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766B -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 Google Patents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766B
TWI334766B TW093127032A TW93127032A TWI334766B TW I334766 B TWI334766 B TW I334766B TW 093127032 A TW093127032 A TW 093127032A TW 93127032 A TW93127032 A TW 93127032A TW I334766 B TWI334766 B TW I3347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a
extract
extraction
weight
colum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8681A (en
Inventor
Yasushi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209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986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148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534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148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29489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18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8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7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Description

133476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風味良好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以及 使用該茶萃取液之容器包裝茶飲料。 【先前技術】 先前,用於調製容器包裝茶飲料之茶萃取液一般係藉由 以下方法製造:將茶葉以及加熱之萃取水注入稱為捏合機 之開放型萃取槽内,於攪拌後取出萃取液。以熱水萃取茶 葉之情形時,包含於茶葉中之成分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較咖仙更難萃取。故而,根據該方法,萃取液之咖啡因/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會高於原料茶葉之天然組合。因此, 雖然可延長搜拌時間或提高溫度使萃取條件嚴格而提高非 =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使萃取液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 命素類比接近原料茶葉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但 存在有風味受損之問題。 、又,作為獲得風味良好之茶萃取液之方法,眾所周知有 以下方法.將*茶堆積於張設有金屬網之茶萃取貯槽内, 自上方供給已除去溶氧之〇〜36t之水,並將萃取液自茶葉 =方取出’冷卻至]〜代,從而除去析出物之方法(日本專 利特開騰50799號公報);以及於茶葉中添加其2〜3倍量 之水,使其濕潤數分鐘,接著於其t注人2〜5倍量之80〜 ,水,使飲用成份溶出,成為滚度5〜10ΒΓ1Χ%之溶 出液,獲得濃厚飲用茶液之方法(日 號公報)。 本專利特開平“7865! 95788.doc 1334766 而,根據日本專利特開2000_50799號公報中揭示之方 法因萃取溫度較低,故⑥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萃取率較低,因此製造容器包裝茶飲料時之經濟性較 差。又,曰本專利特開平6_178651號公報中揭示之方法因 乂獲得濃厚之萃取液為目的,故而於萃取液量極少之狀態 下貫施萃取,因此包含於茶葉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 取率較低,因此製造容器包裝茶飲料時之經濟性較差。進 而萃取液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亦會高於原料茶 葉之天然組合》 另外,根據先前使用捏合機之開放型萃取槽的茶萃取液 之製4方法存在有以下問題:不僅萃取作業時蒸氣會自萃 取槽散逸而惡化作業環境,且茶之香氣成分亦會散逸,亦 會因氧化而亦導致品質劣化。 作為解決該等問題之方法,又提出有以下方法:使用密 閉型之萃取槽,自萃取槽下部吹出惰性氣體,藉此獲得攪 拌效果之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7_23714號公報);以及將茶 葉與萃取水供給至密閉型之萃取槽内,將於萃取槽内萃取 茶葉之精華部分而浸泡溶至萃取水之萃取液取出於萃取槽 外之茶萃取方法中,將暫時取出至萃取槽外之萃取液再次 回流於萃取槽内後再取出之方法(曰本專利特開平 11-103777號公報)。 然而’根據該等方法,若欲提高萃取效率則必須提高溫 度或延長時間,故而會產生風味降低之問題。再者,因茶 葉浮動於萃取槽内,故而亦存在茶葉之微粉或雜味成分易 95788.doc 1334766 溢出而造成風味降低之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係將 茶葉放入管柱型萃取機中,連續供給45〜95°C熱水並排出 萃取液,從而使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為 75〜100%。 又,提供一種容器包裝茶飲料,其係由上述製造方法而 得之茶萃取液直接獲得或藉由稀釋該茶萃取液而獲得。 進而,本發明第二目的係提供一種茶萃取液之製造方 法,係將茶葉放入管柱型萃取機中,連續供給冷水或熱水 並排出萃取液,且萃取液具有以下成分(A)以及(B): (A)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0.05〜0.7重量% (B) 粒子徑0.2〜0.8 μιη之水不溶性固形分, 且成分(Β)與成分(Α)之含有量之比[(Β)/(Α)]為0.09以下。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容器包裝茶飲料,其由上述製造方 法而得之茶萃取液直接獲得或藉由稀釋該茶萃取液而獲 得。 又,本發明第三目的係提供一種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 係將茶之裝入量設為(管柱之内容積)/(茶葉裝入時之容積) 比1·0〜7.0,於裝入茶葉之密閉型管柱萃取機中,將冷水或 熱水自管柱之下方通液至上方,該茶萃取液之非聚合物兒 茶素類之萃取率為40〜100%,且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為 0.05〜0.7重量%。 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容器包裝茶飲料,其由上述製造 95788.doc 1334766 方法而得之茶萃取液直接獲得或藉由稀釋該茶萃取液而獲 · 得。 【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以及床用該茶萃 取液之容器包裝茶飲料,該茶萃取液中來自茶葉之非聚合 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較高,且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 · 接近原料茶葉之天然組合,雜味較少又風味良好。 . 本發明者發現,若採用將茶葉放入管柱型萃取機,連續 · 供給45〜95°C熱水並排出萃取液之茶萃取法,以來自茶葉 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為75〜100%之方式萃取,則 可獲得萃取液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相較較低,且 接近原料茶葉之天然組合之萃取液。並且發現該茶萃取液 風味良好’且可由該茶萃取液直接或藉由稀釋該茶萃取液 而獲得高濃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之容器包裝茶飲料。 