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3141B -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3141B
TWI613141B TW103107534A TW103107534A TWI613141B TW I613141 B TWI613141 B TW I613141B TW 103107534 A TW103107534 A TW 103107534A TW 103107534 A TW103107534 A TW 103107534A TW I613141 B TWI613141 B TW I6131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hoe
brake
reel
fixing member
sho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2935A (zh
Inventor
Akira Niitsuma
Yuzo Shiman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4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3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31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55Antibacklash devices

Description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尤其係關於對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捲線器本體之捲筒進行制動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於用於拋投之雙軸承捲線器中,為防止反衝一般採用使制動力作用於捲筒。作為此種捲筒制動裝置,已知有如下之捲筒制動裝置,即利用藉由捲筒之旋轉而產生之離心力對捲筒進行制動,且可自捲線器本體之外部調整該制動力。再者,反衝係因於拋投時捲筒之旋轉速度較線陸續送出速度快而產生。
對於先前之捲筒制動裝置揭示有如下之捲筒制動裝置,即,使制動靴搖動而使制動靴接觸於制動鼓,藉此使制動力作用於捲筒(參照專利文獻1)。
具體而言,於該捲筒制動裝置中,制動靴與捲筒之旋轉連動地搖動,從而接觸於制動鼓。更具體而言,於捲筒軸固定有支架,且於該支架設置有銷。制動靴能搖動地安裝於該銷。藉此,若捲筒旋轉,則藉由其離心力使制動靴繞銷搖動而接觸於制動鼓。如此,對捲筒作用有制動力。又,於制動靴設置有凹部(切換凹部),且於支架設置有突起(切換突起)。於使制動靴不可作動之情形時,使制動靴之凹部彈性卡合於支架之突起。藉此,以使制動靴不作動之方式保持制動靴之姿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000086
於先前之捲筒制動裝置中,於制動靴之能作動狀態下,制動靴繞銷搖動而可接觸於制動鼓。又,於將制動靴自能作動狀態變更為無法作動狀態之情形時,使制動靴之凹部彈性卡合於支架之突起。具體而言,垂釣者使複數個制動靴各者之凹部個別地彈性卡合於支架之突起。因此,存在垂釣者考慮欲設成無法作動狀態之制動靴之數量越多,則垂釣者將制動靴彈性卡合於支架之操作越複雜之問題。又,因制動靴為小型之構件,故亦存在個別地選擇該制動靴較為困難之問題。此外,由於制動靴為小型之構件,故亦存在制動靴之凹部與支架之突起之彈性卡合容易滑脫之問題。再者,上述操作上之問題係於將制動靴自無法作動狀態變更為能作動狀態之情形時亦會同樣地產生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可容易地設定制動靴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發明1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藉由離心力而制動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捲線器本體之捲筒進行制動。本捲筒制動裝置包括旋轉構件、制動靴、制動鼓、及選擇固定構件。旋轉構件與捲筒之旋轉連動地旋轉。制動靴可於藉由離心力而制動捲筒之制動位置、與以非制動而允許捲筒之旋轉之非制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被支持於旋轉構件。制動鼓可接觸於制動靴。選擇固定構件安裝於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藉由選擇性地卡合於制動靴,而將制動靴選擇性地固定於非制動位 置。
於本捲筒制動裝置中,制動靴可於制動位置與非制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被支持於旋轉構件。例如,於選擇固定構件非卡合於制動靴之情形時,制動靴於制動位置與捲筒及旋轉構件之旋轉連動地接觸於制動鼓。另一方面,於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某制動靴之情形時,該制動靴固定於非制動位置而無法接觸於制動鼓。又,即便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某制動靴,選擇固定構件為非卡合之其他制動靴亦可於制動位置接觸於制動鼓。
如此般,於本捲筒制動裝置中,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動作,而可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從而使制動靴於制動位置無法作動。又,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動作,而可選擇性地使制動靴動作,從而可使制動靴於非制動位置能作動。即,於本捲筒制動裝置中,藉由旋轉固定構件而可容易地設定制動靴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具體而言,即便制動靴之數量較多,僅利用選擇固定構件便可容易地固定制動靴。又,即便制動靴為小型之構件,僅利用選擇固定構件便可容易地選擇制動靴。再者,藉由將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制動靴,而可將制動靴確實地固定於旋轉構件。
發明2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所記載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選擇固定構件係相對於旋轉構件而可旋轉地安裝。
該情形時,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相對於旋轉構件旋轉,而可容易地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換言之,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相對於旋轉構件旋轉,而可容易地解除制動靴之固定。
發明3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所記載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選擇固定構件係相對於旋轉構件而可於沿著旋轉構件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地安裝。
該情形時,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於沿著旋轉構件之旋轉軸之方 向移動,而可容易地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換言之,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相對於旋轉構件於沿著上述旋轉軸之方向移動,而可容易地解除制動靴之固定。
發明4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至3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選擇固定構件包括:本體部,其安裝於旋轉構件;及卡合部,其設置於本體部且可選擇性地卡合於制動靴。
該情形時,藉由將選擇固定構件之卡合部選擇性地卡合於制動靴,而可容易地使制動靴為無法作動。又,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之卡合部非卡合於制動靴,而可容易地使制動靴為能作動。
發明5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至4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進而包括用以相對於旋轉構件而定位選擇固定構件之定位構造。
該情形時,可藉由定位構造而容易地定位選擇固定構件。即,可確實地保持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制動靴之狀態。
發明6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5所記載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定位構造包括:定位凹部,其設置於旋轉構件及選擇固定構件之任一者;及定位凸部,其設置於旋轉構件及選擇固定構件之任一另一者,且卡合於定位凹部。
該情形時,於定位構造中,藉由將定位凹部與定位凸部卡合而可容易地定位選擇固定構件。即,可確實地保持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制動靴之狀態。
發明7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至6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選擇固定構件包括將制動靴導引至非制動位置之導引部。
該情形時,因卡合部包括將制動靴導引至非制動位置之導引部,故於使選擇固定構件動作之情形時,可使卡合部容易地卡合於制 動靴。
