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6752B - Absorbent items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i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6752B
TWI566752B TW100147561A TW100147561A TWI566752B TW I566752 B TWI566752 B TW I566752B TW 100147561 A TW100147561 A TW 100147561A TW 100147561 A TW100147561 A TW 100147561A TW I566752 B TWI566752 B TW I5667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absorbent core
absorbent
diaper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1025A (en
Inventor
Shigeto Yanagihara
Mina Tomita
Takuya Kou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70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37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84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5747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68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731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1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1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6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67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1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having preferential bending zones, e.g. fold lines or gro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4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layer relative to the oth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yer, e.g. acquisition rate, distribution time, transfer tim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作為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包括形成面向肌膚面之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形成非面向肌膚面之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者。又,作為吸收體,已知有包括含有木漿等親水性纖維及/或吸水性聚合物之吸收性芯體、及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包芯片材而構成者。
又,關於正面片材,已知有對正面片材賦予凹凸構造而抑制尿或軟便等排泄液、尤其是軟便等黏性比較高之排泄液之面方向之流動、擴散的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之正面片材:具有朝向穿戴者之肌膚側之上層及配置於吸收體側之下層,該上層與該下層部分地接合而形成多個接合部,該上層於該接合部以外之部分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且形成有內部成為空洞之多個凸部。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於正面片材之面向肌膚面之一部分上附設模擬軟便之流動速度小於該面向肌膚面之其他部位的流動阻礙構件(例如凹凸片材)。
又,關於吸收性芯體,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以提高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護墊)之對於穿戴者之身體之服貼性為目的,而於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之前部區域形成沿該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可撓軸,具體而言,形成於厚度方向上貫穿該吸收性芯體之貫穿條孔。根據專利文獻3,藉由一對可撓性軸獨佔性地位於穿戴者之胯間所夾之吸收性芯體之前部區域,即便於穿戴時對吸收性芯體施加來自橫方向之壓力,前部區域亦不會不恰當地扭曲,而沿上述可撓軸變形並恰好帖服於穿戴者之身體,另一方面,後部區域不象前部區域那樣變形而留有餘地,從而使得吸收性護墊可覆蓋穿戴者之身體。專利文獻3中所記載之貫穿條孔(可撓軸)主要係用以控制穿戴時之吸收性芯體之變形,而提高對於穿戴者之身體的服貼性者,於專利文獻3中,未對利用該貫穿條孔之排泄液之控制進行記載。
又,關於包芯片材,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使包芯片材(皺紋紙)之擴散速度大於吸收性芯體(吸收性本體)之擴散速度。根據專利文獻4,藉由如此設定擴散速度,擴散速度梯度自正面片材至吸收性芯體成為傾斜狀之梯度,藉此,排出至正面片材之體液未受到中間之包芯片材之較大的阻礙,且體液被吸收性芯體迅速地吸收,從而可防止體液之漏出。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將皺紋紙之擴散速度設為0.5 cm3/秒以上,該擴散速度係藉由以下方法而算出:將重疊10片測定對象片材(皺紋紙)而成者作為測定用樣品,使該測定用樣品落下至收容有馬血之培養皿中,測定該測定對象片材吸收馬血之時間(擴散時間),且使測定用樣品之體積除以該擴散時間。
又,已知有以吸收性或服貼性之提高等為目的,而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不存在該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或該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相對較少之部分(槽或貫穿孔等)的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5中記載有藉由部分地壓縮包含纖維素纖維之吸收性芯體、且形成儲存部及通道而可吸收保持成人之總尿排泄量的吸收構造體。
又,於專利文獻6中記載有以提高對於穿戴者之身體的服貼性為目的,而分別於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及非面向肌膚面上形成沿該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之剖面觀察為矩形形狀的槽。根據專利文獻6,因形成有該槽之吸收性芯體於配置於穿戴者之胯下部之情形時沿該槽彎折,故服貼性優異。
又,於專利文獻7中記載有為了於吸收性物品之穿戴時防止如吸收體(吸收性芯體)朝穿戴者側隆起般之不適當之折皺,而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於厚度方向上貫穿該吸收性芯體、且沿該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連續地或不連續地延伸之開口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7423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9-136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14957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5-56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昭59-207150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4-41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7-215688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許平3-123553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6161號公報
拋棄式尿布存在如下之問題:於其穿戴過程中,尿或便等排泄液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由此導致肌膚變紅或產生斑疹。此種穿戴者之肌膚變粗糙由如下原因引起的情形較多,即首先尿等黏性比較低之排泄液附著於肌膚,由此導致肌膚膨潤而成為容易受傷之狀態後,對肌膚之刺激更強之軟便等便附著,為了解決該肌膚變粗糙之問題,必需提高尿或軟便之吸收性,減少所謂的回濕(透過正面片材之排泄液未被吸收體保持而返回至正面片材上之現象),從而使該等不易附著於肌膚上。於專利文獻1~4中,關於此種由尿及便所引起之穿戴者之肌膚變粗糙之問題並無特別記載,於吸收性物品中使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上之技術仍未確立。
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優異、且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上之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面向肌膚面側之正面片材,且該吸收體係包含吸收性芯體與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至少面向肌膚面之包芯片材而構成。上述正面片材具有多個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至少於該吸收性芯體之非面向肌膚面側具有開口部之狹縫在特定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5秒以下。
<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
將上下端開口之內徑為35 mm之2個圓筒以使兩圓筒之軸一致之方式上下配置,將測定對象片材(包芯片材)插入至上下之圓筒間,於該狀態下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40 g±1 g之生理鹽水。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生理鹽水係藉由自裝入有40 g±1 g之生理鹽水的容器中將該生理鹽水一口氣全部注入至上側之圓筒內而實施。所供給之生理鹽水透過測定對象片材或被測定對象片材吸收而自上側之圓筒內消失。測定自生理鹽水之供給開始時至生理鹽水之水面與測定對象片材之表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作為液體透過時間。
具備吸收性芯體(吸收體)之拋棄式尿布具有特定之厚度且具有特定之剛性,因此使其服貼性良好地穿戴於胯下部等身體各部位並不簡單。若尿布未服貼性良好地穿戴於身體上而於身體與尿布之間產生間隙,則有排泄液根據該間隙之程度而漏出至外部之虞。如專利文獻5~7中所記載之先前之吸收性物品的對於穿戴者之身體之服貼性稱不上充分,存在改良之餘地。
又,本發明係關於提供一種對於穿戴者之身體之服貼性優異、且不易產生排泄液之漏出之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備吸收性芯體者,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該吸收性芯體且於該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側或非面向肌膚面側具有開口部之狹縫在吸收性物品之縱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上述狹縫具有該狹縫之寬度自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側朝非面向肌膚面側逐漸增加或減少之部分,且於該狹縫之寬度相對較寬之側存在該狹縫之上述開口部。
先前,已知有如下之技術:於吸收性物品、尤其是拋棄式尿布中,如專利文獻8般於吸收性芯體中設置長度方向之狹縫而使吸收性芯體之兩側部容易彎折,藉此提高胯下之服貼性並提高漏出防止性。
又,作為於拋棄式尿布之吸收性芯體中設置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之技術,提出有沿於尿布長度方向上延伸之虛線分割吸液性芯體,並且亦沿該寬度方向之虛線分割吸液性芯體(於吸液性芯體中設置長度方向之狹縫及寬度方向之狹縫兩者)的技術(專利文獻9)。專利文獻9之尿布係以於胯下部與長度方向之複數條狹縫交叉之方式設置有寬度方向的狹縫。
又,亦提出有於拋棄式尿布之纖維素纖維製護墊之表面具有將位於護墊縱軸上之2個儲存部連結的連結通道者(專利文獻5)。
然而,因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於流通(市售等)時以在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或3折之狀態壓縮填充於包裝袋中之情況較多,故當消費者自包裝袋取出時,帶有2折或3折之折痕之情況較多。因此,即便於吸收性芯體中設置長度方向之狹縫,亦存在由設置該狹縫所帶來之胯下之服貼性提高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的情形。
又,專利文獻9之尿布中,於胯下部,長度方向之複數條狹縫與寬度方向之狹縫交叉。因此,該尿布於穿戴時沿該寬度方向之狹縫彎折,由此,在與該寬度方向之狹縫交叉之部位會難以沿長度方向之狹縫彎折。即,於專利文獻9之尿布中,由設置長度方向之狹縫所帶來之服貼性提高效果會因寬度方向之狹縫而受到阻礙。
又,於專利文獻5之尿布中,由於連結通道僅為護墊寬度方向中央之1條,因此當穿戴尿布時護墊會於寬度方向上彎折為2折,從而使胯下之服貼性降低。
本發明進而係關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即便帶有折痕,由長度方向之狹縫所帶來之胯下之服貼性提高效果亦良好地顯現,且可獲得優異之服貼性或漏出防止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液體不透過性或液體難透過性之背面片材、及位於兩片材間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且具有背側部、腹側部及位於兩者之間之胯下部;該吸收性物品係於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或3折,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複數條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分別於物品之長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上述狹縫至少於上述胯下部未相互連設,且在與上述2折或3折之摺疊位置不同之位置具有狹縫寬度較寬之寬幅部。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根據作為其較佳之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包括吸收體4及配置於吸收體4之面向肌膚面側之正面片材2,吸收體4係包含吸收性芯體40與包覆吸收性芯體40之至少面向肌膚面40a之包芯片材41而構成。
如圖7及圖8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於一方向X上具備較長之形狀之吸收性芯體140。吸收性芯體140由包芯片材141包覆而構成吸收體104。
若進一步進行說明,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101均為所謂的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如圖1及圖2、或圖7及圖8所示,其包括形成面向肌膚面之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2、102,形成非面向肌膚面之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以下,將該等總稱為液體不透過性)之背面片材3、103,以及配置於兩片材2、3(或102、103)間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4、104,且縱長地形成。
正面片材2、102,背面片材3、103及吸收體4、104均於一方向(縱向)X上具有較長之縱長之形狀。尿布1之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分別具有大於吸收體4之尺寸,且自吸收體4之周緣朝外側延伸。尿布101之正面片材102及背面片材103分別具有大於吸收體104之尺寸,且自吸收體104之周緣朝外側延伸。
如圖2或圖8所示,正面片材2、102之寬度方向(橫方向)Y之尺寸小於背面片材3、103之寬度方向(橫方向)Y之尺寸。
如圖1或圖7所示,尿布1、101於長度方向X上包括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背側之背側部A、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腹側之腹側部B、以及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胯下之胯下部C。胯下部C包括穿戴時與穿戴者之排泄部對向配置之排泄部對向部,且位於尿布1、101之長度方向X之中央部。尿布1、101之胯下部C之兩側緣彎曲成朝內之圓弧狀,如圖1或圖7所示,於俯視時成為長度方向X之中央部朝內側變細之沙漏狀的形狀。
於本說明書中,面向肌膚面係吸收性物品(拋棄式尿布)或其構成構件(例如吸收性芯體40、140)中之於吸收性物品之穿戴時朝向穿戴者之肌膚側的面,非面向肌膚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中之於吸收性物品之穿戴時朝向肌膚側之相反側(穿衣側)的面。又,長度方向(縱方向)係沿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之長邊之方向,寬度方向(橫方向)係與該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圖中以符號X表示之方向係尿布1、101(吸收性芯體40、140)之長度方向,以符號Y表示之方向係尿布1、101(吸收性芯體40、140)之寬度方向。
