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7006B -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 Google Patents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7006B
TWI427006B TW097139212A TW97139212A TWI427006B TW I427006 B TWI427006 B TW I427006B TW 097139212 A TW097139212 A TW 097139212A TW 97139212 A TW97139212 A TW 97139212A TW I427006 B TWI427006 B TW I4270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ctive agent
article
ink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9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7520A (en
Inventor
Wataru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Tai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 Corp filed Critical Taic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27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7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7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70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5Transfer using sol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5Transfer using solvent
    • B44C1/1758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pressure only, e.g.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itiv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4Transfer or decalcomania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Description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本發明係關於將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形成印刷層之水壓轉印方法、用於此水壓轉印方法的轉印薄膜及藉由此方法所製造之水壓轉印品,特別是關於在水壓轉印品的表面能夠獲得微細的凹凸觸感之水壓轉印方法、可理想地用於此方法之轉印薄膜及具有藉由此方法所製造之立體凹凸表面的水壓轉印品。
水壓轉印方法,一般為下述方法,即,使在水溶性薄膜上實施有預定的非水溶性印刷圖案之轉印薄膜浮於轉印槽內的水面上,以水使此轉印薄膜的水溶性薄膜溼潤,一邊接觸於此轉印薄膜一邊將物品(被轉印體)浸漬於轉印槽內的水,利用此時所產生之水壓,將轉印薄膜上的印刷圖案轉印至物品的表面,形成印刷層之方法。
在此水壓轉印方法,轉印薄膜係藉由凹版印刷等,將印刷圖案印刷至水溶性薄膜上來獲得,但,此轉印薄膜,一般是將印刷圖案的墨水乾燥,以滾筒狀態出貨而供給至水壓轉印作業現場。
此水壓轉印係在對作為被轉印體之物品的表面裝飾為目的來進行,但,近年,被要求在裝飾物品的同時,賦予物品的表面立體感,為了因應此要求,以往以來採用各種凹凸賦予技術。
以往技術之一的凹凸賦予方法,係預先對具有微細的凹凸表面之裝飾板的凹凸表面印刷花樣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因此方法必須在進行壓花加工或裝飾板的成形時,預先於裝飾板的表面形成凹凸表面,所以,不僅在進行裝飾製程,需要進行另外的加工作業或必須進行特殊的成形,並且欲附著於此凹凸表面上之花樣並非一定會充分地仿效附著於凹凸表面,故會有造成在花樣的下方產生空洞,花樣變得容易破損之虞,又,由於必須使裝飾板附著於被裝飾物品,故,比起直接對被裝飾物品進行裝飾處理之情況,會有作業性低之缺點。
以往技術的其他方法,係將木粉混入至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的墨水層等中,對水壓轉印品的表面賦予微細的凹凸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此方法,雖可在進行水壓轉印的同時,賦予凹凸,但,藉由此方法所獲得的凹凸被限於點狀,所以,例如,無法獲得木材表面的紋路狀(木紋)之凹凸感這種除了點狀以外之任意形態的凹凸感,因此,所能利用範圍被限定。又,將木粉這種的粒狀混入物置入到墨水進行印刷一事,在形成印刷圖案上會成為一大障礙,可預想到在花樣的品質、特性等上會帶來多數的阻礙。
以往技術之其他方法係藉由印刷圖案的轉印前所實施之具表面凹凸的底塗、或轉印後實施而在硬化前藉由沖壓成形機等形成異形凹凸之面塗,來對物品的表面賦予微細的凹凸之方法(參照專利文獻3)。因此方法,並非在印刷圖案本身中形成立體凹凸部,而是在底塗、面塗賦予凹凸來對花樣賦予凹凸感,所以,無法適用未進行底塗、面塗之裝飾表面,且特別是面塗的凹凸賦予,係在此硬化前,在沖壓製程進行,所以,造成作業製程增加,且又非花樣本身的凹凸,因此會有無法呈現真實感之缺點。
再者,被提案有下述方法,即,當進行水壓轉印之際,實施於物品的表面之裝飾層的墨水印刷部分,因應墨水的顏料的吸油量、墨水的濃度等,使墨水活性用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粒子的吸收程度改變,因應微細的凹凸的大小,來對墨水印刷部分賦予光澤変化性之水壓轉印方法(參照專利文獻4)。因此方法,僅使裝飾層的墨水印刷部分改變光澤感,所以,在視覺上可確認到立體感,但實際上,無法獲得以手加以觸摸能夠感覺到之觸覺的立體感。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5-2701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6-0401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07-27689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許第3881002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第1課題係在於提供,於印刷圖案本身形成任意的圖案的立體微細凹凸,不需要特別的製程即可獲得真實的凹凸觸感之水壓轉印方法。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第2課題在於提供,可理想地適用於在印刷圖案本身形成任意的圖案的立體微細凹凸並不需要特別的製程即可獲得真實的凹凸觸感作業之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第3課題在於提供,具有依據任意的圖案的立體微細凹凸之真實的凹凸觸感的水壓轉印品。
