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6144U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56144U CN203056144U CN 201320014100 CN201320014100U CN203056144U CN 203056144 U CN203056144 U CN 203056144U CN 201320014100 CN201320014100 CN 201320014100 CN 201320014100 U CN201320014100 U CN 201320014100U CN 203056144 U CN203056144 U CN 203056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insulating body
- plug
- printed circuit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一种电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及与插座对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插头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基部、自固持基部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接触部,所述插座包括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脚、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壳体,所述印刷电路板、接触脚、及插座壳体共同围设成用于收容所述插头的插置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向下贯通绝缘本体底部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以与所述接触脚接触,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下的底部接触所述插座的印刷电路板,本实用新型的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小其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尺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输入输出型电连接器组件,如USB连接器、I/O连接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CN 201113072 Y号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输入输出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焊接于板端的插座连接器及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有插座本体、安装于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包覆于插座本体外围的插座外壳,所述插座端子焊接于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所述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外壳围设成用于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插头连接器同样包括有插头本体、安装于插头本体内与插座端子对接的插头端子、及包覆于插头本体外的插头壳体。
上述输入输出型电连接器组件可适用于移动手持设备,而移动手持设备的消费理念是轻薄,同时保证移动续航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尽最大可能的减小PCB板上电子元器件的厚度以实现薄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尽量减小PCB板的占用设备的内部空间以尽可能安装大容量的锂电池来保障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限于零组件结构原因,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厚度无法进一步降低,不利于手持设备轻薄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轻薄的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内部设有线路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若干接触脚、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顶板、自顶部两侧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及自顶板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后壁,所述插座壳体固定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脚、及插座壳体共同围设成一插置空间。
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接触脚的两侧及后端设有若干焊孔,所述插座壳体还包括自两侧壁底端横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及后壁上向下延伸形成有若干对应焊接于所述焊孔内的焊脚。
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接触脚的外围还设有固定孔,所述插座壳体还包括自两侧壁底端横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中间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螺丝孔,所述插座壳体被一个螺杆、螺帽通过螺丝孔、固定孔后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插头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部、后端部、顶部、底部、及两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基部、自固持基部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固持基部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及形成于倾斜弹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向下贯通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处的底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基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后端部的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从端子槽内向下延伸至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下方,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的底部不被插头壳体包覆。
所述端子槽位于绝缘本体插入部的末端底部设有预压块,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接触部末端斜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抵接于所述预压块上的预压部以使保持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平面度。
所述插头壳体包括覆盖绝缘本体顶部的板状基部、自基部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壁的两侧部、及自板状基部前端缘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部分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前端的遮覆片。
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底缘设有导槽,所述插头壳体的两侧部底部向内冲设有可在所述导槽上滑动的导块,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卡口,所述插头壳体的两侧部上设有与所述卡口卡接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及与插座对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插头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部、后端部、顶部、底部、及两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基部、自固持基部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固持基部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及形成于倾斜弹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插座包括内部设有线路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若干接触脚、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顶板、及自顶板两侧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印刷电路板、接触脚、及插座壳体共同围设成用于收容所述插头的插入部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头的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向下贯穿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处的底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端子槽内向下延伸至所述插入部处的底部下方以与所述插座的接触脚电性接触,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下的底部接触所述插座的印刷电路板。
所述端子槽位于绝缘本体插入部的末端底部设有预压块,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接触部末端斜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抵接于所述预压块上的预压部以使保持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平面度。
