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257B -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 Google Patents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257B
TWI542257B TW103137415A TW103137415A TWI542257B TW I542257 B TWI542257 B TW I542257B TW 103137415 A TW103137415 A TW 103137415A TW 103137415 A TW103137415 A TW 103137415A TW I542257 B TWI542257 B TW I5422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rame
induction heating
pot
heating coi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7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1165A (zh
Inventor
Yutaka Kuroda
Tetsuya Shoji
Yasushi Naito
Seiji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3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257B/zh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感應加熱烹調器
本發明,係關於在框體內具備感應加熱線圈,於其上表面配置耐熱玻璃製之頂板的感應加熱烹調器者。
於專利文獻1,係如同文獻圖1所示,揭露配置於感應加熱線圈之溫度檢測部,係直線上配置於感應加熱線圈之中央部、於將感應加熱線圈左右均等分割之分界比前述中央部後側與眼前3處而設的感應加熱烹調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公開2005-353533
在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感應加熱烹調器,係 僅將可在同感應加熱烹調器作使用之最小徑的鍋,置於感應加熱線圈之中央部、後側、眼前側時,配置於中央部、後側、眼前側之溫度檢測部由鍋底所覆蓋。然而,使鍋靠向左右之一方側的情況下,係僅設於感應加熱線圈之中央部的一處之溫度檢測部由鍋底所覆蓋,使得該鍋底之溫度係僅以設於中央部之一處的溫度檢測部而檢測。為此,鍋底產生變化之情況下,係有無法提前檢測鍋底之溫度的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而創作者,在請求項1,係一種感應加熱烹調器,具備:顯示了將鍋作載置的環狀之載置框的頂板;設於前述載置框之下方,將前述鍋作感應加熱之感應加熱線圈;及設於前述頂板之下表面,偵測載置於前述載置框內之前述鍋的溫度之3個溫度偵測器;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 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
此外,在請求項2,係一種感應加熱烹調器,具備:顯示了將鍋作載置的環狀之載置框的頂板;設於前述載置框之下方,將前述鍋作感應加熱之感應加熱線圈;及設於前述頂板之下表面,偵測載置於前述載置框內之前述鍋的溫度之3個溫度偵測器;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
依本發明,使得即便使用小徑之烹調鍋,且於烹調鍋從感應加熱線圈之中心偏離而載置之情況下,仍可藉內側溫度偵測器與外側溫度偵測器而提前偵測鍋底之溫度,可提前控制感應加熱線圈之電力,消解鍋底周邊部 之溫度急劇上升而發生空燒或煙等的情形,為安全,同時可安心進行烹調。
1‧‧‧系統廚房
2‧‧‧框體
3‧‧‧頂板
6‧‧‧載置部
9‧‧‧上面操作部
10‧‧‧上面顯示部
13‧‧‧感應加熱線圈
13a‧‧‧感應加熱線圈右
13b‧‧‧感應加熱線圈左
13c‧‧‧感應加熱線圈中央
13a1‧‧‧內側感應加熱線圈
13a2‧‧‧外側感應加熱線圈
16‧‧‧內側溫度偵測器
15‧‧‧間隙
17(17a、17b)‧‧‧外側溫度偵測器
19‧‧‧載置框
21‧‧‧防磁環
23‧‧‧配置區域
72‧‧‧反流器
73‧‧‧反流器控制手段
74‧‧‧控制手段
75‧‧‧操作/顯示部
[圖1]將一實施例相關之內建型的感應加熱烹調器收納於系統廚房之狀態的透視圖。
[圖2]就同感應加熱烹調器之上表面作繪示的說明圖。
[圖3]就取下同感應加熱烹調器之上表面的頂板,看見感應加熱線圈之狀態作繪示的說明圖。
[圖4]以同感應加熱烹調器加熱烹調鍋時之加熱狀態的說明圖。
[圖5](a)、(b),係圖4之說明圖下的溫度上升之說明圖。
[圖6]就同感應加熱烹調器之加熱部與其控制作說明的方塊圖。
[圖7](a)、(b)係就配置溫度檢測器之位置作說明的說明圖。
以下,隨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實施例1]
