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5140B - 同轴型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型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5140B
CN105305140B CN201510320688.6A CN201510320688A CN105305140B CN 105305140 B CN105305140 B CN 105305140B CN 201510320688 A CN201510320688 A CN 201510320688A CN 105305140 B CN105305140 B CN 105305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axial cable
coaxial
body por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06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5140A (zh
Inventor
山内贵生
铃木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5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51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在降低同轴电缆(SC)的连接时的工序数的同时提高电连接性的可靠性。将从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载置了的同轴电缆(SC)的径方向外方侧朝向内方侧突出的电缆断裂部(13d、13e)朝向同轴电缆(SC)向径方向内方侧按压,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断裂而使外部导体(SCb)和连接器本体部电连接,通过该结构,在进行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部导体(SCb)的电连接时,无需进行将包围中心导体(SCa)、外部导体(SCb)的电介体、绝缘体剥下的剥离工序等末端处理加工而进行连接作业,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部导体(SCb)的连接工序被大幅简化。

Description

同轴型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载置并固定同轴电缆来进行电连接的同轴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便携电话、智能手机或者平板型个人电脑等各种电气设备中的信号电送介质,广泛使用了同轴电缆,但作为用于将该同轴电缆高效地连接到印刷布线基板的电连接器,经常采用同轴型电连接器。同轴型电连接器成为例如在绝缘外壳的外周侧安装了由中空圆筒状部件构成的壳体本体部的构造,针对壳体本体部的圆筒开口部可开闭地连结了壳体盖部。另外,在将通过同轴电缆的末端处理加工成为露出状态的中心导体设置到信号触点的载置面上之后,通过焊接或者导体的夹持力进行电连接,进而将处于开放状态的壳体盖部推倒来闭塞,从而完成组装。
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同轴型电连接器中,需要上述那样的同轴电缆的末端处理加工。即,需要在进行同轴电缆的电连接之前,进行多次(例如3次)将包围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外部导体的电介体、绝缘体剥下的剥离(strip)工序,从而使中心导体、外部导体成为露出状态,在进行这样的多次的剥离工序之后,进行利用焊接等的连接。因此,存在进行同轴电缆的连接时的工序数增大的倾向,成为使生产性提高时的障碍。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同轴型连接器中,针对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在轴正交方向上按压形成刃口状的一对切断用片,由此一对切断用片将绝缘体切断(破坏),接触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在这些一对切断用片之间的间隙中夹住外部导体、中心导体的状态下,进行电连接。根据这样的同轴型连接器,能够稍微减少将绝缘体剥下的工序,成为例如2次的剥离工序。但是,生产性尚有提高的余地,并且在轴正交方向上按压切断用片,所以存在将外部导体、中心导体切断的担心,在连接工序的可靠性中存在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8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在降低同轴电缆的连接时的工序数的同时,提高电连接性的可靠性的同轴型电连接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在同轴型电连接器中,通过将同轴电缆载置到连接器本体部并固定来进行电连接,其中,该同轴电缆形成为通过外周包覆材料从外方侧包围针对中心导体以同轴状地配置了的外部导体,其中,从载置到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径方向外方侧朝向内方侧突出的电缆断裂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本体部,所述电缆断裂部成为如下结构:以从径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同轴电缆的方式配置了一对,通过将这些一对电缆断裂部朝向所述同轴电缆向径方向内方侧按压,该电缆断裂部断裂所述外周包覆材料而与所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在针对外部导体电连接同轴电缆时,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设置了的电缆断裂部在将同轴电缆的外周包覆材料断裂的同时向径方向的内方进入,从而进行针对外部导体的电连接,所以无需进行同轴电缆的末端处理加工、即将包围中心导体、外部导体的电介体、绝缘体剥下的剥离工序而进行连接作业,针对外部导体连接同轴电缆的连接工序被大幅简化,从而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本体部具备:收容绝缘外壳的壳体本体部;以及以覆盖该壳体本体部的方式安装在该壳体本体部的壳体盖部,并且在所述壳体本体部设置了载置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支撑部,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一方设置于所述电缆支撑部,并且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另一方设置于所述壳体盖部。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同轴型电连接器,在针对壳体本体部安装壳体盖部时,在该壳体盖部中设置了的电缆断裂部咬入到同轴电缆的状态下进行壳体盖部的闭塞动作,从而伴随该壳体盖部的闭塞动作,同轴电缆被吸引到连接器中心侧,由此电连接性稳定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一方和另一方是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偏移位置而配置的。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同轴型电连接器,通过利用位置偏移配置了的双方的电缆断裂部的向同轴电缆的咬入力,成为针对作为同轴电缆的本来的延伸方向的直线方向而该同轴电缆的一部分变形了的状态,通过该同轴电缆的变形部分具有的保持力,电连接状态稳定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在所述壳体本体部设置了从该壳体本体部向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突出的一对电缆连接腕部,在这些一对电缆连接腕部之间载置了所述同轴电缆,在所述一对电缆连接腕部的各个电缆连接腕部设置了所述电缆断裂部。
