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101B - Sewing machine within the presser foo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wing machine within the presser foo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101B
TWI384101B TW094132815A TW94132815A TWI384101B TW I384101 B TWI384101 B TW I384101B TW 094132815 A TW094132815 A TW 094132815A TW 94132815 A TW94132815 A TW 94132815A TW I384101 B TWI384101 B TW I3841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r foot
inner presser
link
sewing machine
se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32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9452A (en
Inventor
Katsuaki Sakai
Shinsuke Misu
Original Assignee
Juk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Kk filed Critical Juki Kk
Publication of TW20061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1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05B29/08Presser feet comprising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02Mechanical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Description

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
背景技術
迄今,如刺繡縫紉機等不使用送布齒而使布沿XY方向移動並進行縫製之縫紉機,為防止布因與車針之摩擦而與針一起上升並起皺,裝設有於車針上升時可將車針貫穿部附近之布壓至下方之內壓腳裝置。該裝置通常於車針開始上升離開布時以內壓腳將布壓至下方,當車針完全上升離開布後,內壓腳與車針一起上升。
如此之內壓腳裝置,目前已有可使上下移動內壓腳之搖動體之搖動支點位移,以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如其他內壓腳裝置包括可調節構成可旋動凸輪或旋鈕而使內壓腳上下移動的搖動體之連桿之傾斜角度,而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之內壓腳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特開平7-17827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9-253365號公報
發明揭示
然而,於專利文獻1中,因為搖動中心位移,改變了內壓腳的高度,會使衝程產生極大變化。又,由於欲使內壓腳上升至退避位置,搖動中心必須有相當程度的位移,故若不隨著內壓腳衝程之調整而調整搖動中心,則無法保持一定的內壓腳高度。
於專利文獻2中,使凸輪旋動而變化連桿之傾斜角度以變更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時,若與布料有高度差,則搖動體及凸輪會反覆進行抵接與分離,故容易損傷彼此之抵接面。又,由於內壓腳高度會因應內壓腳衝程而不同,故於傾斜構成搖動體之連桿以退避內壓腳時,必須根據此時之內壓腳衝程調整連接體之傾斜角度。
因此,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而成者,目的在提供一種無須改變內壓腳衝程,即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
為解決以上課題,記載於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之發明係一種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係具有:內壓腳(29),係可於縫製時將布料壓在針板上者;及內壓腳搖動機構(M1: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係輸出沿著該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之搖動者,其特徵在於更具有:內壓腳連桿構件(24),係接續前述內壓腳(29)及前述內壓腳搖動機構(M1: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且彼此之接續部(P1、P2)間之距離可改變者。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由於內壓腳連桿構件之與內壓腳之接續部、及與內壓腳搖動機構之接續部間之距離可以改變,故可改變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藉此,可完全不用調節內壓腳搖動機構,故無須改變內壓腳搖動機構之內壓腳衝程量,即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其中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24)係由複數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直列地連結構成,且相鄰接之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可變化連接角度,而可改變前述接續部(P1、P2)間之距離(L)。