構成吸收體4、104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40、140之胯下部C的兩側緣彎曲成朝內之圓弧狀,如圖1或圖7所示,於俯視時成為長度方向X之中央部朝內側變細之沙漏狀的形狀。又,構成吸收體4、104之包芯片材41、141係1片連續之片材,如圖2或圖8所示,其包覆吸收性芯體40、140之面向肌膚面40a、140a之整個區域,且自沿吸收性芯體40、140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緣部朝寬度方向Y之外側延伸,該延伸部捲下至吸收性芯體40、140之下方而包覆吸收性芯體40、140之非面向肌膚面40b、140b之整個區域。吸收性芯體40、140與包芯片材41、141之間亦可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接合。
如圖1及圖2、或圖7及圖8所示,於沿尿布1、101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部,分別配置有使線狀之彈性構件61以拉伸狀態固定於一側緣部之旁側片材62,於穿戴時之胯下部C中形成一對立體褶皺。又,於圍繞穿戴者之腿而配置之左右之腿部中的正面片材2、102與背面片材3、103之間,線狀之彈性構件63沿長度方向X以拉伸狀態配置,於穿戴時之腿部,藉由彈性構件63之收縮而形成一對腿部褶皺。又,於背側部A及腹側部B各自之腰部(長度方向X之端部)中之正面片材2、102與背面片材3、103之間,帶狀之彈性構件64沿寬度方向Y以拉伸狀態配置而形成有腰部褶皺。
尿布1中之一對旁側片材62、62,正面片材2,吸收體4,彈性構件63、64及背面片材3係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又,尿布101中之一對旁側片材62、62,正面片材102,吸收體104,彈性構件63、64及背面片材103係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
又,如圖1或圖7所示,於尿布1、101之背側部A之沿長度方向X之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黏扣帶8、8。更具體而言,於尿布1、101中之背側部A及腹側部B各自之沿長度方向X的兩側部,形成有自吸收體4之沿長度方向X之兩側緣部朝寬度方向Y之外側延伸的一對側翼7、7,於背側部A之一對側翼7之各個上,黏扣帶8朝寬度方向Y之外側延伸而安裝。於黏扣帶8上安裝有包含機械式鉤環扣之公型構件的固著部81。
又,於尿布1、101之腹側部B之非面向肌膚面上,形成有包含機械式鉤環扣之母型構件的被固著區域9。被固著區域9係藉由公知之接合手段(例如接著劑或熱密封等)將機械式鉤環扣之母型構件接合固定於背面片材3之非面向肌膚面而形成,且可裝卸自如地固著黏扣帶8之固著部81。
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係提高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且使該等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上者,為了發揮該作用效果而分別對正面片材2、吸收性芯體40及包芯片材41加以設計,該等設計成為本實施形態之主要特長。以下,對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之主要之特長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2及圖3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2具有多個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25。於正面片材2之面向肌膚面上,除多個凸部25以外亦形成有多個凹部26,從而形成包含該等多個凸部25及凹部26之凹凸形狀。如圖2所示,正面片材2之面向肌膚面之該凹凸形狀至少形成於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中之吸收性芯體40的上方,於本實施形態中,進而亦形成於背側部A及腹側部B各自之吸收性芯體40之上方。另一方面,正面片材2之非面向肌膚面(與吸收體4之對向面)成為無凹凸之平坦面。
第2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102及下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亦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2為同一構成。
若對正面片材2進一步進行說明,則如圖3所示,正面片材2包括朝向穿戴者之肌膚側之上層20及配置於吸收體4側之下層21。上層20與下層21於多個凹部26之各底部上部分地接合,各凹部26之底部成為上層20與下層21之接合部。上層20於凹部26之底部(接合部)以外之部分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而形成凸部25。於凸部25內形成有空間。凸部25之底面為矩形。又,凸部25整體上成為脊線帶有弧度之扁平之長方體或截頭四角錐體。另一方面,凹部26(接合部)亦成為矩形。
凸部25及凹部26(接合部)係以交替地且於一方向上形成行之方式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凸部25及凹部26沿尿布1之寬度方向Y交替地配置而形成行。於該寬度方向Y上延伸之包含凸部25及凹部26之行係遍及尿布1之長度方向X而配置成多行。
於正面片材2中,當著眼於在尿布1之寬度方向Y上延伸之一行中之任意一個凸部25時,於鄰接於該行之其他行中,在與該一個凸部25鄰接之位置上不存在凸部25。所謂「在與一個凸部鄰接之位置上不存在凸部」,係指當著眼於一個凸部25時,於鄰接之行之完全相同的位置上不存在凸部25。即,其係指於圖3中之尿布1之長度方向X上,並非以鄰接之行間之凸部25完全相連的方式配置有凸部25。因此,在與一個凸部25鄰接之位置上,可存在凸部25之一部分及凹部26(接合部)之一部分兩者、或者亦可僅存在凹部26。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鄰接之2個凸部25之行中,凹部26每次錯開半個間距而配置。因此,當著眼於一行中之任意一個凹部26時,該一個凹部26成為其前後及左右由凸部25包圍而形成之閉合之凹部。即,凹部26(接合部)係配置呈鋸齒格子狀。因此,凸部25亦同樣地配置為鋸齒格子狀。
如此,若於正面片材2之面向肌膚面形成有包含多個凸部25及凹部26(接合部)之凹凸形狀,則排泄液、尤其是作為高黏性之排泄液之軟便被凹部26捕獲,因此難以於面方向上擴散,軟便之橫向流動得到抑制。又,藉由軟便等排泄液被凹部26捕獲,而促進排泄液之朝下方(即吸收體方向)之轉移,其結果,排泄液之漏出得以防止。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中,因於凸部25內形成有空間,故作為被凹部26捕獲之排泄液之朝吸收體4之轉移路徑,除自凹部26之底部(接合部)朝向下方(吸收體方向)之路徑以外,亦存在自包圍凹部26之凸部25之側部經由該凸部25內之空間而朝向下方之路徑,因此軟便等排泄液之引入性優異,從而減少排泄液與肌膚之接觸機會。
就更確實發揮此種利用正面片材2之凹凸形狀之作用效果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凸部25之尺寸等如以下般設定。
凸部25之高度H(參照圖3)較佳為1~10 mm,更佳為3~6 mm。
沿尿布1之寬度方向Y之凸部25的底部尺寸W1(參照圖3)較佳為2~30 mm,更佳為2~5 mm,沿尿布1之長度方向X(與凸部25及凹部26之行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底部尺寸W2(參照圖3)較佳為2~30 mm,更佳為2~5 mm。
凸部25之底面積較佳為4~900 mm2,更佳為4~25 mm2
尿布1之寬度方向Y(凸部25及凹部26之行方向)上之凹部26(接合部)之長度W3(參照圖3)較佳為0.1~20 mm,更佳為0.5~5 mm。
如上所述,正面片材2之凸部25及凹部26(接合部)係配置成鋸齒格子狀,其結果,該凸部25(凹部26)之鋸齒狀配置例如可如圖4所示般進行設定。圖4(a)係1個凸部25由6個凹部26包圍之圖案(6點凹部圖案),圖4(b)係1個凸部25由4個凹部26包圍之圖案(4點凹部圖案),任一圖案均為將凸部25配置成鋸齒狀之圖案。再者,於圖4中,以12列、12行表示凹部26之位置(凸部25未圖示),圖4所示之方格中附有斜線之部位為凹部26。
於圖4(a)所示之6點凹部圖案中,由(1,2)、(1,4)、(3,1)、(3,5)、(5,2)、(5,4)之6點之凹部構成第1個6點圖案要素(第1要素)。此處( )內之數值表示(列編號,行編號)。而且,右鄰之第2要素係由(1,8)、(1,10)、(3,7)、(3,11)、(5,8)、(5,10)之6點之凹部構成。進而,第1要素之下方之第3要素係共有第1要素之下部之2點(5,2)、(5,4)之凹部,且與(7,1)、(7,5)、(9,2)、(9,4)一同由6點之凹部構成。進而,其右鄰之第4要素與第1~3要素中之任一者共有凹部(3,5)、(3,7)、(5,4)、(7,5)、(5,8),而由包括凹部(7,7)在內之6點之凹部構成。如此,圖4(a)所示之正面片材2之面向肌膚面係一面相互共有各要素之一部分之凹部26,一面廣泛地重複6點凹部圖案而構成。
於圖4(b)所示之4點凹部圖案中,由(1,3)、(3,1)、(3,5)、(5,3)之4點處之凹部構成第1要素。於其右鄰處,共有凹部(3,5)而與凹部(1,7)、(3,9)、(5,7)一同構成第2要素。於第1要素之下方,共有第1要素之凹部(5,3)而與凹部(7,1)、(7,5)、(9,3)一同構成第3要素。進而,其右鄰之第4要素係與第1~3要素中之任一者共有凹部(3,5)、(5,3)、(5,7)、(7,5)而構成。如此,圖4(b)所示之正面片材2之面向肌膚面係一面相互共有各要素之一部分之凹部26,一面廣泛地重複4點凹部圖案而構成。
而且,於圖4(a)及圖4(b)所示之凹部26(接合部)之配置圖案中,較佳為於由6點或4點之凹部26構成之各要素之大致中央配置凸部25(凸部25之頂部)。例如,若就圖4(a)之6點凹部圖案之第1~4要素而言,則較佳為分別於第1要素之(3,3)、第2要素之(3,9)、第3要素之(7,3)、第4要素之(5,6)處配置凸部25之頂部。又,若就圖4(b)之4點凹部圖案之第1~4要素而言,則較佳為分別於第1要素之(3,3)、第2要素之(3,7)、第3要素之(7,3)、第4要素之(5,5)處配置凸部25之頂部。藉由如上述般將凸部25配置成鋸齒格子狀,抵接於穿戴者之肌膚之壓力均勻地分散,從而實現更良好之緩衝性,又,於排泄液之吸收保持方面亦均勻地於整個正面片材上發揮其作用,故較佳。
構成正面片材2之上層20及下層21包含相同或不同之纖維材料之片材狀物。該片材狀物實質上為非伸縮性。所謂實質上為非伸縮性之片材狀物,係指例如伸長極限為105%以下、且若為超過該極限之伸長則會引起材料破損或產生永久變形者。作為此種片材狀物,只要係先前公知之用作吸收性物品中之正面片材之材料中實質上為非伸縮性者,便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例如可列舉:藉由梳棉法所製造之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水刺不織布及針刺不織布等各種不織布;藉由開口機構而可透過液體之薄膜等。於使用不織布作為上層20及下層21之片材狀物之情形時,就確保正面片材之強度、提高肌膚觸感等方面而言,其構成纖維之纖度較佳為1~20 dtex,尤佳為1.5~4 dtex。較佳為對上層20及下層21均預先實施使用界面活性劑等之親水化處理。
上層20之基重較佳為10~100 g/m2,尤佳為10~30 g/m2。另一方面,下層21之基重較佳為5~50 g/m2,尤佳為10~30 g/m2。包含上層20及下層21之正面片材2之整體之基重較佳為15~150 g/m2,尤佳為20~60 g/m2
具有此種凹凸形狀之正面片材2可利用公知之壓紋加工而製造。例如使上層20之原料片材咬入至周面成為凹凸形狀之第1輥、與周面具有相對於該第1輥之凹凸形狀成為咬合形狀之凹凸形狀的第2輥之咬合部,而對該上層20之原料片材進行凹凸賦形,繼而,藉由使經凹凸賦形之該上層20之原料片材與下層21之原料片材重合而製成積層體,然後對該積層體進行加熱加壓並藉由熱熔接使兩原料片材接合,藉此獲得如圖3及圖4所示之具有凹凸形狀之正面片材2。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正面片材2,可適當應用本申請人之先前之申請案之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內容。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除上述正面片材2之設計以外,進而亦對吸收性芯體40加以設計。即,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性芯體40中,如圖1及圖2所示,至少於吸收性芯體40之非面向肌膚面40b側具有開口部50之狹縫5在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上延伸而形成。於吸收性芯體40中,在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連續直線狀(矩形形狀)之狹縫5於吸收性芯體40之寬度方向Y上隔開特定間隔而形成有複數條(2條)。該等2條狹縫5、5相互平行且長度方向X之長度相等,且隔著將吸收性芯體40於寬度方向Y上二等分之虛擬直線(未圖示)而左右對稱地形成。2條狹縫5、5之間隔較佳為10~50 mm。
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作為其主要特長之一,亦可列舉於吸收性芯體140中形成有特定形狀之狹縫105這一點。即,如圖7及圖8所示,於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性芯體140中,並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140、且於吸收性芯體140之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具有開口部150之狹縫105係在吸收性芯體140之長度方向X上延伸而形成。於吸收性芯體140中,在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連續直線狀(矩形形狀)之狹縫105於吸收性芯體140之寬度方向Y上隔開特定間隔而形成有複數條(2條)。該等2條狹縫105、105相互平行且長度方向X之長度相等,且隔著將吸收性芯體140於寬度方向Y上二等分之虛擬直線(未圖示)而左右對稱地形成。2條狹縫105、105之間隔較佳為10~50 mm。
如圖8所示,尿布101之狹縫105具有其寬度W104(參照圖7、與狹縫105之延伸方向X正交之方向Y之長度)自吸收性芯體140之面向肌膚面1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逐漸增加之部分,於該寬度W104相對較寬之側之厚度方向(狹縫105之深度方向)端部存在開口部150。如圖8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狹縫105於寬度方向Y之剖面觀察時呈(等腰)梯形形狀,且於該狹縫105之整個區域中,其寬度W104自面向肌膚面1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逐漸增加。若狹縫105之寬度W104如上述般自面向肌膚面1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逐漸增加,則與例如寬度W104於吸收性芯體140之厚度方向上無變化之情形(例如狹縫105之剖面觀察形狀為矩形形狀之情形)相比,如下述般吸收性芯體140(尿布101)將狹縫105作為彎摺線且藉由其寬度W104相對較寬之側(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而容易彎折(參照圖9)。
狹縫5、105至少形成於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
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狹縫5自吸收性芯體40之背側部A側之長度方向端部附近通過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後遍及腹側部B之靠近胯下部C的部位而連續直線狀地延伸,與背側部A及胯下部C相比腹側部B中之長度較短,且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背側部A側。第1實施形態之狹縫5之該形成位置係與排泄軟便之區域及其附近相對應的位置。
如圖7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狹縫105自吸收性芯體140之腹側部B側之長度方向端部附近通過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後遍及背側部A之靠近胯下部C的部位而連續直線式地延伸,與腹側部B及胯下部C相比背側部A中之長度較短,且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腹側部B側。第2實施形態之狹縫105之該形成位置係與排泄尿之區域及其附近相對應的位置。
狹縫5、105係於製造吸收性芯體40、140時之吸收性芯體40、140之形成材料(木漿等纖維材料、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等)的堆積步驟中,有意圖地阻礙吸收性芯體40、140之形成材料之堆積而形成之部位,於狹縫5、105中實質上不存在吸收性芯體40、140之形成材料。「於狹縫中實質上不存在形成材料」包括狹縫5、105中並非有意圖地存在少量吸收性芯體40之形成材料(以較吸收性芯體40、140中之狹縫5、105之周邊部之基重更低的基重存在)之情形。
具有狹縫5、105之吸收性芯體40、140可按照先前公知之吸收性芯體之製造方法製造,例如於將搭乘空氣流而供給之吸收性芯體40、140之形成材料吸引至形成於旋轉筒之外周面的成形模具上且使其堆積而獲得吸收性芯體40、140之方法中,藉由使用特定圖案之成形模具(例如與狹縫5、105對應之部位較周邊部更朝上方突出之成形模具)作為該成形模具而獲得上述吸收性芯體40、140,以上述方式獲得之吸收性芯體40、140中之未堆積有形成材料的部分(實質上不存在形成材料之部分)為狹縫5、105。
如圖2或圖8所示,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狹縫5、105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40、140,在狹縫5、105與包芯片材41、141中之包覆吸收性芯體40、140之面向肌膚面40a、140a的部位之間[即,吸收性芯體40、140中之於該吸收性芯體40、140之厚度方向上與狹縫5、105鄰接之部位(開口部50、150之相反側)],吸收性芯體40、140之形成材料堆積而形成開口部對向部40c、140c。開口部對向部40c、140c與吸收性芯體40、140中之除狹縫5、105以外之其他部位相同,於吸收性芯體40、140之製造時未在厚度方向上得到壓縮,因此未經壓密化。於吸收性芯體140中未經壓密化之部位為狹縫105、及位於該狹縫105之開口部150之相反側的開口部對向部140c。
未經壓密化之開口部對向部40c、140c係藉由於上述之吸收性芯體40、140之製造方法中,有意圖地不使吸收性芯體40、140c之形成材料堆積而形成狹縫5、105所獲得者,若藉由該狹縫形成方法以外之方法,例如製造不具有狹縫之吸收性芯體、且對該吸收性芯體之特定部位施加壓紋加工、脫模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後加工而形成狹縫之方法,則無法獲得。其原因在於:由於該等後加工在厚度方向上充分地壓縮吸收性芯體,故於厚度方向上與經由該後加工而獲得之狹縫鄰接之開口部對向部會因該後加工而被壓密化。
