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7368B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Google Patents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27368B TWI327368B TW099100163A TW99100163A TWI327368B TW I327368 B TWI327368 B TW I327368B TW 099100163 A TW099100163 A TW 099100163A TW 99100163 A TW99100163 A TW 99100163A TW I327368 B TWI327368 B TW I32736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itional
- wires
- integrated circuit
- layer
- wi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60 computer-aided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46 reduc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3 base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458 repro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26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7—Protection from inspection, reverse engineering or tampering
- H01L23/573—Protection from inspection, reverse engineering or tampering using pass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Description
1327368 六、發明說明: I: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避免及/或防止數位積體電路之還原 5 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本發明更尤其是有關一種多層積 體電路’其包括附加導電線跡或線路以使得還原工程師困 惑;有關一種製造多層積體電路之方法,其包括形成附加 導電線跡或線路;以及有關一種設計多層電子電路之方法。 I:先前技術3 10 發明背景 現代之積體電路形成結構,以致於信號經由以下區域 塊(block)之間之金屬線路而傳送,例如:電路區域,邏輯 區塊或記憶體區塊,或有時是在單一區域中電晶體之間, 以及至I/O埠之間。為了達成緊密之目的,使用多於一層之 15 金屬層’而例如藉由沈積氧化物或低介電常數(k)之介電材 料將兩層或更多層分離。當從電路之頂部看時,此等金屬 線經當包括網狀之外表形狀。 第1圖顯示習知技術在不同層上金屬線跡之間之連 接。金屬線跡1與2是位於上層或第一層上,而金屬線跡3是 :0 位於下層或第二層上。在線跡1與線跡2之間之電性通路是 借助於填有金屬之導電通孔4、5而形成。此等通孔4、5是 位於上層與下層之間之中間層中。此中間層包括通孔4、5, 其通常由氧化物或低介電常數(k)之介電材料製成且典型地 為1微米(/zm)厚。為了清楚的目的,而未在圖中顯示上層, 3 1327368 中間層以及下層。 第2圖顯示於第1圖中所示習知技術之概要平面圖。 此等由特定金屬層所形成之線路典型地沿著所謂接線 或佈線通道而平行進行,此接線通道並未填有材料。積體 電路可具有可變數目之金屬層,而在所有的情形下沒有固 定的數目。 此關於半導體積體電路之設計、發展以及製造等方面 之努力涉及瞭解關於愈來愈小電子電路之複雜的結構、處 理以及製造技術。為了達成此種積體電路之瞭解,以及建 鲁 立成功的設計,發展以及製造生產’涉及高度技術專業人 士許多人工小時以及可觀的費用。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昂貴的人工-小時與其他重大費 用,有些研發者訴諸於還原工程作業,其中將現有的裝置 分解、探測以及檢驗以確定所產生積體電路之實體結構, 而用於隨後之複製《此種還原工程’其典型地主要依靠獲 得電路之平面光學影像,並且實質上嘗試藉由研究與複製 具有競爭力之產品,而繞過省略典型的產品發展努力與費 隹 用。 可以使用各種方法以防止半導體積體電路之還原工 程。例如,本發明之一些發明人已發展出在美國專利案號 USP 5,866,933、5,783,846、5,973,375以及6,117,762之中所 揭示之觀念’其中在電晶體活性區與接觸之間之正常金屬 連接是埋設於半導體基板中。 典型地使用此等隱藏式内連線,以取代最靠近基板之 4 金屬層中所產生之金屬内連線之大部份。使用此等隱藏内 連線使得還原工程相當複雜,因為金屬圖案之目視檢驗不 再足夠’以致於1須要將各層蝕刻並小心向下記錄一直至基 板。