又’本發明者發現,若採用將茶葉放入管柱型萃取機, 連續供給冷水或熱水並排出萃取液之茶萃取法,使(A)非聚 ^ 合物兒茶素類與(B)粒子徑0.2〜0.8 /im之水不溶性固形分 之含有量之比[(B)/(A)]為0.09以下,則所獲得之萃取液之雜 味較少且風味良好。並且發現由該茶萃取液可直接或藉由 稀釋而可獲得高濃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容器包裝 茶飲料。 進而’本發明者發現,若以以下方式進行操作則可以短 時間獲得風味良好之茶萃取液:將茶葉之裝入量設為固定 範圍’並採用密閉型管柱萃取機,將萃取用之水或熱水自 95788.doc 1334766 下方通夜向上方,且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設為· 杈咼,以0.05〜0.7重量〇/〇之高濃度獲得固定範圍之非聚合 物兒籴素類濃度之茶萃取液。並且發現該茶萃取液風味良 好,且可由該茶萃取液直接獲得或藉稀釋該茶萃取液獲得 尚濃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之容器裝茶飲料。 本發明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係指兒茶素、沒食子兒茶 素、兒茶素沒食子酸鹽、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等非表 體兒茶素類以及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魯 食子酸鹽、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等表體兒茶素類2 總稱。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之茶葉,可列舉山茶(Camellia)屬例如 C_ suiensis以及C,assaimica、靜岡茶種或藉由自該等雜種 而獲得之茶葉而製茶的煎茶、玉露、碾茶等綠茶類;總稱 為烏龍茶之鐵觀音、色種、黃金桂、武夷岩茶等半發酵茶; 稱為红茶之大吉嶺茶、阿薩姆茶、斯里蘭卡茶等發酵茶之 茶葉。其申特別好的是綠茶葉。 β 於本發明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中,使用有管柱型萃取 機,例如如圖1所示之密閉型萃取管柱。將茶葉4裝入該萃 取管柱3中。藉由使用密閉型管柱,可充分回收香味成分。 首先,就第一發明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於本發明中,與將特定量之水注入貯槽並循環之方法相 比,將萃取用水自管柱之一方以丨通道通液至他方之方法因 具有萃取液之受熱經歷較小故而因熱量造成之品質下降較 少之優點,故而較好。通液方向可為上升流亦可為下降流。 95788.doc 1334766 用於萃取之水之溫度為45〜95°C,較好是50〜85°C,特 別好是60〜80°C。溫度若低於45°C,則會提高非聚合物兒 茶素類之萃取率,故而需要大量水,且萃取時間會延長, 故而作業性以及經濟性較差。 又,以管柱之剖面積除以水之供給流量之値即管柱中之 水之線速度為1.0〜20·0 cm/min,較好是2.0〜15.0 cm/min,特別好是3.0〜10.0 cm/min。線速度過快則茶葉會 壓密而閉塞。另外,若線速度過慢,則萃取步驟之時間會 · 變長,從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以上述線速度除以萃取時膨潤之茶葉層之高度之値即茶 葉層中水之平均滯留時間為0.5〜15.0 min,較好是0.7〜 10.0 min,特別好是0.9〜8.0 min。平均滯留時間若過短, 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會不充分,若過長則萃取步驟 之時間會變長,從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萃取開始前之茶葉裝入高度為30〜500 mm,較好是40〜 300 mm,特別好是50〜200 mm。若裝入高度過高,則茶葉 ^ 層之壓力損失會變大而流速會降低。另外,若裝入高度過 低,則一次之萃取批量會變小,而必須進行多次萃取,故 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萃取倍率即(出自管柱之萃取液重量)/(茶葉之裝入重量) 若低,則茶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會變高,但 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無法變高。另外, 若萃取倍率過高,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會提高, 但所獲得之茶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會降低。 95788.doc -10· 1334766 至於該萃取倍率,考慮到提高來自茶葉之萃取率改善經濟 性’又製造高濃度地含有兒茶素之飲料之觀點,該萃取倍 率為10〜100,較好是15〜80,特別好是20〜60。 本發明中’為計异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必須 確認包含於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總量。將茶葉裝入 於管枉,通液85〇C之離子交換水,則可確認有以下事實: 官柱出口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以及咖啡因之濃度於初期為 高,但逐漸降低,於萃取倍率為7〇時變為〇,來自茶葉之非籲 聚合物兒茶素類以及咖啡因全部溶出。此時將於貯槽内獲 得之萃取液t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設為χ (重量。該 情形時,各條件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可以下式 求得:{Υχ萃取倍率/(Χχ7〇)}χ1〇〇 (此處¥表示各條件之萃 ‘ 取液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重量%))。該式之分母為每 余葉早位量所含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總量。本發明中,以 該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為75〜_%之方式萃取。該 萃取率未滿75%時,則萃取液之咖„非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鲁 ^遠高於原料茶葉之天然組合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 ' 處於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總量因原 料茶葉之種類、產地、年份而變化,故而可藉由預備萃取 試驗而測定。 如上所述,可判斷為,以管柱法於85°C通液至萃取倍率 二0為止時’自貯槽内獲得之萃取液中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 本素=之辰度比與原料茶葉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比(重量比)相等。本發明中以萃取液之咖却因/非聚合物兒 95788.doc 1334766 茶素類比成為原料茶葉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之 100〜110%之方式萃取。先前之萃取法中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較咖啡因更難萃取,故而其會高於110%,從而偏離原料 茶葉之天然組合》如此獲得之茶萃取液中之咖哪因/非聚合 物兒茶素類比(重量比)較好是原料茶葉中所含之咖啡因 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之100〜110%,更好是100〜108%,特別 好是100〜105%。 本發明方法之萃取處理時間藉由上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_ 之萃取率而決定,於1次通過萃取之情形時為2〜60 min, 更好是3〜48 min ’特別好是4〜28 min。 如此獲得之茶萃取液因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 萃取率較高,且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接近原料茶葉 ♦ 之天然組合,雜味較少又風味良好,故而就此或可藉由稀 釋而作為容器包裝茶飲料。