圖1至圖7係繪示實施例1之感應加熱烹調器。示於圖1之烹調器,係於以下亦會詳細作說明,係於頂板3上之三處設置鍋載置部6a、6b、6c的內建型之感應加熱烹調器。另外,本實施例,係非一定為嵌入於廚房之內建型,係載置於廚房之安置型的加熱烹調器亦無妨。
加熱烹調器之框體2,係從系統廚房1之上表面降下而設置以納入。設置後係呈可從系統廚房1之前面部操作後述之烘烤爐部4與操作部面板5。
進行烹調時之作為被加熱物的烹調鍋(圖4之符號20),係載置於由配置於框體2之上表面的耐熱玻璃等所成之頂板3上。烹調鍋,係載置在描示於頂板3之載置部6使得成為可烹調。
載置部6,係於頂板3之前面側配置載置部右6a與載置部左6b,於此等兩載置部6a及6b之間的後部側大致中央部配置載置部中央6c,另外於載置部6,係顯示就載置作為被加熱物之烹調鍋20的範圍作表示之環狀的載置框19,於載置框19內載置烹調鍋20使得可有效加熱烹調鍋20。然後,於對應於頂板3之鍋載置部6a、6b、6c的框體2之下部,係分別設置供以加熱烹調鍋用之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
載置部中央6c,係位置上使用者之手難達到的地方。為此,在載置部中央6c進行之烹調的種類,係烹調者可不怎麼移動手的料理,主要適於熬煮或保溫等之 烹調。此外,熬煮或保溫,係輸出弱仍可,最大消耗電力亦有限,故設定成使設置於載置部中央6c之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的輸出,弱於對應於載置部右6a及載置部左6b而設置之感應加熱線圈右13a及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消耗電力變小。具體而言,感應加熱線圈右13a與感應加熱線圈左13b,係大致3kW,設置於載置部中央6c之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係大致1.6kW。
於圖1及圖2,於頂板3之周圍,係設置供以保護端面用之框件14。由安裝於頂板3之眼前的上端緣之框件前14a、安裝於頂板3之後方上端緣的框件後14b、安裝於右側上端緣之框件右14c、及安裝於左側上端緣之框件左14d而構成。本例係將框件分割為4片件,惟可為一體型、2片件、任意數片件,此外,亦無須安裝於頂板3之4邊,僅頂板3之眼前、僅後方、僅前後的2邊、或僅左右之二邊亦可。
於框體2之內部,係設置作為前述之發熱構材的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或電子構件(不圖示),為了將此等冷卻而於框體2之後部上面的右側設置供以從外部吸進空氣用之吸氣口。此吸氣口7,係位於設在相同框體2之後部上面的左側之排氣口8的右側。
在吸氣口7所吸入之空氣,係於冷卻在框體2之內部發熱的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或電子構件後,從排氣口8 排出於框體2外。此外,從此排氣口8,係同時排出後述之烘烤爐部4的餘熱。
烘烤爐部4,係用於烤魚或披薩等者,配置於框體2前面部之左側或右側(在本實施例係左側),於前面具備可窺視其中之燒烤情況的烘烤爐門32,於該烘烤爐門32具備把手11。另外,此烘烤爐部4,係非烤魚專用,故有時稱作烤架或烤箱。
9係上面操作部,以複數個觸式開關而構成,設於框件前14a,為可進行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的輸出調節或烹調計時器之設定、烹調菜單的叫出、保溫或煮菜、自動煮飯、油炸物烹調等之設定、加熱的開始或停止等者,使得不在框體2之前面的操作面板5進行仍可在框體2之上表面簡單操作。
10係上面顯示部,沿著上面操作部9而設於頂板3之前面側,使以上面操作部9作設定之輸出設定或烹調菜單、計時器值、烹調溫度等以容易被使用者理解的方式而顯示。
接著,利用圖3而說明有關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
感應加熱線圈右13a,係以環狀之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及於其外側設置環狀之間隙15而配置的環狀之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而形成,感應加熱線圈左13b,係以環狀之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b1、及於其外側設 置環狀之間隙15而配置的環狀之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b2而形成,將以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b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b2之兩線圈而產生的磁通予以分散而均勻化鍋底之溫度。
此外,於感應加熱線圈13之最外廓部,係以防止在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b2產生之磁場擴往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b2的外側,可有效加熱載置於載置框19內之烹調鍋20的方式,設置非磁性體的環狀之防磁環21。此防磁環21之大小與載置框19的大小設置為大致相等。另外,關於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係省略詳細說明。
