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532B - 跨坐型電動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電動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532B
TWI499532B TW102110630A TW102110630A TWI499532B TW I499532 B TWI499532 B TW I499532B TW 102110630 A TW102110630 A TW 102110630A TW 102110630 A TW102110630 A TW 102110630A TW I499532 B TWI499532 B TW I4995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rame
battery
lock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5783A (zh
Inventor
Shinji Kawatan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5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5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5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跨坐型電動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之跨坐型電動車輛,該跨坐型電動車輛具備:一根主框架,其自頭管向後方伸出;樞軸框架,其自該主框架之後端向下方伸出;下行框架,其自主框架之前端向下方伸出;及底框架,其自下行框架之下端向後方伸出,且其後端連結於樞軸框架。於跨坐型電動車輛中,於由上述框架群所形成之空間中可裝卸地設置有電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83332號公報
於確保大容量之電池收納空間之跨坐型電動車輛中,雖可確保續航距離,但大型之電池之裝卸作業非常耗費工時。針對於此,於上述習知之跨坐型電動車輛中,藉由將底框架設為可卸除而實現作業性之改善,但存在進一步改善之餘地。
又,於此種跨坐型電動車輛中,於搭載裝卸式之電池之 情形時,需要防盜措施。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情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於在由車架之框架群所形成之空間中可裝卸地設置有電池之構成中,可提高電池之卸除作業之作業性,並且可簡單地獲得電池之防盜效果。
作為上述問題之解決手段,第1發明提供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其具備:主框架(4),其自頭管(3)向後方伸出;樞軸框架(5),其自上述主框架(4)之後端向下方伸出;下行框架(6),其於上述主框架(4)之前部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及底框架(7),其自上述下行框架(6)之下端向後方伸出,且其後端連結於上述樞軸框架(5);且於由上述主框架(4)、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樞軸框架(5)所形成之空間中,可裝卸地設置有電池(20),該跨坐型電動車輛之特徵在於:上述電池(20)與上述下行框架(6)及上述底框架(7)成為一體,上述底框架(7)係藉由與上述樞軸框架(5)之間之卡合手段(23)而可裝卸地卡合於該樞軸框架(5),上述下行框架(6)或上述電池(20)係藉由與上述主框架(4)之間之鎖止手段(24)而可裝卸地固定於該主框架(4),於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從而解除上述下行框架(6)或上述電池(20)與上述主框架(4)之固定時,容許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以上述底框架(7)與上述樞軸框架(5)卡合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於上述頭管(3)可旋轉地支撐有轉向軸(12),並且於該轉向軸(12)之上方配置有把手(15),於其下方配置有車輪(WF),上述車輪(WF)位於上述下行框架(6)之前方,上述車輪(WF)於未轉向上述把手(15)之狀態下,位於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以上述 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時之該等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中之至少任一者的搖動軌跡(C1)上,從而限制上述電池(20)自車體之卸除,且於轉向上述把手(15)之狀態下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由此容許上述電池(20)自車體之卸除。
第2發明係如第1發明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還具備限制上述把手(15)之旋轉之把手鎖止機構(40),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銷構件(45),其藉由鑰匙之操作而朝向上述轉向軸(12)突出;及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其配置於上述轉向軸(12)之外周,且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上述銷構件(45)於至少未轉向上述把手(15)之狀態下,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相對向而被限制較該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係以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朝左右轉向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成為不與上述銷構件(45)相對向之方式配置,上述銷構件(45)於上述把手(15)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被容許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於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成為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的第1突出位置(pr1)時,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上並列,藉此使上述把手(15)為把手鎖止狀態,上述車輪(WF)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於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中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而將上述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進而僅藉由對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進行既定操作而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
第3發明係如第2發明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銷構件(45)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被容許朝向第2突出位置(pr2)突出,該第2突出位置(pr2)較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上述鎖止手段(24)與上述鑰匙之操作連動,於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時解除。
第4發明係如第3發明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圓筒(42),其由上述鑰匙插入,且可使插入狀態之該鑰匙進行旋轉操作;上述圓筒(42)包含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48),上述軸部(48)藉由於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時,卡合於使上述鎖止手段(24)解除之臂構件(55),並朝向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之方向進而操作上述鑰匙,從而對上述臂構件(55)賦予用以使上述鎖止手段(24)解除之作用力。
