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958B -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958B
TWI384958B TW099140616A TW99140616A TWI384958B TW I384958 B TWI384958 B TW I384958B TW 099140616 A TW099140616 A TW 099140616A TW 99140616 A TW99140616 A TW 99140616A TW I384958 B TWI384958 B TW I3849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stopper member
lower stopper
separable lower
separ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0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0059A (en
Inventor
Jiro Nozaki
Kenji Yuki
Kiyomasa Segawa
Hideki Sat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9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93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including complementary, aligning means attached to ends of interlock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該拉鏈包括設於一第1鏈帶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設於另一第2鏈帶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沿著第1鏈帶之鏈齒排可滑動地附接之滑件,且藉由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滑件保持部所保持之滑件進行插拔,而能夠進行分離嵌插操作。
於日本專利特開2008-43568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為提昇拉鏈之可分離底部止擋件之使用便利性,而可以2種操作進行拉鏈之分離嵌插操作之拉鏈。
該專利文獻1記載之拉鏈101,係如圖18~20所示,具有於左右之鏈布102之鏈布側緣部形成有鏈齒排104之一對第1及第2鏈帶106a、106b、固著於第1及第2鏈帶106a、106b中之鏈齒排104之一端部之一對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120、以及沿著鏈齒排104以可滑動之方式配設之滑件130。
上述滑件130,係具有上翼板、下翼板、連結上下翼板之導引柱131、配設於上下翼板之左右側端緣之上下導板部132、以及裝附於上翼板之未圖示之拉片。又,於滑件130之後端側配設有嚙合口,且於導引柱131之兩側配設有左右之導入口。進而,於上下翼板間,形成有用以使左右之導入口與嚙合口連通之近似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徑133。
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包括:形成於一(右側)鏈布102之表背兩面上之滑件保持部111、自滑件保持部111延設至後方之厚壁之樞止部112、藉由滑件保持部111而形成於鏈布內側之強化部113、以及配設於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對向之側面之凹槽部114。
上述樞止部112,係自滑件保持部111之後端延設至鏈布後端部為止,且自該鏈布後端部朝向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側彎曲形成,故正面觀察具有近似J字形狀。又,該樞止部112包含以可嵌入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下述被樞止部122之方式前方開口之樞轉空間115、以及以自由旋轉之方式將嵌入至該樞轉空間115之被樞止部122卡止之內周面116。進而,於樞止部112之前端部,形成有自樞止部112之內周面116貫通至外周面之狹縫117。
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包括:一體形成於另一(左側)鏈布102之表背兩面之薄板狀嵌入板部121、形成於嵌入板部121之後端部之被樞止部122、沿著嵌入板部121之鏈布內側側緣而形成之突條部123、自鏈齒排104連續地形成於嵌入板部121之前端部之突起部124、以及形成於嵌入板部121之表面以及背面之凹陷部125。
於該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中,平坦地形成有嵌入板部121,且該嵌入板部121形成為鏈布表背方向之板厚小於設置於滑件130之上下導板部132間之鏈布插穿間隙(亦稱作鏈布槽)之間隔。又,於嵌入板部121,設置有自鏈布後端部朝前方切入之缺口部126。被樞止部122,係圓柱狀形成於嵌入板部121之後端部,且形成為該被樞止部122之鏈布表背方向之厚度尺寸,小於滑件130之上翼板與下翼板間之間隔。
具有如此構成之專利文獻1之拉鏈101,係於將左右之第1及第2鏈帶106a、106b閉合時,可自以下所示之2種操作中任意選擇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卡止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卡止操作。
首先,作為第1卡止操作,說明如下之操作,即,於將拉鏈101閉合時,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藉由自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側方插入,但不穿過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而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卡止。
於進行該第1卡止操作之情形時,首先,使滑件130朝向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滑動,令滑件保持部111保持該滑件130。繼而,如圖19所示,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經由形成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止部112與滑件130之間的間隙而插入至樞轉空間115,進而,使該被樞止部122抵接於樞止部112之內周面116。藉此,便可使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卡止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
繼之,以被樞止部122為中心,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朝向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轉動,從而經由滑件130之鏈布插穿間隙,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嵌入板部121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133內。藉此,左右之鏈齒排104,以能夠穩定嚙合之方式得到定位。
其後,於嵌入板部121插入至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內之狀態下,使滑件130滑動至上方。藉此,便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嵌入板部121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凹槽部114嵌合,並且,使左右之鏈齒排104進行嚙合,從而使拉鏈101閉合。
繼而,作為第2卡止操作,簡單地說明如下操作,即,於將拉鏈101閉合時,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藉由經由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插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轉空間115,而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卡止。
於進行該第2卡止操作之情形時,首先,與上述第1卡止操作相同,使滑件130朝向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滑動,由滑件保持部111保持該滑件130。其次,如圖20所示,自滑件130之導入口插入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藉此,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穿過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而插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轉空間115,進而,抵接於樞止部112之內周面116,藉此,卡止於樞止部112。
藉此,左右之鏈齒排104以可進行穩定嚙合之方式得到定位。其後,於嵌入板部121插入至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內之狀態下,使滑件130滑動至上方,藉此,與上述第1卡止操作相同,可使拉鏈101閉合。
再者,專利文獻1中,係於使閉合狀態下之拉鏈101開啟時,使滑件130朝著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滑動而由滑件保持部111保持。繼之,使卡止於樞止部112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穿過形成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與滑件130之間之間隙拔出,或者,穿過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拔出。藉此,可使左右之第1及第2鏈帶106a、106b分離。
如上所述,專利文獻1之拉鏈101,由於具備能夠進行上述之第1卡止操作與第2卡止操作之2種不同之操作之結構,因此,拉鏈101之使用者可於使拉鏈101閉合時任意地採用任一種卡止操作。因而,該拉鏈101係具有分離嵌插操作之操作性優異,任何人均能簡單使用之優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43568號公報
專利文獻1記載之可進行如此2種不同之分離嵌插操作之拉鏈101,可使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止部112卡止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且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保持於常規位置之狀態下,藉由使滑件130移動於拉鏈閉合方向,而以上述方式使左右之鏈齒排104順利嚙合。
另一方面,即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未卡止於特定之常規位置之狀態,當拉鏈之使用者未加注意時,有時亦會因誤操作而使滑件130沿拉鏈閉合方向移動。
具體而言,例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並未嵌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止部112,但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突起部124插入至滑件130之鏈齒導引路徑133內之情形時,有時使用者會誤使滑件130沿著拉鏈閉合方向移動。
於該情形時,專利文獻1之拉鏈101,係即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被樞止部122處於尚未被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之樞止部112卡止之狀態,滑件130亦會容易地朝著拉鏈閉合方向滑動,因此,存在左右之鏈齒排104不當嚙合而使拉鏈101閉合之情形。
然而,如此般於被樞止部122未由樞止部112卡止之狀態下即便使拉鏈101閉合,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亦處於相互分離狀態,因此,當對該拉鏈101,施加沿著將第1及第2鏈帶106a、106b拉開之方向牽拉之橫向拉力時,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120間將無法承受該橫向拉力。因而,導致處於嚙合狀態之左右之鏈齒排104簡單地自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120側之端部分離,從而存在使拉鏈101中產生故障之問題。
進而,如此般當於被樞止部122未由樞止部112卡止之狀態下,使滑件130朝拉鏈閉合方向滑動之情形時,由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20之突起部124與第1鏈帶106a之鏈齒之相對位置未能一致,故而大多存在兩部件之位置關係錯位之情形。
於如此般突起部124與第1鏈帶106a之鏈齒之位置錯位之情形時,雖然突起部124與第1鏈帶106a之鏈齒進行適當嚙合,但存在因使用者強行牽拉滑件130,迫使滑件130滑動,導致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10、120或鏈齒中產生破損之情形。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課題研製而成者,其具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該拉鏈係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並未卡止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即便欲使滑件滑動,亦會阻擋鏈齒排之嚙合,從而不會因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錯位,導致產生故障或破損。
