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569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75697B TWI375697B TW096130024A TW96130024A TWI375697B TW I375697 B TWI375697 B TW I375697B TW 096130024 A TW096130024 A TW 096130024A TW 96130024 A TW96130024 A TW 96130024A TW I375697 B TWI375697 B TW I37569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esin
- optical laminate
- glare
- refractive index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64—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with transparent or protective co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1375697 九、發明說明 本發明係爲伴隨以日本專利申請2006-221193號爲基 礎之巴黎條約優先權之利益者。因此,本說明書係包含該 基礎專利申請之說明書的全部內容者。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CRT、PDP、液晶顯示板等之顯示裝置 所使用的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先前技術】 如陰極線管顯示裝置(CRT )、電漿顯示裝置 (PDP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ELD )、及液晶顯示裝置 (LCD)之影像顯示裝置中,要求防止因外光反射或影像 映入所導致對比性降低、視認性降低的情形。因此,一般 而言使用光散射原理或光學干涉原理,以減低影像映入或 反射率爲目的 '在影像顯Tpc裝置之最表面上設置防止反射 層合體。 以往,影像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爲調整光學 特性且實現優異的影像顯示時,可使用防眩性層合體作爲 防止反射層合體之一,係爲已知。防眩性層合體係利用作 爲以防止於影像顯示裝置內因外光反射或影像映入時導致 視認性降低的情形爲目的者。一般而言,防眩性層合體係 藉由在基材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予以實現。防眩 性層合體利用於以防止於影像顯示裝置內因外光反射或影 -5- 1375697 像映入時導致視認性降低爲目的者。
近年來’伴隨顯示板解像度高精細化之要求,防眩層 之凹凸形狀爲微細者。因此’採用該構成之防眩性層合 體’係以寬幅描繪大彎曲之凹凸形狀者,無法予以高精細 化’故沒有被採用。另外’伴隨顯示板解像度之高精細化 時所形成的凹凸形狀之微細化,雖可對應於要求顯示板解 像度之商精細化者’惟外光對顯示裝置表面之反射光而 言,會有使影像顯示面變白(白化),對比性降低等之指 摘。而且’該防眩性層合體使用於手提電腦等之影像顯示 表面時’雖可發揮一定程度的充分光學特性,惟在顯示裝 置內部來自背景燈背面之透過光,透過在顯示板最表面所 形成的防眩性層合體之凹凸形狀面時,該凹凸形狀擔任微 細透鏡的作用,被顯示的畫素等容易產生混亂狀態之「閃 爍現象」,不易發揮防眩性層合體本身之效果。因此,伴 隨顯示板解像度之高精細化,更爲要求有效地防止該「閃 爍現象」。 爲解決伴隨顯示板解像度之高精細化所產生的「閃爍 現象」之方法,係使用以提高鮮明度爲目的,使表面凹凸 緻密化,且藉由添加形成防眩層之樹脂與具有折射率差之 散射粒子以使防眩性層合體具有內部散射效果等之方法。 然而,任一方法對「閃爍現象」而言雖爲良好的解決方 法,惟會降低全體影像之視認性,另外,於防眩性層合體 中,防止高精細化顯示板之閃爍現象的方法,係爲因表面 白化或內部散射效果之白濁情形等導致對比性降低的主要 -6- 1375697
原因。因此,「防止閃爍現象」與「提高對比性」係爲交 替換位的關係,不容易同時滿足兩者。結果,例如於影像 顯示時含有艷黒感(具有如濕潤之光澤的黑色)之黑色再 現性、對比性等不佳。總之,在明室中黑色之階調表現, 特別是低階調時無法辨識黑色等級之差別,感度低。具體 而言,於黑色與灰色之顏色辨識中幾乎爲色盲,且無法辨 識同一色調的黑色。換言之,提高防止閃爍現象之性能的 防眩性層合體,對於此等之視認性顯著降低。 另外,於藉由光干涉以防止反射的方法中,藉由使透 明、具有平滑的最表面之硬性塗覆層高折射率化,且於其 上設置低折射率層等之方法,可控制各層之折射率及膜 厚,係爲已知。藉由該方法,由於可使對比性良好,且使 反射率控制於儘可能之低値(例如反射 Y値約爲0. 1〜 0.8%),可有效地防止外部物質之影像映入顯示畫面表 面。然而,該方法大多會產生不易控制塗膜之膜厚等生產 性問題,由於多數材料爲高價品,故無法以廉價予以大量 生產。而且,雖可爲反射率極低者,惟視顯示裝置之使用 環境而定,無法充分防止映入情形。例如,於白色牆壁之 室內時,該白色牆壁之表面平滑,會產生白色映入等之現 象。另外,雖可藉由光干涉使反射率降低,惟由於產生干 涉色,顯示畫面之白及黑中會變成帶有紅色及藍色的情 形。此外,反射率沒有相當低時,由於最表面平滑,故極 爲不易有效地防止映入情形。 另外,以往提案藉由使內部霧度値與全部霧度値之比 1375697
例調整於2〜1000’且使內部霧度値爲5%以上,形成光擴 散性良好的光擴散層(專利文獻1:特開平1 1 -295729 )。 此外,提案藉由使全部霧度値爲35%以上、50%以下,內 部霧度値爲20%〜40%以下,且使內部霧度値/全部霧度値 爲0.5以上、0.8以下,可有效地發揮防止閃爍現象及防 止白化現象之防眩性層合體(專利文獻 2:專利 37 03 133)。然而,本發明人等進行檢討結果,發現可防 止閃爍感、且可使明室中影像之艷黑感充分再現的防眩性 層合體仍未被開發。此外,開發使由黏合劑與無機塡充劑 所成的組成物被覆所形成的防止反射膜,由於會降低透過 影像之明亮度及解像度,故開發形成不含塡充劑之有機表 面硬化透明膜,且於其上被覆凹凸護墊予以硬化的防眩性 層合體(專利文獻3 :特開昭64-0 1 930 1號)。然而,該 防眩性層合體雖爲描繪連續的正弦曲線者,惟凸部、凹部 全部爲扭轉的形狀,沒有平坦部分存在,故該凹凸形狀無 法達成企求的黑色再現性及艷黑感。 因此,目前企求開發可有效地防止影像表面之閃爍現 象,且開發可達成防眩性與黑色再現性、即艷黑感之光學 層合體,特別是企求在液晶顯示裝置(LCD )、陰極線管 顯示裝置(CRT )、電漿顯示裝置(PDP )、電致發光顯 示裝置(ELD) '螢光顯示管、電界放射型顯示裝置用途 中,可使用的光學層合體。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 1 -295729公開公報 [專利文獻2]專利3 703 1 33號 -8- 1375697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昭64-019301號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等於本發明中發現可製得達成具有防眩性、 且可提高防止閃爍現象與改善對比性'即黑色再現性之艷 黑感(具有如濕潤之光澤的黑色)的光學層合體。本發明 係爲有鑑於該見解者。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發揮防眩性機能、與優異 的防止閃爍現象及黑色再現性,同時可實現視認性高的影 像顯示之光學層合體。 因此,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係爲由光透過性基 材、與在該光透過性基材上具備防眩層所成的光學層合 體,其特徵爲該防眩層之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狀所成, 以該光學層合體之全部霧度値定義爲Ha、該光學層 合體內部之霧度値定義爲Hi時,
H a超過0 %、未達9 0 %、
Hi超過0%、未達90%、以及 Hi/Ha爲0.8以上、未達1.0。 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由於可實現優異的防眩 性、具有艷黑感之黑色再現性,且可達成高鮮明度、與優 異的對比性、防止閃爍現象及防止文盲現象,故可提供給 各種顯示裝置使用的光學層合體。換言之,藉由本發明之 光學層合體,可提供一種習知防眩性層合體不易實現 '可 顯著改善在明室之黑色階調表現(具有光澤性之黑色再現 -9- 1375697 性)。具體而言,於進行動畫表示時之影像,可表現與僅 配置具有習知沒有凹凸形狀之平坦透明硬性塗覆層、或透 明硬性塗覆層及防止反射層之層合體的顯示裝置大約相同 的階調,且可提供文字輪廓之鮮明感、防止表面閃爍的影 像之光學層合體。特別是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具有 可顯著改善在明室中黒色之階調表現(具有光澤性之黑色 再現性)的影像效果。
此外,本發明之較佳形態,防眩層可不僅藉由一層形 成,且可藉由在具有凹凸形狀之底層凹凸層上形成表面調 整層予以形成。另外,亦可爲一層形成的防眩層、或在表 面調整層上層合其他光學機能層。該構成之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可於其凹凸形狀中主要存在有平滑、緩和扭轉的凹 凸形狀下,可使微細的凹凸形狀塡孔,發揮企求的防眩性 機能。而且,藉由表面調整層之形成,該防眩性光學層合 體可使光學層合體具有抗靜電、調整硬度、調整折射率、 防止污染等之各種機能。此處,本發明較佳形態之「具有 平滑、緩和扭轉之凹凸形狀」,係指在如習知技術之凹凸 形狀下,不爲描繪一般具有扭轉之正弦曲線形狀者,凸部 爲大且平滑的形狀,在凸部與凹部之間形成接近『平坦形 狀』之形狀。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中,藉由具有該凹凸形 狀,可達成更爲優異的防眩性,與在高次元中達成具有艶 黑感之黑色再現性。 爲使本發明之較佳凹凸形狀之內容更容易理解時,使 用第4圖予以說明。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較佳的凹凸形狀 -10- 1375697
(左)及習知技術之凹凸形狀(右)的光學顯微照片(反 射攝影;20倍:上段)及截面凹凸形狀之典型圖(下 段)。由第4圖之光學顯微照片可知’本發明之凹凸形狀 (左),沒有存在習知技術之凹凸形狀(右)、以緩和的 平坦部分存在。另外,藉由第4圖之截面凹凸形狀的典型 圖,可知本發明中存在的凹部底部(平坦部)與凸部山部 之接線所成的角度極小。此外’由第4圖之光學顯微鏡照 片及截面凹凸形狀之典型圖可知’習知技術之凹凸形狀 (右)在本發明之平坦部幾乎完全不存在’凹凸形狀爲平 滑連續。該形狀之防眩性非常優異,爲描繪全部曲線時, 在所有部份會有光擴散情形,無法得到充分的艷黑感。 [爲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1.定義 樹脂 單體、低聚物、預聚物等之硬化性樹脂前驅體,沒有 特別記載限制時,總稱爲「樹脂」。 表面霧度(HS)、內部霧度(Hi)、全體霧度(Ha) 本發明使用的「表面霧度(Hs)」,如下述予以求 取。在防眩層之凹凸上使適當混合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等之丙烯酸單體與其他低聚物、聚合物者以甲基乙酮、甲 苯、及其混合溶劑等稀釋成固成分60%者,以線圈棒、在 乾燥膜厚爲8 μηα下予以塗覆。藉此,防眩層之表面凹凸 -11 - 1375697 不 〇 凹凸之平均間隔Sm(gm)及平均傾斜角0a (度)及rz (μιη )
構成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防眩層,具有凹凸形狀。 Sm(pm)係表示該防眩層之凹凸的平均間隔,0a (度) 係表示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此等可以JIS B0601 1994爲 基準,表面粗度測定器(型號:SE-3400 /小坂硏究所公司 製)之使用說明書(1 995,07, 20改訂)中記載的內容相 同定義。0a (度)係爲角度單位,使傾斜以縱橫比例表 示者爲Aa時,以使△astanea成立(各凹凸之極小部與極 大部之差(每各凸部之高度的總和/基準長度))時求 取。此處,「基準長度」與下述測定條件相同,以SE-3 4 00、實際上觸針測定之測定長度(切斷値Xc )。 測定 測定表示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表面粗度之參數 (Sm、0a、Rz )時,例如可使用上述表面粗度測定器,以 表面粗度測定器之測定條件JIS B060 1 1 994爲基準,選擇 基準長度、評估長度進行測定,該測定係爲本發明中較佳 者。 1 )表面粗度檢測部之觸針: 型號/SE25 5 5N ( 2μ標準)(股)小坂硏究所製 1375697 (前端彎曲率半徑2 μιη/頂角:90度/材質:鑽石) 2)表面粗度測定器之測定條件: 基準長度(粗度曲線之切斷値λ(〇 : 1] 0.25 或 2]0.8 或 3]1.25 或 4]2.5 mm 評估長度(基準長度(切斷値λ(〇χ5):
1] 1.25 或 2]4.0 或 3]6.25 或 4]12.5 mm 觸針之移送速度:0.1〜0.5 mm/s (基準長度1]〜4]時,對應的評估長度1]〜4]) 反射Y値 反射Y値係爲以JIS Z2 8 22所定義者,以島津製作所 製MPC3100分光光度計,使5°正反射率在3 80〜780 nm 之波長範圍內測定,然後,以換算的柔軟度(MPC3 100內 藏)求取的表示視感反射率之値作爲人眼感覺的明亮度。 而且,測定5°正反射率時,爲防止光學層合體之裏面反 射時,在與測定膜面之相反側上貼合黑膠帶(寺岡製)予 以測定。 在明室中之艷黑感 艷黑感係藉由在明室環境以目視觀察黑色顯示之顯示 板上形成有光學層合體者予以評估。光學層合體中所入射 的光之反射角經過廣泛範圍時(爲習知具有凹凸之防眩層 時),光藉由光學層合表面之凹凸角度,爲在所有方向反 射(擴散反射)且到達觀測者的眼睛時,無法使原有的黑 -14- 1375697 色再現。總之,僅部分經擴散的光無法到達觀測者的眼 睛。另外,經入射的光集中於正反射角附近、被反射時 (本發明中具有緩和的凹凸形狀、且凹部幾乎爲平坦形狀 之防眩層),來自光源之光幾乎完全沒有擴散反射,形成 正反射光,由於該正反射光以外之光沒有到達觀測者的眼 睛,故可使原有如濕潤之黑色再現。使該原有的黑色以艶 黑感記載。
防眩層之總層厚 防眩層之總層厚,係指自基材之顯示側界面、直至與 空氣接處的防眩性凹凸最表面。自基材界面至最表面,防 眩層可爲一層,亦可與在底層凹凸層上層合的表面調整 層、其他光學機能性層等予以層合、形成多層。 層之總厚度的測定方法 以共焦點雷射顯微鏡(LeicaTCS-NT :萊卡(譯音) 公司製:倍率「300〜1〇〇〇倍」),透過觀察光學層合體 之截面,判斷是否有無界面,藉由下述之測定基準予以測 定。具體而言’爲得沒有暈光之鮮明影像時,在共焦點雷 射顯微鏡上使用濕式對物鏡片,且在光學層合體上載置約 2ml之折射率1 .518的油,進行觀察判斷。油之使用係爲 使對物鏡片與光學層合體間之空氣層消失所使用。 測定順序 -15- 1375697 ι:藉由雷射顯微鏡觀察、測定平均層厚。 2 :測定條件如上所述。
3:有關一畫面中各測定1點自基材之凹凸的最大凸 部、最小凹部之層厚,合計2點,使其分爲5畫面,共計 1 〇點且求取平均値,以該値作爲層之總厚度。該雷射顯微 鏡可藉由各層之折射率差,觀察非破壞性截面。因此,假 設折射率差不明顯或差値接近0時,防眩層及表面調整層 之厚度’使用可觀察各層之組成不同的SEM及TEM的截 面照片,可藉由進行觀察5畫面,同樣地求取。 II.光學層合體 物性 1 )霧度値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以其全部霧度値定義爲Ha, 其內部霧度値定義爲Hi,其表面霧度値定義爲Hs時,爲 滿足全部下述數値者。
Ha超過0%、未達90%,較佳者下限値爲〇.3 %以上、 更佳者爲3 %以上,上限値爲8 5 %以下、更佳者爲7 0 %以 下。 H i超過0 °/。'未達9 0 % ’較佳者下限値爲〇 . 1 %以上、 更佳者爲1 . 〇 %以上,上限値爲8 5 %以下、更佳者爲7 0 %以 下、最佳者爲55 %以下。藉由使Ha及Hi値未達90%,防 眩層之生產性優異’而且,具備該防眩層之實際顯示裝置 最表面’內部擴散性優異,不會呈現顯示裝置表面本身原 -16- 1375697 有的白色,可充分達成艶黑感。
Hi/Ha爲0.8以上、未達1.0,較佳者下限値爲〇·85 以上、更佳者爲0.9以上,上限値爲0.98以下。使藉由表 面凹凸所產生的表面霧度Hs,在不會損傷防眩性之上述 範圍內,藉由樹脂與微粒子之折射率差的內部擴散效果所 產生的內部霧度Hi調整於上述範圍內,可形成發揮最適 合於液晶、PDP、CRT、ELD等各顯示板之型式的光學特 性之較佳光學層合體。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中,Hs爲0.1以上、未達6.0,較 佳的下限爲0.3以上,上限爲5%以下* 2 ) Sm、Θa ' Rz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以上述防眩層之凹凸的平均間 隔爲Sm,凹凸部之平均傾斜角爲0a,凹凸之平均粗度爲 Rz時,以滿足下述數値者較佳。本發明之較佳形態,藉 由使 Sm、0a及 Rz之各値滿足下述數値範圍,如第4 (左)圖所示,由於使凹凸形狀之凸部分變粗,可在更高 次元中實現具有艶黑感之黑色再現性,故較佳。
Sm爲50 μιη以上、5 00 μιη以下,較佳的下限値爲60 μηι以上,上限値爲400 μιη以下。 0a爲0.1度以上、1.2度以下,較佳者下限値爲〇.3 度以上,上限値爲0.9度以下。
Rz係爲超過0.2 μιη、在1 ·2 μηι以下,較佳者下限値 爲0.3 μιη以上,較佳者下限値爲1.〇 μιη以下。 -17- 1375697 層構成
有關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係使用第1圖說明。第1 圖係表示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截面圖。在光透過性 基材2上面形成防眩層4。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以防眩 層4爲含有二種以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微粒子所成者較佳。 而且,以在防眩層4表面上形成具有較防眩層4之折射率 更低的折射率之低折射率層6所成的光學層合體較佳。 有關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另一形態,係使用第2圖 說明。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截面圖。在光 透過性基材2上面形成防眩層4所成。本發明之較佳形 態,係以防眩層爲具備第1微粒子A與第2微粒子B (亦 可凝聚),或上述2個微粒子A、B與第3微粒子(亦可 凝聚)所成者較佳。防眩層4係由底層凹凸層8與表面調 整層9所成。底層凹凸層8亦可與第1圖說明的防眩層4 相同地予以形成。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以在表面調整層9 上形成具有較表面調整層9之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之低折 射率層6所成的光學層合體較佳。因此,本發明之防眩 層,包含僅由一層所成的防眩層、與由底層凹凸層、與其 上所形成的表面調整層所成的防眩層。因此,本發明中 「防眩層」係指單一之防眩層(沒有形成底層凹凸層者) 或藉由底層凹凸層與表面調整層與視其所需之光學機能性 層所形成者等兩者。防眩層與底層凹凸層兩者,實質上可 以相同的材質與形成方法製得。 -18- 1375697
有關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另一形態,使用第3圖說 明。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截面圖。該光學 層合體係在光透過性基材2之上面形成兼具有底層凹凸層 8與表面調整層9之防眩層4所成。本發明之較佳形態, 係以底層凹凸層8爲含有第1微粒子A與第2微粒子B (亦可凝聚),或上述2個微粒子A、B與第3微粒子 (亦可凝聚)所成者較佳,另外,表面調整層9係以含有 表面調製劑之一種的流動性調製劑C所成者較佳。而且, 以在表面調整層9上形成具有較該表面調整層9之折射率 更低的折射率之低折射率層6所成者較佳。 1 .防眩層 於本發明中,在光透過性基材上形成防眩層,且較佳 者在光學層合體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防眩 層可僅藉由樹脂所形成,以藉由樹脂與微粒子構成較佳。 防眩層之層厚Η μηι,爲2 μηι以上、30 μιη以下,較佳者 下限爲5 μιη以上,上限爲25 μιη以下。 1 )以含有樹脂與微粒子所成的防眩層用組成物所形成的 防眩層 折射率之差η 於本發明中,樹脂與微粒子之折射率差η以0.20以 下較佳,更具體而言,折射率之差η爲0.05以上、0.20 以下,較佳者下限爲0.07以上,更佳者爲0.09以上,較 1375697 佳者上限爲0.18以下、更佳者爲0_ 12以下。藉由使樹脂 與微粒子之折射率差η在上述範圍內,可賦予光學層合體 之內部霧度,可有效地防止LCD等之影像斑、及使來自 背景燈等背面之透過光通過光學層合體時所產生閃爍光。 此處’ 「閃燥光j係指眼睛浮現閃爍光之現象。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樹脂與微粒子之折射 率差η超過〇、在〇.〇5以下,較佳者下限爲0.001以上、 更佳者爲0.005以上,較佳者上限爲0.03以下、更佳者爲 〇.〇1以下。藉由使樹脂與微粒子之折射率差η在上述範 圍,可實現高對比性與低霧度値。 於本發明中,樹脂與微粒子之折射率差η,分爲上述 二種,規定於數値範圍者,此與技術上沒有矛盾之處。光 學層合體必須可發揮各企求的光學特性、特別是最適合實 裝於本發明光學層合體之液晶、PDP、CRT等各顯示板之 型式的光學特性時之數値範圍。 微粒子 微粒子可以爲球形、例如圓球形、橢圓形、不定形 等,較佳者爲圓球形。而且,微粒子亦可以爲凝聚型微粒 子。於本發明中,微粒子之平均粒徑ΙΙ(μιη)爲1.0 μιη 以上、20 μιη以下,較佳者上限爲15.0 μιη以下、更佳者 爲13.5 μιη以下,較佳者下限爲1.3 μιη以上、更佳者爲 3.5 μιη以上(最佳者爲4.0 μιη以上)。藉由使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R在上述範圍內,可形成適當的凹凸形狀,且防 -20-