接著,烹調鍋20之加熱,係載置於載置框19之中央部而加熱使得有效加熱烹調鍋20,烹調鍋20之鍋底的加熱不均變少。然而,實際上,烹調鍋20係接近使用者側,易於配置在容易載置烹調鍋20的框體2之眼前側。此外,使用者立於烹調鍋20之前,使用者邊控制烹調鍋20之把手,或者邊搖動烹調鍋20,邊將置於烹調鍋20裡面之烹調物以筷子等攪拌時,使用者之手的動作係鮮少相對於框體2之框件右14c平行從眼前側移動往後側(從後側往眼前側)。以於圖2之載置部右6a載置烹調鍋20,使烹調鍋20移動之情況為例作說明。使用者為右撇子之情況下係傾向於往左後側往眼前右側方向產生稍微斜向的移動,左撇子之情況下係傾向於從右後側往眼前左側方向產生稍微斜向的移動。為此烹調鍋20,係傾向於相對於載置區域19之中央部,而靠近後側之左右的任一 方側、或眼前側之左右的任一方側。為了偵測該烹調鍋20靠近於一方側,需要作成可積極偵測烹調鍋20之載置位置靠近載置框19的中央部、或靠近載置框19的一方方向,以於靠近載置框19之情況下將烹調鍋20的鍋底之加熱不均抑制為最小限度的方式作加熱控制。
接著就前述的檢測烹調鍋20之溫度,從而偵測烹調鍋20之位置的方法詳細作說明。
感應加熱線圈13,係分割成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烹調鍋20之鍋底的溫度之偵測,係藉外側溫度偵測器17而進行,該外側溫度偵測器17係由根據透過頂板3熱導於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之中央部而偵測的內側溫度偵測器16、及根據熱導於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之間的間隙15而偵測之2個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所成。
前述之3個溫度偵測器的配置,係以可有效偵測烹調鍋20之載置位置的方式而配置者,細節後述。
首先,就偵測烹調鍋20之載置位置的粗略方法說明概略。烹調鍋20之偵測,係可就鍋底之溫度的溫度偵測器之溫度上升作偵測而達成,於烹調鍋20之載置位置的偵測,係可就配置於不同的位置之各溫度偵測器的溫度上升作偵測而達成。其中,烹調鍋20之鍋底係具有一定程度的大小,故藉複數個溫度偵測器而偵測鍋底之溫度,使得可推測烹調鍋20相對於載置框19載置於何位置。
然後,載置可使用於表示可有效加熱烹調鍋20之範圍的載置區域19之中央部的最小徑之烹調鍋20的情況下,係以3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使得可推測其位置。另外,最小徑之烹調鍋,係指在感應加熱烹調器之安裝說明書等所定之保障安全的加熱之最小徑的鍋,例如,係相對於載置框19的直徑,60%程度之直徑的鍋。
此外,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外廓偏向載置框19的一方方向之情況下,係以2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使得可推測其位置。再者烹調鍋20從載置框19超出而載置之情況下,係以1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或完全無法偵測溫度因而在可推測位置之位置將各溫度偵測器配置於載置框19內。
接著詳細說明有關於前述之3個溫度偵測器的配置。
於頂板3,係為了有效加熱烹調鍋20,而設置令使用者得知載置烹調鍋20之位置的載置框19,在安裝說明書,係記載成烹調鍋20係載置於載置框19的中央部而使用。此外,在感應加熱烹調器係可使用的烹調鍋20之最小徑已定。在本實施例,係將此載置框19的徑設定為200mm、將可使用的烹調鍋20之最小徑設定為120mm的條件下利用圖7(a)(b)而作下述說明。
圖7,係繪示載置框19,係就將可使用於其的最小徑之烹調鍋20載置於不同的位置之例作繪示者。 在圖7,係將載置框19分割成左右之直線定為Y軸,分割成前後之直線定為X軸,X正且Y正定為第1象限,X負且Y正定為第2象限,X負且Y負定為第3象限,X正且Y負定為第4象限。此外,以20a表示載置於載置框19之中央部的最小徑之烹調鍋20,20b表示內切載置於載置框19的後側(Y)者,20c表示內切載置於載置框19的左側(-X)者,20d表示內切載置於載置框19的眼前側(-Y)者,20e表示內切載置於載置框19的右側(X)者。
然後,該3個溫度偵測器之配置條件的最低限度之條件1,係就載置於載置框19的中央部之烹調鍋20a而言,係採取配置於能以3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的位置。條件2,係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外廓靠近於載置框19的一方方向之情況下係配置於能以2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的位置。滿足此條件之配置為示於圖3的配置。
