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631B - 層合板 - Google Patents

層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8631B
TWI618631B TW102146072A TW102146072A TWI618631B TW I618631 B TWI618631 B TW I618631B TW 102146072 A TW102146072 A TW 102146072A TW 102146072 A TW102146072 A TW 102146072A TW I618631 B TWI618631 B TW I6186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methacrylic resin
polymer
rubbe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6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9715A (zh
Inventor
Tomohiro Maekawa
Kazuhiko Hatakeyam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Escarbo She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Escarbo She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29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6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 B32B37/15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at least one layer is extrud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在高濕環境下不易翹曲,且具有優異的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的層合板,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具有: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I),從該面(I)依序層合有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且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II),從該面(II)依序層合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層合結構。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可藉由例如下述方法來製造,該方法係包含藉由共壓出成形來將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進行層合。

Description

層合板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外觀(exterior)用途、看板用途等領域中之含有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層合板。
聚碳酸酯樹脂板,由於具有優異的透明性、耐衝擊性等,因此以外觀用途及看板用途等領域為首,而使用於照明用途、顯示器之前面板用途等各種領域中。
但,聚碳酸酯樹脂板,一般係有耐久性及表面硬度不佳的問題。
為了解決此問題,提案有一種層合板,其係於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其中一面層合有丙烯酸樹脂層(例如,專利文獻1)。此外,此丙烯酸樹脂層係耐衝擊性差,而恐有破裂之虞,因此,提案有一種層合板,其並非上述之丙烯酸樹脂層,而是於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兩面,層合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層的層合板,該甲基丙烯酸樹脂層,相對於甲基丙烯酸樹脂100重量份,以25重量份的比例含有交聯丙烯酸酯系彈性體。
此等層合板,通常,係藉由壓出成形而得 到。尤其,將含有交聯丙烯酸酯系彈性體等之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與聚碳酸酯樹脂層進行壓出成形而予以層合一體化之技術係非常有用,且利用範圍亦廣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8-0255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58627號公報
但,於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其中一面層合有丙烯酸樹脂層的層合板,係有於高濕環境下翹曲會變大的問題。此外,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兩面層合有含有交聯丙烯酸酯系彈性體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的層合板,係有表面硬度降低的問題。
因此,於本發明中係鑑於上述問題,為了解決而以提供一種於高濕環境下不易翹曲,且具有優異的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之層合板為課題。
本發明者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努力探討的結果,發現由以下之構造所構成的解決手段,因而完 成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之發明。
[1]一種層合板,其特徵為具有: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I),從該面(I)依序層合有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且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II),從該面(II)依序層合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結構。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係各自為20~100μm。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係各自為20~100μm。
[4]如上述[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為50~200μm。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為50~200μm。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與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 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的差為-50~50μm。
[7]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上述[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層合板的方法,該製造方法係包含藉由共壓出成形來將前述聚碳酸酯樹脂層(A)、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進行層合。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於高濕環境下不易翹曲,且具有優異的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之層合板。
