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0406B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0406B
TWI500406B TW101118958A TW101118958A TWI500406B TW I500406 B TWI500406 B TW I500406B TW 101118958 A TW101118958 A TW 101118958A TW 101118958 A TW101118958 A TW 101118958A TW I500406 B TWI500406 B TW I5004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er body
grip
cover
dust
co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6789A (zh
Inventor
Shinpei Abe
Keiichi Yabe
Ryuj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6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0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0406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Description

電動吸塵器
本發明是關於電動吸塵器。
習知的電動吸塵器,相對於轉動至開放位置而抵接於制動器的主體蓋,在作用使其朝關閉方向之反方向轉動之方向的力的場合中,已知主體蓋的轉動軸與吸塵器主體的軸承之嵌合會鬆脫,藉此防止主體蓋或吸塵器主體之破損(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37796號公報
然而,習知的電動吸塵器由於是主體蓋的轉動軸與吸塵器主體的軸承之嵌合會鬆脫的構造,因此主體蓋的軸或是吸塵器主體的軸承會形成複雜的形狀。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主體蓋作用使其朝關閉方向之反方向轉動之方向的力的場合中,可藉由簡單的構造抑制動作,並防止主體蓋或吸塵器主體之破損的構造,且可穩定把持吸塵器主體的電動吸塵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的特徵為具備:吸塵器主體;一體固定在前述吸塵器主體,並且朝向該吸塵器主體之上方延伸出去的弓狀握把;以及在前述握把的前方能以設於前述吸塵器主體的支持部為支點而開閉的主體蓋。
根據本發明之電動吸塵器,相對於轉動至開放位置而抵接於制動器的主體蓋,在作用使其朝關閉方向之反方向轉動之方向的力的場合中,前述主體蓋會與一體固定在吸塵器主體的握把抵接,可抑制前述主體蓋之轉動,並防止破損。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相對於轉動至開放位置而抵接於制動器的主體蓋,在作用使其朝關閉方向之反方向轉動之方向的力的場合中,可藉由簡單的構造抑制動作,並防止主體蓋或吸塵器主體之破損的構造,且可穩定把持吸塵器主體的電動吸塵器。
以下,一面參照適當的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是本實施形態並不限於以下的內容,而可在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任意變更來實施。
此外,以下是如第2圖所示,在吸塵器主體2當中, 以設有可連接管部3(參照第1圖)的連接口2a之側為前側,以設有排氣口2j之側為後側,以設有握把20之側為上側,以與此之相反側為下側來加以說明。又,如第6圖所示,以設有吸塵器主體2之左車輪231之側為左側,以設有右車輪232之側為右側來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 [1.電動吸塵器的全體構造]
如第1圖所示,電動吸塵器1的構造具備:吸塵器主體2、管部3、設有手動操作開關SW等的操作管4、設置成伸縮自如的延長管5、第2吸入具6及第1吸入具7。
吸塵器主體2在內部具備電動送風機10(參照第2圖,以下同),藉由對操作管4的手動操作開關SW進行操作等,可進行電動送風機10之運轉的強弱切換、或是設在第1吸入具7之未圖示的電動刷的開關等。