示於圖3之內側溫度偵測器16係設於載置框19的中央部,外側溫度偵測器17的位置,係設於前述之載置框19內的第2象限與第4象限之區域的2處,就該配置利用圖7而以下作說明。
首先利用圖7之(a)與(b)而說明有關於外側溫度偵測器17的配置位置。
外側溫度偵測器17之配置位置,係確認配置條件之條件1時,載置可使用於載置區域19之中央部的 最小徑之烹調鍋20a的情況下係需要配置於能以3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的位置,故在示於圖中之表示載置於載置區域19的中央部之烹調鍋20的烹調鍋20a之鍋底所覆蓋的位置配置前述3個溫度偵測器。接著作為條件2之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外廓靠近載置框19的框之情況下係需要配置於能以2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的位置,此情況下,烹調鍋20靠近於使示於圖中之烹調鍋20靠近而顯示的烹調鍋20b與烹調鍋20c之位置時,係滿足條件1而滿足條件2所需之不偵測鍋底的溫度之1個溫度檢測器的位置,係需要配置於不被烹調鍋20b與烹調鍋20c之鍋底所覆蓋的區域22d內。此外,烹調鍋靠近於烹調鍋20d與烹調鍋20e之位置時,滿足條件1而滿足條件2所需之不偵測鍋底的溫度之1個溫度檢測器的位置,係需要配置於不被烹調鍋20d與烹調鍋20e之鍋底所覆蓋的區域22b內。
根據以上,三個溫度偵測器之配置位置,一個係即使將烹調鍋20載置於載置框19內之任何位置仍被鍋底所覆蓋的大致中央部。一個係區域22d。一個係區域22b。
然而,條件2,係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外廓靠近載置框19的框之情況下係需要配置於能以2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的位置,故3個溫度偵測器之最終配置位置,一個係配置於中央部,一個係配置於在烹調鍋之載置位置載置於烹調鍋20b與20c時被鍋底所 覆蓋,且含於前述之區域22b的配置區域23b之範圍。一個,係需要配置在烹調鍋之載置位置載置於烹調鍋20d與20e時被鍋底所覆蓋,且含於前述之區域22d的配置區域23d之範圍。
換言之,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
然後,於以上說明之根據載置區域19的中央部、載置區域19、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位置關係而求出的配置區域23b與配置區域23d配置溫度偵測器,使得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從載置區域19之中央部偏離仍可確實偵測此偏離而控制感應加熱線圈。
此外,各溫度偵測器係需要完全落入圖示之配置區域23。為此,配置於載置區域19之中央部的溫度偵測器以外之其餘溫度偵測器係不會配置於圖的X軸、Y 軸。
此外,前述之配置區域23係依示於圖的第2象限與第4象限而求,惟於第1象限與第3象限求出基於前述之同樣的配置區域23仍獲得相同的效果。
換言之,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
然後,溫度檢測部係成為前述中央部、第2象限、第4象限、或前述中央部、第1象限、第3象限之配置,成為相對於框體2之框件右14c傾斜的配置,成為容易偵測前述之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所致之烹調鍋20的偏離之配置。
所以,關於感應加熱線圈13之分割,係於配置區域23b與配置區域23d內以獲得可配置外側溫度檢測器17之間隙15的方式而設置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 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然後,係於此間隙15在對應於配置區域23之位置設置2個外側溫度偵測器17者。
內側溫度偵測器16、外側溫度偵測器17a、外側溫度偵測器17b之3個溫度偵測器係可配置成直線,只要外側溫度偵測器17係設於前述之配置區域23內則亦可配置成非直線。
其中,本實施例,係將內側溫度偵測器16、外側溫度偵測器17a、外側溫度偵測器17b之3個溫度偵測器配置成直線,使得可於在圖3所示之未配置外側溫度偵測器17之區域,例如於在圖7所示之第1象限與第3象限側載置可使用之最小徑的烹調鍋20之情況下,所載置之烹調鍋202的熱順著頂板3而於外側溫度偵測器17a與外側溫度偵測器17b以同條件作偵測。
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係為了抑制集膚效應而採用絞合線。然後,於此等之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係為了加熱烹調鍋20而從後述之反流器72施加數十kHz、數百V的電壓。
接著就控制利用圖6簡單作說明。另外,關於烘烤爐部4之控制係與本實施例無直接關係,故在圖係作省略。
操作/顯示部75,係由之前所說明之上面操作部9、及上面顯示部10等所構成。將在操作/顯示部75之操作而輸入的菜單、輸出資訊、烹調之開始/切斷 資訊等作為輸入信號80送至控制手段74,將以控制手段74識認之資訊、烹調的進行狀況等之處理狀況作為顯示信號79而送至操作/顯示部75,顯示於上面顯示部10等。
