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696B - 記錄裝置 - Google Patents

記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696B
TWI573696B TW104107801A TW104107801A TWI573696B TW I573696 B TWI573696 B TW I573696B TW 104107801 A TW104107801 A TW 104107801A TW 104107801 A TW104107801 A TW 104107801A TW I573696 B TWI573696 B TW I5736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hole
liquid storage
storage unit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4336A (zh
Inventor
宮本祐二
岩谷聰
奧野德次郎
丸山昭彥
塚原克智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4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4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6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記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例如噴墨式印表機等記錄裝置。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將設置於殼體之外部之液體收容體內之墨水供給至設置於殼體內之記錄頭的記錄裝置之一例。該記錄裝置包括位於殼體之外部且安裝於該殼體之側壁的盒體。於該盒體內收納有液體收容體,連接於該液體收容體之供給管係通過設置於盒體之側壁之貫通孔、及設置於殼體之側壁之貫通孔而導至殼體內,並連接於記錄頭。而且,藉由記錄頭對紙張等媒體噴射自液體收容體供給之墨水,而對該媒體實施記錄。
再者,作為記錄裝置,亦已知有如下裝置,該裝置於殼體內設置中繼器,使該中繼器與液體收容體經由供給管連接,並使中繼器與記錄頭經由其他供給管連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52995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記錄裝置中,有時在如將盒體自殼體卸除等般使盒體相對於殼體相對地移位之後進行維護。此時,若自液體收容體卸 除供給管或者自記錄頭或中繼器等連接對象卸除供給管,則有於盒體內或殼體內產生墨水之漏出等而導致維護所需之負荷增大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記錄裝置,該記錄裝置藉由在維持設置於殼體之外部之液體收容體與設置於殼體內之連接對象之經由供給管之連接的狀態下使盒體相對於殼體相對地移位,可提高維護之容易性。
達成上述目的之記錄裝置以如下記錄裝置為前提,該記錄裝置包括:殼體;記錄頭,其設置於上述殼體內,對媒體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盒體,其以自上述殼體之側壁分隔之方式安裝;及供給管,其將收納於上述盒體之液體收容體內之液體供給至上述記錄頭;於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設置有供上述供給管通過之第1貫通孔,且於與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對向之上述盒體之側壁設置有供上述供給管通過之第2貫通孔。於該記錄裝置中,上述第1貫通孔及上述第2貫通孔之一者較上述第1貫通孔及上述第2貫通孔之另一者更為擴大。
根據上述構成,使第1貫通孔及第2貫通孔之一者較第1貫通孔及第2貫通孔之另一者更為擴大。此處,亦將更為擴大之貫通孔稱為「擴大貫通孔」。因此,即便使盒體相對於殼體相對地移位,供給管亦不易卡在擴大貫通孔之周緣。其結果,可增大維持液體收容體與殼體內之連接對象之經由供給管之連接之狀態下的盒體相對於殼體之相對移位量。藉此,容易於盒體與殼體之間形成較大之作業空間,而容易進行記錄裝置之維護。因此,藉由在維持設置於殼體之外部之液體收容體與設置於殼體內之連接對象之經由供給管之連接的狀態下使盒體相對於殼體相對地移位,可提高維護之容易性。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貫通孔係於沿著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之一方向位於較該側壁之中心而言靠一側,且上述第2貫通 孔較上述第1貫通孔朝向上述一方向之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之中心更為擴大。
根據上述構成,若使盒體相對於殼體朝一方向之一側相對地滑動移動,則於作為擴大貫通孔之第2貫通孔內,供給管朝一方向之另一側移位。此時,由於第2貫通孔朝一方向之另一側擴大,故而供給管不易卡在第2貫通孔之周緣。因此,可增大維持液體收容體與殼體內之連接對象之經由供給管之連接之狀態下的盒體相對於殼體之相對移位量。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盒體內設置有對上述供給管以彎曲狀態加以限制的限制件。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解除限制件對供給管之限制,可將盒體內之供給管拉出至盒體外。其結果,可容易地使盒體朝自殼體離開之方向移位。
上述記錄裝置亦可包括:中繼器,其配置於上述殼體內並連接上述供給管;及其他供給管,其將上述中繼器與上述記錄頭連接。根據該構成,即便使盒體相對於殼體相對地移位,亦維持經由供給管之中繼器與液體收容體之連接。
11‧‧‧記錄裝置
12‧‧‧封閉構件
20‧‧‧記記錄單元
21‧‧‧殼體
22‧‧‧中繼器
23‧‧‧托架
24‧‧‧記錄頭
25‧‧‧排出口
26‧‧‧排出托盤
27A、27B‧‧‧供紙匣
28‧‧‧操作部
29‧‧‧掃描器裝置
30‧‧‧液體收容體
31‧‧‧墨水袋
32‧‧‧把手部
33‧‧‧IC晶片
40‧‧‧第1液體收容單元(液體收容單元之一例)
41‧‧‧盒體
42‧‧‧蓋體
43‧‧‧液體接受部
44‧‧‧側壁形成構件(盒體之側壁之一例)
45‧‧‧安裝板
46‧‧‧支持機構
47‧‧‧貫通孔(第2貫通孔之一例)
47B‧‧‧貫通孔之後部
47F‧‧‧貫通孔之前部
48‧‧‧第1供給管(供給管之一例)
49‧‧‧限制件
50‧‧‧個別纜線
51‧‧‧中繼基板
52‧‧‧綜合纜線
53‧‧‧纜線用限制件
60‧‧‧第2液體收容單元
61‧‧‧作為其他盒體之一例之盒體
62‧‧‧蓋體
63‧‧‧液體接受部
64‧‧‧側壁形成構件
66‧‧‧支持機構
67‧‧‧貫通孔
68‧‧‧第1供給管(其他供給管)
69‧‧‧限制件
70‧‧‧個別纜線
71‧‧‧電線
80‧‧‧殼體框架
81‧‧‧底壁構件
82‧‧‧罩蓋構件
82A‧‧‧本體部
82B‧‧‧罩蓋構件之側壁部(殼體之側壁之一例)
82C‧‧‧側壁部
86‧‧‧切口部
87‧‧‧貫通孔(第1貫通孔之一例)
96‧‧‧切口部
97‧‧‧貫通孔
101‧‧‧夾具構件
102‧‧‧第2供給管(其他供給管之一例)
103‧‧‧間隔構件
103A‧‧‧端部
104‧‧‧收容空間
105‧‧‧空間形成構件
106‧‧‧第1間隔構件
106A‧‧‧間隔板部
106B‧‧‧支持部
107‧‧‧第2間隔構件
108‧‧‧夾具構件
110‧‧‧限制構件
111‧‧‧管限制部
112‧‧‧纜線支持部
113‧‧‧線纏繞部
114‧‧‧腳部
120‧‧‧中繼電路基板
121‧‧‧綜合電路基板
122‧‧‧聯接纜線
150‧‧‧通道構件
151‧‧‧頂棚部
152‧‧‧間隔保持部
160‧‧‧開口
170‧‧‧保護構件
180‧‧‧彎曲輔助構件
L‧‧‧中央
P‧‧‧作為被記錄媒體之一例之紙張
X‧‧‧掃描方向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記錄裝置中所使用之液體收容體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打開蓋體之狀態之第1液體收容單元之立體圖。