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以構成內壓腳連桿構件之連桿間之連結部位作為支點,將該支點位移至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而彎曲連桿構件,則相鄰接之連桿所成之角度會產生變化,且內壓腳連桿構件中之與內壓腳之接續部及與內壓腳搖動機構之接續部間的距離會因應該角度產生變化。隨著該距離之變化,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其中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24)係由兩個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直列地連結構成,且該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具有:引導構件(34),係可使連結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之連桿(P3)向前述連桿之直列方向(D2)移動,且可限制向橫越前述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之移動者;移動機構(移動連桿36),係可使該引導構件(34)向橫越前述連桿(第3連桿20、第4連桿22)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移動者;驅動機構(馬達42),係驅動該移動機構(移動連桿36)者。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藉由驅動移動機構,移動機構可使引導構件向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移動,則連結連桿之連結部可藉由引導構件向內壓腳之上下方向移動,由於向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故連結部會隨著引導構件位移。藉由連結部由引導構件引導而位移,內壓腳連桿構件會在連結部彎曲,而相鄰接之連桿之角度會產生變化,且內壓腳連桿構件中之與內壓腳之接續部及與內壓腳搖動機構之接續部間的距離會因應該角度產生變化。隨著該距離之變化,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藉此,可完全不用調節內壓腳搖動機構,故無須改變內壓腳搖動機構之內壓腳衝程量,即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其中前述引導構件(34)之上端部(34t)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縫紉機框體(縫紉機外框部15)上。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藉由將引導構件之上端部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縫紉機框體上,可使引導構件向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移動。
藉此,可以簡單之機構發揮引導構件之機能。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其中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24)係構成為可使前述內壓腳(29)移動至相對前述針板之內壓腳高度(P4)及縫製結束後之退避高度位置(P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可以內壓腳連桿構件之一個驅動源使內壓腳連桿構件移動至內壓腳高度位置及退避高度位置。
藉此,可減少構件之數目,並達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其中前述內壓腳搖動機構(M1: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具有接續於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24),且可朝上下方向(D1)搖動之內壓腳搖動部(第2連桿11),且該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具有:賦勢機構(螺旋彈簧16),係於前述內壓腳搖動部(第2連桿11)之與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24)之接續部位(P1)向上方移動時,可賦與將該接續部位(P1)向下拉之勢能者;內壓腳退避機構(M2:內壓腳升降凸輪45、內壓腳上升構件46、滾輪47),係可使前述內壓腳(29)上升至縫製結束後之退避高度位置(P5)者;解除機構(51:旋動連桿52、調節連桿53),係以藉由前述驅動機構(馬達42)所驅動之前述移動機構(移動連桿36),於前述引導構件(34)達到預定之移動量時,可解除前述賦勢機構(螺旋彈簧16)對前述接續部位(P1)之賦與之勢能者。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根據內壓腳退避機構使內壓腳向退避位置上升,則內壓腳搖動部與內壓連桿構件之接續部位朝上方移動,而賦勢機構賦與將該接續部位向下拉之勢能。另一方面,內壓腳向退避位置上升時,由於連結各連桿之連結部可藉由引導構件向內壓腳之上下方向移動,且向橫越內壓腳上下方向之方向之移動被限制住,故連結部可隨著引導構件位移。藉由連結部由引導構件所引導而位移,內壓腳連桿構件可在連結部彎曲,而相鄰接之連桿之角度會產生變化,且內壓腳連桿構件中之與內壓腳之接續部及與內壓腳搖動機構之接續部間的距離會因應該角度產生變化。在此,解除機構藉由以驅動機構所驅動之移動機構,於引導構件達到預定之移動量時,解除賦勢機構向接續部位之賦勢。
