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3283B -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3283B
CN112703283B CN201980059334.7A CN201980059334A CN112703283B CN 112703283 B CN112703283 B CN 112703283B CN 201980059334 A CN201980059334 A CN 201980059334A CN 112703283 B CN112703283 B CN 112703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thread
sewing
wire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3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3283A (zh
Inventor
江上真功
日下部健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s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s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s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s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0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3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6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7/00Special-purpose or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s
    • D05C7/08Special-purpose or automatic embroidering machines for attaching cords, tapes, bands, or the like

Abstract

在升降部件(升降杆(12))的下端安装有线引导体(20),通过与缝制动作同步地使该升降部件上下移动,从而经由该线引导体(20)将线材(C)引导至落针位置,将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上。线切割装置(40)具有切割单元(50),并且在缝制动作中配置于规定的退避位置,在线材的缝制结束后移动至用于切断线材的位置。为了对切断线材时的切割单元(50)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使该升降部件下降至与缝制完成的线材的高度相应而设定的高度,通过升降部件下端的线引导体(20)将切割单元(50)向下按压,由此调节该切割单元(50)的高度。由此,能够在与缝制完成的线材的高度相应的任意高度将线材自动切断。

Description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的缝纫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将缝制结束的线材自动切断的线切割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各种能够将装饰用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布料等被加工物)的刺绣缝纫机。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刺绣缝纫机中,具有具备了多个针杆的针杆盒,以与针杆盒向左右方向的滑动移动相应地使多个针杆中的任意者被选择至工作位置的方式构成,与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各针杆对应而分别设置有通过与针杆的驱动源不同的驱动源进行升降的升降杆,在各升降杆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将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线引导体。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刺绣缝纫机中,在缝制所希望的线材的情况下,选择设置有对该所希望的线材进行引导的升降杆的针杆,将其设定于工作位置,与设定于该工作位置的针杆以及缝针的缝制动作同步地使对应的升降杆升降,由此送出线材,将被引导至落针位置的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布料)。通过对升降杆的升降行程进行变更,从而对在一个缝制动作中送出的线材的量(长度)进行调节,由此,能够送出与针对被缝制材料(布料)的线材的缝制完成样式相应的最佳量(长度)的线材。在该情况下,升降杆的升降行程的变更,是通过对缝制动作中的升降行程中的上止点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来进行的。即,缝制动作中的升降行程中的下止点的高度是与缝制的线材的厚度等相应地设定于固定的最低位置,以牢固地进行线材的缝制,另一方面,通过对上止点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而对升降行程长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在一个缝制动作中送出(或者拉出)的线材的量(长度)进行可变调节。
例如,通过使升降杆的升降行程长度为零,能够进行以将线材沿被缝制材料上平坦地粘贴的方式进行缝制的“线缝”,另一方面,通过使升降杆以大于零的行程长度进行升降行程,从而能够进行将线材设为环状而缝制于被缝制材料的“环缝”。另外,通过一边对升降杆的升降行程进行变更一边重叠地缝制线材,也能够形成立体的线花纹。
并且,根据专利文献1所示的刺绣缝纫机,在缝制一系列的线刺绣图案的中途,通过使针杆盒滑动而对在规定的工作位置使用的针杆(以及升降杆)进行切换,能够选择性地且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进给量将材料、颜色、粗细等不同的多种线材缝制于该一系列的线刺绣图案内。但是,在上述刺绣缝纫机中,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必须通过手工作业在缝制结束点附近切断线材。因此,在缝制一系列的线刺绣图案的过程中,为了一边对使用的针杆进行切换一边对多种线材进行缝制,必须在每次切换针杆时使缝纫机暂时停止而通过手工作业切断线材。因此,存在耗费工作量并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在具有多个刺绣机头的多机头刺绣缝纫机中,作业非常费劲。
另一方面,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将线材等绳状材料自动切断的刺绣材料切断装置。但是,该装置的切断位置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与绳状材料的各种粗细、重叠缝制时的尺寸(厚度)相应地使切断位置的高度移位。因此,不适于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刺绣缝纫机那样,能够在缝制一系列的线刺绣图案的过程中,通过一边对使用的针杆进行切换一边选择性地且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进给量对多种线材进行缝制而形成立体的线花纹的刺绣缝纫机。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考虑通过将自动切断位置一律设定得较高,从而能够应对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厚度)的变化。但是,如果这样,则在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厚度)低的部分的缝制结束点,从该缝制结束点至自动切断端的剩余长度(布料侧剩余长度:布料侧的未缝制的线材的自由端部的长度)变长,因此,必须通过手工作业将该自动切断后的线材的剩余长度部分切断去除。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5/14711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6336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任意高度处切断线材的缝纫机以及线切割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具有:缝制机构,其以为了对被缝制材料进行缝制而对缝针进行驱动的方式构成;线引导装置,其以将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方式构成,这里,被引导至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线材是通过所述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而缝制于所述被缝制材料上;线切割装置,其具有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切割单元,以在所述缝制动作中配置于规定的退避位置、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移动至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位置的方式构成;以及高度调节装置,其对切断所述线材时的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
根据本发明,具备线切割装置,该线切割装置具有用于切断线材的切割单元,并且具备对切断该线材时的该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由此,不需要手工作业就能够在任意高度自动切断线材。因此,与线材的粗细、布料厚度以及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等相应地改变切断位置的高度,由此,能够始终在适于线材的缝制完成状态的高度位置进行切断,由此,能够使切断后的线材的布料侧剩余长度为没有多余部分的适当长度,不需要通过缝制后的手工作业对线材的端部进行切断的处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制机构包含能够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所述线引导装置包含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下端安装的、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的线引导体,以通过与缝制动作同步地使所述升降部件上下移动而经由该线引导体将所述线材引导至所述落针位置的方式构成,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使所述升降部件下降至所设定的高度的结构构成,通过在下降的该升降部件的下端安装的所述线引导体向下按压所述切割单元,从而对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调节。由此,由于将用于对线引导体进行驱动的升降部件也共用于线切割装置的切割单元的高度调节,因此能够简化高度调节装置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切割装置包含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切割单元在离开所述缝针的移动轨迹的所述退避位置与进入所述缝针的移动轨迹的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另外,所述移动机构包含驱动源,该驱动源用于使所述切割单元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也被共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切断动作。据此,由于使用共通的驱动源进行切割单元的移动和切断动作,因此能够简化构造。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切割装置是在将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的缝纫机中用于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切断线材的线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切割单元,其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单元在退避位置与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单元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转移至该切断准备位置下方的切断位置,在所述切断位置由所述切割单元切断所述线材。据此,在进行线材的切断动作时,进行暂时控制在切断准备位置然后控制在切断位置这样的两阶段控制,因此,能够进行在切断准备位置捕捉应切断线材而在切断位置将其切断这样的可靠性高的切断动作。另外,由于是两阶段控制,因此能够容易地改变切断位置的高度,能够提供一种由适于与线材的粗细、布料厚度以及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等相应地改变切断位置的高度的结构构成的线切割装置。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在适于线材的缝制完成状态的高度位置进行切断,由此,能够使切断后的线材的布料侧剩余长度为没有余量的适当长度,从而有助于具有不需要通过缝制后的手工作业进行对线材的端部进行切断的处理这一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多机头刺绣缝纫机的刺绣机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刺绣机头的右侧视图。
