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1427B -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1427B
CN101341427B CN2007800008393A CN200780000839A CN101341427B CN 101341427 B CN101341427 B CN 101341427B CN 2007800008393 A CN2007800008393 A CN 2007800008393A CN 200780000839 A CN200780000839 A CN 200780000839A CN 101341427 B CN101341427 B CN 101341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mentioned
composition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0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1427A (zh
Inventor
古井玄
岩田行光
西村佳泰
儿玉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1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1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1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1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 Y10T428/24364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with transparent or protective co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防眩性,可实现优异的防眩光性和黑色再现性(现低辉度下的黑色的灰度等级表现)的防眩性叠层体,本发明通过一种光学叠层体来实现,所述光学叠层体,是具备光透过性基材和在该光透过性基材上的防眩层从而构成的光学叠层体,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在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总雾度值定义为Ha、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内部雾度值定义为Hi的场合,Ha超过0%小于90%,Hi超过0%小于90%,并且Hi/Ha为0.8以上小于1.0。

Description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要求以日本国专利申请2006-221193号为基础的巴黎条约的优先权利益的申请。因此,本申请说明书是全部包含该基础申请的申请说明书内容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RT、PDP、液晶面板等的显示器所使用的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背景技术
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或液晶显示器(LCD)之类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要求防止由外界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引起的对比度的降低、视认性的降低。因此,出于利用光的散射原理或光学干涉原理来降低像的映入或反射率,一般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最表面设置防反射叠层体。 
以往,在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中,为了调整光学特性,实现优异的图像显示,使用防眩性叠层体作为防反射叠层体之一,这已为人所知。防眩性叠层体是以防止由图像显示装置内的外界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引起的视认性降低为目的而利用的。防眩性叠层体一般通过在基材上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来实现的。防眩性叠层体是以防止由图像显示装置内的外界光的反射或像的映入引起的视认性降低为目的而利用的。 
近年,伴随着面板清晰度的高精细化的要求,防眩层的凹凸形状正变为微细的形状。因此,采用这种构成的防眩性叠层体,描绘宽而大的曲线 的凹凸形状的叠层体不面向高精细化,不会被采用。另一方面,伴随着面板清晰度的高精细化所形成的凹凸形状的微细化,虽然可应对面板清晰度的高精细化的要求,但是相对于外界光在显示器表面上的反射光,图像显示面看上去发白(白化),对比度降低等等已被屡次指出。 
另外,这样的防眩性叠层体,在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的图像显示表面的场合,虽然可某种程度地发挥充分的光学特性,但来自显示器内部的背光源背面的透过光透过在面板最表面形成的防眩性叠层体的凹凸形状面时,该凹凸形状起微细的透镜的作用,容易产生使所显示的像素等紊乱的状态即“眩光”,有时难以发挥防眩性叠层体自身的效果。因此,伴随着面板清晰度的高精细化,正进一步要求有效地防止这种“眩光”。 
作为消除伴随着面板清晰度的高精细化而产生的“眩光”的方法,可采用出于提高鲜明度的目的而使表面凹凸致密,并且添加与形成防眩层的树脂具有折射率差的散射粒子,由此来对防眩性叠层体赋予内部散射效果等等的方法。然而,虽然任何一种方法都对“眩光”进行了良好的解决,但有时整体的图像视认性降低。另一方面,在防眩性叠层体中,防止高精细化面板的眩光的方法,被认为是表面白化或由内部散射效果所致的白浊等的使对比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防眩光”和“提高对比度”存在选择其一的关系,很难满足两者。其结果,例如有时在包括画面显示中的亮黑感(具有湿亮的黑色)的黑色再现性、对比度等方面较差。即,在明室的黑色的灰度等级表现,特别是低灰度等级中,往往黑色的等级之差难以识认,灵敏度低。具体地讲,在黑色和灰色的色识认中,有时识认为色模糊,以及只能识认为同一色调的黑。特别是越是使防眩光性能提高的防眩性叠层体,这些视认性的降低越显著地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已知在采用光干涉的防反射方法中,通过采用将透明且具有平滑的最表面的硬涂层高折射率化,并在其上设置低折射率层等的方法,来控制各层的折射率及膜厚。根据该方法,对比度良好,可尽量地降低反射率(例如,反射Y值为0.1~0.8%左右),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外部物质的像在显示画面表面映入。可是,该方法由于难以控制涂膜的膜厚等等在 生产方面的问题很多,材料也大多高价,因此不合适于廉价的大量生产。另外,虽然可使反射率极低,但根据观察显示器的环境,有时不能充分地防止映入。例如白色墙壁的室内的场合,该白色墙壁只要表面平滑,就有时产生映入白等的现象。此外,虽然可利用光干涉来降低反射率,但由于产生干涉色,因此有时显示画面的白及黑变成带有红和蓝的颜色。另一方面,在反射率不太低的场合,由于最表面平滑,因此很难有效地防止映入。 
另一方面,以往曾提出了通过将内部雾度与总雾度之比调整为2~1000,并使内部雾度为5%以上(本发明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上”和“以下”均包括本数。),从而使光扩散性良好的光扩散层(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95729)。另外,曾提出了通过使总雾度值是35%以上50%以下,内部雾度值为20%~40%,内部雾度值/总雾度值为0.5以上0.8以下,来有效地发挥防眩光效果及防白污点效果的防眩性叠层体(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703133)。然而,本发明者们研究的结果,尚未开发防止眩光感,并且可充分再现明室中图像的亮黑感的防眩性叠层体。另外,由于采用被覆包含粘合剂和无机填料的组合物形成的防反射膜时,存在透过图像的亮度及清晰度的降低,因此开发了形成不含填料的有机表面固化透明膜,在其上面被覆凹凸无光粗糙层并使之固化而成的防眩性叠层体(专利文献3:特开昭64-019301号),然而,这种防眩性叠层体,虽然描绘连续的正弦曲线,但是由于凸部、凹部都完全形成波浪起伏的形状,不存在平坦的部分,因此这样的凹凸形状不能实现所期望的黑色再现性及亮黑感。 
因此,现在希望开发能有效地防止图像表面的眩光,并且可实现防眩性和黑色再现性,尤其是亮黑感的光学叠层体,特别地期望得到不仅液晶显示器(LCD),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荧光显示管、电场放射型显示器等用途中也可使用的光学叠层体。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95729公开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703133号 
专利文献3:特开昭64-01930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们在本发明中得到了可赋予防眩性,并且可实现防眩光性和对比度改善性,尤其是提高黑色再现性的所谓的亮黑感(具有湿光泽的黑色)的光学叠层体的见解。本发明是基于所述见解的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发挥防眩性功能和优异的防眩光性及黑色再现性,同时可实现视认性高的图像显示的光学叠层体。 
因此,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是具备光透过性基材、和在该光透过性基材上的防眩层而形成的,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在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总雾度值定义为Ha、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内部雾度值定义为Hi的场合,Ha超过0%小于90%,Hi超过0%小于90%,以及Hi/Ha为0.8以上小于1.0。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可实现优异的防眩性和具有亮黑感的黑色再现性,并且可实现高的鲜明度和优异的对比度、防眩光性及防文字模糊,因此可提供能在各种显示器中使用的光学叠层体。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可提供明显地改善了以往的防眩性叠层体难以实现的在明室中的黑色的灰度等级表现(具有光泽性的黑色再现性)的光学叠层体。具体地讲,可提供:进行动画显示时的图像能表现与只配置没有以往的凹凸形状的平坦的透明硬涂层、或具有透明硬涂层和防反射层的叠层体的显示器大致同样的灰度等级,并且可得到文字轮廓的亮感、防止面眩光的图像的光学叠层体。特别是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具有可得到明显地改善明室中的黑色的灰度等级表现(具有光泽性的黑色再现性)图像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防眩层不仅可用一层来形成,还可以通过在具有凹凸形状的基底凹凸层之上形成表面调整层来形成。此外,也可以在以一层形成的防眩层、或表面调整层上层叠其他的光学功能层。这种构成的防眩性光学叠层体,在其凹凸形状方面,在存在主要的具有平滑且缓和的波纹的凹凸形状的原样状态下,可填补微细的凹凸形状,能发挥所期望的防眩性功能。另外,通过形成表面调整层,该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可对光学叠层体赋予抗静电、硬度的调节、折射率的调节、防止污染等的各种各样的功能。这里,所谓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的具有“平滑且缓和的波纹的凹凸形状”,意味着不是象现有技术的凹凸形状那样描绘总是具有波纹的正弦曲线形状的形状,而是凸部呈大而平滑的形状,并且在凸部与凸部之间,与其说凹形状,不如说成为大致接近于“平坦形状”的形状。在本申请发明的优选方式中,通过具有这种凹凸形状,可在高维下实现更优异的防眩性和具有黑亮感的黑色再现性。 
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申请发明的优选的凹凸形状的内容,利用图4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申请发明中的优选的凹凸形状(左)及现有技术的凹凸形状(右)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反射摄影;20倍:上段)及截面凹凸形状的模式图(下段)的图。由图4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可理解本申请发明的凹凸形状(左)存在在现有技术的凹凸形状(右)中不存在的缓和的平坦部分。另外,根据图4的截面凹凸形状的模式图可知,本申请发明中存在的凹部的底部(平坦部)和凸部的山的切线构成的角度非常小。另一方面,由图4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及截面凹凹形状的模式图看出,现有技术的凹凸形状(右)基本上不存在本发明那样的平坦部,凹凸形状平滑地连续着。这样的形状,虽然防眩性非常优异,但由于全部描绘曲线,因此在所有的部分上,光扩散,不能得到充分的亮黑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概略截面图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概略截面图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概略截面图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凹凸形状(防眩层)的比较的光学显微镜照片及截面凹凸形状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I.定义 
树脂
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就将单体、低聚物、预聚物等的固化性树脂前体统称为“树脂”。 
表面雾度(Hs)、内部雾度(Hi)、整体雾度(Ha)
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雾度(Hs)”象以下那样求出。使用绕线棒在防眩层的凹凸上涂布:使用甲乙酮、甲苯及其混合溶剂等稀释适宜混合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等丙烯酸系单体及其他低聚物、聚合物而成的混合物、固体成分为60%的涂布液,并使得干燥膜厚为8μm。由此,防眩层的表面凹凸被破坏而变为平坦的层。在形成防眩层的组合物中添加流平剂等,在容易进开再涂剂、以及难润湿的场合,预先将防眩层通过皂化处理(在2mol/l、55度的NaOH(或KOH)溶液中浸渍3分钟后,进行水洗,使用擦拭器等完全除去水滴后,在50度烘箱中干燥1分钟)来实施亲水处理为好。使防眩层的表面变平坦的光学叠层体,成为没有由表面凹凸导致的雾度的、只有内部雾度的状态。可将这种雾度作为内部雾度(Hi)求出。另外,从原来的光学叠层体的雾度(整体雾度(Ha)减去内部雾度(Hi)所得到的值,可作为只起因于表面凹凸的雾度,即表面雾度(Hs)求出。 
雾度值,60°光泽、透过鲜明度
雾度值可按照JIS K-7136进行测定。作为测定使用的设备可举出反射和透过率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防眩性叠层体的总光线透过率可按照JIS K-7361、使用与雾度值的测定相同的测定器来测定。再者,雾度、总光线透过率是使涂布面朝向光源来进行测定。60°光泽可按照JISZ8741,使用精密光泽计(村上色彩研究所公司制GM-26D)测定。为了除去样品的背面反射的影响,在使用两面胶粘带(寺冈制作所制)粘贴样品的背面和测定器的黑盖的状态下进行测定。透过鲜明度,是采用使用映像性测定器(スガ试验机公司制,产品型号“ICM-1DP”),根据JIS K7105,采用5种光梳(0.125mm、0.25mm、0.5mm、1mm和2mm)测定得到的数值的合计值来表示。 
凹凸的平均间隔Sm(μm)和平均倾斜角θa(度)及Rz(μm)
构成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防眩层具有凹凸形状。所谓Sm(μm)表示该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θa(度)表示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它们可根据JIS B0601 1994,与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型号:SE-3400/小坂研究所公司制)的使用说明书(1995.07.20修订)所述的内容同样地进行定义。θa(度)是角度单位,在由纵横比率表示倾斜的是Δa的场合,按Δa=tanθa成立(各凹凸的极小部与极大部之差(相当于各凸部的高度)的总和/基准长度)求出。这里,所谓“基准长度”,是在与下述的测定条件相同下,使用SE-3400实际进行触针测定得到的测定长度(截止值λc)。 
测定
测定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表面粗糙度的参数(Sm、θa、Rz)的场合,例如可使用上述表面粗糙度测定器,根据表面粗糙度测定器的测定条件JIS B0601 1994,选择基准长度、评价长度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是本发明中优选的测定。 
1)表面粗糙度检测部的触针: 
型号/SE2555N(2μ标准)小坂研究所制 
(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器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截止值λc): 
1)0.25或2)0.8或3)1.25或4)2.5mm 
评价长度(基准长度(截止值λc)×5): 
1)1.25或2)4.0或3)6.25或4)12.5mm 
触针的输送速度:0.1~0.5mm/秒 
(基准长度1)~4)时,评价长度相应地为1)~4)) 
反射Y值
反射Y值是由JIS Z2822定义的值,使用岛津制作所制的MPC3100分光光度计,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测定5°正反射率,然后使用换算为人用眼睛感觉的亮度的软件(MPC3100内置)算出的、表示视感反射率的值。再者,在测定5°正反射率的场合,为了防止光学叠层体的背面 反射,在与测定膜面相反的一侧贴黑胶带(寺冈公司制)进行测定。 
明室中的亮黑感
亮黑感是通过在明室环境下目视观测在进行黑色显示的面板上形成光学叠层体而成的物体来进行评价。入射到光学叠层体上的光的反射角度遍及宽范围的场合(以往的具有凹凸的防眩层的场合),由于光根据光学叠层体表面的凹凸角度向所有的方向反射(扩散反射),从而到达观测者的眼睛,因此本来的黑色未被再现。即,将这种原来的黑色表示为亮黑感。 
防眩层的总厚度
防眩层的总厚度是指从基材的显示面侧界面到与空气接触的防眩性凹凸最表面。从基材界面到最表面,存在下述场合:防眩层为一层的场合,层叠有在基底凹凸层上层叠的表面调整层、其他的光学功能层等,从而变成多层的场合。 
层的总厚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共焦点激光显微镜(Leica TCS-NT:ライ力公司制:倍率“300~1000倍”),透过观察光学叠层体的截面,判断界面的有无,可按下述的测定基准进行测定。具体地,为了得到没有光晕的鲜明的图像,共焦点激光显微镜使用湿式的物镜,并且在光学叠层体的上面载置约2ml的折射率1.518的油进行观察、判断。油的使用是为了使物镜与光学叠层体之间的空气层消失。 
测定步骤
1.通过激光显微镜观察测定平均层厚。 
2.测定条件如上述。 
3.对1个画面,各1点计2点地测定凹凸的最大凸部、最小凹部距基材的层厚,对其测定5个画面部分计测定10个点,算出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层的总厚。由于各层存在折射率差,因此该激光显微镜可进行非破坏断面观察。因此,假如折射率差不明了或折射率差接近于0的场合,可利用能因各层组成的不同而进行观察的SEM及TEM断面照片的观察,通过进行5个画面部分的观察而可同样地求出防眩层及表面调整层的厚度。 
II.光学叠层体
物性 
1)雾度值
本发明中的光学叠层体,是在将其总雾度值定义为Ha,其内部雾度值定义为Hi,其表面雾度值定义为Hs的场合,完全满足下述数值的光学叠层体。 
Ha超过0%小于90%,优选下限是0.3%以上,更优选是3%以上,上限是85%以下,更优选是70%以下。 
Hi超过0%小于90%,优选下限是0.1%以上,更优选是1.0%以上,上限是85%以下,更优选是70%以下,进一步优选是55%以下。由于Ha及Hi的值小于90%,因此防眩层的生产率优异,并且具备这样的防眩层的实际的显示器最表面,内部扩散性优异,不出现显示器表面自身具有的白度,可充分地实现亮黑感。 
Hi/Ha是0.8以上小于1.0,优选下限是0.85以上、更优选是0.9以上,上限优选是0.98以下。通过进行调整,以使得在不失去防眩性的程度下使由表面凹凸产生的表面雾度Hs为上述范围,使由树脂和微粒子的折射率差所带来的内部扩散效果所产生的内部雾度Hi为上述的范围,可制成为对液晶、PDP、CRT、ELD等的各面板的模型发挥最佳光学特性的优选的光学叠层体。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Hs是0.1%以上小于6.0%,优选下限是0.3%以上、上限是5%以下。 
2)Sm、θa、Rz
本发明中的光学叠层体,在上述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为Sm,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为θa,凹凸的平均粗糙度为Rz的场合,优选满足下述数值。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通过使Sm、θa及Rz的各值成为下述数值范围,如图4(左)所示,由于使凹凸形状的凸部分粗化,可更高维地实现具有亮黑感的黑色再现性,因而优选。 
Sm是50μm以上500μm以下,优选下限值是60μm以上,上限值 是400μm以下。 
θa是0.1度以上、1.2度以下,优选下限值是0.3度以上,上限值是0.9度以下。 
Rz超过0.2μm为1.2μm以下,优选下限值是0.3μm以上,优选上限值是1.0μm以下。 
层构成
利用图1对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截面图。在光透过性基材2的上面形成防眩层4。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防眩层4优选含有大小各种各样的二种以上的微粒子。另外,优选:在防眩层4的表面形成具有折射率比防眩层4的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6从而构成的光学叠层体。 
利用图2对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另一方式进行说明。图2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截面图。在光透过性基材2的上面形成防眩层4。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防眩层具有第1微粒子A和第2微粒子B(也可以进行凝聚)、或具有上述2种的微粒子A、B和第3微粒子(也可以凝聚)。防眩层4包含基底凹凸层8和表面调整层9。基底凹凸层8也可以与图1中说明的防眩层4同样地形成。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在表面调整层9的上面形成具有折射率比表面调整层9的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6从而构成的光学叠层体。因此可理解为:本发明中的防眩层包括:只含一层的防眩层、或含有基底凹凸层和在该层上形成的表面调整层的防眩层。所以,本发明中,“防眩层”意味着单一的防眩层(不形成基底凹凸层的防眩层)或利用基底凹凸层和表面调整层及根据需要的光学功能层形成的防眩层这两者。防眩层和基底凹凸层两者也可以采用实质上同样的材料和形成方法来得到。 
利用图3对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又一方式进行说明。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截面图。这种光学叠层体在光透过性基材2的上面形成了兼具基底凹凸层8及表面调整层9的防眩层4。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优选基底凹凸层8含有第1微粒子A和第2微粒子B(也可以凝聚)、或 含有上述2种的微粒子A、B和第3微粒子(也可以凝聚),另外还优选表面调整层9含有作为表面调整剂的一种的流动性调整剂C。另外,优选在表面调整层9的上面形成具有折射率比该表面调整层9的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层6从而构成的光学叠层体。 
