97%、96%、95%、90%、85%、80%、75%、70%、65%、60%、55%或50%或至少約99%、98%、97%、96%、95%、90%、85%、80%、75%、70%、65%、60%、55%或50%互補性)之兩個互補核酸分子可彼此特異性雜交。本文所提供之試管內雜交方法中所用之參數(例如緩衝液組分、時間及溫度)可嚴格調整以改變兩個核酸分子特異性雜交所需之互補性百分比。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調整此等參數以達成核酸分子與適合於特定應用之目標核酸分子之特異性雜交。
如本文中所使用,「初級序列(primary sequence)」指多肽之胺基酸殘基序列或核酸分子之核苷酸序列。
如本文中所使用,兩種蛋白質或核酸之間的「相似性」指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或核酸之核苷酸序列之間的相關性。相似性可基於殘基序列之一致性程度及其中所含之殘基。評估蛋白質或核酸之間的相似性程度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舉例而言,在一個評估序列相似性之方法中,兩個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以得到序列之間最大一致性值之方式比對。「一致性(identity)」指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不變之程度。胺基酸序列及在一定程度上核苷酸序列之比對亦可考慮胺基酸(或核苷酸)之保守性差異及/或屢次取代。保守性差異為保持所涉及殘基之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比對可為全局(在整個序列長度上所比較序列之比對且包括所有殘基)或局部(序列中僅包括最相似區域之一部分的比對)。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多肽或核酸分子或其區域與另一多肽或核酸 分子或區域含有或具有「一致性」或「同源性」時,兩個分子及/或區域共有大於或等於40%或大於或等於約40%序列一致性,且典型地大於或等於50%或大於或等於約50%序列一致性,諸如至少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100%或約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100%序列一致性;必要時可指定精確一致性百分比。與第二核酸分子或區域一致或同源之核酸分子或其區域可與與該第二核酸分子或區域100%互補之核酸分子或區域特異性雜交。或者,可比較兩個理論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或核酸或多肽分子與理論序列之間的一致性。
序列「一致性」本身具有此項技術公認之含義且兩個核酸或多肽分子或區域之間的序列一致性百分比可使用公開技術計算。序列一致性可沿聚核苷酸或多肽之全長或沿分子之區域量測。(參見例如: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Lesk,A.M.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8;Biocomputing:Informatics and Genome Projects,Smith,D.W.編,Academic Press,New York,1993;Computer Analysis of Sequence Data,第I部分,Griffin,A.M.及Griffin,H.G.編,Humana Press,New Jersey,1994;Sequence Analysis in Molecular Biology,von Heinje,G.,Academic Press,1987;及Sequence Analysis Primer,Gribskov,M.及Devereux,J.編,M Stockton Press,New York,1991)。雖然存在許多量測兩個聚核苷酸或多肽之間的一致性之方法,但術語「一致性」為熟練技術人員所熟知。(Carrillo,H.及Lipman,D.,SIAM J Applied Math 48:1073(1988))。
沿兩個聚核苷酸或多肽之全長比較的序列一致性指沿分子全長之一致核苷酸或胺基酸殘基的百分比。舉例而言,若多肽A具有100個 胺基酸且多肽B具有95個胺基酸,其與多肽A之胺基酸1-95一致,則當與多肽B之全長相比,沿多肽A之全長比較序列一致性時,多肽B具有95%一致性。或者,可沿各多肽之區域(諸如20個胺基酸之類似區域)比較多肽A與多肽B之間的序列一致性。在此情況下,若多肽A及B沿該區域具有20個一致胺基酸,則該等區域之序列一致性為100%。或者,與另一分子之區域相比,可沿分子之長度比較序列一致性。或者,可沿相同長度之多肽(但存在胺基酸置換,諸如保守性胺基酸置換或非保守性胺基酸置換)比較多肽A與多肽B之間的序列一致性。如下文所討論且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評估一致性之各種程式及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可不使用軟體容易地測定高一致性值(諸如90%或95%一致性)。
無論任何兩個核酸分子具有至少60%、70%、80%、85%、90%、95%、96%、97%、98%或99%或約60%、70%、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之核苷酸序列,其可使用已知電腦演算法測定,諸如「FASTA」程式,使用例如Pearson等人(1988)Proc.Natl.Acad.Sci.USA 85:2444中之預設參數(其他程式包括GCG程式包(Devereux,J.等人(1984)Nucleic Acids Research 12(I):387)、BLASTP、BLASTN、FASTA(Altschul,S.F.等人(1990)J.Molec.Biol.215:403;Guide to Huge Computers,Martin J.Bishop編,Academic Press,San Diego,1994,及Carrillo等人(1988)SIAM J Applied Math 48:1073))。舉例而言,可使用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資料庫之BLAST函數測定一致性。其他商業或公開可用程式包括DNAStar「MegAlign」程式(Madison,WI)及威斯康星大學遺傳學電腦組(University of Wisconsin Genetics Computer Group,UWG)「Gap」程式(Madison WI)。蛋白質及/或核 酸分子之同源性或一致性百分比可例如藉由使用GAP電腦程式(例如Needleman等人(1970)J.Mol.Biol.48:443,如Smith及Waterman修訂((1981)Adv.Appl.Math.2:482))比較序列資訊來測定。簡言之,GAP程式將相似性定義為相似之比對符號(亦即核苷酸或胺基酸)的數目除以兩個序列中較短者之符號總數。GAP程式之預設參數可包括:(1)Gribskov等人(1986)Nucl.Acids Res.14:6745之一元比較矩陣(含有一致性為1及非一致性為0之值)及加權比較矩陣,如Schwartz及Dayhoff編,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National Bio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第353-358頁(1979)所述;(2)各間隙之罰分為3.0且另外各間隙中各符號之罰分為0.10;及(3)末端間隙無罰分。
一般而言,為測定序列一致性百分比,比對序列以使得獲得最高階匹配(參見例如: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Lesk,A.M.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8;Biocomputing:Informatics and Genome Projects,Smith,D.W.編,Academic Press,New York,1993;Computer Analysis of Sequence Data,第1部分,Griffin,A.M.及Griffin,H.G.編,Humana Press,New Jersey,1994;Sequence Analysis in Molecular Biology,von Heinje,G.,Academic Press,1987;及Sequence Analysis Primer,Gribskov,M.及Devereux,J.編,M Stockton Press,New York,1991;Carrillo等人(1988)SIAM J Applied Math 48:1073)。對於序列一致性,保守性胺基酸之數目藉由標準比對演算程式來測定,且可使用由各供應商制定之預設間隙罰分。實質上同源核酸分子典型地以中等嚴格度或以高嚴格度全部沿所關注核酸之長度特異性雜交。亦涵蓋含有簡併密碼子以替代雜交核酸分子中之密碼子的核酸分子。
因此,術語「一致性」在與特定數字關聯時表示第一與第二多肽 或聚核苷酸或其區域之序列之間及/或理論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之間的比較。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與......至少90%一致」指相對於多肽之第一核酸或胺基酸序列之一致性百分比為90至99.99。90%或更高的值之一致性指示如下事實:假設出於例示之目的,比較100個胺基酸之第一及第二多肽長度,第一多肽中不超過10%(亦即100個中有10個)胺基酸與第二多肽不同。可在第一與第二聚核苷酸之間進行類似比較。第一與第二序列間之該等差異可表示為在整個多肽長度上隨機分佈之點突變,或其可在不同長度至最大允許範圍之一或多個位置處叢集,例如10/100胺基酸差異(約90%一致性)。差異定義為核苷酸或胺基酸殘基取代、插入、添加或缺失。在超過約85-90%之同源性或一致性值下,結果與程式及間隙參數設定無關;該等高一致性值可容易加以評估,通常藉由不依靠軟體手動比對來進行。
如本文中所使用,序列比對指使用同源性比對兩個或更多個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典型地,比對以50%或更高的一致性相關之兩個或更多個序列。比對之一組序列指在相應位置處比對之2個或更多個序列且可包括來源於與基因組DNA序列比對之RNA的比對序列,諸如EST及其他cDNA。
相關或變異多肽或核酸分子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方法來比對。該等方法典型地達到最大匹配,且包括諸如使用手動比對及使用多種可用比對程式(例如BLASTP)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程式的方法。藉由比對多肽或核酸序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使用保守性及一致胺基酸殘基作為導引物來鑑別類似部分或位置。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可使用保守性胺基酸或核苷酸殘基作為導引物以尋找人類與非人類序列之間的相應胺基酸或核苷酸殘基。相應位置亦可基於結構比對,例如使用蛋白質結構之電腦模擬比對。在其他情 況下,可鑑別相應區域。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可使用保守性胺基酸殘基作為導引物以尋找人類與非人類序列之間的相應胺基酸殘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類似(analogous)」及「相應(corresponding)」部分、位置或區域為在藉由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比對方法達到最大匹配來比對兩個或更多個相關多肽或核酸序列(包括分子序列、分子區域及/或理論序列)以使得獲得最高階匹配時彼此比對之部分、位置或區域。換言之,兩個類似位置(或部分或區域)在兩個或更多個多肽或核酸序列之最佳擬合比對時比對。當比對兩個或更多個序列時,基於沿線性核酸或胺基酸序列之位置來鑑別類似部分/位置/區域。類似部分不必彼此共有任何序列相似性。舉例而言,兩個同源核酸分子(長度各為100個核苷酸)之序列之比對(以使得達到最大匹配)可揭露100個核苷酸中有70個為一致的。此等核酸分子中含有一些或所有其他非一致30個胺基酸之部分為不共有序列一致性之類似部分。或者,類似部分可彼此含有一定序列一致性百分比,諸如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約50%、55%、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其部分。在一實例中,類似部分為100%一致。
如本文中所使用,「修飾(modification)」係有關於多肽之胺基酸序列或核酸分子之核苷酸序列的修飾且分別包括胺基酸及核苷酸之缺失、插入及置換。修飾多肽之方法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為常規的,諸如使用重組DNA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提及核酸或多肽序列時,「缺失(deletion)」指與序列(諸如目標聚核苷酸或多肽或天然或野生型序列)相比缺失一或多個核苷酸或胺基酸。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提及核酸或胺基酸序列時,「插入(insertion)」 描述在目標、天然、野生型或其他相關序列中包括一或多個其他核苷酸或胺基酸。因此,與野生型序列相比含有一或多個插入之核酸分子在序列之線性長度內含有一或多個其他核苷酸。如本文中所使用,核酸及胺基酸序列之「添加(additions)」描述與另一序列相比核苷酸或胺基酸添加至任一末端上。
如本文中所使用,「取代(substitution)」指用替代性核苷酸或胺基酸置換天然、目標、野生型或其他核酸或多肽序列中之一或多個核苷酸或胺基酸,而不改變分子長度(如以殘基數目所述)。因此,分子中之一或多個取代並不改變分子之胺基酸殘基或核苷酸的數目。與特定多肽相比,取代突變可以沿多肽序列長度之胺基酸殘基編號表示。舉例而言,在胺基酸序列之第19位置處的胺基酸上具有修飾(用異白胺酸(Ile;I)取代半胱胺酸(Cys;C))之經修飾多肽可表示為I19C、Ile19C或簡稱C19,以指示經修飾之第19位置處的胺基酸為半胱胺酸。在此實例中,具有取代之分子在未經修飾多肽之Ile 19處具有修飾。
如本文中所使用,結合性質為與分子(例如多肽)是否及如何結合一或多個結合搭配物有關之分子特徵。結合性質包括結合結合搭配物之能力、其結合於結合搭配物之親和力(例如高親和力)、其結合於結合搭配物之親和性、與結合搭配物形成之鍵的強度及與結合搭配物結合之特異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親和力描述兩個或更多個分子(諸如結合搭配物)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典型地為兩個結合搭配物之間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強度。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抗原決定基之親和力為單一抗體結合部位與抗原決定基之間總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強度之度量。低親和力抗體-抗原相互作用較弱,且分子傾向於快速解離,而高親和力抗體-抗原結合較強且分子保持較長時間的結合。計算親和力之方法 眾所周知,諸如測定締合/解離常數之方法。親和力可憑經驗估計或親和力可經比較,例如藉由比較一種抗體及另一種抗體對於特定抗原之親和力來測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親和性指多價抗體與其同源抗原(諸如與含有多個與具有重複抗原決定基或抗原決定基陣列之抗原相關之結合部位的抗體)之間多重相互作用的強度。與低親和性抗體相比,高親和性抗體具有較高強度之該等相互作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結合(bind)」指分子參與與另一分子之任何吸引性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穩定締合,其中兩個分子彼此極為接近。結合包括(但不限於)非共價鍵、共價鍵(諸如可逆及不可逆共價鍵),且包括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該等分子諸如(但不限於)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質及小分子,諸如化合物,包括藥物。例示性鍵為抗體-抗原相互作用及受體-配位體相互作用。當抗體「結合」特定抗原時,結合指在抗體結合部位抗體經由同源抗體-抗原相互作用特異性識別抗原。結合亦可包括多肽之多個鏈的締合,諸如經由二硫鍵相互作用之抗體鏈。
如本文中所使用,「親和力常數(affinity constant)」指用於量測抗體對於抗原之親和力的締合常數(Ka)。親和力常數愈高,抗體對於抗原之親和力愈大。親和力常數以莫耳濃度之倒數單位(亦即M-1)表示且可由締合-解離反應之速率常數計算,如藉由用於抗體反應之標準動力學方法(例如免疫檢定、表面電漿子共振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動力學相互作用檢定)所量測。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用於提及抗體結合親和力時,術語「相同」意謂締合常數(Ka)在參考抗體之約1至100倍或1至10倍內(與參考抗體相比,大1-100倍的親和力或小1-100倍的親和力,或該等範圍內 之任何數值或範圍或值)。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用於提及締合常數(Ka)時,「實質上相同」意謂締合常數在比參考抗體之締合常數Ka大約5至5000倍或小約5至5000倍的範圍內(比參考抗體大5-5000倍或小5-5000倍)。抗體之結合親和力亦可以解離常數或Kd表示。解離常數為締合常數之倒數,Kd=1/Ka。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用於關於另一抗體描述抗體時,「具有相同結合特異性」一詞意謂抗體與參考抗體特異性結合(免疫特異性結合或特異性結合於病毒)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全部或一部分。因此,具有與命名為58c5或30D8之抗體相同的結合特異性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分別與命名為58c5或30D8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全部或一部分。抗原決定基可在分離之蛋白質中或在病毒之蛋白質中。兩種抗體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之能力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檢定來測定,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檢定及抗體競爭檢定。典型地,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可競爭結合於該抗原決定基,其可例如藉由試管內結合競爭檢定(例如競爭ELISA)使用此項技術已知之技術來量測。典型地,與第二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第一抗體可以約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或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競爭結合於抗原決定基,其中競爭百分比為所量測的第二抗體替代第一抗體結合於抗原決定基之能力。在例示性競爭檢定中,在經標記抗體之預定限制稀釋液(例如50-70%飽和濃度)及未經標記競爭抗體之連續稀釋液存在下培育抗原。藉由在競爭抗體存在下量測經標記抗體結合於抗原之任何結合降 低來測定競爭。該等檢定之變化為此項技術所已知,包括各種標記技術及偵測方法,包括例如放射量測、螢光、酶及比色偵測。第一抗體與第二抗體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能力亦可例如藉由病毒中和檢定使用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來測定。舉例而言,當第一抗RSV抗體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時,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之第二抗體一般與第一抗體結合相同的RSV上之抗原決定基。當第一抗RSV抗體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時,中和野生型RSV及特定突變RSV之第二抗體一般並不與第一抗體結合相同的RSV上之抗原決定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onoclonal antibody resistant mutant)」(MARM)亦稱為「單株抗體逃避突變體(monoclonal antibody escape mutant)」,為展現抵抗中和野生型RSV病毒之單株抗體的中和之突變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實際上,對於被認為已逃避抗體之MARM而言,中和50% RSV MARM所需之抗體濃度必須為中和等量參考野生型感染性病毒粒子所需之抗體濃度的至少約10倍或至少大10倍。
藉由在該單株抗體存在下培養野生型RSV,在抗體存在下經連續數輪病毒複製以使得在連續每一輪病毒複製後需要增加抗體濃度以產生病毒中和作用來產生MARM。在漸增濃度之抗體存在下僅觀察到細胞病變作用(cytopathic effect,CPE)直至產生不再有效地被抗體中和之突變病毒。若與第二抗體相比在第一抗體存在下出現MARM需要更多輪複製,則吾人可推斷出第一抗體結合於與第二抗體所結合之抗原決定基不同的抗原決定基。若第一抗體可中和針對第二抗體所產生之MARM,則吾人可推斷出抗體特異性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或與不同抗原決定基相互作用。與競爭結合檢定相比,MARM可更細緻地定 位抗體之抗原結合抗原決定基,以使得一種抗體可與另一抗體競爭結合於抗原,但可中和其競爭者之MARM。對於一些抗體,其僅需要幾輪選擇以產生MARM;對於其他抗體,則需要更多輪。對於本文所提供之特定抗體,在10、11、12、13、14、15、20、25、30輪或更多輪後不產生MARM。在一些情況下,不可能產生MARM。
如本文中所使用,EC50指在試管內中和檢定中抗體可抑制50%病毒感染之有效濃度,該檢定例如如本文所述之病毒空斑減少檢定(例如使用Vero宿主細胞或其他宿主細胞進行感染之空斑減少檢定)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病毒中和檢定。典型地,中和病毒為在試管內中和檢定(諸如病毒空斑減少檢定)中抑制病毒之EC50為2nM或2nM以下的病毒。
如本文中所使用,「結合搭配物(binding partner)」指例如經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諸如抗體與同源抗原之相互作用)與另一分子特異性相互作用之分子(諸如多肽、脂質、醣脂、核酸分子、碳水化合物或其他分子)。結合搭配物可天然或合成產生。在一實例中,使用一或多種結合搭配物,例如使用試管內或活體內方法,選擇所需變異多肽。例示性試管內方法包括使用偶合於固體支撐物(諸如珠粒、板、管柱、基質或其他固體支撐物)之結合搭配物進行選擇;或結合搭配物偶合於另一可選擇分子(諸如生物素分子),隨後藉由使該另一可選擇分子偶合於固體支撐物進行後續選擇。典型地,試管內方法包括移除未結合多肽之洗滌步驟,隨後洗提所選變異多肽。該過程可以迭代法重複一或多次以自所選多肽中選擇變異多肽。
如本文中所使用,二硫鍵(亦稱為S-S鍵或二硫橋鍵)為來源於巰基偶合之單一共價鍵。蛋白質中之二硫鍵在半胱胺酸殘基之巰基之間形成,且使多肽域(諸如抗體域)之間的相互作用穩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偶合(coupled)」或「結合(conjugated)」意謂經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連接。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提及部分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諸如診斷性或治療性部分)時,「與抗體結合(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或「連接於抗體(linked to an antibody)」等詞或其語法變化意謂該部分藉由用於連接肽之任何已知方法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使用重組方法產生融合蛋白或使用化學方法在轉譯後產生融合蛋白。結合可使用各種連接劑中之任一者來實現結合,包括(但不限於)肽或化合物連接子或化學交聯劑。
如本文中所使用,「噬菌體呈現(phage display)」指多肽在絲狀噬菌體表面上表現。
如本文中所使用,「噬菌體呈現相容性細胞(phage-display compatible cell)」或「噬菌體呈現相容性宿主細胞(phage-display compatible host cell)」為可感染噬菌體且因此可支持產生呈現含有多肽(例如變異多肽)之融合蛋白的噬菌體且因此可用於噬菌體呈現之宿主細胞,典型地為細菌宿主細胞。例示性噬菌體呈現相容性細胞包括(但不限於)XL1-blue細胞。
如本文中所使用,「淘選(panning)」指用於分離呈現對於結合搭配物具有特異性之分子的噬菌體之基於親和力之選擇程序,該分子例如捕捉分子(例如抗原)或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或抗原決定基、其中之區域、部分或基因座。
如本文中所使用,「呈現蛋白(display protein)」或「基因封裝呈現蛋白(genetic package display protein)」意謂如下任何基因封裝多肽:用於使多肽在基因封裝上呈現,以使得當呈現蛋白與所關注之多肽(例如需要降低表現之多肽)融合(例如作為與該多肽之融合蛋白 的一部分而包括在內)時,該多肽在基因封裝之外表面上呈現。呈現蛋白典型地存在於基因封裝之外表面上或外隔室內(例如基因封裝(例如病毒基因封裝,諸如噬菌體)之膜、細胞壁、外殼或其他外表面或腔室),以使得在與所關注之多肽融合時,該多肽在基因封裝上呈現。
如本文中所使用,外殼蛋白為呈現蛋白,其至少一部分存在於基因封裝之外表面上,以使得當其與所關注之多肽融合時,該多肽在基因封裝之外表面上呈現。典型地,外殼蛋白為病毒外殼蛋白,諸如噬菌體外殼蛋白。病毒外殼蛋白(諸如噬菌體外殼蛋白)在於宿主細胞中組裝期間與病毒粒子締合。在一實例中,外殼蛋白在本文中用於使多肽在基因封裝上呈現;外殼蛋白表現為融合蛋白之部分,其含有外殼蛋白胺基酸序列及所呈現多肽之胺基酸序列。外殼蛋白可為全長外殼蛋白或其能夠實現多肽在基因封裝表面上之呈現的任何部分。
例示性外殼蛋白為噬菌體外殼蛋白,諸如(但不限於)(i)絲狀噬菌體之次要外殼蛋白,諸如基因III蛋白(gIIIp、cp3);及(ii)絲狀噬菌體之主要外殼蛋白(其以10個複本或更多複本存在於病毒外殼中,例如數十個、數百個或數千個複本),諸如基因VIII蛋白(gVIIIp、cp8);與其他噬菌體外殼蛋白之融合物,諸如基因VI蛋白、基因VII蛋白或基因IX蛋白(參見例如WO 00/71694);及此等蛋白質之部分(例如域或片段),諸如(但不限於)穩定併入噬菌體粒子中之域,例如gIIIp或gVIIIp之錨定域。另外,可使用gVIIIp之突變體,其經最佳化以表現較大肽,諸如具有改良之表面呈現性質的突變體,諸如突變gVIIp(參見例如Sidhu等人(2000)J.Mol.Biol.296:487-495)。
如本文中所使用,「疾病或病症」指由包括(但不限於)感染、後天病狀、遺傳病狀且特徵為可鑑別症狀之病因或病狀引起的生物體病理學病狀。本文中所關注之疾病及病症為涉及RSV感染之疾病及病 症或增加RSV感染風險之疾病及病症。
如本文中所使用,「感染(infection)」及「RSV感染(RSV infection)」指在宿主中RSV生命週期之所有階段(包括(但不限於)在細胞或身體組織中之RSV侵襲及RSV複製),以及由RSV侵襲及RSV複製引起之病理學病況。RSV侵襲及RSV繁殖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RSV粒子對接於細胞、病毒與細胞膜融合、病毒遺傳資訊引入細胞中、表現RSV蛋白、產生新RSV粒子及自細胞釋放RSV粒子。RSV感染可為上呼吸道RSV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RSV infection,URI)、下呼吸道RSV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RSV infection,LRI)或其組合。在一些實例中,由RSV侵襲及RSV複製引起之病理學病況為急性RSV疾病。
如本文中所使用,「急性RSV疾病」指由RSV感染引起之肺部或下呼吸道的臨床上顯著疾病,其可表現為肺炎及/或細支氣管炎,其中該等症狀可包括例如低氧、呼吸暫停、呼吸窘迫、呼吸促迫、喘鳴及發紺。急性RSV疾病需要受影響個體獲得醫學介入,諸如住院、給氧、插管及/或換氣。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treating)」患有疾病或病狀之個體意謂該個體之症狀部分或完全減輕,或在治療後仍不變。因此,治療涵蓋防治、療法及/或治癒。防治指預防潛在疾病及/或預防症狀惡化或疾病進展。治療亦涵蓋所提供之任何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的任何醫藥用途。
如本文中所使用,「預防(prevention)」或防治及其語法等效形式指降低正發展之疾病或病狀的風險之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醫藥有效劑」包括任何治療劑或生物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例如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分散劑、習知治療性藥 物(包括小分子藥物)及治療性蛋白質。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效應(therapeutic effect)」意謂由於治療個體而產生之效應,其改變、典型地改良或改善疾病或病狀之症狀或治癒疾病或病狀。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有效量(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mount)」或「治療有效劑量(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dose)」指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化合物之組成物在投予個體後至少足以產生治療效應之量。因此,其為預防、治癒、改善、抑制或部分抑制疾病或病症之症狀所必需之量。
如本文中所使用,「治療功效(therapeutic efficacy)」指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化合物之組成物在已投予該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化合物之組成物的個體中產生治療效應之能力。
如本文中所使用,「防治有效量(prophylactically effective amount)」或「防治有效劑量(prophylactically effective dose)」指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化合物之組成物當向個體投予時將具有所欲防治效應之量,該防治效應例如預防或延遲疾病或症狀發作或復發、降低疾病或症狀之發作或復發可能性、或降低病毒感染之發病率。完全防治效應不一定會在投予一次劑量後出現,且僅會在投予一系列劑量後出現。因此,防治有效量可以一或多次投藥來投予。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免疫治療(immunotherapeutically)」或「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結合所提供之抗體表示防治性以及治療性投藥。因此,所提供之治療性抗體可投予處於染上病毒感染(例如RSV感染)風險中之個體以降低該疾病之可能性及/或嚴重程度,或投予已證明染上活動性病毒感染(例如RSV感染)之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藉由治療(諸如藉由投予醫藥組成物或其他治 療劑)改善特定疾病或病症之症狀指可歸因於投予該組成物或治療劑或與投予該組成物或治療劑相關之症狀的任何減輕,無論是永久或暫時、持續或短暫。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診斷有效(diagnostically effective)」量指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可偵測化合物之組成物在投予個體後至少足以偵測該化合物之量。一般,投予個體以供偵測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諸如可偵測標記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可由第二藥劑偵測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診斷有效量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足以使得能夠偵測具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特異性RSV抗原的部位之量。在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體進行抗原之活體內偵測時,給與診斷有效劑量之可偵測標記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標記或可偵測部分為可直接或間接連接或鍵聯於分子(例如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與其締合且可活體內及/或試管內偵測之可偵測標記物(例如螢光分子、化學發光分子、生物發光分子、對比劑(例如金屬)、放射性核種、發色團、可偵測肽或催化可偵測產物形成之酶)。偵測方法可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包括已知活體內及/或試管內偵測方法(例如藉由目測檢查、磁共振(MR)光譜法、超音波信號、X射線、γ射線光譜法(例如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法(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掃描、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法(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螢光光譜學或吸收法成像)。間接偵測指量測直接或間接結合於可偵測部分之原子、分子或組成物之物理現象,諸如能量或粒子發射或吸收(例如偵測結合於初級抗體(例如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經標記二級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個體(subject)」指動物,包括哺乳動物,諸如人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患者指人類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動物包括任何動物,諸如(但不限於)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大猩猩及猴;齧齒動物,諸如小鼠及大鼠;家禽,諸如雞;反芻動物,諸如山羊、母牛、鹿、綿羊;豬及其他動物。非人類動物不包括作為所涵蓋動物之人類。本文所提供之多肽來自任何來源、動物、植物、原核生物及真菌。大多數多肽具有動物來源,包括哺乳動物來源。
如本文中所使用,「老年人(elderly)」指由於年齡而存在免疫反應降低及對疫苗接種之反應降低的個體。典型地,老年個體為65歲及更老之人類,更典型地為70歲及更老。
如本文中所使用,「人類嬰兒(human infant)」指小於24個月或約24個月(例如小於16個月或約16個月、小於12個月或約12個月、小於6個月或約6個月、小於3個月或約3個月、小於2個月或約2個月或小於1個月或約1個月齡)之人類。典型地,人類嬰兒在超過38週胎齡時出生。
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前出生之人類嬰兒」指在小於40週或約40週胎齡、典型地小於38週或約38週胎齡時出生之人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位劑型(unit dose form)」指適合於人類及動物個體且如此項技術中所已知經個別包裝之物理個別單元。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次劑量調配物(single dosage formulation)」指用於直接投藥之調配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製品(article of manufacture)」為製造並出售之產品。如本申請案中所使用,該術語意欲涵蓋包裝物品中所含之本文所提供之任一組成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流體(fluid)」指可流動之任何組成物。因此,流體涵蓋呈半固體、糊劑、溶液、水性混合物、凝膠、洗劑、乳膏及其他該等組成物形式之組成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分離或純化之多肽或蛋白質(例如分離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生物活性部分(例如分離之抗原結合片段)實質上不含來自得到該蛋白質之細胞或組織的細胞物質或其他污染蛋白質,或當以化學方法合成時,實質上不含化學前驅體或其他化學物質。製劑可經測定為實質上不含(若其看似不含)容易偵測之雜質,如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用於評估該純度之標準分析方法所測定,諸如薄層層析(TLC)、凝膠電泳及高效液相層析(HPLC),或足夠純以使得進一步純化不會可偵測地改變物質之物理及化學性質,諸如酶及生物活性。純化化合物以產生實質上化學純之化合物的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然而,實質上化學純之化合物可為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在該等情況下,進一步純化可能增加化合物之比活性。如本文中所使用,「細胞提取物(cellular extract)」或「溶解物(lysate)」指由溶解或破壞之細胞製成之製劑或其部分。
如本文中所使用,分離之核酸分子為與核酸分子之天然來源中存在的其他核酸分子分離之核酸分子。「分離」之核酸分子(諸如cDNA分子)當藉由重組技術產生時可實質上不含其他細胞物質或培養基,或當以化學方法合成時實質上不含化學前驅體或其他化學物質。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分離之核酸分子包括分離之編碼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核酸分子。
如本文中所使用,「對照(control)」指實質上與測試樣品一致之樣品,除了其不以測試參數處理,或若其為血漿樣品,則其可來自未受所關注病狀影響之正常志願者。對照亦可為內部對照。
如本文中所使用,「組成物(composition)」指任何混合物。其可為溶液、懸浮液、液體、散劑、糊劑、水性、非水性或其任何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組合(combination)」指兩個或更多個項目間之任何締合。組合可為兩個或更多個各別項目,諸如兩種組成物或兩個集合,可為其混合物,諸如兩個或更多個項目之單一混合物,或其任何變化形式。組合之要素一般功能上相關或有關。
如本文中所使用,組合療法指投予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治療劑,諸如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抗RSV抗體及/或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不同治療劑可分開、依序、間歇地提供及投予,或可以單一組成物形式提供。
如本文中所使用,套組為包裝之組合,其視情況包括其他要素(諸如其他試劑)及關於使用組合或其要素之說明書,用於達成包括(但不限於)活化、投藥、診斷及評估生物活性或性質之目的。
除非本文另外明確指示,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因此,舉例而言,提及包含「免疫球蛋白域」之多肽包括具有一個或複數個免疫球蛋白域之多肽。
除非明確地指出僅指備選者或該等備選者互相排斥,否則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或(or)」用於意謂「及/或」。
如本文中所使用,範圍及量可表示為「約(about)」特定值或範圍。約亦包括精確量。因此,「約5個胺基酸(about 5 amino acids)」意謂「約5個胺基酸(about 5 amino acids)」以及「5個胺基酸(5 amino acids)」。
如本文中所使用,「視情況存在(optional)」或「視情況(optionally)」意謂隨後所述之事件或情況會發生或不會發生且該描 述包括該事件或情況發生之情形及其不會發生之情形。舉例而言,視情況變異之部分意謂該部分為變異或非變異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外指示,否則任何保護基、胺基酸及其他化合物之縮寫均依據其常見用法、公認縮寫或IUPAC-IUB生物化學命名委員會(Commission on Biochemical Nomenclature)(參見Biochem.(1972)11(9):1726-1732)。
B. 概述
提供結合於呼吸道融合性病毒及中和呼吸道融合性病毒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為識別RSV表面上之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的中和抗體。詳言之,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結合於RSV融合(F)蛋白。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可用於防治療法。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亦可用作治療劑。
舉例而言,所提供之抗體可用於預防病原性疾病擴散,包括(但不限於)抑制個體間之病毒傳播、抑制宿主中形成病毒感染及減少個體之病毒負荷。抗體亦可用於預防、治療及/或減輕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用於縮短RSV感染之持續時間。因此,用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治療患者可降低與RSV感染相關之死亡率及/或發病率。
RSV續存與無法被抗體中和之逃避突變體的產生相關。因此,開發治療性抗病毒抗體之主要難題為產生或鑑別具有中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該抗原決定基1)在各種病毒株或血清型之間為保守性的且2)使得進化病毒難以產生逃避突變體。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結合於各種RSV亞群及病毒株。與先前技術中之現有抗體相比,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亦展現改良之病毒中和活性。所提供之抗體經連續數輪複製有效地中和病毒,其中RSV典型地將產生逃避突變體以抵抗中和。限制MARM產生之能力意謂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結合於不易受所產生之逃避突變體 形式之變異影響的抗原決定基。因此,此抗原決定基不同於其他已知抗RSV抗體之抗原決定基。因此,除防治療法外,所提供之抗RSV抗體亦適用於治療RSV感染。目前,已知尚無批准之針對RSV感染之抗體治療劑。因而,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對於治療老年患者(例如團體家庭或養老院中的老年患者,其中接近增加了病毒在患者間擴散之風險)之RSV感染尤為重要。用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治療在與給藥方案產生之非順應性增加病毒逃避之風險的情況下亦為重要,因為使用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之RSV防治性處理中的非順應性逐漸引起病毒抗性(參見例如Adams等人,(2010)Clin Infect Dis.51(2):185-188)。
一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以高親和力結合於RSV F蛋白。與目前批准之抗RSV抗體(例如帕利珠單抗;Synagis®)相比,本文所提供之高親和力抗RSV抗體允許不太頻繁的投藥以預防及/或治療RSV感染,預防、治療及/或減輕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縮短RSV感染之持續時間。因此,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適用作治療性抗體,亦即用於治療RSV感染。不太頻繁的投藥使得更容易與給藥方案產生順應性且因此降低導致病毒對抗RSV抗體之抗性增加的錯過劑量之可能性。較低劑量之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的抗體亦可降低免疫球蛋白療法之不良作用的可能性。
一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具有抑制或降低病毒之一或多種活性(例如病毒與目標細胞膜之締合、病毒與目標細胞膜之融合及/或細胞進入、產生新病毒粒子)的能力,包括抑制病毒複製或受感染細胞與另一細胞之細胞間融合(亦即形成融合體)。所提供之抗RSV抗體亦可用於增加針對RSV感染之免疫反應。
1.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人類RSV為副黏液病毒科之肺病毒亞科之成員。存在兩個不同人 類RSV亞群,即A群及B群。另外,每一亞型進一步分成兩個病毒株,即A1與A2,及B1與B2。RSV為包膜、不分節段、負股RNA病毒,其基因組由編碼11種病毒蛋白質之約15,000個核苷酸構成。
RSV編碼兩種主要表面醣蛋白,即醣蛋白G及醣蛋白F。醣蛋白G或附著蛋白介導病毒結合於細胞受體,而醣蛋白F或融合蛋白促進病毒與細胞膜融合,從而允許病毒核糖核蛋白滲透至細胞質中(Lopez等人(1998)J.Virology 72:6922-6928)。醣蛋白F亦促進受感染細胞之膜與相鄰細胞之膜融合,從而形成融合體。F蛋白含有兩個二硫鍵連接之次單元,即F1及F2,其藉由蛋白水解裂解失活N-糖基化前驅體產生。G蛋白為80-90kDa第II型跨膜醣蛋白,其含有連接於32kDa前驅蛋白之N-及O-連接寡醣。
針對RSV F或G醣蛋白製備之抗體已顯示在試管內高效率中和RSV且在活體內具有防治效應(參見例如Walsh等人(1986)J.Gen.Microbiol.67:505;Beeler等人(1989)J.Virol.63:2941-2950,Garcia-Borreno等人(1989)J.Virol.63:925-932,Taylor等人(1984)Immunology 52:137-142,及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及第6,818,216號)。針對RSV F蛋白之抗體亦有效抑制感染RSV之細胞與相鄰未感染細胞的融合。
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各種單株抗體的分析使得鑑別出三個不重疊抗原性部位,即A、B及C,及一個橋部位,即AB(Beeler等人(1989)J.Virol.63:2941-2950)。抗原性部位各含有不同抗原決定基。在一組18個單株抗體之一項研究中,基於單株抗體逃避突變體(MARM)鑑別抗原性部位A之5個抗原決定基、抗原性部位B之4個抗原決定基及抗原性部位C之4個抗原決定基(參見例如Beeler等人(1989)J.Virol.63:2941-2950)。結合於抗原性部位A抗原決定基4之單 株抗體1129(Beeler等人(1989)J.Virology 63(7):2841-2950)為產生人類化帕利珠單抗(SYNAGIS®)之親本抗體(參見Johnson等人(1997)J.Infect.Diseases 176:1215-1224及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亦已鑑別出其他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舉例而言,人類抗RSV Fab片段Fab 19(參見Barbas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10164-10168and Crowe等人,(1994)Proc.Natl.Acad Sci USA 91:1386-1390)結合於抗原性部位A中之抗原決定基,其與Beeler等人(參見Crowe等人(1998)Virology 252:373-375)及Barbas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10164-10168)所鑑別之抗原決定基不同。
在RSV A與B亞群之間RSV F蛋白展現超過91%相似性,而在RSV A與RSV B亞群之間RSV G蛋白僅展現53%胺基酸相似性(Sullender(2000)Clin.Microbiol.Rev.13:1-15)。因為A及B病毒亞型在大多數RSV流行病中共循環,所以需要中和RSV之A及B亞型的抗體,諸如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類似大多數RNA病毒,人類RSV具有在選擇壓力下經歷快速突變之能力。試管內使用單株抗體選擇RSV逃避突變體(MARM)已得到充分證明(例如Garcia-Barreno等人(1989)J.Virol.63:925-932)。舉例而言,已顯示RSV A2 F蛋白中之胺基酸殘基N262、I266、N268、K272、S275、N276、P389或R429處之單胺基酸突變、或F32及K272或A241及K421處之雙胺基酸突變可實現對已知抗RSV單株抗體之逃避(參見例如Crowe等人(1998)Virology 252:373-375;Zhao等人,(2004)J.Infectious Disease 190:1941-1946及Liu等人,(2007)Virology Journal 4:71)。另外,帕利珠單抗(SYNAGIS®)已顯示試管內以及活體內選擇用於逃避突變體,且一些分離之突變體在棉鼠(cotton rat)中完全抵抗帕利珠單抗防治(參見例如Zhao等人(2005)J.Virol. 79:3962-3968及Zhao等人(2004)J.Infect.Dis.190:1941-1946)。舉例而言,已證明RSV F蛋白中之單胺基酸突變導致逃避帕利珠單抗(參見Zhao等人,(2004)J.Infectious Disease 190:1941-1946)。因此,經連續數輪複製有效中和RSV病毒而不產生逃避突變體之抗體(諸如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較佳。
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感染為嬰兒及幼兒下呼吸道疾病之主要原因。在美國,RSV感染亦為1歲以下兒童之細支氣管炎或肺小氣管發炎及肺炎的最常見原因。另外,RSV感染亦公認為老年人呼吸道疾病之重要原因。與RSV感染相關之症狀及病狀包括例如哮喘、喘鳴、反應性氣道疾病(reactive airway disease,RAD)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因此,如本文所述,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可用於防治及治療RSV感染及/或減輕該等RSV介導性疾病之一或多種症狀。
C. 抗RSV抗體
本文提供可用於治療性、防治性及診斷性用途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例如用於針對RSV使個體被動免疫或用於治療病毒感染個體。在一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防治(亦即預防)RSV感染。在另一實例中,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作為治療性抗體,亦即用於治療RSV病毒感染。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用於針對RSV使個體被動免疫。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用於偵測RSV感染或用於試管內及活體內監測RSV感染。
1.一般抗體結構及功能域
抗體由B細胞以膜結合及分泌形式天然產生。抗體經由同源相互 作用特異性識別及結合抗原決定基。結合於同源抗原之抗體可起始多種效應功能,其引起毒素、病原體及其他感染劑之中和及清除。
抗體特異性之多樣性由於B細胞發育期間之重組事件而天然發生。經由此等事件,編碼抗體分子可變區之多種抗體V、D及J基因區段的各種組合與恆定區基因連接以產生具有大量不同抗體之天然抗體譜系。人類抗體譜系含有超過1010種不同抗原特異性且因此理論上可特異性識別任何外來抗原。抗體包括該等天然產生之抗體,以及合成(亦即重組)產生之抗體,諸如抗體片段,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摺疊抗體多肽中,結合特異性由抗原結合部位域賦予,該等域含有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域之部分。抗體分子上之其他域藉由參與諸如信號轉導及與其他細胞、多肽及生物分子之相互作用的事件而發揮效應功能。此等效應功能引起由抗體識別之感染劑的中和及/或清除。抗體多肽之域可根據本文中改變特定性質之方法而變化。
a.抗體之結構及功能域
全長抗體含有多個鏈、域及區。全長習知抗體含有兩個重鏈及兩個輕鏈,其中每一者含有複數個免疫球蛋白(Ig)域。Ig域之特徵為稱為Ig摺疊之結構,其含有兩個β摺疊片,各含有由環連接之反平行β股。Ig摺疊中之兩個β片藉由疏水性相互作用及保守性鏈內二硫鍵而夾在一起。抗體鏈中之Ig域為可變(V)及恆定(C)區域。每一重鏈由二硫鍵連接於輕鏈,且兩個重鏈由二硫鍵彼此連接。重鏈之連接由重鏈中稱為鉸鏈區之可撓性區介導。
每一全長習知抗體輕鏈含有一個可變區域(VL)及一個恆定區域(CL)。每一全長習知重鏈含有一個可變區域(VH)及三個或四個恆定區域(CH)且在一些情況下含有鉸鏈區。由於上述重組事件,編碼 可變區域之核酸序列在抗體間不同且賦予特定抗體抗原特異性。另一方面,恆定區由在抗體間保守性更大之序列編碼。此等域賦予抗體功能性質,例如與免疫系統細胞及血清蛋白相互作用以清除感染劑之能力。不同種類之抗體(例如IgM、IgD、IgG、IgE及IgA)具有不同恆定區,從而使其發揮不同效應功能。
每一可變區域含有三個稱為互補決定區(CDR)或高變(HV)區之部分,其由高變核酸序列編碼。CDR位於連接可變區Ig域之β片的環內。同時,三個重鏈CDR(CDR1、CDR2及CDR3)及三個輕鏈CDR(CDR1、CDR2及CDR3)構成抗體之習知抗原結合部位(抗體結合部位),其實體上與同源抗原相互作用且提供抗體之特異性。整個抗體含有兩個一致抗體結合部位,各由來自一個重鏈及一個輕鏈之CDR構成。因為CDR含於連接β股之環內,所以三個CDR沿可變區之線性胺基酸序列為不相連的。抗體多肽摺疊時,CDR環極接近,從而構成抗原組合部位。可變區域之β片形成構架區(FR),其含有對於抗體其他性質(例如穩定性)較為重要的保守性更大之序列。
b.抗體片段
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包括抗體片段,其為含有小於全長抗體之完整序列但保留全長抗體之至少一部分特異性結合能力的全長抗體之衍生物。抗體片段亦可包括抗體之可插入抗體構架(例如嵌合抗體)中以保留親本抗體之結合親和力的抗原結合部分。抗體片段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Fab、Fab'、F(ab')2、單鏈Fv(scFv)、Fv、dsFv、雙功能抗體、Fd及Fd'片段及其他片段,包括經修飾片段(參見例如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207卷:Recombinant Antibodies for Cancer Therapy Methods and Protocols(2003);第1章;第3-25頁,Kipriyanov)。抗體片段可包括多個連接在一起(諸如由二硫橋鍵)之 鏈且可重組產生。抗體片段亦可含有連接兩個或更多個域之合成連接子,諸如肽連接子。產生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可用於修飾本文所提供之任何抗體。抗體分子片段可例如藉由酶裂解產生。舉例而言,由木瓜蛋白酶進行蛋白酶裂解時,重鏈恆定區之二聚體(即Fc域)自兩個Fab區(亦即含有可變區之部分)裂解。
單鏈抗體可藉由連接特異性抗體之重鏈可變區(VH)與輕鏈可變區(VL)而經重組工程改造。可變區之特定核酸序列可藉由標準分子生物學方法,例如藉由聚合酶鏈反應(PCR)及其他重組核酸技術進行選殖。產生sFv之方法例如由以下描述:Whitlow及Filpula(1991)Methods,2:97-105;Bird等人(1988)Science 242:423-426;Pack等人(1993)Bio/Technology 11:1271-77;及美國專利第4,946,778號、第5,840,300號、第5,667,988號、第5,658,727號、第5,258,498號)。單鏈抗體亦可藉由針對目標抗原結合篩選單鏈抗體文庫來鑑別。構築及篩選該等文庫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熟知。
2.例示性抗RSV抗體
本文提供結合於RSV及中和RSV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詳言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分離或純化或重組之RSV F蛋白。在其他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編碼表面醣蛋白F(RSV F蛋白)之RSV病毒粒子或RSV病毒。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展現有利或不同於此項技術中之抗RSV抗體的性質。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展現較低或改良之對於RSV F蛋白的結合親和力,諸如較低或改良之對於分離或純化或重組RSV F蛋白或對於表現天然F蛋白之RSV病毒或病毒粒子的結合親和力。在其他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展現改良或較佳之RSV中和活性。在特 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結合於RSV上之抗原決定基,與其他先前技術或現有抗RSV抗體相比,該抗原決定基不易受所產生之逃避突變體(MARM)形式之變異影響。舉例而言,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例如抗體30D8或其全長或其他抗體片段形式)存在下,在超過10輪病毒複製後,且一般在11、12、13、14、15、16、17、18、19或20輪後,RSV無法產生逃避突變體。
抗RSV抗體包括抗體sc5或58c5,或其全長或其他抗體片段形式(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2011/0076268號及國際公開PCT申請案第WO2011/020079號)。58c5為含有具有SEQ ID NO:1所示之胺基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58c5之抗體或抗原片段形式及結合於與58c5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或抗原片段形式含有重鏈,其具有GASINSDNYYWT(SEQ ID NO:2)所示之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HISYTGNTYYTPSLKS(SEQ ID NO:3)所示之VH CDR2及CGAYVLISNCGWFDS(SEQ ID NO:4)所示之VH CDR3;及輕鏈,其具有QASQDISTYLN(SEQ ID NO:6)所示之CDR VL CDR1、GASNLET(SEQ ID NO:7)所示之VL CDR2及QQYQYLPYT(SEQ ID NO:8)所示之VL CDR3。一般,58c5之抗體片段形式包括具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1-1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域及具有SEQ ID NO:5之胺基酸1-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域。sc5為含有具有SEQ ID NO: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sc5之抗體或抗原片段形式及結合於與sc5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抗體或抗原片段形式含有重鏈,其具有GDSISGSNWWN(SEQ ID NO:10)所示之互補決定區(CDR)VH CDR1、EIYYRGTTNYKSSLKG(SEQ ID NO:11)所示之VH CDR2及GGRSTFGPDYYYYMDV(SEQ ID NO:12)所示之VH CDR3;及輕鏈, 其具有RASQNIKNYLN(SEQ ID NO:14)所示之CDR VL CDR1、AASTLQS(SEQ ID NO:15)所示之VL CDR2及QQSYNNQLT(SEQ ID NO:16)所示之VL CDR3。一般,sc5之抗體片段形式包括具有SEQ ID NO:9之胺基酸1-1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域及具有SEQ ID NO:13之胺基酸1-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域。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單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駱駝化抗體、嵌合抗體、單鏈Fv(scFv)、單鏈抗體、單域抗體、Fab片段、F(ab')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sdFv)及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細胞內抗體或以上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詳言之,抗體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免疫活性片段,亦即含有抗原結合部位之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為任何類型(例如IgG、IgE、IgM、IgD、IgA及IgY)、種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亞類。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以包括以下之形式治療及診斷之方法:單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駱駝化抗體、嵌合抗體、單鏈Fv(scFv)、單鏈抗體、單域抗體、Fab片段、F(ab')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sdFv)及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細胞內抗體或以上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詳言之,抗體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免疫活性片段,亦即含有抗原結合部位之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可為任何類型(例如IgG、IgE、IgM、IgD、IgA及IgY)、種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亞類。
本文所提供之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的例示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及69F6,其為本文別處詳細描述之Fab片段。本文所提供之例示 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包括含有以下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重鏈,其含有可變重鏈(VH)域及恆定重鏈域1(CH1);及/或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輕鏈,其含有可變輕鏈(VL)域及恆定輕鏈域(CL)。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含有以下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SEQ ID NO:396、398、400、402、404、452、454或4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或具有SEQ ID NO:395、397、399、401、403、453、455或45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39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9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39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9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3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4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40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45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5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45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之Fab片段。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含有具有SEQ ID NO:4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重鏈及具有SEQ ID NO:45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的輕鏈之Fab片段。
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包括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全長抗體形式。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亦包括含有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原結合部位(例如CDR)的全長抗體形式。本文所提供之全長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輕鏈及重鏈恆定區,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人類恆定區。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全長抗體可含有輕鏈恆定區(CL),即人類輕鏈κ、人類輕鏈λ。本文所提供之全長抗體可含有重鏈恆定區(CH1-連接子-CH2-CH3),其為任何同型,且尤其為IgG。恆定區可為亞類IgG1之恆定區(SEQ ID NO:356)、IgG2之恆定區(SEQ ID NO:357)、IgG3之恆定區(SEQ ID NO:358)或IgG4之恆定區(SEQ ID NO:359)。詳言之,本文所提供之任一抗體的全長抗體形式均含有IgG亞類IgG1之恆定區。
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包括免疫特異性結合RSV F蛋白之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及69F6的其他抗體片段形式。該等片段包括其任何抗原結合片段或含有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保留結合RSV F蛋白之能力的抗原結合片段之工程改造抗體。該等抗體包括例如嵌合抗體、單鏈Fv(scFv)、單鏈抗體、單域抗體、Fab片段、F(ab')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sdFv)、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細胞內抗體或以上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在特定實例中,抗體為Fab 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