图3(a)以及(b)是表示线引导体的安装状态的放大斜视图,(c)
是线引导体的斜视剖面图,(d)是线引导体的俯视图。
图4是线引导体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对线切割装置的主要结构部件进行放大表示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线切割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退避位置处的切割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8是切断准备位置处的切割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9是将刀台提取出来进行表示的斜视图。
图10是例示与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高度(尺寸)相应地可变设定的切割单元的切断位置的高度的差异的侧视概略图,(a)是表示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高度(尺寸)最小的例子的图,(b)是表示通过环缝而使线花纹的高度(尺寸)变高的例子的图。
图11是退避位置处的切割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切断准备位置处的切割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13是切断位置处的切割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14是切断动作中的切割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刺绣缝纫机具有的电子控制系统的概略的框图。
图16是表示线切断时的线引导体的待机位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17是表示线刺绣关联动作的全自动化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切割单元中的第1移动体、第2移动体以及切断装置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的一个实施例,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多机头刺绣缝纫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刺绣缝纫机,也能够适用于通常的缝纫机。
图1是多机头刺绣缝纫机的1个刺绣机头(缝纫机机头)1的主视图,图2是该刺绣机头1的右侧视图。针杆盒4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地支撑于在主体框架2的正面安装的缝纫机臂3的前表面。多个针杆5(参照图3(a))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于针杆盒4。各针杆5以轴向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各自的下端安装有缝针6。在针杆盒4贯穿设置有滑动轴7,通过电动机驱动使滑动轴7在横向(从正面看是左右方向)上滑动,由此,针杆盒4在左右方向上滑动。与针杆盒4的滑动位置相应地,多个针杆5中的任意一个位于规定的工作位置,由此,选择应工作的一个针杆5。在该规定的工作位置的下方,设置有公知的下线釜(未图示)。该下线釜配置于缝纫机工作台10的下方,针板11覆盖釜的上方。在针板11设置有该被选择的针杆5的缝针6能够插通的针孔。
在缝纫机臂3贯穿安装有主轴8,如果通过未图示的主轴电动机(第1驱动源)使主轴8旋转,则通过该旋转,经由缝纫机臂3内的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等,使针杆驱动体9上下移动。被选择至工作位置的针杆5被针杆驱动体9捕捉,通过针杆驱动体9的上下运动而沿其轴向上下移动。通过使被选择至工作位置的针杆5(其前端的缝针6)上下移动,进行公知的缝制动作。
如图2所示,在针杆盒4中,在各针杆5的后方分别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升降杆(升降部件)12。升降杆12与针杆5同样地以其轴向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该升降杆12由固定于缝纫机臂3的电动机13(第2驱动源)驱动。在电动机13连接有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如果对电动机13进行往复旋转驱动,则设置为相对于缝纫机臂3能够旋转的布按压驱动体14经由该连杆机构进行升降。而且,在针杆盒4具有的多个升降杆12中,与被选择至工作位置的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升降部件)12被布按压驱动体14捕捉,通过该布按压驱动体14的升降运动而沿其轴向上下移动。此外,如公知所示,与电动机13相关联地适当设置其驱动位置检测用的传感器,为了电动机驱动控制而利用该传感器的输出。
在多个升降杆12各自的下端安装有布按压体15或者线引导体20。布按压体15可以由在进行通常的刺绣缝制时用于从上方按压被缝制材料的公知的构造构成,安装于与为了进行通常的刺绣缝制而使用的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另一方面,线引导体20在对线材C进行缝制时将该线材C引导至被缝制材料上,并且从上方按压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该线引导体20安装于与为了进行线材缝制动作而使用的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图1中,在一个针杆盒4中设置有12根针杆5,其中,在与中央部分的6根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线引导体20,在与左右部分的各3根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布按压体15。这表示在1个刺绣机头1中,能够进行基于6个不同类型的线材C的选择性的线材缝制动作,或者能够进行基于6个不同类型(颜色)的上线的选择性的通常缝制动作。此外,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臂3的下方,在缝针6的上下移动路径的背面侧设置有用于对切断后的上线进行钩挂的上线钩16、和用于对由该上线钩16钩挂的上线进行保持的上线保持器17。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刺绣机头1设置的用于缝制动作的各部件和/或各装置和/或各机构的组合相当于以为了对被缝制材料进行缝制而对缝针6进行驱动的方式构成的缝制机构。而且,所述升降杆12与线引导体20的组合,相当于用于将线材C引导至落针位置的线引导装置21,引导至该落针位置的线材C通过所述缝制机构中的缝针6的缝制动作而缝制于该被缝制材料上。
[线引导体]
下面,参照图3说明线引导体20的详细例。图3(a)是从斜右前方观察线引导体20的放大斜视图。如该图所示,线引导体20经由安装部件18安装于升降杆12的下端部。安装部件18在其下端具有向前方凸出的安装部18a,线引导体20的主体通过螺钉19而能够拆装地固定于该安装部18a。另外,在安装部件18的下端具有向左侧伸出而向下方延伸的下压部18b。该下压部18b为了将后述的切割单元50下压至切断位置而起作用。此外,图3(b)是为了对下压部18b进行明确表示而从斜左前方观察线引导体20的放大斜视图。
线引导体20的主体部具有在针杆5的下方位置配置的杯状的按压部20a。如图3(c)的斜视剖面图以及图3(d)的俯视图所示,在按压部(主体部)20a的底面形成有导出孔20b,该导出孔20b作为允许缝针6通过且将线材C引导至被缝制材料上的开口。另外,在按压部20a的正面大致中央的壁部形成有将线材C引导至导出孔20b的供给口20c。如图3(d)所示,导出孔20b形成朝向供给口20c而成为前端细的大致水滴形的形状。即,导出孔20b由前端细开口部分(水滴形的根部周边)和除此之外的开口部分构成。此外,导出孔20b的落针位置(缝针6通过的位置)相当于按压部20a的底面的大致中心,位于前端细开口部分(水滴的根部周边)内。通过这种前端细形状,在导出孔20b的落针位置,一体形成有用于对线材C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造。在壁部的供给口20c,向前方(缝纫机正面的方向)水平地延伸设置有将线材C引导至按压部20a内的筒状部20e,在筒状部20e的前端设置有线材C的导入口20d。这样,各线引导体20具有:按压部20a,其安装于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并且用于对被缝制材料进行按压;以及开口(导出孔20b),其允许缝针6通过并且用于将线材C引导至该被缝制材料上。此外,线引导体20不限于如图示那样能够将其主体和安装部件18分离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主体与安装部件18一体地形成。因此,在本发明中,“线引导体20”是还包含安装部件18(特别是下压部18b)的概念。换言之,为了将切割单元50下压至切断位置而起作用的所述下压部18b也可以包含在线引导体20的主体侧。
这样,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由靠近筒状部20e(即导入口20d或者供给口20c)的前端细形状的前端细开口部分(水滴形的根部周边)和除此之外的开口部分构成。通过这样的指向筒状部20e(即导入口20d或者供给口20c)的前端细形状,能够防止依赖于特定的线材缝制方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是筒状部20e的方向即前方)的缝制错误(漏缝)。
参照图4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图4是线引导体20的放大剖面图,示出了通过刺绣框(即,被缝制材料W)向缝纫机的前方移动而缝制完成的“线缝”的一个例子。在进行刺绣框向筒状部20e的方向即前方移动那样的缝制时,导出孔20b的上下处的线材C的朝向与朝向筒状部20e(即导入口20d或者供给口20c)的上侧的朝向和与缝制完毕的线材部分相连的下侧的朝向相同,成为线材C在导出孔20b的部位弯曲的状态。如点划线所示,线材C的弯曲部位的靠外侧的部分相当于落针位置,这里成为缝制部位。由此,在缝制于被缝制材料W上的线材C,进行将该缝制部位隐藏于里侧的外观良好的线材缝制。此外,在缝针6向上方移动时,在从缝针6的针孔至与被缝制材料W上的线材C的最终缝制点连接的上线U的部分产生拉伸,但即使由上线U的拉伸部分按压了线材C的弯曲部分,由于主体部的底部的孔(导出孔20b)包含具有靠近上述供给口20c而设置的限制构造的开口部分,因此线材C的弯曲部分也会被该限制构造限制,从而也不容易移动。另外,如图4所示的例子,由于产生了拉伸的上线U的部分从落针位置偏离,因此不会对线材C的缝制部位(弯曲部位的靠外侧的部分)造成不良影响。
这里,如果假设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是正圆形,则在通过上线的拉伸部分按压了线材C的弯曲部位(外侧)时,线材C容易沿导出孔的圆弧左右移动,从而偏离落针位置,成为缝制错误(漏缝)的原因。与此相对,如本实施例所示,只要导出孔20b是朝向筒状部20e而变成前端细的大致水滴形的形状,则从筒状部20e的后端的供给口20c进入导出孔20b而弯曲的线材C的一部分在前端细开口部分(水滴形的根部周边)从两侧被限制,线材C在导出孔20b处不会移动,不会从落针位置偏离。另外,由于落针位置来到导出孔20b的前端细开口部分内,因此被限制在该前端细开口部分的线材C始终位于落针位置,不会引起缝制错误(漏缝)。
在起到将线材C引导至落针位置的作用的线引导体20中,为了使与针6相比相对更粗的线材C容易通过,无论如何需要充分地设置导出孔20b的开口面积,但这样一来,线引导体20在导出孔20b内的位置变得不稳定,产生引起如上所述的缝制错误(漏缝)的问题。但是,如本实施例所示,通过对导出孔20b的开口形状进行设计,即,通过使导出孔20b的开口形状朝向导入口20d(筒状部20e)形成为前端细形状(即,靠近筒状部20e而配置限制构造即前端细开口部分),从而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此外,导出孔20b的开口形状不限于大致水滴形那样的前端细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的前端细形状,另外,不限于严格的前端细形状,只要是整个开口的面积为了使线材C容易通过而需要的足够宽,另一方面,在落针位置周围形成适当的限制构造(小尺寸开口部分)并且该限制构造(小尺寸开口部分)设定得比其他开口部分更靠近供给口20c或者导入口20d(即,筒状部20e)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导出孔20b的开口形状形成为由小开口部分(例如小径圆)和大开口部分(例如大径圆)的组合构成的达摩不倒翁或者葫芦那样的形状,小开口部分成为落针位置并且也可以是更靠近供给口20c或者导入口20d(即,筒状部20e)那样的形状,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作为线引导体20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具有由如上所述的独特的开口形状构成的导出孔20b的特征,而不具有筒状部20e的特征。在该情况下,从上方供给的线材C能够经由在主体部20a的侧壁面设置的供给口20c直接导入。
[线供给系统]
下面,对用于向线引导装置21即线引导体20供给线材C的线供给系统22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设置于针杆盒4上方的调整台30的左右,分别固定有从侧面观察大致呈倒L字形的安装支架。各安装支架由朝向上方的长条的第1支架23a、23b和朝向斜前方凸出的第2支架24a、24b构成。各第2支架24a、24b由螺钉24c轴支撑为可转动自由,通过改变螺钉24d的固定位置,能够调整相对于对应的第1支架23a、23b的安装角度。各第2支架24a、24b是上侧向前方大幅凸出、下侧向前方稍稍凸出的形状,在左右的第2支架24a、24b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前端部之间架设有支撑板(上层/下层)25、26。卷绕了线材C的梭芯(线材收纳部)27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在该支撑板25、26竖立设置的销28。