控制手段74,係基於在操作/顯示部75所設定之內容及事前納入的自動烹調等之程式而控制各加熱部。基於所設定之內容而將烹調的開始、停止、輸出之設定資訊經控制信號78送至後述的反流器控制手段73。
反流器控制手段73,係基於控制手段74之指示而進行對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的電力之設定、通電的開始及停止。
再者,控制手段74接收將來自設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與感應加熱線圈左13b之內側溫度偵測器16、由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所成之溫度偵測器17、設於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的溫度偵測器18之溫度資訊予以乘上的控制信號78,對於反流器72送出反流器控制信號76從而控制反流器72,監視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之消耗電力並作修正。
關於監視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之輸出並作修正,係根據從反流器72藉檢測信號77而送達之各加熱線圈13的輸入電流及輸入電壓算出消耗電力,以輸出成為設定值之方 式依反流器控制信號76控制反流器72。
反流器72,係供以對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供應輸出用的手段,基於來自反流器控制手段73的指示而進行加熱線圈13之電源的供應。此外,此反流器72,係如同反流器控制手段73按感應加熱線圈右13a、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而設置反流器右72a、反流器左72b、反流器中央72c。然後,檢測各感應加熱線圈13(13a、13b、13c)之輸入電壓及輸入電流而予以乘於各檢測信號77而送至反流器控制手段73。
接著說明有關於該動作。作為一例說明有關於使用者於載置部右6a載置作為被加熱物之烹調鍋20而加熱之情況。
首先,按下上面操作部9之輸出鍵時,該按下之鍵信號成為輸入信號80而送至控制手段74,控制手段74,係識認輸出鍵被輸入,將此內容作為顯示信號79而傳達至操作/顯示部75,使上面顯示部10之燈點亮。
接著按下上面操作部9之切/啟動鍵時,經相同的傳達路徑(之後相同的信號路徑之說明係省略)燈點亮而開始加熱。
控制手段74指示烹調開始時,藉控制信號右78a而傳送由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所設定之輸出,接收此之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係以成為所設定的輸出之方式進行反流器右72a的控制,進行感應加熱線圈右13a之電 力控制。反流器右72a,係將輸入電壓及輸入電流之檢測值予以乘於檢測信號右77a而傳達至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在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係根據檢測值求出消耗電力,以所設定之輸出成為消耗電力的方式進行感應加熱線圈右13a之電力控制(之後相同的信號路徑之說明係省略)。
依以上之動作而進行烹調,關於此等之動作,係於載置部左6b及載置部中央6c上放置烹調鍋20而以感應加熱線圈左13b、感應加熱線圈中央13c作加熱之情況下亦為相同。
接著,利用圖4、圖5,而說明有關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內側溫度偵測器16、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之關係。另外,感應加熱線圈右13b亦同,故關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b之說明係省略。
首先,說明有關於在頂板3之載置部右6a載置直徑為大致200mm程度的烹調鍋20而加熱之情況。
對應於頂板3之載置部右6a的感應加熱線圈右13a,係線圈直徑為大致200mm、輸出大至3kW程度,故將鍋底之直徑為大致200mm程度的烹調鍋20對準於感應加熱線圈右13a(載置部右6a)而載置的情況下,雖採取於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之間保持間隙15而使以兩線圈產生的磁通分散而將鍋的溫度均勻化,即便如此如圖5(a)所示,在加熱開始初始階段,係藉外側溫度偵測器17而偵測之周邊部方 面比藉內側溫度偵測器16而偵測之烹調鍋20的中心部之溫度快溫度上升而成為高溫。
所以,將此鍋底中心部之溫度與鍋周邊部之溫度藉內側溫度偵測器16、設於間隙15之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而偵測,作為檢測信號右77a而從反流器右72a送出至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再者,將控制信號右78a送出至控制手段74。