再者,未經壓密化之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密度通常等同於或低於吸收性芯體40中之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周邊部(除狹縫5以外,與吸收性芯體40之開口部對向部40c相距5 mm以內之區域)的密度。未經壓密化之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密度低於其周邊部的理由如下所述。即,於製造吸收性芯體40時之狹縫5(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形成後的搬送步驟等中,當藉由搬送輥等各種輥於整個吸收性芯體40之厚度方向上對其施加壓力時,存在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周邊部因該壓力而於某種程度上得到壓縮且密度提高之情形,相對於此,開口部對向部40c因與其周邊部相比實質厚度(吸收性芯體40之形成材料之堆積厚度)較小且較薄,故幾乎未受到該壓力,而實質上未得到壓縮。即,於製造吸收性芯體40時,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密度實質上不變化,相對於此,其周邊部之密度有時因搬送時之壓縮等而提高,於此情形時,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密度相對變低。
於吸收性芯體40中,實質上不存在吸收性芯體40之形成材料之狹縫5於吸收性芯體40的長度方向X上延伸而形成,藉此局部性地排泄至胯下部C之上述排泄部對向部之軟便等排泄液將狹縫5作為通道而於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上迅速地擴散,因此於吸收性芯體40中實質性地吸收排泄液之部分增加,藉此減少尿或軟便等之回濕。又,尤其於初期之排泄時,狹縫5作為暫時儲存該初期之排泄液之儲存部而發揮功能,因此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提高。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狹縫5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40,且於吸收性芯體40中之狹縫5之形成部位之面向肌膚面40a側,存在吸收性芯體40之形成材料堆積而形成之未經壓密化的開口部對向部40c,因此依次透過正面片材2及包芯片材41而到達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上之排泄液藉由開口部對向部40c而於寬度方向Y上擴散,藉此,可將整個吸收性芯體40用於排泄液之吸收保持,尿或軟便等之回濕之減少效果進一步提高。
假設不存在開口部對向部40c,即於狹縫5係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40者之情形(本發明之狹縫包括此種貫穿型之狹縫)時,因於該貫穿型之狹縫5中排泄液之朝寬度方向Y之擴散被切斷,故不怎麼能期待吸收性芯體40之利用效率之提高效果。又,即便存在開口部對向部40c,於其經壓密化之情形[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密度高於吸收性芯體40中之狹縫5以外之其他部位(例如開口部對向部40c之周邊部)的情形]時,排泄液亦會於吸收體4之面向肌膚面(與正面片材2之對向面)流過而難以流入至吸收體4內,從而無法充分獲得吸收體4內之排泄液之朝寬度方向Y的擴散效果。
狹縫5具有其寬度W4(參照圖1,與狹縫5之延伸方向X正交之方向Y之長度)自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40b側逐漸增加之部分。本實施形態之狹縫5如圖2所示般於寬度方向Y之剖面觀察時呈(等腰)梯形形狀,且於該狹縫5之整個區域,其寬度W4自面向肌膚面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40b側逐漸增加。若狹縫5之寬度W4如上述般自面向肌膚面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40b側逐漸增加,則與例如寬度W4在吸收性芯體40之厚度方向無變化之情形(例如狹縫5之剖面觀察形狀為矩形形狀之情形)相比,取得吸收體4(吸收性芯體40)之非面向肌膚面側之液體擴散變得更良好的效果。
就使利用狹縫5之上述作用效果更確實地發揮之觀點而言,狹縫5之寬度W4(參照圖1)較佳為1~20 mm,更佳為1~10 mm。又,狹縫5中之寬度W4最狹窄之部分的寬度W4s較佳為1~10 mm,更佳為1~5 mm。又,就相同之觀點而言,胯下部C中所存在之所有狹縫5之最狹窄之部分的寬度W4s之合計W50對於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中之吸收性芯體40之寬度方向Y之整個寬度W0的比例(W50/W0)較佳為0.02~0.3,更佳為0.05~0.25。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除上述正面片材2及吸收性芯體40之設計以外,進而亦對包芯片材41加以設計。即,包芯片材41中之包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之部位(配置於正面片材2與吸收性芯體40之間之部位)的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生理鹽水)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5秒以下,較佳為0.5~2.5秒,更佳為0.5~2秒,尤佳為0.5~1.5秒。本實施形態之包芯片材41之整體為同一構成,且任意部位之液體透過時間(包括下述之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處於特定範圍內。上述液體透過時間處於上述範圍內之包芯片材41尤其尿等黏性比較低之排泄液之液體透過性優異,其可使尿快速地透過吸收性芯體40側。
第2實施形態之包芯片材141及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中之包覆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的包芯片材均亦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包芯片材41為同一構成。
<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
如圖5所示,將上下端開口之內徑為35 mm之2個圓筒91、92以使兩圓筒91、92之軸一致的方式上下配置,將8 cm見方之測定對象片材S(包芯片材)插入至上下之圓筒91、92間。此時,較佳為使夾具93嵌合於上側之圓筒91之下端及下側之圓筒92之上端所設置的環狀之凸緣部,從而使上下之圓筒91、92連結。符號94係具有與圓筒91、92之內徑為同徑同形狀之貫穿孔的橡膠製等之墊圈。如此,於藉由上下之圓筒91、92夾持固定測定對象片材S之狀態下,向上側之圓筒91內供給40 g±1 g之圖5中符號W所示之生理鹽水(使用日本藥局方生理食鹽液大塚氯化鈉)。向上側之圓筒91內供給生理鹽水係藉由自裝入有40 g±1 g生理鹽水之未圖示之容器(燒杯等)中將該生理鹽水一口氣全部(使自該容器向圓筒91內之生理鹽水之流動不間斷地連續至最後為止)注入至上側之圓筒91內而實施。使用前先使生理鹽水於23℃、50% RH之恆溫室中馴化1日。所供給之生理鹽水透過測定對象片材S或被測定對象片材S吸收而自上側之圓筒91內消失。測定自生理鹽水之供給開始時至生理鹽水之水面與測定對象片材S之表面(上側之圓筒91側之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設為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
又,包芯片材41中之包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的部位(配置於正面片材2與吸收性芯體40之間之部位)除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秒以下以外,進而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高黏性液體(甘油與離子交換水之混合液)之液體透過時間為500秒以下,較佳為50~300秒,更佳為50~200秒。上述液體透過時間處於上述範圍內之包芯片材41尤其軟便等黏性比較高之排泄液的液體透過性優異,其可使軟便迅速地透過吸收性芯體40側。
<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
除使用10 g±1 g之黏度為290 mPa‧s之高黏性液體代替40 g±1 g之生理鹽水以外,按照上述<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藉由數位泵(Cole-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製造、商品名「Masterflex」)以100 g/ml之速度將10 g±1 g之高黏性液體供給至上側之圓筒91內,測定自高黏性液體之供給開始時至高黏性液體之液面與測定對象片材S之表面(上側之圓筒91側之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設為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高黏性液體係以如下方式製備。即,將甘油與離子交換水以前者:後者=94:6之質量比混合,進而於該混合液中添加相對於該混合液100 g為0.01 g之紅色2號,而製備作為目標之高黏性液體。使用前使高黏性液體於23℃、50% RH之恆溫室中馴化1日。
作為低黏性液體及高黏性液體各自之液體透過時間處於上述範圍內之包芯片材41的一例,可列舉將游離度為400~550 ml之針葉樹漂白牛皮紙漿作為主體、添加有紙力增強劑、基重為10~14.5 g/m2、且密度為0.05~0.2 g/cm3之薄葉紙。以下,對該薄葉紙進行說明。
上述薄葉紙(包芯片材41)含有游離度為400~550 ml之針葉樹漂白牛皮紙漿(NBKP,Nadelholz Bleached Kraft Pulp)作為必需成分。再者,於薄葉紙含有2種以上之NBKP之情形時,只要該等2種以上之NBKP之集合體的游離度為400~550 ml即可。游離度係由JIS P8121中所規定之加拿大標準游離度(C.S.F.(Canadian Standard Freeness))表示之值,且係表示紙漿之打漿(於水之存在下機械式地對紙漿進行敲打、磨碎之處理)之程度的值。通常,游離度之值越小,打漿之程度越強,由打漿所引起之纖維之損傷越大,纖維化越加劇。因游離度處於上述範圍內之NBKP之纖維化加劇,故纖維彼此容易纏繞,因此,就液體透過性之提高之觀點而言,即便藉由謀求薄葉紙之低基重化(低密度化)而使構成纖維之纖維間結合點之數量減少,各纖維間結合之強度亦高於游離度超過550 ml且纖維化相對而言未加劇之NBKP。因此,將游離度為400~550 ml之NBKP作為主體之薄葉紙可具有良好之強度特性。
本發明中使用之NBKP之游離度較佳為475~525 ml,更佳為490~510 ml。於游離度未滿400 ml之情形時,有利用纖維之纏繞之強度改善效果飽和,又,纖維之切斷得到促進,透過時間變慢之虞。NBKP之打漿可使用捲邊機、盤式磨漿機等公知之打漿機按照常用方法對使NBKP分散之紙料(漿料)實施。又,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之NBKP,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通常用於此種紙之NBKP。作為NBKP,亦可使用不將氯化合物用於紙漿之漂白之ECF(Elementary Chlorine Free,無氯元素)漂白紙漿或TCF(totally Chlorine Free,完全無氯)漂白紙漿。
上述薄葉紙將游離度為400~550 ml之NBKP作為主體。此處,所謂「作為主體」,係指游離度處於該範圍內之NBKP之含有率為50質量%以上。就獲得良好之強度特性之觀點而言,該含有率較佳為50~100質量%,更佳為80~100質量%。
上述薄葉紙亦可含有NBKP以外之其他纖維,其他纖維亦可並非如NBKP般之親水性纖維素纖維。作為其他纖維,例如可列舉:闊葉樹漂白牛皮紙漿(LBKP,Leaves Bleached Kraft Pulp)、針葉樹漂白亞硫酸鹽紙漿(NBSP,Nadelholz Bleached Sulfite Pulp)、熱磨紙漿(TMP,Thermo-Mechanical Pulp)等木漿;楮、三椏、雁皮等韌皮纖維;麥桿、竹、洋麻、麻等非木漿;聚酯纖維、嫘縈纖維、丙烯酸纖維等合成纖維等。該等其他纖維之含有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下。
就獲得良好之強度特性(拉伸強度)之觀點而言,於上述薄葉紙(包芯片材41)中添加有紙力增強劑。紙力增強劑有使乾燥紙力提高之乾燥紙力增強劑、及使濕潤紙力提高之濕潤紙力增強劑,可使用任一者。尤其,作為乾燥紙力增強劑之1種之羧甲基纖維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為水溶性且操作簡便,可較佳地用於本發明。
作為乾燥紙力增強劑,可使用先前公知之乾燥紙力增強劑,例如可列舉羧甲基纖維素(CMC)及其鹽、聚丙烯醯胺系樹脂及其鹽、陽離子化澱粉、聚乙烯醇(PVA,polyvinyl alcohol)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之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作為CMC或聚丙烯醯胺系樹脂之鹽,分別主要使用氯化鈉。作為聚丙烯醯胺系樹脂,例如可列舉陽離子性或陰離子性聚丙烯醯胺(PAM,polyacrylamide)。該等乾燥紙力增強劑之中,尤佳為CMC及其鹽、陰離子性PAM及其鹽。
作為濕潤紙力增強劑,可使用先前公知之濕潤紙力增強劑,例如可列舉聚醯胺多胺表氯醇(PAE,Polyamide Polyamine Epichlorhydrin)、脲-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二醛澱粉、聚乙烯胺、羧甲基化聚醯胺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之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該等濕潤紙力增強劑之中,尤佳為PAE。
上述薄葉紙中之紙力增強劑之添加量相對於薄葉紙之全部構成纖維之乾燥質量,較佳為0.01~1.5質量%,更佳為0.03~1.2質量%。若紙力增強劑之添加量過少,則無法充分地獲得拉伸強度等強度特性,若紙力增強劑之添加量過多,則除薄葉紙之硬化(質感之降低)以外,亦有因製造薄葉紙時之紙朝揚基烘缸(Yankee dryer)之貼附或紙力增強劑朝網狀鼓之附著等而導致薄葉紙的質地下降之虞。
上述薄葉紙亦可包含上述NBKP等纖維及紙力增強劑以外之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滑石等填料、染料、彩色顏料、抗菌劑、pH值調整劑、良率提高劑、耐水化劑、消泡劑等一般用作造紙用原材料或添加物者,可單獨使用該等之1種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上述薄葉紙可藉由公知之濕式造紙法而製造。濕式造紙法包括製備包含NBKP等纖維之水分散液之紙料(漿料)的紙料製備步驟、及將自紙料中抽取纖維而製成纖維網者一面搬送一面乾燥之造紙步驟。造紙步驟通常分為線部分、壓榨部分、乾燥部分、施膠壓榨、壓光部分等,並依次實施。上述紙力增強劑通常於紙料調整步驟中向紙料中添加。濕式造紙法可使用例如長網造紙機、夾網造紙機、上層造紙機、混合型造紙機或圓網造紙機等造紙機按照常用方法實施。
就液體透過性之提高之觀點而言,將上述薄葉紙(包芯片材41)之基重及密度設定得較低,具體而言,基重為10~14.5 g/m2,較佳為11~14 g/m2,密度為0.05~0.2 g/cm3,較佳為0.1~0.2 g/cm3。若基重及密度如此低,則擔憂紙力下降,但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藉由使用游離度處於特定範圍內之NBKP且併用紙力增強劑而消除該擔憂。若薄葉紙之基重未滿10 g/m2或密度未滿0.05 g/cm3,則有紙力明顯下降之虞,又,若薄葉紙之基重超過14.5 g/m2或密度超過0.2 g/cm3,則有缺乏液體透過性之提高效果之虞。
上述薄葉紙之基重係如下般進行測定。於JlS P8111之條件下進行樣品(薄葉紙)之調濕後,自樣品切出10 cm見方(面積100 cm2)之測定片,利用少數點以下2位之天秤測定該測定片之重量,使該測定值除以面積而算出該測定片之基重。針對自樣品所切出之10片測定片,按照上述順序算出基重,將該等之平均值設為樣品之基重。
又,上述薄葉紙之密度係如下般進行測定。使10片20 cm見方之樣品(薄葉紙)重疊而製成積層體,藉由液態氮使該積層體冷卻固化後,利用切割機切斷該積層體之正中央附近。然後,選擇10片樣品中之由利用切割機之切斷而產生之剖面未受到剪切者,藉由光學顯微鏡測定所選擇之樣品之厚度。再者,樣品之厚度於該樣品中存在下述之皺紋等凹凸之情形時,並非自該凹凸部之最底部至最上部為止之長度(視厚度),而為構成纖維堆積之部分之長度(實質厚度)。使用小數點以下2位之天秤對如此測定厚度之20 cm見方之樣品的重量進行測定。作為目標之密度係樣品之重量除以根據樣品之厚度算出體積所得之值而算出。
上述薄葉紙(包芯片材41)亦可具有皺紋(縐綢狀之皺褶)。上述薄葉紙之皺紋可為於製造薄葉紙時之造紙步驟中,利用刮刀等將濕式狀態之纖維網(薄葉紙)自壓榨部分中之壓榨輥等剝離時產生之濕式皺紋,或者亦可為利用刮刀等將乾燥狀態之纖維網(薄葉紙)自乾燥部中之揚基烘缸等剝離時產生之乾式皺紋。皺紋率係根據下式而求出。下式中,A表示造紙步驟中之造紙速度,B表示紙之捲取旋轉速度。皺紋率(%)=(A/B)×100-100
具有皺紋之薄葉紙之液體透過性高於不具有皺紋之薄葉紙,又,皺紋率越高,液體透過性越高。但是,若皺紋率變高,則存在強度特性(拉伸強度)下降之傾向。就液體透過性與強度特性之平衡之觀點而言,上述薄葉紙(包芯片材41)之皺紋率較佳為5~30%,更佳為5~20%,尤佳為7~15%。
若對尿布1中之各部分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則可使用先前於該技術領域中所使用之各種片材作為背面片材3。作為背面片材3,可使用液體不透過性且具有透濕性之片材,例如可使用藉由具備於厚度方向上貫穿片材之微細孔而具有透濕性之樹脂薄膜、斥水不織布等不織布、該等與其他片材之層壓體等。又,可使用與背面片材3相同者作為旁側片材62。
作為吸收性芯體40,例如可使用包含木漿、合纖纖維等親水性纖維之纖維集合體,或使粒子狀之吸水性聚合物保持於該纖維集合體中而成者等。吸收性芯體40之密度較佳為0.03~0.2 g/cm3,更佳為0.06~0.15 g/cm3。若吸收性芯體40之密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獲得柔軟且吸收性能優異之吸收體4。
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被與公知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同樣地使用。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因採用上述正面片材2、吸收性芯體40及包芯片材41各自之特長性之構成,即採用1)於面向肌膚面具有凹凸形狀之正面片材2、2)具有於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狹縫5之吸收性芯體40、及3)利用上述測定方法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秒以下之包芯片材41,故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優異,且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因此不易使肌膚變粗糙。尤其,於正面片材2中,藉由上述凹凸形狀而抑制軟便等黏性比較高之排泄液朝面方向之擴散,並將排泄液迅速地朝包芯片材41側引入而減少剛排泄完後之排泄液接觸穿戴者之肌膚的機會,又,於包芯片材41中,使尿或軟便等排泄液迅速地透過吸收性芯體40側,而使排泄液迅速地轉移至距穿戴者之肌膚較遠之位置,又,於吸收性芯體40中,藉由狹縫5之作用而全面地提高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因此有效地防止回濕之產生。總而言之,第1實施形態之尿布1藉由提高剛排泄完後之排泄液之吸收性及減少回濕,而減少尿等黏性比較低之排泄液朝向肌膚之接觸機會、附著量,從而防止由該等排泄液之附著所引起之肌膚之膨潤,並且亦減少可能刺激已膨潤之肌膚之軟便等排泄液朝向肌膚之接觸機會、附著量,藉此可有效地防止肌膚變粗糙。
