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076B - 同軸型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軸型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076B
TWI589076B TW104112045A TW104112045A TWI589076B TW I589076 B TWI589076 B TW I589076B TW 104112045 A TW104112045 A TW 104112045A TW 104112045 A TW104112045 A TW 104112045A TW I589076 B TWI589076 B TW I5890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axial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brea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2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3417A (zh
Inventor
山内貴生
鈴木將
Original Assignee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3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0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同軸型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將同軸纜線載置於連接器本體部並固定以進行電氣連接之同軸型電連接器。
一般而言,作為行動電話或平板電腦等各種電氣機器之訊號傳送媒體,廣泛地採用同軸纜線,但作為用以將該同軸纜線有效率地連接至印刷配線基板之電連接器。經常採用同軸型電連接器。同軸型電連接器,係在絕緣外殼之外周側安裝有由大致中空圓筒狀構件構成之殼體本體部,且殼體蓋部可開閉地連結於殼體本體部之圓筒開口部。又,將藉由同軸纜線之終端處理加工而呈為露出狀態之中心導體安裝在訊號接觸之載置面上上後,藉由焊接或導體之夾持力進行電氣連接,接著將處於開放狀態之殼體蓋部壓倒以進行閉塞,藉此完成組裝。
然而,此種習知之同軸型電連接器中,必須有如上述之同軸纜線之終端處理加工。亦即,必須在進行同軸纜線之電氣連接前,藉由進行複數次(例如三次)將包圍該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或外部導體之介電體或絕緣體剝除之剝除步驟,以使中心導體或外部導體成為露出狀態,在進行此種複數次之剝除步驟後,進行焊接等之連接。因此,有在進行同軸纜線之連接時之步驟數目增加之傾向,成為在使生產性提升方面之障礙。
另一方面,在下述專利文獻1等所記載之同軸型連接器中,係對同軸纜線之絕緣體於軸正交方向按壓呈切刀狀之一對切斷用片,藉此一對切斷用片係以切斷(破壞)絕緣體之方式接觸於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或中心導體,而以於該等一對切斷用片之間之間隙夾有外部導體或中心導體之狀態進行電氣連接。根據此種同軸型連接器,能稍微減少將絕緣體剝除之步驟,例如設為2次之剝除步驟。然而,其仍有提升生產性之餘地,且由於將切斷用片按壓於軸正交方向,因此有將外部導體或中心導體切斷之虞,連接步驟之可靠性產生問題。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98121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同軸型電連接器,能以簡易之構成,在減低在同軸纜線之連接時之步驟數目之同時提升電氣連接性之可靠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採用了下述構成,亦即一種同軸型電連接器,係將形成為藉由外周被覆材從外方側包圍對中心導體配置成同軸狀之外部導體之同軸纜線,藉由載置於連接器本體部而固定以進行電氣連接,其特徵在於:從載置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之前述同軸纜線之徑方向外方側往內方側突出之纜線破斷部係設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前述纜線破斷部,係以從徑方向兩側夾持前述同軸纜線之方式配置有一對,該等一對纜線破斷部,藉由朝向前述同軸纜線按壓於徑方向內方側而由該纜線破斷部將前述外周被覆材破斷以與前述外部導體電氣連接。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藉由在進行對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之電氣連接時,設於連接器本體部之纜線破斷部一邊將同軸纜線之外周被覆材破斷一邊往徑方向之內方進入,來進行對外部導體之電氣連接,因此可不進行同軸纜線之終端處理加工、亦即將包圍中心導體或外部導體之介電體或絕緣體剝除之剝除步驟而進行連接作業,可藉由大幅簡化對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之連接步驟來謀求生產性之提升。
又,本發明較佳為,前述連接器本體部具備收容絕緣外殼之殼體本體部與以覆蓋該殼體本體部之方式安裝於該殼體本體部之殼體蓋部;且於前述殼體本體部設有載置前述同軸纜線之纜線承載部;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一方設於前述纜線承載部;且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另一方設於前述殼體蓋部。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之同軸型電連接器,在對殼體本體部安裝殼體蓋部時,係在設於該殼體蓋部之纜線破斷部咬入同軸纜線之狀態下進行殼體蓋部之閉塞動作,藉此伴隨該殼體蓋部之閉塞動作使同軸纜線被拉往連接器中心側,從而使電氣連接性穩定化。
又,本發明較佳為,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一方與另一方係在前述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彼此位置偏移地配置。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之同軸型電連接器,藉由位置偏離配置之兩者之纜線破斷部對同軸纜線之咬入力,而成為該同軸纜線之一部分相對同軸纜線之原本之延伸方向即直線方向變形之狀態,藉由該同軸纜線之變形部分所具有之保持力,使電氣連接狀態穩定化。
又,本發明較佳為,於前述殼體本體部設有從該殼體本體部 往前述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突出之一對纜線連接腕部,於該等一對纜線連接腕部之間載置前述同軸纜線;於前述一對纜線連接腕部之各個設有前述纜線破斷部。
又,於本發明之前述殼體蓋部設有將載置於前述纜線承載部之同軸纜線夾持之固定保持部;前述固定保持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鉚接固定於前述纜線承載部。
