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1716B - Sewing machine yarn break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wing machine yarn break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1716B
TWI411716B TW097139513A TW97139513A TWI411716B TW I411716 B TWI411716 B TW I411716B TW 097139513 A TW097139513 A TW 097139513A TW 97139513 A TW97139513 A TW 97139513A TW I411716 B TWI411716 B TW I4117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movable blade
blade holder
yarn
nee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9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4906A (en
Inventor
Seiji Hashimoto
Akio Iyanaga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Publication of TW20093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1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17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1/00Applications of needle-thread guards; Thread-break detec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3/00Dev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op-taker thread, e.g. for tensioning
    • D05B63/02Loop-taker thread take-up lev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6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and for disposing of the severed thread end ; Catching or wiping devices for the severed 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縫紉機之紗線功斷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來在扁平縫縫紉機和雙重環縫縫紉機等縫紉機的縫製動作結束後切斷面線和縫合底線()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
發明背景
現有技術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具有可動刀片、驅動桿、固定刀片和夾線板,所述可動刀片在頂端具有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的紗線捕捉部,能夠在紗線捕捉部進入挺針板與彎針之間的前進位置和後退的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所述驅動桿使可動刀片在上述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所述固定刀片當縫製動作結束後上述可動刀片從前進位置移動到後退位置時,與上述可動刀片協調作用將被上述紗線捕捉部捕捉到的面線和縫合底線切斷;所述夾線板將被切斷了的面線和縫合底線中的縫合底線的端部彈性擠壓到上述可動刀片的頂端部,在這種狀態下夾持縫合底線的端部。
在縫製動作結束後切斷紗線時,為了縮短與被縫製物的針跡相連的面線和縫合底線的殘留長度,有必要使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向靠近挺針板和彎針的前方進入位置移動,並且,在紗線切斷後的下一次縫製動作時,為了避免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干涉彎針的動作,有必要使上述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從上述切斷紗線時的進入位置移動到避開上述彎針動作區域的退避位置。
作為這種紗線切斷後使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向退避位置移動的移動部件,提出過使保持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的刀片保持台直線或近似直線地沿在上述可動刀片切斷紗線用的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的路徑的延長線移動到退避位置的結構(參照例如日本國實公昭63-10149號公報)。