此外,須將蝕刻劑斑點之解析度限制於製程最小特性 尺寸内,而選擇它以描述η-植入對p-植入。 此等技術之組合意咮著此還原工程師必須提供小心分 析各電晶體與其連接’此過程對於即使中度複雜積體電路 而言,實質上涉及數百萬個步驟。如果此對於還原工程師 變成真正須要,則此任務是耗費時間且昂貴的。由於此還 原工程師嘗試尋找方法將此過程自動化。尋找複製圖案之 技巧然後載入資料庫中’其對整個電路之類似電路區塊辨 識、記錄以及定位。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本發明嘗試使所有此等自動化技術挫敗。這以看起來 為合法之佈線線跡以填入内連導電層路線通道,其在靜熊 電壓或甚至時脈電壓出現,但其並未以任何方式連接至電 路之操作功能。此等附加導電線跡之放置是近似隨機的, 在類似電路區塊中不可重複,並且因此強迫還原工程師玫 棄自動化協定,並且令人希望地放棄此整個還原工程活動。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觀點,設有多層積體電路,包括: 上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承載電 氣信號;下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 之間承載電氣信號;以及中間層具有導電通孔,電性連接 1327368 上部導線與下部導線,其中此上部導線與下部導線中之至 少一線為附加導線;此至少一附加導線是以與上部導線以 及下部導線相同材料製成;並且至少一附加導線實施對此 積體電路之操作並不必要之功能。 5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觀點,提供一種製造多層積體電路 之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形成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 導線,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導電氣信號;形成下部 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導電氣 信號;形成中間層具有通孔,其電性連接上部導線與下部 10 導線;在上部導電層與下部導電層之間至少一導電層中形 成附加導線,此附加導線是由與上部導線與下部導線相同 的材料製成,此等附加導線實施與積體電路之操作並非必 要之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觀點,提供一種方法以設計多層電 15 子電路,包括:功能導電線用於傳送電氣信號,以及附加 導電線,此多層電路適用於製造相對應之三度空間多層電 子電路。此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導電層之呈現,具有第一 層功能導電線,用於在電子電路元件之間傳導電氣信號; 提供第二導電層之呈現,具有第二層功能導電線,用於在 20 電子電路元件之間傳導電氣信號;提供功能通孔之呈現, 電氣連接第一層導電線與第二層導電線;以及提供附加導 電線之呈現,以插入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之至 少一層中。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觀點,提供一種製造電子電路之方 6 括以下步驟:提供功能導電線,用於在電子 疋件之間傳導電氣信號,提供魏性通孔用 電提供附加導電線’此等附加導電線實施對 接此等附^Γ功f提供啊孔用於電氣連 货《月中 傕m 糾線通道中設罝咁加泽電線或線跡以 k叫困惑。此等附加導線可以在所給定電曰# 活性區域上開始或結束'然而,它們並不通向任何 並不執仃彳均對_體電輯作㈣魏。此等附加導 看起來疋,I於電晶體、活性區域、電力供應等之間之真實 連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以替代的方式如果此等線對 於信號為“純”,貞彳此信號是虛有其表因為它們並非電 路之彳f” ’且其並非對電路之基本魏作出貢獻。例如, 可以允許此等附加導線浮動而並未連接至電路之任何部 伤以替代方式,此附加線路可以接地或連接至電力供應 或電晶體其電壓隨此電路之某功能部份而改變。 目前先進的CMOS製程(大約0.25 之最小特性尺寸 或更小)使用化學機械拋光(CMP)使電路層平坦。在此製程 期間,積體電路製造商亦將佈線通道以金屬之隨機碎塊市 填滿,以致於此蝕刻/拋光步驟在給定金屬層上是在結實金 屬表面’’上結束。然而,此填入於佈線通道中之金屬典型 為小矩形之形狀。然而並未注意將此隨機金屬部份製得看 來像是具有通孔之正常導電金屬線跡而使得還原工程師挫 1327368 5 10 本發明可以應用至積體電路之廣大範圍,包括例如: 圖對,或對截子電路或⑽·ν材料所製成之電路。 在本發明導下’熟習此技術人士瞭解此在路線通 道中之附加導線使得還原工程師的任務複雜 。在某些情形 中’可以在-點將附加導線連接至活性區域,以致於當啟 動此電路_ &線路是保持在值定電壓。在其他情形中, 此線路可以為福,而沒有任何點連接至活性區域或電 壓此外,此等附加導線可以連接電晶體,並且傳導似是 ㈣之n ’⑽於使得還原工程師困惑,且迫使對此積 體電路整個非必要部份作壯分析。錄據本發明之附加 導電線磁看來像是正規的導電線跡經由使用通孔將一層 連接至另一層,以致於還原工程師必須追蹤此線路且確定