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含有VH域及/或可變輕鏈VL域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VH域及/或可變輕鏈VL域分別具有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 17C9或69F6之VH域及/或VL域的胺基酸序列。舉例而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VH域,其具有SEQ ID NO:398或402之胺基酸1-125、SEQ ID NO:396之胺基酸1-121、SEQ ID NO:404之胺基酸1-123、SEQ ID NO:400或452之胺基酸1-124、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或SEQ ID NO:456之胺基酸1-1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或VL域,其具有SEQ ID NO:397、403或455之胺基酸1-107、SEQ ID NO:399之胺基酸1-108、SEQ ID NO:395之胺基酸1-110、SEQ ID NO:401之胺基酸1-113、SEQ ID NO:453之胺基酸1-111或SEQ ID NO:457之胺基酸1-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含有VH域及/或VL域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VH域及/或VL域分別具有與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VH域及/或VL域至少80%或約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VH域,其具有與SEQ ID NO:398或402之胺基酸1-125、SEQ ID NO:396之胺基酸1-121、SEQ ID NO:404之胺基酸1-123、SEQ ID NO:400或452之胺基酸1-124、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或SEQ ID NO:456之胺基酸1-1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或VL域,其具有SEQ ID NO:397、403或455之胺基酸1-107、SEQ ID NO:399之胺基酸1-108、SEQ ID NO:395之胺基酸1-110、SEQ ID NO:401之胺基酸1-113、SEQ ID NO:453之胺基酸1-111或SEQ ID NO:457之胺基酸1-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VH域,其具有與SEQ ID NO:398或402之胺基酸1-125、SEQ ID NO:396之胺基酸1-121、SEQ ID NO:404之胺基酸1-123、SEQ ID NO:400或452之胺基酸1-124、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或SEQ ID NO:456 之胺基酸1-1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1%或約81%、至少82%或約82%、至少83%或約83%、至少84%或約84%、至少85%或約85%、至少86%或約86%、至少87%或約87%、至少88%或約88%、至少89%或約89%、至少90%或約90%、至少91%或約91%、至少92%或約92%、至少93%或約93%、至少94%或約94%、至少95%或約95%、至少96%或約96%、至少97%或約97%、至少98%或約98%或至少99%或約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或VL域,其具有與SEQ ID NO:397、403或455之胺基酸1-107、SEQ ID NO:399之胺基酸1-108、SEQ ID NO:395之胺基酸1-110、SEQ ID NO:401之胺基酸1-113、SEQ ID NO:453之胺基酸1-111或SEQ ID NO:457之胺基酸1-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1%或約81%、至少82%或約82%、至少83%或約83%、至少84%或約84%、至少85%或約85%、至少86%或約86%、至少87%或約87%、至少88%或約88%、至少89%或約89%、至少90%或約90%、至少91%或約91%、至少92%或約92%、至少93%或約93%、至少94%或約94%、至少95%或約95%、至少96%或約96%、至少97%或約97%、至少98%或約98%或至少99%或約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396之胺基酸1-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395之胺基酸1-1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 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398之胺基酸1-1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397之胺基酸1-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00之胺基酸1-1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399之胺基酸1-10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02之胺基酸1-1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 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401之胺基酸1-1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04之胺基酸1-1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403之胺基酸1-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52之胺基酸1-1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453之胺基酸1-1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 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455之胺基酸1-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含有VH域,該VH域具有與SEQ ID NO:456之胺基酸1-1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其含有VL域,該VL域具有與SEQ ID NO:457之胺基酸1-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至99%或約80%至99%一致,例如90%至99%或至少95%一致,諸如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亦提供含有一或多個選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CDR的VH互補決定區(CDR)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05、411、417、423、429、435-441、458、464、470 或482-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1:GFTFSGHTIA(SEQ ID NO:405)、GGTFDTYTIS(SEQ ID NO:411)、GFSITDFGIH(SEQ ID NO:417)、GASISSDNHYWS(SEQ ID NO:423)、GFTLKNYEMN(SEQ ID NO:429)、SDNYYWT(SEQ ID NO:435)、GSNWWN(SEQ ID NO:436)、GHTIA(SEQ ID NO:437)、TYTIS(SEQ ID NO:438)、DFGIH(SEQ ID NO:439)、SDNHYWS(SEQ ID NO:440)、NYEMN(SEQ ID NO:429)、GVSINSNNYFWA(SEQ ID NO:458)、GDSFNDYFWT(SEQ ID NO:464)、GYSFTSYWIA(SEQ ID NO:470)、SNNYFWA(SEQ ID NO:482)、DYFWT(SEQ ID NO:483)或SYWIA(SEQ ID NO:484)。
在另一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2:WVSTNNGNTEYAQKIQG(SEQ ID NO:406)、RIIPSLGETNYAHKLQG(SEQ ID NO:412)、LISYNEVNIHYGESVRG(SEQ ID NO:418)、SIYYTGGTNYNPSLKS(SEQ ID NO:424)、YISSSGNVVKYVDSVQG(SEQ ID NO:430)、NIYYGGSTHYNASLQS(SEQ ID NO:459)、EISHSGSTNYSPSLKS(SEQ ID NO:465)或IIFPNDSDATYSPSFQG(SEQ ID NO:471)。
在另一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3:EWLVMGGFAFDH(SEQ ID NO:407)、RITGPVDWVWDYGMDV(SEQ ID NO:413)、DVWEDSWLSLACFQE (SEQ ID NO:419)、GLFFITARPYWYFDL(SEQ ID NO:425)或GFSIDKYDSSVDEY(SEQ ID NO:431)、SESIFWDYYYGLDV(SEQ ID NO:460)、GVRSRPPPSYRGSGSPPYYHYGMDV(SEQ ID NO:466)或QYYLGSFES(SEQ ID NO:472)。
在一特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1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1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2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2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5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6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6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8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6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7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具有SEQ ID NO: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及具有SEQ ID NO: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
亦提供含有一或多個選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CDR的VL互補決定區(CDR)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1:GANNIGSQNVH(SEQ ID NO:408)、RASQNIKTYLN(SEQ ID NO:414)、RASQSISNWLA(SEQ ID NO:420)、RSSQSLLDSDDGNTYLD(SEQ ID NO:426)、RASQSISNFLN(SEQ ID NO:432)、TGTSSDVGGYNYVS(SEQ ID NO:461)、RASQNINTWLA(SEQ ID NO:467)或QASDISNYLN(SEQ ID NO:473)。
在另一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2:DDRDRPS(SEQ ID NO:409)、AVSNLQS(SEQ ID NO:415)、KASNLED(SEQ ID NO:421)、TLSYRAS(SEQ ID NO:427)、AASSLQG(SEQ ID NO:433)、EVTKRPS(SEQ ID NO:462)、EISHSGSTNYSPSLKS(SEQ ID NO:465)或IIFPNDSDATYSPSFQG(SEQ ID NO:471)。
在另一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3:QVWDSSRDQAVI(SEQ ID NO:410)、QQSFSIPLT(SEQ ID NO:416)、QQYNSYSGLS(SEQ ID NO:422)、MQRMEFPFT(SEQ ID NO:428)、QQTYISLYT(SEQ ID NO:434)、SSYAGSRHVV(SEQ ID NO:463)、QQANSFPRT(SEQ ID NO:469)或QQYDDLRGGFT(SEQ ID NO:475)。
在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0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15所 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2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2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6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6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6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6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在另一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含有具有SEQ ID NO: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具有SEQ ID NO: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及具有SEQ ID NO: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
本文所提供之CDR的任何組合可選擇用於產生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限制條件為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保留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能力。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抗體構架區。例示性構架區包括分離之天然存在或共同構架區,包括 人類構架區(參見例如Chothia等人(1998)J.Mol.Biol.278:457-479)。在一些實例中,抗體構架區為人類抗體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含有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構架區。
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分離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任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與本文所提供之任一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的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在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30D8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396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5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104E5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398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7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38F10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00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399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14G3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02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01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90D3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04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03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56E11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52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3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17C9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54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5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與69F6結合於相同的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其為含有SEQ ID NO:456所示之重鏈及SEQ ID NO:457所示之輕鏈的抗體。典型地,該等抗體含有可變重(VH)鏈及可變輕(VL)鏈或其抗 原結合片段。
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之結合親和力常數(Ka)為至少1×108M-1或約1×108M-1、至少2.5×108M-1或約2.5×108M-1、至少5×108M-1或約5×108M-1、至少1×109M-1或約1×109M-1、至少5×109M-1或約5×109M-1、至少1×1010M-1或約1×1010M-1、至少5×1010M-1或約5×1010M-1、至少1×1011M-1或約1×1011M-1、至少5×1011M-1或約5×1011M-1、至少1×1012M-1或約1×1012M-1、至少5×1012M-1或約5×1012M-1、至少1×1013M-1或約1×1013M-1、至少5×1013M-1或約5×1013M-1、至少1×1014M-1或約1×1014M-1、至少5×1014M-1或約5×1014M-1、至少1×1015M-1或約1×1015M-1或至少5×1015M-1或約5×1015M-1。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可展現對於重組純化之F蛋白(諸如SEQ ID NO:25所示之RSV A2病毒株F蛋白的細胞外域)的結合親和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亦可展現對於天然RSV F蛋白(諸如藉由細胞中RSV之感染及表現所產生的蛋白)之結合親和力。本文所提供之抗體對於重組F蛋白相對於天然RSV F蛋白之結合親和力可相同或不同。舉例而言,實施例5展示30D8對於重組F蛋白之結合親和力高於對於天然RSV F蛋白之結合親和力。相比之下,無論RSV F蛋白為天然或重組F蛋白,sc5(參見例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2011/0076268號及國際公開PCT申請案第WO2011/020079號)展現類似結合親和力。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之解離常數(Kd)為小於1×10-8M或約1×10-8M、小於4×10-9M或約4×10-9M、小於2×10-9M或約2×10-9M、小於1×10-9M或約1×10-9M、小於2×10-10M或約2×10-10M、小於1×10-10M或約1×10-10M、小於2×10-11M或約2×10-11M、小於1×10-11M或約1×10-11M、小於2×10-12M或約2×10-12M、小於1×10-12M或約1×10-12M、小於2×10-13M 或約2×10-13M、小於1×10-13M或約1×10-13M、小於2×10-14M或約2×10-14M、小於1×10-14M或約1×10-14M、小於2×10-15M或約2×10-15M、小於1×10-15M或約1×10-15M或小於2×10-16M或約2×10-16M。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試管內微量中和檢定中中和RSV之EC50為小於0.005nM或約0.005nM、小於0.01nM或約0.01nM、小於0.025nM或約0.025nM、小於0.05nM或約0.05nM、小於0.075nM或約0.075nM、小於0.1nM或約0.1nM、小於0.5nM或約0.5nM、小於0.75nM或約0.75nM、小於1nM或約1nM、小於1.25nM或約1.25nM、小於1.5nM或約1.5nM、小於1.75nM或約1.75nM或小於2nM或約2nM。在特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試管內空斑減少檢定中中和RSV之EC50為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2nM或約2nM;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小於0.01nM或約0.01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5nM或約0.05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5nM或約0.05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或小於0.1nM或約0.1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
在一些實例中,在關於中和RSV之試管內微量中和檢定中,相對於各種抗RSV抗體,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和單株抗體逃避突變體(MARM)。在一特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和MARM之中和EC50與產生MARM之親本RSV病毒株的中和EC50相同或大致與產生MARM之親本RSV病毒株的中和EC50相同。若第一抗體可中和針對第二抗體所產生之MARM,則吾人可推斷出抗體特異性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或與不同抗原決定基相互作用。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 於不易受所產生之逃避突變體(MARM)形式之變異影響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例中,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下,在連續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輪或更多輪病毒複製後,RSV無法產生逃避突變體。在一特定實例中,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下,在連續11、12、13、14、15輪或更多輪病毒複製後,RSV不產生逃避突變體。在另一特定實例中,RSV無法逃避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實施例11A展示在30D8存在下在12輪病毒複製後,RSV無法逃避。相比之下,在僅7輪病毒複製後,RSV能夠逃避莫維珠單抗®。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存在下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存在下之RSV複製,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使RSV複製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 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半衰期為15天或更多天、20天或更多天、25天或更多天、30天或更多天、40天或更多天、45天或更多天、50天或更多天、55天或更多天、60天或更多天、3個月或更多個月、4個月或更多個月或5個月或更多個月。增加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半衰期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該等方法包括例如如本文別處所述之聚乙二醇化、糖基化及胺基酸取代。
a.衍生物抗體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產生衍生物抗體,諸如嵌合抗體或其他抗原結合片段,例如Fab、Fab'、F(ab')2、單鏈Fv(scFv)、Fv、dsFv、雙功能抗體、Fd及Fd'片段。一般,衍生自親本抗體之衍生物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保留親本抗體之結合特異性。抗體片段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技術來產生。舉例而言,Fab及F(ab')2片段可藉由使用諸如木瓜蛋白酶(產生Fab片段)或胃蛋白酶(產生F(ab')2片段)之酶蛋白水解裂解免疫球蛋白分子來產生。F(ab')2片段含有可變區、輕鏈恆定區及重鏈之CH1域。此外,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噬菌體呈現方法來產生。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抗原結合可變區可與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一或多個恆定區重組融合以產生嵌合全長抗體、Fab、Fab'、F(ab')2或其他抗原結合片段。由抗體片段產生全長抗體之例示性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在本文中提供。產生嵌合抗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參見例如Morrison(1985)Science 229:1202;Oi等人(1986)BioTechniques 4:214;Gillies等人(1989)J.Immunol.Methods 125:191-202;及美國 專利第5,807,715號、第4,816,567號及第4,816,397號)。
包含來自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的一或多個CDR及來自異源免疫球蛋白分子之構架區的嵌合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來產生,包括例如CDR移植(EP 239,400;PCT公開案第WO 91/09967號;及美國專利第5,225,539號、第5,530,101號及第5,585,089號)、鑲飾(veneering)或重塑(resurfacing)(EP 592,106;EP 519,596;Padlan(1991)Molecular Immunology 28(4/5):489-498;Studnicka等人(1994)Protein Engineering 7(6):805-814;及Roguska等人(1994)PNAS 91:969-973)及鏈改組(美國專利第5,565,332號)。
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30D8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05-410及437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104E5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11-416及438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38F10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17-422及439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14G3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23-428及440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90D3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29-434及441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56E11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58-463及482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17C9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64-469及483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在一些實例中,抗體含有69F6之一或多個CDR(例如SEQ ID NO:470-475及484所示之一或多個CDR)及異源構架區。構架區中之構架殘基可經來自CDR供體抗體之相應殘基取代以改變(諸如改良)抗原結合。此等構架取代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法鑑別,例如模擬CDR 與構架殘基之相互作用以鑑別構架為對於抗原結合較為重要之殘基及模擬序列比較以鑑別特定位置處之罕見構架殘基(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585,089號;及Riechmann等人(1988)Nature 332:323)。
在一些實例中,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之結合親和力常數(Ka)為至少1×108M-1或約1×108M-1、至少2.5×108M-1或約2.5×108M-1、至少5×108M-1或約5×108M-1、至少1×109M-1或約1×109M-1、至少5×109M-1或約5×109M-1、至少1×1010M-1或約1×1010M-1、至少5×1010M-1或約5×1010M-1、至少1×1011M-1或約1×1011M-1、至少5×1011M-1或約5×1011M-1、至少1×1012M-1或約1×1012M-1、至少5×1012M-1或約5×1012M-1、至少1×1013M-1或約1×1013M-1、至少5×1013M-1或約5×1013M-1、至少1×1014M-1或約1×1014M-1、至少5×1014M-1或約5×1014M-1、至少1×1015M-1或約1×1015M-1或至少5×1015M-1或約5×1015M-1
在一些實例中,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之解離常數(Kd)為小於1×10-8M或約1×10-8M、小於4×10-9M或約4×10-9M、小於2×10-9M或約2×10-9M、小於1×10-9M或約1×10-9M、小於2×10-10M或約2×10-10M、小於1×10-10M或約1×10-10M、小於2×10-11M或約2×10-11M、小於1×10-11M或約1×10-11M、小於2×10-12M或約2×10-12M、小於1×10-12M或約1×10-12M、小於2×10-13M或約2×10-13M、小於1×10-13M或約1×10-13M、小於2×10-14M或約2×10-14M、小於1×10-14M或約1×10-14M、小於2×10-15M或約2×10-15M、小於1×10-15M或約1×10-15M或小於2×10-16M或約2×10-16M。
在一些實例中,在關於中和RSV之試管內微量中和檢定中,相對於各種抗RSV抗體,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和單株抗體逃避突變體(MARM)。在一特定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 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和MARM之中和EC50與產生MARM之親本RSV病毒株的中和EC50相同或大致與產生MARM之親本RSV病毒株的中和EC50相同。
在一些實例中,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不易受所產生之逃避突變體形式之變異影響的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例中,在本文所提供之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下,在連續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輪或更多輪病毒複製後,RSV無法產生逃避突變體。在另一特定實例中,RSV無法逃避本文所提供之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例中,在關於中和RSV之試管內微量中和檢定中,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EC50為小於0.005nM或約0.005nM、小於0.01nM或約0.01nM、小於0.025nM或約0.025nM、小於0.05nM或約0.05nM、小於0.075nM或約0.075nM、小於0.1nM或約0.1nM、小於0.5nM或約0.5nM、小於0.75nM或約0.75nM、小於1nM或約1nM、小於1.25nM或約1.25nM、小於1.5nM或約1.5nM、小於1.75nM或約1.75nM或小於2nM或約2nM。在特定實例中,衍生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試管內空斑減少檢定中中和RSV之EC50為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2nM或約2nM;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05nM或約0.005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小於0.01nM或約0.01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5nM或約0.05nM至小於1nM或約1nM;小於0.05nM或約0.05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或小於0.1nM或約0.1nM至小於0.5nM或約0.5nM。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任何衍生物均可用於治療性方案、防治性療法及/或診斷性技術中,諸如用於所提供之方 法中。舉例而言,衍生物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結合於RSV以治療、預防及/或偵測RSV感染或減輕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
i.單鏈抗體
在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為單鏈抗體。單鏈抗體可由本文所提供之任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抗原結合域產生。使用重組技術產生單鏈抗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諸如以下文獻中所述之方法:例如Marasco等人(1993)Proc.Natl.Acad.Sci.USA 90:7889-7893,Whitlow及Filpula(1991)Methods,2:97-105;Bird等人(1988)Science 242:423-426;Pack等人(1993)Bio/Technology 11:1271-77;及美國專利第4,946,778號、第5,840,300號、第5,667,988號、第5,658,727號。
單鏈抗體可含有本文所提供之任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輕鏈可變(VL)域或其功能區及重鏈可變(VH)域或其功能區。在一些實例中,單鏈抗體之VL域或其功能區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互補決定區1(CDR1)、互補決定區2(CDR2)及/或互補決定區3(CDR3)。在一些實例中,單鏈抗體之VH域或其功能區含有本文所提供之任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互補決定區1(CDR1)、互補決定區2(CDR2)及互補決定區3(CDR3)。在一些實例中,單鏈抗體進一步含有肽連接子。在該等實例中,肽連接子可位於輕鏈可變域(VL)與重鏈可變域(VH)之間。
單鏈抗體可在抗體之一或多個域之間含有肽間隔子或連接子。舉例而言,抗體之輕鏈可變域(VL)可經由可撓性連接肽偶合於重鏈可變域(VH)。各種肽連接子為此項技術所熟知且可用於所提供之方法中。肽連接子可包括一系列甘胺酸殘基(Gly)或絲胺酸(Ser)殘基。例示性多肽連接子為具有胺基酸序列(Gly-Ser)n、(GlymSer)n或 (SermGLy)n之肽,其中m為1至6、一般為1至4且典型地為2至4,且n為1至30或1至10且典型地為1至4,一些麩胺酸(Glu)或離胺酸(Lys)殘基分散於序列中以增加溶解性(參見例如國際PCT申請案第WO 96/06641號,該案提供用於結合物中之例示性連接子)。例示性肽連接子包括(但不限於)具有以下序列之肽:GGSSRSSSSGGGGSGGGG(SEQ ID NO:267)、GSGRSGGGGSGGGGS(SEQ ID NO:268)、EGKSSGSGSESKST(SEQ ID NO:269)、EGKSSGSGSESKSTQ(SEQ ID NO:270)、EGKSSGSGSESKVD(SEQ ID NO:271)、GSTSGSGKSSEGKG(SEQ ID NO:272)、KESGSVSSEQLAQFRSLD(SEQ ID NO:273)及ESGSVSSEELAFRSLD(SEQ ID NO:274)。一般,連接肽之長度為約1-50個胺基酸。本文中所使用之連接子亦可增加細胞內可用性、血清穩定性、特異性及溶解性或使得可撓性增加或緩解位阻。連接部分例如描述於Huston等人(1988)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5879-5883、Whitlow等人(1993)Protein Engineering 6:989-995及Newton等人,(1996)Biochemistry 35:545-553中。其他適合之肽連接子包括美國專利第4,751,180號或第4,935,233號中所述之任一肽連接子,該案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ii.抗個體遺傳型抗體
可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產生抗個體遺傳型抗體,其「模擬」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之RSV F蛋白抗原(參見例如Greenspan及Bona(1989)FASEB J.7(5):437-444;及Nissinoff(1991)J.Immunol.147(8):2429-2438)。舉例而言,如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檢定所測定,結合於RSV之宿主細胞受體且競爭性地抑制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產生抗個體遺傳型,其「模擬」RSV抗 原且結合於RSV受體,亦即與病毒競爭結合於宿主細胞,由此降低宿主細胞之病毒感染率。在一些實例中,抗-抗個體遺傳型可藉由熟練技術人員熟知之技術產生。抗-抗個體遺傳型模擬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域且因此結合於RSV及中和RSV。
iii.多特異性抗體及抗體多聚化
兩種或更多種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工程改造以形成多價衍生物抗體或多聚體,諸如二價、三價、四價、五價、六價、七價或更高價數(亦即含有2、3、4、5、6、7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部位)衍生物抗體。該等多價衍生物抗體可為單特異性、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或更多特異性的。在一些實例中,多價衍生物抗體為單特異性的,含有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域。在一些實例中,多價衍生物抗體為多特異性的,含有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兩個或更多個不同抗原決定基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域。在一些特定實例中,多價衍生物抗體為二價抗體,含有兩個抗原結合域。該等二價抗體可為同型二價或異型二價抗體,其分別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或不同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之兩個或更多個不同抗原決定基。工程改造多特異性抗體之技術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例如經由共價、非共價或化學連接來連接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情況下,多價衍生物抗體可藉由二聚化兩種或更多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來形成。兩種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間的多聚化可為自發的,或可由於兩個或更多個多肽之被迫連接而發生。在一實例中,抗RSV抗體之多聚體可由不同抗RSV抗體上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間形成的二硫鍵連接。在另一實例中,多價衍生物抗體可包括經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連接於肽部分之抗RSV抗 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肽部分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融合。該等肽可為肽連接子(間隔子),或具有促進多聚化之性質的肽。在一些實例中,多價衍生物抗體可經由化學連接(例如藉由使用異雙功能連接劑)在兩種抗體之間形成。
任何多特異性及/或多價衍生物抗體均可由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產生,其限制條件為該抗體為生物相容性的(例如投予動物,包括人類)且維持其活性,諸如結合於RSV之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及/或中和RSV。對於本文所提供之多特異性及多價衍生物抗體,衍生物抗體至少對於由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識別之抗原決定基具有免疫特異性。本文所提供之多特異性及多價衍生物抗體亦可對於由58c5或sc5識別之抗原決定基具有免疫特異性。
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及/或多價抗體含有VH CDR1,其具有SEQ ID NO:2、10、405、411、417、423、429、435-441、458、464、470或482-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2,其具有SEQ ID NO:3、11、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H CDR3,其具有SEQ ID NO:4、12、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1,其具有SEQ ID NO:6、14、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其具有SEQ ID NO:7、15、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3,其具有SEQ ID NO:8、16、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例中,可產生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1527、1627或48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RSV F蛋白)之兩個或更多個抗原決定基的多特異性抗體。舉例而言,多特異性抗體可 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A、B或C抗原性區域中的兩個或更多個不同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例中,可產生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及另一RSV抗原決定基的多特異性抗體。舉例而言,多特異性抗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及另一RSV表面醣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及選自以下之RSV蛋白之抗原決定基:RSV附著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 RNA聚合酶β次單元大結構蛋白(L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核鞘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核蛋白(N)(例如具有SEQ ID NO:27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磷蛋白P(例如具有SEQ ID NO:27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基質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小疏水性(SH)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 RNA依賴性聚合酶、RSV G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以上任一者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及RSV G蛋白之抗原決定基。
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含有衍生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及衍生自另一抗RSV抗體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其他抗RSV抗體可為衍生自58c5或sc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含有衍生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及衍生自選自帕利珠單抗(SYNAGIS®)及其衍生物之抗RSV抗體的抗RSV抗原結合片段,該等帕利珠單抗衍生物諸如(但不限於)莫維珠單抗(NUMAX®)、AFFF、P12f2、P12f4、 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及第6,818,216號)。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含有衍生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及衍生自人類抗RSV抗體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該人類抗RSV抗體諸如(但不限於)rsv6、rsv11、rsv13、rsv19(亦即Fab 19)、rsv21、rsv22、rsv23、RF-1及RF-2(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685,942號及第5,811,524號)。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含有衍生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及衍生自抗RSV小鼠單株抗體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該抗RSV小鼠單株抗體諸如(但不限於)MAb 1153、1142、1200、1214、1237、1129、1121、1107、1112、1269、1269、1243(Beeler等人(1989)J.Virology 63(7):2841-2950)、MAb151(Mufson等人(1987)J.Clin.Microbiol.25:1635-1539)、MAb 43-1及13-1(Fernie等人(1982)Proc.Soc.Exp.Biol.Med.171:266-271)、MAb 1436C、1302A、1308F及1331H(Anderson等人(1984)J.Clin.Microbiol.19:934-936)及其人類化衍生物。可用於產生含有衍生自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的多特異性抗體之其他例示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但不限於)例如以下專利中所述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美國專利第6,413,771號、第5,840,298號、第5,811,524號、第6,656,467號、第6,537,809號、第7,364,742號、第7,070,786號、第5,955,364號、第7,488,477號、第6,818,216號、第5,824,307號、第7,364,737號、第6,685,942號及第5,762,905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082002號、第 2005-0175986號、第2004-0234528號、第2006-0198840號、第2009-0110684號、第2006-0159695號、第2006-0013824號、第2005-0288491號、第2005-0019758號、第2008-0226630號、第2009-0137003號及第2009-0092609號。以下表2A及表2B闡述抗RSV抗體重鏈(表2A)及輕鏈(表2B)之SEQ ID NO。包括重鏈及輕鏈之全長序列,重鏈及輕鏈可變域之序列,及CDRH1、CDRH2、CDRH3、CDRL1、DRL2及/或CDRL3之序列,如所指示。
在一些實例中,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及另一異源多肽之抗原決定基或其他抗原性物質,例如固體支撐物質(參見例如國際PCT公開案第WO 93/17715號、第WO 92/08802號、第WO 91/00360號及第WO 92/05793號;美國專利第4,474,893號、第4,714,681號、第4,925,648號、第5,573,920號及 第5,601,819號;Tutt等人(1991)J.Immunol.147:60-69;及Kostelny等人,(1992)J.Immunol.148:1547-1553)。
(1)經由肽連接子多聚化
肽連接子可用於產生多價抗體,例如一種多聚化搭配物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多聚體。在一實例中,肽連接子可與第一多肽之C端及第二多肽之N端融合。此結構可重複多次以使得至少一個(諸如2、3、4個或更多個)可溶性多肽在其各別末端經由肽連接子彼此連接。舉例而言,多聚體多肽可具有序列Z1-X-Z2,其中Z1及Z2各為抗RSV抗原結合片段(例如抗RSV單鏈抗體;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759,518號,其描述單鏈抗體之多聚化)之序列且其中X為肽連接子之序列。在一些情況下,Z1及/或Z2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在另一實例中,Z1及Z2為不同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至少Z1或Z2衍生自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多聚體多肽具有Z1-X-Z2-(X-Z)n序列,其中「n」為任何整數,亦即一般為1或2。典型地,肽連接子之長度足以使得每一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其各別抗原決定基而不會干擾抗體之結合特異性。
(2)經由異雙功能連接劑多聚化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直接或間接連接於另一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形成多價抗體。舉例而言,兩個或更多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連接可藉由化學連接來達成,或藉由異雙功能連接劑,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或本文所提供之任何連接劑來促進。
用於形成胺基與巰基之間的共價鍵且將巰基引入蛋白質中之多種異雙功能交聯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參見例如PIERCE CATALOG,ImmunoTechnology Catalog & Handbook,1992-1993,其描 述該等試劑之製備及用途並提供該等試劑之商業來源;亦參見例如Cumber等人,(1992)Bioconjugate Chem.3:397-401;Thorpe等人,(1987)Cancer Res.47:5924-5931;Gordon等人,(1987)Proc.Natl.Acad Sci.84:308-312;Walden等人,(1986)J.Mol.Cell Immunol.2:191-197;Carlsson等人,(1978)Biochem.J.173:723-737;Mahan等人(1987)Anal.Biochem.162:163-170;Wawryznaczak等人,(1992)Br.J.Cancer 66:361-366;Fattom等人(1992)Infection & Immun.60:584-589)。此等試劑可用於形成兩個抗體之間或每一抗體與連接子之間的共價鍵。例示性試劑包括(但不限於):3-(2-吡啶基二硫基)丙酸N-丁二醯亞胺酯(SPDP;二硫化物連接劑);6-[3-(2-吡啶基二硫基)-丙醯胺基]己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LC-SPDP);丁二醯亞胺基氧基羰基-α-甲基苯甲基硫代硫酸鹽(SMBT,受阻二硫酸鹽連接劑);6-[3-(2-吡啶基二硫基)丙醯胺基]-己酸丁二醯亞胺酯(LC-SPDP);4-(N-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甲基)環己烷-1-甲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SMCC);3-(2-吡啶基二硫基)丁酸丁二醯亞胺酯(SPDB;受阻二硫鍵連接劑);2-(7-疊氮基-4-甲基香豆素-3-乙醯胺)乙基-1,3'-二硫基丙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AED);7-疊氮基-4-甲基香豆素-3-乙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AMCA);6-[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基)甲苯醯胺基]-己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LC-SMPT);1,4-二-[3'-(2'-吡啶基二硫基)丙醯胺基]丁烷(DPDPB);4-丁二醯亞胺基氧基羰基-α-甲基-α-(2-吡啶基硫基)甲苯(SMPT,受阻二硫酸鹽連接劑);6-[α-甲基-α-(2-吡啶基二硫基)甲苯醯胺基]己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LC-SMPT);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MBS);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甲醯基-N-羥基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MBS);(4-碘乙醯基)胺基苯甲酸N-丁二醯亞胺酯(SIAB;硫醚連接劑);(4-碘乙醯基)胺基 苯甲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SIAB);4-(對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丁二醯亞胺酯(SMPB);4-(對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苯基)丁酸磺酸基丁二醯亞胺酯(sulfo-SMPB);及疊氮基苯甲醯基醯肼(ABH)。在一些實例中,連接劑可與肽連接子,諸如增加可撓性或溶解性之肽連接子或提供或消除位阻之肽連接子組合使用。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用於使多肽分子連接於另一分子之任何其他連接劑。
(3)多肽多聚化域
兩個或更多個抗原結合片段相互作用以形成多價及/或多特異性衍生物抗體可藉由其直接或間接連接於自身能夠相互作用形成穩定結構之任何部分或其他多肽來促進。舉例而言,各別所編碼之多肽鏈可藉由多聚化連接,藉此多肽之多聚化由多聚化域介導。典型地,多聚化域使得第一嵌合多肽與第二嵌合多肽之間形成穩定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嵌合多肽包括例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個鏈(例如可變重鏈域或可變輕鏈域)與多聚化域連接(直接或間接)。典型地,多聚化域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域。該等嵌合多肽可使用使編碼抗體鏈之核酸與編碼多聚化域之核酸融合的重組技術以融合蛋白形式產生。
對於本文所提供之多價及/或多特異性衍生物抗體,至少一種多聚化搭配物為直接或間接連接於多聚化域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同多聚或雜多聚多肽可由各別嵌合多肽之共表現產生。第一及第二嵌合多肽可相同或不同。
一般,多聚化域包括能夠與另一多肽形成穩定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之任何多肽。多聚化域可例如經由免疫球蛋白序列(例如Fc域)、白胺酸拉鏈、疏水性區、親水性區或形成同多聚體或雜多聚體之嵌合分子之間的分子間二硫鍵之自由巰基相互作用。另外,多聚化域可包 括胺基酸序列,其包含與包含孔洞或凹穴之胺基酸序列互補之隆凸,諸如在例如美國專利第5,731,168號中所述。該多聚化區可經工程改造以使得空間相互作用不僅促進穩定相互作用,而且另外促進相對於均二聚體由嵌合單體之混合物形成雜二聚體。
在一些實例中,多價及/或多特異性抗體藉由兩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經由多聚化域連接而產生。在該等實例中,至少一個抗原結合片段衍生自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58c5、sc5、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
抗原結合多肽(例如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可與多聚化域結合以形成嵌合多肽。對於含有多於一個鏈(例如可變重鏈域及可變輕鏈域)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多聚化域可與一個鏈(典型地為重鏈)結合。抗原結合片段典型地經由其N端或C端連接於多聚化域之N端或C端。典型地,多聚化域與抗原結合片段之C端(例如單鏈抗體之C端或抗原結合片段之一個鏈的C端)結合。該連接可為直接連接或經由連接劑間接連接。又,嵌合多肽可為融合蛋白或可藉由化學連接來形成,諸如經由共價或非共價相互作用。舉例而言,當製備含有多聚化域之嵌合多肽時,編碼抗RSV抗原結合片段之全部或部分的核酸可直接或間接或視情況經由連接域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多聚化域序列之核酸。典型地,構築體編碼抗RSV抗原結合片段之C端(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單鏈)連接於多聚化域之N端的嵌合蛋白。
本文所提供之多價抗體含有藉由使兩個相同或不同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直接或間接連接於多聚化域所產生之兩個嵌合蛋白。在一些實例中,當多聚化域為多肽時,編碼抗RSV抗原結合片段(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單鏈)多聚化域嵌合多肽之基因融合物插入適當表現載體中。所得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多聚化域嵌合蛋白可在經重組表現載體轉 型之宿主細胞中表現,且組裝成多聚體,其中多聚化域相互作用以形成多價抗體。多聚化域化學連接於抗RSV抗原結合片段亦可使用如上文所論述之異雙功能連接劑實現。在一些實例中,多價抗體為衍生自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之兩個或更多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的多特異性抗體。
所得嵌合多肽及由其形成之多價抗體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適合方法,例如藉由蛋白A或蛋白G管柱親和層析來純化。當編碼不同抗RSV抗原結合嵌合多肽之兩個核酸分子轉移至細胞中時,將形成均二聚體及雜二聚體。表現條件可經調整以使得相對於均二聚體形成有利於雜二聚體形成。
(a)免疫球蛋白域
多聚化域包括包含能夠與另一胺基酸序列之多聚化域反應形成分子間二硫鍵之自由巰基部分的多聚化域。舉例而言,多聚化域可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一部分,諸如來自IgG1、IgG2、IgG3、IgG4、IgA、IgD、IgM及IgE之一部分。一般,免疫球蛋白中選擇用作多聚化域之部分為恆定區(Fc)。製備含有多肽與抗體衍生之多肽的各種部分(包括Fc域)融合之融合蛋白已予以描述(參見例如Ashkenazi等人(1991)PNAS 88:10535;Byrn等人(1990)Nature,344:677;及Hollenbaugh及Aruffo,(1992)「Construction of 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s,」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增刊4,第10.19.1-10.19.11頁)。
在人類中,存在基於重鏈分類之五種抗體同型,稱為δ、γ、μ、α及ε,分別產生IgD、IgG、IgM、IgA及IgE種類抗體。IgA及IgG種類含有亞類IgA1、IgA2、IgG1、IgG2、IgG3及IgG4。免疫球蛋白重鏈之間的序列差異引起各種同型,其例如在恆定(C)域之數目、鉸鏈區之存在及鏈間二硫鍵之數目及位置方面不同。舉例而言,IgM及IgE重鏈 含有額外C域(C4),其替代鉸鏈區。IgG、IgD及IgA之Fc區經由其Cγ3、Cδ3及Cα3域彼此配對,而IgM及IgE之Fc區經由其Cμ4及Cε4域二聚化。IgM及IgA形成分別具有十個及四個抗原結合部位之多價結構。
本文所提供之抗原結合嵌合多肽包括全長免疫球蛋白多肽(亦即包括全長免疫球蛋白之所有域)。在一些實例中,抗原結合嵌合多肽小於全長(例如嵌合多肽可含有抗原結合域及一或多個用於多聚化之免疫球蛋白域,其中該嵌合多肽不為全長免疫球蛋白)。在一些實例中,抗RSV抗原結合嵌合多肽組裝成單價或異型多價或同型多價抗體,諸如二價、三價、四價、五價、六價、七價或更高價數抗體。不同結構之鏈或基本單元(例如一或多個異源恆定區或恆定域)可用於組裝單價及異型多價及同型多價抗體。抗RSV抗原結合嵌合多肽可容易由經適當核酸分子轉型之哺乳動物細胞產生及分泌。在一些實例中,一種或更多種核酸融合分子可轉移至宿主細胞中以產生多價抗體,其中該多價抗體之抗RSV抗原結合部分相同或不同。典型地,多價抗體之至少一個抗RSV抗原結合部分衍生自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58c5、sc5、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
(i)Fc域
可用於產生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的多價及/或多特異性抗體之例示性多聚化域包括衍生自所選免疫球蛋白分子之重鏈恆定區或恆定域的多肽。用於人類IgG亞型之例示性重鏈恆定區序列如SEQ ID NO:356(IgG1)、SEQ ID NO:357(IgG2)、SEQ ID NO:358(IgG3)及SEQ ID NO:359(IgG4)所示。舉例而言,對於SEQ ID NO:356所示之例示性重鏈恆定區,CH1域對應於胺基酸1-103,鉸鏈區對應於胺基酸104-119,CH2域對應於胺基酸120-223,且CH3域對應於胺基酸 224-330。
在一實例中,免疫球蛋白多肽嵌合蛋白可包括免疫球蛋白多肽之Fc區。典型地,該融合物至少保留免疫球蛋白重鏈之恆定區的功能活性鉸鏈、CH2及CH3域。舉例而言,IgG1之全長Fc序列包括SEQ ID NO:356所示之序列的胺基酸104-330。hIgG1之例示性Fc序列如SEQ ID NO:360所示,且含有對應於SEQ ID NO:356之胺基酸104-119的鉸鏈序列,且CH2及CH3域之完整序列如SEQ ID NO:356所示。另一例示性Fc多肽如PCT申請案WO 93/10151中所述,且為自人類IgG1抗體(SEQ ID NO:361)之N端鉸鏈區延伸至Fc區之天然C端的單鏈多肽。進行連接之準確部位並不關鍵:特定部位為此項技術所熟知且可經選擇以最佳化抗RSV抗原結合嵌合多肽之生物活性、分泌或結合特徵。舉例而言,其他例示性Fc多肽序列起始於SEQ ID NO:356所示之序列的胺基酸C109或P113(參見例如US 2006 0024298)。
除hIgG1 Fc外,其他Fc區亦可包括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原結合嵌合多肽中。舉例而言,Fc融合物可含有實質上由屬於任一抗體種類之免疫球蛋白基因編碼之免疫球蛋白序列,該等抗體包括(但不限於)IgG(包括人類亞類IgG1、IgG2、IgG3或IgG4)、IgA(包括人類亞類IgA1及IgA2)、IgD、IgE及IgM種類之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Fc域可基於該域之功能性質進行選擇,例如Fc域在介導免疫反應中之效應功能。舉例而言,當欲使由Fc/FcγR相互作用介導之效應功能最小時,可使用與IgG同型形成之融合物,其不佳地募集補體或效應細胞,例如IgG2或IgG4之Fc。
經修飾Fc域亦涵蓋於本文中以用於與抗RSV抗原結合片段形成之嵌合體中,關於例示性修飾,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217,797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6/0198840號、第2006/0024298號及第2008/0287657 號;及國際專利公開案第WO 2005/063816號。Fc域之例示性胺基酸修飾亦在本文別處提供。
典型地,二價抗體為藉由使兩個相同或不同抗RSV抗原結合片段直接或間接連接於Fc多肽所產生之兩個嵌合蛋白的二聚體。在一些實例中,編碼嵌合蛋白之基因融合物插入適當表現載體中。所得嵌合蛋白可在經重組表現載體轉型之宿主細胞中表現且進行組裝,其中在Fc部分之間形成鏈間二硫鍵以得到二價抗RSV抗體。典型地,宿主細胞及表現系統為允許嵌合蛋白糖基化之哺乳動物表現系統。含有Fc部分及由其形成之多價抗體的所得嵌合多肽可容易藉由蛋白A或蛋白G管柱親和層析來純化。當編碼不同抗RSV嵌合多肽之兩個核酸轉移至細胞中時,雜二聚體之形成必須以生物化學方法達成,因為帶有Fc域之抗RSV嵌合分子亦將以二硫鍵連接之均二聚體形式表現。因此,均二聚體可在有利於破壞鏈間二硫鍵但不影響鏈內二硫鍵之條件下還原。典型地,具有不同細胞外部分之嵌合單體以等莫耳量混合且經氧化以形成均二聚體與雜二聚體之混合物。藉由層析技術分離此混合物之組分。
或者,可藉由遺傳工程改造及表現含有抗RSV抗原結合片段、隨後為hIgG之Fc域、隨後為c-jun或c-fos白胺酸拉鏈之抗RSV抗原結合融合分子來偏向雜二聚體之形成。因為白胺酸拉鏈主要形成雜二聚體,所以需要時其可用於驅動雜二聚體之形成。含有Fc區之抗RSV嵌合多肽亦可經工程改造成包括具有金屬螯合物或其他抗原決定基之標籤。經標記域可用於藉由金屬-螯合物層析及/或藉由抗體快速純化,以偵測生物檢定中之西方墨點(western blots)、免疫沈澱或活性耗竭/阻斷。
D. 抗RSV抗體之其他修飾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經修飾。抗 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修飾可改良抗體之一或多種性質,包括(但不限於)降低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原性,改良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半衰期(諸如降低對蛋白水解之易感性及/或降低對氧化之易感性),及改變或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性質。例示性修飾包括(但不限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初級胺基酸序列的修飾及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轉譯後修飾變化。例示性轉譯後修飾包括例如糖基化、乙醯化、聚乙二醇化、磷酸化、醯胺化、用保護基/阻隔基衍生化、蛋白水解裂解、連接於細胞配位體或其他蛋白質。其他例示性修飾包括使一或多種異源肽連接於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改變或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或多種性質。
一般,修飾不會導致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原性增加或顯著不利地影響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RSV之結合。評估經修飾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RSV F蛋白之結合的方法提供於本文中且為此項技術所已知。舉例而言,可藉由諸如(但不限於)ELISA、表面電漿子共振(SPR)之方法或經由試管內微量中和檢定來檢定經修飾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RSV F蛋白之結合。
本文提供改良任何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半衰期的方法。增加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半衰期可增加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治療效用且允許不太頻繁地投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防治及/或治療,諸如預防或治療RSV感染,預防、治療及/或減輕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縮短RSV感染之持續時間。