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基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后端部的端子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通过一个插座壳体与设有若干接触脚的印刷电路板配合组成,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节约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插座的厚度,有利于移动设备的轻薄化;同时,所述插头的绝缘本体的插入部的底部不再包覆有插头壳体,使所述从端子槽内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插入部的底部外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能够与所述插座的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脚顺利接触,在大大简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插座与插头的厚度以适应消费者对轻薄产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9为沿图6所示虚线A-A的剖视图。
图10为沿图1所示虚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直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10上的插座1、及与插座1对接的插头2,所述插头2用于连接线缆(未图示),也可焊接于另一印刷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插座1包括印刷电路板10、呈一排直接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的若干接触脚30、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上的插座壳体20。所述接触脚30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的一侧表面上并与印刷电路板10内部线路连通,所述接触脚30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0的边缘处。所述印刷电路板10在所述接触脚30的两侧及后端均设有焊孔11,两侧的焊孔11之间还设有固定孔12。
所述插座壳体20包括顶板21、自顶板21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两侧壁22、自顶板21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后壁23、及自两侧壁22底缘垂直折弯后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24。所述插座壳体20的两侧壁22在前端缘向外部分张开形成导引部221。所述插座壳体20的后壁23、及固定部24上均向下延伸形成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10的焊孔11内的焊脚231,241。所述固定部24的中部还设有对应所述印刷电路板10上的固定孔12的螺丝孔242,可通过螺杆(未图示)与螺帽(未图示)将所述插座壳体20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0上。
所述插座壳体20安装于印刷电路板10上并与印刷电路板10围设成用于收容对插头2的插置空间31。所述插座壳体20的顶板21向插置空间31内冲压形成有按压弹片25用于按压插入的插头2。所述接触脚30位于所述插座壳体20的顶板21下方。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所述插头2包括绝缘本体40、安装于绝缘本体40内的导电端子60、及遮覆于绝缘本体40外的插头壳体50。
所述绝缘本体40包括插入所述插座1的插置空间31内的插入部44、后端部45、顶部42、两侧部41、及底部43,所述绝缘本体40的底部43自后端部45向插入部44方向延伸开设有若干收容所述导电端子60的端子槽46。所述端子槽46在插入部44的末端闭合且贯通后端部45,所述端子槽46在位于插入部44的部分向下贯穿底部43。所述端子槽46位于插入部44的末端底部设有预压块47。所述绝缘本体40的底部43位于插入部44与后端部45的交界处凸伸形成有一横梁431。所述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底端边缘处设有导槽412,所述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位于后端部45处设有卡口411。所述绝缘本体40的顶部42位于后端部45处向上凸伸形成有挡块421。
所述导电端子60包括固持基部61、自固持基部61向后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62、自固持基部61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63、形成于倾斜弹臂63末端且呈弧形凹陷的接触部64、及自所述接触部64末端斜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的预压部65。所述固持基部61两侧设有倒刺611以将导电端子60固持于位于后端部45处的端子槽46内。所述预压部65抵接于所述端子槽46内的预压块47上以使导电端子46的接触部64具有良好的平面度。所述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从端子槽46内向下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40的底部43的下方以与所述插座1的印刷电路板10上的接触脚30电性接触。所述导电端子60的连接部62用于连接外部线缆(未图示),也可焊接于另一印刷电路板上。
所述插头壳体50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40的顶部42上的板状基部51、自板状基部51两侧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上的两侧部52、及自板状基部51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部分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前端缘的遮覆片53。所述插头壳体50呈三面包覆所述绝缘本体40,而不再包覆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的底部43,使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底部43的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能与印刷电路板10上的接触脚30顺利接触。即所述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底部43。所述插头壳体50的板状基部51后端开设有挡口54对应收容所述绝缘本体40的挡块421。所述插头壳体50的两侧部52底缘向内冲压形成有可于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上的导槽412上滑动的导块521,所述插头壳体50的两侧部52上还向内冲压形成有卡扣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上的卡口411内的卡块522。
所述插头2的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将所述导电端子60从所述绝缘本体40的后端插入所述端子槽46内,此时,所述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的底部43外;然后,将所述插头壳体50自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前端滑动插入,所述插头壳体50的两侧部52的导块522与所述绝缘本体40的两侧壁41上的导槽412配合滑动。
请参阅图10所示的插头2与插座1的配合图,所述插头2的插入部44插入所述插座1的插置空间31内,所述插头2的若干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分别与插座1的印刷电路板10上的接触脚30电性接触,所述导电端子60的倾斜弹臂63产生弹性变形。所述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的底部43直接接触于所述插座1的印刷电路板10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1通过一个插座壳体20与设有若干接触脚30的印刷电路板10配合组成,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插座连接器的结构、节约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插座1的厚度,有利于移动设备的轻薄化;同时,所述插头2的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的底部43不再包覆有插头壳体50,使所述从端子槽46内延伸出绝缘本体40的插入部44的底部43外的导电端子60的接触部64能够与所述插座1的印刷电路板10上的接触脚30顺利接触,在大大简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节约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插座1与插头2的厚度以适应消费者对轻薄产品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有线路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若干接触脚、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顶板、自顶部两侧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及自顶板后端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后壁,所述插座壳体固定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脚、及插座壳体共同围设成一插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接触脚的两侧及后端设有若干焊孔,所述插座壳体还包括自两侧壁底端横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及后壁上向下延伸形成有若干对应焊接于所述焊孔内的焊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位于接触脚的外围还设有固定孔,所述插座壳体还包括自两侧壁底端横向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中间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螺丝孔,所述插座壳体被一个螺杆、螺帽通过螺丝孔、固定孔后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
