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3176A -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3176A
CN1593176A CNA2004100747073A CN200410074707A CN1593176A CN 1593176 A CN1593176 A CN 1593176A CN A2004100747073 A CNA2004100747073 A CN A2004100747073A CN 200410074707 A CN200410074707 A CN 200410074707A CN 1593176 A CN1593176 A CN 1593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tealeaves
polymer
tea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47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3176B (zh
Inventor
山田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209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986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148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534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148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629489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9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3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提取液的容器装茶饮料,该方法通过将茶叶装入柱型提取机,一边连续供给冷水或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得到由茶叶中提取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很高,且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接近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的异味少、风味好的茶提取液。

Description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味好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该茶提取液的容器装茶饮料。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调制容器装茶饮料所用的茶提取液,一般是在一种被称为揉搓机的开放式提取槽内投放茶叶和加热过的提取水,搅拌后通过抽出提取液的方法制造而成。用热水提取茶叶时,茶叶所含成份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比咖啡因更难被提取。因此,由这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比例高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虽然可以通过延长搅拌时间或提高温度等严格控制提取条件来增高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使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比例接近于原料茶叶,但同时也引起了风味受损的问题。
此外,获得风味良好的茶提取液的方法还有,在铺有金属网的茶提取容器内堆积茶叶,一边从上面注入除去了溶解氧的0~36℃的水,一边从茶叶下方取出提取液,冷却至-1~6℃除去析出物的方法(日本特开2000-50799号公报);以及向茶叶中注入其2~3倍的水,浸润数分钟,再注入2~5倍的80~95℃的热水,洗提饮用成份,形成5~10Brix%的洗提液,制成浓饮用茶液的方法(日本特开平6-178651号公报)。
然而,日本特开2000-50799号公报所述方法因其提取温度低,使得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由茶叶中的提取率也很低,制造容器装茶饮料时的经济效益差。而日本特开平6-178651号公报所述方法因其以得到浓提取液为目的,所以需在提取液极少的状态下进行提取,导致茶叶中所含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降低,制造容器装茶饮料的经济效益降低。且使得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比例高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
另一方面,现有的使用揉搓机的开放式提取槽的茶提取液制造方法,不仅存在提取作业时蒸汽由提取槽中逸出导致作业环境恶化,而且还存在因茶香成份挥发和氧化导致品质下降等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使用封闭式提取槽,从提取槽下部吹送不活泼气体以达到搅拌效果的方法(日本特开平7-23714号公报);以及向封闭式提取槽中注入茶叶和提取水,从提取槽中提取出茶叶中的提取物,将从提取水中浸出的提取液取出到提取槽外的提取方法,在该方法中,使一度被提取到提取槽外的提取液再度回流到提取槽后再提取(特开平11-103777)。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为提高提取效率需要升温或延长时间,引起味道变差等问题。且由于提取槽内的茶叶浮动,易于导致出现茶叶末和异味成份,造成味道变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它通过向柱型提取机中加入茶叶,一边连续供给45~95℃的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使得由茶叶中提取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收率达到75~100%。
并且,本发明提供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被用作或经稀释得到容器装茶饮料。
第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它通过向柱型提取机中加入茶叶,一边连续供给冷水或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得到含有以下成份(A)和(B)的茶提取液,其中,(A)为非聚合物儿茶酸类0.05~0.7重量%,(B)为粒径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且(B)和(A)的含量比[(B)/(A)]在0.09以下。
并且,本发明提供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被用作或经稀释得到容器装茶饮料。
第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它使茶叶灌装量达到(柱内容积)/(茶叶灌装时的容积)之比为1.0~7.0,向灌装了茶叶的封闭式柱型提取机中由下至上地通入冷水或热水,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提取率为40~100%,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为0.05~0.7重量%。
并且,本发明提供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被用作或经稀释得到容器装茶饮料。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封闭式柱型提取机的提取方法的示意图。图1中的1是泵,2是离子交换水加热用交换器,3是封闭式提取柱,4是茶叶,5为茶叶保持板(上),6为茶叶保持板(下),7为提取液冷却用热交换器,8是提取液回收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高、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比例接近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异味少、风味好的茶提取液的方法及使用该茶提取液的容器装茶饮料。