本文所產生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修飾可包括來自親本抗體之自然突變或人類操作之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缺失或添加。修飾多肽(諸如抗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可用於修飾本文所 提供之任何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藥物動力學性質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經由Fc修飾而增強。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標準技術在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核苷酸分子中引入突變以產生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之多肽。引入突變之例示性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定點突變誘發及PCR介導性突變誘發。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連接異源肽以促進純化來修飾。一般,該等肽表現為含有抗體在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C端或N端與肽融合之融合蛋白。常用於純化之例示性肽包括(但不限於)六組胺酸肽、血球凝集素(HA)肽及flag標籤肽(參見例如Wilson等人(1984)Cell 37:767;Witzgall等人(1994)Anal Biochem 223:2,291-8)。融合不一定需要為直接融合,而可經由連接肽進行。在一些實例中,連接肽含有蛋白酶裂解部位,其允許在藉由用特異性識別蛋白酶裂解部位之蛋白酶裂解而純化後移除純化肽。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藉由在試管內或活體內使以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目標之異源多肽連接於特定細胞類型(例如呼吸道上皮細胞)來修飾。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使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對於特定細胞表面受體或其他多肽具有特異性且與特異性細胞受體相互作用之抗體融合或結合而以特定細胞類型為目標。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使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結合於細胞表面醣蛋白之肽(諸如蛋白質轉導域(例如TAT肽))融合或結合而以目標細胞表面為目標及/或由目標細胞吸收。例示性蛋白質轉導域包括(但不限於)衍生自蛋白質之PTD,諸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1(HIV-1)TAT(Ruben等人(1989)J. Virol.63:1-8;例如SEQ ID NO:326-337,例如GRKKRRQRRR(TAT 48-57)SEQ ID NO:330))、疱疹病毒被膜蛋白VP22(Elliott及O'Hare(1997)Cell 88:223-233;例如SEQ ID NO:342)、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觸角蛋白(Antennapedia,Antp)之同源異型蛋白(穿透肽(Penetratin)PTD;Derossi等人(1996)J.Biol.Chem.271:18188-18193;例如SEQ ID NO:311-314)、protegrin 1(PG-1)抗微生物肽SynB(例如SynB1、SynB3及Syn B4;Kokryakov等人(1993)FEBS Lett.327:231-236;分別例如SEQ ID NO:323-325)及基本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Jans(1994)FASEB J.8:841-847;例如SEQ ID NO:307)。PTD亦包括合成PTD,諸如(但不限於)聚精胺酸肽(Futaki等人(2003)J.Mol.Recognit.16:260-264;Suzuki等人(2001)J.Biol.Chem.276:5836-5840;例如SEQ ID NO:315-316)、細胞穿透肽(transportan)(Pooga等人(1988)FASEB J.12:67-77;Pooga等人(2001)FASEB J.15:1451-1453;例如SEQ ID NO:338-341)、MAP(Oehlke等人(1998)Biochim.Biophys.Acta.1414:127-139;例如SEQ ID NO:305)、KALA(Wyman等人(1997)Biochemistry 36:3008-3017;例如SEQ ID NO:303)及其他陽離子性肽,例如各種β-陽離子性肽(Akkarawongsa等人(2008)Antimicrob.Agents and Chemother.52(6):2120-2129)。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使診斷性及/或治療性部分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來修飾。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使任何類型之分子(諸如診斷性或治療性分子)共價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使得共價連接不會防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其相應抗原決定基來修飾。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藉由共價連接 分子以使得該共價連接不會防止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RSV來修飾。在一些實例中,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在N端或C端與異源多肽重組融合或與異源多肽或其他組成物以化學方法結合,包括共價及非共價結合。舉例而言,異源多肽或組成物可為診斷性多肽或其他診斷性部分或治療性多肽或其他治療性部分。例示性診斷性及治療性部分包括(但不限於)藥物、放射性核苷酸、毒素、螢光分子(參見例如國際PCT公開案第WO 92/08495號;第WO 91/14438號;第WO 89/12624號;美國專利第5,314,995號;及第EP 396,387號)。診斷性多肽或診斷性部分可例如用作供活體內或試管內偵測之標記。治療性多肽或治療性部分可例如用於病毒感染(諸如RSV感染)之療法或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其他融合蛋白可經由基因改組、基元改組、外顯子改組及/或密碼子改組(共同稱為「DNA改組」)之技術來產生。DNA改組可用於改變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活性,例如產生具有較高親和力及較低解離速率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般參見美國專利第5,605,793號;第5,811,238號;第5,830,721號;第5,834,252號;及第5,837,458號,及Patten等人(1997)Curr.Opinion Biotechnol.8:724-33;Harayama(1998)Trends Biotechnol.16(2):76-82;Hansson等人,(1999)J.Mol.Biol.287:265-76;及Lorenzo及Blasco(1998)Biotechniques 24(2):308-13)。
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連接於固體支撐物,其適用於目標抗原之免疫檢定或純化。例示性固體支撐物包括(但不限於)玻璃、纖維素、聚丙烯醯胺、耐綸(nylon)、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
1.降低免疫原性之修飾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經修飾以降低在個體(諸如人類個體)中之免疫原性。舉例而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中之一或多個胺基酸可經修飾以改變潛在用於人類T細胞之抗原決定基,以便當曝露於個體之免疫系統時消除或降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原性。例示性修飾包括一或多個胺基酸之代、缺失及插入,其消除或降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原性。一般,該等修飾不會改變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其各別抗原之結合特異性。降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原性可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或多種性質,例如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治療功效及/或增加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活體內半衰期。
2.Fc修飾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含有野生型或經修飾之Fc區。如本文別處所述,Fc區可連接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原結合片段,例如58c5、sc5、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或衍生自58c5、sc5、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Fc區可經修飾以改變Fc多肽之一或多種性質。舉例而言,與野生型免疫球蛋白重鏈之Fc區的效應功能相比,Fc區可經修飾以改變(亦即或多或少)效應功能。抗體之Fc區與許多Fc受體及配位體相互作用,從而賦予稱為效應功能之一系列重要功能性能力。Fc效應功能包括例如Fc受體結合、補體固定及T細胞耗竭活性(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136,310號)。檢定T細胞耗竭活性、Fc效應功能及抗體穩定性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舉例而言,IgG分子之Fc區與FcγR相互作用。此等受體在各種免疫細胞中表現,包括例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樹突狀細胞、嗜伊紅血球、肥大細胞、血小板、B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郎 格罕氏細胞(Langerhans' cell)、自然殺手(NK)細胞及γδ T細胞。Fc/FcγR複合物之形成可將此等效應細胞募集於所結合抗原之部位,典型地在細胞內引起信號傳導事件及引起重要的後續免疫反應,諸如釋放炎症介體、B細胞活化、內攝作用、吞噬作用及細胞毒性侵襲。介導細胞毒性及吞噬細胞效應功能之能力為抗體破壞目標細胞之潛在機制。由表現FcγR之細胞毒性細胞識別及溶解目標細胞上所結合之抗體被稱為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性細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針對各種抗體同型之其他Fc受體包括FcεR(IgE)、FcαR(IgA)及FcμR(IgM)。
因此,經修飾之Fc域可具有改變之親和力,包括(但不限於)對於Fc受體之親和力增加或較低或對於Fc受體無親和力。舉例而言,不同IgG亞類對於FcγR具有不同親和力,其中與IgG2及IgG4相比,IgG1及IgG3典型地實質上較佳地結合於受體。另外,不同FcγR介導不同效應功能。FcγR1、FcγRIIa/c及FcγRIIIa為免疫複合物引發之活化的正調節因子,其特徵為具有含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活化基元(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ITAM)之細胞內域。然而,FcγRIIb具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抑制基元(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且因此具有抑制性。因此,改變Fc區對於受體之親和力可調節由Fc域誘導之效應功能。
在一實例中,使用之Fc區經修飾以最佳化地結合於特定FcγR以較佳地介導效應功能(例如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該等經修飾之Fc區可在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根據Kabat編號方案,Kabat等人(1991)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處含有修飾,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位置249、252、259、262、268、271、273、277、280、281、 285、287、296、300、317、323、343、345、346、349、351、352、353及424。舉例而言,可進行對應於以下之Fc區修飾:SEQ ID NO:356所示之例示性IgG1序列之G119S、G119A、S122D、S122E、S122N、S122Q、S122T、K129H、K129Y、D132Y、R138Y、E141Y、T143H、V147I、S150E、H151D、E155Y、E155I、E155H、K157E、G164D、E166L、E166H、S181A、S181D、S187T、S207G、S307I、K209T、K209E、K209D、A210D、A213Y、A213L、A213I、I215D、I215E、I215N、I215Q、E216Y、E216A、K217T、K217F、K217A及P279L中的任一者或多者,或其組合。含有此等突變之經修飾Fc可增強與FcR,例如活化受體FcγIIIa之結合,及/或可減少與抑制性受體FcγRIIb之結合(參見例如US2006/0024298)。經修飾以增加與FcR之結合的Fc區可更有效地促進患者體內病毒(例如RSV)感染細胞之破壞。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經修飾以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FcRn受體之相互作用以增加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活體內半衰期及藥物動力學(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217,797號、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6/0198840號及第2008/0287657號)。FcRn為新生兒FcR,其結合可使內攝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自內體再循環回到血流中。此過程結合由於全長分子之大尺寸而阻止腎臟過濾,可產生範圍為一至三週之有利的抗體血清半衰期。Fc與FcRn之結合亦在抗體轉運中起作用。
Fc區之例示性修飾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7,217,797號、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6/0198840號、第2006/0024298號及第2008/0287657號及國際專利公開案第WO 2005/063816號中所述之Fc突變,諸如Fc重鏈恆定區之CH2域中之胺基酸殘基(Kabat編號,Kabat等人(1991))251-256、285-90、308-314及/或CH3域中之胺基酸殘基385-389及 428-436中的一或多者處之突變,其中相對於未經修飾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修飾改變Fc受體結合親和力及/或血清半衰期。在一些實例中,IgG恆定域在Fc區中於IgG重鏈恆定區之CH2域中之胺基酸位置250、251、252、254、255、256、263、308、309、311、312及314及/或CH3域中之胺基酸位置385、386、387、389、428、433、434、436及459中的一或多者處經修飾。在SEQ ID NO:356所示之例示性IgG1序列中,該等修飾對應於CH2域中之胺基酸Gly120、Pro121、Ser122、Phe124、Leu125、Phe126、Thr133、Pro174、Arg175、Glu177、Gln178及Asn180及CH3域中之胺基酸Gln245、Val246、Ser247、Thr249、Ser283、Gly285、Ser286、Phe288及Met311。在一些實例中,該修飾位於一或多個表面曝露之殘基處,且該修飾為經電荷、極性或疏水性與欲取代之殘基類似之殘基取代。
在特定實例中,Fc重鏈恆定區在胺基酸位置251、252、254、255及256(Kabat編號)中之一或多者處經修飾,其中位置251經Leu或Arg取代,位置252經Tyr、Phe、Ser、Trp或Thr取代,位置254經Thr或Ser取代,位置255經Leu、Gly、Ile或Arg取代,及/或位置256經Ser、Arg、Gln、Glu、Asp、Ala、Asp或Thr取代。在一些實例中,Fc重鏈恆定區在胺基酸位置308、309、311、312及314中之一或多者處經修飾,其中位置308經Thr或Ile取代,位置309經Pro取代,位置311經絲胺酸或Glu取代,位置312經Asp取代,及/或位置314經Leu取代。在一些實例中,Fc重鏈恆定區在胺基酸位置428、433、434及436中之一或多者處經修飾,其中位置428經Met、Thr、Leu、Phe或Ser取代,位置433經Lys、Arg、Ser、Ile、Pro、Gln或His取代,位置434經Phe、Tyr或His取代,及/或位置436經His、Asn、Asp、Thr、Lys、Met或Thr取代。在一些實例中,Fc重鏈恆定區在胺基酸位置263及459中之一或多者處經修飾, 其中位置263經Gln或Glu取代及/或位置459經Leu或Phe取代。
在一些實例中,Fc重鏈恆定區可經修飾以增強與補體蛋白C1q之結合。除與FcR相互作用外,Fc亦與補體蛋白C1q相互作用以介導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C1q與絲胺酸蛋白酶C1r及C1s形成複合物以形成C1複合物。C1q能夠結合六個抗體,但結合於兩個IgG足以活化補體級聯反應。類似於Fc與FcR之相互作用,不同IgG亞類對於C1q具有不同親和力,其中IgG1及IgG3之結合典型地實質上優於IgG2及IgG4。因此,增加與C1q之結合的經修飾之Fc可介導增強之CDC,且可增強病毒(例如RSV)感染細胞之破壞。Fc區中增加與C1q之結合之例示性修飾包括(但不限於)位置345及353(Kabat編號)處之胺基酸修飾。在SEQ ID NO:356所示之例示性IgG1序列中,例示性修飾包括對應於K209W、K209Y及E216S之修飾。
在另一實例中,具有取代以降低或除去與FcγR之結合的各種Fc突變體亦為已知的。該等突變蛋白適用於需要減少或消除由Fc介導之效應功能的情況。通常的情況是需要拮抗作用,而非殺死帶有目標抗原之細胞。例示性該Fc為美國專利第5,457,035號中所述之Fc突變蛋白,其在胺基酸位置248、249及251(Kabat編號)處經修飾。在SEQ ID NO:356所示之例示性IgG1序列中,胺基酸117由Leu修飾為Ala,胺基酸118由Leu修飾為Glu,且胺基酸120由Gly修飾為Ala。可在任何Fc序列(例如例示性Fc序列)中產生類似突變。此突變蛋白展現對於Fc受體之親和力降低。
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工程改造以含有經修飾之Fc區。舉例而言,使多肽與抗體之恆定區融合或結合(亦即製備Fc融合蛋白)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描述於例如以下中:美國專利第5,336,603號、第5,622,929號、第5,359,046號、第5,349,053號、第 5,447,851號、第5,723,125號、第5,783,181號、第5,908,626號、第5,844,095號及第5,112,946號;EP 307,434;EP 367,166;EP 394,827;PCT公開案WO 91/06570、WO 96/04388、WO 96/22024、WO 97/34631及WO 99/04813;Ashkenazi等人(1991)Proc.Natl.Acad.Sci.USA 88:10535-10539;Traunecker等人(1988)Nature 331:84-86;Zheng等人(1995)J.Immunol.154:5590-5600;及Vil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11337-11341(1992),並描述於本文別處。在一些實例中,具有一或多個修飾且增加FcRn結合親和力及/或改良半衰期之經修飾之Fc區可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融合。
3.聚乙二醇化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諸如高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之聚合物分子結合以增加半衰期及/或改良其藥物動力學特徵。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進行結合。已顯示治療性抗體與PEG之結合可增強藥效,同時不會干擾功能(參見例如Deckert等人,Int.J.Cancer 87:382-390,2000;Knight等人,Platelets 15:409-418,2004;Leong等人,Cytokine 16:106-119,2001;及Yang等人,Protein Eng.16:761-770,2003)。PEG可經或不經多功能連接子經由PEG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N端或C端之部位特異性結合或經由離胺酸殘基上存在之ε-胺基而連接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使用引起生物活性極小損失之直鏈或分支聚合物衍生化。結合程度可藉由SDS-PAGE及質譜法來監測以確保PEG分子與抗體之適當結合。未反應之PEG可藉由例如尺寸排除或離子交換層析而與抗體-PEG結合物分離。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例如藉由本文所述之免疫檢定)測試PEG衍生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與RSV抗原之結合活性以及活體內功效。
4.可偵測部分之結合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體片段可另外藉由與可偵測部分結合來修飾。可偵測部分可直接或間接偵測。視所選可偵測部分而定,可偵測部分可活體內及/或試管內偵測。可偵測部分可例如用於偵測RSV曝露或RSV定位之診斷方法或測定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之結合親和力的結合檢定中。可偵測部分亦可用於製備抗RSV抗體之方法中,例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純化。典型地,可偵測部分經選擇以使得可偵測部分之結合不會干擾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目標抗原決定基之結合。一般,可偵測部分之選擇視所需敏感性、與化合物結合之容易性、穩定性要求、可用儀器及處理規定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標記且可鑑別適合於所用檢定且與該檢定相容之可偵測標記。用可偵測部分標記抗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例如重組及化學方法。
可偵測部分可為具有可偵測物理或化學性質之任何物質。該等可偵測標記在免疫檢定領域中發展良好且一般而言,適用於該等方法中之任一標記均可應用於所提供之方法中。因此,標記為可藉由光譜學、光化學、生物化學、免疫化學、電學、光學或化學方法偵測之任何組成物。適用標記包括(但不限於)螢光染料(例如異硫氰酸螢光素、德克薩斯紅(Texas red)、若丹明(rhodamine)及其類似物)、放射性標記(例如3H、125I、35S、14C或32P)、尤其γ及正電子發射放射性同位素(例如157Gd、55Mn、162Dy、52Cr及56Fe)、金屬離子(例如111In、97Ru、67Ga、68Ga、72As、89Zr及201Tl)、酶(例如辣根過氧化酶、鹼性磷酸酶及ELISA中常用之其他酶)、電子轉移劑(例如包括金屬結合蛋白及化合物)、發光及化學發光標記(例如螢光素及2,3-二氫呔二酮,例如魯米諾(luminol))、磁性珠粒(例如DYNABEADSTM)及比色標記(諸 如膠態金或有色玻璃或塑膠珠粒(例如聚苯乙烯、聚丙烯、乳膠等))。關於可使用之各種標記或信號產生系統的評述,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391,904號。
5.治療性部分之結合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藉由與治療性部分結合來修飾。例示性治療性部分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素(例如細胞生長抑制劑或殺細胞劑)、治療劑或放射性金屬離子(例如α-發射體)。例示性細胞毒素或細胞毒性劑包括(但不限於)對細胞有害之任何藥劑,諸如(但不限於)紫衫醇(paclitaxol)、細胞遲緩素B(cytochalasin B)、短桿菌肽D(gramicidin D)、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吐根素(emetine)、絲裂黴素(mitomycin)、依託泊苷(etoposide)、特諾波賽(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秋水仙鹼(colchicin)、阿黴素(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二羥基炭疽菌素二酮(dihydroxy anthracin di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米拉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1-去氫睪固酮(dehydrotestosterone)、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普魯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及嘌呤黴素及其類似物或同系物。例示性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抗代謝物(例如甲胺喋呤(methotrexate)、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阿糖胞苷(cytarabine)、5-氟尿嘧啶達卡巴(decarbazine))、烷基化劑(例如氮芥(mechlorethamine)、噻替哌(thioepa)、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美法侖(melphalan)、卡莫司汀(carmustine)(BSNU)及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環磷醯胺(cyclothosphamide)、白消安(busulfan)、二溴甘露糖醇、鏈脲菌素(streptozotocin)、絲裂黴素C (mitomycin C)及順-二氯二胺鉑(II)(DDP)順鉑(cisplatin))、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s)(例如道諾黴素(以前為柔紅黴素(daunomycin))及阿黴素)、抗生素(例如更生黴素(dactinomycin)(以前為放線菌素)、博萊黴素(bleomycin)、米拉黴素(mithramycin)及胺茴黴素(anthramycin)(AMC))、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及長春鹼)及抗病毒藥,諸如(但不限於)核苷類似物,諸如齊多夫定(zidovudine)、阿昔洛韋(acyclovir)、更昔洛韋(gangcyclovir)、阿糖腺苷(vidarabine)、碘苷(idoxurid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及病毒唑(ribavirin);膦甲酸(foscamet)、金剛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沙奎那韋(saquinavir)、茚地那韋(indinavir)、利托那韋(ritonavir)及α-干擾素。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可另外藉由與為治療性多肽之治療性部分結合來修飾。例示性治療性多肽包括(但不限於)毒素,諸如相思豆毒素(abrin)、蓖麻毒素A(ricin A)、綠膿桿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或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或免疫刺激劑,諸如細胞激素,諸如(但不限於)干擾素(例如IFN-α、β、γ、ω)、淋巴因子、造血生長因子(例如GM-CSF(粒細胞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介白素-2(IL-2)、介白素-3(IL-3)、介白素-4(IL-4)、介白素-7(IL-7)、介白素-10(IL-10)、介白素-12(IL-12)、介白素-14(IL-14))及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6.改良結合特異性之修飾
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體片段之結合特異性可藉由諸如噬菌體呈現之技術來改變或改良。噬菌體呈現方法一般涉及使用絲狀噬菌體(噬菌粒)表面表現載體系統來選殖及表現文庫之抗體種類。產生組 合性文庫之各種噬菌粒選殖系統已由其他文獻描述。參見例如如以下文獻所述之在噬菌粒上製備組合性抗體文庫:Kang等人,(1991)Proc.Natl.Acad.Sci.,USA,88:4363-4366;Barbas等人,(1991)Proc.Natl.Acad.Sci.,USA,88:7978-7982;Zebedee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89:3175-3179;Kang等人,(1991)Proc.Natl.Acad.Sci.,USA,88:11120-11123;Barbas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89:4457-4461;及Gram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89:3576-3580,該等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特定實例中,編碼VH及VL域之DNA序列由動物cDNA文庫(例如人類或鼠類淋巴組織cDNA文庫)擴增。編碼VH及VL域之DNA藉由PCR與scFv連接子一起重組且選殖至噬菌粒載體(例如p CANTAB 6或pComb 3 HSS)中。載體電穿孔至大腸桿菌中且該大腸桿菌感染輔助噬菌體。此等方法中所用之噬菌體典型地為絲狀噬菌體,包括fd及M13,且VH及VL域通常與噬菌體基因III或基因VIII重組融合。表現結合於RSV抗原(例如RSV F蛋白)之抗原結合域的噬菌體可用抗原選擇或鑑別,例如使用經標記抗原或結合或捕捉於固體表面或珠粒上之抗原。可用於藉由噬菌體呈現製備抗體之噬菌體呈現方法的實例包括例如以下文獻中所揭示之方法:Brinkman等人(1995)J.Immunol.Methods 182:41-50;Ames等人(1995)J.Immunol.Methods 184:177-186;Kettleborough等人(1994)Eur.J.Immunol.24:952-958;Persic等人(1997)Gene 187:9-18;Burton等人(1994)Advances in Immunology 57:191-280;PCT公開案第WO 90/02809號、第WO 91/10737號、第WO 92/01047號、第WO 92/18619號、第WO 93/1 1236號、第WO 95/15982號、第WO 95/20401號及第WO97/13844號;及美國專利第5,698,426號、第5,223,409號、第5,403,484號、第5,580,717號、第 5,427,908號、第5,750,753號、第5,821,047號、第5,571,698號、第5,427,908號、第5,516,637號、第5,780,225號、第5,658,727號、第5,733,743號及第5,969,108號;其中每一者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以上參考文獻中所述,在噬菌體選擇後,來自噬菌體之抗體編碼區可經分離且用於產生完整抗體,包括人類抗體,或任何其他所需抗原結合片段,且在任何所需宿主中表現,包括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植物細胞、酵母及細菌,例如如本文所述之宿主。重組產生Fab、Fab'及F(ab')2片段之技術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來利用,諸如以下所揭示之方法:PCT公開案第WO 92/22324號;Mullinax等人(1992)BioTechniques 12(6):864-869;Sawai等人(1995)AJRI 34:26-34;及Better等人(1988)Science 240:1041-1043。
所得噬菌粒文庫可經操作以增加及/或改變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免疫特異性以產生及隨後鑑別具有改良性質(諸如與目標抗原之結合增加)之其他抗體。舉例而言,重鏈與輕鏈編碼DNA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可在免疫球蛋白多肽之可變區的互補決定區(CDR)中加以誘變,且隨後針對所需免疫反應及中和能力進行篩選。可接著在本文所述之一或多種檢定中篩選所得抗體以測定中和能力。
對於一些用途,包括抗體在人類中之活體內用途及試管內偵測檢定,使用人類或嵌合抗體。治療性處理人類個體尤其需要完全人類抗體。人類抗體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方法來製備,包括使用衍生自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或與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同源之合成序列的抗體文庫之上述噬菌體呈現方法。參見美國專利第4,444,887號及第4,716,111號;及PCT公開案第WO 98/46645號、第WO 98/50433號、第WO 98/24893號、第WO98/16654號、第WO 96/34096號、第WO 96/33735 號及第WO 91/10741號;其中每一者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E. 分離抗RSV抗體之方法
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各種技術鑑別及分離,包括(但不限於)鼠類融合瘤(參見例如Olsson及Kaplan(1980)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5429-5431;該等抗體可如本文別處所述進行人類化以用於人類)、表現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之轉殖基因小鼠(參見例如Kellerman及Green(2000)Curr.Opin Biotechnol.13:593-597)、噬菌體呈現(參見例如Mancini(2004)New Microbiol.27:315-28)及自成熟人類免疫細胞(諸如B細胞)分離(參見例如Banchereau及Rousset(1992)Adv Immunol.52:125-262,Crotty及Ahmed(2004)Semin Immunol.16:197-203,Carsetti(2004)Methods Mol Biol.271:25-35,McHeyzer-Williams及McHeyzer-Williams(2005)Annu Rev Immunol.23:487-513)。在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方法中,自人類B細胞鑑別及分離本文所提供之人類抗RSV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假設難以自人類抗體分泌細胞獲得穩定融合瘤,廣泛用於產生及分離人類抗體分泌細胞之例示性方法為用埃-巴二氏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使人類B細胞永生化,其亦已知誘導多株B細胞活化及增殖(參見例如Sugimoto等人(2004)Cancer Res.64:3361-3364;Bishop及Busch(2002)Microbes Infect.4:853-857)。抗體分泌細胞已例如藉由人類B細胞之EBV永生化產生,諸如來自患者或可能曝露於抗原之其他個體或使用經標記抗原預選之健康個體的周邊血液、淋巴結、脾、扁桃體或胸膜液(參見例如Casali等人(1986)Science 234:476-9,Yamaguchi等人(1987)Proc Natl Acad Sci USA 84:2416-2420,Posner等人(1991)J Immunol.146:4325-4332,Raff等人(1988)J Exp Med.168:905-917,Steenbakkers等人(1993)Hum Antibod Hybrid. 4:166-173,Steenbakkers等人(1994)Mol Biol Rep.19:125-134,Evans等人(1988)J Immunol 140:941-943,及Wallis R等人(1989)J Clin Invest 84:214-219)。
由於感染EBV之人類B細胞的低可轉型率、低可選殖率及固有不穩定性及異質性(Chan等人(1986)J Immunol 136:106-112,及James及Bell(1987)J Immunol Methods.100:5-40),可使用已知技術,諸如細胞融合,例如使用骨髓瘤細胞系(參見例如Bron等人(1984)PNAS 81:3214-3217;Yamaguchi等人(1987)Proc Natl Aacd Sci USA 84:2416-2420;Posner等人(1991)J Immunol.146:4325-4332,Niedbala及Stott(1998)Hybridoma 17:299-304;Li等人(2006)Proc Natl Aacd Sci USA 103:3557-62)。改良EBV永生化之其他技術包括例如在單一過程中用致癌病毒永生化、用致癌基因轉型、微電融合及小鼠-人類雜融合(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997,764號;Steenbakkers等人(1993)Hum Antibod Hybrid.4:166-173;Dessain等人(2004)J Immunol Methods.291:109-22)。人類單株抗體可自在抗原存在或不存在下且藉由組合如此項技術中所述之各種細胞培養操作而活化及永生化之B細胞分離(參見例如Borrebaeck等人(1988)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3995-3999,Davenport等人(1992)FEMS Microbiol Immunol.4:335-343,Laroche-Traineau等人(1994)Hum Antib Hybrid.5:165-177,Morgenthaler等人(1996)J.Clin Endocrinology.81:3155-3161,Niedbala及Kurpisz.(1993)Immunol Lett.35:93-100,Mulder等人(1993)Hum Immunol.36:186-192,Hur等人(2005)Cell Prolif.38:35-45,Traggiai等人(2004)Nat Med 10:871-875,Tsuchiyama等人(1997)Hum Antibodies 8:43-47;及PCT公開案第WO 91109115號、第WO 041076677號、第WO 88101642號、第WO 90102795號、第 WO 96140252號及第WO 02146233號)。
自成熟B細胞分離人類抗體之方法一般涉及分離成熟B細胞群體及篩選由B細胞表現之針對特定抗原的抗體。各種不同之抗體分泌細胞群體可自具有特定特徵之人類供體(例如未處理、接種疫苗、近年來或多或少受感染及血清陽性個體)及自B細胞存在且發揮其活性之不同組織(例如血液、扁桃體、脾、淋巴結)分離(Viau及Zouali(2005)Clin Immunol.114:17-26)。在本文所提供之例示性方法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可自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之樣品分離,該等細胞含有B細胞,自已曝露於RSV或具有曝露於RSV之高可能性的人類供體及/或自健康人類供體(諸如護理人員)分離。
自生物樣品分離PBMC後,可使用此項技術中所述之各種方法中的一者,基於表面上之細胞表面標記物及適當時其他蛋白質的表現,以及細胞之增殖活性、代謝及/或形態情況,特異性選擇抗體分泌細胞。詳言之,自人類樣品純化抗體分泌細胞之各種技術對於陽性或陰性選擇使用不同方法及條件。此等細胞更容易且更有效地藉由實體分離表現對於表現及分泌抗體之細胞(例如人類B細胞)具有特異性的細胞表面標記物之細胞來選擇。特定方案為已知的且可見於文獻中(參見例如Callard及Kotowicz「Human B-cell responses to cytokines」Cytokine Cell Biology:A practical Approach.Balkwill F.(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7-31)。
特異性免疫細胞(B細胞)之選擇典型地使用特異性結合於B細胞特異性細胞表面蛋白且可連接於固體支撐物(例如微珠或塑膠板)或經可使用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偵測之螢光染料標記的抗體進行。舉例而言,已基於對於結合CD19、 CD27及/或CD22微珠之支撐物(諸如微珠)的親和力,或針對在EBV永生化之前缺乏對於對特定同型具有特異性之抗體的結合親和力來選擇人類B細胞(參見例如Li等人(1995)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7:985-993,Bernasconi等人(2003)Blood 101:4500-4504,及Traggiai等人(2004)Nat Med 10:871-875)。用於純化之細胞標記物的選擇可影響永生化過程之效率,例如歸因於由選擇過程引發且可改變細胞生長及存活力之細胞內信號。舉例而言,CD22,控制與抗原識別及B細胞活化有關之信號轉導路徑的B細胞限制性跨膜蛋白,為用於初始B細胞選擇之例示性分子。因為CD22陽性群體含有表現具有不同同型及特異性之抗體的細胞,所以其他細胞表面標記物亦可用於在刺激階段之前或之後選擇細胞。
在一些實例中,除基於CD22之選擇外,抗體分泌細胞之特定富集亦可藉由應用基於CD27之選擇來獲得。已知CD27為用於具有體細胞突變可變區基因之人類B細胞的標記物(Borst J等人(2005)Curr Opin Immunol.17:275-281)。諸如CD5、CD24、CD25、CD86、CD38、CD45、CD70或CD69之其他標記物亦可用於耗竭或富集所需細胞群體。因此,視諸如供體曝露於抗原(例如RSV抗原)之經歷及抗體效價的因素而定,可選擇總的CD22富集B細胞或其他富集B細胞亞群(諸如CD27陽性B細胞)。
在細胞選擇後且在細胞永生化前,細胞群體可曝露於適當刺激劑。例示性刺激劑包括例如多株B細胞活化劑,諸如(但不限於)先天免疫反應之促效劑(例如Toll樣受體促效劑,諸如CpG寡核苷酸(Bernasconi等人(2003)Blood 101:4500-4504,Bernasconi等人(2002)Science 298:2199-2202,Bourke等人(2003)Blood 102:956-63;例如CpG核苷酸,例如CpG2006、CpG2395及CpG2395,購自Cell Sciences,Canton,MA));及免疫調節分子,諸如細胞激素(例如已知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之介白素,例如IL-2、IL-4、IL-6、IL-10及IL-13(參見Callard及Kotowicz「Human B-cell responses to cytokines」Cytokine Cell Biology:A practical Approach.Balkwill F(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7-31));及TNF受體家族之細胞膜受體的促效劑,尤其活化B細胞中之NF-κB路徑及增殖的促效劑,諸如(但不限於)APRIL、BAFF、CD 40配位體(CD40L)(參見例如Schneider(2005)Curr Opin Immunol.17:282-289,He等人(2004)J Immunol.172:3268-3279,Craxton等人(2003)Blood 101:4464-4471,及Tangye等人(2003)J Immunol.170:261-269)。組合或依序使用EBV永生化與一或多種多株活化劑來刺激B細胞之例示性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參見例如Traggiai等人(2004)Nat Med 10:871-875,Tsuchiyama等人(1997)Hum Antibodies 8:43-47,Imadome等人(2003)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0:7836-7840,及PCT公開案第WO 07/068758號、第WO 04/76677號、第WO 91/09115號及第WO 94/24164號)。在永生化階段之前,刺激劑之組合可同時或依序(例如在初始細胞選擇後立即添加第一刺激劑且在數小時或數日後添加第二刺激劑)添加至細胞培養基中。刺激劑可直接自稀釋之儲備溶液添加至細胞培養基中,或在經適當調配,例如使用可改良其攝取及免疫刺激活性之脂質體或其他化合物調配後添加(Gursel等人(2001)J Immunol.167:3324-3328)。刺激劑亦可附著於固體基質(微珠或直接於細胞培養板上),此可使得有效移除該(等)試劑。細胞可用新鮮培養基洗滌一或多次且視情況維持於正常細胞培養基中(例如1至6天)以進一步稀釋及消除刺激劑之任何殘餘效應。刺激劑亦可藉由將特定化合物添加至細胞培養物中加以抑制。
可在刺激細胞後,基於所表現抗體之同型進一步選擇細胞,接著 使該等經選擇且經刺激之細胞曝露於永生化劑(亦即,選擇在刺激階段與永生化階段之間)。基於同型之細胞選擇可藉由應用陽性(允許分離特定細胞)或陰性(允許消除不當細胞)選擇方法來進行。舉例而言,經刺激之IgG陽性細胞群體可(藉由FACS或磁性細胞隔板)或藉由自細胞群體耗竭表現IgM之細胞且因此富集表現IgG之細胞來進行陽性選擇。使用螢光活化或磁性細胞隔板分離抗體分泌細胞之技術為文獻中已知(參見例如Li等人(1995)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7:985-993,Traggiai等人(2004)Nat Med 10:871-875)。視抗體分泌細胞之來源及其最終用途而定,亦可耗竭(或富集)其他同型表現細胞,諸如IgD或IgA表現細胞。若需要該精確選擇(例如選擇表現IgG1、IgG2、IgG3或IgG4抗體之人類B細胞),則可使用類似方法基於特定亞類分離細胞。
多種病毒永生化劑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可用於抗體分泌細胞以獲得永生化之抗體分泌細胞。感染及永生化抗體分泌細胞之病毒通常稱為嗜淋巴細胞病毒。例示性該等病毒為γ類疱疹病毒中所包括之病毒。此病毒家族之成員以物種特異性方式感染淋巴細胞,且與淋巴細胞增殖病症及數種惡性疾病之發展相關(Nicholas(2000)J.Mol Pathol.53:222-237及Rickinson(2001)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356:595-604)。在所提供方法中用作永生化劑之例示性病毒包括EBV(埃-巴二氏病毒,亦稱為疱疹病毒4)及HHV-8(人類疱疹病毒8,亦稱為KSHV,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其可感染及永生化人類淋巴細胞。用於該等方法中之其他例示性病毒包括(但不限於)MHV-68(鼠類疱疹病毒68)、HVS(狨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amiri)、RRV(恆河猴細長病毒,Rhesus Rhadinovirus)、LCV(靈長類淋巴潛隱病毒,primate Lymphocryptovirus)、EHV-2(馬疱疹病毒2,Equine Herpesvirus 2)HVA(蛛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Ateles)及AHV-1(狷羚疱疹病毒1,Alcelaphine Herpesvirus 1),其為具有一些在其間保守之常見基因特徵及在不同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具有類似病原性效應之其他致癌嗜淋巴細胞疱疹病毒。
含有來自用於永生化之病毒之特定病毒蛋白質的重組DNA構築體亦已用於永生化B細胞(參見Damania(2004)Nat Rev Microbiol.2:656-668及Kilger等人(1998)EMBO J.17:1700-1709)。含有病毒基因之類似載體可以所提供之方法轉導至細胞中。製備該等構築體之方法為此項技術所熟知且包括例如使用反轉錄病毒系統或病毒樣粒子及封裝細胞系,其提供形成該等粒子之所有必需反式作用因子。
永生化階段可持續一小時至數小時,至多2-4天。永生化階段之長度可根據諸如細胞存活力及永生化效率之各種因素來調整。在一些實例中,用EBV永生化細胞持續約4小時至約24小時之時段。在一特定實例中,用EBV永生化細胞持續約16小時之時段。
B細胞之EBV介導性永生化需要表現細胞表面受體CD21,其被視為主要EBV受體。CD21存在於大多數B細胞亞群上且藉由與CD19及B細胞抗原受體形成複合物來調節B細胞反應(Fearon及Carroll(2000)Ann Rev Immun.18:393-422)。用EBV使細胞轉型之能力可藉由添加B細胞刺激劑來增強,但該等情形必須確保CD21維持於細胞表面上,從而允許以高效率進行EBV永生化。
在永生化階段後,永生化細胞可以低密度培養於餵養細胞層上。該餵養層可由經照射之非同種周邊血液細胞製劑、類淋巴母細胞或纖維母細胞系、臍血淋巴細胞或不同類型之胚細胞構成。具有該等性質之細胞系的實例為EL4-B5,其為有效地支持B細胞生長及增殖之突變 EL4胸腺瘤細胞系。其他例示性餵養細胞包括如本文別處所述之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PMBC餵養細胞。生長促進劑,諸如用於刺激B細胞群體之生長促進劑,亦可用於維持永生化後之永生化B細胞群體。
永生化細胞群體可用於一系列應用,尤其與抗體分離、特性化及產生有關之應用。在一些實例中,編碼由細胞表現之抗體或該等抗體之片段的DNA文庫可使用常見重組技術由自龐大細胞群體分離之DNA構築。在如本文所述之一些實例中,永生化細胞可進一步經培養且分成數個抗體分泌細胞池。該等細胞池可例如培養於餵養細胞層上。
在一些實例中,選擇來自細胞池之細胞培養物上清液一或多輪,以鑑別表現具有特定抗原特異性之抗體(例如免疫特異性結合RSV F蛋白之抗體)的細胞。篩選抗體及量測結合特異性之例示性方法在本文別處描述且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一旦鑑別出特定抗體,則可使用熟知重組方法將編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DNA自細胞池分離。如本文所述,自細胞池分離之DNA可接著進行表現(例如在原核或真核生物宿主細胞中)且再經篩選以鑑別表現所需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個別純系。表現及純化抗體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描述於F部分中。
在如本文所述之一些實例中,永生化細胞可為使用細胞分選儀(例如FACS)使用經標記抗原分選之單細胞。在一特定實例中,表現抗RSV抗體之細胞可使用經Alexa Fluor 647標記以標記所需細胞之RSV F抗原來分離。分選後,編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DNA可接著使用熟知重組方法來分離。自細胞池分離之DNA可進行表現(例如在原核或真核生物宿主細胞中)以證實與RSV抗原之結合。
典型地,用於鑑別結合於特定抗原之個別抗體的篩選方法使得鑑別出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為由抗原結合片段產生全長或其他衍 生物抗體,可分離編碼VH及/或VL鏈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核苷酸序列且分別將其選殖至表現VH恆定區(例如人類γ 1恆定區)、VL恆定區(例如人類κ或λ恆定區)之載體中。VH及VL域亦可選殖至表現所選恆定區之載體中。接著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將重鏈轉化載體與輕鏈轉化載體共轉染至細胞系中以產生表現全長抗體(例如IgG)之穩定或短暫細胞系。
F.產生抗RSV抗體及其經修飾或變異形式之方法及編碼抗體之核酸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製備抗體之任何適合方法來產生,包括化學合成及重組表現技術。可使用宿主細胞與載體之各種組合來接受、維持、再現及擴增核酸(例如編碼諸如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抗體之核酸),且表現由該等核酸編碼之多肽。一般而言,宿主細胞及載體之選擇視是否需要在基因封裝(諸如噬菌體)上擴增、多肽表現及/或呈現而定。使宿主細胞轉型之方法眾所周知。可使用任何已知轉型方法(例如轉型、轉染、感染、電穿孔及音波穿孔)用核酸使宿主細胞轉型。產生抗體之程序為此項技術所熟知,該等抗體諸如單株抗體及抗體片段,諸如(但不限於)Fab片段及單鏈抗體。
單株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來製備,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融合瘤、重組表現、噬菌體呈現技術或其組合。舉例而言,單株抗體可使用融合瘤技術產生,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及例如以下文獻中所教示之技術:Harlow等人,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第2版1988);Hammerling,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Cell Hybridomas 5630681(Elsevier N.Y.1981)。
多肽(諸如本文所述之任何多肽,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方法產生,包括活體內及試管內方法。所需多肽可在適合於產生所需量及形式之蛋白質(例如分析、投藥及治療所需之蛋白質)的任何生物體內表現。表現宿主包括原核及真核生物,諸如大腸桿菌、酵母、植物、昆蟲細胞、哺乳動物細胞,包括人類細胞系及轉殖基因動物(例如兔、小鼠、大鼠及家畜,諸如(但不限於)山羊、綿羊及牛),包括在血清、乳汁及卵中產生。表現宿主可在其蛋白質產生含量以及存在於所表現蛋白質上之轉譯後修飾的類型方面不同。可基於諸如規章及安全考慮、生產成本及純化需要及方法之此等及其他因素來選擇表現宿主。
1.核酸
本文提供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分離之核酸分子。在一些實例中,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抗體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在一些實例中,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17C9或69F6之抗體形式或其他抗原結合片段形式。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396、398、400、402、404、452、454或45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含有具有SEQ ID NO:443、445、447、449、451、477、479或481所示之核苷酸序列的核酸。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395、397、399、401、403、453、455或45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輕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含有具有SEQ ID NO:442、444、446、448、450、476、478或 480所示之核苷酸序列的核酸。
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05、411、417、423、429、435-441、458、464、470或482-4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1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06、412、418、424、430、459、465或47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2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07、413、419、425、431、460、466或47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3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08、414、420、426、432、461、467或47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1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09、415、421、427、433、462、468或47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2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分離之核酸分子編碼含有具有SEQ ID NO:410、416、422、428、434、463、469或47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3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核酸分子可使用熟知用於操作核酸分子之重組技術來製備(參見例如Sambrook等人(1990)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2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N.Y.及Ausubel等人編(1998)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Y中所述之技術)。在一些實例中,諸如(但不限於)重組DNA技術、定點突變誘發及聚合酶鏈反應(PCR)之方法可用於產生經修飾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具有不同胺基酸序列,例如形成胺基酸取代、缺失及/ 或插入。
在一些實例中,使用常規重組DNA技術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或多個CDR插入構架區中。構架區可選自天然存在或共同構架區,包括人類構架區(關於例示性構架區,參見例如Chothia等人(1998)J.Mol.Biol.278:457-479)。一般,藉由組合構架區與CDR產生之聚核苷酸編碼維持親本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抗原結合特異性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對聚核苷酸作出改變以改良所編碼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一或多種性質且該等改變在此項技術範圍內。在一些實例中,可對聚核苷酸作出一或多種修飾以在構架區中產生胺基酸取代,此例如改良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其抗原之結合。另外,該等方法可用於使參與鏈內二硫鍵之一或多個可變區半胱胺酸殘基出現胺基酸取代或缺失以產生缺乏一或多個鏈內二硫鍵之抗體分子。
2.載體
本文提供含有編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一或多種核酸(編碼重鏈及輕鏈)的載體。一般,編碼抗體重鏈之核酸選殖至載體中且編碼抗體輕鏈之核酸亦選殖至該載體中。該等基因可選殖至單一載體中以使其雙重表現,或選殖至各別載體中。必要時,載體亦可含有編碼其他恆定區或鉸鏈區以產生其他抗體形式之其他序列。
許多表現載體可購得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並可用於多肽表現。表現載體之選擇將受宿主表現系統之選擇影響。該選擇完全在熟練技術人員之技術水準範圍內。一般而言,表現載體可包括轉錄啟動子及視情況存在之增強子、轉譯信號及轉錄與轉譯終止信號。用於穩定轉型之表現載體典型地具有允許選擇及維持經轉型細胞之可選擇標記物。在一些情況下,複製起點可用於在細胞內擴增一定複本數目 之載體。
載體亦可含有可操作地連接於接合核酸分子之其他核苷酸序列,例如抗原決定基標籤,諸如用於定位之標籤(例如六his標籤或myc標籤),或用於純化之標籤(例如GST融合物),及用於導引蛋白質分泌及/或膜締合之序列。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表現可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啟動子/增強子控制。適合之細菌啟動子為此項技術所熟知且在下文予以描述。其他適合於哺乳動物細胞、酵母細胞及昆蟲細胞之啟動子為此項技術所熟知且下文例示一些啟動子。用於直接表現異源核酸之啟動子的選擇視特定應用而定且在熟練技術人員之技術水準範圍內。可使用之啟動子包括(但不限於)含有SV40早期啟動子之真核表現載體(Bernoist及Chambon,(1981)Nature 290:304-310)、勞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之3'長末端重複序列中所含的啟動子(Yamamoto等人(1980)Cell 22:787-797)、疱疹胸苷激酶啟動子(Wagner等人,(1981)Proc.Natl.Acad.Sci.USA 78:1441-1445)、金屬硫蛋白基因之調節序列(Brinster等人,(1982)Nature 296:39-42);原核表現載體,諸如β-內醯胺酶啟動子(Jay等人,(1981)Proc.Natl.Acad.Sci.USA 78:5543)或tac啟動子(DeBoer等人,(1983)Proc.Natl.Acad.Sci.USA 80:21-25;亦參見「Useful Proteins from Recombinant Bacteria」:Scientific American 242:79-94(1980));含有胭脂鹼合成酶啟動子(Herrera-Estrella等人,(1984)Nature 303:209-213)或花椰菜嵌紋病毒35S RNA啟動子(Gardner等人,(1981)Nucleic Acids Res.9:2871)及光合成酶二磷酸核酮糖羧酶之啟動子(Herrera-Estrella等人,(1984)Nature 310:115-120)之植物表現載體;來自酵母及其他真菌之啟動子元件(諸如Gal4啟動子)、醇去氫酶啟動子、磷酸甘油激酶啟動子、鹼 性磷酸酶啟動子及展現組織特異性且已用於轉殖基因動物中之以下動物轉錄控制區:彈性蛋白酶I基因控制區,其在胰臟腺泡細胞中具有活性(Swift等人,(1984)Cell 38:639-646;Ornitz等人,(1986)Cold Spring Harbor Symp.Quant.Biol.50:399-409;MacDonald,(1987)Hepatology 7:425-515);胰島素基因控制區,其在胰臟β細胞中具有活性(Hanahan等人,(1985)Nature 315:115-122);免疫球蛋白基因控制區,其在淋巴樣細胞中具有活性(Grosschedl等人,(1984)Cell 38:647-658;Adams等人,(1985)Nature 318:533-538;Alexander等人,(1987)Mol.Cell Biol.7:1436-1444);小鼠乳房腫瘤病毒控制區,其在睾丸、乳房、淋巴樣細胞及肥大細胞中具有活性(Leder等人,(1986)Cell 45:485-495);白蛋白基因控制區,其在肝臟中具有活性(Pinckert等人,(1987)Genes and Devel.1:268-276);α胎蛋白基因控制區,其在肝臟中具有活性(Krumlauf等人,(1985)Mol.Cell.Biol.5:1639-403;Hammer等人,(1987)Science 235:53-58);α-1抗胰蛋白酶基因控制區,其在肝臟中具有活性(Kelsey等人,(1987)Genes and Devel.1:161-171);β球蛋白基因控制區,其在骨髓細胞中具有活性(Magram等人,(1985)Nature 315:338-340;Kollias等人,(1986)Cell 46:89-94);髓鞘鹼性蛋白基因控制區,其在腦部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中具有活性(Readhead等人,(1987)Cell 48:703-712);肌凝蛋白輕鏈-2基因控制區,其在骨骼肌中具有活性(Shani(1985)Nature 314:283-286);及性腺釋素基因控制區,其在下視丘之激性腺素分泌細胞中具有活性(Mason等人,(1986)Science 234:1372-1378)。
除啟動子外,表現載體典型地亦含有轉錄單元或表現卡匣,其含有在宿主細胞中表現抗體或其一部分所需之所有其他元件。典型表現卡匣含有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抗體鏈之核酸序列之啟動子及有效聚腺 苷酸化轉錄物所需之信號、核糖體結合部位及轉譯終止序列。卡匣之其他元件可包括增強子。另外,卡匣典型地含有位於結構基因下游之轉錄終止區以使得有效終止。終止區可自與啟動子序列相同之基因獲得,或可自不同基因獲得。
一些表現系統具有提供基因擴增之標記物,諸如胸苷激酶及二氫葉酸還原酶。或者,不涉及基因擴增之高產率表現系統亦適合,諸如在昆蟲細胞中使用桿狀病毒載體,其具有在多角體蛋白啟動子或其他強桿狀病毒啟動子指導下編碼生殖系抗體鏈之核酸序列。
出於本文之目的,提供含有編碼抗RSV抗體之重鏈及/或輕鏈可變區之核苷酸序列的載體。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載體含有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抗體可變區之核酸序列的編碼抗體恆定區之核苷酸序列。載體可包括針對CH1、CH2、鉸鏈、CH3或CH4及/或CL中之一者或全部的序列。一般,諸如為表現Fab,載體含有針對CH1或CL(κ或λ輕鏈)之序列。恆定區或鉸鏈區之序列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參見例如美國公開申請案第20080248028號)且在本文中描述。
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用於將DNA片段插入載體中之任何方法來構築含有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表現載體。此等方法可包括試管內重組DNA及合成技術及活體內重組(遺傳重組)。插入選殖載體中可例如藉由將DNA片段接合於具有互補黏性末端之選殖載體中來完成。若用於將DNA分段之互補限切位點不存在於選殖載體中,則DNA分子之末端可以酶方法進行修飾。或者,任何所需部位均可藉由將核苷酸序列(連接子)接合於DNA末端上來產生;此等接合之連接子可含有編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序列之特定化學合成核酸。
適用於產生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例示性質體載 體含有強啟動子,諸如HCMV即刻早期增強子/啟動子或MHC第I型啟動子;增強轉錄物加工之內含子,諸如HCMV即刻早期基因內含子A;及聚腺苷酸化(polyA)信號,諸如晚期SV40 polyA信號。質體可為多順反子以使得能夠表現抗體之全長重鏈及輕鏈、單鏈Fv片段或其他免疫球蛋白片段。
3.細胞表現系統
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核酸可在適合之宿主中表現。提供含有載體及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細胞。一般,可經工程改造以表現異源DNA且具有分泌性路徑之任何細胞類型均為適合的。表現宿主包括原核及真核生物,諸如細菌細胞(例如大腸桿菌)、酵母細胞、真菌細胞、古細菌(Archae)、植物細胞、昆蟲細胞及動物細胞(包括人類細胞)。表現宿主可在其蛋白質產生含量以及存在於所表現蛋白質上之轉譯後修飾的類型方面不同。此外,表現宿主之選擇通常與所用之載體及轉錄與轉譯元件的選擇有關。舉例而言,表現宿主之選擇通常(但不總是)視所用前驅序列之選擇而定。舉例而言,許多異源信號序列僅可在相同物種之宿主細胞中表現(亦即,昆蟲細胞信號序列最佳在昆蟲細胞中表現)。相比之下,其他信號序列可用於異源宿主中,例如在酵母、昆蟲或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正常工作之人類血清白蛋白(hHSA)信號序列,及已證明在昆蟲及哺乳動物細胞中具有功能之組織血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劑前/原序列(Tan等人,(2002)Protein Eng.15:337)。可基於諸如規章及安全考慮、生產成本及純化需要及方法之此等及其他因素來選擇表現宿主。因此,載體系統必須與所用宿主細胞相容。
在真核生物宿主中之表現可包括在以下中之表現:酵母,諸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甲醇酵母(Pichia pastoris);昆 蟲細胞,諸如果蠅(Drosophila)細胞及鱗翅目(lepidopteran)細胞;植物及植物細胞,諸如菸草、玉米、水稻、藻類及浮萍。用於表現之真核細胞亦包括哺乳動物細胞系,諸如中國倉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細胞或幼倉鼠腎(baby hamster kidney,BHK)細胞。真核生物表現宿主亦包括在轉殖基因動物中產生,例如包括在血清、乳汁及卵中產生。
重組分子可經由例如轉型、轉染、感染、電穿孔及音波穿孔而引入宿主細胞中,以使得產生基因序列之許多複本。一般,使用標準轉染方法產生表現大量抗體鏈之細菌、哺乳動物、酵母或昆蟲細胞系,接著使用標準技術加以純化(參見例如Colley等人(1989)J.Biol.Chem.,264:17619-17622;Guide to Protein Purification,Methods in Enzymology,第182卷(Deutscher編),1990)。根據標準技術進行真核細胞及原核細胞之轉型(參見例如Morrison(1977)J.Bact.132:349-351;Clark-Curtiss及Curtiss(1983)Methods in Enzymology,101,347-362)。舉例而言,可使用將外來核苷酸序列引入宿主細胞中之任一熟知程序。此等程序包括使用磷酸鈣轉染、凝聚胺、原生質體融合、電穿孔、基因槍法、脂質體、顯微注射、血漿載體、病毒載體(例如桿狀病毒、痘瘡病毒、腺病毒及其他病毒)及將經選殖基因組DNA、cDNA、質體DNA、黏質體DNA、合成DNA或其他外來遺傳物質引入宿主細胞中之任何其他熟知方法。
一般,出於本文之目的,用至少編碼抗RSV抗體之VH鏈或重鏈的第一載體及至少編碼抗RSV抗體之VL鏈或輕鏈的第二載體轉染宿主細胞。宿主細胞亦可用編碼重鏈與輕鏈或其一部分之單一載體轉染。
在一實例中,編碼抗體重鏈之核酸接合於第一表現載體中且編碼抗體輕鏈之核酸接合於第二表現載體中。表現載體可相同或不同,但 一般其具有足夠相容性以允許其類似地表現蛋白質(重鏈及輕鏈)。第一及第二表現載體一般共轉染於宿主細胞中,典型地比率為1:1。例示性載體包括(但不限於)pγ1HC及pκLC(Tiller等人(2008)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329:112-24)。其他表現載體包括L鏈表現載體pAG4622及重鏈表現載體pAH4604(Coloma等人(1992)J Immunol.Methods,152:89-104)。pAG4622載體含有編碼人類κ L鏈之C區域的基因組序列及gpt可選擇標記物。pAH4604載體含有hisD可選擇標記物及編碼人類H鏈γ1 C區域之序列。
在另一實例中,重鏈及輕鏈可選殖至具有用於重鏈與輕鏈之表現卡匣的單一載體中。在一實例中,編碼重鏈及輕鏈之基因可選殖至哺乳動物表現載體pTT5(NRC Biotechnology Research)中。在另一實例中,編碼重鏈及輕鏈或其一部分之基因可選殖至pCALM(SEQ ID NO:102)中。
為表現全長Ig,編碼VH-CH1-鉸鏈-CH2-CH3之序列可選殖至第一表現載體中且編碼VL-CL域之序列可選殖至第二表現載體中。為產生Fab,編碼VH-CH1之序列可選殖至第一表現載體中且編碼VL-CL域之序列可選殖至第二表現載體中。對於習知抗體,產生含輕鏈及Fab單體之重鏈對。
表現可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細胞表現系統中進行。用於表現之例示性細胞包括(但不限於)293FS細胞、HEK293-6E細胞或CHO細胞。下文描述其他表現載體及宿主細胞。表現時,抗體重鏈與輕鏈由二硫鍵配對以形成全長抗體或其片段。
a.原核表現
原核生物(尤其大腸桿菌)提供產生大量蛋白質之系統且可用於表現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典型地,使用大腸桿菌 宿主細胞來擴增及表現所提供之變異多肽。大腸桿菌之轉型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簡單且快速技術。針對大腸桿菌之表現載體可含有誘導性啟動子,該等啟動子適用於誘導高蛋白質表現量且適用於表現對宿主細胞展現一些毒性之蛋白質。誘導性啟動子之實例包括lac啟動子、trp啟動子、雜合tac啟動子、T7及SP6 RNA啟動子以及溫度調節λPL啟動子。
蛋白質(諸如本文所提供之任何蛋白質)可在大腸桿菌之細胞質環境中表現。對於一些多肽,細胞質環境會導致形成含有蛋白質聚集體之不溶性包涵體。可使用諸如二硫蘇糖醇及β-巰基乙醇之還原劑及諸如胍鹽酸鹽及脲之變性劑使蛋白質再溶解,隨後使可溶性蛋白質再摺疊。替代方法為使蛋白質在細菌周質間隙中表現,該間隙提供氧化環境及伴侶蛋白樣及二硫鍵異構酶並可產生可溶性蛋白質。舉例而言,對於蛋白質之噬菌體呈現,將蛋白質輸出至周質以使得其可組裝成噬菌體。典型地,前導序列與待表現之蛋白質融合,其將蛋白質導引至周質。接著由周質內之信號肽酶移除前導序列。以周質為目標之前導序列的實例包括來自果膠酸鹽解離酶基因之pelB前導序列及衍生自鹼性磷酸酶基因之前導序列。在一些情況下,周質表現使得所表現之蛋白質洩漏至培養基中。蛋白質之分泌允許自培養物上清液快速且簡單地純化。未分泌之蛋白質可藉由滲透溶解自周質獲得。類似於細胞質表現,在一些情況下,蛋白質可變成不溶性的且可使用變性劑及還原劑促進溶解及再摺疊。誘導及生長之溫度亦可影響表現量及溶解性,典型地使用介於25℃與37℃之間的溫度。典型地,細菌產生非糖基化蛋白質。因此、若蛋白質之功能需要糖基化,則糖基化可在自宿主細胞純化後在試管內添加。
b.酵母細胞