藉此,可在內壓腳上升至退避位置途中解除會妨礙上升之賦勢機構所賦與勢能之力,故可以比以往較少之力使內壓腳移動至退避位置。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更包含:記憶機構(記憶體102),係可記憶對應記錄前述驅動機構(馬達42)之驅動量及根據該驅動量之前述內壓腳相對前述針板之高度之內壓腳資料(104b)者;控制機構(控制裝置100),係可根據記憶於該記憶機構(記憶體102)之前述內壓腳資料(104b)控制前述驅動機構(馬達42)之驅動者。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控制機構可讀取記憶於記憶機構之內壓腳資料,且根據讀取出之內壓腳資料控制驅動機構之驅動。
藉此,由於僅需於事前使記憶機構記憶內壓腳資料,而無需算出縫製時為得到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所需之驅動機構之驅動量,來設定驅動機構之驅動量,故可提高縫製作業之效率。
記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更包含:記憶機構(記憶體102),係可記憶對應記錄前述驅動機構(馬達42)之驅動量及根據該驅動量之前述內壓腳相對前述針板之高度之內壓腳資料(104b)者;控制機構(控制裝置100),係根據記憶於該記憶機構(記憶體102)之前述內壓腳資料(104b)控制前述驅動機構(馬達42)之驅動者。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控制機構可讀取記憶於記憶機構之內壓腳資料,且根據讀取出之內壓腳資料控制驅動機構之驅動。
藉此,由於僅需於事前使記憶機構記憶內壓腳資料,而無需算出縫製時為得到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所需之驅動機構之驅動量,來設定驅動機構之驅動量,故可提高縫製作業之效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發明,因完全不用調節內壓腳搖動機構,故無須改變內壓腳搖動機構之內壓腳衝程,即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可以簡單之機構發揮引導構件之功能。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可減少構件之數目,並達到降低成本之目的。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可在內壓腳上升至退避位置途中解除會妨礙上升之賦勢機構賦與勢能之力,故可以比以往較少之力使內壓腳移動至退避位置。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發明,由於僅需於事前使記憶機構記憶內壓腳資料,而無需算出縫製時為得到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所需之驅動機構之驅動量,來設定驅動機構之驅動量,故可提高縫製作業之效率。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以下參照圖示詳細說明關於本發明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之最佳型態。
[第1實施型態] <內壓腳裝置之構成>
如第1圖~第3圖所示,內壓腳裝置1設置於上軸2上,其係可依上下方向驅動前端設置有車針之針棒者。上軸2上固定有偏心凸輪3,而該偏心凸輪3則連結接續連接環4。接續連接環4連結搖動軸聯結器5,而搖動軸聯結器5則連結至搖動軸6之一端部。
搖動軸6之另一端部固定有可調節內壓腳上下方向D1之移動量之內壓腳調節腕7之基端部。內壓腳調節腕7上形成有有溝凸輪7a。該有溝凸輪7a為弧狀之長孔,且該有溝凸輪7a之預定位置與第1連桿8之一端部藉由調節螺帽9及有肩螺釘10可自由旋動地被固定住。而該固定位置形成於由與搖動軸6軸心線交叉之位置,至該交叉位置到內壓腳調節腕7一端側之預定位置為止之範圍間,在此範圍內可依所需進行調節。
第1連桿8之另一端部以有肩螺釘12可自由旋動地與第2連桿11較長之部分相連結。又,與調節螺帽9接合之有溝凸輪7a於(後述之)內壓腳29在上下往復運動之下死點時,會成為以有肩螺釘12為中心之圓弧的一部分。而第2連桿11之背面側連結有決定位置連桿13。
決定位置連桿13在其中央部附近藉由有肩螺釘14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作為框體之縫紉機外框15,而有肩螺釘14之位置則與內壓腳29位於下死點時之有肩螺釘12之位置相同。
決定位置連桿13之一端部形成有彈簧掛部13a,又,縫紉機外框15上固定有彈簧掛部15a,於該兩彈簧掛部間架有螺旋彈簧16,其賦勢使具有彈簧掛部13a之決定位置連桿13之一端部下降至下方。即,螺旋彈簧16在作為內壓腳搖動部之第2連桿11與第3連桿20之連桿位P1移動至上方時,會產生賦勢機構之機能而將連桿位P1往下拉。決定位置連桿13之另一端部連結有擋止部17,並以一個有肩螺釘18連結第2連桿11之一端部及決定位置連桿13之另一端部。又,擋止部17以有肩螺釘14與決定位置連桿13一起自由旋動地裝設於縫紉機外框15上。於擋止部17之一端部17a上方設有可限制擋止部17旋動至上方之限制構件19。另,該限制構件19也可由縫紉機外框15之一部分代用。此外,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構成內壓腳搖動機構M1。
第2連桿11之另一端部上以有肩螺釘21可自由旋動地連結第3連桿20之一端部。第3連桿20之另一端部上以有肩螺釘23可自由旋動地連結有第4連桿22之一端部,使之排成第3連桿20之長方向之直列。該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構成內壓腳連桿構件24。
第4連桿22之另一端部以有肩螺釘26連結著連接仲介板25。連接仲介板25上固定著內壓桿聯結器27而內壓桿聯結器27上則保持有依上下方向延伸之內壓桿28。內壓桿28之下端部安裝有內壓腳29,可於縫製時將布料壓在針板上。內壓桿28之上端部設有螺旋彈簧30,並以螺栓31及螺帽32裝配於內壓桿聯結器27上。
有肩螺釘23與角榫33及引導構件34共同連結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即,第4連桿22之正面側設置有引導構件34,該引導構件34之正面側設有角榫33,而以一個有肩螺釘23連結第3連桿20、第4連桿22、角榫33及引導構件34。