本发明人发现,当采用将茶叶装入柱型提取机的一边连续供给45~95℃的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的茶提取法进行提取,使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达到75~100%时,则可以降低提取液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比率,得到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近似的提取液。并发现,这种茶提取液风味好,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得到含有高浓度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容器装茶饮料。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当采用通过向柱型提取机中加入茶叶,一边连续供给冷水或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的茶提取法,使(A)非聚合物儿茶酸类0.05~0.7重量%和(B)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的含量比[(B)/(A)]在0.09以下时,则所得提取液异味少、风味好。并发现,该茶提取液可直接被用作或经稀释后得到含有高浓度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容器装茶饮料。
本发明人还发现,当使茶叶灌装量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封闭式柱型提取机,由下至上地通入提取用水或热水,并设定较高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将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控制在0.05~0.7重量%的高浓度的一定范围时,即可在短时间内得到风味良好的茶提取液。并发现,该茶提取液风味好,可直接用作或经稀释得到含有高浓度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容器装茶饮料。
本发明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是指,儿茶酸、棓儿茶酸、儿茶酸棓酸酯、棓儿茶酸棓酸酯等非表体儿茶酸类及表儿茶酚、表棓儿茶酚、棓酸表儿茶酯、棓酸表棓儿茶酯等表体儿茶酸类的总称。
本发明所用的茶叶有,由山茶属,例如冬虫夏草及C.assaimica,薮北属或其他杂交属得到的茶叶制成的煎茶、玉露、点茶等绿茶类;有统称为乌龙茶的铁观音、复合乌龙、黄金桂、武夷岩茶等半发酵茶;有被称为红茶的大吉岭茶、阿萨姆茶、斯里兰卡茶等发酵茶。其中特别优选为绿茶。
在本发明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中,柱型提取机采用如图1所示的封闭式提取柱。向该提取柱3中灌装茶叶4。通过使用封闭式提取柱,能够充分回收香味成份。
首先,说明第1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提取用水从柱的一端一次性通到另一端的方法与将定量的水装入罐中循环的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液受热过程短、因受热引起品质降低的程度少等优点。液体流通方向既可以是上升流,也可以是下降流。
提取用水的温度优选为45~95℃,更优选为50~85℃,特别优选为60~80℃。如果温度低于45℃,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升高,需要有大量的水,且提取时间延长,所以导致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差。
此外,用供水流量除以柱的横截面积所得值,即柱中的水的线速度优选为1.0~20.0cm/min,更优选为2.0~15.0cm/min,特别优选为3.0~10.0cm/min。线速度过大时,茶叶会被压实导致堵塞。而另一方面,如果线速度过低,会导致提取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
用提取时膨润的茶叶层高度除以上述线速度的值,即茶叶层中的水的平均滞留时间优选为0.5~15.0min,更优选为0.7~10.0min,特别优选为0.9~8.0min。平均滞留时间过短,则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不充分,而过长则使提取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
提取开始前茶叶的灌装高度优选为30~500mm,更优选为40~300mm,特别优选为50~200mm。灌装高度过高会导致茶叶层压力损失大,流速降低。而另一方面,灌装高度过低,会使1次性批量提取量减少,需要实施多次提取,因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提取倍率即(从柱中流出的提取液重量)/(茶叶的灌装重量)的比值低时,则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升高,但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并没有升高。另一方面,抽出倍率过高,则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升高,但所得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又会降低。所以,为提高茶叶中的提取率和经济效益,以及制造含有高浓度儿茶酸的饮料,提取倍率优选为10~100,更优选为15~80,特别优选为20~60。
在本发明中,为计算出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需要检查茶叶中所含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总量。当向柱中灌装茶叶,通入85℃的离子交换水时,柱出口处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和咖啡因的浓度初期较高,然后逐渐下降,当抽出倍率达到70时,浓度为0,由此确认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和咖啡因全部被洗提出来。以此时罐内所得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为X(重量%)。各条件下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按下式计算:(Y×提取倍率/(X×70))×100,在此,Y表示各条件下的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重量%)。式中,分母表示每单位茶叶量所含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总量。在本发明中,提取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达75~100%,提取率未满75%,则提取液中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将高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在此,茶叶所含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总量会随着原料茶叶的种类、产地、年限而变化,也可通过预备提取试验来测定。
如上所述,用提取柱法在85℃下通过液体直至提取倍率达到70时,判定罐内所得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之比与原料茶叶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重量比)是否相等。在本发明中,提取时,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为原料茶叶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的100~110%。在现有的提取方法中,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比咖啡因更难以提取,因此该比值会高于110%,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成偏离更远。而由本发明得到的茶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重量比)优选为原料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的100~110%,更优选为100~108%,特别优选为100~105。