又,本發明較佳為,於前述絕緣外殼,分別連接於前述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及外部導體之訊號接觸構件及接地接觸構件安裝成大致同心狀;前述訊號接觸構件,具備連接於前述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之纜線連接部與連接於嵌合之對象連接器之訊號接觸構件之接觸連接部;前述訊號接觸構件之纜線連接部,具有從前述同軸纜線之終端部分之端面沿著該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即纜線軸之方向插入內部之纜線插入片;前述纜線插入片之插入方向之前端側部分係在前述同軸纜線之內部中與前述中心導體電氣連接。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發明,除了設於連接器本體部之纜線破斷部係一邊將同軸纜線之外周被覆材破斷一邊進行對外部導體之電氣連接以外,由於藉由構成訊號接觸構件之纜線連接部之纜線插入片沿著同軸纜線之纜線軸方向插入內部之步驟來進行訊號接觸構件之纜線連接部對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之電氣連接,因此除了對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之連接步驟之簡化以外,對中心導體之連接步驟也大幅簡化,能更加謀求生產性之提升,且減低切斷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之可能性。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係對載置於連接器本體部之同軸纜線, 將以從該同軸纜線之徑方向外方側往內方側突出之方式設於連接器本體部之纜線破斷部,朝向同軸纜線按壓於徑方向內方側,而使同軸纜線之外周被覆材破斷以使外部導體與連接器本體部電氣連接,藉由此構成,在進行對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之電氣連接時,可在不進行同軸纜線之終端處理加工、亦即不進行將包圍中心導體或外部導體之介電體或絕緣體剝除之剝除步驟之情形下進行連接作業,藉由大幅簡化對同軸纜線之外部導體之連接步驟而謀求生產性之提升,因此能以簡易之構成減低同軸纜線之連接時之步驟數目且同時提升電氣連接性之可靠性,能低廉且大幅地使同軸型電連接器之可靠性提升。
10‧‧‧插頭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a‧‧‧絕緣本體部
11b‧‧‧絕緣插入部
12‧‧‧訊號接觸構件
12a‧‧‧接觸本體板
12b‧‧‧纜線連接部
12b1‧‧‧纜線插入片
12c‧‧‧接觸連接部
13‧‧‧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
13a‧‧‧殼體本體部
13a1‧‧‧殼體插入部
13b‧‧‧殼體蓋部(接地蓋部)
13b1‧‧‧連結構件
13b2‧‧‧前方蓋部
13b3‧‧‧第1固定保持板
13b4‧‧‧第2固定保持板
13c‧‧‧纜線承載部
13d‧‧‧第1纜線破斷部
13e‧‧‧第2纜線破斷部
13f‧‧‧水平纜線破斷部
13g‧‧‧纜線連接腕部
13h‧‧‧纜線承載部
20‧‧‧插座連接器(對象連接器)
21‧‧‧絕緣外殼
22‧‧‧訊號接觸構件
22a‧‧‧接觸連接部
22b‧‧‧基板連接脚部
23‧‧‧接地接觸構件
23a‧‧‧接地連接部
SC‧‧‧同軸纜線
SCa‧‧‧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
SCb‧‧‧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
SCc‧‧‧纜線介電體
SCd‧‧‧外周被覆材
圖1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連結有同軸纜線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係從背面上方側表示連結有圖1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3係表示連結有圖1及圖2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側視說明圖。
圖4係表示連結有圖1~圖3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俯視說明圖。
圖5係表示連結有圖1~圖4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仰視說明圖。
圖6係表示連結有圖1~圖5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 (插頭連接器)的正面說明圖。
圖7係表示連結有圖1~圖6所示之同軸纜線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縱剖面說明圖。
圖8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於圖1~圖7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連結同軸纜線前之初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9係從背面上方側表示圖8所示之初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0係圖8及圖9所示之初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側視說明圖。
圖11係圖8及圖9所示之初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正面說明圖。
圖12係圖8及圖9所示之初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俯視說明圖。
圖13係表示用於圖1~圖12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訊號接觸件,(a)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之外觀立體說明圖,(b)係將上下反轉之狀態之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4係表示圖13所示之訊號接觸件,(a)係側視說明圖,(b)係仰視說明圖。
圖15係表示用於圖1~圖12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同軸纜線之一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6係表示於圖15所示之同軸纜線插入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訊號接觸件之纜線連接部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17係插入有圖16所示之訊號接觸件之纜線連接部之同軸纜線之仰視說明圖。
圖18係插入有圖16及圖17所示之訊號接觸件之纜線連接部之同軸纜線之側視說明圖。
圖19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所嵌合之對象側之電連接器(插座連接器)之一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0係圖19所示之對象側之電連接器(插座連接器)的縱剖面說明圖。
圖21係從背面上方側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嵌合於對象連接器(插座連接器)之同軸型電連接器装置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2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圖21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装置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3係圖21及圖22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装置的縱剖面說明圖。
圖24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連結同軸纜線前之初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5係圖24所示之初始狀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之側視說明圖。
圖26係從正面上方側表示對圖24及圖25所示之同軸型電連接器(插頭連接器)連結同軸纜線後之裝設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7係表示對本發明之同軸纜線之其他實施形態插入訊號接觸件之纜線連接部後之狀態的外觀立體說明圖。
圖28係表示插入有圖27所示之訊號接觸件之纜線連接部之同軸纜線的 外觀立體說明圖。
以下,根據圖式詳細進行關於將本發明適用於作為訊號傳送媒體使用同軸纜線之同軸型電連接器之實施形態之說明。