此時,考慮到獲得非聚合物兒 茶素類之累積脂肪燃燒促進效果、食用性脂肪燃燒促進效 果、肝臟/3氧化遺傳基因表現促進效果(曰本專利特開魯 2002-326932號公報)等之方面,較好是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 度調整為0.05〜0.5重量%,較好是0.06〜〇 5重量%,更好是 0.07〜0.5重莖%,進而更好是〜〇.4重量%,特別好是 〇.〇9〜0.4重量%,最好是〇1〇〜〇 3重量%,又最好是〇12 〜〇.3重量%。 又’考慮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之有效性,較 好是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中之包含兒茶素沒食子酸 鹽、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鹽、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以及 95788.doc 1334766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酸鹽之總稱為沒食子酸鹽體於全非. 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比例為35叫⑽重量%,更好是35〜98 重f % ’特別好的是35〜95重量%者。 接著,就第二發明《茶萃⑫液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本發明中,可使用將萃取用之水自管柱之一方以i次通過 通液至他方之方法,亦可為將特定量之水注入貯槽而循環 之方法。考慮到萃取液之受熱經歷較小而因熱量造成之。。 質下降較小之方面’較好是i次通過方式者。通液方向可:籲 上升流亦可為下降流。 用於萃取之水可為冷水亦可為熱水,例如〇〜㈣,較好 是35〜95°C ’特別好是55〜85<t之水。 又,以管柱之剖面積除以水之供給流量之値即管柱中之 水之線速度為!.〇〜20 0 cm/min,較好是2 〇〜^ 〇
Cm/min,特別好是3.〇〜丨〇.〇 cm/min。線速度過快則茶葉會 壓密而閉塞m線速度過慢,則萃取步驟之時間會 變長’從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以上述線速度除以萃料膨潤之茶葉層之高度之値即 葉層中水之平均滞留時間為〇 5〜15 〇 min,較好是 Η)·〇 min,特別好是〇·9〜8 〇 min。平均滞留時間若過短 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會*充分,若過㈣萃取步 之時間會變長,從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萃取開始前之茶葉裝入高度為3〇〜5〇〇mm,較好是牝 300 mm,特別好是5〇〜2〇〇mm。若裝入高度過高,則茶 層之壓力知失會變大而流速會降低。另外,若裝入高产 95788.doc -13- 1334766 低,則一次之萃取批量會變小,而必須實施多次萃取,故 而作業效率會降低。 本發明中,以萃取液中之⑷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為 0.05〜0.7重量%之方式萃取。濃度未滿〇 〇5重量%則無法製 作上述高濃度地含有兒茶素之容器包裂茶飲料。又,若欲 獲得濃度超過0.7重量%之萃取液則必須將用於萃取之冷水 或熱水之量設為極少量’故而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之萃取率較低,經濟性較差。再者,本發明之萃取液係* 指,以金屬網等茶葉分離板自液中除去茶葉而冷卻至室溫 之液,或繼而以離心分離機或尼龍網除去茶葉之微粉後之 液。 茶萃取液令,含有(B)粒子徑〇.2〜〇 8μιη之水不溶性固形 分。可認為其係以多糖類、蛋白質、矣素等為代表之高分 子物質凝集或結合者。當其較多時則雜味變強,萃取液之 風味較差。若(Α)非聚合物兒茶素類與(Β)粒子徑〇2〜〇8 /un之水不溶性固形分之含有量之比[(β)/(α)]為〇 〇9以下, 則雜味變少’成為清爽之風味。 萃取倍率即(出自管柱之萃取液重量)/(茶葉之裝入重量) 若低,則茶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會變高,但 來自茶葉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會變低,故而經濟 性較低。另外,若萃取倍率過高,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 萃取率會提高,但所獲得之茶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濃度會降低。至於該萃取倍率,考慮到提高來自茶葉之 萃取率改善經濟性,又製造高濃度地含有兒茶素之飲料之 95788.doc -14- 1334766 觀點’該萃取倍率為1〇〜1()(),較好是12〜8G,特別好是15 〜60 〇 本發明方法之萃取處理時間藉由上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之萃取率而決^,社欠通過萃取之情形時為2〜6〇此, 更好是3〜48 11^11’特別好是4〜28111111。 如此獲得之茶萃取液因含有高濃度之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且雜味較少又風味良好,故而可就此或藉由稀釋而作 為容器包裝茶飲料。此時’考慮到獲得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之累積脂肪燃燒促進效果、食用性脂肪燃燒促進效果 '肝 臟尽氧化遺傳基因表現促進效果(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2_326932 號公報)等之方面,較好是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調整為 〇·〇5〜0.5重量%,較好是〇.〇6〜〇5重量%,更好是〇〇7〜〇5 重量%,進而更好是0.08〜0 4重量%,特別好是〇 〇9〜〇 4 重莖%’最好是〇.1〇〜〇_3重量%,又最好是〇 12〜〇 3重量%。 又,考慮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之有效性,較 好是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中所含之兒茶素沒食子酸 鹽、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鹽、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以及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之總稱為沒食子酸鹽體於全非 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比例為35〜100重量。/。,更好是35〜98 重量% ’特別好是35〜95重量%者。 接著’就第三發明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至於茶葉之裝入量’考慮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效 率方面,較好是(管柱之内容積)/(茶葉裝入時容積)比為1〇 〜7·〇,較好是1.0〜3.6,特別好是1.0〜2·6。此處管柱之内 95788.doc -15- 容積為圖1中茶葉保持板5盥6之門夕—隹 ^ 双/、〇之間之谷積。當該比超過7時 則茶葉會浮動,而溢出微粉咬 ▲ 而A雜味成分,故而較好是於茶 葉未浮動之狀態下實施萃取。 " 千取該比越低則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之萃取效率越高。 s用於萃取之水可為冷水亦可為熱水,例如〇〜机,較好 是35〜95t,特別好是55〜95t之水。又,亦可於用於萃 取之冷水或熱水中添加抗壞血酸納等有機酸或有機酸鹽 類》 本發明中’將萃取用之水自管柱下方通液至上方。藉由 將K自下方通液至上方,水之流動方向與施加於茶葉之重 力方向相反,故而茶葉不會壓密或閉塞。故而可進行高流 速短日守間處理,並提高風味與生產性。通液亦可使用將 特定量之熱離子交換水注入貯槽而循環供給之方法,但較 好是液之熱經歷較少之1次通過方法。 萃取倍率,即管柱1通道方法之情形時,(出自管柱之萃 取液重量)/(茶葉裝入重量)若過大,則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 萃取率會變高’但獲得之茶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之渡度會變低,另外,若萃取倍率過低,則獲得之茶萃取 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會提高,但非聚合物兒茶素 類之萃取率會降低,至於該萃取倍率,考慮到獲得非聚合 物兒茶素類濃度為〇.