本发明的方法的提取处理时间是由上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决定的,而在1次性提取时,该时间优选为2~60分钟,更优选为3~48分钟,特别优选为4~28分钟。
由于这样得到的茶提取液,从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高,而且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与原料茶叶的天然组分接近,异味少、味道好,可直接或稀释后制成容器装茶饮料。此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调整为0.05~0.5重量%,优选为0.06~0.5重量%,更优选为0.07~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8~0.4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09~0.4重量%、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3重量%,特别优选为0.12~0.3重量%,因为这样能达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蓄积脂肪燃烧促进效果、食致脂肪燃烧的促进效果、肝脏β氧化遗传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特开2002-326932号公报)等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的儿茶酸棓酸酯、棓酸表儿茶酯、棓儿茶酸棓酸酯及棓酸表棓儿茶酚所组成的总称为棓酸体的物质在所有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中所占比例为35~100重量%,优选为35~98重量%,更优选为35~95重量%之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生理效果将很有效。
以下说明第2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可采用将提取用水从柱的一端一次性通到另一端的方法,也可采用将定量的水装入罐中循环的方法。一次性通过法具有提取液受热过程短,因受热引起品质降低的程度少等优点,而提取液流通方向既可以是上升流,也可以是下降流。
提取用水可用冷水或热水,例如可用0~95℃水温的水,优选为35~95℃,更优选为55~85℃。
并且,用供水流量除以柱的横截面积所得值,即柱中的水的线速度优选为1.0~20.0cm/min,更优选为2.0~15.0cm/min,特别优选为3.0~10.0cm/min。线速度过大时,茶叶会被压实而导致堵塞。而另一方面,线速度过低会导致提取工艺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
用提取时膨润的茶叶层高度除以上述线速度的值,即茶叶层中的水的平均滞留时间优选为0.5~15.0min,更优选为0.7~10.0min,特别优选为0.9~8.0min。平均滞留时间过短,则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不充分,而过长则使提取时间延长,作业效率降低。
提取开始前的茶叶的灌装高度优选为30~500mm,更优选为40~300mm,特别优选为50~200mm。灌装高度过高会导致茶叶层压力损失大,流速降低。而当灌装高度过低,会使1次性批量提取量减小,需要实施多次提取,因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在本发明中,提取时,使提取液中的(A)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7重量%。当浓度小于0.05重量%时,无法制成上述含高浓度儿茶酸的容器装茶饮料,而如果为得到浓度超过0.7重量%的提取液,提取所用冷水或热水量就必须非常少,茶叶中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会很低,经济效益差。本发明的提取液是指,用金属筛网等茶叶分离板除去溶液中的茶叶并冷却至室温的液,或指在此基础上继续用离心机或尼龙筛网除去茶叶微粉后所得的液体。
茶提取液中含有(B)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该固体成份被认为是以多糖类、蛋白质类、皂角甙等为代表的高分子物质的凝集物或结合物。这种物质越多,异味越强,提取液的风味越差。(A)非聚合物儿茶酸类和(B)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的含量比[(B)/(A)]在0.09以下时异味较少,味道纯正。
提取倍率即(从柱中流出的提取液重量)/(茶叶的灌装重量)的比值低时,则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升高,但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降低,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抽出倍率过高,则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升高,但所得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又会很低。所以,为提高茶叶中的提取率和经济效益,以及制造含有高浓度儿茶酸的饮料,提取倍率优选为10~100,更优选为12~80,特别优选为15~60。
本发明的方法的提取处理时间是由上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决定的,而在1次性提取时,该时间优选为2~60分钟,更优选为3~48分钟,特别优选为4~28分钟。
由于这样得到的茶提取液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且异味少、味道好,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制成容器装茶饮料。此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调整为0.05~0.5重量%,优选为0.06~0.5重量%,更优选为0.07~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8~0.4重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09~0.4重量%、再进一步优选为0.10~0.3重量%,特别优选为0.12~0.3重量%,因为这样能达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蓄积脂肪燃烧促进效果、食致脂肪燃烧的促进效果、肝脏β氧化遗传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特开2002-326932号公报)等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的儿茶酸棓酸酯、棓酸表儿茶酯、棓儿茶酸棓酸酯及棓酸表棓儿茶酯所组成的总称为棓酸体的物质在所有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中所占比例为35~100重量%,优选为35~98重量%,更优选为35~95重量%之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生理效果将很有效。
以下说明第3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法。
考虑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效率,茶叶的灌装量优选为,(柱的内容积)/(茶叶的灌装容积)之比为1.0~7.0,更优选为1.0~3.6,特别优选为1.0~2.6。在此,柱的内容积是指图1中茶叶保持板5和6之间的容积。当该比大于7时,茶叶会产生浮动,会出现微粉和异味,因此应在保持茶叶不浮动的状态下提取,并且该比例越低,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效率就越高。
提取用水既可为冷水,也可为热水,例如0~95℃水温的水,优选为35~95℃,更优选为55~85℃。另外,可在提取用冷水或热水中添加抗坏血酸钠等有机酸或有机盐类。
在本发明中,提取用水由柱下方流向上方,通过使水由下至上流动,则由于水流方向与茶叶所受重力方向相反,从而避免出现茶叶压实堵塞的情况。因此,可实现高流速、短时间的处理。改善风味并提高生产率。通液可采用将定量热离子交换水通入罐中的循环供给法,但相比而言,更优选采用液体受热过程少的1次性通液法。