1375697 眩層之層厚爲較佳的範圍,故較佳。 上述平均粒徑只要是微粒子爲單分散型 單—粒子)即可’表示其平均粒徑且具有廣 粒子時,藉由測定粒度分布,以最多存在的粒 爲平均粒徑。上述微粒子之粒徑,主要是藉由 予以測定。而且,除該方法外,亦可藉由雷 SEM照相攝影予以測定、計算。 本發明係於上述微粒子全體之8 0 %以上 90%以上)時,上述微粒子之粒徑平均分布爲 較佳者爲R±0.5 μηι,更佳者爲R±〇.3 μιη之範 微粒子之粒徑平均分布在上述範圍內,可使防 之凹凸形狀的均一性良好,且可有效地防止 象。而且,亦可以爲具有以上述微粒子作爲第 另外含有與該平均粒徑不同的第二微粒子、第 第η微粒子(η爲自然數)等之數種微粒子所 有關第一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pm)約爲3.5 徑,不爲單分散微粒子,可以具有平均粒徑爲 粒度分布的微粒子,有效地形成凹凸層。含有 同的數種微粒子時,第二、第三、第η微粒子 徑,以與上述微粒子(第一微粒子)相同範圍g 於本發明中,上述微粒子(含有數種時, 之合計量)之每單位面積之總重量爲m,上述 位面積的總重量爲Μ時,上述微粒子與上述樹 面積的總重量比(m/M)爲0.01以上、1.2以 子(形狀爲 粒度分布之 子之粒徑作 粒度分析器 射繞射法、 (較佳者爲 R± 1.0 μιη、 圍。藉由使 眩性層合體 閃燥光等現 一微粒子, 三微粒子或 成者,例如 μιη之小粒 3.5 μηι 之 平均粒徑不 之各平均粒 狡佳。 爲各微粒子 樹脂之每單 脂之每單位 下,較佳者 -21 - 1375697 下限爲0.012以上、更佳者爲0.015以上,較佳者上限爲 1_〇以下、更佳者爲0.3以下。 凝聚型微粒子
本發明於微粒子中可使用凝聚型微粒子。凝聚型微粒 子可以相同的微粒子’或以平均粒徑不同的數種微粒子構 成。因此’使用數種凝聚微粒子時,亦可使用含有(凝 聚)第一微粒子與其平均粒徑不同的(凝聚)第二微粒 子、(凝聚)第三微粒子或(凝聚)第n微粒子(n爲自 然數)所成者。使用(凝聚)第二微粒子、(凝聚)第三 微粒子或(凝聚)第η微粒子(η爲自然數)時,以僅單 體本身或其凝聚部本身於防眩層中沒有發揮防眩性者較 佳。爲凝聚型微粒子時,二次粒徑以在上述平均粒徑範圍 內較佳。 微粒子之物性等 本發明中,第一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ΙΙ(μπι),且第 二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Ι12(μΐη)時,以滿足下述式者較 佳。 0.25R (較佳者爲 〇.50) SR2S1.0R (較佳者爲 0.70 ) 藉由使R2爲0.25R以上,可使組成物容易分散,粒 子不會凝聚。另外,於塗覆後之乾燥製程中不會受到浮動 時風的影響’可形成均勻的凹凸形狀。而且,藉由使R2 -22- 1375697
爲1.OR以下’可明確地區分第一微粒子與第二微粒子之 作用較佳。例如,第一微粒子具有形成凹凸形狀之作用 時,第二微粒子則擔任發揮內部擴散效果之作用或在第一 微粒子之膜內控制橫方向之分散性的作用等予以區分。此 時,第二微粒子以凝聚微粒子較佳。存在有第三微粒子及 第η微粒子時’可形成與第一微粒子及第二微粒子相同的 粒徑關係。此時,第二微粒子爲R,第三微粒子爲R2。有 關作用分配,以與第二微粒子所具有者相同較佳。 另外,本發明之另一形態,樹脂、與第一微粒子、與 第二微粒子之每單位面積的總重量比,以第一微粒子之每 單位面積的總重量爲IVh,第二微粒子之每單位面積的總 重量爲M2,樹脂之每單位面積的總重量爲Μ時,滿足下 述式較佳。 0.08 ^ (Mi+M2)/M ^0.38 0 ^ M2 ^ 4.0M,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第一微粒子、與第二 微粒子、及樹脂之折射率各爲ηι、n2、n3時,以滿足下述 式較佳。 △ n= | ni — η〕| <0.15 及 / 或 An: | Π2 — H3 I <0.18 微粒子(第一、第二、第三、第η微粒子),沒有特 -23- 1375697
別的限制,可使用無機系、有機系者,較佳者爲透明性 者》由有機系材料所形成的微粒子之具體例,如塑膠聚合 物珠。塑膠珠例如苯乙烯珠(折射率1.59〜1.60)、蜜胺 珠(折射率1.57)、丙烯酸珠(折射率1.49〜1.5 3 5 )、 丙烯酸-苯乙烯珠(折射率1.54〜1·58)、苯并鳥糞胺-甲 醛珠、聚碳酸酯珠、聚乙烯珠等。上述塑膠珠以在其表面 上具有疏水性基較佳,例如苯乙烯珠。無機系微粒子例如 不定形二氧化矽等。 該不定形二氧化矽以使用分散性良好的粒徑爲0.5〜5 μηι之二氧化矽珠較佳。上述不定形二氧化矽之含量,對 黏合劑樹脂而言以1〜30質量份較佳。可控制防眩層用組 成物之黏度上昇且不定形二氧化矽之分散性良好。而且, 於本發明中亦可對粒子表面實施有機物處理等。在粒子表 面上實施有機物處理時,以疏水化處理較佳 該有機物處理,係有在珠子表面上使化合物進行化學 性鍵結的方法、在沒有與珠子表面進行化學性鍵結下、浸 透於形成珠子之組成物的孔隙等之物理性方法,任一方法 皆可使用。一般而言’利用羥基或矽烷醇基等之二氧化矽 之活性基的化學處理法,就處理效率而言較佳。處理時所 使用的化合物之具體例’係使用與上述活性基之反應性高 的矽烷系、矽氧烷系 '矽胺烷系材料等。例如甲基三氯矽 烷等之直鏈烷基單基取代矽酮材料、支鏈烷基單取代矽酮 材料、或二正丁基二氯矽烷、乙基二甲基氯化矽烷等之多 取代直鏈烷基矽酮化合物、或多取代支鏈烷基矽酮化合 -24- 1375697 物。同樣地’亦可有效地使用直鏈烷基或支鏈烷基之單取 代、多取代矽氧烷材料、矽胺烷材料。 視所需機能而定,亦可使用在烷基鏈末端或中間部位 具有雜原子、不飽和鍵結基、環狀鍵結基、芳香族官能基 等》此等之化合物由於所含的烷基具有疏水性,可容易使 被處理材料表面自親水性變換成疏水性,未處理時缺乏親 和性之高分子材料,可得高的親和性。
於上述微粒子中,使用混合數種者時,各微粒子除平 均粒徑不同外,亦可自原料不同者、形狀不同者、此等全 部不同者等’如上所述區分各微粒子之擔任作用且適當選 擇使用。原料不同的微粒子,以使用具有二種以上不同的 折射率之微粒子較佳。進行此等微粒子混合時,微粒子之 折射率可視各微粒子之折射率與使用比例而定,採用平均 値,藉由調整微粒子之混合比例,可設定微細的折射率, 較一種時容易控制,可設計各種折射率。而且,例如使用 二種具有不同折射率之微粒子時,使第一微粒子之平均粒 徑111>第二微粒子之平均粒徑R2較佳,所以,可藉由使 二種微粒子之粒徑一致,自由選擇第一微粒子與第二微粒 子之比例,藉此可容易設計光擴散性。使第一微粒子與第 二微粒子之粒徑一致時,就可容易得到單分散粒子之有機 微粒子而言較佳。由於粒徑愈爲一致時,防眩性或內部散 射特性不齊的情形愈少,可容易設計防眩層之光學性能。 故較佳。更爲提高單分散性之方法,例如風力分級、藉由 過濾器進行濕式過濾分級。 -25-
1375697 抗靜電劑(導電劑) 本發明之防眩層亦可含有抗靜電劑(導電劑) 添加導電劑,可有效地防止光學層合體表面之塵埃 形。導電劑(抗靜電劑)之具體例,如4級銨鹽 鹽、具有1級〜3級胺基等之陽離子性基之各種陽 化合物、磺酸鹼、硫酸鹽鹼、磷酸鹽鹼、膦酸鹼等 陰離子性基的陰離子性化合物、胺基酸系、胺基硫 等之兩性化合物、胺基醇系、丙三醇系、聚乙二醇 非離子性化合物、錫或鈦之烷氧化物的有機金屬化 此等之乙醯基乙酸鹽的金屬螯合化合物等,另外, 上述所例舉的化合物予以高分子量化的化合物。此 3級胺基、4級銨基、或具有金屬螯合物部分且藉 放射線可進行聚合的單體或低聚物、或具有官能基 劑的有機金屬化合物等聚合性化合物,亦可作爲抗 使用。 另外’例如導電性微粒子。導電性微粒子之具 如由金屬氧化物所成者。該金屬氧化物例如ZnO ( 1.90以下、於下述中括號內之數値表示折射率) (1.95) ' Sb202 ( 1.7 1 ) 、Sn02 ( 1.997 )、大多 ITO 之氧化銦錫(1.95 ) ' Ιη203 ( 2.00 ) > (1.63)、銻掺雜氧化錫(簡稱;ΑΤΟ、2.0)、鋁 化鋅(簡稱;ΑΖΟ、2,0 )等。微粒子係指!微米以 半微米之大小者,較佳者係爲平均粒徑爲〇.1 „ 。藉由 附著情 、吡錠 離子性 之具有 酸酯系 系等之 合物及 例如使 外,如 由電離 之偶合 靜電劑 體例, 折射率 、Ce02 簡稱爲 Al2〇3 掺雜氧 下、即 m 〜〇 , 1 -26- 1375697 μηι 〇
此外’抗靜電劑例如導電性聚合物,其具體例如脂肪 族共軛系之聚乙炔、聚硒、聚奠等;芳香族共軛系聚(對 亞苯基)等:雜環式共軛系聚吡咯、聚噻吩、聚異氰基萘 等;含雜原子共軛系之聚苯胺、聚乙炔基亞乙烯基等;混 合型共軛系聚(亞苯基亞乙烯基)等,除此等以外,例如 在分子中具有數個共軛鍵之共軛系複鏈型共軛系、使上述 共軛高分子鏈予以接枝或嵌段共聚合於飽和高分子上之具 有闻分子的導電性複合體、此等導電性聚合物衍生物等。 使用選自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等之有機系抗靜電劑更 佳。藉由使用上述有機系抗靜電劑、可發揮優異的抗靜電 性能,同時可提高光學層合體之全光線透過率,且降低霧 度値。而且’以提高導電性、或抗靜電性能爲目的時,可 添加有機磺酸或氯化鐵等陰離子作爲掺雜劑(電子供應 劑)。掺雜劑添加效果,特別是聚噻吩爲透明性、抗靜電 性高者,故較佳。上述之聚噻吩亦可使用低聚噻吩。上述 衍生物,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聚苯基乙炔、聚二乙炔等 之烷基取代物等。 樹脂 本發明之防眩層,可藉由(硬化型)樹脂形成。硬化 型樹脂以透明性較佳,其具體例如藉由紫外線或電子線予 以硬化的樹脂之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電離放射線硬化 型樹脂與溶劑乾燥型樹脂(熱可塑性樹脂等、僅使塗覆時 -27- 1375697 爲調製固成分時之溶劑予以乾燥、形成被膜之樹脂)之混 合物、或熱硬化型樹脂等三種類,較佳者爲電離放射線硬 化型樹脂。另外,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可使用至少含有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與熱硬化型樹脂所成的樹脂。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之具體例,如具有(甲基)丙 烯酸酯基等之游離基聚合成性官能基的化合物,例如(甲 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預聚物、或單體。具體例如較低 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 胺基甲酸酯樹脂、醇酸樹脂、旋轉縮醛樹脂、聚丁二烯樹 脂、聚硫醇聚烯樹脂、多元醇等之多官能化合物之(甲 基)丙烯酸酯所成的低聚物或預聚物。此外,單體之具體 例如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 酯、三羥甲基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 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 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 酯 '新戊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而且,(甲基)丙烯 酸酯係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系化合物外之例,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 -乙烯基吡咯 烷酮等單官能或多官能單體、或雙酚型環氧化合物、酚醛 清漆型環氧化合物、芳香族乙烯醚、脂肪族乙烯醚等之低 聚物、預聚物等之具有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 使用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作爲紫外線硬化型樹脂 時,以使用光聚合引發劑較佳。光聚合引發劑之具體例, -28- 1375697 烷、N-甲基B比咯烷酮、N,N-二甲基甲醯胺等之含氮化合 物:二異丙醚、四氫呋喃、二噁烷、二噁茂烷等之醚類; 二氯甲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之鹵化烴;二甲 基亞碾、碳酸丙二酯等之其他物;或此等之混合物。更佳 的溶劑例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基乙酮、 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等。
使防眩層用組成物塗覆於光透過性基材的方法,例如 輥塗覆法、邁耶棒塗覆法、照相凹版塗覆法等之塗覆方 法。防眩層用組成物或底層凹凸層用組成物於塗覆後,進 行乾燥與紫外線硬化處理。紫外線源之具體例,如超高壓 水銀燈、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碳弧燈、黑色螢光 燈、金屬鹵化物燈之光源。紫外線之波長可使用190〜380 nm之波長範圍。電子線源之具體例,如高壓倍加器 (Cockcroft-Walton )型、范德格拉夫加速器(Van de graaff )型、共振變壓器型、絕緣芯變壓器型、或直線 型、電子加速器型、高周波型等之各種電子線加速器。使 樹脂硬化、且使樹脂中之微粒子固定,在防眩層或底層凹 凸層之最表面上形成企求的凹凸形狀。 2)以不含微粒子、含有樹脂等之防眩層用組成物所形成 的防眩層 於本發明中,防眩層可使至少一種聚合物與至少一種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使用適當的溶劑進行混合的防眩層用組 成物供應給光透過性基材上予以形成。而且,除使用防眩 -31 - 1375697 劑外,亦可與1 )以含有樹脂與微粒子所成的防眩性用組 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之項說明者相同》 聚合物
聚合物例係爲旋轉分解予以相分離的數種聚合物,例 如纖維素衍生物、與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 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 等、或此等之組合。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亦可爲於數種聚 合物中與至少一種聚合物具有相溶性。於數種聚合物中, 至少一種亦可具有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硬化反應有關的 官能基’例如(甲基)丙烯醯基等之聚合性基。聚合物成 分’通常使用熱塑性樹脂。 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如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 嫌酸系樹脂、有機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含鹵 素之樹脂、烯烴系樹脂(含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 醋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熱塑性聚胺基甲 酸酯樹脂、聚砸系樹脂(例如聚醚砸、聚颯)、聚苯二醚 系樹脂(例如2,6-二甲苯酚之聚合物)、纖維素衍生物 (例如纖維素酯類、纖維素胺基甲酸酯類、纖維素酯 類)、砂酮樹脂(例如聚二甲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 垸)、橡膠或彈性體(例如聚丁二烯、聚異戊烯等之二烯 系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 丙燦酸橡膠、胺基甲酸醋橡膠、砂酮橡膠)等,此等可單 獨或二種以上組合使用。 -32- 1375697
苯乙烯系樹脂之具體例,包含苯乙烯系單體之單獨或 共聚物(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單體與其他聚合性 單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單體、馬來酸酐、馬來醯亞 胺系單體、二烯類)之共聚物等。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苯 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樹脂)、苯乙烯與(甲基)丙烯 酸系單體之共聚物(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 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苯 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等。較佳的苯乙烯樹脂包含聚苯乙 烯、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共聚物(例如苯乙 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之以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甲 酯爲主成分的共聚物)、AS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等。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之單獨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單體與共聚合性單體 之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具體例,如(甲 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 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第3-丁酯、 (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 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之(甲基)丙 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之(甲基)丙烯 酸芳酯;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丙基(甲基) 丙烯酸酯等之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甲 -33-
1375697 基)丙烯酸酯;N,N-二烷基胺基烷基(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腈;三環癸烷等之具有脂環式烴基的 基)丙烧酸酯等。共聚合性單體之具體例,如上述苯 系單體、乙烯酯系單體、馬來酸酐、馬來酸、富馬酸 此等之單體可單獨或二種以上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具體例,如聚甲基丙烯 酯等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_(甲 丙烁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 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 (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等)等。 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之具體例,如聚(甲基)丙 甲酯等之聚(甲基)丙烯酸烷酯、特別是以甲基 酸甲酯爲主成分(5〇〜100重量%、較佳者約爲70、 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樹脂。 有機酸乙烯酯系樹脂之具體例,如乙烯酯系單體 獨或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丙酸乙烯酯等)、乙 系單體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 物、醋酸乙烯酯-氯化乙烯基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或此等之衍生物。乙烯酯系 之衍生物的具體例,包含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 物、聚乙烯基縮醛樹脂等。 乙烯醚系樹脂之具體例,如乙烯基甲醚、乙烯 _、乙烯基丙醚、乙烯基第3-丁醚等之乙烯基 &單獨或共聚物、乙烯基烷醚與共聚合性單體 酯; (甲 乙烯 等, 酸甲 基) 共聚 物、 較佳 烯酸 丙烯 -100 之單 烯酯 共聚 (甲 樹脂 共聚 基乙 烷醚 之共 -34- 1375697 聚物(乙烯基烷醚-馬來酸酐共聚物等)。含鹵素樹脂之 具體例,如聚氯化乙烯基、聚氟化次乙烯基、氯化乙烧 基-醋酸乙烯基共聚物、氯化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共 聚物、氯化次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烯烴系樹脂之具體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之締烴的 均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 之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共聚物。脂環式烯烴系樹脂之具體例, 如環狀烯烴(例如原菠烯、二環戊二烯)之單獨或共聚物 (如立體剛直的三環癸烷等之具有脂環式烴基的聚合 物)、上述環狀烯烴與共聚合性單體之共聚物(例如乙 烯-原菠烯共聚物、丙烯-原菠烯共聚物)等。脂環式烯烴 系樹脂之具體例,可取自商品名「亞頓(譯音) (ARTON )」、商品名「壬歐尼古斯(譯音) (ZEONEX )」等》 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具體例,包含以雙酚類(雙酚A 等)爲基體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 等之脂肪族聚碳酸酯等。 聚酯系樹脂之具體例,如使用對苯二甲酸酯等之芳香 族二羧酸的芳香族聚酯,例如含有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之聚對苯二甲酸C2-4亞烷酯、 或聚萘酸酯C2_4亞烷酯等之均聚酯、丙烯酸C2_4亞烷酯單 位(對苯二甲酸C2-4亞烷酯及/或萘酸C2-4亞烷酯單位) 爲主成分(如50重量%以上)之共聚酯等。共聚酯之具體 -35-