發明8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1至7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制動靴包括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選擇固定構件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一者。
該情形時,若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第1制動靴,則第1制動靴固定於非制動位置。又,若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第2制動靴,則第2制動靴固定於非制動位置。此外,若選擇固定構件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則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固定於非制動位置。如此般選擇固定構件所卡合之制動靴於非制動位置無法作動。另一方面,選擇固定構件為非卡合之制動靴於制動位置能作動。如此般,於本捲筒制動裝置,可藉由選擇固定構件而容易地設定制動靴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發明9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8所記載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卡合部包含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第1卡合部可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一者。第2卡合部可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另一者。
該情形時,藉由使卡合部(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個別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而可容易地使制動靴無法作動。藉由解除卡合部(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與制動靴(第1制動靴、第2制動靴)之卡合,而可容易地使制動靴能作動。
發明10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9所記載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第1卡合部可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兩者。
該情形時,可藉由1個卡合部(第1卡合部),而將2個制動靴(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同時固定為無法作動。藉此,可根據狀況而使2個卡合部(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個別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或僅利用1個卡合部(第1卡合部)便可同時使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 靴之兩者卡合。
發明11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9至10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於旋轉構件旋轉之方向上第1卡合部較第2卡合部長。
該情形時,因第1卡合部形成得較第2卡合部長,故例如於使第1卡合部卡合於第1制動靴之狀態下,即便使選擇固定構件旋轉,仍可以維持第1卡合部與第1制動靴之卡合之狀態,使第2卡合部卡合於第2制動靴。
發明12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係如發明9至10中任一項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於沿著旋轉軸之方向上第1卡合部較第2卡合部長。
該情形時,因第1卡合部形成得較第2卡合部長,故例如於使第1卡合部卡合於第1制動靴之狀態下,即便使選擇固定構件移動,仍可以維持第1卡合部與第1制動靴之卡合之狀態,使第2卡合部卡合於第2制動靴。
根據本發明,可容易地設定制動靴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10‧‧‧雙軸承捲線器
11‧‧‧捲線器本體
12‧‧‧手柄
12a‧‧‧臂部
12b‧‧‧把手
13‧‧‧星形剎車
14‧‧‧捲筒
14a‧‧‧凸緣部
14b‧‧‧捲線主體部
15‧‧‧框架
15a‧‧‧第1側板
15b‧‧‧第2側板
15c‧‧‧連結部
15d‧‧‧釣竿安裝部
15e‧‧‧開口部
16a‧‧‧第1側罩
16b‧‧‧第2側罩
16c‧‧‧開口部
16d‧‧‧輪轂部
17‧‧‧離合器操作構件
18‧‧‧勻繞機構
19‧‧‧齒輪機構
20‧‧‧捲筒軸
20a‧‧‧大徑部
21‧‧‧離合器機構
21a‧‧‧離合器銷
22‧‧‧離合器控制機構
23‧‧‧牽拉機構
24‧‧‧拋投控制機構
25‧‧‧捲筒制動裝置
28‧‧‧螺母
30‧‧‧驅動軸
31‧‧‧驅動齒輪
32‧‧‧小齒輪
32a‧‧‧卡合槽
35‧‧‧軸支持部
35a‧‧‧軸承收納部
35c‧‧‧底部
38a‧‧‧軸承
38b‧‧‧軸承
45‧‧‧离合器撥叉
50‧‧‧單向離合器
52‧‧‧軸承
54‧‧‧軸承
60‧‧‧操作構件
62‧‧‧旋轉構件
62a‧‧‧輪轂部
62b‧‧‧靴安裝部
62c‧‧‧連接部
63a‧‧‧本體部
63b‧‧‧靴支持凹部
63c‧‧‧搖動軸部
63d‧‧‧導引凹部
64‧‧‧制動靴
64a‧‧‧本體部
64b‧‧‧安裝部
64c‧‧‧止振部
65a‧‧‧第1端
65b‧‧‧第2端
65c‧‧‧安裝凹部
65d‧‧‧被卡合部
65f‧‧‧接觸部
65g‧‧‧輪轂部
66‧‧‧制動鼓
66a‧‧‧內周面
66c‧‧‧凸輪突起
67‧‧‧旋轉固定構件
67a‧‧‧本體部
67b‧‧‧卡合部
67c‧‧‧支持部
68‧‧‧移動機構
69‧‧‧定位構造
69a‧‧‧定位凹部
69b‧‧‧定位凸部
71‧‧‧制動凸輪
71a‧‧‧凸輪槽
73‧‧‧第1齒輪構件
74‧‧‧第2齒輪構件
76‧‧‧定位機構
78‧‧‧把手
87a‧‧‧靴導引部
87b‧‧‧第1抵接部
87c‧‧‧導引凸部
88a‧‧‧第2靴導引部
88b‧‧‧第2抵接部
89a‧‧‧凹部
89b‧‧‧導軸
89c‧‧‧突出部
164a‧‧‧第1制動靴
164b‧‧‧第2制動靴
164c‧‧‧第3制動靴
167‧‧‧旋轉固定構件
167b‧‧‧第1卡合部
225‧‧‧捲筒制動裝置
262‧‧‧旋轉構件
262a‧‧‧輪轂部
262b‧‧‧靴安裝部
262c‧‧‧連接部
264‧‧‧制動靴
264a‧‧‧第1制動靴
264b‧‧‧第2制動靴
265c‧‧‧孔部
265f‧‧‧接觸部
267‧‧‧旋轉固定構件
267a‧‧‧本體部
267b‧‧‧第2卡合部
325‧‧‧捲筒制動裝置
362‧‧‧旋轉構件
364a‧‧‧本體部
364c‧‧‧邊框部
367‧‧‧旋轉固定構件
367a‧‧‧本體部
367b‧‧‧卡合部
467b‧‧‧第1卡合部
567b‧‧‧第2卡合部
667b‧‧‧第1卡合部
767b‧‧‧卡合部
C‧‧‧軸芯
G‧‧‧重心
K2‧‧‧旋轉軸
M1‧‧‧第1移動量
M2‧‧‧第2移動量
P‧‧‧搖動軸芯
α1‧‧‧第1旋轉角度
α2‧‧‧第2旋轉角度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雙軸承捲線器之立體圖。
圖2係該雙軸承捲線器之右側視圖。
圖3係該雙軸承捲線器之左側視圖。
圖4係沿圖2之切斷線IV-IV之剖面圖。
圖5係沿圖2之切斷線V-V之剖面圖。
圖6係捲筒制動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立體圖。
圖8係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部分剖面圖。
圖9係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側視圖(非制動狀態)。
圖10係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側視圖(第1制動狀態)。
圖11係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側視圖(第2制動狀態)。
圖12係選擇固定構件之側視圖。
圖13係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旋轉構件、選擇固定構件、及制動靴之部分剖面圖。
圖14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捲筒制動裝置之剖面圖。
圖15係選擇固定構件之立體圖。
圖16係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捲筒制動裝置之剖面圖。
圖17係選擇固定構件之立體圖。
<第1實施形態>
1.捲線器之整體構成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軸承捲線器10係投餌用之雙軸承捲線器。該捲線器包括:捲線器本體11;捲筒旋轉驅動用手柄12,其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1之側方;拉力調整用之星形剎車13,其配置於手柄12之捲線器本體11側;捲線用之捲筒14;及捲筒軸20,其供安裝捲筒14。
手柄12係包括臂部12a、及旋轉自如地安裝於臂部12a之兩端之把手12b之雙手柄形者。如圖5所示,臂部12a無法旋轉地安裝於驅動軸30之前端,藉由螺母28緊固於驅動軸30。手柄12配置於後述之第2側 罩16b側。
2.捲線器本體之構成
如圖4及圖5所示,捲線器本體11係例如鎂合金等輕金屬製之構件,且包括框架15、安裝於框架15之兩側方之第1側罩16a及第2側罩16b、及軸支持部35。於捲線器本體11之內部,經由捲筒軸20旋轉自如地安裝有捲筒14。如圖5所示,第1側罩16a可拆裝地安裝於第1側板15a,且覆蓋第1側板15a之外側。第2側罩16b以螺絲緊固固定於第2側板15b,且覆蓋第2側板15b之外側。