諸如釀酒酵母、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乳酸刻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及甲醇酵母之酵母為可用於表現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熟知酵母表現宿主。酵母可用游離型複製載體來轉型或藉由經同源重組進行穩定染色體整合來轉型。典型地,使用誘導性啟動子調節基因表現。該等啟動子之實例包括GAL1、GAL7及GAL5以及金屬硫蛋白啟動子,諸如CUP1、AOX1或其他畢赤酵母(Pichia)或其他酵母啟動子。表現載體通常包括用於選擇及維持經轉型DNA之可選擇標記物,諸如LEU2、TRP1、HIS3及URA3。在酵母中表現之蛋白質通常為可溶性的。與諸如Bip及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之伴侶蛋白共表現可改良表現量及溶解性。另外,在酵母中表現之蛋白質可經導引使用分泌信號肽融合物(諸如來自釀酒酵母之酵母配合型α-因子分泌信號)及與酵母細胞表面蛋白質形成之融合物(諸如Aga2p配合黏著受體或Arxula adeninivorans葡糖澱粉酶)進行分泌。蛋白酶裂解部位(諸如用於Kex-2蛋白酶之裂解部位)可經工程改造以當所表現之多肽離開分泌路徑時自該等多肽移除融合序列。酵母亦能夠在Asn-X-Ser/Thr基元處進行糖基化。
c.昆蟲細胞
昆蟲細胞(尤其使用桿狀病毒表現)可用於表現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昆蟲細胞表現高含量之蛋白質且能夠由高級真核生物使用大部分轉譯後修飾。桿狀病毒具有有限宿主範圍,其改良真核表現之安全性且降低調節困擾。典型表現載體使用啟動子進行高水準表現,諸如桿狀病毒之多角體蛋白啟動子。常用桿狀病毒系統包括桿狀病毒,諸如苜蓿銀紋夜蛾核多角體病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及家蠶核多角體病病 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及昆蟲細胞系,諸如來源於草地黏蟲(Spodoptera frugiperda)之Sf9、美州黏蟲(Pseudaletia unipuncta)(A7S)及黑脈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DpN1)。為進行高水準表現,將待表現分子之核苷酸序列立即融合於病毒之多角體蛋白起始密碼子之下游。為產生能夠表現人類抗體之桿狀病毒重組體,利用雙重表現轉移,諸如pAcUW51(PharMingen)。哺乳動物分泌信號準確地在昆蟲細胞中加工且可用於將所表現之蛋白質分泌至培養基中。另外,細胞系美州黏蟲(A7S)及黑脈金斑蝶(DpN1)產生具有類似於哺乳動物細胞系統之糖基化模式的蛋白質。
昆蟲細胞中之替代性表現系統係使用穩定轉型之細胞。諸如Schnieder 2(S2)及Kc細胞(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及C7細胞(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之細胞系可用於表現。可在鎘或銅之重金屬誘導存在下使用果蠅金屬硫蛋白啟動子來誘導高表現量。表現載體典型地藉由使用諸如新黴素及潮黴素之可選擇標記物來維持。
用於表現抗體之例示性桿狀病毒載體為雙順反子載體pAc-κ-Fc(Progen,Biotechnik;目錄號PR3001);pAc-λ-Fc(Progen;PR3003);pAc-κ-CH3(Progen;PR3000)及pAc-λ-CH3(Progen;PR3002)。
d.哺乳動物細胞
可使用哺乳動物表現系統表現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表現構築體可藉由諸如(但不限於)腺病毒或痘瘡病毒之病毒感染,或藉由諸如脂質體、磷酸鈣、DEAE-葡聚糖之直接DNA轉移及藉由諸如電穿孔及顯微注射之物理方式轉移至哺乳動物細胞中。用於哺乳動物細胞之表現載體典型地包括mRNA帽部位、TATA框、轉譯起始序列(Kozak共同序列)及聚腺苷酸化元件。該等載體通常包括 用於高水準表現之轉錄啟動子-增強子,例如SV40啟動子-增強子、人類細胞巨大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CMV)啟動子及勞斯肉瘤病毒之長末端重複序列。此等啟動子-增強子在許多細胞類型中具有活性。組織及細胞型啟動子及增強子區亦可用於表現。例示性啟動子/增強子區包括(但不限於)來自諸如以下之基因的區域:彈性蛋白酶I、胰島素、免疫球蛋白、小鼠乳房腫瘤病毒、白蛋白、α胎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β球蛋白、髓鞘鹼性蛋白、肌凝蛋白輕鏈2及性腺釋素基因控制序列。可使用可選擇標記物選擇及維持含表現構築體之細胞。可選擇標記基因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潮黴素B磷酸轉移酶、腺苷去胺酶、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胺基糖苷磷酸轉移酶、二氫葉酸還原酶及胸苷激酶。可使用NEOR/G418系統、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系統或麩醯胺酸合成酶(GS)系統產生抗體。GS系統使用聯合表現載體,諸如pEE12/pEE6,以表現重鏈與輕鏈。與細胞表面信號傳導分子形成之融合物(諸如TCR-ζ及FcεRI-γ)可導引蛋白質以活性狀態在細胞表面上表現。
許多細胞系可用於哺乳動物表現,包括小鼠、大鼠、人類、猴、雞及倉鼠細胞。例示性細胞系包括(但不限於)CHO、Balb/3T3、BHK、海拉(HeLa)、MDCK、MT2、小鼠NS0(非分泌)及其他骨髓瘤細胞系、融合瘤及異源融合瘤(heterohybridoma)細胞系、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Sp2/0、COS、NIH3T3、HEK293、W138、BT483、HS578T、HTB2、BT20、T47D、293S、2B8及HKB細胞。細胞系亦可購得,適合於有助於自細胞培養基純化分泌性蛋白質之無血清培養基。一種該實例為無血清EBNA-1細胞系(Pham等人(2003)Biotechnol.Bioeng.84:332-42)。
用於表現抗體之例示性哺乳動物載體包括pTT5(NRC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及pCALM(如SEQ ID NO:102所示)。
e.植物
轉殖基因植物細胞及植物可表現多肽,諸如本文所述之任何多肽。典型地使用直接DNA轉移(諸如微彈轟擊及PEG介導轉移至原生質體中)及結合農桿菌介導之轉型將表現構築體轉移至植物中。表現載體可包括啟動子及增強子序列、轉錄終止元件及轉譯控制元件。表現載體及轉型技術通常在雙子葉植物宿主(諸如芥菜屬(Arabidopsis)及菸草)與單子葉植物宿主(諸如玉米及水稻)之間分配。用於表現之植物啟動子的實例包括花椰菜嵌紋病毒啟動子、胭脂鹼合成酶啟動子、二磷酸核糖羧酶啟動子及泛素與UBQ3啟動子。通常使用諸如潮黴素、磷酸甘露糖異構酶及新黴素磷酸轉移酶之可選擇標記物來促進經轉型細胞之選擇及維持。經轉型植物細胞可以細胞、聚集體(愈傷組織)形式維持於培養物中或再生為完整植物。轉殖基因植物細胞亦可包括經工程改造以產生蛋白酶或經修飾之蛋白酶的藻類(參見例如Mayfield等人(2003)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0:438-442)。因為植物具有與哺乳動物細胞不同的糖基化模式,所以此可影響此等宿主中所產生之蛋白質的選擇。
4.抗體之純化
自宿主細胞純化多肽(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將視所選宿主細胞及表現系統而定。對於分泌之分子,一般在移除細胞後自培養基純化蛋白質。對於細胞內表現,可溶解細胞且自萃取物純化蛋白質。在一實例中,藉由離心及細胞溶解(例如藉由在乾冰/乙醇浴中重複凍融),隨後離心並保留含有多肽之上清液而自宿主細胞分離多肽。當諸如轉殖基因植物及動物之轉殖基因生物體用於表現時,可使用組織或器官作為起始物質來製備溶解之細胞提 取物。另外,轉殖基因動物產生可包括在可收集之乳汁或卵中產生多肽,且必要時可進一步萃取蛋白質並進一步使用此項技術中之標準方法純化。
諸如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蛋白質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蛋白質純化技術,例如自溶解之細胞提取物純化,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SDS-PAGE、尺寸分級及尺寸排除層析、硫酸銨沈澱及離子交換層析(諸如陰離子交換)。亦可利用親和純化技術改良製備之效率及純度。舉例而言,親和純化可使用結合蛋白酶之抗體、受體及其他分子。表現構築體亦可經工程改造以將親和標籤(諸如myc抗原決定基、GST融合物或His6)添加至蛋白質上並分別用myc抗體、麩胱甘肽樹脂及Ni-樹脂進行親和純化。純度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進行評估,包括凝膠電泳及染色以及分光光度技術。
典型地,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程序純化抗體及其部分。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蛋白質純化技術將抗體純化至實質純度,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SDS-PAGE、尺寸分級及尺寸排除層析、硫酸銨沈澱、螯合物層析、離子交換層析或管柱層析。舉例而言,可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抗體。純化抗體之例示性方法為使用管柱層析,其中固體支撐物管柱材料連接於蛋白G(來自鏈球菌(Streptococcus)之細胞表面相關蛋白),其以高親和力結合免疫球蛋白。抗體可純化至60%、70%、80%純度且典型地為至少90%、91%、92%、93%、94%、95%、96%、97%、98%或99%純度。純度可藉由標準方法,諸如藉由SDS-PAGE及庫馬斯染色(coomassie staining)來評估。
接著可例如藉由在凝膠(例如SDS-PAGE凝膠)上分離、尺寸分級(例如在SephacrylTM S-200 HiPrepTM 16×60尺寸排除管柱(Amersham,來自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Piscataway,NJ)上分 離)來分析分離之多肽。分離之多肽亦可在結合檢定中進行分析,典型地為使用結合於固體支撐物(例如結合於培養板(例如基於ELISA之結合檢定)或珠粒)之結合搭配物測定其結合所需結合搭配物之能力的結合檢定。以下部分所述之結合檢定係用於評估呈現多肽之沈澱噬菌體的結合,亦可用於評估直接自宿主細胞溶解物分離之多肽。舉例而言,可進行結合檢定以判定抗體多肽是否結合於一或多個抗原,例如藉由將抗原塗佈於固體支撐物(諸如檢定培養板之孔)上並在該固體支撐物上培育分離之多肽,隨後洗滌及用第二試劑(例如標記酶之抗體及受質)偵測來進行判定。
G. 評估抗RSV抗體性質及活性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各種方式進行特性化。舉例而言,可檢定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人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之F蛋白的能力。該等檢定可如下進行:例如在溶液中(例如Houghten(1992)Bio/Techniques 13:412-421)、在珠粒上(Lam(1991)Nature 354:82-84)、在晶片上(Fodor(1993)Nature 364:555-556)、在細菌上(美國專利第5,223,409號)、在抱子上(美國專利第5,571,698號;第5,403,484號;及第5,223,409號)、在質體上(Cull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1865-1869)或在噬菌體上(Scott及Smith(1990)Science 249:386-390;Devlin(1990)Science 249:404-406;Cwirla等人(1990)Proc.Natl.Acad.Sci.USA 87:6378-6382;及Felici(1991)J.Mol.Biol.222:301-310)。亦可檢定已鑑別出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抗原或其片段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抗原之特異性及親和力。結合特異性或抗原決定基可例如藉由與其他抗RSV抗體之競爭檢定及/或使用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之病毒中和檢定來測定。另外, 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試管內檢定及活體內動物模型可用於量測藉由接觸或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實現之RSV中和程度。
1.結合檢定
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方法來評估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所選目標(例如RSV病毒或分離之RSV F蛋白)之能力及對於該等目標之特異性。例示性檢定在實施例中提供並在下文予以描述。結合檢定可在溶液、懸浮液中或在固體支撐物上進行。舉例而言,目標抗原可固定於固體支撐物(例如碳或塑膠表明、組織培養皿或晶片)上並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可洗滌除去未結合之抗體或目標蛋白質且接著可偵測結合之複合物。結合檢定可在降低非特異性結合之條件下進行,諸如使用含非離子性清潔劑(例如0.1% Triton X-100或Tween 20)及/或阻斷蛋白質(例如牛血清白蛋白或明膠)之高離子濃度緩衝液(例如0.3-0.4M NaCl)。陰性對照組亦可作為背景結合之量測而包括在該等檢定中。結合親和力可使用Scatchard分析(Munson等人,(1980)Anal.Biochem.,107:220)、表面電漿子共振、等溫熱量測定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方法來測定。
可用於分析免疫特異性結合及交叉反應性之例示性免疫檢定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諸如(但不限於)以下技術之競爭性及非競爭性檢定系統:西方墨點法、放射免疫檢定、ELISA(酶聯免疫吸附檢定)、Meso Scale Discovery(MSD,Gaithersburg,Maryland)、「夾層」免疫檢定、免疫沈澱檢定、ELISPOT、沈澱素反應、凝膠擴散沈澱素反應、免疫擴散檢定、凝集檢定、補體固定檢定、免疫放射檢定、螢光免疫檢定、蛋白A免疫檢定。該等檢定為常規檢定且為此項技術所熟知(參 見例如Ausubel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1卷,John Wiley & Sons公司,New York,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其他檢定格式包括脂質體免疫檢定(LIA),其使用設計成結合特異性分子(例如抗體)且釋放經囊封之試劑或標記物的脂質體。接著根據標準技術偵測所釋放之化學物質(參見Monroe等人,(1986)Amer.Clin.Prod.Rev.5:34-41)。下文簡單地描述不欲有所限制之例示性免疫檢定。
免疫沈澱方案一般涉及在諸如補充有蛋白質磷酸酶及/或蛋白酶抑制劑(例如EDTA、PMSF、抑蛋白酶肽、釩酸鈉)之RIPA緩衝液(1% NP-40或Triton X-100、1%去氧膽酸鈉、0.1% SDS、0.15M NaCl、0.01M磷酸鈉(pH 7.2)、1%抑肽酶(Trasylol))的溶解緩衝液中溶解細胞群體,將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添加至細胞溶解物中,在40℃下培育一段時間(例如1至4小時),將蛋白A及/或蛋白G瓊脂糖珠粒添加至細胞溶解物中,在40℃下培育約一小時或更長時間,用溶解緩衝液洗滌珠粒及使該等珠粒再懸浮於SDS/樣品緩衝液中。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特定抗原免疫沈澱之能力可藉由例如西方墨點分析來評估。熟習此項技術者對可經調節以增加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之結合並降低背景(例如用瓊脂糖珠粒預清除細胞溶解物)之參數瞭如指掌。關於免疫沈澱方案之進一步討論,參見例如Ausubel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1卷,John Wiley & Sons公司,New York,10.16.1。
西方墨點分析一般涉及製備蛋白質樣品,在聚丙烯醯胺凝膠(例如8%-20% SDS-PAGE,視抗原分子量而定)中進行蛋白質樣品電泳,將蛋白質樣品自聚丙烯醯胺凝膠轉移至膜(諸如硝基纖維素、PVDF或耐綸),用阻斷溶液(例如含3% BSA或脫脂乳之PBS)阻斷該膜, 用洗滌緩衝液(例如PBS-Tween 20)洗滌膜,用經阻斷緩衝液稀釋之初級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即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阻斷膜,用洗滌緩衝液洗滌膜,用經阻斷緩衝液稀釋之與酶受質(例如辣根過氧化酶或鹼性磷酸酶)或放射性分子(例如32P或125I)結合之二級抗體(其識別初級抗體,例如抗人類抗體)阻斷膜,用洗滌緩衝液洗滌膜及偵測抗原之存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對可經調節以增加偵測到之信號並降低背景雜訊的參數瞭如指掌。關於西方墨點方案之進一步討論,參見例如Ausubel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1卷,John Wiley & Sons公司,New York,10.8.1。
ELISA涉及製備抗原,用抗原塗佈96孔微量滴定板之孔,將與可偵測化合物(諸如酶受質(例如辣根過氧化酶或鹼性磷酸酶))結合之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添加至孔中並培育一段時間,及偵測抗原之存在。在ELISA中,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無須與可偵測化合物結合;實情為,可將與可偵測化合物結合之第二抗體(其識別所關注之抗體)添加至孔中。此外,可將抗體塗佈於孔中而非用抗原塗佈孔。在此情況下,可在將所關注之抗原添加至經塗佈之孔後添加與可偵測化合物結合之第二抗體。熟習此項技術者對可經調節以增加偵測到之信號的參數以及此項技術中已知之ELISA的其他變化瞭如指掌。關於ELISA之進一步討論,參見例如Ausubel等人編,1994,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1卷,John Wiley & Sons公司,New York,11.2.1。實施例5及8例示用於抗RSV抗體與RSV F蛋白之結合的結合檢定。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之結合親和力及抗體-抗原相互作用之解離速率可例如藉由競爭性結合檢定來測定。競爭性結合檢定之一個實例為放射免疫檢定,包含在遞增量之未經標記抗原存在下將經 標記抗原(例如3H或125I)與所關注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起培育,及偵測結合於經標記抗原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於RSV抗原之親和力及結合解離速率可由Scatchard曲線圖分析之資料測定。與第二抗體之競爭亦可使用放射免疫檢定測定。在此情況下,在遞增量之未經標記第二抗體存在下,將RSV抗原與結合經標記化合物(例如3H或125I)之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起培育。在一些實例中,可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例如BiaCore 2000、Biacore AB、Upsala、Sweden及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Malmqvist(2000)Biochem.Soc.Trans.27:335)動力學分析測定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RSV抗原之結合締合及解離速率。表面電漿子共振動力學分析涉及分析RSV抗原與表面上固定有抗體或其片段之晶片的結合及解離。
亦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檢定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的能力。舉例而言,可在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存在或不存在下使表現RSV受體之細胞與RSV接觸,且抗體或其片段抑制RSV結合之能力可藉由例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閃爍檢定來量測。RSV(例如RSV抗原,諸如F醣蛋白或G醣蛋白)或抗體或抗體片段可經可偵測化合物,諸如放射性標記(例如32P、35S及125I)或螢光標記(例如異硫氰酸螢光素、若丹明、藻紅素、藻藍蛋白、別藻藍蛋白、鄰苯二甲醛及螢光胺)標記以能夠偵測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RSV結合於其受體之能力亦可在無細胞檢定中測定。舉例而言,可使RSV或RSV抗原(諸如F醣蛋白)與抗體或其片段接觸且可測定抗體或抗體片段抑制RSV或RSV抗原結合於其宿主細胞受體之能力。在一些實例中,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固定 於固體支撐物上且用可偵測化合物標記RSV或RSV抗原。在一些實例中,將RSV或RSV抗原固定於固體支撐物上且用可偵測化合物標記抗體或其片段。RSV或RSV抗原可經部分或完全純化(例如部分或完全不含其他多肽)或為細胞溶解物之一部分。在一些實例中,RSV抗原可為包含RSV抗原及域(諸如麩胱甘肽-S-轉移酶)之融合蛋白。在一些實例中,RSV抗原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技術進行生物素標記(例如生物素標記套組,Pierce Chemicals;Rockford,Ill.)。
2.結合特異性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結合特異性或抗原決定基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檢定來測定,包括(但不限於)表面電漿子共振檢定、競爭檢定及使用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之病毒中和檢定。抗原決定基可在分離之蛋白質(亦即分離之F蛋白)中或在病毒蛋白質中。兩種抗體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之能力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檢定來測定,例如表面電漿子共振檢定及抗體競爭檢定。典型地,免疫特異性結合於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可競爭結合於該抗原決定基,其可例如藉由試管內結合競爭檢定(例如競爭ELISA)使用此項技術已知之技術來量測。典型地,免疫特異性結合於與第二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第一抗體可以約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或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競爭結合於抗原決定基,其中競爭百分比為所量測的第二抗體替代第一抗體結合於抗原決定基之能力。在例示性競爭檢定中,在經標記抗體之預定限制稀釋液(例如50-70%飽和濃度)及未經標記競爭抗體之連續稀釋液存在下培育抗原。藉由在競爭抗體存在下量測經標記抗體與抗原之結合的任何結合 降低來測定競爭。該等檢定之變化形式為此項技術所已知,包括各種標記技術及偵測方法,包括例如放射量測、螢光、酶及比色偵測。舉例而言,如下文實施例10中所例示,抗體30D8及莫維珠單抗並不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由此表明抗體30D8結合與莫維珠單抗不同的抗原決定基。
第一抗體結合於與第二抗體相同之抗原決定基的能力亦可例如藉由使用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之病毒中和檢定來測定。MARM為突變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其不被中和野生型RSV病毒之單株抗體中和,亦即MARM為RSV逃避突變體。藉由在單株抗體存在下培養野生型RSV,在抗體存在下經連續數輪病毒複製以使得在連續每一輪病毒複製後在遞增濃度之抗體存在下觀察到細胞病變效應(CPE)直至產生不被抗體中和之突變病毒,來產生MARM。若第一抗體可中和針對第二抗體所產生之MARM,則吾人可推斷出抗體特異性結合於不同抗原決定基或與不同抗原決定基相互作用。舉例而言,當第一抗RSV抗體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亦即MARM)時,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之第二抗體一般與第一抗體結合相同的RSV上之抗原決定基。當第一抗RSV抗體中和野生型RSV而非特定突變RSV時,中和野生型RSV及特定突變RSV之第二抗體一般並不與第一抗體結合相同的RSV上之抗原決定基。
舉例而言,如下文實施例9中所例示,本文所提供之58c5能夠中和先前針對各種抗RSV抗體所產生之MARM,包括針對MAb 1129所產生之MARM 1129,MAb 1129為帕利珠單抗及莫維珠單抗之親本抗體(參見Johnson等人(1997)J.Infect.Diseases 176:1215-1224及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針對Fab 19所產生之MARM 19(參見Barbas等人(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10164-10168);及針對MAb 151所產生之 MARM 151(參見Mufson等人,(1985)J.Gen.Virol,66:2111-2124)。因此,58c5結合與抗體Fab 19、MAb 151及MAb 1129不同的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
如下文實施例11中所例示,針對莫維珠單抗及IgG形式之58c5產生MARM。與野生型RSV F蛋白相比,5-7輪選擇後所產生之莫維珠單抗MARM含有單一胺基酸突變(K272E,SEQ ID NO:486)。胺基酸K272處之突變與破壞莫維珠單抗之親本抗體之結合的已知突變一致(參見Zhao等人,(2004)J.Infectious Disease 190:1941-1946)。與野生型RSV F蛋白相比,10輪選擇後所產生之58c5 MARM含有3個胺基酸突變(N63K、M115K及E295G,SEQ ID NO:487)。58c5 MARM中實現逃避之突變先前尚未鑑別為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各種單株抗體的抗原性部位(參見例如Beeler等人(1989)J.Virology 63(7):2841-2950,Crowe等人(1998)Virology 252:373-375;Zhao等人,(2004)J.Infectious Disease 190:1941-1946;Liu等人,(2007)Virology Journal 4:71)。在IgG形式之30D8存在下經12輪病毒複製後,RSV病毒無法逃避中和(參見以下實施例11)。抗體30D8限制MARM產生之能力意謂30D8結合於不易產生逃避突變體之抗原決定基,且因此,抗體30D8適用作治療RSV感染之治療性抗體。
另外,如下文實施例11中所示,30D8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與58c5 MARM,58c5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且莫維珠單抗中和58c5 MARM。因此,30D8結合與58c5及莫維珠單抗不同的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另外,58c5結合與30D8及莫維珠單抗不同的RSV F蛋白之抗原決定基。
3.用於分析抗體之病毒中和效應的試管內檢定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 知用於偵測病毒中和之任何適合方法來分析。偵測病毒中和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空斑檢定及針對抑制融合體形成之檢定。該等檢定可用於評估例如病毒附著之抑制、病毒進入及細胞間之病毒擴散(參見例如Burioni等人,(1994)Proc.Natl.Acad.Sci.U.S.A.91:355-359;Sauna等人(2000)Virology 270:386-3961;及De Logu等人,(1998)J Clin Microbiol 36:3198-3204)。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鑑別能夠量測病毒中和之任何檢定。
標準空斑檢定包括例如空斑減少檢定、空斑尺寸減小檢定、中和檢定及中和動力學檢定。此等檢定量測目標細胞單層感染病毒後病毒空斑之形成(亦即經溶解細胞之面積)。可用於空斑減少檢定中之例示性目標細胞系包括(但不限於)Vero細胞、MRC-5細胞、RC-37細胞、BHK-21/C13細胞及HEp-2細胞。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鑑別用於空斑檢定中之適當目標細胞系。用於空斑檢定之適當細胞系的選擇可視已知因素而定,例如細胞感染力及病毒在目標細胞中傳播及溶解目標細胞之能力。實施例6及9例示試管內中和檢定。
空斑減少檢定可用於量測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溶液狀態下實現病毒中和之能力。在例示性空斑減少檢定中,預培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病毒,隨後添加目標細胞。接著用抗體/病毒混合物感染目標細胞且在預定感染時段後進行空斑檢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基於此項技術中之已知實例確定所需培育時間。感染目標細胞後所產生之病毒空斑數目的減少指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防止病毒結合於目標細胞之能力,其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連接於目標細胞及/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內化)無關。
空斑尺寸減小檢定可用於量測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病毒在細胞間擴散之能力。在例示性空斑尺寸減小檢定中,首先用病 毒感染目標細胞持續預定感染時段,接著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添加至受感染細胞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基於此項技術中之已知實例確定所需培育時間。病毒空斑之尺寸(亦即直徑)減小指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防止病毒在細胞間擴散。
病毒中和檢定可用於量測在病毒曝露之前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目標細胞表面上藉由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目標細胞之締合來實現病毒中和之能力。在例示性病毒中和檢定中,預培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目標細胞持續預定時間段以允許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目標細胞。預培育時段後,移除未結合之抗體且用病毒感染目標細胞。在此檢定中空斑數目之減少指示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預防病毒感染之能力,其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連接於目標細胞及/或內化而定。此檢定亦可用於藉由改變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濃度及預培育時間來量測中和動力學。
抑制融合體形成之例示性檢定可用於當使用融合病毒株時量測藉由阻斷融合體形成對病毒細胞病變效應之抗體介導性抑制。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鑑別用於該檢定之適當融合病毒株。
亦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檢定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或調降RSV複製之能力。舉例而言,可藉由空斑檢定來檢定RSV複製,諸如由例如Johnson等人(1997)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76:1215-1224所述之檢定。亦可檢定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或調降RSV多肽表現之能力。可使用包括(但不限於)西方墨點分析、北方墨點分析(Northern blot analysis)及RT-PCR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量測RSV多肽之表現。
4.用於評估抗RSV抗體之功效的活體內動物模型
可使用動物模型進行活體內研究以評估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功效。可使用動物模型進行活體內研究以評估投予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任何毒性。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使用諸如使用活體內動物模型之檢定的各種檢定來評估抗RSV抗體抑制或治療RSV病毒感染之能力及檢定任何毒性。可使用病原性感染之動物模型(包括病毒感染之動物模型)評估抗RSV抗體之治療效應。該等動物模型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但不限於)用於RSV感染之動物模型,諸如(但不限於)棉鼠、近親繁殖小鼠、小牛、雪貂、倉鼠、天竺鼠、黑猩猩、梟猴、恆河猴、非洲綠猴、卷尾猴、松鼠猴、帽猴、狒狒(關於RSV感染之例示性模型,參見例如Prince等人(1978)Am.J.Pathol.93:771-791;Prince等人(1979)Infect.Immunol.26:764-766;Byrd及Prince(1997)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5:1363-1368,包括其中所列舉之參考文獻)。對於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組成物之毒性的活體內測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動物模型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大鼠、小鼠、母牛、猴及兔。
5.用於量測抗體功效之試管內及活體內檢定
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之功效可藉由偵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病毒複製,抑制傳播或防止病毒本身在其宿主內形成,降低RSV感染之發病率,或預防、改善或減輕與RSV感染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的能力來證明。若在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組成物後例如病毒負荷減少、一或多種症狀改善、RSV感染之持續時間縮短或死亡率及/或發病率降低,則該處理被視為治療性的。此外,若在投予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一或多種RSV抗原之一或多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免疫反應增加,則該處理被視為治療性的。
可試管內及活體內測試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 段誘導細胞激素表現之能力,該等細胞激素諸如IFN-α、IFN-β、IFN-γ、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0、IL-12及IL-15。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量測細胞激素之表現量。舉例而言,細胞激素之表現量可藉由使用例如RT-PCR及北方墨點分析來分析細胞激素之RNA含量,及藉由使用例如免疫沈澱法、隨後西方墨點分析或ELISA來分析細胞激素含量而量測。
可試管內及活體內測試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調節免疫細胞之生物活性的能力,該等免疫細胞包括人類免疫細胞(例如T細胞、B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調節免疫細胞之生物活性之能力可藉由偵測抗原之表現、偵測免疫細胞之增殖、偵測信號傳導分子之活化、偵測免疫細胞之效應功能或偵測免疫細胞之分化來評估。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量測此等活性。舉例而言,細胞增殖可藉由3H-胸苷併入檢定及錐蟲藍細胞計數來檢定。抗原表現可例如藉由免疫檢定來檢定,該等免疫檢定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諸如以下技術之競爭性及非競爭性檢定系統:西方墨點法、免疫組織化學放射免疫檢定、ELISA(酶聯免疫吸附檢定)、「夾層」免疫檢定、免疫沈澱檢定、沈澱素反應、凝膠擴散沈澱素反應、免疫擴散檢定、凝集檢定、補體固定檢定、免疫放射檢定、螢光免疫檢定、蛋白A免疫檢定及FACS分析。信號傳導分子之活化可例如藉由激酶檢定及電泳位移檢定(electrophoretic shift assay,EMSA)來檢定。
亦可在試管內、活體外及活體內檢定中測試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抑制病毒複製或減少病毒負荷之能力。亦可檢定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縮短RSV感染時程之能力。亦可檢定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罹患RSV感染之人類的存活時段增加 至少25%或約25%、至少50%或約50%、至少60%或約60%、至少75%或約75%、至少85%或約85%、至少95%或約95%或至少99%或約99%之能力。此外,可檢定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使罹患RSV感染之人類的住院時段縮短至少60%或約60%、至少75%或約75%、至少85%或約85%、至少95%或約95%或至少99%或約99%之能力。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在活體內分析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功能。
根據本文所提供之方法及用途,為證明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防治性及/或治療性功效,不必進行對於人類個體之臨床試驗。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試管內及動物模型研究可外推於人類身上且足以證明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防治性及/或治療性效用。
H. 診斷用途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偵測、純化及/或中和RSV之診斷性檢定中。例示性診斷性檢定包括RSV之試管內及活體內偵測。舉例而言,提供用於定性及定量量測分離之生物樣品(例如痰)中或活體內RSV之含量的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檢定。
如本文所述,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可偵測部分結合以進行試管內或活體內偵測。該等抗體可例如用於評估活體內部位(例如黏膜部位)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定位及/或持久性。偶合於可偵測部分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活體內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適合方法來偵測。亦可偵測分離之生物樣品(諸如自投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個體獲得之組織或流體樣品)中的偶合於可偵測部分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1.病原性感染之試管內偵測
一般而言,可基於自個體或患者獲得之生物樣品(例如血液、血清、痰、尿及/或其他適當細胞或組織)中一或多種RSV蛋白及/或編碼該等蛋白質之聚核苷酸的存在來偵測個體或患者體內之RSV。該等蛋白質可用作標記物以指示個體或患者體內RSV之存在或不存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偵測生物樣品中結合於藥劑之抗原及/或抗原決定基的含量。
一般技術者已知使用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偵測樣品中之多肽標記物的各種檢定格式(參見例如Harlow and Lane,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8)。一般而言,個體或患者體內RSV之存在或不存在可藉由使自個體或患者獲得之生物樣品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及偵測該樣品中結合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多肽的含量來判定。
在一些實例中,該檢定涉及使用固定於固體支撐物上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目標多肽及自樣品之剩餘部分移除目標多肽。接著可使用含有信息基團(reporter group)且特異性結合於抗體/多肽複合物之偵測劑偵測結合之多肽。該等偵測劑可含有例如特異性結合於多肽或抗體之結合劑或特異性結合於結合劑之其他藥劑。
在一些實例中,在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樣品一起培育後可使用競爭性檢定,其中用信息基團標記多肽且使該多肽結合於經固定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樣品之組分抑制經標記多肽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結合的程度指示樣品與經固定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反應性。適合用於該等檢定中之多肽包括全長RSV F蛋白及其部分,包括RSV F蛋白之細胞外域,如上文所 述,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於該細胞外域。
固體支撐物可為一般技術者已知可連接蛋白質之任何物質。舉例而言,固體支撐物可為微量滴定板中之測試孔或硝基纖維素或其他適合之膜。該支撐物亦可為珠粒或盤狀物,諸如玻璃、纖維玻璃、乳膠或塑膠物質(諸如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支撐物亦可為磁性粒子或光纖感測器,諸如在例如美國專利第5,359,681號中所揭示之支撐物。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各種技術固定於固體支撐物上。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吸附於微量滴定板之孔中或膜上來固定。在該等情況下,可藉由使適合緩衝液中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固體支撐物接觸適量時間來達成吸附。該接觸時間隨溫度而變化,但典型地介於約1小時與約1天之間。一般而言,使塑膠微量滴定板(諸如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之孔與範圍為約10ng至約10μg且典型地為約100ng至約1μg之量的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即足以固定適量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價連接於固體支撐物一般可藉由首先使支撐物與將與該支撐物及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上之官能基(諸如羥基或胺基)反應之雙官能試劑反應來達成。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共價連接於具有適當聚合物塗層的支撐物,該等塗層係使用苯醌或藉由支撐物上之醛基與結合搭配物上之胺及活性氫縮合得到(參見例如Pierce Immunotechnology Catalog and Handbook,1991,A12-A13)。
在一些實例中,以流過或條帶測試格式進行檢定,其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固定於諸如硝基纖維素之膜上。在流過測試中,當樣品穿過膜時,樣品內之多肽結合於經固定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 結合片段。當含有第二經標記結合劑之溶液流過膜時,該第二結合劑接著結合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肽複合物。
此項技術中存在適合用於所提供之RSV蛋白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其他檢定方案。以上描述僅欲為例示性的。舉例而言,一般技術者將顯而易見,以上方案可容易經修改以使用RSV多肽偵測結合於生物樣品中之該等多肽的抗體。該等蛋白質特異性抗體之偵測可允許鑑別RSV感染。
為改良敏感性,可檢定既定樣品內之多種RSV蛋白標記物。顯而易見,可在單一檢定中組合對於不同RSV多肽具有特異性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此外,可同時使用多種引子或探針。可基於常規實驗選擇RSV蛋白標記物以確定產生最佳敏感性之組合。另外或或者,用於本文所提供之RSV蛋白的檢定可與用於其他已知RSV抗原之檢定組合。
2.病原性感染之活體內偵測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作活體內診斷劑。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使用偵測方法提供受感染組織(例如肺部之RSV感染)之影像,該等方法例如磁共振成像、X射線成像、電腦化發射斷層攝影法及其他成像技術。為使RSV感染組織成像,例如,抗RSV抗體之抗體部分一般將結合於RSV(例如結合RSV F蛋白抗原決定基),且成像劑將為成像時可偵測之偶合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試劑,諸如順磁試劑、放射性試劑或螢光劑。一般,對於用作診斷劑,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直接或間接偶合於成像劑。
許多適當成像劑為此項技術所已知,如其連接於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021,236號及第4,472,509 號)。例示性連接方法涉及使用金屬螯合物複合物,其利用例如有機螯合劑,諸如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DTPA(美國專利第4,472,509號)。抗體亦可與酶在諸如戊二醛或過碘酸鹽之偶合劑存在下反應。在該等偶合劑存在下或藉由與異硫氰酸酯反應來製備與螢光素標記物之結合物。
對於活體內診斷成像,當選擇既定放射性同位素時,考慮可用之偵測儀器類型。所選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既定儀器類型可偵測之衰變類型。為活體內診斷選擇放射性同位素之另一因素為放射性同位素之半衰期,其足夠長以使得其在被目標最大程度攝取時仍可偵測,但亦足夠短以使得對於宿主之有害輻射減至最少。典型地,用於活體內成像之放射性同位素將缺乏粒子發射,但產生在140-250keV範圍內之大量光子,其可容易藉由習知γ相機偵測。
對於活體內診斷,放射性同位素可直接或藉由使用中間物官能基間接結合於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使以金屬離子形式存在之放射性同位素結合於抗體的例示性中間物官能基包括雙官能螯合劑,諸如二伸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類似分子。可結合於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金屬離子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72砷、211砹、14碳、51鉻、36氯、57鈷、58鈷、67銅、152銪、67鎵、68鎵、3氫、123碘、125碘、131碘、111銦、59鐵、32磷、186錸、188錸、97釕、75硒、35硫、99m鍀、201鉈、90釔及89鋯。
出於活體內診斷之目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順磁同位素標記,如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中。一般而言,可使用觀測診斷成像之任何習知方法。一般,γ及正電子發射放射性同位素用於相機成像且順磁同位素用於MRI。尤其適用於該 等技術之元素包括(但不限於)157Gd、55Mn、162Dy、52Cr及56Fe。
例示性順磁離子包括(但不限於)鉻(III)、錳(II)、鐵(III)、鐵(II)、鈷(II)、鎳(II)、銅(II)、釹(III)、釤(III)、鐿(III)、釓(III)、釩(II)、鋱(III)、鏑(III)、鈥(III)及鉺(III)。適用於例如X射線成像之離子包括(但不限於)鑭(III)、金(III)、鉛(II)及鉍(III)。
所投予之經可偵測標記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濃度足以使得與背景相比可偵測RSV結合。此外,需要經可偵測標記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自循環系統快速清除以產生最佳的目標背景信號比。
用於活體內診斷之經可偵測標記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劑量將視諸如個體之年齡、性別及疾病程度之因素而變化。人類單株抗體之劑量可例如自約0.01mg/m2至約500mg/m2、自0.1mg/m2至約200mg/m2、或自約0.1mg/m2至約10mg/m2變化。該等劑量可例如視是否給予多次注射、組織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因素而變化。
3.監測感染
可試管內及活體內使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來監測病原性疾病療法之過程。因此,舉例而言,可量測感染RSV之細胞數目的增加或減少或體內或各種體液中存在之RSV病毒粒子的濃度變化。使用該等方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確定旨在改善病原性疾病之特定治療性方案是否有效。
I.防治性及治療性用途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醫藥組成物可投予個體以用於防治及治療。舉例而言,可投予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治療疾病或病狀,諸如RSV感染。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 片段可投予個體以用於防治性用途,諸如預防RSV感染之擴散,包括(但不限於)抑制宿主中形成RSV感染或抑制個體間之RSV傳播。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個體以降低個體之RSV病毒負荷。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投予個體以預防、治療及/或減輕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縮短RSV感染之持續時間。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存在下RSV感染之發病率,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使RSV感染之發病率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存在下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使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1.用於療法之個體
用於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療法的個體或候選者包括(但不限於)已曝露於RSV病毒之個體,諸如人類患者;展現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之個體,諸如人類患者;及處於RSV 感染風險中之個體,諸如人類患者。例示性RSV病毒感染包括由RSV病毒引起之感染,諸如(但不限於)急性RSV疾病、RSV上呼吸道感染(URI)及/或RSV下呼吸道感染(LRI),包括例如細支氣管炎及肺炎。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療法之個體為哺乳動物。在一些實例中,用於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療法之個體為靈長類動物。在特定實例中,用於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療法之個體為人類。
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個體(諸如人類患者)以治療任何RSV介導性疾病。舉例而言,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個體以減輕與RSV病毒感染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或病狀,包括(但不限於)哮喘、喘鳴、反應性氣道疾病(RAD)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該等疾病及病狀為眾所周知的且容易由醫師或一般技術者診斷。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具有RSV病毒感染之個體(諸如人類患者)以用於復發RSV病毒介導性疾病之維持或抑制療法。
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處於RSV病毒感染風險中之個體,諸如人類患者,包括(但不限於)提前出生(早產)嬰兒(例如小於38週胎齡出生之人類嬰兒,例如29週、30週、31週、32週、33週、34週、35週、36週或37週胎齡);嬰兒(例如超過37週胎齡出生之人類嬰兒);患有囊腫性纖維化、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免疫缺乏或後天性免疫缺乏(例如AIDS患者)、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個體;免疫抑制患者,例如移植(例如骨髓移 植或腎臟移植)接受者;或老年個體,包括老人安養院或復健中心之個體。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個體,諸如早產嬰兒或曝露於一或多種環境風險因素之嬰兒,該等因素諸如(但不限於)看護日托、具有學齡同胞、曝露於環境空氣污染物、先天性氣道異常及/或重度神經肌肉疾病。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個體,諸如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充血性心臟衰竭、肺性高血壓及紫紺型心臟病)之嬰兒或兩歲以下兒童。
針對各種病原體及病原性感染之測試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可用於評估個體是否為用於利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療法之候選者。舉例而言,針對RSV病毒感染之測試為已知的且包括例如病毒培養物空斑檢定、抗原偵測測試、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及各種抗體血清測試。可對自組織獲得之樣品或流體樣品(諸如脊髓液、血液或尿)進行針對病毒感染之測試。其他測試包括(但不限於)胸部X射線,其可展示肺炎病徵;其他血液測試,諸如化學反應篩選、全血細胞計數或動脈血中含氣量(arterial blood gas,ABG)分析;及血氧測定法,其量測血液中之氧量。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投予在一年中之特定時間期間RSV感染風險增加之個體。RSV季節典型地自10月延續至次年5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在RSV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及/或在RSV季節期間投予在此期間展現對病毒感染之易感性增加的個體(諸如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以防治及/或治療RSV感染。在一些實例中,在RSV季節期間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五次。在一些實例中,在RSV季節前之一個月、兩個月或三個月內投予本文所提 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五次。
2.劑量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投予量足以發揮治療性有效效應而不存在對所治療患者之不當副作用。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治療有效濃度可憑經驗藉由在已知試管內及活體內系統中測試多肽,諸如藉由使用本文所提供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檢定來測定。
待治療性投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有效量將視例如治療目標、投藥途徑及患者病狀而定。另外,主治醫師會考慮已知改變藥物作用之各種因素,包括疾病之嚴重程度及類型,患者之健康狀況、體重、性別、膳食,投藥時間及途徑,其他藥物及其他相關臨床因素。因此,治療員將需要以滴定方式測定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劑量並按需要改變投藥途徑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應。典型地,臨床醫師將投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直至達到達成所需效應之劑量。此療法之進展容易藉由習知檢定來監測。監測病毒感染之治療的例示性檢定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例如病毒效價檢定。
一般,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劑量範圍為足夠大以產生所需效應之劑量範圍,其中病原體介導性疾病(例如病毒性疾病)之症狀得到改善或病毒感染之可能性降低。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投予量有效誘導個體之免疫反應。劑量並未大至引起不良副作用,諸如黏性過大症候群、肺水腫或充血性心臟衰竭。一般,劑量將隨患者之年齡、病狀、性別及疾病程度而變化且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確定。劑量亦可由個別醫師在出現任何不良副作用之情況下進行調整。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例示性劑量包括(但不限於)約 0.01mg/kg或0.01mg/kg至約300mg/kg或300mg/kg,例如約0.01mg/kg或0.01mg/kg、約0.1mg/kg或0.1mg/kg、約0.5mg/kg或0.5mg/kg、約1mg/kg或1mg/kg、約5mg/kg或5mg/kg、約10mg/kg或10mg/kg、約15mg/kg或15mg/kg、約20mg/kg或20mg/kg、約25mg/kg或25mg/kg、約30mg/kg或30mg/kg、約35mg/kg或35mg/kg、約40mg/kg或40mg/kg、約45mg/kg或45mg/kg、約50mg/kg或50mg/kg、約100mg/kg或100mg/kg、約150mg/kg或150mg/kg、約200mg/kg或200mg/kg、約250mg/kg或250mg/kg或約300mg/kg或300mg/kg。
在一些實例中,向個體投予有效達成所需血清效價之劑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特定實例中,投予一定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在投予第一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或約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且在後續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該量有效達成以下血清效價:至少1μg/ml或約1μg/ml、至少2μg/ml或約2μg/ml、至少3μg/ml或約3μg/ml、至少4μg/ml或約4μg/ml、至少5μg/ml或約5μg/ml、至少6μg/ml或約6μg/ml、至少7μg/ml或約7μg/ml、至少8μg/ml或約8μg/ml、至少9μg/ml或約9μg/ml、至少10μg/ml或約10μg/ml、至少15μg/ml或約15μg/ml、至少20μg/ml或約20μg/ml、至少25μg/ml或約25μg/ml、至少30μg/ml或約30μg/ml、至少40μg/ml或約40μg/ml、至少50μg/ml或約50μg/ml、至少60μg/ml或約60μg/ml、至少70μg/ml或約70μg/ml、至少80μg/ml或約80μg/ml、至少90μg/ml或約90μg/ml、至少100μg/ml或約100μg/ml。
在一些實例中,藉由經肺傳遞向個體投予在來自肺部之插管樣品、痰或灌洗液中有效達成所需效價之劑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特定實例中,投予一定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以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在投予第一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或約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且在後續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該量在來自肺部之插管樣品或灌洗液中有效達成以下效價:10ng/mg(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奈克數/肺蛋白質毫克數)或約10ng/mg、15ng/mg或約15ng/mg、20ng/mg或約20ng/mg、25ng/mg或約25ng/mg、30ng/mg或約30ng/mg、40ng/mg或約40ng/mg、50ng/mg或約50ng/mg、60ng/mg或約60ng/mg、70ng/mg或約70ng/mg、80ng/mg或約80ng/mg、90ng/mg或約90ng/mg、100ng/mg或約100ng/mg、110ng/mg或約110ng/mg、120ng/mg或約120ng/mg、130ng/mg或約130ng/mg、140ng/mg或約140ng/mg、或150ng/mg或約150ng/mg。
為治療病毒感染,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劑量可視疾病之類型及嚴重程度而變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單次劑量投予,以多次各別投藥來投予,或藉由連續輸注投予。為視病狀而經數天或更長時間重複投藥,可重複治療直至達成疾病症狀之所需抑制或達成患者病狀之所需改良。重複投藥可包括增加或降低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量,視治療進展而定。亦涵蓋其他給藥方案。
在一些實例中,每日或經數天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或更多次。在特定實例中,投予一定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 七次、八次、九次、十次或更多次以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在投予第一劑量、第二劑量、第三劑量、第四劑量、第五劑量、第六劑量、第七劑量、第八劑量、第九劑量、第十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或約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且在後續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該量有效達成以下血清效價:至少1μg/ml或約1μg/ml、至少2μg/ml或約2μg/ml、至少3μg/ml或約3μg/ml、至少4μg/ml或約4μg/ml、至少5μg/ml或約5μg/ml、至少6μg/ml或約6μg/ml、至少7μg/ml或約7μg/ml、至少8μg/ml或約8μg/ml、至少9μg/ml或約9μg/ml、至少10μg/ml或約10μg/ml、至少15μg/ml或約15μg/ml、至少20μg/ml或約20μg/ml、至少25μg/ml或約25μg/ml、至少30μg/ml或約30μg/ml、至少40μg/ml或約40μg/ml、至少50μg/ml或約50μg/ml、至少60μg/ml或約60μg/ml、至少70μg/ml或約70μg/ml、至少80μg/ml或約80μg/ml、至少90μg/ml或約90μg/ml、至少100μg/ml或約100μg/ml。在一特定實例中,投予一定量的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四次以預防或治療RSV感染及/或改善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在投予第四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後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或約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或40天且在後續劑量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該量有效達成至少72μg/ml或約72μg/ml之血清效價。
在一些實例中,以兩次或更多次投藥之順序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等投藥間隔所選時段。在一些實例中,所選時 段為至少1天、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2個月或3個月或約1天、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2個月或3個月。
在一些實例中,在RSV季節即將到來之前投予防治有效量之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或多次。在一些實例中,在RSV季節即將到來之前投予防治有效量之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一或多次及/或在RSV季節期間投予一或多次。
特定劑量或給藥方案之治療功效亦可例如藉由在投予一或多次劑量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前及之後量測個體之病毒效價來評估。劑量及/或投藥頻率可視個體之所需病毒清除率加以調節。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最佳治療方案將有變化且其在治療方法之範疇內以在一或多個療法週期之前及之後評估所治療疾病之情況及患者之一般健康狀況以便確定最佳治療劑量及投藥頻率。進一步應瞭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特定給藥方案可隨時間根據個體需要及投予醫藥調配物或監督醫藥調配物投予之人的專業判斷進行調整,且本文中所述之劑量僅為例示性的且不欲限制其範疇。投予用於治療疾病或病狀(例如病毒感染,例如RSV病毒感染)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量可藉由標準臨床技術(例如病毒效價或抗原偵測檢定)來測定。另外,可使用試管內檢定及動物模型幫助鑑別最佳劑量範圍。該等檢定可提供可外推於投予個體(諸如人類)之劑量範圍。基於動物模型鑑別最佳劑量範圍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3.投藥途徑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投予多肽之任何方法(包括例如全身或局部投藥)投予個體。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諸如非經腸(例如皮內、肌肉內、 腹膜內、靜脈內、皮下或腔內)、區域性、硬膜外或黏膜(例如鼻內或經口)之途徑來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在外部投予個體之患病部位以發揮局部或經皮作用。含有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成物可藉由任何適宜途徑,例如藉由輸注或快速注射、藉由經由上皮或黏膜皮膚襯裡(例如口腔黏膜、直腸及腸黏膜)吸收來投予。含有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成物可與其他生物活性劑一起投予。投藥模式可包括組成物於身體中可與感染病毒(諸如RSV病毒)、受病毒污染或與病毒相關之流體、細胞或組織接觸的區域上、該區域中或附近之區域性投藥或其他投藥。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區域性或氣溶膠途徑投予以直接傳遞至目標器官,諸如肺(例如藉由經肺氣溶膠)。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控制釋放調配物形式,諸如藉由泵(參見例如Langer(1990)Science 249:1527-1533;Sefton(1987)CRC Crit.Ref.Biomed.Eng.14:20;Buchwald等人(1980)Surgery 88:507;及Saudek等人(1989)N.Engl.J.Med.321:574)或經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本文別處所述之各種聚合物來投予。在一些實例中,控制或持續釋放系統可置於接近治療性目標(例如肺)處,因此僅需要全身劑量之一部分(參見例如Goodson,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同上,第2卷,第115-138頁(1984))。
在特定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藉由經肺傳遞來投予(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019,968號、第5,985,320號、第5,985,309號、第5,934,272號、第5,874,064號、第5,855,913號、第5,290,540號及第4,880,078號;及PCT公開案第WO 92/19244號、第WO 97/32572號、第WO 97/44013號、第WO 98/31346號及第WO 99/66903號)。經肺傳遞之例示性方法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但不限於)氣 溶膠方法,諸如吸入器(例如加壓定劑量吸入器(pressurized metered dose inhaler,MDI)、乾粉吸入器(dry powder inhaler,DPI)、霧化器(例如噴射或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他單次呼吸液體系統)、氣管內滴注及吹入。在一些實例中,經肺傳遞可藉由共投予或投予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共調配物及滲透增強劑來增強,該增強劑例如界面活性劑、脂肪酸、醣、螯合劑及酶抑制劑(諸如蛋白酶抑制劑)。