1.防眩层
本发明中,在光透过性基材的上面形成防眩层,优选在光学叠层体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防眩层可以只由树脂形成,但优选由树脂和微粒子构成。防眩层的层厚Hμm是2μm以上30μm以下,优选下限是5μm以上、上限是25μm以下。 
1)采用含有树脂和微粒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
折射率之差n 
本发明中,优选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是0.20以下,更具体地,折射率之差n是0.05以上0.20以下,优选下限是0.07以上,更优选是0.09以上,优选上限是0.18以下,更优选是0.12以下。通过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在上述范围内,可赋予光学叠层体的内部雾度,可有效地防止LCD等的图像模糊、及背光等来自背面的透过光通过光学叠层体时产生的面眩光。这里所谓“面眩光”是指晃眼的若隐若现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方式,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超过0为0.05以下,优选下限是0.001以上,更优选是0.005以上,优选上限是0.03以下,更优选是0.01以下。通过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在上述范围内,可实现高对比度和低雾度值。 
本发明中,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是分成上述二类来确定数值范围的,但这在技术上并不矛盾。因为作为光学叠层体,为了分别发挥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尤其是对安装有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液晶、PDP、CRT等的各面板的模型发挥最佳光学特性,必须在这样的数值范围。 
微粒子
微粒子可以是球状,例如正圆球状、椭圆状、无定形等的微粒子,优选举出正圆球状的微粒子。另外,微粒子也可以是凝聚型微粒子。本发明 中,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μm)是1.0μm以上20μm以下,优选上限是15.0μm以下,更优选是13.5μm以下,优选下限是1.3μm以上,更优选是3.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是4.0μm以上)。通过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在上述的范围内,可形成适宜的凹凸形状,并且,由于防眩层的层厚变为优选的范围因而优选。 
所谓上述平均粒径,如果微粒子是单分散型的粒子(形状单一的粒子),则表示其平均粒径,如果是具有宽的粒度分布的粒子,则通过粒度分布测定,将存在最多的粒子的粒径表示为平均粒径。上述微粒子的粒径,主要可采用库尔特计数法测量。另外,除了该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激光衍射法、SEM照片拍摄测定来测量。 
本发明中,在上述微粒子的整体的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中,上述微粒子的粒径平均分布在R±1.0μm、优选在R±0.5μm、进一步优选在R±0.3μm的范围内。通过微粒子的粒径平均分布成为上述的范围,而成为防眩性叠层体的凹凸形状的均匀性良好的光学叠层体,并且可有效地防止眩光等。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微粒子作为第一微粒子,进一步含有其平均粒径不同的第二微粒子、第三微粒子或第n微粒子(n是自然数)等的多种微粒子,例如,第一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μm)为3.5μm左右的小粒径时,不是单分散微粒子,使用具有平均粒径为3.5μm左右的粒度分布的微粒子即可高效率地形成凹凸层。 
含有平均粒径不同的多种微粒子的场合,第二、第三、第n微粒子的各平均粒径,优选是与上述微粒子(第一微粒子)相同的范围。 
本发明中,上述微粒子(在含有多种微粒子的场合,各个微粒子的合计)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的场合,上述微粒子与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之比(m/M)是0.01以上1.2以下,优选下限是0.012以上,更优选是0.015以上,优选上限是1.0以下,更优选是0.3以下。 
凝聚型微粒子
本发明中,在微粒子中可以使用凝聚型微粒子。凝聚型微粒子可以为 相同的微粒子,或者可以由平均粒径不同的多种的微粒子构成。因此使用多种的凝聚微粒子的场合,可以使用含有(凝聚)第一微粒子和其平均粒径不同的(凝聚)第二微粒子、(凝聚)第三微粒子或(凝聚)第n微粒子(n是自然数)而成的凝聚型微粒子。使用(凝聚)第二微粒子、(凝聚)第三微粒子或(凝聚)第n微粒子时,优选仅单体本身或其凝聚部本身在防眩层中不发挥防眩性。凝聚型微粒子的场合,优选二次粒径为上述平均粒径范围内。 
微粒子的物性等
本发明中,第一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记为R(μm),第二微粒子的平均粒径记为R2(μm)的场合,优选满足下述式: 
0.25R(优选0.50)≤R2≤1.0R(优选0.70) 
通过R2为0.25R以上,组合物的分散变容易,粒子不会凝聚。并且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不受浮动时的风的影响,可形成均匀的凹凸形状。另外,通过R2为1.0R以下,可明确地区别第一微粒子与第二微粒子的作用因而优选。例如,若第一微粒子起形成凹凸形状的作用,则可进行区别以使得第二微粒子起发挥内部扩散效果的作用或在第一微粒子的膜内起控制横向分散性的作用等。该场合优选第二微粒子是凝聚微粒子。存在第三微粒子及第n微粒子的场合,可以成为第一微粒子与第二微粒子相同的粒径关系。该场合第二微粒子为R,第三微粒子为R2。有关作用,优选是第二微粒子具有的作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树脂、第一微粒子及第二微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比,在第一微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1,第二微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2,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记为M的场合,优选满足下述的式: 
0.08≤(M1+M2)/M≤0.38 
0≤M2≤4.0M1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及树脂的折射率分别记为n1、n2、n3的场合,优选满足下述的式: 
Δn=|n1-n3|<0.15和/或Δn=|n2-n3|<0.18 
微粒子(第一,第二,第三,第n微粒子)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无机系、有机系的微粒子,优选透明性的微粒子。作为使用有机系材料形成的微粒子的具体例,可举出塑料聚合物珠。作为塑料珠,可举出苯乙烯珠(折射率1.59~1.60)、蜜胺珠(折射率1.57)、丙烯酸系树脂珠(折射率1.49~1.535)、丙烯酸系-苯乙烯珠(折射率1.54~1.58)、苯并鸟粪胺-甲醛珠、聚碳酸酯珠、聚乙烯珠等。上述塑料珠优选在其表面有疏水性基,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珠。作为无机系微粒子可举出无定形二氧化硅等。 
这种无定形二氧化硅,优选使用分散性良好的粒径0.5~5μm的二氧化硅珠。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含量,相对于粘合剂树脂优选是1~30质量份。这样可抑制防眩层用组合物的粘度上升,使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分散性良好。另外,本发明中,也可实施对粒子表面的有机物处理等。对粒子表面实施有机物处理的场合,优选疏水化处理。 
该有机物处理有使化合物与珠表面进行化学结合的方法、不与珠表面进行化学性的结合就使之浸透到形成珠的组合物中的空隙等中的物理方法,可以使用任一种方法。从处理效率的观点考虑,一般地优选使用利用羟基或硅烷醇基等的二氧化硅表面的活性基的化学处理法。 
作为处理所使用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使用与上述活性基的反应性高的硅烷系、硅氧烷系、硅氨烷系材料等。例如,可举出甲基三氯硅烷等的直链烷基单取代聚硅氧烷材料、支链烷基单取代聚硅氧烷材料、或二正丁基二氯硅烷、乙基二甲基氯硅烷等的多取代直链烷基聚硅氧烷化合物、多取代支链烷基聚硅氧烷化合物。同样地也可有效地使用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的单取代、多取代硅氧烷材料、硅氨烷材料。 
也可以根据需要功能,使用在烷基链的末端或中间部位具有杂原子、不饱和结合基、环状结合基、芳香族官能团等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由于所含的烷基显示疏水性,因此能容易地将被处理材料表面从亲水性转换成疏水性,在未处理时缺乏亲合性的高分子材料均可得到高的亲合性。 
对于上述微粒子,将多种的微粒子混合使用的场合,各微粒子除了平 均粒径不同的微粒子外,对材料不同的微粒子、形状不同的微粒子、这些完全不同的微粒子等,可如上述那样一边区分各微粒子的作用一边适当地选择使用。 
作为材料不同的微粒子,优选使用二种以上的有不同折射率的微粒子。这些微粒子进行混合的场合,微粒子的折射率可视为符合于各个微粒子的折射率和使用比率的平均值,可通过微粒子的混合比率调整来更细地设定折射率,与一种的场合相比,变得容易控制,可设计各种各样的折射率。另外,例如使用二种的有不同折射率的微粒子的场合,优选为第一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1>第二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2,通过使二种的微粒子的粒径一致,可自由地选择第一微粒子与第二微粒子的比率,这样容易设计光扩散性,由于使第一微粒子与第二微粒子的粒径一致,因此容易得到单分散粒子的有机微粒子就此而论是优选的。由于粒径越没有偏差,防眩性、内部散射特性的偏差越少,越容易设计防眩层的光学性能因而优选。作为进一步提高单分散性的手段,可举出风力分级、使用过滤器的湿式过滤分级。 
抗静电剂(导电剂)
本发明的防眩层也可以含抗静电剂(导电剂)。通过添加导电剂,可有效地防止光学叠层体表面上粘附尘埃。作为导电剂(抗静电剂)的具体例,可举出季铵盐、吡啶
Figure 2007800008393_0
盐、有伯~叔氨基等的阳离子性基的各种的阳离子性化合物、有磺酸盐基、硫酸酯盐基、磷酸酯盐基、膦酸盐基等的阴离子性基的阴离子性化合物、氨基酸系、氨基硫酸酯系等的两性化合物、氨基醇系、甘油系、聚乙二醇系等的非离子性化合物、锡与钛的醇盐之类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及它们的乙酰丙酮盐之类的金属螯合化合物等,还可举出将上述列举的化合物进行高分子量化而得到的化合物。另外,有叔氨基、季铵基或金属螯合部,并且可利用电离放射线聚合的单体或低聚物、或者有官能团的偶合剂之类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的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作为抗静电剂使用。 
此外,可举出导电性微粒子。作为导电性微粒子的具体例,可举出含有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微粒子。作为这样的金属氧化物,可举出ZnO(折 射率1.90,以下括弧内的数值表示折射率)、CeO2(1.95),Sb2O2(1.71)、SnO2(1.997)、简称为ITO的众多的氧化铟锡(1.95)、In2O3(2.00)、Al2O3(1.63)、掺杂锑的氧化锡(简称:ATO、2.0)、掺杂铝的氧化锌(简称:AZO、2.0)等。所谓微粒子是指1微米以下的所谓亚微米大小的粒子,优选是平均粒径0.1nm~0.1μm的微粒子。 
另外,作为抗静电剂可举出导电性聚合物,作为导电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脂肪族共轭系的聚乙炔、聚多并苯、聚薁等;芳香族共轭系的聚(对亚苯基)等;杂环式共轭系的聚吡咯、聚噻吩、聚异氰萘等;含杂原子共轭系的聚苯胺、聚亚噻嗯基亚乙烯基等;混合型共轭系的聚(亚苯基亚乙烯基)等,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举出分子中具有多个共轭链的共轭系的多链型共轭系、作为将上述的共轭高分子链与饱和高分子接枝或嵌段共聚而成的高分子的导电性复合体、这些导电性聚合物的衍生物等。尤其是更优选使用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等的有机系抗静电剂。通过使用上述有机系抗静电剂可发挥优异的抗静电性,同时可提高光学叠层体的总光线透过率,并降低雾度值。另外,为了提高导电性和提高抗静电性,也可以添加有机磺酸、氯化铁等的阴离子作为掺杂物(电子赋予剂)。依据掺杂物添加效果,特别优选聚噻吩,这样的话透明性、抗静电性高。作为上述聚噻吩也可适宜使用低聚噻吩。作为上述衍生物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举出聚苯基乙炔、聚二乙炔的烷基取代物等。 
树脂
本发明的防眩层可使用(固化型)树脂形成。作为固化型树脂优选透明性的树脂。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作为利用紫外线或电子束进行固化的树脂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在涂布时只使用于调制固体成分的溶剂干燥,从而成为被膜的树脂)的混合物、或热固化型树脂这三种,优选举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使用至少含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和热固型树脂而成的树脂。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 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系的低聚物、预聚物或单体。具体地,可举出分子量比较低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多元醇等的由多官能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另外,作为单体,具体地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等。再者,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以外的例,可举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的单官能或多官能单体、或双酚型环氧化合物、线型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醚、脂肪族乙烯基醚等的低聚物、预聚物等的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将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的场合,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苯偶姻类、苯丙酮类、二苯甲酰类、酰基膦化氧类、米蚩苯甲酰苯甲酸酯、α-戊基肟(アミロキシム)酯、四甲基秋兰姆、噻吨酮类。另外,优选混合光增敏剂来使用,作为光增敏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作为混合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使用的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一般可使用例举的热塑性树脂,通过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可有效地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光透过性基材的材料是三乙酰基纤维素[TAC]等的纤维素系树脂的场合,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硝基纤维素、乙酰基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 
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 二烯丙基酯树脂、蜜胺(メラニン)树脂、鸟粪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蜜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性树脂的场合,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节剂等来使用。通过使用纤维素系树脂,可以使光透过性基材与抗静电层(根据需要)的粘合性和透明性提高。 
此外,本发明种,除了上述的树脂外,还可举出乙酸乙烯基酯及其共聚物、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等的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的缩醛树脂、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等的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树脂、蜜胺(メラニン)树脂、鸟粪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蜜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性树脂的场合,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节剂等来使用。 
流平剂
本发明的防眩层用组合物中也可以添加氟系或聚硅氧烷系等的流平剂。添加了流平剂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可赋予耐污染性、耐擦伤性的效果。流平剂优选用于要求耐热性的薄膜状光透过性基材(例如三乙酰基纤维素)。 
防眩层的形成方法
防眩层可以通过将微粒子或凝聚型微粒子(优选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或、第一微粒子和第二微粒子及第三微粒子)、和树脂混合在适当的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丙酯、MEK(甲乙酮)、MIBK(甲基异丁基酮)中而得到的防眩层用组合物或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涂布在光透过性基材上来形成。 
作为适当的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甲基 二醇、甲基二醇乙酸酯、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醇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双丙酮醇等酮类;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硝基甲烷、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的含氮化合物;二异丙醚、四氢呋喃、二
Figure 2007800008393_1
烷、二氧杂戊环等醚类、二氯甲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卤烃;二甲基亚砜、碳酸亚丙酯等的其他的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更优选的溶剂,可举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 
作为将防眩层用组合物涂布在光透过性基材上的方法,可举出辊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凹版辊涂布法等的涂布方法。在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或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后,进行干燥和紫外线固化。作为紫外线源的具体例,可举出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背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的光源。作为紫外线的波长,可使用190~380nm的波段。作为电子束源的具体例,可举出考克罗夫特瓜尔顿型、班德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直线型、地那米型、高频型等的各种电子束加速器。树脂固化,树脂中的微粒子被固定,在防眩层或基底凹凸层的最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凹凸形状。 
2)使用不含微粒子、含树脂等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
本发明中,防眩层可通过在光透过性基材上赋予将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使用适宜的溶剂混合而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来形成。另外,除了不使用防眩剂以外,可以与1)使用含有树脂和微粒子而成的防眩性用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的项中说明的内容相同。 
聚合物
聚合物可举出通过旋节分解可相分离的多种的聚合物,例如纤维素衍生物、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或它们的组合。固化性树脂前体可以与多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具有相容性。多种聚合物之中,至少一种聚合物可以具有参与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固化反应的官能团,例如(甲基)丙烯 酰基等聚合性基。作为聚合物成分,通常可使用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酸乙烯基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树脂、烯烃系树脂(包括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聚砜系树脂(例如聚醚砜、聚砜)、聚亚苯基醚系树脂(例如2,6-二甲苯酚的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纤维素酯类、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纤维素醚类)、聚硅氧烷树脂(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橡胶或弹性体(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的二烯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苯乙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包括:苯乙烯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聚苯乙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系单体与其他的聚合性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系单体、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二烯类]的共聚物等。作为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可举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树脂)、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共聚物[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作为优选的苯乙烯系树脂,包含聚苯乙烯、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共聚物[例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的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的共聚物]、AS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的(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 酯等的(甲基)丙烯酸芳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腈;具有三环癸烷等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共聚性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上述苯乙烯系单体、乙烯基酯系单体、马来酸酐、马来酸、富马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等。作为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特别举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左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作为有机酸乙烯基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基酯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乙酸乙烯基酯、聚丙酸乙烯基酯等)、乙烯基酯系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酯-氯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或它们的衍生物。作为乙烯基酯系树脂的衍生物的具体例,可包括聚乙烯醇、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等。 