如圖1至圖5所示,於框架15內配置有:捲筒14;離合器操作構件17,其成為進行撥弄之情形時之拇指之抵觸部;及勻繞機構18,其用以將魚線均勻地纏繞於捲筒14內。
又,如圖4及圖5所示,於框架15與第2側罩16b之間,配置有齒輪機構19、離合器機構21、離合器控制機構22、牽拉機構23、及拋投控制機構24。齒輪機構19係用以將來自手柄12之旋轉力傳達至捲筒14及勻繞機構18而設置。離合器機構21係用以連結及切斷捲筒14與手柄12而設置。離合器控制機構22係用以對應於離合器操作構件17之操作來控制離合器機構21而設置。
牽拉機構23係用以對捲筒14之線陸續送出方向之旋轉進行制動而設置。拋投控制機構24係用以調整捲筒14之旋轉時之阻力而設置。又,於框架15與第1側罩16a之間,配置有用以抑制拋投時之反衝之使用離心力之捲筒制動裝置25。
如圖4及圖5所示,框架15具有第1側板15a、以與第1側板15a隔開特定之間隔而相互對向之方式配置之第2側板15b、及將第1側板15a及第2側板15b於前後及下部連結為一體之複數個(例如3個)連結部15c。於下側之連結部15c一體地形成用以安裝釣竿之釣竿安裝部15d。第1側板15a於中央部具有以捲筒軸20之軸芯C為中心形成為圓形之開口部 15e。於開口部15e可拆裝地連結軸支持部35。
如圖4至圖6所示,捲筒14設置於第1側板15a與第2側板15b之間。捲筒14被旋轉自如地支持於捲線器本體11。捲筒14於兩側部具有盤狀之凸緣部14a,且於兩凸緣部14a之間具有筒狀之捲線主體部14b。捲筒14係可一體旋轉地固定於貫通捲線主體部14b之內周側之捲筒軸20。例如,捲筒14藉由鋸齒結合而可一體旋轉地固定於捲筒軸20。
捲筒軸20為例如SUS304等非磁性金屬製。如圖5所示,捲筒軸20貫通第2側板15b並向第2側罩16b之外側延伸。捲筒軸20之一端(圖5中為左端)經由軸承38a而被自由旋轉地支持於軸承收納部35a。捲筒軸20之向第2側罩16b之外側延伸之另一端(圖5中為右端)藉由軸承38b而被自由旋轉地支持於形成於第2側罩16b之輪轂部16d。於捲筒軸20之軸向之中間部形成有大徑部20a。於大徑部20a貫通第2側板15b之部分,沿著徑向貫通設置有構成離合器機構21之離合器銷21a。離合器銷21a之兩端於捲筒軸20之外周面突出。
如圖1所示,離合器操作構件17於第1側板15a與第2側板15b之間之後部配置於捲筒14後方。離合器操作構件17與離合器控制機構22連結。離合器操作構件17於第1側板15a與第2側板15b之間可於上下方向滑動。藉由該離合器操作構件17之滑動,離合器機構21於連結狀態與切斷狀態之間切換。離合器操作構件17藉由第1側板15a上設置於捲筒14側之導軸(未圖示),而於與釣竿安裝部15d接近及遠離之上下方向受到導引。
如圖5所示,齒輪機構19具有驅動軸30、固定於驅動軸30之驅動齒輪31、及與驅動齒輪31嚙合之筒狀之小齒輪32。驅動軸30旋轉自如地安裝於第2側板15b及第2側罩16b。驅動軸30藉由滾輪型之單向離合器50,而禁止線陸續送出方向之旋轉(反轉)。單向離合器50安裝於第2側罩16b與驅動軸30之間。驅動齒輪31旋轉自如地安裝於驅動軸30, 且經由牽拉機構23而與驅動軸30連結。
小齒輪32貫通第2側板15b並向捲筒軸方向延伸。小齒輪32係中心由捲筒軸20貫通之筒狀構件。小齒輪32藉由軸承52及軸承54而旋轉自由且於軸向上移動自如地安裝於第2側板15b及第2罩16b。於小齒輪32之一端(圖5中為左端),形成有與離合器銷21a卡合之卡合槽32a。藉由該小齒輪32與離合器銷21a構成離合器機構21。小齒輪32藉由離合器控制機構22而移動至顯示於圖5之捲筒軸20之軸芯C之上側之離合器打開位置、及顯示於軸芯C之下側之離合器閉合位置。
如圖4所示,離合器控制機構22具有使小齒輪32沿著捲筒軸20方向移動之离合器撥叉45。若離合器操作構件17被操作至離合器打開位置,則离合器撥叉45使小齒輪32移動至離合器打開位置。又,離合器控制機構22具有未圖示之離合器返回機構,其與捲筒14之線捲取方向之旋轉連動地使離合器機構21進行離合器打開。
3.捲筒制動機構
捲筒制動裝置25係用以藉由離心力而對捲筒14進行制動者。捲筒制動裝置25安裝於捲筒軸20及軸支持部35。如圖4至圖12所示,捲筒制動裝置25包括制動鼓66、旋轉構件62、複數個(例如6個)制動靴64、選擇固定構件67、及移動機構68。
3-1.制動鼓
如圖4至圖6所示,制動鼓66配置於制動靴64之徑向外側。制動鼓66可接觸於搖動之制動靴64。具體而言,制動鼓66之至少一部分相對於制動靴64而配置於徑向外側。更具體而言,制動鼓66具有朝向捲筒14傾斜之錐形形狀之內周面66a(錐形面)(參照圖6)。錐形面66a係於制動靴64之徑向外側形成於制動鼓66之內周面。錐形面66a朝向捲筒14縮徑。該錐形面66a接觸於搖動之制動靴64。
3-2.旋轉構件
旋轉構件62例如係聚醯胺樹脂、聚縮醛樹脂等合成樹脂製之大致圓形之構件。旋轉構件62係與捲筒14之線陸續送出方向之旋轉、例如捲筒14之旋轉連動地旋轉。旋轉構件62藉由壓入等適當的固定方法而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捲筒軸20。
如圖7所示,旋轉構件62包括:輪轂部62a,其內周部固定於捲筒軸20;厚壁環狀之靴安裝部62b,其配置於輪轂部62a之徑向外側;及連接部62c,其連接輪轂部62a與靴安裝部62b。
輪轂部62a係具有捲筒軸20所貫通之階梯狀之貫通孔(未圖示)之筒狀之部分。貫通孔定位於捲筒軸20。輪轂部62a具有定位凹部69a。具體而言,定位凹部69a形成於輪轂部62a之外周面。更具體而言,3個定位凹部69a相互隔開特定之間隔而形成於輪轂部62a之外周部。定位凹部69a與後述之定位凸部69b構成定位構造69。再者,定位構造69係用以定位選擇固定構件67之構造。
如圖7及圖8所示,靴安裝部62b包括本體部63a、設置於本體部63a之複數個(例如6個)靴支持凹部63b、及設置於靴支持凹部63b之複數個(例如6個)搖動軸部63c。
本體部63a一體地形成於連接部62c之外周部。本體部63a(除靴支持凹部63b以外)實質上形成為圓筒狀。於本體部63a之內周部,形成有將選擇固定構件67(後述之導引凸部87c)於旋轉方向導引之導引凹部63d(參照圖8)。導引凹部63d係於旋轉方向(圓周方向)延伸之槽部。
靴支持凹部63b隔開間隔而設置於圓周方向。靴支持凹部63b等間隔地配置於捲筒14之旋轉方向。靴支持凹部63b以可配置制動靴64之寬度下凹而形成。如圖8所示,搖動軸部63c能搖動地支持制動靴64。搖動軸部63c向與捲筒軸20交錯之方向延伸,且一體地形成於靴支持凹部63b。搖動軸部63c形成為圓柱形狀。
如圖7所示,連接部62c係厚壁圓板狀之構件,一體地形成於輪轂 部62a之外周部。於連接部62c之外周側一體地形成有靴安裝部62b之本體部63a。
3-3.制動靴
制動靴64係例如聚醯胺樹脂等有彈性之合成樹脂製之構件。如圖7及圖8所示,制動靴64可繞與捲筒軸2c交錯之軸搖動地安裝於旋轉構件62。具體而言,制動靴64能搖動地安裝於旋轉構件62之搖動軸部63c。
制動靴64以能搖動狀態及無法搖動狀態之任一狀態配置於搖動軸部63c。更具體而言,於能搖動狀態下,制動靴64可藉由離心力對捲筒14進行制動。此處,制動靴64對捲筒14進行制動之位置成為制動位置(參照圖7)。又,於無法搖動之狀態下,制動靴64不對捲筒14進行制動(以非制動)而允許捲筒14之旋轉。此處,制動靴64不對捲筒14進行制動之位置成為非制動位置(參照圖8)。無法搖動狀態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制動靴64而實現。針對制動靴64與選擇固定構件67之卡合將於下文敍述。
如圖8所示,制動靴64包括本體部64a、安裝於搖動軸部63c之安裝部64b、及用以接觸於本體部64a而對本體部64a進行止振之止振部64c。本體部64a包括第1端65a、及與第1端65a為相反側之第2端65b。本體部64a係自第1端65a朝向第2端65b之較長之構件。於第1端65a形成有接觸於制動鼓66之接觸部65f。接觸部65f形成為圓弧狀。
又,本體部64a具有一對輪轂部65g。輪轂部65g以自本體部64a向外側突出之方式,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4a。輪轂部65g配置於本體部64a與靴支持凹部63b之壁部之間,且可於旋轉構件62之靴支持凹部63b之壁部滑動。
安裝部64b係將制動靴64安裝於搖動軸部63c之部分。安裝部64b係於第2端65b與重心G之間設置於本體部64a。安裝部64b具有C字形 狀之安裝凹部65c與被卡合部65d。
安裝凹部65c嵌合於搖動軸部63c。例如,安裝凹部65c以可動嵌入而嵌合於搖動軸部63c。安裝凹部65c之開口部形成為較搖動軸部63c之直徑更窄之寬度。被卡合部65d卡合於選擇固定構件67。詳細而言,被卡合部65d抵接於後述之選擇固定構件67之卡合部67b。
止振部64c自本體部64a向外側突出而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4a。詳細而言,2個止振部64c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4a之兩側。止振部64c可於靴安裝部62b之本體部63a滑動。止振部64c可於靴安裝部62b之本體部63a滑動。
當捲筒14旋轉時,具有上述構成之制動靴64藉由作用於重心G之離心力,而以搖動軸芯P為中心搖動。
再者,於圖9至圖11中,將6個制動靴64中於徑向上相互對向之3組制動靴64之各者記為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第3制動靴164c。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及第3制動靴164c各者之構成與上述之構成相同。
3-4.選擇固定構件
如圖7及圖8所示,選擇固定構件67安裝於旋轉構件62。於本實施例中,選擇固定構件67相對於旋轉構件62可旋轉地安裝。選擇固定構件67可選擇性地卡合於制動靴64。例如,選擇固定構件67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之至少一者。於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制動靴64(第1制動靴164a及/或第2制動靴164b)之情形時,將該制動靴64固定於非制動位置。
如圖8及圖12所示,選擇固定構件67包括本體部67a、卡合部67b、定位凸部69b、及支持部67c。本體部67a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旋轉構件62。本體部67a配置於靴安裝部62b之內周側。本體部67a形成為圓環狀。