〇5〜〇.7重量%之風味良好之茶萃取液 之觀點,該萃取倍率為12〜70,較好是15〜65,特別好是 20~ 60 〇 本發明中以藉由上述式計算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 95788.doc -16- 1334766 率為40〜100%之方式萃取。該萃取率未滿40%時’則為了 獲得高濃度地含有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茶萃取液,必須大 f茶某,故而經濟性較差。 本發明方法之萃取處理時間藉由上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之萃取率而決定,於1次通過萃取之情形時為2〜60 , 更好是3〜48 min,特別好是4〜28 min。 本發明方法中’獲得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0.05〜〇.7重 量%之茶萃取液。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未滿〇 〇5重量% _ 時’無法利用於製造高濃度地含有兒茶素之飲料。又,告 宙 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超過〇. 7重量%時,則即使稀釋為低 濃度,風味亦會降低。 如此獲得之茶萃取液因含有〇.〇5〜〇7重量%之高濃度非 . 聚合物兒余素類,且無雜味又風味良好,故而可就此或藉 由稀釋而作為容器包裝茶飲料。此時,考慮到獲得非聚合 物兒氽素類之累積脂肪燃燒促進效果、食用性脂肪燃燒促 進效果、肝臟/3氧化遺傳基因顯現促進效果(日本專利特開籲 2002-326932號公報)等之方面,較好是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 度調整為0.05〜〇.5重量%,較好是〇 〇92〜〇 4重量%,更好 是0.11〜0.3重量%,特別好是〇 12〜〇 3重量%。 又,考慮到非聚合物兒茶素類之生理效果之有效性,較 好是本㈣之容器包裝茶飲料申所含之兒茶素沒食子酸 鹽、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鹽、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以及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鹽之總稱為沒食子酸鹽體於全非 聚合物兒茶素類中之比例為35〜1〇〇重量%,更好是35〜98 95788.doc •17- ^34766 重量%,特別好是35〜95重量%者。 如此製造之茶萃取液(包含第一至_ 釋而殖第二發明)直接或經稀 真充之本發明容器包裝苓飲 而易飲用,# Α έ 、 因添加告澀味抑制劑 是環=Γ 作為所制之苦溫味抑制劑,較好 α :精。至於環糊精,可使環糊精以及分支 較好糊精°環掏精於飲科中含有請5〜G.5重量%, 季乂好疋含有0.01〜0.3重量%。
^明之容器包裝茶飲❹,配合茶由來之成分,作為 、處方上添加之成分,可單獨使用或併用抗氧化劑、香 龄、各種酯類、有機酸類、有機酸鹽類、無機酸類、無機 夂鹽類、無機鹽類、色素類、乳化劑、保存料、調味料、 甜味料1味料、橡皮糖、油、維他命、胺基酸、果汁精 :類、蔬菜精華類、花蜜精華類、pH調整劑、品質安定劑 等添加劑而添加。
b考慮到味道(風味)以及兒茶素類之安定性之方面,較好 疋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之PH值於25°C為3〜7,較好是4 〜7,特別好是5〜7。 本發明容器包裝茶飲料,就用以獲得累積體脂肪燃燒促 進、食用性脂肪燃燒促進以及肝臟0氧化遺傳基因表現促進 之效果而言,成人每曰之攝取量,作為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為300 mg以上,較好是45〇 mg以上,更好是5〇〇 以上。 又具體的是藉由攝取一瓶飲料483 mg、555 mg以及9〇〇 mg 等而確認有抗肥胖效果或内臟脂肪減少效果(日本專利特 開 2002·326932號公報)。 95788.doc -18- 1334766 因此於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中,至於成人每日之攝 取量,作為非聚合物兒茶素類可為300 mg以上,較好是450 mg以上,更好是500 mg以上,較好是保持每日之必要攝取 量。可將其填充於容量350〜500 mL之容器,作為容器包裝 飲料而攝取。 用於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之容器,可以與一般飲料 相同般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為主成分之成形容器 (即PET瓶)、金屬罐、複合有金屬箔或塑膠薄膜之紙容器、籲 瓶等之通常形態而提供。此處之容器包裝茶飲料係指可未 稀釋而飲用者。 本發明之容器包裝茶飲料可於填充入例如金屬罐般之容 器後,於可加熱殺菌之情形時以食品衛生法令規定之殺菌 條件下製造,但就如PET瓶、紙容器般之無法蒸餾殺菌者而 言,可採用事先以與上述同等之殺菌條件例如蒸餾式熱交 換器等於高溫短時間殺菌後,冷卻至固定溫度,而後填充 i 於容器等之方法。又於無菌狀態下,亦可於已填充之容器 中添加其他成分而填充。進而,亦可實施於酸性狀態下加 熱殺菌後,於無菌狀態下將pH值恢復至中性之操作,或實 施於中性下加熱殺菌後,於無菌狀態下將pH值恢復至酸性 等之操作。 實施例 兒茶素類之測定 將以過濾片(0.8 μιη)過濾後接著以蒸餾水稀釋而裝於容 器之飲料,使用島津製作所製之高速液相層析儀(型式 95788.doc • 19· S CL-10 Avp),安裝十八院基導入液相層析儀用帕克德管柱 L -管柱TM ODS (4.6 ππηφχ250 mm :財團法人化學物質評價 研究機構製),於管柱溫度35°C下藉由梯度法而實施。移動 相A液為含有0.1 mol/L醋酸之蒸餾水溶液,B液為含有0.1 mol/L醋酸之乙腈溶液,以流量1.0 mL/分輸送溶液。再者, 梯度條件如下所示。 時間 Α液 B液 0分鐘 97% 3% 5分鐘 97% 3% 37分鐘 80% 20% 43分鐘 80% 20% 43.5分鐘 0% 100% 48.5分鐘 0% 100% 以試料注入量為10 /xL、UV檢測器波長為280 nm之條件 實施。 咖啡因之測定 於上述兒茶素類之測定時同時定量。咖啡因之保持時間 為27.2分鐘。 粒子徑0.2〜0.8 μπι之水不溶性固形分之測定 將茶萃取液以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成為0.05重量%之 方式以離子交換水稀釋,將以孔徑0.8 μιη之過濾膜過濾而 獲得之液100 g以孔徑0.2 /xm之millipore公司製造之全孔過 濾膜(直徑90 mm)抽氣過遽,根據孔徑0.2 μπι之過濾片之初 期乾燥重量與過濾後之乾燥重量之差以及過濾中使用之稀 95788.doc -20- 1334766 釋萃取液量計算稀釋萃取液中 狀τ之水不溶性固形分量,將其 乘以稀釋倍率求得卓取液中夕^ 甲之水不溶性固形分量。過濾片 於10 5 C乾無3小時後,於官、、a + 至,现之乾燥器内冷置1小時,求得 十亙量値(mg/L)。 萃取裝置 使用如圖1所不之萃取裝置製造茶萃取液。萃取用之水藉 由泵1通過離子交換水加熱用熱交換器2得以加熱,自萃取 管柱3之下方向上方通液或自上方向下方通液。茶葉4裝入· 萃取管柱中之茶葉保持板(下)6與茶葉保持板(上)5之間。萃 取液介以萃取液冷卻用熱交換器7回收至萃取液回收貯槽 8。萃取裝置只要為可將茶葉保持於管柱狀之茶葉充填室内 之機構即可》 實施例1 本發明品1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〇〇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川 咖、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机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以0.50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门度為75 mm,線速度為13.0 cm/min ,平均滞留時間為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 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6〇倍時結束通液,均勻 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2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85t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95788.doc 1334766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滞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4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3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250 mm)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 上方以0_50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下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13.0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 3 · 1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 °C以下。