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1359B -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1359B
TWI481359B TW102130110A TW102130110A TWI481359B TW I481359 B TWI481359 B TW I481359B TW 102130110 A TW102130110 A TW 102130110A TW 102130110 A TW102130110 A TW 102130110A TW I481359 B TWI481359 B TW I4813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zipper
cover
slider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7734A (zh
Inventor
Masayoshi Kojima
Wataru Izumi
Takanori Fujisawa
Yuriko Hamad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7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1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13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5Slid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accidental intrusion of material into the slider body, e.g. with shield or guar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6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pull tab attach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8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means for attaching components of slider togeth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之滑件罩及附有滑件罩之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之滑件罩及附有滑件罩之拉鏈。
通常之拉鏈係藉由使滑件滑動而使各鏈帶之拉鏈鏈齒排相互結合或解除結合,由此用作包等之開口部之開合構件。
先前,進而揭示有一種滑件,其係藉由將通常使用之滑件之形狀之一部分加以改變而附加有開合功能以外之功能。例如已知有如下之滑件(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藉由於滑件之上翼板及下翼板之導入口側設置一體地延伸出之側板而防止布料之卡入。
又,先前,已知有如下之拉鎖防護件(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其包含安裝於滑件之導引柱之支撐構件、及安裝於該支撐構件之防護構件,而防止滑件周邊之布料卡入於滑件。
又,先前已知有如下者(參照例如專利文獻3),其使滑件之本體之下翼板之插入口側延長,且藉由較上翼板高地突出之標板而進行插銷之引入輔助。
又,先前已知有如下者(參照例如專利文獻4),其於金屬製之滑件之本體之一部分設置卡合部,且於本體之下翼板之下表面安裝樹脂罩而防止下翼板給使用者帶來冷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60785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481930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實開昭57-194309號公報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第5007144號說明書
此外,於上述專利文獻1、3記載之滑件中,由於具有其他功能之側板或標板一體地形成於滑件本體,因此通用性較低。又,於上述專利文獻2、4記載之具有拉鎖防護件之滑件或具有防止冷感功能之滑件中,必須另行於導引柱安裝支撐構件,或預先對滑件本體之一部分加工用以安裝樹脂罩之卡合部,因此通用性較低。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對滑件實施加工而可簡單地安裝且可對滑件附加其他功能之拉鏈之滑件罩及附有滑件罩之拉鏈。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之構成而達成。
(1)一種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包含:上構件及下構件,其等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以及連結柱,其連結上構件與下構件;且上構件係包含收容滑件之上翼板之至少一部分之收容部。
(2)如(1)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收容部收容上翼板之全周。
(3)如(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收容部係貫通上構件之上下表面之孔部。
(4)如(3)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收容部係包含用以形成孔部之內側面,內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係以與上翼板之側壁之至少一部分接觸之方式收納上翼板。
(5)如(4)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收容部係形成得較上翼 板大,於滑件罩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於收容部之內側面與上翼板之側壁之間形成有間隙。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於滑件罩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上構件之上表面與上翼板之上表面位於同一高度。
(7)如(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滑件係包含設置於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及安裝於拉片安裝部之拉片,拉片安裝部及拉片係配置於較上構件更上側。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包含沿著上構件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
(9)如(8)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罩側凸緣之下端緣配置於較沿著上翼板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滑件側凸緣之下端緣更下方。
(10)如(1)至(9)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於下構件形成有收容滑件之下翼板之一部分之凹部。
(11)如(1)至(10)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進而包含形成於上構件與下構件之間且連結柱之兩側而導引拉鏈之拉鏈鏈齒排的左右一對鏈齒通路。
(12)如(11)之拉鏈用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於上構件及下構件之至少一者,沿著其左右兩側緣分別形成有導引拉鏈鏈齒排之凸緣。
(13)如(11)或(1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於下構件之下表面沿著左右一對鏈齒通路形成有左右一對凹槽。
(14)如(11)至(13)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鏈齒通路之入口緣部相對於鏈齒通路之軸線之角度設定為90°±20°。