卡合部67b設置於本體部67a。詳細而言,卡合部67b設置於本體部67a之外周部。更詳細而言,複數個(例如4個)卡合部67b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於本體部67a之外周部。卡合部67b可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之至少一者。卡合部67b根據相對於旋轉構件62之旋轉量,而可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之至少一者。
於圖12中,4個卡合部67b中於徑向上相互對向之2組卡合部67b之各者,記為第1卡合部167b及第2卡合部267b。又,圖12中,以下所示之第1卡合部167b及第2卡合部267b之詳細說明的符號,僅附於1個第1卡合部167b及1個第2卡合部267b。
圖9表示2個第1制動靴164a、2個第2制動靴164b、及2個第3制動靴164c(6個制動靴64)為能搖動之狀態。即,於該狀態下,2個第1卡合部167b及2個第2卡合部267b(4個卡合部67b)非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第3制動靴164c。
如圖10所示,第1卡合部167b於特定之第1旋轉角度α1上可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又,如圖11所示,於特定之第2旋轉角度α2上,第1卡合部167b可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且第2卡合部267b可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如圖12所示,於本體部67a之外周部之圓周方向(旋轉構件旋轉之方向)上,以第1卡合部167b較第2卡合部267b長之方式,第1卡合部167b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7a。
如圖12所示,第1卡合部167b包括第1靴導引部87a(導引部之一例)、第1抵接部87b、及導引凸部87c。第1靴導引部87a係將制動靴64向非制動位置導引之部分。第1靴導引部87a形成為錐形狀。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一對第1靴導引部87a雖形成於第1卡合部167b之圓周方向之兩端部,但亦可僅形成於與制動靴接觸之一端部。
如圖12所示,第1抵接部87b係抵接(卡合)於制動靴64之部分。如 圖12所示,第1抵接部87b形成於第1卡合部167b之圓周方向之中央部。換言之,第1抵接部87b係於一對第1靴導引部87a之間,形成於第1卡合部167b。如圖8所示,第1抵接部87b抵接於制動靴64之被卡合部65d,且於半徑方向上按壓制動靴64。藉此,制動靴64被定位於非制動位置。
如圖8及圖12所示,導引凸部87c係卡合於選擇構件62而被向旋轉方向導引之部分。導引凸部87c係自第1靴導引部87a之外周部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導引凸部87c卡合於旋轉構件62之導引凹部63d(槽部),且可於旋轉方向(圓周方向)移動。即,藉由導引凸部87c被導引至導引凹部63d,選擇固定構件67可穩定地旋轉。
如圖12所示,第2卡合部267b可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第2卡合部267b於特定之第2旋轉角度α2上可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更具體而言,於特定之第2旋轉角度α2上,第1卡合部1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第2卡合部2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
第2卡合部267b包括第2靴導引部88a(導引部之一例)、及第2抵接部88b。第2靴導引部88a係將制動靴64向非制動位置導引之部分。第2靴導引部88a形成為錐形狀。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一對第2靴導引部88a雖形成於第2卡合部267b之圓周方向之兩端部,但亦可僅形成於與制動靴接觸之一端部。
第2抵接部88b係抵接(卡合)於制動靴之部分。如圖12所示,第2抵接部88b形成於第2卡合部267b之圓周方向之中央部。換言之,第2抵接部88b係於一對第2靴導引部88a之間,形成於第2卡合部267b。如圖8所示,第2抵接部88b抵接於制動靴64之被卡合部65d,且於半徑方向上按壓制動靴64。藉此,制動靴64被定位於非制動位置。
如圖9至圖12所示,定位凸部69b形成於本體部67a之內周部。具 體而言,定位凸部69b自本體部67a之內周部向內側突出而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7a。定位凸部69b之前端部卡合於形成於輪轂部62a之3個定位凹69a中之任一者。藉此,選擇固定構件67相對於旋轉構件62被定位。如此般,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定位凸部69b、與旋轉構件62之定位凹69a構成定位構造69。
如圖12所示,支持部67c形成於本體部67a之內周部。具體而言,支持部67c自本體部67a之內周部向內側突出而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7a。如圖9至圖11所示,支持部67c之前端部抵接於輪轂部62a之外周部,且可沿著輪轂部62a之外周部滑動。此處,複數個(2個)支持部67c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67a。藉由該支持部67c可使本體部67a穩定地旋轉。又,藉由該支持部67c可限制本體部67a向內側之變形。
3-5.移動機構
移動機構68使制動靴64與制動鼓66於捲筒軸20之軸方向能相對移動且能定位。如圖3至圖6所示,移動機構68包括操作構件60、制動凸輪71(參照圖4)、第l齒輪構件73(參照圖6)、及嚙合於第1齒輪構件73之第2齒輪構件74。
操作構件60係例如合成樹脂製之圓形之把手,藉由形成於第1側罩16a之開口部16c而自第1側罩16a向外部露出。操作構件60藉由旋入至軸支持部35之底部35c之外側面之螺桿軸78而被旋轉自如地支持。操作構件60藉由定位機構76而被定位為複數階段(例如40階段左右)。第1齒輪構件73係與操作構件60一體地形成。第2齒輪構件74係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制動鼓66。
如圖4所示,制動鼓66經由制動凸輪71卡合於軸支持部35。制動凸輪71無法旋轉地固定於軸支持部35之外周面。制動凸輪71具有螺旋狀之凸輪槽71a。制動凸輪71(凸輪槽71a)係卡合於向制動鼓66之內周面突出而形成之例如複數個凸輪突起66c。藉此,當對操作構件60朝 一方向進行轉動操作時,制動鼓66向接近於捲筒14之方向移動,從而制動力逐漸變強。又,當對操作構件朝另一方向進行轉動操作時,制動鼓66向自捲筒14遠離之方向移動,從而制動力逐漸變弱。
4.捲筒制動裝置之動作
4-1.捲筒制動裝置之動作概要
於捲筒制動裝置25中,於操作構件60位於操作開始位置時,制動靴64之接觸部65f接觸於制動鼓66之錐形面66a之小徑側。此時,制動靴64之搖動角度變為最小,制動鼓66按壓制動靴64之按壓力亦變為最小。藉此,作用於捲筒14之制動力為最小。
當對操作構件60自操作開始位置進行轉動操作時,第1齒輪構件73旋轉。如此一來,嚙合於第1齒輪構件73之第2齒輪構件74旋轉,且制動鼓66亦轉動。於是,制動鼓66經由制動凸輪71向接近於捲筒14之方向移動。此時,制動靴64之接觸部65f接觸於錐形面66a之大徑側。隨著制動鼓66接近於捲筒14,制動靴64之搖動角度逐漸變大。如此般,制動鼓66按壓制動靴64之按壓力逐漸變大。藉此,作用於捲筒14之制動力逐漸變大。
而且,當操作構件60設定於最大制動位置時,制動靴64之搖動角度變為最大,制動鼓66按壓制動靴64之按壓力變為最大。藉此,作用於捲筒14之制動力變為最大。
再者,將操作構件60自最大制動位置朝向操作開始位置操作之情形時,與上述相反,制動力逐漸變弱。
4-2.制動靴之設定及動作
6個制動靴64之各者根據選擇固定構件67之旋轉量(旋轉角度),可設定成能搖動狀態與不能搖動狀態。
如圖9所示,於4個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及第2卡合部267b)非卡合於6個制動靴64(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及第3制動 靴164c)之情形時,6個制動靴64能搖動。
如此般,於6個制動靴64為能搖動狀態之情形時,當旋轉構件62與捲筒14之旋轉連動地旋轉時,藉由離心力而使6個制動靴64搖動。詳細而言,當旋轉構件62旋轉時,6個制動靴64繞搖動軸部63c搖動。如此般,各制動靴64之第1端65a之接觸部65f接觸於制動鼓66之錐形面66a,而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此處,當使用者將選擇固定構件67設定於特定之第1旋轉角度α1(參照圖10)時,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1卡合部1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詳細而言,藉由形成於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1卡合部167b之第1靴導引部87a,而導引第1制動靴164a。如此一來,第1制動靴164a之第2端65b抵接於形成於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1卡合部167b之第1抵接部87b。如此般,第1制動靴164a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1卡合部167b而被固定於非制動位置。
於此狀態下,2個第1制動靴164a無法搖動,2個第2制動靴164b及2個第3制動靴164c可搖動。即,當旋轉構件62於該狀態下旋轉時,包含2個第2制動靴164b及2個第3制動靴164c之4個制動靴64搖動而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如此般,使用者將選擇固定構件67設定於特定之第1旋轉角度α1,藉此使制動靴64之狀態自6個制動靴64(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及第3制動靴164c)可搖動之狀態,轉變為4個制動靴64(第2制動靴164b及第3制動靴164c)可搖動之狀態(自圖9之狀態向圖10之狀態)。