另外,可以是如下结构:在本发明中的所述壳体盖部设置了夹持载置在所述电缆支撑部上的同轴电缆的固定保持部,所述固定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敛缝(カシメ)固定到所述电缆支撑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绝缘外壳以成为大致同心状的方式安装有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以及外部导体分别连接的信号接触部件以及接地接触部件,所述信号接触部件具备: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电缆连接部、和与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信号接触部件连接的接触连接部,所述信号接触部件的电缆连接部具有电缆插入片,该电缆插入片从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的端面沿着作为该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的电缆轴的方向扎入到内部,所述电缆插入片的扎入方向上的前端侧部分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与所述中心导体电连接。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除了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设置了的电缆断裂部在将同轴电缆的外周包覆材料断裂的同时进行针对外部导体的电连接以外,通过构成信号接触部件的电缆连接部的电缆插入片沿着同轴电缆的电缆轴方向插入到内部的工序,针对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信号接触部件的电缆连接部,所以除了针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连接工序的简化以外,针对中心导体的连接工序也被大幅简化,生产性进一步提高,并且降低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切断的担心。
如以上叙述,在本发明中,针对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载置了的同轴电缆,将以从该同轴电缆的径方向外方侧朝向内方侧突出的方式在连接器本体部中设置了的电缆断裂部朝向同轴电缆向径方向内方侧按压,将同轴电缆的外周包覆材料断裂而使外部导体和连接器本体部电连接,通过该结构,在针对外部导体电连接同轴电缆时,无需进行同轴电缆的末端处理加工、即将包围中心导体、外部导体的电介体、绝缘体剥下的剥离工序而进行连接作业,针对外部导体连接同轴电缆的连接工序被大幅简化,从而生产性提高,所以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在降低同轴电缆的连接时的工序数的同时提高电连接性的可靠性,能够低廉并且大幅地提高同轴型电连接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连结了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从背面上方侧示出连结了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示出连结了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侧面说明图。
图4是示出连结了图1~图3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平面说明图。
图5是示出连结了图1~图4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底面说明图。
图6是示出连结了图1~图5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正面说明图。
图7是连结了图1~图6所示的同轴电缆的状态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纵剖面说明图。
图8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对图1~图7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连结同轴电缆之前的初始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9是从背面上方侧示出图8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0是图8以及图9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侧面说明图。
图11是图8以及图9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正面说明图。
图12是图8以及图9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平面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在图1~图12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中使用的信号触点的图,(a)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的外观立体说明图,(b)是使上下反转了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信号触点的图,(a)是侧面说明图,(b)是底面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在图1~图12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中使用的同轴电缆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6是示出对图15所示的同轴电缆扎入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号触点的电缆连接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7是扎入了图16所示的信号触点的电缆连接部的同轴电缆的底面说明图。
图18是扎入了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信号触点的电缆连接部的同轴电缆的侧面说明图。
图19是示出嵌合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对方侧的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纵剖面说明图。
图21是从背面上方侧示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嵌合到了对方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同轴型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2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图21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3是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装置的纵剖面说明图。
图24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连结同轴电缆之前的初始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的侧面说明图。
图26是从正面上方侧示出针对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连结了同轴电缆的设置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7是示出针对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的其他实施方式扎入了信号触点的电缆连接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8是示出扎入了图27所示的信号触点的电缆连接部的同轴电缆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插头连接器;11:绝缘外壳;11a:绝缘本体部;11b:绝缘插入部;12:信号接触部件;12a:接触本体板;12b:电缆连接部;12b1:电缆插入片;12c:接触连接部;13:屏蔽壳体(接地接触部件);13a:壳体本体部;13a1:壳体插入部;13b:壳体盖部(接地盖部);13b1:连结部件;13b2:前方罩部;13b3:第1固定保持板;13b4:第2固定保持板;13c:电缆支撑部;13d:第1电缆断裂部;13e:第2电缆断裂部;13f:水平电缆断裂部;13g:电缆连接腕部;13h:电缆支撑部;20:插座连接器(对方连接器);21:绝缘外壳;22:信号接触部件;22a:接触连接部;22b:基板连接脚部;23:接地接触部件;23a:接地连接部;SC:同轴电缆;SCa: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b: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c:电缆电介体;SCd:外周包覆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在作为信号传送介质使用同轴电缆的同轴型电连接器中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关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的整体构造]