在1次性通液法的情况下,当柱子的提取倍率,即(从柱中流出的提取液重量)/(茶叶的灌装重量)的比值过高时,则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升高,但所得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会降低。而当提取倍率过低时,则茶提取液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升高,但茶叶中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则较低。所以,为得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在0.05~0.7重量%的味道好的茶提取液,提取倍率优选为12~70,更优选为15~65,特别优选为20~60。
在本发明中,提取时,使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为40~100%。当提取率小于40%时,为得到含有高浓度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液,需要大量的茶叶,经济效益差。
本发明的方法的提取处理时间是由上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决定的,而在1次性提取时,该时间优选为2~60分钟,更优选为3~48分钟,特别优选为4~28分钟。
本发明可得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为0.05~0.7重量%的茶提取液。当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小于0.05重量%时,不能用于制造上述的含有高浓度儿茶酸的饮料,而当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超过0.7重量%时,即使稀释到低浓度,风味也会很差。
由于这样得到的茶提取液含有0.05~0.7重量%的高浓度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且无异味,味道好,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制成容器装茶饮料。此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调整为0.05~0.5重量%,优选为0.092~0.4重量%,更优选为0.11~0.3重量%,特别优选为0.12~0.3重量%,因为这样能达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蓄积脂肪燃烧促进效果、食致脂肪燃烧的促进效果、肝脏β氧化遗传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特开2002-326932号公报)等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的儿茶酸棓酸酯、棓酸表儿茶酯、棓儿茶酸棓酸酯及棓酸表棓儿茶酯所组成的总称为棓酸体的物质在所有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中所占比例为35~100重量%,优选为35~98重量%,更优选为35~95重量%之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生理效果将很有效。
由如此制成的茶提取液(包括第1~第3种茶提取液)直接或稀释后填充的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优选再配合苦涩味抑制剂,以易于饮用。所用苦涩味抑制剂可采用环糊精,环糊精可以是α-、β-、γ-环糊精和带支链α-、β-、γ-环糊精。环糊精在饮料中的浓度优选为0.005~0.5重量%,更优选含有0.01~0.3重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中,为与来自茶的成份相配,还可在配方中添加抗氧化剂、香料、各种酯类、有机酸类、有机酸盐类、无机酸类、无机酸盐类、无机盐类、色素类、乳化剂、保存料、调味料、甜味剂、酸味剂、树胶、油、维生素、氨基酸、果汁提取物、蔬菜提取物、花蜜提取物、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添加剂,既可单独添加,也可并用。
兼顾到良好风味和儿茶酸类物质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的pH值在25℃时优选为3~7,更优选为4~7,特别优选为5~7。
为使本发明容器装茶饮料达到蓄积脂肪燃烧促进效果、食致脂肪燃烧的促进效果、肝脏β氧化遗传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成人每日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摄取量优选为300mg以上,更优选为450mg以上,更优选为500mg以上。具体而言,通过本饮料每瓶483mg、555mg及900mg等剂量的摄取,发现有减肥效果和降低内脏脂肪的效果(日本特开平2002-326932号公报)。
因此,本发明容器装茶饮料的成人每日摄取量,应确保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每日摄取量在300mg以上,优选为450mg以上,更优选为500mg以上。并将其填充到容量为350~500mL的容器中,以容器装饮料的形式摄取。
本发明容器装茶饮料所用容器与普通饮料相同,也能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成份的成型容器(即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塑料薄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瓶等常用形态的容器。这里所说的容器装饮料是可不经稀释直接饮用的。
本发明的容器装茶饮料,例如,在填充到金属罐类等容器后可加热杀菌时,在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杀菌条件下制造,而对于PET瓶、纸容器等不能用蒸馏瓶杀菌的容器,可预先采用与上述同等的杀菌条件,例如用板式热交换器等进行高温短时间杀菌后,冷却至一定温度,再将饮料填入容器的方法。也可在无菌状态下,向填充容器中添加其它成份,然后填充。也可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pH值调回中性,还可在中性条件下加热杀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再将pH值调回酸性。
实施例
儿茶酸类的测定
将用0.8μm的过滤器过滤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后的容器装饮料,使用装有十八烷基导入液相色谱用Packed柱L-Column TM ODS(Φ4.6mm×250mm;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的岛津制作所制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SCL-10Avp),在柱温35℃下,由梯度法检测儿茶酸类。流动相A液为含0.1mol/L醋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为含0.1mol/L醋酸的乙腈溶液,以1.0mL/分的流量进液。梯度条件如下所示:
时间 A液 B液
0分 97% 3%
5分 97% 3%
37分 80% 20%
43分 80% 20%
43.5分 0% 100%
48.5分 0% 100%
样品注入量为10μL,UV检测波长为280nm。
咖啡因的测定
测定上述儿茶酸类的同时对咖啡因进行定量,咖啡因的滞留时间为27.2分。
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的测定
将茶提取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重量%后,用孔径为0.8μm的薄膜过滤器过滤,所得溶液100g再用孔径为0.2μm的Millipore公司制的Ohmnipore膜式过滤器(直径90mm)吸滤。从孔径0.21μm的滤膜的初始干燥重量和过滤后干燥重量之差,以及过滤所用的稀释提取液量计算出稀释提取液中水不溶性固体成份量,再乘以稀释倍率,得到提取液中水不溶性固体成份量。将滤膜在105℃下干燥3小时后,再放置在温度为室温的干燥器内自然冷却1小时,求出恒量值(mg/L)。
提取装置
使用图1所示提取装置制造茶提取液,利用泵1使提取用水进入离子交换水加热用热交换器2,使之被加热,液体从提取柱3的下方至上方、或从上方至下方通过。茶叶4灌入提取柱中的茶叶保持板(下)6和茶叶保持板(上)5之间。提取液经提取液冷却用热交换器7,回收到提取液回收罐8中。提取装置只要是能将茶叶保持在柱状茶叶填充室内的装置即可。
实施例1