第5發明係如第3或4發明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轉向軸(12)之外周進而固定有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延伸之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上述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係配置於如下位置:於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靠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之內側,在該徑向至少一部分不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重疊,且配置於如下位置: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一方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限制上述銷構件(45)之自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向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
第6發明係如第3至5發明中任一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除使上述把手(15)為把手鎖止狀態、及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以外,亦可進行該跨坐型電 動車輛之起動及停止之切換。
第7發明係如第1至6發明中任一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下行框架(6)與上述底框架(7)之交點,設置有於上述鎖止手段(24)之解除時與地面接觸之滾輪(25)。
根據第1發明,藉由解除固定下行框架或電池與主框架之鎖止手段,使下行框架、底框架、及電池以底框架與樞軸框架之卡合位置為支點而搖動,其後,自底框架卸除樞軸框架,而可卸除與下行框架及底框架為一體之電池,因此可相對平緩地進行作為重物之電池之卸除作業,從而可提高電池之卸除作業之作業性。
又,藉由於轉向把手時容許搖動並卸除電池,而形成若不進行既定之程序則無法卸除電池之構成,因此可簡單地獲得電池之防盜效果。進而,於未轉向把手之狀態下,車輪位於下行框架、底框架、及電池中之至少任一者之搖動軌跡上,但藉由轉向把手而可進行電池之卸除,因此能夠於安裝在車體之狀態下沿車輪側延伸之方式構成電池,從而亦可實現電池容量之確保。
根據第2發明,僅於把手鎖止狀態下容許解除鎖止手段而搖動並卸除電池,從而可抑制因使用者誤操作而導致電池與車輪發生干涉。
根據第3發明,可使鎖止手段與把手鎖止機構連動,於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解除鎖止手段,因此可確實地抑制因使用者誤操作而導致電池與車輪發生干涉。
根據第4發明,可利用伴隨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之旋轉來進行鎖止手段之解除。
根據第5發明,藉由設為於把手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任 一方轉向既定角度之狀態下,無法進行鎖止手段之解除,而可設為僅可沿規定之方向解除鎖止手段之構成。
根據第6發明,可使電池之裝卸作業容易進行。
根據第7發明,可藉由單一之鑰匙之操作實施起動及停止之切換以及把手鎖止及鎖止手段之解除,從而可實現有效之操作方法。
1‧‧‧跨坐型電動車輛
2‧‧‧車架
3‧‧‧頭管
4‧‧‧主框架
5‧‧‧樞軸框架
6‧‧‧下行框架
7‧‧‧底框架
8‧‧‧座椅車架
9‧‧‧支撐車架
10‧‧‧座椅支撐車架
11‧‧‧座椅
12‧‧‧轉向軸
13‧‧‧橋接構件
14‧‧‧前叉
15‧‧‧把手
16‧‧‧搖臂
17‧‧‧樞軸
18‧‧‧後減震單元
20‧‧‧電池
21‧‧‧盒體
4A、22‧‧‧托架
23‧‧‧卡合手段
24‧‧‧鎖止手段
25‧‧‧滾輪
26、84‧‧‧掛鉤
27‧‧‧橫桿
28‧‧‧撞針
29‧‧‧閂鎖
30‧‧‧金屬線
31‧‧‧平板
32‧‧‧閂鎖軸
33‧‧‧閂鎖本體
34‧‧‧導溝部
35‧‧‧臂軸
36‧‧‧定位臂
37‧‧‧抵接臂
38‧‧‧卡止臂
39‧‧‧卡止凸部
40‧‧‧把手鎖止機構
41‧‧‧鑰匙孔
41A‧‧‧切斷位置(OFF)
41B‧‧‧導通位置(ON)
41C‧‧‧起動位置(START)
41D‧‧‧把手鎖止位置(LOCK)
41E‧‧‧電池鎖止解除位置(OPEN)
42‧‧‧圓筒
43‧‧‧支撐柱
44‧‧‧撐條
45‧‧‧銷構件
46‧‧‧把手鎖止限制構件
47‧‧‧電池鎖止限制構件
48‧‧‧軸部
50‧‧‧上側平板
51‧‧‧下側平板
55‧‧‧臂構件
56‧‧‧基座部
57‧‧‧臂本體
58‧‧‧抵接部
80‧‧‧把手部
82‧‧‧纜線
C1、C2、C3‧‧‧搖動軌跡
FR‧‧‧車輛之前方
UP‧‧‧車輛之上方
LH‧‧‧車輛之左方
L1‧‧‧軸線
M‧‧‧電動馬達
WF‧‧‧前輪
WR‧‧‧後輪
pr1‧‧‧第1突出位置
pr2‧‧‧第2突出位置
P1‧‧‧卡合位置
α‧‧‧向左角度
β‧‧‧向右角度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跨坐型電動車輛之右側視圖。
圖2係上述跨坐型電動車輛之車輛前部之右側視圖。
圖3係於上述跨坐型電動車輛中轉向車輪之狀態下的車輛前部之右側視圖。
圖4係表示沿圖2之A-A線觀察的上述跨坐型電動車輛所包含之鎖止手段之圖,(A)係表示鎖止前之狀態之圖,(B)係表示鎖止後之狀態之圖。
圖5係表示上述跨坐型電動車輛所具備之把手鎖止機構之圖。
圖6係表示上述把手鎖止機構中之鑰匙筒(key cylinder)之圖。
圖7係沿圖5之B-B線之一部分構件之剖面圖,且係說明上述把手鎖止機構之動作之圖,(A)係表示車輪之正立狀態之圖,(B)係表示車輪之左轉向狀態之圖,(C)係表示車輪之右轉向狀態之圖。
圖8係說明上述把手鎖止機構中之鑰匙筒所具備之藉由鑰匙操作而旋轉之軸部之圖,(A)係表示未操作鑰匙之狀態之圖,(B)係表示使鑰匙以既定角度旋轉之狀態之圖,(C)係表示自(B)所示之狀態進而使鑰匙以既定角度旋轉之狀態之圖。
圖9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車輛前部之右側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再者,於以下所使用之圖式中,箭頭FR係表示車輛之前方,箭頭UP係表示車輛之上方,箭頭LH係表示車輛之左方。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電動車輛1具備包含數個框架之車架2。
車架2具備:一根主框架4,其自頭管3向後方、詳細而言為後下方伸出;左右一對樞軸框架5,其自主框架4之後端向下方伸出;下行框架6,其於主框架4之前部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底框架7,其自下行框架6之下端向後方伸出,且其後端連結於樞軸框架5;左右一對座椅車架8,其自主框架4之後部向後上方伸出;及左右一對支撐車架9,其自主框架4之後端向後上方伸出,且連接於座椅車架8之前後方向大致中央之部位。
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為一體,且於側視時形成為L字狀。又,於座椅車架8之上部,固定有座椅支撐車架10,其具有沿水平方向而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之水平區域,於該座椅支撐車架10之水平區域支撐有供駕駛者就坐之座椅11。
於頭管3可旋轉地支撐有轉向軸12,轉向軸12之上下端部自頭管3向外側突出,於轉向軸12之下端固定有沿車寬方向延伸之橋接構件13,橋接構件13之兩端部分別固定於前叉14之上端。又,於前叉14之下端可旋轉地支撐有前輪WF。又,於轉向軸12之上端固定有包含單一之管材之把手15。即,於轉向軸12之上方配置有把手15,且於下方配置有前輪WF。再者,圖中L1係表示轉向軸12之軸線。
於樞軸框架5,經由樞軸17而可搖動地支撐有搖臂16 之前部,搖臂16係設為僅藉由車寬方向左側之臂而軸支承後輪WR之懸臂式。於搖臂16之後部,收納有驅動後輪WR之電動馬達M。又,於座椅車架8與搖臂16之前部之間設置有後減震單元18。
再者,於搖臂16內,除電動馬達M以外,還集中配置有作為旋轉驅動力之斷接機構(connection-disconnection mechanism)之離心式離合器及減速機構(均未圖示)、以及控制電動馬達M之輸出之PDU(Power Drive Unit,動力驅動單元)。即,搖臂16與上述電動馬達M等一起構成作為跨坐型電動車輛1之動力機關之擺動單元。