(15)如(10)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下構件包含:左右一對第1下板,其等自連結柱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及第2下板,其自第 1下板延伸,且包含朝向較第1下板之上表面更下方而形成得較低之上表面;於第1下板之內表面與第2下板之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可與下翼板之側壁接觸之階差部。
(16)如(15)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左右一對第1下板之至少一者延伸至較上構件更前方側。
(17)如(16)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第1下板之內表面係包含自該內表面之後端部朝向前方下降傾斜之傾斜面。
(18)如(1)至(9)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於下構件形成有對自滑件之下翼板之導入口側端部至嚙合口側端部為止進行收容之凹部。
(19)如(1)至(18)中任一項之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滑件罩係藉由至少包含上構件之第1構件與至少包含下構件之第2構件卡合而形成,且可藉由形成於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卡合凸部與形成於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至少另一者之卡合凹部而連結。
(20)一種附有滑件罩之拉鏈,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對拉鏈布帶;一對拉鏈鏈齒排,其等分別安裝於一對拉鏈布帶之對向之布帶側緣部;滑件,其被一對拉鏈鏈齒排插通;及滑件罩,其於滑件被一對拉鏈鏈齒排插通之狀態下可裝卸於滑件;且滑件包含:本體,其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翼板及下翼板、於前端部連結上翼板與下翼板之導引柱、及設置於上翼板上之拉片安裝部;及拉片,其安裝於拉片安裝部;且滑件罩係如(1)至(19)中任一項之滑件罩。
根據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由於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構件及下構件、以及連結上構件與下構件之連結柱,且上構件包含收容滑件之上翼板之至少一部分之收容部,故不對滑件實施加工而可簡單地進行安裝,且可對滑件附加其他功能。
10‧‧‧拉鏈用滑件
11‧‧‧拉片
20‧‧‧本體
20a‧‧‧拉片安裝部
21‧‧‧上翼板
21a‧‧‧側壁
22‧‧‧下翼板
22a‧‧‧側壁
23‧‧‧導引柱
24a‧‧‧上側凸緣(滑件側凸緣)
24b‧‧‧下側凸緣
25‧‧‧導入口
26‧‧‧嚙合口
27‧‧‧鏈齒導引路
30‧‧‧拉鏈
30A‧‧‧拉鏈
31‧‧‧拉鏈鏈齒排
32‧‧‧拉鏈布帶
33‧‧‧加強膜
34‧‧‧可分離式嵌插件
34a‧‧‧筒銷
34b‧‧‧開尾筒
34c‧‧‧插銷
50、60、70、80‧‧‧滑件罩
51、61、71、81‧‧‧上板(上構件)
52、62、72、82‧‧‧下板(下構件)
52a、62a、72a、82a‧‧‧凹部
52b‧‧‧凹槽
52c、72c、82c‧‧‧第1下板
52d、72d、82d‧‧‧第2下板
52e、72e、82e‧‧‧階差部
53、63、73、83‧‧‧連結柱
53a‧‧‧凹部
53b‧‧‧凸部
54、64、74、84‧‧‧收容部
54a、64a、74a、84a‧‧‧內側面
55、65、75、85‧‧‧罩側凸緣
56‧‧‧鏈齒通路
56a‧‧‧入口緣部
57‧‧‧收容部
61a‧‧‧板部
61b‧‧‧凹部
62b、77、87‧‧‧連結孔(卡合凹部)
62c‧‧‧收容凹部
63a‧‧‧限制部
63b、73a、83a‧‧‧卡合部(卡合凸部)
71a‧‧‧缺口部
72f‧‧‧傾斜面
76‧‧‧連結部
77a‧‧‧卡合突起
86‧‧‧連結部
87a‧‧‧卡合突起
L1‧‧‧鏈齒通路之軸線
S‧‧‧間隙
θ‧‧‧角度
圖1係本發明之滑件罩之第1實施形態之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之拉鏈之表面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滑件與滑件罩之立體圖。
圖3係已自滑件卸取之狀態下之滑件罩之立體圖。
圖4係滑件罩之右側視圖。
圖5係滑件罩之後視圖。
圖6係已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之滑件罩之仰視圖。
圖7係已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之滑件罩之圖5之A-A線剖面圖。
圖8係已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之滑件罩之圖4之B-B線剖面圖。
圖9係對將滑件罩之上板及下板之間擴大而將滑件罩安裝於滑件之狀態進行說明的側視圖。
圖10係將圖9所示之上板及下板之間擴大之狀態下之滑件罩之前視圖。
圖11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滑件罩之第1變化例進行說明之縱剖面圖。
圖12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滑件罩之第2變化例進行說明之縱剖面圖。
圖13係對本發明之滑件罩之第2實施形態之安裝於滑件之狀態進行說明之立體圖。
圖14係圖13所示之滑件罩之分解立體圖。
圖15係圖13所示之滑件罩之縱剖面圖。
圖16係本發明之滑件罩之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於滑件之狀態下之拉鏈之表面圖。
圖17係圖16所示之滑件罩之縱剖面圖。
圖18係圖16所示之滑件罩之分解立體圖。
圖19係圖16所示之滑件罩之俯視圖。
圖20係圖17所示之滑件罩之分解縱剖面圖。
圖21係對藉由第1下板之傾斜面而將可分離式嵌插件之插銷引入於滑件之鏈齒導引路內之狀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22係對圖21所示之狀態進行說明之局部欠缺左側視圖。
圖23係對本發明之滑件罩之第4實施形態之安裝於滑件之狀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24係圖23所示之滑件罩之縱剖面圖。
圖25係圖23所示之滑件罩之分解立體圖。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之各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關於拉鏈,正面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近前側,背面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內側,上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上側,下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下側,左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左側,右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右側。關於滑件與滑件罩,上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近前側,下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內側,前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上側,後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下側,右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右側,左側係設為相對於圖1之紙面之左側。又,拉鏈、滑件及滑件罩之左右方向亦稱為寬度方向。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圖12對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係可裝卸地安裝於圖1~圖3所示之拉鏈用滑件10者。滑件罩50較佳為尤其於滑件10被拉鏈鏈齒排插通之狀態下可裝卸地安裝者。
該滑件10係具有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其包含本體20、及安裝於本體20之下述之上翼板21上之拉片安裝部20a之拉片11。又,滑件10係藉由合成樹脂或金屬等而成形。