在左右的第1支架23a、23b之间的下端架设有保持板29,该保持板29用于安装供线材C通过的挠性的管31(例如螺旋管)。另外,在针杆盒4的正面下部,在固定于盒4的左右侧面的支架32a、32b之间架设有支撑杆33,在该支撑杆33固定有保持板34。上下的各保持板29、34具有与具有线引导体20的各个针杆5对应的多个管连接口35、36。而且,在各保持板29、34的管连接口35、36分别连接用于使线材C相互不干扰的管31的上端以及下端。这样,如图1所示,各管31在刺绣机头(缝纫机机头)1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多个管31在刺绣机头(缝纫机机头)1的前表面并列配置。
在上侧的保持板29上的管连接口35附近(正上方)配置有柔软的阻力部件37。阻力部件37是为了使在线材C被强力拉出等时过量地抽出的线材C在末端的针尖附近不松弛,而用于使得在与其相比靠跟前的阻力部件37的部位松弛。柔软的阻力部件37具有绒毛状纤维(或者柔软的刷子等),通过使该绒毛状纤维与被供给的线材C接触,从而对该线材C赋予微小的阻力。因此,在将线材C强力拉出的情况下,虽然因其势头而从梭芯27过量地抽出线材C,但由于在施加阻力的阻力部件37的部位处线材C的移动减弱,因此该过量地抽出的线材C在阻力部件37的正上方附近变得松弛。由此,能够使得在末端的针尖附近,线材C不会产生松弛。
此外,与上层侧的多个梭芯27对应而设置有1个引导框38,与下层侧的多个梭芯27分别对应而设置有多个引导框39。在下层侧的各引导框39形成有一个小环39a,在剩余的部分形成有更大的大环39b。从上层侧的梭芯27拉出的线材C通过上层侧的引导框38的内侧之后,通过下层侧的引导框39的小环39a,并且通过对应的管31,通过对应的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图3)。另一方面,从下层侧的梭芯27拉出的线材C通过下层侧的引导框39的大环39b,并且,通过对应的管31,通过对应的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图3)。这样,从梭芯27拉出的线材C几乎不弯曲地垂下而顺利地导入线引导体20。在图3所示的线引导体20中,从导入口20d导入的线材C穿过筒状部20e,从供给口20c进入杯状的按压部20a的内部,从该按压部20a的底部的导出孔20b向下方脱出,拉出至线引导体20的外部。
此外,在下层侧的引导框39设置的小环39a与大环39b起到以使得从上层侧的梭芯27抽出的线材C与从下层侧的梭芯27抽出的线材C相互不干扰的方式适当分开进行引导的作用。此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观察,仅图示从一个梭芯27拉出的一个线材C,省略从其他梭芯27拉出的其他线材C的图示。在实际的缝纫机工作状态下,从需要的大于或等于一个的梭芯27抽出的大于或等于一个的线材C通过对应的管31而分别引导至对应的线引导体20。上层侧的引导框38与分别具有小环39a和大环39b的下层侧的各引导框39在从各梭芯(线材收纳部)27抽出的线材C被导入至对应的管31的上端的状态下,作为以使得各线材相互不干扰的方式对各线材进行引导的引导框起作用。
根据如上所述的线供给系统22,如图2所示,将线材C的供给源(梭芯27)配置于刺绣机头(缝纫机机头)1的上方,将来自该供给源(梭芯27)的线材C在该刺绣机头(缝纫机机头)1的前表面从上方横穿至下方的路径中,不转换方向而大致呈直线状供给至线引导体20。而且,由于在线引导体20中将从向前方延伸的筒状部20e的前端(导入口20d)导入、从其后端(供给口20c)导出的上述线材C引导至导出孔20b的落针位置,因此,不对该线材C进行大的方向转换、弯曲。因此,通过将线材C顺利地从供给源供给至针尖位置而不会从正面发生大幅弯曲,从而能够消除与线材C相关的负荷,与缝制方向无关地将线材C可靠地引导至导出孔(落针位置)。由此,例如在进行后述的线材C的“环缝”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稳定尺寸(高度)的均质的“环缝”。
另外,由于线引导体20包含向前方延伸的筒状部20e,线材C是从该筒状部20e的前端(导入口20d)导入、从其后端(供给口20c)导出而到达导出孔20b(落针位置)的结构,因此,线材C的导入口20d远离导出孔20b(落针位置)。由此,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适当地与缝针6的上下移动的移动线分离,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上方的线材C的部分不会干扰线材的缝制动作等,消除了下述的各种不良状况。
在进行线材的缝制动作时,供给侧的线材C(从进入线引导体20之前的管31降下的线材C)的部分随着线引导体20的升降而摆动,但是,摆动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不会横穿缝针6的上下移动的移动线。因此,不会引起摆动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被缝针6错误地缝制这样的不良状况。
由于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附近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与在落针位置被缝制的线材C的部分适当地分离,因此即使在线材C是由起毛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毛球。如果在线引导体20中不设置筒状部20e,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附近的供给侧的线材部分与在落针位置处缝制的线材部分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则进入导入口的供给侧的线材部分与缝制于布料的线材部分接触,由此,绒毛一边缠绕且卷入一边供给至导入口,在持续缝制过程中形成通过导入口和导出孔的环状的毛球,附着于线引导体的按压部,并且如果毛球变大,则有可能堵住导出孔。但是,像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在线引导体20中设置向前方延伸的筒状部20e,进入导入口20d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与从导出孔20b伸出而缝制于布料的线材C的部分不会接触,因此,不会产生毛球。
[线材的缝制动作的概略]
用于使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线引导装置21工作而进行线材的缝制(线刺绣)动作的具体方法,可以适当应用公知的线刺绣技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优选地应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线刺绣方法。例如,在缝制所希望的线材C的情况下,以将与安装有对该所希望的线材C进行引导的线引导体20的升降杆12对应的针杆5设定于工作位置的方式,选择针杆盒4的滑动位置。而且,与设定于该工作位置的针杆5以及缝针6的缝制动作同步地使对应的升降杆12升降,而送出线材C,将被引导至落针位置的线材C缝制于被缝制材料(布料)。通过对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进行变更来调节在1个缝制动作中送出的线材C的量(长度),由此,送出与线材C针对被缝制材料(布料)的缝制完成样式相应的最佳量(长度)的线材C。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的调节通过电动机13(第2驱动源)的控制来进行。能够选择任意的线材缝制图案(线刺绣图案),按照所选择的线材缝制图案(线刺绣图案),如公知那样进行每1线迹的刺绣框的X-Y驱动,并且,进行基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的可变控制的线材缝制方式(上述“线缝”或者“环缝”等)控制,这样,进行线材的缝制动作(线刺绣动作)。
在进行线刺绣时,预先在操作面板上对每个刺绣步骤设定线引导体20的下止点位置和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量。下止点能够与所缝制的线材C的粗细以及被缝制材料(布料)的厚度等相应地设定在规定范围内的位置。升降行程量也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设定。例如,在将升降行程量设定为零的情况下,由于线引导体20即升降杆12不进行行程运动,因此在线引导体20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通过线引导体20的按压部20a的底面将线材C按压于被缝制材料上,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周知的“线缝”。如果将升降行程量设定为任意值(距离下止点的任意高度=上止点),则线引导体20与针杆5的每一个行程同步地在从下止点至该设定的上止点之间进行行程,进行周知的“环缝”。另外,通过一边对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量进行变更一边重叠地缝制线材C,也能够形成立体的线花纹。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结束了线材的缝制时,通过下述的线切割装置40的动作,在缝制结束位置附近自动地切断该线材C。
[线切割装置]
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臂3的下方设置有线切割装置40,该线切割装置40能够拆装地安装于缝纫机臂3。线切割装置40具有用于切断线材C的切割单元50,并且构成为,在缝制动作中配置于规定的退避位置、在线材C的缝制结束后移动至用于切断该线材C的位置。此外,图2表示线切割装置40配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此外,退避位置是指从缝针6的移动轨迹(上下移动路径)向后方离开的位置,是线切割装置40不妨碍缝针6的缝制动作的位置。优选地,线切割装置40还包含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上述切割单元50在上述退避位置与进入上述缝针6的移动轨迹的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
首先,参照图1、图2以及图5说明缝纫机臂3中的线切割装置40的支撑(安装)构造。图5是对线切割装置40的主要结构部件进行放大表示的分解斜视图。线切割装置40在最上部具有平板状的支撑(安装)基座41。支撑基座41的前边缘的左右端成为凸出部41a、41b,在各凸出部41a、41b的下方经由间隔件而固定有L字型支架42(参照图2)。在各L字形支架42的内侧侧面固定有连结支架42a,通过将该连结支架42a螺钉固定于在缝纫机臂3的左右侧面安装的缝纫机侧的各支架42b,线切割装置40经由支撑基座41安装于缝纫机臂3。
在支撑基座41的各凸出部41a、41b的下方,分别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有前后2根引导杆43、44,它们由直线轴套45、46引导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贯通。在前侧的引导杆43嵌装有螺旋弹簧47,在上端部螺钉固定有弹簧座48。在左右的引导杆43、44的下端架设有升降基座49,从下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这样,支撑基座41固定于缝纫机臂3,升降基座49以能够沿引导杆43、44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支撑基座41,并且,由螺旋弹簧47向上方施力。即,升降基座49如果抵抗螺旋弹簧47的作用力而被施加向下的力则下降,如果该向下的力被解除则通过螺旋弹簧47的恢复力而上升。
[移动机构]
下面,根据图5、图6说明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由用于对切割单元50进行输送的驱动装置60、和为了将基于该驱动装置60的输送运动传递至切割单元50而在该切割单元50侧设置的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的所需部分的组合构成。驱动装置60经由安装支架61固定于上述支撑基座41的下表面。安装支架61的一部分形成为向下方垂下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垂直面固定有驱动电动机62。驱动电动机62作为用于使切割单元50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源而起作用,另外,作为优选的一个例子,也兼用作使切割单元50中的可动刀工作的驱动源。在驱动电动机62的旋转轴设置有驱动滑轮63a,在安装支架61的前端部轴支撑有从动滑轮63b,在该驱动滑轮63a与从动滑轮63b之间架设有正时皮带64。在安装支架61的内侧,沿长边方向(正时皮带64的移动方向)固定有导轨61A。另外,在正时皮带64的规定部位固定有移动体65,该移动体65能够滑动地嵌合于安装支架61内侧的所述导轨61A。因此,如果驱动电动机62工作,则移动体65随着正时皮带64的往复运动而沿导轨61A在水平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
在移动体65一体地形成有驱动片66。驱动片66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与后述的切割单元50的上下前后四个辊卡合。此外,在移动体65固定有用于检测移动体65的位置的被检测体67,通过固定于安装支架61的光学式传感器68而检测移动体65的位置。作为一个例子,当光学式传感器68未被设置于被检测体67的一个或者多个狭缝遮挡时,对线切割装置40位于所述规定的退避位置或者所述切断准备位置等进行检测。
[切割单元]
