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42555B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2555B
TWI342555B TW093125565A TW93125565A TWI342555B TW I342555 B TWI342555 B TW I342555B TW 093125565 A TW093125565 A TW 093125565A TW 93125565 A TW93125565 A TW 93125565A TW I342555 B TWI342555 B TW I3425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cording
linear velocity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power lev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5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5394A (en
Inventor
Shinya Narumi
Katsuyuki Yamada
Masaki Kato
Hajime Yuzurihara
Hiroshi Deguchi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1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2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25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6Overwriting
    • G11B7/0062Overwriting strategies, e.g. recording pulse sequences with erasing level used for phase-change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134255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以雷射束照射相位改變記錄層材料造成相 位改變來記錄資訊的資訊記錄方法。本發明也關於資訊記 錄裝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記錄資訊的程式、儲存媒體 【先前技術】 關於由雷射束照射來記錄和播放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有播放專用的光學資訊媒體、資訊只可寫一次的寫一次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資訊可重寫的重寫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〇 重寫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中,CD-RW、DVD-RW、 DVD-RAM使用相位改變材料做爲記錄層材料,利用晶體 狀態與非晶狀態間的相位改變來記錄資訊。通常,這些相 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雷射束功率位準調變成三位 準的脈衝圖形(亦即’記錄位準(加熱脈衝)、偏壓位準 (冷卻脈衝)' 抹除位準)。 這些脈衝圖形的詳細條件取決於所用之資訊記錄裝置 的記錄線性速度和上升脈衝準確性、所用之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的材料和結構等。 例如’當資訊使用相同資訊記錄裝置記錄於相同光學 資訊媒體時’在高記錄線性速度範圍升高記錄層溫度所需 的能量大於在低記錄線性速度範圍升高記錄層溫度所需者 -5- (2) (2)^42555 医1此’闻纪錄線性速度範圍的記錄功率高於低記錄線性 運度《2圍’或由加熱脈衝和冷卻脈衝之組合所構成之記錄 脈衝圖形之多重脈衝部的加熱脈衝寬度時間擴張。 因此’各記錄線性速度之榡準脈衝圖形上的資訊在許 夕^形輸入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但由於資訊記錄裝置間有 赛異’故資訊不能一直以良好記錄性質記錄於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 i己錄的最佳脈衝圖形取決於所用之資訊記錄裝置和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的組合及記錄線性速度。因此須在適於各 遇合的條件下進行記錄,以良好記錄性質記錄資訊。 目前,標準資訊記錄裝置預先設立對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和記錄線性速度之組合客制化的記錄條件,客制化記 錄條件存入記憶體。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裝入此資訊記錄 裝置時,在大部分情形,資訊記錄裝置識別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種類,讀取設立的記錄條件,在記錄條件下將資訊記 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此外,日本特許公開(下文中稱爲.丨〇?)1^〇.2 00]-2 S 3 4 4 3揭露具有可重寫區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其中根 據此驅動控制資訊’在最佳條件下記錄各別驅動控制資訊 以進行光學記錄和播放。 再者,JOP No. 2003-109218揭露另一記錄方法。亦 即,當裝置與用於前一記錄的裝置相同’且裝置的最佳參 數已記錄於資訊記錄媒體時’若計時器不從前一記錄跳過 預定期間’則記錄方法得不到最佳參數’記錄方法根據記 -6- (3) (3)1342555 錄於媒體的最佳參數來記錄資訊。或此方法選擇預定參數 以得到最佳參數,根據得到的最佳參數記錄資訊。因此該 方法可降低得到最佳參數所需的時間。 但若資訊記錄裝置將資訊記錄於比資訊記錄裝置新的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則不能使用這些方法,這是因記錄裝 置不認得記錄媒體。資訊記錄裝置的最佳記錄條件未設 在記錄媒體的情形也適用。即使資訊可記錄於此組合,使 用一先前記錄條件,因此在大部分情形不能以良好記錄性 質進行記錄。所以,這些方法對各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 應用受限。 當未儲存最佳記錄條件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設在資訊 記錄裝置時,假設有在先前一記錄條件下記錄資訊的光學 資訊記錄裝置。若此資訊記錄裝置的最大記錄線性速度 VAh低於資訊記錄裝置的最大記錄線性速度 VMh,則在 先前記錄於資訊記錄裝置的一條件下,資訊記錄裝置以最 大記錄線性速度Vah而非V Mh將資訊記錄於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亦即,在非最佳記錄功率和非最佳脈衝圖形條 件下,資訊以線性速度VAh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進行此不良記錄時,以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資料會 損壞,或可能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不能裝在資訊記錄裝置上 〇 如上述,使用資訊記錄裝置認不出的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不利,亦即此記錄媒體不實用。因此,由於在資訊記錄 裝置上市後--段期間,具有改良最大線性速度的新光學資 (4) (4)1342555 訊記錄媒體才面市,故資訊記錄裝置生命即將結束。導致 許多資訊記錄裝置的浪費。 爲避免此問題,即使在認不出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資訊記錄裝置也須以良好記錄性質記錄資訊。爲此,存入 資訊記錄裝置之記錄方法的資訊須覆寫,認出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爲已知媒體。目前,資訊記錄裝置製造商提供使用 者自己存取並安裝韌體之升級版軟體的網站。此安裝取決 於各使用者的意願和技巧,因此實際安裝比率低。因此不 實際。 此外,當新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問市時,資訊記錄裝置 製造商須對新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採取措施。對須準備升級 韌體的製造商和須安裝升級韌體的使用者都是重擔。因 此也不實際。 因此,需要資訊記錄裝置能以良好記錄性質將資訊記 錄於資訊記錄裝置不認得的資訊記錄媒體。再者,如上述 ,最佳記錄條件取決於資訊記錄媒體的材料、結構、規格 及資訊記錄裝置的結構和規格。因此,爲容易得到以良好 信號特性將資訊記錄於資訊記錄裝置不認得之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的設定,最好決定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特性値,做 爲決定最佳記錄條件之設定方法的明確指標。 【發明內容〕 於是,本發明的目標是提供選擇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和 資訊記錄裝置之各之最佳資訊記錄條件的資訊記錄方法, (5) (5)1342555 即使光學資訊記錄裝置不認得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也能以 良好記錄性質將資訊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以延長資訊 記錄裝置商業生命。本發明另一目標是提供使用資訊記錄 方法來記錄資訊的資訊記錄裝置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本 發明另一目標是提供進行最佳資訊記錄條件之選擇處理的 程式,裝在包含於資訊記錄裝置的電腦’以良好記錄性質 進行將資訊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處理。本發明另一 目標是提供儲存進行該方法之指令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本發明的這些目標和其他目標可由資訊記錄方法達成 ,包含下列步驟:第一照射,以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 e的 雷射束連續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該媒體在具有導槽 的基板上包括相位改變記錄層,改變線性速度時,決定定 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 V 〇,滿足以下關係: Rr = Ra/Rb < 1, 其中Rr代表反射光強度比,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 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然後第 二照射’以脈寬調變(P W Μ )系統所調變的雷射束照射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具有至少一記録功率位準p w和抹除 功率位準P e ’在相位改變記錄層造成相位改變以在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形成記號和空間,其間長度爲nT,其中η 代表自然數,Τ代表基本時脈周期。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 度V 〇之雷射束連續光的抹除功率位準p e滿足以下關係 :(Pwo/2) $ Pe $ (pw〇/2) x ] 5 ’ 其中 Pw〇 是用於以強度 -9- (6) (6)1342555 調變脈衝圖形記錄資訊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另包含由最佳功率控制 (OPC)方法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試驗記錄,決定調 變雷射束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o。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第一照射包含當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轉速改變時,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資料區之 外的部分,在不同線性速度得到反射光強度比 Rr,藉以 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第一照射包含當光學資訊 記錄媒體由恆定角速 (CAV)系統轉動時,照射光學資訊 記錄媒體的內部至周邊部,在不同線性速度得到反射光強 度比R r,藉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0。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在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 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在高於過渡線性速度 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由 C A V系統或區域 CAV (ZCAV)系統在包含過渡線性速度Vo之範圍的線性 速度進行第二照射,其中抹除功率位準比ε (抹除功率位 準P e對記錄功率位準P w的比)在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 的線性速度改變。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滿足以下關係時進行第 二照射:εΗ/εί < ],其中εΗ和eL分別是高於過渡線性 速度 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和低於過渡線 -10 - (7) (7)1342555 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根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改變線性速度。