如圖3、圖7及圖8所示,本體20包含:上翼板21及下翼板22,其等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導引柱23,其於前端部連結上翼板21及下翼板22;上側凸緣(滑件側凸緣)24a,其沿著上翼板2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及下側凸緣24b,其沿著下翼板22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上方突出設置。藉此,於本體20之前部形成有藉由導引柱23而分離之左右之導入口25,於本體20之後部形成有嚙合口26。而且,於上翼板21與下翼板22之間形成有將左右之導入口25與嚙合口26連通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27,該鏈齒導引路27構成使拉鏈30之拉鏈鏈齒排31插通之通路。
拉鏈30係包含:左右一對拉鏈布帶32;左右一對環扣狀之拉鏈鏈齒排31,其等分別安裝於左右一對拉鏈布帶32之對向之布帶側緣部;及滑件10,其被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1插通;且藉由使滑件10滑動而可將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1嚙合、分離。再者,拉鏈鏈齒排不僅為上述環扣狀之拉鏈鏈齒排,例如,亦可為將合成樹脂或金屬直接射出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之類型、或將金屬鏈齒鉚接固定於拉鏈布帶之布帶側緣部之類型。
如圖3~圖8所示,滑件罩50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上構件)51及下板(下構件)52、以及連結上板51與下板52之連結柱53。而且,上板5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54。又,上板51、下板52及連結柱53係一體成形。又,滑件罩50係由彈性體或合成樹脂所形成。又,連結柱53係形成為剖面圓形狀
上板51包含上表面與下表面,收容部54係貫通上板51之上下表面之俯視橢圓形狀之孔部,且以收容上翼板21之全周之方式形成。 又,收容部54包含用以形成孔部之內側面54a,該內側面54a之一部分係以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一部分接觸之方式收容上翼板21。因此,如圖2所示,上翼板21之側壁21a由收容部54之內側面54a包圍,而滑件罩50保持於滑件10。
又,於滑件罩5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上板51之上表面與上翼板21之上表面大致位於同一高度。因此,設置於上翼板2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20a、及安裝於拉片安裝部20a之拉片11係配置於較上板51更上側,拉片11可於上板51上進行操作。因此,於使滑件10滑動之情形時,僅藉由對拉片11進行操作,便可使滑件罩50之收容部54之內側面5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接觸,因此,可使滑件罩50配合於滑件10之移動而移動。
又,收容部54形成得較上翼板21大,如圖1所示,於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之狀態下,於收容部54之內側面5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間形成有間隙S。又,間隙S尤其於滑件10之寬度方向形成得較大,因此,容易使滑件10收納於滑件罩50之收容部54。
又,滑件罩50包含沿著上板5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55。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罩側凸緣55係設置於收容部54之寬度方向兩側,且自上板51之下表面朝向下板52延伸。又,罩側凸緣55之內側面係與收容部54之內側面54a為同一面,罩側凸緣55係自上板51之前端形成至後端。而且,如圖7所示,於滑件罩5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罩側凸緣55之下端緣係配置於較滑件10之上側凸緣24a之下端緣更下方。
又,滑件罩50係包含形成於上板51與下板52之間且連結柱53之兩側而導引拉鏈30之拉鏈鏈齒排31的左右一對鏈齒通路56。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鏈齒通路56係藉由上板51之下表面、下板52之上表面、左右之罩側凸緣55及連結柱53之側面劃分之部分。又,鏈齒通路 56係以於滑件罩5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與滑件10之鏈齒導引路27連續之方式形成。
而且,如圖8所示,鏈齒通路56之入口緣部56a相對於鏈齒通路56之軸線L1之角度θ設定為90°±20°。再者,此處,軸線L1係規定為沿著罩側凸緣55之內側面延伸之方向延伸之延長線。而且,藉由將角度θ設定於90°±20°內,可降低布料之卡入。再者,若將角度θ設定為小於70°,則容易將布料引入鏈齒通路56內,而使得布料容易卡入於滑件10或滑件罩50。相反地,若將角度θ設定為大於110°,則滑件之滑動性變差。又,於圖8中,軸線L1係以右側之鏈齒通路56為基準,以左側之鏈齒通路56為基準之軸線係與軸線L1左右對稱。
又,如圖7所示,於連結柱53之後端側,以前後方向之連結柱53之壁厚變薄之方式形成有凹部53a,該凹部53a係形成於上板51與下板52之間。而且,於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時,如圖9所示,藉由該凹部53a可容易地將上板51與下板52之間之間隙擴大。
又,如圖5所示,於下板52之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前部之凹部52a。又,如圖6所示,於下板52之下表面沿著左右一對鏈齒通路56形成有左右一對凹槽52b。
又,如圖3、圖5及圖7所示,下板52包含:左右一對第1下板52c,其等自連結柱53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及第2下板52d,其自左右一對第1下板52c延伸,且包含朝向較左右一對第1下板52c之上表面之更下方而形成得較低之上表面;於第1下板52c之內表面與第2下板52d之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可與下翼板22之側壁22a接觸之階差部52e。
其次,作為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之方法,如圖9及圖10所示,以擴大滑件罩50之上板51與下板52之間之間隙,而使滑件10進入至該擴大之間隙之方式,自滑件10之前方安裝滑件罩50。又,作為其他安裝方法,於組裝拉鏈30時,自上方將滑件10嵌入至滑件罩50之收容部 54之後(參照圖2),將滑件罩50與滑件10一併組裝於拉鏈30。
於如此般構成之滑件罩50中,於滑件10滑動時,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被滑件罩50之上板51之側面及下板52之側面分開於滑件罩50之左右。藉此,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進入至滑件10之鏈齒導引路27,從而防止由滑件10引起之布料之卡入。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由於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51及下板52、以及連結上板51與下板52之連結柱53,且上板5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54,故不對滑件10實施加工而可簡單地安裝滑件罩50,且可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卡入於滑件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由於滑件罩50之罩側凸緣55之下端緣配置於較滑件10之上側凸緣24a之下端緣更下方,故可使滑件10之上側及下側凸緣24a、24b間之間隙變窄,從而可進一步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卡入於滑件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由於在下板52之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前部之凹部52a,故可更確實地進行滑件10之保持。又,藉由凹部52a而使下板52之板厚減少,因此,於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時,可容易地使下板52變形,從而可更簡單地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由於在下板52之下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對凹槽52b,故下板52之板厚減少。藉此,於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時,可容易地使下板52變形,從而可更簡單地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由於將鏈齒通路56之入口緣部56a相對於鏈齒通路56之軸線L1之角度θ設定為90°±20°,故可使鏈齒通路56之入口為必要最低限度之寬度。藉此,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 不易進入至鏈齒通路56,因此,可進一步防止由滑件10引起之布料之卡入。