1‧‧‧層合板
2、3‧‧‧橡膠狀聚合物
11、12、13‧‧‧擠壓機
14‧‧‧進料模組
15‧‧‧模頭
16‧‧‧第1冷卻輥
17‧‧‧第2冷卻輥
18‧‧‧第3冷卻輥
A‧‧‧聚碳酸酯樹脂層
B‧‧‧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C‧‧‧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D‧‧‧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E‧‧‧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I‧‧‧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其中一面
II‧‧‧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另一面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層合板之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層合板之製造方法的概略說明圖。
根據第1圖說明本發明之層合板。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層合板1之剖面。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具有: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I),從該面(I)依序層合有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且於聚碳 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II),從該面(II)依序層合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層合結構。亦即,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如第1圖所示般,依B、C、A、D、E的順序層合有5個層(亦即,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具有(B)/(C)/(A)/(D)/(E)的層合結構)。
可形成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聚碳酸酯系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藉由以界面聚縮合法、熔融酯交換法等使二元酚與羰基化劑產生反應所得到者;藉由以固相酯交換法等使碳酸酯預聚物聚合所得到者;以開環聚合法使環狀碳酸酯化合物聚合所得到者等。
二元酚係可列舉例如:對苯二酚、間苯二酚、4,4’-二羥基二苯基、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 基苯基)-4-異丙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α,α’-雙(4-羥基苯基)-o-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p-二異丙基苯、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基酮、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二苯酯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合併使用。
此等二元酚當中,較佳為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尤其,較佳為雙酚A之單獨使用,或雙酚A、與由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所構成群中選出的至少1種合併使用。
羰基化劑係可使用例如:羰基鹵化物(例如,二氯化羰等)、碳酸酯(例如,二苯基碳酸酯等)、鹵甲酸酯(haloformate)(例如,二元酚之二鹵甲酸酯等)等。此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合併使用。
此外,並不特別限定於在上述固相酯交換法 等所使用之碳酸酯預聚物、或在開環聚合法所使用之環狀碳酸酯化合物,可使用在該領域中以往所周知者。
另外,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市售之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樹脂層(A)所含有的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10000~30000,較佳為15000~25000。另外,此等之值皆為重量平均分子量。
形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之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分別將主要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酯之均聚物;50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酯與50重量%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單體之共聚物等。於共聚物的情況中,相對於單體總重量,較佳為甲基丙烯酸酯為70重量%以上,其他單體為30重量%以下,更佳為甲基丙烯酸酯為90重量%以上,其他單體為10重量%以下。
另外,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係可以相同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所形成,亦可以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樹脂所形成。就控制翹曲的觀點而言,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較佳為以相同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所形成。
甲基丙烯酸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可具有取代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酯部之烷基所具有的取代基並無特別 限制,可列舉例如碳數1~12之烷氧基等。另外,取代基之數及於烷基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制。甲基丙烯酸酯之更具體的例子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n-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n-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n-辛酯、甲基丙烯酸n-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酯、甲基丙烯酸n-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係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合併使用。