作为乙烯基醚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乙烯基丙醚、乙烯基叔丁醚等的乙烯基C1~10烷基醚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乙烯基C1~10烷基醚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乙烯基烷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等)。作为含卤素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作为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的均聚物、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的共聚物。作为脂环式烯烃 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环状烯烃(例如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立体地具有刚直的三环癸烷等的脂环式烃基的聚合物)、上述环状烯烃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等。作为脂环式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作为商品名“ア一トン(ARTON)”、“ゼオネツクス(ZEONEX)”购得。 
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包含以双酚类(双酚A等)为基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等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等。 
作为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使用了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的芳香族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对苯二甲酸C2~4亚烷基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C2~4亚烷基二醇酯等的均聚聚酯、含有C2~4亚烷基芳基化合物单元(对苯二甲酸C2~4亚烷基二醇酯和/或萘二甲酸C2~4亚烷基二醇酯单元)作为主成分(例如50重量%以上)的共聚聚酯等。作为共聚聚酯的具体例,可包含将聚丙烯酸C2~4亚烷基酯的构成单元之中的C2~4亚烷基二醇的一部分用聚氧C2~4亚烷基二醇、C6~10亚烷基二醇、脂环式二醇(环己二甲醇、氢化双酚A等)、具有芳香环的二醇(有芴酮侧链的9,9-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双酚A、双酚A-烯基氧化物加成物等)等取代而成的共聚聚酯、将芳香族二羧酸的一部分用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的非对称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等的脂肪族C6~12二羧酸等取代而成的共聚聚酯。作为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还包含聚芳酯系树脂、使用了己二酸等的脂肪族二羧酸的脂肪族聚酯、ε-己内酯等内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优选的聚酯系树脂,通常象非结晶性共聚聚酯(例如,C2~4亚烷基芳基化物系共聚聚酯等)等那样为非结晶性的。 
作为聚酰胺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尼龙46、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等脂肪族聚酰胺、由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等)与二胺(例如六亚甲基二胺、间苯二胺)制得的聚酰胺等。作为聚酰胺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是ε-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不限于均聚酰胺,也可以是共聚酰胺。 
作为纤维素衍生物中的纤维素酯类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脂肪族有机 酸酯,例如,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乙酸酯等的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的C1~6有机酸酯等,可例举芳香族有机酸酯(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纤维素苯甲酸酯等的C7~12芳香族羧酸酯)、无机酸酯类(例如磷酸纤维素、硫酸纤维素等),也可以是乙酸·硝酸纤维素酯等的混合酸酯。作为纤维素衍生物的具体例,可举出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例如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等,还可举出纤维素醚类,例如氰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的羟基C2~4烷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的C1~6 烷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其盐、苄基纤维素、乙酰基烷基纤维素等。 
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基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硅氧烷系树脂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树脂,通常可使用为非结晶性的、并且可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是可溶解多种的聚合物、固化性化合物的共通溶剂)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型性或制膜性,透明性、耐气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作为聚合物成分,也可以使用具有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或能与固化性化合物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以在主链上具有官能团,也可以在侧链上具有官能团。上述官能团可以通过共聚、共缩合等引入到主链上,但通常被引入到侧链上。作为这样的官能团的具体例,可举出缩合性或反应性基(例如羟基、酸酐基、羧基、氨基或亚氨基、环氧基、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聚合性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烯丙基等的C2~6链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等的C2~6炔基、亚乙烯基等的C2~6亚链烯基、或具有这些聚合性基的基(例如(甲基)丙烯酰基)等。这些官能团之中优选聚合性基。 
作为向侧链引入聚合性基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使具有反应性基、缩合性基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和具有与上述官能团反应的反应性基的聚合 性化合物反应的方法。 
作为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系树脂)、有氨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系树脂)、有环氧基的热塑性树脂(例如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还可以是通过共聚、接枝聚合向苯乙烯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引入上述官能团而成的树脂。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的场合,可以使用有环氧基、羟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的场合,可举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有氨基的热塑性树脂的场合,可举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有环氧基的热塑性树脂的场合,可举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氨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之中,作为有环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环氧环己烯基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环氧环C5~8链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作为有羟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基C1~4烷基酯、单(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的(甲基)丙烯酸C2~6亚烷基二醇酯等。作为有氨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氨基C1~4烷基酯、烯丙基胺等的C3~6链烯基胺、4-氨基苯乙烯、二氨基苯乙烯等的氨基苯乙烯类等。作为有异氰酸酯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聚)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异氰酸酯等。作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的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等。 
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可举出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与含环氧基的化合物、尤其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与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氧 环链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组合。具体地可以使用:在(甲基)丙烯酸树脂的羧基的一部分上引入聚合性不饱和基而成的聚合物,例如,使3,4-环氧环己烯基甲基丙烯酸酯的环氧基与(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羧基的一部分反应,在侧链引入光聚合性不饱和基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サイクロマ一P、ダイセル化学工业公司制)等。 
参与对热塑性树脂的固化反应的官能团(尤其是聚合性基)的引入量,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kg是0.001~10摩尔、优选为0.01~5摩尔、进一步优选是0.02~3摩尔左右。 
这些聚合物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即,聚合物可以由多种的聚合物构成。多种的聚合物也可以通过液相旋节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来相分离。另外,多种的聚合物也可以相互不相容。 
将多种的聚合物组合的场合,第1树脂与第2树脂的组合没有特殊限制,但可以作为在加工温度附近相互不相容的多种的聚合物,例如,相互不相容的2种聚合物而适当地组合使用。例如,第1树脂是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的场合,第2树脂可以是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的纤维素酯类)、(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脂环式烯烃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上述聚C2~4亚烷基芳基化物系共聚酯等)等。另外,例如,第1聚合物为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的纤维素酯类)的场合,第2聚合物可以为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以降冰片烯为单体的聚合物等)、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上述聚C2~4亚烷基芳基化物系共聚酯等)等。在多种树脂的组合中,可以至少使用纤维素酯类(例如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的纤维素C2~4烷基羧酸酯类)。 
通过旋节分解而生成的相分离结构,利用活化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和热等最终固化,形成固化树脂。因此,可对防眩层赋予耐擦伤性, 可提高耐久性。 
从固化后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多种的聚合物之中,至少一种聚合物,例如相互不相容的聚合物之中的一方聚合物(将第1树脂和第2树脂组合的场合,特别是两方的聚合物)优选是在侧链具有能与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 
第1聚合物与第2聚合物的比例(重量比),例如第1聚合物/第2聚合物可以从1/99~99/1、优选从5/95~95/5、进一步优选从10/90~90/10左右的范围来选择,通常是20/80~80/20左右,特别优选是30/70~70/30左右。 
作为用于形成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除了上述不相容的2种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包括上述热塑性树脂、其他的聚合物。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从-100℃~250℃、优选从-50~230℃、进一步优选从0~200℃左右(例如50~180℃左右)的范围来选择。再者,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上(例如70~200℃左右)、优选为100℃以上(例如100~170℃左右)较有利。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例如可从1,000,000以下、优选从1,000~500,000左右的范围来选择。 
固化性树脂前体
作为固化性树脂前体,是具有利用热、活化能量射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等进行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可利用热、活化能量射线等进行固化或交联来形成树脂(尤其是固化或交联树脂)的种种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上述树脂前体,例如可举出热固化性化合物或树脂[具有环氧基、聚合性基、异氰酸酯基、烷氧甲硅烷基、硅烷醇基等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环氧系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硅氧烷系树脂)]、可利用活化光线(紫外线等)进行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的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等,光固化性化合物也可以是EB(电子束)固化性化合物等。再者,也有时将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可以为低分子量的光固化性树脂等的光固化性化合物简称为“光固化性树 脂”。 
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包括单体、低聚物(或树脂,尤其是低分子量树脂),作为单体,可举出单官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的乙烯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等的具有交联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至少2种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等的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丙二醇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具有交联环式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等的具有3~6个左右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 
作为低聚物或树脂,可举出双酚A-烯基氧化物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型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线型酚醛清漆型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脂肪族聚酯型(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聚酯型(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酯型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型氨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光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地使用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的固化性树脂前体,是短时间就能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为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单体、低聚物、可为低分子量的树脂等)、EB固化性化合物。特别是在实用上有利的树脂前体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此外,为了使耐擦伤性等的耐性提高,光固化性树脂优选是在分子中有2个以上(优选为2~6,进一步优选为2~4左右)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作为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分子量,考虑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为5000以下,优选为2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以下左右。 
固化性树脂前体,也可以根据其种类含固化剂。例如,当为热固性树脂时,可以含胺类、多元羧酸类等固化剂,当为光固化性树脂时,可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惯用的成分,例如苯乙酮类或苯丙酮类、二苯甲酰类、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酰基膦化氧类等。光固化剂等的固化剂的含量,相对于固化性树脂前体100重量份是0.1~20重量份,优选为0.5~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是1~8重量份(特别优选是1~5重量份)左右,也可以是3~8重量份左右。 
固化性树脂前体也可以含固化促进剂,例如,光固化性树脂可以含光固化促进剂,例如叔胺类(例如二烷基氨基苯甲酸酯)、膦系光聚合促进剂等。 
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具体的组合
至少一种聚合物及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之中的、至少2种成分按在加工温度附近相互进行相分离的组合来使用。作为进行相分离的组合,例如可举出(a)多种的聚合物彼此相互不相容且进行相分离的组合,(b)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不相容且进行相分离的组合,(c)多种的固化性树脂前体彼此相互不相容且进行相分离的组合;等等。 
这些组合之中,通常是(a)多种的聚合物相互的组合、(b)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组合,特别优选(a)多种的聚合物相互的组合。进行相分离的两者的相容性低的场合,在用于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两者有效地进行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提高。 
热塑性树脂和固化性树脂前体(或固化树脂)通常相互不相容。 