為達成上述目的,由本發明提供之拉鏈,作為基本構成,其主要特徵在於:其係包括於左右之鏈布形成有鏈齒排之一對第1及第2鏈帶、固著於上述第1及第2鏈帶之各鏈齒排之一端部之一對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以及沿著上述第1鏈帶之上述鏈齒排可滑動地裝附之滑件,上述滑件包含導引柱、連結於上述導引柱之上下翼板、配設於上述上下翼板之至少一者之左右側緣之導板部、以及形成於上述滑件之左右側緣部之鏈布插穿間隙,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包含以滑動端部保持上述滑件之滑件保持部,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構成為可經由上述鏈布插穿間隙,沿布寬方向對由上述滑件保持部保持之上述滑件進行插拔,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係包括固著於上述鏈布之板狀本體部、及配設於上述本體部之上述鏈齒排側之端部且形成為厚於上述本體部之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包含配設於與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之對向端部、及配設在和與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側面部,當將上述突起部之布寬方向之尺寸設為第1尺寸A,將上述突起部之上述側面部中與上述鏈齒排側為相反側之後端部、和與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之上述對向端部之間之尺寸設為第2尺寸B,將和上述滑件之上述導入口側之鏈齒導引路徑中上述導引柱與上述導板部之間之間隔相等之尺寸設為第3尺寸C時,上述突起部具有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較佳為,上述側面部之上述後端部設置於較上述對向端部更為鏈布長度方向之後方側之位置,且於上述側面部之上述後端部與上述對向端部之間配設斜面部。
又,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較佳為,於上述滑件由上述滑件保持部所保持,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之上述對向端部以及上述側面部,分別抵接於上述滑件之上述導引柱以及上述導板部。
另一方面,較佳為,於上述滑件由上述滑件保持部所保持,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抵接於上述滑件之上述導引柱或者上述導板部。
進而,於本發明之拉鏈中,較佳為,上述滑件保持部具有突出至與和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膨脹部。
本發明之拉鏈,係於第1及第2鏈帶之鏈齒排之一端部固著有一對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且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具有以滑動端部保持滑件之滑件保持部。
又,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包含固著於鏈布之板狀本體部、及配設於本體部之鏈齒排側之端部(前端部)且藉由本體部而沿著鏈布表背方向較厚地形成之突起部,該突起部包括配設於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之對向端部、及配設在和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鏈布內側之側面部。再者,所謂突起部之對向端部,係指當大致平行於鏈布長度方向之對向側面部配設在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之情形時,該對向側面部中之鏈齒排側之端部(角部)。
進而,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於將突起部之布寬方向之尺寸設為第1尺寸A,將突起部中之鏈布內側側面部之後端部與對向端部之間之尺寸設為第2尺寸B,將與滑件之導入口側之鏈齒導引路徑中導引柱和導板部之間之間隔相等之尺寸設為第3尺寸C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具有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
如此之突起部配設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因突起部之第2尺寸B設定為大於滑件之第3尺寸C,故當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於偏離常規位置之位置(非常規位置)時,突起部將由滑件之導引柱與導板部卡住。
藉此,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如上所述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即便意圖使滑件滑動,突起部亦將被滑件卡住而阻擋滑件滑動。其結果,使用者即便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狀態下誤操作滑件,亦無法使滑件沿拉鏈閉合方向移動,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左右之鏈齒排如先前般進行不當嚙合。
亦即,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偏離常規位置而卡止之情形時,使左右之鏈齒排無法嚙合。因此,可防止發生例如先前般不當嚙合之左右之鏈齒排受到橫向拉力而簡單分離之問題、或者強行牽拉滑件而導致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或鏈齒產生破損之問題。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將突起部之第1尺寸A設定為小於滑件之第3尺寸C,故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可使突起部順利穿過滑件之導引柱與導板部之間。藉此,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可藉由使滑件朝向閉合方向滑動,而使左右之鏈齒排順利且適當地嚙合,從而使拉鏈穩定閉合。
於本發明之拉鏈中,突起部之側面部中之後端部係配設於較對向端部更為鏈布長度方向之後方側之位置上,又,於側面部之後端部與對向端部之間配設有斜面部。藉此,例如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經由鏈布插穿間隙沿布寬方向對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滑件保持部保持之滑件插入之情形時,可利用配設於突起部之斜面部,將該突起部順利導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
又,於突起部導入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時,可使突起部之上述後端部穩定地抵接於滑件之導板部,因此,可穩定地維持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被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之狀態。進而,由於將突起部之側面部較長地形成於後方側,故可藉由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於常規位置之狀態下使滑件朝向閉合方向滑動,而使突起部相對地移動至滑件之嚙合口側,並且使繼該突起部之後之第2鏈帶之鏈齒排順利插穿至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徑內。
又,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於滑件由滑件保持部所保持,且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突起部之對向端部以及鏈布內側側面部,分別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以及導板部。藉此,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能夠可靠地使突起部抵住滑件之導引柱以及導板部,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左右之鏈齒排進行不當嚙合。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拉鏈,係構成為於滑件由滑件保持部所保持,且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突起部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或者導板部,較佳為突起部抵接於導引柱。藉此,便可藉由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卡止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使滑件朝向閉合方向滑動,而不會令滑件卡住突起部,從而能夠使滑件順利滑動。
進而,於本發明之拉鏈中,上述滑件保持部包含突出至和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膨脹部。藉此,於滑件保持於滑件保持部時,與滑件保持部未配設有膨脹部之情形相比,可使滑件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向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側較大地傾斜。
而且,若可以此方式主動地以較大地傾斜之方式保持滑件,則使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突起部抵接於滑件之導引柱與導板部時,可縮短突起部與導引柱之接觸點、和突起部與導板部之接觸點之間之距離。其結果,可更小地設定突起部之鏈布長度方向上之尺寸。
以下,一面列舉實施例並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說明之各實施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性相同之構成,且起到相同之作用效果,則可實施多種變更。
例如,以下之實施例,係對右側之鏈帶之後端側配設有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左側之鏈帶之後端側配設有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情形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可同樣地應用於右側之鏈帶配設有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左側之鏈帶配設有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情形,或者,鏈帶之前端側配設有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情形。
又,以下之實施例,係使複數個合成樹脂製之鏈齒射出成形於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而形成鏈齒排。然而,本發明亦可於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藉由縫合螺旋狀或者鋸齒狀之連續鏈齒而形成鏈齒排,或者,將金屬製之鏈齒緊固加工並裝附於鏈布之鏈布側緣部而形成鏈齒排。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之正視圖,圖2,係表示該拉鏈中之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立體圖。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所謂前後方向,係指拉鏈中之鏈布之長度方向,且將閉合拉鏈時滑件之滑動方向作為前方,將開啟拉鏈時滑件之滑動方向作為後方。
又,所謂左右方向,係指鏈布之布寬方向,且將自正面側觀察拉鏈時之左側以及右側分別作為左方及右方。所謂上下方向,係指與鏈布之鏈布面正交之鏈布表背方向,且將對鏈布配設滑件之拉片之側作為上方,將該側之相反側作為下方。
本實施例1之拉鏈1包含:於左右之鏈布3形成有鏈齒排4之一對第1及第2鏈帶2a、2b、自右側之第1鏈帶2a中之鏈齒排4之後端部連續配設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有時亦稱作筒銷)、自左側之第2鏈帶2b中之鏈齒排4之後端部連續配設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有時亦稱作插銷)、以及沿著第1鏈帶2a之鏈齒排4可滑動地裝附之滑件30。
第1及第2鏈帶2a、2b分別具有鏈布3、形成於該鏈布3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之鏈齒排4、以及固著於該鏈齒排4之前端部且防止滑件30脫離之未圖示之止擋。左右之鏈布3係於對向之鏈布側緣具有芯線部3a。
左右之各鏈齒排4係藉由以固定間隔裝附於包含鏈布3之芯線部3a之鏈布側緣部(鏈齒安裝部)之複數個合成樹脂製之鏈齒5而形成。各鏈齒5包括:固著於鏈布3之主體部5a、自主體部5a向鏈布外側延伸且具有於前後方向縮小之形狀之頸部5b、設置於頸部5b之前端之嚙合頭部5c、自頸部5b於前後方向突出之導入部5d、以及自主體部5a向鏈布內側延伸且固著於鏈布3之鰭片部5e。鏈齒5係藉由將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醯胺等合成樹脂材料射出成形,而形成為特定之形狀。再者,於本發明中,鏈齒5之形狀或大小等並無特別限定。
本實施例1中之滑件30可使用先前眾所周知者。具體而言,該滑件30具有滑件主體31與未圖示之拉片。滑件主體31包含:上翼板32、下翼板33、於前端部連結上下翼板32、33之導引柱34、自上下翼板32、33之左右側緣部起沿著與上下翼板32、33正交之方向配設之上下導板部35、豎立設置於上翼板32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柱36、以及配設於上翼板32之擋止爪37。
又,於滑件主體31之左右側緣部,插穿鏈布3之鏈布插穿間隙形成於上下導板部35間。拉片係可轉動地裝附於拉片安裝柱36上。