其次,若於旋轉構件62靜止之狀態下,使用者將選擇固定構件67設定於特定之第2旋轉角度α2(>第1旋轉角度α1)(參照圖11),則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2卡合部2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詳細而言,藉由形成於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2卡合部267b之第2靴導引部88a,而導 引第2制動靴164b。如此一來,第2制動靴164b之第2端65b抵接於形成於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2卡合部267b之第2抵接部88b。如此般,第2制動靴164b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2卡合部267b而被固定於非制動位置。
此處,如圖11所示,於第2制動靴164b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2卡合部267b而被固定之狀態下,第1制動靴164a亦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第1卡合部167b而被固定。即,於該狀態下,2個第1制動靴164a及2個第2制動靴164b無法搖動,而2個第3制動靴164c能搖動。當於該狀態下旋轉構件62旋轉時,2個第3制動靴164c搖動而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如此般,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旋轉,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之至少一者任意地被選擇固定為無法搖動。即,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旋轉,可任意地調整對捲筒14之旋轉賦予之制動力。
5.特徵
(A1)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動作而可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64,從而使制動靴64於制動位置無法作動。又,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動作,可使制動靴64選擇性地動作,從而使制動靴64於非制動位置上能作動。即,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而可容易地設定制動靴64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具體而言,即便制動靴64之數量較多,仍可僅利用選擇固定構件67容易地固定制動靴64。又,即便制動靴64為小型之構件,仍可僅利用選擇固定構件67容易地選擇制動靴64。再者,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制動靴64,而可將制動靴64確實地固定於旋轉構件62。
(A2)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相對於旋轉構件62旋轉,可容易地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64。換言之,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相對於旋轉構件62旋轉,可容易地解除制動靴64之固定。
(A3)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將選擇固定構件67之卡合部67b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中之至少一者,可容易地使制動靴64無法作動。又,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之卡合部67b非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中之至少一者,可容易地使制動靴64能作動。
(A4)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因具有定位構造69,故藉由該定位構造69,可容易地定位選擇固定構件67。即,可確實地保持使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制動靴64之狀態。
(A5)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具有定位構造69。定位構造69包括定位凹部69a、及定位凸部69b。藉由將定位凸部69b卡合於定位凹部69a,可容易地定位選擇固定構件67。即,可確實地保持使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制動靴64之狀態。
(A6)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因卡合部67b具有將制動靴64導引至非制動位置之導引部,故於使選擇固定構件67動作之情形時,可容易地使卡合部67b卡合於制動靴64。
(A7)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若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則第1制動靴164a固定於非制動位置。又,若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則第2制動靴164b固定於非制動位置。此外,若選擇固定構件67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則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固定於非制動位置。即,於該等情形時,制動靴64於非制動位置上無法作動。另一方面,選擇固定構件67非卡合之制動靴64,於制動位置上能作動。如此般,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可容易地設定制動靴64之能作動狀態與無法作動狀態。
(A8)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使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第2卡合部267b)個別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 164b,可容易地使制動靴64無法作動。藉由解除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第2卡合部267b)與制動靴64(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之卡合,可容易地使制動靴64能作動。
(A9)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藉由1個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可將2個制動靴64(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同時地固定為無法作動。藉此,根據狀況可將2個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第2卡合部267b)個別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或可僅利用1個卡合部67b(第1卡合部167b)使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之兩者同時卡合。
(A10)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5中,第1卡合部167b形成得較第2卡合部267b長,因此例如於使第1卡合部1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164a之狀態下,即便使選擇固定構件67旋轉,仍可於維持第1卡合部167b與第1制動靴164a之卡合之狀態下使第2卡合部2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164b。
6.另一實施形態
(a1)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已表示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旋轉,而將制動靴64固定為無法搖動之情形之例。替代此,亦可如以下所示,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167向沿著旋轉構件62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可將制動靴64固定為無法搖動。
該情形時。例如如圖13所示,選擇固定構件167於半徑方向上配置於靴安裝部62b與輪轂部62a之間。於該狀態下,選擇固定構件167可向沿著旋轉構件62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
具體而言,於使選擇固定構件167抵接於連接部62c之狀態(未圖示)下,所有制動靴64均能搖動。如圖13所示,若使選擇固定構件167自該狀態向沿著旋轉構件62之旋轉軸之方向僅移動第1移動量M1,則第1卡合部167b抵接於第1制動靴164a之被卡合部65d。藉此,第1制動靴164a成為無法搖動。
於該狀態下,於選擇固定構件167之第2卡合部267b與第1制動靴164a之被卡合部65d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第2制動靴164b能搖動。又,第3制動靴164c亦能搖動。
進而若使選擇固定構件167自該狀態向沿著旋轉構件62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第2移動量M2(>第1移動量M1),則第2卡合部267b抵接於第2制動靴164b之被卡合部65d。藉此,第2制動靴164b亦成為無法搖動。於該狀態下,第3制動靴164c能搖動。