上述現有技術中,上述可動刀片在挺針板的下面與彎針的上面之間極其狹窄的空間內進入,但由於零部件加工精度不同等原因,可動刀片的進入位置和在進入後上述極其狹窄的空間內的位置有可能在上下某一個方向上稍微變化。因此,為了消除可動刀片的這種進入前後的高度位置的偏差,有必要調整刀片保持台的高度,但沒有設置使刀片保持台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結構。因此,可動刀片進入時有可能發生上述可動刀片與挺針板的下表面和彎針的上表面中的某一個面接觸,或者不能用可動刀片的紗線鈎掛部確實地捕捉面線的情況。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能夠用可動刀片確實地捕捉面線將其切斷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
本發明為具有一下特徵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包括:可動刀片,在頂端具有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到的紗線捕捉部,能夠在該紗線捕捉部前進到挺針板與彎針之間的進入位置和從該進入位置退出的後退位置之間移動;驅動桿,使上述可動刀片在進入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固定刀片,當上述可動刀片從進入位置退出到後退位置時,與上述可動刀片協調動作,將被上述紗線捕捉部捕捉到的面線和縫合底線切斷;夾線板,彈性地將被上述可動刀片和固定刀片切斷的面線和縫合底線中的縫合底線的端部夾持在夾線板與上述可動刀片的頂端之間;刀片保持座,保持上述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使上述刀片保持座在靠近挺針板和彎針的進入位置與從該進入位置退避到後方的退避位置之間移動;底座,設置上述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高度調整部,設置在上述底座上,使上述刀片保持座向靠近挺針板並且離開彎針的上方以及離開挺針板並且靠近彎針的下方移動。
如果採用本發明,當縫製動作停止時,驅動桿向前進方向角位移使可動刀片前進,由設置在頂端的紗線捕捉部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驅動桿向後退方向角位移使可動刀片在上述紗線捕捉部保持面線和縫合底線的狀態下從進入位置向後退位置移動,可動刀片與固定刀片協調動作將面線和縫合底線切斷,然後用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使刀片保持座繼續向後退方向角位置使刀片保持座退避到退避位置。
由於這樣的進入位置和後退位移以及進入位置和退避位置能夠用高度調整部將刀片保持座的高度位置調整到最合適的位置上,因此能夠用高度調整部調整上述刀片保持座的高度,能夠將在挺針板下表面與彎針上表面之間狹窄的空間內進出的可動刀片配置在不與挺針板的下表面和彎針的上表面中的任一個面接觸的位置上,用可動刀片的導紗部確實地捕捉面線將其切斷。
並且,本發明優選上述高度調整部具有調整部件,所述調整部件具有在與刀片保持座在進入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的路徑交叉的方向上傾斜於上述刀片保持座的引導面,能夠在與刀片保持座移動的路徑交叉的方向上移動地設置在上述底座上。
由於上述高度調整部具有調整部件,所述調整部件具有在與刀片保持座在進入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的路徑交叉的方向上傾斜於上述刀片保持座的引導面,能夠在與刀片保持座移動的路徑交叉的方向上移動地設置在上述底座上,因此為了調整刀片保持座的高度,通過使調整部件角位移能夠調整刀片保持座的高度,由此,即使是挺針板下表面與彎針上表面之間狹窄的空間,也能夠容易並且準確地將刀片保持座的高度位置調整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使調整部件不與其周圍的其他零部件干涉。
圖式簡單說明
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和附圖,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和優點應該能夠更加明瞭。
第1圖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為紗線切斷裝置的省略了一部分零部件的俯視圖。
第3圖為表示高度調整部的結構的俯視圖。
第4圖為從第3圖的剖面線Ⅳ-Ⅳ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5圖為調整部件的放大俯視圖。