〔第1實施形態中之同軸型電連接器之整體構造〕
首先,作為圖1~圖12所示之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同軸型電連接器之插頭連接器10,係在連結有作為纜線狀訊號傳送媒體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之狀態下使用的構成,以從上方插入既定印刷配線基板上所構裝之作為對象側電連接器之插座連接器20(參照圖19~圖23)之方式嵌合或拔去的構成。作為插頭連接器10對該嵌合之對象連接器一例之插座連接器20之嵌合/拔去作業,係在相對印刷配線基板之平面大致正交之方向進行。
更具體而言,構成該插頭連接器10之主要嵌合部分之連接器本體部,其概略形狀形成為呈圓筒形狀,對呈該大致圓筒形狀之插頭連接器10之連接器本體部,從徑方向外方側之一方向連結有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在連結有該同軸纜線SC之狀態下,以對向於作為對象連接器之插座連接器20之上方位置之方式配置插頭連接器10。又,藉由該插頭連接器10之整體往相對印刷配線基板之外表面大致正交之方向下降而使插頭連接器10之下端部分對插座連接器(對象連接器)20之上方側部分成為嵌合狀態(參照圖21~圖23)。如此,藉由將插頭連接器10對插座連接器20從上方插入而成為嵌合狀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經由插頭連接器10及插座連接器20連接於印刷配線基板上之配線圖案導電路徑。
此處,將插頭連接器10插入插座連接器(對象側電連接器)20之方向稱為「下方向」,將與其相反地拔出之拔去方向稱為「上方向」。又,在插頭連接器10本身,將供連接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之部分稱為「正面側部分」,且將與其相反側之部分稱為「背面側部分」,再者,將從該「背面側部分」朝向「正面側部分」之方向稱為「連接器前方向」,將其相反方向稱為「連接器後方向」。又,將與該等「連接器上下方向」及「連接器前後方向」之雙方正交之方向稱為「連接器左右方向」。
〔關於同軸纜線〕
上述之同軸纜線SC,尤其是如圖15所示,係經由纜線介電體SCc而於以複數條細線導線形成之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外周側同心狀地積層有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且於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安裝有外周被覆材SCd。在不對此種同心狀積層構造所構成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不施加習知之終端處理之狀態、亦即不進行外周被覆材SCd及纜線介電體SCc、以及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剝離(剝皮)之原本狀態下,進行對插頭連接器10之連接。關於此點,將在後段詳細說明。
接著,如上所述般,藉由將沿著同軸纜線SC之中心軸延伸之纜線中心導體SCa對安裝於絕緣外殼11之訊號接觸構件12,如後述般沿著纜線中心導體SCa之纜線軸方向加以連接,而構成訊號傳送電路。又,於配置成包圍纜線中心導體SCa外周側之纜線外部導體SCb,將兼用為接地接觸構件之屏蔽殼體13以後述方式連接,使該屏蔽殼體13發揮接地用之接地接觸構件之功能,藉此構成接地電路。此同軸纜線SC對插頭連接器10之連接的相關構成為本發明之主要部分,將在後段詳細說明。
〔關於絕緣外殼〕
此處,上述之絕緣外殼11,尤其是如圖7及圖8所示,具有呈大致圓板形狀之絕緣本體部11a,且插入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座連接器20之內方側之絕緣插入部11b,係呈大致圓筒狀往下方突出之方式一體設於該絕緣本體部11a之大致中心部分。於絕緣本體部11a,埋設有後述之訊號接觸構件12之固定部分之一部分。
於埋設有該訊號接觸構件12之絕緣本體部11a之上側表面,使該絕緣本體部11a之上側表面凹陷而凹設有阻抗匹配部11c。本實施形態中之阻抗匹配部11c形成為呈俯視多角形狀之凹部,藉由在與後述之殼體蓋部13b之內側表面之間形成具有既定大小之空氣層,來進行訊號傳送中之阻抗之匹配。此時之阻抗匹配,係藉由將形成上述之阻抗匹配部11c之凹部之大小及深度配合訊號傳送之條件適當調整而進行。
〔關於訊號接觸構件〕
本實施形態所採用之訊號接觸構件12,具有尤其是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整體構造,藉由例如插入成形等安裝於前述之絕緣外殼11之絕緣本體部11a。於絕緣本體部11a之中心部分埋設有該訊號接觸構件12之本體部分即接觸本體板12a。此接觸本體板12a,形成為呈具有較絕緣本體部11a小一圈之外徑的圓盤狀。
於該接觸本體板12a中之連接器前方側部分,一體連接有插入上述同軸纜線SC內部之纜線連接部12b。此纜線連接部12b,由從接觸本體板12a往連接器前方側大致水平地延伸出之細板狀突起構件形成,該纜線連接部12b中之延伸方向之前端部分(圖14之左方側部分)構成形成為 細寬度之纜線插入片12b1。此纜線插入片12b1,係從上述絕緣本體部11a之連接器前端面往前方(圖7之右方)呈針形狀地突出之配置關係,藉由插入同軸纜線SC之內部,成為連接於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構成。
亦即,本實施形態中之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為了作成將例如複數條微細線捆束的構成,而使上述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成為能往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內部容易地進入的狀態。接著,如圖15所示,在將上述之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沿著同軸纜線SC之延伸方向即纜線軸方向插入未被施加剥取等終端加工之未加工狀態之同軸纜線SC之端面後,即如圖16~圖18所示,該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以進入構成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複數條微細線之間之方式前進,両者成為電氣接觸狀態。
如上述,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可毫無障礙地插入未進行將包圍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或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纜線介電體SCc或外周被覆材SCd剝除之剝除步驟之未加工狀態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且成為良好之接觸狀態。
另一方面,於如上所述於呈圓盤狀之接觸本體板12a之中心部分,呈中空圓筒狀之接觸連接部12c配置成往下方突出。此接觸連接部12c,呈從外方側覆蓋前述絕緣外殼11之絕緣插入部11b之中空銷形狀,以從上述絕緣本體部11a往下方突出之方式成為露出狀態。又,設於此插頭連接器10側之接觸連接部12c,在於插座連接器(對象連接器)20嵌合有插頭連接器10時係彈性接觸於插座連接器20側之接觸連接部22a。關於插座連接器20之構造,留待後述。
〔關於屏蔽殼體〕
又,具有上述之絕緣本體部11a及絕緣插入部11b之絕緣外殼11之外側表面,係被作為薄板金属狀構件所構成之接地接觸構件之屏蔽殼體13之構成主要嵌合部分之殼體本體部13a覆蓋。此殼體本體部13a,係形成為從徑方向外方側環狀地覆蓋絕緣外殼11之絕緣本體部11a的大致中空圓筒形狀。再者,此殼體本體部13a之下方側部分,為從外方側嵌合於插座連接器(對象連接器)20的殼體插入部13a1,且於該殼體本體部13a之上端側之圓筒開口部分,能開閉地連結有覆蓋上述絕緣本體部11a之上面側之殼體蓋部(接地蓋部)13b。
此時,將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連接而固定前之初始狀態之屏蔽殼體13中,尤其是如圖8~圖12所示,殼體蓋部13b係相對上述之殼體本體部13a往上方側開放之狀態。亦即,該初始狀態之殼體蓋部13b,配置成於殼體本體部13a之後方側端緣部分經由細寬度之板狀構件所構成之連結構件13b1往大致鉛直上方豎起。此連結構件13b1之設置位置及設置數目能任意選定。