從吸塵器主體2到第1吸入具7的管部3、操作管4、延長管5、第2吸入具6的內部設有未圖示的通風路,利用藉由電動送風機10所產生的吸引力被吸引的塵埃會通過第2吸入具6、延長管5、操作管4、管部3被吸引至吸塵器主體2,並集中在集塵裝置11(參照第2圖,以下同)。
吸塵器主體2的外殼是如第2圖所示,由下殼201及上殼202所覆蓋。集塵裝置11是位在吸塵器主體2的前側(設有連接口2a之側),在上殼202的上部一體設有握把 20。並且在握把20的前方設有可開閉的蓋構件30,集塵裝置11的上部是由蓋構件30可開閉地封住。
如第2圖所示,吸塵器主體2在前端部具備管狀的連接口2a。在吸塵器主體2的前部側具備用來將從連接口2a吸入的塵埃分離並收集的集塵裝置11,在吸塵器主體2的後部側具備與集塵裝置11連通並產生吸引力的電動送風機10。
在連接口2a插入保持有設在管部3(參照第1圖)之未圖示的接頭管件。在連接口2a的內部設有密封構件,密封構件可保持接頭管件與設在集塵裝置11側之未圖示的入口管之氣密。在吸塵器主體2的前部下面(集塵裝置11的下方)設有腳輪2c(參照第5圖(a)、(b))。
集塵裝置11的構造是具有塵埃分離部11a及塵埃收容部(塵埃收容器)11b。塵埃分離部11a是使所吸入的空氣旋轉,並利用離心分離作用(旋風方式)使塵埃分離的部分。塵埃收容部11b是與塵埃分離部11a連通,在內部具備用來收容由塵埃分離部11a所分離的塵埃之未圖示的集塵箱。
塵埃分離部11a及塵埃收容部11b是排列在集塵裝置11的軸方向(前後傾斜方向),各自相向的軸方向端部可彼此連接而可供空氣流通地連通,且可藉由使用者之操作容易地分離。其中,塵埃分離部11a是配置在吸塵器主體2的前側,塵埃收容部11b比起塵埃分離部11a是配置在吸塵器主體2的更斜後側。在塵埃分離部11a的前端部設有 未圖示的開口部,該開口部是與前述入口管連接。
塵埃分離部11a具有外筒11a1、以及設在該外筒11a1內,並且具有過濾功能的內筒11a2。在塵埃分離部11a內,空氣是通過未圖示的貫通孔從內筒11a2的外側(外筒11a1的內側)流到內筒11a2的內側,該時,無法通過貫通孔的大型垃圾會在外筒11a1與內筒11a2之間被分離。在該情況,與吸入力也有關係,但是例如具有一元硬幣以上之重量的垃圾在外筒11a1內並不會被吸起,而是會被留在外筒11a1。
這些外筒11a1及內筒11a2是被設成可藉由使用者之操作容易地分離。因此在丟棄垃圾時,可藉由使外筒11a1及內筒11a2分離,而將堆積在外筒11a1之內部的垃圾排出,即使有卡在內筒11a2之貫通孔的毛髮或線頭等垃圾的情況,也可容易地去除。
這種集塵裝置11是由側壁243(第2圖僅顯示出一側,以下同)從左右兩側保持而收容於在上殼202之前部形成開口的收容室2g(參照第9圖)。
側壁243是沿著集塵裝置11從上殼202的前部到中央部形成向上傾斜狀,在側壁243的上端部一體固定有握把20。
[2.握把]
握把20是如第2圖所示,朝向吸塵器主體2的上方延伸成弓狀,如第3圖(a)所示,從前方看來是呈角部為彎 曲狀的大致ㄇ字形狀。握把20是在一體形成的大致ㄇ字形狀的基部22安裝有第1包覆構件21及第2包覆構件26而形成的三片構造。
此外,本實施形態是使握把20的把持部22b如第5圖(a)所示,位在吸塵器主體2之重心位置G的鉛直方向上方。藉此,可穩定並牢牢地手持吸塵器主體2,把持握把20將吸塵器主體2提起進行掃除時等,吸塵器主體2就不容易搖晃,因而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穩定。因此,可獲得操作性佳的電動吸塵器1。
基部22具有豎起部22a、以及接連於豎起部22a的把持部22b。豎起部22a是如第3圖(a)之A-A線剖面圖的第4圖(a)所示,在側面看來,前端部22a1的線條是呈彎曲凹狀,後端部22a2的線條是朝向後方形成彎曲凸狀,而且是朝向上部的把持部22b逐漸變窄的形狀。
把持部22b是如第4圖(a)所示,在基部22從上方安裝有第1包覆構件21,在第1包覆構件21的下部一體形成有套筒部21c。第1包覆構件21(頂部21b1)的上面是從前側朝向後側形成向下傾斜狀,該傾斜是如第5圖(a)所示,大致對應於上殼202之後部上面202k的傾斜。藉此,可從吸塵器主體2的後側將手插入把持部22b下方而握住把持部22b,容易手持。而且,該時,由於是以手掌心包住傾斜的斜面(上面)來握住,因此把持性佳,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更為穩定。