圖4係表示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轉動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第1液體收容單元內之管與纜線之引繞態樣的俯視圖。
圖6係表示第2液體收容單元內之管與纜線之引繞態樣的俯視圖。
圖7(a)係表示裝飾罩蓋被卸除之記錄單元之立體圖,(b)係表示構成殼體之罩蓋構件之立體圖。
圖8係將罩蓋構件中安裝第1液體收容單元之側壁部之一部分放大所得的立體圖。
圖9係表示罩蓋構件被卸除之記錄單元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罩蓋構件及封閉構件被卸除之記錄單元的立體圖。
圖11係將罩蓋構件中安裝第2液體收容單元之側壁部之一部分放大所得的立體圖。
圖12係表示殼體內之第1供給管之引繞態樣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3係表示殼體內之內部構成之立體圖。
圖14係表示第1供給管所在之區域與第2供給管所在之區域被間隔開之狀態的圖。
圖15係將第1供給管所在之區域與第2供給管所在之區域間隔開之間隔構件及其周邊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16係表示各第1供給管連接於中繼器之情況的立體圖。
圖17係將捆束各第1供給管之限制構件及其周邊放大所得的立體圖。
圖18係表示限制構件之俯視圖。
圖19係表示殼體內之內部構成之俯視圖。
圖20係表示第1液體收容單元相對於殼體相對地轉動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中裝飾罩蓋被卸除之狀態之記錄單元的立體圖。
圖22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中殼體內之內部構成的立體圖。
圖23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中來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之 第1供給管於殼體內引繞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4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中來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之第1供給管於殼體內引繞之狀態的圖。
圖25係表示其他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中來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之第1供給管於殼體內引繞之情況的模式圖。
(第1實施形態)以下,依據圖1~圖20對將記錄裝置具體化為噴墨式記錄裝置所得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記錄裝置11包括:記錄單元20,其對作為被記錄媒體之一例之紙張P實施記錄;及2個液體收容單元40、60,其等用以對記錄單元20供給作為液體之一例之墨水。於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內設置有中繼器22、於亦為成為記錄對象之紙張P之寬度方向之掃描方向X往返移動之托架23、及支持於托架23之記錄頭24。
中繼器22係與各液體收容單元40、60內之液體收容體30(參照圖3及圖6)經由第1供給管48、68(參照圖5及圖6)而連接,並且與記錄頭24經由第2供給管102(參照圖14)而連接。因此,收容於液體收容體30之墨水係通過第1供給管48、68、中繼器22及第2供給管102而供給至記錄頭24。
如圖1所示,中繼器22係於殼體21內配置於圖中左上方,具有將自各液體收容單元40、60供給之墨水暫時貯存之緩衝室。該中繼器22之緩衝室內之墨水係通過第2供給管102(參照圖14)而供給至記錄頭24。然後,記錄頭24將自中繼器22供給之墨水噴射至紙張P,藉此對紙張P實施記錄(印刷)。其後,已完成記錄之紙張P係自設置於殼體21之前部中央之排出口25排出並載置於排出托盤26上。再者,本說明書中之「前後方向」係與由記錄頭24實施記錄之紙張P之搬送方向一致。又,於本說明書中,將與被記錄頭24噴射墨水之紙張P之被記錄 面正交(交叉)之方向稱為「上下方向」。
又,於殼體21中之排出托盤26之下側可裝卸地安裝有上下兩段供紙匣27A、27B,於該等供紙匣27A、27B內以積層狀態收容有複數張紙張P。又,於殼體21之上部,設置有供使用者操作之操作部28、及讀取設定於設定位置之原稿中所記錄之圖像之掃描器裝置29。
各液體收容單元40、60中之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係安裝於殼體21之掃描方向X之兩側之側壁中自中繼器22離開之側壁(圖中右側之側壁)。又,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係安裝於殼體21之掃描方向X之兩側之側壁中接近中繼器22之側壁(圖中左側之側壁)。
其次,參照圖2,對收容於液體收容單元40、60內之液體收容體30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液體收容體30具有包含可撓性材料之袋狀之墨水袋31,於該墨水袋31內收容有墨水。又,於墨水袋31之圖中上端設置有矩形環狀之把手部32,於墨水袋31與把手部32之連接部分設置有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晶片33。於該IC晶片33中,作為與收容於墨水袋31內之墨水相關之資訊而記憶有所收容之墨水之種類(顏色等)或墨水剩餘量等。而且,藉由將液體收容體30通過把手部32安裝於液體收容單元40、60,可將液體收容體30內之墨水供給至中繼器22。
再者,於欲採用大容量之液體收容體30之情形時,液體收容單元40、60亦大型化,但可藉由將液體收容單元配置於殼體21之兩側而分散液體收容單元之佔有空間。於此情形時,根據液體收容單元之配置,必須如下述般將供給管引繞較長之距離。
其次,參照圖3~圖5,對第1液體收容單元40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包括:盒體41,其以可卸除之狀態安裝於殼體21之側壁;及蓋體42,其將盒體41之開口封閉。盒體 41包含有底箱狀之液體接受部43、及連結於液體接受部43中與殼體21對向之側壁之上部之側壁形成構件44。藉由如此般利用有底箱狀之液體接受部43構成盒體41之底部,即便於盒體41內產生墨水洩漏,亦抑制該墨水漏出至盒體41外。再者,於圖5中,圖示有將用以將液體收容體30導引至盒體41內之特定位置為止之導引構件(省略圖示)及蓋體42卸除後的第1液體收容單元40。
於側壁形成構件44之上部,設置有朝斜前方突出之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支持機構46,該等各支持機構46係於前後方向大致等間隔地排列。於由盒體41與蓋體42形成之收納空間,於前後方向並排收納有收容互不相同之種類(顏色)之墨水之複數個(此處為3個)液體收容體30,液體收容體30係通過上述把手部32而支持於支持機構46。
另一方面,如圖4所示,於側壁形成構件44之外側設置有安裝板45,盒體41係通過安裝板45而安裝於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而且,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記錄單元20卸除時,安裝板45與盒體41一同自殼體21分隔。
又,如圖4及圖5所示,於側壁形成構件44,設置有使盒體41之內外連通之作為第2貫通孔之一例之貫通孔47。該貫通孔47位於在前後方向排列之各支持機構46中配置於最前方之支持機構46之下方。即,如圖5所示,貫通孔47係於作為沿著安裝有盒體41之殼體21之側壁之一方向之一例之前後方向位於較盒體41之中央L而言靠前側。又,該貫通孔47係朝向盒體41之前後方向之中央L、即朝向盒體41之後方擴大。即,貫通孔47係於前後方向較長之長孔。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將貫通孔47之前部設為「貫通孔之前部47F」,將自該前部47F朝後方擴大之部分稱為「貫通孔之後部47B」。