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根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決定第一照射之雷射束的抹除功 率位準P e。 至於本發明另一觀點,提供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包含 具有顚動導槽的基板和基板上的相位改變記錄層。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在測試線性速度範圍和連續光抹除功率位準 P e之範圍的至少其中〜個含有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改 變線性速度時’用來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 速度V〇 ’滿足以下關係:Rr = Ra/Rb < 1,其中代表 反射比’ 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 最好’對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預格式化資訊在顫動 導槽編碼。 最好’對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預格式化資訊以調相 記錄於顫動導槽。 至於本發明另一觀點’提供資訊記錄裝置,含有:轉 動驅動機構’轉動在具有導槽的基板上包括相位改變記錄 層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雷射束源,發出照射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的雷射束;光源驅動裝置,驅動雷射束源以發出雷 射束,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以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e 的雷射束連續光第一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改變線性速 -11 - (8) (8)1342555 度時’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滿 足以下關係:Rr = Ra/Rb <〗’其中Rr代表反射比,Rb 和Ra分別代表連續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 反射光強度;記錄作業進行裝置,以脈寬調變(p w Μ) 系統所調變的雷射束第二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具有至 少一記錄功率位準P w和抹除功率位準P e,在相位改變記 錄層造成相位改變以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形成記號和空間 ’其間長度爲nT,其中η代表自然數,τ代表基本時脈 周期’同時控制轉動驅動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與照射其上 之雷射束間的相對線性速度,及依據P W Μ系統之光源驅 動裝置的雷射束發射;記錄作業控制裝置,依據過渡線性 速度測量裝置所決定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由記錄作業進行 裝置控制記錄作業性能。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 控制光源驅動裝置,使得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0之 雷射束連續光的抹除功率位準Pe滿足以下關係:(Pwo/2) S Pe £ (Pw〇/2) X 1.5,其中Pwo是用於以強度調變脈衝圖 形記錄資訊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另包含最佳功率控制(OPC) 裝置,在記録作業前,由最佳功率控制 (OPC)方法在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試驗記錄,決定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 置所使用之調變雷射束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O,以指定 抹除功率位準Pe。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轉 -12 - (9) (9)1342555 速改變時’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資料區之外的部分’在不同線性速度得到反射光強度比 Rr,藉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 取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由 恆定角速(CAV)絲轉動時,過渡線性速度 '測量裝置照 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部至N、'息^ y ^ | J邮主周邊部,在不冋線性速度得 到反射光強度比R r ’耗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ν 〇。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記錄作業進行裝置控制 在不局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 行第二照射。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記錄作業進行裝置控制 在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 第二照射。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記錄作業控制裝置控制 由CAV系統或區域CAV (ZCAV)系統在包含過渡線性速 度V 0之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其中抹除功率位 準比ε (抹除功率位準Pe對記錄功率位準Pw的比)在低 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改變。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滿足以下關係時進行第 二照射:εΗ/εί <〗,其中εΗ和sL分別是高於過渡線性 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和低於過渡線 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根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改變線性速度。 -13 - (10) (10)1342555 最好’上述資訊記錄裝置中’根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決定第—照射之雷射束的抹除功 率位準Pe。 本發明另一觀點,提供記錄資訊的程式,包含:以具 有抹除功率位準Pe的雷射束連續光第一照射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以裝有該程式的電腦進行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處理 ,該媒體在具有導槽的基板上包括相位改變記錄層,決定 定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滿足以下關係 Rr = Ra/Rb < ] » 其中Rr代表反射光強度比,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 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電腦包 含在以脈寬調變 (PWM)系統所調變的雷射束第二照射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記錄資訊的資訊 記錄裝置’具有至少一記錄功率位準Pw和抹除功率位準 Pe,在相位改變記錄層造成相位改變以在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形成記號和空間,其間長度爲η T,其中η代表自然數 ’ Τ代表基本時脈周期;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記錄資 訊的處理。 至於本發明另一觀點,提供儲存上述程式的電腦可讀 儲存媒體。 考慮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下文並配合附圖’突顯本發 明的這些和其他目標 '特性 '優點。 【實施方式】 -14 - (11) (11)1342555 參考附圖詳述本發明實施例。 [資訊記錄裝置組態實例] 圖1是方塊圖’顯示使用本發明之資訊記錄方法之資 訊記錄裝置硬體結構3 0的實例。此資訊記錄裝置是CD 和D V D的光碟機,接到如個人電腦的控制裝置(未顯示) 。此資訊記錄裝置含有旋轉驅動如CD和DVD之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1的心軸馬達2、光學讀取裝置3、雷射控制 電路4、編碼器5、馬達驅動器6、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 伺服控制器8 '緩衝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9、緩衝管理 器]〇'介面11’唯讀記憶體 (ROM) 12、中央處理單元 (C P U )〗3、R Α Μ 1 4。圖1的連接線代表信號和資訊的流 動’不代表各方塊間的所有連接關係。 光學讀取裝置3包含做爲光源的半導體雷射 '引導半 導體雷射所發出的光通至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之記錄表面 和在記錄表面反射的光通至預定接收位置的光學系統、位 於接收位置以接收反射光通的光接受單元、驅動系統,後 者包含聚焦致動器、追蹤致動器、探查馬達(都未顯示) 。光接受單元依據在光接受單元所接收之光的量輸出電流 (電信號)至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 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將電信號(亦即,光學讀取裝置 3的輸出信號)變成電壓信號,根據電壓信號偵測顫動信 號、RF信號 '伺服信號(亦即聚焦錯誤信號、追蹤錯誤 信號等)。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從顫動信號抽取預槽的位 -15 - (12) 1342555 址(ADIP)資訊和同步信號。抽取的AD IP資訊 號分別輸出至C Ρ υ 13和編碼器5。再者’播放 電路7進行R F信號的改錯處理,再將結果經由 器I 〇存入緩衝RAM 9。聚焦錯誤信號和追蹤錯 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輸出至伺服控制器8。 依據聚焦錯誤信號,伺服控制器8產生控制 制光學讀取裝置3的聚焦致動器。再者,依據追 號,伺服控制器8產生控制信號以控制光學讀取 追蹤致動器。各控制信號從伺服控制器8輸出至 器6。 當累積資料量到達預定値時,緩衝管理器I 衝RAM 9之資料的輸出和輸入並通知CPU 1 3 » 依據伺服控制器8的控制信號,馬達驅動器 學讀取裝置3的聚焦致動器和追蹤致動器。此 c ρ υ 13的指令’控制心軸馬達2時,馬達驅動: 定線性速度(C L V)系統或恆定角速(c Α V )系 總CAV系統或區域CAV)轉動光學資訊記錄媒 者’馬達驅動器6依據CUP】3的指令驅動光學 J的採查馬達’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1徑向控 取裝置3的位置^ 依據C P U】3的指令’編碼器5經由緩衝| 將改錯碼加到從緩衝R A M 9抽取的資料。再者, 產生寫入資料給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輸出資料 制电路4,同時與播放信號處理電路7的同步信悲 和同步信 信號處理 緩衝管理 誤信號從 信號以控 蹤錯誤信 裝置3的 馬達驅動 〇管理緩 6驅動光 外,依據 器6由恆 統(亦即 體1。再 讀取裝置 制光學讀 1=理器10 編碼器5 至雷射控 I同步。 -16- (13) 1342555 依據編碼器5的寫入資料和CPU ] 3的指令,雷射 制電路4控制光學讀取裝置3的半導體雷射輸出功率。 介面 1]是控制裝置的雙向通訊介面,符合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 (ATAPI)、 Small Com pu System Interface (SCSI)等的標準介面。 做爲記錄媒體的ROM】2儲存程式,包含CPU 13 讀之碼所寫入之資訊記錄的程式。稍後說明資訊記錄的 式。當資訊記錄裝置開啓時,程式載入或安裝到主記憶 (未顯示),C P U 13依據程式控制上述各部分的作業, 控制所需的資料暫時存入R Α Μ 1 4。C P U 1 3與R Ο Μ ] 2 R Α Μ 1 4 —起構成資訊記錄裝置的電腦。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實例] CD和DVD可做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此實施例 ,考慮相位改變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使用。圖2顯示 用於資訊記錄方法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I的實例。光學 訊記錄媒體1的基本組態包含具有螺旋或同心導槽的透 基板21,其上疊覆下保護層22'記錄層23、上保護層 、反射層2 5 '塗層2 6。再者,印刷層2 8可選擇性覆在 層2 6上。再者,硬塗層2 7可選擇性附在基板2】的鏡 〇 上述單片碟能以黏著層2 9附在另一碟。另一類似 片碟或透明基板可附在單片碟。此外,印刷層2 8可覆 附在單片碟之碟或基板的反側,而不在其上形成印刷 控 AT ter 可 程 體 將 和 中 適 資 明 2 4 塗 側 單 蓋 層 -17- (14) 1342555 28 〇 用於基板21的特定材料包含陶瓷或樹脂。樹脂基板 的成型性和成本較佳。此樹脂的適合實例包含聚碳酸醋樹 脂、丙燒酬旨、環氧樹脂' 聚苯乙稀樹脂、丙稀酸腈· 聚苯乙稀共聚物樹脂、聚乙稀樹脂1丙麵旨、砂樹脂 、含氟樹脂、ABS樹脂、氨基甲酸醋樹脂。聚碳酸醒樹脂 和丙燃酸樹脂的成型性、光學特性 '成本較佳。 相位改變型記錄材料包含“和Te,各有穩定或亞穩 狀態’適於做爲記錄層23 @材料,這是因該材料的記錄 靈敏度和速率、抹除靈敏度和速率 '抹除比優良。將如 Ga ' Ge ' Ag、In、Bi、C、N、〇、Si、s 的元素加到 SbTe材料,可改良6己錄和抹除靈敏度、信號特性 '可靠 度。因此,最好對標的的記錄線性速度和線性速度區選擇 添加兀素並調整成分比,控制最佳記錄線性速度並確保記 錄信號的播放安定和生命長度。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相位 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中,Ag/Ge、Ga/in、Sb、Te選 爲記錄層的材料元素以滿足這些特性。就信號的播放安定 和生命長度’滿足以下關係之成分比(亦即, (Ag/Ge)a(Ga/In)pSbyTe5),其中 α' β、γ、δ 是原子 %) 的材料較佳:α + β + γ+δ = ]00, 0<α<6 - 2<β<]〇 Τ <