角榫33擔任間隔物之角色,可填充有肩螺釘23、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之連結部P3之間的空隙,並可防止各連桿喀嗒作響,使各構件可順利運作。
引導構件34係略呈三角形之板材,上端部34t以有肩螺釘35可自由旋動地裝配於縫紉機外框15上。引導構件34之下端部附近形成有上下方向較長之長孔34a。該長孔34a較有肩螺釘23之螺紋部之直徑稍大,而有肩螺釘23插入該長孔34a。即,引導構件34可移動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之連結部P3於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並且限制往橫越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之移動。
又,引導構件34上以有肩螺釘37於長孔34a附近可自由旋動地連結有移動連桿36之一端部,而移動連桿36可作為使引導構件34向橫越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直列方向之方向移動之移動機構。移動連桿36之另一端部連結有偏心凸輪38,該偏心凸輪38連結可變軸39之一端部。可變軸39之另一端部連結有可透過軸承40、斜齒輪41作為驅動機構之馬達42。即,馬達42之動力依照可變軸39、偏心凸輪38、移動連桿36之順序傳達,並可使移動連桿36移動引導構件34。
斜齒輪41與斜齒輪43相咬合,使馬達42之驅動可輸出至與可變軸39之軸方向垂直之方向D5。斜齒輪43之後端同軸上連結有軸承44、內壓腳升降凸輪45等。
如第4圖~第6圖所示,內壓腳升降凸輪45以通過旋動中心為界,一方面,旋動中心至外周面之距離形成大致相同之圓弧狀(以下稱為維持部45a);另一方面,旋動中心至外周面之距離較維持部45a之旋動中心至外周部之距離大,且為平滑變化之形狀(以下稱為變化部45b)。
內壓腳升降凸輪45可升降內壓腳上升構件46,其係可使內壓腳29上升至縫製結束後之退避高度位置P5者,而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外周面抵接於設置於內壓腳上升構件46之一端部之圓筒狀滾輪47外周面。即,當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維持部45a與滾輪47抵接時,內壓腳上升構件46不會上升(參照第4圖);但是當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變化部45b與滾輪47抵接時,內壓腳上升構件46便會上升(參照第5圖及第6圖)。即,內壓腳升降凸輪45、內壓腳上升構件46及滾輪47構成內壓腳退避機構M2。
內壓腳上升構件46在其中腹部藉由銷48可自由旋動地裝設於縫紉機外框15上。且內壓腳上升構件46之他端部設置於內壓腳聯結器27下方之位置,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變化部45b與滾輪47抵接而使內壓腳上升構件46之另一端部上升,藉此可使內壓腳聯結器27上升、內壓腳29上升至原高部位置P5(參照第6圖)。又,於縫紉機外框15中,內壓腳上升構件46較上方之位置設置有彈簧掛部49,該彈簧掛部49架有螺旋彈簧50之一端部,而螺旋彈簧50之另一端部架設於內壓腳上升構件46之一端部附近。藉此可使內壓腳上升構件46之一端部一直得到向上之力。
<內壓腳裝置之控制系>
如第7圖所示,內壓腳裝置1藉由作為控制機構之控制裝置100控制縫製動作。控制裝置100具有進行各種處理之CPU101、及作為記憶程式或資料等之記憶機構之記憶體102。
記憶體102由CPU101進行處理之作業區域103、記錄用於處理之資料之資料區域104、記憶可使內壓腳裝置1進行各種動作之程式之程式區域105所形成。
資料區域104中記憶有根據縫製於布上圖案之馬達42的驅動模式資料104a。又,資料區域104中記憶有內壓腳資料104b,其係對應記錄馬達42之驅動量及內壓腳29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者。
程式區域105中記憶有控制程式105a,其係可根據記憶於資料區域104中之驅動模式資料104a而控制馬達42之驅動者。又,程式區域105中記憶有控制程式105b,其係根據記憶於資料區域104中之內壓腳資料104b控制馬達42之驅動者。
<縫製時之內壓腳動作>
接著,說明具有上述構成之內壓腳裝置1之動作。
驅動上軸馬達(省略圖示)使偏心凸輪3旋動時,接續連接環4的前端向略垂直於上軸2之軸線的方向(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搖動,連結於接續連接環4之搖動軸聯結器5也向同方向搖動。藉由搖動軸聯結器5之搖動,搖動軸6也跟著搖動,故以第1連桿8之一端部作為搖動支點,第1連桿8之另一端部向略垂直於搖動軸6軸線之方向(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搖動。隨著第1連桿8之另一端部的搖動,第2連桿11之另一端部向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搖動,連結於第2連桿11另一端部之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向其直列方向(上下方向)D2搖動。隨著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之搖動,連結第4連桿22之內壓桿28沿上下方向D1向下方移動,故內壓腳29也向上下方向移動。
<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高度位置調節動作>
接著,說明具有上述構成之內壓腳裝置1中之內壓腳高度位置P4之調節動作。
藉由CPU101實行控制程式105a或控制程式105b,馬達42根據記憶於資料區域104之驅動模式資料104a或內壓腳資料104b開始驅動。
馬達42之驅動透過斜齒輪41、軸承40傳達至可動軸39,使可動軸39開始旋動。藉由可動軸39之旋動,偏心凸輪38也開始旋動,移動連桿36向略垂直於可動軸39軸線之方向(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搖動。藉由移動連桿36之搖動,引導構件34向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搖動。