本發明的基本特徵係在於,在物品的表面水壓轉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後所形成之印刷層的墨水印刷部分與墨水印刷部分之間的空間(中間空間)使用於進行印刷圖案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一邊集合成凸狀,一邊在此中間空間形成較墨水印刷部分更高的凸部,來賦予立體凹凸觸感,此特徵可藉由以下的課題解決手段來達到。
本發明的第1課題解決手段,一種水壓轉印方法,係以活性劑將對水溶性薄膜上實施印刷圖案所形成之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活性化,然後,將此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轉印薄膜,準備印刷圖案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之轉印薄膜,當進行水壓轉印時,將塗佈於此轉印薄膜的表面使第1區域的墨水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以物品的表面按壓,一邊使其集合於第2區域一邊使活性劑剩餘部分朝物品的表面突出,形成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當物品上的印刷圖案硬化時,藉由使此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使得比起相應於第1區域之墨水印刷部分,相應於第2區域之部分更突出,來對物品表面賦予立體凹凸形狀。
本發明的第2課題解決手段,一種水壓轉印方法,係以活性劑將對水溶性薄膜上實施印刷圖案所形成之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活性化,然後,將此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轉印薄膜,準備印刷圖案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之轉印薄膜,藉由第1區域的墨水層之釉縮作用與活性劑的集合力,將塗佈於此轉印薄膜的表面使第1區域的墨水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呈凸狀集合於第2區域,形成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然後,當將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水壓轉印於物品的表面之際,使第2區域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凹凸反轉於物品的表面,然後,當物品上的印刷圖案硬化時,藉由使此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使得比起相應於第1區域之墨水印刷部分,相應於第2區域之部分更突出,來對物品表面賦予立體凹凸形狀。
在本發明的第2課題解決手段,其中,活性劑的剩餘部分的集合係以比起第1區域的墨水吸引活性劑之力,在第2區域之墨水集合力更大作用地進行的方式,設定對第1區域與第2區域的活性劑之界面張力而進行為佳,又,此界面張力的設定係以對轉印薄膜的第1區域的活性劑之界面張力較對第2區域的活性劑之界面表面變低的方式進行。
為了剩餘的活性劑促進對轉印薄膜的第2區域之移行,活性劑中含0.01至3重量%的平滑劑為佳。
活性劑係作為溶劑含有型或溶劑非含有型的紫外線硬化型活性劑,當進行印刷圖案的紫外線硬化時,也使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進行紫外線硬化為佳。
水壓轉印係以使轉印薄膜朝縱橫的至少其中一方向收縮的方式,將轉印薄膜附加於物品的表面來進行為佳,但,此轉印薄膜之藉由收縮來對物品表面所進行的附加係能以比起物品對水之附加速度,轉印薄膜對物品之附加速度變快的方式進行。
在當物品上的印刷層硬化時,使活性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之際,能在印刷圖案中相應於第1區域之墨水印刷部分與相應於第2區域之部分的境界產生收縮差。
本發明的第3課題解決手段,一種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係對水溶性薄膜上實施印刷圖案所形成之轉印薄膜,在以活性劑將印刷圖案活性化後,將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用之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其特徵為:印刷圖案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在第2區域內,具有用來集合活性劑的剩餘部分所需之空間,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
本發明的第4課題解決手段,一種水壓轉印品,其特徵為:具有:利用以第1及第2課題解決手段之水壓轉印方法所形成的立體凹凸表面。
本發明的第5課題解決手段,一種水壓轉印品,其特徵為:具有水壓轉印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所形成之印刷層,此印刷層,在相鄰的墨水印刷部分之間的空間,藉由印刷圖案用的活性劑的剩餘部分的集合部分的反轉所形成之較墨水印刷部分更高的凸部。在此情況,印刷圖案用的活性劑的剩餘部分的集合部分,能夠作成為:於與墨水印刷部分之境界附近具有較墨水印刷部分更低所形成的凹部之形態。
若根據本發明的話,因在物品表面上的印刷層的墨水印刷部分與該部分以外的部分之間,賦予微細的立體凹凸,所以,能夠獲得與物品的裝飾一體化之凹凸特性,因此,非僅為視覺性立體感,而是能在物品的表面獲得相應於印刷圖案之真實的立體觸感,能夠提昇物品的表面裝飾性。
又,因此立體凹凸,係將在水壓轉印印刷圖案之際用來使印刷圖案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於進行水壓轉印之際流入到第2區域的方式集合而形成,或藉由與其相輔相成或不同之活性劑的釉縮作用與活性劑本身的集合力所形成,所以,不需要另外設置其他製程,能以高作業性來獲得凹凸觸感。
且,因此立體凹凸係可在集合於無墨水或實施有薄墨水的第2區域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將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際,自動地在凹凸反轉狀態下被轉印而形成,所以,能夠與進行水壓轉印的同時容易來形成。
當使轉印薄膜之縱橫的至少一方收縮,將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表面時,第2區域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一邊被朝上方舉起,一邊被轉移至物品的表面,所以,其結果,能夠使所形成之立體凹凸更顯著。此轉印薄膜的收縮附加係能以例如,比起物品附加至水的速度,使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速度更快(例如快上1至3倍左右),進行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的凹凸反轉,來容易達到。
又,當物品上的印刷層或裝飾層(與印刷圖案相應的部分)硬化時,在使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較與第1區域相應的墨水印刷部分更大寬度收縮,在兩者間產生收縮差時,在與第2區域相應的空間內,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更大寬度度地突出,且在與第1和第2區域相應的部分的境界,形成凹陷,對物品表面賦予更顯著的立體凹凸形狀。