第6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Ⅵ-Ⅳ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7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Ⅶ-Ⅶ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8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前進位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9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退避位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0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退避位置時的縫合底線的張設狀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附圖作參考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形態。
第1圖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40的分解立體圖,第2圖為紗線切斷裝置40的省略了一部分零部件的俯視圖。在雙重環縫縫紉機或扁平縫縫紉機的底座內,從縫製作業者一側看去設置有配置在具有落針部31的挺針板(圖中沒有表示)的下方、俯視描繪為環行運動軌跡32(參照後述的第10圖)地沿前進方向A1和後退方向A2作搖擺運動的彎針33,在該彎針33的被縫製物進給方向B的下游一側(第2圖的上方),設置有本實施形態的紗線切斷裝置40。
上述紗線切斷裝置40包括可動刀片2、驅動桿4、固定刀片5、可動刀片壓簧6、夾線板7、擠壓彈簧20、壓簧調節片8以及高度調整部41。可動刀片2在頂端具有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T(參照第10圖)的彎鈎形紗線捕捉部2a(參照第8圖),能夠在該紗線捕捉部2a進入挺針板與彎針33之間的第8圖所示的前進位置與上述彎針33沿運動軌跡32向後退方向A2退避到第2圖所示的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驅動桿4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用帶肩螺栓3軸支在底座1上,在連接在其長度方向的一端上的氣壓缸等伸縮驅動源(圖中沒有示出)的驅動下,以上述帶肩螺栓3的軸心為支點沿箭頭C1、C2所示的角位移方向進行角位移。
當縫製動作結束後,可動刀片2從第8圖的前進位置沿箭頭A2的方向移動到第2圖的後退位置時,固定刀片5與可動刀片2協調作用,將被紗線捕捉部2a捕捉到的面線和縫合底線T切斷。可動刀片壓簧6配置在固定刀片5的下方,從可動刀片2對固定刀片5施加擠壓力。夾線板7彈性地將被切斷的縫合底線T的端部夾持在夾線板與可動刀片2的頂端部之間。擠壓彈簧20彈性地將夾線板7的頂端擠壓向可動刀片2一側。壓簧調節片8配置在該擠壓彈簧20的下部,利用向上彎曲的端部擠壓擠壓彈簧20的頂端附近,調整彈力。高度調整部41設置在上述底座1上,使上述刀片保持座13向靠近挺針板並且離開彎針的上方D1或遠離挺針板並且靠近彎針33的下方D2移動。
第3圖為表示高度調整部41的結構的俯視圖,第4圖為從第3圖的剖面線Ⅳ-Ⅳ看的放大剖視圖,第5圖為調整部件46的放大俯視圖,第6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Ⅵ-Ⅵ看去的放大剖視圖,第7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Ⅶ-Ⅶ看去的放大剖視圖。上述高度調整部41包括近似T字形的調整部件46、安裝螺栓47和鎖緊螺栓48,所述調整部件46在根部形成軸孔42,在自由端形成圓弧形的引導長孔43和通孔44,在根部和自由端間的中間部位形成有引導傾斜面45;所述安裝螺栓47的軸部穿插過調整部件46的軸孔42而被擰緊到底座1上,使調整部件46圍繞垂直於底座1的軸線47A沿箭頭E1、E2的方向轉動自由地將調整部件46連接到底座1上;所述鎖緊螺栓48的軸部穿插過上述引導長孔43而被擰緊在底座1上,將調整部件46固定在繞上述軸線47A周圍形成上述引導長孔43的範圍內任意角度位移的位置上。
上述底座1上形成有供上述調整部件46在箭頭E1、E2方向自由地進行角位移地嵌入的收容凹陷部49。該收容凹陷部49離底座1的一個表面的深度大致與上述調整部件46的厚度相等,收容到收容凹陷部49中的調整部件46的表面與底座1的一個表面大致成為同一個平面,使調整部件46無論角位移到什麽位置都不會突出於底座1的一個表面,不僅避免了與周圍部件的干涉,而且達到了節省空間的目的。
如第1圖、第5圖、第6圖和第7圖所示,上述引導傾斜面45沿角位移方向E1、E2中的一個角位移方向E1向下--即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傾斜地形成。這樣的引導傾斜面45與上述連接部件22的下表面點接觸或線接觸,在與調整部件46的角位移位置相對應的高度位置上支援著。因此,通過改變調整部件46的角位移位置,能夠使一個連接部件22的高度改變,由該連接部件22高度的變化使刀片保持座13向上方D1或下方D2移動,能夠調整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和夾線板7的高度位置。
上述可動刀片安裝台10通過螺栓9固定在上述可動刀片2根部的下面。該可動刀片安裝台10能夠滑動地支援在用帶肩螺栓11和碟形彈簧11A以及螺栓12固定在底座1上的刀片保持座13的長孔13a內。並且,可動刀片安裝台10的中間部位通過從下面插入上述驅動桿4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形成的長孔4a以及刀片保持座13上沿前後方向A1、A2直線形成的長孔13a內的帶肩螺栓14被連接到驅動桿4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上,能夠與驅動桿4沿角位移方向C1、C2的移動相連動使可動刀片2沿長孔13a在前後方向A1、A2上直線地往復移動。