此時,如第8圖所示,以引導構件34之長孔34a連結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連結部P3之有肩螺釘23,由於其螺紋部分被長孔34a限制住往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之移動,故由搖動所傳來之力無處可洩;有肩螺釘23沿著長孔34a往上方移動,隨著有肩螺釘23跟著引導構件34之移動,排成直列互相連結之第3連接部20與第4連接部22兩者之角度θ發生變化;內壓腳連接構件24變成略呈ㄑ字形。內壓腳連接構件24變成略呈ㄑ字形時,內壓腳連接構件24之兩端部間的距離L,換言之,即第3連接部20之一端部與第4連接部22之另一端部間之距離L會變短,內壓腳29會沿著上下方向D1移動至上方。藉此可調節內壓腳29從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位置P4。
<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退避動作>
接著,說明縫製結束後內壓腳29移動至退避高度位置P5時之動作。
內壓腳高度位置P4之調節係藉由調節各連桿比並使馬達42在0°~180°之範圍內旋動而進行;內壓腳29之退避係藉由使馬達42在180°~360°之範圍內旋動而進行。
即,調節內壓腳高度位置P4時,馬達42在0°~180°之範圍內旋動,則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維持部45a會抵接滾輪47;內壓腳29退避時,馬達42在180°~360°之範圍內旋動,則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變化部45b會抵接滾輪47而連結各部。
因此,如第4圖~第6圖所示,由於馬達42在0°~180°之範圍內旋動,故維持部45a抵接於滾輪47而內壓腳上升連桿46不會旋動。因此,內壓腳上升連桿46不會將內壓桿聯結器27推至上方,可僅調節內壓腳高度位置P4。然而,縫製結束後馬達42在180°~360°範之圍內旋動,則變化45b抵接至滾輪47而將內壓腳上升連桿46之一端部壓至下方。然後,內壓腳上升連桿46以銷48為支點旋動,內壓腳上升連桿46之另一端部移動至上方,將設置於移動路程上之內壓桿聯結器27推至上方。藉此,內壓腳29可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P5。
<第1實施型態之作用效果>
根據第1實施型態中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由於移動連桿36藉由驅動馬達42使引導構件34向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移動,則連結連桿之連結部P3之有肩螺釘23藉由引導構件34可向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移動,而被限制住往橫越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之移動,故有肩螺釘23由引導構件34之長孔34a引導而位移。藉此,內壓腳連桿構件24在有肩螺釘23之位置彎曲,鄰接之連桿所成之角度θ產生變化,因應該角度θ內壓角連桿構件24與內壓腳29之接續部P2及與第2連桿11之接續部P1間之距離L產生變化。隨著該距離L之變化,可以改變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位置P4。藉此,由於可完全不需調節第1連桿8及第2連桿11之連桿比,故可不改變內壓腳搖動機構M1之內壓腳衝程,而可調節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位置P4。
又,藉由將引導構件34之上端部34t可自由旋動地裝置於縫紉機外框15上,有肩螺釘23可使引導構件34向垂直第3連桿20與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D2之方向D3移動。藉此,可以簡單之機構發揮引導構件34之機能。
且,由於可以一個馬達42使內壓腳連桿構件24移動至內壓腳高度位置P4及退避高度位置P5,故可減少構件數量,達到降低成本之效果。
又,CPU101藉由實行控制程式105a,讀取記憶於記憶體102之驅動模式資料104a,根據所讀取出之驅動模式資料104a控制馬達42。藉此,由於僅需於事前將驅動模式資料104a記憶於記憶體102,而無需於縫製時考慮馬達42之驅動模式來作設定,故可提高縫製作業之效率。
且,CPU101藉由實行控制程式105b,讀取記憶於記憶體102之內壓腳資料104b,根據所讀取出之內壓腳資料104b控制馬達42。藉此,由於僅需於事前將內壓腳資料104b記憶於記憶體102,而無需於縫製時算出對於內壓腳29相對針板的高度所需之馬達42之驅動量而設定馬達42之驅動量,故可提高縫製作業之效率。
[第2實施型態] <內壓腳裝置之構成>
第2實施型態之內壓腳裝置1G之構成係可較第1實施型態以較少的力使內壓腳29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P5者。另,內壓腳裝置1G將移動連桿36變更為移動機構51,其係也具有可解除螺旋彈簧16賦予第2連桿11勢能之解除機構之機能者,因其他部分皆與第1實施型態之構成相同,故對同一符號省略其說明。
如第9圖所示,移動機構51具有:一端部連結於可動軸39之旋動連桿52;及一端部連結於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另一端部連結於引導構件55之調節連桿53。
調節連桿53之一端部形成為鉤狀,在其中央部附近可自由旋動地裝設於縫紉機外框15上。調節連桿53之一端部上形成有鉤狀之長孔53a,在該長孔53a上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藉由銷連結調節連桿53。調節連桿53其長方向沿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配置,一端部延伸至略垂直於內壓腳29上下方向D1之方向D6且呈鉤狀。調節連桿53之另一端部上形成有長孔53b,在該長孔53b上引導構件55藉由銷連結調節連桿53。