又,在基部22是如第4圖(a)所示,形成有朝向頂部 21b1突出的補強用肋部(縱向肋部)25c。該肋部25c是朝向用手把持握把20時會形成施力方向的鉛直方向立設,其前端部22d是抵接於第1包覆構件21的下面。
把持部22b為使握把20具有強度,是如第4圖(a)所示,具備三個縱向肋部25f、以及將這些縱向肋部25f連結的橫向肋部25g(都是朝左右方向延伸連接)。又,第1包覆構件21的外周緣部25d是形成段差狀,而且是藉由套筒嵌合嵌入在缺口部22e的周緣部。藉由使周緣部形成套筒構造來謀求握把的強度提升及段差縮小。
在補強部25a形成有螺絲孔25e,藉由將通過該螺絲孔25e而插入的螺絲23螺合在一體形成於第1包覆構件的套筒部21c,可固定在把持部22b。
在補強部25a的下部是如第4圖(a)、(b)所示,形成有開口部25b,而可在該開口部25b嵌入第2包覆構件26。
第2包覆構件26是如第4圖(a)所示,呈剖面大致U字形狀,如第3圖(a)、(b)所示,是使用左右兩個螺絲23a固定在基部22。此外,第2包覆構件26亦可固定在第1包覆構件21。
藉此,由於把持部22b的開口部25b是由第2包覆構件26所覆蓋,因此可提高把持部22b的強度,使把持時的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更為穩定。藉由第2包覆構件26,可適當隱藏肋部25c及把持部22b的凹凸構造,且可防止肋部25c及把持部22b的凹凸露出。
第2包覆構件26是如第4圖(a)所示,使下部中央部 朝下方鼓出,並且具備容易用手抓住握把20的弧度。
第2包覆構件26例如可由彈性體等的軟質材形成。亦即,由較第1包覆構件21柔軟的材料形成,可提高把持性。
又,如第17圖所示,亦可為使第2包覆構件26的下面形成波形狀面26a,並且具有容易抓住的把持部22b的握把20B。
[3.蓋構件]
蓋構件30是如第5圖(a)、(b)所示,在握把20的前方設置成可在上殼202的上部開閉,在關閉狀態下是覆蓋在集塵裝置11之塵埃收容部11b的上部(參照第2圖)。
又,如第6圖所示,在打該蓋構件30的狀態,會形成塵埃收容部11b之把手11c及塵埃收容部11b之上面側部11d露出的狀態,藉由把持住把手11c,可使塵埃收容部11b從塵埃分離部11a分離而卸下。
蓋構件30是如第5圖(b)所示,具備:覆蓋在集塵裝置11之把手11c的突條部33;以及接連於突條部33而設,並且覆蓋在集塵裝置11之左右的上面側部11d的覆蓋部32、32(參照第6圖)。在蓋構件30的後部是如第7圖(a)所示,一體設有支軸34,該支軸34是被支持在設於上殼202的支持上蓋240的支承部242。藉此,蓋構件30便可朝上下方向轉動(可開閉)。
蓋構件30的後端部35是如第7圖(a)所示,越過支軸 34朝向後方延伸設置。在支持上蓋240,於支軸34周圍形成有藉由剖面圓弧部241a區隔的收容部241,蓋構件30的後端部35就位在該收容部241內。
在收容部241內是如第8圖所示,在前部設有縱壁241b。使蓋構件30朝打開方向轉動時,以支軸34為中心轉動的蓋構件30的後端部35會抵接於該縱壁241b,縱壁241b具有作為避免蓋構件30繼續朝打開方向轉動的轉動限制部的功能。
本實施形態在將蓋構件30從關閉狀態打開90度的狀態(參照第5圖(b)、第7圖(b)),蓋構件30的後端部35會抵接於縱壁241b,以防止蓋構件30從該狀態繼續朝打開方向轉動。
在此,在蓋構件30打開的狀態(參照第5圖(b)、第7圖(b)),如第8圖所示,在蓋構件30的突條部33的上面33a與握把20之把持部22b的前端部27之間會形成間隙S1。
亦即,藉由打開蓋構件30使蓋構件30的後端部35抵接於縱壁241b,在蓋構件30之轉動受到限制的狀態下,蓋構件30就不會抵接於握把20的前端部27,而是會保持間隙S1。藉此,可防止因為抵接於握把20之前端部27而對蓋構件30造成的損害。
此外,蓋構件30是由樹脂材形成,具有若干的彈性。因此,當蓋構件30越過前述打開位置繼續朝打開方向被推壓等的情況,蓋構件30會因為彈力而形成抵接於握 把20之前端部27的狀態,使蓋構件30的轉動停止。藉此,可防止蓋構件30過度打開,並防止蓋構件30的破損。
[4.除塵單元]
如第9圖所示,從在上殼202之前部形成開口的收容室2g卸下集塵裝置11(參照第2圖,以下同)時,除塵單元40會露出在收容室2g的後面。亦即,在集塵裝置11的下游側配置有除塵單元40,在除塵單元40則有設在集塵裝置11之後部之未圖示的過濾裝置與其相對向。
除塵單元40是用來使集塵裝置11之未圖示的過濾裝置除塵的單元,如第10圖所示,其構造是具備:過濾殼體41、過濾器44、支持框45、搖動框45a、旋轉體43及旋轉體蓋板46。
