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6762B -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6762B
TWI556762B TW104109583A TW104109583A TWI556762B TW I556762 B TWI556762 B TW I556762B TW 104109583 A TW104109583 A TW 104109583A TW 104109583 A TW104109583 A TW 104109583A TW I556762 B TWI556762 B TW I5567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wall
plug
opening
zi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2127A (zh
Inventor
Hideki Sat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2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7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8Sliders constructed to be removable from at least one stringer ; Sliders with movable parts to permit releasing of the slider in the event of jamming or obstruction
    • A44B19/285Tool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slide 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Description

拉鏈之開合件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開合件、及應用該開合件之拉鏈,該開合件包含:插銷,其設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中之一者;及開尾筒,其設置於另一者,並且形成有可插拔插銷之插銷孔。
通常之拉鏈包含:左右一對拉鏈鏈帶,其等於對向之左右之側緣部分別設置有鏈齒排;滑件,其將一對鏈齒排開閉;及開合件,其於一對鏈齒排之附近設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之長度方向即前後方向之一端部。附帶而言,開合件通常包含設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中之一者之插銷、及設置於另一者之開尾筒,於開尾筒,於相對於滑件而對向之面(前表面)形成有插入插銷之一端部之插銷孔。此種通常之滑件係藉由使滑件移動(前進、後退)而使左右之拉鏈鏈帶開閉者。
又,存在如下拉鏈:為了於不使滑件移動之情況下將成為閉合狀態(一對鏈齒排嚙合之狀態)之左右的拉鏈鏈帶打開(成為一對鏈齒排不嚙合之狀態),而於滑件之附近對左右之拉鏈鏈帶施加外力(更詳細而言以向左右拉離之方式施加拉伸力),藉此可使一鏈齒排自滑件脫離而打開左右之拉鏈鏈帶(專利文獻1)。
而且,於此種拉鏈鏈帶之情形時,若藉由施加外力而將左右之拉鏈鏈帶打開,則不僅對一對鏈齒排亦對開合件施加外力。更詳細而言,於將一對鏈齒排向左右拉離而使其等分離後,對構成開合件之插銷及開尾筒施加外力,插銷一面與開尾筒中之覆蓋插銷孔之側面的側 壁碰撞一面自插銷孔拔出。
然而,於插銷自開尾筒之插銷孔拔出時插銷與開尾筒之側壁碰撞,係指開尾筒之側壁完全阻礙插銷欲向橫向移動,故而使開尾筒與插銷之分離性變差,從而導致開尾筒之破損。因此,對開合件要求一種提高開尾筒與插銷之分離性而防止開尾筒之破損的構造。再者,本來要求開合件有如下強度,即,即便對於閉合狀態之拉鏈自開合件附近之左右對一對拉鏈鏈帶施加外力,開合件亦不會破損(以下稱為「開合件之橫拉強度」)。
作為具有於某種程度上滿足此種要求之可能性之開合件,存在如下之開合件:於將開尾筒之插銷孔之側方堵住的側壁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形成鏈布槽,並將鏈布槽之入口側(插銷孔之深度方向之入口側)之槽寬形成得寬於深側(插銷孔之深度方向之深側)(專利文獻2)。
更詳細而言,配置於該鏈布槽兩側之一對壁部形成於自較插銷孔之入口更靠深側之位置至底壁為止之範圍,而非形成於與插銷孔之入口相同之位置至底壁為止之範圍,故而認為只要為具有此種開合件之拉鏈,則於在施加有外力之情形時將插銷自開尾筒拔出時,若將插銷自插銷孔拔出至鏈布槽之槽寬較寬之部分為止,則其後易於使插銷向橫向移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113275號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2526802號說明書
然而,該開合件成為如下構造,即為形成閉合狀態而要將插銷向插銷孔插入至與底壁碰撞為止,從而認為只不過以使插銷於插銷孔 之深度方向移動而出入為目的來設計。即,並非以藉由朝向左右方向之外力使閉合狀態之拉鏈成為打開狀態之使用態樣為目的來設計,從而難說考慮到於此種使用態樣之情形時使插銷易於自插銷孔拔出(開尾筒與插銷之分離性)、或插銷不易使開尾筒破損。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實際情況而創作者,故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藉由朝向左右方向之外力而使閉合狀態之拉鏈成為打開狀態時可儘量防止開尾筒之破損並且提高開尾筒與插銷之分離性的開合件、及應用該開合件之拉鏈。
本發明之拉鏈之開合件用於如下拉鏈,該拉鏈藉由向沿前後方向延長之一對拉鏈鏈帶之寬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施加外力,而使上述一對拉鏈鏈帶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而且,開合件包含:插銷,其設置於一拉鏈鏈帶之後部;及開尾筒,其設置於另一拉鏈鏈帶之後部,且具有形成有可插拔插銷之插銷孔之插銷收容部。而且,插銷收容部包含:上壁及下壁,其等於拉鏈鏈帶之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對向;一對壁部,其等自上壁及下壁向使相互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以及底壁,其於一對壁部之後方接合上壁及下壁。而且,一對壁部自較上壁及下壁之前端更後側朝向底壁延長而形成,且於開尾筒及插銷分別具有一對限制部中之一者,該等一對限制部為了將插入至插銷孔之插銷之最後端位置限制於底壁與一對壁部的前端之間而相互碰撞。
於在插銷收容部收容有插銷之狀態下,自插銷之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的尺寸與插銷孔之左右寬度尺寸之關係並無限制。且說,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一對拉鏈鏈帶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則最終插銷要自插銷收容部拔出,插銷以一對壁部之前端作為支點旋轉。為了使此種插銷之旋轉變得容易,較理想為如以下般。