於該滑件30之後端部配設有嚙合口,且於滑件30之前端側且導引柱34之左右兩側配設有導入口。又,於該滑件30,形成有由上下翼板32、33與上下導板部35所包圍之鏈齒導引路徑38,該鏈齒導引路徑38以將滑件30之嚙合口與左右之導入口連通之方式配設成近似Y字狀。再者,本發明所用之滑件亦可為例如於上翼板及下翼板中之任一者之左右側緣部配設有導板部之滑件。
配設於第1鏈帶2a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與配設於第2鏈帶2b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分別自鏈齒排4之後端部起以連續之方式橫跨固著於鏈布3之鏈布表背兩面。又,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20係藉由將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醯胺等合成樹脂材料射出成形,而形成為以鏈布3為中心,鏈布表面側之形狀與鏈布背面側之形狀變為對稱。
於本實施例1中,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包含:形成於鏈布3之表背兩面之滑件保持部11、自滑件保持部11起向後方延設且經由階部15而形成為厚壁之樞止部12、自滑件保持部11及樞止部12起延設至鏈布內側之強化部13、設置於滑件保持部1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對向側面以及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之凹槽部14。
上述滑件保持部11,係形成為鏈布表背方向之板厚(厚度尺寸)小於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之厚度尺寸(亦即,上翼板32之內壁面與下翼板33之內壁面之間之間隔),且,大於該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又,滑件保持部11之鏈布內側之內側側緣部11a,係以其長度方向之中間部分朝向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凹陷之方式彎曲,且該滑件保持部1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對向側緣部11b,係以其長度方向之中間部分朝向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隆起之方式彎曲。
該滑件保持部11,係於使滑件30向後方(開啟方向)滑動且抵接於階部15時,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且以抵接於階部15之狀態保持滑件30。由於該位置為滑件30之滑動末端,故可稱之為滑動端部。
又,滑件保持部11,係於保持滑件30時,使滑件30之導引柱34抵接於滑件保持部1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對向側緣部11b,且,使滑件30之導板部35抵接於滑件保持部11之鏈布內側之內側側緣部11a,藉此,可使滑件30之姿勢向特定之方向傾斜。
上述樞止部12係經由階部15相較於滑件保持部11較厚地形成於表背方向。該樞止部12,係自滑件保持部11起延伸至後方,進而,較鏈布3之鏈布端部於後方之位置,彎曲形成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因此,該樞止部12,自正面側觀察時呈現近似J字形狀。於該情形時,樞止部12彎曲之前端部中之外周面12a,係以相對鏈布長度方向朝鏈布3側傾斜之方式傾斜形成。
又,樞止部12,係構成為具有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下述被樞止部22抵接而自由旋轉地卡止之內周面12b,並且當滑件30保持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滑件保持部11時,在滑件30之嚙合口側端部與樞止部12之間,形成有可供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下述被樞止部22插入之樞轉空間16。
於該情形時,樞轉空間16,係形成為可經由形成於滑件30之嚙合口側端部與樞止部12彎曲之前端部之間的間隙,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導引至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卡止於該內周面12b。
上述強化部13係為了提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對鏈布3之固著強度而配設。該強化部13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又,於強化部13中之滑件保持部11側之側緣部,設置有凹陷部17。
設置於滑件保持部11及樞止部12之凹槽部14,係設定為該凹槽部14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槽寬尺寸大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之板厚,以便能夠嵌合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下述本體部21。又,為於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卡止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而將凹槽部14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槽寬尺寸,設定為小於被樞止部22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
於本實施例1中,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係包含一體形成於鏈布3之表背兩面之板狀本體部21、本體部21之後端部中配設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側之角部之被樞止部22、本體部21中之沿著鏈布內側之側緣部配設之突條部23、及配設於本體部21之前端部之突起部24。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上述本體部21,係表面及背面形成為平坦之平板狀,且本體部21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小於形成於滑件30之左右側緣部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又,該本體部21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上述之設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凹槽部14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槽寬尺寸。
上述被樞止部22,係形成為自本體部21之表面及背面向上方及下方突出之圓柱狀。該被樞止部22中之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且,小於該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之厚度尺寸(亦即,上翼板32之內壁面與下翼板33之內壁面之間之間隔)。
上述突條部23,係形成為厚於本體部21。可藉由使如此之突條部23沿著本體部21中之鏈布內側之側緣部形成,而提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強度。進而,可藉由配設該突條部23,而使拉鏈1之使用者易於握持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因此,可提昇拉鏈1之操作性。
上述突起部24,係自第2鏈帶2b之鏈齒排4起連續地一體形成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該突起部24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係與被樞止部22相同,設定為大於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且,小於鏈齒導引路徑38之厚度尺寸,例如設定為與鏈齒5之厚度尺寸相同之大小。
本實施例1之突起部24包括:形成為近似直角三角形之後端側之突起本體部24a、配設於突起本體部24a之前方側且可與配設於第1鏈帶2a中之鏈齒排4之最後端側之鏈齒5(以下,將該鏈齒5記作第1鏈齒5)嚙合之嚙合部24b。
該突起部24中之突起本體部24a包含:沿著鏈布長度方向配設於鏈布內側(和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側面部24c、及相當於直角三角形之斜邊之斜面部24d。又,於斜面部24d之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側之端部,配設有相當於直角三角形之1個頂點之對向端部(角部)24e,該對向端部(角部)24e,係以略微隆起之方式形成於斜面部24d側。進而,側面部24c與斜面部24d之交點部分配設於較對向端部24e更為後方側,且以實施倒角之方式形成為曲面狀。
又,該突起部24中之嚙合部24b,係構成為可於配設於第2鏈帶2b之最後端側之鏈齒5與嚙合部24b之間,使第1鏈帶2a之第1鏈齒5進行嚙合。於該嚙合部24b之前端緣,設置有供第1鏈齒5之嚙合頭部5c嵌入之第1凹部24f、及供第1鏈齒5之導入部5d嵌入之第2凹部24g。
此處,對於本實施例1之拉鏈1,如圖3所示,將突起部24之布寬方向上之尺寸(與鏈齒排4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之突起部24之尺寸),換言之,於突起部24之對向端部24e中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側緣和該突起部24之側面部24c之間之尺寸(最小尺寸)規定為第1尺寸A。
又,將該突起部24中之側面部24c之後端部與對向端部24e之間之尺寸規定為第2尺寸B。於該情形時,第2尺寸B之朝向,成為沿著相對鏈齒排4之軸線向左側(前端側與第1鏈帶2a分離之方向)傾斜之直線前進之方向。進而,將滑件30之導入口側之鏈齒導引路徑38中之與導引柱34和導板部35之間之最小間隔相等之尺寸規定為第3尺寸C。
於以上述方式規定第1尺寸A~第3尺寸C之情形時,本實施例1之突起部24,形成為具有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亦即,可藉由使突起部24滿足第1尺寸A<第3尺寸C之關係,而如下所述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保持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使由滑件保持部11所保持之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時,使突起部24不會被滑件30卡住,從而順利穿過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間。
另一方面,可藉由使突起部24滿足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而如下所述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即便意圖使由滑件保持部11所保持之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突起部24亦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兩者而卡住,因此,阻擋滑件30滑動。
再者,較佳為,本實施例1之突起部24構成為平行地配置第1及第2鏈帶2a、2b,且,將滑件30以向特定方向傾斜之姿勢保持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滑件保持部11時,第2尺寸B之朝向與第3尺寸C之朝向達到平行(包含大致平行)。藉此,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突起部24能夠更可靠地阻擋滑件30之滑動。
於上述中,第2尺寸B,係設定為側面部24c之後端部與對向端部24e之間之尺寸,但例如於和相對鏈齒排4之軸線向左側傾斜之直線正交、且穿過側面部24c之後端部之虛擬線上,將與該側面部24c相反之面側之端部作為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側之對向端部之情形時,第2尺寸B,亦可表現為該對向端部與側面部24c之後端部之間之尺寸。該對向端部係位於較上述側面部24c之後端部更接近鏈齒排4之側(前側)。再者,該對向端部,不限於矩形之角部,亦可為圓弧狀。又,亦可為下述圖10所示之經倒角之斜面狀。
進而,此處,對本實施例1之拉鏈1,如圖3所示,將突起部24之側面部24c與本體部21之前端側之和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對向側面部之間之布寬方向之尺寸規定為第4尺寸D。又,將鏈齒5之布寬方向上之尺寸規定為第5尺寸E。再者,於該情形時,第5尺寸E,係為插穿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之鏈齒5之鏈齒部分、即除去鏈齒5之鰭片部5e之鏈齒部分之布寬方向上之尺寸。進而,將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中之嚙合口側端部之寬度尺寸(配設於嚙合口側端部之左右側緣部之導板部35間之尺寸)規定為第6尺寸F。
於以上述方式規定第4尺寸D~第6尺寸F之情形時,本實施例1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係形成為具有第4尺寸D+第5尺寸E>第6尺寸F之關係。可藉由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滿足上述第4尺寸D~第6尺寸F之關係,而如下所述即便於使滑件30不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滑件保持部11保持,而停止於第1鏈帶2a之鏈齒排4之中途之狀態下,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後,意圖使該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亦可阻擋該滑件30之滑動(參照圖8)。
進而,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本實施例1之拉鏈1形成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具有第1尺寸A+第5尺寸E>第6尺寸F之關係。