上述固定刀片5配置在可動刀片2的上面,通過貫穿固定刀片5上沿前後方向延伸形成的長孔5a的2根螺栓16與固定刀片引導部件15一起固定在上述刀片保持座13上。在上述2根螺栓16的橫旁,設置有貫穿上述長孔5a和上述可動刀片壓簧6上形成的長孔6a,並且貫穿刀片保持座13向下方突出,其突出的端部螺合連接到上述刀片保持座13上的調節螺栓17。
通過調節該調節螺栓17的擰緊量使上述刀片保持座13的頂端附近向上下撓曲,由此使上述可動刀片壓簧6向上下方向撓曲,能夠調整可動刀片2對固定刀片5的擠壓力。
並且,在上述夾線板7的另一端上形成有沿前後方向A1、A2延伸的長孔7a,通過貫穿該長孔7a的螺栓19將擠壓彈簧20固定在上述刀片保持座13上,通過鬆開上述螺栓19能夠沿長孔7a調整夾線板7的前後位置。
在上述底座1上驅動桿4的兩側,配置有長短2個連接部件21、22。這些連接部件21、2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用帶肩螺栓23、24通過碟形彈簧23A、24A圍繞各螺栓的軸線角位移自由地樞支在底座1上。各連接部件21、22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用帶肩螺栓11和螺栓12樞支、連接在刀片保持座13的前後2個地方上,由底座1、各連接部件21、22和刀片保持座13構成四邊形連接機構。由於各連接部件21、22用帶肩螺栓23、24通過碟形彈簧23A、24A設置在底座1上,因此利用刀片保持座13的引導傾斜面45允許沿上下方向移動,能夠一直保持將刀片保持座13彈性擠壓到底座1一側的狀態。
固定螺栓18貫穿刀片保持座13和壓簧調節片8根部形成的彎曲部的上部分向下突出。固定螺栓18橫旁的調節螺釘18a貫穿上述刀片保持座13向下突出,該突出端擰入上述壓簧調節片8大致中央部位形成的螺紋孔中。
通過調節上述調節螺釘18a,能夠用上述壓簧調節片8上方彎曲的前端部擠壓擠壓彈簧20的頂端附近,調整擠壓彈簧20對夾線板7的擠壓力。
通過使各連接部件21、22進行角位移,能夠使保持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固定刀片引導部件15、可動刀片壓簧6、夾線板7和壓簧調節片8的刀片保持座13在第2圖和第8圖所示的靠近上述挺針板和彎針33的前進方向A1的進入位置、與第9圖和第10圖所示的從上述進入位置向斜後方後退的退避位置之間位移。
在上述各連接部件21、22中的長的一根連接部件21的中間部位的左側部分,形成有向驅動桿4一側突出的隆起部21b;當可動刀片2與固定刀片5協調作用下將紗線切斷後、驅動桿4繼續向後退方向A2進行角位移時,該驅動桿4與長的一根連接部件21的隆起部21b相抵接,擠壓上述一根連接部件21,使各連接部件21、22與驅動桿4連動而進行角位移,使刀片保持座13從第2圖和第8圖所示的進入位置經由第9圖的箭頭e-f所示的移動路徑(路線)擺動到第10圖所示的退避位置;在下一個縫製動作後切斷紗線時,刀片保持座13隨著驅動桿4向前進一側的角位移方向C1進行的角位移經由第9圖所示的箭頭e-f所示的移動路徑(路線)回到第2圖和第8圖所示的進入位置。
並且,在上述長的一根連接部件21的中間部位,形成有穿插螺栓25的軸部的長孔21a,用螺栓25和墊圈26固定在底座1上的帶肩襯套27的例如偏心輪狀臺階部分嵌合在該長孔21a內,該臺階部分與長孔21a的後退方向A2下游一側(第8圖的右側)的內周面部分相抵接,由此阻止上述刀片保持座13向進入位置的擺動位移,通過使上述帶肩襯套27圍繞螺栓25的軸心轉動,能夠用該偏心輪狀臺階部調節進入停止位置。
而且,在上述短的另一個連接部件22與底座1之間張設有向前進方向A1彈性拉動刀片保持座13的拉伸螺旋彈簧29。在將上述短的另一個連接部件22的另一端樞支、連接在刀片保持座13上的螺栓12與刀片保持座13之間設置有偏心襯套28,通過使該偏心襯套28繞螺栓12的軸心旋轉,能夠微調刀片保持座13相對於挺針板和彎針33的進入位置和退避位置,能夠確實地防止可動刀片2捕捉縫合底線的捕捉錯誤。
下面說明上述結構的紗線切斷裝置40進行紗線剪切動作及其後的退避動作和下一次縫製動作。
如第2圖所示,在縫製動作剛剛結束之後,保持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和夾線板7等的刀片保持座13配置在靠近挺針板和彎針33的前方(左邊)的進入位置上。在這種狀態下,當驅動桿4向與前進方向A1相對應的角位移方向C1角位移時,可動刀片安裝台10沿刀片保持座13的長孔13a向前進方向A1直線移動,可動刀片2像第8圖所示那樣移動到紗線捕捉部2a進入到挺針板與彎針33之間的前進位置。
然後,驅動桿4向與後退方向A2相對應的角位移方向C2角位移,使可動刀片2沿與往前移動時相同的軌跡向後退方向A2直線移動,在即將回到第2圖所示的後退位置之前,被紗線捕捉部2a捕捉到的面線和縫合底線T被與固定刀片5的協調作用切斷。該被切斷的各線端中的縫合底線T的端部被彈性夾持在可動刀片2的頂端與夾線板7之間。
在這樣切斷紗線時,由於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和夾線板7用高度調整部41被調整在靠近彎針33的最合適的高度的進入位置,因此能夠用可動刀片2確實地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能夠縮短被縫製物中的面線和縫合底線T的殘留長度,能夠進行良好的縫製精加工。