首先,图1~图12所示的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0成为在连结了作为电缆状信号传送介质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的状态下使用的结构,成为针对在预定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安装了的作为对方侧的电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参照图19~图23),以从上方扎入的方式嵌合或者拔出的结构。针对作为该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插座连接器20的插头连接器10的嵌合·拔出作业是在相对印刷布线基板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进行的。
更具体而言,构成该插头连接器10的主要的嵌合部分的连接器本体部被形成为在概略形状中成为圆筒形状,针对形成该大致圆筒形状的插头连接器10的连接器本体部,从径方向外方侧的一个方向连结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在连结了该同轴电缆SC的状态下,以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的上方位置面对的方式配置插头连接器10。另外,该插头连接器10的整体在相对印刷布线基板的外表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下降,从而插头连接器10的下端部分相对插座连接器(对方连接器)20的上方侧部分成为嵌合状态(参照图21~图23)。通过这样成为针对插座连接器20从上方扎入了插头连接器10的嵌合状态,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经由插头连接器10以及插座连接器20,与印刷布线基板上的布线图案导电路连接。
此处,将针对插座连接器(对方连接器)20扎入插头连接器10的方向设为“下方向”,将与其相反地拔出的拔出方向设为“上方向”。另外,在插头连接器10自身中,将连接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的部分设为“正面侧部分”,并且将与其相反侧的部分设为“背面侧部分”,进而将从该“背面侧部分”朝向“正面侧部分”的方向设为“连接器前方向”,将其逆向设为“连接器后方向”。另外,将与这些“连接器上下方向”以及“连接器前后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连接器左右方向”。
[关于同轴电缆]
在上述同轴电缆SC中,特别如图15所示,在用多根细线导线形成了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外周侧,隔着电缆电介体SCc,同心状地层叠了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并且在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上,安装了外周包覆材料SCd。针对这样的由同心状层叠构造构成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在未实施以往的末端处理的状态、即未进行外周包覆材料SCd及电缆电介体SCc、以及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撕下(剥皮)的原来的状态下,直接进行针对插头连接器10的连接。关于这一点,在后边详细说明。
另外,如上所述沿着同轴电缆SC的中心轴延伸的电缆中心导体SCa针对在绝缘外壳11中安装了的信号接触部件12,如后所述沿着电缆中心导体SCa的电缆轴方向连接,从而构成信号传送电路。另外,在以包围电缆中心导体SCa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了的电缆外部导体SCb中,兼作接地接触部件的屏蔽壳体(shield shell)13如后所述连接,该屏蔽壳体13作为接地用的接地接触部件发挥功能,从而构成接地电路。关于与针对该插头连接器10连接同轴电缆SC有关的结构,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在后面详细说明。
[关于绝缘外壳]
此处,上述绝缘外壳11特别如图7以及图8所示,具有形成大致圆板形状的绝缘本体部11a,并且在该绝缘本体部11a的大致中心部分,以形成大致圆筒状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了插入到作为嵌合对方的插座连接器20的内方侧的绝缘插入部11b。在绝缘本体部11a中,埋设了后述信号接触部件12的固定部分的一部分。
在埋设了该信号接触部件12的绝缘本体部11a的上侧表面,使该绝缘本体部11a的上侧表面凹下而凹设了阻抗匹配部11c。本实施方式中的阻抗匹配部11c被形成为构成平面多边形形状的凹部,构成为在与后述壳体盖部13b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具有预定的大小的空气层,从而进行信号传送中的阻抗的匹配。通过与信号传送的条件符合地适宜调整形成上述阻抗匹配部11c的凹部的大小以及深度,进行此时的阻抗匹配。
[关于信号接触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信号接触部件12具有特别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的整体构造,在上述绝缘外壳11的绝缘本体部11a中,通过例如插入(insert)成形等安装。在绝缘本体部11a的中心部分,埋设了作为该信号接触部件12的本体部分的接触本体板12a。该接触本体板12a被形成为构成具有比绝缘本体部11a小一圈的外径的圆盘状。
在该接触本体板12a中的连接器前方侧部分,一体地连接扎入到上述同轴电缆SC的内部的电缆连接部12b。该电缆连接部12b由从接触本体板12a朝向连接器前方侧大致水平地延长的细板状的突起部件形成,该电缆连接部12b中的延长方向的前端部分(图14的左方侧部分)构成了以成为细的宽度的方式形成了的电缆插入片12b1。该电缆插入片12b1成为上述绝缘本体部11a的从连接器前端面朝向前方(图7的右方)形成针形状地突出的配置关系,成为通过扎入到同轴电缆SC的内部而连接到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成为以例如多根微细线为束的结构,所以上述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成为能够朝向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内部容易地进入的状态。另外,如果如图15所示,针对未实施剥下等末端加工的未加工状态的同轴电缆SC的端面,上述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沿着作为同轴电缆SC的延伸方向的电缆轴方向扎入,则如图16~图18所示,该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进入到构成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多根微细线之间而前进,两者成为电接触状态。
这样,针对未进行将包围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电缆电介体SCc、外周包覆材料SCd剥下的剥离工序的未加工状态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无障碍地插入,并且成为良好的接触状态。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形成圆盘状的接触本体板12a的中心部分,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了形成中空圆筒状的接触连接部12c。该接触连接部12c形成将上述绝缘外壳11的绝缘插入部11b从外方侧覆盖的中空的销形状,从上述绝缘本体部11a向下方突出而成为露出状态。另外,在该插头连接器10侧设置了的接触连接部12c成为在插座连接器(对方连接器)20中嵌合了插头连接器10时,针对插座连接器20侧的接触连接部22a弹性地接触的结构。关于插座连接器20的构造将后述。
[关于屏蔽壳体]
另外,具有上述绝缘本体部11a以及绝缘插入部11b的绝缘外壳11的外侧表面被构成了作为由薄板金属状部件构成的接地接触部件的屏蔽壳体13的主要的嵌合部分的壳体本体部13a覆盖。该壳体本体部13a成为以将绝缘外壳11的绝缘本体部11a从径方向外方侧环状地覆盖的方式形成了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进而,该壳体本体部13a的下方侧部分成为向插座连接器(对方连接器)20从外方侧嵌合的壳体插入部13a1,并且在该壳体本体部13a的上端侧的圆筒开口部分,可开闭地连结了覆盖上述绝缘本体部11a的上表面侧的壳体盖部(接地盖部)13b。