15 通孔,採科多步㈣確定此金屬収否運作^較佳將在 此線路通道巾所_餘”或其大部份填以附加導電線 跡0 20 當使用此根據本發明技術時,會使得經由利用“電壓對 比掃瞄電子顯微術,,(VC SEM)以及其他技術作電路分析以 自動決定電路功能更加困難。 本發明將由以下說明並參考所附圖式,而獲得更完整 之瞭解。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具有多層結構之積體電路中導電 線跡與通孔配置之概要透視圖; 第2圖為第1圖配置之俯視平面圖;
8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概要透視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關之概要透視圖; 第5圖為第3圖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 第6圖為第4圖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 之俯 第7圖為沿著兩層電路所設置之連接元件之部份 視平面圖; ” 置附加導電 第8至12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第—實施例設 線跡與通孔之一系列步驟; 第13圖顯示根據第8至12圖之步驟之流程圖; 第14A-C至18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設 導電線跡與通孔之系列步驟;以及 第19圖顯示根據第14至18圖之步驟之流程圖。 圖式簡單說明 C貧施方式3 此等名詞“線跡” (trace)與‘‘線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在整個本說明書中 路’’(line)交替使用。 第3圖顯不本發明之第 或導線_是在上片或第—二 ' 功料電線跡 是在下層或第二層上1k 功能導電線路3 上 卜之附加導電線跡11、12是位於 , 及額外的附加導電線跡13是位於下層上 第3圖之附加導電線岐與功能導電線跡僅 :的以不同的陰影顯示。蝴圖中所示實施心=: 中,此使用於附加線跡之材料與尺寸與用於真正功能^ 1327368 之材料與尺寸相同。線跡1、2、11以及12是位於上部線路 通道U中。線跡3與13是位於下部線路通道[中。第3圖亦顯 示位於中間層中之額外通孔14、15。 在第3圖中所示之實施例中,此介於線跡u與線跡12之 5 間之通路為附加通路,其設計之目的在於增加還原工程師 的工作負擔。因此,給予此線跡11、12與13以及通孔14與 15之存在,此還原工程師會相信此介於線跡丨丨與以之間之 通路具有電性目的。只有藉由小心追縱此等導線且破定它 們並不參加電路之運作,才會對還原工程師顯示其錯誤。 10 如果是這種情形,而如果此附加導線浮動且未連接至電源 電壓或接地電壓,則此還原工程師可以得到部份的幫助。 然而,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提供,將線跡η、12或13 之任一或其組合與電源電壓或接地電壓或任何適當選擇時 脈電壓接觸’如同於第3圖中所示。藉由提供附加導線或線 15 跡接觸電源電壓或接地電壓,會導致此還原工程師相信此 等附加線路實際為功能線路。 第4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其形成包括功能導電 線跡與附加導電線跡之通路。更特別是,第4圖顯示第一功 能通路,包括:功能上線跡卜通孔4、功能下線跡3、通孔 20 5、功能上線跡22、通孔26以及功能下線跡27。此“上,,與“下” 表示此線路各位於上層或下層±。此外,第4圖顯示第二附 加通路’包括:附加上部線跡U、通孔14、附加下部線跡 13、通孔25、功能上線跡22、通孔26,以及功能下線跡27。 線跡1、11以及22是位於上部線路通道。線跡3、13以及 10 27是位於下部線路通道l中。 此在第4圖中附加通路之連接是由區段1M4-13-25所 構成,其取決於線路22之性質可以在任何數個電壓值。線 路22可以連接至接地電壓或電源電壓’其然後界定與在附 加通路上常存之相同電壓。 如果是此種情形,則熟習此技術人士應認出各種方法 以確保上附加通路不會以負載正在運作電路之方式而妥協 影響其性能表現。例如,此所添增附加通路之寄生負載會 修正電路速率與功率消耗至各種程度,但典型地少於10%。 熟習此技術人士可容易地執行類似於第3與4圖中所示 之實施例。例如,可以只在上層上、下層上或在兩層上提 供附加線跡。此外,根據本說明書前段之指示,熟習此技 術人士可瞭解如何可將附加通路連接至電路中任何數個電 壓。 熟習此技術人士亦瞭解,此在第3與4圖中所示實施例 可應用至具有兩層以上之層之結構。例如,可以沿著三或 更多層產生附加通路。 第5與6圖各顯示在第3與4圖中所示實施例之概要平面 圖。睛參考第5與6圖’其並未呈現介於功能線跡與附加線 跡之間之圖像區別。