此等當中,較佳為具有碳數為1~8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含有50重量%以上,較佳為70重量%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均聚物(亦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亦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其他單體(亦即,能夠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單體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丙烯酸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馬來醯亞胺類、不飽和腈、乙烯性不飽和羧酸羥烷酯、乙烯性不飽和羧酸醯胺、乙烯性不飽和酸、乙烯性不飽和磺酸酯、乙烯性不飽和醇及其之酯、乙烯性不飽和醚、乙烯性不飽和胺、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脂肪族共軛二烯等。此等 當中,較佳為丙烯酸酯。此等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單體,係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合併使用。
丙烯酸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可具有取代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的烷基之丙烯酸酯等。酯部之烷基所具有的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碳數1~12之烷氧基等。另外,取代基之數及於烷基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制。丙烯酸酯之具體例係可列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n-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n-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n-辛酯、丙烯酸n-壬酯、丙烯酸異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十一酯、丙烯酸n-戊酯、丙烯酸異戊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此等當中,較佳為具有碳數為1~8之烷基的丙烯酸酯,更佳為丙烯酸甲酯。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苯乙烯、鹵化苯乙烯(例如,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等)、烷基苯乙烯(例如,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之具有碳數1~12之直鏈狀或分支之烷基的苯乙烯等)等。
馬來醯亞胺類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苯基馬來醯亞胺等之芳香族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飽和或不飽和之脂環式馬來醯亞胺等。
不飽和腈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丙烯腈、α-氯丙烯腈、α-甲氧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二氰亞 乙烯等。
乙烯性不飽和羧酸羥烷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具有至少1個羥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更具體而言可列舉:羥基乙基丙烯酸酯、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丙基丙烯酸酯、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丁基丙烯酸酯、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乙烯性不飽和羧酸醯胺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可具有取代基之可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的烷基之(甲基)丙烯醯胺等。烷基可具有的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碳數1~12之烷氧基等。另外,取代基之數及於烷基之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制。此外,烷基之數及於其之醯胺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制。乙烯性不飽和羧酸醯胺之具體例係可列舉: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乙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丙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n-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
乙烯性不飽和酸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馬酸、富馬酸酐、馬來酸、馬來酸酐等之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羧酸或 其之酐;乙烯基磺酸、異戊二烯磺酸等之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磺酸等。乙烯性不飽和酸亦可以例如鈉、鉀等之鹼金屬、氨等中和。
乙烯性不飽和磺酸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磺酸酯等,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乙烯基磺酸烷酯、異戊二烯磺酸烷酯等。
乙烯性不飽和醇及其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由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醇(例如,乙烯基醇、烯丙基醇、甲基烯丙醇等)、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醇與碳數1~20之羧酸或磺酸所形成的酯(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乙酸烯丙酯、己酸甲基烯丙酯、月桂酸烯丙酯、苯甲酸烯丙酯、烷基磺酸乙烯酯、烷基磺酸烯丙酯、芳基磺酸乙烯酯等)等。
乙烯性不飽和醚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具有碳數1~20之烷基與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醚(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n-丙基乙烯基醚、異丙基乙烯基醚、甲基烯丙基醚、乙基烯丙基醚等)等。
乙烯性不飽和胺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具有至少1個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基、與因應需要之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及/或碳數6~20之芳香族基的第1級~第3級胺(例如,乙烯基二甲基 胺、乙烯基二乙基胺、乙烯基二苯基胺、烯丙基二甲基胺、甲基烯丙基二乙基胺等)等。