藉此,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與配設於第1鏈帶2a之第1鏈齒5未適當嚙合之情形時,將成為突起部24及第1鏈齒5在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產生干擾而卡住之狀態。其結果,滑件30之滑動受到阻擋,從而可防止左右之鏈齒排4進行不當嚙合。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自第1及第2鏈帶2a、2b相互分離之狀態將本實施例1之拉鏈1閉合之操作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3所示,使滑件30朝向配設於右側之第1鏈帶2a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滑動,並抵接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階部15。藉此,滑件30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滑件保持部11所保持。此時,於滑件30之嚙合口側端部與樞止部12之間,形成有可供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插入之樞轉空間16。
繼而,將配設於左側之第2鏈帶2b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導引至形成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樞止部12中之樞轉空間16,且使該被樞止部22抵接於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而卡止。此時,本實施例1之拉鏈1,可自以下2種卡止操作中任意地選擇一種卡止操作。
第1卡止操作,如圖4中箭線所示,係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自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側方(左側),直接插入至形成於樞止部12與滑件30之間之間隙。藉此,便可將被樞止部22導引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樞轉空間16,從而使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卡止該被樞止部22。又,同時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經由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一面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38內,一面嵌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凹槽部14。
於該情形時,本實施例1之拉鏈1,係樞止部12之前端部側之外周面12a,如上所述相對鏈布長度方向傾斜地形成於鏈布3側,因此,可易於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自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側方插入至樞止部12與滑件30之間之間隙。
繼而,使被樞止部22以上述方式卡止於樞止部12之後,以被樞止部22為中心,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朝著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轉動,並經由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沿布寬方向插入。藉此,如圖5所示,便可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
再者,於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朝著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轉動之情形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在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之前,將抵接於滑件30之導板部35之外表面。
於該情形時,因突起部24之斜面部24d抵接於滑件30之導板部35之同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進行轉動,故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將沿突起部24之斜面部24d相對地向前方側移動,因此,突起部24可易於越過滑件30之導板部35。進而,於突起部24越過滑件30之導板部35之後,可藉由解除突起部24與導板部35之干擾,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地向後方移動,而恢復被樞止部22由樞止部12卡止之狀態。
而且,如上所述於被樞止部22由樞止部12卡止之狀態下,藉由將突起部24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而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保持之滑件30進行定位。因此,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最終將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定位於可使左右之鏈齒排4適當嚙合之常規位置上。
又,此時,由於突起部24之側面部24c抵接於滑件30之導板部35,故可穩定地維持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定位於常規位置之狀態。
另一方面,第2卡止操作,係如圖4中虛擬線所示,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自滑件30之導入口插入。此時,由於被樞止部22之厚度尺寸形成為小於滑件30之上翼板32與下翼板33間之間隔,因此,可易於將被樞止部22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
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38內之被樞止部22,係於穿過鏈齒導引路徑38之後,自滑件30之嚙合口排出。進而,穿過滑件30之被樞止部22,係導引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樞止部12而卡止於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b。
此時,可藉由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經由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卡止於樞止部12,而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嵌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凹槽部14,並且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
藉此,如圖5所示,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定位於可使左右之鏈齒排4進行適當嚙合之常規位置上,並且穩定地維持該定位之狀態。
以上述方式進行第1卡止操作或者第2卡止操作,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定位保持於常規位置之後,使滑件30滑動至作為閉合方向之上方。此時,本實施例1之拉鏈1,係突起部24以上述方式滿足第1尺寸A<第3尺寸C之關係,且,可於突起部24穿過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間時,使第1尺寸A之朝向與第3尺寸C之朝向大致平行。
因此,可使突起部24不會被滑件30卡住,而順利插穿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間。因而,左側之鏈齒排4,將由突起部24引導而自滑件30之導入口導入至鏈齒導引路徑38,並且右側之鏈齒排4亦自滑件30之導入口導入至鏈齒導引路徑38,因此,可於鏈齒導引路徑38內使左右之鏈齒排4順利嚙合,藉此,便可使拉鏈1穩定閉合。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1之拉鏈1,係於例如進行上述第1卡止操作時,使被樞止部22卡止於樞止部12之後,藉由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轉動而將突起部24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時,可考慮存在被樞止部22會偶然地自樞止部12中跳出,從而導致被樞止部22之卡止狀態被解除之情形。於該情形時,即便突起部24插入於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亦如圖6所示,存在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保持於偏離常規位置之非常規位置之情形。
又,於進行上述第2卡止操作時,存在使用者誤操作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未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而僅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之情形。於該情形時,亦如圖6所示,存在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
於如此般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本實施例1之拉鏈1,因突起部24如上所述滿足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因此,即便意圖使由滑件保持部11所保持之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亦如圖6及圖7所示,突起部24將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兩者而卡住,故可阻擋滑件30之滑動。
尤其於該情形時,突起部24係以第2尺寸B之朝向大致平行於第3尺寸C之朝向之姿勢插入至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故突起部24將可靠地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兩者。亦即,突起部24之對向端部24e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側面部24c抵接於滑件30之導板部35。因此,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受到阻擋。
藉此,拉鏈1之使用者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狀態時,即便誤操作滑件30亦無法使該滑件30沿拉鏈閉合方向移動,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左右之鏈齒排4如先前般進行不當嚙合。
其結果,可消除例如不當嚙合之左右之鏈齒排4受到橫向拉力而簡單分離,或者強行牽拉滑件30而使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20或鏈齒5破損之先前之問題。再者,上述所謂非常規位置,係指被樞止部22未位於卡合於樞止部12之內周面12a之上述常規位置之狀態(自常規位置錯開之狀態)。
又,本實施例1之拉鏈1可考慮如下情形,即,於例如將拉鏈1閉合時,滑件30未保持於滑件保持部11中,而停止於第1鏈帶2a之鏈齒排4之中途之狀態下,使用者誤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插入至滑件30中,進行滑件30之滑動操作之情形。
然而,於該情形時,本實施例1之拉鏈1,由於突起部24如上所述滿足第4尺寸D+第5尺寸E>第6尺寸F之關係,因此,即便意圖使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亦可如圖8所示阻擋滑件30之滑動。
具體加以說明,該圖8之狀態,係於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本體部21與配設有第1鏈帶2a之鏈齒5抵接,強制性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朝向傾斜。此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之姿勢亦於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傾斜,使得該突起部24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兩者而卡住,因此,可阻擋滑件30之滑動。
藉此,拉鏈1之使用者,即便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插入至處於第1鏈帶2a之鏈齒排4之中途之狀態下之滑件30,亦無法誤使滑件30沿拉鏈閉合方向移動,因此,可防止左右之鏈齒排4不當嚙合。
再者,於本發明中,配設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之形態,係只要突起部24滿足上述之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則無需限定於實施例1中說明之形態,可進行任意變更。例如圖9中變形例所示,亦可以分割為前後兩個部分之方式形成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40之突起部44。
又,例如圖10中另一變形例所示,亦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45之突起部49,形成為自正面側觀察時呈現近似矩形。
該另一變形例之突起部49包含:沿鏈布長度方向配設於鏈布內側之側面部49c、及沿鏈布長度方向配設於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對向之側之對向側面部49h。於該情形時,該突起部49之第2尺寸B,規定為突起部49之鏈布內側之側面部49c中之後端部、與突起部49之對向側面部49h中配設於鏈齒排4側之對向端部(角部)49e之間之尺寸(亦即,大致對角線上之端部為止之尺寸)。此處,對向端部49e係位於較對向側面部49c中之後端部更靠近鏈齒排4之側(前側)。