60 < 考慮如的起始特性、覆寫特性、量產性時,相位改變 材料製成的記錄層2 3最好爲5至4 0 n m厚,]0至2 5 η ηι 更好。當記錄層太薄時,光吸收功率大爲退化,此記錄層 -18 - (15) (15)1342555 不能適當作用。當記錄層太厚時,難以發生快速及均勻相 位改變。相位改變型的記錄層2 3可由各種氣相生長方法 形成,如真空沉積方法、濺射方法、電漿化學蒸氣沉積 (CVD)方法、光CVD方法' 離子電鍍方法 '電子束蒸氣 沉積方法。其中,濺射方法的量產性、膜品質等優良。 下保護層22和上保護層24包夾記錄層23。保護層 22和24的適合材料包含如Si〇、Si02、ZnO、Sn02、 AI2〇3 ' Ti02 ' ln203 ' MgO、Zr02 的金屬氧化物、如 S〕3N4i AIN、TiN、BN、ZrN 的氮化物、如 ZnS、In2S3、 TaS4 的硫化物、如 SiC、丁 ac' BC、WC、Tie、ZrC 的碳 化物或鑽石狀的碳、及其化合物。這些材料可單獨或組合 使用以形成保護層。這些材料可包含雜質。再者,這些材 料可形成單層結構和多層結構。保護層2 2和2 4的熔點須 高於相位改變型記錄層。保護層2 2和2 4可由各種氣相生 長方法形成’如真空沉積方法 '濺射方法、電漿化學蒸氣 沉積(CVD)方法、光CVD方法' 離子電鍍方法、電子 束蒸氣沉積方法。其中,濺射方法的量產性 '膜品質等優 良。 保6隻層2 2和2 4的厚度影響反射率、調變位準、記錄 靈敏度。爲具有良好特性値,下保護層2 2須爲3 〇至2 0 0 nm厚。再者’爲得到優良信號特性’下保護層22的厚度 最好是40至]00 nm。上保護層24須爲$至4〇 _厚, k好疋7至3 0 n m。當上保護層2 4太薄時,此上保護層 不I做爲無保護層’記錄靈敏度變差。相較下,當上保護 -19· (16) (16)1342555 層24太厚時’介面附著容易發生,重複記錄能力變差。 如Al' Au、Ag、Cu、Ta、Ti、W或包含這些元素之1合 金金屬的金屬材料可用於反射層2 5。爲增進腐蝕抗性和 導熱性’如Cr、Ti、Si、Cu、Ag、Pd、Ta的元素可加入 上述材料。適合添加比爲0.3至2原子%。當添加比太小 時,所得材料的腐蝕抗性差。當添加比太大時,所得材料 的導熱性太低,因此難以形成非晶狀態。此反射層2 5可 由各種蒸氣相位生長方法形成,如真空沉積方法、濺射 方法 '電漿化學蒸氣沉積(CVD)方法、光CVD方法、 離子電鍵方法、電子束蒸氣沉積方法。合金金屬或金屬層 的適合厚度爲50至200 nm,最好是70至]60 nm。再者 ,也容許多合金金屬或金屬層。形成多層時,各層須至少 1 0 n m厚度,多層的總厚度最好是5 0至1 6 0 n m » 在反射層25上,爲了抗氧化而形成塗層26。塗層26 通常由旋轉塗布所製的紫外線熟化樹脂製成。塗層2 5的 適合厚度爲3至15 μηι。當塗層26的厚度太薄且印刷層 形成於其上時,錯誤會頻繁發生。相較下 > 當塗層26的 厚度太厚時,內應力變大,因此大爲影響碟的機械特性。 硬塗層2 7通常由旋轉塗布所製的紫外線熟化樹脂製 成。硬塗層27的適合厚度爲2至6 μηι。當硬塗層27的 厚度太薄時,得不到充分抗磨損特性。當硬塗層2 7的厚 度太厚時,內應力變大,因此大爲影響碟的機械特性。硬 塗層硬度須至少是鉛筆硬度Η ’意味當材料被布磨損時不 形成嚴重症痕。爲防止硬塗層2 7吸引灰塵,混合導電材 -20 - (17) (17)1342555 料有效。 印刷層2 8有確保磨損抗性、印刷標籤、形成噴墨印 表機之親墨層等的功能。印刷層2 8通常由網版印刷法 所製的紫外線樹脂製成。印刷層2 8的適合厚度爲3至5 0 μ m。當印刷層2 8太薄時,形成的層不均勻。當印刷層2 8 太厚時’內應力變大,因此大爲影響碟的機械特性。 紫外線熟化樹脂、熱融黏著劑、矽樹脂可用於黏著層 2 9。黏著層2 9的材料可由依據使用材料所選之諸如旋轉 塗布方法、輥塗布方法、網版印刷方法的方法塗在塗層 2 6或印刷層2 8。在紫外線照射、加熱、加壓等的處理後 ’黏著層2 9在另一側附在碟。類似單片碟或透明基板可 做爲另一側的碟。不一定須將黏著層2 9的材料在另一側 塗在碟的附著側。黏著片也可做爲黏著層29。黏著層29 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但考慮塗布性、熟化性質、對碟機械 特性的影響時,厚度最好是5至1 Ο Ο μ m。附著面積無特 別限制。但此黏著層2 9塗在與D V D / C D相容的光學資訊 記錄媒體時’內周端的適合半徑爲15至40 mm,最好是 I 5至3 0 m m,以確保黏著強度。 [關於記錄策略] 因此’使用此光學資訊記錄媒體I時,記錄和播放資 訊的機構如下:以心軸馬達2旋轉驅動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 ;同時使罔光學讀取裝置3的雷射驅動電路來驅動半導 體雷射;以具有包含圖3至7之前脈衝部、多重脈衝部、 -21 - (18) 1342555 尾脈衝部之各種脈衝圖形的雷射束,經由光學系統照射 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層2 3,在記錄層2 3造成光學 變(亦即相位改變);在光學讀取裝置3從光學資訊言己 媒體]接收反射光。 至於記錄系統,採用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的記錄 2 3上記錄信號成爲記號寬度的系統(亦即,脈寬調 (P W Μ)記錄(記號邊緣記錄)系統)。諸如用於在C D 錄資訊之八對十四調變(EFM)和使用調變部時脈之改 調變系統(EFM + )的調變系統調變記錄的信號。 當P W Μ記錄系統進行記錄時,調變後記錄(包含 寫)η Τ (η爲預定値’ Τ爲時脈時間,亦即相當於用 信號調變之時脈周期的時間)信號寬度之"〇,,信號的記 脈衝爲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 e (抹除脈衝)之功率的連續 束。 有幾種調變後記錄η T信號寬度之” 1 ”信號之記錄脈 的圖形(記錄脈衝策略)。幾個實例如下:(])圖形由 脈衝部、多重脈衝部 '尾脈衝部構成。前脈衝部(加熱 衝部)具有X Τ時間長度和P w功率位準(加熱脈衝)。 重脈衝部其間有(n-n')高位準脈衝部和低位準脈衝 (冷卻脈衝)。字元η和n,爲正數,有以下關係:n,$ ^ 高位準部各有PW功率位準和yT時間長度。低位準脈 部各有Pb功率位準和(]-y)T時間長度。尾脈衝部有pb, 率位準和z T時間長度。功率位準間的關係爲:p队$ p £ Pb 和 PW > Pe > Pb'c 光 改 錄 層 變 記 良 覆 於 錄 光 衝 前 脈 多 部 D 衝 功 -22- (19) (19)1342555 圖3是n = 6且η1 = 2時的脈衝圖形實例。圖4是^二 6且η' =3時的脈衝圖形實例。 (2) 另一圖形由前脈衝部、多重脈衝部、尾脈衝部構 成如(1 )。圖形取決於是否η爲奇數或偶數。當η爲偶數 時’前脈衝部(加熱脈衝部)有X ’ Τ時間長度和p w功率 位準。多重脈衝部其間含有{ (η / 2 ) - 1 }高位準脈衝部和 低位準脈衝部(冷卻脈衝部)。高位準脈衝部有y ’ Τ時間 長度和P w'功率位準。低位準脈衝部有(2 - y ') T時間長度 和Pb功率位準。尾脈衝部有z’ T時間長度和Pb’功率位 準。當η爲奇數時’多重脈衝部其間含有 [{ (η-1)/2} -1 ]高位準脈衝部和低位準脈衝部(冷卻脈衝部)。高位準 脈衝部有y ’ Τ時間長度和P w ’功率位準。低位準脈衝部有 p-y7 )T時間長度和Pb功率位準。功率位準間的關係爲 :p、w 之 Pe 2 Pb 和 Pw' 2 Pe 2 Pb'。 圖5是η = 6 (亦即偶數)時的脈衝圖形實例,圖6 θ n = 7 (亦即奇數)時的服衝圖形實例。 JE n (3) 在另一實例’圖5和6中’當n爲奇數時,多重 脈衝部其間有[{ (η -】)/2 }-]]高位準脈衝部和低位準 脈衝部(冷卻脈衝部)。高位準脈衝部有y’T時間長度和 pw,功率位準。低位準脈衝部有{ n/[ (n-丨)/2]}丁時間長度 和Pb功率位準。 圖]7是11 = 7時的脈衝圖形貫例。 即使使用相同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可記錄線性速度 節圔及各記#胃’丨生速:度:μ最-ί圭脈d 丫系^ ip ± ϋ » m ^ -23- (20) (20)1342555 χ、χ·、y、y·、z、z'係數)和最佳功率位準(亦即上述實 例的Pw、Pw\ pe、Pb、Pb〇對各脈衝圖形不同。 例如,當周期(亦即,圖形之多重脈衝部之高位準脈 衝部時間長度和低位準脈衝部時間長度的總時間)對相同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不同如上述時,排除加熱脈衝的上升 和下降時間,長周期的脈衝圖形通常可具有長有效時間長 度。因此長周期的脈衝圖形能以高線性速度記錄資訊,進 一步能以相同記錄線性速度和低記錄功率進行良好記錄。 爲以良好信號特性進行記錄,須對上述脈衝圖形的脈 衝寬度和功率位準選擇最佳參數値。因此,通常在記錄資 訊前進行試驗寫入以決定最佳値。 最佳功率控制(〇 P C)方法由試驗寫入容易決定最佳 功率位準。日本專利3 0 8 ] 5 5 ]和3 1 2 4 7 2】揭露0 p c方法 的特定實例。使用這些專利所揭露的方法時,設定以下參 數:特定値S, 亦即記錄功率爲P s時所得的梯度g (p), 其中以PW記錄功率將記錄信號振幅(調變位準)m標準 化而得到梯度g(P);乘以Ps以計算最佳記錄功率的係數 R :抹除功率位準比ε (ε = P e. / P w ( P w,));特定記錄功 率Pwi ’進行測試記錄並在約-20至20 %內改變某些記錄 功率。使用這些設立値可由〇PC得到最佳記錄功率位準 P w 〇。 [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記錄方法] 上述背景中’在本發明實施例之資訊記錄方法的記錄 -24 - (21) (21)1342555 作業前’以功率位準P e的雷射束連續光照射標的的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此時’進行步驟以得到定義爲最小線性 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 0,滿足以下關係: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的反射光強度比Rr小於I,其中Rr是抹除功率位準 p e之雷射束連續光照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後所測之反射 光強度Ra對之前所測之反射光強度Rb的比。 說明”過渡線性速度”。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細節也 描述於J 0 P 1】-]】5 3 1 3和2 0 0 2 - 3 5 8 6 9 1。利用圖1的資訊 記錄裝置’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以各種線性速度 轉動,而半導體雷射束追蹤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的導槽。 以抹除功率位準P e之連續雷射束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或反射率)R a與連續光束照射前 所測的反射光強度(或反射率)Rb比較。反射光強度( 或反射率)之比Rr (Ra/Rb)的測量結果中(參考圖8), 過渡線性速度V 0是在反射光強度(或反射率)Ra隨線性 速度增加開始下降之點的線性速度,亦即滿足關係Rr (Ra/Rb) <】的最小點(亦即圖8之箭號的線性速度)。 以領· I彳束連續光照射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時 ’熱施於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相位改變記錄層 2 3加熱至不低於熔點的溫度並因而熔化。當相位改變記 錄層2 3 $漸冷卻時,結晶相位再度形成。當相位改變層 2 3快速冷卻且不和形成結晶相位時,達成非晶狀態.。添 加熱量(亦即雷射束功率位準χ照射時間)和冷卻速率 (亦即掃瞄速度)造成此現象差異。 -25- (22) (22)Ϊ342555 例如’當半導體雷射追蹤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的導槽時,抹除功率位準P e的雷射束連續光照在以各 種線性速度轉動的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當此抹 除功率位準P e固定且雷射束連續光的掃瞄線性速度增加 時’每單位面積的熱量逐漸減小,遠離加熱區的速率增加 。因此,記錄層2 3的冷卻速率逐漸變高,當此速率超越 某一線性速度時’不能完全結晶記錄層2 3的整個區域, 因此達成結晶狀態和非晶狀態的混合狀態。 高反射率之記錄層材料製成之諸如CD-RW、DVD-RW 、DVD-R W、DVD-RAM的標準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做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且在記錄層2 3熔化後再度 達成結晶狀態時’反射強度比(或反射率)r r不小於]。 在記錄層2 3熔化後未再度完全達成結晶狀態,因此達成 結晶和非晶混合狀態或僅是非晶狀態時,反射強度比(或 反射率)Rr小於1。 因此’此處所疋義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亦即R r 2 ] 變成Rr <】的線性速度’代表施加熱後由雷射束照射結 晶纪錄層2 3之整個區之能力的邊界。因此過渡線性速度 V 0代表可對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進行抹除(覆 Μ }的限制條件。當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過渡線 丨生速度V 〇高時’再結晶容易,能以高線性速度進行抹除 。因此’此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適合高線性速度的 5己錄。相反地’當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過渡線 丨'生速度V 0低時’再結晶困難,因此此相位改變光學資訊 -26 - (23) (23)1342555 記錄媒體適合低線性速度的記錄。