即,於在插銷收容部收容有插銷之狀態下,自插銷之後端至一 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短於插銷孔的左右寬度尺寸。
又,收容於插銷收容部之插銷之前後尺寸與自插銷的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之關係並無限制。然而,為了使插銷之旋轉更容易,較理想為如以下般。即,自插銷之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相對於收容於插銷收容部的插銷之前後尺寸而為1/2以下。
又,為了使一對限制部儘量不對閉合狀態之開合件之外觀產生影響,較理想為如以下般。
即,一限制部係插銷之後端部,另一限制部係於底壁與一對壁部之前端之間分別自上壁與下壁之對向面突出之一對限制壁。
並不限制收容於插銷孔之插銷與一對壁部之相互對向的面相對於左右方向為何種面。且說,如上所述,本來要求開合件有橫拉強度。而且,為了使橫拉強度提高,較理想為如以下般。即,插銷與一對壁部之相互對向之面成為與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
於一對壁部之間之前後方向上,底壁亦可為與拉鏈鏈帶之固定插銷之鏈布之後端一致的位置。然而,為了於插銷旋轉時使固定插銷之鏈布不易與底壁接觸,較理想為如以下般。
即,於一對壁部之間之前後方向上,底壁配置於較拉鏈鏈帶之固定插銷之鏈布之後端更後方。
又,作為應用上述開合件之拉鏈,可列舉如下之拉鏈。即,拉鏈包含:一對拉鏈鏈帶,其等沿前後方向延長;上述開合件;及滑件,其沿著設置於一對拉鏈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之一對鏈齒排移動。 而且,於在滑件之附近對一對鏈齒排嚙合之狀態下之一對拉鏈鏈帶施加向左右方向之外力的情形時,滑件之於上下方向對向之上翼板與下翼板中之至少一者撓曲,而將一鏈齒排自上翼板與下翼板之間向側方拉出,並且使一對鏈齒排分離。
根據本發明之開合件,當將插銷插入至插銷孔時,藉由一對限制部相互碰撞而將插銷之最後端位置限制於底壁與一對壁部之前端之間,故而與將插銷向插銷孔插入至到達底壁之深度為止相比,可縮短插銷之插入長度,其結果,於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插銷容易將一對壁部之前端作為支點而旋轉,從而可儘量防止開尾筒之破損並且提高開尾筒與插銷之分離性。
又,只要為於在插銷收容部收容有插銷之狀態下使自插銷之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短於插銷孔之左右寬度尺寸的開合件,則於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插銷更容易將一對壁部之前端作為支點而旋轉。
進而,只要為自插銷之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相對於收容於插銷收容部之插銷之前後尺寸為1/2以下的開合件,則於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插銷更容易以一對壁部之前端作為支點而旋轉。
又,只要為設一限制部為插銷之後端並且設另一限制部為於較底壁更前側分別自上壁與下壁之對向面形成之一對限制壁的開合件,則一對限制部不會對閉合狀態之開合件之外觀產生影響。
只要為設插銷與一對壁部之相互對向之面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的開合件,則可提高開合件之橫拉強度。
又,只要為於一對壁部之間之前後方向底壁配置於較拉鏈鏈帶之固定插銷之鏈布之後端更後方的開合件,則於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在插銷旋轉時鏈布不易與底壁接觸,從而插銷變得更容易旋轉。
1‧‧‧開合件
2‧‧‧插銷
2a‧‧‧第1面
2b‧‧‧第2面
2c‧‧‧第3面
2h‧‧‧卡合槽
2i‧‧‧第1卡合面
2j‧‧‧第2斜面
2p‧‧‧去角面
3‧‧‧開尾筒
3a‧‧‧卡合突起部
3b‧‧‧第1被卡合面
3c‧‧‧第2被卡合面
4‧‧‧筒銷
5‧‧‧筒體
5a‧‧‧筒銷接合部
5b‧‧‧插銷收容部
5c‧‧‧插銷孔
5d‧‧‧鏈布槽
5e‧‧‧筒銷孔
6‧‧‧限制部
6a‧‧‧上側之限制壁
6b‧‧‧下側之限制壁
6c‧‧‧階部
7‧‧‧限制部
7a‧‧‧階部
11‧‧‧拉鏈
12‧‧‧拉鏈鏈帶
12a‧‧‧鏈布
12b‧‧‧芯部
12c‧‧‧延長片部
12d‧‧‧切口部
12e‧‧‧鏈布本體部
12h‧‧‧鏈齒排
12i‧‧‧鏈齒
12p‧‧‧止擋
13‧‧‧滑件
13a‧‧‧滑件主體
13b‧‧‧鏈齒通路
13c‧‧‧鏈布插通路
13e‧‧‧上翼板
13f‧‧‧下翼板
13h‧‧‧連結柱
13i‧‧‧拉片安裝部
13p‧‧‧凸緣
13q‧‧‧傾斜面
13z‧‧‧拉片
21‧‧‧插銷本體部
22‧‧‧嚙合突起部
41‧‧‧嵌合凹部
51‧‧‧上壁
52‧‧‧下壁
53‧‧‧內壁
54‧‧‧底壁
54a‧‧‧底壁橫延部
54b‧‧‧底壁縱延部
55‧‧‧壁部
56‧‧‧接合側壁
L1‧‧‧收容於插銷收容部之插銷之前後尺寸
L2‧‧‧自收容於插銷收容部之插銷之後端至一對壁部之前端之尺寸
S1‧‧‧上下方向之間隙
S2‧‧‧左右方向之間隙
T1‧‧‧上壁與下壁之間隔尺寸
T2‧‧‧鏈布槽之寬度尺寸
T3‧‧‧插銷之厚度尺寸T3
T4‧‧‧插銷之階部之上下方向之厚度尺寸
W‧‧‧插銷孔之左右寬度尺寸W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的俯視圖。
圖2係表示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開合件的立體圖。
圖3係自俯視方向觀察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開合件的打開狀態之剖視圖。
圖4係自俯視方向觀察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開合件的閉合狀態之剖視圖。
圖5係自插銷側觀察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開合件的閉合狀態之側視圖。
圖6係表示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滑件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自後方觀察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滑件之狀態的圖式。
圖8係表示鏈齒藉由外力而自滑件脫離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9(a)~(c)係表示藉由外力而使一對鏈齒排分離之過程之說明圖。
圖10(a)~(c)係表示藉由外力而將開合件打開之過程之自俯視方向觀察的剖視圖。
圖11(a)係表示用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拉鏈的開合件之打開狀態的自俯視方向觀察之圖式,圖11(b)係表示該開合件之閉合狀態的側視圖。