對電動馬達M供給電力之電池20係可裝卸地設置於由主框架4、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樞軸框架5所形成之空間中,該電池20係在於側視時形成為大致三角形狀之盒體21中收容鋰離子電池等而構成。
電池20之盒體21中,於側視時呈大致三角形狀之三邊中之一邊係沿上下方向而固定於下行框架6,使自該固定於下行框架6之一邊之下端向後方延伸之邊沿前後方向而固定於底框架7,從而電池20與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成為一體。又,未固定於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之盒體21之一邊成為沿主框架4之下表面而延伸,且接近該下表面之狀態。
再者,於圖中,符號22係表示固定於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以藉由緊固等而固定電池20之盒體21的數個托架。
於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底框架7係藉由在與樞軸框架5之間構成之卡合手段23而可裝卸地卡合於樞軸框架5,電池20之上部係藉由在與主框架4之間構成之鎖止手段24而可裝卸地固定於主框架4。藉此,電池20係支撐於主框架4及樞軸框架5。再者,於本實 施形態中,下行框架6之上端於上下方向自主框架4分離而未直接固定。
而且,一併參照圖2、圖3,於解除鎖止手段24從而解除電池20與主框架4之固定時,容許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卡合底框架7與樞軸框架5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其後,底框架7係藉由自樞軸框架5卸除,從而自車體卸除。
進而,參照圖2,於該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前輪WF於未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位於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上述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時之下行框架6及電池20的搖動軌跡C1、C2上。又,參照圖3,前輪WF於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C2。再者,於該圖中為右轉向之狀態,但左轉向之狀態亦相同。
即,於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若未處於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則下行框架6及電池20與前輪WF發生干涉,而無法順利地卸除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
再者,上述搖動軌跡C1係下行框架6中之距離卡合位置P1最遠之部位即上端前緣之以卡合位置P1為支點的搖動軌跡,上述搖動軌跡C2係電池20中之距離卡合位置P1最遠之部位即盒體21之上部之以卡合位置P1為支點的搖動軌跡。又,此處,如圖3所示,於下行框架6與底框架7之交點(連結位置),可旋轉地設置有滾輪25,該滾輪25於鎖止手段24之固定時離開地面,於鎖止手段24之解除時接觸地面。又,於圖1~3中,符號80係表示字型之把手部,該把手部設置於下行框架6之上部右側面,且朝向車寬方向右側突出。又,於主框架4之上端下表面,固定且向下方伸出有纜線82,於該纜線82 之下端,如圖1、圖2所示,連結有掛鉤84。掛鉤84係可裝卸地卡合於下行框架6之上部前表面,於該卡合狀態下,纜線82彎曲。該纜線82係以於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上述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時,在該等之既定之搖動位置上成為張緊狀態從而支持該等之方式發揮功能。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卡合手段23具備固定於底框架7之後端之掛鉤26、與架設於左右之樞軸框架5之間之橫桿27,且以藉由將掛鉤26卡合於橫桿27之外周,而使底框架7可旋轉地卡合於樞軸框架5之方式構成。另一方面,於本實施形態中鎖止手段24具備:撞針28,其於盒體21之上部,朝向主框架4與下行框架6之上端之間之空間而向前上方突出;及閂鎖29,其固定於主框架4之下表面;且該鎖止手段24成為藉由將撞針28卡止於閂鎖29,而將電池20固定於主框架4之構造。
圖4係表示沿圖2之A-A線觀察之鎖止手段24。以下,對鎖止手段24進行詳細敍述,撞針28係形成為U字狀,且該U字狀之兩端部係沿上下方向而連接於盒體21之外壁面。而且,撞針28中,U字狀之底部向前上方突出。
另一方面,閂鎖29係具有與撞針28卡止脫離之掛鉤構件(下述之閂鎖本體33)而構成,且成為如下構成:於電池20以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自下方向上方搖動時,抵接於撞針28,自該抵接之狀態向上方被按壓既定量後,轉移至卡止撞針28之操作,從而卡止撞針28。而且,於閂鎖29連接有金屬線30,藉由拉伸該金屬線30而解除閂鎖29與撞針28之卡止。
詳細而言,閂鎖29具備:平板31;閂鎖軸32,其於平 板31上沿與該平板31之面方向正交之方向而設置;及閂鎖本體33,其可搖動地支撐於閂鎖軸32。平板31係支撐於自主框架4之下表面朝向下方而設置之托架4A之下部,如圖2所示,向前下方伸出,換言之,其面方向係大致沿搖動軌跡C1、C2而伸出。又,於平板31之下部大致中央,形成有向上方凹陷而將撞針28向上方導引之導溝部34,閂鎖軸32係設置於自導溝部34偏向橫方向之左上方。
於平板31中之導溝部34之右上方之部位,設置有與閂鎖軸32平行地伸出之臂軸35,於臂軸35可搖動地支撐有定位臂36。臂軸35與閂鎖軸32在車寬方向上排列於大致相同高度上,定位臂36朝向導溝部34側而向左方延伸。
閂鎖本體33具備:抵接臂37,其向閂鎖軸32之徑向之外側延伸,且由撞針28自下方抵接;及卡止臂38,其向閂鎖軸32之徑向之外側延伸,且卡止進入導溝部34內之撞針28;且該閂鎖本體33係保持於如下狀態下:藉由省略圖示之賦予勢能手段而賦予勢能,使抵接臂37橫穿導溝部34而位於撞針28之上方,並且使卡止臂38與導溝部34在上下方向上不重疊地位於自撞針28退避之位置。
另一方面,定位臂36具備用以卡止抵接臂37之卡止凸部39。而且,定位臂36係以使該卡止凸部39之前端朝向閂鎖軸32側之方式配置。而且,卡止凸部39之前端位於當上述抵接臂37被撞針28自下方抵接而向上方搖動時的該抵接臂37之前端之旋轉軌跡C3上。
而且,定位臂36係藉由省略圖示之賦予勢能手段而朝向下方賦予勢能,從而保持於使卡止凸部39之前端位於抵接臂37之前端之旋轉軌跡C3上的狀態下。又,於定位臂36連接有上述金屬線30,藉由拉 伸金屬線30而使定位臂36可朝向上方搖動。而且,於定位臂36藉由金屬線30而朝向上方搖動時,卡止凸部39之前端離開抵接臂37之前端之旋轉軌跡C3。
於以上說明之閂鎖29中,如圖4(A)所示,於撞針28自下方抵接於抵接臂37,使抵接臂37被向上方按壓而向上方搖動之情形時,轉移至使閂鎖29卡止撞針28之操作。然後,當抵接臂37被向上方按壓既定量(例如圖4(B)中為d1)而向上方搖動,從而使抵接臂37之前端撞到定位臂36之卡止凸部39時,如圖4(B)所示,成為卡止凸部39向下方移動,從而藉由該卡止凸部39而限制抵接臂37之向下方之搖動的狀態。
然後,於該狀態下,抵接臂37向上方搖動,位於向上方移動之撞針28之上方,並且卡止臂38成為向進入導溝部34內之撞針28之下方搖動,與導溝部34在上下方向上重疊之狀態,從而成為藉由閂鎖29卡止撞針28之狀態。藉此,藉由鎖止手段24而將電池20固定於主框架4。再者,如上所述,於抵接臂37被向上方按壓既定量d1而向上方搖動,抵接臂37之前端撞到定位臂36之卡止凸部39後,詳細而言,較該剛撞到後之狀態,抵接臂37係於略微下降之狀態下卡止於卡止凸部39。
另一方面,於解除閂鎖29之撞針28之卡止狀態之情形時,如圖4(B)之金屬線30附近之箭頭所示,藉由金屬線30而使定位臂36朝向上方搖動,藉此使卡止凸部39之前端離開抵接臂37之前端之旋轉軌跡。於該情形時,藉由使卡止凸部39離開抵接臂37之前端,而藉由賦予勢能手段使抵接臂37向下方搖動,從而使卡止臂38回歸與導溝部34在上下方向上不重疊之位置。藉此,容許將撞針28自導 溝部34向上方拔出。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上述金屬線30係連接於限制把手15之旋轉之把手鎖止機構40,藉由操作該把手鎖止機構40而拉伸金屬線30從而進行鎖止手段24之解除。