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亦可如圖11所示,將滑件罩50之連結柱53上下分割成兩部分,於將滑件罩50安裝於滑件10時,藉由接著或熔接等將上下之連結柱53結合。於此情形時,即便滑件罩50為硬質之合成樹脂製,亦可容易地將滑件罩50安裝於組裝後之拉鏈30之滑件10。又,於本變化例中,於分割之上側之連結柱53之下表面形成有凹部53a,於分割之下側之連結柱53之上表面形成有嵌合於凹部53a之凸部53b。再者,凹部53a及凸部53b亦可上下顛倒。又,作為將上下之連結柱53結合之方法,除上述接著或熔接以外,例如,亦可如下述之第2~第4實施形態所示,於一者設置卡合凸部並且於另一者設置卡合凹部,而將其等扣合卡合。
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亦可如圖12所示,除上板51之收容部54以外,使下板52向後方延伸,而於下板52形成收容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收容部57。該收容部57係與上述收容部54同樣地為俯視橢圓形狀,且以收容下翼板22之全周之方式形成。根據本變化例,由於在上板51及下板52分別形成有收容部54、57,故可更確實地進行滑件10之保持。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50亦可使用於在上翼板21形成有凸緣24a之滑件10以外之滑件。例如,亦可使用於拉鏈鏈齒排安裝於拉鏈布帶之背面之類型之拉鏈之滑件即於下翼板形成凸緣之滑件。於此情形時,形成於滑件罩50之罩側凸緣55不形成於上板51,而形成於下板52。即,鏈齒通路56成為藉由上板51之下表面、下板52之上表面、自下板52延伸之左右之罩側凸緣55、及連結柱53之側面劃分的部分。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13~圖15對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之第2實施形態 進行說明。再者,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60係如圖13~圖15所示,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上構件、第1構件)61及下板(下構件、第2構件)62、以及連結上板61與下板62之連結柱63。而且,上板6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64。又,連結柱63以自上板61之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且與下板62連結之方式形成。又,滑件罩60係由彈性體或合成樹脂所形成。再者,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0係不具有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
上板61包含上表面與下表面,收容部64係貫通上板61之上下表面之孔部,且以收容上翼板21之全周之方式形成。又,收容部64包含用以形成孔部之內側面64a,該內側面64a係以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全周接觸之方式收容上翼板21。因此,如圖13及圖15所示,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全周由收容部64之內側面64a包圍,而滑件罩60保持於滑件10。
又,於滑件罩6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上板61之上表面與上翼板21之上表面大致位於同一高度。因此,設置於上翼板2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20a及安裝於拉片安裝部20a之拉片11係配置於較上板61更上側,拉片11可於上板61上進行操作。因此,使滑件10滑動之情形時,僅藉由對拉片11進行操作,便可使滑件罩60之收容部64之內側面6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接觸,因此,可使滑件罩60配合於滑件10之移動而移動。
又,於收容部64之前端部,與上板61一體地形成有與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上表面接觸之左右一對板部61a。而且,於該左右一對板部61a間形成有使滑件10之拉片安裝部20a之基部嵌合之凹部61b。
下板62係形成為大致船狀者,於其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滑件10之 下翼板22之凹部62a。又,於下板62形成有使連結柱63連結之俯視大致長方形狀之連結孔(卡合凹部)62b。
連結柱63係形成為可插入於下板62之連結孔62b之剖面大致長方形狀。而且,如圖15所示,於連結柱63之下端前部形成有插入於下板62之連結孔62b而限制上板61及下板62之相對旋轉之限制部63a。又,於連結柱63之下端後部形成有插入於下板62之連結孔62b而與下板62之連結孔62b扣合卡合之卡合部(卡合凸部)63b。
又,於下板62之下表面形成有收容限制部63a及卡合部63b之收容凹部62c。而且,藉由該收容凹部62c,而使限制部63a及卡合部63b不突出至較下板62之下表面更下方。
又,滑件罩60包含沿著上板6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65。而且,如圖15所示,罩側凸緣65之下端緣係配置於較滑件10之上側凸緣24a之下端緣更下方。
其次,作為滑件罩60安裝於滑件10之方法,如圖14所示,夾持滑件10而於上下配置上板61及下板62之後,將上板61之連結柱63插入於下板62之連結孔62b,使連結柱63之卡合部63b扣合卡合於連結孔62b,藉此,將滑件罩60安裝於滑件10。
於如此般構成之滑件罩60中,於滑件10滑動時,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被滑件罩60之上板61之側面及下板62之側面分開於滑件罩60之左右。藉此,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進入至滑件10之鏈齒導引路27,從而防止由滑件10引起之布料之卡入。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60,由於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61及下板62、以及連結上板61與下板62之連結柱63,且上板6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64,故不對滑件10實施加工而可簡單地安裝滑件罩60,且可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卡入於滑件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60,由於滑件罩60之罩側凸緣65之下端緣配置於較滑件10之上側凸緣24a之下端緣更下方,故可使滑件10之上側及下側凸緣24a、24b間之間隙變窄,從而可進一步防止滑件10之周邊之布料卡入於滑件10。