圖12(a)係表示用於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拉鏈的開合件之打開狀態之俯視圖,圖12(b)係表示該開合件之閉合狀態的俯視圖。
圖13係表示用於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拉鏈的開合件之閉合狀態之俯視圖。
圖14係表示用於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拉鏈的開合件之閉合狀態之俯視圖。
圖15係表示用於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拉鏈之滑件的側視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11包含:一對拉鏈鏈帶 12、12,其等向前後延長並且左右排列;滑件13,其可沿著一對拉鏈鏈帶12、12之對向之左右之側緣部向前後移動;及開合件1,其於鄰接於滑件13之移動範圍之後方之位置,對相對於一拉鏈鏈帶12可移動地安裝之滑件13連結或解除連結另一拉鏈鏈帶12。而且,藉由於利用開合件1將一對拉鏈鏈帶12、12連結之狀態下使滑件13沿前後方向移動,可將一對拉鏈鏈帶12、12開閉。於對以後之方向性進行說明時,所謂前側係圖1之上側,且為滑件13將一對拉鏈鏈帶12、12閉合之方向(滑件13之寬度較寬之側,且下述鏈齒12i分離之側),所謂後側係圖1之下側,且為滑件13將一對拉鏈鏈帶12、12打開之方向(滑件之寬度較窄之側,且下述鏈齒12i嚙合之側)。附帶而言,有時於拉鏈鏈帶12之說明中,亦將前後方向稱為長度方向。又,將與前後方向正交且一對拉鏈鏈帶12、12排列之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上下方向(拉鏈鏈帶12之厚度方向)。所謂左側係圖1之左側,所謂右側係圖1之右側。所謂上側係相對於圖1之紙面正交之方向即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中之近前側,所謂下側係相對於圖1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中之深側。
一對拉鏈鏈帶12、12包含:一對鏈布12a、12a,其等向前後延長並且於左右平行地排列;一對鏈齒排12h、12h,其等沿著一對鏈布12a、12a中之對向之左右側緣部固定;及一對止擋12p、12p,其等於鄰接於滑件13之移動範圍之前方之位置規定滑件13的前進極限位置。
各鏈布12a係前後較長之帶狀,且其壁厚(厚度)之方向成為上下方向。又,各鏈布12a於其左右側緣部中之一者,具有壁厚厚於另一者之較厚之芯部12b。
各鏈齒排12h由多個鏈齒12i形成,該等多個鏈齒12i係沿著鏈布12a之對向之側緣部於前後空開間隔而排列。於該實施形態中,多個鏈齒12i各自獨立,各鏈齒12i固定於芯部12b。若為了將一對拉鏈鏈帶 12、12閉合而使滑件13向前方移動,則一對鏈齒排12h、12h之鏈齒12i彼此嚙合,該嚙合之鏈齒12i彼此自滑件之後側露出,最終滑件13與止擋12p碰撞,藉此阻止滑件13進一步向前方移動。又,若為了將一對拉鏈鏈帶12、12打開而使滑件13向後方移動,則一對鏈齒排12h、12h之鏈齒12i彼此向左右分離,該分離之鏈齒12i彼此自滑件之前側露出,最終滑件13與開合件1碰撞,藉此阻止滑件13進一步向後方移動。
各止擋12p固定於各鏈布12a之前端部,更詳細而言,於較鏈齒排12h更前方空出間隔而固定。又,各止擋12p之壁厚厚於鏈齒12i,而會與滑件13之前表面碰撞。
如圖1、圖6~圖8所示,滑件13包含:滑件主體13a,其卡合於一對鏈齒排12h、12h並且可向前後移動;及拉片13z,其連結於滑件主體13a。
滑件主體13a形成有:鏈齒通路13b,其沿前後方向貫通;及一對鏈布插通路13c、13c,其等與鏈齒通路13b連通,並且於左右開口;一對鏈齒排12h、12h通過鏈齒通路13b,且對應之側之鏈布12a通過各鏈布插通路13c。又,滑件主體13a包含: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其等上下對向;連結柱13h,其將上翼板13e與下翼板13f之間於相互之前部之寬度方向的內側部連結;拉片安裝部13i,其自上翼板13e之上表面之寬度方向的內側部向上方突出;以及凸緣13p,其於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之寬度方向之兩外側部,自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中之至少一者向使上翼板13e與下翼板13f之間變窄之方向突出。
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分別為左右非對稱之形狀,相對於左右之一側(圖1中之右側)之前端將相反側之前端配置於後方,並且使該相反側之前端之寬度尺寸與一側之前端之寬度尺寸大致相等。又,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之形狀分別為如下形狀,即,左右之端部隨著朝向 後方而慢慢向左右之中央側配置,換言之,成為使後部之寬度較前部窄之形狀。
凸緣13p分別形成於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之左右端部。而且,於上下對向之一對凸緣13p、13p之間形成有鏈布插通路13c,鏈布插通路13c之上下寬度形成得寬於鏈布12a之厚度,且窄於鏈齒12i之厚度。又,形成於左右方向之一側(圖1、圖7中之右側)之一對凸緣13p、13p之間的鏈布插通路13c之間隔,窄於形成於相反側(圖1、圖7中之左側)之一對凸緣13p、13p之間的鏈布插通路13c之間隔。因此,左右方向之一側之一對凸緣13p、13p向使相互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的長度,長於相反側之一對凸緣13p、13p向使相互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的長度。而且,較寬之一對凸緣13p、13p係使鏈齒通路13b側之側面為相對於上下方向之傾斜面13q,該等傾斜面13q成為隨著於上下方向自鏈布插通路13c遠離而朝向連結柱側之斜面。
拉片安裝部13i於左右方向上形成於偏離上翼板13e之寬度方向之中間之位置。
拉片安裝部13i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貫通之貫通孔(省略圖示)。而且,藉由將拉片13z之一部分插入至該貫通孔,而拉片13z可擺動地連結於滑件主體13a。
此種滑件13係可使一對拉鏈鏈帶12、12中之一者自鏈布插通路13c向側方拔出者。更詳細而言,當於滑件13之附近對一對鏈齒排12h、12h嚙合之一對拉鏈鏈帶12、12施加外力時,於間隔較大之鏈布插通路13c,鏈齒12i壓抵於一對凸緣13p、13p之傾斜面13q,藉此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撓曲,而將間隔較大之鏈布插通路13c之間隔強制性地擴寬,從而將鏈齒12i拔出。
如圖1~圖5所示,開合件1包含設置於一側(圖1中為左側)拉鏈鏈帶12之後部之插銷2、及設置於另一側(圖1中為右側)拉鏈鏈帶12之後 部之開尾筒3,且設置為可相對於開尾筒3插拔插銷2。