以下,對把手鎖止機構40進行詳細敍述。參照圖2、圖3、圖5~圖7,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圓筒42,其供插入鑰匙,且具有將插入狀態之該鑰匙設為可旋轉操作之鑰匙孔41;支撐柱43,其自圓筒42之外周面向該圓筒42之徑向之外側突出;撐條44,其固定於頭管3之上部外周面,且伸出至轉向軸12之外周側,藉由以使支撐柱43沿轉向軸12之直徑向之方式固定該支撐柱43,而於頭管3支撐圓筒42;銷構件45,其藉由插入至鑰匙孔41之鑰匙之旋轉操作而自支撐柱43朝向轉向軸12突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其離開轉向軸12之外周面而配置,且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及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其離開轉向軸12之外周面而配置,且沿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
如圖5所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及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係固定於轉向軸12之外周面而由上下並列之上側平板50及下側平板51夾持,且分別固定於該等上側平板50及下側平板51。藉此,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及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於轉向軸12旋轉時伴隨轉向軸12而旋轉。又,如圖7所示,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係配置於如下位置: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靠轉向軸12之徑向之內側,且於在該徑向上觀察之情形時至少一部分不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重疊。再者,於圖7中,以沿圖5之B-B線之剖面表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及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但其他部位為了方便說明而未以剖面表示。
又,如圖6所示,藉由於圓筒42中自於鑰匙孔41中剛插入鑰匙之把手鎖止位置(LOCK)41D,旋轉操作上述鑰匙至特定角度,而使銷構件45進退,或連通繼電器電路等,進行車輛上之特定操作。具體而言,於圓筒42中,可旋轉操作鑰匙至如下位置:自把手鎖止位置41D紙面順時針地以既定角度旋轉操作鑰匙之切斷位置(OFF)41A、自該切斷位置41A進而紙面順時針地旋轉操作鑰匙之導通位置(ON)41B、自導通位置41B進而紙面順時針地旋轉操作鑰匙之起動位置(START)41C、及自把手鎖止位置41D紙面逆時針地旋轉操作鑰匙之電池鎖止解除位置(OPEN)41E。
此處,於該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在導通位置41B上,電力未供給至作為驅動源之電動馬達M,但成為對刹車燈或顯示器等各種電氣系統供給電力之狀態,於起動位置41C上,成為根據駕駛者之油門操作而對電動馬達M供給電力之狀態。另一方面,於把手鎖止位置41D上,成為可進行把手鎖止之狀態,於切斷位置41A上,成為解除把手鎖止之狀態,於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上,成為可進行鎖止手段24之解除之狀態。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把手鎖止機構40藉由插入至圓筒42之鑰匙孔41中之鑰匙之操作,除將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及解除鎖止手段24以外,亦可進行該跨坐型電動車輛1之起動及停止之切換。
又,於圓筒42中,如圖7所示,藉由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48係自圓筒42之與鑰匙孔41側為相反側之端部突出而設置。而且,藉由該軸部48之旋轉而拉伸金屬線30。
於該把手鎖止機構40中,藉由於圓筒42中將鑰匙旋轉操作至把手鎖止位置41D為止,而使銷構件45朝向轉向軸12突出, 成為圖7(B)所示之第1突出位置pr1,並卡合於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藉此限制轉向軸12之旋轉,設為把手鎖止狀態。
又,藉由將鑰匙旋轉操作至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為止,而使銷構件45成為較把手鎖止位置41D之突出位置(圖7(B)中,參照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更突出之第2突出位置pr2(參照圖7(C))。而且,於銷構件45自第1突出位置pr1成為第2突出位置pr2之轉移中,軸部48拉伸金屬線30而解除鎖止手段24。
以下,首先,對由銷構件45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形成之把手鎖止構造進行詳細敍述,如圖7(A)所示,銷構件45於未轉向把手15之正立狀態下,成為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相對向,而被限制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的狀態。因此,於把手15未受到任何轉向之狀態下,無法進行把手鎖止。
與此相對,如圖7(B)、(C)所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係以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被轉向既定角度(向左角度α、向右角度β)以上之狀態下,偏離銷構件45之突出空間(即,成為不與銷構件45相對向)之方式,固定於轉向軸12。因此,銷構件45於將把手15向左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或向右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之狀態下,被容許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
而且,於該容許狀態下,當銷構件45藉由鑰匙之操作而成為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的第1突出位置pr1時,銷構件45可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上並列。藉此,於把手鎖止機構40中,當將轉向軸12自把手15向左被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或向右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之狀態朝向正立狀態旋轉時,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會與銷構件45相互干涉,因此成 為把手鎖止狀態。再者,前輪WF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狀態向左被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或向右被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之狀態下,偏離搖動軌跡C1、C2。
其次,於把手鎖止機構40中之鎖止手段24之解除構造中,於銷構件45自第1突出位置pr1成為第2突出位置pr2之轉移中,圓筒42之軸部48拉伸金屬線30而解除鎖止手段24。而且,該軸部48藉由於銷構件45成為第1突出位置pr1時,與解除鎖止手段24之臂構件55卡合,並朝向銷構件45成為第2突出位置pr2之方向進一步操作鑰匙,而對臂構件55賦予用以解除鎖止手段24之作用力,從而使臂構件55拉伸金屬線30。
此處,如圖7(B)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把手15向左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之情形時,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限制銷構件45自第1突出位置pr1向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如圖7(C)所示,僅於將把手15向右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之情形時,容許銷構件45自第1突出位置pr1向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參照圖中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銷構件45)。