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以上,作為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說明了為對滑件10賦予其他功能而具備防止布料之卡入之功能之滑件罩50。再者,第2實施形態不僅具備防止卡入之功能,而且亦具備下述之防止冷感之功能。尤其於滑件10為金屬製且將拉鏈用於衣服之前襟等之情形時,有時使用者因金屬製之滑件10之背面接觸到人之肌膚而感覺到冷感。然而,藉由滑件罩50以覆蓋滑件10之導引柱23或下翼板22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方式安裝於滑件10,可防止滑件10之金屬部分直接接觸到人之肌膚。
(第3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16~圖22對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70係如圖16~圖19所示,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上構件、第1構件)71及下板(下構件、第2構件)72、以及連結上板71與下板72之連結柱73。而且,上板7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74。又,連結柱73形成為自上板71之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且與下板72連結。又,滑件罩70係由彈性體或合成樹脂所形成。
再者,滑件罩70使用於如圖16所示之具有可分離式嵌插件之拉鏈30A。該拉鏈30A之可分離式嵌插件34包含安裝於一拉鏈鏈齒排31之端部之筒銷34a及開尾筒34b、以及安裝於另一拉鏈鏈齒排31之端部 之插銷34c。而且,插銷34c可插入於開尾筒34b,藉由於將插銷34c插入於開尾筒34b之狀態下提拉滑件10,而使左右之拉鏈鏈齒排31相互嚙合。又,於左右之拉鏈布帶32之可分離式嵌插件34之兩側固定有加強膜33。
上板71包含上表面與下表面,收容部74係貫通上板71之上下表面之俯視橢圓形狀之孔部,且以收容上翼板21之全周之方式形成。又,收容部74包含用以形成孔部之內側面74a,該內側面74a之一部分係以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一部分接觸之方式收容上翼板21。因此,如圖16所示,上翼板21之側壁21a由收容部74之內側面74a包圍,而滑件罩70保持於滑件10。
又,於滑件罩7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上板71之上表面與上翼板21之上表面大致位於同一高度。因此,設置於上翼板2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20a、及安裝於拉片安裝部20a之拉片11係配置於較上板71更上側,拉片11可於上板71上進行操作。因此,於使滑件10滑動之情形時,僅藉由對拉片11進行操作,便可使滑件罩70之收容部74之內側面7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接觸,因此,可使滑件罩70配合於滑件10之移動而移動。
又,收容部74形成得較上翼板21大,如圖16所示,於滑件罩70安裝於滑件10之狀態下,於收容部74之內側面7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間形成有間隙S。又,間隙S尤其於滑件10之寬度方向形成得較大,因此,容易使滑件10收納於滑件罩70之收容部74。
又,滑件罩70係如圖18及圖19所示,包含於上板71之前部夾持連結柱53而形成於左右之左右一對缺口部71a、及沿著上板7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75。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罩側凸緣75係設置於收容部74之寬度方向兩側,且自上板71之下表面朝向下板72延伸。又,罩側凸緣75之內側面係與收容部74之內側面74a 為同一面,罩側凸緣75係自上板71之前端形成至後端。
又,如圖18所示,於下板72之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一部分之凹部72a。又,於下板72之前端部形成有包含使連結柱73連結之連結孔(卡合凹部)77之連結部76。
又,如圖18所示,下板72包含: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其等自連結柱73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及第2下板72d,其自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延伸,且包含朝向較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之上表面更下方而形成得較低之上表面;於第1下板72c之內表面與第2下板72d之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可與下翼板22之側壁22a接觸之階差部72e。
又,如圖19所示,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係以分別延伸至較上板71更前方側之方式形成。即,第1下板72c之前端位於較上板71之前端更前方側。進而,如圖18所示,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之內表面係包含自該內表面之後端部朝向前方下降傾斜之傾斜面72f。
連結柱73係剖面大致橢圓形狀,如圖17及圖18所示,於連結柱73之下端形成有插入於連結部76之連結孔77而與連結孔77內之前後之卡合突起77a分別扣合卡合的前後一對卡合部(卡合凸部)73a。
其次,作為滑件罩70安裝於滑件10之方法,如圖20所示,夾持滑件10而上下配置上板71及下板72之後,使上板71之連結柱73之卡合部73a扣合卡合於下板72之連結孔77之卡合突起77a,藉此,將滑件罩70安裝於滑件10。
此處,滑件罩70向滑件10之安裝,亦可於一對拉鏈鏈齒排31插通滑件10之前進行,較佳為於一對拉鏈鏈齒排31插通滑件10之後進行,進而佳為於將拉鏈30A安裝於西服等被安裝體之後進行。藉此,滑件罩70不會成為滑件插通時或安裝於被安裝體時之障礙。再者,可謂該效果於本發明之所有實施形態中均相同。
於如此般構成之滑件罩70中,如圖21及圖22所示,於將可分離 式嵌插件34之插銷34c插入於開尾筒34b時,藉由滑件罩70之下板72之左側之第1下板72c之傾斜面72f,將插銷34c引入至滑件10之鏈齒導引路27內。藉此,可分離式嵌插件34之插銷34c容易地插入於開尾筒34b。
此處,亦可使第1下板72c之延伸至較上板71更前方側之部分之配色成為與拉鏈30A或延伸之第1下板72c以外之滑件罩70之配色不同之顏色,較佳為螢光色等更鮮豔之顏色。藉此,高齡者或眼睛不好之人亦可容易地將插銷34c引入至滑件10之鏈齒導引路27內。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70,由於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71及下板72、以及連結上板71與下板72之連結柱73,且上板7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74,故不對滑件10實施加工即可簡單地安裝滑件罩70,且可容易地將可分離式嵌插件34之插銷34c插入於開尾筒34b。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下板72設置有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插入插銷34c之側已決定,則第1下板72c可為左右任一方。
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以上,作為第3實施形態,說明了為對滑件10賦予其他功能而具備插銷之引入功能之滑件罩70。再者,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不僅具備插銷之引入功能,亦具備下述之防止冷感之功能。
(第4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23~圖25對本發明之拉鏈之滑件罩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80係如圖23~圖25所示,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上構件、第1構件)81及下板(下構件、第2 構件)82、以及連結上板81與下板82之連結柱83。而且,上板8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84。又,連結柱83形成為自上板81之前端部向下方延伸且與下板82連結。又,滑件罩80係由彈性體或合成樹脂所形成。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滑件10為金屬製。