1375697 例,如包含聚芳酸C2-4亞烷酯之構成單位中’使 烷二醇以聚氧化C2-4烷二醇、C6-1()烷二醇、脂 (環己烷二甲醇、氫化雙酚A等)、具有芳香 (具有芴側鏈之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 雙酚A、雙酚A-氧化亞烷基加成物等)等取代的 使部分芳香族二羧酸以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等 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等之脂肪族C6-12二羧酸 共聚酯。聚酯系樹脂之具體例,如包含聚芳酸酯 使用己二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的脂肪族聚酯、ε-之內酯之單獨或共聚物。較佳的聚酯系樹脂,通 結晶性共聚酯(如C2-4亞烷基芳酸酯系共聚酯等 結晶性。 聚釀胺系樹脂之具體例’如耐龍4 6、耐龍 66、耐龍610、耐龍612、耐龍11、耐龍12等之 醯胺、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 等)與二胺(例如六甲二胺、偏苯二甲基二胺) 醯胺等。聚醯胺系樹脂之具體例,可以爲ε -己內 內醯胺單獨或共聚物,亦可以不受限於均聚醯胺 聚醯胺。 於纖維素衍生物中纖維素酯類之具體例,如 機酸酯(例如纖維素二乙酸酯、纖維素三乙酸酯 素乙酸酯;纖維素丙酸酯、纖維素丁酸酯、纖維 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等之Cl.6有機酸醋 族有機酸酯(纖維素苯二甲酸酯、纖維素苯甲 :部分C2-4 1環式二醇 環之二醇 基)芴、 共聚酯、 之非對稱 等取代的 系樹脂、 己內酯等 常爲如非 )等之非 6、耐龍 脂肪族聚 、己二酸 所得的聚 醯胺等之 、可爲共 脂肪族有 等之纖維 素乙酸酯 等,芳香 駿酯等之 -36- 1375697 C7->2芳香族羧酸酯)、無機酸酯類(例如磷酸纖維素、硫 酸纖維素等),醋酸.硝酸纖維素酯類之混合酸酯。纖維 素衍生物之具體例’如纖維素胺甲酸酯類(如纖維素苯基 胺甲酸酯等)’纖維素酯類例如氰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乙 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等之羥基c:2_4烷基纖維素:甲 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等之Cl.6烷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 維素或其鹽、苯甲基纖維素、乙醯基烷基纖維素等。
較佳的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如苯乙烯系樹脂、(甲 基)丙烯酸系樹脂、醋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 含鹵素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 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矽酮系樹脂、及 橡膠或彈性體等。通常’樹脂爲非結晶性,且在有機溶劑 (特別是可使數種聚合物或硬化性化合物溶解的共通溶 劑)中可溶的樹脂。特別是成形性或製膜性、透明性或耐 候性高的樹脂’例如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 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纖 維素酯類等)等較佳。 聚合物成分亦可使用具有與硬化反應有關的官能基 (或可與硬化性化合物反應的官能基)之聚合物。該聚合 物可以在主鏈上具有官能基,以可在側鏈上具有上述官能 基可以藉由共聚合或共縮合等導入主鏈中,通常,導入側 鏈中。該官能基之具體例,如具有縮合性基或反應性基 (例如羥基、酸酐基、羧基、胺基或亞胺基、環氧基、環 氧丙基、異氰酸酯基)、聚合性基(例如乙烯基、丙烯 -37- 1375697 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烯丙基等之c2_6烯基、乙炔基、 丙炔基、丁炔基等之C2.6炔基、次乙烯基等之C2-6次烯 基、或具有此等聚合性基之基(例如(甲基)丙烯醯基) 等》此等之官能基中,以聚合性基較佳。 使聚合性基導入側鏈之方法,例如可使用使具有反應 性基或縮合性基之官能基的熱塑性樹脂、與具有上述官能 基之反應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反應的方法。
具有官能基之熱塑性樹脂,例如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 之熱塑性樹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酯系樹 脂、聚醯胺系樹脂)、具有羥基之熱塑性樹脂(例如(甲 基)丙烯酸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纖維素衍生 物、聚醯胺系樹脂)、具有胺基之熱塑性樹脂(例如聚醯 胺系樹脂)、具有環氧基之熱塑性樹脂(例如具有環氧基 之(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或聚酯系樹脂)等。另外,亦可 爲在苯乙烯系樹脂或烯烴系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等之 熱塑性樹脂中,使上述官能基以共聚合或接枝聚合導入的 樹脂。 聚合性化合物爲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之熱塑性樹脂 時,可使用具有環氧基或羥基、胺基、異氰酸酯基等之聚 合性化合物等。爲具有羥基之熱塑性樹脂時,例如具有羧 基或其酸酐基或異氰酸酯基等之聚合性化合物等。爲具有 胺基之熱塑性樹脂時,例如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或環氧 基、異氰酸酯基之聚合性化合物等。爲具有環氧基之熱塑 性樹脂時’例如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或胺基等之聚合性化 -38- 1375697 合物等。
於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中,具有環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 例如環氧基環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環氧基環(:5^ 烯基(甲基)丙烯酸酯 '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燃 丙基環氧丙醚等。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例如羥基丙基(甲 基)丙烯酸酯等之羥基C! -4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乙二 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之C2-6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醋 等。具有胺基之聚合性化合物例如胺基乙基(甲基)丙烯 酸酯等之胺基C,_4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烯丙胺等之 C3-6烯胺、4-胺基苯乙烯、二胺基苯乙烯等之胺基苯乙烯 類等。具有異氰酸酯基之聚合性化合物,例如(聚)胺基 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乙烯基異氰酸酯等。具有羧基 或其酸酐基之聚合性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或馬來 酸酐等之不飽和羧酸或其酸酐等。 典型例如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之熱塑性樹脂與含環氧 基之化合物、特別是例如組合(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與含環 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環氧基環烯基(甲基)丙烯酸 酯或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體而言,可使用 在部分(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羧基 中使3,4-環氧基環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環氧基進行反 應’在側鏈上導入光聚合性不飽和基之(甲基)丙烯酸系 聚合物(塞古羅馬(譯音)P、賴西魯(譯音)化學工業 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39- 1375697 有關對熱塑性樹脂而言之硬化反應的官能基(特別是 聚合性基)導入量’對1kg熱塑性樹脂而言爲〇.〇〇1〜1〇 莫耳’較佳者爲0.01〜5莫耳,更佳者爲約0.02〜3莫 耳。 此等之聚合物可適當組合使用。換言之,聚合物亦可 以數種聚合物構成。數種聚合物亦可藉由液相旋轉分解予 以相分離。此外’數種聚合物亦可互相爲非相溶性。組合 ^ 數種聚合物時,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組合沒有特別的限 制’可在加工溫度附近適當組合互相非相溶的數種聚合 物,例如互相非相溶的2種聚合物。例如,第丨樹脂爲苯 乙嫌系樹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時, 第2樹脂爲纖維素衍生物(例如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等之 纖維素醋類)、(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 醋等)、脂環式烯烴系樹脂(以原菠烯爲單體之聚合物 等)、聚碳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上述聚c24亞烷基芳 φ 酸酯系共聚酯等)等。而且,例如第1聚合物爲纖維素衍 生物(例如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等之纖維素酯類)時,第 2聚合物爲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苯乙烯_丙烯腈共聚 物等)、(甲基)丙燦酸系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以 原菠烯爲單體之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矽樹 月旨(上述聚C2_4亞烷基芳酸酯系聚酯等)。數種樹脂之組 合時’亦可至少使用纖維素酯類(例如纖維素二乙酸酯、 纖維素二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 酸醋等之纖維素〇2·4院基錢酸醋類)。 -40· 1375697 藉由旋轉分解所生成的相分離構造,係可藉由活性光 線(紫外線、電子線等)或熱等進行最終硬化,且形成硬 化樹脂。因此,可使防眩層具有耐擦傷性、耐久性。
就硬化性之耐擦傷性而言,於數種聚合物中以至少一 種聚合物(例如互相爲非相溶的聚合物中一方的聚合物 (第1樹脂與第2樹脂之組合時,特別是兩方之聚合物) 爲在側鏈上具有可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反應的官能基之聚 合物較佳。 第1聚合物與第2聚合物之比例(重量比),例如第 1聚合物/第2聚合物選自約爲1/9 9〜99/1,較佳者爲5/9 5 〜95/5,更佳者爲1〇/9 0〜90/10之範圍,通常約爲2 0/80 〜80/20,特別是約30/70〜70/30。 爲形成相分離構造時之聚合物,除上述非相溶的2種 聚合物外,亦可包含上述熱塑性樹脂或其他聚合物。 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例如選自約-1 0 0 °C〜2 5 0 t, 較佳者爲-50°C〜230°C,更佳者爲〇°C〜200°C (例如約50 〜180 °C)之範圍。而且’就表面硬度而言,玻璃轉移溫 度爲50 °C以上(例如約70〜200 °C),較佳者爲1〇〇。(:以上 (例如約 1 〇〇〜1 7CTC )爲有利。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 量’例如可選自1,〇〇〇,〇〇〇以下’較佳者約爲1,〇〇〇〜 500,000之範圍。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係爲具有藉由熱或活性能量線(紫 -41 - 1375697
外線或電子線等)等反應的官能基之化合物,可使用可藉 由熱或活性能量線等進行硬化或交聯形成樹脂(特別是硬 化或交聯樹脂)之各種硬化性化合物。上述樹脂前驅體例 如熱硬化性化合物或樹脂[具有環氧基 '聚合性基、異氰 酸酯基、烷氧基甲矽烷基、矽烷醇基等之低分子量化合物 (如環氧系樹脂、不飽和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 矽酮系樹脂)]、藉由活性光線(紫外線等)可硬化的光 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光硬化性單體、低聚物之紫外線硬化 性化合物)等,光硬化性化合物亦可爲E B (電子線)硬 化性化合物等。而且,亦可爲光硬化性單體、低聚物或低 分子量之光硬化性樹脂等之光硬化性化合物,簡稱爲「光 硬化性樹脂j 。 光硬化性化合物中,包含例如單體' 低聚物(或樹 脂、特別是低分子量樹脂),單體例如單官能性單體 [(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乙烯基 吡咯烷酮等之以烯基系單體、異冰片基(甲基)丙烯酸 酯、金剛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具有交聯環式烴基的 (甲基)丙烯酸酯等]、至少具有2個聚合性不飽和鍵之 多官能性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烷 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 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化四甲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等之(聚)氧化烷二醇二(甲基)丙烯 -42- 1375697 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剛烷二 (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具有交聯環式烴基的二(甲基)丙 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 烷三.(甲基)丙烯三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 烯酸酯等之具有約3〜6之聚合性不飽和鍵的多官能性單 體]。
低聚物或樹脂例如雙酚A-氧化亞烷基加成物之(甲 基)丙烯酸酯、環氧基(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型環氧 基(甲基)丙烯酸酯、酚醛清漆型環氧基(甲基)丙烯酸 酯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脂肪族聚酯型(甲 基)丙烯酸酯、芳香族聚酯型(甲基)丙烯酸酯等)、 (聚)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酯型胺基甲 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型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 酸酯)、矽酮(甲基)丙烯酸酯等。此等之光硬化型化合 物,可單獨或二種以上組合使用。 較佳的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爲可在短時間內硬化的光 硬化性化合物,例如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可爲單體、低 聚物或低分子量之樹脂等)、E B硬化性化合物。特別是 在實用上有利的樹脂前驅體,爲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另 外’爲提高耐擦傷性等之耐性時,光硬化性樹脂以在分子 中具有2個以上(較佳者約爲2〜6,更佳者約爲2〜4) 之聚合性不飽和鍵的化合物較佳。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分 子量’就考慮與聚合物之相溶性時爲5000以下,較佳者 -43-
1375697 爲2000以下,更佳者爲約10〇0以下。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視其種類而定亦可含有硬 例如熱硬化性樹脂亦可含有胺類、多元羧酸類等 劑’光硬化性樹脂亦可含有光聚合引發劑。光聚合 爲慣用的成分,例如苯乙酮類或苯丙酮類、苯甲基 偶因類、二苯甲酮類、噻噸酮類、醯基氧化膦類等 化劑等之硬化劑含量,對100重量份硬化性樹脂前 言約爲0.1〜20重量份、較佳者約爲0.5〜10重量 佳者約爲1〜8重量份(特別是約1〜5重量份), 約3〜8重量份。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中亦可含有硬化促進劑。例 化性樹脂亦可含有光硬化促進劑,例如三級胺類( 烷基胺基苯甲酸酯)、膦系光聚合促進劑等。 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具體組合 於至少一種聚合物及至少一種硬化性樹脂前驅 至少2種成分在加工溫度附近互相相分離組合使用 離的組合,例如(a )數種聚合物間互相爲非相溶 分離之組合、(b)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爲 性 '相分離之組合、(c )數種硬化性樹脂前驅體 爲非相溶性、相分離之組合等。此等之組合中, (a)數種聚合物間之組合、或(b)聚合物與硬化 體之組合,特別是以(a )數種聚合物間之組合較 相分離的兩者之相溶性低時,在爲使溶劑蒸發時之 化劑。 之硬化 引發劑 類、苯 。光硬 驅體而 份、更 亦可爲 如光硬 例如二 體中, 。相分 性、相 非相溶 間互相 通常爲 性前驅 佳。經 乾燥過 -44- 1375697 程中’可使兩者有效地相分離,且提高作爲防眩層之機 能。
熱塑性樹脂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或硬化樹脂),通 常爲互相非相溶者。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爲非相 溶、相分離時’亦可使用數種聚合物作爲聚合物。使用屬 種聚合物時’至少一種聚合物對樹脂前驅體(或硬化樹 脂)而言爲非相溶即可,其他的聚合物可與上述樹脂前驅 體相溶。 亦可爲互相爲非相溶的2種熱塑性樹脂、與硬化性化 合物(特別是具有數種硬化性官能基之單體或低聚物)之 組合。另外,就硬化後之耐擦傷性而言,於上述非相溶的 熱塑性樹脂中’ 一方的聚合物(特別是兩方之聚合物)爲 具有與硬化反應有關的官能基(與上述硬化性樹脂前驅體 之硬化有關的官能基)之熱塑性樹脂。 使聚合物以互相爲非相溶的數種聚合物構成、相分離 時,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係與於非相溶的數種聚合物中至少 1種聚合物在加工溫度附近互相爲相溶之組合使用。換言 之,使互相爲非相溶的數種聚合物(例如以第1樹脂與第 2樹脂構成時),硬化性樹脂前驅體只要是與至少第丨樹 脂或第2樹脂中任何一種相溶即可,較佳者與兩方之聚合 物成分相溶。在兩方之聚合物成分中相溶時,以第1樹脂 及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爲主成分的混合物、與以第2樹脂及 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爲主成分的混合物,至少相分離成二 相。 -45- 1375697 經選擇的數種聚合物之相溶性低時,在爲使溶劑蒸發 時之乾燥過程中聚合物間有效地相分離,且提高作爲防眩 層之機能。數種聚合物相分離性,可藉由使用對雙分成憤 而言爲良溶劑,調製均勻溶液,且以目視確認在使溶劑慢 慢地蒸發的過程中殘存固成分是否有白濁現象,予以簡單 地判斷。
通常,使聚合物與藉由樹脂前驅體所生成的硬化或交 聯樹脂,互相之折射率爲不同。而且,數種聚合物(第1 樹脂與第2樹脂)之折射率亦互相不同。聚合物與硬化或 交聯樹脂之折射率差、數種聚合物(第1樹脂與第2樹 脂)之折射率差,例如約爲0.001〜0.2,較佳者約爲〇.〇5 〜0 1 5。 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比例(重量比),沒有 特別的限制’例如聚合物/硬化性樹脂前驅體可選自約 5/95〜95/5之範圍,就表面硬度而言,較佳者爲約5/95〜 60/4 0’更佳者爲10/90〜50/50,特別是約10/90〜40/60。 溶劑 溶劑可視上述聚合物及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種類及溶 解性而定予以選擇使用’至少使固成分(數種聚合物及硬 化性樹脂前驅體、反應引發劑、其他添加劑)可均勻溶解 的溶劑即可’可使用於濕式旋轉分解中。該溶劑例如酮類 (丙酮、甲基乙酮、甲基異丁酮 '環己酮等)、醚類(二 D惡院、四氫呋喃等)'脂肪族烴類(己烷等)、脂環式烴 -46 -
1375697 類(環己烷等)、芳香族烴類(甲苯、二甲苯 烴類(環甲烷、二氯乙烷等)、酯類(醋酸甲 酯、醋酸丁酯等)、水、醇類(乙醇、異丙醇 己醇等)、溶纖劑類(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 纖劑乙酸酯類、亞颯類(二甲基亞颯等)、醯 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等)等,亦可爲此 劑。 防眩層用組成物中之溶質(聚合物及硬化 體、反應引發劑、其他添加劑)的濃度、可在 生相分離之範圍及流延性或塗覆性等之範圍內 例如約1〜80重量%,較佳者約爲5〜60重量 約爲15〜40重量% (特別是20〜40重量%)。 浸透性溶劑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爲使光透過性基材 界面不存在時,防眩層以使用對光透過性基材 透性之防眩層用組成物所形成者較佳。浸透性 亦可與上述1)使用樹脂中添加有微粒子之防 物所形成的防眩層所述者相同。 防眩層之形成法 防眩層可使用含有至少一種聚合物與至少 樹脂前驅體之防眩層用組成物所形成。然後, 使至少一種聚合物與至少一種防眩層組成物、 )、鹵化 、醋酸乙 丁醇、環 等)、溶 類(二甲 之混合溶 樹脂前驅 會損害產 以選擇, ,更佳者 防眩層之 言具有浸 劑之內容 性用組成 種硬化性 藉由使用 視其所需 -47- 1375697 之浸透性溶劑、與適當的溶劑同時混合的防眩層組成物, 藉由自液相進行旋轉分解形成相分離構造,使硬化性樹脂 前驅體予以硬化,至少形成防眩層予以製造。