於 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 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1 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4320 g與宮崎產之綠茶葉144 g放入捏合機中,攪拌萃取5分鐘。其後藉由茶葉分離板自 _ 萃取液除去茶葉,以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均勻混合 所獲得之萃取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2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 °C以下。於萃取 95788.doc -22- 1334766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ίο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3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40°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117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4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3 7 mm)内,將加熱至9 5 °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 °C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5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 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將萃取條件、獲得之萃取液之Brix、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濃度、咖_因濃度、咖弓卜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以及萃取 率之結果示於表1。 95788.doc -23- 1334766 表1 萃取溫度°匚 萃取 倍率 Brix 兒茶素 濃度 重量% 咖啡因 濃度 重量% 咖啡因 /兒茶 素 兒茶素 萃取率 % 原料茶葉 11.95 2.61 0.218 本發明品1 65 60 0.80 0.185 0.042 0.229 92.6 2 85 40 1.26 0.294 0.064 0.219 98.4 3 65 30 1.44 0.338 0.079 0.234 84 7 比較品1 65 30 1.04 0.242 0.063 0.259 53.8 2 65 10 2.01 0.465 0.118 0.254 38.9 3 4 40 117 0.34 0.077 0.019 0.244 74 2 95 5 5.02 1.170 0.316 0.270 48.8 本發明品1〜3之茶萃取液中,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比右為原料茶葉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之丨丨〇%以 下則接近天然組合。比較品丨〜4中獲得之茶萃取液中之任 一者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皆超過原料茶葉之咖 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之110%,故而為偏離天然組合 者。 實施例2 將實施例1中獲得之本發明品i〜3之茶萃取液根據必要 以離子交換水稀釋,以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為0 05〜 0.338重量%之方式調整,製造pET包裝綠茶飲料。獲得之 飲料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皆接近於原料茶葉之 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且風味良好。 實施例3 本發明品4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65。〇之離子交換水3〇〇〇 ^ 95788.doc 1334766 自管柱下方以0.5 L/min之速度15分鐘循環通液至上方。此 . 時,初期之茶葉裝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13.0 cm/min, 平均滯留時間為1.1 min。萃取液以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 25°C以下,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5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3 7 mm)内,將加熱至8 5 °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❿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滞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2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6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40°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 入高度為75 mm,線速度為6.5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2.2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8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7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250 mm)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上方以0.2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下方。此時,初期之茶葉裝 95788.doc -25· 1334766 入尚度為75 mm,線速度為5.2 cm/min,平均滯留時間為3_8 min。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Μ。〇以下。於萃取 液之重置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5〇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 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5 將靜岡產之綠茶葉5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6rc之離子交換水25〇〇 g 自管柱上方以0.5 L/min之速度15分鐘循環通液至下方。此 · 時,初期之余葉裝入高度為35 mm,線速度為13 〇 , 平均滞留時間為0.8 min。於管柱β以傾斜紫翼以2〇 r/論 之速度攪拌。