於支持於支持機構46之液體收容體30,連接有用以將墨水袋31內之墨水供給至記錄單元20之第1供給管48之一端。該等各第1供給管 48係經由貫通孔之前部47F伸至盒體41外並導至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內。而且,各第1供給管48係連接於殼體21內之中繼器22。
於盒體41內,各第1供給管48並非朝向貫通孔之前部47F呈一直線延伸,而被支持於側壁形成構件44之複數個限制件49以彎曲狀態限制。尤其是,連接於各液體收容體30中位於最前方之液體收容體30的第1供給管48係以沿著側壁形成構件44繞一圈後朝向貫通孔之前部47F之方式引繞。再者,各限制件49對各第1供給管48之限制可藉由作業者使限制件49變形而解除。而且,若限制件49對各第1供給管48之限制被解除,則可通過貫通孔47將各第1供給管48拉出至盒體41外。
又,於支持於各支持機構46之圖3所示之液體收容體30之IC晶片33(參照圖2),電性連接有作為可撓性扁平纜線之個別纜線50之一端。與盒體41內之各液體收容體30中位於最後方之液體收容體30與位於正中間之液體收容體30電性連接的各個別纜線50被支持於側壁形成構件44之纜線用限制件53限制。再者,與位於最前方之液體收容體30電性連接之個別纜線50可與其他個別纜線50同樣地由纜線用限制件進行限制,亦可不由纜線用限制件進行限制。
又,於側壁形成構件44中配置於最前方之支持機構46與貫通孔47之間,設置有電性連接各個別纜線50之另一端之中繼基板51。又,於中繼基板51,可裝卸地連接有通過中繼基板51與各個別纜線50電性連接之作為可撓性扁平纜線之1根綜合纜線52。該綜合纜線52係經由貫通孔之前部47F伸至盒體41外。而且,於盒體41外,綜合纜線52係導至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內,並連接於殼體21內之設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綜合電路基板121(參照圖19)。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綜合纜線52相當於連接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電線」之一例。
再者,自收納複數個液體收容體30之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內僅伸出一根纜線(即綜合纜線52)。
因此,與各個別纜線50伸出至盒體41外之情形相比,容易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組裝於記錄單元20。
其次,參照圖4及圖6,對第2液體收容單元60進行說明。
如圖4及圖6所示,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係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同樣地,包括作為其他盒體之一例之盒體61、及將盒體61之開口封閉之蓋體62。盒體61包含有底箱狀之液體接受部63、及連結於液體接受部63中與殼體21對向之側壁之上部的側壁形成構件64。藉由如此般利用有底箱狀之液體接受部63構成盒體61之底部,即便於盒體61內產生墨水洩漏,亦抑制該墨水漏出至盒體61外。而且,於側壁形成構件64之外側,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同樣地,設置有安裝板,通過該安裝板於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安裝有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再者,於圖6中,圖示有將用以將液體收容體30導引至盒體61內之特定位置為止之導引構件(省略圖示)及蓋體62卸除後的第2液體收容單元60。
又,於側壁形成構件64之上部設置有支持機構66。而且,於由盒體61與蓋體62形成之收納空間內收納有收容墨水(例如黑墨水)之液體收容體30,液體收容體30係通過上述把手部32而支持於支持機構66。
於支持於支持機構66之液體收容體30連接有用以將墨水袋31內之墨水供給至記錄單元20之第1供給管68之一端。於側壁形成構件64中較支持機構66更靠前方設置有貫通孔67,第1供給管68係經由貫通孔67伸出至盒體61外。於盒體61內,第1供給管68並非朝向貫通孔67呈一直線延伸,而被支持於側壁形成構件64之複數個限制件69以彎曲狀態限制。
而且,於盒體61外,第1供給管68係導至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內並連接於中繼器22。再者,限制件69對第1供給管68之限制可藉由作業者使限制件69變形而解除。而且,若限制件69對第1供給管68之限 制被解除,則可通過貫通孔67將第1供給管68拉出至盒體61外。
又,於支持於支持機構66之液體收容體30之IC晶片33,可裝卸地電性連接有作為可撓性扁平纜線之個別纜線70之一端。該個別纜線70係經由貫通孔67伸出至盒體61外。而且,於盒體61外,個別纜線70係導至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內,並電性連接於殼體21內之設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中繼電路基板120(參照圖19)。
其次,參照圖4及圖7~圖11,對記錄單元20進行說明。
於圖7(a)中圖示有已自記錄單元20卸除裝飾罩蓋(省略圖示)之狀態之記錄單元20。如圖7(a)所示,記錄單元20之殼體21包括收容有中繼器22、記錄頭24及未圖示之控制裝置等之殼體框架80。於該殼體框架80之下方設置有底壁構件81,並且殼體框架80由罩蓋構件82覆蓋。
如圖7(b)所示,罩蓋構件82具有:本體部82A,其覆蓋殼體框架80之上部;及側壁部82B、82C,其等自本體部82A之掃描方向X之兩端朝下方延伸;且兩側壁部82B、82C之前端(下端)連接於底壁構件81。該等兩側壁部82B、82C於裝飾罩蓋安裝於殼體21之狀態下亦露出至外部。因此,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相當於安裝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殼體21之側壁,側壁部82C相當於安裝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之殼體21之側壁。
又,於圖8中圖示有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對向之側壁部82B之一部分。如圖7(b)及圖8所示,於該側壁部82B,於與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側壁形成構件44之貫通孔之前部47F對向的位置,設置有朝下面開口之切口部86。該切口部86位於較側壁部82B之前後方向之中央更靠前方。
此種切口部86之前後方向之長度較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貫通孔47之前後方向之長度短。於罩蓋構件82安裝於殼體框架80之狀態下,如圖7(a)所示,切口部86之開口由底壁構件81封閉,而形成有貫通孔 87。而且,連接於各液體收容體30之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通過該貫通孔87內。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該貫通孔87作為供連接於液體收容體30之各第1供給管48通過之「第1貫通孔」之一例而發揮功能。
此處,於進行記錄單元20之維護時,有時將罩蓋構件82自殼體框架80卸除。於以此方式進行之維護結束時,將罩蓋構件82組裝至殼體框架80。此時,於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設置有上述朝下面開口之切口部86,於該切口部86內經由其開口收容各第1供給管48。因此,當將罩蓋構件82組裝至殼體框架80時,適當地保護各第1供給管48與綜合纜線52。又,可於將各第1供給管48連接於中繼器22之狀態下進行作業。
又,於圖11中圖示有與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對向之側壁部82C之一部分。如圖10及圖11所示,於該側壁部82C,於與設置於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之側壁形成構件64之貫通孔67對向的位置,設置有朝側壁部82C之前端及上端開口之切口部96。如圖9所示,切口部96係由用以將設置於殼體框架80內之中繼器22自前方封閉之封閉構件12封閉,而形成有貫通孔97。而且,連接於各液體收容體30之第1供給管68及個別纜線70通過該貫通孔97內。