如此般,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67移動,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中之至少一者任意地固定為無法搖動。即,藉由選擇固定構件67之移動,可任意地調整對捲筒14之旋轉施加之制動力。
(a2)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a1)之另一實施形態中,表示藉由第1卡合部167b及第2卡合部267b,將第1制動靴164a及第2制動靴164b固定為無法搖動之情形之例。此外,亦可於選擇固定構件67形成第3卡合部(未圖示),而於選擇固定構件67之特定之旋轉量或特定之移動量上使第3卡合部卡合於第3制動靴164c。於該構成中,可將第1制動靴164a、第2制動靴164b、及第3制動靴164c中之任一者任意地固定為無法搖動。藉此,可將所有制動靴固定於非制動位置。再者,此處所設定之特定之旋轉量可與第1旋轉角度α1及/或第2旋轉角度α2相同或不同。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構成除第1實施形態之制動靴64之構成、旋轉構件62之構成、及選擇固定構件67之構成以外,主要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此處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省略說明,並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進行說明。又,於用以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圖14及圖15中,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又,此處省略之說明以第1實施形態之說明為準。
1.捲筒制動機構
捲筒制動裝置225係用以藉由離心力而對捲筒14進行制動者。捲筒制動裝置225安裝於捲筒軸20及軸支持部35。如圖14及圖15所示,捲筒制動裝置225包括制動鼓66、旋轉構件262、複數個(例如4個)制動靴264、選擇固定構件267、及移動機構68。再者,如上所述,於以下省略制動鼓66及移動機構68之說明。
旋轉構件262係與捲筒14之線陸續送出方向之旋轉、例如與捲筒14之旋轉連動地旋轉。旋轉構件262藉由壓入等適當的固定方法而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捲筒軸20。
如圖14所示,旋轉構件262包括:輪轂部262a,其內周部固定於捲筒軸20;靴安裝部262b,其配置於輪轂部262a之徑向外側;及連接部262c,其連接輪轂部262a與靴安裝部262b。
輪轂部262a係具有捲筒軸20所貫通之階梯形之貫通孔(為圖示)之筒狀之部分。貫通孔定位於捲筒軸20。
靴安裝部262b一體地形成於連接部262c之外周部。靴安裝部262b具有用以配置制動靴264之凹部89a。凹部89a以旋轉構件262之旋轉軸K2(參照圖15)為基準向外側開口。於凹部89a之底部設置有導引制動靴264之導軸89b。導軸89b將制動靴264於制動位置與非制動位置之間能移動地保持。於凹部89a之壁部設置有相互對向之一對突出部89c。一對突出部89c將制動靴264保持於制動位置。
連接部262c係厚壁圓板狀之構件,一體地形成於輪轂部262a之外周部。於連接部262c之外周側一體地形成有靴安裝部262b。
制動靴264可於藉由離心力對捲筒14進行制動之制動位置、與以非制動允許捲筒14之旋轉之非制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被支持於旋轉構件262。具體而言,制動靴264係相對於旋轉構件262之導軸89b而於半徑方向進退自由地安裝。
制動靴264包括本體部364a、及設置於本體部364a之邊框部364c。於本體部364a形成有接觸於制動鼓66之接觸部265f。又,於本體部364a形成有孔部265c。孔部265c由靴安裝部262b之導軸89b插通。
邊框部364c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364a之外周部。邊框部364c自本體部364a之外周部向外側突出。邊框部364c可沿著靴安裝部262b之凹部89a之壁部移動。邊框部364c可抵接於靴安裝部262b之突出部89c。
制動靴264可以能移動狀態及無法移動狀態中之任一狀態配置於導軸89b。於能移動狀態下,制動靴264可藉由離心力對捲筒14進行制動。該情形時,當對制動靴264作用離心力時,制動靴264沿著導軸89b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如此一來,制動靴264之邊框部364c抵接於靴安裝部262b之突出部89c,且制動靴264配置於制動位置。藉此,制動靴64之本體部364a抵接於制動鼓66之內周面,從而對捲筒14進行制動。
另一方面,於無法移動狀態下,制動靴264不對捲筒14進行制動(以非制動)而允許捲筒14之旋轉。無法移動狀態係藉由選擇固定構件267卡合於制動靴264而實現。該情形時,當對制動靴264作用離心力時,制動靴264之邊框部364c卡合於選擇固定構件267之卡合部367b(下文敍述)。於該狀態下,制動靴264無法沿著導軸89b移動。該狀態係制動靴264配置於非制動位置之狀態。即,制動靴264之本體部364a無法抵接於制動鼓66之內周面,捲筒14為非制動。
具有上述構成之制動靴264包括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各第1制動靴264a以2個第1制動靴264a於半徑方向上相互對向之方式安裝於靴安裝部262b之導軸89b。又,各第2制動靴264b以2個第2制動靴264b於半徑方向上相互對向之方式安裝於靴安裝部262b之導軸89b。又,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隔開特定之間隔而配 置於圓周方向(旋轉方向)。更具體而言,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係相互隔開90度間隔而繞旋轉軸K2配置。
選擇固定構件267安裝於旋轉構件262。選擇固定構件267係相對於旋轉構件262而可於沿著旋轉構件262之旋轉軸K2之方向移動地安裝。選擇固定構件267可選擇性地卡合於制動靴264。藉此,選擇固定構件267將制動靴264選擇性地固定於非制動位置。例如,選擇固定構件267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
如圖15所示,選擇固定構件267包括本體部267a、及卡合部367b。本體部267a可相對旋轉構件262移動。本體部267a形成為圓環狀。卡合部367b設置於本體部267a。詳細而言,複數個(例如4個)卡合部367b相互隔開間隔自本體部267a向外側突出而一體地形成。卡合部367b可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卡合部367b根據本體部267a相對於旋轉構件262之移動量,而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
具體而言,4組卡合部367b中於徑向上相互對向之2組卡合部367b之各者,記為第1卡合部467b及第2卡合部567b。一對第1卡合部467b及一對第2卡合部567b形成為棒狀。一對第1卡合部467b及一對第2卡合部567b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267a。於沿著旋轉構件262之旋轉軸K2之方向上,一對第1卡合部467b較一對第2卡合部567b長。藉此,於選擇固定構件267以特定之第1移動量移動之情形時,一對第1卡合部4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之邊框部364c。又,選擇固定構件267以特定之第2移動量移動之情形時,一對第2卡合部567b於特定之第2移動量上卡合於第2制動靴264b之邊框部364c。
2.制動靴之設定及動作
4個制動靴264之各者根據選擇固定構件267相對於旋轉構件262 之移動量,而可設定為能移動狀態與無法移動狀態。
於4個制動靴264為能移動狀態之情形時,若旋轉構件262與捲筒14之旋轉連動地旋轉,則4個制動靴264藉由離心力而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詳細而言,若旋轉構件262旋轉,則4個制動靴264沿著導軸89b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如此一來,各制動靴264之接觸部265f接觸於制動鼓66之內周面,從而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此處,於旋轉構件262靜止之狀態下,若藉由使用者將選擇固定構件267向旋轉構件262壓入而將選擇固定構件267設定為特定之第1移動量,則如圖14所示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1卡合部4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詳細而言,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1卡合部4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之邊框部364c。換言之,第1制動靴264a之邊框部364c配置於第1卡合部467b與靴安裝部262b之凹部之底部之間。藉此,第1制動靴264a藉由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1卡合部467b固定於非制動位置。於該狀態下,2個第1制動靴264a無法移動,2個第2制動靴264b能移動。即,當於該狀態下旋轉構件262旋轉時,2個第2制動靴264b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從而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其次,於旋轉構件262靜止之狀態下,若藉由使用者將選擇固定構件267進一步向旋轉構件262壓入而將選擇固定構件267設定為特定之第2移動量(>第1移動量),則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2卡合部5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264b。