過濾殼體41是具有用來劃分收容室2g(參照第9圖,以下同)以及可配置電動送風機10(參照第2圖,以下同)的電動送風機室的隔壁的功能,如第11圖所示,具有形成有放射狀之肋部41c1的開口部41c。
在過濾殼體41的後面設有由未圖示的電動機驅動的驅動機構42,以經由驅動機構42露出在過濾殼體41之前面左下部的方式設置的旋轉體43會受到驅動而旋轉。旋轉體43的旋轉軸方向是吸塵器主體2的左右方向,並藉由未圖示的軸承部可旋轉地支持在過濾殼體41。
在過濾殼體41,驅動機構42及旋轉體43是集中配置在左側部,比起這些所占的面積,開口部41c的開口面積 更大。如此藉由增加開口面積,可使電動吸塵器1的吸入功率提升。
在此,在過濾殼體41的後面是如第13圖(a)所示,氣密連接有吸入通道48。吸入通道48具有導風路48b,導風路48b的前端開口48a是與過濾殼體41的後面側(開口部41c)連通,導風路48b的後端開口48c是與未圖示的電動送風機10的吸入側連通。
過濾器44,如第11圖所示,是用來吸附殘留在集塵裝置11外的塵埃的輔助過濾器,是配置成被夾持在過濾殼體41與支持框45之間。藉由該過濾器44,適當抑制塵埃被吸入配置在下游側的電動送風機10的情況。
支持框45是由安裝在過濾殼體41之前面的大格子形成的框體,並且可搖動地支持著搖動框45a。支持框45在上部設有卡止部45d,藉由該卡止部45d,支持框45可裝脫自如地安裝在過濾殼體41的前面。
搖動框45a具備:支軸部45b、作用桿45c、賦能部45e、及拍打器45f。
支軸部45b是形成在搖動框45a的左右,並且插入在支持框45之未圖示的軸承。藉由這種構造,搖動框45a是以支軸部45b為軸搖動自如地安裝於支持框45。
作用桿45c是藉由與設在旋轉體43之右端部的凸輪突起43a滑接而使搖動框45a搖動的構件。
賦能部45e是形成在搖動框45a的上端部,並藉由內側所具備之未圖示的賦能彈簧,朝前方向(打擊集塵裝置 11之過濾構件的方向)彈推拍打器45f。
拍打器45f是形成在搖動框45a的上側,是配置在藉由搖動框45a之搖動而可打擊集塵裝置11之過濾構件的位置。又,在支持框45設有用來限制搖動框45a之搖動範圍之未圖示的限制構件。
此外,在過濾殼體41的後方,與電動送風機10並列配置有用來捲取並收納電源線的捲線器。又,在電動送風機10的下方配置有用來控制電動送風機10之旋轉速度之未圖示的控制基板。
旋轉體43(參照第12圖(a))是如第10圖、第12圖(b)所示,由旋轉體蓋板46所覆蓋。旋轉體蓋板46是薄板狀的構件,在右端部形成有可卡止在設於隔壁41a(參照第12圖(a))之未圖示的缺口部的卡止片(未圖示)。要安裝旋轉體蓋板46時,可將該卡止片卡止在隔壁41a的缺口部而暫時固定旋轉體蓋板46,並防止組裝時之脫落。
如第12圖(a)所示,在過濾殼體41是與旋轉體蓋板46相對向地形成有插入孔41b。在該插入孔41b可插入設在旋轉體蓋板46之後面之未圖示的套筒部,旋轉體蓋板46是藉由從過濾殼體41之後面側通過插入孔41b螺合在該套筒部之未圖示的螺絲而固定。
當旋轉體蓋板46固定在過濾殼體41時,如第13圖(a)、(b)所示,其右端部46a會保持在推壓支持框45之下端部45g的狀態。因此,藉由旋轉體蓋板46之固定,可防止支持框45之下端部45g的偏移或脫落。
接下來,針對除塵單元40的動作加以說明。例如,在掃除後對手動操作開關SW(參照第1圖)進行OFF操作時,藉由未圖示的控制裝置之控制,除塵單元40的電動機會被驅動,旋轉體43會受到驅動機構42的驅動並旋轉。
如此一來,設在旋轉體43的凸輪突起43a就會抵接在支持於支持框45的搖動框45a的作用桿45c。接下來,凸輪突起43a會與作用桿45c滑接,並且朝前方向將作用桿45c推起。藉此,搖動框45a會以支軸部45b為中心搖動,並抵抗賦能部45e的彈力而壓縮賦能部45e之未圖示的彈簧。
接下來,當旋轉體43又旋轉時,凸輪突起43a與作用桿45c的抵接會解除,賦能部45e之未圖示的彈簧會復原,拍打器45f會朝前方向(打擊除塵裝置11之過濾構件的方向)受到彈推。
藉此,過濾構件會受到敲打,並將蓄積在過濾器的塵埃除塵。
[5.站立構造]
接下來,針對用來使吸塵器主體2保持在立起成直立狀態的站立構造,參照第14圖至第16圖加以說明。此外,第15圖所示的站立構造容後說明。
如第14圖(a)、(b)所示,站立構造是具備可安裝在吸塵器主體2之上殼202之後部的後部外蓋210。