且,因此立體凹凸係形成在印刷圖案的具墨水之第1區域與無墨水或墨水成薄狀印刷的第2區域之間,所以,相應於印刷圖案的墨水印刷部分間的縫隙(第2區域),能以如筋條般任意的圖案賦予凹凸,藉以能夠擴大利用範圍。
參照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示意地顯示適用本發明之水壓轉印方法,此水壓轉印方法係在由實施有印刷圖案340的水溶性薄膜314所構成之轉印薄膜316(參照圖3(A))的印刷圖案340上塗佈活性劑320,將墨水活性化後,以印刷圖案340成為上面的方式,將此轉印薄膜316供給至未圖示的轉印槽內的水318上並使其浮起,經由此轉印薄膜316,經欲進行水壓轉印之物品10壓入至水318中(參照圖1及圖3(B)),形成為在物品10的表面具備具與印刷圖案340相應的圖案之印刷層(或裝飾層)30(參照圖2及圖3(C))之裝飾物品10D的方法。再者,印刷圖案340的墨水成分、水溶性薄膜314、活性劑等其他的構成要素之材料,不限於後述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所記載者,又,物品10在進行此水壓轉印前,能適宜實施基礎處理。
水溶性薄膜314係由吸收水而濕潤並軟化之例如以聚乙烯醇為主成分的水溶性材料所構成。此水溶性薄膜314係當進行水壓轉印時,與轉印槽內的水接觸而軟化,容易進行水壓轉印。印刷圖案340係藉由凹版印刷等實施在水溶性薄膜314上,此轉印薄膜316係在將印刷圖案340的墨水予以乾燥之狀態下保管,在要水壓轉印時,使用活性劑將其活性化。
然後,形成有印刷層30之裝飾物品10D,經過將活性劑硬化之硬化製程(參照圖3(D))、除去水溶性薄膜314之噴淋洗淨製程(參照圖3(E))、將物品的表面乾燥之乾燥製程(參照圖3(F)),成為完成品。
雖未圖示,實際上,物品10係一邊以適宜的輸送機搬送或機器臂支承,一邊被壓入至水中。又,依據情況,亦可使對印刷圖案340上塗佈活性劑320之製程與使轉印薄膜316浮於水之製程,使該製程的順序相反,對浮於水之轉印薄膜316的印刷圖案340上噴霧塗佈活性劑320。
在本發明的方法,如圖4(A)及圖6(A)所示,印刷圖案340係由具有墨水層312I的第1區域312A、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較第1區域312A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312B所構成,在第2區域312內,使用具有集合活性劑的剩餘部分所必要之空間且在印刷圖案340上不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之轉印薄膜316。第1區域312A對活性劑之界面張力係設定成較第2區域312B對活性劑之界面張力低為佳,其理由後述。
當活性劑320被塗佈至轉印薄膜316時,此活性劑320一邊滲透印刷圖案312的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一邊將此墨水層312I活性化,將其復原成與進行墨水層的印刷時的狀態之相同的附著性,藉此進行印刷圖案312的水壓轉印,與此作動的同時,如以下所詳細敘述般,在物品10的表面,於將轉印薄膜316的印刷圖案340進行水壓轉印所形成之印刷層(裝飾層)30(參照圖2)的墨水印刷部分30A與墨水印刷部分30A之間的空間(中間空間)30B,一邊使用於將印刷圖案312活性化之活性劑320的剩餘部分320R集合成凸狀一邊使其転移,來在中間空間30B形成較墨水印刷部分30A更高的凸部30BP,賦予立體凹凸觸感。
如此,為了將用來使轉印薄膜316的印刷圖案340活性化之活性劑剩餘部分在物品的印刷層30的墨水印刷部分30A之間集合成凸狀,來形成凸部30BP,具有下述2個形態,第1形態為參照圖4及圖5詳細敘述如後,其為使塗佈於轉印薄膜316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320R流入至印刷圖案340的墨水印刷部分312A之間,當進行轉印時使該剩餘部分320R一邊集合於墨水印刷部分312A之間一邊移轉至物品的表面來形成凸部30BP之形態,第2形態為參照圖6及圖7詳細敘述如後,藉由印刷圖案340的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之釉縮作用與活性劑320的集合力,使活性劑的剩餘部分320R在第2區域312B集合成凸狀後,當進行轉印時,使第2區域312B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凹凸反轉於物品的表面,來形成凸部30BP之形態。此第1形態的方法與第2形態的方法,亦可單獨或兩者相輔相成來進行,以下具體地說明各自的方法。不論何種情況,活性劑320需要超過浸透於墨水印刷部分312使墨水活性化所必要之量,塗佈形成凸部32BP所必需之剩餘量。
第1形態的方法如圖4及圖5所示,當在圖4(A)所示的轉印薄膜316,如圖4(B)所示地塗佈活性劑320時,此活性劑320會浸透於印刷圖案312中之乾燥的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在此墨水層312I復元附著性,因此,當使此轉印薄膜316與物品10一同從上方壓入至水中時,印刷圖案312作為印刷層(裝飾層)30被水壓轉印至物品10的表面,此時,位於第1區域312A的上方之活性劑320的剩餘部分320RA與位於第2區域312B內之活性劑320的剩餘部分320RB因其流動性而被壓於物品10的表面,一邊流入至第2區域312B內一邊集合(參照圖4(C)),在第1區域312A中相應於墨水印刷部分312I之相鄰的墨水印刷部分(具有印刷層30的墨水之部分)30A之間的空間(相應於第2區域312B之部分)30B內,轉移成凸狀,在此空間30B內,形成因活性劑集合所成的凸部30BP(參照圖4(C))。再者,此凸部30BP係相關聯於第2形態,參照圖6(F)所詳述,當硬化時產生收縮差,來在凸部30BP的周圍形成較墨水印刷部分30A低之凹部,可使高低差更顯著。
經由轉印薄膜316將物品10壓入至水中的狀態如圖5詳細所示,在此情況,當將轉印薄膜316附加至物品的速度作成為較物品10附加至水的速度快時,凸部30BP的高度更顯著,極為理想。其理由理由係與參照圖7後述之第2形態的方法相同。再者,在圖1及圖4,物品10為了顯示上的方便而呈扁平,但在圖5,物品10,為了容易進行轉印薄膜316的附加之說明,以具高度與圓角之形態加以顯示。
活性劑320亦可為一般的溶劑型活性劑,但理想為可對墨水賦予活性作用之含有光聚合性單體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特別是無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為佳。此活性劑320可藉由例如凹版滾筒、棒式(MIYABAR)或噴霧的任一方法,塗佈至轉印薄膜316。在活性劑,可添加平滑劑、增感劑、填充材、不活性有機聚合物、搖變性賦予劑、熱聚合禁止劑、消光成分等。形成於空間30之凸部分30BP,當含有溶劑時,為使該溶劑消失而硬化之樹脂成分,又當為無溶劑型之情況時,為紫外線硬化之樹脂成分。
其次,圖6及圖7顯示第2形態之方法,當在圖6(A)所示的轉印薄膜316,塗佈圖6(B)所示之活性劑320時,此活性劑320浸透於印刷圖案312中之乾燥的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在此墨水層312I復原附著性,如圖6(C)所示,活性劑的剩餘部分320R一邊被墨水層312I之低的界面張力彈開一邊移行至第2區域312B,又在此第2區域312B內,活性劑本身的集合力發揮作用,在第2區域312B,活性劑集合成凸狀。如圖6(C)所示可得知,活性劑320的剩餘部分,從具有墨水層312I之第1區域312A集合至不具墨水層(或具有薄墨水層)第2區域312B而稍稍隆起。將此墨水的隆起部分,在以下稱為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此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的隆起高度為數μm左右。