又,旋動連桿52及調節連桿53之位置關係,於縫製時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如第9圖所示,在調節連桿53之長孔53a中最接近旋動中心C1之部位卡合;於縫製結束後之退避時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如第10圖所示,在調節連桿53之長孔53a中最靠近一端部之部位卡合。
引導構件55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地係一略呈三角形狀之板材,上端部55t可自由旋動地裝設於縫紉機外框15,於下端部附近形成有長孔55a。在該長孔55a藉由有肩螺釘223連結有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
<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退避動作>
接著,說明縫製結束後將內壓腳29移動至退避高度位置時之動作。
馬達42在180°~360°之範圍內旋動時,內壓腳升降凸輪45之變化部45b會抵接於滾輪47,且將內壓腳上升連桿46之一端部壓下至下方。然後,內壓腳上升連桿46以銷48為支點旋動,內壓腳上升連桿46之另一端部向上方移動,將設置於移動路徑上之內壓桿聯結器27推至上方。在此,由於內壓腳升降凸輪45與可動軸39一起藉由馬達42旋動,故可動軸39與該動作併行而旋動,而裝設於可動軸39上之旋動連桿52向逆時針方向旋動。藉由旋動連桿52之旋動,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沿著長孔53a向調節連桿53之一端部側移動。此時,調節連桿53向順時針方向旋動,引導構件55也向順時針方向旋動。旋動連桿52之另一端部移動至長孔53a之彎折部位53c時,旋動連桿52沿著長孔53a向垂直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之方向D6移動。
藉此,可解除螺旋彈簧16所賦予之勢能,內壓腳上升連桿46可僅藉由抵抗螺旋彈簧30所賦予勢能之力而使內壓腳29上升。
<第2實施型態之作用效果>
根據第2實施型態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1G,藉由內壓腳上升連桿46使內壓腳29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P5時,第2連桿11與內壓腳連桿構件24之接續部位P1向上方移動,螺旋彈簧16賦與該接續部位P1向下之勢能。另一方面,使內壓腳29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P5時,由於連結連桿之連結部P3藉由引導構件55可向內壓腳29之上下方向D1移動,且限制住向橫越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之直列方向之方向D2的移動,故藉由連結部P3由引導構件55所引導而位移,內壓腳連桿構件24可在連結部P3彎曲,鄰接之連桿20、22所成之角度θ產生變化,因應該角度θ內壓腳連桿構件24與內壓腳29之接續部P2及與第2連桿11之接續部間之距離L會產生變化。在此,移動機構51藉由由馬達42所驅動之旋動連桿52使引導構件55達到所需之移動量時,解除螺旋彈簧16對接續部位P1所賦予之勢能。
藉此,由於可解除使內壓腳29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P5時途中會成為上升障礙之螺旋彈簧16所賦予之力,故可以較以往較少之力使內壓腳29移動至退避高度位置P5。
另,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構成內壓腳搖動機構M1之連桿數量、連結位置、連結順序皆可為任意,只要可輸出使內壓腳29向上下方向搖動者,其機構皆可自由變更。
又,於實施型態中,為得到所希望之內壓腳高度位置,須將必要之資料記憶於控制裝置100中,也可由作業者於每次縫製時設定馬達42之驅動量。
此外,即使不設置內壓腳升降凸輪45及內壓腳上升連桿46,只要使馬達42之輸出軸偏心而移動內壓腳29至退避高度位置P5即可。
1...內壓腳裝置
1G...內壓腳裝置
2...上軸
3...偏心凸輪
4...接續連接環
5...搖動軸聯結器
6...搖動軸
7...內壓腳調節腕
7a...有溝凸輪
8...第1連桿
9...調節螺帽
10...有肩螺釘
11...第2連桿
12...有肩螺釘
13...決定位置連桿
13a...彈簧掛部
14...有肩螺釘
15...縫紉機外框
15a...彈簧掛部
16...螺旋彈簧
17...擋止部
18...有肩螺釘
19...限制構件
20...第3連桿
21...有肩螺釘
22...第4連桿
23...有肩螺釘
24...內壓腳連桿構件
25...連接仲介板
26...有肩螺釘
27...內壓桿聯結器
28...內壓桿
29...內壓腳
30...螺旋彈簧
31...螺栓
32...螺帽
33...角榫
34...引導構件
34a...長孔
34t...上端部
35...有肩螺釘
36...移動連桿
37...有肩螺釘
38...偏心凸輪
39...可變軸
40...軸承
41...斜齒輪
42...馬達
43...斜齒輪
44...軸承
45...內壓腳升降凸輪
45a...維持部
45b...變化部
46...內壓腳上升構件
47...滾輪
48...銷
49...彈簧掛部
50...螺旋彈簧
51...移動機構(解除機構:旋動連桿52、調節連桿53)
52...旋動連桿
53...調節連桿
53a...長孔
53b...長孔
53c...彎折部位
55...引導構件
55t...上端部
55a...長孔
100...控制裝置
101...CPU
102...記憶體
103...作業區域
104...資料區域
104a...驅動模式資料
104b...內壓腳資料
105...程式區域
105a...控制程式
105b...控制程式
C1...旋動中心
D1...內壓腳之上下方向
D2...連桿之直列方向
D3...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
M1...內壓腳搖動機構(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
M2...內壓腳退避機構(內壓腳升降凸輪45、內壓腳上升構件46、滾輪47)
P1、P2...接續部(接續部位)