即便具有圖9或圖10所示之突起部44、49之拉鏈,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1相同之效果。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1中,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係對稱地形成於鏈布3之表面側與背面側,但本發明之突起部,亦可僅形成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中之鏈布之表面側或者背面側。
又,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1係構成為可任意地選擇如下之第1卡止操作與第2卡止操作,將拉鏈1閉合,該第1卡止操作係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自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側方插入而卡止於樞止部12,該第2卡止操作係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穿過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內而卡止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之樞止部12。然而,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以僅進行第1卡止操作與第2卡止操作中之任一操作之方式構成之拉鏈,且可獲得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效果。
實施例2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拉鏈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正視圖。
本實施例2中之拉鏈6,係相對於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1,除了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50中配設有膨脹部58以外,具有基本相同之構成。因而,於本實施例2之拉鏈6中,對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中所說明之部件以及部位相同之構成者,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表示,且省略其之說明。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2之配設於右側之第1鏈帶2a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50,包含形成於鏈布3之表背兩面之滑件保持部51、自滑件保持部51延設至後方且經由階部55而形成為厚壁之樞止部52、自滑件保持部51以及樞止部52延設至鏈布內側之強化部53、設置於滑件保持部5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對向側面以及樞止部52之內周面52b之凹槽部54、以及配設於滑件保持部51之後端部(樞止部52側之端部)之膨脹部58。
本實施例2之滑件保持部51,係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構成為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設定為小於滑件30之鏈齒導引路徑38之厚度尺寸,且,大於該滑件30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當使滑件30抵接於階部55時可保持該滑件30。
又,該滑件保持部5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對向側緣部,係以長度方向之中間部分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隆起之方式彎曲,而於滑件30如下所述由滑件保持部51傾斜保持時(參照圖12),為防止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滑件保持部51相互干擾,而於滑件保持部51之對向側緣部之一部分中設置有缺口部51c。
本實施例2之樞止部52係經由階部55而比滑件保持部51較厚地形成於鏈布表背方向(上下方向),且自正面側觀察時呈現近似J字形狀。該樞止部52包括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而自由旋轉地將其卡止之內周面52b。
又,於該樞止部52之表面(上表面),標註有便於清楚顯示卡止被樞止部22之位置之標示與三角形之標記59。進而,樞止部52係構成為形成有當滑件保持部51保持滑件30時,可供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被樞止部22插入之樞轉空間56。
本實施例2之膨脹部58,係形成為自滑件保持部51突出至鏈布內側,且該膨脹部58之厚度尺寸設定為與滑件保持部51相同之厚度尺寸。
可藉由將該膨脹部58配置於滑件保持部51之後端部,而於由滑件保持部51保持滑件30時,如圖12所示,使膨脹部58抵接於滑件30之嚙合口側之導板部35,使滑件30之姿勢以特定之角度朝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傾斜。尤其於本實施例2之情形時,由滑件保持部51所保持之滑件30,係藉由膨脹部58而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以大於上述實施例1之角度朝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傾斜。
此處,如圖12所示,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5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時,將突起部24之對向端部24e與滑件30之導引柱34抵接之部分規定為接觸點P1,並將突起部24之側面部24c中之後端部與滑件30之導板部35抵接之部分規定為接觸點P2。
於該情形時,當由滑件保持部51保持滑件30時,可藉由以上述方式使滑件30朝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側較大地傾斜,而使接觸點P1與接觸點P2之間之鏈布長度方向上之間隔,短於例如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1。
藉此,便可將配設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之突起部24之鏈布長度設定為短於上述實施例1之拉鏈1,因此,可實現例如拉鏈6之外觀性之提昇或製造成本之降低等。
再者,本實施例2之拉鏈6,係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50保持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由滑件保持部51所保持之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而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使左右之鏈齒排4嚙合,從而將拉鏈6順利閉合。
另一方面,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5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即便意圖使由滑件保持部51所保持之滑件30朝向閉合方向滑動,亦如圖13所示,突起部24將抵接於滑件30之導引柱34與導板部35之兩者而卡住,因此,可阻擋滑件30之滑動。因而,可防止左右之鏈齒排4不當嚙合。
實施例3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拉鏈之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立體圖。
本實施例3中之拉鏈61包含:形成有鏈齒排64之一對第1及第2鏈帶62a、62b、自右側之第1鏈帶62a中之鏈齒排64之後端部起連續配設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自左側之第2鏈帶62b中之鏈齒排64之後端部起連續配設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沿著第1鏈帶62a之鏈齒排64可滑動地裝附之一對第1及第2滑件90a、90b。
此處,第1滑件90a,係用作配設於下述止擋側之上開用滑件(所謂之上滑件),第2滑件90b,係用作配設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側之下開用滑件(所謂之下滑件)。因此,本實施例3之拉鏈61,係構成為所謂之逆開拉鏈。
第1及第2鏈帶62a、62b,係分別包含鏈布63、形成於該鏈布63之鏈布側緣部之鏈齒排64。於該情形時,左右之各鏈布63,係於對向之鏈布端緣具有芯線部63a。
第1及第2鏈帶62a、62b,係沿著包含鏈布63之芯線部63a之鏈布側緣部,藉由射出成形而裝附複數個合成樹脂製之鏈齒65,從而形成鏈齒排64。再者,本實施例3中之鏈齒65,係以自上述實施例1之鏈齒5中將鰭片部5e去除之形態構成。又,於鏈布63之後端部中之鏈布表背面,藉由黏貼樹脂製薄膜而形成有強化部66。
配設於右側之第1鏈帶62a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係自鏈齒排64之後端部連續地橫跨固著於鏈布63之鏈布表背兩面。
該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包括:固著於鏈布63之第1本體部71、配設於第1本體部71之後端部之滑件保持部72、形成於第1本體部71之上表面側且可嵌入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下述卡止凸部83之卡止凹部73、形成於第1本體部71之上表面側且可收容第2滑件90b之擋止爪97之收容凹部74、以及自第1本體部71之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對向之對向側面突出之輔助卡止部75。
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中之滑件保持部72,係形成為上下方向之尺寸(厚度尺寸)大於第1本體部71,以便能夠抵接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翼板。該滑件保持部72,構成有藉由使第2滑件90b抵接而使第2滑件90b之滑動停止之滑動端部。
於該情形時,滑件保持部72,可使第2滑件90b抵接而停止,藉此將第2滑件90b保持於第1鏈帶62a中,又,可使第1滑件90a抵接於由滑件保持部72所保持之第2滑件90b而停止,藉此將第1滑件90a保持於第1鏈帶62a中。其位置為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滑動之末端,故可稱之為滑動端部。
卡止凹部73係自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對向之對向側面向鏈布內側凹設。於該情形時,形成於卡止凹部73之後方側之壁面部73a係相對於鏈布長度方向正交配設,且較第1本體部71之前端側之對向側面突出至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側,以便能夠穩定地支持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下述卡止凸部83。
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中之收容凹部74,係配置於較卡止凹部73更為後方側之位置。該收容凹部74可收容第2滑件90b之擋止爪97,且,可藉由使所收容之擋止爪97抵接於形成於收容凹部74之前方側之壁面部74a,而保持第2滑件90b之停止狀態。
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中之輔助卡止部75係配設於第1本體部71之前端部,且自該第1本體部71之對向側面朝向鏈布外側(左側)突設。該輔助卡止部75係形成為自正面側觀察時呈現近似三角形,又,輔助卡止部75中之上下方向之厚度尺寸,設定為第1本體部71之厚度尺寸之大致一半。
配設於左側之第2鏈帶62b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係自鏈齒排64之後端部起連續地橫跨固著於鏈布63之鏈布表背兩面。
該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包括:固著於鏈布63之第2本體部81、配設於第2本體部81之後端部之滑件卡止/脫離部82、自第2本體部81之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對向之對向側面突出之卡止凸部83、配設於第2本體部81之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之隆起部84、配設於第2本體部81之前端部之突起部85、形成於第2本體部81之下表面側且可插入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輔助卡止部75之插入凹部86、以及沿著第2本體部81之鏈布內側之側緣配設之肋部87。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滑件卡止/脫離部82包含:形成為厚於第2本體部81且可卡止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之導入口側端部之第1卡止/脫離部82a、及形成為厚於第1卡止/脫離部82a且可卡止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翼板之導入口側端緣部之第2卡止/脫離部82b。
此處,第1卡止/脫離部82a係形成為厚於形成於上下導板部95間之鏈布插穿間隙,且薄於第2滑件90b之導入口側中之上翼板與下翼板之間之間隙。第2卡止/脫離部82b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翼板間之間隔。
進而,於該情形時,在第1卡止/脫離部82a中,形成有可插入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之插入槽82c。因此,可藉由滑件卡止/脫離部82而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穩固地支持於第2滑件90b。