適當傳遞方法(諸如經肺傳遞)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基於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含有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醫藥組成物的劑量性質來選擇。該等性質包括(但不限於)溶解性、吸濕性、結晶性質、熔點、密度、黏度、流動、穩定性及降解特徵。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增強針對病毒之黏膜免疫功效。因此,在特定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投予黏膜表面。舉例而言,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由諸如以下之途徑來傳遞:經口(例如頰內、舌下)、經眼(例如經角膜、經結膜、玻璃體內、水狀液內注射)、鼻內、經生殖器(例如經陰道)、經直腸、經肺、經胃或經腸。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全身投予,諸如非經腸,例如藉由注射或藉由隨時間逐漸輸注或經腸(亦即經消化道)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經區域性投予,例如藉由區域性安置或施用(例如使用支氣管鏡或其他人造氣道進行氣管內滴注及吹入)液體溶液、凝膠、軟膏、散劑或藉由吸入(例如鼻用噴霧器、吸入器(例如加壓定劑量吸入器(MDI)、乾粉吸入器(DPI)、霧化器(例如噴射或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他單次呼吸液體系統))投予。可在曝露於病毒之前或在曝露於病毒之後投藥。
4.組合療法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單獨投予或與一或多種治療劑或療法組合投予以防治及/或治療疾病或病狀。舉例而言,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一或多種抗病毒劑組合投予以用於防治。在另一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一或多種抗病毒劑組合投予以治療病毒感染,諸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一些實例中,呼吸道病毒感染為RSV感染。該等抗病毒劑可包括減少及/或消除病原性感染之藥劑或減輕病原性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藥劑。在一些實例中,複數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一或多種抗病毒抗體)亦可組合投予,其中至少一種抗體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複數種抗體可組合投予以用於防治,其中至少一種抗體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其他實例中,複數種抗體可組合投予以治療RSV感染或多種病毒感染,其中至少一種抗體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可與一或多種抗病毒抗體組合投予,該等抗病毒抗體結合於病毒(諸如RSV)及中和病毒。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一或多種抗體組合投予,該等抗體可抑制或減輕病毒感染(諸如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在一些實例中,組合投予本文所提供之兩種或更多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一或多種其他藥劑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同時、依序或間歇投予。該等藥劑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投予,例如作為同一醫藥組成物或同一傳遞方法之一部分。在一些實例中,藥劑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投予,其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同時但藉由不同傳遞方法投予。藥劑亦可在與投予抗RSV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同的時間投予,但時間上足夠接近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投予以具有組合之防治或治療效應。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藥劑在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後或之前投予,其間隔所選時段。在一些實例中,該時段為1天、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2個月或3個月。在一些實例中,投予一或多種其他藥劑多次及/或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次。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組合不存在下RSV感染之發病率,投予組合可使RSV感染之發病率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組合不存在下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投予組合可使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組合不存在下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組合可使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 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組合不存在下之RSV複製,組合可使RSV複製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已知適用於、或用於或已用於預防、控制、治療或改善RSV感染或其一或多種症狀之任何療法均可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關於已用於或用於預防、治療、控制或改善RSV感染或其一或多種症狀的療法(例如防治劑或治療劑)的資訊,參見例如Gilman等人,Goodman and Gilman's: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10版,McGraw-Hill,New York,2001;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Berkow,M.D.等人(編),第17版,Merck Sharp & Dohme Research Laboratories,Rahway,N.J.,1999;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第20版,Bennett及Plum(編),W.B.Saunders,Philadelphia,1996)。該等藥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免疫調節劑、消炎劑(例如腎上腺皮質素(adrenocorticoid)、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例如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縮松(flunisolide)、氟替卡松(fluticasone)、曲安西龍(triamcinolone)、甲潑尼龍(methylprednisolone)、潑尼龍 (prednisolone)、潑尼松(prednisone)、氫皮質酮(hydrocortisone))、糖皮質素、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阿司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雙氯芬酸(diclofenac)及COX-2抑制劑))、疼痛舒解劑、白三烯拮抗劑(例如孟魯司特(montelukast)、甲基黃嘌呤(methyl xanthines)、紮魯司特(zafirlukast)及齊留通(zileuton))、支氣管擴張劑(諸如β2促效劑(例如班布特羅(bambuterol)、比托特羅(bitolterol)、克倫特羅(clenbuterol)、非諾特羅(fenoterol)、福莫特羅(formoterol)、吲達卡特羅(indacaterol)、異他林(isoetharine)、間羥異丙腎上腺素(metaproterenol)、吡布特羅(pirbuterol)、丙卡特羅(procaterol)、茶丙特羅(reproterol)、利米特羅(rimi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舒喘寧(Albuterol)、舒喘靈(Ventolin))、左沙丁胺醇(levosalbutamol)、沙美特羅(salmeterol)、妥布特羅(tulobuterol)及特布他林(terbutaline)))及抗膽鹼劑(例如溴化異丙托銨(ipratropium bromide)及溴化氧托銨(oxitropium bromide))、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青黴胺(penicillamine)、胺苯碸(dapsone)、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抗瘧疾劑(例如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及抗病毒劑。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與一或多種療法組合投予以治療RSV感染,該等療法包括(但不限於)投予免疫球蛋白之靜脈內輸注液、投予補充氧及流體或輔助呼吸。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與一或多種調節肺成熟及界面活性劑蛋白質表現之藥劑,諸如(但不限於)糖皮質素、PPARγ配位體及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組合投予。
可選擇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組合療法之例示性抗病毒劑包括(但不限於)抗病毒化合物、抗病毒蛋白、 抗病毒肽、抗病毒蛋白結合物及抗病毒肽結合物,包括(但不限於)核苷類似物、核苷酸類似物、免疫調節劑(例如干擾素)及免疫刺激劑。涵蓋使用抗體及/或由此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如抗體及/或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與其他抗RSV抗體及抗RSV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
可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的用於治療病毒感染之例示性抗病毒劑包括(但不限於)阿昔洛韋(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噴昔洛韋(penciclovir)、伐昔洛韋(valacyclovir)、纈更昔洛韋(valganciclovir)、碘苷(idoxuridine)、曲氟尿苷(trifluridine)、溴夫定(brivudine)、西多福韋(cidofovir)、多可沙諾(docosanol)、福米韋生(fomivirsen)、膦甲酸(foscarnet)、曲金剛胺(tromantadine)、咪喹莫特(imiquimod)、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恩替卡韋(entecavir)、拉米夫定(lamivudine)、替比夫定(telbivudine)、克來夫定(clevudine)、阿德福韋(adefovir)、替諾福韋(tenofovir)、保斯派維(boceprevir)、泰拉派維(telaprevir)、普來可那立(pleconaril)、阿比多爾(arbidol)、金剛胺(amantadine)、金剛乙胺(rimantadine)、奧司他韋(oseltamivir)、紮那米韋(zanamivir)、帕拉米韋(peramivir)、肌苷(inosine)、干擾素(例如干擾素α-2b、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病毒唑/他利巴韋林(taribavirin)、阿巴卡韋(abacavir)、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拉米夫定(lamivudine)、去羥肌苷(didanosine)、齊多夫定(zidovudine)、阿立他濱(apricitabine)、斯坦匹定(stampidine)、艾夫他濱(elvucitabine)、拉西韋(racivir)、安道索韋(amdoxovir)、司他夫定(stavudine)、紮西他濱(zalcitabine)、替諾福韋(tenofovir)、依發韋侖(efavirenz)、奈韋拉平(nevirapine)、 艾特拉林(etravirine)、瑞爾皮林(rilpivirine)、洛韋胺(loviride)、地拉韋啶(delavirdine)、阿紮那韋(atazanavir)、夫沙那韋(fosamprenavir)、洛匹那韋(lopinavir)、達魯那韋(daruna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利托那韋(ritonavir)、沙奎那韋(saquinavir)、替拉那韋(tipranavir)、安普那韋(amprenavir)、茚地那韋(indinavir)、恩福韋地(enfuvirtide)、嗎拉維諾(maraviroc)、維克利諾(vicriviroc)、PRO 140、艾巴利珠單抗(ibalizumab)、羅特格韋(raltegravir)、艾微格韋(elvitegravir)、貝韋立馬(bevirimat)、維康(vivecon),包括其互變異構形式、類似物、異構體、多晶型物、溶劑合物、衍生物或鹽。
可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的用於防治及/或治療RSV感染之例示性抗病毒劑包括(但不限於)病毒唑、NIH-351(Gemini Technologies)、重組RSV疫苗(Aviron)、RSVf-2(Intracel)、F-50042(Pierre Fabre)、T-786(Trimeris)、VP-36676(ViroPharma)、RFI-641(American Home Products)、VP-14637(ViroPharma)、PFP-1及PFP-2(American Home Products)、RSV疫苗(Avant Immunotherapeutics)、F-50077(Pierre Fabre)及其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可與一或多種能夠刺激細胞免疫性(諸如細胞黏膜免疫性)之藥劑組合投予。可使用任何能夠刺激細胞免疫性之藥劑。例示性免疫刺激劑包括細胞激素,諸如(但不限於)干擾素(例如IFN-α、β、γ、ω)、淋巴因子及造血生長因子(例如GM-CSF(粒細胞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介白素-2(IL-2)、介白素-3(IL-3)、介白素-4(IL-4)、介白素-7(IL-7)、介白素-10(IL-10)、介白素-12(IL-12)、介白素-14(IL-14)及腫瘤壞死因子(TNF)。
對於與抗病原性藥劑之組合療法,投予該等化合物之劑量為此項技術所已知或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根據已知臨床因素(例如個體物種、體型、體表面積、年齡、性別、免疫能力及一般健康狀況,投藥持續時間及途徑,疾病之種類及階段,及是否正同時投予其他治療,諸如其他抗病原性藥劑)來測定。
a.用於組合療法之抗病毒抗體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一或多種其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為抗病毒抗體。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結合於病毒抗原。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結合於作為表面蛋白質之病毒抗原,諸如病毒殼蛋白或病毒包膜蛋白。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結合於在受感染細胞之表面上表現的病毒抗原。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結合於在細胞內(亦即在受感染細胞內)表現之病毒抗原。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結合於引起呼吸道疾病之病毒,諸如(但不限於)RSV、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或人類偏肺病毒(hMPV)。本文亦提供含有抗體混合物之組成物。
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合成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細胞內抗體、單鏈Fv(scFv)、單鏈抗體、Fab片段、F(ab')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sdFv)及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包括例如本文所提供之抗體的抗Id抗體)及以上任一者之抗原決定基結合片段。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可為任何類型(例如IgG、IgE、IgM、IgD、IgA及IgY)、種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亞類之免疫球蛋白分子。
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可來自任何動物來源,包括鳥類及哺乳動物(例如人類、鼠類、驢、綿羊、兔、山羊、天竺鼠、駱駝、馬或雞)。典型地,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為人類或人類化抗體。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可為單特異性、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或更多特異性的抗體。
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抗體可包括例如藉由使任何類型之分子連接於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諸如藉由共價連接)而經修飾之衍生物抗體。例示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衍生物包括已例如藉由如下技術經修飾之抗體:糖基化、乙醯化、聚乙二醇化、磷酸化、醯胺化、由已知保護基/阻隔基衍生化、蛋白水解裂解、連接於細胞配位體或其他蛋白質、或含有對於FcRN受體具有較高親和力之異源Fc域(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083,784號)。多種化學修飾中之任一者均可藉由已知技術進行,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特定化學裂解、乙醯化、甲醯化或在衣黴素(tunicamycin)存在下合成。另外,衍生物可含有一或多種非典型胺基酸。
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使用的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同時、依序或間歇投予。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投予,例如作為同一醫藥組成物或同一傳遞方法之一部分。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可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共投予,其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同時但藉由不同傳遞方法投予。一或多種其他抗體亦可在與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不同的時間投予,但時間上足夠接近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投予以具有組合之防治或治療效應。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藥劑 在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後或之前投予,其間隔所選時段。在一些實例中,該時段為1天、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2個月或3個月。在一些實例中,投予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多次及/或投予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多次。
i.抗RSV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為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一或多種其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以防治及/或治療RSV感染。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例示性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及中和RSV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免疫特異性結合於RSV A亞型及/或RSV B亞型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結合於以下之抗RSV抗體:RSV附著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 RNA聚合酶β次單元大結構蛋白(L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核鞘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7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核蛋白(N)(例如具有SEQ ID NO:27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磷蛋白P(例如具有SEQ ID NO:27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基質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小疏水性(SH)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RSV RNA依賴性聚合酶、RSV G蛋白(例如具有SEQ ID NO:28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以上任一者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在特定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RSV抗體。在特定 實例中,一或多種結合於RSV F蛋白之其他抗病毒抗體結合於RSV F醣蛋白之A、B、C、I、II、IV、V或VI抗原性部位(參見例如Lopez等人(1998)J.Virol.72:6922-6928)。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帕利珠單抗(SYNAGIS®)、莫維珠單抗(NUMAX®)、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參見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及第6,818,216號)、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參見美國專利第6,685,942號)、RF-1、RF-2(參見美國專利第5,811,524號)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些實例中,用於組合療法之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各者之VH鏈及/或VL鏈的胺基酸序列之VH鏈及/或VL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帕利珠單抗(SYNAGIS®)、莫維珠單抗(NUMAX®)、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RF-1或RF-2。在一些實例中,用於組合療法之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以下各者之一或多個CDR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帕利珠單抗(SYNAGIS®)、莫維珠單抗(NUMAX®)、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 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A4B4-F52S、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 rsv23、RF-1或RF-2。在一些實例中,用於組合療法之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來自抗RSV小鼠單株抗體之一或多個CDR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RSV小鼠單株抗體諸如(但不限於)MAb 1153、1142、1200、1214、1237、1129、1121、1107、1112、1269、1269、1243(Beeler等人(1989)J.Virology 63(7):2841-2950)、MAb151(Mufson等人(1987)J.Clin.Microbiol.25:1635-1539)、MAb 43-1及13-1(Fernie等人(1982)Proc.Soc.Exp.Biol.Med.171:266-271)、MAb 1436C、1302A、1308F及1331H(Anderson等人(1984)J.Clin.Microbiol.19:934-936)。可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其他例示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但不限於)例如以下專利中所述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美國專利第6,413,771號、第5,840,298號、第5,811,524號、第6,656,467號、第6,537,809號、第7,364,742號、第7,070,786號、第5,955,364號、第7,488,477號、第6,818,216號、第5,824,307號、第7,364,737號、第6,685,942號及第5,762,905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082002號、第2005-0175986號、第2004-0234528號、第2006-0198840號、第2009-0110684號、第2006-0159695號、第2006-0013824號、第2005-0288491號、第2005-0019758號、第2008-0226630號、第2009-0137003號及第2009-0092609號。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3、113、122、131、137、144、149、155、161、167、172、176、179、182、186、190、194、198、201、205、210、215、222、226、233、239、246、252、257、362及366。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 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域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4、114、123、132、138、145、150、156、162、168、173、187、206、227、232、234、240、247、253及258。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1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5、115、124、363及367。在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1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TSGMSVG(SEQ ID NO:105)、TAGMSVG(SEQ ID NO:115)、AYAMS(SEQ ID NO:363)或GYTMH(SEQ ID NO:367)。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6、125、133、157、236、259、364及368。在一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2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DIWWDDKKDYNPSLKS(SEQ ID NO:106)或DIWWDDKKHYNPSLKD(SEQ ID NO:125)、GISGSGDSTDYADSVKG(SEQ ID NO:364)或SITGGSNFINYSDSVKG(SEQ ID NO:368)。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H CDR3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7、116、126、139、188、241、365及369。在一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 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H CDR3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MITNWYFDV(SEQ ID NO:107)、DMIFNFYFDV(SEQ ID NO:126)、HLPDYWNLDYTRFFYYMDV(SEQ ID NO:365)或APIAPPYFDH(SEQ ID NO:369)。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鏈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8、117、127、134、140、146、152、158、164、169、174、177、180、183、189、191、195、199、202、207、211、216、220、223、228、236、242、248、254、260、263、370、374及378。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域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09、118、128、135、141、147、153、159、165、170、175、178、181、184、192、196、200、203、208、212、217、221、224、229、237、243、249、255、261及264。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1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10、119、129、142、154、166、244、250、265、371、375及379。在一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1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KCQLSVGYMH(SEQ ID NO:110)、SASSRVGYMH(SEQ ID NO:154)、RATQSISSNYLA(SEQ ID NO:371)、KASQNINDNLA(SEQ ID NO:375)或RATQSVSNFLN (SEQ ID NO:379)。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2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11、120、136、143、160、171、185、218、225、230、238、245、251、256、262、266、372、376及380。在一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2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DTSKLAS(SEQ ID NO:111)、DTLLLDS(SEQ ID NO:218)、GASNRAT(SEQ ID NO:372)、GASSRAT(SEQ ID NO:376)或DASTSQS(SEQ ID NO:380)。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VL CDR3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SEQ ID NO:112、121、193、373、377及381。在一特定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含有具有以下胺基酸序列之VL CDR3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FQGSGYPFT(SEQ ID NO:112)、QQYDISPYT(SEQ ID NO:373)、QQYGGSPYT(SEQ ID NO:377)或QASINTPL(SEQ ID NO:381)。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針對抗RSV抗體富集之高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組合投予,例如RSV高免疫球蛋白(RSV IVIG;RespiGam®;MedImmune公司,Gaithersburg,MD;參見例如Groothius等人(1993)New Eng.J.Med 329:1524-1530)。
ii.針對其他呼吸道病毒之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包括針對除RSV外之呼吸道 病毒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選自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抗人類偏肺病毒(hMPV)抗體、抗副流行性感冒病毒(PIV)抗體、抗禽肺病毒(APV)抗體或其他抗病毒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為抗PIV抗體,該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PIV抗原,例如PIV核鞘磷蛋白、PIV融合(F)蛋白、PIV磷蛋白、PIV大(L)蛋白、PIV基質(M)蛋白、PIV血球凝集素-神經胺酸酶(HN)醣蛋白、PI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PIV Y1蛋白、PIV D蛋白、PIV C蛋白或以上任一者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在特定實例中,PIV抗原為PIV F蛋白。在一些實例中,抗PIV抗體為免疫特異性結合於人類PIV 1型、人類PIV 2型、人類PIV 3型及/或人類PIV 4型之抗原的抗體。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療法的一或多種其他抗病毒抗體為抗hMPV抗體,該抗體免疫特異性結合於hMPV抗原,例如hMPV核蛋白、hMPV磷蛋白、hMPV基質蛋白、hMPV小疏水性蛋白、hMPV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hMPV F蛋白、hMPV G蛋白或以上任一者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在特定實例中,hMPV抗原為PIV F蛋白。在一些實例中,抗hMPV抗體為免疫特異性結合於hMPV A型及/或hMPV B型之抗原的抗體。在一些實例中,抗hMPV抗體為免疫特異性結合於hMPV亞型A1及/或A2及/或hMPV亞型B1及/或B2之抗原的抗體。
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的抗體可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類型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舉例而言,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括(但不限於)單株抗體、人類抗體、非人類抗體、重 組產生之抗體、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細胞內抗體及抗體片段,諸如(但不限於)Fab片段、Fab'片段、F(ab')2片段、Fv片段、二硫鍵連接之Fv(dsFv)、Fd片段、Fd'片段、單鏈Fv(scFv)、單鏈Fab(scFab)、雙功能抗體、抗個體遺傳型(抗Id)抗體或以上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與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組合投予的抗體可包括任何免疫球蛋白類型(例如IgG、IgM、IgD、IgE、IgA及IgY)、任何種類(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或亞類(例如IgG2a及IgG2b)之成員。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不存在下RSV感染之發病率,投予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可使RSV感染之發病率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不存在下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投予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可使RSV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的嚴重程度降低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不存 在下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可使RSV與其宿主細胞受體之結合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在一些實例中,相對於在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不存在下之RSV複製,抗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可使RSV複製抑制至少99%或約99%、至少95%或約95%、至少90%或約90%、至少85%或約85%、至少80%或約80%、至少75%或約75%、至少70%或約70%、至少65%或約65%、至少60%或約60%、至少55%或約55%、至少50%或約50%、至少45%或約45%、至少40%或約40%、至少35%或約35%、至少30%或約30%、至少25%或約25%、至少20%或約20%、至少15%或約15%或至少10%或約10%。
5.基因療法
在一些實例中,投予包含編碼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之序列的核酸以經由基因療法治療、預防或改善一或多種與RSV感染相關之症狀。基因療法指藉由向個體投予所表現或可表現之核酸所進行的療法。在此實例中,核酸產生其編碼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此介導防治或治療效應。
此項技術中可用之基因療法之任何方法均可用於投予編碼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之核酸。下文描述例示性方法。
關於基因療法方法之一般評述,參見例如Goldspiel等人(1993)Clinical Pharmacy 12:488-505;Wu及Wu(1991)Biotherapy 3:87-95; Tolstoshev(1993)Ann.Rev.Pharmacol.Toxicol.32:573-596;Mulligan(1993)Science 260:926-932;Morgan及Anderson(1993)Ann.Rev.Biochem.62:191-217;及TIBTECH 11(5):155-215。可使用之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之重組DNA技術方法描述於以下文獻中:Ausubel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Y(1993);及Kriegler,Gene Transfer and Expression,A Laboratory Manual,Stockton Press,NY(1990)。
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含有編碼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之核酸,其中該等核酸為在適合之宿主中表現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之表現載體的一部分。詳言之,該等核酸具有可操作地連接於抗體編碼區之啟動子,諸如異源啟動子,該啟動子為誘導性或組成性的且視情況為組織特異性的。在另一特定具體實例中,使用如下核酸分子,其中編碼抗體之序列及任何其他所需序列側接促進基因組中所需部位之同源重組的區域,由此使得編碼抗體之核酸進行染色體內表現(Koller及Smithies(1989)Proc.Natl.Acad.Sci.USA 86:8932-8935;Zijlstra等人(1989)Nature 342:435-438)。在一些實例中,所表現之抗體分子為單鏈抗體。在一些實例中,核酸序列包括編碼抗體之重鏈及輕鏈或其片段的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核酸序列包括編碼抗RSV Fab片段之序列。在一特定實例中,核酸序列包括編碼全長抗RSV抗體之序列。在一些實例中,所編碼之抗RSV抗體為嵌合抗體。
將核酸傳遞至個體中可直接進行,在該情況下該個體直接曝露於核酸或帶有核酸之載體;或間接進行,在該情況下首先在試管內用核酸使細胞轉型,隨後將細胞移植至個體中。此兩種方法分別稱為活體內或活體外基因療法。
在一些實例中,活體內直接投予核酸序列,其中其表現產生所編碼之產物。此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方法中之任一者來完成,例如將該等序列構築為適當核酸表現載體之一部分且投予其以使得其變成細胞內的,例如藉由使用缺陷或減毒反轉錄病毒或其他病毒載體感染(參見美國專利第4,980,286號),或藉由直接注射裸DNA,或藉由使用微粒轟擊(例如基因槍;Biolistic,Dupont),或用脂質或細胞表面受體或轉染劑塗佈,囊封於脂質體、微粒或微膠囊中,或藉由投予連接於已知進入細胞核之肽的核酸,藉由投予連接於經歷受體介導性內攝作用之配位體的核酸(參見例如Wu及Wu(1987)J.Biol.Chem.262:4429-4432)來投予,該受體介導性內攝作用可例如用於以特異性表現受體之細胞類型為目標。在一些實例中,可形成核酸-配位體複合物,其中該配位體含有破壞內體之融合病毒肽,從而使核酸避免溶酶體降解。在一些實例中,細胞特異性攝取及表現可在活體內以核酸為目標,藉由以特異性受體為目標來達成(參見例如PCT公開案WO 92/06180;WO 92/22635;WO92/20316;WO93/14188及WO 93/20221)。或者,可將核酸引入細胞內且藉由同源重組併入宿主細胞DNA中以進行表現(Koller及Smithies(1989)Proc.Natl.Acad.Sci.USA 86:8932-8935;及Zijlstra等人(1989)Nature 342:435-438)。
在一些實例中,使用含有編碼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之核酸序列的病毒載體。舉例而言,可使用反轉錄病毒載體(參見例如Miller等人(1993)Meth.Enzymol.217:581-599)。反轉錄病毒載體含有正確封裝病毒基因組及整合至宿主細胞DNA中所必需之組件。將編碼欲用於基因療法中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核酸序列選殖至一或多種載體中,此舉有助於將基因傳遞至個體中。關於反轉錄病毒載體之更多詳情,可例如見於Boesen等人(1994)Biotherapy 6:291-302 中。說明反轉錄病毒載體於基因療法中之用途的其他參考文獻包括例如Clowes等人(1994)J.Clin.Invest.93:644-651;Klein等人(1994)Blood 83:1467-1473;Salmons及Gunzberg(1993)Human Gene Therapy 4:129-141;及Grossman及Wilson(1993)Curr.Opin.in Genetics and Devel.3:110-114。
腺病毒亦為可用於基因療法中之病毒載體。腺病毒為用於將基因傳遞至呼吸道上皮之尤其具有吸引力的運載體。腺病毒自然地感染呼吸道上皮,從而引起輕度疾病。基於腺病毒之傳遞系統的其他目標包括肝臟、中樞神經系統、內皮細胞及肌肉。腺病毒具有能夠感染非分裂細胞之優點。Kozarsky及Wilson(1993)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 3:499-503呈現基於腺病毒之基因療法的評述。Bout等人(1994)Human Gene Therapy 5:3-10證明使用腺病毒載體將基因轉移至恆河猴之呼吸道上皮。在基因療法中使用腺病毒之其他情況可例如見於Rosenfeld等人(1991)Science 252:431-434;Rosenfeld等人(1992)Cell 68:143-155;Mastrangeli等人(1993)J.Clin.Invest.91:225-234;PCT公開案WO94/12649;及Wang等人(1995)Gene Therapy 2:775-783中。在一特定實例中,使用腺病毒載體傳遞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的核酸。
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亦可用於基因療法中(Walsh等人(1993)Proc.Soc.Exp.Biol.Med.204:289-300;及美國專利第5,436,146號)。在一特定實例中,使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傳遞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的核酸。
另一基因療法方法涉及藉由諸如電穿孔、脂質轉染、磷酸鈣介導性轉染或病毒感染之方法將基因轉移至組織培養物中之細胞。一般, 轉移方法包括將可選擇標記物轉移至細胞。隨後對細胞進行選擇以分離已攝取及正表現轉移基因之彼等細胞。隨後將表現基因之細胞傳遞至個體。
在一些實例中,將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的核酸引入細胞中,隨後活體內投予所得重組細胞。該引入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進行,包括(但不限於)轉染、電穿孔、顯微注射、感染含有核酸序列之病毒或噬菌體載體、細胞融合、染色體介導性基因轉移、微細胞介導性基因轉移及原生質球狀體融合。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將外源基因引入細胞中之多種技術(參見例如Loeffler及Behr(1993)Meth.Enzymol.217:599-618;Cohen等人(1993)Meth.Enzymol.217:618-644;Cline(1985)Pharmacol.Ther.29:69-92),且該等技術可用於投予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的核酸,其限制條件為不能破壞接受者細胞之必需發育及生理功能。該技術將核酸穩定轉移至細胞,以使得核酸可被細胞表現且典型地可由其細胞子代遺傳及表現。
所得重組細胞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方法傳遞至個體。可靜脈內投予重組血細胞(例如造血幹細胞或祖細胞)。細胞之投予量視包括例如所需防治及/或治療效應及患者病況在內之各種因素而定,且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測定。
出於基因療法之目的可引入核酸之細胞涵蓋任何所需的可用細胞類型,且包括(但不限於)上皮細胞、內皮細胞、角質細胞、纖維母細胞、肌肉細胞、肝細胞;血細胞,諸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嗜伊紅血球、巨核細胞、粒細胞;各種幹細胞或祖細胞,尤其為造血幹細胞或祖細胞,例如自骨髓、臍帶血、周邊血液及胎兒肝臟獲得。在特定實例中,用於基因療法之 細胞對於個體為自體固有的。
在重組細胞用於基因療法中之一些實例中,將編碼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或其衍生物的核酸序列引入細胞中以使得其可被細胞或其子代表現,且隨後活體內投予重組細胞以用於治療效應。在一特定實例中,使用幹細胞或祖細胞。可使用可試管內分離及維持之任何幹細胞及/或祖細胞(參見例如PCT公開案WO 94/08598;Stemple及Anderson(1992)Cell 7 1:973-985;Rheinwald(1980)Meth.Cell Bio.21A:229;及Pittelkow及Scott(1986)Mayo Clinic Proc.61:771)。
在一特定實例中,出於基因療法之目的欲引入之核酸含有可操作地連接於編碼區之誘導性啟動子,以使得核酸之表現可藉由控制適當轉錄誘導物之存在或不存在來控制。
J.醫藥組成物、組合及製品/套組
1.醫藥組成物
本文提供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醫藥組成物。該醫藥組成物可用於治療性、防治性及/或診斷性應用。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稀釋劑一起調配。一般,該等醫藥組成物使用不顯著減弱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生物性質的組分,該等生物性質諸如與其特異性抗原決定基之結合(例如結合於RSV F蛋白上之抗原決定基)。在與其他成分相容且對患者無害之意義上,每一組分均為醫藥學上及生理學上可接受的。調配物宜以單位劑型呈現且可藉由藥劑學技術中熟知之方法來製備,包括(但不限於)錠劑、丸劑、散劑、液體溶液或懸浮液(例如包括可注射、可攝取及區域性調配物(例如滴眼劑、凝膠或軟膏)、氣溶膠(例如鼻用噴霧)、脂質體、栓劑、可注射及可輸注溶液及持續 釋放形式。參見例如Gilman等人(編,1990)Goodman and Gilman's:The Pharmacological Bases of Therapeutics,第8版,Pergamon Press;及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7版(1990),Mack Publishing公司,Easton,Pa.;Avis等人(編,1993)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Parenteral Medications,Dekker,NY;Lieberman等人(編,1990)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Tablets,Dekker,NY;及Lieberman等人(編,1990)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Disperse Systems,Dekker,NY。當全身投予時,治療性組成物為無菌、無熱原質、大致不含微粒物質,且含於非經腸可接受之溶液中,該溶液應注意pH值、等滲性及穩定性。此等條件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製備非經腸可投予之組成物的方法為眾所周知的或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顯而易見,並更詳細描述於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Formerly 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9版,Mack Publishing公司,Easton,Pa.(1995)中。
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呈各種形式,例如呈固體、半固體、液體、散劑、水溶液或凍乾形式。適合之醫藥載劑的實例為此項技術所已知且包括(但不限於)水、緩衝劑、生理食鹽水溶液、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溶液、各種類型之濕潤劑、無菌溶液、醇類、阿拉伯膠、植物油、苯甲醇、明膠、甘油、碳水化合物(諸如乳糖、蔗糖、直鏈澱粉或澱粉)、硬脂酸鎂、滑石、矽酸、黏性石蠟、香料油、脂肪酸單甘油酯及二甘油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羥甲基纖維素、散劑。本文所提供之醫藥組成物可含有其他添加劑,包括例如抗氧化劑、防腐劑、抗微生物劑、止痛劑、黏合劑、崩解劑、著色劑、稀釋劑、賦形劑、增量劑、助流劑、增溶劑、穩定劑、滲透劑、媒劑、黏度劑、調味劑、乳液(諸如油/水乳液)、乳化劑及懸浮劑(諸如阿拉伯膠、瓊脂、海 藻酸、海藻酸鈉、膨潤土、卡波姆(carbomer)、角叉菜膠、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素、膽固醇、明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辛苯昔醇9(octoxynol 9)、油醇、聚維酮(povidone)、丙二醇單硬脂酸酯、月桂基硫酸鈉、脫水山梨糖醇酯、硬酯醇、黃蓍膠、三仙膠及其衍生物)、溶劑及其他成分,諸如結晶纖維素、微晶纖維素、檸檬酸、糊精、右旋糖、液體葡萄糖、乳酸、乳糖、氯化鎂、偏磷酸鉀、澱粉(一般參見Alfonso R.Gennaro(2000)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Baltimore,MD: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該等載劑及/或添加劑可藉由習知方法調配且可以適合之劑量投予個體。諸如脂質、核酸酶抑制劑、聚合物及螯合劑之穩定劑可防止組成物在體內降解。
適合使用之醫藥組成物包括含有有效達成所欲目的之量的一或多種抗RSV抗體之組成物。治療有效量之測定完全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治療有效劑量可藉由使用如本文所述之試管內及活體內方法來測定。因此,當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呈醫藥製劑時,其可以單位劑型呈現以用於投藥。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經凍乾用於儲存且在使用之前用適合之載劑復原。已顯示此技術對於習知免疫球蛋白及蛋白質製劑有效且可使用此項技術已知之凍乾及復原技術。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以控制釋放或持續釋放組成物形式提供。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調配丸劑及膠囊之聚合物質,其可達成本文所提供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控制或持續釋放(參見例如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Langer及Wise(編),CRC Pres.,Boca Raton,Fla.(1974);Controlled Drug Bioavailability,Drug Product Design and Performance,Smolen及Ball (編),Wiley,New York(1984);Ranger及Peppas(1983)J.,Macromol.Sci.Rev.Macromol.Chem.23:61;亦參見Levy等人(1985)Science 228:190;During等人(1989)Ann.Neurol.25:351;Howard等人(1989)J.Neurosurg.7 1:105;美國專利第5,679,377號、第5,916,597號、第5,912,015號、第5,989,463號、第5,128,326號;PCT公開案第WO 99/15154號及第WO 99/20253號)。用於持續釋放調配物中之聚合物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交酯(PLG)、聚酸酐、聚(N-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基醇)、聚丙烯醯胺、聚(乙二醇)、聚丙交酯(PLA)、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A)及聚原酸酯。一般,用於持續釋放調配物中之聚合物為惰性物質,不含可浸出雜質,儲存穩定,無菌,且生物可降解。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產生持續釋放調配物之任何技術產生含有本文所提供之一或多種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持續釋放調配物。
在一些實例中,醫藥組成物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在一些實例中,一或多種其他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帕利珠單抗(SYNAGIS®)及其衍生物,諸如(但不限於)莫維珠單抗(NUMAX®)、AFFF、P12f2、P12f4、P11d4、A1e9、A12a6、A13c4、A17d4、A4B4、A8c7、1X-493L1、FR H3-3F4、M3H9、Y10H6、DG、AFFF(1)、6H8、L1-7E5、L2-15B10、A13a11、A1h5、A4B4(1)、A4B4L1FR-S28R及A4B4-F52S(參見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及第6,818,216號)、rsv6、rsv11、rsv13、rsv19、rsv21、rsv22、rsv23(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824,307號、第6,685,942號及第6,818,216號);人類抗RSV抗體,諸如(但不限於)rsv6、rsv11、rsv13、rsv19(亦即Fab 19)、rsv21、rsv22、rsv23、RF-1、RF-2(參見例如美國專 利第6,685,942號及第5,811,524號);衍生自抗RSV小鼠單株抗體之人類化抗體,諸如(但不限於)MAb 1153、1142、1200、1214、1237、1129、1121、1107、1112、1269、1269、1243(Beeler等人(1989)J.Virology 63(7):2841-2950)、MAb151(Mufson等人(1987)J.Clin.Microbiol.25:1635-1539)、MAb 43-1及13-1(Fernie等人(1982)Proc.Soc.Exp.Biol.Med.171:266-271)、MAb 1436C、1302A、1308F及1331H(Anderson等人(1984)J.Clin.Microbiol.19:934-936);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用於含有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醫藥組成物中之其他例示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但不限於)例如以下專利中所述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美國專利第6,413,771號、第5,840,298號、第5,811,524號、第6,656,467號、第6,537,809號、第7,364,742號、第7,070,786號、第5,955,364號、第7,488,477號、第6,818,216號、第5,824,307號、第7,364,737號、第6,685,942號及第5,762,905號以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082002號、第2005-0175986號、第2004-0234528號、第2006-0198840號、第2009-0110684號、第2006-0159695號、第2006-0013824號、第2005-0288491號、第2005-0019758號、第2008-0226630號、第2009-0137003號及第2009-0092609號。
2.製品/套組
抗RSV抗體或編碼抗RSV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生物活性部分之核酸的醫藥組成物可經封裝為含有以下之製品:封裝材料,其為有效防治(亦即接種疫苗、被動免疫)及/或治療RSV介導性疾病或病症之醫藥組成物,及指示將抗體或核酸分子用於接種疫苗及/或治療疾病或病症之標籤。醫藥組成物可封裝於含有用於單次給藥或多次給藥之量的醫藥組成物之單位劑型中。經封裝組成物可含有含所提供之抗RSV抗體 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醫藥組成物之凍乾粉末,其可在投藥之前進行復原(例如用水或生理食鹽水)。
本文所提供之製品含有封裝材料。用於封裝醫藥產品之封裝材料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醫藥封裝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發泡包裝、瓶子、管、吸入器、吸入器(例如加壓定劑量吸入器(MDI)、乾粉吸入器(DPI)、霧化器(例如噴射或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他單次呼吸液體系統)、泵、袋、小瓶、容器、注射器、瓶子及適合於所選調配物及所欲投藥模式及治療之任何封裝材料。醫藥組成物亦可併入阻隔物或用於避免感染之其他保護裝置中、塗覆於其上或塗佈於其上。
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編碼其抗體之核酸分子、醫藥組成物或組合亦可以套組形式提供。套組可視情況包括一或多種組件,諸如使用說明書、裝置及其他試劑(例如用於稀釋組成物及/或復原凍乾蛋白質之無菌水或生理食鹽水溶液),及諸如管、容器及注射器之用於實施方法之組件。例示性套組可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可視情況包括使用說明書、用於向個體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裝置、用於偵測個體中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裝置、用於偵測自個體獲得之樣品中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裝置及用於向個體投予另一治療劑之裝置。
套組可視情況包括說明書。說明書典型地包括切實表述,其描述套組中包括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視情況存在之其他組分,及投藥方法,包括確定個體適當狀況、適當劑量、給藥方案之方法及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適當投藥方法。說明書亦可包括在治療持續時間內監測個體之指導。
套組亦可包括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及用於診斷之物品。舉例而 言,該等套組可包括用於量測個體中之所選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濃度、量或活性的物品。
在一些實例中,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提供於用於偵測分離之生物樣品(例如自個體獲得之流體樣品,諸如血液、痰、灌洗液、肺部插管樣品、唾液、尿或淋巴液)中的RSV之診斷套組中。在一些實例中,該診斷套組含有一或多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或一或多種對照抗體(亦即非RSV結合抗體)之組,其中該組中之一或多種抗體為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本文所提供之套組亦可包括用於向個體投予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裝置。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向個體投予藥物之各種裝置中之任一者均可包括在本文所提供之套組中。例示性裝置包括(但不限於)吸入器(例如加壓定劑量吸入器(MDI)、乾粉吸入器(DPI)、霧化器(例如噴射或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他單次呼吸液體系統)、皮下注射針、靜脈注射針、導管及液體分配器(諸如點眼器)。典型地,用於投予套組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裝置將與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所需投藥方法相容。舉例而言,欲藉由經肺投藥傳遞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包括在具有吸入器或霧化器之套組中或含於吸入器或霧化器中。
3.組合
提供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諸如第二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他治療劑或診斷劑的第二藥劑之組合。組合可包括任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根據本文所提供之方法用於實現其療法之試劑。舉例而言,組合可包括任何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抗病毒劑。組合亦可包括本文所提供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一或多種其他治療性抗體。所提供之抗RSV 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組合亦可含有醫藥組成物,其含有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含有編碼如本文所述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核酸的宿主細胞。本文所提供之組合可經調配為單一組成物或各別組成物。
K. 實施例
以下實施例僅出於說明性目的而包括在內且不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實施例1 RSV F蛋白之表現
在此實施例中,表現來自呼吸道融合性病毒株A2之RSV融合蛋白(F蛋白)且藉由使用抗RSV單株抗體純系2F7捕捉於ELISA培養板上來純化,該純系識別融合醣蛋白之F0與F1次單元。在第一實施例中,選殖重組RSV F蛋白且使其在293F細胞中表現。在第二實施例中,藉由用RSV A2病毒株感染HEp-2細胞來表現天然RSV F蛋白。
A. 重組RSV F蛋白
在此實施例中,選殖及表現編碼來自A2 RSV病毒株之RSV F蛋白之基因。根據GeneArt(Burlingame,CA)之標準DNA合成方案合成僅含有細胞外域之RSV A2 F基因(SEQ ID NO:21)。RSV A2 F基因經工程改造以含有Kozak序列(SEQ ID NO:21之核苷酸7-16)、c-myc序列(SEQ ID NO:21之核苷酸1600-1629)及6X-His標籤(SEQ ID NO:21之核苷酸1645-417)。另外,NheI(SEQ ID NO:22)及HindIII(SEQ ID NO:23)限切位點分別在5'及3'端經工程改造以允許選殖至表現載體中。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消化DNA且將其接合於經類似消化之哺乳動物表現載體pcDNATM3.1/myc-His(-)C(SEQ ID NO:24,Invitrogen)中。將含有RSV A2 F基因之載體轉移至電勝任XL1-Blue細胞 (Strategene)中。選擇個別群落並使其生長,且純化質體DNA。藉由DNA測序檢驗分離之載體中RSV A2 F基因插入物之存在,且使用含有該插入物之一個純系產生DNA之大規模製備物(Megaprep套組,Qiagen)。
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使用FreeStyleTM 293表現系統(Invitrogen)使RSV A2 F蛋白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簡言之,用30μg RSV A2 F/pcDNA3.1/myc-His(-)C質體DNA及5μg pAdVAntage(Promega)共轉染3×107個細胞且在37℃下培育72小時。藉由離心使細胞集結成粒且每3×107個經RSV F轉染之293-F細胞添加3mL冷溶解緩衝液(300mM NaCl、50mM NaH2PO4、1% Triton X-100、CompleteTM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目錄號sc-29131,Santa Cruz),pH 8)。在4℃下搖動混合物30分鐘,隨後在4℃下在14,000rpm下離心30分鐘。將澄清上清液轉移至新管中且冷凍於-80℃下直至準備使用。在捕捉於ELISA培養板上之前,解凍上清液,簡單離心且用含有0.8%脫脂奶粉之PBS以1:1v/v稀釋(最終濃度為0.4%脫脂奶粉)。
B. 天然RSV F蛋白
在此實施例中,如下自感染RSV之HEp-2細胞純化來自RSV A2病毒株之天然RSV F蛋白(SEQ ID NO:382)。簡言之,將HEp-2細胞接種於使用完全EMEM(ATCC 30-2003;含有10% FBS、1% L-麩醯胺酸及1% pen-Strep)之十層細胞培養物堆疊器(Corning 3270)中且在37℃及5% CO2下培育。一旦細胞達到80%匯合,用RSV A2病毒(ATCC VR-1540)以0.01-0.1之感染倍率(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感染HEp-2單層。培養受感染細胞3-5天直至觀察到明顯細胞融合體。用PBS洗滌受感染細胞一次且藉由將含5mM EDTA之500mL PBS添加至培養物堆疊器中並在37℃下培育1小時來收集細胞。將細胞收集至50 mL錐形管中(每管5×107個細胞)且藉由離心集結成粒。用PBS洗滌細胞集結塊2次且在1200rpm下離心5分鐘。將細胞集結塊儲存於-20℃下直至進一步處理。解凍經冷凍細胞且將3mL冷溶解緩衝液(300mM NaCl、50mM NaH2PO4、1% Triton X-100、CompleteTM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目錄號sc-29131,Santa Cruz),pH 8)添加至每一細胞集結塊中。在4℃下搖動細胞30分鐘,隨後音波處理(3次脈衝,持續10秒,各為10%功率)且最後在4℃下在14,000rpm下離心30分鐘。將澄清上清液轉移至新管中且冷凍於-80℃下直至準備使用。在捕捉於ELISA培養板上之前,解凍上清液,簡單離心且以1:2000稀釋。
C. 用抗RSV mAb捕捉