P3...連結部
P4...內壓腳高度位置
P5...退避高度位置
L...接續部間之距離
θ...鄰接之連桿所成之角度
第1圖係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高度調節前之側視圖。
第2圖係內壓腳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內壓腳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第4圖係說明內壓腳之退避機構(退避前)之側視圖。
第5圖係說明內壓腳之退避機構(退避中)之側視圖。
第6圖係說明內壓腳之退避機構(退避後)之側視圖。
第7圖係控制裝置之構成方塊圖。
第8圖係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高度調節後之側視圖。
第9圖係第2實施型態之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退避前之側視圖。
第10圖係第2實施型態之內壓腳裝置之內壓腳退避後之側視圖。
1...內壓腳裝置
7...內壓腳調節腕
7a...有溝凸輪
8...第1連桿
11...第2連桿(內壓腳搖動部)
12...有肩螺釘
13...決定位置連桿
20...第3連桿
22...第4連桿
23...有肩螺釘
27...內壓桿聯結器
28...內壓桿
29...內壓腳
33...角榫
34...引導構件
34t...引導構件之上端部
34a...長孔
35...有肩螺釘
36...移動連桿
37...有肩螺釘
38...偏心凸輪
42...馬達
45...內壓腳升降凸輪
46...內壓腳上升構件
47...滾輪
48...銷
M1...內壓腳搖動機構(第1連桿8、第2連桿11、決定位置連桿13)
D1...內壓腳之上下方向
D2...連桿之直列方向
D3...橫越連桿直列方向之向
P1...接續部(接續部位)
P2...接續部(接續部位)
P3...連結部
L...連接部間之距離

Claims (5)

  1. 一種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係具有:內壓腳,可於車針從藉由外壓腳所保持之縫製物拔出時壓住該縫製物,內壓腳搖動機構,可使內壓腳與前述車針之上下移動同時上下移動者,及內壓腳連桿構件,係配置於前述內壓腳及前述內壓腳搖動機構間,且構成為可改變彼此之接續部間距離者,其中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係由二個連桿直列地連結構成,且可使相鄰之連桿所形成之角度變化而可改變前述接續部間之距離,又,該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具有:引導構件,係可使連結各連桿之連結部向前述連桿之直列方向移動,且限制向橫越前述連桿直列方向之移動者;移動機構,係可使該引導構件向橫越前述連桿直列方向之方向移動者;及驅動機構,係可驅動該移動機構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其中前述引導構件之上端部可自由旋動地安裝於縫紉機框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其中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係構成為可使前述內壓腳移動至相對針板之內壓腳高度位置及縫製結束後之退避 高度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其中前述內壓腳搖動機構具有接續於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且可朝上下方向搖動之內壓腳搖動部,且該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具有:賦勢機構,係於前述內壓腳搖動部之與前述內壓腳連桿構件之接續部位向上方移動時,可賦與將該接續部位向下之勢能者;內壓腳退避機構,係可使前述內壓腳上升至縫製結束後之退避高度位置者;及解除機構,係於以藉由前述驅動機構所驅動之前述移動機構使前述引導機構達到預定之移動量時,解除前述賦勢機構對前述接續部位賦與之勢能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之縫紉機之內壓腳裝置,更包含:記憶機構,係可記憶對應記錄前述驅動機構之驅動量及根據該驅動量之前述內壓腳相對針板之高度的內壓腳資料者;及控制機構,係可根據記憶於該記憶機構之前述內壓腳資料控制前述驅動機構之驅動者。
TW094132815A 2004-10-12 2005-09-22 Sewing machine within the presser foot device TWI384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97662A JP4526917B2 (ja) 2004-10-12 2004-10-12 ミシンの中押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9452A TW200619452A (en) 2006-06-16
TWI384101B true TWI384101B (zh) 2013-02-01

Family

ID=3637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2815A TWI384101B (zh) 2004-10-12 2005-09-22 Sewing machine within the presser foot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26917B2 (zh)
KR (1) KR101240382B1 (zh)
CN (1) CN1760422B (zh)
TW (1) TWI384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0212B2 (ja) * 2006-08-10 2012-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プログラム
JP4905943B2 (ja) * 2006-09-29 2012-03-28 株式会社スズテック 育苗箱の隅部床土押圧装置およびその設定方法