作為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之利用狹縫105之作用效果之一,可列舉尿布101對於穿戴者之身體之服貼性之提高。即,如圖9所示,尿布101(吸收性芯體140),尤其是狹縫105偏向存在之自腹側部B至胯下部C為止之區域(尿布101之前方區域)於尿布101之穿戴狀態下,當藉由穿戴者110之大腿部等而於寬度方向Y上受到壓縮等時,較於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2條狹縫105、105更靠近寬度方向Y之外側的部位(外側部)將狹縫105作為彎摺線(以彎摺線與狹縫105重疊之方式)而朝尿布101之非面向肌膚面側彎折,藉此尿布101以密接性良好地追隨穿戴者110之胯下部之肌膚110a的方式變形,故可獲得良好之服貼性。即,狹縫105作為尿布101(吸收性芯體140)之可撓軸而發揮功能。
即便於假設狹縫105如專利文獻7中記載之開口部般為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140之貫穿型之狹縫的情形時,亦認為可發揮上述之作為可撓軸之功能,但於此情形時,因於貫穿型之狹縫中吸收性芯體之連續性會中斷,故有產生吸收性芯體之保形性降低、液體擴散性或再濕潤性能受到阻礙等不良情況之虞。相對於此,由於第2實施形態之狹縫105如上所述為非貫穿型之狹縫,且於吸收性芯體140中之在吸收性芯體140之厚度方向上與狹縫105鄰接之部位,吸收性芯體140之形成材料堆積而形成開口部對向部140c,故吸收性芯體140之連續性得以維持,而不會產生上述異常。
又,即便存在開口部對向部140c,於其經壓密化之情形[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高於吸收性芯體140中之狹縫105以外之其他部位(例如下述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周邊部)的情形]時,因經壓密化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剛性較高且較硬,故於該較硬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及於厚度方向上與其鄰接之狹縫105中,尿布101(吸收性芯體140)亦不易彎折,其結果,有時於自狹縫105偏離之位置形成彎摺線而彎折,而並不如設計般彎折。於此種情形時,有無法如期待般獲得服貼性之提高效果之虞,但因第2實施形態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並未如上所述般經壓密化,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D1等同於或低於吸收性芯體140中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周邊部(除狹縫105以外,與吸收性芯體140中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相距5 mm以內之區域)的密度D2,故並無於開口部對向部140c處之彎折受到阻礙之虞。
再者,未經壓密化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低於其周邊部的理由如下所述。即,於製造吸收性芯體140時之狹縫105(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形成後的搬送步驟等中,當藉由搬送輥等各種輥於整個吸收性芯體140之厚度方向上對其施加壓力時,存在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周邊部因該壓力而於某種程度上得到壓縮且密度提高之情形,相對於此,開口部對向部140c因與其周邊部相比實質厚度(吸收性芯體140之形成材料之堆積厚度)較小且較薄,故幾乎未受到該壓力,而實質上未得到壓縮。即,於製造吸收性芯體140時,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實質上不變化,相對於此,其周邊部之密度有時因搬送時之壓縮等而提高,於此情形時,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相對變低。
又,作為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之利用狹縫105之作用效果之另一個,可列舉排泄液之吸收性之提高。即,於吸收性芯體140中,實質上不存在吸收性芯體140之形成材料之狹縫105於吸收性芯體140之長度方向X上延伸而形成,藉此局部性地排泄至胯下部C之上述排泄部對向部之軟便等排泄液將狹縫5作為通道而於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上迅速地擴散,因此於吸收性芯體40中實質性地吸收排泄液之部分增加,藉此減少尿或軟便等之回濕(透過正面片材102之排泄液未被吸收體104保持而返回至正面片材102上之現象)。又,尤其於初期之排泄時,狹縫105作為暫時儲存該初期之排泄液之儲存部而發揮功能,因此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提高。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在吸收性芯體140中之狹縫105之形成部位之面向肌膚面140a側,存在吸收性芯體140之形成材料堆積而形成之未經壓密化的開口部對向部140c,因此依次透過正面片材102及包芯片材141而到達吸收性芯體140之面向肌膚面140a上之排泄液藉由開口部對向部140c而於寬度方向Y上擴散,藉此,可將整個吸收性芯體140用於排泄液之吸收保持,尿或軟便等之回濕之減少效果進一步提高。
假設不存在開口部對向部140c,即於狹縫105係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140者之情形時,因於該貫穿型之狹縫105中排泄液之朝寬度方向Y之擴散被切斷,故不怎麼能期待吸收性芯體140之利用效率之提高效果。又,即便存在開口部對向部140c,於其經壓密化之情形[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密度高於吸收性芯體140中之狹縫105以外之其他部位(例如開口部對向部140c之周邊部)的情形]時,液體之擴散亦不會迅速地進行,經壓密化之部位之液體擴散遲滯,故同樣無法獲得排泄液朝寬度方向Y之擴散效果。
就使利用狹縫105之上述作用效果更確實地發揮之觀點而言,狹縫105之寬度W104(參照圖7)較佳為1~20 mm,更佳為1~10 mm。又,狹縫105中之寬度W104最狹窄之部分的寬度W4s較佳為1~10 mm,更佳為1~5 mm。又,就相同之觀點而言,胯下部C中所存在之所有狹縫105之最狹窄之部分的寬度W4s之合計W50對於胯下部C(上述排泄部對向部)中之吸收性芯體140之寬度方向Y之整個寬度W0的比例(W50/W0)較佳為0.02~0.3,更佳為0.05~0.25。
若對尿布101之各部分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則可使用先前於該技術領域中所使用之各種片材作為正面片材102及背面片材103。作為正面片材102,可使用不織布或開孔薄膜等各種液體透過性之片材。作為背面片材103,可使用不具有透濕性之樹脂薄膜、或具有微細孔且具有透濕性之樹脂薄膜、斥水不織布等不織布、該等與其他片材之層壓體等各種液體不透過性或斥水性者。又,可使用與背面片材103相同者作為旁側片材162。
作為吸收性芯體140,例如可使用包含木漿、合纖纖維等親水性纖維之纖維集合體,或使粒子狀之吸水性聚合物保持於該纖維集合體中而成者等。吸收性芯體140之密度較佳為0.03~0.2 g/cm3,更佳為0.06~0.15 g/cm3。若吸收性芯體140之密度處於上述範圍內,則可更確實地獲得柔軟且吸收性能優異之吸收體104(吸收性芯體140)。作為包芯片材141,例如可使用衛生紙等紙或各種不織布、開孔薄膜等液體透過性之片材。
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被與公知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同樣地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尿布101藉由上述狹縫105之作為可撓軸之功能,於其穿戴期間內,如圖9所示般將狹縫105作為彎摺線而柔軟地彎曲變形,因此對於穿戴者之身體之服貼性優異。又,藉由上述狹縫105之對於排泄液之透液、擴散功能,第2實施形態之尿布101之排泄液之吸收性亦優異,與由服貼性之提高所引起之防漏性之提高相輔相成,可發揮較高之漏出防止性。
圖10及圖11表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其他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對於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與圖10及圖11相關之實施形態),主要說明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部分,對相同之構成部分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不特別說明之構成部分可適當應用針對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
圖10(a)及圖10(b)表示本發明之狹縫之其他實施形態。圖10(a)所示之狹縫105A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剖面觀察為梯形形狀之狹縫105相同,具有狹縫105A之寬度自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1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逐漸增加之部分,且於狹縫105A之寬度相對較寬之側存在狹縫105A之開口部150。狹縫105A於寬度方向Y之剖面觀察時,呈於半圓之頂部連接有(等腰)梯形形狀之突出部之形狀。
另一方面,圖10(b)所示之狹縫105B之寬度方向Y之剖面觀察形狀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狹縫105同樣地為(等腰)梯形形狀,但其寬度之變化與狹縫105相反。即,狹縫105B具有其寬度自吸收性芯體140之面向肌膚面140a側朝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逐漸減少之部分,且於狹縫105B之寬度相對較寬之側存在狹縫105B之開口部150。圖10(b)所示之開口部對向部140c存在於吸收性芯體140之非面向肌膚面140b側,且較開口部150更靠近背面片材103(圖10中未圖示)。
圖11表示本發明之吸收體之其他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04係包含1層吸收性芯體140之單層構造,但圖11所示之吸收體104A係包含複數層(2層)吸收性芯體140之多層構造。藉由包含吸收體104A而構成之吸收性物品,亦發揮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本發明並不受上述各實施形態限制,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例如,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正面片材2係包含上層20及下層21之多層構造,且為複數個片材之積層體,但亦可為包含1材片材之單層構造。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背側部A及腹側部B各自之腰部(長度方向X之端部)配置有彈性構件64且形成有腰部褶皺,但亦可無腰部褶皺(彈性構件64)。
又,於第1實施形態中,在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狹縫5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背側部A側,但亦可僅形成於胯下部C、或者亦可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腹側部B側、或者亦可不偏向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之特定部位而遍及該長度方向X之全長連續地形成。
於第2實施形態中,在吸收性芯體140之長度方向X上延伸之狹縫105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腹側部B側,但亦可僅形成於胯下部C、或者亦可包含胯下部C而偏向背側部A側、或者亦可不偏向吸收性芯體140之長度方向X之特定部位而遍及該長度方向X之全長連續地形成。
又,狹縫5、105之條數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亦可於吸收性芯體140之寬度方向Y之中央(將吸收性芯體140於寬度方向Y上二等分之虛擬直線上)形成1條。又,狹縫5、105之條數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亦可於吸收性芯體40、140之寬度方向Y之中央(將吸收性芯體40、140於寬度方向Y上二等分之虛擬直線上)形成1條。又,狹縫5、105之寬度方向Y之剖面觀察形狀並不限制於如圖2或圖8所示之梯形形狀,亦可為三角形形狀、正方形形狀、矩形形狀等。
又,本發明之狹縫只要至少於吸收性芯體之非面向肌膚面側具有開口部即可,亦可為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且除吸收性芯體之非面向肌膚面側以外於面向肌膚面側亦具有開口部者。又,本發明之狹縫之延伸方向並不限制於吸收性芯體(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亦可為寬度方向。
又,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包芯片材41、141為1片連續之片材,沿吸收性芯體40、140彎折該片材,且包覆除吸收性芯體40、140之長度方向X之兩端面以外的吸收性芯體40、140之表面之整個區域,但亦可替代地使用2片包芯片材,以其中一片包覆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以另一片包覆非面向肌膚面。例如,如圖6所示,亦可使用2片包芯片材41a、41b。於圖6所示之吸收體4A中,包芯片材41a包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之整個區域,包芯片材41b包覆吸收性芯體40之非面向肌膚面40b之整個區域。包芯片材41b自沿吸收性芯體40之長度方向X之兩側緣部朝寬度方向Y之外側延伸,該延伸部捲上至位於吸收性芯體40之面向肌膚面40a上之包芯片材41a上。吸收性芯體40與包芯片材41a、41b之間亦可分別藉由熱熔型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接合。
又,於正面片材2、102與吸收體4、104之間亦可插入配置有次層片材。次層片材具有補強尿布1、101之液體吸收能力、且使被吸收體4、104吸收之液體返回至正面片材2、102側之現象(回濕)減少之效果。作為次層片材,可使用以木漿等親水性纖維為主體之片材(較佳為親水性纖維之含有量為90質量%以上之片材),作為該片材,例如可列舉紙、不織布、網等。次層片材之配置形態並無特別限制,可自背側部A遍及胯下部C而配置、或者亦可自腹側部B遍及胯下部C而配置、或者亦可僅配置於胯下部C。
作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201(以下,亦簡稱為尿布201)如圖15所示,於長度方向中心線CL2之位置沿長度方向折成2折。又,如圖12所示,尿布201包括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202、液體不透過性或難透過性之背面片材203、及位於兩片材間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240,又,於其長度方向上具有背側部A、腹側部B及位於兩者之間之胯下部C。於吸收性芯體240中,複數條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270分別於尿布201之長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狹縫270、270至少於胯下部C未相互連設,且在與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210不同之位置具有狹縫寬度較寬之寬幅部271。
於第3實施形態中,所謂尿布201之長度方向,係指於穿戴尿布時與穿戴者之前後方向一致之方向,圖12中為X方向。又,所謂尿布201之寬度方向,係指於將尿布如圖12所示般展開成平面狀之狀態下與尿布20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圖12中為Y方向。
又,寬度方向中心線CL1係於X方向上延伸且將尿布201於寬度方向上二等分(將尿布201之Y方向長度二等分)之線,長度方向中心線CL2係於Y方向上延伸且將尿布201於長度方向上二等分之線。
又,2折之摺疊位置係折成2折之尿布彎折之位置,於第3實施形態中,摺疊位置210與長度方向中心線CL2為同一位置。3折之情形時之摺疊位置位於在尿布之長度方向上相隔之2個部位,通常,一個較長度方向中心線CL2更靠近腹側部側,另一個較長度方向中心線CL2更靠近背側部側。
腹側部B係於穿戴時配置於穿戴者之腹側之部分,背側部A係配置於穿戴者之背側之部分,胯下部C係長度方向(X方向)上之位於腹側部B與背側部A之間之部分。
於第3實施形態中,腹側部B、胯下部C、背側部A分別為將尿布201於長度方向(X方向)上三等分之各區域。
如圖12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係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於背側部A之兩側緣部設置有黏扣帶205、205,於腹側部B之外表面設置有固著黏扣帶205、205之著扣區域253。
又,尿布201之胯下部C之兩側緣形成為圓弧狀,且整體上具有長度方向中央部變細之沙漏狀之形狀。
背面片材203具有與尿布之外形形狀一致之沙漏狀之外形。正面片材202之寬度窄於背面片材203,且配置於背面片材203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上。於正面片材202與背面片材203之間,在與尿布201之長度方向相同之方向(X方向)上存在較長之形狀之吸收體204。吸收體204之胯下部C之兩側緣呈大致圓弧狀,且整體上呈長度方向中央部變細之沙漏狀之俯視形狀。正面片材202及背面片材203分別自吸收體204之兩側緣及兩端緣朝外側延伸,且於該等延伸部相互接合。
吸收體204包括:包含解纖紙漿等纖維材料之纖維集合體、或使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等功能性材料保持於纖維集合體中而形成之吸收性芯體240,及包覆該吸收性芯體240之包芯片材。作為包芯片材,可使用各種公知者,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如衛生紙般之薄紙或透水性之不織布等。吸收性芯體240呈與吸收體204大致相同之俯視形狀。吸收體204之兩側緣與吸收性芯體240之兩側緣241、241為大致同一位置。包芯片材在與吸收性芯體24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緣242a、242b相同之位置,或自該兩端緣242a、242b朝X方向延伸出之位置上具有X方向之端緣。
又,腿部彈性構件209以伸長狀態配置於尿布201之胯下部C之兩側部。腿部彈性構件209係於尿布201之長度方向兩側分別配置有複數條。腿部彈性構件209係以經由接著劑而固定在背面片材203與立體褶皺206、206形成用之片材262之間之狀態,於較吸收體204之側緣241、241之位置更朝Y方向外側沿吸收體204之側緣241、241而配設。腿部彈性構件209位於圍繞穿戴者之腿而配置之腿部,且於該腿部形成腿部褶皺。