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〇以 下’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 比較品6 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432〇 g與宮崎產之綠茶葉144 g放入捏合機中,㈣萃取5分鐘。錢藉由㈣分離板自 萃取液除去茶葉,以熱交換器冷卻至说以下,均句混合 _ 而貫施分析。 β將獲得之茶萃取液以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度成為〇〇5重 量%之方式以離子交換水稀釋,藉由四名專業美食家評價 風味。 (評價標準) ◎:無雜味且風味非常良好。 〇 :雜味較少且風味良好。 △:有雜味且風味略為不良。 95788.doc •26- 1334766 將萃取條件、獲得之萃取液之Brix、非聚合物兒茶素類 濃度、0.2〜0.8 jiim之水不溶性固形分量以及風味之評價結 果示於表2。 表2 溫 萃 通 液 Brix 非聚合 0.2 〜0.8 (B)/(A) 風味 度 取 方法 物兒茶 μπι水不 (mgyi)/ °C 倍 素類濃 溶性固 (mg/L) 率 度重量 形 分 % mg/L 65 30 上 升 1.15 0.268 89.4 0.033 ◎ 本發明品4 流 回 流 85 20 上 升 1.70 0.441 220.7 0.050 ◎ 流 1 次 通 過 40 80 上 升 0.45 0.100 22.0 0.022 ◎ Z: 流 1 0 次 通 過 65 50 下 降 0.88 0.201 78.4 0.039 ◎ η 流 1 / 次 通 過 65 50 下 降 0.78 0.178 176.2 0.099 Δ 比較品5 流 攪 拌 循 環 /: 65 30 捏 合 1.00 0.232 234.3 0.101 Δ 0 機 本發明品4〜7之茶萃取液中之任一者,皆(A)非聚合物兒 茶素類濃度與(B)粒子徑0.2〜0.8 μιη之水不溶性固形分之 含有量之比[(Β)/(Α)]為0.09以下,無雜味且清爽,風味良 好。另外,比較品5〜6之茶萃取液有雜味,且風味略為不 95788.doc -27- 1334766 良。 實施例4 本發明品8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85。(: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rn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 °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篁之7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9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里之6〇倍Ν'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10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本發明品8中使用之管柱 内’將加熱至8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下方以0.25 L/min之 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〇 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15倍時結束通 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11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本發明品8中使用之管柱 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下方以0.25 L/min之 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C 95788.doc -28· 1334766 ;卒取液之重虿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2〇倍時結束通 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7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本發明品8^使用之管柱 内,將加熱至9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下方以〇 25 L/min之 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交換器冷卻至25 、下於萃取液之重篁成為裝入茶葉重量之1〇倍時結束通 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8 將加熱至651之離子交換水4320 g與宮崎產之綠茶葉144 g放入捏合機中,攪拌萃取5分鐘。其後藉由茶葉分離板自 萃取液除去茶葉’以熱交換器冷卻至25〇C以下。獲得3845 g 之液’將其均勻混合實施分析。 就獲得之茶萃取液藉由四名專業美食家評價風味。 (評價標準) ◎:無雜味且風味非常良好。 〇 :雜味較少且風味良好。 △.有雜味且風味略為不良。 X:缺乏新鮮味且風味較差。 將萃取條件、獲得之萃取液中之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 度、萃取率以及風味之評價結果示於表3。 95788.doc 1334766 表3 溫度°C 萃取 倍率 倍 處理 時間 min 非聚合物兒 茶素類濃度 重量% 兒茶素萃取 率% 風味 本發明8 85 70 28 0.171 100 〇 9 65 60 24 0.168 84.4 ◎ 10 85 15 6 0.533 66.9 ◎ 11 65 20 8 0.348 58.2 ◎ 比較品7 95 10 4 0.784 65.6 X 8 65 30 5 0.175 39.1 △ 本發明品8〜11之茶萃取液中兒茶素濃度及萃取率較 高’雜味較少且風味良好。比較品7之茶萃取液缺乏新鮮味 且風味較差。比較品8之茶萃取液中兒茶素萃取率較低,雜 味較多且風味較差。 實施例5 如表4所示,將萃取溫度以及流速設為固定,使茶葉之裝 入容積變化’討論萃取效率。就所獲得之茶萃取液以與實 施例4相同之方式實施評價。將結果示於表4。 本發明品12 將呂崎產之綠茶葉1〇〇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高度100 mm)内,將加熱至65艺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父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里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13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〇 mm '高度137 mm)内,將加熱至65。〇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枉 95788.doc -30.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量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14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92 mm)内,將加熱至65 °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釀造茶葉重 量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本發明品15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100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274 mm)内,將加熱至65 °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C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量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比較品9 將宮崎產之綠茶葉32 g填充於密閉型萃取管柱(内徑70 mm、高度192 mm)内,將加熱至65°C之離子交換水自管柱 下方以0.25 L/min之速度通液至上方。萃取液藉由之後之熱 交換器冷卻至25t以下。於萃取液之重量成為裝入茶葉重 量之30倍時結束通液,均勻混合貯槽内之液,實施分析。 