使用每孔50μL含抗RSV mAb之1:400稀釋液(目錄號NB110-37246,純系2F7,Novus Biologicals)的PBS塗佈ELISA培養板。移除未結合之抗體且將培養板立即用於ELISA(參見實施例2及4)。或者,在-20℃下冷凍培養板至多2週。
在即將使用之前,在37℃下用含4%脫脂奶粉之1×PBS阻斷培養板2小時。用含有0.05% Tween-20(洗滌緩衝液)之PBS洗滌培養板兩次,隨後添加溶解物。RSV F蛋白(重組或者天然)之捕捉藉由將50μL任一以上製備之溶解物添加至抗RSV mAb ELISA培養板之各孔中且在37℃下培育2小時來實現。
實施例2 自經EBV轉型之B細胞分離抗RSV Fab抗體
在此實施例中,自經刺激之埃-巴二氏病毒轉型之供體記憶性B細胞分離抗RSV抗體,針對RSV F蛋白結合進行篩選,隨後試管內產生抗體。部分A及B描述兩種略有不同之程序,其產生及選殖經EBV轉型之B細胞並針對RSV F蛋白結合進行篩選。差異如下:(1)步驟1中PMBC 之來源;(2)步驟2中IgG+ B細胞之分離(在部分A中耗竭表現IgM、IgD及IgA之細胞且另外在部分B中耗竭CD3陽性細胞);及(3)步驟3.a中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的製備。
A. 產生及選殖經EBV轉型之B細胞並針對RSV F蛋白結合進行篩選(程序A)
自可能經由與兒童接觸而曝露於RSV之兒童護理人員獲得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藉由密度離心經菲科爾泛影鈉(Ficoll Hypaque)分離PBMC。
1.CD22+分離及CD22+ B細胞之活化
使用CD22磁性珠粒(Miltenyi,目錄號130-046-401)及LS管柱(Miltenyi,目錄號130-042-401)自供體PBMC分離3.2×106個CD22+ B細胞。將分離之CD22+ B細胞以每孔1×106個細胞培養於48孔培養板之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FBS,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丙酮酸鈉(Hyclone,目錄號SH30239.01)及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的RPMI(Hyclone,目錄號SH30096.01)中。經選擇多株B細胞刺激劑來活化分離之B細胞以誘導增殖及抗體產生。
2.IgG+ B細胞之EBV介導性永生化
洗滌4.5×106個活化之CD22+ B細胞且在4℃下與40μL結合FITC之抗IgM(BD Biosciences,目錄號555782)、40μL結合FITC之抗IgD(BDBiosciences,目錄號555778)及4μL結合FITC之抗IgA(Jacksons Immunoresearch,目錄號309-096-043)抗體一起培育15分鐘。用PBS(含有0.5% BSA及2mM EDTA)洗滌細胞1次且使細胞再懸浮於90μL相同緩衝液中。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藉由使用10μL抗FITC磁性珠粒(Miltenyi,目錄號130-048-701)及LS管柱(Miltenyi,目錄號 130-042-401)進行表現IgM、IgD、IgA之細胞的陰性選擇來富集IgG+ B細胞。
藉由將1.87×106個IgG+、CD22+富集B細胞與0.5ml EBV上清液(50% v/v於含10% FCS之RMPI-1640中,ATCC目錄號VR-1492,來自B95-8細胞)一起培育16小時來進行B細胞之整體永生化。感染後,洗滌細胞且再與24孔培養板之每孔0.5×106個經照射之餵養細胞一起培養(106個/毫升)於兩個孔之每一者的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丙酮酸鈉(Hyclone,目錄號SH30239.01)及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200IU/ml rhIL-2(R&D Systems,#202-IL-50)之RPMI(Hyclone,目錄號SH30096.01)中9天。
3.B細胞選殖
a.製備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以選殖B細胞
使用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來幫助維持經EBV轉型之B細胞的生長。藉由菲科爾分離(Ficoll separation)獲得來自3個健康供體之混合物的PBMC,以3250拉德(rads)照射(在UCSD穆爾癌症中心(UCSD Moore's Cancer Center)),且使用抗CD19磁性珠粒(Miltenyi Biotec,目錄號130-050-301)及LD管柱(Miltenyi Biotec,目錄號130-091-509)耗竭B細胞。簡言之,解凍自菲科爾分離獲得之經冷凍且照射之PMBC,洗滌兩次且計數。隨後在300g下離心細胞10分鐘,且抽出上清液。將細胞集結塊再懸浮於每107個細胞80μl MACS緩衝液(含0.5% BSA及2mM EDTA之PBS)中且添加20μl CD19微珠(每107個細胞)。充分混合後,在4℃下培育細胞15分鐘。隨後藉由添加1-2mL緩衝液(每107個細胞)洗滌細胞,隨後在300g下離心10分鐘並抽出上清液。隨後將至多108個細胞再懸浮於500μl緩衝液中。藉由將LD管 柱(由覆蓋有塑膠塗層之鐵磁性球體構成以允許快速且平緩地分離細胞)置於MACS分離器之磁場中來實現磁性分離。用2mL緩衝液洗滌LD管柱且將細胞懸浮液施加於管柱頂部。在添加2×1mL緩衝液後,當其通過管柱時收集到非B細胞。
b.B細胞選殖
使約20個經EBV轉型之B細胞與多株B細胞刺激劑及每孔50,000個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共培養於96孔培養板中且生長13天。產生總共120個96孔培養板。
5.針對RSV F蛋白結合篩選B細胞上清液
將各孔之上清液轉移至新的96孔培養板中,且用PBS洗滌細胞1次並在100μL含有10μL/mL 2-巰基乙醇之RLT緩衝液(Qiagen,目錄號79216)中冷凍於-80℃下。在ELISA中使用該上清液以判定哪些孔產生能夠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體。簡言之,ELISA進行如下:(1)如實施例1中所述,使用96孔半區培養板製備RSV F蛋白ELISA培養板,其中修改如下:使用抗RSV mAb(純系2F7,小鼠腹水流體,目錄號ab43812。Abcam)作為捕捉抗體且在4℃下將RSV F蛋白與捕捉抗體一起培育隔夜。(2)將來自2個孔之每一者的10μL B細胞上清液(總共彙集20μL)添加至96半孔ELISA培養板中且在37℃下培育2小時。使用來自血庫供體池之血漿(在菲科爾泛影鈉分離後收集及冷凍,以1:1000稀釋)作為陽性對照組。(3)如上所述洗滌培養板4次且向各孔中添加50μL山羊抗人類Fc IgG HRP結合抗體(用含0.05% Tween20之PBS以1:1000稀釋)並在37℃下培育培養板1小時。(4)如上所述洗滌培養板6次且使用50μL 1:1v/v TMB:過氧化物溶液(Pierce,目錄號34021)受質進行顯色並顯色7分鐘。藉由添加50μL 2N H2SO4立即停止反應且使用ELISA培養板讀取器量測450nm下之吸光度。由大於0.5 之OD450(0.5-0.9為中等結合,>1為強結合)及超過背景3倍之反應指示陽性結合。
為判定兩個彙集孔中何者含有抗RSV抗體,針對捕捉之RSV F蛋白個別地再測試來自各孔之20μL B細胞上清液(用PBS/0.05% Tween 20以1:2v/v稀釋)。
針對RSV F溶解物(如實施例1中純化)結合篩選總共18個培養板(或1080個孔)。6個孔經鑑別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藉由額外ELISA再次證實6個孔中之5個且將其用於藉由PCR產生抗RSV抗體(下文所述)。
B. 產生及選殖經EBV轉型之B細胞以及針對RSV F蛋白結合進行篩選(程序B)
自San Diego血庫供體獲得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MBC)。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藉由密度離心經菲科爾泛影鈉分離PBMC。
1.CD22+分離及CD22+ B細胞之活化
如上文部分A.1.中所述,使用CD22磁性珠粒自供體PBMC分離10.5×106個CD22+ B細胞且培養分離之CD22+ B細胞並在24孔培養板中活化。
2.IgG+ B細胞之EBV介導性永生化
a.分離IgG+ B細胞
洗滌11.3×106個活化之CD22+ B細胞且在4℃下與110μL生物素結合抗IgM(BD Biosciences,目錄號555781)、22μL生物素結合抗IgD(BDBiosciences,目錄號555777)及22μL生物素結合抗IgA(Invitrogen,目錄號62-7440)及220μL生物素結合抗CD3(BD Bioscience,目錄號555331)抗體一起培育15分鐘。用PBS(含有0.5% BSA及2mM EDTA)洗滌細胞1次且使細胞再懸浮於1.045mL相同緩衝 液中。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藉由使用55μL抗生物素磁性珠粒(Miltenyi,目錄號130-048-701)及LS管柱(Miltenyi,目錄號130-042-401)進行表現IgM、IgD、IgA及CD3之細胞的陰性選擇來富集IgG+ B細胞。
b.製備經照射之餵養細胞以培養經EBV轉型之細胞
使用經照射之餵養細胞來幫助維持經EBV轉型之B細胞的生長。獲得來自2-3個健康供體之混合物的PBMC且藉由菲科爾分離來分離,以3300拉德照射(在UCSD穆爾癌症中心)且以每小瓶5×106個細胞冷凍於含有10%二甲亞碸之FBS(Sigma,目錄號D2650-100)中。在使用之前,解凍一小瓶細胞且用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丙酮酸鈉(Hyclone,SH30239.01)及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之RPMI(Hyclone,目錄號SH30096.01)洗滌3次。計數細胞,以1×106個細胞/毫升再懸浮且以48孔培養板之每孔0.25×106個細胞塗板。
c.EBV介導性永生化
藉由將0.58×106個IgG+、CD22+富集B細胞與0.5ml EBV上清液(50%v/v於含10% FCS之RMPI-1640中,ATCC目錄號VR-1492,來自B95-8細胞)一起培育16小時來進行B細胞之整體永生化。感染後,洗滌細胞且與48孔培養板之每孔0.5×106個經照射之餵養細胞一起培養(0.58×106個/0.5毫升)於一個孔之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丙酮酸鈉(Hyclone,目錄號SH30239.01)及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之RPMI(Hyclone,目錄號SH30096.01)中。48小時後,添加200IU/ml rhIL-2(R&D Systems, 目錄號202-IL-50)且再培養細胞7天。
3.B細胞選殖
a.製備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以選殖B細胞
製備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以選殖B細胞。獲得來自5-6個健康供體之膚色血球層且在周圍溫度下儲存隔夜。藉由菲科爾分離來分離PBMC,且使用抗CD19磁性珠粒(Miltenyi Biotec,目錄號130-050-301)及LD管柱(Miltenyi Biotec,目錄號130-042-901)耗竭B細胞。
簡言之,解凍自菲科爾分離獲得之經冷凍PMBC,洗滌兩次且計數。隨後在300g下離心細胞10分鐘,且抽出上清液。將細胞集結塊再懸浮於每107個細胞80μl MACS緩衝液(含0.5% BSA及2mM EDTA之PBS)中且添加20μl CD19微珠(每107個細胞)。充分混合後,在4℃下培育細胞15分鐘。隨後藉由添加1-2mL緩衝液(每107個細胞)洗滌細胞,隨後在300g下離心10分鐘並抽出上清液。隨後將至多108個細胞再懸浮於500μl緩衝液中。藉由將LD管柱(由覆蓋有塑膠塗層之鐵磁性球體構成以允許快速且平緩地分離細胞)置於MACS分離器之磁場中來實現磁性分離。用2mL緩衝液洗滌LD管柱且將細胞懸浮液施加於管柱頂部。在添加2×1mL緩衝液後,當其通過管柱時收集到非B細胞。在300g下離心細胞10分鐘且以5×106個細胞/毫升再懸浮於含有2%低IgG胎牛血清之PBS中。以4000拉德照射細胞(在UCSD穆爾癌症中心),在300g下離心6分鐘,再懸浮於90%低IgG FBS及10%二甲亞碸(DMSO,25×106個細胞/毫升)中且冷凍於液氮中來儲存。
在使用之前,解凍細胞且用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非必需胺基酸(Hyclone,目錄號SH30238.01)及1% L- 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之伊思考夫改良杜爾貝科培養基(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IMDM,Hyclone #SH30228.01)洗滌三次。
b.B細胞選殖
將約100個經EBV轉型之B細胞與多株B細胞刺激劑及每孔50,000個經照射之B細胞耗竭餵養細胞共培養於96孔培養板中且於含有10%熱不活化低IgG胎牛血清(Invitrogen,目錄號16250-078)、1%抗生素(Hyclone,目錄號SV30010)、1%非必需胺基酸(Hyclone,目錄號SH30238.01)及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SH30034.01)之IMDM(Hyclone,目錄號SH30228.01)中生長13天。產生總共120個96孔培養板。
4.針對RSV F蛋白結合篩選B細胞上清液
藉由ELISA篩選各孔之上清液以判定哪些孔產生能夠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體。如上文部分A.5.中所述在塗佈有RSV F蛋白之96孔半區ELISA培養板中進行ELISA(如實施例1中所述)。如上文所述,為判定兩個彙集孔中何者含有抗RSV抗體,針對捕捉之RSV F蛋白個別地再測試來自各孔之20μL B細胞上清液(用PBS/0.05% Tween 20以1:2v/v稀釋)。
針對RSV F溶解物(如實施例1中純化)結合篩選總共120個培養板(或7200個孔)。29個孔經鑑別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藉由額外ELISA再次證實25個孔中之10個且將其用於藉由PCR產生抗RSV抗體(下文所述)。
C. 藉由PCR產生抗RSV抗體
針對產生結合於RSV F蛋白之抗體初始篩選經EBV轉型之B細胞後,藉由PCR自B細胞RNA擴增編碼個別抗體之基因。選擇來自上文部 分A之鑑別為命中的5個孔用於選殖。選擇上文部分B中之鑑別為命中的10個孔用於選殖。
1.RNA萃取
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使用RNeasy微套組(Qiagen,目錄號1402-2408)自B細胞萃取RNA(對於對應於RSV F蛋白之陽性結合物的各孔),其中修改如下:1)將B細胞冷凍於100μL含β-巰基乙醇(每毫升緩衝液10μL)之RLT緩衝液中;2)不對細胞進行均質化;3)用70%乙醇(於無RNA酶之水中)使RNA沈澱;及4)根據製造商之補充方案,「管柱內」進行DNA酶處理。將RNA洗提至26μL之最終體積。
2.第一股cDNA合成
RNA萃取後,根據Superscript III(Invitrogen;目錄號19090-051)第一股合成方案產生cDNA。簡言之,將8μl RNA(如上文所述分離)、1μl寡聚物dT引子及1μl dNTP組合於無菌0.2mL管中且在65℃下培育5分鐘,隨後在冰上培育1分鐘。隨後,將2μl 0.1mM DTT、4μl 25mM MgCl2、2μl RT緩衝液、1μl RNaseOut及1μl SuperScript III RT添加至管中,且在50℃下培育反應混合物50分鐘,隨後在85℃下培育15分鐘。立即使用cDNA或冷凍於-80℃下以供長期儲存。
3.藉由PCR擴增分離IgG重鏈及κ及λ輕鏈基因
藉由PCR擴增自B細胞第一股cDNA合成反應(參見上文)產生IgG重鏈及κ及λ輕鏈。藉由單步PCR擴增κ輕鏈基因,而使用兩步、巢式PCR方法擴增重鏈基因及λ輕鏈基因。隨後使用「重疊PCR」將擴增之重鏈及輕鏈基因連接於單一卡匣中。
步驟I.擴增IgG重鏈基因及λ輕鏈基因
在步驟I,重鏈A中,使用藉由第一股合成(參見上文)所產生之2μL cDNA作為模板以藉由PCR個別地擴增IgG重鏈。在此步驟中,使 用步驟I引子池(參見下表3A)。反應條件如下:
PCR步驟I:重鏈A:
或者,在步驟I,重鏈B中,使用藉由第一股合成(參見上文)所產生之2.5μL cDNA作為模板以藉由PCR個別地擴增IgG重鏈。在此步驟中,對於正向引子使用相同之步驟I引子池且使用VH γ-1(a/b)反向作為反向引子(參見下表3A)。反應條件如下:
PCR步驟I:重鏈B:
在步驟I,λ輕鏈中,使用藉由第一股合成(參見上文)所產生之2.5μL cDNA作為模板以藉由PCR個別地擴增IgG重鏈。在此步驟中,對於正向引子使用步驟I引子池且使用pCALCL(T)-R作為反向引子(參見下表3B)。反應條件如下:
PCR步驟I:λ輕鏈:
對於PCR反應,實施降落方法(touchdown approach)以向反應擴增添加特異性。在每一降落步驟時,退火溫度每個循環降低1℃。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10個循環:94℃持續15秒;62℃持續20秒(降落);68℃持續1分鐘
3)25個循環: 94℃持續15秒;52℃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4)68℃持續3分鐘
5)保持4℃。
所得反應混合物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可用作步驟II(參見下文)之模板DNA。
步驟II.擴增重鏈及輕鏈基因
在步驟II中,使用來自步驟I之重鏈及λ輕鏈反應混合物作為第二輪PCR反應之模板,該等反應使用自每一鏈之構架1區至恆定區(重鏈為CH1,輕鏈為CL)末端擴增之正向及反向引子池。
重鏈正向引子(參見表4)經設計成引入SfiI限切位點(SEQ ID NO:41)。反應條件如下:
PCR II:重鏈
λ輕鏈正向引子(參見表6)經設計成引入SfiI限切位點(SEQ ID NO:41)。反應條件如下:
PCR II:λ輕鏈
用於步驟II反應之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30個循環:94℃持續15秒;52℃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3)68℃持續3分鐘
4)保持4℃。
為擴增κ輕鏈基因,使用藉由第一股合成(參見上文)所產生之2μL cDNA作為模板以藉由PCR個別地擴增IgG κ輕鏈。使用輕鏈κ正向引子(參見表5)作為引子池且將其設計成引入SfiI限切位點(SEQ ID NO:41)。
反應條件如下:
PCR II:κ輕鏈
25
用於步驟II反應之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35個循環:94℃持續15秒;54℃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3)68℃持續3分鐘
4)保持4℃。
擴增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PCR反應產物且藉由凝膠萃取(Qiagen凝膠萃取套組;目錄號28706)來純化對應於重鏈(675bp)及輕鏈(650bp)之條帶。用30μl洗提PCR產物。
步驟III.重疊PCR
在步驟III中,步驟II中所產生之重鏈及輕鏈DNA區段:1)在重疊反應中與黏接於輕鏈3'端及重鏈5'端之Fab連接子(參見下表7)連接;及2)用Sfi正向及反向引子(參見下表7)擴增,從而允許擴增含有輕鏈-連接子-重鏈之1200個鹼基對(bp)的抗體片段。
使用FabLinker-Rev或FabLinker-Rev-IT*引子(參見下表7)自2g12/pCAL載體(SEQ ID NO:81)擴增Fab κ連接子。用於形成Fab κ連接子之PCR反應條件如下:
Fab κ連接子
自28d11/pCAL載體(SEQ ID NO:1636)擴增Fab λ連接子。用於形成Fab κ連接子之PCR反應條件如下:
Fab λ連接子
用於形成Fab連接子之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30個循環:94℃持續15秒;54℃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3)68℃持續3分鐘
4)保持4℃。
在1%瓊脂糖凝膠上進行PCR反應且根據Qiagen凝膠萃取方案對120bp連接子進行凝膠萃取。每一重疊反應使用2μl經純化連接子。
用於重疊之PCR反應條件如下(在最初15個循環後將Sfi F/R引子添加至PCR反應中):
PCR III:重疊
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15個循環:94℃持續15秒;68℃持續1分鐘;添加Sfi F/R引子(1μL),隨後:
3)94℃持續2分鐘
4)30個循環:94℃持續15秒;60℃持續20秒;68℃持續2分鐘
5)68℃持續3分鐘
6)保持4℃。
擴增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總50μl PCR重疊反應產物輕鏈-連接子-重鏈中之10μl以測定尺寸且藉由Qiagen PCR純化套組(Qiagen;目錄號28106)將剩餘40μl PCR產物純化至30μl總體積。 簡言之,向PCR產物中添加5倍PCR反應體積之PBI緩衝液。使混合物結合於QIA旋轉管柱且用PE緩衝液洗滌兩次。用30μl洗提樣品且高速旋轉1.5分鐘以洗提所有30μl。約1μg重疊產物為每50μl重疊反應之典型產量。
步驟IV.用Sfi消化且選殖至pCAL或pCAL IT*表現載體中
重疊PCR反應及PCR產物純化後,用SfiI消化反應產物。向30μl洗提物(參見上文)中添加以下各物以進行消化:
在37℃下培育反應物1小時。消化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經消化之重疊產物且藉由凝膠萃取(Qiagen,凝膠萃取純化套組,目錄號28706)來純化對應於抗體(約1.45kB)之條帶。簡言之,用500μl緩衝液QC(Qiagen)消化凝膠切片。將150μl異丙醇添加至消化物中且將樣品施加於QiaSpin管柱上。用緩衝液PE(Qiagen)洗滌管柱兩次 且用30μl EB緩衝液(Qiagen)洗提樣品。自約1μg PCR重疊產物回收約15ng/μl經消化之樣品。
最後,將經消化之重疊產物接合於pCAL(SEQ ID NO:86)或pCAL IT*(SEQ ID NO:394)細菌表現載體中。接合反應條件如下:
在室溫下使樣品接合1小時。用4μl H2O稀釋1μl接合物,隨後進行轉移。
步驟V.轉移至大腸桿菌中
接合後,將接合產物轉移至DH5α最大效率細胞(Invitrogen;目錄號18258;基因型:F- φ80lacZ△M15 △(lacZYA-argF)U169 recA1endA1 hsdR17(rk-,mk+)phoA supE44 λ-thi-1 gyrA96 relA1)中。簡言之,將1μl接合產物(1/5稀釋液)添加至50μl DH5α中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藉由在42℃下熱休克45秒,隨後在冰上2分鐘來實現轉移。添加0.9mL SOC培養基且在37℃下在震盪下回收細胞持續1小時。將細胞塗於補充有羧苄青黴素(100μg/mL)及20mM葡萄糖之LB培養板上。在37℃下培育培養板隔夜。
步驟VI.選擇個別群落。
對於每次抗體擴增,選擇總共88個個別群落且使其在37℃下於96孔培養板之1mL補充有1羧苄青黴素(100μg/mL)之超級肉湯(Super Broth,SB)中生長2小時。藉由將500μl每一培養物轉移至含500μl補 充有40mM葡萄糖(最終20mM)及100μg/ml羧苄青黴素之SB的另一96孔格式細菌培養板中來產生子培養板。向原始或母培養板中饋送500μl補充有100μg/ml羧苄青黴素之SB。在30℃下使原始培養板生長隔夜且在37℃下使子培養板(含有葡萄糖)生長隔夜。將來自30℃培養板之細胞溶解物用於細菌ELISA(參見以下實施例4)且將37℃培養板培養物用於少量製備型DNA製備(Qiagen)。
總結
使用κ輕鏈引子擴增來自上文部分A之鑑別為命中的5個孔且將其選殖至pCAL表現載體中。用κ輕鏈引子擴增上文部分B之鑑別為命中的10個孔且將其選殖至pCAL IT*表現載體中。另外用λ輕鏈引子擴增一個孔且將其選殖至pCAL IT*表現載體中。
實施例3 藉由單細胞分選分離抗RSV Fab抗體
在此實施例中,自CD19/CD27/IgG陽性細胞分離抗RSV抗體。藉由以下獲得CD19/CD27/IgG陽性細胞:1)B細胞分離;及2)FACS單細胞分選。隨後使用經分選之細胞分離RNA,將其用作試管內產生Fab抗體之模板。
B細胞分離
使用B細胞分離套組(Miltenyi Biotec,目錄號130-091-151)自PBMC(自不記名血庫供體收集)分離B細胞。使用該套組,藉由磁性標記及耗竭表現CD2、CD14、CD16、CD36、CD43及CD235a之細胞(活化之B細胞、血漿細胞及CD5+ B-1a細胞)及非B細胞(例如T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粒細胞及類紅血球細胞)來分離高純度B細胞。根據製造商之方案,藉由使用作為初級標記劑之生物素結合單株抗體之混合物(生物素-抗體混合物)及作為第二標記劑之與微 珠結合的抗生物素單株抗體(抗生物素微珠)來間接地磁性標記非B細胞。隨後藉由磁性分離自純靜息B細胞移除非B細胞。
簡言之,解凍自菲科爾分離獲得之經冷凍PMBC,洗滌兩次且計數。隨後在300g下離心細胞10分鐘,且抽出上清液。使細胞集結塊再懸浮於40μl MACS緩衝液(每107個細胞)中且添加10μl生物素-抗體混合物(每107個細胞)。充分混合後,在4℃下培育細胞10分鐘。培育期後,添加30μl緩衝液(每107個細胞)及20μl抗生物素微珠(每107個細胞)。充分混合後,在4℃下培育細胞15分鐘。隨後藉由添加1-2mL緩衝液(每107個細胞)洗滌細胞,隨後在300g下離心10分鐘並抽出上清液。隨後將至多108個細胞再懸浮於500μl緩衝液中。
藉由將LS管柱(由覆蓋有塑膠塗層之鐵磁性球體構成以允許快速且平緩地分離細胞)置於MACS分離器之磁場中來實現磁性分離。用3mL緩衝液洗滌LS管柱且將細胞懸浮液施加於管柱頂部。在添加3×3mL緩衝液後,當其通過管柱時,收集未經標記之B細胞。
單細胞分選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抗原特異性,使用FACSAria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分選分離之B細胞。所選細胞呈CD19/CD27/IgG陽性。按照製造商說明書(分子探針,A-20186),用Alexa Fluor 647標記RSV-F抗原。
簡言之,將分離之B細胞等分試樣至16個各別管中。14個管接受1×105個細胞且用於測定FACSAria上之光倍增器設置及分選參數。用Alexa Fluor 647/RSV-F以20nM之最終濃度標記其餘1.8×106個細胞。在添加抗體前15分鐘,將經標記蛋白質添加至樣品中。使用1:20稀釋度之CD19及CD27抗體,而使用1:50稀釋度之IgG抗體。添加Alexa Fluor 647/RSV-F蛋白及抗體後,在冰上培育管30分鐘且隨後洗滌兩次。使用 FACSAria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實現單細胞分選。該等標記包括PE-Cy5(抗人類CD19)、PE-Cy7(抗人類CD27)、PE(山羊抗人類IgG Fcg)、Pacific Blue(小鼠抗人類CD3)、FITC(小鼠抗人類IgD、小鼠抗人類IgM、小鼠抗人類IgA及小鼠抗人類CD14)、碘化丙啶及Alexa Fluor 647(經標記RSV-F蛋白)。
藉由首先去除死細胞,隨後排除CD3陽性細胞來進行細胞分選。進一步鑑別CD19及CD27陽性細胞且在此群體中針對IgG Fcγ表現對細胞進行閘控。自剩餘細胞中去除表現IgD、IgM及IgA之細胞。最後,針對RSV-F結合分選CD19/CD27/IgG Fcγ陽性細胞且使每一陽性B細胞沈積於96孔培養板之含有2μl cDNA反應緩衝液(Superscript III 10×緩衝液,Invitrogen;目錄號19090-051)、0.5μl RNaseOUT及7.5μl無菌水之個別孔中。將培養板儲存於-80℃下直至進一步處理。
第一股cDNA合成
分選後,根據Invitrogen第一股合成方案,在各孔中個別地產生cDNA。簡言之,向各孔中添加0.5μl 10% NP-40、1μl寡聚物dT引子及1μl dNTP且在65℃下培育培養板5分鐘,隨後在冰上培育1分鐘。隨後,添加2μl DTT、4μl MgCl2及1μl SuperScript III RT且在50℃下培育反應混合物1小時,隨後在85℃下培育5分鐘。立即使用cDNA或冷凍於-80℃下以供長期儲存。
IgG重鏈及κ輕鏈擴增
隨後藉由PCR之四個連續步驟產生IgG重鏈及κ輕鏈。
步驟1.擴增
在步驟I中,使用第一股合成(參見上文)所產生之2.5μL cDNA作為模板以藉由PCR個別地擴增κ輕鏈及IgG重鏈。在此步驟中,使用步驟I引子池(參見下表8及9)。反應條件如下:
PCR步驟I:
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10個循環:94℃持續15秒;62℃持續20秒(降落);68℃持續1分鐘
3)40個循環:94℃持續15秒;52℃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4)68℃持續3分鐘
5)保持4℃。
反應混合物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可用作步驟II(參見下文)之模板DNA。
步驟II.擴增
在步驟II中,使用來自步驟I之反應混合物作為第二PCR反應之模板,該等反應對於輕鏈或重鏈分別使用正向及反向引子池。此等反應自每一鏈之構架1區擴增DNA。輕鏈正向引子(參見表10)經設計成引入SfiI限切位點(SEQ ID NO:41)。反應條件如下:
PCR II:輕鏈
重鏈正向引子(參見表11)經設計成引入SalI限制性部分(SEQ ID NO:96)。反應條件如下:
PCR II:重鏈
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50個循環:94℃持續15秒;54℃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3)68℃持續3分鐘
4)保持4℃。
擴增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PCR反應產物且藉由凝膠萃取(Qiagen)來純化對應於重鏈(400bp)及輕鏈(650bp)之條帶。
步驟III.重疊PCR
在步驟III中,步驟II中所產生之重鏈及輕鏈DNA區段:1)在重疊反應中與黏接於輕鏈3'端及重鏈5'端之Fab連接子(參見下表12)連接;及2)用黏接於輕鏈5'端之Sfi正向引子(參見下表12)及黏接於重鏈3'端之JH反向引子(參見上表11)擴增,從而允許擴增含有輕鏈-連接子-重鏈之1200個鹼基對(bp)的抗體片段。反應條件如下(連接子如以上實施例2中所述產生):
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用連接子重疊
1)94℃持續2分鐘
2)15個循環:94℃持續15秒;68℃持續1分鐘
添加引子
3)94℃持續2分鐘
4)30個循環:94℃持續15秒;60℃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5)68℃持續3分鐘
6)保持4℃。
擴增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PCR反應產物輕鏈-連接子-重鏈且藉由凝膠萃取(Qiagen)純化。
步驟IV.引入C H 1區
重疊後,用Sal I消化經擴增之輕鏈-連接子-重鏈且將其接合於經Sal1消化之重鏈恆定區1(CHγ1區),在重鏈恆定區之3'端引入SfiI限切位點。接合反應條件如下:
2μl接合反應緩衝液
2μl CH1
來自步驟III之5μl 1.2kB凝膠純化產物
10μl水
1μl T4接合酶
在室溫下培育接合反應混合物30分鐘。
接合後,藉由PCR用SfiI正向及反向引子(參見下表12)擴增全長Fab,得到1.45kb片段。反應條件如下:
PCR熱循環儀條件如下:
1)94℃持續2分鐘
2)30個循環:94℃持續15秒;60℃持續20秒;68℃持續1分鐘
3)68℃持續3分鐘
4)保持4℃。
反應產物為共同連接於單一卡匣中之輕鏈及重鏈的1.45kB片段。
步驟V.用Sfi消化且選殖至pCAL表現載體中
重疊PCR反應及PCR產物純化後,用SfiI消化反應產物。向30μl洗提物(參見上文)中添加以下各物以進行消化:
在37℃下培育反應物1小時。消化後,在1%瓊脂糖凝膠上分離經消化之重疊產物且藉由凝膠萃取(Qiagen凝膠萃取純化套組,目錄號28706)來純化對應於抗體(約1.45kB)之條帶。簡言之,用500μl緩衝液QC(Qiagen)消化凝膠切片。將150μl異丙醇添加至消化物中且將樣品施加於QiaSpin管柱上。用緩衝液PE(Qiagen)洗滌管柱兩次且用30μlEB緩衝液(Qiagen)洗提樣品。自約1μg PCR重疊產物回收約15ng/μl經消化之樣品。
最後,將經消化之重疊產物接合於pCAL細菌表現載體(SEQ ID NO:86)中。接合反應條件如下:
在室溫下使樣品接合1小時。用4μl H2O稀釋1μl接合物,隨後進行轉移。
步驟VI.轉移至大腸桿菌中
接合後,將接合產物轉移至DH5α最大效率細胞(Invitrogen;目錄號18258;基因型:F- φ80lacZ△M15 △(lacZYA-argF)U169 recA1 endA1 hsdR17(rk,,mk+)phoA supE44 λ-thi-1 gyrA96 relA1)中。簡言之,將1μl接合產物(1/5稀釋液)添加至50μl DH5α中且在冰上培育30分鐘。藉由在42℃下熱休克45秒,隨後在冰上2分鐘來實現轉移。添加0.9mL SOC培養基且在37℃下在震盪下回收細胞持續1小時。將細胞塗於補充有羧苄青黴素(100μg/mL)及20mM葡萄糖之LB培養板上。在37℃下培育培養板隔夜。
步驟VII.選擇個別群落。
選擇總共88個個別群落且使其在37℃下於96孔培養板之1mL補充有1羧苄青黴素(100μg/mL)之超級肉湯(SB)中生長2小時。藉由將500μl每一培養物轉移至含500μl補充有40mM葡萄糖(最終20mM)及100μg/ml羧苄青黴素之SB的另一96孔格式細菌培養板中來產生子培養板。向原始或母培養板中饋送500μl補充有100μg/ml羧苄青黴素之SB。在30℃下使原始培養板生長隔夜且在37℃下使子培養板(含有葡萄糖)生長隔夜。將來自30℃培養板之細胞溶解物用於細菌 ELISA(參見以下實施例4)且將37℃培養板培養物用於少量製備型DNA製備(Qiagen)。
實施例4 抗體結合於RSV F蛋白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ELISA測試實施例2及3中所產生之Fab抗體結合於經純化之RSV F1溶解物的能力。簡言之,將用PBS/3% BSA/0.01% Tween20以總共1體積比3體積稀釋之50μL細菌細胞溶解物添加至先前塗佈有RSV F1溶解物之96孔ELISA培養板(參見以上實施例1)中。在37℃下培育該培養板2小時,或者在4℃下培育隔夜,隨後用洗滌緩衝液(PBS/0.05% Tween20)洗滌4次。添加用PBS/3% BSA/0.01% Tween20以1:1000稀釋之50μL山羊抗人類IgG F(ab)-HRP抗體(Jackson Labs,目錄號109-036-097)且在37℃下培育培養板1小時。用洗滌緩衝液洗滌6次後,添加50μL 1:1v/v TMB:過氧化物溶液(Pierce,目錄號34021)且使其顯色7分鐘。藉由添加50μL 2N H2SO4立即停止反應且使用ELISA培養板讀取器量測450nm下之吸光度。由大於0.5之OD450(0.5-0.9為中等結合,>1為強結合)及超過背景3倍之反應指示陽性結合。
除結合於RSV F1溶解物外,亦使用數種陽性及陰性對照抗原。使用來自血庫供體池之血漿(在菲科爾泛影鈉分離後收集及冷凍,以1:1000稀釋)作為RSV F1溶解物結合之陽性對照組。作為判定每一細菌細胞溶解物含有完整Fab之陽性對照組,使用Affinipure山羊抗人類F(ab)2抗體(1μg/ml Jackson Immunoresearch,目錄號109-006-097)來塗佈96孔ELISA培養板以捕捉完整Fab。此抗體僅結合於IgG抗體之F(ab)部分。隨後藉由使用抗HA過氧化酶(Roche,目錄號12013819001;表現Fab之細菌具有HA標籤)偵測Fab表現。使用肌動 蛋白(1μg/ml,Sigma目錄號A3653)作為Fab結合於任何蛋白質之陰性對照組且使用小鼠抗肌動蛋白抗體(1.25μg/ml,Sigma目錄號A3853)及山羊抗小鼠IgG F(ab)-HRP抗體(Santa Cruz Biotech,目錄號SC3697)作為ELISA反應之陽性對照組。亦包括小鼠抗RSV mAb(純系2F7,小鼠腹水流體,目錄號ab43812,Abcam)作為特異性結合於RSV F蛋白之陰性對照組,因為此抗體用於使RSV F蛋白結合於ELISA培養板且因此在篩選人類抗RSV抗體期間存在於ELISA培養板上。
A. 細胞溶解物與由經EBV轉型之B細胞所產生的Fab(參見實施例2,部分A及C,κ輕鏈,選殖至pCAL載體中)之結合
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八十八(88)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物之能力。ELISA證實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76種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59種結合RSV F溶解物。ELISA證實揭露76種細胞溶解物中有72種實際上產生Fab且初始59種陽性命中中有46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
藉由相應DNA製備物之DNA測序鑑別出三種陽性結合物。測序揭露其均具有同一序列,經鑑別為Fab 58c5,其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
Fab 58c5
輕鏈
(SEQ ID NO:5)
重鏈
(SEQ ID NO:1)
B. 細胞溶解物與由單細胞分選所產生之Fab(參見實施例3)的結合
結果指示實施例3中所產生之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64種結合RSV F1蛋白。藉由相應DNA製備物之DNA測序鑑別出24種陽性結合物。
所鑑別之一種陽性結合物為Fab sc5,其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
Fab sc5
輕鏈
(SEQ ID NO:13)
重鏈
(SEQ ID NO:9)
C. 細胞溶解物與由經EBV轉型之B細胞所產生的Fab(參見實施例2,部分B及C,κ或λ輕鏈,選殖至pCAL IT*載體中)之結合
對於以下實驗,如上文所述進行ELISA檢定,其中修改如下:分別使用以1:3稀釋於含有3% BSA及0.01% Tween20之PBS中的表現58c5及sc5 Fab之細菌上清液作為結合於RSV F1溶解物(重組來源)及HEp2溶解物(天然RSV F來源)之陽性對照組。
Fab 30D8
對於30D8,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77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物之能力。ELISA證實70種細胞溶解物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77種細胞溶解物中有63種結合RSV F溶解物。對8個純系之ELISA證實揭露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8種實際上產生Fab且所測試之8種命中中有6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對三種陽性結合物測序且其均含有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之相同抗體(30D8):
輕鏈
(SEQ ID NO:395)
重鏈
(SEQ ID NO:396)
Fab 104E5
對於104E5,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88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物之能力。ELISA證實15種細胞溶解物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4種結合RSV F溶解物。對24個純系之ELISA證實揭露24種細胞溶解物中有10種實際上產生Fab且所測試之24種命中中有7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對兩種陽性結合物測序且其均含有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之相同抗體(104E5):
輕鏈
(SEQ ID NO:397)
重鏈
(SEQ ID NO:398)
Fab 38F10
對於38F10,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88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物之能力。ELISA證實65種細胞溶解物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40種結合RSV F溶解物。對16個純系之ELISA證實揭露16種細胞溶解物中有13種實際上產生Fab,而所測試之16種陽性命中中有13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對五種陽性結合物測序且其均含有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之相同抗體(38F10):
輕鏈
(SEQ ID NO:399)
重鏈
(SEQ ID NO:400)
Fab 14G3
對於14G3,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88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物之能力。ELISA證實71種細胞溶解物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13種結合RSV F溶解物。對16個純系之ELISA證實揭露16種細胞溶解物中有14種實際上產生Fab,且所測試之16種陽性命中中有5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對四種陽性結合物測序且其均含有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之相同抗體(14G3):
輕鏈
(SEQ ID NO:401)
重鏈
(SEQ ID NO:402)
Fab 90D3
對於90D3,藉由ELISA測試以上實施例2中所產生之88種細胞溶解物之以下能力:1)結合於抗Fab抗體之能力;及2)結合RSV F1溶解 物之能力。ELISA證實80種細胞溶解物對於Fab產生呈陽性,而8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2種結合RSV F溶解物。對8個純系之ELISA證實揭露8種細胞溶解物中有7種實際上產生Fab且所測試之8種命中中有3種再次證實為RSV F溶解物之結合物。對兩種陽性結合物測序且其各含有具有以下輕鏈及重鏈之相同抗體(90D3):
輕鏈
(SEQ ID NO:403)
重鏈
(SEQ ID NO:404)
D.其他抗RSV抗體
如以上實施例2部分B及C中所述分離其他三種抗體Fab 56E11、17C9及69F6,使用引子擴增κ或λ輕鏈。以下闡明重鏈及輕鏈之序列。
Fab 56E11
輕鏈
(SEQ ID NO:453)
重鏈
(SEQ ID NO:452)
Fab 17C9
輕鏈
(SEQ ID NO:455)
重鏈
(SEQ ID NO:454)
Fab 69F6
輕鏈
(SEQ ID NO:457)
重鏈
(SEQ ID NO:456)
分離之Fab的抗體域及CDR區提供於下表13A-13C中。
實施例5 分離之Fab的表現及純化
在此實施例中,隨後表現藉由ELISA使用細胞溶解物測定為結合RSV F溶解物之個別Fab抗體且使用管柱層析自細菌細胞純化該等抗體。
將編碼每一個別Fab抗體之DNA轉移至Top10細胞(Invitrogen)中以進行表現。在37℃下使每一Fab抗體在2L SB中生長至0.8之OD600。藉由添加1mM IPTG誘導蛋白質表現且使其在30℃下進行隔夜。表現後,離心細菌培養物且使細胞集結塊再懸浮於10mL含蛋白酶抑制劑(完全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Santa Cruz Biotech,目錄號sc-29131)之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BS)中。將溶菌酶(0.2mg)添加至再懸浮之細胞中且在室溫下培育混合物15分鐘。藉由兩個凍/融循環來溶解細胞。簡言之,在乙醇/乾冰浴中冷凍再懸浮之細菌細胞,隨後在37℃水浴中解凍。一旦溶解,在18000rpm下離心細菌溶解物且過濾上清液,並藉由穿過0.4微米過濾器來滅菌。
隨後藉由親和管柱層析純化每一個別Fab抗體。簡言之,使經過濾之上清液緩慢通過允許Fab蛋白結合之抗Fab/蛋白A管柱。用50mL PBS洗滌後,用9mL 0.2M甘胺酸(pH 2.2)洗提結合之Fab且將其收集於含有1mL 2M Tris之錐形管中,從而中和洗提之蛋白質。隨後使用10K MWCO透析卡匣(Pierce)針對4L PBS透析洗提之Fab。在4℃下儲存蛋白質隔夜且隨後使用10kDa Amicon超濾器(Millipore)濃縮至1mL體積。隨後藉由ELISA(參見以上實施例4)再次證實每一經純化之Fab抗體結合於RSV F溶解物(重組來源,實施例1A)及HEp2溶解物(天然來源,實施例1B)。另外,使用實施例6中所述之檢定測試每一經純化之Fab抗體中和RSV之能力。
Fab 58c5及sc5結合於RSV F溶解物及經純化之RSV F蛋白
藉由ELISA量測抗體58C5及sc5與來自經轉染293細胞(重組)之經捕捉之RSV F蛋白或來自感染RSV A2之Hep2細胞(天然)的經純化之RSV F蛋白的結合。結果指示Fab 58c5及Fab sc5以劑量依賴性方式結合於RSV F蛋白(重組),但僅sc5能夠識別經純化之F蛋白(天然)(參見下表14-15)。
Fab 30D8、104E5、38F10、90D3及14G3結合於RSV F溶解物及經純化之RSV F蛋白
Fab 30D8、104E5、38F10、90D3及14G3結合之估計EC50如下表16中所示。Fab 30D8與14G3皆以約5nM之EC50(分別為3.8nM及8.2nM)結合RSV F1溶解物(重組)。Fab 104E5及90D3以約80pM之EC50結合天然RSV病毒株A2 F蛋白,而Fab 38F10以177pM之EC50結合天然RSV病毒株A2 F蛋白。
Fab 56E11、17C9及69F6結合於經純化之RSV F蛋白
Fab 56E11、17C9及69F6結合之估計EC50如下表16中所示。Fab 56E11以545pM之EC50結合RSV F1溶解物(重組)。Fab 17C9及69F6以分別為136pM及135pM之EC50結合RSV F1溶解物(重組)。
實施例6 RSV中和檢定
在此實施例中,如藉由空斑減少檢定所評估,分析抗RSV抗體在溶液狀態下結合於RSV病毒及中和RSV病毒之能力。在此實驗中,在目標細胞不存在下預培育RSV病毒及抗體。隨後將混合物添加至細胞中且藉由本文所述之標準空斑減少檢定量測病毒感染。分析抗RSV抗體中和RSV病毒之數種病毒株之能力,該等病毒株包括RSV A2(ATCC目錄號VR-1540)、RSV B-wash(ATCC目錄號VR-1580,病毒株18537)及RSV B-1(ATCC目錄號1400)。
將Vero細胞(ATCC,目錄號:CCL-81;Manassas,VA)用於宿主細胞感染。使Vero細胞生長於含10%胎牛血清(FBS)(HyClone,目錄號:SH30070.03)、補充有1% L-麩醯胺酸(HyClone,目錄號: SH30034.01)及1%青黴素-鏈黴素溶液(HyClone,目錄號:SV30010)之DMEM(HyClone,目錄號:SH 30285.01)中。將Vero細胞維持於含5% CO2之37℃培育箱中且每週繼代兩次。
實驗第1天,將Vero細胞培養於24孔細胞培養板中。以使得第2天形成細胞單層(>90%匯合)之密度(每孔約1×106個細胞)將細胞塗板。第2天,在基礎伊格爾最低必需培養基(Eagle's minimal essential medium,EMEM,ATCC,目錄號:30-2003)中連續稀釋每一抗體(所測試之最終抗體濃度:20μg/ml、4μg/ml、0.8μg/ml、0.16μg/ml、0.032μg/ml及0.006μg/ml)。亦在基礎EMEM中稀釋RSV病毒至2×103pfu/ml(100pfu/50μl)之濃度。接著將110μl經稀釋之RSV病毒添加至110μl每一經稀釋之抗體溶液中且藉由用吸管吸取而混合。對於病毒對照樣品,將110μl經稀釋之RSV病毒添加至110μl基礎EMEM中。在37℃下培育抗體-病毒或病毒對照混合物2小時。培育後,自含有Vero宿主細胞之24孔細胞培養板傾析培養基,且隨後將100μl預培育之病毒-抗體或病毒對照混合物轉移至各孔中。每一測試及對照樣品製備一式三份。隨後在37℃下在每15分鐘進行混合下培育細胞1小時。
培育期後,抽出含有病毒-抗體或病毒對照混合物之培養基且向各孔中添加1ml覆蓋培養基(覆蓋培養基含有EMEM、2% FBS、1% L-麩醯胺酸、0.75%甲基纖維素)。隨後在37℃下(在5% CO2下)培育24孔細胞培養板約72小時。在室溫下用10%福馬林(formalin)固定細胞培養板1小時,用ddH2O洗滌10次且在37℃下用含5%脫脂奶粉(NFDM)及0.05%吐溫20之PBS阻斷1小時。
培育後,傾析阻斷溶液且向各孔中添加200μL小鼠抗RSV抗體(ab10018,Abcam,用5% NFDM以1:1000稀釋)。在37℃下培育培養板2小時,用ddH2O洗滌10次且向各孔中添加200μL山羊抗小鼠HRP結 合IgG(Pierce,目錄號31432,用5% NFDM以1:1000稀釋)。在37℃下培育培養板2小時。用ddH2O洗滌培養板10次且向各孔中添加200μL TrueBlueTM過氧化酶受質(KPL目錄號50-78-02)。在室溫下使培養板顯色10分鐘。用ddH2O洗滌培養板兩次並在紙巾上乾燥,且計數藍色空斑數目。使用Prism(GraphPad)計算ED50(50%中和之有效稀釋液)。根據下式計算空斑減少率:空斑減少率(百分位)=(1-每一抗體稀釋液中之平均空斑數目/病毒對照孔中之平均空斑數目)*100
數據展示於下表17-19中。表17列出每一Fab對於各種RSV病毒株之ED50。表18列出在不同Fab 58c5濃度下各種RSV病毒株之空斑計數。表19列出Fab 58c5之空斑減少率。表20列出Fab 56E11、17C9、69F6及30D8針對RSV A2之空斑減少率。結果指示Fab 58c5及30D8能夠中和所有3種RSV病毒株,而Fab sc5僅中和RSV A2及RSV B-1,即使在較高抗體濃度下。基於中和檢定中所獲得之數據及Fab片段之分子量(約50kDa),Fab 58c5對於試管內中和RSV A2之ED50為約320pM,而Fab 30D8對於試管內中和RSV A2之ED50為約1/3(107pM)。與Fab 58c5相比,Fab 30D8更有效針對RSV B-1及RSV B/wash。
ND:未測定
*使用30D8作為陽性對照組
實施例7 IgG之選殖及表現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選殖至pCALM哺乳動物表現載體(SEQ ID NO:102)中使展示中和RSV之潛力的Fab抗體轉化為IgG。產生對每一抗體具有特異性之引子且藉由PCR擴增如最初選殖至pCAL載體(參見實施例2)中之每一Fab的重鏈及輕鏈。輕鏈擴增產生650bp片段且重 鏈擴增產生400bp片段。另外,產生允許重鏈與輕鏈重疊之連接子。該連接子亦包括標準重鏈恆定區。重鏈與輕鏈之重疊對於每一抗體產生兩端具有SfiI限切位點(SEQ ID NO:41)之2.1kB卡匣。用SfiI消化各卡匣且將其選殖至pCALM載體中。在細菌中證實正確序列後,使用大量製備套組(Maxi Prep Kit)(Qiagen)分離用於哺乳動物轉染之DNA。
為表現每一IgG,使用每一pCALM載體感染約2億個293F細胞,產生約200微克IgG。用293fectin(Invitrogen,目錄號51-0031)轉染293F細胞且產生IgG持續72小時。轉染後72小時後,收集細胞培養基,離心以移除細胞,且經由0.4微米過濾元件過濾滅菌。藉由管柱層析使用蛋白A管柱實現純化。使含有所表現之IgG的經過濾培養基通過蛋白A管柱兩次。用50mL PBS洗滌後,用9mL 0.2M甘胺酸(pH 2.2)洗提IgG且將其收集於2M Tris中以實現中和。使用10kDa透析卡匣(Pierce)針對4公升PBS透析洗提物。用10kDa Amicon Ultra(Millipore)將樣品濃縮至1mL。
實施例8 IgG結合檢定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ELISA(參見以上實施例4)測試以上實施例7中所產生之IgG形式的58c5、30D8、104E5、38F10、14G3、56E11、17C9及69F6、及抗RSV抗體莫維珠單抗(Wu等人(2007)J.Mol.Biol.368(3):652-665)結合於RSV F蛋白(重組)或RSV F蛋白(天然)溶解物之能力。結合(藉由滴定每一IgG所測定)之估計EC50如下表21中所示。IgG形式之30D8具有最高親和力,而IgG形式之58c5、104E、38F10、56E11、17C9及69F6具有約小10倍之親和力。另外,IgG形式之30D8對於RSV病毒株A2 F蛋白之親和力比莫維珠單抗大約10倍。
實施例9 IgG RSV中和檢定
在此實施例中,測試以上實施例7中所產生之IgG形式之58c5、30D8、104E5、38F10、14G3、56E11、17C9及69F6、及抗RSV抗體莫維珠單抗(Wu等人(2007)J.Mol.Biol.368(3):652-665)中和各種RSV病毒株之能力。另外,分析IgG形式之58c5中和各種單株抗體抗性RSV逃避突變體(MARM)之能力。MARM為不再能夠被其產生所針對之抗體中和的突變RSV病毒株。因此,58c5中和特異性MARM之能力指示58c5之結合抗原決定基不同於MARM產生所針對之抗體的結合抗原決定基。
A. RSV之中和
測試IgG形式之58c5、30D8、104E5、38F10、14G3、56E11、17C9及69F6中和RSV之能力(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數據展示於下表22-24中。表22列出每一RSV病毒株之ED50(50%中和之有效稀釋液)。表23列出在IgG形式之58c5的不同抗體濃度下各種RSV病毒株之空斑計數。表24列出在IgG 58c5之不同抗體濃度下各種RSV病毒株之空斑減少率。結果指示IgG形式之58c5、30D8、104E5、38F10、14G3、90D3、56E11及17C9能夠中和所有3種RSV病毒株,即使濃度不同。IgG形式之69F6對於RSV病毒株A2具有選擇性。基於中和檢定中所獲得之數據 及IgG片段之分子量(約150kDa),IgG形式之58c5對於試管內中和RSV A2之ED50為約133pM。IgG形式之30D8及14G3對於試管內中和RSV A2之ED50分別為89pM及106pM。
比較IgG形式之30D8與抗RSV抗體莫維珠單抗(Wu等人(2007)J.Mol.Biol.368(3):652-665)對於三種RSV病毒株之中和活性,指示IgG 30D8為更有效中和抗體。對於RSV病毒株A2,IgG形式之30D8顯示中和改良4倍(89pM相對於360pM)。IgG形式之30D8在中和RSV病毒株B-1方面比莫維珠單抗好15倍。對於RSV病毒株B/wash,IgG形式之30D8顯示中和增強25倍(115pM相對於2.9nM)。另外顯示IgG形式之30D8中和RSV之Long與B/9320病毒株。
B. RSV單株抗體抗性RSV逃避突變體之中和
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亦測試IgG形式之58c5中和數種單株抗體抗性RSV逃避突變體(由Vanderbilt University之James Crowe博士提供)之能力。下表23中所列之MARM衍生自RSV野生型病毒株A2。針對人類Fab 19產生之MARM 19(參見例如Crowe等人,Virology,252:373-375(1998))含有胺基酸突變,異白胺酸266變為甲硫胺酸。針對鼠類mAb 151產生之MARM 151含有胺基酸突變,離胺酸272變為天冬醯胺。針對鼠類mAb 1129(其為帕利珠單抗(SYNAGIS)之親本抗體)產生之MARM 1129含有胺基酸突變,絲胺酸275變為苯丙胺酸。
亦測試IgG形式之58c5中和數種RSV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之能力。數據展示於下表25-26中。表25列出在不同抗體濃度下針對各種MARM之中和的空斑計數。表26列出在不同抗體濃度下針對各種MARM之中和的空斑減少率。結果指示IgG形式之58c5能夠中和所有3種RSV MARM。因此,IgG形式之58c5結合與Fab 19、鼠類mAb 1129及鼠類mAb 151不同的RSV病毒株A2之抗原決定基。
實施例10 競爭檢定
在此實施例中,進行競爭檢定,其中測試Fab 58c5、30D8、56E11、17C9及69F6與莫維珠單抗IgG(Wu等人(2007)J.Mol.Biol.368(3):652-665)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之能力。另外測試Fab 58c5及30D8與IgG形式之17C9及69F6競爭結合於重組RSV F蛋白之能力。另外測試Fab 56E11、17C9及69F6與IgG形式之58c5及30D8競爭結合於重組RSV F蛋白之能力。作為競爭陽性對照組,測試IgG形式之各種抗體與各別Fab形式之相同抗體競爭之能力。
簡言之,如以上實施例1中所述,用重組或天然RSV病毒株A2 F蛋白製備ELISA培養板。在37℃下用含4%脫脂奶粉之1×PBS阻斷培養板2小時,隨後用洗滌緩衝液(PBS/0.05% Tween20)洗滌4次。用PBS/3% BSA/0.01% Tween20自9μg/mL至0.0001μg/mL(所測試之實際濃度:9、3、1、0.3、0.1、0.03、0.01、0.003、0.001、0.0003、0.0001μg/mL)滴定Fab。以0.5μg/mL、0.1μg/mL、0.05μg/mL及0.01μg/mL之固定濃度添加IgG形式之測試抗體及莫維珠單抗(如下表27中所指示)。如下表27中所指示,將各50μL經稀釋之Fab及固定濃度之IgG同時添加至培養板之各孔中,一式兩份,且在37℃下培育培養板2小時,隨後用洗滌緩衝液洗滌4次。添加山羊抗人類IgG Fc-γ HRP(Jackson ImmunoResearch,目錄號109-035-098,以1:1000稀釋)且在37℃下培育培養板1小時。用洗滌緩衝液洗滌6次後,添加50μL 1:1v/v TMB:過 氧化物溶液(Pierce,目錄號34021)且使其顯色7分鐘。藉由添加50μL 2N H2SO4立即停止反應且使用ELISA培養板讀取器量測450nm下之吸光度。
結果總結於下表28中。Fab 58C5、30D3、56E11、17C9及69F6不與莫維珠單抗競爭結合於RSV病毒株A2 F蛋白。Fab 30D8不與任一測試抗體競爭結合。Fab 58C5與IgG形式之69F6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Fab 56E11與69F6皆與IgG形式之58c5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抗體58C5、69F6及56E11共用RSV融合蛋白上之共同抗原決定基結合部位。
ND:未測定
實施例11 RSV MARM產生及中和檢定
在此實施例中,針對莫維珠單抗及IgG形式之58C5產生單株抗體抗性RSV逃避突變體(MARM)。對於IgG形式之30D8,進行12輪選擇且未鑑別出逃避突變體。進一步分析莫維珠單抗、IgG形式之58C5及30D8以及Fab 56E11、17C9及69F6中和新產生之MARM之能力。
A. MARM產生
1.莫維珠單抗
使RSV病毒效價降低3個對數(對應於藉由中和檢定得知的RSV A2病毒之99.9%抑制)之莫維珠單抗IgG的濃度預先經測定為3.2μg/mL。將RSV A2病毒粒子(2×106個)與莫維珠單抗IgG之稀釋液一起預培育且使用此混合物感染Vero細胞單層(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選擇具有仍顯示細胞毒性效應之最高抗體濃度之孔用於另外幾輪選擇。10輪選擇後,獲得來自在8μg/mL莫維珠單抗存在下生長之病毒的空斑。在中和檢定(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中測試來自此等空斑之病毒粒子且使用RNeasy萃取套組(Qiagen)製備來自陽性粒子之RNA。選擇6種逃避突變體且藉由PCR擴增F基因。對DNA測序且與親本RSV A2病毒株(如SEQ ID NO:485所示)相比,所有6個純系均編碼位置272處之麩胺酸變為離胺酸的單一胺基酸取代(K272E,SEQ ID NO:486)。
下表29展示每一輪選擇之顯示細胞病變效應(CPE)的最高抗體濃度。如下表29中所示,7輪選擇後鑑別出莫維珠單抗逃避突變體,如藉由顯示CPE之抗體濃度大於對應於如藉由中和檢定所測定RSV A2病毒之99.9%抑制的莫維珠單抗濃度(亦即>3.2μg/mL)所鑑別。
2.58C5
使RSV病毒效價降低3個對數(對應於藉由中和檢定得知的RSV A2病毒之99.9%抑制)之IgG形式之58C5的濃度經測定為0.8μg/mL。將RSV A2病毒粒子(2×106個)與IgG形式之58C5之稀釋液一起預培育且使用此混合物感染Vero細胞單層(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選擇具有仍顯示細胞毒性效應之最高抗體濃度之孔用於另外幾輪選擇。12輪選擇後,獲得來自在2μg/mL IgG形式之58C5存在下生長之病毒的空斑。在中和檢定(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中測試來自此等空斑之病毒粒子且使用RNeasy萃取套組(Qiagen)製備來自陽性粒子之RNA。選擇五種逃避突變體且藉由PCR擴增F基因。對DNA測序且與親本RSV A2病毒株(如SEQ ID NO:485所示)相比,所有5個純系均編碼三個胺基酸取代(N63K、M115K及E295G;SEQ ID NO:487)。
下表30展示每一輪選擇之顯示細胞病變效應(CPE)的最高抗體濃度。如下表30中所示,10輪選擇後鑑別出58C5逃避突變體,如藉由顯示CPE之抗體濃度大於對應於如藉由中和檢定所測定RSV A2病毒之99.9%抑制的IgG形式之58C5的濃度(亦即>0.8μg/mL)所鑑別。
3.30D8
使RSV病毒效價降低3個對數之IgG形式之30D8的濃度經測定為1μg/mL。將RSV A2病毒粒子(2×106個)與IgG形式之30D8之稀釋液一起預培育且使用此混合物感染Vero細胞單層(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而產生)。選擇具有仍顯示細胞毒性效應之最高抗體濃度之孔用於另外幾輪選擇。12輪選擇後,未鑑別出30D8逃避突變體,如下表31中所示。
B. 中和檢定
測試莫維珠單抗、IgG形式之58C5及30D8以及Fab 56E11、17C9 及69F6中和RSV A2親本病毒株、莫維珠單抗MARM及58C5 MARM之能力。中和檢定程序如以上實施例6中所述。數據展示於下表32-35中。表32列出針對RSV A2親本病毒之中和的空斑減少率。表33列出針對莫維珠單抗MARM之中和的空斑減少率。表34列出針對58c5 MARM之中和的空斑減少率。表35為中和數據(ED50值)之總結。
結果指示所有抗體均能夠中和親本RSV A2病毒株,其中IgG形式之58c5及30D8顯示最強活性(參見表32及35)。所有測試抗體均高度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而與親本病毒株相比無差異(參見表33及35)。如所預期,莫維珠單抗在任一測試濃度下均無法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莫維珠單抗、IgG形式之30D8及Fab 17C9高度中和58C5 MARM而在中和效力方面無差異(參見表34及35)。如所預期,IgG形式之58c5在任一測試濃度下均無法中和58c5 MARM。結果顯示IgG形式之58c5及30D8以及Fab 56E11、17C9及69F6均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表明無競爭。因此,58c5、30D8、56E11、17C9及69F6之抗原決定基不與莫維珠單抗之抗原決定基重疊,因為未觀察到競爭(參見以上表28)且所有抗體均中和莫維珠單抗MARM。
Fab 69F6與IgG形式之58c5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參見以上表28),但仍中和58c5 MARM,即使在比中和親本A2病毒株略高之ED50(353pM相對於256pM)下。相比之下,Fab 56E11與IgG形式之58c5競爭結合於RSV F蛋白(參見以上表28),但在任一測試濃度下均不中和58c5 MARM。因此,56E11抗原決定基與58c5重疊,因為觀察到兩種抗體之間存在競爭且56E11 Fab無法中和58C5 MARM。抗體69F6及17C9中和58c5 MARM,表明其抗原決定基不與抗體58c5之抗原決定基重疊。然而,在58c5與69F6之間觀察到競爭(參見表28),但因為69F6中和58c5 MARM,所以所觀察到之競爭很可能歸因於位阻。
實施例12 58C5及30D8結合抗原決定基之定位
在此實施例中,藉由針對抗體58C5或30D8結合而篩選RSV F蛋白之單一突變體文庫來測定與抗體58C5及30D8之結合有關的RSV F蛋白之殘基。
使用來自Integral Molecular(Philadelphia,PA)之獵槍突變誘發 定位技術(Shotgun Mutagenesis Mapping Technology)產生RSV F蛋白突變體文庫。簡言之,該技術允許表現及分析真核細胞內之大的突變目標蛋白質文庫。為檢定單株抗體(MAb)結合或功能之變化,個別地使目標蛋白質中之每一殘基突變,通常突變為多種其他胺基酸。使蛋白質在哺乳動物細胞系中表現,因此可對甚至需要真核生物轉譯或轉譯後加工之複雜蛋白質進行抗原決定基定位。
使用人類RSV F A2病毒株(NCBI參考號FJ614814)作為RSV F蛋白之親本質體。包括C端V5標籤以進行篩選。使F蛋白在HEK 293細胞中表現且使用免疫發光測定結合。使用隨機突變策略,產生含有1029個突變純系之RSV F蛋白文庫。使F蛋白之所有549個胺基酸突變,其中每個純系平均1.34個突變且每個胺基酸殘基平均2.46個突變。每個胺基酸突變至少一次(100%),且至少457個胺基酸(83.2%)突變兩次。使用結合F蛋白之莫維珠單抗及多株血清作為陽性對照組以判定所表現之F蛋白是否適當摺疊。已知莫維珠單抗結合RSV F蛋白之融合前與融合後構形。另外,58C5與30D8均對構形變化敏感,因此亦使用58C5作為30D8之對照物且使用30D8作為58C5之對照物。如以上實施例10中所示,58C5及30D8結合於RSV F蛋白之兩個非依賴性部位且另外皆對構形變化敏感。
使用轉染物之兩種非依賴性少量製備物(miniprep)篩選若干次。亦使用多株抗體檢驗每一關鍵純系之表面表現。至少測試樣品三次。針對評估促進抗體結合之關鍵殘基的選擇準則如下:58C5之關鍵殘基顯示結合<30D8結合之2倍;30D8之關鍵殘基顯示結合<58C5結合之2倍;陽性對照組(多株血清或莫維珠單抗)>20%發光;及在相同部位之另一關鍵取代亦較佳。
結合於抗體58C5
結果展示於下表36-37中,其展示針對58C5及30D8與每一F蛋白突變體之結合、莫維珠單抗及/或多株血清之結合、58C5及30D8之值的平均值、30D8/58C5結合之比率及F蛋白中之突變的至少3種樣品(S1、S2及S3)之免疫發光。如下表36-37中所示,F蛋白中之殘基N63、E82、Y86、K168、V207、N371、S405及/或E463之突變導致抗體58C5無法結合。在兩種少量製備物篩選中鑑別殘基E82。預先在58C5之逃避突變體或MARM中鑑別殘基N63。此突變亦藉由FACS分析證實。當組合之關鍵殘基在融合前RSV-F之3D模型上呈現時,其叢集於棘(spike)之有限區域上,該區域與逃避突變體之棘頂部相同且說明Mab 58C5之抗體足跡。因此,58C5結合構形抗原決定基。
當此等殘基在融合後RSV-F蛋白三聚體棘之X射線結構上呈現時,殘基分佈於蛋白質表面上將不可能成為抗體足跡之一部分的大區域內(參見例如Morton等人,(2003)Virology 311:275-288;McLellan等人,(2010)J Virology 84(23):12236-12244;及McLellan等人,(2011)J Mol Biol 409:853-866)。58C5之抗原決定基位於當F蛋白自融合前移至融合後狀態時經歷F蛋白之最顯著構形變化的域上。僅融合前棘上之叢集區域與抗體足跡一致。因此,抗原決定基之位置與如下資料一致:58C5對於融合前構形具有特異性,其亦證實不會與莫維珠單抗、F101及30D8競爭。因此,58C5不與莫維珠單抗或30D8結合相同的抗原決定基。
結合於抗體30D8
結果展示於下表38-39中,其展示針對58C5及30D8與每一F蛋白突變體之結合、莫維珠單抗及/或多株血清之結合、58C5及30D8之值的平均值、58C5/30D8結合之比率及F蛋白中之突變的至少3種樣品(S1、S2及S3)之免疫發光。如下表38-39中所示,F蛋白中殘基V278、R339、F351、P353、M370、N371、C382、D392、M396及/或S403之突變導致抗體30D8無法結合。在兩種少量製備物篩選中鑑別殘基R339。M370與C382之兩種不同突變導致無法使抗體30D8結合於RSV F蛋白。如上文對於58C5所示,關鍵殘基侷限於RSV F蛋白之一個域。當組合所有關鍵殘基時,其均叢集於D1域內,位於棒棒糖狀物(lollipop)的底部,恰好處於桿/莖區上方。根據3D模型,一些殘基為內部殘基,而其他殘基為融合前三聚體模型中不同原聚體之D1域之間的裂縫中之界面處之曝露叢集。當殘基在融合後三聚體中呈現時,所有關鍵殘基均為內部殘基。儘管預期D1區之構形變化在融合前與融合後構形之間極有限,但原聚體次單元在融合前與融合後之間重排,產生更緻密且空隙 更小的融合後結構。30D8 Mab定位於D1區與其視RSV F蛋白結構構形而定之結果一致。另外,關於58C5,抗原決定基不與58C5、莫維珠單抗或抗體101F競爭。此與3D模型上之位置一致。因此,30D8不與莫維珠單抗或58C5結合相同的抗原決定基。
因為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所以希望本發明僅受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制。
<110> 凱爾姆尼公司 威廉森,羅伯特 安東尼 瓦迪亞,傑罕格 帕斯庫,賈布里 奇歐,艾莉莎
<120>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130> 33335.01161.TW00/1161TW
<150> 61/399,310
<151> 2010-07-09
<150> 61/456,454
<151> 2010-11-05
<160> 487
<170> FastSEQ視窗版4.0版
<210> 1
<211> 22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Fab重鏈
<400> 1
<210> 2
<211> 1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H CDR1
<400> 2
<210> 3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H CDR2
<400> 3
<210> 4
<211> 1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H CDR3
<400> 4
<210> 5
<211> 2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輕鏈
<400> 5
<210> 6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L CDR1
<400> 6
<210> 7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L CDR2
<400> 7
<210> 8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 VL CDR3
<400> 8
<210> 9
<211> 22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Fab重鏈
<400> 9
<210> 10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H CDR1
<400> 10
<210> 11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H CDR2
<400> 11
<210> 12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H CDR3
<400> 12
<210> 13
<211> 2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輕鏈
<400> 13
<210> 14
<211> 1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L CDR1
<400> 14
<210> 15
<211> 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L CDR2
<400> 15
<210> 16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 VL CDR3
<400> 16
<210> 17
<211> 702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重鏈
<400> 17
<210> 18
<211> 645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58c5輕鏈
<400> 18
<210> 19
<211> 687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重鏈
<400> 19
<210> 20
<211> 642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sc5輕鏈
<400> 20
<210> 21
<211> 166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A2 F蛋白
<400> 21
<210> 22
<211> 6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NheI限切位點
<400> 22
<210> 23
<211> 6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indIII限切位點
<400> 23
<210> 24
<211> 552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DNA 3.1/myc-His(-)C載體