其次,參照圖12~圖18,對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導至殼體21內之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之引繞態樣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經由貫通孔87導至殼體框架80內之各第1供給管48係由支持於殼體框架80之前方下部之夾具構件101捆束。因此,各第1供給管48通過形成於殼體21之側壁之貫通孔87內之下部(參照圖7(a))。
此種夾具構件101係於掃描方向X隔著排出口25配置於中繼器22之相反側。而且,較夾具構件101更靠下游側之各第1供給管48係自掃 描方向X之一側朝向另一側引繞。
如圖13及圖14所示,於上下方向,於將中繼器22與記錄頭24連接之第2供給管102與紙張P之排出口25之間,形成有用以使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各第1供給管48通過直至中繼器22為止的空間。
即,如圖14及圖15所示,於上下方向,於各第2供給管102與各第1供給管48之間,設置有將各第2供給管102所在之區域與沿著掃描方向X之各第1供給管48所在之區域間隔開的間隔構件103。該間隔構件103配置於較托架23之移動路徑更靠前方且以沿著掃描方向X之方式配置。即,於較間隔構件103更靠上方,確保容許與托架23之移動相應之第2供給管102之追隨變形的區域。又,位於殼體21內之各第1供給管48相當於「供給管之上游側部分」之一例,各第2供給管102相當於「供給管之下游側部分」之一例。而且,藉由第1供給管48、及經由中繼器22連接於第1供給管48之第2供給管102,而構成將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供給之墨水供給至記錄頭24之「供給管」之一例。又,藉由第1供給管68、及經由中繼器22連接於第1供給管68之第2供給管102,而構成將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供給之墨水供給至記錄頭24之「其他供給管」之一例。
又,如圖14所示,於間隔構件103之下部,安裝有與間隔構件103一同形成沿著掃描方向X之各第1供給管48之收容空間104的空間形成構件105。空間形成構件105位於較夾具構件101更靠上方。因此,經由形成於殼體21之側壁之貫通孔87導至殼體21內的各第1供給管48成為撓曲之後進入至收容空間104內之狀態。而且,收容空間104內之各第1供給管48係由空間形成構件105支持。
如圖14及圖15所示,間隔構件103具有第1間隔構件106、及配置於較第1間隔構件106更靠下方之第2間隔構件107。第1及第2間隔構件106、107係由金屬之板材構成。於第1間隔構件106,設置有與上下方 向大致正交之間隔板部106A、及自間隔板部106A之前端朝上方豎立設置之支持部106B。於該支持部106B設置有捆束各第2供給管102之夾具構件108。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各第2供給管102中較夾具構件108而言成為記錄頭24側之部分相當於伴隨托架23於掃描方向X移動而追隨變形的部分。又,各第1供給管48、及各第2供給管102中較夾具構件108而言成為中繼器22側之部分相當於即便托架23於掃描方向X移動亦不追隨變形的部分。
第2間隔構件107支持於第1間隔構件106,於第1間隔構件106之間隔板部106A與第2間隔構件107之間介存有微小之間隙。而且,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朝向設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綜合電路基板121(參照圖19)延伸的綜合纜線52位於該間隙內。
而且,如圖16所示,通過上述收容空間104之各第1供給管48係朝向上方彎曲並連接於中繼器22。各第1供給管48、68與中繼器22之連接部分位於較中繼器22與各第2供給管102之連接部分更靠上方。
再者,如圖17及圖18所示,通過收容空間104朝上方彎曲之各第1供給管48係於較各第2供給管102更靠上方之區域由限制構件110捆束。該限制構件110具有:管限制部111,其限制各第1供給管48;纜線支持部112,其支持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導至殼體21內之個別纜線70;及線纏繞部113,其纏繞有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側延伸之電線71。再者,該電線71亦可為例如與用以檢測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中蓋體62是否已打開之感測器連接的電線。
又,如圖18所示,管限制部111可成為打開狀態與閉合狀態。
即,各第1供給管48係於管限制部111成為打開狀態時組裝至該管限制部111。而且,藉由在該狀態下使管限制部111為閉合狀態,而各第1供給管48被限制構件110限制。
又,於限制構件110中管限制部111之下側,設置有腳部114。而 且,限制構件110係以可通過腳部114而於殼體框架80滑動移動之狀態被支持。
此處,參照圖15,對殼體21內之各第1供給管48之組裝順序之一例進行說明。
如圖15所示,於在殼體21內引繞之各第1供給管48之下方配置空間形成構件105,並使各第1供給管48支持於該空間形成構件105。然後,使第2間隔構件107配置於各第1供給管48之上方,並將支持各第1供給管48之空間形成構件105固定於第2間隔構件107。又,於該第2間隔構件107之上表面固定綜合纜線52。
繼而,於第2間隔構件107之上方配置第1間隔構件106,並以由間隔板部106A與第2間隔構件107夾入綜合纜線52之方式,將第2間隔構件107固定於第1間隔構件106。
再者,如圖19所示,於較中繼器22更靠前方,設置有電性連接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延伸之個別纜線70之中繼電路基板120。又,於中繼器22之後部上表面,設置有電性連接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綜合纜線52之綜合電路基板121。該綜合電路基板121係通過聯接纜線122與中繼電路基板120電性連接。而且,綜合電路基板121係經由未圖示之纜線與未圖示之控制裝置電性連接。即,經由該纜線,將彙集於綜合電路基板121之各種資訊傳達至控制裝置。
其次,參照圖20,對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殼體21卸除而進行記錄裝置11之維護時之作用進行說明。
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將限制件49對各第1供給管48之限制解除,而將綜合纜線52自中繼基板51卸除。又,卸下將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安裝至殼體21之螺栓。於該狀態下,例如,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朝前方滑動移動。於此情形時,由於盒體41之貫通孔47為朝後方擴大之長孔,故而即便於貫通孔47內各第1供給管48朝 後方移位,各第1供給管48亦不易抵接於貫通孔47之後側之緣部。即,可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大幅度地朝前方滑動移動。
然後,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以某種程度朝前方滑動移動之後,如圖20所示,以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後端自殼體21分隔之方式,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地被轉動。此時,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之各第1供給管48由於已將限制件49之限制解除,故而在連接於液體收容體30之狀態下根據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殼體21相對地移位而被拉出至盒體41外。因此,可擴大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轉動量。其結果,於殼體21之側方形成較大之作業空間。