在吸塵器主體2的後部,上殼202是藉由一根螺絲 206b固定在下殼201,在設於上殼202之後部的支柱206的基端設有螺絲孔206a。在支柱206的左右兩側形成有作為吸塵器主體2之排氣口2j的開口203、204,以謀求輕量化。在開口203的左側部形成有電源插頭205a的取出口205。
後部外蓋210是形成覆蓋上殼202之後部的前述支柱206、開口203、204的橫長形狀,並且具有覆蓋上殼202之左右後部的車輪收藏區202g、202g之彎曲形成的左右兩側部分210g、210g。
在後部外蓋210的後面突設有支持部211。支持部211是如第16圖(a)所示,在使吸塵器主體2立起成直立狀態時會抵接於地面GL,並穩定地支持吸塵器主體2。
在後部外蓋210形成有複數個與上殼202之開口203、204連通之形成開口的小窗210b,而且在小窗210b的上部隔著支持部211形成有橫長的開縫210c。在這些小窗210b及開縫210c的前面安裝有未圖示的排氣口過濾器。
又,在小窗210b的左側形成有對應於取出口205的開口210a。
這種後部外蓋210是將設在上端緣的鉤部210d、210d鉤在上殼202的承掛部202d、202d而安裝在上殼202的後部,並將通過左右螺絲孔210e、210e而插入的螺絲210f、210f螺合在突設於上殼202之後部的套筒部202e、202e,而可固定在上殼202的後部(參照第14圖(b))。
而且,如第16圖(a)所示,藉由使吸塵器主體2立起 ,使後部外蓋210的支持部211抵接於地面GL,可使吸塵器主體2以立起成直立的狀態保持。
在這種站立構造當中,假設支持部211破損的情況,並不需要更換整個上殼202,只要僅更換後部外蓋210即可,因此更換作業簡單,零件價格也變得便宜。因此可降低費用。
又,在上殼202的後部,於開口203、204之間設有支柱206,因此由於使吸塵器主體2立起時的衝擊等,假設吸塵器主體2內的電動送風機10朝向上殼202的後部搖動,也可藉由支柱206適當地抑制該搖動。因此,電動送風機10之吸入側與排氣側的氣密性不會受影響,而可適當地維持吸入性能。
又,即使在後部外蓋210的過濾器產生堵塞的情況,也可卸下後部外蓋210簡單地清理。因此,維修性佳。
第15圖顯示出站立構造的其他例子。第15圖(a)、(b)所示的站立構造是具備可安裝在吸塵器主體2之上殼202之後部的支持構件220。
在吸塵器主體2的後部,上殼202是藉由一根螺絲209固定在下殼201,在設於上殼202之後部的縱形凹槽207內設有未圖示的螺絲孔。
在縱形凹槽207內的底面是如第15圖(c)所示,形成有凹部201b。又,在縱形凹槽207的左右兩側部形成有朝向後方突出的套筒部208、208。
支持構件220是如第15圖(c)所示,具備支持基部 220a、以及一體設在該支持基部220a的插入部220b。支持基部220a具有可收容上殼202之套筒部208、208的大小,並且形成有與套筒部208、208連通的螺絲孔220c、220c。
插入部220b是呈可插入上殼202之縱形凹槽207的縱長棒狀,在下端形成有可卡止在縱形凹槽207之凹部201b的卡止突部221b。當插入部220b被插入縱形凹槽207時,後面會與上殼202的後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
這種支持構件220是將插入部220b插入上殼202的縱形凹槽207,並將其下端的卡止突部221b卡止在縱形凹槽207的凹部201b,而將支持基部220a覆蓋在上殼202的套筒部208、208,並藉由將通過左右螺絲孔220c、220c而插入的螺絲222、222螺合在套筒部208、208,而可固定在上殼202的後部(參照第15圖(b))。
而且,如第16圖(b)所示,藉由使吸塵器主體2立起,使支持構件220抵接於地面GL,可使吸塵器主體2以立起成直立的狀態保持。
在這種站立構造當中,假設支持構件220破損的情況,並不需要更換整個上殼202,只要僅更換支持構件220即可,因此比起更換第14圖所示的後部外蓋210的作業,作業更為簡單,零件價格也更便宜。因此,可更進一步降低費用。
又,套筒部208、208是朝荷重之作用方向同軸地突出而形成,因此使吸塵器主體2立起成直立狀態時儘管有 衝擊荷重作用,也可適當與此作用抗衡。
而且,藉由支持構件220所具備的插入部220b,安裝有上殼202的螺絲209會被隱藏,因此可獲得外觀佳,設計性也良好的吸塵器主體2。