即,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將把手15向左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之情形時,限制自把手鎖止位置41D向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轉向操作鑰匙,而僅於將把手15向右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之情形時,可自把手鎖止位置41D向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轉向操作鑰匙。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把手15之轉向角係自正立狀態向左右約90度,假設即便將把手15向左轉向將近90度,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亦限制銷構件45之自第1突出位置pr1向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
圖8係軸部48之徑向之剖面,且係用以說明軸部48之 構成之圖,表示有沿軸部48之軸線方向觀察之臂構件55。
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軸部48於剖面觀察時形成為半圓狀,臂構件55具備:圓筒狀之基座部56,其可旋轉地配置於軸部48之同軸上;及臂本體57,其自基座部56之外周側突出,且連結於金屬線30。
於基座部56之內周面,中心角設為90度左右之扇狀之抵接部58以使其中心沿軸部48之軸線並向該基座部56之徑向之內側突出之方式形成,軸部48之前端成為以避開抵接部58之方式而插入至基座部56之內側之狀態。更詳細而言,於未藉由鑰匙操作而進行旋轉操作之狀態下,軸部48係成為以使其半圓狀之沿直徑向之部位沿扇狀抵接部58之一邊之方式,插入至基座部56之內側之狀態(圖8(A)所示之狀態)。
當於圓筒42中將鑰匙自切斷位置41A朝向把手鎖止位置41D及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方向旋轉操作時,軸部48向圖8中之紙面逆時針方向旋轉。而且,圖8(A)係表示於圓筒42中位於切斷位置41A之狀態,於該狀態下,軸部48係未自紙面逆時針方向抵接於抵接部58之狀態。而且,圖8(B)係表示於圓筒42中將鑰匙旋轉操作至把手鎖止位置41D為止之狀態,於該圖8(B)所示之狀態下,軸部48於基座部56內旋轉,自紙面逆時針方向卡合(抵接)於抵接部58。換言之,成為卡合於與在未藉由鑰匙操作而進行旋轉操作之狀態下軸部48所抵接之扇狀抵接部58的一邊相對之另一邊之狀態。
而且,圖8(C)係表示於圓筒42中將鑰匙進而旋轉操作至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為止之狀態,於該圖8(C)所示之狀態下,軸部48經由抵接部58而使基座部56旋轉,從而使臂本體57拉伸金屬線30。如此,鎖止手段24與圓筒42之鑰匙之操作連動,從而於銷構件45成為第2 突出位置pr2時解除。
以下,對上述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之電池20之裝卸作業進行說明,於卸除電池20時,首先如圖7(C)所示,使把手15(轉向軸12)旋轉既定角度β以上。然後,參照圖6,於圓筒42中將鑰匙自把手鎖止位置41D旋轉操作至電池鎖止解除位置41E為止。藉此,解除閂鎖29卡止撞針28之狀態,從而解除利用鎖止手段24而實現之電池20與主框架4之固定狀態。
然後,參照圖3,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底框架7與樞軸框架5卡合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向下方搖動,此時,雖省略圖示,但使纜線82成為一端張緊狀態,以限制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之搖動。再者,此時,滾輪25未於地面接地。然後,其後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向上方搖動至閂鎖29與撞針28之鎖止位置近前為止並卸除掛鉤84,此處,一面把持把手部80,一面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向下方搖動,使滾輪25於地面接地。然後,其後將底框架7之掛鉤26自樞軸框架5之橫桿27卸除,從而將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自車體卸除。
又,於安裝電池20時,於使滾輪25接地之狀態下,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移動至適當位置,將底框架7之掛鉤26卡合於樞軸框架5之橫桿27。然後,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卡合底框架7與樞軸框架5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向上方搖動,使電池20之撞針28卡止於主框架4之閂鎖29,藉此於車體安裝電池20,並經由撞針28及閂鎖29而以主框架4支撐電池20。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電動車輛1具備:主框架4,其自頭管3向後方伸出;樞軸框架5,其自主框架4之 後端向下方伸出;下行框架6,其於主框架4之前部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及底框架7,其自下行框架6之下端向後方伸出,且其後端連結於樞軸框架5;且於由主框架4、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樞軸框架5所形成之空間中可裝卸地設置有電池20。
而且,電池20與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成為一體,底框架7藉由與樞軸框架5之間之卡合手段23而可裝卸地卡合於樞軸框架5,電池20藉由與主框架4之間之鎖止手段24而可裝卸地固定於主框架4,於解除鎖止手段24,從而解除電池20與主框架4之固定時,容許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卡合底框架7與樞軸框架5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於頭管3可旋轉地支撐有轉向軸12,並且於轉向軸12之上方配置有把手15,於其下方配置有前輪WF,車輪WF位於下行框架6之前方,前輪WF於未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位於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時之下行框架6及電池20的搖動軌跡C1、C2上,從而限制電池20之自車體之卸除,於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藉由偏離搖動軌跡C1、C2而容許電池20之自車體之卸除。
因此,藉由解除固定電池20與主框架4之鎖止手段24,使下行框架6、底框架7、及電池20以底框架7與樞軸框架5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其後,自樞軸框架5卸除底框架7,從而可卸除與下行框架6及底框架7為一體之電池20,因此可相對平緩地進行作為重物之電池20之卸除作業,從而可提高電池20之卸除作業之作業性。
又,藉由於轉向把手15時,容許搖動並卸除電池20,而設為若未進行既定之程序則無法卸除電池20之構成,因此可簡單地獲得電池20 之防盜效果。
進而,於未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前輪WF位於下行框架6、電池20之搖動軌跡上,但藉由轉向把手15而可卸除電池20,因此能夠以於車體安裝狀態下沿車輪側延伸之方式構成電池20,從而亦可實現電池容量之確保。
又,於該跨坐型電動車輛1中,還具備限制把手15之旋轉之把手鎖止機構40,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銷構件45,其藉由鑰匙之操作而朝向轉向軸12突出;及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其配置於轉向軸12之外周,且沿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