墨水層312I對活性劑320之界面張力的調整,係可藉由調整活性劑320中的整平劑來進行。當增加活性劑320中的平滑劑時,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對活性劑320之界面張力會降低,而提高活性劑320對第2區域312B的集合力。再者,當在第2區域312B設置較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薄的墨水層之情況,此第2區域312B的墨水層的厚度設定成不會阻礙後述之凹凸反轉的程度。例如,在藉由凹版印刷,於第2區域312B設置薄墨水層之情況時,此薄墨水層係設置成例如,極微細且相互獨立之點狀,又,使用墨水層被活性劑完全溶解且將活性劑著色者為佳。將填充於此第2區域312B之材料(薄墨水層或活性劑)著色時,將在未實施著色之情況所能確認的物品的表面之原色予以隱蔽,將物品的表面之印刷層或裝飾層30的外観作成良好。
配合於活性劑中之整平劑係因應與印刷圖案340的墨水的組成之相容性,適宜調整,但當平滑劑過少(完全無整平性)時,會具有下述缺陷,即會造成第1區域312A的墨水層312I之釉縮作用過強,活性劑對第2區域312B之集合力雖會提高,但,會產生無法確保活性劑對墨水層312I之充分的浸透(活性化)之傾向。又,相反地,當平滑劑過多時,會造成下述缺陷,即會產生墨水的釉縮作用變低,造成活性劑的集合力降低,使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的高度變小,藉由凹凸反轉所形成的凸部30BP也被整平而降低之傾向。因此,平滑劑在不會產生這樣的缺陷之範圍下進行調整。作為理想的整平劑,具有例如,有機變性聚矽氧烷類之矽系整平劑、聚丙烯酸酯類之丙烯酸系整平劑、BYK▲R▼-UV3500(登錄商標)且以市售之甲基聚矽氧烷為骨格的UV塗佈用整平劑等。這些的整平劑係以0.01至3重量%的比例含於活性劑中為佳。又,當活性劑的集合力提高時,會產生第2區域312B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的高度變成較第1區域的高度高之傾向,該高度會因各自的區域的特性即墨水的固形分、顏料類之成分、區域之間隔、活性劑的塗佈量等有所不同,但藉由進行整平調整,例如2~10μm左右使第2區域312B較第1區域312A高的方式提高活性劑的集合力為佳。
使用於第2形態之活性劑320,理想也為由配合有預定量之整平劑的含有光聚合性單體之無溶劑式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此活性劑320也能以凹版滾筒、棒式或噴霧的任一方法塗佈於轉印薄膜316,又在此活性劑,除了平滑劑外,亦可因應需要,在不會阻礙活性劑的釉縮作用與集合力的程度下,添加增感劑、填充材、不活性有機聚合物、搖變性賦予劑、熱聚合禁止劑、消光成分等。
為了提高對活性劑320之界面張力(使成為水溶性薄膜的第2區域之表面的溼潤性變佳),亦可預先在實施印刷圖案前的水溶性薄膜314,實施例如利用UV照射所進行之表面改質等這種的表面處理,如此,可更進一步提高第2區域312B的活性劑320的集合力。
然後,使用塗佈印刷圖案活性劑320而在第2區域312B形成有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之轉印薄膜316,如圖6(D)所示,將印刷圖案340水壓轉印於物品10,此時,如圖6(E)所示,第2區域312B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以朝轉印薄膜316的水溶性薄膜314側被推起的方式,一邊凹凸反轉一邊使轉印薄膜316的印刷圖案340轉印至物品10的表面。即,轉印薄膜316中與水溶性薄膜314相反側呈凸的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藉由水壓轉印,使得因物品10的表面而至今仍呈凸之部分被動地被壓於物品10的表面,反轉成朝水溶性薄膜314側呈凸,來在物品的表面上,形成在裝飾層(藉由印刷圖案340的附著所形成之層)30側呈凸之部分30BP。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之此凹凸反轉係藉由在印刷圖案340存在有不具墨水層部分之薄的部分、且不具有覆蓋此印刷圖案340的全外表面之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來達成。
再者,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的凹凸反轉,係使轉印薄膜316朝縱橫的至少其中一方向收縮的方式附加至物品10的表面來進行為佳。利用此轉印薄膜316的收縮來對物品10的表面之附加,係能夠以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速度作成較物品附加至水的速度快的方式來進行。如此,可此此部分320C(凸部30BP)的突出變得更顯著。
參照圖7更具體地說明此動作。如圖7(A)所示,當將物品10按壓於印刷圖案340時,如圖7(B)及圖7(C)所示,使印刷圖案340沿著其長方向靠近物品10側而進行轉印時,則,第2區域312B與第1區域312A之間隔一邊被縮小,一邊以沿著物品10的方式被轉印,但,實際上,因第1區域312A具有墨水層312I,相對於此,第2區域312B為不具有墨水層或即使有墨水層也為薄墨水層,所以,比起第1區域312A的寬度,第2區域312B的寬度會被先縮小,因此,在變窄之第2區域312B的空間內,活性劑剩餘部分可集合成更突出(參照圖7(B))。如此,在活性劑剩餘部分更突出之狀態下,由上方與物品10接觸,因此,被壓於物品10的表面進行凹凸反轉時,朝水溶性薄膜314側,顯著地成為凸(參照圖7(D))。
為了使印刷圖案340朝物品10側靠近地收縮,在進行使用靜水式轉印槽之水壓轉印(每次進行轉印時,使預定大小之新的轉印薄膜浮游於轉印槽內來進行之水壓轉印)的情況時,從使物品10淹沒的位置之兩側,一邊使因其內部的水上而被充分地膨潤之水溶性薄膜314,朝物品10的下水點靠近,一邊淹沒物品10,又,當進行使用水318從上流朝下流流動之流水式轉印槽的水壓轉印之情況時,藉由一邊使物品10與水流之相對速度以物品側變慢之方式移動(水流速度變快),一邊使水溶性薄膜314上的印刷圖案340更靠近物品10的方式,可縮窄印刷圖案340。
在進行了圖6(E)、圖7(C)(D)的凹凸反轉製程後,使用UV照射硬化裝置322,使印刷層或裝飾層30(最初的印刷圖案340)UV硬化(參照圖3(D)、圖6(F)),然後,如參照圖3(E)所作的說明般,藉由噴淋洗淨機324,除去表面殘留之水溶性薄膜314,最後藉由乾燥機(例如鼓風機)326將物品的表面乾燥,完成具有微細的凹凸表面之裝飾物品10D。再者,在本發明,亦可使進行裝飾層30硬化之製程(參照圖3(D))與進行水溶性薄膜314除去之製程(參照圖3(E))相反。又,表面的乾燥亦可為自然乾燥。
裝飾層30的硬化,在所使用之活性劑為溶劑型的情況時,為加熱硬化,在所使用之活性劑為紫外線硬化型活性劑的情況時,為紫外線硬化,因應所使用之活性劑,選擇適宜的方法。
此裝飾層30的硬化係由裝飾層30的表面硬化為佳。如此,如圖6(F)所示,裝飾層30的凸部30BP之由頂部至側部,表面先硬化並開始收縮,追隨著此表面硬化般,內部也逐漸地開始收縮。因此,產生具有柔軟性之內部的變形,藉由使內部變細,使得朝上方凸形狀變形成前端變細,使得指觸感提昇。特別是當提高此硬化速度時,凸部30BP的收縮變得更大,其高度(前端細)增大,因此,藉由調整此速度,也能適宜地設定凹凸差(參照圖5(D)及圖7(D))。
又,具有墨水層312I之第1區域312A,藉由增多墨水的固形分或提高顏料的濃度,能夠抑制該收縮。如此,藉由抑制墨水的收縮,使得在第1區域312A與第2區域312B之間產生大的收縮差,能使凸部分30BP的凸形狀變形成前端更細。