在上述紗線切斷和線端夾持後,驅動桿4繼續向角位移方向C2角位移。該角位移時驅動桿4與長的連接部件21的隆起部21b相抵接,推擠該連接部件21,由此,各連接部件21、22克服壓縮螺旋彈簧29的彈力向角位移方向C2角位移,刀片保持座13經由第9圖的箭頭e-f所示的移動路徑(路線)像第10圖所示那樣退避到挺針板和彎針33的斜後方的退避位置。
在這種刀片保持座13退避到偏移位置上的狀態下,開始下一個縫製動作。在該開始時,由於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和夾線板7各自的頂端像第10圖所示那樣離開彎針33的運動軌跡32在斜後方的位置上,因此它們不會干涉彎針33等的動作。
並且,在上述紗線剪切過程中端部被彈性夾持在可動刀片2的頂端與夾線板7之間的縫合底線T,像第10圖所示那樣不重疊在彎針33的上方,處於傾斜張掛在彎針33與被夾持在可動刀片2的頂端與可動刀片壓簧6之間的線端之間的狀態,由縫合底線T確實地形成大的三角形區域S。
因此,不管使用的縫合底線T的種類等如何,下一次縫製動作開始時都能使向落針部31下降的縫紉針確實地移入縫合底線T的三角形區域S,能夠防止跳線的產生,能夠形成所希望的良好的針跡。
而且,在上述可動刀片2、固定刀片5和夾線板7的頂端配置在偏離挺針板和彎針33的位置上的狀態下,由於能夠確保彎針33的紗線孔周邊足夠寬的空間,因此將縫合底線T穿入該紗線孔的穿紗作業不會受挺針板和各刀片2、5等的干擾,能夠容易地進行。
而且,在使刀片保持座13向斜後方的退避位置偏移移動時,由於使用由各連接部件21、22構成的四邊形連接,因此與利用由長孔和與其相卡合的螺栓之間的滑動產生的引導作用使刀片保持座偏移移動時相比,不僅能夠牢固地支援刀片保持座13,減少晃蕩的產生,而且能夠防止過負戴集中作用到螺栓等滑動引導部件上引起破損或變形等,能夠達到提高紗線切斷裝置40的耐久性和使切斷後的紗端的彈性夾持功能穩定化的目的。
另外,雖然本發明的紗線切斷裝置作為扁平縫縫紉機或雙重環縫縫紉機中的紗線切斷裝置使用特別有效,但也可以作為除此以外的各種形態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使用。
並且,雖然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了在構成四邊形連接的一個連接部件21的中間部位的一個側邊部分、形成向驅動桿4一側突出的隆起部21b,使驅動桿4抵接在該隆起部21b上擠壓一個連接部件21的結構,但隆起部21b不一定非要不可,也可以使驅動桿4直接抵接在連接部件21的一側,或者在驅動桿4上設置與連接部件21相抵接的凸起部或銷等。
本發明能夠以不脫離其精神或主要特徵的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因此,上述實施形態的所有點只是一個示例,本發明的範圍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不受說明書文本的任何約束。而且,屬於如申請專利範圍內的變形或變更全部為本發明的範圍。
1...底座
2...可動刀片
2a...紗線捕捉部
3...帶肩螺栓
4...驅動桿
4a...長孔
5...固定刀片
5a...長孔
6...刀片壓簧
6a...長孔
7...夾線板
7a...長孔
8...壓簧調節片
9...螺栓
10...刀片安裝台
11...螺栓
11A...碟形彈簧
12...螺栓
13...刀片保持座
13a...長孔
14...帶肩螺栓
15...引導部件
16...螺栓
17...調節螺栓
18...螺栓
18a...螺釘
19...螺栓
20...彈簧
21、22...連接部件
21a...長孔
21b...隆起部
23、24...帶肩螺栓
23A、24A...碟形彈簧
25...螺栓
26...墊圈
27...帶肩襯套
28...偏心襯套
29...螺旋彈簧
31...落針部
32...運動軌跡
33...彎針
40...紗線切斷裝置
41...高度調整部
42...軸孔
43...長孔
44...通孔
45...傾斜面
46...調整部件
47,48...螺栓
47A...軸線
49...凹陷部
A1...前進方向
A2...後退方向
B...方向
C1、C2...位移方向
D1...上方
D2...下方
E1、E2...角位移方向
T...縫合底線
S...三角形區域
e-f...箭頭
第1圖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態的縫紉機的紗線切斷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為紗線切斷裝置的省略了一部分零部件的俯視圖。
第3圖為表示高度調整部的結構的俯視圖。
第4圖為從第3圖的剖面線Ⅳ-Ⅳ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5圖為調整部件的放大俯視圖。
第6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Ⅵ-Ⅵ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7圖為從第5圖的剖面線Ⅶ-Ⅶ看去的放大剖視圖。
第8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前進位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9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退避位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0圖為表示可動刀片移動到退避位置時的縫合底線的張設狀態的俯視圖。