此外,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的上殼202主要只有在後部是分開形成(後部外蓋210),或是一體的差異,因此在上殼202之成形時,藉由使相當於該後部外蓋210之部分的成形模以可裝卸更換的方式構成,便可共用主要部分的成形模,也適合製造所有形式的上殼202。因此,生產性佳。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形態之電動吸塵器1,握把20是一體固定在吸塵器主體2,並且呈朝向吸塵器主體2之上方延伸出去的弓狀,因此可穩定並牢牢地抓握吸塵器主體2,並且在把持握把20拿起吸塵器主體2進行掃除時等,吸塵器主體2不容易搖晃,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穩定。因此,可獲得操作性佳的電動吸塵器1。
又,握把20可藉由組合其他構件(基部22、第1包覆構件21、第2包覆構件26)而構成容易提高強度的形狀。而且,由於是由不同的構件組成的構造,因此可使用具有軟質材或緩衝性的材質構成第1包覆構件21或第2包覆構件26,且可形成容易抓握容易操作的電動吸塵器1。
在此,假設握把20的把持部22b是由一個構件形成的情況,若以抓握容易度為優先考量,則把持部22b的剖面會變得空洞化,很可能無法確保強度。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是由不同的構件(基部22、第1包覆構件21、第2包覆構件26)構成握把20,因此可同時謀求抓握容易度及強度之確保,且可獲得容易操作的電動吸塵器1。
又,由於把持部22b的中央部分是藉由螺絲23而安裝,因此可使荷重施加的部分具有強度。藉此,把持握把20時之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會更為穩定。
握把20之第1包覆構件21的上面(頂部21b1)是從前側朝後側形成向下傾斜狀,因此可從吸塵器主體2的後側將手插入把持部22b下方而抓握把持部22b,握持容易。又,該時,由於是以手掌心包住傾斜的斜面(上面)的方式握住,因此把持性佳,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會更為穩定。
又,握把20之固定是鉛直方向,在套筒部24a、24b周圍不容易產生應力,因此可有效提高握把20的固定強度。又,由於套筒部24a、24b是朝鉛直方向(自重方向)延伸,並藉由從吸塵器主體2之內側(上殼202的內側)安裝的螺絲而固定,因此握把20不容易脫落,而可有效提高握把20的固定強度。
又,把持部22b是位在吸塵器主體2之重心位置G的鉛直方向上方,因此把持時之吸塵器主體2的姿勢會更為穩定,而可獲得操作性佳的電動吸塵器1。
又,握把20從吸塵器主體2的側面看來,是從吸塵器主體2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後方上方傾斜地延伸出去,因此可覆蓋隱藏位於握把20之把持部22b之前方的蓋構件 30的支軸34附近,且可獲得外觀佳、設計性也良好的吸塵器主體2。而且,不會妨礙蓋構件30之開閉,亦可適當確保吸塵器主體2之前部的集塵裝置11的設置空間。這對於集塵裝置11之容量的確保相當有幫助。
在握把20,當蓋構件30越過打開位置轉動時會有蓋構件30與之抵接,握把20可作為用來限制蓋構件之轉動的制動器的功能,因此可適當防止蓋構件30之破損,另外,也不再需要設置蓋構件30之轉動限制用的限制機構,因而可使構造簡化。這對於吸塵器主體2之重量降低、成本降低相當有幫助。
1‧‧‧電動吸塵器
2‧‧‧吸塵器主體
10‧‧‧電動送風機
11‧‧‧集塵裝置
20,20A,20B‧‧‧握把
22b‧‧‧把持部
21,25,26‧‧‧包覆構件
25c‧‧‧肋部
30‧‧‧蓋構件
G‧‧‧重心位置
第1圖是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電動吸塵器的外觀斜視圖。
第2圖是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電動吸塵器之吸塵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3圖(a)是握把的正面圖,(b)是握把的下面圖。
第4圖(a)是第3圖(a)的A-A線剖面圖,(b)是第3圖(a)的B-B線剖面圖。
第5圖(a)是吸塵器主體的側面圖,(b)是使蓋構件轉動至打開位置之狀態的吸塵器主體的側面圖。
第6圖是使蓋構件轉動至打開位置之狀態的吸塵器主體的上面圖。
第7圖(a)是位於關閉位置的蓋構件的剖面圖,(b)是 位於打開位置的蓋構件的剖面圖。
第8圖是位於打開位置的蓋構件的放大剖面圖。