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具有至少1個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基、與因應需要之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及/或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的矽烷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乙烯基三乙基矽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矽烷、二甲基烯丙基氯矽烷、乙烯基三氯矽烷等。
脂肪族共軛二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新戊基-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1,2-二氯-1,3-丁二烯、2,3-二氯-1,3-丁二烯、2-溴-1,3-丁二烯、2-氰基-1,3-丁二烯、取代直鏈共軛戊二烯類、直鏈及側鏈共軛己二烯等之碳數4~20的脂肪族共軛二烯等。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為80000~250000,較佳為100000~200000。另外,此等之值皆為重量平均分子量。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可分別在不對表面硬度造成不良影響的範圍內,因應需要而進一步含有後述之橡膠狀聚合物。亦即,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係可分別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作為樹脂成分,且進一步由含有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於此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甲基丙烯 酸樹脂,係可列舉上述之甲基丙烯酸樹脂。橡膠狀聚合物係可列舉:在構成後述之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之說明所例示的橡膠狀聚合物。
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橡膠聚合物、與構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含有的橡膠狀聚合物,係可相同,亦可相異。
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中,橡膠狀聚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之合計100重量%,分別為2重量%以下,較佳為1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以下。橡膠狀聚合物之含量過多時,層合板1之表面硬度,尤其是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表面硬度會變低。
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係分別以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形成。此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係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與橡膠狀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列舉:於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中所含有之甲基丙烯酸樹脂。
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與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之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相同,亦可相異。
此外,形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之甲基丙烯酸樹脂,與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全部相同,亦可為一部分相同,或者完全不同。就縮小折射率的差之觀點而言,係以其全部為相同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為佳。
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橡膠狀聚合物(2、3),係可列舉例如:聚丁二烯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膠等之二烯系橡膠;丙烯酸烷酯之均聚物(例如,聚丁基丙烯酸酯、聚丙基丙烯酸酯、聚-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烷酯與其他單體之共聚物等之丙烯酸系橡膠;及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系橡膠等。使此等橡膠聚合物與後述之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之單體接枝聚合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亦可適合作為橡膠狀聚合物使用。橡膠狀聚合物為接枝共聚物時,通常,可以上述橡膠成分為5~80重量份,且接枝用之單體為20~95重量份的比例使用。此等接枝共聚物,係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昭55-147514號公報、日本特公昭47-9740號公報等所記載者等。
接枝共聚物之較佳的例子係可列舉:含有將 上述之橡膠成分作為內層,且將接枝聚合鏈作為外層的多層結構聚合物。於此情況中,內層之橡膠成分,較佳係可使用上述之丙烯酸系橡膠。此丙烯酸系橡膠,係可為丙烯酸烷酯之均聚物,亦可為丙烯酸烷酯50重量%以上與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其他單體50重量%以下的共聚物。
丙烯酸烷酯係可列舉例如: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丙烯酸烷酯,具體而言係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其他的單體係可列舉例如: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酯、具有碳數1~12之烷氧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丙烯酸烷氧基烷酯、具有氰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丙烯酸氰基烷酯(例如,丙烯酸氰基乙酯等)、具有丙烯醯胺、羥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丙烯酸羥烷酯、具有羥基之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羥烷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例如,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之具有碳數1~12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苯乙烯等)、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此外,丙烯酸烷酯以外的其他單體,係亦可使用於酯部具有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等之具有交聯性的單體。