1‧‧‧底座
2‧‧‧可動刀片
2a‧‧‧紗線捕捉部
3‧‧‧帶肩螺栓
4‧‧‧驅動桿
4a‧‧‧長孔
5‧‧‧固定刀片
5a‧‧‧長孔
6‧‧‧刀片壓簧
6a‧‧‧長孔
7‧‧‧夾線板
7a‧‧‧長孔
8‧‧‧壓簧調節片
9‧‧‧螺栓
10‧‧‧刀片安裝台
11‧‧‧螺栓
11A‧‧‧碟形彈簧
12‧‧‧螺栓
13‧‧‧刀片保持座
13a‧‧‧長孔
14‧‧‧帶肩螺栓
15‧‧‧引導部件
16‧‧‧螺栓
17‧‧‧調節螺栓
18‧‧‧螺栓
18a‧‧‧螺釘
19‧‧‧螺栓
20‧‧‧彈簧
21、22‧‧‧連接部件
21a‧‧‧長孔
21b‧‧‧隆起部
23、24‧‧‧帶肩螺栓
23A、24A‧‧‧碟形彈簧
25‧‧‧螺栓
26‧‧‧墊圈
27‧‧‧帶肩襯套
28‧‧‧偏心襯套
29‧‧‧螺旋彈簧
40‧‧‧紗線切斷裝置
41‧‧‧高度調整部
42‧‧‧軸孔
43‧‧‧長孔
44‧‧‧通孔
45‧‧‧傾斜面
46‧‧‧調整部件
47,48‧‧‧螺栓
49‧‧‧凹陷部
A1‧‧‧前進方向
A2‧‧‧後退方向
B‧‧‧方向
D1‧‧‧上方
D2‧‧‧下方

Claims (1)

  1. 一種縫紉機之紗線切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可動刀片,在頂端具有捕捉面線和縫合底線的紗線捕捉部,能夠在該紗線捕捉部進入到挺針板與彎針之間的前進位置和從該前進位置退出的後退位置之間移動;驅動桿,使上述可動刀片在前進位置與後退位置之間往復移動;固定刀片,當上述可動刀片從前進位置退出到後退位置時,與上述可動刀片協調動作,將被上述紗線捕捉部捕捉到的面線和縫合底線切斷;夾線板,彈性地將被上述可動刀片和固定刀片切斷的面線和縫合底線中的縫合底線的端部夾持在該夾線板與上述可動刀片的頂端之間;刀片保持座,保持上述可動刀片、固定刀片和夾線板;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使上述刀片保持座在靠近挺針板和彎針的進入位置、與從該進入位置退避到後方的退避位置之間位移;底座,設置有上述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高度調整部,被設置在上述底座上,使上述刀片保持座向靠近挺針板並且遠離彎針的上方以及遠離挺針板並且靠近彎針的下方位移,上述高度調整部具有調整部件,所述調整部件具有在與橫跨刀片保持座的進入位置與退避位置的移動路 徑交叉的方向上、傾斜於上述刀片保持座的引導面,並能夠在與刀片保持座的移動路徑交叉的方向上位移地設置在上述底座上,上述底座形成有收容凹部,可供上述調整部件可位移地嵌入,上述刀片保持座驅動單元包含2個連接部件,所述連接部件係長度方向之一端部分別角位移自由地樞支在上述底座,且長度方向之另一端部分別樞支連接在上述刀片保持台之前後2處,藉此構成四角形連接,上述2個連接部件中的其中一連接部件,其下面係以點接觸或線接觸之狀態支持於上述調整部件之引導面。
TW097139513A 2007-10-29 2008-10-15 Sewing machine yarn breaking device TWI411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0922A JP5321938B2 (ja) 2007-10-29 2007-10-29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906A TW200934906A (en) 2009-08-16
TWI411716B true TWI411716B (zh) 2013-10-11

Family

ID=4061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9513A TWI411716B (zh) 2007-10-29 2008-10-15 Sewing machine yarn break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21938B2 (zh)
KR (1) KR101281393B1 (zh)
CN (1) CN101424015B (zh)
TW (1) TWI411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5043B (zh) * 2010-12-13 2015-04-15 顾飞龙 缝纫机切线器调整结构
CN102866244B (zh) * 2012-09-03 2014-12-1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线状纺织品取样称重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测试仪
JP5777035B2 (ja) * 2013-08-08 2015-09-09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CN104178996A (zh) * 2014-08-08 2014-12-03 常州市日发精密机械厂 防纱线回弹的纱线切断器
TWI565848B (zh) * 2014-10-23 2017-01-11 Shing Ray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s thread cutter and tangent method