本发明品1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50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13.0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1.1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6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2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50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4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3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250mm)中,将加热到8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13.0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3.1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1
在揉搓机中加入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4320g和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44g,搅拌5分钟后进行提取。然后用茶叶分离板从提取液中去除茶叶,再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将所得提取液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2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1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3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40℃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117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4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9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5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提取条件、所得提取液的Brix、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咖啡因浓度、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及提取率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提取温度 提取倍率℃ Brix 儿茶酸浓度 咖啡因浓度 咖啡因/儿茶酸 儿茶酸提取率%重量%     重量%
原料茶叶       11.95      2.61       0.218
本发    1明品    23 65       6085       4065       30 0.80  0.185      0.042      0.229         92.61.26  0.294      0.064      0.219         98.41.44  0.338      0.079      0.234         84.7
比较品  1234 65       3065       1040       11795       5 1.04  0.242      0.063      0.259         53.82.01  0.465      0.118      0.254         38.90.34  0.077      0.019      0.244         74.25.02  1.170      0.316      0.270         48.8
本发明品1~3的茶提取液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在原料茶叶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的110%以下,与天然组成接近。由比较品1~4得到的任一种茶提取液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均超过原料茶叶的该比值的110%,偏离了天然组成。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所得本发明1~3的茶提取液根据需要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调整,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338重量%,制成PET装绿茶饮料。所得饮料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比例均与原料茶叶之比相近,风味良好。
实施例3
本发明品4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中(内径70mm,高137mm),从柱下方至上方以0.50L/min的速度通入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3000g,循环15分钟。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13.0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1.1min。然后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5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250mm)中,将加热到8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2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6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40℃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6.5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2.2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8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7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L/min的速度从柱上方向下方通入。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75mm,线速度为5.2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3.8min。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5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5
将日本静冈产绿茶茶叶5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从柱上方至下方以0.50L/min的速度通入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25000g,循环15分钟。此时,初始茶叶灌装高度为35mm,线速度为13.0cm/min,平均滞留时间为0.8min。在柱内,用倾斜搅拌桨以20r/min的速度搅拌。然后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6
向揉搓机中加入加热后的离子交换水4320g和宫崎产绿茶茶叶144g,搅拌5分钟后提取,然后用茶叶分离板从提取液中除去茶叶,再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均匀混合,进行了分析。
用离子交换水将所得提取液稀释,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重量%,由4名专家对风味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无异味、风味非常好