丙烯酸系橡膠之玻璃轉移點(Tg)較佳為未達25℃。
外層之接枝聚合鏈,可列舉較佳為烷基之碳數為1~4的甲基丙烯酸烷酯之均聚物、烷基之碳數為1~4的甲基丙烯酸烷酯50重量%以上與其他單體(烷基之碳數為1~4的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50重量%以下之共聚物等。在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酯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係可列舉例如:烷基之碳數為5以上,較佳係碳數為5~20之甲基丙烯酸烷酯、於酯部具有碳數1~2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的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例如,乙烯基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等之具有碳數1~12之直鏈或分支的烷基之苯乙烯等)、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此外,上述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亦可使用於酯部具有碳數2~20之乙烯性不飽和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等之具有交聯性的單體。
此外層聚合物之Tg較佳為25℃以上。
此外,亦可使與外層聚合物相同的聚合物存在於較內層之丙烯酸系橡膠更內側處。
如上述之多層結構的聚合物,係將其全體的重量作為基準而以較佳為20~60重量%的量含有丙烯酸系橡膠層。
此等多層結構之聚合物,係可使用例如日本特公昭55-2757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6-80739號公報、日本特開昭49-23292號公報等所記載者。
於含橡膠狀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中,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橡膠狀聚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之合計100重量%,通常為3~50重量%,較佳為4~30重量%,更佳為5~20重量%。若橡膠狀聚合物的比例為上述範圍內,則樹脂板1會變得更不易破裂(亦即,耐衝擊性會更提昇)。
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橡膠狀聚合物3,與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橡膠狀聚合物2,係可相同,亦可相異。就控制翹曲的觀點而言,以任何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皆為相同組成(亦即,使用相同甲基丙烯酸樹脂及相同橡膠狀聚合物)為佳。
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中,係可分別因應需要而添加例如:抗靜電劑(例如,烷基磺酸鈉、烷基硫酸鈉、硬脂酸單甘油酯、聚醚酯醯胺等)、抗氧化劑(例如,受阻酚等)、難燃劑(例如,磷酸酯等)、潤滑劑(例如,棕櫚酸、硬脂醇等)、光安定劑(例如,受阻胺等)、紫外線吸收劑 (例如,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酸苯胺(oxalic anilide)系紫外線吸收劑、乙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光擴散劑、染料、顏料、螢光增白劑等。此等添加劑亦可因應需要而使用2種以上。
摻混添加劑的方法係可列舉例如:以亨舍爾混合機、滾打機(tumbler)等將樹脂與添加劑機械性混合之後,進行熔融混練的方法等。熔融混練係可使用單軸或雙軸之擠壓機、各種捏合機等來進行。
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可藉由以具有上述之(B)/(C)/(A)/(D)/(E)之層合結構的方式,以共壓出成形予以層合一體化,而適當地製造。此共壓出成形,例如,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為相同組成,且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為相同組成時,可使用3基之單軸或雙軸擠壓機來進行。亦即,藉由分別將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的各材料進行熔融混練之後,經由進料模組模頭(feed block die)、多分歧管模頭(multimanifold die)等進行層合,而可進行層合板1之製造。經層合一體化的熔融樹脂,係只要使用例如輥單元等之冷卻單元進行冷卻固化即可。藉由共壓出成形所製造的層合板,相較於藉由使用黏著劑或接著劑來貼合所製造出的層合板,就容易二次成形的觀點而言較為理想。
層合板1,係依據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相同與否,且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相同與否,而具有包含3~5種類之層的5層結構。
另外,於本發明之層合板1中,雖各層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但相對於A層的厚度,B層的厚度為例如1~40%,較佳為2~35%,C層的厚度為例如1~40%,較佳為2~35%,D層的厚度為例如1~40%,較佳為2~35%,E層的厚度為例如1~40%,較佳為2~35%。
此外,B層與C層的厚度之合計,相對於A層的厚度為例如2~80%,較佳為4~70%,D層與E層的厚度之合計,相對於A層的厚度為例如2~80%,較佳為4~70%。
此外,B層與C層的厚度之合計,D層與E層的厚度之合計的比(B+C:D+E)為例如1:0.5~1:2。
以下,針對製造本發明之層合板1的方法之一實施形態,列舉以共壓出成形進行製造的情況為例,參照第2圖進行詳細地說明。另外,此例,係具有5層結構之層合板1的製造方法,該5層結構係包含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為相同,且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為相同之3種類之層。
如第2圖所示般,將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含橡膠狀聚合物 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的各材料,分別以個別的擠壓機11、12、13進行加熱而熔融混練,分別供給至進料模組14,將各材料在熔融狀態下進行層合予以一體化之後,從模頭15壓出。
另外,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為不同的情況、或於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為不同的情況中,只要分別設有相對應的擠壓機,由各擠壓機分別將材料供給至進料模組14,從模頭15壓出熔融樹脂,而製造5層結構之層合板1即可。