95788.doc -31 - 1334766 表4 溫度 °C 流速 L/min 本發明品 12 65 0.25 13 65 0.25 14 65 0.25 — 15 65 0.25 比較品9 65 0.25 u/ 1.71 2.40 3.43 ^50* 管柱内 容積/茶萃取倍 葉裝入 率倍 時容積 物類量 I合素重丨 聚茶度^ 非兒濃 兒茶素 萃取率風味 % ο ο ο ο 3 3 3 3 301 7 0 0 8 ο 0 6 0 3 3 2 2 • · · · ο ο ο ο 76 77.1 75.3 65.3 52.2 19.3 1 2 3 如本發明品12〜15所示,於(管柱之内容積)/(茶葉裝入時 容積)比為1_0〜3.6,特別好是…〜26之情形時可獲得非聚 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效率較高且風味良好之茶萃取液。 將實施例4中獲得之本發明品8〜u以及上述本發明品^ 〜15之茶萃取液根據必要加以稀釋,獲得非聚合物兒茶素 濃度0.05〜0.5重量%(PET瓶裝茶飲料。獲得之飲料皆為絲 茶風味良好之茶飲料。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密閉型管柱萃取機之萃取方法 之概略圖。圖1中1係表示泵,2係表示離子交換水加熱用交 換,3係表示密閉型萃取管柱,4係表示茶葉,$係表示茶 葉保持板(上),6係表示茶葉保持板(下),7係表示萃取液冷 卻用熱父換器’ 8係表示萃取液回收貯槽。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泵 離子交換水加熱用交換器 密閉型萃取管柱 95788.doc
•32- 茶葉保持板(上) 茶葉保持板(下) 萃取液冷卻用熱交換器 萃取液回收貯槽

Claims (1)

1334/00 第093127032號專利申請案 ----- 頁 中文申J專概_換本(99,贤州日料)正替換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 2. 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其係將茶葉放入管柱型之萃 取機,於萃取俾 。 。车為15〜80之條件下’連續供給45。〇〜 95 C之熱水並排出萃取液,且該茶萃取液中來自茶葉之非 聚合物兒茶素類之萃取率為75〜1〇〇%。 如凊求項1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其係自管柱 上方供給熱水。 之下方向 3. 如請求項1或2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其中獲得之茶萃 取液中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為包含於原料茶葉 中之咖啡因/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比之1〇〇〜u〇%。 4. 如請求項1或2之茶萃取液之製造方法,其中茶葉為 个才、 葉。 5. 一種容器包裝茶飲料’其係由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 方法獲得之茶萃取液直接獲得、或藉由稀釋獲得。 6. 如請求項4之容器包裝茶飲料’其中非聚合物兒茶素類濃 度為0.05〜〇.5重量%。 95788-990809.doc
TW093127032A 2003-09-12 2004-09-07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TWI33476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0974A JP3898678B2 (ja) 2003-09-12 2003-09-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3414873A JP4153415B2 (ja) 2003-12-12 2003-12-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3414872A JP3629489B1 (ja) 2003-12-12 2003-12-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8681A TW200518681A (en) 2005-06-16
TWI334766B true TWI334766B (en) 2010-12-21

Family

ID=3413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032A TWI334766B (en) 2003-09-12 2004-09-07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44378B2 (zh)
EP (3) EP1514476B1 (zh)
KR (1) KR101126010B1 (zh)
CN (1) CN1593176B (zh)
DE (1) DE602004012812T2 (zh)
TW (1) TWI334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583C (zh) * 2000-11-17 2005-09-07 花王株式会社 包装的饮料
EP2659791B1 (en) * 2002-10-28 2017-08-02 Kao Corporation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JP3590051B1 (ja) * 2003-07-30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TWI334766B (en) 2003-09-12 2010-12-21 Kao Corp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EP1695630B1 (en) * 2003-12-18 2011-06-22 Kao Corporation Bottled beverage
EP1891862B1 (en) * 2006-07-24 2012-04-18 Unilever PLC Beverage precursor
WO2008139725A1 (ja) * 2007-05-08 2008-11-20 Kao Corporation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US9022041B2 (en) * 2009-08-31 2015-05-05 Rodney Masri Tea based smoking product
CN102038050B (zh) * 2009-10-20 2013-10-02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产品
CN101933547A (zh) * 2010-07-16 2011-01-05 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102326A (ko) * 2014-02-28 2015-09-07 (주)아모레퍼시픽 카테킨 프리 차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05580932B (zh)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US10399006B2 (en) * 2015-03-17 2019-09-03 California Extraction Ventures, Inc. Catalyzing pressure wave ext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25635A4 (en) * 2016-10-17 2020-06-10 Bk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VACUUM EXTRACTION OF COLD BREWED BEVERAGES
CN110035664B (zh) 2016-11-29 2022-11-18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US11154157B2 (en) * 2017-08-18 2021-10-26 Starbucks Corporation Extraction cell
CN109709236A (zh) * 2019-03-14 2019-05-03 五邑大学 一种乌龙茶的鉴定方法
CN110787299A (zh) * 2019-11-06 2020-02-14 王京杭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81618B1 (ko) * 2020-12-16 2022-12-27 오수남 가압형 역방향 커피 추출 장치