所以,過渡線性速度 Vo是決定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適合記錄速度 的參數。 比R r從不小於1變成小於]的點取決於施於記錄層 2 3的熱量和冷卻速率。因此’此點取決於相位改變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1之記錄層23的材料特性、各層結構、照 射之雷射束的抹除功率位準Pe。 例如,當記錄層由容易結晶的材料製成時,過渡,線个生 速度V 〇尚。相較下,當記錄層由難以結晶的材料製成時 ,過渡線性速度V 〇低。當記錄層2 3和上保護層? 4厚時 ’光學資訊iS錄媒體1的熱容量大。因此,當抹除功率位 準Pe固定時’雷射束照射時間應該長,因此過渡線性速 度V 〇低。相反地,當記錄層2 3和上保護層2 4薄時,過 渡線性速度V 〇高。 g雷射束的抹除功率位準P e用來測量過渡線性速度 V 〇時’施於相位改變記錄層2 3的熱量增加,因此記錄層 23溶化面積寬。再者’記錄層23的溫度升高,記錄層23 快速冷卻。結果’當抹除功率位準P e高時,相同相位改 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過渡線性速度彳氏。 當抹除功半位準Pe太局時’因此在低線性速度範圍 找尋過渡線性速度V 〇。測量錯誤比大,導致難以找出光 學資訊記錄媒體]間的差異。相較下,當抹除功率位準 P e太低時’過渡線性速度V 0高’因此測量的轉速高,導 致測量準確性變差。再者’測量面積大,使得到達過渡線 -27- (24) (24)1342555 性速度V 〇前,資訊記錄裝置會到達轉速上限。所以’最 好用來測量過渡線性速度Vo的抹除功率位準Pe滿足以 下關係:(Pwo/2) S Pe $ (pwo/2) X ]·5 ’(Pwo/2) $ Pe $ (P w 〇 / 2 ) x 〗· 3 更好。 因反射光強度(或反射率)不減小且因此反射光強度 (或反射率)比R r —直不小於1,故在某些情形不能決定 過渡線性速度V 〇。這發生在,(〗)施於記錄層2 3的熱量 太小而不能將溫度升到熔點,因此記錄層2 3不熔化’ 亦即結晶狀態不變,(2)記錄層2 3熔化,但用於記錄層 2 3的材料容易結晶,因而再結晶一直發生在測量範圍。 抹除功率位準P e的連續光照射前後測量反射光強度 (或反射率),得到過渡線性速度 V 〇。對圖1的資訊記錄 裝置,容易測量過渡線性速度Vo。最好當圖1的資訊記 錄裝置用於碟資訊沒有記錄設定的各未知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1時,在記錄條件決定前,對各未知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1進行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o (過渡線性速度測量機構)的 測試測量。當未知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的測試測量結果一 直是反射光強度比(或反射率比)R r不小於1,因此得不 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時,很可能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不能 以資訊記錄裝置記錄資訊,因此最好不在媒體進行記錄。 至於在測量反射光強度比Rr改變線性速度的方法, 使用恆定線性速度(C L V )系統和恆定角速(c a V )系統 。CLV系統中’當轉速增加時’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固 定半徑點進行測量。C A V系統中’轉動中在光學資訊記 -28- (25) (25)1342555 錄媒體所測的半彳生點改變時,進行潮量。 使用CLV系統時,最好相對於內部使用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1的周邊部。這是因爲在周邊部之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I的轉速低於內部,因此在周邊部的測量穩定。因不影 響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容量’故使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之資料區外的周邊部更好。 CAv系統中,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轉速恆定。因 此,控制測量裝置(亦即資訊記錄裝置)的轉動馬達(心 軸馬達2)容易’可在短時間內測量。 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裝入資訊記錄裝置,且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含有關於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 度測試範圍(如線性速度測試範圍或做爲其指標之參數) 的編碼資訊’和/或關於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雷射 束抹除功率位準P e範圍(如抹除功率位準P e範圍和做爲 其指標之參數)的編碼資訊時,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編 碼成預格式化資訊,資訊記錄裝置可讀取編碼預格式化資 訊的値,讀取値可用來決定線性速度和抹除功率位準Pe 的測試範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和資訊記錄裝置的組合 中,能以快速和準確方式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0。 可使用任何預格式化方法,如預凹洞方法、顫動編碼 方法 '格式化方法。預凹洞方法是在使用唯讀記憶體 (ROM)凹洞的區域預格式化記錄條件之資訊的預格式化 方法。這些R 0 Μ凹洞在形成基板時形成,因此預凹洞方 法的量產性優良。此外,ROM凹洞的播放可靠度和資訊 -29- (26) (26)1342555 量優良。但預凹洞方法對形成R Ο Μ凹洞(亦即混合技術) 有各種未解問題。使用預凹洞的格式化技術視爲難以用在 可重寫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格式化方法中,以用於資訊記錄裝置之傳統記錄的相 同方式來記錄資訊。但此方法中,在製造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1後’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需要格式化,意味該方法 難以量產。再者,考慮覆寫預格式化資訊困難,此方法不 適於記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獨特的資訊。 顏動編碼方法實際用於CD-RW和DVD-RW。此方法 在槽(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的導槽)的顫動用來編碼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1的位址資訊。至於編碼方法,根據調頻之 預槽的絕對時間(ATIP)用於CD-RW,或根據調相之預 槽的位址(A D I P )用於D V D - R W。顫動編碼方法中,形 成基板時,如參數的預格式化資訊和位址資訊一起記錄於 光學資訊錄媒體1的基板上。因此,此方法的生產性優 良。再者’不需要形成預凹洞方法所用的特別R 〇 Μ凹洞 ’因此基板容易製造。這些參數分別對c D - R W和D V D -R W 預格 S 化成 a ΤI Ρ Ε· X t r a I n f 〇 r ni a {i 0 η 和 p h y s 丨 c a 】 Information ° 當相位改變記錄層2 3的記錄資訊以高於過渡線性速 度v 〇的線性速度進行,且相位改變記錄層2 3在抹除時 加熱至不低於熔點的溫度時,相位改變記錄層2 3未再度 達成結晶狀態’而在非晶狀態。因此,爲使用上述脈衝圖 形’在過渡線性速度V 〇上的線性速度範圍內以良好信號 -30 - (27) (27)1342555 特性將資訊記錄於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層 2 3須加熱至不低於結晶溫度至低於熔點的溫度範圍,再 冷卻以達成結晶狀態。因此,抹除功率位準Pe須控制在 低功率位準範圍內。 對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如同在 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情形,在記錄層 23加熱至不不低於結晶溫度至低於榕點的溫度範圍後, 冷卻記錄層2 3也可再度達成結晶狀態。但爲以良好信號 特性進行記錄’在冷卻記錄層2 3之後的抹除時,最好加 熱相位改變記錄層2 3至高於熔點的溫度,因結晶狀態的 晶格等對正,故再度達成結晶狀態。在此情形,抹除功率 位準P e須比低於過渡線性速度的線性速度範圍所需者高 〇 如JOP 2 003 -3 22 74 0所述,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1具有記錄記號顫動特性有最小峰値的至少二抹除功率 位準Pe。歸因於上述結晶處理間的差異。例如,脈衝箅 度和功率位準P w (P w,)和P b ( P b,)固定,只有抹除功率 位準P e在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以上述脈 衝圖形改變。當抹除功率位準P e低時,加熱相位改變言3 錄層23至不低於結晶點至低於熔點的溫度範圍(亦即施 加的熱量小)再冷卻,形成〇信號(結晶狀態)。相較f ’當抹除功率位準p e高時,加熱相位改變記錄層2 3至;f 低於溶點的溫度且因此在冷卻前熔化,進行結晶。因此’ 最佳功率位準pe對各結晶處理存在,因此具有顫動特性 -31 - (28) (28)1342555 値有最小峰値的二抹除功率位準Pe。通常’在相位改變 記錄層2 3冷卻前熔化後(亦即抹除功率高)所得的顫動 特性値最小。此外,在二最小峰値間的抹除功率位準pe 不是二結晶處理的最佳値,因此顫動特性値變差。 但對f 〇 r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率的記錄: 一旦相位改變記錄層2 3在冷卻前加熱至禹於熔點的溫度 ’則相位改變記錄層2 3不能再度達成結晶狀態°因此, 採用記錄層2 3加熱至不低於結晶點至熔點之溫度範圍再 冷卻的結晶方法。 因此,以良好信號特性進行記錄之抹除功率位準Pe 對記錄功率位準P w的最佳抹除功率位準比ε在到達過渡 線性速度V 〇時改變。當低於過渡線性速度ν 〇之線性速 度範圍的最佳抹除功率位準比ε L比較高於過渡線性速度 Vo之線性速度範圍的最佳抹除功率位準比εΗ時’ εί高 於 ε Η (亦即,ε Η / ε L < ])。 由簡單C A V或區域C A V系統進行記錄時,容易以相 對於抹除功率位準比ε的固定抹除功率位準比ε設定記錄 條件。因此,最好選擇低於預先得到之過渡線性速度V 〇 的線性速度範圍或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 。在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o的線性速度範圍進行記錄時, 最好根據εί (亦即抹除功率位準ε相當高)使用記錄條件 。相較下,在高於過渡線性速度ν 0的線性速度範圍進行 記錄時,最好根據εΗ (亦即抹除功率位準ε相當低)使用 記錄條件。 -32 - (29) 1342555 當良好信號特性的記錄可靠度重要時’由於能以 高抹除功率位準比ε進行記錄,故最好以低於過渡線 度ν 0的線性速度記錄。相反地,當高速記錄優先時 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0的線性速度範圍進行記錄。 當C A V或Z C A V所需之記錄線性速度的範圍寬 含過渡線性逢度v 〇時,設給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 性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εΗ選給記錄條件,避 記錄中途切換抹除功率位準比ε。 當良好信號特性的記錄在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 性速度範圍優先時’選擇抹除功率位準比。抹除 比ε Η選給高於過渡線性速度ν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 過渡線性速度 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中,當相位改變記 2 3在抹除時加熱至高於熔點的溫度時’不能記錄資 因此,抹除功率位準比從ε L變成ε Η的線性速度最好 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 由於記錄記號的顫動特性會在線性改變中途的抹 率比ε變差,故最好不將抹除功率位準比從£L線性 εΗ。 因此,可得到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I的過 性速度V〇時,可得到關於線性速度可記錄範圍和適 除功率位準比ε的資訊。當記錄的線性速度決定時, 方法可得到最佳記錄功率位準。 因此,即使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裝入沒有記錄 的資訊記錄裝置,只要得到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過 相當 性速 ,在 且包 之線 免在 的線 功率 局於 錄層 訊。 是低 除功 變成 渡線 合抹 OPC 條件 渡線 -33- (30) (30)1342555 性速度ν ο ’也能以適合線性速度、記錄功率位準p 、抹 除功率位準Pe由資訊記錄裝置進行記錄。 圖9是C P U】3所處理之資訊記錄程式的流程圖,題 示上述資訊記錄方法。程式的步驟如下:檢查光學資訊記 錄媒體】是否載入,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載入時(步驟 1的是),進行識別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之種類的處理( 步驟2);認出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時(步驟2的是),檢 查資訊記錄裝置是否有光學資訊記錄媒體1的記錄條件( 步驟3);有此記錄條件時(步驟3的是),進行依據記錄 條件的記錄作業(分岔到正常記錄步驟);認不出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1時(步驟2的否),或認出光學資訊記錄媒 體]但沒有記錄條件時(步驟3的否),測量過渡線性速 度V 〇 (步驟4 ),意味當線性速度改變時’測量反射光強 度Ra和Rb,得到反射光強度比Rr (Ra/Rb)小於1的過 渡線性速度V 〇 (進行步驟以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並測量 過渡線性速度V 〇 ):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後’決定記錄 作業規格(步驟 5 ),亦即,由於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 時’可決定可記錄線性速度範圍和適合抹除功率比ε ’故 指定記錄作業條件,使得記錄作業在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 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內進行;記錄線性速度依此規格而定 ’進行〇PC方法的試驗寫入,再決定最佳記錄功率位準 Pwo (岁驟6);進行實際記錄作業(步驟7)。