用來硬化裝飾層30之UV照射硬化裝置322,可作成包含低壓或高壓的水銀燈、金屬鹵素燈這類的光源燈與照射器(光源箱;lamp house)之任意的形態。
UV照射硬化裝置322係藉由UV照射,使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凸部30BP)的表面一次就硬化為佳。如此,當一次就形成表面的皮膜時,能夠使相應於第1區域312A之墨水印刷部分(第1表面部分)30A與相應於第2區域312B之部分(第2表面部分)30B之收縮變形更顯著。即,如此使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320C一次就表面硬化來提高收縮變形時,在第1表面部分30A與第2表面部分30B之境界,由雙方同時引起「收縮」,一邊在如圖6(F)所示之凸部30BP的側面形成高低差少之(裝飾層30的墨水印刷部分=較第1表面部分30A低)凹部分,一邊使「收縮」的部分的樹脂朝第2表面部分30B的凸部30BP變形移行,能夠使凹部所減少之體積分朝凸部移行,且更進一步提高凸部30BP,形成更顯著之凹凸。順便一提,當使用溶劑含有型或溶劑非含有型的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之活性劑時,當進行印刷圖案的紫外線硬化時,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也紫外線硬化,然後,藉由將表面的水溶性薄膜予以洗淨並除去,能在凸部30BP被水溶性薄膜314所覆蓋且不會與空氣接觸的狀態下進行紫外線硬化,因此,能夠使表面硬化更快速,能夠使凹凸差更顯著。
再者,在本發明,當設置有表面保護層(面塗層)時,由於有損因裝飾層30的凹凸所形成之立體感,故不設置表面保護層為佳,但若為仿效裝飾層30的凹凸之表面保護層的話,並非一定不可設置表面保護層。
圖8係顯示藉由以下所述的實施例所獲得之裝飾物品10D的實物,得知在裝飾物品10D的表面形成有顯著的微細凹凸。在圖2的斷面圖,顯示裝飾層30分成第1表面部分30A與第2表面部分30B,但實際上兩表面部分均堅固地形成一體。
[實施例]
其次,將本發明的2個實施例1、2與比較例1、2進行比較,且參照藉由這些例所獲得之裝飾物品的實物擴大照片(圖8、圖11係實施例1、2的照片,圖9、圖10係比較例1、2的照片)進行說明。圖8至圖11的照片與其凹凸的高低差係使用「基恩斯(KEYENCE」社製」彩色雷射顯微鏡與其控制器:VK-8700、測定部:VK-8710,以測定倍率×1000進行測定者。
(實施例1)
此實施例1係以下述要領實施的。
(1)轉印薄膜係如圖12所示,具有由楕圓形點分佈之印刷圖案部分(第1區域)與不具有點分佈的印刷圖案之部分(第2區域)所構成的印刷圖案,本案申請人中的其中一申請人的CUBIC股份有限公司在水壓轉印技術的執照中以稱為「Circle Check Black 2C」之「花紋編號K0200」的商品名所販售者,使用由此商品不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或全面墨水層者。再者,對於「Circle Check」之轉印薄膜的圖案更具體地說明,則如圖12所示,在以A部(縱)873.88μm、B部(橫)580.28μm之排列間隔相互交錯地排列之惰圓(C部(橫)684.56μm、D部(縱)1011.27μm)圓狀具有由珍珠顏料系墨水層所構成之印刷圖案,此楕圓狀的墨水層具有大約2μm之厚度,又,水溶性薄膜具有大約40μm之厚度。再者,實際所販售者係為在此全表面進一步設置由銀顏料墨水等所構成之全外表面固定層者,但在本發明,使用設置全外表面固定層前之狀態的轉印薄膜。
(2)作為被轉印體之物品,使用10cm×20cm×3mm之ABS樹脂製平板,對此物品,以圖3(A)至圖3(F)所示的製程順序,將前述轉印薄膜予以水壓轉印。
(3)作為活性劑,使用日本大橋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稱為「優比庫S酷吏雅(clear)33-N2」之無溶劑型紫外線硬化樹脂組成物,此活性劑係在將要使轉印薄膜導入轉印槽內前,藉由棒式塗佈方法塗佈於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上。
(4)將如此所活性化之轉印薄膜依次供給至流水式轉印槽的水面上並使其浮起,藉由活性劑的釉縮作用與集合力形成凹凸後,如圖1所示,經由轉印薄膜將物品壓入至水中進行水壓轉印,從水中取出物品後,對其照射紫外線,並進行水洗、乾燥,獲得水壓轉印品(裝飾物品10D)。
(5)在這種條件下所獲得之物品的表面,形成具有高低差大約12μm之凹凸且與花紋一體地相鄰之裝飾層(表面花紋)。
圖8之實物放大照片係顯示藉由實施例1所獲得的裝飾物品的表面之狀態。由此照片可得知,具凹凸(高低差12.13μm)之裝飾層,不需手指觸摸,可明顯看出對花紋賦予有真實的立體感。
(比較例1)
比較例1,除了以藉由凹版印刷,來形成在印刷圖案上添加有銀顏料之透明墨水的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且此印刷圖案與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之厚度大約4μm之轉印薄膜(CUBIC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稱「Circle Check Black 2C」之「花紋編號K0200」轉印薄膜)作為轉印薄膜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的製程水壓轉印印刷圖案。因此,在此比較例1,活性劑的剩餘部分,不會受到因第1區域的墨水層所產生的釉縮作用與活性劑的集合力雙方作用,在第2區域中,活性劑不會集合。圖9的放大實物照片係顯示藉由此比較例1所獲得的裝飾物品的表面狀態,由此照片可得知,表面的凹凸的高低差僅有3μm左右,即使以手指觸摸,也不易感到花紋之立體感程度,並未賦予有凹凸感、立體感。這是由於轉印薄膜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未被凹凸反轉之結果。
(比較例2)
比較例2係使用與比較例1相同的轉印薄膜,但,作為活性劑,使用日本大橋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稱「C.P.A-HNORMALEX」之溶劑型樹脂組成物的這一點上,與比較例1不同。圖10的實物放大照片係顯示藉由此比較例2所獲得之裝飾物品的表面狀態,由此照片可得知,其表面的凹凸的高低差僅有1.8μm左右,完全未賦予有凹凸觸感(觸覺性立體感)。這也是與比較例1同樣地,由於轉印薄膜具有全外表面花紋固定層,未被凹凸反轉之結果。
(實施例2)
實施例2係如圖7(A)至(C)所示,除了對物品10,改變各種轉印薄膜的附加速度,使印刷圖案凹凸反轉地進行水壓轉印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實施。實施例2的(A)至(C)分別係使物品表面的轉印薄膜的附加速度不同之3個例子。
其結果獲得如圖11的放大實物照片所示之結果。
(A)為固定轉印薄膜的兩側後使物品淹沒,轉印薄膜對物品之附加速度與對水之附加速度相同,進行水壓轉印之情況(水流速度與轉印薄膜的輸送機速度均為1.3m/分的情況),其結果,形成於物品之「Circle Check」之凹凸高低差,係如圖11(A)的實物放大照片所示,為11.37μm。
(B)為將轉印薄膜的兩側如圖7(B)(C)所示地縮小,比起物品表面對水之附加速度快大約1.4倍,使轉印薄膜附加之情況(對水流速度1.3m/分,轉印薄膜的輸送機速度設為0.9m/分之情況),其結果,形成於物品之「Circle Check」之凹凸高低差係如圖11(B)的實物放大照片所示,為16.75μm(比起(A)之情況,大約高出5.38μm)。