接著,在此屏蔽殼體13之開放狀態(初始狀態)下,藉由如前所述般於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插入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而成為連接狀態,使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成為裝設於插頭連接器10之狀態。其次,以屏蔽殼體13之連結構件13b1往下方側彎折成大致直角之方式,將該殼體蓋部13b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後,藉此殼體本體部13a及絕緣本體部11a從上方側被殼體蓋部13b覆蓋,屏蔽殼體13成為閉塞狀態(參照圖1~圖7)。
此時之殼體蓋部13b,在如上所述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而被閉塞時,雖成為覆蓋殼體本體部13a上端側之圓筒開口部分的構造,但於該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之殼體蓋部13b之正面側部分,一體連設有從上方側覆蓋同軸纜線SC之前方蓋部13b2。此前方蓋部13b2,雖係從上方側覆蓋前述殼體本體部13a之連接器前方側部分的構成,但於該殼體本體部13a之連接器前方側部分,設有從該殼體本體部13a突出之纜線承載部13c。該纜線承載部13c,延伸成往上方開放之U形構造,於該呈U形構造之纜線承載部13c之內方空間,從上方側載置有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此構成U形構造之纜線承載部13c之上方開口部分如上所述被殼體蓋部13b之前方蓋部13b2從上方覆蓋。
更詳細言之,前述之呈U形構造之纜線承載部13c,形成為從設於殼體本體部13a之正面側部分之開口部,呈正面大致U字形狀地往連接器前方側突出成懸臂狀,藉由該纜線承載部13c形成之剖面大致U字狀之內部空間,係沿著連接器前後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又,於該纜線承載部13c之內部空間,有從前述絕緣本體部11a突出之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配置成大致水平地突出,且連結於該纜線插入片12b1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同樣地配置成大致水平地延伸。亦即,該纜線承載部13c以沿著連結於纜線插入片12b1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中之下半側外表面之方式延伸,形成此纜線承載部13c之內部空間之內壁面,係以從左右方向之両側及下方側之三方覆蓋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之方式配置。
〔關於纜線破斷部之構成〕
又,在形成上述纜線承載部13c之內部空間之內壁面中,於該纜線承載 部13c之延伸方向前端部設有由一對突起狀部分構成之第1纜線破斷部13d,13d。構成此等第1纜線破斷部13d,13d之一對突起狀部分,形成為從上述纜線承載部13c之內壁面中之底面部分朝向同軸纜線SC以正面呈大致山形狀地往上方突出,並設成相對纜線中心在連接器左右方向呈大致對稱之形狀。又,形成該等各第1纜線破斷部13d之突起狀部分之山形狀之頂部形成為切刀狀,該第1纜線破斷部13d之切刀狀部分,成為相對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從徑方向之下方側接近而對向的配置關係。
接著,如前所述般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之殼體蓋部13b在從上方覆蓋纜線承載部13c時,藉由殼體蓋部13b之內側表面將同軸纜線SC往下方壓入,接近該同軸纜線SC之下方側而配置之一對第1纜線破斷部13d,13d從徑方向之外方側(下方側)抵接於同軸纜線SC之外周表面亦即外周被覆材SCd。
進而,於連設於殼體蓋部13b之前方蓋部13b2設有一對第2纜線破斷部13e,13e。此等第2纜線破斷部13e,13e,係於前方蓋部13b2之大致中央領域,將該前方蓋部13b2之一部分往連接器內方側、亦即閉塞殼體蓋部13b之狀態中之下方側切除成鉤狀而形成。此等各第2纜線破斷部13e亦與上述之第1纜線破斷部13d同樣地由並設成相對纜線中心在連接器左右方向呈大致對稱之形狀之突起狀部分形成,於朝向同軸纜線SC往下方突出之正面大致山形狀之頂部,分別形成有呈切刀狀之第2纜線破斷部13e。
此等一對第2纜線破斷部13e,13e亦同樣地,構成該各第2纜線破斷部13e之切刀狀部分,係從徑方向之上方側接近載置於纜線承載部13c內部之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而對向的配置關係。又,如前所 述般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之殼體蓋部13b,在從上方覆蓋纜線承載部13c時,設於該殼體蓋部13b之一對第2纜線破斷部13e,13e,係一邊從徑方向之外方側(上方側)抵接於同軸纜線SC之外周表面亦即外周被覆材SCd、一邊被往下方壓下。
如上所述,同軸纜線SC,雖在閉塞殼體蓋部13b之狀態下,藉由下方側之第1纜線破斷部13d與上方側之第2纜線破斷部13e被於上下夾入之狀態,但該等第1及第2之纜線破斷部13d,13e彼此,係成為在連接器前後方向略為位置偏離之配置關係,更具體而言,第1纜線破斷部13d配置於較第2纜線破斷部13e略為前方側。如此,藉由第1及第2雙方之纜線破斷部13d,13e在連接器前後方向彼此位置偏離配置之狀態下咬入同軸纜線SC,而使該同軸纜線SC成為相對原本之延伸方向即直線方向變形的狀態,藉由該同軸纜線SC之變形部分所具有之保持力提升電氣連接性。
〔關於固定保持板〕
另一方面,於如前所述連設於殼體蓋部13b之前方蓋部13b2之両側緣部,設有呈突緣板狀之一對舌片狀構件所構成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及第2固定保持板13b4。其中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係藉由彎折成從外方側覆蓋將同軸纜線SC覆蓋之纜線承載部13c來進行鉚接固定的構成。此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彎曲變形,在該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被鉚接固定於纜線承載部13c之時點係被限制。
亦即,構成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両側突緣板,在殼體蓋部13b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時係配置於纜線承載部13c之両側外方位置,從此種配置狀態被往連接器內方側彎折,據以行鉚接固定(參照 圖1~圖7)。更具體而言,該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係以從外方側覆蓋纜線承載部13c之方式互相接近之方向彎曲變形,在進行此種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彎曲變形後,設於第1纜線破斷部13d及第2纜線破斷部13e之頂部之切刀狀部分,係從徑方向之下方側及上方側之兩方強力按壓於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藉此第1纜線破斷部13d及第2纜線破斷部13e之切刀狀部分,係以將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破斷之方式進入同軸纜線SC之內部。
以上述方式進入同軸纜線SC內部之第1纜線破斷部13d及第2纜線破斷部13e之切刀狀部分,係一邊破斷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一邊更加進入內方,而成為尤其是圖7所示,到達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並成為接觸狀態。其結果,屏蔽殼體13相隔著該等第1纜線破斷部13d及第2纜線破斷部13e而對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電氣連接。