於此,詳細說明有關於檢測信號右77a。檢測信號右77a,係運用內側溫度檢測器16與外側溫度檢測器17a、17b之3個溫度檢測器的輸出而求出者,在將3個溫度檢測器配置成大致直線狀之本實施例,係運用以下任一式作演算而求出。另外,在以下,係使內側溫度檢測器16、外側溫度檢測器17a、17b所檢測之溫度分別,為Th16(第1溫度資訊)、Th17a(第2溫度資訊)、Th17b(第3溫度資訊)。然後,演算(Th16-Th17b)+(Th17a-Th17b) (數1)
(Th16-Th17a)+(Th17b-Th17a) (數2)或者,展開(數1)(數2)之Th16+Th17a-2×Th17b (數3)
Th16-2×Th17a+Th17b (數4)
求出此等之演算結果與既定的值X之大小關係。此X之值,係依烹調模式而切換,例如,於手動模式時係120,於油炸模式時係100。
(數1)、(數2)之任一者的演算結果為大 於X時,係生成表示「鍋底溫度不均勻」之檢測信號右77a,此外,於演算結果為小於X時,係生成表示「鍋底溫度均勻」之檢測信號右77a,從反流器右72a輸出至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
然後,控制手段74係收到表示「鍋底溫度不均勻」之信號時,以停止加熱、或減弱火力之方式控制感應加熱線圈,另一方面,收到表示「鍋底溫度均勻」之信號時,以維持、或增強火力的方式控制感應加熱線圈。
於將直徑為大致200mm程度之烹調鍋20載置於正常位置時,Th17a與Th17b係大致相等,此外,此等與Th16之差亦小,故(數1)或(數2)之演算結果,係小於X。亦即,生成表示「鍋底溫度均勻」之檢測信號右77a,透過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而發送至控制手段74。
藉此,控制手段74,係通過與前述相反的途徑而將控制信號右78a送出至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再者,將檢測信號右77a送出至反流器72從而控制反流器72,以維持感應加熱線圈右13a之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的火力之方式控制電力。
內側溫度檢測器16與外側溫度檢測器17a、17b作檢測之溫度差,係與將加熱物作加熱時之輸出具有密切關係,輸出大時,係變得容易產生內側溫度檢測器16與外側溫度檢測器17a、17b檢測之溫度差,輸出小時,係變得難產生該差。為此,前述既定之值X,係在能 以最大3kW加熱之手動模式係大,在輸出低於手動模式且事前以程式作設定之油炸模式係定為小於手動模式的值。另外在油炸模式,將此X值設定為稍低之理由,係即使如後述在鍋從中央偏離時,仍可於油溫成為高異常溫度之前,偵測鍋偏位。
此外,內側溫度偵測器16與前述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係除了上述以外對於從加熱開始經過既定時間仍不會溫度上升時、或成為前述X值變成比既定大之原因的烹調鍋之中心部或周邊部翹曲者等亦對應而進行停止加熱等的控制。
接著,說明有關於直徑為大致120mm程度之小徑的烹調鍋20從中心大幅偏位而載置於頂板3之載置部右6a的情況。此情況下,在位置偏位於上下或左右而載置之情況下,係以設於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之中心部的內側溫度偵測器16、至少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中的一個以上偵測烹調鍋20之鍋底溫度,作為檢測信號右77a而從反流器右72a送出至反流器控制手段右73a,再者,將控制信號右78a送出至控制手段74,邊控制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之電力邊供應,防止烹調鍋20成為空燒狀態、或產生煙等。
即使在小徑之鍋偏位而載置時,只要能以內側溫度偵測器16、外側溫度偵測器17a、17b中的至少一個之合計2個溫度偵測器偵測鍋底之溫度,進行運用(數1)或(數2)之評估,則使得可判定鍋底之溫度是否為 均勻,進行對應於其之控制。
然後,於生成表示「鍋底溫度均勻」之檢測信號右77a時,係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之電力控制於下降之方向,抑制烹調鍋20之局部的溫度上升,謀求鍋底溫度之均勻化。尤其,於烹調鍋20配置於容易載置於靠近使用者側之側的框體2之眼前側的情況下,係藉內側溫度偵測器16、眼前側之外側溫度偵測器17a而確實控制內側感應加熱線圈13a1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13a2的電力。
如以上所說明,依本實施例,使得即便使用小徑之烹調鍋,且於烹調鍋從感應加熱線圈之中心偏離而載置之情況下,仍可藉內側溫度偵測器與外側溫度偵測器而提前偵測鍋底之溫度,可控制內側感應加熱線圈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之電力,消解鍋底周邊部之溫度急劇上升而發生空燒或煙等的情形,為安全,同時可安心進行烹調。
[實施例2]
接著說明實施例2之感應加熱烹調器。另外,與實施例1同等之點係省略說明。