接著,將從模頭15所壓出的薄片狀或薄膜狀之熔融樹脂,夾入於略水平方向對向配置的第1冷卻輥16與第2冷卻輥17之間。第1冷卻輥16與第2冷卻輥17係構成為:至少一方連接於馬達等之旋轉驅動手段,且兩輥以特定的圓周速度旋轉。兩輥當中,第2冷卻輥17為捲掛輥(或者搬運輥),其係被挾持在兩輥間之後的薄片狀或薄膜狀之層合板1會被捲掛(也就是說,在將層合板1接觸於第2冷卻輥17的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狀態下直接進行搬運)。
第1冷卻輥16及第2冷卻輥17,係可以金屬輥或金屬彈性輥構成,亦可將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組合而構成。
於得到遲滯值低減之層合板1的情況中,較佳為以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之組合來構成第1冷卻輥16 及第2冷卻輥17者。亦即,若將熔融樹脂挾持於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之間,則金屬彈性輥會透過熔融樹脂而沿著金屬輥的外周面彈性變形成凹狀,金屬彈性輥與金屬輥會透過熔融樹脂,而可以特定的接觸長度接觸。藉此,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會成為相對於熔融樹脂以面接觸而壓著,被挾持於此等輥間的熔融樹脂,係可一邊均勻地加壓成面狀一邊成膜。其結果,可得到成膜時之變形低減,且遲滯值低減的層合板1。
於組合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的情況中,較佳為將第1冷卻輥16設為金屬彈性輥,將第2金屬輥17設為金屬輥者。藉此,可更減低所得到的層合板1之遲滯值。
將被夾入上述第1冷卻輥16與第2冷卻輥17之間的熔融樹脂,依照第2冷卻輥17及第3冷卻輥18的順序捲掛。具體而言,使被捲掛在第2冷卻輥17的熔融樹脂,通過第2冷卻輥17與第3冷卻輥18之間而捲掛於第3冷卻輥18。也就是說,在將熔融樹脂接觸於第2冷卻輥17的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狀態下直接搬運之後,挾持在第2冷卻輥17與第3冷卻輥18之間,然後,在接觸於第3冷卻輥18的外周面之至少一部分的狀態下直接搬運。藉此,由於可使熔融樹脂緩緩冷卻,因此可減低所得到的層合板1之遲滯值。另外,第2冷卻輥17與第3冷卻輥18之間,係可設有特定的間隔而成為開放狀態,亦可不設有特定的間隔而使熔融樹脂夾入兩輥之間。
第3冷卻輥18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以往壓出成形所使用的通常之金屬輥。具體例係可列舉:鑽孔輥(drilled roll)、螺旋輥(spiral roll)等。第3冷卻輥18之表面狀態係以鏡面者為佳。另外,亦可於第3冷卻輥18之後依第4冷卻輥、第5冷卻輥...陸續設置複數支冷卻輥,將捲掛(或搬運)於第3冷卻輥18之薄片狀或薄膜狀的層合板1,依序捲掛(或搬運)於接下來的冷卻輥。
捲掛(或搬運)於第3冷卻輥18,藉由牽引輥(無圖示)來牽引經緩緩冷卻的層合板,若將此捲曲,則可得到本發明之層合板1。層合板1整體的厚度較佳為0.2~3mm,更佳為0.3~2mm,再更佳為0.4~1.5mm。若層合板1具有上述範圍之厚度,則更容易成形,生產性亦更為提昇。層合板1整體的厚度,係可藉由調整融熔狀態之層合板整體的厚度、冷卻單元所具備之輥或帶的間隔、圓周速度等,而任意調整。
於本發明之層合板1中,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厚度較佳為20~2900μm。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的厚度分別為20~100μm,較佳為30~90μm,更佳為40~90μm。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的厚度分別為20~100μm,較佳為30~80μm,更佳為30~70μm。尤其,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越厚則表面硬度會越提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越厚則耐衝擊性會越提昇。
於本發明之層合板1中,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以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係分別為50~200μm,較佳為60~150μm,更佳為70~120μm。
進而,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的差為-50~50μm,較佳為-40~40μm,更佳為-30~30μm。另外,此厚度的差,係可藉由[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而計算。或者,亦可為藉由[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而計算者。
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的厚度,係可分別藉由調整來自各擠壓機之供給量等,而任意調整。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係為了賦予層合板1表面硬度,以具有某程度的厚度者為佳。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係為了一邊賦予層合板1耐衝擊性,一邊賦予抑制翹曲的效果,以設為接近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者為佳。亦即,針對厚度,較佳為儘可能使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以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接近,兩者之差越大則有翹曲越大的傾向。
本發明之層合板1,係可適合使用於外觀用途、看板用途、照明用途、顯示器之前面板用途等,尤其,可適合作為顯示器之前面板使用。使用本發明之層合板1作為顯示器之前面板時,以使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成為視認者側,且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成為顯示器側的方式使用,係就層合板1之表面硬度及耐衝擊性的觀點而言較為理想。此外,本發明之層合板1並不限定於所例示的用途,可適合使用於外觀受到重視的領域。另外,於此情況中,亦以使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為視認者側較為理想。
[實施例]
以下,雖列舉實施例及比較例來具體說明本 發明,但本發明並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的擠壓裝置係如第2圖所示之裝置,其構成係如下所述。
擠壓機11:螺槳徑65mm、單軸、附通氣孔之擠壓機(東芝機械(股)製)。
擠壓機12:螺槳徑45mm、單軸、附通氣孔之擠壓機(日立造船(股)製)。
擠壓機13:螺槳徑45mm、單軸、附通氣孔之擠壓機(日立造船(股)製)。
進料模組14:3種5層分配型之進料模組(日立造船(股)製)。
模頭15:唇口寬1400mm、唇口間隔1mm之T模頭(日立造船(股)製)。
冷卻輥16、17、18:橫型、面長1400mm、直徑300mm之冷卻輥。
針對冷卻輥,若更具體地說明,則使用金屬彈性輥作為第1冷卻輥16。採用:於此金屬彈性輥處係以覆蓋軸輥之外周面的方式配置有金屬製薄膜,且流體被封入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者。
第1冷卻輥16之金屬彈性輥的軸輥係使用不鏽鋼製者。金屬製薄膜係使用厚度2mm之不鏽鋼製的鏡面金屬套管(sleeve)。進而,藉由使用油作為上述流體,並將此油進行溫度控制,而能夠對於金屬彈性輥進行溫度控制。更具體而言,係藉由溫度調節機的ON-OFF控 制將油進行加熱、冷卻,而能夠控制溫度,並使其於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循環。