<400> 24
<210> 25
<211> 5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A2 F蛋白
<400> 25
<210> 26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1a正向引子
<400> 26
<210> 27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1b正向引子
<400> 27
<210> 28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1c正向引子
<400> 28
<210> 29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1d正向引子
<400> 29
<210> 30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2a正向引子
<400> 30
<210> 31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2b正向引子
<400> 31
<210> 32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3a正向引子
<400> 32
<210> 33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3b正向引子
<400> 33
<210> 34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3c正向引子
<400> 34
<210> 35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4a正向引子
<400> 35
<210> 36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5a正向引子
<400> 36
<210> 37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g 1-REV反向引子
<400> 37
<210> 38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g 2-REV反向引子
<400> 38
<210> 39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g 3-REV反向引子
<400> 39
<210> 40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g 4-REV反向引子
<400> 40
<210> 41
<211> 1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fiI限切位點
<220>
<221> misc_feature
<223> N=a或g或c或t
<222> (5)...(9)
<400> 41
<210> 42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1a正向引子
<400> 42
<210> 43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1b正向引子
<400> 43
<210> 44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1c正向引子
<400> 44
<210> 45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1d正向引子
<400> 45
<210> 46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2a正向引子
<400> 46
<210> 47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3a正向引子
<400> 47
<210> 48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4a正向引子
<400> 48
<210> 49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4b正向引子
<400> 49
<210> 50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5a正向引子
<400> 50
<210> 51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6正向引子
<400> 51
<210> 52
<211> 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30 VH7正向引子
<400> 52
<210> 53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II-g1-Rev反向引子
<400> 53
<210> 54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II-g2-Rev反向引子
<400> 54
<210> 55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II-g3-Rev反向引子
<400> 55
<210> 56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II-g4-Rev反向引子
<400> 56
<210> 57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1a正向引子
<400> 57
<210> 58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1b正向引子
<400> 58
<210> 59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1c正向引子
<400> 59
<210> 60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2a正向引子
<400> 60
<210> 61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3a正向引子
<400> 61
<210> 62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3b正向引子
<400> 62
<210> 63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4a正向引子
<400> 63
<210> 64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4a正向引子
<400> 64
<210> 65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5a正向引子
<400> 65
<210> 66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6a正向引子
<400> 66
<210> 67
<211> 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 6b正向引子
<400> 67
<210> 68
<211> 4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CK(G)L反向引子
<400> 68
<210> 69
<211> 50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1-F正向引子
<400> 69
<210> 70
<211> 50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2-F正向引子
<400> 70
<210> 71
<211> 50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3A-F正向引子
<400> 71
<210> 72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3B-F正向引子
<400> 72
<210> 73
<211> 50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3C-F正向引子
<400> 73
<210> 74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4A-F正向引子
<400> 74
<210> 75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4B-F正向引子
<400> 75
<210> 76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5/9-F正向引子
<400> 76
<210> 77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6-F正向引子
<400> 77
<210> 78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7/8-F正向引子
<400> 78
<210> 79
<211> 5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10-F正向引子
<400> 79
<210> 80
<211> 4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CALCL(T)-R反向引子
<400> 80
<210> 81
<211> 476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2g12/pCal載體
<400> 81
<210> 82
<211> 40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FabLinkerCK-Fwd
<400> 82
<210> 83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FabLinker-Rev
<400> 83
<210> 84
<211> 2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fi正向引子
<400> 84
<210> 85
<211> 1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fi反向引子
<400> 85
<210> 86
<211> 4779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4E10 pCAL載體
<400> 86
<210> 87
<211> 2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Kappa1/2正向引子
<400> 87
<210> 88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Kappa3正向引子
<400> 88
<210> 89
<211> 2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Kappa4正向引子
<400> 89
<210> 90
<211> 26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K-rev反向引子
<400> 90
<210> 91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H1正向引子
<400> 91
<210> 92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H3正向引子
<400> 92
<210> 93
<211> 27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H4/6正向引子
<400> 93
<210> 94
<211> 2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 L-VH5正向引子
<400> 94
<210> 95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 CgammaCH1反向引子
<400> 95
<210> 96
<211> 6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alI限切位點
<400> 96
<210> 97
<211> 3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 SalIJH 1/2/4/5正向引子
<400> 97
<210> 98
<211> 3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 SalIJH3正向引子
<400> 98
<210> 99
<211> 3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 SalIJH6正向引子
<400> 99
<210> 100
<211> 11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Fab連接子
<400> 100
<210> 101
<211> 39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CH1片段
<400> 101
<210> 102
<211> 5432
<212> DNA
<213> pCALM
<400> 102
<210> 103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H鏈
<400> 103
<210> 104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H域
<400> 104
<210> 10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H CDR1
<400> 105
<210> 106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H CDR2
<400> 106
<210> 107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H CDR3
<400> 107
<210> 108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L鏈
<400> 108
<210> 109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L域
<400> 109
<210> 110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L CDR1
<400> 110
<210> 111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L CDR2
<400> 111
<210> 112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ynagis VL CDR3
<400> 112
<210> 113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H鏈
<400> 113
<210> 114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H域
<400> 114
<210> 11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H CDR1
<400> 115
<210> 116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H CDR3
<400> 116
<210> 117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L鏈
<400> 117
<210> 118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L域
<400> 118
<210> 119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L CDR1
<400> 119
<210> 12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L CDR2
<400> 120
<210> 121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 VL CDR3
<400> 121
<210> 122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H鏈
<400> 122
<210> 12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H域
<400> 123
<210> 124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H CDR1
<400> 124
<210> 125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H CDR2
<400> 125
<210> 126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H CDR3
<400> 126
<210> 127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L鏈
<400> 127
<210> 128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L域
<400> 128
<210> 129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L CDR1
<400> 129
<210> 13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12 VL CDR2
<400> 130
<210> 13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H鏈
<400> 131
<210> 132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H域
<400> 132
<210> 133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H CDR2
<400> 133
<210> 134
<211> 20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L鏈
<400> 134
<210> 135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L域
<400> 135
<210> 136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2f4 VL CDR2
<400> 136
<210> 137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H鏈
<400> 137
<210> 138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H域
<400> 138
<210> 139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H CDR3
<400> 139
<210> 140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L鏈
<400> 140
<210> 141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L域
<400> 141
<210> 142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L CDR1
<400> 142
<210> 143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11d4 VL CDR2
<400> 143
<210> 144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e9 VH鏈
<400> 144
<210> 145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e9 VH域
<400> 145
<210> 146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e9 VL鏈
<400> 146
<210> 147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e9 VL域
<400> 147
<210> 148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e9 VL CDR2
<400> 148
<210> 149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H鏈
<400> 149
<210> 150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H域
<400> 150
<210> 151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H CDR2
<400> 151
<210> 152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L鏈
<400> 152
<210> 153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L域
<400> 153
<210> 154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2a6 VL CDR1
<400> 154
<210> 155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H鏈
<400> 155
<210> 156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H域
<400> 156
<210> 157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H CDR2
<400> 157
<210> 158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L鏈
<400> 158
<210> 159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L域
<400> 159
<210> 16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c4 VL CDR2
<400> 160
<210> 16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 VH鏈
<400> 161
<210> 162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 VH域
<400> 162
<210> 163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 VH CDR2
<400> 163
<210> 164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 VL鏈
<400> 164
<210> 165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VL域
<400> 165
<210> 166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d4 VL CDR1
<400> 166
<210> 167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 VH鏈
<400> 167
<210> 168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 VH域
<400> 168
<210> 169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 VL鏈
<400> 169
<210> 170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 VL域
<400> 170
<210> 171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 VL CDR2
<400> 171
<210> 172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8c7 VH鏈
<400> 172
<210> 17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8c7 VH域
<400> 173
<210> 174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8c7 VL鏈
<400> 174
<210> 175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8c7 VL域
<400> 175
<210> 176
<211> 45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IX-493L1FR VH鏈
<400> 176
<210> 177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IX-493L1FR VL鏈
<400> 177
<210> 178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IX-493L1FR VL域
<400> 178
<210> 179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3H9 VH鏈
<400> 179
<210> 180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3H9 VL鏈
<400> 180
<210> 181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3H9 VL域
<400> 181
<210> 182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Y10H6 VH鏈
<400> 182
<210> 183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Y10H6 VL鏈
<400> 183
<210> 184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Y10H6 VL域
<400> 184
<210> 18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Y10H6 VL CDR2
<400> 185
<210> 186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DG VH鏈
<400> 186
<210> 187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DG VH域
<400> 187
<210> 188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DG VH CDR3
<400> 188
<210> 189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DG VL鏈
<400> 189
<210> 190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1)VH鏈
<400> 190
<210> 191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1)VL鏈
<400> 191
<210> 192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1)VL域
<400> 192
<210> 193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FFF(1)VL CDR3
<400> 193
<210> 194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H8 VH鏈
<400> 194
<210> 195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H8 VL鏈
<400> 195
<210> 196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H8 VL域
<400> 196
<210> 197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H8 VL CDR2
<400> 197
<210> 198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1-7E5 VH鏈
<400> 198
<210> 199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1-7E5 VL鏈
<400> 199
<210> 200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1-7E5 VL域
<400> 200
<210> 201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2-15B10 VH鏈
<400> 201
<210> 202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2-15B10 VL鏈
<400> 202
<210> 203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2-15B10 VL域
<400> 203
<210> 204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L2-15B10 VL CDR2
<400> 204
<210> 205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a11 VH鏈
<400> 205
<210> 206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a11 VH域
<400> 206
<210> 207
<211> 2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a11 VL鏈
<400> 207
<210> 208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a11 VL域
<400> 208
<210> 209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3a11 VL CDR2
<400> 209
<210> 210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h5 VH鏈
<400> 210
<210> 211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h5 VL鏈
<400> 211
<210> 212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h5 VL域
<400> 212
<210> 213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h5 VL CDR1
<400> 213
<210> 214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h5 VL CDR2
<400> 214
<210> 215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1)VH鏈
<400> 215
<210> 216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1)VL鏈
<400> 216
<210> 217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1)VL域
<400> 217
<210> 218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1)VL CDR2
<400> 218
<210> 219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L1 VH鏈
<400> 219
<210> 220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L1 VL鏈
<400> 220
<210> 221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L1 VL域
<400> 221
<210> 222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F25S VH鏈
<400> 222
<210> 223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F25S VL鏈
<400> 223
<210> 224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F25S VL域
<400> 224
<210> 22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4B4-F25S VL CDR2
<400> 225
<210> 226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3-3F4 VH鏈
<400> 226
<210> 227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3-3F4 VH域
<400> 227
<210> 228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3-3F4 VL鏈
<400> 228
<210> 229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3-3F4 VL域
<400> 229
<210> 23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L CDR2
<400> 230
<210> 231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3H9 VL CDR2
<400> 231
<210> 232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IX-493L1FR VH域
<400> 232
<210> 233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H鏈
<400> 233
<210> 234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H域
<400> 234
<210> 235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H CDR2
<400> 235
<210> 236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L鏈
<400> 236
<210> 237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L域
<400> 237
<210> 238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3e2 VL CDR2
<400> 238
<210> 239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H鏈
<400> 239
<210> 240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H域
<400> 240
<210> 241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H CDR3
<400> 241
<210> 242
<211> 19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L鏈
<400> 242
<210> 243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L域
<400> 243
<210> 244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L CDR1
<400> 244
<210> 24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4a4 VL CDR2
<400> 245
<210> 246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H鏈
<400> 246
<210> 247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H域
<400> 247
<210> 248
<211> 19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L鏈
<400> 248
<210> 249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L域
<400> 249
<210> 250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L CDR1
<400> 250
<210> 251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6b4 VL CDR2
<400> 251
<210> 252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b5 VH鏈
<400> 252
<210> 25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b5 VH域
<400> 253
<210> 254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b5 VL鏈
<400> 254
<210> 255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b5 VL域
<400> 255
<210> 256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b5 VLCDR2
<400> 256
<210> 257
<211> 45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H鏈
<400> 257
<210> 258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H域
<400> 258
<210> 259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H CDR2
<400> 259
<210> 260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L鏈
<400> 260
<210> 261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L域
<400> 261
<210> 262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f5 VL CDR2
<400> 262
<210> 263
<211> 213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h4 VL鏈
<400> 263
<210> 264
<211> 10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h4 VL域
<400> 264
<210> 265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h4 VL CDR1
<400> 265
<210> 266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A17h4 VL CDR2
<400> 266
<210> 267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67
<210> 268
<211> 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68
<210> 269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69
<210> 270
<211> 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70
<210> 271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71
<210> 272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72
<210> 273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73
<210> 274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連接子
<400> 274
<210> 275
<211> 298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75
<210> 276
<211> 2165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76
<210> 277
<211> 391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77
<210> 278
<211> 391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78
<210> 279
<211> 241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79
<210> 280
<211> 256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80
<210> 281
<211> 64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81
<210> 282
<211> 574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220>
<400> 282
<210> 283
<211> 83
<212> PRT
<213> 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400> 283
<210> 284
<211> 21
<212> PRT
<213> 中華蟾蜍(Bufo gargarizans)
<220>
<223> 亞洲蟾蜍抗菌肽(Buforin)II
<400> 284
<210> 285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3
<400> 285
<210> 286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6
<400> 286
<210> 287
<211> 1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7
<400> 287
<210> 288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7b
<400> 288
<210> 289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DPV3/10
<400> 289
<210> 290
<211> 1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0/6
<400> 290
<210> 291
<211> 1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047
<400> 291
<210> 292
<211> 1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048
<400> 292
<210> 293
<211> 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0
<400> 293
<210> 294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5
<400> 294
<210> 295
<211> 2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DPV15b
<400> 295
<210> 296
<211> 3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GALA
<400> 296
<210> 297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血纖維蛋白原beta鏈
<400> 297
<210> 298
<211> 2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血纖維蛋白原gamma鏈前驅體
<400> 298
<210> 299
<211> 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人類血纖維蛋白原alpha鏈
<400> 299
<210> 300
<211> 2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hCT(9-32)
<400> 300
<210> 301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N-1
<400> 301
<210> 302
<211> 12
<212> PRT
<213> 流行性感冒病毒
<220>
<223> 流行性感冒病毒核蛋白(NLS)
<400> 302
<210> 303
<211> 3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KALA
<400> 303
<210> 304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Ku70
<400> 304
<210> 305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AP
<400> 305
<210> 306
<211> 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MPG
<400> 306
<210> 307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4
<400> 307
<210> 308
<211> 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N50(NLS of NF-kB P50)
<400> 308
<210> 309
<211> 2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ep-1
<400> 309
<210> 310
<211> 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ep-7
<400> 310
<210> 311
<211> 16
<212> PRT
<213> 果蠅觸角足突變
<220>
<223> 果蠅穿透肽(Penetratin)
<400> 311
<210> 312
<211> 17
<212> PRT
<213> 果蠅觸角足突變
<220>
<223> 果蠅穿透肽變異體
<400> 312
<210> 313
<211> 7
<212> PRT
<213> 果蠅觸角足突變
<220>
<223> 果蠅短穿透肽
<400> 313
<210> 314
<211> 17
<212> PRT
<213> 果蠅觸角足突變
<220>
<223> 果蠅穿透肽42-58
<400> 314
<210> 31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聚精胺酸R7
<400> 315
<210> 316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聚精胺酸R9
<400> 316
<210> 317
<211> 16
<212> PRT
<213> 褐鼠
<220>
<223> 大鼠pISL
<400> 317
<210> 318
<211> 28
<212> PRT
<213> 小鼠
<220>
<223> 普立昂小鼠PrPc1-28
<400> 318
<210> 319
<211> 18
<212> PRT
<213> 小鼠
<220>
<223> 小鼠pVEC
<400> 319
<210> 320
<211> 16
<212> PRT
<213> 小鼠
<220>
<223> 小鼠pVEC變異體
<400> 320
<210> 321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AP
<400> 321
<210> 322
<211> 7
<212> PRT
<213> 猿猴病毒
<220>
<223> SV-40(NLS)
<400> 322
<210> 323
<211> 18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豬SynB1
<400> 323
<210> 324
<211> 10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豬SynB3
<400> 324
<210> 325
<211> 17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豬SynB4
<400> 325
<210> 326
<211> 14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7-60
<400> 326
<210> 327
<211> 11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7-57
<400> 327
<210> 328
<211> 10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7-56
<400> 328
<210> 329
<211> 9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8-56
<400> 329
<210> 330
<211> 10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8-57
<400> 330
<210> 331
<211> 9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9-57
<400> 331
<210> 332
<211> 8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9-56
<400> 332
<210> 333
<211> 13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8-60
<400> 333
<210> 334
<211> 5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8-52
<400> 334
<210> 335
<211> 36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37-72
<400> 335
<210> 336
<211> 35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38-72
<400> 336
<210> 337
<211> 13
<212> PRT
<213>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HIV第I型Tat 47-59
<400> 337
<210> 338
<211> 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細胞穿透肽(Transportan)
<400> 338
<210> 339
<211> 2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細胞穿透肽10
<400> 339
<210> 340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細胞穿透肽衍生物
<400> 340
<210> 341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細胞穿透肽衍生物
<400> 341
<210> 342
<211> 34
<212> PRT
<213> 單純疱疹病毒
<220>
<223> 單純疱疹病毒1 VP22
<400> 342
<210> 343
<211> 2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T5
<400> 343
<210> 344
<211> 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基於訊號序列之肽
<400> 344
<210> 345
<211> 1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兩親媒性模型肽(Amphiphilic model peptide)
<400> 345
<210> 346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細菌細胞壁滲透
<400> 346
<210> 347
<211> 3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LL-37
<400> 347
<210> 348
<211> 31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豬天蠶素(cecropin)P1
<400> 348
<210> 349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alpha防禦素(defensin)
<400> 349
<210> 350
<211> 3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人類beta防禦素
<400> 350
<210> 351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環肽細菌素(Bactenecin)
<400> 351
<210> 352
<211> 42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豬PR-39
<400> 352
<210> 353
<211> 13
<212> PRT
<213> 家牛
<220>
<223> 牛抑菌素(Indolicidin)
<400> 353
<210> 354
<211> 27
<212> PRT
<213> 猿猴免疫缺乏病毒
<220>
<223> SIV MPS
<400> 354
<210> 355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pIs1
<400> 355
<210> 356
<211> 3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IgG1重鏈恆定
<400> 356
<210> 357
<211> 32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IgG2重鏈恆定
<400> 357
<210> 358
<211> 37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IgG3重鏈恆定
<400> 358
<210> 359
<211> 3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IgG4重鏈恆定
<400> 359
<210> 360
<211> 23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IgG1 Fc
<400> 360
<210> 361
<211> 23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hIgG1 Fc
<400> 361
<210> 362
<211> 12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6/11/21/22/23重鏈
<400> 362
<210> 363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6/11/21/22/23重CDR1
<400> 363
<210> 364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6/11/21/22/23重CDR2
<400> 364
<210> 365
<211> 1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6/11/21/22/23重CDR3
<400> 365
<210> 366
<211> 1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H重鏈
<400> 366
<210> 367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H重CDR1
<400> 367
<210> 368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H重CDR2
<400> 368
<210> 369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H重CDR3
<400> 369
<210> 370
<211> 10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6/11/21/22輕鏈
<400> 370
<210> 371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6/11/21/22輕CDR1
<400> 371
<210> 372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6/11/21/22輕CDR2
<400> 372
<210> 373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 6/11/21/22輕CDR3
<400> 373
<210> 374
<211> 10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23輕鏈
<400> 374
<210> 375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23輕CDR1
<400> 375
<210> 376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23輕CDR2
<400> 376
<210> 377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23輕CDR3
<400> 377
<210> 378
<211> 10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輕鏈
<400> 378
<210> 379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輕CDR1
<400> 379
<210> 38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輕CDR2
<400> 380
<210> 381
<211> 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Rsv13/19輕CDR3
<400> 381
<210> 382
<211> 57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呼吸道融合性病毒株A2 F蛋白
<400> 382
<210> 383
<211> 2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VH-g1(a/b)-REV引子
<400> 383
<210> 384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1引子
<400> 384
<210> 385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2引子
<400> 385
<210> 386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3引子
<400> 386
<210> 387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4/5引子
<400> 387
<210> 388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6引子
<400> 388
<210> 389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7引子
<400> 389
<210> 390
<211> 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L VLambda 8引子
<400> 390
<210> 391
<211> 682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28d11/pCAL載體
<400> 391
<210> 392
<211> 6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FabLinkerCLambda-Fwd
<400> 392
<210> 393
<211> 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FabLinker-Rev-IT*
<400> 393
<210> 394
<211> 588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2G12 pCAL IT*載體
<400> 394
<210> 395
<211> 2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輕鏈
<400> 395
<210> 396
<211> 22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Fab重鏈
<400> 396
<210> 397
<211> 2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輕鏈
<400> 397
<210> 398
<211> 22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Fab重鏈
<400> 398
<210> 399
<211> 2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輕鏈
<400> 399
<210> 400
<211> 2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Fab重鏈
<400> 400
<210> 401
<211> 22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輕鏈
<400> 401
<210> 402
<211> 228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Fab重鏈
<400> 402
<210> 403
<211> 2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輕鏈
<400> 403
<210> 404
<211> 22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Fab重鏈
<400> 404
<210> 405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H CDR1
<400> 405
<210> 406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H CDR2
<400> 406
<210> 407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H CDR3
<400> 407
<210> 408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L CDR1
<400> 408
<210> 409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L CDR2
<400> 409
<210> 410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L CDR3
<400> 410
<210> 411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H CDR1
<400> 411
<210> 412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H CDR2
<400> 412
<210> 413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H CDR3
<400> 413
<210> 414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L CDR1
<400> 414
<210> 41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L CDR2
<400> 415
<210> 416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L CDR3
<400> 416
<210> 417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H CDR1
<400> 417
<210> 418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H CDR2
<400> 418
<210> 419
<211> 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H CDR3
<400> 419
<210> 420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L CDR1
<400> 420
<210> 421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L CDR2
<400> 421
<210> 422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L CDR3
<400> 422
<210> 423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H CDR1
<400> 423
<210> 424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H CDR2
<400> 424
<210> 425
<211> 1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H CDR3
<400> 425
<210> 426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L CDR1
<400> 426
<210> 427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L CDR2
<400> 427
<210> 428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L CDR3
<400> 428
<210> 429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H CDR1
<400> 429
<210> 430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H CDR2
<400> 430
<210> 431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H CDR3
<400> 431
<210> 432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L CDR1
<400> 432
<210> 433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L CDR2
<400> 433
<210> 434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L CDR3
<400> 434
<210> 435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8c5 VH CDR1
<400> 435
<210> 436
<211> 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sc5 VH CDR1
<400> 436
<210> 437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VH CDR1
<400> 437
<210> 438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VH CDR1
<400> 438
<210> 439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VH CDR1
<400> 439
<210> 440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VH CDR1
<400> 440
<210> 441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VH CDR1
<400> 441
<210> 442
<211> 6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輕鏈
<400> 442
<210> 443
<211> 67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0D8 Fab重鏈
<400> 443
<210> 444
<211> 645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輕鏈
<400> 444
<210> 445
<211> 68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04E5 Fab重鏈
<400> 445
<210> 446
<211> 68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輕鏈
<400> 446
<210> 447
<211> 726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38F10 Fab重鏈
<400> 447
<210> 448
<211> 66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輕鏈
<400> 448
<210> 449
<211> 684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4G3 Fab重鏈
<400> 449
<210> 450
<211> 6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輕鏈
<400> 450
<210> 451
<211> 72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90D3 Fab輕鏈
<400> 451
<210> 452
<211> 22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重鏈
<400> 452
<210> 453
<211> 2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輕鏈
<400> 453
<210> 454
<211> 23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重鏈
<400> 454
<210> 455