此时,将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连接并固定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的屏蔽壳体13成为特别如图8~图12所示,针对上述壳体本体部13a将壳体盖部13b向上方侧开放了的状态。即,该初始状态下的壳体盖部13b被配置成在壳体本体部13a的后方侧端缘部分,经由由细的宽度的板状部件构成的连结部件13b1向大致铅直上方立起。该连结部件13b1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个数能够任意地选定。
另外,在该屏蔽壳体13的开放状态(初始状态)下,如上所述,在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扎入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而成为连接状态,从而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成为在插头连接器10上设置的状态。接下来,屏蔽壳体13的连结部件13b1朝向下方侧大致直角地折弯,该壳体盖部13b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时,由此通过壳体盖部13b从上方侧覆盖壳体本体部13a以及绝缘本体部11a,屏蔽壳体13成为闭塞状态(参照图1~图7)。
此时的壳体盖部13b成为在如上所述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而闭塞了时,以覆盖壳体本体部13a的上端侧的圆筒开口部分的方式盖上的构造,而在该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的壳体盖部13b的正面侧部分,一体地连接设置了将同轴电缆SC从上方侧覆盖的前方罩部13b2。该前方罩部13b2成为将上述壳体本体部13a的连接器前方侧部分从上方侧覆盖的结构,而在该壳体本体部13a的连接器前方侧部分,设置了从该壳体本体部13a突出的电缆支撑部13c。该电缆支撑部13c以形成在上方开放了的导管构造的方式延伸,成为在形成该导管构造的电缆支撑部13c的内方空间,将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从上方侧载置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壳体盖部13b的前方罩部13b2,从上方覆盖形成该导管构造的电缆支撑部13c的上方开口部分。
更详细而言,形成上述导管构造的电缆支撑部13c被形成为从在壳体本体部13a的正面侧部分设置了的开口部,形成正面大致U字形状并朝向连接器前方侧以悬臂状突出,由该电缆支撑部13c形成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部空间沿着连接器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另外,在该电缆支撑部13c的内部空间,从上述绝缘本体部11a突出的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被配置成大致水平地突出,并且与该电缆插入片12b1连结了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被配置成同样地大致水平地延伸。即,该电缆支撑部13c以沿着与电缆插入片12b1连结了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中的下半侧的外表面的方式延伸,形成了该电缆支撑部13c的内部空间的内壁面被配置成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左右方向的两侧以及下方侧这三方覆盖。
[关于电缆断裂部的结构]
另外,在形成了上述电缆支撑部13c的内部空间的内壁面上,在该电缆支撑部13c的延长方向前端部,设置了由一对突起状部分构成的第1电缆断裂部13d、13d。构成了这些第1电缆断裂部13d、13d的一对突起状部分被形成为从上述电缆支撑部13c的内壁面中的底面部分,朝向同轴电缆SC形成正面大致山形状而向上方突出,以构成相对电缆中心在连接器左右方向上大致对称的形状的方式并列设置。另外,形成了这些各第1电缆断裂部13d的突起状部分的山形状的顶部被形成为构成刃口状,成为该第1电缆断裂部13d的刃口状部分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径方向的下方侧接近而面对的配置关系。
另外,在如上所述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的壳体盖部13b将电缆支撑部13c从上方覆盖时,通过壳体盖部13b的内侧表面将同轴电缆SC押入到下方,在该同轴电缆SC的下方侧接近配置了的一对第1电缆断裂部13d、13d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周表面、即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径方向的外方侧(下方侧)抵接。
进而,在与壳体盖部13b连接设置了的前方罩部13b2中,设置了一对第2电缆断裂部13e、13e。这些第2电缆断裂部13e、13e是在前方罩部13b2的大致中央区域,将该前方罩部13b2的一部分朝向连接器内方侧、即闭塞了壳体盖部13b的状态下的下方侧以形成钩状的方式切离而形成的。这些各第2电缆断裂部13e也与上述第1电缆断裂部13d同样地,由以构成相对电缆中心在连接器左右方向上大致对称的形状的方式并列设置了的突起状部分形成,在朝向同轴电缆SC向下方突出的正面大致山形状的顶部,分别形成了构成刃口状的第2电缆断裂部13e。
这些一对第2电缆断裂部13e、13e也成为构成该各第2电缆断裂部13e的刃口状部分针对在电缆支撑部13c的内部载置了的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径方向的上方侧接近而面对的配置关系。另外,在如上所述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的壳体盖部13b将电缆支撑部13c从上方覆盖时,在该壳体盖部13b中设置了的一对第2电缆断裂部13e、13e在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周表面、即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径方向的外方侧(上方侧)抵接的同时向下方压下。
这样,同轴电缆SC成为在将壳体盖部13b闭塞了的状态下,被下方侧的第1电缆断裂部13d、和上方侧的第2电缆断裂部13e上下夹着的状态,而这些第1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d、13e彼此成为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稍微偏移位置的配置关系,更具体而言,第1电缆断裂部13d与第2电缆断裂部13e相比配置于稍微前方侧。通过这样在第1以及第2双方的电缆断裂部13d、13e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相互偏移位置而配置了的状态下向同轴电缆SC咬入,同轴电缆SC成为相对作为本来的延伸方向的直线方向变形了的状态,通过该同轴电缆SC的变形部分具有的保持力,提高电连接性。
[关于固定保持板]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与壳体盖部13b连接设置了的前方罩部13b2的两侧缘部,以形成凸缘板状的方式,设置了由一对舌片状部件构成的第1固定保持板13b3以及第2固定保持板13b4。其中的第1固定保持板13b3成为通过以将覆盖同轴电缆SC的电缆支撑部13c从外方侧覆盖的方式折弯而进行敛缝固定的结构。该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弯曲变形在该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被敛缝固定到电缆支撑部13c的时间点被限制。
即,关于构成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两侧凸缘板,在壳体盖部13b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时,配置于电缆支撑部13c的两侧外方位置,通过从这样的配置状态向连接器内方侧折弯而进行敛缝固定(参照图1~图7)。更具体而言,该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将电缆支撑部13c从外方侧覆盖而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弯曲变形,当进行这样的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弯曲变形时,在第1电缆断裂部13d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e的顶部设置了的刃口状部分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径方向的下方侧以及上方侧这双方较强地按压,从而第1电缆断裂部13d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e的刃口状部分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断裂而进入到同轴电缆SC的内部。