第2冷卻輥17及第3冷卻輥18係使用高剛性之金屬輥。此金屬輥係表面狀態為鏡面之不鏽鋼製的螺旋輥。
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的樹脂為以下之3種類。
樹脂1:使用熱變形溫度(Th)140℃之Sumitomo Dow(股)製之聚碳酸酯樹脂「CALIBRE 301-10」。
樹脂2:使用有於熱變形溫度(Th)100℃之住友化學(股)製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樹脂「SUMIPEX MH」100重量份中,混合有0.5重量份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ADEKA(股)製之LA-31)的組成物。
樹脂3: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8/2(重量比)之共聚物86重量%、與下述合成例1所得到的橡膠狀聚合物14重量%之混合物。
(合成例1) (橡膠狀聚合物之製造)
於內容積5L之玻璃製反應容器中,裝入離子交換水1700g、碳酸鈉0.7g、及過硫酸鈉0.3g,在氮氣流下進行攪拌。於其中裝入分散劑(花王(股)製之「Pelex OT-P」)4.46g、離子交換水150g、甲基丙烯酸甲酯150g、 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3g,昇溫至75℃,進行攪拌150分鐘。
接著,分別耗費90分鐘添加丙烯酸丁酯689g、苯乙烯162g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7g之混合物、與過硫酸鈉0.85g、分散劑(Pelex OT-P)7.4g及離子交換水50g之混合物,進一步使其聚合90分鐘。
然後,進一步分別耗費30分鐘添加甲基丙烯酸甲酯326g及丙烯酸乙酯14g之混合物、與溶解有0.34g之過硫酸鈉的離子交換水30g。添加結束後,進一步保持60分鐘而完成聚合。
將所得到的乳膠投入0.5重量%氯化鋁水溶液中,使橡膠狀聚合物凝聚。以溫水將此洗淨5次,使其乾燥而得到橡膠狀聚合物。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5) (層合板之製作)
首先,如第2圖所示般,配置擠壓機11、12、13、進料模組14、模頭15、及冷卻輥16、17、18。接著,以擠壓機11熔融混練表1所示之樹脂作為形成聚碳酸酯樹脂層(A)(以下稱為樹脂層A)的樹脂、以擠壓機12熔融混練表1所示之樹脂作為形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以下稱為樹脂層B)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以下稱為樹脂層D)的樹脂、以擠壓機13熔融混練表1所示之樹脂作為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C)(以下稱為樹脂層C)及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以下稱為樹脂層E)的樹脂,而分別供給至進料模組14。
接著,從模頭15壓出:於從擠壓機11經由進料模組14所形成的樹脂層A之其中一面層合有從擠壓機13經由進料模組14所形成的樹脂層C,於此樹脂層C的表面層合有從擠壓機12經由進料模組14所形成的樹脂層B,接著,於樹脂層A的另一面層合有從擠壓機12經由進料模組14所形成的樹脂層D,於樹脂層D的表面層合有從擠壓機13經由進料模組14所形成的樹脂層E之薄膜狀熔融樹脂。
接著,將從模頭15所壓出的薄膜狀熔融樹脂夾入對向配置的第1冷卻輥16與第2冷卻輥17之間,捲掛(或一邊進行搬運)於第3冷卻輥18而成形,經冷卻,於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依序層合有樹脂層C及樹脂層B,於樹脂層A的另一面,依序層合有樹脂層D及樹脂層E,而得到具有以下之表1所示的厚度之5層結構的層合板1。
另外,第1冷卻輥16的表面溫度為120℃,第2冷卻輥17的表面溫度為125℃,第3冷卻輥18的表面溫度為130℃。此等溫度為實際測量各冷卻輥的表面溫度所得之值。
針對所得到的各層合板(實施例1~4及比較例1~5之層合板),藉由以下的方法評估出「表面硬 度」(鉛筆硬度)、「翹曲」及「耐衝擊性」(落球強度)。將結果顯示於以下之表2。
另外,於比較例5之層合板中,從擠壓機11將聚碳酸酯樹脂1供給至進料模組14,並與上述相同的方式形成聚碳酸酯樹脂層A,從擠壓機12將甲基丙烯酸樹脂2供給至進料模組14,於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形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於樹脂層A的另一面形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接著,從擠壓機13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酯樹脂3供給至進料模組14,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表面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並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表面形成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
「表面硬度」(鉛筆硬度)
依據JIS K 5400測量出鉛筆硬度。
「翹曲」
將所得到的層合板裁切成100mm(壓出流動方向)×55mm(壓出寬方向)之尺寸,而得到試驗片。測量出所得到的試驗片之4角浮起的量(mm)(初期)。將此試驗片在85℃的溫度下曝露於85%濕度的環境中72小時之後,在25℃之溫度下於55%濕度的環境中靜置4小時。其後,將樹脂層(B)面作為上面,測量出4角浮起的量(mm)(曝露後)。+係表示樹脂層(B)面為凹,-係 表示樹脂層(B)面為凸。
耐衝擊性(落球強度)
將所得到的層合板裁切成60×60mm之尺寸,而得到試驗片。將此試驗片之樹脂層(B)面作為上側(落球側),一邊使距離樹脂層(B)的表面之高度每次增加5cm一邊使金屬球(63.8g、直徑20mm)落下至試驗片。將於試驗片產生龜裂的高度作為落球強度而進行評估。顯示出於試驗片產生龜裂的高度越高,耐衝擊性越為優異。
如表2所示般,實施例1~4所得到的層合板,在高濕環境下皆不易產生翹曲,即使從80cm以上的高度落球亦不產生龜裂而耐衝擊性優異,且層合板的表面亦具有鉛筆硬度為4H之優異的表面硬度。
另一方面,可知:於比較例1~5中,鉛筆硬度皆為3H以下,其表面硬度低,進而,於比較例3中,層合板之翹曲嚴重,於比較例4中,其耐衝擊性明顯降低。因而,可知:於比較例1~5所得到的層合板,係於表面硬度、在高濕環境下之翹曲、耐衝擊性當中至少1項不佳,而無法得到可滿足表面硬度、翹曲、耐衝擊性各項 之層合板。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層合板係可適合利用於外觀用途、看板用途、照明用途、顯示器之前面板用途等的領域中。尤其,本發明之層合板,係如上所述般具有優異的表面硬度、或在高濕環境下之翹曲的防止性、優異的耐衝擊性,因此,可適合利用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視或監視器等之顯示器的前面板。
另外,本申請係將2012年12月21日在日本所申請的日本特願2012-279655作為基礎而主張其優先權者,其內容係經由參考而完全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1‧‧‧層合板
2、3‧‧‧橡膠狀聚合物
A‧‧‧聚碳酸酯樹脂層
B‧‧‧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C‧‧‧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D‧‧‧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E‧‧‧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