<211> 2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輕鏈
<400> 455
<210> 456
<211> 22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重鏈
<400> 456
<210> 457
<211> 2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輕鏈
<400> 457
<210> 458
<211> 12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H CDR1
<400> 458
<210> 459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H CDR2
<400> 459
<210> 460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H CDR3
<400> 460
<210> 461
<211> 1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L CDR1
<400> 461
<210> 462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L CDR2
<400> 462
<210> 463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L CDR3
<400> 463
<210> 464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H CDR1
<400> 464
<210> 465
<211> 16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H CDR2
<400> 465
<210> 466
<211> 2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H CDR3
<400> 466
<210> 467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L CDR1
<400> 467
<210> 468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L CDR2
<400> 468
<210> 469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L CDR3
<400> 469
<210> 470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H CDR1
<400> 470
<210> 471
<211> 1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H CDR2
<400> 471
<210> 472
<211> 9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H CDR3
<400> 472
<210> 473
<211> 10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L CDR1
<400> 473
<210> 474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L CDR2
<400> 474
<210> 475
<211> 11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L CDR3
<400> 475
<210> 476
<211> 6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輕鏈
<400> 476
<210> 477
<211> 681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重鏈
<400> 477
<210> 478
<211> 642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輕鏈
<400> 478
<210> 479
<211> 70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重鏈
<400> 479
<210> 480
<211> 648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輕鏈
<400> 480
<210> 481
<211> 663
<212> DNA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重鏈
<400> 481
<210> 482
<211> 7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6E11 VH CDR1
<400> 482
<210> 483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17C9 VH CDR1
<400> 483
<210> 484
<211> 5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69F6 VH CDR1
<400> 484
<210> 485
<211> 574
<212> PRT
<213> 呼吸道融合性病毒
<220>
<223> F蛋白
<400> 485
<210> 486
<211> 57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莫維珠單抗MARM F蛋白
<400> 486
<210> 487
<211> 574
<212> PRT
<213> 人造序列
<220>
<223> 58C5 MARM F蛋白
<400> 487

Claims (8)

  1. 一種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可變重鏈,其含有VH CDR1,該VH CDR1包含SEQ ID NO:464或483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VH CDR2,該VH CDR2包含SEQ ID NO:465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及VH CDR3,該VH CDR3包含SEQ ID NO:466所示之胺基酸殘基序列;及可變輕鏈,其含有VL CDR1,該VL CDR1包含SEQ ID NO:46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VL CDR2,該VL CDR2包含SEQ ID NO:46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及VL CDR3,該VL CDR3包含SEQ ID NO:4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且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免疫特異性結合於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融合(F)蛋白及/或中和RSV。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抗RSV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VH域,其中該VH域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54之胺基酸1-133所示;及VL域,其中該VL域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55之胺基酸1-107所示。
  3. 一種多價抗體,其包含: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與多聚化域結合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其包含與第二多聚化域結合之抗病毒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一多聚化域與該第二多聚化域為互補或相同的,藉此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與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形成多價抗體。
  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多價抗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用於治療或抑制一或多種RSV感染之症狀,或用於預防RSV感染。
  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之用途,其係用於調配用於治療或抑制一或多種RSV感染之症狀或用於預防RSV感染之藥劑。
  7. 一種偵測RSV感染之方法,其包含:(a)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檢定流體、細胞或組織樣品中RSV抗原之含量;(b)比較該所檢定之RSV抗原含量與對照含量,藉此與該RSV抗原之對照含量相比,該所檢定之RSV抗原含量的增加指示為RSV感染。
  8. 一種經分離核酸,其編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TW105107945A 2010-07-09 2011-07-08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I627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931010P 2010-07-09 2010-07-09
US61/399,310 2010-07-09
US45645410P 2010-11-05 2010-11-05
US61/456,454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902A TW201701902A (zh) 2017-01-16
TWI627964B true TWI627964B (zh) 2018-07-01

Family

ID=4458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177A TWI539963B (zh) 2010-07-09 2011-07-08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105107945A TWI627964B (zh) 2010-07-09 2011-07-08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177A TWI539963B (zh) 2010-07-09 2011-07-08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3) US9139642B2 (zh)
EP (1) EP2591000B1 (zh)
JP (2) JP5744196B2 (zh)
KR (1) KR101896124B1 (zh)
CN (2) CN103097412B (zh)
AR (1) AR082149A1 (zh)
AU (2) AU2011274472B2 (zh)
BR (1) BR112012031638B1 (zh)
CA (2) CA3062786C (zh)
EA (1) EA027835B1 (zh)
IL (1) IL223424B (zh)
MX (1) MX343298B (zh)
NZ (3) NZ718973A (zh)
PH (1) PH12016500859B1 (zh)
SG (2) SG186985A1 (zh)
TW (2) TWI539963B (zh)
WO (1) WO2012006596A2 (zh)
ZA (1) ZA201208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2408B2 (ja) * 2009-08-13 2015-08-12 クルセル ホランド ベー ヴェー ヒト呼吸器合胞体ウイルス(rsv)に対する抗体および使用方法
CN103097412B (zh) 2010-07-09 2016-08-10 克鲁塞尔荷兰公司 抗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以及使用方法
US8956859B1 (en) 2010-08-13 2015-02-17 Aviex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uccessful immunization by one or more vaccines
DK2828293T3 (en) * 2012-03-20 2018-01-08 Humabs Biomed S A ANTIBODIES NEUTRALIZING RSV, MPV AND PVM AND USE THEREOF
WO2014052713A2 (en) * 2012-09-27 2014-04-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r2-and vegf-a-binding protein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CN103048459B (zh) * 2012-12-05 2014-08-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检测试剂
EA201591131A1 (ru) 2012-12-13 2015-12-30 Дзе Трастиз Оф Дзе Юниверсити Оф Пенсильвания Днк-конструкции антитела и способ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US9856313B2 (en) 2013-03-15 2018-01-02 Xiamen University Epitope of RSV fusion protein and antibody recognizing the same
EA039803B1 (ru) 2013-04-25 2022-03-15 Янссен Вэксинс Энд Превеншн Б.В. Стабилизированные растворимые f-полипептиды rsv до слияния
CA2914792C (en) 2013-06-17 2024-02-27 Crucell Holland B.V. Stabilized soluble pre-fusion rsv f polypeptides
CN103604922B (zh) * 2013-11-20 2015-11-25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试剂盒
SG11201604719WA (en) * 2013-12-13 2016-07-28 Univ Pennsylvania Dna antibody construct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EP3102598A2 (en) * 2014-02-04 2016-12-14 Contrafect Corporation Antibodies useful in passive influenza immunization, and compositions, combination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ZA201608812B (en) 2014-06-26 2019-08-28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Antibodies and antigen-binding fragments that specifically bind to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tau
EA036307B1 (ru) 2014-06-26 2020-10-23 Янссен Вэксинс Энд Превеншн Б.В. Антитела и антигенсвязывающие фрагменты, которые специфично связываются с белком тау, ассоциированным с микротрубочками
US20170122965A1 (en) * 2014-08-25 2017-05-04 Konica Minolta, Inc. Reaction method,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device
BR112017011556A2 (pt) 2014-12-01 2018-03-06 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 métodos para gerar um anticorpo sintético, prevenir ou tratar uma doença, tratar um sujeito de infecção por um patógeno e um sujeito com câncer, produto, molécula de ácido nucleico, e, composição.
EP3319634B1 (en) 2015-07-07 2019-08-21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Stabilized soluble pre-fusion rsv f polypeptides
DK3319633T3 (da) 2015-07-07 2021-02-01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Vaccine mod rsv
JO3555B1 (ar) 2015-10-29 2020-07-05 Merck Sharp & Dohme جسم مضاد يبطل فعالية فيروس الالتهاب الرئوي البشري
CN106496324B (zh) * 2015-11-30 2020-01-14 天津昊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全人源抗体
CA3016555A1 (en) * 2016-03-08 2017-09-14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Multiplexed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recombinant antibodies with epitope tags
AU2017248021B2 (en) 2016-04-05 2021-08-12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Stabilized soluble pre-fusion RSV F proteins
AU2017248018A1 (en) 2016-04-05 2018-09-27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Vaccine against RSV
MX2018014699A (es) 2016-05-30 2019-02-28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Proteinas f de prefusion del vrs estabilizadas.
WO2017207477A1 (en) 2016-05-30 2017-12-07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Stabilized pre-fusion rsv f proteins
WO2018075974A2 (en) * 2016-10-21 2018-04-26 Adimab, Llc Anti-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their generation and use
US10259865B2 (en) 2017-03-15 2019-04-16 Adma Biologics, Inc. Anti-pneumococcal hyperimmune globulin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neumococcal infection
AU2018267971A1 (en) 2017-05-17 2019-11-07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nducing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RSV infection
CN107056899B (zh) * 2017-05-31 2020-07-1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细胞膜定位信号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WO2019053109A1 (en) 2017-09-15 2019-03-21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METHOD FOR SAFE INDUCTION OF IMMUNITY AGAINST RSV
US11578118B2 (en) 2017-10-20 2023-02-14 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oduce B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express selected antibodies
SG11202007241WA (en) * 2018-01-31 2020-08-28 Wistar Inst Nucleic acid antibody constructs for use again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EP3768239A4 (en) * 2018-03-21 2022-01-19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NG PATHOGENIC INFECTION
EP3796977A4 (en) * 2018-05-17 2022-03-0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RECEPTOR INHIBITION BY PHOSPHATASE RECRUITMENT
JP2022513025A (ja) 2018-11-13 2022-02-07 ヤンセン ファッシンズ アンド プリベンション ベーフェー 安定化された融合前rsv fタンパク質
CN110016079B (zh) * 2018-12-18 2019-12-24 珠海泰诺麦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中和抗体及其应用
CL2018003869A1 (es) * 2018-12-28 2021-01-15 Univ Pontificia Catolica Chile Anticuerpos monoclonales específicos para la proteína quimérica l del virus de la parainfluenza humana (piv), secuencias nucleotídicas; método y kit de diagnóstico de infección producida por piv
JP2022532723A (ja) 2019-05-15 2022-07-19 ヤンセン ファッシンズ アンド プリベンション ベーフェー 季節性インフルエンザワクチン及びアデノウイルス系呼吸器合胞体ウイルスワクチンの共投与
MX2021013947A (es) 2019-05-15 2021-12-14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Tratamiento profilactico de la infeccion por virus sincitial respiratorio con una vacuna basada en adenovirus.
US11821111B2 (en) 2019-11-15 2023-11-21 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 Barcoded influenza viruses and 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librari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3519740A (ja) 2020-04-02 2023-05-12 ヤンセン ファッシンズ アンド プリベンション ベーフェー 安定化型ワクチン組成物
KR102467943B1 (ko) * 2020-06-25 2022-11-16 재단법인 목암생명과학연구소 항-rsv 항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BR112022026408A2 (pt) 2020-06-29 2023-01-17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Combinação vacinal contra infecção pelo vírus sincicial respiratório
CN112190705A (zh) * 2020-09-25 2021-01-08 广州源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sv-sh亚单位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133094A1 (en) * 2020-12-18 2022-06-23 Bioardis, Llc Fap binding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KR20230147156A (ko) 2021-02-19 2023-10-20 얀센 백신스 앤드 프리벤션 비.브이. 안정화된 융합 전 rsv fb 항원
WO2022175479A1 (en) 2021-02-19 2022-08-25 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 Vaccine combinations again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train a and b infections
WO2022268120A1 (en) * 2021-06-22 2022-12-29 Biocytogen Pharmaceuticals (Beijing) Co., Ltd. Anti-rsv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513A (zh) * 2007-03-06 2010-03-24 西福根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重组抗体
TWI539963B (zh) * 2010-07-09 2016-07-01 庫賽爾荷蘭公司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4887A (en) 1979-12-10 1984-04-24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 Process for making human antibody producing B-lymphocytes
US4391904A (en) 1979-12-26 1983-07-05 Syva Company Test strip kits in immunoassays and compositions therein
US4474893A (en) 1981-07-01 1984-10-02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ancer Center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4714681A (en) 1981-07-01 1987-12-22 The Board Of Rea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ancer Center Quadroma cells and trioma cells and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ame
US4957939A (en) 1981-07-24 1990-09-18 Schering Aktiengesellschaft Steril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of gadolinium chelates useful enhancing NMR imaging
US4472509A (en) 1982-06-07 1984-09-18 Gansow Otto A Metal chelate 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US4716111A (en) 1982-08-11 1987-12-29 Trustees Of Boston University Process for producing human antibodies
GB8308235D0 (en) 1983-03-25 1983-05-05 Celltech Ltd Polypeptides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5807715A (en) 1984-08-27 1998-09-15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ethods and transformed mammalian lymphocyte cells for producing functional antigen-binding protein including chimeric immunoglobulin
US5128326A (en) 1984-12-06 1992-07-07 Biomatrix, Inc. Drug delivery systems based on hyaluronans derivatives thereof and their salt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ame
US4751180A (en) 1985-03-28 1988-06-14 Chiron Corporation Expression using fused genes providing for protein product
US4980286A (en) 1985-07-05 1990-12-25 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In vivo int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in epithelial cells
US4935233A (en) 1985-12-02 1990-06-19 G. D. Searle And Company Covalently linked polypeptide cell modulators
GB8607679D0 (en) 1986-03-27 1986-04-30 Winter G P Recombinant dna product
US5225539A (en) 1986-03-27 1993-07-06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combinant altered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ltered antibodies
US4946778A (en) 1987-09-21 1990-08-07 Genex Corporation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binding molecules
SE459008B (sv) 1986-09-04 1989-05-29 Bioinvent Int Ab Saett att framsstaella humana monoklonala antikroppar
WO1988007089A1 (en) 1987-03-18 1988-09-22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ltered antibodies
US4997764A (en) 1987-04-23 1991-03-05 New York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B-lympocytes with Epstein Barr virus and c-myc containing vectors
US5258498A (en) 1987-05-21 1993-11-02 Creative Biomolecules, Inc. Polypeptide linkers for production of biosynthetic proteins
US4880078A (en) 1987-06-29 1989-11-1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muffler
US5336603A (en) 1987-10-02 1994-08-09 Genentech, Inc. CD4 adheson variants
EP0428534B1 (en) 1988-06-14 1995-03-29 Cetus Oncology Corporation Coupling agents and sterically hindered disulfide linked conjugates prepared therefrom
US4925648A (en) 1988-07-29 1990-05-15 Immunomedics, Inc.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US5601819A (en) 1988-08-11 1997-02-11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Bispecific antibodies for selective immune regulation and for selective immune cell binding
US5223409A (en) 1988-09-02 1993-06-29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IL91501A (en) 1988-09-02 1998-03-10 Dyax Corp Generation of a variegated library of mutant potential binding proteins and screening of said library for proteins with a desired binding activity
SE461985B (sv) 1988-09-13 1990-04-23 Bioinvent Int Ab In vitro immunisering av lymfocytinnehaallande cellpopulationer och materialsats daerfoer
KR900005995A (ko) 1988-10-31 1990-05-07 우메모또 요시마사 변형 인터류킨-2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EP0394827A1 (en) 1989-04-26 1990-10-31 F. Hoffmann-La Roche Ag Chimaeric CD4-immunoglobulin polypeptides
IE63847B1 (en) 1989-05-05 1995-06-14 Res Dev Foundation A novel antibody delivery system for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
EP0739904A1 (en) 1989-06-29 1996-10-30 Medarex, Inc. Bispecific reagents for aids therapy
US5112946A (en) 1989-07-06 1992-05-12 Repligen Corporation Modified pf4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5436146A (en) 1989-09-07 1995-07-25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Helper-free stocks of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s
WO1991006570A1 (en) 1989-10-25 1991-05-16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HYBRID Fc RECEPTOR MOLECULES
JP2571874B2 (ja) 1989-11-06 1997-01-16 アルカーメス コントロールド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タンパク質マイクロスフェア組成物
EP0434879A1 (en) 1989-12-14 1991-07-03 Schering-Plough Method of making factor dependent human B cell lines
GB8928874D0 (en) 1989-12-21 1990-02-28 Celltech Ltd Humanised antibodies
US5780225A (en) 1990-01-12 1998-07-14 Stratagene Method for generating libaries of antibody genes comprising amplification of diverse antibody DNA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se librar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verse antigen combining molecules
AU7247191A (en) 1990-01-11 1991-08-05 Molecular Affinities Corporation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using gene libraries
DE69133566T2 (de) 1990-01-12 2007-12-06 Amgen Fremont Inc. Bildung von xenogenen Antikörpern
US5314995A (en) 1990-01-22 1994-05-24 Oncogen Therapeutic interleukin-2-antibody based fusion proteins
AU654811B2 (en) 1990-03-20 1994-11-24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The Chimeric antibodies with receptor binding ligands in place of their constant region
US5427908A (en) 1990-05-01 1995-06-27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Recombinant library screening methods
US5349053A (en) 1990-06-01 1994-09-20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Chimeric ligand/immunoglobulin molecules and their uses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US5698426A (en) 1990-09-28 1997-12-16 Ixsys, Incorporated Surface expression libraries of heteromeric receptors
AU660629B2 (en) 1990-10-01 1995-07-06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The Targeting viruses and cells for selective internalization by cells
JP3583420B2 (ja) 1990-10-05 2004-11-04 メダレツ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二特異的試薬を用いた標的免疫化
AU8727291A (en) 1990-10-29 1992-06-11 Cetus Oncology Corporation Bispecific antibodies,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ATE218889T1 (de) 1990-11-09 2002-06-15 Stephen D Gillies Cytokine immunokonjugate
WO1992009690A2 (en) 1990-12-03 1992-06-11 Genentech, Inc. Enrichment method for variant proteins with altered binding properties
EP0517895B1 (en) 1990-12-14 1996-11-20 Cell Genesys, Inc. Chimeric chains for receptor-assoc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DK1471142T3 (da) 1991-04-10 2009-03-09 Scripps Research Inst Heterodimere receptor-biblioteker under anvendelse af fagemider
ES2093778T3 (es) 1991-04-26 1997-01-01 Surface Active Ltd Nuevos anticuerpos y metodos para su uso.
ES2181673T3 (es) 1991-05-01 2003-03-01 Jackson H M Found Military Med Procedimiento de tratamiento de las enfermedades respiratorias infecciosas.
ATE199647T1 (de) 1991-05-14 2001-03-15 Univ Connecticut Gerichtete abgabe von genen, die immunogene proteine kodieren
EP0519596B1 (en) 1991-05-17 2005-02-23 Merck & Co. Inc.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immunogenicity of antibody variable domains
WO1992022635A1 (en) 1991-06-05 1992-12-23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Targeted delivery of genes encoding secretory proteins
JPH07503124A (ja) 1991-06-14 1995-04-06 ゾーマ・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微生物によって生産される抗体断片とそれらの複合体
US5844095A (en) 1991-06-27 1998-12-01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CTLA4 Ig fusion proteins
US6136310A (en) 1991-07-25 2000-10-24 Idec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Recombinant anti-CD4 antibodies for human therapy
US5565332A (en) 1991-09-23 1996-10-15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Production of chimeric antibodies - 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US5262522A (en) 1991-11-22 1993-11-16 Immunex Corporation Receptor for oncostatin M and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ATE463573T1 (de) 1991-12-02 2010-04-15 Medimmune Ltd Herstellung von autoantikörpern auf phagenoberflächen ausgehend von antikörpersegmentbibliotheken
US5824307A (en) * 1991-12-23 1998-10-20 Medimmune, Inc. Human-murine chimeric antibodies again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U3434393A (en) 1992-01-17 1993-08-03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Targeted virus
US5622929A (en) 1992-01-23 1997-04-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Thioether conjugates
US5667988A (en) 1992-01-27 1997-09-16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tibody libraries using universal or randomized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s
DK0627940T3 (da) 1992-03-05 2003-09-01 Univ Texas Anvendelse af immunokonjugater til diagnose og/eller terapi af vaskulariserede tumorer
US5912015A (en) 1992-03-12 1999-06-15 Alkermes Controlled Therapeutics, Inc. Modulated release from biocompatible polymers
US5733743A (en) 1992-03-24 1998-03-31 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for producing members of specific binding pairs
US5447851B1 (en) 1992-04-02 1999-07-06 Univ Texas System Board Of Dna encoding a chimeric polypeptide comprising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nf receptor fused to igg vectors and host cells
AU3940293A (en) 1992-04-03 1993-11-08 Alexander T. YOUNG Gene therapy using targeted viral vectors
US5639641A (en) 1992-09-09 1997-06-17 Immunogen Inc. Resurfacing of rodent antibodies
US6685942B1 (en) 1993-12-10 2004-02-03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Huma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A2144043C (en) 1992-09-16 2005-01-18 Dennis R. Burton Huma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KR950703640A (ko) 1992-10-09 1995-09-20 가일 케이,나우톤. 간 보존 세포(liver reserve cells)
DE4239235A1 (de) 1992-11-21 1994-05-26 Krupp Widia Gmbh Schneideinsatz
CA2592997A1 (en) 1992-12-03 1994-06-09 Genzyme Corporation Pseudo-adenovirus vectors
US5359681A (en) 1993-01-11 1994-10-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iber optic sensor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hereto
US5934272A (en) 1993-01-29 1999-08-10 Aradigm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reating aerosolized mist of respiratory drug
EP0619323A1 (en) 1993-04-09 1994-10-12 Schering-Plough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for making such antibodies
US5457035A (en) 1993-07-23 1995-10-10 Immunex Corporation Cytokine which is a ligand for OX40
WO1995015982A2 (en) 1993-12-08 1995-06-15 Genzym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antibodies
ATE300610T1 (de) 1994-01-31 2005-08-15 Univ Boston Bibliotheken aus polyklonalen antikörpern
US5837458A (en) 1994-02-17 1998-11-17 Maxygen,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cellular and metabolic engineering
US5834252A (en) 1995-04-18 1998-11-10 Glaxo Group Limited End-complementary polymerase reaction
US5605793A (en) 1994-02-17 1997-02-25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Methods for in vitro recombination
US5516637A (en) 1994-06-10 1996-05-14 Dad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involving display of protein binding pairs on the surface of bacterial pili and bacteriophage
AU3382595A (en) 1994-07-29 1996-03-04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Novel compounds
GB9415379D0 (en) 1994-07-29 1994-09-21 Smithkline Beecham Plc Novel compounds
AU3374795A (en) 1994-08-29 1996-03-22 Prizm Pharmaceuticals, Inc. Conjugat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with targeted agents
US6030613A (en) 1995-01-17 2000-02-29 Th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Receptor specific transepithelial transport of therapeutics
ATE238668T1 (de) 1995-01-17 2003-05-15 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Rezeptorspezifischer transepithelialer transport von immunogenen
US5731168A (en) 1995-03-01 1998-03-24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making heteromultimeric polypeptides
US6019968A (en) 1995-04-14 2000-02-01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Inc. Dispersible antibod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EP0822830B1 (en) 1995-04-27 2008-04-02 Amgen Fremont Inc. Human anti-IL-8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AU2466895A (en) 1995-04-28 1996-11-18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5811524A (en) 1995-06-07 1998-09-22 Idec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Neutralizing high affinity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to RSV F-protein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and therapeutic use thereof
AU710347B2 (en) 1995-08-31 1999-09-16 Alkermes Controlled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an agent
US5840300A (en) 1995-09-11 1998-11-24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ingle chain recombinant antibodies
AU7075496A (en) 1995-09-18 1997-04-09 Intracel Corporation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GB9601081D0 (en) 1995-10-06 1996-03-20 Cambridge Antibody Tech Specific binding members for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materials and methods
US5723125A (en) 1995-12-28 1998-03-03 Tanox Biosystems, Inc. Hybrid with interferon-alpha and an immunoglobulin Fc linked through a non-immunogenic peptide
JP2978435B2 (ja) 1996-01-24 1999-11-15 チッソ株式会社 アクリロキシプロピルシランの製造方法
DK0885002T3 (da) 1996-03-04 2011-08-22 Penn State Res Found Material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forøgelse af cellulær internalisering
CA2249195A1 (en) 1996-03-18 1997-09-2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Immunoglobin-like domains with increased half lives
US5855913A (en) 1997-01-16 1999-01-05 Massachusetts Instite Of Technology Particles incorporating surfactants for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US5874064A (en) 1996-05-24 1999-02-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erodynamically light particles for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US5985309A (en) 1996-05-24 1999-11-1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paration of particles for inhalation
US5916771A (en) 1996-10-11 1999-06-29 Abgenix, Inc. Production of a multimeric protein by cell fusion method
US20020141990A1 (en) 1996-11-01 2002-10-03 Smith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Anti-RSV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CA2722378C (en) 1996-12-03 2015-02-03 Amgen Fremont Inc. Human antibodies that bind tnf.alpha.
ES2236832T3 (es) 1997-01-16 2005-07-1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paracion de particulas para inhalacion.
JP3876002B2 (ja) 1997-04-14 2007-01-31 ミクロメート・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抗ヒト抗原受容体を産生するための斬新な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の使用
US6235883B1 (en) 1997-05-05 2001-05-22 Abgenix, Inc.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S5989463A (en) 1997-09-24 1999-11-23 Alkermes Controlled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polymer-based controlled release devices
SE512663C2 (sv) 1997-10-23 2000-04-17 Biogram Ab Inkapslingsförfarande för aktiv substans i en bionedbrytbar polymer
HUP9900956A2 (hu) 1998-04-09 2002-04-29 Aventis Pharma Deutschland Gmbh. Egyláncú, több antigéntkötőhely kialakítására képes molekulák, előállításuk és alkalmazásuk
AU747231B2 (en) 1998-06-24 2002-05-09 Alkermes, Inc. Large porous particles emitted from an inhaler
US7527787B2 (en) * 2005-10-19 2009-05-05 Ibc Pharmaceuticals, Inc. Multivalent immunoglobulin-based bioactive assemblies
US6472147B1 (en) 1999-05-25 2002-10-29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display of heterodimeric proteins on filamentous phage using pVII and pIX, compositions, vectors and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WO2001055217A1 (en) 2000-01-27 2001-08-02 Medimmune, Inc. Ultra high affinit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US7229619B1 (en) 2000-11-28 2007-06-12 Medimmune, Inc. Methods of administering/dosing anti-RSV antibodies for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US20050175986A1 (en) 2000-05-09 2005-08-11 Smit Kline Beecham Corporation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DE10048510A1 (de) 2000-09-29 2002-05-16 Fresenius Kabi De Gmbh Lagerstabile Infusionslösung des Ciprofloxacins mit verringertem Säuregehalt
JP4434580B2 (ja) * 2000-11-28 2010-03-17 メディミューン,エルエルシー 予防及び治療のために抗rsv抗体を投与/処方する方法
US6818216B2 (en) 2000-11-28 2004-11-16 Medimmune, Inc. Anti-RSV antibodies
FR2817875B1 (fr) 2000-12-07 2005-03-18 Technopharm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 anticorps monoclonal humain, de fragments de celui-ci ou d'anticorps comprenant de tels fragments, les anticorps ainsi obtenus et leur utilisation
EP2354149B1 (en) 2000-12-12 2017-08-30 MedImmune, LLC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8188231B2 (en) 2002-09-27 2012-05-29 Xencor, Inc. Optimized FC variants
US7175999B2 (en) 2002-07-11 2007-02-13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Polynucleotide and polypeptide fat metabolism regulators and uses thereof
AU2003256823B9 (en) * 2002-07-25 2009-01-08 Medimmune, Llc Methods of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RSV, hMPV, and PIV using anti-RSV, anti-hMPV, and anti-PIV antibodies
US7217797B2 (en) 2002-10-15 2007-05-15 Pdl Biopharma, Inc. Alteration of FcRn binding affinities or serum half-lives of antibodies by mutagenesis
WO2004076677A2 (en) 2003-02-26 2004-09-10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by ebv transformation of b cells
US7070786B2 (en) 2003-06-06 2006-07-04 Centocor, Inc. RSV proteins, antibodies,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WO2005037867A1 (en) 2003-10-15 2005-04-28 Pdl Biopharma, Inc. ALTERATION OF Fc-FUSION PROTEIN SERUM HALF-LIVES BY MUTAGENESIS OF POSITIONS 250, 314 AND/OR 428 OF THE HEAVY CHAIN CONSTANT REGION OF IG
EP2275448A3 (en) 2003-12-19 2013-02-06 Genentech, Inc. Monovalent antibody fragments useful as therapeutics
EP1720908A2 (en) 2004-02-17 2006-11-15 Absalus, Inc. Super-humanized antibodies against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WO2005092925A2 (en) 2004-03-24 2005-10-06 Xencor, Inc. Immunoglobulin variants outside the fc region
TW200636064A (en) 2004-10-28 2006-10-16 Centocor Inc Anti-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tibodies, antigens and uses thereof
PL1974020T3 (pl) 2005-12-16 2011-11-30 Ribovax Biotechnologies Sa Sposoby uzyskiwania unieśmiertelnionych komórek wydzielających przeciwciała
KR20080113223A (ko) * 2006-03-06 2008-12-29 심포젠 에이/에스 호흡기세포 융합 바이러스 감염 치료용 재조합 폴리클로날 항체
EP1997830A1 (en) * 2007-06-01 2008-12-03 AIMM Therapeutics B.V. RSV specific binding molecules and means for producing them
US20110008329A1 (en) * 2007-06-26 2011-01-13 Medlmmune, Llc Methods of Treating RSV Infections And Related Conditions
MX2010002044A (es) 2007-09-07 2010-03-18 Symphogen As Metodos para produccion recombinante de anticuerpos anti-virus sincitial respiratorio (anti-rsv).
AU2008304574A1 (en) 2007-09-24 2009-04-02 Vanderbilt University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d uses thereof
US20110033389A1 (en) * 2009-04-29 2011-02-10 Zhifeng Chen Modified antibodies for passive immunotherapy
JP5762408B2 (ja) * 2009-08-13 2015-08-12 クルセル ホランド ベー ヴェー ヒト呼吸器合胞体ウイルス(rsv)に対する抗体および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513A (zh) * 2007-03-06 2010-03-24 西福根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重组抗体
TWI539963B (zh) * 2010-07-09 2016-07-01 庫賽爾荷蘭公司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lecular Medicine, 1999, 5(1), 35-4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05547A1 (en) 2012-01-12
CA3062786A1 (en) 2012-01-12
BR112012031638B1 (pt) 2021-01-12
EP2591000A2 (en) 2013-05-15
CN106188284B (zh) 2020-05-08
TWI539963B (zh) 2016-07-01
AU2011274472A1 (en) 2012-11-29
US9403900B2 (en) 2016-08-02
CN103097412A (zh) 2013-05-08
NZ703035A (en) 2016-06-24
NZ718973A (en) 2019-01-25
CA2805547C (en) 2020-01-07
KR20130111212A (ko) 2013-10-10
AU2017201306B2 (en) 2019-03-14
AU2011274472B2 (en) 2017-03-30
MX2012014043A (es) 2013-03-12
PH12016500859A1 (en) 2020-07-06
KR101896124B1 (ko) 2018-09-07
JP5744196B2 (ja) 2015-07-08
WO2012006596A3 (en) 2012-04-19
US9139642B2 (en) 2015-09-22
SG186985A1 (en) 2013-02-28
US20130177573A1 (en) 2013-07-11
US9988437B2 (en) 2018-06-05
TW201701902A (zh) 2017-01-16
TW201201839A (en) 2012-01-16
EP2591000B1 (en) 2017-05-17
JP2015198658A (ja) 2015-11-12
EA027835B1 (ru) 2017-09-29
US20160194383A1 (en) 2016-07-07
NZ603488A (en) 2015-02-27
WO2012006596A2 (en) 2012-01-12
AR082149A1 (es) 2012-11-14
SG10201800717UA (en) 2018-02-27
PH12016500859B1 (en) 2020-07-06
EA201291243A1 (ru) 2013-08-30
AU2011274472A2 (en) 2012-12-06
CA3062786C (en) 2022-04-19
ZA201208546B (en) 2018-12-19
US20140363427A1 (en) 2014-12-11
IL223424B (en) 2018-11-29
MX343298B (es) 2016-11-01
CN103097412B (zh) 2016-08-10
CN106188284A (zh) 2016-12-07
JP2013539357A (ja) 2013-10-24
AU2017201306A1 (en)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964B (zh) 抗-人類呼吸道融合性病毒(rsv)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JP5762408B2 (ja) ヒト呼吸器合胞体ウイルス(rsv)に対する抗体および使用方法
AU2010282312B2 (en)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nd methods of use
WO2021202463A1 (en) Anti-rsv anti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