插銷2相對於一拉鏈鏈帶12中之鏈布12a之芯部12b而鄰接於鏈齒排12h之後方而固定。
插銷2以向前後延長之插銷本體部21為主,於插銷本體部21之左右側面中之下述筒銷側之面的前端部突出有嚙合突起部22,該嚙合突起部22卡合於筒銷側之鏈齒排12h之最後端之鏈齒12i。
插銷2之左右側面中之與筒銷4為相反側之面係將其後端部設為直線狀地向前後延長的平面狀之第1面2a,將其前端部設為向前後延長之平面狀之第3面2c,將位於前端部與後端部之間之中間部設為圓弧狀地凹陷之彎曲面狀之第2面2b。附帶而言,於在開尾筒3插入有插銷2之狀態(開合件1閉合狀態)下,平面狀之第1面2a之前端位於開尾筒3之下述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與開尾筒3之下述上壁51及下壁52之前端之間(參照圖4)。
又,插銷2之左右側面中之筒銷側之面於其前部且嚙合突起部22之後方之特定範圍具有與開尾筒3接觸之第1卡合面2i,於嚙合突起部22及第1卡合面2i之上下寬度中央部具有圓弧狀地凹陷之卡合槽2h,將位於第1卡合面2i之後方之部分、即後部設為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第2斜面2j。更詳細而言,第2斜面2j成為隨著朝向後方而於左右方向朝自筒銷4遠離之側傾斜的面。又,第2斜面2j與插銷2之後端面之角部分成為經倒角之去角面2p。該去角面2p成為以如下方式傾斜之面,即隨著朝向後方而於左右方向上較第2斜面2j更急劇地自筒銷4遠離。
開尾筒3包含:筒銷4,其相對於另一拉鏈鏈帶12中之鏈布12a之芯部12b而鄰接於鏈齒排12h之後方而設置;及筒體5,其相對於筒銷4於其後方接合;並且筒銷4與筒體5係一體成型。附帶而言,筒銷4亦固定於另一拉鏈鏈帶12中之鏈布12a之芯部12b。
筒銷4之前後長度係插銷2之前後長度之大致一半,其左右側面中之插銷側之面係使與第1卡合面2i接觸的第1被卡合面3b為相對於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更詳細而言,第1被卡合面3b係除筒銷4之後部以外之部分為相對於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筒銷4之後部成為隨著朝向後方而朝向插銷側之斜面。又,於第1被卡合面3b之上下寬度中央部,向插銷側突出地形成有嵌合於插銷2之卡合槽2h之卡合突起部3a。
上述筒體5於左右之一側(圖1中之右側)具有將筒銷4以向前方突出之形態接合之筒銷接合部5a,於左右之相反側(圖1中之左側),具有將插銷2之後部收容於插銷孔5c之插銷收容部5b。
筒銷接合部5a為向前後延長之棒狀,且為較筒銷4粗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尺寸較大之)形態。又,筒銷接合部5a之前表面為接合筒銷4之後表面之面,且為向較筒銷4更上方及下方及左右中之與插銷2為相反側突出的形態。又,筒銷接合部5a之左右側面中之插銷孔側之面為與插銷2之第2斜面2j對向的第2被卡合面3c,且成為相對於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
插銷收容部5b於前表面形成有收容插銷2之後部之插銷孔5c。 又,插銷孔5c之深側係於左右方向上朝後方貫通筒銷接合部側,並且於左右方向上將與筒銷接合部5a為相反側(以下亦稱為「筒銷接合部相反側」)堵住。進而,插銷收容部5b於左右側面中之筒銷接合部相反側之面,與插銷孔5c連通而形成有鏈布槽5d,從而自插入至插銷孔5c之插銷2之側面突出之鏈布12a被插入至鏈布槽5d。
筒體5包含:上壁51及下壁52,其等於上下對向之拉鏈鏈帶12之厚度方向(鏈布12a之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對向;內壁53,其於左右方向,於筒銷接合部5a側之總長將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遍及相互之前後長度之總長而接合;底壁54,其於左右方向上與內壁53之後部空開 間隔,而將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接合;及一對壁部55、55,其等於左右方向上,於筒銷接合部相反側自上壁51及下壁52向使相互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又,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位於較上壁51及下壁52之前端更後方,一對壁部55、55之後端接合於沿左右方向延長之底壁54之筒銷接合部相反側之部分,而不接合於筒銷接合部側之部分。
上述筒銷接合部5a包含上壁51與下壁52中之接合於內壁53之部分、及內壁53。又,插銷收容部5b包含上壁51與下壁52中之不接合於內壁53之部分、內壁53之側面中之插銷孔側之面、一對壁部55、55、底壁54、及下述一對限制壁6a、6b。又,於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在左右方向上於筒銷接合部相反側形成有空間。該空間包含一對壁部55、55之間即鏈布槽5d之空間、及除鏈布槽5d以外之部分即插銷孔5c之空間。即,插銷孔5c之空間為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之空間,且為除一對壁部55、55之間以外之部分。
上壁51及下壁52係相同大小之矩形狀之板。
內壁53係將側面中之插銷孔側之面形成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
底壁54包含:底壁橫延部54a,其沿左右方向延長;及底壁縱延部54b,其自底壁橫延部54a中於左右方向上與筒銷接合部5a為相反側之部分朝向一對壁部55、55向前方延長。
一對壁部55、55係長方形狀之板。又,一對壁部55、55係將側面中之筒銷接合部5a側之面形成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
又,開合件1係於開尾筒3及插銷2分別具有一對限制部6、7中之一者,該等一對限制部6、7將插入至插銷孔5c之插銷2之最後端位置限制於底壁54與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之間。再者,換言之,所謂「底壁54與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之間」,係較底壁54之最前端之位置更前方且較一對壁部55、55之最前端之位置更後方。又,一對限制 部中之一限制部7係插銷2之後端部,一對限制部中之另一限制部6係一對限制壁6a、6b,該等一對限制壁6a、6b係於較底壁54更前側對向於上壁51與下壁52之對向面(插銷孔側之面)而形成。
一對限制壁中之上側之限制壁6a係將其後端接合於底壁54,並且將其與筒銷接合部5a為相反側接合於一對壁部中之上側之壁部55。另一方面,一對限制壁中之下側之限制壁6b亦為將其後端接合於底壁54,並且將其與筒銷接合部5a為相反側接合於一對壁部中之下側之壁部55。又,上側之限制壁6a相對於上壁51之向下方之突出長度,設為上側之壁部55相對於上壁51之向下方之突出長度以下,於圖示之例中,設為短於上側之壁部55相對於上壁51之向下方之突出長度。另一方面,下側之限制壁6b相對於下壁52之向上方之突出長度,設為下側之壁部55相對於下壁52之向上方之突出長度以下,於圖示之例中,設為短於下側之壁部55之相對於下壁52之突出長度。又,各限制壁6a、6b自上下方向觀察為矩形狀,且設為如下者:於左右方向上使筒銷側之端部與底壁54之端部一致,並且於前後方向上使前端位於各側之壁部55之前端與後端之間,更詳細而言位於較壁部55之前後長度之中間略微靠後方。