○:异味少,风味好
△:有异味,风味稍差
提取条件、所得提取液的Brix、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含量及风味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提取 提取温度 倍率 通液方法℃       非聚合物儿 0.2~0.8μm  (B)/(A)Brix  茶酸类浓度 水不溶性固体 (mg/L)/ 风味(重量%)   成份mg/L     (mg/L)
本发  4明品  567 65   30   上升流回流85   20   1次性上升流40   80   1次性上升流65   50   1次性下降流 1.15  0.268      89.4         0.033   ◎1.70  0.441      220.7        0.050   ◎0.45  0.100      22.0         0.022   ◎0.88  0.201      78.4         0.039   ◎
比较品56 65   50   下降流搅拌循环65   30   揉搓机 0.78  0.178      176.2        0.099   △1.00  0.232      234.3        0.101   △
本发明品4~7的茶提取液的(A)非聚合物儿茶酸类和(B)粒径为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的含量比[(B)/(A)]在0.09以下,无异味,味道纯正,风味良好。而比较品5~6的茶提取液有异味,风味欠佳。
实施例4
本发明品8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8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7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9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6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10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本发明品8所用提取柱中,将加热到8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15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11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本发明品8所用提取柱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2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7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本发明品8所用提取柱中,将加热到9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1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8
向揉搓机中加入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4320g和宫崎产绿茶茶叶144g,搅拌5分钟后提取,然后用茶叶分离板从提取液中除去茶叶,然后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得到3845g液体,将其均匀混合,进行了分析。
所得茶提取液由4名专家对风味进行了评价。
评价标准
◎:无异味、风味非常好
○:异味少,风味好
△:有异味,风味稍差
×:缺乏新鲜味,风味差
提取条件、所得提取液中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提取率和风味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温度℃   提取倍率倍 处理时间min 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重量% 儿茶酸提取率% 风味
本    8发    9明    10品    11   85658565   70601520 282468 0.1710.1680.5330.348 10084.466.958.2 ○◎◎◎
比较品78   9565   1030 45 0.7840.175 65.639.1 ×△
本发明品8~11的茶提取液是儿茶酸浓度和提取率高,异味少、风味好的制品。比较品7的茶提取液的风味中缺少新鲜味,风味差。比较品8的茶提取液的儿茶酸提取率低、异味多、风味较差。
实施例5
如表4所示,保持提取温度和流速一定,改变茶叶的灌装容积,研究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对所得提取液进行了与实施例4同样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本发明品12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00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13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37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14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92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本发明品15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100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274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比较品9
将日本宫崎产绿茶茶叶32g填充到封闭式提取柱(内径70mm,高192mm)中,将加热到65℃的离子交换水以0.25L/min的速度从柱下方向上方通入。立即用热交换器将提取液冷却到25℃以下。直至提取液的重量是茶叶灌装量的30倍时,结束通液,将罐内液体混合均匀,进行了分析。
                                               表4
  温度℃   流速L/min    柱内容积/茶叶灌装时容积 提取倍率倍 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重量% 儿茶酸提取率% 风味
本    12发    13明    1415   65656565   0.250.250.250.25    1.271.712.403.43 30303030 0.3070.3000.2600.208 77.175.365.352.2 ◎◎◎◎
比较品9   65   0.25    7.50 30 0.176 39.3
当本发明品12~15的(柱内容积)/(茶叶灌装时的容积)之比为1.0~3.6,特别是1.0~2.6时,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效率高,能得到风味好的茶提取液。
由实施例4所得的本发明品8~11和上述本发明品12~15的茶提取液可根据需要进行稀释,得到非聚合物儿茶酸类浓度为0.05~0.5重量%的PET瓶装茶饮料。所得任一种茶饮料均为绿茶风味好的茶饮料。

Claims (13)

1.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柱型提取机中加入茶叶,一边连续供给45~95℃的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使得由茶叶中提取的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达到75~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茶提取液中的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为原料茶叶中所含咖啡因/非聚合物儿茶酸类之比的100~110%。
3.所述茶叶为绿茶的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或稀释后得到的容器装茶饮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5重量%。
6.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柱型提取机中加入茶叶,一边连续供给冷水或热水,一边排出提取液,得到含有以下成份(A)和(B)的茶提取液,其中,