可以容易地看出,還原工程師將非常 難以瞭解,此等如同於第5與6圖中所顯示之電路電性等同 於在第2圖中所顯示之電路。如同在以上已經說明,這在當 將附加通路連接至電路中電壓時尤其真實。 此用於積體電路之金屬填入步驟是在電路佈局設定之 後實施。如此,此電路設計必須裝入於製造鎖售廠商之“電 腦輔助設計,’(CAD)之程式設計中。此等以上說明之抗一還 原工程電路與製程之實施,可以由設計者在CAD封裝中以 手工插入額外線路而達成。然而,在此並不建議此種方法, 因為在現代積體電路中有非常大數目之電晶體與佈線通 道。因此,其執行較佳藉由在CAD軟體中軟體常式達成, 其將導線或線跡加在金屬層中。如同以上已經說明,此等 線跡可以連接至電壓或允許浮動。 通常,借助於電腦自動控制之“設置與通路”過程,設 置與連接功能線跡與通孔。 第7圖顯示兩個此種典型之連接器:連接器101與連接 器102。連接器101包括:設置在第一位準上之線跡103、 104,以及設置在第二位準上之線跡105。線跡1〇3經由通孔 106連接至線跡105,以及線跡105經由通孔107連接至線跡 104。連接器1〇2包括:設置在第一位準上之線跡1〇8、109, 以及設置在第二位準上之線跡110。線跡108經由通孔ill連 接線跡110,以及線跡110經由通孔112連接至線跡1〇9。為 了方便的目的,第7圖只顯示兩層金屬與一種通孔。現代之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C AD技術可以 支持多至九層金屬與連接此等九個導電層之八組通孔。然 而’可將本發明之觀念輕易地應用至任何數目之層。在此 “設置-與·通路”程式設計中偏好某導電層,而將此連接在一 個方向中以水平或垂直方式進行。在第10圖中,如同在稍 後更詳細說明,例如此上層是在垂直方向中進行,以及下 層是在水平方向中進行。 根據第’實施例,此“設置與通路,,常式包括四個步 驟()真滿金屬,(2)隨機百分比地切割金屬層;(3)添加附 加通孔以及(4)將不在此等金屬各終端之一些不想要之通 孔刪除。 步驟1 :填滿金屬 首先將此等層中之空的空間以金屬條填入,其令由 電腦程式產生填人操作。此電腦所產錢加導電條之方向 疋依據在π置與_通路,,過程中所界定之各特殊導電層之 方向偏好此等所附加導電條較佳具有與線路金屬相同的 寬度°它們彼此分離’且亦以在過㈣計規射所設定距 離與相同層之線路金屬分離。 第8圖顯示第一步驟之結果,此提供連接器101(即, 103-106-105-107-104)與連接器1〇2(即,.11111〇_112_ 109)之結構除此之外現在包括:在第__層中之水平金屬條 201 206 ’以及在第二層中之垂直金屬條3〇ι_31〇。此等額外 之層填滿此空間,而不具有纟第一與第二層中原㈣通路。 步驟2:以隨機百分率切割導電層 此第二軟體常式以格柵(grid)大小尺寸偵測各導電線 跡之長度。格柵是正好位在導電線跡中央之想像線路。此 格栅尺寸是由此技術之設計規則所設定之兩個相鄰導電連 接器從中央至中央之唯一距離。所有的功能性金屬與附加 金屬較佳應具有相同的格栅尺寸(寬度加分隔距離)。因此, 當此還原工程師嘗試區別在電路中之不同圖案時,此步驟 會增加他的工作負擔。 在偵測其長度後,將此在先前步驟中所導入之附加導 電線跡以格柵尺寸隨機切割成不同的長度。此隨機性是由 程式中之擬似隨機產生次常式所產生。由於此隨機切割, 此導電條可以為·· 100%原封未動而未切割;或被切成兩 段,而例如為原來長度之30%與70%;或甚至更多段,各具 有整個長度不同的百分率。例如,如果所產生之隨機數是 在從1至10的範圍中,並且所產生之第一個數字為4,則將 切掉原來長度之4〇%。然後產生連續之隨機數字,並且如 果此數子為7,則將切掉剩餘長度之70%以及等等,一直至 隨機產生數字之預定設定位準為止。 第9圖顯示在隨機百分率切割後之附加導電線跡與功 能導電線跡之圖案。 步驟3 :添增附加通孔 此第三軟體常式(routine)如同於第1〇圖中所示,用以下 方式產生附加連接通孔350 :在上層與下層重疊之所有位 置’以與產生第7圖之通孔106、107、111以及112相同的過 程步驟。由於製造過程須要,各通孔具有由設計準則所界 定之標準尺寸。 第10圖顯示,在產生額外通孔步騾之後導電線跡與通 孔之圖案。 步驟4 :去除不在金屬線終端之一些不想要之通孔 為了將附加導電線跡與附加連接通孔製成看起來像是 真正的連接器,應該將在先前步驟中所添加之一些附加連 1327368 接通孔去除。此背後之原因為,在大部份的情形中,真正 功能性連接器具有如同於第7圖中所示在此種金屬結束位 置之連接兩導電層之通孔。在先前步驟中,在兩金屬層之 所有重疊區域設置通孔。使用其他的軟體常式將此等所設 5 4通孔之—部份絲。此去除決定是由使用者設定之百分 比控制。作為例子,如果設定80%,則此程式將保留在導 電線跡終端之兩個通孔,並且去除在此兩通孔之間8〇%數 目之通孔。此等存留通孔之位置再度是在整個導電線跡上 隨機分佈。 10 第11 ®顯秘導電祕端兩魏之間所填通孔100% 去除之情形。因此,所存留的通孔僅為在導電條終端之通 子L 。 以對以上所說明步驟三與四替代的方式,可以提供單 -步驟’而在附加導線之終端設置附加通孔。在此步驟中 15並無須將通孔設置在附加導線之終端,而類似於以上步驟 四中借助於刪除軟體常式所實施者。 在第7至U圖之所有圖中,使用不同的圖案以區別附加 金屬/通孔與原來之金屬/通孔,並且區分—位準與另—位 準在實際的ASIC中,在晶片上無法以光學方式區分附加 〇金屬與原來金屬,附加通孔與原來通孔。