如以上所述,在結束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彎曲變形並已進行鉚接固定時,係進行殼體蓋部13b對殼體本體部13a之固定,且同軸纜線SC固定於殼體蓋部13b,進而與此同時地,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相隔著第1纜線破斷部13d及第2纜線破斷部13e而電氣連接於屏蔽殼體13,藉此形成接地電路。
再者,第2固定保持板13b4,設置成與上述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之前方側隣接並列,由較小型之突緣板形成。此第2固定保持板13b4彎折成從外方側覆蓋同軸纜線SC中之外周被覆材SCd之單體。亦即,構成該第2固定保持板13b4之両側突緣板,在殼體蓋部13b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之時,係配置於同軸纜線SC中之外周被覆材SCd以單體延伸之位 置,藉由被往連接器內方側彎折而據以從該狀態進行鉚接,來進行殼體蓋部13b對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之固定。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構成屏蔽殼體13中之殼體本體部13a之下方側部分之殼體插入部13a1,係外嵌於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座連接器20之徑方向外方側部分(參照圖21~圖23)。於此殼體插入部13a1之插入側部分形成有由往徑方向內方側突出之環狀凹槽構成之連結卡合部,如前所述在殼體蓋部13b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後,成為該殼體插入部13a1之連結卡合部對作為嵌合對象之插座連接器20所設之連結卡止部彈性地嵌合的關係。
〔關於對象連接器〕
另一方面,作為嵌合對象連接器之插座連接器20,如圖19~圖23所示具有由載置於印刷配線基板(圖示省略)上之成俯視大致矩形狀之基體狀框體構成之絕緣外殼21,且於該絕緣外殼21之中心部分安裝有訊號傳送用之訊號接觸構件22,且以相對該訊號接觸構件22環狀地包圍半徑方向之外方側之方式安裝有接地用之接地接觸構件23。
〔關於訊號接觸構件之構成〕
訊號接觸構件22雖由既定之薄厚金属構件形成,但在相當於上述絕緣外殼21之大致中心之位置,配置有往上方立起之呈中空圓筒形狀之接觸連接部22a,且從其接觸連接部22a之下端部朝向外方側延伸出基板連接脚部22b。在配置於絕緣外殼21大致中心部分之接觸連接部22a之內部側,嵌入有於前述插頭連接器10之訊號接觸構件12設成銷形狀之接觸連接部12c,藉由両者彈性地接觸來進行電氣連接。
又,如上所述從訊號接觸構件22之接觸連接部22a延伸出之基板連接脚部22b,係由沿著絕緣外殼21之底面延伸之帯板狀構件形成,從絕緣外殼21之一端緣往外方側突出。此基板連接脚部22b之外方側突出部分或該基板連接脚部22b之整體,係焊接於未圖示之印刷配線基板上所形成之訊號傳送用訊號導電路。
〔關於接地接觸構件之構成〕
另一方面,接地接觸構件23亦具有由例如既定之薄厚金属板之彎折構件形成、形成為大致圓筒狀之中空形狀之接地本體部,且於該呈圓環狀之接地本體部之外周部分中之下端緣設有朝向半徑方向之外方側一體地延伸出之接地連接部23a。此等接地連接部23a,分別焊接於未圖示之印刷配線基板上所形成之接地連接用接地導電路。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本實施形態,在將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電氣連接於屏蔽殼體13時,設於構成連接器本體部之殼體本體部13a的第1及第2之纜線破斷部13d,13e,係一邊將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SCb破斷、一邊進入徑方向之內方,藉此進行對纜線外部導體SCb之電氣連接,因此可不進行同軸纜線SC之終端處理、亦即不進行將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或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包圍之纜線介電體SCc或外周被覆材SCd剝除之剝除步驟之情形下進行連接作業,藉由大幅簡化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SCb之連接步驟來謀求生產性之提升。
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中,在對殼體本體部13a安裝殼體蓋部(接地蓋部)13b時,設於該殼體蓋部13b之第2纜線破斷部13e係對同軸 纜線SC咬入後進行殼體蓋部13b之旋動所致之拉入移動,伴隨於此地同軸纜線SC被拉往連接器中心側(連接器後方側),藉此使電氣連接性穩定。
又,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第1及第2双方之纜線破斷部13d,13e位置往連接器前後方向偏離而使同軸纜線SC產生變形部分,而藉由該同軸纜線SC之變形部分所具有之保持力使電氣連接性提升。
再者,根據本實施形態,在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連接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連接部12b時,係進行將構成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連接部12b之纜線插入片12b1沿著同軸纜線SC之纜線軸方向插入內部的步驟。是以,除了可簡化如上述之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連接步驟以外,亦大幅簡化對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連接步驟,且由於不進行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連接部12b往與切斷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纜線軸正交之方向的移動,因此可消除使呈細線狀之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切斷的可能性。
〔關於第2實施形態〕
另一方面,在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賦予相同符号之圖24~圖2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中,一對水平纜線破斷部13f,13f配置成在水平面內夾持同軸纜線SC。
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之殼體本體部13a之前方側部分設有往連接器前方側突出之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該等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係被殼體蓋部13b之前方蓋部13b2從外方側覆蓋的構成。
上述之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由從設於殼體本體部13a之正面側部分之開口部両側朝向連接器前方側大致水平地突出之懸臂狀之 樑構件形成,從殼體本體部13a之正面側開口部朝向連接器前方側延伸成彼此間隔和緩地擴大。於該等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彼此之間部分配置有從前述絕緣本體部11a突出之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且配置有連結於該纜線插入片12b1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參照圖26)。