这样进入到同轴电缆SC的内部的第1电缆断裂部13d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e的刃口状部分在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断裂的同时进而进入到内方,特别如图7所示,到达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而成为接触状态。其结果,经由这些第1电缆断裂部13d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e,屏蔽壳体13针对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电连接。
如以上那样,在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弯曲变形完成而进行敛缝固定时,针对壳体本体部13a固定壳体盖部13b,并且同轴电缆SC被固定到壳体盖部13b,进而与此同时,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经由第1电缆断裂部13d以及第2电缆断裂部13e与屏蔽壳体13电连接,从而形成接地电路。
进而,第2固定保持板13b4被设置成在上述第1固定保持板13b3的前方侧邻接地并列,由比较小型的凸缘板形成。该第2固定保持板13b4以将同轴电缆SC中的外周包覆材料SCd的单体从外方侧覆盖的方式折弯。即,关于构成该第2固定保持板13b4的两侧凸缘板,在壳体盖部13b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时,配置于同轴电缆SC中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以单体延伸的位置,以从该状态进行敛缝的方式向连接器内方侧折弯,从而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固定壳体盖部13b。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屏蔽壳体13中的构成壳体本体部13a的下方侧部分的壳体插入部13a1成为向作为嵌合对方的插座连接器20的径方向外方侧部分外嵌的结构(参照图21~图23)。在该壳体插入部13a1的插入侧部分,形成了朝向径方向内方侧突出的由环状凹槽构成的连结卡合部,在如上所述将壳体盖部13b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之后,该壳体插入部13a1的连结卡合部针对在作为嵌合对方的插座连接器20上设置了的连结卡合部成为弹性的嵌合关系。
[关于对方连接器]
另一方面,作为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20如图19~图23所示,具有在印刷布线基板(省略图示)上载置的由形成平面大致矩形形状的基体(base)状框体构成的绝缘外壳21,并且在该绝缘外壳21的中心部分,安装了信号传送用的信号接触部件22,并且针对该信号接触部件22,环状地包围半径方向的外方侧而安装了接地用的接地接触部件23。
[关于信号接触部件的结构]
信号接触部件22由预定的薄厚金属部件形成,配置成在与上述绝缘外壳21的大致中心相当的位置,形成中空圆筒形状的接触连接部22a向上方立起,并且基板连接脚部22b从该接触连接部22a的下端部朝向外方侧延长。成为如下结构:在绝缘外壳21的大致中心部分配置了的接触连接部22a的内部侧,嵌入在上述插头连接器10的信号接触部件12中以形成销形状的方式设置的接触连接部12c,通过两者弹性地接触而进行电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从信号接触部件22的接触连接部22a延长的基板连接脚部22b由沿着绝缘外壳21的底面延伸的带板状部件形成,从绝缘外壳21的一端缘朝向外方侧突出。该基板连接脚部22b的外方侧突出部分或者该基板连接脚部22b的整体针对在未图示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形成了的信号传送用的信号导电路被焊料接合。
[关于接地接触部件的结构]
另一方面,接地接触部件23也由例如预定的薄厚金属板的折弯部件形成,具有以形成大致圆筒状的中空形状的方式形成的接地本体部,并且在形成该圆环状的接地本体部的外周部分中的下端缘,设置了朝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一体地延长的接地连接部23a。这些接地连接部23a针对在未图示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形成了的接地连接用的接地导电路分别被焊料接合。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在将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电连接到屏蔽壳体13时,在构成连接器本体部的壳体本体部13a中设置了的第1以及第2的电缆断裂部13d、13e在将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SCb断裂的同时进入到径方向的内方,从而针对电缆外部导体SCb电连接,所以无需进行同轴电缆SC的末端处理、即把包围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电缆电介体SCc、外周包覆材料SCd剥下的剥离工序而进行连接作业,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SCb的连接工序被大幅简化,从而生产性提高。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针对壳体本体部13a安装壳体盖部(接地盖部)13b时,在该壳体盖部13b中设置了的第2电缆断裂部13e在针对同轴电缆SC咬入之后,通过壳体盖部13b的转动进行引入移动,与其相伴,同轴电缆SC被吸引到连接器中心侧(连接器后方侧),由此电连接性被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以及第2这双方的电缆断裂部13d、13e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偏移位置而在同轴电缆SC中产生变形部分,利用该同轴电缆SC的变形部分具有的保持力,提高电连接性。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连接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连接部12b时,进行构成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连接部12b的电缆插入片12b1沿着同轴电缆SC的电缆轴方向插入到内部的工序。因此,除了上述那样简化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连接工序以外,针对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连接工序也被大幅简化,并且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连接部12b不进行将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切断的向与电缆轴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以没有将形成为细线状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切断的担心。
[关于第2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在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附加了同一符号的图24~图26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一对水平电缆断裂部13f、13f被配置成在水平面内夹持同轴电缆SC。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本体部13a的前方侧部分,设置了向连接器前方侧突出的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这些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成为通过壳体盖部13b的前方罩部13b2从外方侧覆盖的结构。