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不相容且进行相分离的场合,作为聚合物可以使用多种的聚合物。使用多种的聚合物的场合,至少1种聚合物相对于树脂前体(或固化树脂)是不相容的即可,其他的聚合物可以与上述树脂前体相容。 
也可以是相互不相容的2种热塑性树脂、与固化性化合物(尤其是具 有多种的固化性官能团的单体或低聚物)的组合。此外,从固化后的耐擦性的观点考虑,上述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之中的一方的聚合物(特别是两方的聚合物)也可以是具有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参与上述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固化的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 
由相互不相容的多种的聚合物构成聚合物来进行相分离的场合,固化性树脂前体按照与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之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在加工温度附近相互相容的组合来使用。即,例如由第1树脂和第2树脂构成相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的场合,固化性树脂前体至少与第1树脂或第2树脂的任一方相容即可,优选可以与两方的聚合物成分相容。与两方的聚合物成分相容的场合,相分离成以第1树脂及固化性树脂前体为主成分的混合物、和以第2树脂及固化性树脂前体为主成分的混合物的至少两相。 
选择的多种聚合物的相容性低的场合,在用于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聚合物相互有效地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提高。多种聚合物的相分离性,可通过使用相对于双方成分的良溶剂来制备均匀溶液,在使溶剂慢慢蒸发的过程中,目视确认残留的固体成分是否白浊,从而简便地判断。 
通常,聚合物、和通过树脂前体的固化而生成的固化或交联树脂,相互折射率不同。另外,多种的聚合物(第1树脂和第2树脂)的折射率也相互不同。聚合物与固化或交联树脂的折射率的差、和多种的聚合物(第1树脂和第2树脂)的折射率的差,例如是0.001~0.2、优选是0.05~0.15左右。 
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的比例(重量比)没有特殊限制,例如,聚合物/固化性树脂前体可从5/95~95/5左右的范围选择,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是5/95~60/40左右,进一步优选是10/90~50/50、特别优选是10/90~40/60左右。 
溶剂
溶剂可根据上述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种类及溶解性选择使用,是至少能均匀地溶解固体成分(多种的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引发剂、其他添加剂)的溶剂即可,可在湿式旋节分解中使用。作为这样的 溶剂,例如可举出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
Figure 2007800008393_2
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溶剂。 
防眩层用组合物中的溶质(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引发剂、其他添加剂)的浓度,可在产生相分离的范围及不损害流延性和涂布性等的范围选择,例如为1~80重量%、优选为5~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5~40重量%(特别优选为20~40重量%)左右。 
浸透性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为了不存在光透过性基材与防眩层的界面,优选防眩层是使用对光透过性基材具有浸透性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的。浸透性溶剂的内容与在上述1)使用在树脂中添加有微粒子的防眩性用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中叙述的内容相同。 
防眩层的形成方法
防眩层可使用含有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另外,通过使用将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根据需要与浸透性溶剂和适宜的溶剂一起混合而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利用来自液相的旋节分解,形成相分离结构,使固化性树脂前体固化,至少形成防眩层,由此可制造出。 
来自液相的旋节分解可通过使溶剂蒸发来进行。形成相分离结构的组合,例如可以是多种的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固化性树脂前体、多种的固化性树脂前体之间等。在这种方法中,也可以利用来自含有热塑性树脂、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性单体和低聚物等)和光聚合引发剂、可溶解热塑性树脂及光固化性化合物的溶剂(共通溶剂)的组合物的旋节分解来形成相分离结构,通过进行光照射形成防眩层。另外,还可以利用来自含有 热塑性树脂、与该热塑性树脂不相容且具有光固化性基的树脂、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可溶树脂和光固化性化合物的溶剂的组合物的旋节分解来形成相分离结构,通过进行光照射形成防眩层。在这些方法中,可在光透过性基材上形成至少一层的防眩层。 
具体的形成方法
防眩层可通过经过下述工序而得到:对光透过性基材赋予将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使用适宜的溶剂混合而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然后,通过伴随溶剂蒸发的旋节分解而形成相分离结构的工序;使固化性树脂前体固化,至少形成防眩层的工序。相分离工序,通常由下述工序构成:将含有聚合物和固化性树脂前体及溶剂的混合液(优选是均匀溶液等的液状组合物)涂布或流延在光透过性基材的表面上的工序,和使溶剂从涂布层或流延层蒸发,形成具有规则的或周期的平均相间距离的相分离结构的工序,可通过使固化性树脂前体固化来得到防眩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为混合液,可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可溶解热塑性树脂和光固化性化合物的溶剂的防眩层用组合物,通过光照射,将利用旋节分解而形成的相分离结构的光固化成分进行固化从而形成防眩层。另外,其他的优选方式中,作为混合液,可使用含有相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光固化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的防眩层用组合物,通过光照射将利用旋节分解而形成的相分离结构的光固化成分进行固化从而形成防眩层。 
通过这样的伴有溶剂蒸发的旋节分解,可对相分离结构的域(domain)间的平均距离赋予规则性和周期性。并且,利用旋节分解而形成的相分离结构通过使固化性树脂前体固化而可立即固定。固化性树脂前体的固化,可根据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种类,通过加热、光照射等、或这些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加热温度,只要具有相分离结构,则可从适当的范围,例如50~150℃左右选择,也可从与相分离工序同样的温度范围选择。 
构成光学叠层体的一部分的防眩层,可通过该防眩层的相分离结构、来自液相的旋节分解(湿式旋节分解)而形成。即,使用由聚合物和固化 性树脂前体及溶剂构成的本发明的防眩层用组合物,通过干燥等从该防眩层用组合物的液相(或均匀溶液、其涂布层)蒸发或除去溶剂的过程中,伴随浓度的浓缩,产生由旋节分解导致的相分离,可形成相间距离比较规则的相分离结构。更具体地,上述湿式旋节分解,通常可通过将含有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性树脂前体及溶剂而成的防眩层用组合物(优选为均匀溶液)涂布在支持体上,使溶剂从涂布层蒸发来进行。 
本发明中,在该旋节分解中,随着相分离的进行,形成共连续相结构,进而进行相分离时,连续相由于自身的表面张力而非连续化,成为液滴相结构(球状、正圆球状、圆盘状和椭圆体状等的独立相的海岛结构)。因此,根据相分离的程度,也可形成共连续相结构与液滴相结构的中间结构(由上述共连续相转变到液滴相的过程的相结构)。本发明的防眩层的相分离结构,可以是海岛结构(液滴相结构、或一方的相独立或孤立的相结构)、共连续相结构(或网络结构),也可以是共连续相结构与液滴相结构混合存在的中间结构。 
通过这些相分离结构,在溶剂干燥后可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 
对于相分离结构而言,从可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并且提高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是至少具有岛状域的液滴相结构较有利。再者,由聚合物和上述前体(或固化树脂)构成的相分离结构是海岛结构的场合,聚合物成分也可以形成海相,但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合物成分形成岛状域。再者,通过形成岛状域,在干燥后可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发挥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凹凸形状。 
上述相分离结构的域间的平均距离,通常实质上具有规则性或周期性,相当于表面粗糙度的Sm。域的平均相间距离,例如是50μm以上500μm以下,可以优选下限值为60μm以上、上限值为400μm以下左右。上述相分离结构的域间的平均距离,可通过树脂的组合的选择(特别是基于溶解性参数的树脂选择)等来进行调整。通过这样地调整域间的平均距离,可使最终得到的光学叠层体表面的凹凸间的距离为所期望的值。 
除上述以外,可以与在上述1)使用在树脂中添加微粒子的防眩性用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中叙述的内容相同。 
2.表面调整层
本发明中为了形成防眩层,也可以在基材上形成基底凹凸层,再在该基底凹凸层上形成表面调整层。表面调整层,只由在防眩层中记载的树脂材料形成、或由在该树脂材料中添加表面调整剂而成的组合物形成。表面调整层,在基底凹凸层的形成凹凸形状的表面粗糙度中,填充以凹凸刻度(scale)(凹凸的山高和山间隔)的1/10以下的刻度沿凹凸形状存在的微细的凹凸,实施平坦化处理,使之形成为具有平滑的凹凸形状,凹部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或者,可进行凹凸的山间隔和山高、山的频度(个数)的调节。另外,表面调整层是作为表面调整剂以抗静电、调节折射率、高硬度化、赋予防污染性等为目的而形成的。 
表面调整层的膜厚(固化时)是0.6μm以上20μm以下,优选下限是3μm以上,上限是15μm以下。 
表面调整剂
作为表面调整剂,可举出选自抗静电剂、折射率调节剂、防污染剂、疏水剂、疏油剂、防附着指纹剂、高硬度化剂和硬度调节剂(缓冲性赋予剂)之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抗静电剂(导电剂)
抗静电剂可以与在防眩层中说明的相同。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抗静电剂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量(除去溶剂)的添加量优选为5~250质量%。通过将添加量调整为上述数值范围,从可保持作为光学叠层体的透明性,并且对亮黑感和防眩性等没有不良影响,赋予抗静电性能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折射率调节剂
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折射率调节剂,可调制光学叠层体的光学特性。折射率调节剂可举出低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高折射率剂等。 
1)低折射率剂
添加了低折射率剂的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比防眩层的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添加了低折射率剂的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小于1.5,优选按1.45以下构成。通过使折射率处在这样的值,不会使表面调整层的硬度和耐擦伤性等物理物性降低因而优选。 
表面调整层的材料中,树脂成分与低折射率剂的配合比,优选为树脂成分/低折射率剂为30/70~95/5左右。 
作为低折射率剂的优选例,可举出二氧化硅、氟化镁等的低折射率无机超微粒子(多孔质、中空等所有种类的微粒子)、及作为低折射率树脂的氟系树脂。作为氟系树脂,可使用至少在分子中含氟原子的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聚合性化合物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优选具有使用电离放射线进行固化的官能团、进行热固化的极性基等固化反应性基的化合物。还可以是同时兼具这些反应性基的化合物。相对这种聚合性化合物来讲,所谓聚合物是完全没有上述那样的反应性基等的物质。 
作为具有电离放射线固化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广泛地使用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含氟单体。更具体地可举出氟烯烃类(例如氟乙烯、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丁二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
Figure 2007800008393_3
 茂等)。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该种化合物,还有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3-五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α-三氟甲基丙烯酸甲酯、α-三氟甲基丙烯酸乙酯之类的、在分子中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具有有至少3个氟原子的碳数为1~14的氟烷基、氟环烷基或氟亚烷基和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含氟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热固性极性基而优选的基例如是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等的氢键形成基。这些基不仅与涂膜的粘合性,而且与二氧化硅等的无机超微粒子的亲合性也优异。作为有热固性极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4-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氟乙烯-烃系乙烯基醚共聚物;环氧树 脂、聚氨酯、纤维素、酚醛、聚酰亚胺等各种树脂的氟改性品等。 
作为兼具电离放射线固化性基和热固性极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部分及完全氟代烷基酯、链烯基酯、芳基酯类、完全或部分氟代乙烯基醚类、完全或部分氟代乙烯基酯类、完全或部分氟代乙烯基酮类等。 
另外,作为含氟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将具有上述电离放射线固化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含有至少1种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的聚合物;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至少一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在分子中不含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共聚物;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3,3,3-三氟丙烯、1,1,2-三氯-3,3,3-三氟丙烯、六氟丙烯之类的含氟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等。 
也可以使用使这些共聚物含有聚硅氧烷成分而成的含聚硅氧烷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作为这种场合的聚硅氧烷成分,可举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乙基硅氧烷、(聚)二苯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含偶氮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烷基和芳烷基改性聚硅氧烷、氟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脂肪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甲基氢聚硅氧烷、含硅烷醇基的聚硅氧烷、含烷氧基的聚硅氧烷、含酚基的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改性聚硅氧烷、丙烯酸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羧酸改性聚硅氧烷、卡必醇改性聚硅氧烷、环氧改性聚硅氧烷、巯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等。其中优选有二甲基硅氧烷结构的聚硅氧烷。 
此外,由以下的化合物形成的非聚合物或聚合物也可以作为氟系树脂使用。即,可以使用:使分子中有至少一个异氰酸酯基的含氟化合物,与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如氨基、羟基、羧基之类的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使含氟的聚醚多元醇、含氟的烷基多元醇、 含氟的聚酯多元醇、含氟的ε-己内酯改性多元醇之类的含氟多元醇、与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等。 
此外,还可以与上述的具有氟原子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物一起混合在防眩层中记载的各树脂成分来使用。此外,还可以使用用于使反应性基等固化的固化剂,为了提高涂布性、赋予防污性,可以适当使用各种添加剂、溶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为低折射率剂,优选使用“有空隙的微粒子”。“有空隙的微粒子”可保持表面调整层的层强度,并降低其折射率。本发明中,所谓“有空隙的微粒子”,意味着在微粒子的内部形成可填充气体的结构和/或含有气体的多孔质结构体。与微粒子本来的折射率相比,与微粒子中的气体占有率成反比例地折射率降低的微粒子。另外,本发明中根据微粒子的形态、结构、凝聚状态、微粒子在涂膜内部的分散状态,也包括可在内部和/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纳米多孔结构的微粒子。 
作为有空隙的无机系的微粒子的具体例,优选举出使用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粒子。此外,也可以是采用特开平7-133105、特开2002-79619号公报、特开2006-106714号公报等中所述的制法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粒子。有空隙的二氧化硅微粒子由于制造容易,其自身的硬度高,因此与粘合剂混合、形成表面调整层时,可提高其层强度,并且可将折射率调节成1.20~1.45左右的范围内。作为有空隙的有机系的微粒子的具体例,特别优选举出使用特开2002-80503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制备的中空聚合物微粒子。 
作为可在涂膜的内部和/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纳米多孔结构的微粒子,除了上述的二氧化硅微子,还可举出以增大比表面积为目的而制造的、填充用的柱及表面的多孔质部吸附各种化学物质的缓释材料、用于催化剂固定用途的多孔质微粒子、或者以组入到绝热材料、低介电材料中为目的的中空微粒子的分散体、凝聚体。作为这样的具体例,作为市售品,从日本シリカ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Nipsil、Nipgel中可利用多孔质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集合体,从日产化学工业公司制的具有二氧化硅微粒子链 状地连接的结构的胶体二氧化硅UP系列(商品名)中可利用本发明的优选的粒径范围内的胶体二氧化硅。 
“有空隙的微粒子”的平均粒径是5nm以上300nm以下,优选下限是8nm以上、上限是100nm以下,更优选下限是10nm以上、上限是80nm以下。通过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在该范围内,可对表面调整层赋予优异的透明性。 
2)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性,可以在表面调整层中添加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高折射率剂、中折射率剂的折射率可以在1.55~2.00的范围内设定,中折射率剂意味着其折射率为1.55~1.80的范围内的折射率剂,高折射率剂意味着其折射率为1.65~2.00的范围内的折射率剂。 
这些折射率剂可举出微粒子,作为微粒子的具体例(括号内表示折射率),可举出氧化锌(1.90)、二氧化钛(2.3~2.7)、二氧化铈(1.95)、掺杂锡的氧化铟(1.95)、掺杂锑的氧化锡(1.80)、三氧化二钇(1.87)、氧化锆(2.0)。 
流平剂
表面调整层可以添加流平剂。作为流平剂的优选例,可举出氟系或聚硅氧烷系等,添加了流平剂的表面调整层,可使涂布面良好,在涂布或干燥时可对涂布表面赋予光滑性、防污性,并且可赋予耐擦伤性的效果。 
防污染剂
表面调整层可以添加防污染剂。防污染剂以防止光学叠层体的最表面的污染为主要目的,而且可赋予光学叠层体的耐擦伤性。作为防污染剂的具体例,呈现疏水性、疏油性、拭除指纹性的添加剂是有效的。作为更具体的例子,可举出氟系化合物、硅系化合物或这些的混合化合物。更具体地可举出2-全氟辛基乙基三氨基硅烷等举有氟烷基的硅烷偶合剂等,可特别优选使用具有氨基的硅烷偶合剂。 
树脂
表面调整层可至少利用表面调整剂和树脂来制备。在不含表面调整剂 的场合,该树脂作为高硬度化剂起硬度调节剂(缓冲性赋予剂)的作用或者起着填充存在于基底凹凸层上的微小的凹凸,形成为具有平滑而缓和的凹凸表面、凹部大致为平坦形状的作用。 
作为树脂,优选透明性的树脂,作为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作为利用紫外线或电子束进行固化的树脂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在涂布时只使用于调制固体成分的溶剂干燥,从而成为被膜的树脂)的混合物、或热固化型树脂这三种,优选举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 