自液相進行旋轉分解,可藉由使溶劑蒸發予以進行。 形成相分離構造之組合,例如可以數種聚合物間、聚合物 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數種硬化性樹脂前驅體間等。於該 方法中,亦可自含有熱塑性樹脂、光硬化性化合物(光聚 合性單體或低聚物等)、光聚合引發劑、與使熱塑性樹脂 及光硬化性化合物可溶的溶劑(共通溶劑)之組成物藉由 旋轉分解,形成相分離構造,且藉由光照射形成防眩層。 另外,亦可自含有熱塑性樹脂、與在該熱塑性樹脂中爲非 相溶且具有光硬化性基之樹脂、與光硬化性化合物、與光 聚合引發劑、與使樹脂及光硬化性化合物可溶的溶劑之組 成物藉由旋轉分解,形成相分離構造,藉由光照射形成防 眩層。於此等之方法中,可在光透過性基材上至少形成一 層防眩層。 具體的形成方法 防眩層可藉由經由使至少一種聚合物與至少一種硬化 性樹脂前驅體使用適當的溶劑予以混合的防眩層用組成物 供應給光透過性基材上,然後,伴隨溶劑蒸發,藉由旋轉 分解形成相分離構造之製程,與使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予以 硬化,至少形成防眩層之製程製得。相分離製程,通常以 含有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與溶劑之混合液(特別是 -48- 1375697 均勻溶液等之液狀組成物)塗覆或流延於光透過性基材表 面上的製程,與自塗覆層或流延層使溶劑蒸發,形成具有 規則性或周期性的平均相間距離的相分離構造之製程所構 成,藉由使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予以硬化,製得防眩層。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可使用含有作爲混合液之熱塑 性樹脂、與光硬化性化合物、與光聚合引發劑、與可使熱 塑性樹脂及光硬化性化合物溶解的溶劑之肪眩層用組成物 作爲混合液,使藉由旋轉分解所形成的相分離構造之光硬 化成分,藉由光照射予以硬化,形成防眩層。另外,其他 較佳的形態,可使用使互相爲非相溶的數種聚合物、與光 硬化性化合物、與光聚合引發劑、與溶劑之防眩層用組成 物作爲混合液,藉由旋轉分解所形成的相分離構造之光硬 化成分,藉由光照射予以硬化,形成防眩層。 伴隨該溶劑蒸發,藉由旋轉分解,可使相分離構造之 域相間平均距離具有規則性或周期性。然後,藉由旋轉分 解所形成的相分離構造,可藉由使硬化性樹脂前驅體硬 化,直接予以固定。硬化性樹脂前驅體之硬化,係視硬化 性樹脂前驅體之種類而定,可藉由組合加熱、光照射等、 或此等之方法予以進行。加熱溫度爲限於具有相分離構造 之適當範圍內,例如可選自約50〜150 °C,亦可選自與層 分離製程相同的溫度範圍。 構成部分光學層合體之防眩層,係藉由該防眩層之相 分離構造、自液相藉由旋轉分解(濕式旋轉分解)予以形 成。換言之,使用以聚合物與硬化性樹脂前驅體與溶劑所 -49- 1375697
構成的本發明之防眩層用組成物,自該防眩層用組成物之 液相(或均勻溶液或其塗覆層)藉由使溶劑乾燥等予以蒸 發或除去的過程中,伴隨濃度之濃縮,藉由旋轉分解產生 相分離,可形成相間距離較爲規則的相分離構造。更具·體 而言’上述濕式旋轉分解,通常可藉由使含有至少一種聚 合物與至少一種硬化性樹脂前驅體與溶劑所成的防眩層用 組成物(較佳者爲均勻溶液)塗覆於載體上,自塗覆層使 溶劑蒸發予以進行》 本發明於該旋轉分解中,伴隨相分離進行,形成共連 續相構造,再進行相分離時,藉由連續相本身之表面張力 予以非連續化,形成液滴相構造(球形、圓球形、圓盤狀 或橢圓形狀等之獨立相的海島構造)。因此,視相分離的 程度而定,亦可形成共連續相構造與液滴相構造之中間構 造(自上述共連續相移行於液滴相之過程的相構造)。本 發明之防眩層的相分離構造,可爲海島構造(液滴相構 造、或另一相爲獨立或孤立的相構造)、共連續相構造 (或網目構造),亦可爲共連續相構造與液滴相構造混在 的中間構造。藉由此等之相分離構造,於溶劑乾燥後可在 防眩層表面上形成微細的凹凸。 於相分離構造中,就在防眩層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狀、 且提高表面硬度而言,以至少具有島狀域相之液滴相構造 者爲有利。而且,以聚合物與上述前驅體(或硬化樹脂) 所構成的相分離構造爲海島構造時,聚合物成分亦可形成 海相,惟就表面硬度而言,聚合物成分以形成島狀域相較 -50- 1375697 佳。而且,藉由形成島狀域相,於乾燥後在防眩層表面上 形成可發揮企求的光學特性之凹凸形狀。
上述相分離構造之域相間的平均距離,通常實質上具 有規則性或周期性,相當於表面粗度Sm。域相之平均相 間距離,如50 μιη以上、500 μιη以下,較佳者下限値爲 約60 μιη以上,上限値爲約400 μπι以下。上述相分離構 造之域相間的平均距離,可藉由選擇樹脂之組合(特別是 以溶解性參數爲基準,選擇樹脂)等予以調整。如此藉由 調整域相間之平均距離,可使最終所得的光學層合體表面 之凹凸間的距離爲所企求的値。 除上述外,亦可與上述1)使用樹脂中添加有微粒子 之防眩性用組成物所形成的防眩層所述者相同。 2.表面調整層 於本發明中,爲形成防眩層時,在基材上形成底層凹 凸層,亦可於其上形成表面調整層。表面調整層僅由在防 眩層中記載的樹脂材料所成,或在其樹脂材料中添加有表 面調製劑之組成物所成。表面調整層可著重於以底層凹凸 層形成凹凸形狀之表面粗度中凹凸刻度(凹凸之山高度與 山間隔)之1/1 〇以下的刻度,沿著凹凸形狀存在的微細 凹凸塡充,實施平坦化處理,具有平滑的凹凸形狀,且凹 部具有幾乎平坦形狀下予以形成,或可調整凹凸之山間隔 或山高度、山之頻率(個數)。此外,表面調整層係以賦 予抗靜電、調製折射率、高硬度化、防污染性等爲目的所 -51 - 1375697 添加有低折射率劑之表面調整層的折射率,較防眩層 更低者。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以添加有低折射率劑之表面 調整層的折射率未達1.5、較佳者爲1.45以下所構成者較 佳。藉由使折射率爲該値,由於不會降低表面調整層之硬 度或耐擦傷性等之物理物性,故較佳。於表面調整層之材 料中,樹脂成分與低折射率劑之配合比例,以樹脂成分/ 低折射率劑爲約3 0/70〜95/5較佳。 低折射率劑之較佳者,例如二氧化矽、氟化鎂等之低 折射率無機超微粒子(多孔質、中空等全部種類之微粒 子)、及低折射率樹脂之氟系樹脂。氟系樹脂可使用在分 子中至少含有戴原子之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聚合性 化合物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具有以電離放射線硬化的官 能基、熱硬化的極性基等之硬化反應性基者較佳。而且, 亦可同時倂有此等反應性之基的化合物。對該聚合性化合 物而言,聚合物爲不具所有如上述之反應性基等者。 具有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可廣泛使 用具有乙烯性不飽和鍵之含氟單體。更具體而言,例如氟 化烯烴類(例如氟化乙烯、氟化次乙烯基、四氟乙烯、六 氟丙烯、全氟丁二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噁唑等)。 具有(甲基)丙烯醯氧基者,有2,2,2-三氟乙基(甲基) 丙烯酸酯、2,2,3,3,3-五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 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 (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 醋 醋 酸 烯 丙 \1/ 基 甲 基 乙 V)/ 基 癸 氟 全 基 甲 氟 三 -53- 1375697 丙烯酸甲酯、(X-三氟甲基丙烯酸乙酯之在分子中具有氟原 子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至少具有3個氟 原子且碳數爲1〜14之氟化烷基、氟化環烷基或氟化亞烷 基、與至少具有2個(甲基)丙烯醯氧基之含氟多官能 (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熱硬化性極性基之較佳者,例如羥基、羧基、胺基、 環氧基等之氫鍵結形成基。此等不僅與薄膜之密接性優 異,且與二氧化矽等之無機超微粒子之親和性亦優異。具 有熱硬性極性基之聚合成化合物,例如4-氟化乙烯-全氟 烷基乙烯醚共聚物;氟化乙烯-烴系乙烯醚共聚物;環氧 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纖維素、苯酚、聚醯亞胺等各種樹 脂之氟改性品等。 倂有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基與熱硬化性極性基之聚合性 化合物’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部分或完全氟化烷 基、烯基、芳酯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醚類、完全或部 分氟化乙烯酯類、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酮類等。 另外,含氟聚合物之具體例,如至少含有1種具有上 述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基之聚合性化合物的含氟(甲基)丙 烯酸酯化合物之單體或單體混合物之聚合物;至少1種上 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與如(甲基)丙烯酸甲 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 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在分子中 不含氟原子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共聚物;如氟化 乙烯、氟化次乙烯基、三氟乙烯、氯化三氟乙烯、3,3,3- -54- 1375697 三氟丙烧'1,1,2-三氯-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之含氟 單體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等。
亦可使用此等共聚物中含有矽酮成分之含矽酮的氟化 次乙烧基共聚物。此時之矽酮成分,例如(聚)二甲基矽 氧烷、(聚)二乙基矽氧烷、(聚)二苯基矽氧烷、 (聚)甲基苯基矽氧烷、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 含偶氮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二甲基矽酮、苯基甲基 矽酮、烷基·芳烷基改性矽酮、氟化矽酮、聚醚改性矽 酮、脂肪酸酯改性矽酮、甲基氫矽酮 '含矽烷醇之矽酮、 含烷氧基之矽酮、含苯酚基之矽酮、甲基丙烯酸改性矽 酮、丙烯酸改性矽酮、胺基改性矽酮、羧酸改性矽酮、卡 必醇改性矽酮、環氧基改性矽酮、锍基改性矽酮、氟改性 矽酮、聚醚改性矽酮等。其中,以具有二甲基矽氧烷構造 者較佳。 另外,由下述之化合物所成的非聚合物或聚合物,亦 可使用作爲氟系樹脂。換言之,可使用在分子中至少具有 1個異氰酸酯基之含氟化合物、與在分子中至少具有1個 如胺基、羥基、羧基之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官能基之化合 物進行反應所得的化合物;如含氟聚酯多醇、含氟烷基多 醇、含氟聚酯多醇、含氟ε-己內酯改性多醇之含氟多醇、 與具有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進行反應所得的化合物等。 此外,亦可使用使上述具有氟原子之聚合成化合物或 聚合物,與在防眩層中記載的各樹脂成分混合使用。另 外,爲使反應性基等進行硬化之硬化劑、爲提高塗覆性且 -55- 1375697 賦予防污性時,可適當使用各種添加劑、溶劑。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以利用「具有空隙之微粒子」 作爲低折射率劑較佳。「具有空隙之微粒子」可保持表面 調整層之層強度,且可降低其折射率。於本發明中,「具 有空隙之微粒子」係指在微粒子內部塡充有氣體之構造及 /或形成含有氣體之多孔質構造體,且與微粒子原有的折 射率相比時’與微粒子中氣體之佔有率成反比,折射率降 低之微粒子。另外,於本發明中,亦包含視微粒子形態、 構造、凝聚狀態、塗膜內部之微粒子的分散狀態而定,在 至少部分內部、及/或表面上形成奈米孔隙構造之微粒 子。 具有空隙之無機系微粒子的具體例,如使用特開 2001-233611號公報中揭示的技術所調製的二氧化矽微粒 子較佳。其他如藉由特開平 7- 1 3 3 1 05號、特開 2002-796 1 6號公報、特開2006- 1 067 1 4號公報等記載的製法所 得的二氧化矽微粒子。具有空隙之二氧化矽微粒子,由於 容易製造、本身之硬度高,故與黏合劑混合形成表面調整 層時,可提高其層強度,且使折射率調整爲約1.20〜1.45 之範圍內。特別是具有空隙之有機系之微粒子的具體例, 如以使用特開2002-8 0503號公報中揭示的技術所調製的 中空聚合物微粒子較佳。 至少部分塗膜之內部及/或表面上形成奈米孔隙構造 之微粒子,除上述之二氧化矽微粒子外,例如有以增加比 表面積爲目的所製造的塡充用柱及在表面之多孔質部上吸 -56-
1375697 附有各種化學物質之除放材料,觸媒固定 質微粒子、或以組裝斷熱材料或低介電材 微粒子之分散體或凝聚體。該具體例如市 化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Nipsil 孔質二氧化砂微粒子之集合體、日產化學 有二氧化矽微粒子連結成鏈狀之構造的膠 系列(商品名),可利用作爲本發明較1 者。 「具有空隙之微粒子」之平均粒徑, 300 nm以下,較佳者下限爲8 nm以上、 以下,更佳者下限爲10 nm以上、上限爲 由使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在該範圍內時,可 有優異的透明性。 2 )高折射率劑/中折射率劑 H 高折射率劑、中折射率劑,可於更爲 時,添加於表面調整層中。高折射率劑、 定於1.55〜2.00之範圍內,中折射率劑. 1 · 5 5〜1 _ 8 0之範圍內者,高折射率劑係指; 〜2.00之範圍內者。 此等折射率劑,例如微粒子,其具體 示折射率)如氧化鋅(1.9 0 )、氧化鈦( 氧化铈(1.95)、錫掺雜氧化銦(1.95) (1.80)、三氧化二釔(1.87)、氧化銷( 用所使用的多孔 料爲目的之中空 售品之日本一氧 或Nipgel之多 工業公司製之具 體二氧化矽UP i粒徑之範圍內 爲 5 nm以上、 上限爲 1 〇 〇 n m 80 nm以下◊藉 使表面調整層具 提高防止反射性 中折射率劑可設 係指其折射率爲 其折射率爲1.65 例(括號內係表 2.3 〜2.7 )、二 、銻掺雜氧化錫 2.0 )。 -57- 1375697 硬化型樹脂與溶劑乾燥型樹脂(熱塑性樹脂等、使塗覆時 爲調製固成分時之溶劑予以乾燥、形成被膜之樹脂)之混 合物、及熱硬化型樹脂等三種類,較佳者爲電離放射線硬 化型樹脂。
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之具體例,如具有(甲基)丙 烯酸酯基等之游離基聚合成性官能基的化合物,例如(甲 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預聚物、或單體。具體而言,例 如較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醚樹脂、丙烯酸樹脂、環氧 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醇酸樹脂、旋轉縮醛樹脂、聚丁 二烯樹脂、聚硫醇聚烯樹脂、多元醇等之多官能化合物之 (甲基)丙烯酸酯所成的低聚物或預聚物。另外,單體之 具體例如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己基(甲基)丙烯 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 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 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 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甲基)丙 烯酸酯、新戊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而且,(甲基) 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除(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外之例,如苯乙稀、甲 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之單官能或多官能單體、 或雙酚型環氧化合物、酚醛清漆型環氧化合物、芳香族乙 烯醚、脂肪族乙烯醚等之低聚物、預聚物等具有陽離子聚 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 使用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作爲紫外線硬化型樹脂 -59- 1375697
時,以使用光聚合引發劑較佳。光聚合引發劑之具體例, 如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米希勒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戊肟酯、噻噸酮類、苯丙酮類、苯甲基類、苯偶因類、醯 基氧化膦類。而且,以混合光增感劑使用較佳,其具體例 如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而且,使用電離放射 線硬化型樹脂作爲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時,可添加光聚合引 發劑或光聚合促進劑。光聚合引發劑爲具有游離基聚合性 不飽和基之樹脂系時,可單獨或混合苯乙酮類、二苯甲酮 類、噻噸酮類、苯偶因、苯偶因甲醚等使用。而且,具有 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之樹脂系時,光聚合引發劑可單獨使 用芳香族二偶氮鑰鹽、芳香族鎏鹽、芳香族碘鑰鹽、芳環 烯金屬衍生物化合物、苯偶因磺酸酯等或其混合物。光聚 合引發劑之添加量,對1 00重量份電離放射線硬化型組成 物而言爲0.1〜10重量份。 在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中混合使用的溶劑乾燥型樹 脂,例如主要爲熱塑性樹脂。熱塑性樹脂可利用一般所例 示者。藉由添加溶劑乾燥型樹脂,可調整作爲黏度調製劑 之組成物的黏度,可有效地防止塗覆面之塗膜缺陷情形。 較佳的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如苯乙烯系樹脂、(甲基) 丙烯酸系樹脂、醋酸乙烯酯系樹脂、乙烯醚系樹脂、含鹵 素樹脂、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 脂、聚醯胺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矽酮系樹脂、及橡膠 或彈性體等。樹脂通常爲非結晶性,且可溶解於有機溶劑 (特別是可溶解數種聚合物聚合物或硬化性化合物之共通 -60- 1375697 溶劑)之樹脂。特別是成形性或製膜性、透明性或耐候性 高的樹脂,例如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脂環式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纖維素 酯類等)等較佳。本發明較佳的形態,係光透過性基材之 材料爲TAC等之纖維素系樹脂時,熱塑性樹脂之較佳具體 例,如纖維素系樹脂(如硝基纖維素、乙醯基纖維素、纖 維素乙酸酯丙酸酯、乙基羥基乙基纖維素等)。
熱硬化性樹脂之具體例,如苯酚樹脂、尿素樹脂、二 烯丙基苯二甲酸酯樹脂、蜜胺樹脂、鳥糞胺樹脂不飽和聚 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 '胺基醇酸樹脂、 蜜胺-尿素共縮合樹脂、矽系樹脂、聚矽氧烷樹脂等。使 用熱硬化性樹脂時,視其所需可另外添加交聯劑、聚合引 發劑等之硬化劑、聚合促進劑、溶劑、黏度調製劑等使 用。 本發明之較佳形態,係表面調整層中亦可含有調整流 動性之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流動性調製劑C)者。 於微粒子中較佳者爲膠體二氧化矽。藉由形成表面調整 層,以塡充微細凹凸,予以平滑化時,藉由實施過度平滑 化時,會顯著降低防眩性。然而,藉由上述含有膠體二氧 化矽之組成物形成被膜時,可使防眩性與黑色再現性兩 立。製得該效果之作用,雖不明確,惟推測爲含有膠體二 氧化矽之組成物,藉由控制其流動性可使對表面之凹凸形 狀的追隨性良好,故於平滑化中,不像習知的表面調整層 完全被破壞,對底層凹凸層之微細凹凸形狀上賦予適當的 -61 - 1375697 平滑性,且沒有完全破壞下、殘留下來。 於本發明中,「膠體二氧化矽」係指使膠體狀態之二 氧化矽粒子分散於水或有機溶劑中之膠體溶液。上述膠體 二氧化矽之粒徑(直徑),以約1〜50 nm之超微粒子者 較佳。而且,本發明之膠體二氧化矽的粒徑,爲藉由BET 法之平均粒徑。具體而言,平均粒徑係藉由BET法測定表 面積,粒子換算成圓球形予以求取。
上述之膠體二氧化矽係爲習知物,市售品例如「甲醇 二氧化矽溶膠」、「MA-ST-M」、「IPA-ST」、「EG-ST」、「EG-ST-ZL」、「NPC-STj 、 「DMAC-ST」、 「MEK」、「XBA-ST」、「MIBK-ST」(以上爲曰產化 學工業(股)製品、皆爲商品名)、「OSCAL1132」、 「OSCAL 1 232」、「OSCAL 1 3 32」、「OSCAL 1 432」、 「OSCAL1532」、「OSCAL1632」、「OSCAL1132」(以 上爲觸媒化成工業(股)製品、皆爲商品名)之市售品。 上述有機微粒子或無機微粒子,對表面調整層之黏合 劑樹脂質量100而言,含有微粒子質量爲5〜3 00較佳 (微粒子質量/黏合劑樹脂質量=P/V比=5〜3 00/ 1 00 )。藉 由使添加量爲該範圔內,對凹凸形狀之追隨性變得充分, 可使艷黑感等之黑色再現性與防眩性兩立,同時就密接性 及耐擦傷性等物性而言良好。添加量藉由添加的微粒子而 變化,爲膠體二氧化矽時,添加量以5〜80較佳。藉由使 添加量在該範圍,可使防眩性、與他層之密接性良好。 -62- 1375697 溶劑