I‧‧‧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其中一面
II‧‧‧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另一面

Claims (7)

  1. 一種層合板,其特徵為具有: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其中一面(I),從該面(I)依序層合有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且於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II),從該面(II)依序層合有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與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係各自為20~100μm。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係各自為20~100μm。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為50~200μm。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E)的厚度之合計為50~200μm。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之合計、與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D)的厚度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 層(E)的厚度之合計的差為-50~40μm。
  7. 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層合板的方法,該製造方法係包含藉由共壓出成形來將前述聚碳酸酯樹脂層(A)、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D)、以及前述含橡膠狀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及(E)進行層合。
TW102146072A 2012-12-21 2013-12-13 層合板 TWI618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9655A JP6128830B2 (ja) 2012-12-21 2012-12-21 積層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715A TW201429715A (zh) 2014-08-01
TWI618631B true TWI618631B (zh) 2018-03-21

Family

ID=5140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6072A TWI618631B (zh) 2012-12-21 2013-12-13 層合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28830B2 (zh)
KR (1) KR102158882B1 (zh)
TW (1) TWI618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5179B2 (ja) * 2014-09-18 2019-07-17 株式会社クラレ 押出樹脂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耐擦傷性層付き押出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TWI735619B (zh) * 2016-09-05 2021-08-11 日商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具有多層薄膜之物品之製造方法、及具有多層薄膜之物品
US11396165B2 (en) 2017-06-13 2022-07-26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Multilayer fil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2703A (ja) * 2011-03-18 2012-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589A (ja) 1994-07-13 1996-01-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57514B2 (ja) 1997-08-08 2003-10-20 株式会社クラレ 積層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89972B2 (ja) * 1997-08-08 2004-01-26 株式会社クラレ 積層板
JP5149878B2 (ja) * 2009-08-27 2013-0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積層板
JP2012121143A (ja) * 2010-12-06 2012-06-2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板
JP5707191B2 (ja) * 2011-03-18 2015-04-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2703A (ja) * 2011-03-18 2012-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81690A (ko) 2014-07-01
TW201429715A (zh) 2014-08-01
KR102158882B1 (ko) 2020-09-22
JP2014121849A (ja) 2014-07-03
JP6128830B2 (ja)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1639B (zh) Transparent resin laminate
JP5357462B2 (ja) 導光板
JP2007326334A (ja) 積層樹脂板
JP5281423B2 (ja) 導光板
TWI618631B (zh) 層合板
TWI581964B (zh) Laminates
JP2009202382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196327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25390B2 (ja) 熱可塑性樹脂押出板
JP2012020486A (ja)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TW201710330A (zh) 成形體
JP5734710B2 (ja) 積層板
TWI654082B (zh) 積層板
JP6132581B2 (ja) 積層板
CN102649332A (zh) 下部电极基板用树脂板、下部电极板及触摸屏
KR20120064640A (ko) 적층 압출 수지판의 제조 방법
JP5520797B2 (ja) 押出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JP6009184B2 (ja)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172339A (ja) 樹脂板
JP2012245761A (ja)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