在實施例1,係於求出檢測信號77時,運用(數1)或(數2)、或者(數3)或(數4),惟在本實施例,係運用別的演算式。亦即,演算(Th16-Th17b)+(Th16-Th17a) (數5)或者,展開(數5)之 2×Th16-Th17a-Th17b (數6)
求出此等之演算結果與既定的值Y之大小關係。此Y之值,係依烹調模式而切換,例如,於油炸模式時係25。
依在本實施例所示之(數5)或(數6),亦如同實施例1,只要能以至少2個溫度檢測器檢測鍋底溫度則可判定小徑鍋之鍋底溫度是否為均勻。
13a‧‧‧感應加熱線圈右
13b‧‧‧感應加熱線圈左
13c‧‧‧感應加熱線圈中央
13a1‧‧‧內側感應加熱線圈
13a2‧‧‧外側感應加熱線圈
13b1‧‧‧內側感應加熱線圈
13b2‧‧‧外側感應加熱線圈
16‧‧‧內側溫度偵測器
15‧‧‧間隙
17a、17b‧‧‧外側溫度偵測器
19‧‧‧載置框
21‧‧‧防磁環

Claims (3)

  1. 一種感應加熱烹調器,具備:顯示了將鍋作載置的環狀之載置框的頂板;設於前述載置框之下方,將前述鍋作感應加熱之感應加熱線圈;及設於前述頂板之下表面,偵測載置於前述載置框內之前述鍋的溫度之3個溫度偵測器;特徵在於: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右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使前述載置框的直徑為200mm,使前述最小徑之鍋的直徑為120mm。
  2. 一種感應加熱烹調器,具備:顯示了將鍋作載置的環狀之載置框的頂板; 設於前述載置框之下方,將前述鍋作感應加熱之感應加熱線圈;及設於前述頂板之下表面,偵測載置於前述載置框內之前述鍋的溫度之3個溫度偵測器;特徵在於: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載置在前述載置框內之任一處皆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2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將可使用的最小徑之鍋,設置於前述載置框之中央部的情況、或者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後側或右側的情況之任一者下皆被鍋底所覆蓋,且內切載置於前述載置框之眼前側或左側的任一者之情況下皆不被鍋底所覆蓋的位置,使前述載置框的直徑為200mm,使前述最小徑之鍋的直徑為120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感應加熱烹調器,其中,前述感應加熱線圈,係於內側感應加熱線圈與外側感應加熱線圈之間具有大致環狀之間隙者,前述第1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前述內側感應加熱線 圈之內周側,前述第2及第3溫度檢測器,係配置於前述間隙。
TW103137415A 2014-01-22 2014-10-29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TWI542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9091A JP6106612B2 (ja) 2014-01-22 2014-01-22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165A TW201531165A (zh) 2015-08-01
TWI542257B true TWI542257B (zh) 2016-07-11

Family

ID=5356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7415A TWI542257B (zh) 2014-01-22 2014-10-29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06612B2 (zh)
CN (1) CN104797024B (zh)
TW (1) TWI542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6757B (zh) * 2017-11-08 2022-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2393283B (zh) * 2019-08-12 2023-04-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4882A (ja) * 2002-11-11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2004241215A (ja) * 2003-02-05 2004-08-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JP3925460B2 (ja) * 2003-05-13 2007-06-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353533A (ja) * 2004-06-14 2005-12-22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6031947A (ja) * 2004-07-12 2006-02-02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39786B2 (ja) * 2005-11-14 2011-1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7103387A (ja) * 2006-12-29 2007-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82282B2 (ja) * 2007-07-19 2012-07-2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8853599B2 (en) * 2008-05-27 2014-10-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JP2009295457A (ja) * 2008-06-06 2009-12-1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誘導加熱調理器
ES2560525T3 (es) * 2009-03-19 2016-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cina de calentamiento por inducción
JP5078945B2 (ja) * 2009-05-08 2012-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1165A (zh) 2015-08-01
CN104797024B (zh) 2017-04-12
CN104797024A (zh) 2015-07-22
JP2015138632A (ja) 2015-07-30
JP6106612B2 (ja)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716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7026789A (ja) 電磁調理器
JP498228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618165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TWI542257B (zh)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502278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929545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157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23071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7903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6935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8181714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904070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902914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712640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86501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37857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513863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100908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82789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41430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1867321B1 (ko) 과열 상태를 감지가능한 전기밥솥
JP201414303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79247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302617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