上述拉鏈11於使一對拉鏈鏈帶12、12自打開狀態成為閉合狀態時以如下順序使用。
(1)使滑件13後退至與筒體5碰撞為止,一面將插銷2插入至形成於滑件13內部之鏈齒通路13b,一面將插銷2之後部插入至筒體5之插銷孔5c。如此一來,插銷2之後端與一對限制壁6a、6b碰撞,從而限制插入至插銷孔5c之插銷2之最後端位置。
(2)藉由使滑件13自被限制之狀態前進,而如圖1所示般,一對鏈齒排12h、12h嚙合並且開合件1成為閉合狀態。再者,藉由一對鏈齒排12h、12h嚙合,而如圖4所示般,插銷2之後端位置移動至較一對限 制壁6a、6b略微靠前方。
又,如圖4所示,於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下,插銷2之前部與筒銷4於左右接觸而排列,並且插銷2之後部之筒銷接合部5a側之面與筒銷接合部5a之內壁53間略微形成有間隙,該間隙成為朝向後方慢慢擴大之形態。進而,將自插銷2之後端至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之尺寸(最大尺寸)L2設定為收容於插銷收容部5b的插銷2之前後尺寸L1(換言之,自插銷2之後端至插銷收容部5b之前端(上壁51及下壁52之前端)之最大尺寸L1)之1/2以下,較理想為1/3L1~1/2L1之長度。即,1/2L1≧L2、較理想為1/3L1≦L2≦1/2L1之關係式成立。又,於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下,自插銷2之後端至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之尺寸L2短於插銷孔5c之左右寬度尺寸W(最大寬度尺寸)。即,L2<W之關係式成立。
又,由於將插銷2之後部與一對壁部55、55之相互對向之面、即插銷2之第1面2a及與第1面2a對向之一對壁部55、55之面設為相對於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故而當於將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下施加外力時,平面彼此碰撞,因此可提高開合件1之橫拉強度。再者,於將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下,無法目視到一對限制部6、7,故而開合件1之外觀不會因一對限制部6、7而受到影響。再者,於左右方向上之一對壁部55、55之間之範圍,底壁54配置於較固定插銷2之鏈布12a之後端更後方,更詳細而言配置於較一對限制壁6a、6b之前端更後方。
進而,如圖5所示,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隔尺寸T1(最大間隔尺寸)、鏈布槽5d之寬度尺寸(一對壁部55、55間之間隔尺寸且最大寬度尺寸)T2、與插銷2之厚度尺寸(上下寬度之尺寸且最大寬度尺寸)T3係以T2<T3<T1之關係形成。
繼而,於在不對拉鏈11進行滑件13之移動操作之情況下使一對拉鏈鏈帶12、12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以如下順序使用。
(1)如圖9(a)所示,於滑件13之附近,對左右之拉鏈鏈帶12施加外力(更詳細而言,以向左右拉離之方式施加拉伸力)。
(2)如此一來,如圖9(b)所示般,位於左右之鏈布插通路13c中之上下寬度較寬者之鏈齒排12h欲自上下寬度較寬之鏈布插通路13c拔出,自該鏈齒排12h之鏈齒12i對上下翼板13e、13f傳遞力,從而上翼板13e及下翼板13f中之至少一者撓曲。附帶而言,於圖8中,以單點鏈線表示上翼板13e撓曲之情況。
(3)藉此,如圖9(c)所示般,一鏈齒排12h自滑件13脫離,從而於滑件13之附近,一對鏈齒排12h、12h向左右分離(參照圖8)。
(4)當於該狀態下對一對拉鏈鏈帶12、12施加外力時,一對鏈齒排12h、12h朝向開合件1分離。
(5)當亦對開合件1施加外力時,由於如圖4所示般,於插銷2與筒銷接合部5a(內壁53)之間形成有寬度朝向後方變寬之間隙,故而如圖10(a)所示般,插銷2以一對壁部55、55之前端作為支點而旋轉,插銷2之前部自筒銷4向側方遠離,且插銷2之後端向筒銷接合部側接近。
(6)當進一步對開合件1施加外力時,如圖10(b)所示般,插銷2進一步旋轉。此時,根據L2<W之關係式,進而根據1/2L1≧L2(較理想為1/3L1≦L2≦1/2L1)之關係式,插銷2不與內壁53碰撞或幾乎不與內壁53碰撞而旋轉。因此,可抑制筒體5之損傷,並且可提高插銷2與筒體5之分離性。又,伴隨插銷2之旋轉,固定插銷2之鏈布12a亦旋轉。由於在較一對限制壁6a、6b之前端更後方配置有一對壁部55、55之後端(鏈布槽5d之後端=底壁54之前端),故而旋轉之鏈布12a之後端不易接觸於底壁54之前端(於圖示之例中不會接觸)。因此,可抑制鏈布12a之損傷。
(7)當進一步對開合件1施加外力時,如圖10(c)所示般,插銷2之後部自插銷收容部5b完全拔出。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拉鏈11係與第1實施形態於一對拉鏈鏈帶12、12及滑件13之方面相同,且與第1實施形態於開合件1之方面不同。如圖11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與第1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於一對限制部6、7之方面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使一對限制壁6a、6b自上壁51及下壁52於上下方向朝插銷孔側突出,但於第2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不存在此種一對限制壁6a、6b。取而代之,於第2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一對限制部中之一限制部6係下壁52之前端部,且下壁52中之插銷收容部5b側之前端位於較上壁51之前端更後方。
又,一對限制部中之另一限制部7係將插銷2之前部於上下方向形成得厚於插銷2之後部(收容於插銷收容部5b之部分)者。更詳細而言,插銷2之前部具有向較插銷2之後部更靠上下方向之下方側(圖11(b)中為左側)突出之階部7a,該階部7a構成插銷側之限制部7。又,插銷2之前部且階部7a之上下方向之厚度尺寸(最大厚度尺寸)T4、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隔尺寸T1、鏈布槽5d之寬度尺寸(一對壁部55、55間之間隔尺寸)T2、與插銷2之厚度尺寸(上下寬度之尺寸)T3係以T4>T1>T3>T2之關係式形成。