上述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由从壳体本体部13a的正面侧部分设置了的开口部的两侧朝向连接器前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悬臂状的梁部件形成,以从壳体本体部13a的正面侧开口部朝向连接器前方侧使相互的间隔逐渐扩大的方式延伸。在这些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彼此之间的部分,配置了从上述绝缘本体部11a突出的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并且配置了与该电缆插入片12b1连结了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参照图26)。
这样,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沿着与电缆插入片12b1连结了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的外表面延伸,成为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左右方向的两侧夹住的配置关系。另外,在这些各电缆连接腕部13g的延长方向上的前端部分,分别形成了构成钩状的水平电缆断裂片13f。这些两水平电缆断裂片13f、13f是从电缆连接腕部13g、13g的前端部相互接近的内侧的方向上大致直角地折弯而形成的,成为在该各水平电缆断裂片13f、13f上突出设置了的爪部针对同轴电缆SC的外表面接近对置那样的配置关系。
此时,在上述两电缆连接腕部13g、13g的下端侧的缘部,分别设置了在朝向倾斜下方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延长的电缆支撑部13h、13h。这些各电缆支撑部13h向如上所述与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连结了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的下方侧延长,针对该两电缆支撑部13h、13h,同轴电缆SC从上方侧抵接而被支撑。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与壳体盖部13b连接设置了的前方罩部13b2的两侧缘部设置了的由一对舌片状部件构成的第1固定保持板13b3以及第2固定保持板13b4中的、第1固定保持板13b3成为通过以将同轴电缆SC以及电缆连接腕部13g从外方侧覆盖的方式折弯而进行敛缝固定的结构。
即,关于构成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两侧凸缘板,在壳体盖部13b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时,配置于电缆连接腕部13g的两侧外方位置,通过从这样的配置状态向连接器内方侧折弯来进行敛缝固定。更具体而言,该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将电缆连接腕部13g、电缆支撑部13h以及同轴电缆SC从外方侧覆盖而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弯曲变形,通过该第1固定保持板13b3的弯曲变形,电缆连接腕部13g以及电缆支撑部13h在接近同轴电缆SC的方向上弯曲变形。另外,在电缆连接腕部13c的前端部设置了的水平电缆断裂片13f的爪部抵接到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之后,通过电缆连接腕部13g、13g彼此进一步接近,水平电缆断裂片13f的爪部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断裂而进入到同轴电缆SC的内部。
这样进入到同轴电缆SC的内部的水平电缆断裂片13f的爪部在通过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之后,到达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而成为接触状态。其结果,经由水平电缆断裂片13f以及电缆连接腕部13g,屏蔽壳体13与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接地连接。
另外,在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如上所述向连接器内方侧折弯而进行了敛缝固定时,与这些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一起使电缆支撑部13h、13h彼此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弯曲变形,将同轴电缆SC的外周包覆材料SCd从外方侧按压。另外,这些两电缆支撑部13h、13h彼此达到相互抵接的状态,从而上述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弯曲变形被限制,可靠地防止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过大的变形。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在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连接屏蔽壳体(接地接触部件)13时,在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之间配置了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的状态下,使这些一对电缆连接腕部13g、13g彼此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从而将水平电缆断裂片13f从同轴电缆SC的外方侧按压,无需进行将包围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外周包覆材料SCd剥下的剥离工序,容易并且高效地进行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连接屏蔽壳体(接地接触部件)13的连接工序。
关于此时的电缆连接腕部13g、13g的弯曲变形,通过使在壳体盖部13b中设置了的一对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弯曲变形而高效并且容易进行,通过该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弯曲变形力,从外方侧坚固地紧固电缆连接腕部13g、13g。其结果,良好地进行作为接地接触部件的屏蔽壳体13、和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连接。另外,关于此时的利用第1固定保持板13b3、13b3的紧固力,对与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处于连接状态的电缆插入片12b1的周围部分也进行压迫,所以电缆插入片12b1和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连接也良好地进行。
另外,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是在与电缆支撑部13h接触并被保持的同时进行屏蔽壳体(接地接触部件)13的连接,所以针对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稳定地连接屏蔽壳体(接地接触部件)13。
另一方面,在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附加了同一符号的图27以及图2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将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连接到插头连接器10时,部分性地进行了针对同轴电缆SC的末端处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行外周包覆材料SCd以及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针对末端部分的撕下(剥皮),使在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外周侧层叠了的电缆电介体SCc向外方露出。由此,在将信号接触部件12的电缆插入片12b1扎入到同轴电缆SC时,由于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从同轴电缆SC被撕下,所以没有使电缆插入片12b1接触到该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的担心,可靠避免电连接工序中的短路等。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垂直嵌合型的电连接器中应用了本发明,但针对水平嵌合型的电连接器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进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单芯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针对多极状地配置了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将同轴电缆和绝缘电缆混合了多个的类型的电连接器等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应用于在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各种电连接器。