(C)為將轉印薄膜的兩側與如圖7(B)(C)所示相反地擴大,比起物品表面對水之附加速度慢大約0.7倍,使轉印薄膜附加之情況(對水流速度1.3m/分,轉印薄膜的輸送機速度設為1.7m/分之情況),其結果,形成於物品之「Circle Check」之凹凸高低差係如圖11(C)的實物放大照片所示,為9.31μm(比起(A)之情況,大約降低2.06μm)。
由這些的例子可得知,藉由縮窄印薄膜的花紋間隔(第2區域的寬度或尺寸)後加以密接,可使形成於物品之凹凸更顯著。再者,在本說明書,「物品對水之附加速度」係由上述說明可理解,以印刷圖案與物品表面為1對1加以密接一事為基準,當在印刷圖案與物品表面未滿1對1而使印刷圖案延伸之情況時,表示「物品對水之附加速度」慢,在相反的情況時,表示「物品對水之附加速度」快。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若根據本發明的水壓轉印方法的話,因對印刷圖案本身賦予微細的立體凹凸,所以,可獲得與物品的裝飾一體化之凹凸特性,而能在物品的表面獲得與印刷圖案相應之真實的立體觸感,又,此物品的表面的凹凸係因將印刷圖案活性化之活性劑在因轉印時的壓力對墨水印刷部分間的空間之流入、因墨水所產生之釉縮作用與活性劑本身的集合力來形成於轉印薄膜上之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在水壓轉印時予以凹凸反轉而形成的,所以,不需另外設置其他製程,能夠以高度的作業性獲得凹凸觸感,具有高度之產業上的利用性。
10...物品
10D...裝飾物品
30...印刷層(裝飾層)
30A...墨水印刷部分
30B...墨水印刷部分以外的部分(空間)
30BP...凸部(在空間30B內活性劑剩餘部分呈凸狀流入或反轉之部分)
312A...第1區域
312I...墨水層
312B...第2區域
312C...將第2區域凹凸反轉所獲得之印刷圖案
314...水溶性薄膜
316...轉印薄膜
318...水
320...活性劑
320C...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
340...印刷圖案
圖1係顯示適用本發明之水壓轉印方法的概略之概略圖。
圖2係藉由本發明的方法所獲得之水壓轉印品的部分放大斷面圖。
圖3係依製程順序,顯示本發明的水壓轉印方法之一形態,圖3A為轉印薄膜的斷面圖、圖3B為對轉印薄膜塗佈活性劑之狀態的斷面圖、圖3C為顯示對轉印後的物品的表面,形成利用活性劑剩餘部分所達成的凸部之狀態的斷面圖、圖3D為水壓轉印後照射紫外線照射的狀態之斷面圖、圖3E為由物品水洗水溶性薄膜的狀態之斷面圖、圖3F為將物品的表面加以乾燥的狀態之斷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形態之方法的製程之概略系統圖。
圖5係用來說明在本發明的第2形態,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狀態之概略斷面圖。
圖6係依次顯示本發明的第2形態之方法的製程之概略系統圖。
圖7係用來說明在本發明的第2形態,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狀態之概略斷面圖。
圖8係放大顯示藉由本發明的實施例1所獲得之製品的實物表面與剖面之照片。
圖9係放大顯示藉由比較例1所獲得之製品的實物表面與剖面之照片。
圖10係放大顯示藉由比較例2所獲得之製品的實物表面與剖面之照片。
圖11係放大顯示藉由本發明的實施例2所獲得之製品的實物表面與剖面之照片。
圖12係放大使用於實施例1之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並與尺寸一同顯示之圖。
10...物品
10D...裝飾物品
30...印刷層(裝飾層)
30A...墨水印刷部分
30BP...凸部
312A...第1區域
312I...墨水層
312B...第2區域
312C...將第2區域凹凸反轉所獲得之印刷圖案
314...水溶性薄膜
316...轉印薄膜
320...活性劑
320C...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
322...UV照射硬化裝置
340...印刷圖案

Claims (11)

  1. 一種水壓轉印方法,係以活性劑將對水溶性薄膜上實施印刷圖案所形成之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活性化,然後,將前述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前述轉印薄膜,準備前述印刷圖案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前述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之轉印薄膜,當進行水壓轉印時,以超過使前述墨水層活性化所必要的量將前述活性劑塗佈於前述轉印薄膜的表面,將前述第1區域的墨水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被按壓在前述物品的表面,一邊使其集合於前述第2區域一邊使前述活性劑剩餘部分朝前述物品的表面突出,形成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當前述物品上的印刷圖案硬化時,藉由使前述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使得比起相應於前述第1區域之墨水印刷部分,相應於前述第2區域之部分更突出,來對前述物品表面賦予立體凹凸形狀。
  2. 一種水壓轉印方法,係以活性劑將對水溶性薄膜上實施印刷圖案所形成之轉印薄膜的印刷圖案活性化,然後,將前述印刷圖案水壓轉印至物品的表面之方法,其特徵為:作為前述轉印薄膜,準備前述印刷圖案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前述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之轉印 薄膜,以超過使前述墨水層活性化所必要的量將前述活性劑塗佈於前述轉印薄膜的表面,並且藉由前述第1區域的墨水層之釉縮作用與活性劑的集合力,使前述第1區域的墨水活性化之活性劑的剩餘部分,呈凸狀集合於前述第2區域,形成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然後,當將前述轉印薄膜的前述印刷圖案水壓轉印於前述物品的表面之際,使前述第2區域的前述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凹凸反轉於前述物品的表面,接著,當前述物品上的前述印刷圖案硬化時,藉由使前述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使得比起相應於前述第1區域之墨水印刷部分,相應於前述第2區域之部分更突出,來對前述物品表面賦予立體凹凸形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活性劑的剩餘部分的集合係以比起第1區域的墨水吸引活性劑之力,在第2區域之墨水集合力更大作用的方式進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轉印薄膜的前述第1區域對前述活性劑之界面張力係設定成較前述第2區域對前述活性劑之界面表面更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活性劑含有0.01至3重量%的平滑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活性劑為含有溶劑型或非含有溶劑型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當進行前述印刷圖案的紫外線硬化時,也使前述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進行紫外線硬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前述水壓轉印係以使前述轉印薄膜朝縱橫的至少其中一方向收縮的方式,將前述轉印薄膜附加於物品的表面來進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利用前述轉印薄膜的收縮來對物品表面之附加,係以比起前述物品附加至水的速度使前述轉印薄膜附加至物品的速度更快的方式來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其中,在當前述物品上的前述印刷圖案硬化時使前述活性劑凸狀集合部分收縮之際,在與前述第1區域相應的墨水印刷部分和與前述第2區域相應的部分之境界產生收縮差。