又,滑件卡止/脫離部82,係形成為滑件卡止/脫離部82之插入槽82c之槽寬朝向前方逐漸變寬,又,第2卡止/脫離部82b之寬度尺寸朝向前方遞減,以便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由第2滑件90b卡止之狀態下能夠進行轉動。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卡止凸部83,係以可插入至形成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卡止凹部73中卡止之方式,自第2本體部81之對向側面之上表面側區域朝向鏈布外側(右側)突設。該卡止凸部83,係形成為正面側觀察時呈現近似三角形,且其下端緣與鏈布長度方向正交。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隆起部84,係自第2本體部81之上表面以及下表面隆起而形成。於該情形時,隆起部84中之距離第2本體部81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突起部85中之距離第2本體部81之厚度尺寸。該隆起部84包含以自突起部85起延伸至後方之方式配設之防脫離用隆起部84a、及自防脫離用隆起部84a之後端起連續配設之位置保持用隆起部84b。
防脫離用隆起部84a中之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對向之對向側面(右側側面),係配設於與第2本體部81之對向側面同一面上。又,防脫離用隆起部84a中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係朝向後方遞減。該防脫離用隆起部84a,如下所述,形成為於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後,使第2滑件90b向前方滑動時,與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產生干擾。藉此,可於第2滑件90b自由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滑件卡止/脫離部82(尤其第1卡止/脫離部82a)保持之狀態向前方滑動時,防止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自第2滑件90b內脫離。
位置保持用隆起部84b中之對向側面(右側側面),係配設於與第2本體部81之對向側面同一面上。又,位置保持用隆起部84b中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係朝向後方遞增。因此,隆起部84之整體之鏈布內側之側緣,自正面側觀察時,以向對向側面側凹陷之方式撓曲。
該位置保持用隆起部84b,如下所述,形成為於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時,抵接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之嚙合口側端部。藉此,可以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中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位置不向後方側偏離之方式,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定位於特定之位置上。
配設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本實施例3之突起部85,係具有與上述實施例1中之突起部24實質性相同之構成。亦即,本實施例3之突起部85,係自第2鏈帶62b之鏈齒排64起以連續之方式一體形成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2本體部81。該突起部85之鏈布表背方向上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大於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且,小於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齒導引路徑之厚度尺寸。
本實施例3之突起部85包含形成為近似直角三角形之後端側之突起本體部85a、及配設於突起本體部85a之前方之嚙合部85b,且突起本體部85a包括沿著鏈布長度方向配設於鏈布內側之側面部85c、及相當於直角三角形之斜邊之斜面部85d。又,於斜面部85d之與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對向之側之端部,配設有相當於直角三角形之1個頂點之對向端部(角部)85e。進而,側面部85c與斜面部85d之交點部分(換言之,側面部85c之後端部)係配設於較對向端部85e更為後方側,且以實施倒角之方式形成為曲面狀。
此處,當亦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規定第1尺寸A~第6尺寸F之情形時,本實施例3之突起部85,形成為具有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又,本實施例3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係形成為具有第4尺寸D+第5尺寸E>第6尺寸F之關係。進而,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本實施例3之突起部85形成為具有第1尺寸A+第5尺寸E>第6尺寸F之關係。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插入凹部86,係以對應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輔助卡止部75之方式,凹設於第2本體部81之前端部中之下表面側。該插入凹部86,係於使左右之鏈齒排64嚙合時,供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輔助卡止部75插入。藉此,於使左右之鏈齒排64嚙合時,可防止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相對位置於上下方向錯位。
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肋部87,係配設於第2本體部81之上表面側以及下表面側,以便強化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並且易於抓著握持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於該情形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隆起部84與肋部87之間之空間,成為第2滑件90b進行滑動時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行進之通路。
本實施例3中之第1及第2滑件90a、90b,分別包含滑件主體91與拉片。滑件主體91係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前端部連結上下翼板之導引柱94、自上下翼板之左右側緣部沿著與上下翼板正交之方向配設之上下導板部95、豎立設置於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柱、以及配設於上翼板之擋止爪97。拉片,係以可轉動方式裝附於拉片安裝柱。
於該情形時,在滑件主體91之左右側緣部,使鏈布63插穿之鏈布插穿間隙形成於上下導板部95間,且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設定為小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中之滑件保持部72之厚度尺寸、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第2卡止/脫離部82b之厚度尺寸。
於該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後端部配設有嚙合口,且於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前端側且導引柱94之左右兩側配設有導入口。又,該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齒導引路徑,係藉由上下翼板與上下導板部95包圍而形成,且以將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嚙合口與左右之導入口連通之方式配設為近似Y字狀。於本實施例3中,第1滑件90a與第2滑件90b係以相互之嚙合口相對之朝向安裝於鏈齒排64。
進而,於本實施例3中,第1滑件90a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與第2滑件90b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係設定為相互不同之大小。具體而言,第1滑件90a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係設定為大於第2滑件90b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
又,該第2滑件90b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係設定為大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第2本體部81之厚度尺寸,又,小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第1卡止/脫離部82a以及隆起部84之厚度尺寸。
另一方面,第1滑件90a中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係設定為大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第2本體部81以及隆起部84之厚度尺寸,且小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中之第1卡止/脫離部82a之厚度尺寸。
繼而,由於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間具有如上所述之關係,因此,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經由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順利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
其次,參照圖15~圖17,對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本實施例3之拉鏈61,說明自第1及第2鏈帶62a、62b分離之狀態,使左右之鏈齒排64嚙合從而將拉鏈61閉合之情形。再者,於圖15~圖17中,為便於理解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80之關係,而以虛擬線表示第1及第2滑件90a、90b。
首先,使第1滑件90a與第2滑件90b,沿著第1鏈帶62a之鏈齒排64朝向後方滑動。此時,使第2滑件90b,移動至該上下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抵接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滑件保持部72之滑動端部之位置,又,使第1滑件90a移動至抵接於該第2滑件90b之滑動端部之位置。藉此,便可將第1及第2滑件90a、90b保持於滑件保持部72中。
進而,移動至滑動端部之第2滑件90b,使該第2滑件90b之擋止爪97突出至鏈齒導引路徑內,藉此,將擋止爪97收容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收容凹部74。藉此,保持第2滑件90b之停止狀態,將第2滑件90b暫時固定。
於以上述方式將第1及第2滑件90a、90b保持於滑動端部之位置之狀態下,如圖15所示,使第2鏈帶62b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自第2滑件90b之左斜後方接近。進而,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2本體部81,經由第2滑件90b之鏈布插穿間隙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並且,使該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2卡止/脫離部82b卡止(卡住)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翼板之導入口側端緣部。藉此,便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定位於特定之位置。
繼而,使卡止於第2滑件90b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以第2卡止/脫離部82b與第2滑件90b抵接之部分為軸,沿著自正面側觀察為順時針之方向(插入方向)進行轉動。此時,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2滑件90b中所插入之第2本體部81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第2滑件90b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又,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1滑件90a中所插入之隆起部84之厚度尺寸,係設定為小於第1滑件90a之鏈布插穿間隙之間隔。
因而,可藉由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沿順時針方向(插入方向)進行轉動,而如圖16所示,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1卡止/脫離部82a卡止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之導入口側端部,並且易於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經由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布插穿間隙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內。