第2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係當將插銷2之後部插入至插銷孔5c時,插銷2之階部7a之下端面與上壁51之前端面碰撞,而限制插入至插銷孔5c之插銷2之最後端位置。再者,第2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及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之開合件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成立1/2L1≧L2之關係式、及L2<W之關係式。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拉鏈11係與第1實施形態於一對拉鏈鏈帶12、12及滑件13之方面相同,且與第1實施形態於開合件1之方面不同。如圖12所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與第1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於一對限制部6、7及開尾筒3之方面不同。
於第1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使一對限制壁6a、6b自上壁51及下壁52於上下方向朝插銷孔側突出,但於第3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不存在此種一對限制壁6a、6b。取而代之,於第3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一對限制部中之一限制部7係左右方向上之筒銷接合部側之面為形成於插銷2的前端部之嚙合突起部22之後部,於圖示之例中,使該後部之後表面為與前後方向正交之面。又,一對限制部中之另一限制部6係形成於筒銷4之前表面之階部6c,且係與嚙合突起部22之後部碰撞者。階部6c於左右方向中之插銷孔側及前方開口。又,階部6c之後表面成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又,於階部6c之上下寬度之中間部,遍及階部6c之前後長度之總長而形成有分隔上下之卡合突起部3a。再者,於與階部6c碰撞之嚙合突起部22之後部之上下寬度的中間部,亦朝向左右方向之筒銷側及後方而開口形成有嵌合於卡合突起部3a之卡合槽2h。
於第1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開尾筒3之筒銷4與筒體5為一體之構件,但於第3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中,開尾筒3包含分體構件之筒銷4及筒體5。
筒體5並非直接固定於拉鏈鏈帶12中之鏈布12a,而是介隔筒銷4固定於該鏈布12a。筒體5之筒銷接合部5a除了上壁51及下壁52以外還具有:接合側壁56,其於左右方向上與插銷孔5c為相反側接合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及內壁53,其於左右方向上插銷側之前後方向之中間部分接合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藉由形成於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之空間中的相對於內壁53為前方及後方之空間、及較內壁53更靠接合側壁56側之空間而形成筒銷孔5e。附帶而言,形成於上壁51與下壁52之間之空間中的於左右方向上較內壁53更靠一對壁部55、55側之空間成為插銷孔5c。再者,底壁54成為於左右方向上僅於壁部55、55之形成範圍接合上壁51及下壁52之形態。
筒銷4固定於拉鏈鏈帶12中之鏈布12a之芯部12b。筒銷4之前部係向較筒銷接合部5a更前方突出之部分。又,筒銷4之後部係收容於筒銷接合部5a之部分(插入至筒銷孔5e之部分),且於側面中之插銷孔側之面,凹陷形成有嵌合於內壁53之嵌合凹部41。
於自分體構件即筒銷4及筒體5組裝成開尾筒3之情形時,只要將筒銷4之後部相對於筒體5之筒銷孔5e自其前方插入,使筒銷4之嵌合凹部41與筒體5之內壁53嵌合即可。藉此,筒銷4與筒體5接合而一體化,從而形成開尾筒3。
第3實施形態之開合件1係如下者,即,當將插銷2之後部插入至一體化之開尾筒3之插銷孔5c時,插銷2之嚙合突起部22之後部即限制部7的後端面碰撞於筒銷4之前部之階部6c之底面,從而限制插入至插銷孔5c之插銷2之最後端位置。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拉鏈11係與第1實施形態於滑件13及開合件1之方面相同,且與第1實施形態於一對拉鏈鏈帶12、12之方面不同。更詳細而言,插銷側之拉鏈鏈帶12於第1實施形態中設為鏈布12a之後端位於較插銷2之後端更前方者,但於第4實施形態中設為如下者,即,如圖13所示般,使亦包括芯部12b在內之鏈布12a延長至較插銷2更後方,藉此使鏈布12a之後端延長至較插銷2之後端更後方。 即,鏈布12a之後端部成為向較插銷2更後方延長之延長片部12c。而且,將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成為將該延長片部12c收容於一對限制壁6a、6b之間、及一對壁部55、55之間即鏈布槽5d之形態。附帶而言,延長片部12c之後端係與左右方向平行之一直線,且於延長片部12c之後端與底壁54之前端之間形成有間隙。
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拉鏈11係與第1實施形態於滑件13及開合件1之方面相同,且與第1實施形態於一對拉鏈鏈帶12、12之方面不同。更詳細而言,插銷側之拉鏈鏈帶12於第1實施形態中使鏈布12a之 後端位於較插銷2之後端更前方並且為與左右方向平行之一直線,但於第5實施形態中,設為如下者,即如圖14所示般,使鏈布12a之後端於左右方向於除插銷2之附近以外延長至較插銷2之後端更後方,且於左右方向於插銷2之附近位於較插銷2之後端更前方。即,鏈布12a包含:帶狀之鏈布本體部12e,其位於較插銷之後端更前方;及延長片部12c,其自帶狀之鏈布本體部12e之後端且自於左右方向上相對於插銷2分離之位置向後方延長。因此,於鏈布12a之後端部且左右方向上之芯部側,形成有藉由延長片部12c之側端與鏈布本體部12e之後端而形成之L字狀之切口部12d。
第5實施形態之拉鏈11於開合件1閉合之狀態之情形時,於在左右方向位於切口部12d之鏈布12a之後端與底壁54之間形成有上下方向之間隙S1,於延長片部12c與底壁54之間形成有左右方向之間隙S2。因此,即便在藉由外力而使開合件1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時,插銷2旋轉,伴隨於此鏈布12a與延長片部12c一同旋轉,亦可儘量防止延長片部12c與底壁54接觸。
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拉鏈11係與第1實施形態於一對拉鏈鏈帶12、12及開合件1之方面相同,且與第1實施形態於滑件13之方面不同。更詳細而言,於第1實施形態之滑件13中,鏈齒排12h藉由外力拔出之側之鏈布插通路13c之上下寬度形成為與前後方向平行的固定寬度,但於第6實施形態之滑件13中,鏈布插通路13c之上下寬度以自前方朝向後方慢慢變窄之方式形成。於圖示之例中,形成鏈齒排12h拔出之側之鏈布插通路13c的一對凸緣13p、13p中的上側者使向下方之突出長度隨著朝向後方而變長,且下側者使向上方之突出長度遍及前後長度總長而為相同長度。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適當變更。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中,一對限制部中之另一限制部6係 包含一對限制壁6a、6b者,但並不限於此,亦可僅為上側之限制壁6a或下側之限制壁6b。