下面,通过图5~图9等对切割单元50进行说明。切割单元50大致包含第1移动体70、第2移动体80、切断装置90,以相对于所述升降基座49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但在垂直方向上一体升降的方式由该升降基座49支撑。如图5所示,在升降基座49上的规定位置固定有安装部件51,在该安装部件51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滑动引导件52。另一方面,在切割单元50侧的第1移动体70中,凸轮基座72以及导轨73以规定的配置固定于移动基座71。该导轨73能够在水平方向(相对于缝纫机正面的前后方向)上滑动地与升降基座49侧的所述滑动引导件52嵌合。此外,在安装了导轨73的部件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有与滑动引导件5的端部抵接而对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弯折部73a。
图7以及图8是切割单元50的左侧视图,为了清楚地表示第1移动体70的所述凸轮基座72的情况,为了方便而省略了所述导轨73的图示。此外,图7示出了被置于退避位置的切割单元50,图8示出了被置于切断准备位置的切割单元50。图中,带阴影线的部位表示剖面。在凸轮基座72形成有凸轮槽74,由在所述支撑基座41的下表面固定的支架53支撑的凸轮滚柱54(参照图2)与该凸轮槽74嵌合。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为了方便,也示出了该支架53以及凸轮滚柱54。凸轮槽74由向后方倾斜向上的倾斜部分74a、从倾斜部分74a的后端垂直地弯曲的弯曲部分74b、以及从弯曲部分74b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部分74c构成。由于凸轮滚柱54的位置固定于支撑基座41,因此如果第1移动体70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则第1移动体70的凸轮基座72沿凸轮槽74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第1移动体70不仅能够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还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升降基座49的滑动引导件52与第1移动体70的导轨73的嵌合,第1移动体70与升降基座49联动而上下移动,但升降基座49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不移动。
返回至图5以及图6,在第1移动体70的移动基座71形成有引导槽75,在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的左侧面设置的卡合销81a与该引导槽75卡合。另外,在该移动基座71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固定有引导轴76。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贯穿安装于该引导轴76,第2移动体80能够沿引导轴76滑动地被支撑。通过引导槽75与引导轴76在两个部位的卡合(引导),维持第2移动体80沿引导轴76水平移动(前进以及后退)时的姿态。即,第2移动体80通过与引导槽75嵌合的卡合销81a一边限制其转动一边沿引导轴76水平移动(前进以及后退)。
在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的右侧面,横向排列地具有与所述驱动装置60的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卡合的一对辊82。另外,在第1移动体70中,在移动基座71的右侧面,也横向排列地具有与所述驱动装置60的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卡合的一对辊77。如图5所示,第2移动体80侧的一对辊82配置于第1移动体70侧的一对辊77的上侧。在组装后的状态(或者退避状态)下,如图5所示,上部的一对辊82与下部的一对辊77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所述驱动装置60的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进入各对的各辊之间。因此,当驱动装置60的移动体65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时,其驱动片66对前侧的辊77、82进行推压,从而第1移动体70与第2移动体80前进,驱动片66对后侧的辊77、82进行推压,从而第1移动体70与第2移动体80后退。这样,在第1移动体70与第2移动体80的辊77、82均与驱动片66卡合时,第1移动体70与第2移动体80一起移动,在该状态下,如后所述,切割单元50与驱动电动机63的驱动相应地,在退避位置与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因此,驱动装置60与切割单元50侧的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的组合,起到使切割单元50在退避位置与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的作用。此外,如后所述,在通过切割单元50的下降而成为仅第2移动体80的辊82与驱动片66卡合的状态时,能够通过驱动装置60仅使第2移动体80移动。
如图5所示,安装臂78从第1移动体70的移动基座71向斜前下方延伸,同样地,安装臂83从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向斜前下方延伸,在这些安装臂78、83的前端安装有切断装置90。切断装置90包含:水平的刀台91;固定刀(第1切割部件)92,其固定于刀台91的上表面;可动刀(第2切割部件)93,其经由销94而轴支撑为相对于刀台91上的固定刀92能够相对转动;抵接部件95,其在刀台91的后部稍微靠上设置;连杆机构,其用于使可动刀93移动。刀台91安装于所述第1移动体70的安装臂78的前端,与该第1移动体70一起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且上下移动。抵接部件95是所述线引导体20的下压部18b抵接的部位,通过下降的线引导体20的下压部18b与该抵接部件95抵接而下压,从而刀台91下降,由此,切断装置90整体下降。此外,抵接部件95以不与可动刀93干扰的方式,以配置于可动刀93的稍上方的状态固定于刀台91。
用于使可动刀93移动的连杆机构包含摆动连杆96和转动连杆97,摆动连杆96的一端经由轴(连接销)98能够摆动地与所述第2移动体80的安装臂83的前端连结。在连接销98嵌装有扭簧100(例如参照图7),弹簧100的一端挂于安装臂83,另一端挂于摆动连杆96。通过该扭簧100,摆动连杆96被向下表面方向施力。摆动连杆96的另一端通过轴(连接销)99能够转动地与转动连杆97的一端连结。转动连杆97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与可动刀93的自由端连结。由此,如果在第1移动体70停止时第2移动体80前进,则通过与第2移动体80连结的连杆机构,可动刀93的自由端向前方移动,通过以销94为轴,可动刀93顺时针转动,可动刀93与固定刀92相交叉,进行切断动作。接着,如果第2移动体80后退,则可动刀93以销94为轴逆时针转动,返回至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在刀台91形成有捕捉构造(捕捉单元)101,该捕捉构造101用于捕捉作为切断对象的线材C而将其引导至适当的保持位置(保持空间)并进行保持。图9是为了明确表示捕捉构造101的形态而将刀台91提取出来进行表示的放大斜视图。捕捉构造101具有:引导部103,其与线材C抵接而将该线材C引导至插通口102;插通路径104,其从该引导部103与内部的保持位置(保持空间)相连;以及限制部105,其用于使线材C不从保持位置(保持空间)离开。引导部103形成从刀台91的前端缘向后方逐渐后退(即,倾斜的)的轮廓线。如后所述,在切割单元50(切断装置90)移动至切断准备位置期间,以大致沿缝针6的上下移动轨迹的状态向上方延伸(作为切断对象)的线材C与刀台91的前端缘接触/抵接,此时,线材C最初与刀台91的前端缘接触的部位以成为形成有引导部103的部位的方式配置(或者通过后述的附加控制那样进行控制)。
此外,当然是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使缝针6上升至规定位置,并且,通过电动机13的控制,经由升降杆12使线引导体20上升至比切断准备位置高的规定的上方位置,从而不会妨碍向切断准备位置移动的切割单元50(切断装置90)。因此,在切割单元50(切断装置90)从退避位置移动至切断准备位置期间,作为切断对象的线材C成为如下状态,即,以大致沿缝针6的上下移动轨迹的状态从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的缝制结束位置向上方延伸至处于规定的上方位置的线引导体20。
根据所述捕捉构造101的形态,当切割单元50大致要到达切断准备位置时,刀台91(特别是引导部103的部位)与作为切断对象的(向上方延伸的)所述线材C的中间部位接触,该线材C被该引导部103形成的倾斜的轮廓线引导而顺利地进入插通口102,通过插通路径104顺利地被引导至保持位置(捕捉构造101内的空间)。之后,即使随着切割单元50(切断装置90)的下降,拉伸的线材C弯折等而产生从保持位置的移动(离开),也能够通过限制部105对线材C的移动(离开)进行限制。由此,在由切割单元50(切断装置90)进行自动切断动作时,能够适当地切断线材C而不会产生错误。此外,如图5所示,在可动刀93,在部位93a的下侧设置有刀刃,在与部位93a不同的部位93b形成有用于在切断线材C时将线材C保持在所述保持位置的保持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切断时将线材C适当地保持于保持位置(捕捉构造101内的空间)不仅是通过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的限制部105,而且还通过与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b的协同动作而良好地实现。
[高度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中,设置对将线材C切断时的切割单元50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在优选实施例中,该高度调节装置至少由升降部件(例如所述升降杆12)构成。即,与切割单元50的期望的高度(切断位置)相应地对该升降部件(例如所述升降杆12)的高度进行调节,随着该升降部件(例如所述升降杆12)的下降而使所述切割单元50下降,由此,使该切割单元50移动至由该升降部件(例如所述升降杆12)规定的位置(切断位置)。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即,图示的实施例)中,该高度调节装置由所述升降部件(升降杆12)和所述线引导体20的组合构成。即,通过使所述升降部件(升降杆12)和所述线引导体20执行与所述的线材的缝制(线刺绣)动作时的功能不同的切割单元50的高度调节功能,从而实现高度调节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装置由在所述线材C的缝制结束后使所述升降杆12下降至某个设定的高度(切断位置)的结构构成,通过在下降的该升降杆12下端安装的所述线引导体20(具体而言是下压部18b)将所述切割单元50向下按压,由此调节所述切割单元50的高度。更详细而言,线引导体20的下压部18b与在切割单元50中的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固定的所述抵接部件95(图5)抵接而向下按压,由此,所述切割单元50下降至切断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将线材C切断时,所述升降杆12以及线引导体20不用于所述的线材的缝制(线刺绣),因此,能够将该升降杆12以及线引导体20兼用作线切断用的升降部件(以及按压体)。
优选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在所述被缝制材料上缝制的所述线材C的高度(尺寸)相应地调节所述切割单元20的高度。即,在所述升降杆12作为线切断用的升降部件起作用时,与在被缝制材料上缝制的线材C的高度(尺寸)相应地对该升降杆12的高度(即线引导体20的下限位置)进行可变设定。具体而言,升降杆12的高度(即线引导体20的下限位置)的调节是通过将该高度设定为所述电动机13(第2驱动源)的停止目标位置,在到达停止目标位置时停止该电动机13而进行的。
作为一个例子,如果以侧视图表示在被缝制材料W上缝制的线材C的高度(尺寸)最小的“线缝”的线花纹,则如图10(a)所示,图中标注了参照标号91的双点划线表示与这样的缝制完成的线花纹对应而设定于切断用的下限位置(切断位置)的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的高度位置。这种“线缝”的线花纹是在所述的线材缝制动作中将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量设定为零的情况下得到的。另外,作为其他例子,如果以侧视图表示在被缝制材料W上“环缝”了线材C的情况下的线花纹,则如图10(b)所示,图中标注了参照标号91的双点划线表示与这样的环缝的线花纹对应而设定于切断用的下限位置(切断位置)的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的高度位置。这样的“环缝”的线花纹是在所述的线材缝制动作中将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量设定为用于期望的“环缝”的零以外的适当值的情况下得到的。
如果对图10(a)、10(b)进行对比则可知,与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高度(尺寸)相应地,对切割单元50的切断位置的高度(即刀台91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当然,即使在图10(b)所示的环缝中,也能够与缝制完成的环缝的高度(尺寸)的差异相应地,对切割单元50的切断位置的高度(即刀台91的高度)进行各种可变调节。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形成除了环缝以外的立体的线花纹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高度)的差异相应地,对切割单元50的切断位置的高度(即刀台91的高度)进行各种可变调节。