爲形成表面調整層時,利用使上述成分與溶劑混合的 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溶劑可視聚合物及硬化性樹脂前驅 體之種類及溶解性而定選擇使用,至少可使固成分(數種 聚合物及硬化性樹脂前驅體、反應引發劑,其他添加劑) 均勻溶解的溶劑即可。該溶劑例如酮類(丙酮、甲基乙 酮、甲基異丁酮、環己酮等)、醚類(二噁烷、四氫呋喃 等)、脂肪族烴類(己烷等)、脂環式烴類(環己烷 等)、芳香族烴類(甲苯、二甲苯等)、鹵化烴類(二氯 甲烷、二氯乙烷等)、酯類(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 丁酯等)、水、醇類(乙醇、異丙醇、丁醇 '環己醇 等)、溶纖劑類(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等)、溶纖劑 乙酸酯類、亞颯類(二甲基亞颯等)、醯胺類(二甲基甲 醯胺、二甲基乙醯胺等)等,可爲此等之混合溶劑,較佳 者例如酮類、酯類。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法 表面調整層亦可藉由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供應給底 層凹凸層予以形成。塗覆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之方法,例 如輥塗覆法、邁耶棒塗覆法、照相凹版塗覆法等之塗覆方 法。於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塗覆後,進行乾燥與紫外線硬 化處理。紫外線源之具體例,如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 燈、低壓水銀燈、碳弧燈、黑色螢光燈、金屬鹵化物燈之 光源。紫外線之波長可使用190〜380 urn之波長範圍。電 -63- 1375697 子線源之具體例,如高壓倍加器(Cockcroft-Walton ) 型、范德格拉夫加速器(Van de graaff)型、共振變壓器 型、絕緣芯變壓器型、或直線型、電子加速器型、高周波 型等之各種電子線加速器。 3 .任意層
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係藉由光透過性基材、與 防眩層(或凹凸底層與表面調整層)所構成,另外可具備 任意層(抗靜電層、低折射率層、防污染層等)所成者。 低折射率層以具有較由單層所成的防眩層或表面調整層之 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者較佳,其折射率爲1.4 5以下,特 別是1.42以下更佳。而且,低折射率層之厚度沒有特別 的限制,通常可適當設定於約30 nm〜1 μιη之範圍內。抗 靜電層、低折射率層、防污染層,可調製在表面調整層中 說明的抗靜電劑、低折射率劑、防污染劑等中添加樹脂等 之組成物,形成各層。因此,抗靜電劑、低折射率劑、防 污染劑、樹脂等亦相同。 4 ·光透過性基材 光透過性基材以具備平滑性、耐熱性,且機械強度優 異者較佳。形成光透過性基材之材料的具體例,如聚酯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酸乙二酯等)、纖維素系樹 脂(纖維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纖維素乙酸酯丁 酸酯等)、聚醚颯、聚烯烴(聚颯、聚丙烯、聚甲基戊 -64-
1375697 烯)、聚氯化乙烯基、聚乙烯基縮醛、聚酸酮、丙 脂(聚甲基丙稀酸甲醋等)、聚碳酸醋、或聚胺基 等之熱塑性樹脂,較佳者爲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 聚萘酸乙二酯)、纖維素三乙酸酯。此外,其他光 基材例如具有脂環構造之非晶質烯烴聚合物( Olefin-Polymer : COP )薄膜。此係使用原菠烯 物、單環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環狀共軛二烯系聚 乙烯基脂環式烴系聚合物樹脂等,例如日本壬歐( 公司製之壬歐尼古斯或壬歐羅亞(譯音)(原菠 脂)、住友貝古賴頓(譯音)公司製史米賴頓( FS-1700、JSR公司製亞頓(譯音)(改性原疲 脂)、三井化學公司製亞貝魯(譯音)(環狀烯 物)、Ticona公司製之 Topas (環狀烯烴共聚物) 化成公司製歐布頓雷茲(譯音)OZ-1000系列( 丙烯酸樹脂)等。而且,三乙醯基纖維素之取代基 用旭化成化學公司製之F V系列(低雙折射率、低 率薄膜)較佳。 於本發明中,使用此等熱塑性樹脂作爲富含薄 軟性的薄膜狀體較佳,惟視要求硬化性之使用形態 亦可使用此等熱塑性樹脂之板或玻璃板之板狀體。 光透過性基材之厚度,爲20 μιη以上、300 下,較佳者上限爲200 μιη以下、下限爲30 μηι以 透過性基材爲板狀體時,亦可以大於此等之厚度, 1^5 nm者。基材係於其上形成防眩層時,爲提高 烯酸樹 甲酸酯 二酯、 透過性 Cyclo- 系聚合 合物、 譯音) 烯系樹 譯音) 烯系樹 烴共聚 、日立 脂環式 材以使 光彈性 膜之柔 77~T 而疋, μηι以 上。光 使用約 黏合性 -65- 1375697 時,除電暈放電處理、氧化處理等之物理處理外,亦可預 先進行塗覆稱爲底塗劑或主劑之塗料。 Π.光學層合體之利用 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光學層合體,具有下 述之用途。
偏光板 藉由本發明之另一形態,可提供一種具備偏光元件、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所成的偏光板。具體而言,可提供一 種在偏光元件表面上、在與該光學層合體之防眩層存在的 相反面上具備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所成的偏光板。偏光元 件例如可使用藉由碘或染料予以染色且延伸所成的聚乙烯 醇薄膜、聚乙烯基甲醛薄膜、聚乙烯基縮醛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薄膜等。進行層合處理時,爲增 加黏合性時或防電時,以使光透過性基材(較佳者爲三乙 醯基纖維素薄膜)進行皂化處理較佳。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另一形態,可提供一種影像顯示裝置,該影像 顯示裝置係由具備透過性顯示體、與使上述透過性顯示體 自背面照射之光源裝置所成,在該透過性顯示體之表面上 形成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或發明之偏光板所成者。本發明 之影像顯示裝置,基本上藉由光源裝置與顯示元件與本發 -66- 1375697 明之光學層合體所構成。影像顯示裝置係利用於透過型顯 示裝置,特別是使用於電視、電腦、文字處理機等之顯示 裝置之顯示。換言之,係使用於CRT、PDP、液晶顯示板 等之高精細影像用顯示裝置之顯示。
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爲液晶顯示裝置時,光源裝置 之光源係自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之下方照射。而且,STN 型液晶顯不裝置中,可在液晶顯示元件與偏光板之間插入 相位差板。該液晶顯示裝置之各層間,視其所需亦可設置 黏合劑層。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內容藉由下述實施形態說明,惟本發明之內 容不受此等實施形態所限制、解釋者。沒有特別限制時, 「份」及「%」以質量爲基準。組成物中所配合的單分散 微粒子之粒度分布,係全部使用平均粒徑±〇.3〜±1 μπι 者。惟粒徑爲3.5 μηι以下者,不受該粒度分布所限制。 [實施例] 以下述組成調製構成光學層合體之各層組成物β 防眩層用組成物之調製 防眩層用組成物1 (實施例9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ΡΕΤΑ)(折射率1 ·5 1) 21質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折射率1.51) 9質量份 -67- 1375697 凹凸層用組成物17。 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之調製 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 UV 1 700B(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多官能胺基甲酸酯 丙烯酸酯折射率1_51) 31.1質量份 M315(東亞合成公司製) 10.4質量份
光硬化引發劑衣魯卡奇亞184(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 2.49質量份 光硬化引發劑衣魯卡奇亞90 7(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 0.41質量份 防污劑UT-3 97 1(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2.07質量份 甲苯 48.0質量份 環己酮 5.5質量份 使上述成分充分進行混合,以孔徑1 0 μηι之聚丙稀製 過濾器過濾,調製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 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2 UV 1 700B(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折射率1.51) 3 1 .1質量份 M3 1 5(東亞合成公司製) 10.4質量份 光硬化引發劑衣魯卡奇亞1 84(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 2.49質量份 -88- 1375697 抗靜電劑C-4456 S-7(含ΑΤΟ之導電油墨、ΑΤΟ之平均粒 徑3 00〜400nm、固成分濃度45%) 21.6質量份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折射率1.51) 28.69質量份 光硬化引發劑衣魯卡奇亞184(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 1.56質量份 MIBK(甲基異丁酮) 33.7質量份 環己酮 14.4質量份
使上述成分充分進行混合,以孔徑30 μηι之聚丙烯製 過濾器過濾,調製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4。 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5 使用含氧化鉻之塗料組成物(JSR公司製、商品名; 「ΚΖ7973」、折射率:1.69樹脂基體、固成分50%),樹 脂基體之折射率爲1.60下,調製下述組成之表面調整層 用組成物5。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ΡΕΤΑ)(折射率1.51) 18.59質量份 氧化锆(JSR公司製 '商品名:「ΚΖ7973」中所含的氧化 锆、平均粒徑40〜60nm、折射率:2.0)(具有紫外線硬化 型樹脂中所含的樹脂基體) 1 7. 1 8質量份 氧化锆分散劑(JSR公司製、商品名:「KZ7973」中所含 的氧化锆分散安定劑) 1.22質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分子量40,000) 0.94質量份 光硬化引發劑衣魯卡奇亞1 84(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 3 · 5 6質量份 -90- 1375697 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3 表面處理二氧化矽溶膠(具有空隙之微粒子;20%甲基異丁 酮溶液使用) 14.3質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折射率1.51) 1.95質量份 衣魯卡奇亞90 7 (千葉•特殊•化學公司製)0.1質量份 聚醚改性矽油TSF4460(商品名、GE東芝矽酮公司製)
0.15質量份 甲基異丁酮 83.5質量份 使上述成分攪拌後,以孔徑1〇 μιη之聚丙烯製過濾器 過濾,調製低折射率層用組成物3。 抗靜電層用組成物之調製 使下述組成表之成份攪拌後,以孔徑3 0 μπι之聚丙烯 製過濾器過濾,調製抗靜電層用組成物。 抗靜電劑C-4456S-7(含ΑΤΟ之導電油墨、ΑΤΟ之平均粒 徑3 00〜400nm、固成分濃度45%日本貝魯羅古斯(譯音)公 司製) 2_0質量份 甲基異丁酮 2.84質量份 環己酮 1.22質量份 光學層合體之製造 使各光學層合體如下所述予以調製。有關於光學層合 體之調製中使用的防眩層用組成物或底層凹凸層用組成物 -94- 1375697 之材料、組成及物性,如表1之記載。 實施例1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1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 70 °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在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 射量爲14 m〗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底層凹凸層。 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爲最大0.17 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2,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在7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0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6.5 μηι » 實施例2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95- 1375697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2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ι〇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燦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T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〇〇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3 μιη。
實施例3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2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 70 °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96- 1375697 率差爲最大〇·〇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燦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3,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T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丨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00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3 μιη 〇 實施例4 抗靜電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抗靜電用組成物使 -97- 1375697 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7塗覆於薄膜上,在50°C之 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 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之半硬化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爲1 μπι之 抗靜電層。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在預先設置的抗靜電層上,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物2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麥耶路棒)#10塗覆,在70°C之烤箱 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紫外線以 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底層凹凸 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爲最大 〇.〇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爍 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3,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 °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98- 1375697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3,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 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 〇〇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該層合體具有抗靜電 性。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4 μηι。
實施例5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2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〇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5,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99- 1375697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00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3 μ m 〇 實施例6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2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100-
1375697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麻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3 μίη。 實施例7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物3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7 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效地防止閃燦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用組成物4,使用 70 °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用組成物4,使用 70 °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101 - 1375697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πι。 實施例8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3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 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t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3,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0。(:之烤箱中加熱 -102- 1375697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 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〇〇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 1 μηι。