而且,在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轉動之前,使該第1液體收容單元40朝前方滑動移動。即,在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轉動軸接近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之貫通孔47的狀態下,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被轉動。因此,與上述轉動軸遠離貫通孔47之情形相比,伴隨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轉動而自盒體41內被拉出之各第1供給管48之量即拉出量變短。
即,可使盒體41內之各第1供給管48之彎曲程度不怎麼大。
又,由於自上述轉動軸至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後端之距離變短,故而即便記錄裝置11之設置位置周邊之作業空間較窄,亦能夠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適度地轉動。因此,作業者容易進行維護。
再者,於殼體21內,藉由夾具構件101捆束各第1供給管48。而且,於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轉動之情形時,藉由自此種夾具構件101卸除各第1供給管48,可自殼體21內將各第1供給管48拉出至殼體21外。藉此,可進一步增大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轉動量。
以上,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可獲得如下效果。
(1)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之貫通孔47較設置於構成 殼體21之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貫通孔87更為擴大。因此,即便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相對地轉動或者使其朝前方滑動移動,各第1供給管48亦不易卡在貫通孔47之周緣。其結果,可增大維持收納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之液體收容體30與殼體21內之中繼器22之經由第1供給管48之連接之狀態下的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之相對移位量。藉此,容易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與殼體21之間確保較大之作業空間,而容易進行記錄裝置11之維護。因此,藉由在維持設置於殼體21之外部之液體收容體30與設置於殼體21內之中繼器22之經由第1供給管48之連接的狀態下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相對地移位,可提高維護之容易性。
(2)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之貫通孔47係設置於側壁形成構件44之前方,並且朝向後方擴大。因此,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朝前方相對地滑動移動之後,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朝使其後部自殼體21分隔之方向轉動,藉此,即便記錄裝置11之設置位置之周邊之空間較窄,亦能夠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適當地轉動。因此,可增大維持液體收容體30與中繼器22之經由第1供給管48之連接之狀態下的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之相對移位量。
(3)又,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各第1供給管48被限制件49以彎曲狀態限制。因此,藉由將限制件49對各第1供給管48之限制解除,可將在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撓曲之各第1供給管48拉出至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外。
其結果,可容易地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朝自殼體21分隔之方向移位。
(4)又,於殼體21內,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各第1供給管48所在的區域與將中繼器22與記錄頭24連接之各第2供給管102所在的 區域被間隔構件103間隔開。藉此,可不被各第2供給管102妨礙地於殼體21內引繞各第1供給管48。因此,可將用以將設置於殼體21之外部之液體收容體30內之墨水供給至記錄頭24之各第1供給管48及各第2供給管102於殼體21內較佳地引繞。又,於各第2供給管102伴隨托架23之移動而追隨變形時,可避免追隨變形之各第2供給管102與各第1供給管48之干涉。
(5)又,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導至殼體21內之綜合纜線52係連接於配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綜合電路基板121。此時,該綜合纜線52係配置於間隔構件103中。因此,可抑制殼體21內之綜合纜線52與第1供給管48或第2供給管102之干涉。
(6)具體而言,利用第1間隔構件106與第2間隔構件107構成間隔構件103,將綜合纜線52配置於第1間隔構件106與第2間隔構件107之間。藉由如此般利用第1間隔構件106與第2間隔構件107構成間隔構件103,可容易地實現將綜合纜線52配置於間隔構件103中之構成。
(7)又,由金屬構成第1間隔構件106及第2間隔構件107之兩者。因此,可抑制電氣雜訊重疊至流動於綜合纜線52之信號。
(8)又,於殼體21內,第2供給管102所在之區域與綜合纜線52所在之區域被第1間隔構件106間隔開。因此,即便第2供給管102伴隨托架23於掃描方向X移動而追隨變形,亦可藉由第1間隔構件106避免第2供給管102與綜合纜線52之干涉。
(第2實施形態)其次,依據圖21~圖24對將記錄裝置具體化為噴墨式記錄裝置所得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第2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11為了能夠較第1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11對大紙張之紙張P實施記錄,而記錄單元20較第1實施形態更大型化。因此,於以後之記載中,主要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進行說明,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構成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11中,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記錄裝置11同樣地,於記錄單元20之掃描方向X之兩側安裝有液體收容單元40、60。而且,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各第1供給管48及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延伸之第1供給管68係連接於殼體21內之中繼器22。 同樣地,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綜合纜線52係連接於殼體21內配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綜合電路基板121。又,自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延伸之個別纜線70係連接於殼體21內配置於中繼器22之附近之中繼電路基板120。