JP5427355B2 (ja) * 2007-12-12 2014-02-26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中押さえ装置
JP5253992B2 (ja) * 2008-12-24 2013-07-31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5253993B2 (ja) * 2008-12-24 2013-07-31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JP5982108B2 (ja) 2011-10-04 2016-08-31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縫い付け方法及び装置
JP5969835B2 (ja) 2011-10-04 2016-08-17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縫い付け方法及び装置、身頃セット方法及び装置
CN103842275B (zh) 2011-10-04 2016-06-01 Juki株式会社 布带送出装置、以及布带缝制装置
JP6031272B2 (ja) 2011-10-07 2016-11-24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縫い付け装置
KR101495287B1 (ko) * 2014-07-29 2015-02-24 김광연 재봉틀의 기종 가변 및 전환장치
CN106319774B (zh) * 2015-06-17 2018-11-16 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内压脚装置
JP7253904B2 (ja) 2018-11-22 2023-04-07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7067A (ja) * 1998-01-19 1999-08-03 Barudan Co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2593A (ja) * 1991-05-01 1992-11-19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3485341B2 (ja) * 1993-12-24 2004-01-13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中押え高さ調整装置
JP3734301B2 (ja) * 1996-03-22 2006-01-11 Juki株式会社 自動縫いミシンの中押え装置
TW363095B (en) * 1997-05-09 1999-07-01 Barudan Co Ltd Suppresser of sewing machine
JP3945891B2 (ja) * 1998-02-27 2007-07-18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中押え機構
CN2505496Y (zh) * 2001-11-19 2002-08-14 卓瑞荣 缝纫机电磁式压具驱动结构
JP4008802B2 (ja) * 2002-12-09 2007-11-1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7067A (ja) * 1998-01-19 1999-08-03 Barudan Co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26917B2 (ja) 2010-08-18
KR101240382B1 (ko) 2013-03-08
JP2006109922A (ja) 2006-04-27
CN1760422B (zh) 2011-12-28
TW200619452A (en) 2006-06-16
KR20060052183A (ko) 2006-05-19
CN1760422A (zh) 200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101B (zh) Sewing machine within the presser foot device
JP3485341B2 (ja) ミシンの中押え高さ調整装置
JPH0450039B2 (zh)
KR101240386B1 (ko) 재봉기
JP4890847B2 (ja) ミシンの中押さえ装置
JP2006102396A (ja) ミシン
JP4261698B2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機構
JP2006239301A (ja) ミシン
JP5142568B2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KR101266356B1 (ko) 재봉기의 중심 노루발 장치
JP2007289336A (ja) ミシン
JP5253992B2 (ja) ミシン
JP2008086370A (ja) ミシン
KR101296282B1 (ko) 재봉기
JP2019051242A (ja) ミシンの送り歯傾き調節機構
JP3107846B2 (ja) ミシン
JP2006158651A (ja) ミシン
JPH07328258A (ja) 上送り機構を備えた偏平縫いミシン
JP3083339B2 (ja) 刺しゅう機能付きミシンの押え高さ調整装置
JPS6357077B2 (zh)
CN209162364U (zh) 一种智能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JP2023056769A (ja) ミシンの押え装置
JP5037109B2 (ja) ミシン
JP2008173480A (ja) 刺繍ミシンの布材押え部材昇降装置
JP2008212320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さ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