Claims (4)

1.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通过将同轴电缆配置到连接器本体部并固定来进行电连接,其中,该同轴电缆形成为通过外周包覆材料从外方侧包围针对中心导体以同轴状配置了的外部导体,所述连接器本体部具备:收容绝缘外壳的壳体本体部;以及以覆盖该壳体本体部的方式安装在该壳体本体部的壳体盖部,其中,
从配置到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径方向外方侧朝向内方侧突出的电缆断裂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部,
所述电缆断裂部以从径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同轴电缆的方式被配置了一对,通过将这一对电缆断裂部朝向所述同轴电缆向径方向内方侧按压,该电缆断裂部断裂所述外周包覆材料而与所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在所述壳体本体部设置了配置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支撑部,
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一方设置于所述电缆支撑部,并且
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另一方设置于所述壳体盖部,另一方面,
在所述壳体盖部设置了夹持配置于所述电缆支撑部的同轴电缆的固定保持部,
所述固定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到所述电缆支撑部,并且,
所述固定保持部在所述另一方的电缆断裂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
2.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通过将同轴电缆配置到连接器本体部并固定来进行电连接,其中,该同轴电缆形成为通过外周包覆材料从外方侧包围针对中心导体以同轴状配置了的外部导体,所述连接器本体部具备:收容绝缘外壳的壳体本体部;以及以覆盖该壳体本体部的方式安装在该壳体本体部的壳体盖部,其中,
从配置到所述连接器本体部的壳体本体部的所述同轴电缆的径方向外方侧朝向内方侧突出的电缆断裂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部,
所述电缆断裂部以从径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同轴电缆的方式被配置了一对,通过将这一对电缆断裂部朝向所述同轴电缆向径方向内方侧按压,该电缆断裂部断裂所述外周包覆材料而与所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在所述壳体本体部设置了从该壳体本体部向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突出的一对电缆连接腕部,在这一对电缆连接腕部之间配置了所述同轴电缆,另一方面,
在所述一对电缆连接腕部的各个电缆连接腕部设置了所述电缆断裂部,并且,
在所述一对电缆连接腕部的各个电缆连接腕部分别设置有覆盖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支撑部,构成为所述同轴电缆抵接到该电缆支撑部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同轴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电缆断裂部的一方和另一方是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偏移位置而配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同轴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外壳以成为同心状的方式安装有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以及外部导体分别连接的信号接触部件以及接地接触部件,
所述信号接触部件具备:与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电缆连接部、和与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信号接触部件连接的接触连接部,
所述信号接触部件的电缆连接部具有电缆插入片,该电缆插入片从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部分的端面沿着作为该同轴电缆的延伸方向的电缆轴的方向扎入到内部,
所述电缆插入片的扎入方向上的前端侧部分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与所述中心导体电连接。
CN201510320688.6A 2014-06-16 2015-06-12 同轴型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5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3608 2014-06-16
JP2014123608A JP5949838B2 (ja) 2014-06-16 2014-06-16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5140A CN105305140A (zh) 2016-02-03
CN105305140B true CN105305140B (zh) 2017-10-24

Family

ID=5483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06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5140B (zh) 2014-06-16 2015-06-12 同轴型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9067B2 (zh)
JP (1) JP5949838B2 (zh)
KR (1) KR101703419B1 (zh)
CN (1) CN105305140B (zh)
TW (1) TWI5890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8678B (zh) * 2016-07-01 2017-12-11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JP6451729B2 (ja) * 2016-12-28 2019-01-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対
JP6792286B2 (ja) * 2017-01-13 2020-11-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6135834B1 (ja) * 2017-01-20 2017-05-3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部材
WO2018221110A1 (ja) 2017-05-29 2018-1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6677351B2 (ja) * 2017-06-12 2020-04-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基板実装型同軸コネクタ
JP6905416B2 (ja) * 2017-08-10 2021-07-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窓を有する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の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を利用した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CN111066211B (zh) * 2017-09-01 2021-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同轴连接器和带有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