上板81包含上表面與下表面,收容部84係貫通上板81之上下表面之俯視橢圓形狀之孔部,且以收容上翼板21之全周之方式形成。又,收容部84包含用以形成孔部之內側面84a,該內側面84a之一部分係以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一部分接觸之方式收容上翼板21。因此,如圖23所示,上翼板21之側壁21a由收容部84之內側面84a包圍,而滑件罩80保持於滑件10。
又,於滑件罩80保持於滑件10之狀態下,上板81之上表面與上翼板21之上表面大致位於同一高度。因此,設置於上翼板2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20a、及安裝於拉片安裝部20a之拉片11係配置於較上板81更上側,拉片11可於上板81上進行操作。因此,使滑件10滑動之情形時,僅藉由對拉片11進行操作,便可使滑件罩80之收容部84之內側面8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接觸,因此,可使滑件罩80配合於滑件10之移動而移動。
又,收容部84形成得較上翼板21大,如圖23所示,於滑件罩80安裝於滑件10之狀態下,於收容部84之內側面84a與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間形成有間隙S。又,間隙S尤其於滑件10之寬度方向形成得較大,因此,容易使滑件10收納於滑件罩80之收容部84。
又,滑件罩80係如圖25所示,包含沿著上板8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85。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罩側凸緣85係設置於收容部84之寬度方向兩側,且自上板81之下表面朝向下板82延伸。又,罩側凸緣85之內側面係與收容部84之內側面84a為同一面,罩側凸緣85自上板81之前端形成至後端。
又,如圖24及圖25所示,於下板82之上表面形成有對自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導入口25側端部至嚙合口26側端部為止進行收容之凹部82a。藉此,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下表面由下板82覆蓋。又,於下板82之前端部形成有包含使連結柱83連結之連結孔(卡合凹部)87之連結部86。
又,如圖25所示,下板82包含:左右一對第1下板82c,其等自連結柱83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及第2下板82d,其自左右一對第1下板82c延伸,且包含朝向較左右一對第1下板82c之上表面更下方而形成得較低之上表面;於第1下板82c之內表面與第2下板82d之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可與下翼板22之側壁22a接觸之階差部82e。
連結柱83係剖面大致橢圓形狀,如圖24及圖25所示,於連結柱83之下端形成有插入於連結部86之連結孔87而與連結孔87內之前後之卡合突起87a分別扣合卡合的前後一對卡合部(卡合凸部)83a。
其次,作為滑件罩80安裝於滑件10之方法,夾持滑件10而於上下配置上板81及下板82之後,使上板81之連結柱83之卡合部83a扣合卡合於下板82之連結孔87之卡合突起87a,藉此將滑件罩80安裝於滑件10。
於如此般構成之滑件罩80中,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下表面由合成樹脂製之滑件罩80之下板82覆蓋,因此,下翼板22不會接觸於使用者,從而防止給使用者帶來由下翼板22所產生之冷感。再者,只要具有防止帶來冷感之功能,則不一定需要利用下板82覆蓋下翼板22之全部,例如,亦可如第1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中已說明般,覆蓋下翼板22之至少一部分。而且,若下翼板22之至少一部分被覆蓋,則滑件10直接接觸到使用者之肌膚之可能性降低。
如以上說明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滑件罩80,由於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板81及下板82、以及連結上板81與下 板82之連結柱83,且上板81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收容部84,故不對滑件10實施加工而可簡單地安裝滑件罩80,且可防止下翼板22對使用者帶來冷感。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滑件罩80之下板82覆蓋下翼板22之下表面之整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下翼板22不接觸於使用者之方式於下板82設置向下方突出之突部,於此情形時,亦可不利用下板82覆蓋下翼板22之下表面之整面。
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以上,作為第3實施形態,說明了為對滑件10賦予其他功能而具備防止冷感之功能之滑件罩80。
以上,上述第1~第4實施形態中使用之滑件儘管為未附加特別功能之滑件,但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滑件罩,可提供具有多種功能之拉鏈。因此,無需如先前般按照每種功能來管理滑件之庫存,可提供通用性較高之拉鏈。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例示者,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適當進行變更。
10‧‧‧拉鏈用滑件
11‧‧‧拉片
20‧‧‧本體
20a‧‧‧拉片安裝部
21‧‧‧上翼板
21a‧‧‧側壁
30‧‧‧拉鏈
31‧‧‧拉鏈鏈齒排
32‧‧‧拉鏈布帶
50‧‧‧滑件罩
51‧‧‧上板(上構件)
53‧‧‧連結柱
54‧‧‧收容部
54a‧‧‧內側面
S‧‧‧間隙

Claims (19)

  1. 一種拉鏈之滑件罩,其特徵在於包含:上構件(51、61、71、81)及下構件(52、62、72、82),其等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以及連結柱(53、63、73、83),其連結上述上構件與上述下構件;且上述上構件係包含收容滑件(10)之上翼板(21)之至少一部分之收容部(54、64、74、84),上述收容部(54、64、74、84)係貫通上述上構件(51、61、71、81)之上下表面之孔部。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收容部(54、64、74、84)係收容上述上翼板(21)之全周。
  3. 如請求項1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收容部(54、64、74、84)係包含用以形成上述孔部之內側面(54a、64a、74a、84a),上述內側面之至少一部分係以與上述上翼板(21)之側壁(21a)之至少一部分接觸之方式收納上述上翼板(21)。
  4. 如請求項3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收容部(54、74、84)形成得較上述上翼板(21)大,於上述滑件罩(50、70、80)安裝於上述滑件(10)之狀態下,於上述收容部之上述內側面(54a、74a、84a)與上述上翼板之上述側壁(21a)之間形成有間隙(S)。
  5.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於上述滑件罩(50、60、70、80)安裝於上述滑件(10)之狀態下,上述上構件(51、61、71、81)之上表面與上述上翼板(21)之上表面位於同一高度。
  6.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滑件(10)包含:拉片安 裝部(20a),其設置於上述上翼板(21)之上表面;及拉片(11),其安裝於上述拉片安裝部(20a);且上述拉片安裝部(20a)及上述拉片(11)係配置於較上述上構件(51、61、71、81)更上側。
  7.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包含沿著上述上構件(51、61、71、8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罩側凸緣(55、65、75、85)。
  8. 如請求項7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罩側凸緣(55、65)之下端緣配置於較沿著上述上翼板(2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出設置之滑件側凸緣(24a)之下端緣更下方。