第9圖是從正面斜上方觀看將塵埃收容器及旋轉體外蓋拆卸後之狀態的吸塵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10圖是除塵單元的正面圖。
第11圖是除塵單元的分解斜視圖。
第12圖(a)是將缸蓋拆卸後之狀態的除塵單元的斜視圖,(b)是裝上缸蓋之狀態的除塵單元的斜視圖。
第13圖(a)是根據第10圖之E-E線的除塵單元及吸氣上蓋的剖面圖,(b)是要部的放大剖面圖。
第14圖(a)、(b)是吸塵器主體之後部的站立構造的斜視圖。
第15圖(a)、(b)是吸塵器主體之後部的其他站立構造的斜視圖,(c)是要部的分解斜視圖。
第16圖(a)是使第14圖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站立之狀態的側面圖,(b)是使第15圖所示的吸塵器主體站立之狀態的側面圖。
第17圖是變形例之握把的正面圖。
2‧‧‧吸塵器主體
2a‧‧‧連接口
2c‧‧‧腳輪
11‧‧‧集塵裝置
11a‧‧‧塵埃分離部
11b‧‧‧塵埃收容部
11c‧‧‧把手
11d‧‧‧上面側部
20‧‧‧握把
30‧‧‧蓋構件
32‧‧‧覆蓋部
33‧‧‧突條部
34‧‧‧支軸
201‧‧‧下殼
202‧‧‧上殼
202k‧‧‧後部上面
231‧‧‧左車輪
243‧‧‧側壁
G‧‧‧重心位置

Claims (1)

  1. 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徵為具備:具有集塵裝置且被殼所覆蓋的吸塵器主體;以及固定在前述吸塵器主體,並且朝向該吸塵器主體之上方延伸出去的弓狀握把,前述握把的把持部是位在前述吸塵器主體之重心位置的鉛直方向上方,在前述把持部的前方,於前述吸塵器主體的上面設有經由支軸開閉自如的蓋構件,前述蓋構件可在覆蓋前述集塵裝置的關閉位置與前述集塵裝置可裝卸於前述吸塵器主體的打開位置轉動,前述握把在前述蓋構件越過前述打開位置而轉動時,該蓋構件會與之抵接,具有作為用來限制該蓋構件之轉動的制動器的功能,在前述殼具備:被設於前述支軸的上方,且藉由與前述支軸的上表面接觸,使前述蓋構件形成可開閉的支承部。
TW101118958A 2011-06-29 2012-05-28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TWI500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3734A JP5759806B2 (ja) 2011-06-29 2011-06-29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789A TW201306789A (zh) 2013-02-16
TWI500406B true TWI500406B (zh) 2015-09-21

Family

ID=4768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958A TWI500406B (zh) 2011-06-29 2012-05-28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9806B2 (zh)
TW (1) TWI5004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0271B2 (ja) * 2015-06-29 2019-01-09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CN109154305B (zh) * 2016-05-25 2020-06-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送风机、电动吸尘器及干手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501A (ja) * 1993-12-13 1995-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5237796A (ja) * 2004-02-27 2005-09-08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7105152A (ja) * 2005-10-12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10172626A (ja) * 2009-01-30 2010-08-12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137759U1 (de) * 1981-12-24 1982-06-16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5600 Wuppertal Anordnung zur schwenkbaren befestigung eines deckels fuer den staubfilterraum eines staubsaugers