如上所述,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係沿著連結於纜線插入片12b1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外表面延伸,成為從左右方向両側夾持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的配置關係。又,於該等各纜線連接腕部13g在延伸方向之前端部分,分別形成有呈鉤狀之水平纜線破斷片13f。此等両水平纜線破斷片13f,13f,以從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之前端部往互相接近之內側之方向彎折成大致直角之方式形成,成為該各水平纜線破斷片13f,13f所突設之爪部,相對同軸纜線SC之外表面接近對向的配置關係。
此時,於上述之両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之下端側之緣部分別設有朝向傾斜下方互相接近之方向延伸出的纜線承載部13h,13h。此等各纜線承載部13h,係以如上所述方式往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所連結之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下方側延伸出,同軸纜線SC係從上方側抵接於該両纜線承載部13h,13h而被承載。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般連設於殼體蓋部13b之前方蓋部13b2之両側緣部所設之一對舌片狀構件所構成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及第2固定保持板13b4中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係藉由彎折成從外方側覆蓋同軸纜線SC及纜線連接腕部13g來進行鉚接固定的構成。
亦即,構成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両側突緣板,在殼體蓋部13b被壓倒至大致水平狀態時,係配置於纜線連接腕部13g両側 外方位置,由此種配置狀態往連接器內方側彎折而據以進行鉚接固定。更具體而言,該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係以從外方側覆蓋纜線連接腕部13g、纜線承載部13h及同軸纜線SC之方式往互相接近之方向彎曲變形,藉由該第1固定保持板13b3之彎曲變形,纜線連接腕部13g及纜線承載部13h陸續往接近同軸纜線SC之方向彎曲變形。接著,藉由在設於纜線連接腕部13c前端部之水平纜線破斷片13f之爪部抵接於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後,使纜線連接腕部13g,13g彼此更加接近,水平纜線破斷片13f之爪部即以將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破斷之方式進入同軸纜線SC內部。
以上述方式進入同軸纜線SC內部之水平纜線破斷片13f之爪部,在通過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後,到達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並成為接觸狀態。其結果,屏蔽殼體13相隔著水平纜線破斷片13f及纜線連接腕部13g而對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接地連接。
又,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在如上所述般往連接器內方側彎折而已進行鉚接固定時,纜線承載部13h,13h係與該等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一起以互相接近之方式彎曲變形,而從外方側按壓同軸纜線SC之外周被覆材SCd。接著,藉由達到此等両纜線承載部13h,13h彼此互相抵接的狀態,限制上述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彎曲變形,而可確實地防止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過度變形。
根據具有此種構成之第2實施形態,在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連接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13時,係在於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之間配置有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之狀態下, 使該等一對纜線連接腕部13g,13g彼此互相接近地變形,藉此水平纜線破斷片13f從同軸纜線SC之外方側被按壓,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13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連接步驟,可在不進行將包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外周被覆材SCd剝除之剝除步驟之情形下容易且有効率地進行。
此時之纜線連接腕部13g,13g之彎曲變形,雖能藉由使設於殼體蓋部13b之一對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彎曲變形來有効率且容易地進行,但藉由該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之彎曲變形力而從外方側牢固地緊固纜線連接腕部13g,13g。其結果,可良好地進行作為接地接觸構件之屏蔽殼體13與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連接。又,此時之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所產生之緊固力,亦會壓迫與同軸纜線SC之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處於連接狀態之纜線插入片12b1之周圍部分,故亦可良好地進行纜線插入片12b1與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之連接。
又,由於一邊使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接觸於纜線承載部13h並被保持、一邊進行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13之連接,因此能穩定地進行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13對同軸纜線SC之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連接。
另一方面,對與上述第2之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賦予相同符号之圖27及圖28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在將同軸纜線SC之終端部分連結於插頭連接器10時,係部分地進行對同軸纜線SC之終端處理。亦即,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進行對外周被覆材SCd及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 SCb之終端部分之剝離(剝皮),以使積層於纜線中心導體(訊號線)SCa外周側之纜線介電體SCc往外方露出。藉此方式,在將訊號接觸構件12之纜線插入片12b1插入同軸纜線SC時,由於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從同軸纜線SC剝離,因此可消除纜線插入片12b1接觸該纜線外部導體(屏蔽線)SCb之可能性,確實地避免電氣連接步驟中之短路等。