又,如圖12及圖14所示,於尿布201之長度方向之兩側形成有一對立體褶皺206、206。各立體褶皺206係將具有彈性構件261之立體褶皺形成用之片材262以自正面片材202之兩側緣之外側遍及內側之方式配設固定於尿布長度方向之兩側部而形成。立體褶皺206於吸收性芯體240之側緣附近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之直線狀之固定端294,且於寬度方向中心線CL1側具有自由端263。背面片材203之長度方向之兩側部自正面片材202之兩側緣朝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且於該延伸部分積層接著有立體褶皺形成用之片材262。於片材262中,與自由端263大致平行地配設有複數條線狀之彈性構件261,於穿戴尿布時,立體褶皺206藉由彈性構件261之收縮而朝穿戴者之肌膚立起。
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於吸收性芯體240中形成有2條在長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之狹縫270。2條狹縫270、270之X方向之長度相同,且均與X方向平行。2條狹縫270、270係於Y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且呈相對於寬度方向中心線CL1對稱之形狀。
再者,如圖14所示,尿布201中之吸收性芯體240於除狹縫270以外之部分具有大致均一之厚度。又,狹縫270之除下述之寬幅部271A~271C以外之部分中的狹縫寬度R1(Y方向之尺寸,參照圖13)沿X方向大致固定。
就實現利用狹縫之寬度方向之良好之彎折[參照18(a)]的觀點而言,狹縫270之除寬幅部271A~271C以外之部分的狹縫寬度R1較佳為1~10 mm,更佳為1~5 mm。又,狹縫270、270之Y方向之間隔距離R2(中心間距離,參照圖13)較佳為長度方向中心線CL2上之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側緣241、241間之距離)之10~70%,更佳為20~50%。又,該間隔距離R2(中心間距離,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整個寬度(Y方向之最大幅,於圖12所示之例中為吸收性芯體240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的側緣241、241間距離)之10~50%,更佳為20~30%。又,於幼兒用尿布之情形時,上述間隔距離R2較佳為10~50 mm,尤佳為20~30 mm。
吸收性芯體240中,自腹側部B側(以下亦記載為腹側)之端緣242a至狹縫270之腹側端部為止的X方向距離R3(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之全長的10~40%,尤佳為20~30%。藉由將上述距離R3設於上述數值範圍內,狹縫270於腹側容易延伸至與穿戴者密接之區域為止。
又,吸收性芯體240中,自背側部A側(以下亦記載為背側)之端緣242b至狹縫270之背側端部為止的X方向距離R4(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之全長的15~45%,尤佳為30~40%。藉由將上述距離R4設於上述數值範圍內,狹縫270於背側容易延伸至與穿戴者密接之區域為止。
再者,於幼兒用尿布中,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之全長較佳為200~500 mm,尤佳為300~450 mm。又,狹縫270之長度R5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全長之30~60%。
藉由狹縫270於腹側及/或背側延伸至與穿戴者密接之區域為止,可使利用狹縫270之服貼性提高效果波及至腹側及/或背側之與穿戴者密接之區域,且可使排泄物不積存於胯下部C而朝X方向擴散,從而使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整體之吸收性能充分地發揮。
於圖12所示之例中,於X方向上,與狹縫270之較長度方向中心線CL2更靠近背側之部分相比,狹縫270之較長度方向中心線CL2更靠近腹側之部分形成得更長,且狹縫270僅於腹側延伸至與穿戴者密接之區域為止。
狹縫270於其長度方向之一部分處具有狹縫寬度較寬之寬幅部271(271A~271C)。寬幅部271係於狹縫270之長度方向之特定部位擴展狹縫270之狹縫寬度(Y方向寬度)的部分。
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如圖13所示,於狹縫270之長度方向之3個部位設置有朝左右突出之突出部271a,且形成有寬幅部271(271A~271C)。更具體而言,於狹縫270之X方向之3個部位之各部位上,一對突出部271A、271A朝Y方向兩側以相同之突出寬度突出,且突出部之前端形成為半圓狀。
2條狹縫270、270之寬幅部彼此形成於X方向上之同一位置,因此,隔著寬度方向中心線CL1而相對之2個寬幅部、或形成該寬幅部之4個突出部係位於沿Y方向延伸之同一直線上。
寬幅部271之X方向之長度R6(突出部271a之基端部之X方向寬度,參照圖13)較佳為2~15 mm,更佳為2~7 mm。就確保寬幅部271之X方向之長度,且實現吸收性芯體240或吸收體204之長度方向之良好之彎折、或者胯下之吸收性芯體240或吸收體204之寬度方向之良好之彎折的觀點而言,寬幅部271之上述長度R6較佳為2 mm以上,就抑制寬幅部271之X方向寬度且不使吸收性芯體240之性能下降之觀點而言,寬幅部271之上述長度R6較佳為15 mm以下,尤佳為7 mm以下。
尿布201之2條狹縫270、270至少於胯下部C未相互連設而獨立存在。更具體而言,狹縫270、270於狹縫270之X方向之全長上未相互連設。即,一個狹縫270之寬幅部與另一個狹縫270之寬幅部於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未連接,位於狹縫270、270間之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244沿狹縫270之全長而於X方向上連續。
各寬幅部271A~271C之Y方向之長度R7(參照圖13)較佳為長度方向中心線CL2上之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側緣241、241間之距離)的5~45%,更佳為5~20%。
又,寬幅部271A~271C之Y方向之長度R7(參照圖13)對於寬幅部271A~271C以外之部分之狹縫寬度R1的比(R7/R1)較佳為1.2~5,尤佳為1.5~2.5。
又,寬幅部271A~271C之Y方向之長度R7(參照圖13)較佳為各個寬幅部271所處之X方向之部位上的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側緣241、241間之距離)之2~45%,更佳為2~30%。
又,就維持利用狹縫270、270之吸收性芯體240或吸收體204之寬度方向之彎折性的觀點等而言,鄰接之狹縫270、270之寬幅部271、271彼此之間隔距離R12(參照圖13)較佳為10~50 mm,尤佳為15~30 mm。又,該間隔距離R12(參照圖13)較佳為各個寬幅部271所處之X方向之部位上的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側緣241、241間之距離)之10~70%,尤佳為20~50%。
如上所述,狹縫270在與2折之摺疊位置210不同之位置(換言之,與將尿布201折成2折之摺疊線不重疊之位置)具有寬幅部271。
更具體而言,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具有較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腹側部分之2個寬幅部271B、271C,及較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背側部分之1個寬幅部271A作為寬幅部271。寬幅部271A位於摺疊位置210之背側附近,寬幅部271B位於摺疊位置210之腹側附近。就藉由寬幅部271A、271B而容易緩和摺疊位置210之彎曲(容易擴大彎曲角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寬幅部271A及寬幅部271B位於相對於摺疊位置210為X方向相反側。如圖12及圖13所示,寬幅部271A及寬幅部271B均位於胯下部C。又,較寬幅部271B更靠近腹側之寬幅部271C位於腹側部B及胯下部C之邊界之附近。
就使尿布201良好地沿著穿戴者之背側之觀點而言,較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背側之寬幅部271A與摺疊位置210之距離R8(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全長的2~20%,更佳為5~10%。
就使尿布201良好地沿著穿戴者之腹側之觀點而言,較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腹側之寬幅部271B與摺疊位置210之距離R9(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全長的2~20%,更佳為5~10%。又,寬幅部271C與摺疊位置210之距離R10(參照圖13)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X方向之全長之10~35%,更佳為15~25%。
如圖14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狹縫270係僅於背面片材203側開口之非貫穿之狹縫(凹槽),吸收性芯體240具有形成於狹縫270之正面片材202側之薄壁部280。
如此,本發明之「狹縫」並不限定於貫穿吸收性芯體240者,亦包括如第3實施形態般之細長之凹槽狀者。第3實施形態之非貫穿之狹縫270例如藉由使原料(纖維材料、高吸收性聚合物之粒子等)堆積於底面上設置有細長形狀之突起的模型上而形成,堆積於該突起上之部分成為薄壁部280。又,藉由該突起具有一部分寬幅之部分,狹縫270成為具有寬幅部271者。
就使利用狹縫270之彎折變得確實之觀點而言,薄壁部280之厚度R11(參照圖14)較佳為吸收性芯體240之厚度之5~50%。再者,吸收性芯體240之厚度較佳為2~10 mm。
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之寬幅部271的剖面觀察形狀如圖14(b)所示之寬幅部271B之剖面觀察形狀般,呈包含於正面片材202側凸出之凸曲線之碗狀。藉此,寬幅部271之深度以隨著自突出部271a、271a之基端朝前端而逐漸變淺之方式形成。又,突出部271a之基端處之寬幅部271的深度與狹縫27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分之深度(與寬幅部以外之部分之狹縫的深度相同)相比形成得略淺。作為替代,亦可設置突出部271a之基端處之深度與狹縫27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分之深度(與除寬幅部以外之部分之狹縫之深度相同)為相同之深度之寬幅部作為寬幅部271,亦可設置深度於寬幅部271之整個區域中均一之寬幅部。
再者,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背面片材203及上述包芯片材(未圖示)係以沿狹縫270內面形狀且進入至狹縫270內部之方式凹陷。
如圖15所示,尿布201於被市售等時之包裝狀態下將背面片材203作為外側,於摺疊位置210處彎折,且於長度方向上折成兩折。
尿布201於該摺疊狀態下被壓縮填充至包裝袋等中,於使用時,吸收性芯體240中之摺疊位置210及其附近的長度方向之剛性變低。若將未形成狹縫270之部分之剛性設為G1,將形成有狹縫270之寬幅部271之部分之剛性設為G2,將形成有狹縫270之寬幅部271以外之部分的部分之剛性設為G3,則尿布201中之配置有吸收性芯體240之部分的尿布長度方向(X方向)之剛性較佳為G2<G3<G1。吸收體204或吸收性芯體240本身之剛性亦相同。
具體而言,上述剛性G1~G3較佳為藉由下述測定方法所測定之表示剛性之數值成為以下範圍。G1較佳為100~150 g。G3較佳為80~130 g,且其與G1之差較佳為10 g以上。G2較佳為60~120 g,更佳為60~100 g。G2與G3之差較佳為10~70 g。G2與G1之差較佳為20 g以上,更佳為30 g以上。就使寬幅部271之效果變得確實且容易使尿布201沿著穿戴者之觀點而言,較佳為G2與G1之差為30 g以上。又,就不會因寬幅部而妨礙沿狹縫270之彎折之觀點而言,較佳為G3與G2之差為70 g以下。
<剛性之測定方法> <試驗片之準備>
將於摺疊狀態下被壓縮填充至包裝袋中之尿布自該包裝袋中取出,自該尿布上消除褶皺,而製成吸收體寬度之測定樣品。
<剛性之測定方法>
使用柔軟度測試儀評價吸收體之柔軟性。利用柔軟度測試儀之柔軟性之評價係藉由按照日本工業標準「JIS L-1096(一般織物試驗方法)」測定剛性而進行。柔軟度測試儀之測定值之數值越小,表示上述彎曲變形越容易產生,穿戴容易度或服貼性越良好。利用柔軟度測試儀之測定方法如下所述。於刻有寬度為20 mm之槽之支撐台上,將測定樣品以使其長度方向朝向與上述槽正交之方向之方式配置。測定樣品之長度方向與尿布之長度方向為同一方向。又,測定樣品係以欲測定剛性之部位位於槽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將一個邊緣與另一個邊緣之間之距離2等分之位置)的方式配置。又,使厚度為2 mm之刮板(與槽同一方向之長度為吸收體之寬度以上)位於該槽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使該刮板下降,從而將測定樣品按入至上述槽內。於刮板下降一定距離時,藉由負荷元測定施加至刮板之力之最大值。而且,將3點之平均值設為測定值。作為柔軟度測試儀,例如可較佳地使用大榮科學精機製作所製造之質感試驗機(柔軟度測試儀法)HOM-3型。
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在吸收體204(吸收性芯體240)之長度方向上,具有寬幅部271之部分與無狹縫270之寬幅部271之部分相比,剛性較低且容易於長度方向上彎折。如圖16(a)所示,當穿戴尿布201時,於寬幅部271A、271A,寬幅部271B、271B,及寬幅部271C、271C之各位置上,尿布201容易地於長度方向上彎折。藉此,如圖17(a)所示,尿布201之胯下部C沿穿戴者M之外表面彎曲,摺疊位置210之附近朝上方(穿戴者M側)隆起,摺疊位置210之彎曲角度增大。於該狀態下,如圖16(a)及圖18(a)所示,若藉由穿戴者M之兩腿之夾緊而對尿布201之胯下部C施加寬度方向之力,則吸收性芯體240容易沿狹縫270、270而於寬度方向上彎折,吸收性芯體240之兩側部245、245容易密接於穿戴者之腿周圍。又,尤其如圖16(a)及圖18(a)所示,於吸收性芯體240以吸收性芯體240之寬度方向中央部244朝穿戴者M側突出之方式彎折的情形時,該中央部244密接於穿戴者M。因此,實施形態之尿布201成為穿戴者之胯下之服貼性提高且漏出防止性優異者。
另一方面,如圖16(b)所示,先前之尿布300於未在狹縫270處設置寬幅部這一點上與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不同。因此,如圖16(b)及圖17(b)所示,尿布300之胯下部C即便被穿戴,摺疊位置310之彎曲角度亦未充分地緩和(增大),尿布300之胯下部C未充分地沿著穿戴者M之外表面。如圖16(b)及圖18(b)所示,若於該狀態下以兩腿夾緊寬幅部C,則受到摺疊位置310之折痕之影響,吸收性芯體240難以沿狹縫370、370彎折,從而無法充分地獲得利用狹縫370、370之胯下之服貼性效果。
如此,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201,即便帶有折痕,利用長度方向之狹縫270、270之胯下之服貼性提高效果亦良好地顯現,且可獲得優異之服貼性或漏出防止性。
尤其,於尿布201中,因狹縫270、270於胯下部C未相互連設,故沿狹縫270、270之彎折不會受連設部分阻礙。
又,因狹縫270、270係僅於背面片材203側開口之非貫穿之狹縫,故尿布201沿狹縫270彎折時容易以使背面片材203側變成內側之方式進行。因此,如圖16(a)及圖18(a)所示,當穿戴尿布201時,吸收性芯體240之中央部244容易以靠近穿戴者M側之方式隆起,從而可進一步提高胯下之服貼性。
又,於尿布201中,將寬幅部271B及寬幅部271C設置於較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腹側部B側。一般而言,於對躺臥之狀態之穿戴者穿戴膠帶固定式之尿布之腹側部側時,腹側部側因立體褶皺彈性構件及腿部彈性構件之收縮而不易展開,從而難以使尿布貼合穿戴者。然而,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藉由在腹側部B側設置包含寬幅部之低剛性區域,腹側部B側容易展開,從而容易使其沿著穿戴者之腹部進行穿戴。
進而,於尿布201中,狹縫270、270之各個於較2折之摺疊位置210更靠近腹側部側具有複數個寬幅部271B、271C,因此於對躺臥之狀態之穿戴者M穿戴膠帶固定式之尿布201時,容易使腹側部B側進一步展開,從而容易使其沿著穿戴者M之腹部進行穿戴。
又,因與摺疊位置210之背側部A側相比寬幅部271較多地存在於腹側部B側,故於對躺臥之狀態之穿戴者M穿戴膠帶固定式之尿布201時,容易使腹側部B側進一步展開,從而容易使其沿著穿戴者M之腹部進行穿戴。
再者,關於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之形成材料,可對正面片材202、背面片材203、立體褶皺206形成用之彈性構件261或腿部彈性構件209、吸收性芯體240等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於拋棄式尿布、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之各種形成材料。
其次,對作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201'進行說明。關於第4實施形態,主要對與第3實施形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對相同之處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說明。對未特別提及之處適當應用與上述拋棄式尿布201相關之說明。
如圖19(a)、(b)所示,於第4實施形態之尿布201'中,狹縫270'於正面片材202側及背面片材203側之兩側開口,且於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240'。又,如圖19(b)所示,狹縫270'之寬幅部271'(圖19中表示寬幅部271B')於平面方向之整個區域中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吸收性芯體240'。再者,於圖19(b)中,僅表示與尿布201中之寬幅部271B形成於相同位置之寬幅部271B'之剖面形狀,但與尿布201中之寬幅部271A、271C形成於相同位置的其他寬幅部271A'、271C'亦同樣。即,狹縫270'(亦包括寬幅部271B')於背面片材203側開口之開口部之形狀、與於正面片材202側開口之開口部之形狀大致相同。
再者,於第4實施形態中,包覆吸收性芯體240'之包芯片材、正面片材202及背面片材203即便於狹縫270'之開口之部分亦為大致平面狀,且未以進入至狹縫270'之內部之方式凹陷。
第4實施形態之尿布201'與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相比,雖然於吸收性芯體240容易以其寬度方向中央部244朝穿戴者側隆起之方式彎折之方面略差,但可獲得與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201大致相同之效果。
第3及第4實施形態之尿布例如可如下般進行改變。