又,於該情形時,由於第1及第2滑件90a、90b保持於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側之滑動端部,因此,於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轉動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90a、90b之鏈齒導引路徑內時,可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突起部85自第1滑件90a之導入口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內。藉由以此方式將突起部85插入至第1滑件90a之鏈齒導引路徑內,而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定位於可使左右之鏈齒排64適當嚙合之常規位置上。
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定位於常規位置之後,使第1滑件90a朝向作為閉合方向之上方滑動。此時,本實施例3之拉鏈61中,突起部85如上所述滿足第1尺寸A<第3尺寸C之關係,且,可於突起部85穿過第1滑件90a之導引柱94與導板部95之間時,使第1尺寸A之朝向與第3尺寸C之朝向大致平行。
因此,突起部85不會被第1滑件90a卡住,從而可使該突起部85順利地插穿第1滑件90a之導引柱94與導板部95之間。藉此,可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卡止凸部83插入至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之卡止凹部73內而卡止,並且將左右之鏈齒排64自第1滑件90a之導入口導入至鏈齒導引路徑進行嚙合,因此,可將拉鏈61順利閉合。
再者,於第1及第2鏈帶62a、62b處於閉合狀態之情形時,由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1卡止/脫離部82a卡止於第2滑件90b之上下導板部95,因此,可防止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自第2滑件90b中脫離。藉此,例如於第2滑件90b由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保持之狀態下,即便第1及第2鏈帶62a、62b受到橫向拉力,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80亦不會自第2滑件90b中脫離,從而可防止左右之鏈齒排64自後端部側分離。
又,於第1及第2鏈帶62a、62b處於閉合狀態之情形時,可藉由使由滑件保持部72所保持之第2滑件90b朝向前方滑動,而易於使左右之鏈齒排64自後端側分離。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3之拉鏈61係存在如下情形,即,於例如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進行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定位時,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自第1滑件90a之左斜前方接近,使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第2卡止/脫離部82b不被第2滑件90b卡止,並將突起部85自第1滑件90a之導入口插入至鏈齒導引路徑內,藉此,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70,保持於偏離常規位置之非常規位置。
如此般,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本實施例3之拉鏈61,因突起部85如上所述滿足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故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之突起部85插入至第1滑件90a之鏈齒導引路徑內之後,即便意圖使第1滑件90a朝向閉合方向滑動,突起部85亦將抵接於第1滑件90a之導引柱94與導板部95之兩者而卡住,從而可阻擋第1滑件90a之滑動。
尤其於該情形時,由於突起部85以第2尺寸B之朝向大致平行於第3尺寸C之朝向之姿勢插入至第1滑件90a之鏈齒導引路徑內,故突起部85將可靠地抵接於第1滑件90a之導引柱94與導板部95之兩者,因此,第1滑件90a朝向閉合方向滑動受到阻礙。
藉此,拉鏈61之使用者,於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80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狀態下,將不會誤使第1滑件90a朝向拉鏈閉合方向移動,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左右之鏈齒排64不當嚙合。
1...拉鏈
2a...第1鏈帶
2b...第2鏈帶
3...鏈布
3a...芯線部
4...鏈齒排
5...鏈齒
5a...主體部
5b...頸部
5c...嚙合頭部
5d...導入部
5e...強化部
6...拉鏈
10...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11...滑件保持部
11a...內側側緣部
11b...對向側緣部
12...樞止部
12a...外周面
12b...內周面
13...鰭片部
14...凹槽部
15...階部
16...樞轉空間
17...凹陷部
20...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21...本體部
22...被樞止部
23...突條部
24...突起部
24a...突起本體部
24b...嚙合部
24c...側面部
24d...斜面部
24e...對向端部(角部)
24f...第1凹部
24g...第2凹部
30...滑件
31...滑件主體
32...上翼板
33...下翼板
34...導引柱
35...導板部
36...拉片安裝柱
37...擋止爪
38...鏈齒導引路徑
40...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44...突起部
45...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49...突起部
49c...側面部
49e...對向端部(角部)
49h...對向側面部
50...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51...滑件保持部
51c...缺口部
52...樞止部
52b...內周面
53...強化部
54...凹槽部
55...階部
56...樞轉空間
58...膨脹部
59...標記
61...拉鏈
62a...第1鏈帶
62b...第2鏈帶
63...鏈布
63a...芯線部
64...鏈齒排
65...鏈齒
66...強化部
70...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71...第1本體部
72...滑件保持部
73...卡止凹部
73a...壁面部
74...收容凹部
74a...壁面部
75...輔助卡止部
80...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81...第2本體部
82...滑件卡止/脫離部
82a...第1卡止/脫離部
82b...第2卡止/脫離部
82c...插入槽
83...卡止凸部
84...隆起部
84a...防脫離用隆起部
84b...位置保持用隆起部
85...突起部
85a...突起本體部
85b...嚙合部
85c...側面部
85d...斜面部
85e...對向端部(角部)
86...插入凹部
87...肋部
90a...第1滑件
90b...第2滑件
91...滑件主體
94...導引柱
95...導板部
97...擋止爪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之拉鏈之正視圖。
圖2係表示該拉鏈中之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由滑件保持部保持滑件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正視圖。
圖4係模式性說明將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自滑件之導入口插入之操作之說明圖。
圖5係表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常規位置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7係圖6所示之VII-VII線之箭線剖面圖。
圖8係表示於滑件未由滑件保持部保持之狀態下使滑件滑動時之情形之模式圖。
圖9係表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變形例之模式圖。
圖10係表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其他變形例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拉鏈之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正視圖。
圖12係表示於該拉鏈中,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相對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3係模式性說明自圖12所示之狀態使滑件朝向閉合方向滑動時之滑件動作之說明圖。
圖1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3之拉鏈之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立體圖。
圖15係說明將該拉鏈中之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滑件卡止/脫離部卡止於第1滑件之導入口側端部之操作的說明圖。
圖16係表示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插入至第1及第2滑件中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7係表示使第2滑件滑動而使左右之鏈齒排嚙合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8係表示先前之拉鏈之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之立體圖。
圖19係對先前之拉鏈中的第1卡止操作進行模式性說明之說明圖。
圖20係對先前之拉鏈中的第2卡止操作進行模式性說明之說明圖。
3...鏈布
3a...芯線部
10...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11...滑件保持部
11a...內側側緣部
11b...對向側緣部
12...樞止部
12a...外周面
12b...內周面
13...鰭片部
14...凹槽部
15...階部
16...樞轉空間
17...凹陷部
20...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
21...本體部
22...被樞止部
23...突條部
24...突起部
24a...突起本體部
24b...嚙合部
24c...側面部
24d...斜面部
24e...對向端部(角部)
24f...第1凹部
24g...第2凹部

Claims (5)

  1.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該拉鏈(1、6、61)包括:於左右之鏈布(3、63)形成有鏈齒排(4、64)之一對第1及第2鏈帶(2a、2b、62a、62b)、固著於上述第1及第2鏈帶(2a、2b、62a、62b)中之各鏈齒排(4、64)之一端部之一對第1及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20、40、45、50、70、80)、以及沿著上述第1鏈帶(2a、62a)之上述鏈齒排(4、64)可滑動地附接之滑件(30、90a),上述滑件(30、90a)包含導引柱(34、94)、連結於上述導引柱(34、94)之上下翼板(32、33)、配設於上述上下翼板(32、33)之至少一者之左右側緣之導板部(35、95)、以及形成於上述滑件(30、90a)之左右側緣部之鏈布插穿間隙,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包含以滑動端部保持上述滑件(30、90a)之滑件保持部(11、51、72),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40、45、80)構成為可經由上述鏈布插穿間隙而於布寬方向對由上述滑件保持部(11、51、72)所保持之上述滑件(30、90a)進行插拔,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40、45、80)包含固著於上述鏈布(3、63)之板狀本體部(21、81)、及配設於上述本體部(21、81)之上述鏈齒排(4、64)側之端部且形成為厚於上述本體部(21、81)之突起部(24、44、49、85),上述突起部(24、44、49、85)包含配設於與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對向之側之對向端部(24e、49e、85e)、及配設在與和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側面部(24c、49c、85c),當將上述突起部(24、44、49、85)之布寬方向上之尺寸設為第1尺寸A,將上述突起部(24、44、49、85)之上述側面部(24c、49c、85c)中與上述鏈齒排(4、64)側為相反側之後端部、和與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對向之側之上述對向端部(24e、49e、85e)之間之尺寸設為第2尺寸B,且將和上述滑件(30、90a)之上述導入口側之鏈齒導引路徑(38)中之上述導引柱(34、94)與上述導板部(35、95)之間之間隔相等之尺寸設為第3尺寸C時,上述突起部(24、44、49、85)具有第1尺寸A<第3尺寸C<第2尺寸B之關係。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側面部(24c、85c)之上述後端部配設於較上述對向端部(24e、85e)更為鏈布長度方向之後方側之位置,且於上述側面部(24c、85c)之上述後端部與上述對向端部(24e、49e、85e)之間配設有斜面部(24d、85d)。