这样的切割单元50的切断位置的高度(即刀台91的高度)的设定能够通过操作者与线材C的粗细、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高度)等相应地对刺绣缝纫机的操作面板进行手动操作,从而针对各缝纫机机头的各针杆进行设定。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在用于对线花纹进行自动缝制的花纹数据(缝制图案数据)内预先对切断位置高度数据进行编程,在执行自动线材缝制动作时,调出与缝制结束后的线花纹相关的切断位置高度数据,按照该切断位置高度数据对电动机13进行控制。
由以上可知,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功能通过下压机构与线切割装置40侧的转移机构的组合而实现,该下压机构由如上所述的升降部件(升降杆12)以及电动机13和线引导体20等构成,该转移机构与该下压相应地经由所述抵接部件95(图5)使切割单元50适当地向下方转移。参照图2、图5以及图8等进一步说明线切割装置40侧的转移机构。如果通过下降的线引导体20对抵接部件95施加下压力,则切割单元50的所述第1移动体70成为被允许经由其凸轮槽74的垂直部分74c(图8)而相对于支撑板41上下移动的状态,因此向下方转移。此时,通过第1移动体70的所述导轨73(图5)与升降基座49的所述滑动引导件52的嵌合,升降基座49也一起向下方转移。升降基座49的上下移动经由引导杆43、44(图2)而由支撑基座41的所述直线轴套45、46(图2)引导。这样,在线切割装置40中设置的抵接部件95、第1移动体70、升降基座49、引导杆43、44等的组合,作为将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转移至切断位置的转移机构起作用。详细而言,对切割单元50进行支撑的升降基座49能够经由引导杆43、44上下移动的结构,作为将该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引导至切断位置的转移引导件起作用。另外,将切割单元50经由线引导体20而通过升降部件(升降杆12)下压的构造,作为将切割单元50下压的单元起作用。另外,在切割单元50的所述刀台91设置的所述抵接部件95(图5)作为承受从外部施加的按压力的承受部起作用。另外,对升降基座49向上施力的螺旋弹簧47(图2)作为用于使切割单元50向上方恢复的弹簧起作用。
[线切割装置40的一系列动作]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1~图14等,详细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线切割装置40的一系列动作。图11~图14例示了线切割装置40的动作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状态,是表示切割单元50等的右侧面的图。图中,带阴影线的部位表示剖面。此外,该一系列的动作与上述的线材的缝制动作(线刺绣动作)同样地,在该刺绣缝纫机所装备的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
图15是表示刺绣缝纫机具有的电子控制系统的概略的框图。该电子控制系统通过包含CPU(处理器)110以及存储装置111在内的计算机(即控制装置)的处理,对包含线材的缝制动作(线刺绣动作)在内的各种缝制动作以及上述一系列的动作(与线切断相关联的动作)进行控制。众所周知,存储装置111是ROM、RAM以及闪存那样的半导体存储器、硬盘、拆装式的存储介质等,将它们包括起来进行表示。操作面板112接受用户操作,该用户操作用于进行与包含线材的缝制动作在内的各种缝制动作等该刺绣缝纫机的动作相关的各种设定。X-Y驱动装置113按照进行缝制的刺绣花纹对刺绣框(未图示)进行X-Y驱动。主轴电动机114是驱动所述主轴8的电动机。针杆选择电动机115是对所述滑动轴7进行驱动的电动机,该滑动轴7为了进行针杆选择而使针杆盒4滑动。传感器组116是所述光学式传感器68、与各电动机等相关联而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将它们包括起来进行表示。所述电动机13以及62也经由总线组装在电子控制系统中。存储装置111存储有用于按照规定的次序执行本说明书中叙述的一系列动作(特别是与线材C的切断相关联的动作)的程序、以及用于对上述线材的缝制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动作进行控制的程序,这些程序能够由CPU 110(处理器)执行。
在刺绣机头1进行缝制动作(包含线材的缝制动作)时,线切割装置40的切割单元50设定于图2或者图7所示的所述退避位置,当然,在该退避位置不进行线切断动作。图11是表示同样置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切割单元50等的右侧视图。如上所述,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缝针6上升至规定位置,并且,通过电动机13的控制,经由升降杆12,线引导体20上升至比切断准备位置高的规定的上方位置。同时,如下面的次序1那样进行使切割单元50从退避位置移动至切断准备位置的控制。然后,进行下述的次序2~6。
次序1:使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正转,使在正时皮带64上安装的移动体65向前方移动(前进)。此时,如图11所示,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与第1移动体70的一对辊77以及第2移动体80的一对辊82这两者卡合,因此通过对两对前侧的辊77、82进行按压,第1移动体70与第2移动体80这两者前进。随着该前进,相对于被固定的凸轮滚柱54,第1移动体70的凸轮槽74的位置沿该凸轮槽74的倾斜而偏移,因此,第1移动体70、第2移动体80以及切断装置90(因此,切割单元50整体)逐渐下降,升降基座49也一起下降(参照图7)。
次序2:如果切割单元50最终到达切断准备位置,则如图8所示,被固定的凸轮滚柱54与凸轮槽74的弯曲部分74b卡合,通过该卡合,机械性地阻止第1移动体70等切割单元50的前进。这样,在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时,如参照图9所述,成为由线引导体20引导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被适当地保持在切割单元50前端的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的状态,并且,该被保持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来到切断装置90的固定刀(第1切割部件)92与可动刀(第2切割部件)93之间(参照图5)。
这样的次序1以及次序2中的驱动装置60与切割单元50侧的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的协同动作,起到使切割单元50在退避位置与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的作用。
次序3:如果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则停止电动机62的旋转,开始电动机13的驱动以使得升降杆12下降。图12是表示置于切断准备位置的状态的切割单元50等的右侧视图,表示线引导体20随着升降杆12的下降而正在下降的状态。此外,在图12~图14中,为了简化图示,省略了线材C的图示。
如果随着升降杆12而下降的线引导体20的下压部18b最终与切断装置90的抵接部件95抵接,则对该抵接部件95进行下压,经由刀台91使切断装置90,进而使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即切割单元50整体下降。此时,由于所述被固定的凸轮滚柱54与第1移动体70的凸轮槽74的垂直部分74c(参照图7或者图8)卡合,因此切割单元50在水平方向上不移动,但在垂直方向上上下自由移动。另外,驱动装置60侧的驱动片66的高度不变化,与此相对,切割单元50整体下降,因此,驱动片66与第1移动体70的辊77以及第2移动体80的辊82的卡合关系发生变化,最终,在下述的切断位置,成为仅第2移动体80的辊82与驱动片66卡合的状态。即,如图5所示,由于第1移动体70的辊77配置于第2移动体80的辊82的下方,另外,驱动片66具有规定的有限的垂直方向尺寸,因此,如果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相对于驱动片66相对地向下方移动,则成为如下状态,即,维持驱动片66与上侧的第2移动体80的辊82的卡合,但驱动片66与下侧的第1移动体70的辊77的卡合被解除。这样,成为驱动片66与下侧的第1移动体70的驱动辊77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位置可以是切割单元50到达所述切断准备位置时(图12的状态),也可以是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位置时(图13的状态),或者还可以是切割单元50位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与切断位置之间时。简而言之,至少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第1移动体70以及第2移动体80与所述驱动片66的驱动相应地一起水平移动,也可以是至少在切断位置仅第2移动体80与所述驱动片66的驱动相应地移动。
次序4:如果升降杆12到达与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相应地可变设定的高度(即,线引导体20的下限位置),则停止电动机13的驱动。这表示切割单元50已到达与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相应地可变设定的切断位置的高度。图13是表示到达切断位置后的状态的切割单元50等的右侧视图。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该次序4中的这样的升降杆12的高度(即线引导体20的下限位置)的控制,实现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功能。
如上所述,这样的次序3以及4中的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向切断位置的转移通过下压机构与转移机构的组合而实现,该下压机构由升降部件(升降杆12)以及线引导体20等构成,该转移机构由线切割装置40中的所述抵接部件95、第1移动体70、升降基座49、引导杆43、44等构成。
次序5:在切割单元50置于所述切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以切断动作所需的量进行正转,使切断装置90的可动刀(第2切割部件)93移动,由此,将在所述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保持的线材C切断。即,如图13所示,在切割单元50到达了切断位置的状态下,维持驱动片66与上侧的第2移动体80的辊82的卡合,但成为驱动片66与下侧的第1移动体70的辊77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如果驱动片66由于电动机62的正转而前进规定距离,则第1移动体70不移动,仅第2移动体80前进。由此,如参照图5所述,在切断装置90中,通过包含摆动连杆96以及转动连杆97在内的连杆机构,使可动刀93顺时针转动,进行线材C的切断。图14是表示刚刚在切断位置进行了切断动作后的切割单元50等的右侧视图。此外,在切断动作中,由于线引导体20将切割单元50下压,因此,具有如下附加效果,即,能够通过刀台91的下表面对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进行推压、能够在切断时抑制线材C的离开。在切断了线材C后,通过使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以规定量进行反转,使第2移动体80后退至例如图13所示的位置,使可动刀93返回至初始位置。这样,切断动作完成。
次序6:切断动作完成后,通过使电动机13反转而使升降杆12上升,使线引导体20向上方移动(例如返回至所述规定上方位置)。随着线引导体20的上升,针对切割单元50的按压力被解除,通过螺旋弹簧47的恢复力,切割单元50与升降基座49一起上升。由此,切割单元50上升至图12所示的位置。同时,通过使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反转,使驱动片66后退。在图12所示的位置,第1移动体70的辊77以及第2移动体80的辊82这两者与驱动片66卡合,因此,切割单元50也随着驱动片66的后退而后退,返回至图11所示的退避位置。如果返回至退避位置,则电动机62停止,一系列的动作结束。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在适当设定的任意高度将线材C自动切断。因此,通过与线材C的粗细、被缝制材料W(布料)的厚度以及缝制完成的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等相应地改变切断部位的高度,能够始终在适于线材C的缝制完成状态的高度位置进行切断,由此,能够将切断后的线材C的被缝制材料W(布料)侧的剩余长度设为没有余量的适当长度,不需要通过缝制后的手工作业将线材C的端部切断的处理。例如,在所述图10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与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的差异相应的线材C的切断部位的高度的差异。即,在如图10(a)那样使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低的情况下,与此相应地,线材C的切断部位Ce1的高度变低,在如图10(b)那样线花纹的尺寸(整体厚度)高的情况下,与此相应地使线材C的切断部位Ce2的高度变高。