例如,只要複數條狹縫未相互連設,則狹縫之寬幅部之俯視形狀並不限定於圖13所示者。
又,於上述尿布201中,三個寬幅部271A~271C呈同一形狀,但並非必需如此。例如,亦可增大位於欲大幅度彎折尿布之位置之寬幅部之Y方向長度,且減小位於欲小幅度彎折位置之寬幅部之Y方向長度。
又,上述吸收性芯體240、240'中之狹縫均為2條,但本發明中之吸收性芯體亦可具有3條以上於X方向上延伸之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例如,於設為3條狹縫之情形時,亦可藉由除中央之一條以外之兩側之2條狹縫將吸收性芯體劃分為寬度方向中央部及兩側部,從而於寬度方向中央部形成中央之狹縫。於將3條狹縫設為非貫穿之狹縫之情形時,例如亦可設為兩側之2條狹縫於背面片材側開口、且中央之狹縫於正面片材側開口之狹縫,從而於穿戴時使胯下部C之吸收性芯體240或吸收體204容易以寬度方向之剖面形狀成為M字狀的方式彎曲。
又,於上述尿布201等中,將寬幅部設置於狹縫之3個部位,但設置寬幅部之部位亦可為狹縫之長度方向之1個或2個部位,亦可為4個部位以上。再者,於如實施形態般將尿布折成二折之情形時,就可良好地緩和摺疊位置之折痕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於摺疊位置之腹側附近及背側附近之各1個部位形成上述寬幅部。
又,上述尿布201係折成二折,但亦可折成三折。於此情形時,寬幅部可僅形成於腹側部側之摺疊位置與背側部側之摺疊位置之間的1個部位,亦可設置於2個部位之摺疊位置之長度方向外側。又,當然亦可設置於2個部位以上。例如亦可設置於2個部位之摺疊位置各自之前後附近。
又,本發明除如上述實施形態般之具有黏扣帶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以外,亦可應用於預先形成為內褲型之內褲型拋棄式尿布,進而亦可應用於經期衛生棉、失禁護墊等。
又,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除幼兒用或成人用之展開式(膠帶固定式)之拋棄式尿布以外,亦可為幼兒用或成人用之內褲型之拋棄式尿布、或者短褲型之經期衛生棉等。
上述一實施形態中之說明省略部分及僅一實施形態所具有之主要部分可分別適當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又,各實施形態中之主要部分可適當於實施形態間相互替換。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吸收性物品。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面向肌膚面側之正面片材,該吸收體係包含吸收性芯體與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至少面向肌膚面之包芯片材而構成;上述正面片材具有多個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至少於該吸收性芯體之非面向肌膚面側具有開口部之狹縫在特定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且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5秒以下。
<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
將上下端開口之內徑為35 mm之2個圓筒以使兩圓筒之軸一致之方式上下配置,將測定對象片材(包芯片材)插入至上下之圓筒間,於該狀態下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40 g±1 g之生理鹽水。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生理鹽水係藉由自裝入有40 g±1 g之生理鹽水的容器中將該生理鹽水一口氣全部注入至上側之圓筒內而實施。所供給之生理鹽水透過測定對象片材或被測定對象片材吸收而自上側之圓筒內消失。測定自生理鹽水之供給開始時至生理鹽水之水面與測定對象片材之表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作為液體透過時間。
<2> 如<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上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0.5~2.5秒。
<3> 如<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藉由上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較佳為0.5~2秒,更佳為0.5~1.5秒。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高黏性液體(甘油與離子交換水之混合液)之液體透過時間為500秒以下。
<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
除使用10 g±1 g之黏度為290 mPa‧s之高黏性液體代替40 g±1 g之生理鹽水以外,按照上述<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藉由數位泵(Cole-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製造、商品名「Masterflex」)以100 g/ml之速度將10 g±1 g之高黏性液體供給至上側之圓筒91內,測定自高黏性液體之供給開始時至高黏性液體之液面與測定對象片材S之表面(上側之圓筒91側之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設為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高黏性液體係以如下方式製備。即,將甘油與離子交換水以前者:後者=94:6之質量比混合,進而於該混合液中添加相對於該混合液100 g為0.01 g之紅色2號,而製備作為目標之高黏性液體。使用前使高黏性液體於23℃、50% RH之恆溫室中馴化1日。
<5> 如<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上述方法所測定之高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較佳為50~300秒,更佳為50~200秒。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上述包芯片材係將游離度為400~550 ml之針葉樹漂白牛皮紙漿作為主體、且添加有紙力增強劑之薄葉紙。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上述包芯片材係基重為10~14.5 g/m2、密度為0.05~0.2 g/cm3之薄葉紙。
<8> 如<7>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上述包芯片材係基重為11~14 g/m2、密度為0.1~0.2 g/cm3之薄葉紙。
<9> 如<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具有該狹縫之寬度自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側朝非面向肌膚面側逐漸增加之部分。
<10> 如<1>至<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並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上述吸收性芯體,且於該狹縫與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之間,堆積有該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為連續直線狀之狹縫,且於吸收性物品之橫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而形成有複數條。
<12> 如<1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狹縫之間隔為10~50 mm。
<13> 如<11>或<1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複數條狹縫相互平行且長度方向之長度相等。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之形成位置係與排泄軟便之區域相對應之位置。
<15> 如<1>至<1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中之於該吸收性芯體之厚度方向上與上述狹縫鄰接之部位未經壓密化。
<16> 如<1>至<1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之密度較佳為0.03~0.2 g/cm3,更佳為0.06~0.15 g/cm3
<17> 如<1>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或3折,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複數條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分別於物品之長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上述狹縫至少於上述胯下部未相互連設,且在與上述2折或3折之摺疊位置不同之位置上具有狹縫寬度較寬之寬幅部。
<18> 如<1>至<1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係僅於上述背面片材側開口之非貫穿之狹縫。
<19> 如<17>或<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且上述寬幅部係形成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上述腹側部側。
<20> 如<1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寬幅部亦形成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上述背側部側。
<21> 如<17>至<2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分別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上述腹側部側具有複數個寬幅部。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上述凸部內形成有空間。
<23> 如<1>至<2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材具有朝向穿戴者之肌膚側之上層、及配置於上述吸收體側之下層,上述上層與上述下層於多個凹部之各底部部分地接合,該各凹部之底部成為上述上層與上述下層之接合部,上述上層於除上述凹部之底部(接合部)以外之部分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而形成上述凸部。
<24> 如<1>至<2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拋棄式尿布。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具體進行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例。
[實施例1]
製作具有與圖1及圖2所示之尿布1相同之基本構成的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作為實施例1之樣品。作為正面片材,使用與圖3所示之2層構成之凹凸正面片材大致相同之構成者,作為該正面片材之上層及下層,分別使用基重為18 g/m2之液體透過性之熱風不織布,關於該上層,使用藉由壓紋加工對該熱風不織布賦予凹凸而成者。凹凸賦予後之上層之基重為23.5 g/m2。作為背面片材,使用基重為20 g/m2之液體不透過性且透濕性之聚乙烯製樹脂薄膜(調配有碳酸鈣)。作為吸收性芯體,使用作為使粒子狀之吸水性聚合物保持於纖維集合體中者、且包含200 g/m2之短纖漿與186 g/m2之吸水性聚合物之均勻混合物的總基重為386 g/m2之吸收性芯體。該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之全長為360 mm,寬度方向之全長(最大長度)為110 mm。狹縫係於製造吸收性芯體時,如上述般藉由使用特定之成形模具有意圖地不使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堆積於特定部位而形成。作為包芯片材,使用藉由下述方法所製造之包芯片材A1。
<包芯片材A1之製造方法>
使NBKP[將商品名「Cariboo」(北美生產、Cariboo Pulp and Paper Company製造)及為商品名「ARAUCO」(南美生產、ARAUCO製造)之2種紙漿(NBKP)以兩紙漿之含有質量比成為5/5之方式混合而製備的NBKP]均勻地分散於水中,而製備纖維濃度為2質量%之漿料,將該漿料放入打漿機中,而將NBKP之游離度調整為500 ml。進而,一面稀釋該漿料一面投入相對於漿料中之所有纖維之乾燥質量為0.78質量%的PAE(星光PM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WS4030」)作為濕潤紙力增強劑,其次,投入相對於漿料中之所有纖維之乾燥質量為0.2質量%之CMC的鈉鹽(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Cellogen WS-C」)作為乾燥紙力增強劑,然後充分地攪拌以使各成分變得均勻,從而調整成固形物成分濃度為0.1質量%之漿料。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漿料散佈於線孔徑為90 μm(166個篩孔)之金屬絲網造紙線上,使其於金屬絲網造紙線上形成紙層,使用吸引箱以6 mL/(cm2‧sec)之速度對該紙層進行脫水後,利用乾燥機乾燥該紙層,然後一面利用刮刀自乾燥面剝下紙層,一面附上乾燥機與捲取之速度比而賦予皺紋。使用以上述方式獲得之薄葉紙(皺紋紙)作為包芯片材A1。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使用包芯片材A2代替包芯片材A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實施例2之樣品。包芯片材A2除將NBKP之游離度調整為550 ml以外,以與上述<包芯片材A1之製造方法>相同之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比較例1]
於實施例1中,使用藉由下述方法所製造之包芯片材B代替包芯片材A1,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比較例1之樣品。
<包芯片材B之製造方法>
使NBKP(Cariboo Pulp and Paper Company製造、商品名「Cariboo」、北美生產、纖維粗度為0.15 mg/m、平均纖維長為2.44 mm)均勻地分散於水中,而製備纖維濃度為2質量%之漿料,將該漿料放入至打漿機中,而將NBKP之游離度調整為650 ml。進而,一面稀釋該漿料一面投入相對於漿料中之所有纖維之乾燥質量為0.78質量%的PAE(星光PM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WS4030」)作為濕潤紙力增強劑,然後充分地攪拌以使各成分變得均勻,從而調整成固形物成分濃度為0.1質量%之漿料。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漿料散佈於線孔徑為90 μm(166篩孔)之金屬絲網造紙線上,使其於金屬絲網造紙線上形成紙層,使用吸引箱以6 mL/(cm2‧sec)之速度對該紙層進行脫水後,利用乾燥機乾燥該紙層,然後利用一面刮刀自乾燥面剝下紙層,一面附上乾燥機與捲取之速度比而賦予皺紋。作為包芯片材B,使用以上述方式獲得之薄葉紙(皺紋紙)。
[比較例2]
於實施例1中,未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狹縫,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比較例2之樣品。
[比較例3]
於比較例2中,使用包芯片材B代替包芯片材A1,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比較例3之樣品。
[比較例4]
於實施例1中,使用無凹凸之平坦之熱風不織布(基重為25 g/m2)作為正面片材而代替2層構成之凹凸正面片材,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尿布,將其設為比較例4之樣品。
[評價]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樣品(拋棄式尿布),按照下述方法對回濕量、尿吸收時間、軟便吸收性進行評價。將其等之結果示於下述表1。
<回濕量及尿吸收時間>
將拋棄式尿布展開成平面狀,於使正面片材朝上而固定在水平面上之狀態下,將帶有圓筒狀之注入部之壓克力板載置於尿布之正面片材上,進而將秤砣載置於該壓克力板上,而對吸收體部分施加2 kPa(20 gf/cm2)之負荷。設置於壓克力板上之注入部呈內徑為36 mm之圓筒(高度為53 mm)狀,於壓克力板上,長度方向之1/3之部分、寬度方向之中心軸與該圓筒狀注入部之中心軸線一致,且形成有將該圓筒狀注入部之內部與壓克力板之正面片材對向面之間連通的內徑為36 mm之貫穿孔。以壓克力板之圓筒狀注入部之中心軸到達距覆蓋尿布之吸收性芯體的包芯片材之長度方向之腹側部分之前端為123 mm的位置之方式進行配置,注入人工尿30 g而使其吸收,放置10分鐘,進而注入人工尿30 g而使其吸收。將該人工尿之注入操作重複3次,使尿布吸收合計90 g之人工尿。其次,於尿布中之人工尿之吸收部位上重疊20張Toyo Roshi Kaisha,Ltd製造(10 cm×10 cm)之4A濾紙,進而於其上施加2分鐘負荷,使濾紙吸收由尿布所吸收之人工尿。對10 cm×10 cm之面積施加3.5 kg之負荷。經過2分鐘後取消負荷,測定吸收有人工尿之濾紙之重量。自該重量減去人工尿吸收前之濾紙之重量,將所得之值設為回濕量。又,於回濕量之測定中,將第3次之人工尿之注入時間(自注入開始至尿布將全部尿量吸收為止之時間)設為尿吸收時間。回濕量越少,又,尿吸收時間越短,排泄液之吸收性越優異,從而評價越高。
人工尿之組成如下所述。脲1.94質量%,氯化鈉0.7954質量%,硫酸鎂(七水合物)0.11058質量%,氯化鈣(二水合物)0.06208質量%,硫酸鉀0.19788質量%,聚氧乙烯月桂醚0.0035質量%及離子交換水(餘量)。
<軟便吸收性>
將拋棄式尿布展開成平面狀,於使正面片材朝上而固定在水平面上之狀態下,使用注射器以定速(6秒)將作為高黏性液體之模型之疑似軟便5 g自正面片材側全部注入至吸收體之中心部,於3.5 kPa之負荷下放置5分鐘。此時,於用以施加負荷之秤砣與拋棄式尿布之間夾持有OHP(Overhead Projector,投影機)膜(15×15 cm)。其後,測定附著於OHP膠片上之疑似軟便之量,將該測定值設為肌膚附著量,且測定正面片材上之軟便之擴散面積。又,剝下正面片材,測定吸收體所吸收之疑似軟便之重量,將該重量設為軟便吸收量。肌膚附著量越少,又,軟便吸收量越多,軟便吸收性越優異,從而評價越高。疑似軟便之成分為膨潤土110 g、甘油45 g、離子交換水495 g、Emulgen 130K(花王)0.35 g,黏度為300 mPa‧s(23℃、振動式黏度計:A&D股份有限公司製造、VIBRO VISCOMETER CJV5000)。