  9.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於上述下構件(52、62、72)形成有收容上述滑件(10)之下翼板(22)之一部分之凹部(52a、62a、72a)。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進而包含形成於上述上構件(51)與上述下構件(52)之間且上述連結柱(53)之兩側而導引拉鏈(30)之拉鏈鏈齒排(31)之左右一對鏈齒通路(56)。
  11. 如請求項10之拉鏈用滑件罩,其中於上述上構件(51)及上述下構件(52)之至少一者,沿著其左右兩側緣分別形成有導引上述拉鏈鏈齒排(31)之凸緣。
  12. 如請求項10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於上述下構件(52)之下表面,沿著上述左右一對鏈齒通路(56)形成有左右一對凹槽(52b)。
  13. 如請求項10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鏈齒通路(56)之入口緣部(56a)相對於上述鏈齒通路(56)之軸線(L1)之角度(θ)設定為90°±20°。
  14. 如請求項9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下構件(52、72、82)包含:左右一對第1下板(52c、72c、82c),其等自上述連結柱(53、 73、83)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及第2下板(52d、72d、82d),其自上述第1下板延伸,且包含朝向較上述第1下板之上表面更下方而形成得較低之上表面;於上述第1下板之內表面與上述第2下板之內表面之間,形成有可與上述下翼板(22)之側壁(22a)接觸之階差部(52e、72e、82e)。
  15. 如請求項14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左右一對第1下板(72c)之至少一者延伸至較上述上構件(71)更前方側。
  16. 如請求項15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第1下板(72c)之內表面係包含自該內表面之後端部朝向前方下降傾斜之傾斜面(72f)。
  17.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於上述下構件(82)形成有對自上述滑件(10)之上述下翼板(22)之導入口(25)側端部至嚙合口(26)側端部為止進行收容之凹部(82a)。
  18.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之滑件罩,其中上述滑件罩(60、70、80)係藉由至少包含上述上構件之第1構件(61、71、81)與至少包含上述下構件之第2構件(62、72、82)卡合而形成,可藉由形成於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之至少一者之卡合凸部(63b、73a、83a)與形成於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之至少另一者之卡合凹部(62b、77、87)而連結。
  19. 一種附有滑件罩之拉鏈,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對拉鏈布帶(32);一對拉鏈鏈齒排(31),其等分別安裝於上述一對拉鏈布帶之對向之布帶側緣部;滑件(10),其被上述一對拉鏈鏈齒排插通;及滑件罩(50、60、70、80),其於上述滑件被上述一對拉鏈鏈齒排插通之狀態下可裝卸於上述滑件;且上述滑件包含:本體(20),其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開並且並排地配置之上翼板(21)及下翼板(22)、於前端部連結上述上翼板與上 述下翼板之導引柱(23)、及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上之拉片安裝部(20a);及拉片(11),其安裝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且上述滑件罩係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滑件罩。
TW102130110A 2012-08-31 2013-08-22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TWI481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2230 WO2014033926A1 (ja) 2012-08-31 2012-08-31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スライダーカバー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734A TW201417734A (zh) 2014-05-16
TWI481359B true TWI481359B (zh) 2015-04-21

Family

ID=50182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110A TWI481359B (zh) 2012-08-31 2013-08-22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63498B2 (zh)
EP (1) EP2891425B1 (zh)
JP (1) JP6035342B2 (zh)
CN (1) CN104661553B (zh)
TW (1) TWI481359B (zh)
WO (1) WO2014033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160U (ja) * 2014-07-08 2014-09-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該スライダーカバー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DE112014006920T5 (de) * 2014-09-01 2017-05-18 Ykk Corporation Schieberabdeckung für Reißverschluss
US10212992B2 (en) * 2014-09-19 2019-02-26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3206107U (ja) * 2016-06-17 2016-09-0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およびスライダーセット
WO2019150227A1 (en) 2018-02-02 2019-08-08 Talon Technologies, Inc. Zipper slider with attachment
CN108634495A (zh) * 2018-07-30 2018-10-12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拉头罩及其应用的拉链
CN110811083B (zh) * 2018-08-10 2023-07-18 Ykk 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双拉头拉链的辅助连接具、双拉头拉链、及物品
JP2020074939A (ja) * 2018-11-08 2020-05-2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連結具
JP7376283B2 (ja) 2019-08-27 2023-11-08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及びバックル雄部材
CN115348827A (zh) * 2020-06-30 2022-11-15 Ykk株式会社 拉头结构体及拉头罩
IT202100001817A1 (it) * 2021-01-29 2022-07-29 Ykk Corp Elemento porta-decorazione per un cursore di una cerniera lampo
CN113545567B (zh) * 2021-07-22 2023-12-19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及应用该拉链的物品