以上,根據實施形態具體地說明了本發明人之發明,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當然可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將本發明適用於垂直嵌合型之電連接器,但亦可同樣地適用於水平嵌合型之電連接器。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單芯之細線同軸纜線用連接器,亦可同樣地適用於配置成多極狀之同軸纜線用連接器、或混合複數條同軸纜線與絕緣纜線之類型之電連接器等。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可廣泛地適用於各種電氣機器所使用之各式各樣之電連接器。
11‧‧‧絕緣外殼
11a‧‧‧絕緣本體部
11c‧‧‧阻抗匹配部
12b1‧‧‧纜線插入片
13‧‧‧屏蔽殼體(接地接觸構件)
13a‧‧‧殼體本體部
13a1‧‧‧殼體插入部
13b‧‧‧殼體蓋部(接地蓋部)
13b1‧‧‧連結構件
13b2‧‧‧前方蓋部
13b3‧‧‧第1固定保持板
13b4‧‧‧第2固定保持板
13c‧‧‧纜線承載部
13d‧‧‧第1纜線破斷部
13e‧‧‧第2纜線破斷部

Claims (4)

  1. 一種同軸型電連接器,係將形成為藉由外周被覆材從外方側包圍對中心導體配置成同軸狀之外部導體之同軸纜線,藉由載置於連接器本體部而固定以進行電氣連接,其特徵在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具備收容絕緣外殼之殼體本體部與以覆蓋該殼體本體部之方式安裝於該殼體本體部之殼體蓋部;從載置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之前述同軸纜線之徑方向外方側往內方側突出之纜線破斷部係設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前述纜線破斷部,係以從徑方向兩側夾持前述同軸纜線之方式配置有一對,該等一對纜線破斷部,藉由朝向前述同軸纜線按壓於徑方向內方側而由該纜線破斷部將前述外周被覆材破斷以與前述外部導體電氣連接;且於前述殼體本體部設有載置前述同軸纜線之纜線承載部,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一方設於前述纜線承載部,且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另一方設於前述殼體蓋部;於前述殼體蓋部設有將載置於前述纜線承載部之同軸纜線夾持之固定保持部,前述固定保持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鉚接固定於前述纜線承載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一對纜線破斷部之一方與另一方係在前述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彼此位置偏移地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型電連接器,其中,於前述絕緣外殼,分別連接於前述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及外部導體之訊號接觸構件及接地接觸構件安裝成大致同心狀;前述訊號接觸構件,具備連接於前述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之纜線連接 部與連接於嵌合之對象連接器之訊號接觸構件之接觸連接部;前述訊號接觸構件之纜線連接部,具有從前述同軸纜線之終端部分之端面沿著該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即纜線軸之方向插入內部之纜線插入片;前述纜線插入片之插入方向之前端側部分係在前述同軸纜線之內部中與前述中心導體電氣連接。
  4. 一種同軸型電連接器,係將形成為藉由外周被覆材從外方側包圍對中心導體配置成同軸狀之外部導體之同軸纜線,藉由載置於連接器本體部而固定以進行電氣連接,其特徵在於:前述連接器本體部具備收容絕緣外殼之殼體本體部與以覆蓋該殼體本體部之方式安裝於該殼體本體部之殼體蓋部;於前述殼體本體部設有從該殼體本體部往前述同軸纜線之延伸方向突出之一對纜線連接腕部;於該等纜線連接腕部設有載置前述同軸纜線之纜線承載部;從載置於前述一對纜線連接腕部間之前述同軸纜線之徑方向外方側往內方側突出之纜線破斷部係設於前述一對纜線連接腕部之各個;前述纜線破斷部,係以從徑方向兩側夾持前述同軸纜線之方式配置有一對,該等一對纜線破斷部,藉由朝向前述同軸纜線按壓於徑方向內方側而由該纜線破斷部將前述外周被覆材破斷以與前述外部導體電氣連接;於前述殼體蓋部設有將載置於前述纜線承載部之同軸纜線夾持之固定保持部,前述固定保持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鉚接固定於前述纜線承載部。
TW104112045A 2014-06-16 2015-04-15 同軸型電連接器 TWI5890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3608A JP5949838B2 (ja) 2014-06-16 2014-06-16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417A TW201603417A (zh) 2016-01-16
TWI589076B true TWI589076B (zh) 2017-06-21

Family

ID=5483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2045A TWI589076B (zh) 2014-06-16 2015-04-15 同軸型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9067B2 (zh)
JP (1) JP5949838B2 (zh)
KR (1) KR101703419B1 (zh)
CN (1) CN105305140B (zh)
TW (1) TWI5890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8678B (zh) * 2016-07-01 2017-12-11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JP6451729B2 (ja) * 2016-12-28 2019-01-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対
JP6792286B2 (ja) * 2017-01-13 2020-11-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6135834B1 (ja) * 2017-01-20 2017-05-3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部材
CN110679043B (zh) * 2017-05-29 2021-03-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型同轴连接器和带同轴线缆的l型同轴连接器
JP6677351B2 (ja) * 2017-06-12 2020-04-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基板実装型同軸コネクタ
JP6905416B2 (ja) * 2017-08-10 2021-07-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窓を有する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の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WO2019044905A1 (ja) * 2017-09-01 2019-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7185441B2 (ja) * 2018-08-13 2022-12-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4760B1 (ja) * 2019-05-10 2021-03-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セットにおける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WO2021065743A1 (ja) * 2019-10-04 2021-04-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7407611B2 (ja) * 2020-02-10 2024-0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DE102020105994A1 (de) * 2020-03-05 2021-09-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Robustes, hochfrequenz-geeignetes elektrisches Terminal