根據表1所示之結果可知:實施例1及2之拋棄式尿布與各比較例之拋棄式尿布相比,關於尿方面,回濕量較少且尿吸收時間較短,又,關於軟便方面,肌膚附著量較少、軟便吸收量較多且擴散面積較小,因此,實施例1及2之拋棄式尿布係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優異、且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之吸收性物品。比較例1主要因包芯片材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超過2秒而較長,又,於比較例2及3主要因未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狹縫,又,比較例4主要因正面片材不具有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故分別成為與各實施例相比排泄液之吸收性較差之結果。
[實施例11]
製作具有與圖7及圖8所示之尿布101相同之基本構成的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實施例11之樣品。作為正面片材,使用具有朝向穿戴者之肌膚側之上層及配置於吸收體側之下層、且於該正面片材之面向肌膚面分別形成有多個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及凹部的2層構成之凹凸正面片材。作為該2層構成之凹凸正面片材中之上層及下層,分別使用基重為18 g/m2之液體透過性之熱風不織布,關於該上層,使用藉由壓紋加工對該熱風不織布賦予凹凸而成者。凹凸賦予後之上層之基重為23.5 g/m2。於該2層構成之凹凸正面片材中,具有凹凸之上層與不具有凹凸之下層於多個凹部之各底部部分地接合,各凹部之底部成為上層與下層之接合部。又,上層於除凹部之底部(接合部)以外之部分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而形成凸部,於該凸部內形成有空間。作為背面片材,使用基重為20 g/m2之液體不透過性且透濕性之聚乙烯製樹脂薄膜(調配有碳酸鈣)。作為吸收性芯體,使用作為使粒子狀之吸水性聚合物保持於纖維集合體中者、且包含200 g/m2之短纖漿與186 g/m2之吸水性聚合物之均勻混合物的總基重為386 g/m2之吸收性芯體。該吸收性芯體之長度方向之全長為360 mm,寬度方向之全長(最大長度)為110 mm。狹縫係於製造吸收性芯體時,如上述般藉由使用特定之成形模具有意圖地不使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堆積於特定部位而形成、且如圖2所示般於寬度方向之剖面觀察時呈(等腰)梯形形狀,於該狹縫之整個區域中,其寬度自面向肌膚面側朝非面向肌膚面側逐漸增加。作為包芯片材,使用基重為13.5 g/m2之液體透過性之襯紙。
[參考例11]
於實施例11中,未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狹縫,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參考例11之樣品。
[參考例12]
與參考例11同樣地製造不具有狹縫之吸收性芯體,藉由公知之壓紋加工於厚度方向上壓縮該吸收性芯體之特定部位而形成狹縫。以上述方式形成之吸收性芯體中之與狹縫之開口部對向的部位(上述開口部對向部)被壓密化,密度高於其周邊部。又,狹縫如圖8所示般於寬度方向之剖面觀察時呈矩形形狀,於該狹縫之整個區域中,其寬度於吸收性芯體之厚度方向上為發生變化。除以上方面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參考例12之樣品。
[參考例13]
於實施例11中,將吸收性芯體之狹縫設為於厚度方向上貫穿該吸收性芯體之貫穿型之狹縫,且使用不具有上述開口部對向部之吸收性芯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將其設為參考例13之樣品。
[評價]
針對實施例及參考例之各樣品(拋棄式尿布),按照上述及下述方法對彎曲剛性、回濕量、尿吸收時間進行評價。將其等之結果示於下述表2。
<彎曲剛性>
使用柔軟度測試儀對測定樣品之彎曲剛性進行測定。柔軟度測試儀之測定值越小,表示該測定樣品越容易彎折(上述以狹縫為彎摺線之彎曲變形越容易產生),且越柔軟、穿戴容易性或服貼性越良好。利用柔軟度測試儀之彎曲剛性之測定方法如下所述。自作為樣品之尿布中消除立體褶皺而製作與吸收體大致同寬之測定樣品,然後於刻有寬度為20 mm之槽之柔軟度測試儀的支撐台上,將該測定樣品以該測定樣品之長度方向與該槽正交之方式配置。然後,利用厚度為2 mm之刮板按壓測定樣品(吸收體)之中央,測定該測定樣品彎折所需之力。將測定樣品之中央之3點之平均值設為測定值。作為柔軟度測試儀,可使用大榮科學精機製作所製造之質感試驗機(柔軟度測試儀法)HOM-3型。
如根據表2所示之結果而明確般,實施例11之拋棄式尿布與各參考例11~13之拋棄式尿布相比,回濕量較少且尿吸收時間較短,又,彎曲剛性較低且較柔軟,因此實施例11之拋棄式尿布係服貼性良好之吸收性物品。參考例11之拋棄式尿布主要因未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狹縫,故缺乏對於排泄液之透液、擴散功能,因此回濕量較多且尿吸收時間較長,又,因無法產生上述以狹縫為彎摺線之彎曲變形,故彎曲剛性較高,柔軟性、服貼性較差。參考例12之拋棄式尿布中雖然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有狹縫,但因該狹縫之寬度方向之剖面觀察形狀為矩形形狀、且其寬度於吸收性芯體之厚度方向上不變,故彎曲剛性較高,柔軟性、服貼性較差。此外,參考例12之拋棄式尿布因狹縫係藉由壓紋加工而形成,故開口部對向部被壓密化,因此難以產生以狹縫為彎摺線之彎曲變形,又,因液體擴散於密度高於周邊部之開口部對向部容易遲滯,故回濕量較多且尿吸收時間較長。參考例3之拋棄式尿布因形成於吸收性芯體中之狹縫為貫穿型,故尿吸收時間較短(尿吸收速度較快),但回濕量較多,排泄液之吸收性稱不上良好。根據以上內容可知:於謀求尿布在服貼性及漏出防止性之兩特性之提高方面,於吸收性芯體中形成非貫穿型之狹縫且將該狹縫之寬度方向之剖面觀察形狀設為梯形形狀、及不將狹縫之開口部對向部壓密化較有效。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尿或軟便等排泄液之吸收性優異、且排泄液不易附著於穿戴者之肌膚之吸收性物品。
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等之對於穿戴者之身體的服貼性優異,且不易產生排泄液之漏出。
又,根據第3及第4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等,即便帶有折痕,由長度方向之狹縫所帶來之胯下之服貼性提高效果亦良好地顯現,且可獲得優異之服貼性或漏出防止性。
1...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4A...吸收體
5...狹縫
7...側翼
8...黏扣帶
9...被固著區域
20...上層
21...下層
25...凸部
26...凹部
40...吸收性芯體
40a...面向肌膚面
40b...非面向肌膚面
40c...開口部對向部
41...包芯片材
41a...包芯片材
41b...包芯片材
50...開口部
61...彈性構件
62...旁側片材
63...彈性構件
64...彈性構件
81...固著部
91、92...圓筒
93...夾具
94...墊圈
101...尿布
102...正面片材
104...吸收體
104A...吸收體
105...狹縫
105A...狹縫
105B...狹縫
110...穿戴者
110a...肌膚
140...吸收性芯體
140a...面向肌膚面
140b...非面向肌膚面
140c...開口部對向部
141...包芯片材
150...開口部
201...尿布
201'...尿布
202...正面片材
203...背面片材
204...吸收體
204'...吸收體
205...黏扣帶
205...黏扣帶
206...立體褶皺
209...腿部彈性構件
210...摺疊位置
240...吸收性芯體
240'...吸收性芯體
241...側緣
242a...端緣
242b...端緣
244...寬度方向中央部
245...側部
253...著扣區域
261...彈性構件
262...片材
263...自由端
270...狹縫
270'...狹縫
271...寬幅部
271'...寬幅部
271a...突出部
271a'...突出部
271A...寬幅部
271B...寬幅部
271B'...寬幅部
271C...寬幅部
280...薄壁部
294...固定端
300...尿布
309...腿部彈性構件
310...摺疊位置
340...吸收性芯體
370...狹縫
A...背側部
B...腹側部
C...胯下部
CL1...寬度方向中心線
CL2...長度方向中心線
H...高度
I-I...線
II-II...線
M...穿戴者
R1...狹縫寬度
R2...間隔距離
R3...X方向距離
R4...X方向距離
R5...長度
R6...長度
R7...長度
R8...距離
R9...距離
R10...距離
R11...厚度
R12...間隔距離
S...測定對象片材
W...生理鹽水
W1...底部尺寸
W2...底部尺寸
W3...長度
W4...寬度
W104...寬度
X...長度方向
Y...寬度方向
圖1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之一例的圖,且係表示使各部位之彈性構件伸展而展開成平面狀之狀態之面向肌膚面側(正面片材側)的示意平面圖。
圖2係表示圖1之I-I線剖面(寬度方向之剖面)之示意剖面圖。
圖3係將圖1所示之拋棄式尿布中之正面片材之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示意立體圖。
圖4(a)及圖4(b)分別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正面片材中之凹部(接合部)之配置圖案的圖。
圖5係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之說明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吸收體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寬度方向之剖面的示意剖面圖。
圖7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之一例的圖,且係表示使各部位之彈性構件伸展而展開成平面狀之狀態之面向肌膚面側(正面片材側)的示意平面圖。
圖8係表示圖7之I-I線剖面(寬度方向之剖面)之示意剖面圖。
圖9係表示圖7所示之拋棄式尿布之穿戴狀態之示意圖。
圖10(a)及圖10(b)分別係本發明之狹縫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寬度方向的示意剖面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吸收體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寬度方向的示意剖面圖。
圖12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的平面圖。
圖13係用以說明圖12所示之尿布中之狹縫及其寬幅部之形成位置或尺寸的示意圖。
圖14(a)係圖12之I-I線剖面圖,圖14(b)係圖12之II-II線剖面圖。
圖15係表示將圖12之尿布折成二折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6(a)係表示圖12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之立體圖,圖16(b)係表示先前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之立體圖。
圖17(a)係表示圖12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下之長度方向之剖面的概略剖面圖,圖17(b)係表示先前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下之長度方向之剖面的概略剖面圖。
圖18(a)係表示圖12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下之寬度方向之剖面的概略剖面圖,圖18(b)係表示先前之尿布之穿戴狀態下之寬度方向之剖面的概略剖面圖。
圖19(a)(b)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尿布之圖,圖19(a)係相當於圖14(a)之圖,圖19(b)係相當於圖14(b)之圖。
1...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5...狹縫
25...凸部
26...凹部
40...吸收性芯體
40a...面向肌膚面
40b...非面向肌膚面
40c...開口部對向部
41...包芯片材
50...開口部
61...彈性構件
62...旁側片材
63...彈性構件
Y...寬度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體及配置於該吸收體之面向肌膚面側之正面片材,該吸收體係包含吸收性芯體與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至少面向肌膚面之包芯片材而構成;上述正面片材具有多個朝穿戴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至少於該吸收性芯體之非面向肌膚面側具有開口部之狹縫在特定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且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2.5秒以下;其中上述吸收性芯體之於該吸收性芯體之厚度方向上與上述狹縫鄰接之部位未經壓密化,未經壓密化之部分係位於狹縫之開口部相反側的開口部對向部;<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之測定方法>將上下端開口之內徑為35mm之2個圓筒以使兩圓筒之軸一致之方式上下配置,將測定對象片材(包芯片材)插入至上下之圓筒間,於該狀態下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40g±1g之生理鹽水;向上側之圓筒內供給生理鹽水係藉由自裝入有40g±1g之生理鹽水的容器中將該生理鹽水一口氣全部注入至上側之圓筒內而實施;所供給之生理鹽水透過測定對象片材或被測定對象片材吸收而自上側之 圓筒內消失;測定自生理鹽水之供給開始時至生理鹽水之水面與測定對象片材之表面成為同一位置為止的時間,並將該時間作為液體透過時間。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的藉由上述方法所測定之低黏性液體之液體透過時間為0.5~2.5秒。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具有該狹縫之寬度自上述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側朝非面向肌膚面側逐漸增加之部分。
  4.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並未於厚度方向上貫穿上述吸收性芯體,且於該狹縫與上述包芯片材之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面向肌膚面之部位之間,堆積有該吸收性芯體之形成材料。
  5.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為連續直線狀之狹縫,且於吸收性物品之橫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而形成有複數條。
  6.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或3折,於上述吸收性芯體中,複數條貫穿或非貫穿之狹縫分別於物品之長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上述狹縫至少於胯下部未相互連設,且在與上述2折或3折之摺疊位置不同之位置上具有狹縫寬度較寬之寬幅部。
  7. 如請求項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係僅於背面片 材側開口之非貫穿之狹縫。
  8. 如請求項6或7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係於長度方向上折成2折,且上述寬幅部係形成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腹側部側。
  9. 如請求項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寬幅部亦形成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背側部側。
  10. 如請求項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狹縫分別於較上述2折之摺疊位置更靠近上述腹側部側具有複數個寬幅部。
  11.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正面片材之上述凸部內形成有空間。
TW100147561A 2010-12-21 2011-12-20 Absorbent items TWI5667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4527 2010-12-21
JP2011017053A JP5783734B2 (ja) 2011-01-28 2011-01-28 吸収性物品
JP2011018443A JP2012157476A (ja) 2011-01-31 2011-01-31 吸収性物品
JP2011268099A JP5973156B2 (ja) 2010-12-21 2011-12-07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1025A TW201231025A (en) 2012-08-01
TWI566752B true TWI566752B (zh) 2017-01-21

Family

ID=4706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561A TWI566752B (zh) 2010-12-21 2011-12-20 Absorbent item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656826B1 (zh)
CN (1) CN103269669B (zh)
MY (1) MY164278A (zh)
RU (1) RU2585717C2 (zh)
TW (1) TWI566752B (zh)
WO (1) WO20120864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30211C1 (ru) 2011-06-10 2017-09-05 Дзе Проктер Энд Гэмбл Компани Одноразовые подгузники
JP6062199B2 (ja) 2012-09-28 2017-01-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9216118B2 (en) * 2012-12-10 2015-12-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and/or pockets
EP2740449B1 (en) 2012-12-10 2019-01-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high absorbent material content
PL2938307T3 (pl) 2012-12-27 2017-09-29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Rdzeń chłonny wykazujący w trakcie użytkowania kontrolowane odkształcenie oraz wyrób chłonny zawierający wspomniany rdzeń