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系的低聚物、预聚物或单体。具体地,可举出分子量比较低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多元醇等的由多官能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另外,作为单体,具体地可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等。再者,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以外的例,可举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的单官能或多官能单体、或双酚型环氧化合物、线型酚醛清漆型环氧化合物、芳香族乙烯基醚、脂肪族乙烯基醚等的低聚物、预聚物等的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将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的场合,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蚩苯甲酰苯甲酸酯、α-戊基肟(アミロキシム)酯、噻吨酮类、苯丙酮类、二苯甲酰类、苯偶姻类、酰基膦化氧类。另外,优选混合光增敏剂来使用,作为光增敏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 膦等。另外,在将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的场合,可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促进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的树脂系的场合,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另外,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系的场合,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物使用芳香族重氮
Figure 2007800008393_4
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
Figure 2007800008393_5
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等。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电离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100重量份为0.1~10重量份。 
作为混合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使用的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一般可使用例举的热塑性树脂,通过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作为粘度调节剂可调节组合物的粘度,可有效地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基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聚硅氧烷系树脂、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作为树脂,通常可使用非结晶性的、并且可溶于有机溶剂(尤其是可溶解多种的聚合物、固化性化合物的共通溶剂)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型性或制膜性、透明性、耐气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光透过性基材的材料是TAC等的纤维素系树脂的场合,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硝基纤维素、乙酰基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 
作为热固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树脂、蜜胺(メラニン)树脂、鸟粪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蜜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使用热固性树脂的场合,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节剂等来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表面调整层也可以是含有调节流动性的有机 微粒子、无机微粒子(流动性调节剂C)的层。微粒子之中优选的是胶体二氧化硅。通过形成表面调整层,填充微细的凹凸,当要赋予平滑时,由于过度的平滑,有时防眩性显著地降低。然而,当采用含有上述胶体二氧化硅的组合物进行被膜的形成时,可谋求兼备防眩性和黑色再现性。获得这种效果的作用虽然不清楚,但可推测由于含有胶体二氧化硅的组合物通过控制其流动性,对表面的凹凸形状的追随性良好,因此在平滑化时可对采用以往的表面调整层时就完全破坏的位于基底凹凸层上的微细的凹凸形状赋予适度的平滑性,并且可完全不破坏地残留下来。 
本发明中所谓[胶体二氧化硅],意味着使胶体状态的二氧化硅粒子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而成的胶体溶液。优选是上述胶体二氧化硅的粒径(直径)为1~50nm左右的超微粒子的胶体二氧化硅。再者,本发明中的胶体二氧化硅的粒径是采用BET法测得的平均粒径。具体地,平均粒径是采用BET法测定表面积,按粒子为正圆球进行换算而算出。 
上述胶体二氧化硅是公知的,作为市售的制品,例如可举出以[メタノ一ルシリカゾル]、[MA-ST-M]、[IPA-ST]、[EG-ST]、[EG-ST-ZL]、[NPC-ST]、[DMAC-ST]、[MEK]、[XBA-ST]、[MIBK-ST](以上为日产化学工业(株)制品),均为商品名)、[OSCAL1132]、[OSCAL1232]、[OSCAL1332]、[OSCAL1432]、[OSCAL1532]、[OSCAL1632]、[OSCAL1132](以上为触媒化成工业(株)制品,均为商品名)市售的制品。 
上述有机微粒子或无机微粒子,优选相对于表面调整层的粘合剂树脂质量100,以微粒子质量5~300含有(微粒子质量/粘合剂树脂质量=P/V比=5~300/100)。通过使添加量在该范围内,对凹凸形状的追随性变得充分,可兼具亮黑感等的黑色再现性和防眩性,同时在粘附性及耐擦伤性等物性方面变得良好。添加量根据添加的微粒子而变化,但在为胶体二氧化硅的场合,添加量优选为5~80。通过使添加量在该范围,防眩性、与其他层的粘附性变得良好。 
溶剂
为了形成表面调整层,使用将上述成分与溶剂一同混合而成的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溶剂可根据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的种类及溶解性选择使用,是至少可均匀地溶解固体成分(多种的聚合物及固化性树脂前体、反应引发剂、其他添加剂)的溶剂即可。作为这样的溶剂,例如可举出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
Figure 2007800008393_6
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溶剂,优选举出酮类、酯类。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方法
表面调整层可通过对基底凹凸层赋予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来形成。作为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的方法,可举出辊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凹版辊涂布法等的涂布方法。在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后进行干燥和紫外线固化。作为紫外线源的具体例、可举出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灯、背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的光源。 
作为紫外线的波长,可以使用190~380nm的波段。作为电子束源的具体例,可举出考克罗天特瓦尔型、班克格拉夫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直线型、地那米型、高频型等的各种电子束加速器。 
3、任意的层 
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由光透过性基材和防眩层(或凹凸基底层和表面调整层)构成,但还可以是具有抗静电层、低折射率层、防污染层等作为任意的层从而形成的光学叠层体。低折射率层优选是具有比由单层构成的防眩层、或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层。其折射率优选为1.45以下,特别优选为1.42以下。另外,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从30nm~1μm左右的范围内适宜设定即可。抗静电层、低折射率层、防污染层可以通过制备在对于表面调整层进行说明时的、抗静电剂、低折射 率剂、防污染剂等中添加树脂等而成的组合物,来形成各自的层。因此,抗静电剂、低折射率剂、防污染剂、树脂等也可以分别是同样的。 
4.光透过性基材
光透过性基材优选是具备平滑性、耐热性、机械强度优异的基材。作为形成光透过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纤维素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聚醚砜、聚烯烃(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醚酮、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碳酸酯、或聚氨酯等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素三乙酸酯。此外。作为其他的光透过性基材,可举出具有脂环结构的非晶质烯烃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COP)薄膜。这是可使用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式烃系聚合物树脂等的基材,例如,可举出日本ゼオン公司制的ゼオネツクス和ゼオノア(降冰片烯系树脂)、住友ベ一クライト公司制的スミライトFS-1700、JSR公司制的ア一トン(改性降冰片烯系树脂)、三井化学公司制的アペル(环状烯烃共聚物)、Ticona公司制的Topas(环状烯烃共聚物)、日立化成公司制的オプトレッツOZ-1000系列(脂环式丙烯酸树脂)等。此外,作为三乙酰基纤维素的代替基材,也优选旭化成ケミカルズ公司制的FV系列(低双折射率、低光弹性模量薄膜)。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作为富有薄膜的柔软性的薄膜状体,但也可以根据要求固化性的使用形态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板或玻璃板的板状体的基材。 
光透过性基材的厚度是20μm以上30μm以下,优选上限是200μm以下,下限是30μm以上。光透过性基材是板状体的场合,可以是超过这些厚度的厚度,可以使用1~5mm左右的基材。基材,在其上面形成防眩层时,为了提高粘合性,除了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的处理之外,也可以预先进行被称为锚定剂或底漆的涂料的涂布。 
II.光学叠层体的利用
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叠层体具有下述的用途。 
偏振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可提供具备偏振元件和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从而构成的偏振片。具体地讲,可提供通过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在该光学叠层体的与存在防眩层的面相反的面具备偏振元件从而构成的偏振片。偏振元件,例如可以使用采用碘或染料染色,并进行拉伸而成的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薄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薄膜、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系皂化薄膜等。在层叠处理中,为了增加粘合性,或为了抗静电,优选对光透过性基材(优选是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进行皂化处理。 
图像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可提供图像显示装置,这种图像显示装置是具备透过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上述透过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从而构成的,是在该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或本发明的偏振片而成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基本上可以由光源装置和显示元件及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构成。图像显示装置可被用于透过型显示装置,特别是可被用于电视、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等的显示器显示。尤其是可用于CRT、PDP、液晶面板等的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器的表面。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场合,光源装置的光源可从本发明的光学叠层体的下侧照射。再者,在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在液晶显示元件与偏振片之间插入相位差片。可以根据需要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设置粘合剂层。 
实施例 
通过下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来被解释。只要没有特殊说明,“份”及“%”是以质量为基准的。组合物中配合的单分散微粒子的粒度分布,全部使用平均粒径±0.3~平均粒径±1μm的粒度分布。但是,粒径为3.5μm以下的场合, 不限于该粒度分布。 
按照下述的组成制备了构成光学叠层体的各层的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防眩层用组合物1(实施例9)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21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9质量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4.6μm, 
折射率1.535)                                      4.95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0.33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2%,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1。 
防眩层用组合物2(实施例11)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9.0μm, 
折射率1.535)                                      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4.62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60%,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2。 
防眩层用组合物3(比较例1)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3.5μm,折 
射率1.535)                                      6.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3。 
防眩层用组合物4(比较例2)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5.0μm,折 
射率1.535)                                         6.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4。 
防眩层用组合物5(比较例3)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有粒度分布的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5.0 
μm±3.0μm,折射率1.535)                           6.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5。 
防眩层用组合物6(比较例4、5、6)
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单体UV1700B(折射率1.52)         3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粒粒径3.5μm,折射率1.60)6.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0%,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6。 
防眩层用组合物7(比较例7)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8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12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5.0μm,折 
射率1.53)                                        5.28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7。 
防眩层用组合物8(比较例8)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3.0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7.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9.0μm, 
折射率1.535)                                     4.4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0.44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077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8。 
防眩层用组合物9(比较例9)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28.4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5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1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6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4.55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05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7∶3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9。 
防眩层用组合物10(比较例10)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2.0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8.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珠(粒径3.5 
μm,折射率1.555)                                   4.84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0.55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077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6∶4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10。 
防眩层用组合物11(比较例14)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日本化药公司制,折射率 
1.51)                                            30质量份 
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CAP(分子量50000)             0.375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8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0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125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聚苯乙烯粒子(综研化学公司制, 
粒径3.5μm,折射率1.60)                          2.73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7∶3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防眩层用组合物11。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实施例1)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4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6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5.0μm,折射率1.60) 0.64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蜜胺珠(粒径1.8μm,折射率1.68)   2.2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088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2%,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实施例2、3、4、5、6)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9.0μm, 
折射率1.535)                                       4.95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 6.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3(实施例7、8)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0.5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 
折射率1.535)                                      6.6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11.55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3。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4(实施例10)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3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 