而且,銷構件45於至少未轉向把手15之狀態下,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相對向,從而被限制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係以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被轉向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變得不與銷構件45相對向之方式配置,銷構件45於將把手15向左右轉向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被容許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於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成為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的第1突出位置pr1時,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上並列,藉此將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
進而,前輪WF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被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C2,於把手鎖止機構40中銷構件45成為第1突出位置pr1,將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僅藉由進而於把手鎖止機構40中進行既定操作,而解除鎖止手段24。
於該構成中,僅於把手鎖止狀態下,容許解除鎖止機構而搖動並卸除電池20,從而可抑制因使用者誤操作而導致電池20與前輪WF相互干涉。
再者,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銷構件45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右被轉向既定角度β以上的狀態下,被容許向第2突出位置pr2突出,該第2突出位置pr2較第1突出位置pr1進而在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鎖止手段24與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的鑰匙之操作連動,並且於銷構件45成為第2突出位置pr2時解除。
藉此,藉由將鎖止手段24與把手鎖止機構40設為連動,於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解除鎖止手段24,而可實現抑制因使用者誤操作而導致電池20與前輪WF相互干涉。
進而,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圓筒42,其供插入鑰匙,並使插入狀態之該鑰匙為可旋轉操作;圓筒42具備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48,軸部48藉由於銷構件45成為第1突出位置pr1時,卡合於使鎖止手段24解除之臂構件55,並朝向銷構件45成為第2突出位置pr2之方向進而操作鑰匙,而對臂構件55賦予用以使鎖止手段24解除之作用力。
於該構成中,可利用伴隨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48之旋轉來進行鎖止手段24之解除。
又,於轉向軸12之外周進而固定有沿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之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係配置於如下位置:於較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靠轉向軸12之徑向之內側,在該徑向至少一部分不與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重疊,且配置於如下位置: 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左側被轉向既定角度α以上之狀態下,限制銷構件45之自第1突出位置pr1向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
於該構成中,藉由設為於把手15自未被轉向之狀態向左側被轉向既定角度之狀態下,無法進行鎖止手段24之解除,從而可設為僅可向規定之方向解除鎖止手段24之構成。
又,於下行框架6與底框架7之交點上,設置有於鎖止手段24之解除時與地面接觸之滾輪25,因此可容易地進行電池20之裝卸作業。
又,把手鎖止機構40係藉由鑰匙之操作,除將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及解除鎖止手段24以外,亦可進行該跨坐型電動車輛1之起動及停止之切換。
於該構成中,可藉由單一之鑰匙之操作而實施起動及停止之切換、以及把手鎖止及鎖止機構之解除,從而實現有效之操作手段。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列舉了將電池20可裝卸地固定於主框架4之例,但亦可將下行框架6之上部可裝卸地固定於主框架4。於該情形時,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於下行框架6之上部設置撞針28,以卡止於設置於主框架4之閂鎖29。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於向右轉向把手15之情形時可解除鎖止手段24的構成,但亦可設為於向左轉向之情形時可解除鎖止手段24。
2‧‧‧車架
3‧‧‧頭管
4‧‧‧主框架
5‧‧‧樞軸框架
6‧‧‧下行框架
7‧‧‧底框架
8‧‧‧座椅車架
10‧‧‧座椅支撐車架
11‧‧‧座椅
13‧‧‧橋接構件
14‧‧‧前叉
15‧‧‧把手
17‧‧‧樞軸
18‧‧‧後減震單元
20‧‧‧電池
21‧‧‧盒體
22‧‧‧托架
23‧‧‧卡合手段
24‧‧‧鎖止手段
25‧‧‧滾輪
26、84‧‧‧掛鉤
27‧‧‧橫桿
28‧‧‧撞針
29‧‧‧閂鎖
30‧‧‧金屬線
31‧‧‧平板
40‧‧‧把手鎖止機構
42‧‧‧圓筒
80‧‧‧把手部
82‧‧‧纜線
C1、C2‧‧‧搖動軌跡
L1‧‧‧軸線
FR‧‧‧車輛之前方
P1‧‧‧卡合位置
UP‧‧‧車輛之上方
WF‧‧‧前輪

Claims (9)

  1. 一種跨坐型電動車輛,其具備:主框架(4),其自頭管(3)向後方伸出;樞軸框架(5),其自上述主框架(4)之後端向下方伸出;下行框架(6),其於上述主框架(4)之前部下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及底框架(7),其自上述下行框架(6)之下端向後方伸出,且其後端連結於上述樞軸框架(5);而於由上述主框架(4)、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樞軸框架(5)所形成之空間中,可裝卸地設置有電池(20);該跨坐型電動車輛之特徵在於:上述電池(20)與上述下行框架(6)及上述底框架(7)成為一體,上述底框架(7)係藉由與上述樞軸框架(5)之間之卡合手段(23)而可裝卸地卡合於該樞軸框架(5),上述下行框架(6)或上述電池(20)係藉由與上述主框架(4)之間之鎖止手段(24)而可裝卸地固定於該主框架(4),於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從而解除上述下行框架(6)或上述電池(20)與上述主框架(4)之固定時,容許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以卡合上述底框架(7)與上述樞軸框架(5)之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於上述頭管(3)可旋轉地支撐有轉向軸(12),並且於該轉向軸(12)之上方配置有把手(15),於其下方配置有車輪(WF),上述車輪(WF)位於上述下行框架(6)之前方,上述車輪(WF),於上述把手(15)未轉向之狀態下,位於上述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以上述卡合位置(P1)為支點而搖動時之該等下行框架(6)、上述底框架(7)、及上述電池(20)中之至少任一者的搖 