[与线切断的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说明通过缝针6的上线的切断与线材C的切断之间的关系。即,本发明能够与线切断技术无关地实施。但是,在优选实施例中,在使线材C的切断自动化时,最好在将线材C切断之前切断上线(以及下线)。原因在于,如果在上线从缝针6的针孔与被缝制材料(布料)侧相连的状态下进行线材C的切断动作,则上线与线材C一起被切断,缝针6侧的上线剩余长度变短。如果如上所述缝针6侧的上线剩余长度变短,则产生难以直接进行下一次缝制的问题。因此,作为避免产生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在进行根据本发明的线材C的切断之前,最好进行上线(以及下线)的切断。如通常所知,在缝纫机中,在工作台10的下方设置有线切断装置,由此将上线和下线切断。图2所示的上线钩16与上线保持器17如公知那样,在由线切断装置切断线之前或者之后,通过上线钩16钩住上线而保持于上线保持器17。这样,如果是将上线保持于上线保持器17的状态,则在进行了线材C的切断时,不会将上线一起切断。
[线引导体的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线材的缝制结束时,线引导体20上升至比切断准备位置高的规定的上方位置。该规定的上方位置是指不进行缝制动作时的休止位置(或者退避位置),通常是最高的高度。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线材C的切断动作之前进行线切断动作,因此,如果线引导体20置于最高的休止位置(或者退避位置),则连接在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会从该线引导体20卷入至由上线钩16进行的上线钩挂动作中,因此并不优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线切断时,将线引导体20定位于规定高度的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该线引导体20的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是与上线钩16的进出位置(移动轨迹)相比为下方的位置。
图16是表示线切断时的线引导体20的优选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的一个例子的放大侧视图。图16所示的线引导体20的位置确定该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标号16’通过双点划线表示为了钩挂从缝针6向被缝制材料延伸的上线(未图示)而使上线钩16进出缝针6的上下移动线上的状态。即,线引导体20的待机位置(线切断位置),是指从该线引导体20连接于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不与上线钩16的上线钩挂动作产生干扰的位置,是上线钩16的进出位置(双点划线16’)的下方。通过这样设定线引导体20的待机位置,如图所示,从线引导体20连接于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从上线钩16的进出位置(双点划线16’)脱离,因此该线材C不会被上线钩16钩挂住。此外,在线切断结束后,线引导体20再次上升至所述规定的上方位置即休止位置(或者退避位置),之后,由线切断装置40进行的线切断动作按照上述次序进行。
已经说明了线引导体20具有筒状部20e的优点,但与上线钩16的上线钩挂动作相关联而具有进一步的优点,因此说明这一点。如图16所示,在将线引导体20的待机位置设定于上线钩16的进出位置(双点划线16’)的下方的情况下,如果未设置筒状部20e,则与线引导体20相比上方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如虚线C’所示,成为能够干扰上线钩16的上线钩挂动作的配置。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筒状部20e的存在,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远离导出孔20b(落针位置),因此,与导入口20d相比靠上方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不会进入上线钩16的进出位置(双点划线16’)。因此,与线引导体20的导入口20d相比靠上方的供给侧的线材C的部分不会干扰上线钩16的上线钩挂动作。
[与线切断动作相关联的附加控制]
已经说明了为了将线切断而由线切割装置40进行的一系列动作。作为优选实施例,作为与这种线切断动作相关联的附加控制,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切割单元50的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所具有的捕捉构造101(图9)可靠地捕捉作为切断对象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
首先,在即将开始线切割装置40的线切断动作之前,即,在所述次序1中即将开始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的正转之前,使刺绣框从线材的缝制结束位置向从正面观察的右方向(X方向)移动规定距离。该规定距离,是指使得从线材的缝制结束位置向线引导体20向上方延伸的线材C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与捕捉构造101的引导部103(图9)相对的距离。该规定距离大致与线引导体20中的落针位置和刀台91中的引导部103的位置之间的X方向偏移量相应地决定。这样,通过进行规定距离量的刺绣框的X方向移动,从线引导体20连接于被缝制材料上的线材C位于刀台91的引导部103的正面。
在该状态下,执行所述次序1以及次序2。由此,如果随着切割单元50的前进,从线材的缝制结束位置向上方延伸的线材C与刀台91抵接,则该线材C被捕捉构造101的引导部103所形成的倾斜轮廓线引导而顺利进入插通口102。
接着,在执行所述次序3之前或者与所述次序3同时地,使刺绣框向左方向(X方向)返回规定距离。由此,线材C通过插通路径104被引导至保持位置(捕捉构造101内的空间)而返回至原来的缝制结束位置,适当地保持于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以后,执行所述次序4~次序6,如上所述进行线切断动作。
[线刺绣关联动作的全自动化]
下面,参照图17对使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刺绣缝纫机进行的线刺绣关联动作的全自动化处理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线刺绣关联动作的全自动化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例如,通过按照来自图15所示的电子控制系统所包含的控制装置(CPU 110以及存储装置111等)的命令等,对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刺绣缝纫机内的各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而执行。
图17(a)表示全部的处理流程。在步骤S1中,进行线材缝制控制。作为进行该线材缝制控制(S1)的前提,在与为了缝制而选择出的针杆5对应的升降杆12的下端安装有线引导体20,经由筒状部20e将线材C导入至该线引导体20,该线材C的前端部分成为从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出来而以适当长度垂下的状态。在最初开始线材的缝制时,如上所述使线材C的前端部分为从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垂下的状态当然也能够通过手工作业进行。但是,在如上所述地进行了线材C的切断之后开始(再次开始)相同的线材C的缝制时,切断后的线材C的前端部分(缝制剩余长度部分)成为从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垂下的状态,因此,不需要为了设定为这样的前提状态而进行特别的手工作业。在步骤S1中进行的线材缝制控制,是进行将处于如上所述从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垂下的状态的线材C的前端部分自动地缝制固定于被缝制材料W上的控制。
图17(b)示出了在步骤S1中进行的线材缝制控制的具体例。首先,在第1工序S11中,通过对主轴电动机114以及电动机13进行控制,分别使处于上方的规定的休止位置的缝针6以及线引导体20下降。两者的下降控制以通过下降的缝针6刺入从线引导体20的导出孔20b通过的线材C的部分而落入至被缝制材料W上的方式适当地同步进行。由此,即使从线引导体20垂下的线材C的缝制剩余长度部分(即,从线引导体20的正下方至线材C的前端的长度)短,由于被下降的缝针6刺入而使该线材C一起下降,因此,在线引导体C的下降中也不会引起该线材从线引导体脱出的不良状况,能够可靠地使线引导体C的前端部分落入至被缝制材料W上。
接着,在第1工序S12中,通过对主轴电动机114以及电动机13进行控制,在将下降的线引导体20保持于下限位置的状态下使缝针6进行多次缝制动作,由此,通过多个线迹将落入至被缝制材料W上的线材C的部分缝制固定于该被缝制材料W上。因此,在通过线引导体20牢固地对落入至被缝制材料W上的线材C的部分进行保持的状态下,进行多个线迹的缝制,从而可靠地对该线材C的部分(即,缝出端部)进行缝制固定。
此外,由于所述的线材切断是在对线材C施加了某种程度的张力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对于由具有收缩性的材料构成的线材C,通过在切断后解除张力,被切断的部位附近的线材C的长度变得相当短(即,从伸长状态恢复至通常的长度)。因此,从线引导体20至向其下方延伸的切断后的线材C的前端部分的长度(缝出剩余长度)变短。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上述缝出控制,由于被下降的缝针6刺入而使该线材C一起下降,因此能够可靠地使线引导体C的前端部分落入至被缝制材料W上而进行缝制固定。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上述缝出控制,不需要人工,就能够自动地将线材的缝出端部缝制固定,无论是哪种材料(特别是富有收缩性的材料)的线材,都能够不引起缝出错误。
返回至图17A,在步骤S1之后,在步骤S2中,进行主处理即线材的缝制控制(线刺绣控制)。即,在步骤S2中,按照选择出的线材缝制图案(线刺绣图案),如公知那样进行每1个线迹的刺绣框的X-Y驱动,并且,以基于按照本实施例的升降杆12的升降行程的可变控制的任意的线材缝制样式(所述的“线缝”、“环缝”或者“立体的线花纹的形成”等),进行线材的缝制动作(线刺绣动作)。
如果与一个线材相关的一系列的花样缝制结束,从步骤S2进入步骤S3。在步骤S3中,进行包含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线引导体20向待机位置的控制在内的、上线钩16的上线挂线动作控制和公知的线切断装置的上线以及下线的切断动作控制。
在步骤S3之后,在步骤S4中进行线切割控制。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线切割控制是在线材C的缝制结束后,通过所述线切割装置40将线材C切断。在该步骤S4中,进行例如由所述次序1~6构成的线切割控制。
在线切割控制结束后,在开始其他的线材C的缝制的情况下,或者在再次开始相同的线材C的缝制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重复与上述相同的处理程序。这样,能够使线刺绣关联动作的全部工序全自动化。
[切割单元的变形例]
图18是特别将第1移动体70、第2移动体80以及切断装置90的部分提取出而对切割单元50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斜视图。图18的变形例所示的第1移动体70、第2移动体80以及切断装置90与上述实施例(特别是图5)所示的同一标号的第1移动体70、第2移动体80以及切断装置90的差异如下所述。在图18中,构成为,首先,压缩弹簧117设置于第1移动体70的导轴76,在使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与该导轴76的靠前方的固定端部之间的间隔变宽的方向上施加作用力,该第2移动体80能够沿该导轴76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接着,第1移动体70侧的一对辊77中的前侧的辊(由图18中的标号77a表示)配置于与图5所示的配置相比适量向前方移位的位置。此外,一对辊77中的后侧的辊的配置没有变更,并且第2移动体80的一对辊82的配置也没有变更。即,一对辊77的前侧的辊(77a)与后侧的辊的间隔大于图5所示的间隔。并且,在图18的变形例中,使在切断装置90设置的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的形状成为与图5所示的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b的形状相比稍微凸出的形状。图18中的其他结构没有变更,与在上述实施例(特别是图5)中通过同一标号表示的结构相同。
下面说明图18所示的变形例的动作。首先,说明使所述切割单元50从所述退避位置移动至所述切断准备位置时的动作。在切割单元50的退避位置,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参照图5等)卡合在第2移动体80的一对辊82之间,但在第1移动体70的一对辊77中仅与后侧的辊接触。如果移动体65的驱动片66与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参照图5等)的正转相应地向前方移动,则通过与第2移动体80的一对辊82的卡合,第2移动体80向前方移动,该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作用于压缩弹簧117,与此相应,导轴76的靠前方的固定端部向前方移动,结果,第1移动体70向前方移动,切割单元50整体前进。