折射率1.535)                                      4.95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率1.60)5.445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2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5%,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4。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5(实施例12)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 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3.0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2.0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5。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6(实施例13、14)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16.5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2.0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6。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7(实施例15)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8.5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2.0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 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7。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8(实施例16、17)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2.5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2.0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8。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9(实施例18)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2.5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1.0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9。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0(实施例19)
使用无定形二氧化硅无光泽剂分散油墨(平均粒径2.5μm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树脂(PETA)分散液,固体成分60%,二氧化硅成分为总固体成分的15%,溶剂为甲苯)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进行制备,并使得在将总固体量中的PETA的总量作为100质量份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子的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7.0μm,折射率1.535)为20质量份,单分散苯乙烯珠为2.5质量份(粒径3.5μm,折射率1.60),无定形二氧化硅为3.5质量份,进而相对于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份添加0.04%的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另外,按照甲苯/环己酮=8/2适当添加甲苯、环己酮,并使得最终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为40.5重量%,充分混合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0。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1(实施例20、比较例11)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3.0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7.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13.5μ 
m,折射率1.535)                                 0.44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0.88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077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6∶4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1。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2(实施例21)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3.0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7.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13.5μ 
m,折射率1.535)                               0.88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0.88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077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6∶4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2。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3(实施例22)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27.53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5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10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89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5.0μm,折射 
率1.60)                                         4.81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蜜胺珠(粒径1.8μm,折射率 
1.68)                                           4.81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130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7∶3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3。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4(比较例12)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32质量份 
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CAP(分子量50000)            0.4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10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2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11质量份 
透光性微粒子,单分散聚苯乙烯粒子(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1.94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7∶3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4。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5(比较例13)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3.0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二丙烯酸酯M215(东亚合成公司制)     7.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13.5μ 
m,折射率1.535)                                  0.88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1.7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77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6∶4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5。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6(比较例15)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2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2.0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32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2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丙烯酸系树脂珠(粒径9.0μm, 
折射率1.535)                                     4.54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3.5μm,折射 
率1.60)                                          6.17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09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8∶2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40%,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6。 
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7(实施例23)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28.5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1.50质量份 
PMMA(分子量75,000)                              3.0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98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3质量份 
透光性第一微粒子,单分散苯乙烯珠(粒径5.0μm,折射 
率1.60)                                          4.95质量份 
透光性第二微粒子,单分散蜜胺珠(粒径1.8μm,折射率 
1.68)                                            3.9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115质量份 
添加上述材料、和甲苯∶环己酮为7∶3的溶剂,并使得总固体成分为38%,进行充分混合,制备成为组合物。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过滤该组合物,制得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7。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
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多官能氨基甲酸乙 
酯丙烯酸酯,折射率1.51)                          31.1质量份 
M315(东亚合成公司制)                             10.4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2.49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41质量份 
防污剂UT-3971(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            2.07质量份 
甲苯                                             48.0质量份 
环己酮                                           5.5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
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折射率1.51)      31.1质量份 
M315(东亚合成公司制)                             10.4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2.49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41质量份 
防污剂UT-3971(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            2.07质量份 
甲苯                                             525.18质量份 
环己酮                                           60.28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制备成组合物,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
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折射率1.51)      31.1质量份 
M315(东亚合成公司制)                             10.4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49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41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精化公司制)                  0.19质量份 
甲苯                                             48.0质量份 
环己酮                                           5.5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4
抗静电剂C-4456 S-7(含ATO的导电油墨,ATO的平均 
粒径为300~400nm,固体成分浓度45%)             21.6质量份 
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DPHA)(折射率1.51)          28.69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56质量份 
MIBK(甲基异丁基酮)                              33.7质量份 
环己酮                                          14.4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4。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5
使用含氧化锆的涂料组合物(JSR公司制,商品名:“KZ7973”,折射率为1.69的树脂基质,固体成分50%),按照树脂基质的折射率为1.60制备了下述的组成的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5。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8.59质量份 
氧化锆(JSR公司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的氧化 
锆,平均粒径40~60nm,折射率2.0)(使紫外线固化型 
树脂中含有,使之体现树脂基质)                     17.18质量份 
氧化锆分散剂(JSR公司制,商品名:“KZ7973”中含有 
的氧化锆分散稳定剂)                               1.22质量份 
丙烯酸系聚合物(分子量40,000)                      0.94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3.56质量份 
光固化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 
·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26质量份 
硅系流平剂10-28(大日本精化公司制)                 0.039质量份 
甲苯                                              14.34质量份 
环己酮                                            15.76质量份 
MEK                                               2.8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5。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
胶体二氧化硅浆液((MIBK分散):固体成分40%,平 
均粒径20nm)                                       26.01质量份 
UV-1700B(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23.20质量份 
アロニツクスM315(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东亚合成公司 
制)                                               7.73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184(光固化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 
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86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907(光固化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 
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1质量份 
UT-3971(防污剂;固体成分30%的MIBK溶液;日本合 
成化学工业公司制)                                 1.55质量份 
甲苯                                              19.86质量份 
MIBK                                              15.56质量份 
环己酮                                            3.94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 
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7
胶体二氧化硅浆液((MIBK分散):固体成分40%,平 
均粒径20nm)                                       26.01质量份 
UV-1700B(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23.20质量份 
アロニツクスM315(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东亚合成公司 
制)                                               7.73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184(光固化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 
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1.86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907(光固化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 
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31质量份 
硅10-28(聚硅氧烷系流平剂;固体成分为10%的甲苯溶 
液;大日精化公司制)                               0.14质量份 
甲苯                                              19.86质量份 
MIBK                                              15.56质量份 
环己酮                                            3.94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充分混合,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制得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7。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
氟系树脂组合物(JSR公司制,商品名:“TM086”)    34.14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JSR公司制,商品名:“JUA701”)     0.85质量份 
MIBK                                            65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搅拌后,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