動軌跡(C1)上,從而限制上述電池(20)自車體之卸除,且於上述把手(15)已轉向之狀態下,藉由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而容許上述電池(20)自車體之卸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還具備限制上述把手(15)之旋轉之把手鎖止機構(40),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具備:銷構件(45),其藉由鑰匙之操作而朝向上述轉向軸(12)突出;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其配置於上述轉向軸(12)之外周,且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而上述銷構件(45)於至少未轉向上述把手(15)之狀態下,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相對向,而被限制較該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係以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轉向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成為不與上述銷構件(45)相對向之方式而配置,上述銷構件(45)於將上述把手(15)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被容許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朝向更內側突出,於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成為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向更內側突出的第1突出位置(pr1)時,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在上述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上並列,藉此使上述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上述車輪(WF)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偏離上述搖動軌跡(C1),於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中,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於使上述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後,進而僅藉由於上述 把手鎖止機構(40)中進行既定操作,而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銷構件(45)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容許向第2突出位置(pr2)突出,該第2突出位置(pr2)較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在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上進而朝向更內側突出,上述鎖止手段(24)與上述鑰匙之操作連動,從而於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時被解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包含圓筒(42),其供插入上述鑰匙,且將插入狀態之該鑰匙設為可旋轉操作,上述圓筒(42)具備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而旋轉之軸部(48),上述軸部(48)於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時,藉由卡合於使上述鎖止手段(24)解除之臂構件(55),並朝向上述銷構件(45)成為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之方向進而操作上述鑰匙,而對上述臂構件(55)賦予用以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之作用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轉向軸(12)之外周,進而固定有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之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上述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配置於如下位置:於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靠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之內側,在該徑向至少一部分不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重疊;且配置於如下位置: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一 方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限制上述銷構件(45)之自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向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轉向軸(12)之外周,進而固定有沿該轉向軸(12)之圓周方向而延伸之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上述電池鎖止限制構件(47),配置於如下位置:於較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靠上述轉向軸(12)之徑向之內側,在該徑向至少一部分不與上述把手鎖止限制構件(46)重疊,且配置於如下位置:於上述把手(15)自未轉向之狀態向左右中之一方轉向上述既定角度(α、β)以上之狀態下,限制上述銷構件(45)之自上述第1突出位置(pr1)向上述第2突出位置(pr2)之突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6項中任一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上述把手鎖止機構(40)藉由上述鑰匙之操作,除使上述把手(15)設為把手鎖止狀態、及解除上述鎖止手段(24)以外,亦可進行該跨坐型電動車輛之起動及停止之切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下行框架(6)與上述底框架(7)之交點,設置有於上述鎖止手段(24)解除時與地面接觸之滾輪(25)。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跨坐型電動車輛,其中,於上述下行框架(6)與上述底框架(7)之交點上,設置有於上述鎖止手段(24)解除時與地面接觸之滾輪(25)。
TW102110630A 2012-03-30 2013-03-26 跨坐型電動車輛 TWI499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9025A JP5801742B2 (ja) 2012-03-30 2012-03-30 鞍乗型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5783A TW201345783A (zh) 2013-11-16
TWI499532B true TWI499532B (zh) 2015-09-11

Family

ID=49361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630A TWI499532B (zh) 2012-03-30 2013-03-26 跨坐型電動車輛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36092B2 (zh)
JP (1) JP5801742B2 (zh)
CN (1) CN103358872B (zh)
TW (1) TWI499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1493A1 (ja) * 2011-10-06 2013-04-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後二輪型電動車両
WO2013098890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4097723B (zh) * 2014-06-23 2017-10-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动脚踏车的车架
JP6588985B2 (ja) * 2015-08-31 2019-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ケース構造及び電動車両
CN105235807A (zh) * 2015-10-06 2016-01-13 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带有一体式充电电池的自行车车架