1‧‧‧開合件
2‧‧‧插銷
3‧‧‧開尾筒
4‧‧‧筒銷
5‧‧‧筒體
11‧‧‧拉鏈
12‧‧‧拉鏈鏈帶
12a‧‧‧鏈布
12b‧‧‧芯部
12h‧‧‧鏈齒排
12i‧‧‧鏈齒
12p‧‧‧止擋
13‧‧‧滑件
13a‧‧‧滑件主體
13e‧‧‧上翼板
13i‧‧‧拉片安裝部
13z‧‧‧拉片

Claims (8)

  1. 一種拉鏈之開合件,其係藉由向沿前後方向延長之一對拉鏈鏈帶(12、12)之寬度方向即左右方向施加外力,而使該一對拉鏈鏈帶自閉合狀態成為打開狀態之拉鏈(11)之開合件(1),其特徵在於包含:插銷(2),其設置於一上述拉鏈鏈帶(12)之後部;及開尾筒(3),其設置於另一上述拉鏈鏈帶(12)之後部,且具有形成有可插拔上述插銷(2)之插銷孔(5c)之插銷收容部(5b);且上述插銷收容部(5b)包含:上壁(51)及下壁(52),其等於上述拉鏈鏈帶(12)之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對向;一對壁部(55、55),其等自上述上壁(51)及上述下壁(52)向使相互之間隔變窄之方向突出;以及底壁(54),其於上述一對壁部(55、55)之後方接合上述上壁(51)及上述下壁(52);一對上述壁部(55、55)自較上述上壁(51)及上述下壁(52)之前端更後側朝向上述底壁(54)延長而形成,且於上述開尾筒(3)及上述插銷(2)分別具有一對限制部(6、7)中之一者,該等一對限制部(6、7)為了將插入至上述插銷孔(5c)之上述插銷(2)之最後端位置限制於上述底壁(54)與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前端之間而相互碰撞;於在上述插銷收容部(5b)收容有上述插銷(2)之狀態下,使自上述插銷(2)之後端至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前端為止的尺寸(L2)短於上述插銷孔(5c)之左右寬度尺寸(W)。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使自上述插銷(2)之後端至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前端為止的尺寸(L2)相對於收容於上述插銷收容部(5b)之上述插銷(2)之前後尺寸(L1)為1/2以下。
  3. 如請求項1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一上述限制部(7)係上述插銷(2)之後端部,且另一上述限制部(6)係於上述底壁(54)與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前端之間分別自上述上壁(51)與上述下壁(52)之對向面突出的一對限制壁(6a、6b)。
  4. 如請求項2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一上述限制部(7)係上述插銷(2)之後端部,且另一上述限制部(6)係於上述底壁(54)與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前端之間分別自上述上壁(51)與上述下壁(52)之對向面突出的一對限制壁(6a、6b)。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上述插銷(2)與一對上述壁部(55、55)相互對向之面為與左右方向正交之平面。
  6.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於左右方向上之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間之範圍,上述底壁(54)配置於較上述拉鏈鏈帶(12)之固定上述插銷(2)之鏈布(12a)之後端更後方。
  7. 如請求項5之拉鏈之開合件,其中於左右方向上之一對上述壁部(55、55)之間之範圍,上述底壁(54)配置於較上述拉鏈鏈帶(12)之固定上述插銷(2)之鏈布(12a)之後端更後方。
  8.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對拉鏈鏈帶(12、12),其等沿前後方向延長;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開合件(1);及滑件(13),其沿著設置於一對上述拉鏈鏈帶(12、12)之對向之側緣部的一對鏈齒排(12h、12h)移動;且於在上述滑件(13)之附近對一對上述鏈齒排(12h、12h)嚙合之狀態下之一對上述拉鏈鏈帶(12、12)施加向左右方向之外力的情形時,上述滑件(13)之於上下方向對向之上翼板(13e)與下翼板(13f)中之至少一者撓曲,而將一上述鏈齒排(12h)自上述上翼板 (13e)與上述下翼板(13f)之間向側方拉出,並且使一對上述鏈齒排(12h、12h)分離。
TW104109583A 2014-03-27 2015-03-25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TWI556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8719 WO2015145642A1 (ja) 2014-03-27 2014-03-2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127A TW201542127A (zh) 2015-11-16
TWI556762B true TWI556762B (zh) 2016-11-11

Family

ID=5419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9583A TWI556762B (zh) 2014-03-27 2015-03-25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70075B2 (zh)
CN (1) CN105979816B (zh)
DE (1) DE112014006519T5 (zh)
TW (1) TWI556762B (zh)
WO (1) WO20151456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18394S1 (en) * 2016-06-30 2018-05-2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Zipper tooth
USD829602S1 (en) * 2017-05-17 2018-10-0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Pair of zipper parts
DE102018203116A1 (de) 2018-03-01 2019-09-05 Coats Opti Germany Gmbh Reißverschlusssystem, Verkleidungseinrichtung mit Reißverschlusssystem