此顯示於第12圖 中攸第I2圖而為明顯,欲嘗試區別功能連接器與所填入 者是非常困難的。 第13圖顯示詳細說明第-實施例之流程圖,而SO表示 初設作業,S1表示有關於第-步驟之作業,S2表示有關於 15 1327368 第二步驟之作業,S3表示有關於第三步驟之作業,以及S4 表示〖有關第四步驟之作業。 根據第二實施例,此定位备路線“常式包括以下四個 步驟:⑴設計基本填入單元;⑺結合基本填入單元以形成 5較大早兀;(3)去除所填入金屬其與原來金屬重疊或太靠近 ⑷去除不具有正確層填人金屬覆蓋之所填人之通孔。,現在 將更詳細地說明此等步驟。 步驟1 :設計基本填入單元 此方法之第-步驟是設計多個不同的基本單元,& · 10 括:附加金屬'線跡與附加連接通孔。由於在“定位♦通路” 私式中所產生之功能連接器包括功能導電線跡與連接通孔 具有某些特性,此將它們複製之最佳方式是以手工設計在 附加金屬層與連接通孔中所有種類之類似通路結構。此等 所才日疋基本單7〇之數目例如可以一直至3〇_5〇個。第 15 MA_14C圖顯示此等單元之三個例子。將此等單元中之金屬 與通孔圖案以此方式故意設計,以使它們看起來像是功能 “定位-與-通路”連接器。當然可以使用與本發明有關之各種 # 與不同形狀之單元,以上賴日月之三鮮元僅用於示範目 的而已。可以設計任何種類的單元,即使是具有單一導線 "〇 或單一通孔之單元。 步驟2 :結合基本單元以形成較大單元 在此步驟中,將在先前步驟中所設計之基本單元組 合,以形成下一位準之較大單元。 第15圖顯示第二步驟之例,而第14A_14C圖之單元 16 1327368 C卜C2以及C3相鄰在一起以形成下一位準單元CH1。假設 在最低位準有總共3〇個不同的基本單元,則此等相鄰三個 單元一起之所有組合將會產生2,700個不同較高位準單元 CH1至CH2,700。在此等較高位準單元中之附加金屬線跡與 5 附加連接通孔看起來無疑地非常類似於功能通路線跡與通 孔’因為它們為基本單元之複製品《再度,將數個下一位 準單元組合可在另一更高位準產生甚至更大單元。以此方 式繼續’可以獲得用於具有附加金屬與通孔之足夠大的單 元’以包括整個ASIC晶片之一部份。在此最後單元中,由 10 於大數目單元之組合,所有所填入金屬與通孔具有足夠的 隨機程度’並且在同時,它們非常類似於功能線路連接器。 在產生最後單元之後,可以設置此種單元並且對準 ASIC區域之頂部,包括例如與第7圖中所示結構相同的結 構’因此形成於第16圖中所示之結構. 15 步驟P去除重疊功能導線或與其太接近之附加金屬線 然後,另一個軟體常式去除所有的附加金屬,其重疊 或太接近功能金屬線,即,近於設計準則所允許者。這對 設計中所有的金屬層實施。其結果於第17圖中顯示,而去 除附加填入金屬之部份。 !〇 步驟4 :將不具有填入金屬覆蓋之正確層之附加通孔去除 將接觸到或太靠近通路金屬之填入金屬之部份切除 後,另一軟體常式會處理此等多餘的連接通孔,其覆蓋金 屬已在先前步驟中去除。所有不具適當附加金屬線跡覆蓋 之多餘通孔應被去除,以增加還原工程師之工作負擔。 17 1327368 第18圖顯示將不具適當附加金屬層覆蓋之附加通孔去 除後之通路金屬與通孔。通路連接器現在隱藏於多個已填 入之連接器之間,並且它們在還原工程之攻擊中非常難以 辨認。 5 如同己經參考第一實施例說明過,此等附加導線與附 加通孔各和功能導線與功能通孔無法以光學方式區別。 第19圖顯示詳細說明第二實施例之流程圖,sl〇代表初 設作業,sii代表有關於第一步驟之作業、S12代表有關於 第二步驟之作業,S13代表有關於三步驟之作業;§14代表 修 10 有關於第四步驟之作業。 一旦獲得如同在第12或18圖中所示之佈局,則製備用 於各層之遮罩,並且然後送至鑄造廠用於製成積體電路。 在本發明所顯示之例中,必須製成三個不同遮罩,一個用 於上層(功能與附加導線)、一個用於中間層(功能與附加孔 15 通)、以為一個用於下層(功能與附加導線)。遮罩備製步驟 為已知,在此不詳細說明,可以例如參考由S M Sze所編輯 由 Me Graw-Hill 1983所出版之“VLSITechn〇1〇gy”。 鲁 因此,這裡指出提供一種多層積體電路與設計此種多 層積體電路之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此電路包括至少兩 2〇 個導電層與設置於此導電層中之附加導線。此等附加導線 是由與導電層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具有與導電層中材料相 同之尺寸。此等附加導線執行對此積體電路之操作並無必 要之功能,並且與功能導線無法區別,因此增加還原工程 師之工作負擔。在一個實施例中,此設計多層電路之方法 18 1327368 包括步驟以提供電腦產生之附加導線之呈現。 雖然本發明是以特殊實施例說明,然而可以由熟習此 項技術人士作各種修正與改變而不會偏離本發明之範圍。 因此,其用意為本發明包括位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 中之改變與修正。
10 15