PL3254656T3 (pl) 2013-06-14 2022-01-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Wyrób chłonny i wkład chłonny tworzący kanały w stanie mokrym
US9987176B2 (en) 2013-08-27 2018-06-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MX2016002608A (es) 2013-08-27 2016-06-17 Procter & Gamble Articulos absorbentes con canales.
EP3351225B1 (en) 2013-09-19 2021-12-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s having material free areas
US9789009B2 (en) 2013-12-19 2017-10-1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channel-forming areas and wetness indicator
US20150282998A1 (en) * 2014-04-08 2015-10-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substrates having zonal treatments
US10271997B2 (en) 2014-04-08 2019-04-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substrates having zonal treatments
CA2952003A1 (en) * 2014-06-13 2015-12-17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exhibi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in use
EP3154488A4 (en) * 2014-06-13 2017-11-01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exhibiting controlled deformation in use
JP5919331B2 (ja) * 2014-06-20 2016-05-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188644B2 (ja) * 2014-06-30 2017-08-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の開放型のおむつ
WO2016031668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6794082B (zh) * 2014-10-17 2020-09-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5520809A (zh) * 2014-10-22 2016-04-27 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吸收用品及其打孔膜
JP6498420B2 (ja) * 2014-11-25 2019-04-10 株式会社ミズホメディー 検査キット
JP6391459B2 (ja) * 2014-12-19 2018-09-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38126B1 (ja) * 2015-05-22 2016-06-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折畳方法及び折畳装置
JP6089078B1 (ja) * 2015-08-31 2017-03-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156805B2 (ja) * 2015-09-15 2017-07-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053034A1 (en) * 2015-09-22 2017-03-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material on the wearer-facing side
JP6198076B2 (ja) 2015-09-25 2017-09-2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86402B1 (ja) 2015-09-30 2017-03-0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831820A (zh) * 2015-10-20 2023-10-03 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 失禁衬垫、吸收芯和制造所述失禁衬垫的方法
WO2017069666A1 (en) 2015-10-20 2017-04-27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absorbent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absorbent article
EP3167859B1 (en) 2015-11-16 2020-05-06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s having material free areas
JP6449135B2 (ja) 2015-11-20 2019-01-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234492B2 (ja) 2016-02-10 2017-11-2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EP3238676B1 (en) 2016-04-29 2019-01-02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with profiled distribution of absorbent material
EP3238678B1 (en) 2016-04-29 2019-02-27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with transversal folding lines
JP6388619B2 (ja) * 2016-06-30 2018-09-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59064B2 (ja) * 2016-09-29 2018-07-1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ッド
WO2018107349A1 (zh) * 2016-12-13 2018-06-21 刘万祥 一种内含填充物的基材制造方法、设备以及运用所述方法制造的基材
CN108210174A (zh) * 2016-12-15 2018-06-29 简元正 卫生巾
TWI626930B (zh) * 2016-12-15 2018-06-21 Jian Yuan Zheng 衛生棉
JP6414348B2 (ja) * 2017-01-17 2018-10-31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899359B2 (ja) * 2017-10-25 2021-07-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75740B2 (ja) * 2017-10-25 2022-05-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57102B2 (ja) 2017-11-22 2022-04-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97275B2 (ja) * 2018-09-28 2022-07-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145810B2 (ja) * 2019-04-26 2022-10-0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827493B2 (ja) * 2019-05-10 2021-02-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7959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型芯体结构
CN112716698A (zh) * 2021-03-24 2021-04-30 袁昕煜 一种可调式纸尿裤
CN113367894A (zh) * 2021-06-18 2021-09-10 诺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464A (en) * 1983-04-29 1987-07-07 Personal Products Company Absorbent structure with reservoirs and a channel
CN1500626A (zh) * 2002-11-13 2004-06-02 ������������ʽ���� 复合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1198304A (zh) * 2005-06-16 2008-06-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WO2010071000A1 (ja) * 2008-12-15 2010-06-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79811B (zh) 1983-04-29 1984-10-31 Personal Products Co
JP2579954Y2 (ja) * 1991-10-22 1998-09-0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紙おむつ
PT100137A (pt) * 1992-02-18 1994-04-29 Chicopee Peliculas de plastico perfuradas semelhantes a texteis
SE511903C2 (sv) * 1996-06-28 1999-12-13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ande alster innefattande en absorptionskropp med förbättrade vätskeinsläppsegenskaper
US6492574B1 (en) * 1999-10-01 2002-12-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enter-fill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wicking barrier and central rising member
US6660903B1 (en) * 1999-10-01 2003-12-0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enter-fill absorbent article with a central rising member
JP4177989B2 (ja) * 2002-01-21 2008-1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616077B2 (ja) 2002-07-09 2005-02-0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090420B2 (ja) 2002-11-13 2008-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3940099B2 (ja) 2003-06-16 2007-07-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638205B2 (ja) * 2004-11-18 2011-02-2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128164B2 (ja) * 2004-08-26 2008-07-3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個装体
JP4459013B2 (ja) * 2004-10-20 2010-04-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580740B2 (ja) 2004-11-26 2010-11-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パッド
JP4647667B2 (ja) * 2004-12-23 2011-03-09 エスセーアー・ハイジーン・プロダクツ・アーベー 吸収用品
JP4390747B2 (ja) * 2005-06-16 2009-12-2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07215688A (ja) 2006-02-15 2007-08-30 Livedo Corporation 吸収体および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EP2092918A4 (en) * 2006-12-13 2012-06-27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5021436B2 (ja) 2007-12-03 2012-09-05 王子ネピ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08706B2 (ja) * 2007-12-25 2014-06-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464A (en) * 1983-04-29 1987-07-07 Personal Products Company Absorbent structure with reservoirs and a channel
CN1500626A (zh) * 2002-11-13 2004-06-02 ������������ʽ���� 复合片材、其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
JP200507392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1198304A (zh) * 2005-06-16 2008-06-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WO2010071000A1 (ja) * 2008-12-15 2010-06-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64278A (en) 2017-11-30
EP2656826B1 (en) 2018-10-31
CN103269669A (zh) 2013-08-28
EP2656826A1 (en) 2013-10-30
CN103269669B (zh) 2016-05-18
TW201231025A (en) 2012-08-01
WO2012086487A1 (ja) 2012-06-28
RU2585717C2 (ru) 2016-06-10
RU2013132466A (ru) 2015-01-27
EP2656826A4 (en)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752B (zh) Absorbent items
JP597315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319603B2 (ja) 高吸引及び高容量を示す吸収性製品用液体分配部材
KR102003105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3234235B2 (ja) 高吸収力液体吸収性構成要素
WO2014073376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080246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1040043A1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bsorbent article
JP6108522B2 (ja)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
CZ302187B6 (cs) Hygienická vložka
JP583341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851823B2 (ja) 吸収体
JP2023158109A (ja) 吸収性物品
JP3201136U (ja) 吸収性物品
JP7367247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763882B (zh) 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薄片用不織布及不織布卷
JP2023068202A (ja) 吸収性物品
JP687580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412979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260396B2 (ja) 吸収性物品
RU2434647C2 (ru) Покрывающий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поглощ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включающий в себя состав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кожей, и поглощ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имеющее покрывающий материал, включающий в себя состав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кожей
RU2432932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крыв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ключающего в себя состав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кожей
JP730865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17582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0163002A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