進行步驟5 至7的這些處理,做爲控制記錄作業的手段。 -34 - (31) (31)1342555 實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實例。這些實例只是顯示用 ’不限制本發明的範疇。 實例1 預格式化資訊由調相顫動編碼方法在具有1 20 mm直 徑和0.6 m m厚度之射出成型聚碳酸酯基板的導槽上編 碼。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是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 線性速度測試範圍爲5.0至]2.0 m / s,所用之功率位準P e 的範圍爲7.5至8.0 m W,抹除功率位準比ε L對不高於過 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爲〇.5。下保護層 '記錄 層、上保護層、反射層由濺射方法形成於基板上。 一保5蒦層由 (ZnS)8〇(Si〇2)2〇製成。記錄層由 Ag2Ge2]n4Sb7〇Te22的相位改變材料製成。反射層由Ag製 成。層厚度自基板側爲8 0 n m、2 0 n in ' 1 5 n m、] 4 0 n m。 在反射層上由旋轉塗布方法形成紫外線熟化樹脂製成 的塗層’得到具有D V D - R 〇 Μ播放相容性之相位改變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單片碟。 接著,另一聚碳酸酯基板以黏著層附在塗層。印刷層 形成於附著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附著側的反面)上。因 此,得到附著側的碟。 其後,以含有2 0 0 μ m X 1 μ m大直徑之雷射二極體的 起始裝置將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層完全結晶 -35- (32) (32)1342555 對如此製備之具有D v D - R 0 M相容性的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由在0 · 9 5 χ過渡線性速度V 0進行C L V記錄之具 有D V D相容性的資訊記錄裝置(R i c 〇 h公司所製的測試 機),在媒體周邊部測量8 · 0 m W抹除功率位準P e之雷射 束連續光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如此得到的過渡線性速 度 V〇 爲 8.9m/s。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〇 p C 方法得到在8.9 m / s X 0.9 5 (亦即8.5 m / s)線性速度的最 佳記錄功率位準Pwo ’所得的Ρχνο爲14.2 mW。其後,在 4.2 mW之Pw和0.50之ε的條件下,DVD內容資料由 C L V系統以8 · 5 m/s線性速度記錄於整個碟。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 DVD的播放評估裝置 (Pulstec industry公司所製的 DDU-I000) 測量在位於24 mm、41 nim ' 5 8 mm半徑之點的顫動(資料對時脈顫動)特性, 結果分別是7.0 %、6.6 %、6.8 %。這些値表示特性優良 且充分符合DVD-ROM規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大於 8.0%)。 此外,D V D - R ◦ Μ播放裝置 (R i c 〇 h公司所製的 Μ Ρ 9 I 20Α)成功讀取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容資料而 無讀取錯誤。 實例2 對以實例]之相同方式所製之具有DVD-ROM相容性 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在整個碟(亦即2 4至5 8 m m半徑 -36- (33) (33)1342555 之範圍的部分)進行CAV記錄的DVD相容資訊記錄裝置 (Ricoh公司所製的測試機)測量抹除功率位準Pe之雷射 束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g 置的最大記錄線性速度爲〇 · 9 5 >:過渡線性速度V 0。當測 量點從內部變成周邊部時,以8.0 m W抹除功率位準Pe 的連續光和2 0 0 0 rpm固定碟轉數在5.0至】2.0 m/s範圍 內的線性速度進行測量。如此得到的過渡線性速度Vo爲 8.9 m / s 〇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0PC 方法得到在8.9 m/s X 0.95 (亦即8.5 m/s)線性速度的最 佳記錄功率.位準P w 〇,如此得到的P w 〇爲I 4.4 m w。此外 ,在8 · 5 / ( 5 8 / 2 4 ) m / s線性速度(亦即 3.5 m / s )的最佳記 錄功率位準Pwo爲14.8 mWeDVD內容資料由ZCAV系 統以3 . 5至8 · 5 m/s的線性速度範圍記錄於整個碟。此時 ,P w從線性速度爲3 . 5 m / s之內部的1 4 · 8 m W線性降至 線性速度爲S . 5 nW s之周邊部的]4 · 4 m W。最佳記錄功率 位準Pwo線性降低,例如,在中間部 (6.0 m/s線性速度) ,所用的P w爲】4 · 6 rn W。抹除功率位準比ε固定在〇 . 5 〇 〇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 D V D的播放評估裝置 (P u 1 s t e c industry公司所製的 DDU-]000) 測量在位於 24 mm' 4】 mm、5 8 mm半徑之點的顫動(資料對時脈顫動)特性, 結果分別是6.2 %、6 · 2 %、6.9 %。這些値表示特性優良 且充分符合DVD-ROM規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大於 -37- (34) (34)1342555 8.0 %)。 實例3 預格式化資訊由調相顫動編碼方法在具有】2 0 m m直 徑和0.6 m m厚度之射出成型聚碳酸酯基板的導槽上編 碼。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是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 線性速度測試範圍爲7.5至〗8.0 m / s ’所用之功率位準P e 的範圍爲丨〇 · 〇至]2 · 0 m W,抹除功率位準比ε L對不高於 過渡線性速度ν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爲〇 ·4 8,抹除功率位準 比ε Η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爲〇 . 3 〇。 下保護層、記錄層、上保護層、反射層由濺射方法形成於 基板上。 二保護層由 (ZnS)8C(Si〇2)2〇製成。記錄層由 Ag^edruSbuTe22的相位改變材料製成。反射層由Ag製 成。層厚度自基板側爲70nm' ]5 nm、I5nm、]20nm。 在反射層上由旋轉塗布方法形成紫外線熟化樹脂製成 的塗層’得到具有DVD-ROM播放相容性之相位改變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單片碟。 接者’另一聚碳酸醋基板以黏著層附在塗層。印刷層 形成於附著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附著側的反面)上。因 此,得到附著側的碟。 其後’以含有7 5 μ m X ] μ m大直徑之雷射二極體的 起始裝置將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層完全結晶 -38 - (35) (35)1342555 對如此得到之具有D v D - R 0 M相容性的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由在最大1 4.0 m / S線性速度(相當於4倍D V D -ROM播放線性速度)進行 CAV記錄的資訊記錄裝置 (R i c 〇 h公司所製的測試機)測量雷射束照射前後的反射光 強度,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當測量點從內部變成周邊 時,以1 1 .0 mW抹除功率位準Pe的連續光和3 000 rpm固 定碟轉數在7 · 5至1 8 · 〇 m/s線性速度範圍進行測量。如此 得到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爲】1 . 0 m / s。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〇pc 方法得到在】4.0 m / 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 w 〇, 所得的Pwo爲20.0 mW。此外,在此情形之5.8 m/s最小 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o爲1 7.8 mW。再者,在 中間範圍之9.9 m/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o爲 17·8 。其後,DVD內容資料記錄於整個碟如下:對佔 據 24 mm (5.8 m/s 線性速度)與 43.5 mm (]0.7 m/s 線性 速度)之半徑間的區域,當P w爲1 7.8 m W且ε爲0.4 8 時’ ZCAV用於58 mm半徑和]4.0 m/s線性速度所得的 23 〇〇 rpm轉速;對佔據4 3 5 mm ( ] 〇 7 m/s線性速度)與 58 mm (M_〇 m/s線性速度)之半徑間的區域,當Pw爲 20.0mW 且 ε 爲 〇·3〇 時,使用 ZCAV。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DVD的播放評估裝置(pulstec industry公司所製的DDU-]000)測量在位於24 mm' 4】 m m、5 8 m m半徑之點的顫動(資料對時脈顫動)特性, 結果分別是6.9 % ' 6 · 6 %、7 .5 %。這些値表示特性優良 -39- (36) 1342555 且充分符合DVD-ROM規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 8.0 〇/〇)。 此外,DVD-ROM播放裝置(Ricoh公司所製的 9 1 2 0 A )成功讀取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容資 無讀取錯誤。 實例4 預格式化資訊由調頻顫動編碼方法在具有120 mm 徑和1.2 mm厚度之射出成型聚碳酸酯基板的導槽上 碼。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是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 〇 功率位準Pe的範圍爲]8.0至20.0 ηι\ν,抹除功率位準 對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的線性速度範圍爲〇 45, 除功率位準比εΗ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〇的線性速度 圍爲0.35。下保護層、記錄層、上保護層 '反射層由 方法形成於基板上。 二保護層由(ZnS)80(Si〇2)20製成。記錄層 Ag2Ge2】n4Sb72Te22的相ίϋ改變材料製成。反射層由A。 成。層厚度自基板側爲85 nm、2〇 _ ' 2Q _、14〇 nm & S Μ ® ± ή 專胃$ $ '法形成紫外線熟化樹脂製 的塗層,得到具有CD-R〇M播放相容性之相位改變为 資訊記錄媒體的單片碟。 其後,以具有]00 μπ^ X】_大直徑之雷射二極窜 起始裝置將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層完全無 於 ΜΡ 而 直 編 之 比 抹 範 射 由 製 > 成 學 的 晶 -40 - (37) (37)1342555 對如此製備之具有CD-ROM相容性的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由在1 9.2 m/s線性速度(相當於1 6倍CD-ROM播 放線性速度)進行CLV記錄的資訊記錄裝置(Ricoh公司 所製的測試機)’在媒體周邊部測量]8.0 m W抹除功率位 準pe之雷射束連續光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如此得到 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爲1 4.5 m / s。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Ο P C 方法得到在]9.2 m/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〇, 所得的Pwo爲28.0 mW。其後,在28.0 mW之Pw和0.35 之ε的條件下’ C D內容資料由C L V系統以]9.2 m / s線性 速度記錄於整個碟。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 CD的播放評估裝置 (Pu]stec industry 公司所製的 DDU-1000)測量在 24 mm、41 mm、 58 mm半徑之點的3T顫動特性,結果分別是28 ns、25 ns、30 ns。這些値表示特性優良且充分符合CD-ROM規 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大於8.0 % )。 此外,CD-ROM播放裝置 (Ricoh公司所製的MP 9】2 0A)成功讀取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容資料而 無讀取錯誤。 實例5 預格式化資訊由S周頻顏動編碼方法在具有〗20 mm直 徑和].2 mm厚度之射出成型聚碳酸酯基板的導槽上編 碼。