JP7185441B2 (ja) * 2018-08-13 2022-12-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4760B1 (ja) * 2019-05-10 2021-03-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セットにおける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JP7248140B2 (ja) * 2019-10-04 2023-03-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7407611B2 (ja) * 2020-02-10 2024-0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DE102020105994A1 (de) * 2020-03-05 2021-09-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Robustes, hochfrequenz-geeignetes elektrisches Terminal
US11688959B2 (en) * 2021-08-11 2023-06-27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Positive lock sealed terminal connec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64A (zh) * 2003-05-22 2005-02-0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10168590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2013-11-06 郦秋红 一种同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8054A (en) * 1977-08-22 1979-12-11 Amp Incorporated Plug termination for coaxial cable
JPS603565U (ja) * 1983-06-20 1985-01-11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器
JPS60184278U (ja) * 1984-05-16 1985-12-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中空同軸ケ−ブル用コネクタ
US4708414A (en) * 1987-01-30 1987-11-24 Albert Lam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JPH031460A (ja) * 1989-05-30 1991-01-08 Amp Japan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906469B2 (ja) * 1989-08-20 1999-06-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線用コネクタ
JPH052534U (ja) * 1991-06-26 1993-01-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ース端子付中間接続用分岐金具
JP2665717B2 (ja) * 1993-10-06 1997-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DE19823957A1 (de) 1998-05-28 1999-12-09 Siemens Ag HF-Steckverbinder mit versetzten Schneiden
JP3889924B2 (ja) * 2000-11-17 2007-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用流量制御弁の取付構造
JP4136925B2 (ja) 2003-12-19 2008-08-2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JP2006294514A (ja) * 2005-04-13 2006-10-26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金具及び該シールド金具を備えたシールド構造
JP4097681B1 (ja) 2007-02-01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55781B2 (ja) * 2010-03-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同軸コネクタ
JP5772511B2 (ja) 2011-10-28 2015-09-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5807512B2 (ja) 2011-11-04 2015-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4464A (zh) * 2003-05-22 2005-02-0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101685909A (zh) * 2008-09-26 2010-03-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2013-11-06 郦秋红 一种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417A (zh) 2016-01-16
TWI589076B (zh) 2017-06-21
KR20150144266A (ko) 2015-12-24
US20150364843A1 (en) 2015-12-17
KR101703419B1 (ko) 2017-02-06
JP2016004662A (ja) 2016-01-12
CN105305140A (zh) 2016-02-03
US9509067B2 (en) 2016-11-29
JP5949838B2 (ja)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5140B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
TWI356549B (en) Interface adapter module
TWI525946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及同軸型電連接器組裝體
CN102760988B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
CN104348038B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
JP2007157594A (ja) コネクタ
KR101974328B1 (ko)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JPH1041021A (ja) 高速伝送線のシールド終端装置
US6830480B2 (en) Shielding connector
CN106058580A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CN109301511B (zh) 终端连接和用于终端连接的板装置和制造终端连接的方法
JP20120796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43390B1 (ko) 동축형 전기 커넥터
CN107910711B (zh) 插座连接器
KR101521386B1 (ko)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JP6826773B2 (ja)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7076592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2015076186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6233574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00367567C (zh) 电缆连接器和用于组装该连接器的方法
JP2016025019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H05159845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048100A (ko) Rj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