  10. 一種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係使用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的轉印薄膜,其特徵為:前述印刷圖案係由具有墨水層之第1區域與不具有墨水層或具有較前述第1區域更薄的墨水層之第2區域所構成,在前述第2區域內具有用來集合活性劑的剩餘部分所需之空間,且不具有全外表面固定層。
  11. 一種水壓轉印品,其特徵為:具有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方法所形成的立體凹凸表面。
TW097139212A 2007-10-25 2008-10-13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TWI427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7501A JP5242990B2 (ja) 2007-10-25 2007-10-25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用転写フィルム及び水圧転写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7520A TW200927520A (en) 2009-07-01
TWI427006B true TWI427006B (zh) 2014-02-21

Family

ID=4057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9212A TWI427006B (zh) 2007-10-25 2008-10-13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8794149B2 (zh)
EP (1) EP2221189B1 (zh)
JP (1) JP5242990B2 (zh)
KR (1) KR101479286B1 (zh)
CN (1) CN101909901B (zh)
CA (1) CA2703117C (zh)
HK (1) HK1147725A1 (zh)
MY (1) MY165700A (zh)
PL (1) PL2221189T3 (zh)
TW (1) TWI427006B (zh)
WO (1) WO2009054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6332B2 (ja) 2009-04-30 2014-10-29 株式会社タイカ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品及び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塗布剤
US9327546B2 (en) 2010-02-22 2016-05-03 Taica Corporation Matting activator for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hydraulic transfer method, and hydraulic transfer product
TW201129480A (en) * 2010-02-26 2011-09-01 Hirotech Transfer Technology Company Ltd Method of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s on the object surface
TW201242795A (en) * 2011-01-20 2012-11-01 Taica Corp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 transfer film for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n ink for a transfer film and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CN102285261A (zh) * 2011-06-09 2011-12-21 曹人天 印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印刷工艺
CN104203593B (zh) * 2012-03-22 2018-03-27 株式会社可乐丽 液压转印用基膜
CN103862904B (zh) * 2012-12-11 2016-12-21 黄北江 一种水转印表面披覆薄膜
CN103862903B (zh) * 2012-12-11 2016-06-08 黄北江 一种新型水转印披覆膜
US20140166196A1 (en) * 2012-12-15 2014-06-19 Michael Flynn Golf ball alignment device
US9989919B2 (en) 2013-07-30 2018-06-05 Daigin Chemical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and patterned article
TWI552887B (zh) * 2014-06-12 2016-10-11 Daigin Chemical Co Ltd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nd transfer film structure
JP6410508B2 (ja) 2014-05-20 2018-10-24 トリニティ工業株式会社 加飾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89459B (zh) * 2014-09-26 2017-07-01 Daigin Chemical Co Ltd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for producing relief touch
WO2016123740A1 (zh) * 2015-02-02 2016-08-11 浙江大学 一种可计算的三维彩色印刷方法
CN111942071B (zh) * 2019-05-17 2021-11-30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凸纹的水压转印方法
TWI705906B (zh) * 2019-05-17 2020-10-01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產生凸紋的水壓轉印方法
CN114589921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设备、制件打印与着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7676A1 (ja) * 2004-02-18 2005-08-25 Taica Corporation 水圧転写品