於圖21中圖示有將裝飾罩蓋卸除後之記錄單元20內之內部構造,於圖22中圖示有自圖20所示之記錄單元20卸除罩蓋構件82等複數個構件後之殼體框架80內之內部。如圖21及圖22所示,於殼體框架80與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間,設置有用以將來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導引至殼體框架80內的通道構件150。
通道構件150具有:頂棚部151,其支持於殼體框架80,且向掃描方向X突出;及間隔保持部152,其自頂棚部151朝前方突出。頂棚部151形成下方開口之倒U字狀,並貫通由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與底壁構件81形成之貫通孔87(參照圖21)。而且,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通過頂棚部151內。而且,通過頂棚部151內之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通過與頂棚部151內連通之間隔保持部152內。
又,如圖22及圖23所示,於殼體框架80中較通道構件150而言更靠前方上部,設置有用以將各第1供給管48朝向中繼器22引繞之開口160。該開口160位於較容許托架23移動時之第2供給管102之追隨變形之區域更靠前方。於此種開口160嵌入有用以保護各第1供給管48之保護構件170。
而且,如圖23及圖24所示,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插通至 該保護構件170內。如此般通過保護構件170內(即開口160)之各第1供給管48及綜合纜線52係沿著掃描方向X配置。
又,如圖24所示,於在掃描方向X較中繼器22更靠內側(圖23中之右側),設置有用以使各第1供給管48朝上方彎曲之彎曲輔助構件180。各第1供給管48係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之軸線為中心形成螺旋狀地纏繞於該彎曲輔助構件180。而且,被彎曲輔助構件180導至上方之各第1供給管48連接於中繼器22。
以上,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1)~(3)同等之效果,除此以外,可進一步獲得以下所示之效果。
(9)於維護記錄裝置11時,有時在維持收納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液體收容體30與中繼器22之經由第1供給管48之連接之後將罩蓋構件82自殼體框架80卸除。於此情形時,當維護結束時,將罩蓋構件82再次安裝至殼體框架80。於本實施形態中,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伸出並朝向殼體框架80之各第1供給管48係由通道構件150覆蓋上方及側方。因此,可藉由通道構件150抑制罩蓋構件82安裝至殼體框架80時之罩蓋構件82與各第1供給管48之干涉。即,可使得不易產生各第1供給管48之破損。
再者,上述各實施形態亦可如下述般變更。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連接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位於最前方之液體收容體30的第1供給管48係以當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殼體21離開時自盒體41大幅度地被拉出之方式繞一圈之後伸出至盒體41外。但是,於能夠在記錄裝置11之維護時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殼體21較大程度地離開之情形時,亦可不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盒體41內使連接於位於最前方之液體收容體30之第1供給管48繞一圈。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只要當使第1液體收容單元40自殼體21分隔時自殼體21內拉出各第1供給管48,則亦可不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 40之盒體41內對各第1供給管48以彎曲狀態加以限制。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只要能夠藉由使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側壁形成構件44之貫通孔47較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貫通孔87更為擴大而增大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於殼體21之相對移位量,則可使貫通孔47朝任意方向擴大。例如,可使貫通孔47較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貫通孔87朝前方更為擴大,亦可使其朝上方及下方之至少任一者擴大。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貫通孔87只要能夠將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延伸之各第1供給管48導引至殼體21內,則亦可設置於如側壁部82B之前後方向之中央等般的側壁部82B之前部以外之任意位置。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罩蓋構件82之側壁部82B之貫通孔87較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側壁形成構件44之貫通孔47更為擴大。當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重量重於記錄單元20之重量時,有時使記錄單元20移位。於此情形時,由於貫通孔87擴大,故而各第1供給管48不易卡在貫通孔87之周緣。因此,可使記錄單元20相對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相對地移位。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使設置於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之側壁形成構件64之貫通孔67較設置於殼體21中與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對向之側壁之貫通孔97更為擴大。若如此般構成,則可在維持收納於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之液體收容體30與中繼器22之經由第1供給管68之連接之後使第2液體收容單元60相對於殼體21相對地移位時增大其移位量。其結果,可容易地進行將第2液體收容單元60自殼體21卸除之後之維護。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於殼體21內將中繼器22在掃描方向X配置於靠近第2液體收容單元60之側之端部以外之任意位置。例 如,中繼器22亦可配置於掃描方向X之中央,亦可配置於較該中央而言靠近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之側。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第1及第2各間隔構件106、107中之至少一者亦可為由金屬以外之其他材料構成者。即便於此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5)、(6)同等之效果。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導至殼體21內之綜合纜線52亦可不配置於各第1供給管48與各第2供給管102之間。 