US11653725B1 (en) 2021-11-09 2023-05-23 Kcc Zipper Co., Ltd. Anti-pinch zipper
WO2023170888A1 (ja) * 2022-03-10 2023-09-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11805864B1 (en) 2022-05-09 2023-11-07 Kcc Zipper Co., Ltd. Lower stop device of an anti-pinch zipper and its assembly structur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0334A (en) * 1956-11-01 1959-03-11 Lewis Ludik Weiner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US2933792A (en) * 1957-11-12 1960-04-26 Eric W Malmborg Snag-proof slide fastener guard
JP2002191414A (ja) * 2000-12-26 2002-07-09 Kiyomasa Suzuki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6701584B2 (en) * 2002-03-21 2004-03-09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Zipper gu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38969A (en) * 1955-02-04 1958-06-17 Simmons Fastener Corp Assembling and riveting apparatus
US2855652A (en) * 1955-11-25 1958-10-14 Ralph E Jones Zipper slider
FR2506023A1 (fr) 1981-05-15 1982-11-19 Snecma Capteur de deplacement d'objets et dispositif en faisant application pour la mesure de la vitesse de rotation et des frequences de vibration d'un rotor, notamment d'une roue de turbomachine
US4819308A (en) 1988-03-14 1989-04-11 Baroky Julian K Zipper guard
BR9001653A (pt) 1989-03-31 1991-05-07 Yoshida Kogyo Kk Cursor de um zipper
DE19644842A1 (de) * 1996-02-28 1997-09-04 Benjamin Brickl Spezialreißverschluß mit Stoffabweiser
US6026547A (en) * 1997-05-15 2000-02-22 O'donnell Kiely; Alice Mary Immobilized alignment closure system
JP2004024740A (ja) * 2002-06-28 2004-01-29 Phoenix: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5160785A (ja) 2003-12-03 2005-06-23 Sukuramu:Kk 噛み挟みのないファスナー
JP2006223519A (ja) * 2005-02-17 2006-08-31 Ykk Corp 重合タイプ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01192128Y (zh) * 2008-05-22 2009-02-11 毕万民 一种可防夹衣物的拉链夹
US20140082895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Jennifer E. Gold Zipper cover and method
US9456663B1 (en) * 2014-03-18 2016-10-04 Rodawg Holdings Llc Child-proof lock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10334A (en) * 1956-11-01 1959-03-11 Lewis Ludik Weiner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US2933792A (en) * 1957-11-12 1960-04-26 Eric W Malmborg Snag-proof slide fastener guard
JP2002191414A (ja) * 2000-12-26 2002-07-09 Kiyomasa Suzuki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6701584B2 (en) * 2002-03-21 2004-03-09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Zipper gu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553B (zh) 2018-01-26
JPWO2014033926A1 (ja) 2016-08-08
EP2891425B1 (en) 2017-05-31
EP2891425A1 (en) 2015-07-08
US9763498B2 (en) 2017-09-19
TW201417734A (zh) 2014-05-16
WO2014033926A1 (ja) 2014-03-06
EP2891425A4 (en) 2016-05-11
JP6035342B2 (ja) 2016-11-30
US20150237973A1 (en) 2015-08-27
CN104661553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1359B (zh) Zipper slide cover and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TWI384958B (zh) zipper
US7882602B2 (e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TWI563932B (zh)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TWI569745B (zh) A slide fastener, a closure member, and a slider body
TWI432152B (zh) zipper
TW201505577A (zh) 附有可分離式嵌插件之拉鏈及射出成形用模具
TWI583322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527528B (zh) zipper
TWI465206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TWI577304B (zh) Zipper slide
TW201943354A (zh) 滑件及具備其之拉鏈
TWI580373B (zh) Slip and zipper
TW201304705A (zh) 拉鏈用之滑件
KR20190042661A (ko) 슬라이더 및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I743359B (zh) 拉鏈用滑件
TWI459912B (zh) zipper
JP6092055B2 (ja) スライダー固定部品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44155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TWI465205B (zh) Zipper with slider
JP2020185231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
TWI514974B (zh) zipper
TWI448255B (zh) Can be linked and separated on one of the chains
TWI468123B (zh) Zipper with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