(A)为非聚合物儿茶酸类0.05~0.7重量%,
(B)为粒径0.2~0.8μm的水不溶性固体成份,且(B)和(A)的含量比[(B)/(A)]在0.09以下。
7.所述茶叶为绿茶的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或稀释后得到的容器装茶饮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5重量%。
10.一种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叶灌装量达到(柱内容积)/(茶叶灌装时的容积)之比为1.0~7.0,向灌装了茶叶的封闭式柱型提取机中由柱的下方至上方地通入冷水或热水,使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提取率为40~100%,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7重量%。
11.所述茶叶为绿茶的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茶提取液直接或稀释后得到的容器装茶饮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非聚合物儿茶酸类的浓度为0.05~0.5重量%。
CN2004100747073A 2003-09-12 2004-09-13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3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0974A JP3898678B2 (ja) 2003-09-12 2003-09-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3-320974 2003-09-12
JP2003320974 2003-09-12
JP2003-414873 2003-12-12
JP2003414873 2003-12-12
JP2003414873A JP4153415B2 (ja) 2003-12-12 2003-12-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3-414872 2003-12-12
JP2003414872 2003-12-12
JP2003414872A JP3629489B1 (ja) 2003-12-12 2003-12-12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3176A true CN1593176A (zh) 2005-03-16
CN1593176B CN1593176B (zh) 2011-02-09

Family

ID=3413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7470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93176B (zh) 2003-09-12 2004-09-13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44378B2 (zh)
EP (3) EP1514476B1 (zh)
KR (1) KR101126010B1 (zh)
CN (1) CN1593176B (zh)
DE (1) DE602004012812T2 (zh)
TW (1) TWI3347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547A (zh) * 2010-07-16 2011-01-05 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050A (zh) * 2009-10-20 2011-05-04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产品
CN114391590A (zh) * 2022-01-21 2022-04-26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萃取液、其制备方法及茶饮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583C (zh) * 2000-11-17 2005-09-07 花王株式会社 包装的饮料
EP2659791B1 (en) * 2002-10-28 2017-08-02 Kao Corporation Caffeine-containing catechin compound composition
JP3590051B1 (ja) * 2003-07-30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TWI334766B (en) 2003-09-12 2010-12-21 Kao Corp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EP1695630B1 (en) * 2003-12-18 2011-06-22 Kao Corporation Bottled beverage
EP1891862B1 (en) * 2006-07-24 2012-04-18 Unilever PLC Beverage precursor
WO2008139725A1 (ja) * 2007-05-08 2008-11-20 Kao Corporation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US9022041B2 (en) * 2009-08-31 2015-05-05 Rodney Masri Tea based smoking product
KR20150102326A (ko) * 2014-02-28 2015-09-07 (주)아모레퍼시픽 카테킨 프리 차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05580932B (zh)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US10399006B2 (en) * 2015-03-17 2019-09-03 California Extraction Ventures, Inc. Catalyzing pressure wave ext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25635A4 (en) * 2016-10-17 2020-06-10 Bko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VACUUM EXTRACTION OF COLD BREWED BEVERAGES
CN110035664B (zh) 2016-11-29 2022-11-18 花王株式会社 含有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US11154157B2 (en) * 2017-08-18 2021-10-26 Starbucks Corporation Extraction cell
CN109709236A (zh) * 2019-03-14 2019-05-03 五邑大学 一种乌龙茶的鉴定方法
CN110787299A (zh) * 2019-11-06 2020-02-14 王京杭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81618B1 (ko) * 2020-12-16 2022-12-27 오수남 가압형 역방향 커피 추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4566A (en) 1954-09-09 1958-05-07 Transcontinental Dev Company T Improvements in the production of tea concentrates
US2963368A (en) * 1958-05-28 1960-12-06 Kwik Kafe Coffee Processors Of Method of producing a tea concentrate
US3492126A (en) * 1966-11-09 1970-01-27 Maryland Cup Corp Soft-frozen whipped aqueous extract concentrate of coffee or tea
GB1518794A (en) * 1974-09-17 1978-07-26 Dej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Co Tea extract
JPS59119182A (ja) 1982-12-27 1984-07-10 Toshiba Corp 復水器