實施例9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1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7(T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 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爲最大0.09 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燦光。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4.5 μιη。 實施例10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4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 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103- 1375697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〇·〇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 °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G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 〇〇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2 μηι。 實施例1 1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2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28塗覆於薄膜上,在7(T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率差爲最大0.09 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爍光。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27 μιη❶ -104- 1375697 實施例1 2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涛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物5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 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效地防止閃爍光。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厢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ηι。 用組成物1,使用 7(T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實施例1 3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105-
1375697 物6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7 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ιη。 實施例1 4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物6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70 °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用組成物6,使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106- 1375697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7,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〇°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胃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2,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T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 〇〇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1 μιη 〇 實施例1 5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7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 -107- 1375697 7(T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6,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T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 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〇〇 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πι。 實施例1 6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 8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麥耶路(譯 音)’在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 以蒸發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 化,形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 之折射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 可更有效地防止閃爍光。 -108- 1375697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a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層合體。(基材上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用組成物6,使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丨射量爲1 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1 1 μιη 〇 ) 實施例1 7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葬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物8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效地防止閃爍光。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用組成物7,使用 70°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109- 1375697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 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層 合體。 低折射率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2,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4塗覆,在5 0 °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 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50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膜厚約1 〇〇 nm之低折射率 層,製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學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 1 μπι 〇 實施例1 8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9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 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G.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110- 1375697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厢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ιη。 用組成物6,使用 70°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00 mJ進 。製得防眩性光學
實施例1 9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 物10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 率差爲最大〇.〇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 薄膜(TD80U、富 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塗覆於薄膜上,在 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使塗膜硬化,形 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擴散效果,可更有 用組成物6,使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 後,在氮氣取代下 射量爲1 00 mJ進 -111 - 1375697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1 μ™。 實施例2 〇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11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4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底層凹凸層藉由使用與黏合劑樹脂之折射 率差爲最大0.09的微粒子,發揮內部擴散效果,可更有 效地防止閃爍光。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〇〇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6 μπι。 實施例2 1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112- 1375697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7.5 μηι。 比較例1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3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70°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嬙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 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5 μιη。 比較例2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4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3 6塗覆於薄膜上,在70°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 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38 μιη。 比較例3 -115- 1375697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5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70°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所得的層合體,由於平均粒徑分布大,受到不均勻存在的 巨大粒子影響,導致喪失凹凸形狀之均勻性,閃爍光現象 惡化。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5 μιη。 比較例4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6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4塗覆於薄膜上,在70。(: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7 μιη。 比較例5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116-
1375697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於薄膜上’在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6 μπι。 比較例6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5 μιη。 比較例7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二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〇塗覆於·薄上,;^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涪劑成分予以蒸發後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 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 物6 7 0°C ,在 里攝 體。 、虽 物6 7 0°C ,在 量爲 體。 、虽 物7 7 0°C ,在 匱爲 -117- 1375697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4.5 μιη。 比較例8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8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0塗覆於薄膜上,在701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 0 0 m 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7 μηι。 比較例9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9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於薄膜上,在70°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 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4.5 μηι。 比較例1 0 -118-
1375697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糸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齊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员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4.5 μιη。 比較例1 1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雜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 物11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 70 °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 0 mJ進行照 成底層凹凸層。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似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 !素薄膜(TD80U、富 使防眩層用組成物10 覆於薄膜上,在70°C 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I素薄膜(TD80U、富 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14塗覆於薄膜上,在 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射,使塗膜硬化,形 層用組成物1,使用 在70°c之烤箱中加熱 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照射量爲100 mJ進 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119- 1375697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6 μπι。 比較例1 2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14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在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 射量爲14 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底層凹凸層。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20塗覆,在70°C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〇〇 mj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3.5 μιη。 比較例1 3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使用80 μη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15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4塗覆於薄膜上,在 -120- 1375697 70°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0t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〇〇 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16 μιη。 比較例1 4 防眩層之形成 使用80 μπι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防眩層用組成物1 1 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8塗覆於薄膜上,在70 °C 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 氮氣取代下(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 10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成防眩性光學層合體。 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3 μπι。 比較例1 5 底層凹凸層之形成 -121 - 1375697 使用80 μιη厚度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TD80U、富 士照相底片公司製)作爲透明基材,使底層凹凸層用組成 物16使用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20塗覆於薄膜上,在 7〇°C之烤箱中加熱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 後,紫外線以照射量爲30 mJ進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形 成底層凹凸層。
表面調整層之形成 另外在底層凹凸層上使表面調整層用組成物1,使用 塗覆用捲線棒(邁耶棒)#12塗覆,在7〇。(:之烤箱中加熱 乾燥1分鐘’且使溶劑成分予以蒸發後,在氮氣取代下 (氧濃度200 ppm以下)’紫外線以照射量爲10〇 ^進 行照射,使塗膜硬化,層合表面調整層。製得防眩性光學 層合體。防眩層之總厚度約爲 1 6 μιη 〇 評估試驗 進行下述評估,結果如表2記載。 評估1 :光學待性試驗、表面形狀 有關實施例與比較例之光學層合體,以本說明書之定 義爲基準,光學層合體之全體霧度値爲Ha値,該光學層 合體內部之霧度値爲Hi及表面霧度値爲Hs時,測定 Hi/Ha値、Sm、0a、RZ、反射γ値(5度反射)、表面電 阻, -122- 1375697 表面電阻測定 表面電阻値(Ω/ο )係以表面電阻測定器(三菱化學 製、製品編號;Hiresta IP MCP-HT260 ),以施加壓力 1000V進行測定》 評估2:艶黑感試驗(明室環境)
使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光學層合體的薄膜面相反面上 貼合交叉尼科爾之偏光板後,以30W之三波長螢光下 (在防眩層面上自45°方向照射)進行官能評估(自試料 面5 Ocm上方、約45°之角度目視觀察),使艷黑感(具 有光澤之黑色再現性)藉由下述基準詳細地進行評估》 評估基準 評估〇:可使具有光澤之黑色再現 評估△:可使一些具有光澤之黑色再現,惟作爲製品 時不夠充分 評估X:無法使具有光澤之黑色再現 評估3 :閃耀光試驗 在HAKUBA製皮亞(譯音)(賴頓皮亞(譯音) 7000PRO)上,使在0.7 mm厚度之玻璃板上所形成的黑 色基體圖形板(l〇5ppi、140ppi),使圖形面朝下放置’ 於其上使所得的光學層合體薄膜之凹凸面朝空氣側載置’ -123- 1375697 在薄膜沒有浮出下使薄膜之邊緣以手指輕壓,且在暗室中 目視觀察閃耀情形,予以評估。 評估基準 評估◎:以140ppi沒有閃爍光情形、佳 評估〇:以l〇5ppi沒有閃爍光情形、佳 評估X :以105ppi有閃爍光情形、不佳