将下述组成表的成分搅拌后,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 
中空二氧化硅浆液((IPA,MIBK分散);固体成分20%, 
粒径50nm)                                       9.57质量份 
PET30(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日本化药公司制)         0.981质量份 
AR110(氟聚合物;固体成分为15%的MIBK溶液;大金 
工业公司制)                                     6.53质量份 
イルガキア369(光固化引发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 
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                           0.069质量份 
X-22-164E(聚硅氧烷系流平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 0.157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醚(PGME)                              28.8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                                    53.9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搅拌后,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 
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3
表面处理二氧化硅溶胶(使用有空隙的微粒子为20%的甲 
基异丁基酮溶液)                                14.3质量份 
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折射率1.51)           1.95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90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 
公司制)                                        0.1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油TSF4460(商品名,GE东芝シリコ一ン公 
司制)                                          0.15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                                   83.5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搅拌后,使用孔径1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3。 
抗静电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下述组成表的成分搅拌后,使用孔径30μm的聚丙烯制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制得抗静电层用组合物。 
抗静电剂C-4456S-7(含有ATO的导电油墨,ATO的平 
均粒径为300~400nm,固体成分浓度45%,日本ペルノ 
ツクス公司制)                                  2.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                                   2.84质量份 
环己酮                                         1.22质量份 
光学叠层体的制造
按下述那样制备了各光学叠层体。在光学叠层体的制备中使用的防眩层用组合物或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的材料、组成及物性如表1所述。 
实施例1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4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17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涂 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6.5μm。 
实施例2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3μm。 
实施例3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 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3μm。 
实施例4
抗静电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7,将抗静电用组合物涂布在薄膜上,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进行半固化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膜厚度为1μm的抗静电层。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在先前设置的抗静电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涂布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3,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3,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该叠层体具有抗静电性。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4μm。 
实施例5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5,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该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1,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3μm。 
实施例6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4,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3μm。 
实施例7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3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4,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8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3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3,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9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防眩层用组合物1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通过在防眩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4.5μm。 
实施例10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4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2μm。 
实施例11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28,将防眩层用组合物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27μm。 
实施例12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5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3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4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7,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5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7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6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8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基材上的防眩层的总厚度:约11μm) 
实施例17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8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7,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低折射率层的形成
进而在表面调整层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4涂布低折射率层用组合物2,在5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 为150mJ,使涂膜固化,形成膜厚度为约100nm的低折射率层,制得防眩性低反射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8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9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19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0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6,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 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1μm。 
实施例20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1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6μm。 
实施例21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2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通过在基底凹凸层中使用与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差最大为0.09的微粒子,从而呈现内部扩散效果,可更有效地防止面眩光。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 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6μm。 
实施例22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3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6.5μm。 
实施例23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7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4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2,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7.5μm。 
比较例1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防眩层用组合物3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5μm。 
比较例2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36,将防眩层用组合物4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38μm。 
比较例3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防眩层用组合物5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形成的叠层体由于平均粒径分布大,因此在不均匀地存在的巨大粒子的影响下也失去凹凸形状的均匀性,面眩光恶化。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5μm。 
比较例4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防眩层用组合物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7μm。 
比较例5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将防眩层用组合物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6μm。 
比较例6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防眩层用组合物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5μm。 
比较例7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防眩层用组合物7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4.5 μm。 
比较例8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0,将防眩层用组合物8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7μm。 
比较例9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将防眩层用组合物9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4.5μm。 
比较例10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将防眩层用组合物10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4.5μm。 
比较例11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 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1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6μm。 
比较例12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4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4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20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3.5μm。 
比较例13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4,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5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 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6μm。 
比较例14
防眩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8,将防眩层用组合物11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防眩性光学叠层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3μm。 
比较例15
基底凹凸层的形成
使用80μm厚度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TD80U,富士胶片公司制)作为透明基材,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20,将基底凹凸层用组合物16涂布在薄膜上,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30mJ,使涂膜固化,形成了基底凹凸层。 
表面调整层的形成
进而在基底凹凸层之上,使用涂布用绕线棒(メイヤ一ズバ一)#12涂布表面调整层用组合物1,在70℃的烘箱中加热干燥1分钟,使溶剂成分蒸发后,在氮吹扫下(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紫外线并使得照射剂量为100mJ,使涂膜固化,从而层叠表面调整层,制得防眩性光学叠层 体。防眩层的总厚度为约16μm。 
评价试验
进行下述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2。 
评价1:光学特性试验、表面形状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叠层体,按本说明书中的定义测定光学叠层体的总雾度Ha值、和上述光学叠层体的内部雾度值Hi及表面雾度Hs和Hi/Ha的值、Sm、θa、Rz、反射Y值(5度反射)、表面电阻。 
表面电阻测定
表面电阻值(Ω/□)使用表面电阻率测定器(三菱化学公司制,制品型号:Hiresta IP MCP-HT260)在施加电压1000V下进行测定。 
评价2:亮黑感试验(明室环境)
在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叠层体的薄膜面相反的一侧贴合正交尼科耳的偏振片后,在30W的三波长荧光下(从45°方向向防眩层面照射)进行官能评价(距样品表面50cm的上方,从约45°的角度目视观察),按照下述基准详细地评价亮黑感(有光亮的黑色的再现性)。 
评价基准
评价○:可再现有光亮的黑色。 
评价△:可再现一些有光亮的黑色,但作为制品而言是不充分的。 
评价×:不能再现有光亮的黑色。 
评价3:眩光试验
在HAKUBA制的观测器(光观测器7000PRO)上,使图案面朝下地放置形成于0.7mm厚的玻璃上的黑矩阵图案板(105ppi、140ppi),使所得到的光学叠层体薄膜的凹凸面在空气侧从而载置在其上面,一边用手指轻轻按压薄膜的边缘以使得薄膜不翘起,一边在暗室中目视观察眩光,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评价◎:在140ppi下没有眩光,良好。 
评价○:在105ppi下没有眩光,良好。 
评价×:在105ppi下可看到眩光,不良。 
评价4:防眩性评价试验
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得的光学叠层体的背面进行粘合处理,粘贴在黑丙烯酸系树脂板上而成的板作为评价用样品。准备宽20mm的黑白条纹板,使该条纹以与样品面法线成20度的角度映入到上述样品(样品面向上方倾斜约30度左右)上进行观察,此时样品面的照度是250lx(勒克斯),条纹的辉度(白)为65cd/m2。另外,该条纹板与样品的距离是1.5m,样品与观察者的距离为1m。根据观察者观看它时的条纹的能见度如下述那样地定义、评价。 
评价基准
评价○:不能识认条纹。 
评价×:能够识认条纹。 
Figure DEST_PATH_G200780000839301D00011
Figure DEST_PATH_G200780000839301D00021
Figure DEST_PATH_G200780000839301D00031

Claims (21)

1.一种光学叠层体,是具备光透过性基材、和在该光透过性基材上的防眩层从而构成的光学叠层体,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在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总雾度值定义为Ha、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内部雾度值定义为Hi的场合,Ha超过0%小于90%,Hi超过0%小于90%,并且Hi/Ha为0.8以上小于1.0,在将上述光学叠层体的表面雾度定义为Hs的场合,Hs为0.1以上小于6.0,在将上述防眩层的凹凸的平均间隔记为Sm、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记为θa、凹凸的平均粗糙度记为Rz的场合,Sm为50μm~500μm,θa为0.1度~1.2度,Rz超过0.2μm且为1.2μ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防眩层是由树脂和微粒子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和上述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超过0且为0.2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和上述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的下限值为0.05以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和上述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n超过0且为0.05以下。
6.如权利要求2~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微粒子是无机微粒子或有机微粒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微粒子是凝聚型微粒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微粒子总数的80%的上述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布,相对于上述微粒子的平均粒径R在R±1.0μm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在将上述微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定义为m、将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定义为M的场合,上述微粒子和上述树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重量之比m/M为0.01~1.2。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微粒子是两种以上的微粒子。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防眩层是进一步含有选自导电剂、折射率调节剂、防污染剂、疏水剂、疏油剂、防指纹附着剂、高硬度化剂和硬度调节剂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而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导电剂是导电性微粒子或导电性聚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防眩层是在基底凹凸层的表面具备表面调整层而形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上述表面调整层含有选自抗静电剂、折射率调节剂、防污染剂、疏水剂、疏油剂、防指纹附着剂、高硬度化剂和硬度调节剂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在上述防眩层的表面进一步具备低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具有比上述防眩层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并且,在上述防眩层为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防眩层的场合,上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比上述表面调整层的折射率低。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被施用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或液晶显示器(LCD)的最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是对上述光透过性基材的表面赋予防眩层用组合物,形成防眩层而成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叠层体,其中,是对上述光透过性基材的表面赋予防眩层用组合物,并使其固化、形成防眩层而成的。