CN114391590A (zh) * 2022-01-21 2022-04-26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萃取液、其制备方法及茶饮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4566A (en) 1954-09-09 1958-05-07 Transcontinental Dev Company T Improvements in the production of tea concentrates
US2963368A (en) * 1958-05-28 1960-12-06 Kwik Kafe Coffee Processors Of Method of producing a tea concentrate
US3492126A (en) * 1966-11-09 1970-01-27 Maryland Cup Corp Soft-frozen whipped aqueous extract concentrate of coffee or tea
GB1518794A (en) * 1974-09-17 1978-07-26 Dej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Co Tea extract
JPS59119182A (ja) 1982-12-27 1984-07-10 Toshiba Corp 復水器
JP2519443B2 (ja) * 1987-01-23 1996-07-31 リ−ド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複合多糖類、該複合多糖類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血糖降下剤、糖尿病予防薬及び健康食品
CH680854A5 (zh) * 1990-05-09 1992-11-30 Nestle Sa
JPH07108182B2 (ja) 1992-12-14 1995-11-22 株式会社静岡カフェイン工業所 濃厚飲用茶液の製造法
AU685073B2 (en) 1992-12-22 1998-01-15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cold water soluble and chill stable ready to drink tea, and product
JP3484612B2 (ja) 1993-07-12 2004-01-06 株式会社ニッセー 茶類等の抽出方法並びに装置
JPH11103777A (ja) * 1997-10-01 1999-04-20 Asahi Inryo Kk 茶類等の抽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525041B2 (ja) 1997-10-09 2004-05-10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JP3452805B2 (ja) 1998-08-06 2003-10-06 株式会社日本サンガリアベバレッジカンパニー 茶抽出方法
JP2001204386A (ja) * 2000-01-24 2001-07-31 Kirin Beverage Corp 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668408B2 (ja) * 2000-04-05 2005-07-0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217583C (zh) * 2000-11-17 2005-09-07 花王株式会社 包装的饮料
JP3756438B2 (ja) 2001-03-02 2006-03-15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890684B2 (ja) 2001-05-02 2012-03-07 株式会社Mrd パチンコ遊技機
JP3403400B1 (ja) * 2001-09-28 2003-05-0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590027B2 (ja) 2002-01-29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飲料の製造法
JP3593108B2 (ja) 2002-02-05 2004-11-24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フレーバーの製造法
KR100966439B1 (ko) * 2002-02-05 2010-06-28 가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녹차 폴리페놀의 제조방법
TWI334766B (en) 2003-09-12 2010-12-21 Kao Corp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3528A2 (en) 2007-01-17
EP1741343A2 (en) 2007-01-10
EP1514476A1 (en) 2005-03-16
DE602004012812T2 (de) 2009-05-07
TW200518681A (en) 2005-06-16
EP1741343A3 (en) 2007-01-17
DE602004012812D1 (de) 2008-05-15
US7544378B2 (en) 2009-06-09
EP1514476B1 (en) 2008-04-02
EP1743528A3 (en) 2007-01-24
KR101126010B1 (ko) 2012-03-19
KR20050027054A (ko) 2005-03-17
CN1593176B (zh) 2011-02-09
CN1593176A (zh) 2005-03-16
US20050084574A1 (en)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4766B (en)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TWI361047B (en) Packaged, tea-based beverages
JP6539377B2 (ja) 容器詰飲料
JP3981108B2 (ja) 茶系飲料
JP2012019708A (ja) 半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JP4153415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3629489B1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4002290B2 (ja) 飲料の製造方法
JP3730243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3798401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4464337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3898678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10246484A (ja) 容器詰焙じ茶飲料及びその製法、並びに高カテキン焙じ茶飲料の苦・渋み改善方法
JP4516014B2 (ja) 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4884346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5285364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4504870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4630095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7015630B2 (ja) 活性炭及び茶重合ポリフェノールを含有する飲料
WO2012008267A1 (ja) 茶系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78499B2 (ja) 茶系飲料用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4641258B2 (ja) 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4676876B2 (ja) 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2008295303A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9095258A (ja)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