合 黏 行 進 面 裡 之 體 合 層 學 光 的 得 驗W = /1 匕 評.]: 性£ 眩例 防施 :實 4 使 估 評 處理,貼附於黑色丙烯酸板者,作爲評估用試樣使用寬度 2 0 mm之白黑條紋板’且在上述試樣(試樣面朝上方傾斜 約30度)上使該條紋自試樣面法線20度之角度映入、觀 察。此時,試樣面之照度爲 2 5 01 X (勒),條紋之亮度 (白)爲65cd/m2。另外’條紋板與試樣之距離爲i.5m, φ 試樣與觀測者之距離爲1m。觀測者觀察該物時,藉由條 紋之辨識以下述定義、評估。 評估基準 評估〇:無法辨識條紋 評估X :可辨識條紋 -124- 1375697
【表1-1】 *單分散微粒子之傭分布篇平均位徑址3〜1>〇 m iaift子 子雜拥 之折射串差 平均粒a 材質 货磨舆粒子之毎萆 位面校之u比 折射串 挪合刑 莫耳比 折射串 俚甲苯塗棚 成窃成分之比) 寊旎例1 Aj5X>flm Θ)1 Jtf m 涅 4¾1¾ mmzm B脑 TdtM-.an ΑΆ12 βΛίβ Α)1·β0 8)1-88 ΡΜΜΑ^ΰΙ 10»tl tmmlVttfi ΡΠΑΟΡΗΑ s7(h30wtX 151 甲苯:環己酮 =6020^1 009 an 實庞例2 9O|/m 混备?系 •j〇(inr“PMMA Sijln^St Q31S n«n、 ^tmwr^ysa ISifnr-Bsl助 PUUAm^1S5 10wU PETAi>PHA r«&3S«U 1丨1 甲苯:環己銅 ae〇2〇«a 0025 OJ09 貢施和 1 1 1 ! i 1 1 i 1 nmm 1 1 1 1 1 1 1 1 1 飾例5 1 1 1 1 1 1 1 1 1 賨施例6 i 1 1 1 1 l l i i 實賺 JSum 7Atfin—PMMA 055 (7-0flRr**Q20 jt 4 Μ Μ···Π 40 /Dilirr^n^l^S 35tfm***nsi^〇 1 i 1 1 1 S旌例8 i i i 1 1 1 1 l 1 寊施例9 AM-Off m 纖#系 44tfnr~PMMA 财奉動) TatrirOJO A)0.I5 RV)m A) 153 PMMA聚挪 10«tX PCTAi)PHA TMOwtS Ι·51 甲苯:環己酮 •SO^OwtS 0Ό2 0Ό9 實施例10 lS)Utn 泡論孚系 r〇“nr«PMMA 9i finr^St TaM-nSIS 〇j〇fim**-0.1S 7i)^rrr*:fis153$ λ5ρ nr**ns1^〇 PMMAIR^I lOwtS rf*MiT«vim PETA100X 151 甲苯谓己醑 s6ft20wtS /1/1 «·»>»«、 0X05 009 1T卿I 90μη 混魏孚系 9Atfnr-PMMA 15 if m·*· St Totd : 61j 9i)|/m*>*ns133S λ5μιη···η=1·60 PUUA^^S }〇Mtl PETAM215 s6&35wtX f5I 甲苯:¾己酮 =Β0£0»ΛΛ 0Ό25 0D9 實施例12 70ym tSum 温魏莩系 7ϋϋ(η—PMMA djtfwst Uww.-iS Totd:Q^5 f?A/i m***09 9巉Μ·η···ΠΜ、 7J〇|lm**-n=1^95 ISif m***nei.47 一1 M PMMA聚潍 lOwtS (mwr.75000) PETA100% 131 甲苯:環己酮 s8ftMwtX (40i«MtS) OilZS ΟΧ» OOWOM 資施例13 3<5|lm 涅胃^系 7j〇tfnr*-PMMA ISywSt Milnrig T^*l«Q1M flA if m·.4 9 7O<im***ns153S filin'** r=1j60 23jinr**npM7 PMMA聚合物 lOwtS (nw.7SOOO) peTAion 1·51 甲苯:¾己醣 sB020wtS (405weU) OD25 0Ό9 oxn~〇M *獅14 1 1 1 1 1 1 1 1 1 實_5 I 1 Tot^: OJAS f7Jtf irr.»0_> as If,.·〇〇« 9 μ···ΑΠ9) 1 1 1 i I 4 宜施例16 i i Totd : 0115 4««· m..41A9l l 1 I t I I 霣施例17 1 1 1 l 1 1 1 i 1 寊施例18 1 t Tfltal ; oias f 7i> II wft, 1 i I 1 1 1 霣施例19 1 I TAt;o.gi ^2Λλλ^ΛΖ ,ϋΜ«η”·ΑΑΜ> 1 1 t l i i nmmm IXSOilm 泡魏季系 taiilm—PMM A ICif T^-ona ⑽ nm>HUP 1Μμπτ··η*Υ535 3·$|Ι ητ··πβ1Λ0 PMMAKS^i lOwtS PETAM2U =e5:39wtft 言·$1 甲苯:環己酮 »60e40«tS raai>Mt«> 〇j〇25 〇J〇9 實施做1 I i 1 1 暴 t 1 1 寶施例22 Λ)5Α|Μη A)St潔乙烯) 峨肢 Tetol:0J A)ai$ ηκιΐλ A) 1j50 B) 1J8 lOwtS ^—Knnn、 PETADPHA =9S5wU 1^1 甲苯:環己酮 a7ft30««t» MftfW»·、 0Ό9 an 寳施例23 A)6J〇 |im J辦* A)stmzm B應胺 Total:。】, A)0.l$ AVI., A)fJ0 10wtS tmmt 7WMA PETADPHA «9S^wti 151 甲苯灞己嗣 sTO^Owtft 0Ό9 0.1? -125· 1375697
syc ia»7^ 貼合β WSJ^S. 透她雛 子與黏合® 之折射率差 平朗ίβ 材霣 雛與粒子之郷 位面植乏重量比 折射率 _合節 莫耳比 折射率 涸甲苯塗舰 成窃成分之比) s i I 1 1 1 1 1 1 眺和 i 1 1 i 1 屋 < I St 麵 140 1 1OT" 15Z 甲苯 〇j〇8 imms 1 1 - 1 1 1 1 1 weme 1 t * 1 I 1 1 1 1 ttmn Mum PUMA αιβ n=1535 PMMAH^ lOwtS (ffmTSOMi PHAAUIS =6tM0i«tI 151 甲苯谭己醣 e8ft20«iS ⑽《»*«、 Oins ttMtms 9〇0m 思線字系 •j〇"m>*~PUUA iSu o>***St MUU2 (〇j〇0m*~〇2 ,4 “ MtoaaA fM、 9j〇irm**NPl 进 9Su tnr-ee^iJBO 1〇MfcS PETAM21S &eS05wtS 151 甲苯:環己酮 sBO^OwtA om 0» 35 μ m St 0.14 ifIjS ΡΜΜΑ9β^ (OwtS PETADPHA s9S5«U 151 甲苯灞己鹂 s7ft30wtS /MlWtl 009 比咖10 IS If m 通 混潍子系 A) PUUA-St B) St Total :0145 (A)···<U2 ην*·η 奶) 汾:(Ft班 B):〇s1je WIMAlR白物 lOwtS /*Μ·?ςηητΑ PETAM215 «eO^DwtX 131 甲苯薄己醒 0045 〇j〇9 tte^rn 1150pm 灌魏季系 A ΊάΜ-ύΟΛ (tasirm-ooz &Stf(ir#*(Flj60 puunm^ fOwt* PETAM21S >«&UwtA Ι·5Ι 甲苯潘己醑 »<ft40wtX /9ληΜΜ»<Ω 0025 • QjN 比较例12 tSltm St OM opU CAP IJSwtS PETA slOOwU 151 甲苯:環己醑 »7ft30wtS ΓΜΟμμ»«) CL09 I^SOlf m 涅線孕系 11S0m»*PUM A ΎΜ-.ΛΛ1 (ISJifnrHUH 135tf mwnPl59$ XS|fm***nPl40 PMMMR^ lOwtS ,一 i«wm PETAittlS «e&39wt« 151 甲苯:環己醑 =«M0wU ίΜ0«Μ*«) osas om 比較例14 35tf m St 0Ό9 n*tj6 CAP IJSwlS PETA sIQOwtK 121 甲栽環己_ s7〇ao«a am 比較例15 9j〇flfn 35<im 混@5子《 3^rm*"St Tatrf;04a (9·0“η·"0·2 ϋ K fl 9fl1 9i> ASiVm***ns1J0 PMMA聚彿 1〇MtX PETA slOOwtS 151 甲苯:環己fi =8ft20wtS 0025 0Ό9 -126- 1375697 • · 【遂 胛估4 〇 0 ο o 0 o o 0 0 o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 0 0 0 0 0 0 0 0 X X X 0 X 胛估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0 X © © © X 0 © 0 X 0 X 0 © 胛估2 〇 0 ο o 0 o o 0 0 o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X 0 X X X X X X X X 0 0 0 X X 評估1 表面甩阻 1 gi .¾ Em I 1 M X n CO 1 M "o X p M 产 X p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言 1 1 1 mm K·由 1 30t s 1_m_! 1_09%_1 1 1 •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0.54 Μ 6 in 1 0.39 1 CD u> o 1 077 1 I 1.183 | m o <D «Ρ d d CD in d & o s o 1 0.54 1 〇» to o s o s CO IA d Si O to 1 $ s p ο» S u> in CM tf> o CD s 卜 〇〇 <s 0.40 ν> (D 6 s o 1 0-54 1 « o 丨 0.70 1 h.18 | 1 1.16 I s s s o s n d CD u> o 1 0.41 1 c»> «〇 c> IA s s 〇· s o 9 〇 〇> CO 3 c*> o to r> CO CO LL95J ο Μ Γ»· C0 00 p> S o to d cw CD 〇> Μ ΙΑ CD » — to GO £ s «a 5 1 104.6 I s a> CSI o o 产 IA to g C4 σ> s s s to o 9 eg CD s N U> <〇 o 卜 s 9 60 〇> <D ΙΟ O s to s s in % o tf> Hs(1〇 σ> c*i ο — CO OS 〇» CD — to eg o TO 卜 1A o ·* ΙΟ IA — σ> o o m o — m o to cn s 1_LL8_I 1_157_I 卜 Ο CO ri ο β> tf> to ai 2 p p 1__13Ό__I Hi(W csi ΙΑ Γ> ο 1 30.0 1 1 31-1 _1 (O to rt 1 33.3 1 1 38.5 I CM 〇> CO evi I» «D ΙΟ CD U9 〇> CD IA CD U> 2 α» O 〇> «ί s s 5 CSI o 1__ZSA__1 1 28.3 1 CD m CD o o CD s Ha(W 56.0 η OO 1 32.0 I IO 1_35J_I I__m_I CO CD to CO CD CM CM 5 CO CO CS4 1_215_I IA U> 〇> ΙΟ CD CD r> (D CM 兮· in o CO 卜 ¢9 eb tf> 〇 寸 evi CSI CO <〇 o S tf> CO 1 36.5 1 60 CD o s r»· s Hl/Ha 0.93 ΙΟ 0> ο 〇» o 1_〇M__1 1_0^2_1 1 0.95 I 1 0.04 1 I 0.98 I u> CO o 0» 〇> 〇 to CO o s d m 〇> 1 0.98 1 % d to CO o 1 0.93 1 1 0.85 1 1 0.83 1 c> d c*> 〇> o 〇> 0> o 1 0.98 1 1 0.99 1 S d s a> to o s o 〇» ΙΠ 〇 1_025_I 1_010_1 〇 in o 〇 〇> Gi s o 1 0.55 I 1 0.98 1 / 實施例1 rs 据 u m 港 IK |寅施例4 1 g 港 1實施例6 | |實施例7 | I IT施例8 I 1實施例9 1 o £ m m £ m <N i m K i m u S m 1實施例15 1 v〇 i m P- i m m 1 IT施例18 1 1實施例19 1 0 1 握 国 m m CJ m m 极 1實施例23 1 m 堪 a m £ en 堪 萃 m w-> £ 1比較例6 I 1比較例7 1 OO o\ m 崧 m £ s 埴 £ CS i £ cn i i3 i ±3 1比較例15 | 127- 1375697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第1圖係表示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簡 略截面圖。 [第2圖]第2圖係表示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簡 略截面圖。 [第3圖]第3圖係表示藉由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簡 略截面圖。
[第4圖]第4圖係比較本發明與習知技術之凹凸形狀 (防眩層)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及截面凹凸形狀之典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光透過性基材 4 :防眩層 6 =低折射率層 8 :底層凹凸層
9 =表面調整層 A :第1微粒子 B :第2微粒子 C :流動性調製劑 -128-
Claims (1)
1375697 _ . ~^<月仏日修(走)正替換頁i 第096130024號專利申請案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101年6月15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光學層合體,其係爲由光透過性基材、與在該 光透過性基材上具備防眩層所成的光學層合體,其特徵 爲: 該防眩層之最表面係具有凹凸形狀所成,
以該光學層合體之全部霧度値定義爲Ha、與該光學 層合體內部之霧度値定義爲Hi時, Ha超過0%而未達90%、 Hi超過0%而未達90%、以及 Hi/Ha爲0.8以上而未達1.0 ; 該光學層合體表面之霧度値定義爲Hs時,Hs爲0.1 以上、未達6.0 ; 該防眩層之凹凸平均間隔設爲Sm、凹凸部之平均傾 斜角設爲0a、凹凸之平均粗度設爲Rz時, Sm爲50μιη以上500 μηι以下, 0a爲0.1度以上1.2度以下, Rz爲超過0.2 μηι而在1.2 μηι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防眩 層爲藉由樹脂與微粒子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樹脂 與該微粒子之折射率之差η超過0且在0.2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樹脂 1375697 ______ >/年< 月//日修(免)正替換頁 與該微粒子之折射率之差η的下限値爲〇.〇5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樹脂 與該微粒子之折射率之差η超過〇且在〇.〇5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微粒子 爲無機微粒子或有機微粒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微粒子 爲凝聚型微粒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微粒子 之平均粒徑-R爲Ι.Ομιη以上20μιη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在該微粒 子總數之80%中該微粒子之平均粒徑分布,對該微粒子之 平均粒徑R而言爲R±l.〇 μιη之範圍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以該微 粒子之每單位面積的總重量定義爲m、以該樹脂之每單位 面積的總重量定義爲Μ時,該微粒子與該樹脂之每單位面 積的總重量比(m/M)爲0.01以上、1.2以下。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微粒 子爲二種類以上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樹脂 爲含有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與熱硬性樹脂而成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防 眩層係另外含有一種或二種以上選自導電劑、折射率調製 劑、防污染劑、撥水劑、撥油劑、防止指紋附著劑、高硬 度化劑及硬度調製劑所成群的混合物而成。 1375697 ~^月%瞭⑷正替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光學著"^·體,其中該導 電劑爲導電性微粒子或導電性聚合物。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防 眩層爲在底部凹凸層表面上具備表面調整層而成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該表 面調整層爲含有一種或二種以上選自抗靜電劑、折射率調 製劑、防污染劑、撥水劑、撥油劑、防止指紋附著劑、高 秦 硬度化劑及硬度調製劑所成群的混合物而成。 W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在該 防眩層表面上另外具備具有較該防眩層之折射率更低的折 射率之低折射率層而成, 此處,該防眩層爲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者 時,該低折射率層之折射率爲較該表面調整層之折射率更 低者》 18. —種偏光板,其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7 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層合體,及設置於在與該光學層合體上 存在該防眩層之面相反之面上的偏光元件。 19.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係爲具備透過性顯示體、 與自背面照射該透過性顯示體的光源裝置而成的影像顯示 裝置,其特徵爲 在該透過性顯示體表面上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 7項中任一項之光學層合體,或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 之偏光板而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設於陰 1375697 /W年έ月〇;修(避)正替換f 極線管顯示裝置(CRT )、電漿顯示裝 發光顯示裝置(ELD )、或液晶顯示裝 面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 光透過性基材之表面上供應防眩層用組 而成。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 光透過性基材之表面上供應防眩層用組 形成防眩層而成。 (PDP )、電致 (LCD )之最表 合體,其中在該 物,形成防眩層 合體,其中在該 物且予以硬化, -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21193 | 2006-08-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21343A TW200821343A (en) | 2008-05-16 |
TWI375697B true TWI375697B (zh) | 2012-11-01 |
Family
ID=3908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30024A TW200821343A (en) | 2006-08-14 | 2007-08-14 | Anti-dazzling optical laminate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63372B2 (zh) |
JP (1) | JPWO2008020587A1 (zh) |
KR (2) | KR101406122B1 (zh) |
CN (1) | CN101341427B (zh) |
TW (1) | TW200821343A (zh) |
WO (1) | WO20080205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66535B2 (ja) * | 2007-01-31 | 2012-11-07 |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 光学積層フィルム |
JP2008216539A (ja) * | 2007-03-02 | 2008-09-18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TWI394985B (zh) * | 2008-05-07 | 2013-05-01 | Ind Tech Res Inst | 抗眩膜及其製造方法 |
JP2010020268A (ja) * | 2008-06-09 | 2010-01-28 | Sony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
JP2010020267A (ja) * | 2008-06-09 | 2010-01-28 | Sony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
KR100989076B1 (ko) * | 2008-08-01 | 2010-10-20 | 에이비씨나노텍 주식회사 | 가교제가 함유된 구형 실리카 비드 광확산제 및 그것의제조방법 |
JP5399024B2 (ja) * | 2008-09-04 | 2014-01-2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
JP5439769B2 (ja) * | 2008-09-04 | 2014-03-1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405781B2 (ja) * | 2008-09-04 | 2014-02-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531388B2 (ja) * | 2008-09-11 | 2014-06-2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262490B2 (ja) * | 2008-09-17 | 2013-08-1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8502939B2 (en) * | 2008-11-11 | 2013-08-06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Optical sheet |