US11688959B2 (en) * 2021-08-11 2023-06-27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Positive lock sealed terminal connec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4632A (en) * 1989-08-20 1992-10-13 Omron Corporatio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054A (en) * 1977-08-22 1979-12-11 Amp Incorporated Plug termination for coaxial cable
JPS603565U (ja) * 1983-06-20 1985-01-11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器
JPS60184278U (ja) * 1984-05-16 1985-12-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中空同軸ケ−ブル用コネクタ
US4708414A (en) * 1987-01-30 1987-11-24 Albert Lam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JPH031460A (ja) * 1989-05-30 1991-01-08 Amp Japan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H052534U (ja) * 1991-06-26 1993-01-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ース端子付中間接続用分岐金具
JP2665717B2 (ja) 1993-10-06 1997-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DE19823957A1 (de) 1998-05-28 1999-12-09 Siemens Ag HF-Steckverbinder mit versetzten Schneiden
JP3889924B2 (ja) * 2000-11-17 2007-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用流量制御弁の取付構造
JP2004349127A (ja) * 2003-05-22 2004-12-09 Jst Mfg Co Ltd 多極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4136925B2 (ja) 2003-12-19 2008-08-2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294514A (ja) * 2005-04-13 2006-10-26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金具及び該シールド金具を備えたシールド構造
JP4097681B1 (ja) 2007-02-01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0080262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urata Mfg Co Ltd L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55781B2 (ja) * 2010-03-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同軸コネクタ
JP5772511B2 (ja) 2011-10-28 2015-09-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5807512B2 (ja) 2011-11-04 2015-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2013-11-06 郦秋红 一种同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4632A (en) * 1989-08-20 1992-10-13 Omron Corporatio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03419B1 (ko) 2017-02-06
US9509067B2 (en) 2016-11-29
US20150364843A1 (en) 2015-12-17
JP2016004662A (ja) 2016-01-12
JP5949838B2 (ja) 2016-07-13
CN105305140B (zh) 2017-10-24
TW201603417A (zh) 2016-01-16
KR20150144266A (ko) 2015-12-24
CN105305140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076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US9531132B2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structure with shield shell and shield cover
TWI459653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TWI525946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及同軸型電連接器組裝體
JP62259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I591908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JP670802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5836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21096960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I605647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TWI543477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JP2017076592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6233574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135147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2016025019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594980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4311217A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18186057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