CN104727036A (zh) * 2015-03-06 2015-06-24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拨线切刀及其切线方法
CN104805605B (zh) * 2015-05-12 2018-07-10 浙江杜马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平缝机的剪线机构
DE102017207627A1 (de) * 2017-05-05 2018-11-08 Dürkopp Adler AG Baugruppe zum Erzeugen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mit einem Soll-Nahtüberstand
CN107401004A (zh) * 2017-08-11 2017-11-28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剪线刀盘
CN112703283B (zh) * 2018-09-11 2022-12-30 株式会社Tism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8563A (ja) * 2003-12-08 2005-06-30 Juki Corp 糸切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177U (zh) * 1990-10-02 1992-05-22
JPH0580482U (ja) * 1992-04-02 1993-11-02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端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8563A (ja) * 2003-12-08 2005-06-30 Juki Corp 糸切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21938B2 (ja) 2013-10-23
KR101281393B1 (ko) 2013-07-02
CN101424015B (zh) 2014-01-15
TW200934906A (en) 2009-08-16
JP2009106457A (ja) 2009-05-21
CN101424015A (zh) 2009-05-06
KR20090043455A (ko) 2009-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1716B (zh) Sewing machine yarn breaking device
US7497177B2 (en) Seam ravel preventing apparatus and ravel preventing method
JP5777035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及び糸切り方法
WO2016182088A1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CN107237063B (zh)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装置
TWI410546B (zh) Sewing machine tangent device
US4459925A (en) Cycle sewing machine
KR101182158B1 (ko) 실끊기 장치를 갖춘 재봉틀
JP2010188106A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EP2241662A2 (en) Thread cut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N108796855B (zh) 产生具有目标线缝突出部的线缝起始顶线的组件和缝纫机
TW201804046A (zh) 刺繡機,尤其是梭車刺繡機
TW201708650A (zh) 附有線跡綻線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US6205941B1 (en)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including a needle-thread pushing member
CN110117877A (zh) 一种去鸟巢机构
JP2650516B2 (ja)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3158705B2 (ja) ミシン
US8631750B2 (en) Sewing machine
US1336808A (en) Thread-cutting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JP2709472B2 (ja) ミシン
US497668A (en) George w
JPH0642629Y2 (ja) 単環縫い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JPH04354979A (ja) 複数針ミシンの飾り糸切断装置
JPH0724284U (ja)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