JP2010191412A (ja) * | 2009-01-21 | 2010-09-0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CN102439490B (zh) * | 2009-03-30 | 2016-03-16 | 日本制纸化学株式会社 | 防眩硬涂膜 |
JP5196352B2 (ja) * | 2009-06-09 | 2013-05-15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
JP5476843B2 (ja) * | 2009-08-04 | 2014-04-2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1065045A (ja) * | 2009-09-18 | 2011-03-3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JP5522720B2 (ja) * | 2009-10-07 | 2014-06-1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WO2011046149A1 (ja) * | 2009-10-16 | 2011-04-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KR101718571B1 (ko) | 2009-10-23 | 2017-03-21 |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 광학 구조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6056480B2 (ja) * | 2010-05-12 | 2017-01-1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779239B1 (ko) * | 2010-07-27 | 2017-09-18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5883598B2 (ja) * | 2010-09-17 | 2016-03-1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らの方法で得られた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 |
CN103140778B (zh) * | 2010-10-04 | 2015-10-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KR101788358B1 (ko) * | 2010-10-04 | 2017-10-19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WO2012053632A1 (ja) * | 2010-10-22 | 2012-04-26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718864B1 (ko) * | 2010-12-14 | 2017-03-2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눈부심방지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
US9405042B2 (en) * | 2011-03-28 | 2016-08-02 | Kimoto Co., Ltd. | Light-shielding material for optical instru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KR101858305B1 (ko) | 2011-09-05 | 2018-06-28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방현 시트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동화상과 정지 화상의 공용에 적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흑채감 및 화상 선명도의 개선 방법 |
JP2013134282A (ja) * | 2011-12-26 | 2013-07-08 | Konica Minolta Inc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
US9360747B2 (en) * | 2012-03-02 | 2016-06-07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 Transmission type screen |
EP2870505B1 (en) * | 2012-07-09 | 2020-07-29 | Corning Incorporated | Anti-glare and anti-sparkle transparent structures |
CN104094671B (zh) * | 2012-11-29 | 2017-04-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
KR101915286B1 (ko) * | 2012-12-11 | 2018-11-05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
KR101959476B1 (ko) * | 2012-12-26 | 2019-03-18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
TWI628457B (zh) * | 2014-04-17 | 2018-07-01 |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防眩膜、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
KR20160095869A (ko) | 2015-02-04 | 2016-08-12 |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 방현 필름 |
KR101988549B1 (ko) | 2016-12-12 | 2019-06-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KR101988548B1 (ko) | 2016-12-12 | 2019-06-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
KR102090810B1 (ko) | 2016-12-16 | 2020-03-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
JP6336660B1 (ja) * | 2017-05-29 | 2018-06-06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TWI632401B (zh) * | 2017-06-22 | 2018-08-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CN107331688B (zh) * | 2017-07-14 | 2019-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290809A (zh) * | 2017-07-20 | 2017-10-2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抗眩层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KR102282272B1 (ko) * | 2017-08-04 | 2021-07-28 | 주식회사 다이셀 | 방현 필름 |
KR102282055B1 (ko) * | 2017-08-04 | 2021-07-28 | 주식회사 다이셀 | 방현 필름 |
WO2019026467A1 (ja) * | 2017-08-04 | 2019-02-07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防眩フィルム |
JP6972762B2 (ja) * | 2017-08-16 | 2021-11-2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状モール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撥水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CN115185021A (zh) * | 2017-09-08 | 2022-10-14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防反射膜 |
TWI821234B (zh) | 2018-01-09 | 2023-11-11 | 美商康寧公司 |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
CN111684316B (zh) * | 2018-02-08 | 2023-06-20 | Agc株式会社 | 带防眩膜的透明基体 |
US10522610B2 (en) * | 2018-04-03 | 2019-12-31 |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hemispherical particles on chip-on-film surfa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I679474B (zh) * | 2018-10-23 | 2019-12-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防漏光膜總成及應用該防漏光膜總成的顯示器 |
US11243333B1 (en) | 2018-10-24 | 2022-02-08 |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 Nanovoided optical structure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1526129B1 (en) | 2018-12-07 | 2022-12-13 |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 Nanovoided holographic structure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1340386B1 (en) * | 2018-12-07 | 2022-05-24 |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 Index-gradient structures with nanovoided material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11596389B (zh) * | 2019-02-20 | 2022-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装置和智能镜子 |
JP6873411B2 (ja) * | 2019-10-17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
US20220011478A1 (en) | 2020-07-09 | 2022-01-13 | Corning Incorporated | Textured region of a substrate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orporating surface features with an elliptical perimeter or segments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CN115236778A (zh) * | 2021-04-23 | 2022-10-25 |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散射膜、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TWI789017B (zh) * | 2021-09-17 | 2023-01-01 |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
JP7347627B2 (ja) * | 2021-10-28 | 2023-09-2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EP4375738A1 (en) | 2022-01-28 | 2024-05-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KR20230116520A (ko) * | 2022-01-28 | 2023-08-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4895386B (zh) * | 2022-04-12 | 2024-03-29 | 深圳纳弘熠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眩光膜以及制作方法、模具制作方法 |
KR20230172692A (ko) * | 2022-06-16 | 2023-12-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방현성 저반사 필름, 편광판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 |
CN115508920B (zh) * | 2022-10-20 | 2024-10-25 | 宁波甬安光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显示器的抗眩光减反射膜 |
CN116990897B (zh) * | 2023-09-06 | 2023-12-08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19301A (en) | 1987-07-15 | 1989-01-23 | Asahi Chemical Ind | Surface plate for preventing reflection and its production |
US6343865B1 (en) | 1998-02-17 | 2002-02-05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Non-glare film, polariz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JP3507719B2 (ja) * | 1998-02-17 | 2004-03-1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JP4049884B2 (ja) | 1998-04-14 | 2008-02-20 |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光拡散層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0075135A (ja) | 1998-09-01 | 2000-03-14 | Nitto Denko Corp | 光拡散偏光板 |
JP3515426B2 (ja) * | 1999-05-28 | 2004-04-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76368B2 (ja) * | 1999-09-24 | 2009-1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2196117A (ja) | 2000-12-25 | 2002-07-10 | Nitto Denko Corp |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
JP3703133B2 (ja) | 2001-03-12 | 2005-10-05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
WO2003067287A1 (fr) | 2002-02-08 | 2003-08-14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Film antireflet et afficheur d'images |
JP2005309399A (ja) * | 2004-03-26 | 2005-11-0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JP4641829B2 (ja) | 2004-03-29 | 2011-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積層体 |
JP4641846B2 (ja) | 2004-03-29 | 2011-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積層体 |
JP2006048025A (ja) * | 2004-07-07 | 2006-02-1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07
- 2007-08-14 WO PCT/JP2007/065837 patent/WO20080205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8-14 CN CN2007800008393A patent/CN101341427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14 JP JP2008509848A patent/JPWO2008020587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8-14 TW TW096130024A patent/TW200821343A/zh unknown
- 2007-08-14 KR KR1020117025989A patent/KR10140612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8-14 US US12/063,915 patent/US8163372B2/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2-13 KR KR1020087003477A patent/KR10139230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1427A (zh) | 2009-01-07 |
US8163372B2 (en) | 2012-04-24 |
WO2008020587A1 (fr) | 2008-02-21 |
KR20080053462A (ko) | 2008-06-13 |
TW200821343A (en) | 2008-05-16 |
JPWO2008020587A1 (ja) | 2010-01-07 |
KR20110124376A (ko) | 2011-11-16 |
KR101406122B1 (ko) | 2014-06-12 |
CN101341427B (zh) | 2012-08-29 |
KR101392301B1 (ko) | 2014-05-07 |
US20090268299A1 (en) | 2009-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75697B (zh) | ||
KR101344622B1 (ko) |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 |
TWI417564B (zh) |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laminate | |
TWI343483B (zh) | ||
JP5139781B2 (ja) | 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 |
KR101476462B1 (ko) |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TWI406770B (zh) |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 |
TWI409169B (zh) | Anti-glare optical laminate | |
KR101421757B1 (ko) |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JP5509594B2 (ja) |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KR101418946B1 (ko) |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 |
JP5103824B2 (ja) |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TWI411817B (zh) | Optical laminates | |
JP2008058723A (ja) |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378861B (zh) | ||
TW201128239A (en) | Optical lamin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s well as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