USD913844S1 (en) * 2018-11-09 2021-03-23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Pair of stoppers for zippers
CN112641175B (zh) * 2020-11-09 2022-12-23 垦青(浙江)拉链有限公司 一种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
US11805864B1 (en) * 2022-05-09 2023-11-07 Kcc Zipper Co., Ltd. Lower stop device of an anti-pinch zipper and its assembly structure
US11939786B1 (en) * 2023-08-21 2024-03-26 William Huang Combinable 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6802A (en) * 1948-11-26 1950-10-24 Nat Fastener Corp Slide fastener stop blank
GB2099499A (en) * 1981-05-28 1982-12-08 Yoshida Kogyo Kk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TW201034596A (en) * 2009-03-31 2010-10-01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quick open-type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2871A5 (zh) * 1970-03-31 1971-12-10 Fflb
JPS6018096B2 (ja) 1981-05-19 1985-05-08 岩崎通信機株式会社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S6373014A (ja) 1986-09-16 1988-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体燃料燃焼装置の制御回路
JPH073925Y2 (ja) * 1986-10-31 1995-02-0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開離嵌插具
US7036191B2 (en) * 2003-04-21 2006-05-02 Chang-Wen Tsaur Lower stop of zipper
CN102245047B (zh) 2009-03-31 2014-05-14 Ykk株式会社 带插接-分开件的拉链
KR101423441B1 (ko) * 2010-08-11 2014-07-24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9565905B2 (en) * 2013-01-21 2017-02-14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Lower stop assembly for quick release slide fasteners
US9220324B1 (en) 2013-05-23 2015-12-29 Daron D. Nunn Breakaway zipper with notched box and elongated pi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6802A (en) * 1948-11-26 1950-10-24 Nat Fastener Corp Slide fastener stop blank
GB2099499A (en) * 1981-05-28 1982-12-08 Yoshida Kogyo Kk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TW201034596A (en) * 2009-03-31 2010-10-01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quick open-type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45642A1 (ja) 2015-10-01
TW201542127A (zh) 2015-11-16
CN105979816B (zh) 2019-03-08
US20170127771A1 (en) 2017-05-11
CN105979816A (zh) 2016-09-28
DE112014006519T5 (de) 2016-12-15
US9770075B2 (en)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762B (zh)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JP622526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
TWI363603B (zh)
TWI569745B (zh) A slide fastener, a closure member, and a slider body
TWI418315B (zh) zipper
WO2012020587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32152B (zh) zipper
TW201238512A (en) Slide fastener with openable/meshable strips
TWI391104B (zh) Invisible zipper
EP3626099A1 (en) Slide fastener
WO201416765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TWI583322B (zh) Zipper with slider
WO2016203620A1 (ja)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20140033484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634939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617256B (zh) 滑件及拉鏈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TWI459912B (zh) zipper
TWI577304B (zh) Zipper slide
TWI743359B (zh) 拉鏈用滑件
WO2017104008A1 (ja) 止具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14974B (zh) zipper
TW201302120A (zh) 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