詳細而言,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2卡合部5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264b之邊框部364c。換言之,第2制動靴264b之邊框部364c配置於第2卡合部567b與靴安裝部262b之凹部之底部之間。藉此,第2制動靴264b藉由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第2卡合部567b而固定於非制動位置。於該狀態下,所有制動靴264(2個第1制動靴264a及2個第2制動靴264b)無法移動。即,即便旋轉構件262於該狀態下旋轉,仍不對捲筒14之 旋轉進行制動。
如此般,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移動,第1制動靴264a及/或第2制動靴264b任意地固定為無法搖動。即,藉由選擇固定構件267之移動,可容易地調整對捲筒14之旋轉施加之制動力。
3.特徵
(B1)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25中,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向沿著旋轉構件262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可容易地選擇固定制動靴264。換言之,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相對於旋轉構件262向沿著上述旋轉軸K2之方向移動,可容易地解除制動靴264之固定。
(B2)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25中,卡合部467b、567b根據相對於旋轉構件262之移動量,可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因此,例如於特定之第1移動量之情形時,可使卡合部467b、5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任一者。又,於特定之第2移動量之情形時,可使卡合部467b、567b同時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之兩者。如此般,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相對於旋轉構件262移動,可容易地選擇性地固定制動靴264。換言之,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相對於旋轉構件262移動,可容易地解除制動靴264之固定。
(B3)於本捲筒制動裝置225中,因第1卡合部467b形成得較第2卡合部567b長,故例如於使第1卡合部4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之狀態下,即便使選擇固定構件267移動,仍可於維持第1卡合部467b與第1制動靴264a之卡合之狀態下使第2卡合部5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264b。
4.另一實施形態
(b1)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藉由4組卡合部(第1卡合部467b及第2卡合部567b),將4個制動靴(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以2階段固定為無法移動之情形之例。替代此,亦可藉由4組卡合部 467b、567b之各者將4個制動靴264a、264b以4階段固定為無法移動。例如,藉由將4組卡合部467b、567b各者之長度設定為相互不同之長度,而將4個制動靴264a、264b以4階段固定為無法移動。藉此,可更精細地對捲筒14之旋轉進行制動。
(b2)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267向沿著旋轉構件262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選擇固定構件267之卡合部467b、567b卡合於制動靴264之邊框部364c之情形之例。替代此,如圖16及圖17所示,亦可藉由使選擇固定構件367繞旋轉構件362之旋轉軸K2旋轉,而使選擇固定構件367之卡合部667b、767b卡合於制動靴264之邊框部364c。
該情形時,捲筒制動裝置325之選擇固定構件367包括本體部367a、卡合部667b、767b。本體部367a可相對於旋轉構件362移動。本體部367a形成為圓環狀。複數個(例如4個)卡合部667b、767b相互隔開間隔自本體部367a向外側突出而一體地形成。卡合部667b、767b根據本體部367a相對於旋轉構件362之旋轉量,可選擇性地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
於圖17中,4個卡合部667b、767b中於徑向上相互對向之2組卡合部之各者,記為第1卡合部667b及第2卡合部767b。一對第1卡合部667b及一對第2卡合部767b自本體部367a突出而一體地形成於本體部367a。於旋轉構件262之旋轉方向上,一對第1卡合部667b較一對第2卡合部767b長。藉此,如圖16所示,若選擇固定構件367設定於第1旋轉角度α1,則一對第1卡合部6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之邊框部364c。又,若選擇固定構件367設定於第2旋轉角度α2,則於一對第1卡合部667b卡合於第1制動靴264a之邊框部364c之狀態下,一對第2卡合部767b卡合於第2制動靴264b之邊框部364c。
即便如此般構成,仍可根據選擇固定構件367之旋轉量,而藉由 選擇固定構件367選擇性地卡合第1制動靴264a及第2制動靴264b中之至少任一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25‧‧‧捲筒制動裝置
62‧‧‧旋轉構件
62a‧‧‧輪轂部
62b‧‧‧靴安裝部
62c‧‧‧連接部
63a‧‧‧本體部
64‧‧‧制動靴
67‧‧‧旋轉固定構件
69‧‧‧定位構造
69a‧‧‧定位凹部
69b‧‧‧定位凸部

Claims (12)

  1. 一種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係藉由離心力而制動旋轉自如地安裝於捲線器本體之捲筒者,且包括:旋轉構件,其與上述捲筒之旋轉連動地旋轉;制動靴,其可於藉由上述離心力而制動上述捲筒之制動位置、與以非制動而允許上述捲筒之旋轉之非制動位置之間圍繞一捲筒中心搖動地受支持於上述旋轉構件;制動鼓,其可接觸於上述制動靴;及選擇固定構件,其安裝於上述旋轉構件,且藉由選擇性地卡合於上述制動靴而將上述制動靴選擇性地固定於上述非制動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選擇固定構件係可相對於上述旋轉構件旋轉地安裝。
  3. 如請求項1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選擇固定構件係相對於上述旋轉構件而可向沿著上述旋轉構件之旋轉軸之方向移動地安裝。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選擇固定構件包括:本體部,其安裝於上述旋轉構件;及卡合部,其設置於上述本體部,且可選擇性地卡合於上述制動靴。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進而包括用以相對於上述旋轉構件而定位上述選擇構件之定位構造。
  6. 如請求項5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定位構造包括:定位凹部,其設置於上述旋轉構件及上述選擇固定構件 之任一者;及定位凸部,其設置於上述旋轉構件及上述選擇固定構件之任一另一者,且卡合於上述定位凹部。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選擇固定構件包括將上述制動靴導引至上述非制動位置之導引部。
  8. 如請求項4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制動靴包括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且上述選擇固定構件選擇性地卡合於上述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任一者。
  9. 如請求項8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卡合部包括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且上述第1卡合部可卡合於上述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任一者,上述第2卡合部可卡合於上述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至少任一另一者。
  10. 如請求項9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上述第1卡合部可卡合於上述第1制動靴及第2制動靴之兩者。
  11. 如請求項9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於上述旋轉構件旋轉之方向上,上述第1卡合部較上述第2卡合部長。
  12. 如請求項9之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其中於沿著上述旋轉軸之方向上,上述第1卡合部較上述第2卡合部長。
TW103107534A 2013-05-10 2014-03-05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TWI613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0113A JP6284306B2 (ja) 2013-05-10 2013-05-10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2935A TW201442935A (zh) 2014-11-16