如果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则如图8所示,凸轮滚柱54与凸轮槽74的弯曲部分74b抵接,由此第1移动体70的前进停止。另一方面,即使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电动机62的正转也不会立即停止,第2移动体80进一步稍微向前方移动。通过该第2移动体80进一步向前方的移动,使在该第2移动体80前端配置的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稍微向前方移动。此时,由于该第2移动体80的移动基座81向前方的移动被压缩弹簧117吸收,因此第1移动体70不移动。因此,在该第1移动体70的前端配置的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不移动,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相对于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相对地稍微向前方移动。如上所述,在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时,成为由线引导体20引导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被保持于切断装置90的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的状态,并且,该被保持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来到切断装置90的固定刀92与可动刀93之间。因此,与该切断准备位置处的第2移动体80进一步向前方的移动相应地,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相对于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相对地稍微向前方移动,由此,成为捕捉构造101的插通口102(图9)被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堵住的状态,成为在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保持的线材C的中间部位被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包围的状态。即,即使在切割单元50到达切断准备位置之后,电动机62的进一步继续的正转量也是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堵住捕捉构造101的插通口102(图9)的程度的少的量,不会进行切断动作。由此,将线材C的中间部位可靠地保持于该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从而线材C不会从插通口102(图9)露出至外部。此外,也可以通过第1移动体70侧的1对辊77中的前侧的辊(图18中的77a)的配置,对这样的到达切断准备位置后的可动刀93的保持部93c的微小移动量进行限制。
然后,停止电动机62的旋转,开始所述电动机13的驱动,使升降杆12下降。由此,与所述实施例同样地,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下降至切断位置。与所述实施例同样地,如果切割单元50下降至切断位置,则停止所述电动机13,使驱动装置60的电动机62以切断动作所需的量进行正转,从而使切断装置90的可动刀(第2切割部件)93移动,由此,将在所述刀台91的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保持的线材C切断。即,与所述实施例同样地,在切割单元50到达了切断位置的状态下,成为维持驱动片66与上侧的第2移动体80的辊82的卡合但驱动片66与下侧的第1移动体70的辊77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如果通过电动机62的正转使驱动片66前进规定距离,则第1移动体70不移动,仅第2移动体80前进,进行线材C的切断。如上所述,在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下降至切断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线材C的中间部位被可靠地保持于捕捉构造101内的保持位置(空间),不会从插通口102(图9)露出至外部,因此,不会引起在切断位置处线材C不存在的错误,因此,不会因此没有将线材C成功切断的错误。
[其他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中,为了与在被缝制材料上缝制的线材C的高度(尺寸)相应地对切割单元50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操作者的手工作业或者根据缝制程序内预先规定的数据来设定与线材C的高度(尺寸)相应的目标位置,使所述电动机13在该目标位置停止。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控制方法。例如,可以在线材的缝制结束后,在进行线切断之前,通过以低功率对电动机13进行驱动而使升降杆12下降,根据线引导体20与线材C抵接时该电动机13的负荷的变化,检测该线引导体20与线材C的抵接,基于通过传感器对此时的电动机13的驱动位置进行读取,自动地检测(推定)线材C的高度(尺寸)。然后,只要将这样自动检测(推定)出的线材C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切断位置(目标位置),进行用于线切断的电动机13的控制即可。当然,用于自动检测(推定)线材C的高度(尺寸)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是其他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对切割单元50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由用于对线引导体20进行升降的升降部件(升降杆12)与电动机13的组合构成,共用线材缝制动作用的装置。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高度调节专用的升降部件和/或驱动装置等构成高度调节装置。或者,也可以采用将线切割装置40侧的驱动源(例如电动机62或者专用的驱动源)作为用于进行切割单元50的高度调节的驱动源而能够共用的结构。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对线引导体20进行升降的升降部件(升降杆12)与电动机13的组合作为使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转移至切断位置的转移机构而起作用,特别是作为将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下压至切断位置的单元而起作用,但该转移机构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用线切割装置40侧的驱动源(例如电动机62或者专用的驱动源),使切割单元50从切断准备位置转移至切断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具有多个缝纫机机头1的多机头缝纫机(多机头刺绣缝纫机)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具有一个缝纫机机头1的缝纫机(单机头刺绣缝纫机)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1个缝纫机机头1具有多个针杆5,但不限于此,在1个缝纫机机头1具有一个针杆5的缝纫机(刺绣缝纫机)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不限于对装饰用的线材进行缝制的刺绣缝纫机,在对热线进行缝制固定的缝纫机等不限定材质而将绳状材料供给至被缝制材料上的同时进行缝制固定的缝接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收纳线材的线材收纳部(梭芯27)配置于缝纫机机头1的上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于缝纫机机头1的后方等任意场所。例如,在缝纫机机头1的后方配置了线材收纳部(梭芯27)的情况下,只要以使从该线材收纳部抽出的线材通过缝纫机机头1的上方来到前表面的方式形成适当的供给路径,然后,在上述那样的缝纫机机头1前表面经由从上方横穿至下方的路径(通过管31的路径)供给线材即可。另外,线材收纳部不限于梭芯27那样的卷绕形式,也可以以其他任意的收纳形式对线材进行收纳。

Claims (21)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制机构,其以为了对被缝制材料进行缝制而对缝针进行驱动的方式构成;
线引导装置,其以将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方式构成,在这里,被引导至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而缝制于所述被缝制材料上;
线切割装置,其具有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切割单元,以在所述缝制动作中配置于规定的退避位置、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移动至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位置的方式构成;以及
高度调节装置,其对切断所述线材时的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
所述缝制机构包含能够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
所述线引导装置包含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下端安装的用于引导所述线材的线引导体,以通过与缝制动作同步地使所述升降部件上下移动从而将所述线材经由该线引导体引导至所述落针位置的方式构成,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在所述线材的缝制完成后使所述升降部件下降至设定的高度的结构构成,通过在下降的该升降部件的下端安装的所述线引导体向下按压所述切割单元,由此对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含能够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该升降部件的高度能够调节,通过使所述切割单元随着该升降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该切割单元移动至由该升降部件的高度规定的切断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线切割装置包含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切割单元在离开所述缝针的移动轨迹的所述退避位置与进入所述缝针的移动轨迹的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低于所述退避位置,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位置低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线切割装置包含用于使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向上方恢复的弹簧,在所述升降部件上升时,该切割单元由于该弹簧的恢复力而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在所述被缝制材料上缝制的所述线材的高度相应地对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调节。
7.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制机构,其以为了对被缝制材料进行缝制而对缝针进行驱动的方式构成;
线引导装置,其以将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方式构成,在这里,被引导至所述落针位置的所述线材通过所述缝制机构的缝制动作而缝制于所述被缝制材料上;
线切割装置,其具有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切割单元,以在所述缝制动作中配置于规定的退避位置、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移动至用于切断所述线材的位置的方式构成;以及
高度调节装置,其对切断所述线材时的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
所述缝制机构包含:
针杆盒,其将分别安装所述缝针的多个针杆横向排列地收纳,还收纳有分别与大于或等于1个的所述针杆对应而设置于该针杆的后方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升降部件,该针杆盒能够横向滑动以使选择出的任意1个所述针杆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升降部件位于规定的工作位置;
第1驱动源,其与位于所述工作位置的1个所述针杆卡合而使该针杆上下移动;以及
第2驱动源,其与位于所述工作位置的1个所述升降部件卡合而使该升降部件上下移动,
其中,
所述线引导装置包含与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的升降部件对应设置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线引导体,各线引导体具有按压部和开口,该按压部安装于对应的升降部件的下端并且用于对被缝制材料进行按压,该开口允许缝针通过并且用于将线材引导至该被缝制材料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中,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通过所述第2驱动源的控制使所述升降部件下降至所设定的高度的结构构成,通过在下降的该升降部件的下端安装的所述线引导体将所述切割单元向下按压,从而调节所述切割单元的高度。
9.一种线切割装置,其用于在将线材缝制于被缝制材料的缝纫机中,在所述线材的缝制结束后将线材切断,
