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77712U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77712U CN203277712U CN 201320236196 CN201320236196U CN203277712U CN 203277712 U CN203277712 U CN 203277712U CN 201320236196 CN201320236196 CN 201320236196 CN 201320236196 U CN201320236196 U CN 201320236196U CN 203277712 U CN203277712 U CN 2032777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xial cable
- terminal
- heart yearn
- housing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电缆、壳体、基体和端子,所述同轴电缆具有芯线和包于芯线上的内绝缘层,所述基体设置有电缆收容槽,电缆收容槽的前后方分别设有两个端子收容槽,分别容纳两个端子,所述内绝缘层和芯线固定于前后两个端子内,且芯线与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端子与芯线的接触面,并且可以使芯线精确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中,通常需要使用同轴连接器来连接电缆,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现有技术同轴连接器通常都通过焊接的方式来实现同轴电缆芯线与端子的电性连接。该等方式由于需要焊接,存在工序复杂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发明专利200910175162.8公开了一种L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在该专利申请中,通过在安装部(即端子)上设置隔着固定间隙并排的两个切断用片,利用切断用片在来自盖部的力的作用下,压接于同轴电缆的绝缘膜,切断用片将同轴电缆的绝缘膜的一部分切断,和同轴电缆的芯线连接,从而不需要采用焊接即可电性连接同轴电缆芯线。同时,该专利申请采用通过铆接部折弯压紧同轴电缆的方式来实现同轴电缆的固定。虽然也可实现同轴电缆的固定,但是,同轴电缆不能被精确定位,并且同轴电缆的芯线与端子之间有可能接触不良,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电缆、壳体、定位于壳体内的基体和定位于基体内的端子,所述同轴电缆具有芯线和包于芯线上的内绝缘层,所述基体设置有电缆收容槽,电缆收容槽的前后方分别设有两个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底部中段再向下延伸形成凹陷部,所述端子包括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的两个独立的底板、分别设于底板顶部与所述收容槽宽度配合的两个固定板、分别设于固定板顶部中段的两个卡槽,所述内绝缘层和芯线固定于两个卡槽内,且芯线与端子电连接。
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朝后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上设有平行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同轴电缆固定部,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的下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与所述延伸臂匹配的两外盖部;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从上压住所述同轴电缆,且所述外盖部夹持所述延伸臂。
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还设置有压于所述凹槽正上方的内绝缘层上的压制部。
本实用新型在基体上设置了双端子收容槽,每个端子收容槽可以固定一个端子,且端子上设有与芯线相匹配的卡槽,采用铆压不用焊接即可实现端子与芯线的电性连接,铆压工艺同时会将基体上的端子压制部压到,对端子形成压制,防止端子受力上浮,与外部壳体之间短路。两个端子的双刺破结构可以提供4个端子与芯线接触界面,且两个端子均与同轴电缆的内绝缘层构成相互咬合的结构,可以有效实现芯线的精确定位,从而提高机械及电气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与芯线接触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4、固定在壳体4内的基体2、固定于基体2内的端子3、固定于端子3内的同轴电缆1。
同轴电缆1由内至外包括芯线11、包于芯线上的内绝缘层12、包于内绝缘层上的编织层13和包于编织层上的外绝缘层14。
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朝后延伸的延伸臂41,延伸臂上设有平行的凹槽411,基体外的同轴电缆部分就被固定在凹槽内,凹槽底部设有通孔412,壳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同轴电缆固定部42,同轴电缆固定部的下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与延伸臂匹配的两外盖部421,同轴电缆固定部与壳体相互铰接,同轴电缆固定部可以从上往下压住壳体,压住壳体时两外盖部会夹持住延伸臂,因此很好地固定了基体以外的同轴电缆部分。并且,为了限制同轴电缆的内部绝缘层的上下运动,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42还设置有压于凹槽正上方的内绝缘层上的压制部422。
在同轴电缆固定部未压住壳体时,可以将基体2放入壳体内固定,基体上设置有电缆收容槽22,电缆收容槽22的前后方分别设有两个端子收容槽21,端子收容槽的底部中段再向下延伸形成凹陷部。
端子3一共有两个,分别收容于两个端子收容槽21内,端子具有与凹陷部相配合的底板31,底板的顶部设有与端子收容槽宽度配合的固定板32,固定板顶部中段还设有卡槽33,即在电缆收容槽的前后方有两个卡槽,同轴电缆的内绝缘层和芯线就被固定在这前后两个卡槽内,进一步加强了固定的强度。当铆压时,会迫使固定部的突出部分刺破同轴电缆,使得芯线与端子电连接,这样使得端子和芯线的接触部分由原来的两个增加为四个,实现了端子与芯线之间的精确定位以及良好接触,提高了机械及电气接触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电缆、壳体、定位于壳体内的基体和定位于基体内的端子,所述同轴电缆具有芯线和包于芯线上的内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设置有电缆收容槽,电缆收容槽的前后方分别设有两个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底部中段再向下延伸形成凹陷部,所述端子包括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的两个独立的底板、分别设于底板顶部与所述端子收容槽宽度配合的两个固定板、分别设于固定板顶部中段的两个卡槽,所述内绝缘层和芯线固定于两个卡槽内,且芯线与端子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端设置有朝后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上设有平行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同轴电缆固定部,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的下端设置有朝下延伸的与所述延伸臂匹配的两外盖部;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从上压住所述同轴电缆,且所述外盖部夹持所述延伸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固定部还设置有压于所述凹槽正上方的内绝缘层上的压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36196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36196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77712U true CN203277712U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950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361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77712U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7771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140A (zh) * | 2014-06-16 | 2016-02-0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轴型电连接器 |
EP3876351A1 (en) * | 2020-03-05 | 2021-09-08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Robust, high frequency-suitable electrical terminal |
-
2013
- 2013-05-06 CN CN 201320236196 patent/CN2032777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140A (zh) * | 2014-06-16 | 2016-02-0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轴型电连接器 |
CN105305140B (zh) * | 2014-06-16 | 2017-10-24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轴型电连接器 |
EP3876351A1 (en) * | 2020-03-05 | 2021-09-08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Robust, high frequency-suitable electrical terminal |
US11611160B2 (en) | 2020-03-05 | 2023-03-21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Robust, high frequency-suitable electrical terminal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180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7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87274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32627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37550B (zh) | 电连接器 | |
KR20150018372A (ko) | 동축형 전기 커넥터 | |
CN10861601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031929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277712U (zh) | 一种同轴连接器 | |
CN104953393B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07124310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01570629U (zh) | 微型hdmi连接器 | |
CN201717452U (zh) | 具有地线短接机构的电连接器 | |
CN10205508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112687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36416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356679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056144U (zh)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749523U (zh) | 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 | |
CN10768131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124309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03813105U (zh) | 变频器的主回路接线端子 | |
CN20223121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6720344U (zh) | 一种耐电压的电连接器 | |
CN204464605U (zh) | 电连接器插接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