TWI613141B true TWI613141B (zh) 2018-02-01

Family

ID=5184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534A TWI613141B (zh) 2013-05-10 2014-03-05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82731B2 (zh)
JP (1) JP6284306B2 (zh)
KR (1) KR102146085B1 (zh)
CN (2) CN104137816B (zh)
MY (1) MY181326A (zh)
TW (1) TWI613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5033B2 (ja) * 2013-06-25 2018-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6514021B2 (ja) * 2015-04-27 2019-05-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KR101744597B1 (ko) * 2015-11-23 2017-06-20 주식회사 코커스 낚시용 릴
JP6655402B2 (ja) * 2016-01-22 2020-0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836404B2 (ja) * 2017-01-19 2021-03-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1638350S (zh) * 2019-02-12 2019-08-05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5387A (en) * 1995-05-24 1999-02-02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brake device providing adjustable brake force through adjustable brake shoe
CN102187850A (zh) * 2010-01-2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牵引发声装置
TW201249336A (en) * 2011-03-04 2012-12-16 Shimano Kk Fishing reel, spool of fishing reel, and spool shaft of fishing reel
TW201315378A (zh) * 2011-09-27 2013-04-16 Shimano Kk 雙軸承捲線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0662A (en) * 1939-10-30 1942-07-21 Edward G Willison Fishing reel
SE432512B (sv) * 1980-03-18 1984-04-09 Abu Ab Centrifugalbromsanordning vid fiskerulle
JP3509535B2 (ja) * 1998-03-10 2004-03-2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00279075A (ja) * 1999-03-30 2000-10-10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
JP2001057832A (ja) * 1999-06-16 2001-03-06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2001069888A (ja) * 1999-06-30 2001-03-21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TW462872B (en) * 1999-07-26 2001-11-11 Shimano Kk Centrifugal braking apparatus of double-bearing reel
JP4313902B2 (ja) * 1999-08-04 2009-08-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TWI298621B (en) * 2003-01-06 2008-07-11 Shimano Kk Braking device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06254762A (ja) * 2005-03-16 2006-09-2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KR100702066B1 (ko) * 2005-04-28 2007-03-30 연 석 노 베이트 캐스트 릴
CN201099782Y (zh) * 2007-08-10 2008-08-13 王妙玉 一种半自动晾杆手摇器
JP5122273B2 (ja) * 2007-12-28 2013-01-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KR101063439B1 (ko) * 2008-07-03 2011-09-08 주식회사 바낙스 베이트 캐스트 릴의 원심 브레이크장치
JP5159479B2 (ja) * 2008-07-08 2013-03-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機構
JP5718119B2 (ja) * 2011-03-29 2015-05-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JP5871493B2 (ja) 2011-06-20 2016-03-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5926564B2 (ja) * 2012-01-18 2016-05-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CN202643003U (zh) * 2012-04-18 2013-01-02 郑碧绿 自动卷管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5387A (en) * 1995-05-24 1999-02-02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brake device providing adjustable brake force through adjustable brake shoe
CN102187850A (zh) * 2010-01-25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牵引发声装置
TW201249336A (en) * 2011-03-04 2012-12-16 Shimano Kk Fishing reel, spool of fishing reel, and spool shaft of fishing reel
TW201315378A (zh) * 2011-09-27 2013-04-16 Shimano Kk 雙軸承捲線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7816B (zh) 2018-05-22
CN104137816A (zh) 2014-11-12
CN108338134A (zh) 2018-07-31
MY181326A (en) 2020-12-21
US9282731B2 (en) 2016-03-15
JP6284306B2 (ja) 2018-02-28
KR20140133414A (ko) 2014-11-19
US20140332616A1 (en) 2014-11-13
KR102146085B1 (ko) 2020-08-19
CN108338134B (zh) 2021-03-12
JP2014217341A (ja) 2014-11-20
TW201442935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3141B (zh) 雙軸承捲線器之捲筒制動裝置
JP592656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6177550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2013146201A5 (zh)
JP2014176360A5 (zh)
JP6517466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4217341A5 (zh)
JP2014176301A5 (zh)
TWI624224B (zh) Double bearing reel reel brake device and double bearing reel
KR20180133199A (ko) 낚시용 릴
JP626787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209310B2 (ja)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その駆動軸
KR102583872B1 (ko) 양 베어링 릴의 스풀 제동 장치
JP2013146202A5 (zh)
JP638968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6202123A5 (zh)
JP4928522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H09298997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制動装置
JP2002335826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