JPH0346703Y2 (zh) * 1985-05-20 1991-10-02
JP2841582B2 (ja) * 1989-11-27 1998-12-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SE9800405D0 (sv) * 1998-02-12 1998-02-12 Electrolux Ab Handtag för en dammsuga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501A (ja) * 1993-12-13 1995-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05237796A (ja) * 2004-02-27 2005-09-08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7105152A (ja) * 2005-10-12 2007-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JP2010172626A (ja) * 2009-01-30 2010-08-12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09787A (ja) 2013-01-17
TW201306789A (zh) 2013-02-16
JP5759806B2 (ja)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9641B2 (ja) 電気掃除機
TWI500406B (zh)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JP2004313249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152986B1 (ko) 전기 청소기
JP6787121B2 (ja) 掃除機
JP4091514B2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0061873A1 (ja) 電気掃除機
JP569904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6198152A (ja) 電気掃除機
JP514145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65154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97313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8000385A (ja) 電気掃除機
JP7200848B2 (ja) 吸込具
TW201347715A (zh) 吸塵器
JP2013009793A (ja) 電気掃除機
JP5104534B2 (ja) 電気掃除機
JP6841037B2 (ja) 掃除機
JP6717010B2 (ja) 吸込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6724500B2 (ja) 吸込具
JP2023137723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掃除掃除機システム
JP2023137722A (ja) 電気掃除機ステーション
JP4935497B2 (ja) 電気掃除機
JPH0427486Y2 (zh)
JP2006334218A (ja) 電気掃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