该线切割装置具有:
切割单元,其用于切断所述线材;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切割单元在退避位置与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转移机构,其使所述切割单元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转移至该切断准备位置的下方的切断位置,
通过所述转移机构对所述切断位置的高度进行可变调节,在所述切断位置,通过所述切割单元切断所述线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转移机构包含转移引导件,该转移引导件将所述切割单元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引导至所述切断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转移机构包含将所述切割单元下压的下压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下压单元包含承受从外部施加的按压力的承受部,与该承受部承受的按压力相应地将所述切割单元下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承受部通过在所述缝纫机的线缝动作时将所述线材引导至落针位置的线引导体在所述线材的切断时向下方移动,从而从下降的该线引导体承受按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该线切割装置包含用于使所述切割单元向上方恢复的弹簧,该切割单元由于该弹簧的恢复力而上升。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切割单元具有在所述切断准备位置捕捉所述线材的捕捉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捕捉单元由捕捉构造构成,该捕捉构造在直至所述切割单元到达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为止的移动过程中与所述线材抵接,将所抵接的线材引导至内部的保持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并且,所述退避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包含对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的移动路径进行规定的凸轮槽。
19.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包含用于使所述切割单元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也用于所述切割单元的切断动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切割单元包含配置了一对切割刃的一方的第1切割部件和配置了所述一对切割刃的另一方的第2切割部件,通过使该第2切割部件相对于该第1切割部件相对移动而进行切断动作,
所述移动机构包含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以如下方式切换所述驱动源的传递,即,使得至少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源使所述第1切割部件以及第2切割部件一体地移动,在切断动作时使所述第2切割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切割部件相对地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机构包含至少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切断准备位置之间将所述第1切割部件以及第2切割部件这两者与所述驱动源结合、在进行切断动作的位置解除所述驱动源与所述第1切割部件的结合的部件。
CN201980059334.7A 2018-09-11 2019-09-04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Active CN112703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0054 2018-09-11
JP2018-170054 2018-09-11
PCT/JP2019/034844 WO2020054555A1 (ja) 2018-09-11 2019-09-04 コード材を縫着可能なミシン及びコードカッ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283A CN112703283A (zh) 2021-04-23
CN112703283B true CN112703283B (zh) 2022-12-30

Family

ID=6977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334.7A Active CN112703283B (zh) 2018-09-11 2019-09-04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054555A1 (zh)
KR (1) KR20210044869A (zh)
CN (1) CN112703283B (zh)
WO (1) WO20200545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1991B (zh) * 2021-04-26 2022-05-03 浙江欣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缝机贴条切断结构
TR2021017643A2 (tr) * 2021-11-11 2021-12-21 Asil Grup Makina Sanayi Ve Dis Ticaret Ltd Sirketi Kollu di̇ki̇ş maki̇nasinin palet mekani̇zmasinda yeni̇li̇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3361A (ja) * 1990-10-24 1992-06-08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刺繍機における刺繍素材切断装置
CN101054760A (zh) * 2006-04-14 2007-10-1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424012A (zh) * 2007-10-31 2009-05-06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201525941U (zh) * 2008-09-19 2010-07-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压脚和缝纫机
CN202227092U (zh) * 2010-04-19 2012-05-23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203096375U (zh) * 2011-12-20 2013-07-31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3388244A (zh) * 2013-08-05 2013-11-13 台州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切刀装置
CN203559237U (zh) * 2013-11-22 2014-04-23 诸暨市实干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袜子缝头机的升降切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336A (ja) 1990-05-09 1992-01-21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炭素繊維複合体
DE102006021425A1 (de) * 2006-05-05 2007-11-08 Zsk Stickmaschinen Gmbh Trenn- und Positioniereinrichtung
JP5042573B2 (ja) * 2006-09-15 2012-10-0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01392438A (zh) * 2007-09-20 2009-03-25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针线切断装置
JP5321938B2 (ja) * 2007-10-29 2013-10-23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糸切り装置
TWI394876B (zh) * 2010-08-31 2013-05-01 S S Industry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re cutting device
WO2015147118A1 (ja) 2014-03-27 2015-10-01 東海工業ミシン株式会社 コード材を縫着可能な刺繍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3361A (ja) * 1990-10-24 1992-06-08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刺繍機における刺繍素材切断装置
CN101054760A (zh) * 2006-04-14 2007-10-1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424012A (zh) * 2007-10-31 2009-05-06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201525941U (zh) * 2008-09-19 2010-07-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压脚和缝纫机
CN202227092U (zh) * 2010-04-19 2012-05-23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203096375U (zh) * 2011-12-20 2013-07-31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3388244A (zh) * 2013-08-05 2013-11-13 台州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切刀装置
CN203559237U (zh) * 2013-11-22 2014-04-23 诸暨市实干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袜子缝头机的升降切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54555A1 (ja) 2021-08-30
WO2020054555A1 (ja) 2020-03-19
KR20210044869A (ko) 2021-04-23
CN112703283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45071A (ko) 재봉기
CN106283422B (zh) 缝纫机
CN112703283B (zh)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线切割装置
JP3796963B2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N112771223A (zh)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供给线材的装置及线引导体
KR20140106431A (ko) 재봉기
JP6975533B2 (ja) 短い目標−シーム突出と共にシーム−開始上糸を作成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そ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構成グループ、及びこのような構成グループを有するミシン
JP6441221B2 (ja) ミシン
CN112689693A (zh) 能够缝制线材的缝纫机及对线材的缝出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10629418B (zh) 缝纫机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8796855B (zh) 产生具有目标线缝突出部的线缝起始顶线的组件和缝纫机
CN1101491C (zh) 缝纫机的线张力控制装置
JP6099378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3447335B2 (ja) 刺繍ミシンの上糸切断装置及び上糸切断方法
CN109576916B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10063571A (ja) ミシン
JP2017051233A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
JP2005342158A (ja) ミシン
JP6374745B2 (ja) ミシン
JP3486820B2 (ja) チェーン縫いにおける糸切り方法
JPH03109095A (ja) 糸切りミシン
JP2017225790A (ja) 生地の縫製方法及び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2005211311A (ja) 多頭ミシン
JPH0860522A (ja) 多頭環縫いミシンにおける糸切れ修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