20.一种具备偏振元件的偏振片,其具备权利要求1~1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叠层体,所述偏振元件位于上述光学叠层体的与存在上述防眩层的面相反的面。
2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透过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上述透过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在上述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19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叠层体、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偏振片。
CN2007800008393A 2006-08-14 2007-08-14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Active CN101341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1193 2006-08-14
JP221193/2006 2006-08-14
PCT/JP2007/065837 WO2008020587A1 (fr) 2006-08-14 2007-08-14 Stratifié optique antirefl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1427A CN101341427A (zh) 2009-01-07
CN101341427B true CN101341427B (zh) 2012-08-29

Family

ID=3908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8393A Active CN101341427B (zh) 2006-08-14 2007-08-14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63372B2 (zh)
JP (1) JPWO2008020587A1 (zh)
KR (2) KR101406122B1 (zh)
CN (1) CN101341427B (zh)
TW (1) TW200821343A (zh)
WO (1) WO2008020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6535B2 (ja) * 2007-01-31 2012-11-07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学積層フィルム
JP2008216539A (ja) * 2007-03-02 2008-09-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TWI394985B (zh) * 2008-05-07 2013-05-01 Ind Tech Res Inst 抗眩膜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020268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0020267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100989076B1 (ko) * 2008-08-01 2010-10-20 에이비씨나노텍 주식회사 가교제가 함유된 구형 실리카 비드 광확산제 및 그것의제조방법
JP5399024B2 (ja) * 2008-09-04 2014-0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
JP5439769B2 (ja) * 2008-09-04 2014-03-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405781B2 (ja) * 2008-09-04 2014-02-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531388B2 (ja) * 2008-09-11 2014-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262490B2 (ja) * 2008-09-17 2013-08-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8502939B2 (en) * 2008-11-11 2013-08-0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JP2010191412A (ja) * 2009-01-21 2010-09-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4848072B2 (ja) * 2009-03-30 2011-12-28 日本製紙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196352B2 (ja) * 2009-06-09 2013-05-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JP5476843B2 (ja) * 2009-08-04 2014-04-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065045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5522720B2 (ja) * 2009-10-07 2014-06-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9158044B2 (en) * 2009-10-16 2015-10-1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panel
US9022619B2 (en) 2009-10-23 2015-05-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struc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1142433A1 (ja) * 2010-05-12 2011-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2014849A1 (ja) * 2010-07-27 2012-02-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拡散性偏光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5883598B2 (ja) * 2010-09-17 2016-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らの方法で得られた光拡散素子および光拡散素子付偏光板
WO2012046663A1 (ja) * 2010-10-04 2012-04-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9606271B2 (en) 2010-10-04 2017-03-2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with impregnation layers
CN107718800B (zh) * 2010-10-22 2021-05-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18864B1 (ko) * 2010-12-14 2017-03-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눈부심방지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20140019416A (ko) * 2011-03-28 2014-02-14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광학기기용 차광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858305B1 (ko) 2011-09-05 2018-06-28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방현 시트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동화상과 정지 화상의 공용에 적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흑채감 및 화상 선명도의 개선 방법
JP2013134282A (ja) * 2011-12-26 2013-07-08 Konica Minolta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WO2013129290A1 (ja) * 2012-03-02 2013-09-06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WO2014011328A1 (en) * 2012-07-09 2014-01-16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glare and anti-sparkle transparent structures
CN104094671B (zh) * 2012-11-29 2017-04-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KR101915286B1 (ko) * 2012-12-11 2018-11-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KR101959476B1 (ko) * 2012-12-26 2019-03-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TWI628457B (zh) * 2014-04-17 2018-07-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160095869A (ko) * 2015-02-04 2016-08-1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KR101988549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1988548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2090810B1 (ko) 2016-12-16 2020-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6336660B1 (ja) * 2017-05-29 2018-06-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32401B (zh) * 2017-06-22 2018-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7331688B (zh) * 2017-07-14 2019-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0809A (zh) 2017-07-20 2017-10-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抗眩层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WO2019026468A1 (ja) * 2017-08-04 2019-02-0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
US11976214B2 (en) 2017-08-04 2024-05-07 Daicel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US11613643B2 (en) 2017-08-04 2023-03-28 Daicel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JP6972762B2 (ja) * 2017-08-16 2021-11-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状モール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撥水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5185021A (zh) * 2017-09-08 2022-10-14 株式会社大赛璐 防反射膜
TWI821234B (zh) 2018-01-09 2023-11-11 美商康寧公司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CN111684316B (zh) * 2018-02-08 2023-06-20 Agc株式会社 带防眩膜的透明基体
US10522610B2 (en) * 2018-04-03 2019-12-31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hemispherical particles on chip-on-film surfa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79474B (zh) * 2018-10-23 2019-1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光膜總成及應用該防漏光膜總成的顯示器
US11243333B1 (en) 2018-10-24 2022-02-08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Nanovoided optical structure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26129B1 (en) 2018-12-07 2022-12-13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Nanovoided holographic structure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340386B1 (en) * 2018-12-07 2022-05-24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Index-gradient structures with nanovoided material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596389B (zh) * 2019-02-20 2022-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和智能镜子
JP6873411B2 (ja) * 2019-10-17 2021-05-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20220011478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of a substrate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orporating surface features with an elliptical perimeter or segments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5236778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散射膜、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789017B (zh) * 2021-09-17 2023-01-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JP7347627B2 (ja) * 2021-10-28 2023-09-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116520A (ko) * 2022-01-28 2023-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4895386B (zh) * 2022-04-12 2024-03-29 深圳纳弘熠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膜以及制作方法、模具制作方法
KR20230172692A (ko) * 2022-06-16 2023-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방현성 저반사 필름, 편광판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
CN115508920A (zh) * 2022-10-20 2022-12-23 宁波甬安光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器的抗眩光减反射膜
CN116990897B (zh) * 2023-09-06 2023-12-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9301A (en) 1987-07-15 1989-01-23 Asahi Chemical Ind Surface plate for preventing reflection and its production
JP3507719B2 (ja) 1998-02-17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US6343865B1 (en) 1998-02-17 2002-02-0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Non-glare film, polariz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4049884B2 (ja) 1998-04-14 2008-02-20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拡散層及びその用途
JP2000075135A (ja) * 1998-09-01 2000-03-14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偏光板
JP3515426B2 (ja) * 1999-05-28 2004-04-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76368B2 (ja) * 1999-09-24 2009-1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196117A (ja) 2000-12-25 2002-07-10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JP3703133B2 (ja) 2001-03-12 2005-10-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US7354163B2 (en) 2002-02-08 2008-04-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309399A (ja) * 2004-03-26 2005-11-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4641846B2 (ja)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4641829B2 (ja)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2006048025A (ja) * 2004-07-07 2006-02-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16450A 2005.11.10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1427A (zh) 2009-01-07
JPWO2008020587A1 (ja) 2010-01-07
WO2008020587A1 (fr) 2008-02-21
US20090268299A1 (en) 2009-10-29
TW200821343A (en) 2008-05-16
KR101392301B1 (ko) 2014-05-07
TWI375697B (zh) 2012-11-01
US8163372B2 (en) 2012-04-24
KR20080053462A (ko) 2008-06-13
KR20110124376A (ko) 2011-11-16
KR101406122B1 (ko)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1427B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1156089B (zh)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CN102073082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308220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163994B (zh)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506692B (zh)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506691B (zh) 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95119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방현 시트
CN102640020B (zh) 光学层积体及光学层积体的制造方法
CN101572038B (zh)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KR101934607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용 방현 시트
CN103299217A (zh) 防反射膜、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554777B (zh)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其之適合動態圖像及靜止圖像共用之圖像顯示裝置的黑彩感及圖像截斷的改善方法
JP2009265651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20038701A (ko)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