例如,亦可將綜合纜線52配置於較各第1供給管48更靠下方、即較空間形成構件105更靠下方。即便於此情形時,亦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地抑制伴隨托架23之移動而變形之各第2供給管102與綜合纜線52之干涉。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於較各第1供給管48更靠下方設置與間隔構件103不同之間隔構件。於此情形時,亦可於較該不同之間隔構件更靠下方之區域設置綜合纜線52,並於較不同之間隔構件更靠上方之區域設置各第1供給管48及各第2供給管102。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於較各第2供給管102更靠上方設置與間隔構件103不同之間隔構件。於此情形時,亦可於較該不同之間隔構件更靠上方之區域設置綜合纜線52,並於較不同之間隔構件更靠下方之區域設置各第1供給管48及各第2供給管102。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隔著第1間隔構件106位於與各第2供給管102所在之區域為相反側的電線亦可為綜合纜線52以外之電線。 例如,作為該電線,亦可為與設置於殼體21內之各種感測器連接之電線,亦可為與設置於殼體21內之各種致動器(抽吸泵之驅動源等)連接的電線。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15所示,各第2供給管102係朝向後方彎曲之後連接於記錄頭24。但是,於記錄頭24位於較各第2供給 管102與中繼器22之連接部分更靠上方之情形時,亦可使各第2供給管102朝上方彎曲之後連接於記錄頭24。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各第1供給管48配置於較間隔構件103更靠上方之區域,並使各第2供給管102位於較間隔構件103更靠下方之區域。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不於自中繼器22至記錄頭24之間設置用以使各第2供給管102支持於殼體框架80之限制構件。於此情形時,各第2供給管102整體相當於伴隨托架23於掃描方向X移動而追隨變形之部分。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不設置中繼器22。於此情形時,連接於液體收容體30之第1供給管48、68直接連接於記錄頭24。而且,於此情形時,第1供給管48係於殼體21內以如下方式引繞。
即,如圖25所示,第1供給管48係於較以沿著掃描方向X之方式配置之間隔構件103更靠下方之區域,自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側朝向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側延伸,並自間隔構件103之第2液體收容單元60側之端部103A朝上方彎曲。而且,該第1供給管48係於較間隔構件103更靠上方之區域繞回至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側,並連接於記錄頭24。
於此情形時,當托架23於掃描方向X移動時藉由間隔構件103抑制第1供給管48中追隨托架23之移動而變形之部分與第1供給管48之其他部分之干涉。即,藉由將用以將設置於第1液體收容單元40內之液體收容體30內之墨水供給至記錄頭24之第1供給管48於殼體21內較佳地引繞,可於托架23移動時使第1供給管48之一部分適當地變形。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記錄裝置可為沿著紙張P之寬度方向配置複數個記錄頭24或者使用在紙張P之寬度方向較長之長條狀之記錄頭的所謂全線方式之記錄裝置。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第1液體收容單元40亦可為可於其內部 收納3個以外之任意數量(例如,1個或4個)之液體收容體30的構成。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收容於盒體41內之液體收容體30亦可為補充式之液體收容體。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體30亦可為不收納於安裝於殼體21之盒體41、61內者。於此情形時,液體收容體30亦可不為袋狀而為箱狀。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被記錄媒體不僅為紙張P,亦可為布或塑膠膜等。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記錄裝置亦可為噴射或者噴出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而進行記錄之液體噴射裝置。例如,記錄裝置亦可為將以分散或溶解之形式包含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光)顯示器及面發光顯示器之製造等所使用之電極材料或色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狀體噴射而進行記錄的液狀體噴射裝置。又,記錄裝置亦可為噴射凝膠(例如物理凝膠)等流狀體之流狀體噴射裝置。
20‧‧‧記錄單元
21‧‧‧殼體
29‧‧‧掃描器裝置
40‧‧‧第1液體收容單元(液體收容單元之一例)
41‧‧‧盒體
42‧‧‧蓋體
43‧‧‧液體接受部
44‧‧‧側壁形成構件(盒體之側壁之一例)
45‧‧‧安裝板
47‧‧‧貫通孔(第2貫通孔之一例)
48‧‧‧第1供給管(供給管之一例)
52‧‧‧綜合纜線
60‧‧‧第2液體收容單元
61‧‧‧作為其他盒體之一例之盒體
62‧‧‧蓋體
63‧‧‧液體接受部
81‧‧‧底壁構件
82‧‧‧罩蓋構件
82B‧‧‧罩蓋構件之側壁部(殼體之側壁之一例)
86‧‧‧切口部
87‧‧‧貫通孔(第1貫通孔之一例)
101‧‧‧夾具構件

Claims (4)

  1. 一種記錄裝置,其包括:殼體;記錄頭,其設置於上述殼體內,對媒體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盒體,其以可自上述殼體之側壁分隔之方式安裝;及供給管,其將懸吊地收納於上述盒體之液體收容體內之液體供給至上述記錄頭;且於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設置有供上述供給管插通之第1貫通孔,於與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對向之上述盒體之側壁設置有供上述供給管插通,且較上述第1貫通孔在水平方向上擴大之第2貫通孔;於上述盒體安裝在上述側壁的狀態下,上述第1貫通孔與上述第2貫通孔係以上述第2貫通孔之擴大部突出於上述第1貫通孔的方式重疊;於上述盒體收納有可被拉出之上述供給管之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第1貫通孔係於沿著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之一方向位於較該側壁之中心而言更靠一側,且上述第2貫通孔較上述第1貫通孔朝向上述一方向之上述殼體之上述側壁之中心更為擴大。
  3. 如請求項1之記錄裝置,其中與位於上述第2貫通孔之擴大部之相反側的液體收容體連結之上述供給管係於上述盒體內以交叉的方式彎曲而引繞。
  4. 如請求項1之記錄裝置,其包括: 中繼器,其配置於上述殼體內,並連接有上述供給管;及其他供給管,其將上述中繼器與上述記錄頭連接。
TW104107801A 2014-03-14 2015-03-11 記錄裝置 TWI573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285 201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4336A TW201544336A (zh) 2015-12-01
TWI573696B true TWI573696B (zh) 2017-03-11

Family

ID=5406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801A TWI573696B (zh) 2014-03-14 2015-03-11 記錄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5033B2 (zh)