US9834274B2 (en) * 2015-10-24 2017-12-05 Liang Chang Extended and lowered frame arrangement for motorcycle
JP2017121850A (ja) * 2016-01-06 2017-07-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11535331B2 (en) * 2017-08-30 2022-12-27 Dongguan Hong Lin Industrial Co., Ltd Bicycle mounting mechanism and battery box assembly
DE102018212574B3 (de) * 2018-07-27 2019-09-05 Robert Bosch Gmbh Haltesystem für einen Energiespeicher sowie Zweirad mit diesem Haltesystem
CN112752707B (zh) * 2018-09-27 2021-12-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的电池装卸构造
WO2020188706A1 (ja) * 2019-03-18 2020-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993B2 (ja) * 1990-10-11 1999-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付き二輪車の駆動装置
TW469237B (en) * 1999-08-09 2001-12-21 Yamaha Motor Taiwan Co Ltd Main switch of motocycle
TW201012695A (en) * 2008-09-30 2010-04-01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ride electric vehicle
US20110036657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Brammo,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CN201872589U (zh) * 2010-12-14 2011-06-22 张晓东 电动车锂电池安装锁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7485A (en) * 1975-12-31 1978-03-07 Bolt Vehicles, Incorporated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apparatus
US4723618A (en) * 1987-03-02 1988-02-09 Deere & Company Swing-out battery box
JP3491708B2 (ja) * 1995-02-23 2004-0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2007015641A (ja) * 2005-07-11 2007-01-25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自転車
US20100136405A1 (en) * 2008-04-02 2010-06-03 Karl Johnson Battery pack with optimized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thermal management
JP5253951B2 (ja) 2008-09-30 2013-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US8316976B2 (en) * 2008-11-20 2012-11-27 Mission Motor Company Frame for a ride-on vehic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packs
ATE555976T1 (de) * 2009-03-20 2012-05-15 Thoemus Veloshop Ag Fahrradrahmen zur aufnahme einer batterieeinheit und zugehörige batterieeinhe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993B2 (ja) * 1990-10-11 1999-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付き二輪車の駆動装置
TW469237B (en) * 1999-08-09 2001-12-21 Yamaha Motor Taiwan Co Ltd Main switch of motocycle
TW201012695A (en) * 2008-09-30 2010-04-01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ride electric vehicle
US20110036657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Brammo,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CN201872589U (zh) * 2010-12-14 2011-06-22 张晓东 电动车锂电池安装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872A (zh) 2013-10-23
JP2013208945A (ja) 2013-10-10
US20130277132A1 (en) 2013-10-24
US8636092B2 (en) 2014-01-28
TW201345783A (zh) 2013-11-16
CN103358872B (zh) 2016-03-09
JP5801742B2 (ja)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532B (zh) 跨坐型電動車輛
WO2016113943A1 (ja) 折畳式車両
TWI503253B (zh) 電動低底盤式車輛
US9248792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TWI253423B (en) Longitudinally slidable seat structure for two- or three-wheeled vehicle
CN1657335A (zh) 儿童座椅的锁定机构及童车的儿童座椅固定装置
JP2013209039A (ja)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接続構造
JP5846992B2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2176714A (ja) 電動車両
JP2019131167A (ja)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構造
WO2018229844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1062701A (zh) 摩托车
JP6117073B2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07261394A (ja) 車両用ルーフロック装置
JP4478485B2 (ja) 二・三輪車両用前後スライド可能シート構造
JP2015071323A (ja)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JP4183106B2 (ja) 車両のメイン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231953A (ja) 傾斜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JP3165928U (ja) モーターバイク用駐車装置
JP2013043461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ーシリンダ保持構造及び方法
JP2006096133A (ja) スタンドロック装置付き自動二輪車
JP5164800B2 (ja) 駐輪装置
JP2007083824A (ja) 作業車の荷台構造
JP610716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5079031B2 (ja) 二輪車両のウイン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