4. 一种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插头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部、后端部、顶部、底部、及两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基部、自固持基部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固持基部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及形成于倾斜弹臂末端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向下贯通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处的底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基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后端部的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从端子槽内向下延伸至所述插入部的底部下方,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的底部不被插头壳体包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位于绝缘本体插入部的末端底部设有预压块,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接触部末端斜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抵接于所述预压块上的预压部以使保持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平面度。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包括覆盖绝缘本体顶部的板状基部、自基部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壁的两侧部、及自板状基部前端缘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部分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前端的遮覆片。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底缘设有导槽,所述插头壳体的两侧部底部向内冲设有可在所述导槽上滑动的导块,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设有卡口,所述插头壳体的两侧部上设有与所述卡口卡接的卡块。
8. 一种电接器组件,包括插座、及与插座对接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插头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入部、后端部、顶部、底部、及两侧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基部、自固持基部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自固持基部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倾斜弹臂、及形成于倾斜弹臂末端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内部设有线路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上的若干接触脚、及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顶板、及自顶板两侧弯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印刷电路板、接触脚、及插座壳体共同围设成用于收容所述插头的插入部的插置空间,所述插头的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向下贯穿绝缘本体的插入部处的底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从所述端子槽内向下延伸至所述插入部处的底部下方以与所述插座的接触脚电性接触,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入部下的底部接触所述插座的印刷电路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位于绝缘本体插入部的末端底部设有预压块,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接触部末端斜向上再向前延伸形成抵接于所述预压块上的预压部以使保持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平面度。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基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后端部的端子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14100 CN203056144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014100 CN203056144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56144U true CN203056144U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873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0141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6144U (zh) | 2013-01-10 | 2013-01-10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05614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7181A (zh) * | 2013-01-10 | 2013-12-04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CN110571549A (zh) * | 2019-09-12 | 2019-12-13 | 町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底板式电子模块的插接结构 |
-
2013
- 2013-01-10 CN CN 201320014100 patent/CN2030561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7181A (zh) * | 2013-01-10 | 2013-12-04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CN103427181B (zh) * | 2013-01-10 | 2015-11-1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CN110571549A (zh) * | 2019-09-12 | 2019-12-13 | 町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底板式电子模块的插接结构 |
CN110571549B (zh) * | 2019-09-12 | 2024-04-05 | 町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底板式电子模块的插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2627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859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0364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427181B (zh)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2598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056144U (zh)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906013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104190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85278Y (zh) | 具有开关功能的电连接器 | |
CN10320870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970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7282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3071Y (zh) | 复合式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4030036U (zh) | 一种线对板电连接器及其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 | |
CN20139796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81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65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5571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390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8700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6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496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9782U (zh) | 转接器 | |
CN203071283U (zh) | 柔性电路板用电连接器 | |
TWI483494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