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是甩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o之 -41 - (38) (38)1342555 功率位準Pe的範圍爲】8.0至20.0 mW,抹除功率位準比 ε Η Θ禹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範圍爲〇 . 3 2。下保 護層' 記錄層、上保護層 '反射層由濺射方法形成於基板 上。 二保護層由(ZnS)8〇(Si〇2)20製成。記錄層由 GhG^SbuTei8的相位改變材料製成。反射層由Ag製成 。層厚度自基板側爲80nm、15nm、15nm、120nm。 在反射層上由旋轉塗布方法形成紫外線熟化樹脂製成 的塗層’得到具有CD-ROM播放相容性之相位改變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單片碟。 其後,以具有1 〇〇 μπι X 1 μηι大直徑之雷射二極體的 起始裝置將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層完全結晶 〇 對如此製備之具有C D - R Ο Μ相容性的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由具有CD-ROM相容性、24.0 m/s最大線性記錄速 度(相當於20倍CD-ROM播放線性速度)、7000 rnip最 大轉速的資訊記錄裝置(Ricoh公司所製的測試機),在媒 體周邊部測量2 0 · 0 m W抹除功率位準p e之雷射束連續光 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如此得到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爲 ]5.0 m / s 〇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OPC 方法得到在2 4 · 〇 m / 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 wo, 所得的P w 〇爲3 I . 0 ni W。對位於2 4 m m半徑之點在7 0 0 0 rpm轉速(亦即1 7 · 5 m /s線性速度)所得的最佳記錄功率 -42- (39) (39)1342555 位準Pwo爲29.0 mW。其後,DVD內容資料記錄於整個 碟如下.當線性速度在7 0 0 0 r p m固定轉速到達2 4 · 0 m / s 時’ ZCAV用於佔據24 mm與32.7 mm之半徑間的區域; C L V用於佔據3 2.7 m m與5 8 m m之半徑間的區域,線性 速度固定在24.0 m/s。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CD的播放評估裝置(Pulstec industry 公司所製的 DDU-1000)測量在 24 mm、41 mm、 5 8 mm半徑之點的3T顫動特性,結果分別是25 ns、25 ns、30 ns。這些値表示特性優良且充分符合cd-ROM規 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大於3 5 n s)。 此外,CD-ROM播放裝置 (Ricoh公司所製的 MP 9 ] 20 A)成功讀取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容資料而 無讀取錯誤。 實例6 對以實例1之相同方式所製之具有DVD-ROM相容性 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在使用碟內部以8.5 m/s線性速度 進行記錄的DVD相容資訊記錄裝置(Ricoh公司所製的 測試機)測量1 1 . 〇 m W抹除功率位準P e之雷射束連續光 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如此得到的過渡線性速度V 0爲 7 · 5 m / s。 對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使用上述資訊記錄裝置的OPC 方法得到在8 · 5 m/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〇, 如此得到的Pwo爲]4.2 mW。 -43- (40) (40)1342555 在局於過渡線性速度的線性速度範圍進行此記錄。此 外,在8.5/( 5 8/24) m/s線性速度(亦即3.5 m/s)的最佳 記錄功率位準Pw〇爲丨4.8 mW。因此DVD內容資料由 CLV系統以低於實例]的0.30抹除功率位準比ε和M 2 mW的Pw在8.5 m/s線性速度記錄於整個碟。 對記錄的部分’使用DVD的播放評估裝置(Pulstec industry公司所製的DDU-1000)測量在位於24 mm、41 m m、5 8 m m半徑之點的顫動(資料對時脈顫動)特性, 結果分別是8.6 %、7 · 8 %、8.2 % *這些値表示此實例的 顫動特性比實例1差。位於2 4 m m和5 8 m m半徑之點的 顫動不滿足D V D - R Ο Μ規格的所需規格値(亦即不大於 8.0%)。關於讀取資料’ DVD-ROM播放裝置 (Ricoh公司 所製的MP 9 1 20A)成功讀取記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 內容資料而無讀取錯誤。 比較實例1 對以實例3之相同方式所製之具有D V D - R Ο Μ相容性 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由使用碟周邊部以I 4 · 〇 m/s線性速 度進行記錄的DVD相容資訊記録裝置 (Ricoh公司所製 的測試機)測量8.0 mW抹除功率位準Pe之雷射束連續 光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度,得到過渡線性速度 V 〇。3 . 5 m / s至2 2.0 m / s的線性速度範圍中,反射光強度比R r (亦 即抹除功率位準Pe之雷射束連續光照射前後的反射光強 度比)不低於]。再者,高於22.0 ni/s的線性速度範圍中 -44 - (41) 1342555 >因碟轉動太快,故追蹤伺服未適當作用。因此反射光強 度比Rr不能測。 因此,在此測量條件下,得不到過渡線性速度。 OPC方法所得之14.0 m/s線性速度的最佳記錄功率 位準 Pwo 爲 20.0 mW。 表1顯示實例1至6和比較實例1的結果。 -45- (42)1342555 表】 記錄 最佳功 記錄信號特性 連續光功 過渡線 線性 率位準 Pe/ 抹除功率 顫動特七 率位準Pe 性速度 速度 比 (Pwo/2) 位準比 內圓 中圆 周邊 ROM驅 (mW) Vo (m/s) (m/s) (mW) ε 部 部 部 動播放 測試 實例1 8.0 8.9 8.5 14.2 1.13 0.50 7.0 6.6 6.8 良好 (%) (%) (%) 實例2 8.0 8.9 3.5 14.8 1.08 0.50 6.2 6.2 6.9 良好 8.5 14.4 1.11 0.50 (%) (%) (%) 5.8 17.8 1.24 0.48 實例3 11.0 ]1.0 9.9 17,8 1.24 0.48 6.9 6.6 7.5 良好 14.0 20.0 1.10 0.30 (%) (%) (%) 實例4 18.0 14.5 ]9.2 28.0 1.29 0.35 28 25 30 良好 (ns) (ns) (ns) 實例5 20.0 15.0 17.5 29.0 1.38 0.32 25 25 30 良好 24.0 31.0 1.29 0.32 (ns) (ns) (ns) 實例6 ]].0 7.5 8.5 14.2 1.55 0.30 8.6 7.8 8.2 良好 (%) (%) (%) 比較 8.0 不可測 14.0 20.0 0.80 - - - - * 實例1
-46 - (43) (43)1342555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過渡線性速度Vo是代表在雷射束照 在包含相位改變記錄層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後將相位改變 記錄層再結晶之限制條件的線性速度。亦即,高於過渡線 性速度V 〇,相位改變記錄層全區的再結晶失敗。當光學 資訊記錄媒體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高時,因相位改變記錄 層容易再結晶且因而能以高線性速度覆寫,故此資訊記錄 媒體適合以高線性速度記錄。相反地,當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的過渡線性速度 V 〇低時,此資訊記錄媒體不容易再 結晶,因此適合以低線性速度記錄。所以,過渡線性速度 Vo是做爲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之適合線性速度的 參數。因此,對未知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得到過渡線性速度 V 〇且因而指定其記錄作業條件時,可進行適合線性速度 的記錄。 此外,指定用來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連續光的適 合抹除功率位準P e ’能以高準確性測量過渡線性速度V 〇 〇 此外,指定闬來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連續光的適 合最佳功率位準Pwo ’能以高準確性測量過渡線性速度 V 〇 〇 此外,指定測量CLV系統之過渡線性速度V0的方法 ,能以高準確性測量過渡線性速度V 0。 此外,指定測量CAV系統之過渡線性速度Vo的方法 ,能以高準確性測量過渡線性速度V 〇。 -47- (44) (44)1342555 此外,使用過渡線性速度Vo做爲指標指定適合記錄 方法的選擇方法,能以良好記錄性質將資訊記錄於光學資 訊記錄媒體。 此外,使用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預格式化的資訊決定 得到過渡線性速度Vo的條件,可快速且準確得到過渡線 性速度V 〇。 此外,指定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之輸入指標的方法 ,可提供良好記錄性質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這些指標記 錄於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顫動槽,因此各種參數可預格式 化,而不犧牲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儲存容量。 此外,用來得到過渡線性速度 Vo之指標的資訊以最 適於可重寫DVD的調相記錄於顫動槽。 本發明得由熟悉技藝之人任施匠思而爲諸般修飾,然 皆不脫如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方塊圖’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資訊記錄裝置硬 體結構; 圖2是剖面’顯示相位改變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組態; 圖3是波形圖’顯示η = 6,η· = 2時之記錄脈衝策 略的實例; 圖4是波形圖’顯示η = 6’ η’ = 3時之記錄脈衝策 略的實例; 圖5是波形圖,顯示η = 6時之記錄脈衝策略的實例 48 - (45) (45)1342555 圖6是波形圖’顯示n = 7時之記錄脈衝策略的實例 > 圖7是波形圖’顯示n = 7時之記錄脈衝策略的另一 實例; 圖8是特性圖,顯示雷射束照射前後之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之反射光比對線性速度的相依性; 圖9是流程圖’顯示本發明的資訊記錄方法。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光 學 資 訊 記 錄 媒 體 2 心 軸 馬 達 3 光 學 讀 取 裝 置 4 雷 射 控 制 電 路 5 編 碼 器 6 馬 達 驅 動 器 7 播 放 信 號 處 理 電 路 8 伺 服 控 制 器 9 緩 衝 m 機 存 取 記 億體 10 緩 衝 管 理 器 1 1 介 面 】2 唯 讀 記 憶 體 1 3 中 央 處 理 OU3 単 元 14 隨 機 存 取 記 憶 體 -49 -

Claims (1)

1342555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093 1 25 565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日冰正 1. 一種資訊記錄方法,包括: 第一照射,以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e的雷射束連續光 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該媒體在具有導槽的基板上包括 相位改變記錄層,改變線性速度時,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 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滿足以下關係: Rr = Ra/Rb < 1 > 其中Rr代表反射光強度比,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 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然後 第二照射,以脈寬調變 (PWM)系統所調變的雷射 束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具有至少一記錄功率位準Pw 和抹除功率位準P e,在相位改變記錄層造成相位改變以 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形成記號和空間,其間長度爲nT, 其中η代表自然數,Τ代表基本時脈周期,且 其中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雷射束連續光的 抹除功率位準P e滿足以下關係: (Pwo/2) < Pe < (Pwo/2) x 1.5, 其中P w o是用於以強度調變脈衝圖形記錄資訊的最 佳記錄功率位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另包括: 1342555 由最佳功率控制(OPC)方法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進 行試驗記錄,決定調變雷射束的最佳記錄功率位準Pw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第一 照射包括: 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轉速改變時,照射光學資訊記錄 媒體資料區之外的部分,在不同線性速度得到反射光強度 比Rr,藉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第一 照射包括: 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由恆定角速(C