EP (1) EP3118003B1 (zh)
JP (1) JP6233502B2 (zh)
CN (1) CN106103104B (zh)
TW (1) TWI573696B (zh)
WO (1) WO2015136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2924S1 (en) * 2015-10-30 2017-07-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JP2017124542A (ja) * 2016-01-14 2017-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105878B2 (ja) * 2017-09-26 2022-07-25 メムジェ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カラーデジタ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レス用のプリントエンジン
USD861067S1 (en) * 2017-10-06 2019-09-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aper drawer panel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2022123485A (ja) * 2021-02-12 2022-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4681U (en) * 2011-01-26 2012-08-01 Seiko Epson Corp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3293686U (zh) * 2012-02-29 2013-1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5187A (en) * 1991-10-02 1996-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recovery device
US6220692B1 (en) * 1998-07-15 2001-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287518B2 (ja) * 2008-06-13 2013-09-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0142995A (ja) * 2008-12-17 2010-07-01 Sii Printek Inc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回動装置、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液体充填方法
JP5691300B2 (ja) * 2010-08-31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327168B2 (ja) * 2010-09-03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2148511A (ja) 2011-01-20 2012-08-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6021297B2 (ja) * 2011-01-26 2016-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48833B2 (ja) * 2011-12-08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044068B2 (ja) 2011-12-14 2016-1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938891B2 (ja) * 2011-12-20 2016-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液体移送方法
WO2014024391A1 (ja) * 2012-08-10 2014-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WO2014024390A1 (ja) * 2012-08-10 2014-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83924B2 (ja) * 2012-08-10 2016-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4681U (en) * 2011-01-26 2012-08-01 Seiko Epson Corp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3293686U (zh) * 2012-02-29 2013-1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15033B2 (en) 2016-04-19
CN106103104B (zh) 2018-03-27
EP3118003A4 (en) 2017-10-25
WO2015136914A1 (ja) 2015-09-17
CN106103104A (zh) 2016-11-09
TW201544336A (zh) 2015-12-01
US20150258798A1 (en) 2015-09-17
JPWO2015136914A1 (ja) 2017-04-06
EP3118003A1 (en) 2017-01-18
EP3118003B1 (en) 2020-11-04
JP6233502B2 (ja) 201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696B (zh) 記錄裝置
US931503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927853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707838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TWI535574B (zh)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131804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30355B2 (ja) 記録装置
JP6308291B2 (ja) 記録装置
JP6969196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494133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61553B2 (ja) 記録装置
WO2016031215A1 (ja) 記録装置
JP2013198992A (ja) 記録装置
JP5910986B2 (ja) 装置筐体外面での線状部材収容構造、該構造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機器
JP50986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9025822A (ja) 液体消費装置
US10807375B2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6217311B2 (ja) 記録装置
JP5736702B2 (ja) 記録装置
JP20121765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63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03527A (ja) 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