  3.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於上述滑件(30、90a)由上述滑件保持部(11、51、72)所保持,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40、45、80)相對於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被保持於非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24、44、49、85)之上述對向端部(24e、49e、85e)以及上述側面部(24c、49c、85c)分別抵接於上述滑件(30、90a)之上述導引柱(34、94)以及上述導板部(35、95)。
  4.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於上述滑件(30、90a)由上述滑件保持部(11、51、72)所保持,且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40、45、80)相對於上述第1可分離下止擋構件(10、50、70)被保持於常規位置之情形時,上述突起部(24、44、49、85)抵接於上述滑件(30、90a)之上述導引柱(34、94)或者上述導板部(35、95)。
  5.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滑件保持部(51)包含突出於與和上述第2可分離下止擋構件(20)對向之側相反之側之膨脹部(58)。
TW099140616A 2010-06-23 2010-11-24 zipper TWI384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0653 WO2011161784A1 (ja) 2010-06-23 2010-06-23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0059A TW201200059A (en) 2012-01-01
TWI384958B true TWI384958B (zh) 2013-02-11

Family

ID=4537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0616A TWI384958B (zh) 2010-06-23 2010-11-24 zipp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10352B2 (zh)
JP (1) JP5414895B2 (zh)
CN (1) CN102946755B (zh)
DE (1) DE112010005688B4 (zh)
TW (1) TWI384958B (zh)
WO (1) WO20111617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981B (zh) * 2011-03-30 2015-11-25 Ykk株式会社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WO2014184851A1 (ja) * 2013-05-13 2014-11-20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5105422A (zh) * 2015-08-25 2015-12-02 军鹏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军用的塑钢快脱拉链
CN108158140B (zh) * 2017-02-02 2021-09-21 Ykk株式会社 带拉链的产品和链牙构件、以及带拉链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USD824285S1 (en) * 2017-05-17 2018-07-31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topper for zippers
USD829602S1 (en) * 2017-05-17 2018-10-0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Pair of zipper parts
TWI631916B (zh) * 2017-05-24 2018-08-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梢狀組件
CN109393658B (zh) * 2017-08-18 2024-02-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48447B (zh) * 2017-09-26 2023-03-24 Ykk株式会社 拉链
WO2019064355A1 (ja) * 2017-09-26 2019-04-0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9198809B (zh) * 2018-10-30 2021-07-13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脱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WO2020095363A1 (ja) * 2018-11-06 2020-05-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止め具
CN109846150B (zh) * 2019-02-13 2021-06-18 淮南冠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闭合式拉链
CN118436161A (zh) * 2019-07-04 2024-08-06 Ykk株式会社 链牙构件和带拉链的产品
JP7397466B2 (ja) * 2019-09-02 2023-12-13 日本エレ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CN114096175B (zh) * 2019-09-10 2023-10-1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其制造方法以及拉链
CN114727689B (zh) * 2019-11-12 2023-11-0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7356879B2 (ja) * 2019-11-22 2023-10-05 Ykk株式会社 開具及び逆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11877629B1 (en) * 2023-02-04 2024-01-23 Kcc Zipper Co., Ltd. Bottom stop device of double-open end zipper and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TWI846525B (zh) * 2023-06-27 2024-06-21 王惠民 雙開口雙拉之拉鍊、隔間結構及遮蓋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6915B (en) * 2002-05-20 2004-05-11 Ykk Corp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603A (en) * 1903-02-16 1903-10-27 Jan Czapikowski Apparatus for mixing sugar.
DE2644965C3 (de) * 1976-06-23 1980-06-04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Cham (Schweiz) Teilbarer Reißverschluß
JPS5925227Y2 (ja) 1978-06-15 1984-07-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開離嵌插具
JPH0216650Y2 (zh) 1985-06-26 1990-05-09
JPH0759204B2 (ja) * 1988-06-10 1995-06-2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防水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H0630012Y2 (ja) * 1988-11-11 1994-08-17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H0838219A (ja) * 1994-07-29 1996-02-13 Ykk 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3439603B2 (ja) * 1996-06-28 2003-08-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JP3589440B2 (ja) * 1997-11-28 2004-11-17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3620973B2 (ja) * 1998-09-30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2000232908A (ja) * 1999-02-15 2000-08-29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3621006B2 (ja) * 1999-09-30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およびスライダー
JP3733327B2 (ja) * 2001-12-20 2006-01-11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2003334108A (ja) * 2002-05-20 2003-11-25 Ykk Corp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428330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Ykk Corp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072953B2 (ja) * 2003-03-20 2008-04-09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155933B2 (ja) * 2004-03-05 2008-09-2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逆開き具
JP4307413B2 (ja) * 2005-06-20 2009-08-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JP4906303B2 (ja) * 2005-10-04 2012-03-28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4628329B2 (ja) 2006-08-17 2011-02-09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1980627B (zh) * 2008-06-20 2012-07-18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开口部件
JP5220117B2 (ja) * 2008-10-06 2013-06-2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2476332B1 (en) * 2009-09-11 2016-12-14 YKK Corporatio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US8844101B2 (en) * 2009-12-25 2014-09-30 Ykk Corporatio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6915B (en) * 2002-05-20 2004-05-11 Ykk Corp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0005688T5 (de) 2013-03-28
CN102946755B (zh) 2015-04-15
US8910352B2 (en) 2014-12-16
CN102946755A (zh) 2013-02-27
TW201200059A (en) 2012-01-01
JP5414895B2 (ja) 2014-02-12
US20130074292A1 (en) 2013-03-28
WO2011161784A1 (ja) 2011-12-29
DE112010005688B4 (de) 2022-09-08
JPWO2011161784A1 (ja) 2013-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958B (zh) zipper
TWI401041B (zh) Reverse open zipper
EP1889552B1 (e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US20130139363A1 (en) Slide Fastener
TWI305714B (en) Slide fastener
JP522011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03285B (zh) Reverse open zipper
TWI481359B (zh)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JP522012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TWI418315B (zh) zipper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TWI669082B (zh) 滑件及具備其之拉鏈
TWI678983B (zh) 拉鏈
TWI459912B (zh) zipper
KR20190042661A (ko) 슬라이더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CN116456858A (zh) 分体式上止
TWI655916B (zh) zipper
TWI514974B (zh) zipper
TWI448257B (zh) zipper
TW202406473A (zh) 拉鏈及拉鏈用之開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