A V )系統轉動時 ,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部至周邊部,在不同線性速 度得到反射光強度比R r,藉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在不 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 二照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在高 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速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 照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由 CAV系統或區域CAV (ZCAV)系統在包含過渡線性速度 V 〇之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其中抹除功率位準 比ε (抹除功率位準Pe對記錄功率位準Pw的比)在低於 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改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滿足 -2 - 1342555 以下關係時進行第二照射: εΗ/sL < 1, 其中εΗ和sL分別是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速 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和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 速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根據 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改變線性速度 〇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資訊記錄方法,其中根 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決定第一照 射之雷射束的抹除功率位準p e。 1 1 . 一種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包括: 具有顫動導槽的基板; 基板上的相位改變記錄層, 其中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在測試線性速度範圍和連續光 抹除功率位準Pe之範圍的至少其中一個含有編碼的預格 式化資訊’改變線性速度時,用來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速 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 〇,滿足以下關係: Rr = Ra/Rb < 1 > 其中Rr代表反射比,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光照射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且 其中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雷射束連續光的 抹除功率位準P e滿足以下關係: (Pwo/2) < Pe < (Pwo/2) x 1.5 > 1342555 其中Pwo是用於以強度調變脈衝圖形記錄資訊的最 佳記錄功率位準。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預 格式化資訊在顫動導槽編碼。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的資訊記錄媒體,其中預 格式化資訊以調相記錄於顗動導槽。 14.一種資訊記錄裝置,包括: 轉動驅動機構,轉動在具有導槽的基板上包括相位改 變記錄層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雷射束源,發出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雷射束: 光源驅動裝置,驅動雷射束源以發出雷射束: 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以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e的 雷射束連續光第一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改變線性速度 時,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o,滿足 以下關係: Rr = Ra/Rb < 1, 其中Rr代表反射比,Rb和Ra分別代表連續光照射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 記錄作業進行裝置,以脈寬調變 (PWM)系統所調 變的雷射束第二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具有至少一記錄 功率位準Pw和抹除功率位準Pe,在相位改變記錄層造成 相位改變以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形成記號和空間,其間長 度爲nT,其中η代表自然數,Τ代表基本時脈周期,同 時控制轉動驅動之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與照射其上之雷射束 -4- 1342555 間的相對線性速度’及依據P W Μ系統之光源驅動裝置的 雷射束發射; 記錄作業控制裝置’依據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所決 定的過渡線性速度V 0由記錄作業進行裝置控制記錄作業 性能,且 其中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控制光源驅動裝置,使得 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 0之雷射束連續光的抹除功率 位準Pe滿足以下關係: (Pwo/2) < Pe < (Pwo/2) χ 1.5 1 其中Pwo是用於以強度調變脈衝圖形記錄資訊的最 佳記錄功率位準。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另包括 最佳功率控制(〇PC)裝置,在記錄作業前,由最佳 功率控制 (OPC)方法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試驗記錄 ,決定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所使用之調變雷射束的最佳 記錄功率位準Pwo,以指定抹除功率位準pe。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當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轉速改變時,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照 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資料區之外的部分,在不同線性速度 得到反射光強度比Rr,藉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o。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第 一照射包括: 當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由恆定角速(CAV)系統轉動時 1342555 ,過渡線性速度測量裝置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的內部至 周邊部,在不同線性速度得到反射光強度比Rr,藉以決 定過渡線性速度Vo。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記 錄作業進行裝置控制在不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速 度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記 錄作業控制裝置控制在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速度 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射。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記 錄作業控制裝置控制由CAV系統或區域CAV (ZCAV)系 統在包含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範圍的線性速度進行第二照 射,其中抹除功率位準比ε (抹除功率位準P e對記錄功率 位準P w的比)在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的線性速度改變 〇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滿 足以下關係時進行第二照射: εΗ/eL < 1 > 其中ε Η和ε L分別是高於過渡線性速度v 〇之線性速 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和低於過渡線性速度Vo之線性 逮度範圍的抹除功率位準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其中根 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改變線性速 度。 -6- 1342555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資訊記錄裝置, 據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編碼的預格式化資訊,決定 射之雷射束的抹除功率位準pe。 24 .—種記錄資訊的程式,包括: 以具有抹除功率位準Pe的雷射束連續光第一 學資訊記錄媒體,以裝有該程式的電腦進行過渡線 測量處理’該媒體在具有導槽的基板上包括相位改 層’決定定義爲最小線性速度的過渡線性速度Vo 以下關係: Rr = Ra/Rb < 1 > 其中Rr代表反射光強度比,Rb和Ra分別代 光照射光學資訊記錄媒體前後所測的反射光強度, 含在以脈寬調變 (P W Μ )系統所調變的雷射束第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而在光學資訊記錄媒體記錄資訊 記錄裝置,具有至少一記錄功率位準Pw和抹除功 Pe,在相位改變記錄層造成相位改變以在光學資訊 體形成記號和空間,其間長度爲nT,其中η代表 ,Τ代表基本時脈周期:然後 以包含在光學資訊記錄裝置的電腦在光學資訊 體進行記錄資訊的處理,且 其中照射以決定過渡線性速度Vo之雷射束連 抹除功率位準Pe滿足以下關係: (Pwo/2) < Pe < (Pwo/2) x 1.5, 其中Pwo是用於以強度調變脈衝圖形記錄資 其中根 第一照 照射光 性速度 變記錄 ’滿足 表連續 電腦包 二照射 的資訊 率位準 記錄媒 自然數 記錄媒 續光的 訊的最 1342555 佳記錄功率位準。 2 5 . —種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儲存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2 4項之程式。 -8-
TW093125565A 2003-08-26 2004-08-26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TWI34255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1277 2003-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5394A TW200515394A (en) 2005-05-01
TWI342555B true TWI342555B (en) 2011-05-21

Family

ID=3413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5565A TWI342555B (en) 2003-08-26 2004-08-26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49315B2 (zh)
EP (1) EP1515315B1 (zh)
DE (1) DE602004007734T2 (zh)
TW (1) TWI3425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2646B2 (ja) * 2004-05-17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48486B2 (ja) * 2004-12-15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
US7715293B2 (en) * 2005-03-16 2010-05-11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to the same
US20060210760A1 (en) * 2005-03-17 2006-09-21 Shinya Narumi Phase change typ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895354B2 (ja) * 2005-05-26 2007-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975244B1 (ko) * 2005-10-25 2010-08-11 미츠비시 가가쿠 메디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기록 매체에 대한 인쇄 방법 및 인쇄 장치 그리고 광기록매체
JP4935736B2 (ja) * 2008-03-26 2012-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US9852024B2 (en) * 2016-04-19 2017-12-26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d time control in ECC-enabled flash memo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5632B2 (ja) * 1992-02-27 2000-08-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782223B2 (ja) 1997-08-15 2006-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の記録再生方法