TW200708574A (en) * 2005-08-23 2007-03-01 Cubic Co Ltd A coating agent for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film,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nd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1915A (en) * 1971-04-27 1974-05-21 Inmont Corp Printing method for forming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ed wood grain,and product formed thereby
JPH05270199A (ja) * 1992-03-26 1993-10-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JPH0640198A (ja) 1992-07-27 1994-02-15 Kiyuubitsuku:Kk 液圧転写品の表面改質方法
JP3482506B2 (ja) 1994-04-11 2003-12-22 株式会社キュービック 異形凹凸表面を有する加飾施工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6437023B1 (en) * 1997-04-11 2002-08-20 Cubic Co., Ltd. Liquid pressure transfer ink, liquid pressure transfer film, liquid pressure transfer product and liquid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KR20030035933A (ko) * 2001-10-30 2003-05-09 다이니혼 잉키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압 전사 방법
ES2439692T3 (es) * 2003-10-22 2014-01-24 Kuraray Co., Ltd. Método de transferencia hidráulica y película base para transferencia hidráulica
JP2007098608A (ja) * 2005-09-30 2007-04-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水圧転写方法
JP2007090836A (ja) * 2005-09-30 2007-04-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水圧転写用シート
JP5616332B2 (ja) * 2009-04-30 2014-10-29 株式会社タイカ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品及び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塗布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7676A1 (ja) * 2004-02-18 2005-08-25 Taica Corporation 水圧転写品
TW200708574A (en) * 2005-08-23 2007-03-01 Cubic Co Ltd A coating agent for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film,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nd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7520A (en) 2009-07-01
CN101909901A (zh) 2010-12-08
KR20100090698A (ko) 2010-08-16
US20150020703A1 (en) 2015-01-22
EP2221189B1 (en) 2014-03-19
WO2009054482A1 (ja) 2009-04-30
PL2221189T3 (pl) 2014-08-29
CA2703117C (en) 2014-08-12
US20100229745A1 (en) 2010-09-16
EP2221189A4 (en) 2012-11-14
KR101479286B1 (ko) 2015-01-05
US8794149B2 (en) 2014-08-05
JP5242990B2 (ja) 2013-07-24
CN101909901B (zh) 2013-03-27
MY165700A (en) 2018-04-20
EP2221189A1 (en) 2010-08-25
CA2703117A1 (en) 2009-04-30
HK1147725A1 (en) 2011-08-19
US9090118B2 (en) 2015-07-28
JP2009101657A (ja) 200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7006B (zh)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及水壓轉印品
JP3881002B2 (ja)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JP5616332B2 (ja) 水圧転写方法、水圧転写品及び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塗布剤
JP5562089B2 (ja) 転写材及び耐指紋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812890B (zh) 水压转印方法和水压转印制品
JP2008180004A (ja) 建築基材の化粧方法および化粧された建築基材
JP2004034675A (ja) ガラス面に写真装飾をする方法
KR20120095931A (ko) 수압전사 필름용 활성제, 수압전사 방법 및 수압전사품
KR20180015332A (ko) 입체무늬 판석 제조방법
JP2021154727A (ja) 水圧転写方法
JP5169698B2 (ja)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TWI331099B (en) Water pressure transfering method and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JP2017177571A (ja) 水圧転写方法
JP2024092133A (ja)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化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H06270370A (ja) 化粧シ−ト
JP2009125824A (ja) サンドエッチング加工による画像形成方法
JPH06210815A (ja) 厚塗り塗装調化粧シ−ト
JPH0470954B2 (zh)
KR20060064035A (ko) 채색된 색상 보존성이 우수한 석판 제조방법
JPH06285424A (ja) 木材表面の塗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