JP2519443B2 (ja) * 1987-01-23 1996-07-31 リ−ド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複合多糖類、該複合多糖類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血糖降下剤、糖尿病予防薬及び健康食品
CH680854A5 (zh) * 1990-05-09 1992-11-30 Nestle Sa
JPH07108182B2 (ja) 1992-12-14 1995-11-22 株式会社静岡カフェイン工業所 濃厚飲用茶液の製造法
AU685073B2 (en) 1992-12-22 1998-01-15 Unilever Pl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cold water soluble and chill stable ready to drink tea, and product
JP3484612B2 (ja) 1993-07-12 2004-01-06 株式会社ニッセー 茶類等の抽出方法並びに装置
JPH11103777A (ja) * 1997-10-01 1999-04-20 Asahi Inryo Kk 茶類等の抽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525041B2 (ja) 1997-10-09 2004-05-10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JP3452805B2 (ja) 1998-08-06 2003-10-06 株式会社日本サンガリアベバレッジカンパニー 茶抽出方法
JP2001204386A (ja) * 2000-01-24 2001-07-31 Kirin Beverage Corp 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668408B2 (ja) * 2000-04-05 2005-07-0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217583C (zh) * 2000-11-17 2005-09-07 花王株式会社 包装的饮料
JP3756438B2 (ja) 2001-03-02 2006-03-15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890684B2 (ja) 2001-05-02 2012-03-07 株式会社Mrd パチンコ遊技機
JP3403400B1 (ja) * 2001-09-28 2003-05-0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590027B2 (ja) 2002-01-29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飲料の製造法
JP3593108B2 (ja) 2002-02-05 2004-11-24 花王株式会社 緑茶フレーバーの製造法
KR100966439B1 (ko) * 2002-02-05 2010-06-28 가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녹차 폴리페놀의 제조방법
TWI334766B (en) 2003-09-12 2010-12-21 Kao Corp Peiparation process of tea extract and packaged tea beverag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8050A (zh) * 2009-10-20 2011-05-04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提取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产品
CN101933547A (zh) * 2010-07-16 2011-01-05 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91590A (zh) * 2022-01-21 2022-04-26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萃取液、其制备方法及茶饮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43528A2 (en) 2007-01-17
EP1741343A2 (en) 2007-01-10
TWI334766B (en) 2010-12-21
EP1514476A1 (en) 2005-03-16
DE602004012812T2 (de) 2009-05-07
TW200518681A (en) 2005-06-16
EP1741343A3 (en) 2007-01-17
DE602004012812D1 (de) 2008-05-15
US7544378B2 (en) 2009-06-09
EP1514476B1 (en) 2008-04-02
EP1743528A3 (en) 2007-01-24
KR101126010B1 (ko) 2012-03-19
KR20050027054A (ko) 2005-03-17
CN1593176B (zh) 2011-02-09
US20050084574A1 (en)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3176A (zh)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JP5918757B2 (ja) 被処理物の水分含有率を低下させる方法
CN1627902A (zh) 绿茶多酚的制造法
CN1672595A (zh) 含有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功能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074C (zh) 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711866A (zh)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7372855B (zh) 一种茶干及营养保鲜茶干的制作方法
AU202228361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xtracting reduced oxalic acid protein from aquatic specie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JP2007222158A (ja) 大豆の磨砕加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726795A (zh) 乌龙茶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KR20170072605A (ko) 산야초 막걸리의 제조 방법 및 산야초 막걸리, 이를 이용한 산야초 식초의 제조 방법
CN102273517A (zh) 一种吊瓜子植物蛋白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1053358A (zh) 可瓶装绿茶饮料
JP3730243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CN107296107B (zh) 一种茶干的生产系统
CN106190703A (zh) 一种补中益气野草莓起泡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1991A (zh) 一种润肠通便野草莓起泡酒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254270A (ja) 茶殻等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4516014B2 (ja) 半発酵茶又は発酵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4504870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JP2005168427A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法
KR20150111576A (ko) 제주도 감귤껍질의 추출액이 첨가된 제주도 감귤 맥주의 제조방법
JP2005130734A (ja) 半透明緑茶飲料の製造法
JP5467994B2 (ja) 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CN113632861B (zh) 一种速溶藏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