US6741544B1 (en) 1997-09-25 2004-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apparatus
JP3302919B2 (ja) 1997-11-27 2002-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の初期化方法及び初期化装置
US6177167B1 (en) 1997-12-02 2001-01-23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6426936B1 (en) 1998-01-27 2002-07-30 Ricoh Company, Ltd. Phase-change medium usable in phase-difference tracking
GB2336463B (en) 1998-04-16 2000-07-05 Ricoh Kk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for a rewritable phase-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2000137928A (ja) 1998-10-30 2000-05-16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方法
JP2000195112A (ja) 1998-12-24 2000-07-14 Ricoh Co Ltd 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の初期化方法
JP2001209981A (ja) 1999-02-09 2001-08-03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基板成膜装置、光ディスク基板成膜方法、基板ホルダーの製造方法、基板ホルダー、光ディスクおよび相変化記録型光ディスク
JP2000348378A (ja) * 1999-06-04 2000-12-15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該光記録媒体を使用した記録方法
JP3839213B2 (ja) 2000-02-08 2006-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3839635B2 (ja) * 2000-03-03 2006-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3989665B2 (ja) 2000-03-03 2007-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112153B2 (ja) 2000-03-31 2008-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
JP2001283443A (ja) 2000-03-31 2001-10-12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方法、光再生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US6592958B2 (en) 2000-05-25 2003-07-1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sputtering target for fabricat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US6886177B2 (en) 2000-08-14 2005-04-26 Ricoh Company, Ltd. Phase-change typ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3034081A (ja) 2000-09-14 2003-02-04 Ricoh Co Ltd 相変化型光情報記録媒体
EP1467351B1 (en) 2000-09-28 2007-01-10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optical information
TW565835B (en) 2001-01-10 2003-12-11 Ricoh Kk Phase 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EP1229530A3 (en) * 2001-02-01 2006-10-18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2237096A (ja) 2001-02-09 2002-08-23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
US6846611B2 (en) 2001-02-28 2005-01-25 Ricoh Company, Ltd. Phase-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6914866B2 (en) 2001-04-06 2005-07-0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JP2003305955A (ja) 2001-05-21 2003-10-28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記録方法
US7027382B2 (en) 2001-06-26 2006-04-11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lation between reflection layer and pit lengths
JP4234913B2 (ja) 2001-07-02 2009-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3109218A (ja) 2001-09-28 2003-04-11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3228834A (ja) 2002-01-30 2003-08-15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方式及び光記録媒体
JP3859522B2 (ja) * 2002-02-01 2006-12-20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媒体
CN1290106C (zh) 2002-03-07 2006-12-13 株式会社理光 光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JP3771859B2 (ja) 2002-03-27 2006-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3322740A (ja) 2002-05-07 2003-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配線部品及び光・電子混載実装基板
JP3820181B2 (ja) 2002-05-10 2006-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ストラテジ生成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US7106680B2 (en) 2002-05-10 2006-09-12 Ricoh Company,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to optical disk using multi-pulse to enhance power pulse
EP1385160B1 (en) 2002-07-22 2006-10-11 Ricoh Company, Ltd. Phase 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7260044B2 (en) 2002-09-06 2007-08-21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method for a phase-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E60331625D1 (de) 2002-09-13 2010-04-22 Ricoh Kk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JP2004206739A (ja) 2002-11-06 2004-07-22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US7351516B2 (en) 2002-11-06 2008-04-01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996051B2 (ja) 2002-12-18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方法
US20040161700A1 (en) 2003-01-17 2004-08-19 Mikiko Abe Method of initializing phase 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15315A3 (en) 2005-04-27
EP1515315A2 (en) 2005-03-16
EP1515315B1 (en) 2007-07-25
US20050078587A1 (en) 2005-04-14
DE602004007734D1 (de) 2007-09-06
TW200515394A (en) 2005-05-01
US7349315B2 (en) 2008-03-25
DE602004007734T2 (de)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39635B2 (ja)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TWI258761B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cording condi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9064559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方法、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再生方法、および再生装置
TWI342555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gram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TWI260602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2006209935A (ja) 光記録方法、光記録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JP2004319033A (ja) 光記録媒体
TWI343050B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um laser beam pow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I326075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TWI273579B (en)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fro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e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3740151B2 (ja) 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JP3847151B2 (ja) 相変化型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334442B2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74572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i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20060280111A1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3784817B2 (ja) 光情報記録方法
JP3821695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へ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5004949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4390652B2 (ja)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244546A (ja) 光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JP4299216B2 (ja) 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と高速記録時の最適記録パワー予測方法
TWI277961B (e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004800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2007109361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7058939A (ja)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