20 簡論之,本文已揭露至少以下廣義概念: 概念1. 一種多層積體電路,包含: 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於在 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在 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以及 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導電通孔,可電氣連接該等 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其中,該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中之至少一線係 為一附加導線; 該等導電通孔中之至少一通孔係一附加通孔;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是由一與該等上部導線或下部導線 相同之材料製成;以及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執行對此積體電路之操作並無必要 之功能。 概念2.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電路,其中該至少一附加導線 具有與該等上部導線和下部導線相同之尺寸。 概念3.如概念1之多層積體電路,更包含: 19 1327368 5 上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上部導線;以及 下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下部導線,其中該至少一附 加導線是設置在該等線路通道中之至少一者中。 概念4,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電路,其中該等上部導線與該 等下部導線均包含附加導線。 概念5.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雷路,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 CMOS積體電路。 10 15 20 概念6.如概念1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 雙極積體電路。 概念7.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電路,其中該積體電路是由一 III-V族材料製成。 概念8.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電路,其中該至少一附加導線 係為多個附加導線。 概念9.如概念8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令該等多個附加導線 包含連接至一接地電壓之附加導線。 概念10.如概念8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該等多個附加導線 包含連接至一電源供應器電壓之附加導線。 概念11.如概念8之多層精體電路,其中該等多個附加導線 包含連接至一時脈電壓之附加導線。 概念12.如概念1之多層精體電路,更包含額外導電層,以 及位於該等額外導電層之間之額外中間層。 概念13. —種用以製造多層積體電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 列步驟: 形成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
20 1327368
10 15
20 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形成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 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成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通孔,用於電氣連接該等 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在該等上部導電層與下部導電層中之至少一導電層形 成附加導線,該等附加導線是由一與該等上部導線與下部 導線相同的材料製成; 於該等通孔中形成附加通孔;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執行對此積體電路之操作並無必要 之功能。 概念14.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具有和該等上 部導線與下部導線相同之尺寸。 概念15.如概念13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形成上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上部導線; 形成下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下部導線;以及 於該等線路通道中之至少一線路通道中設置該等附加 導線。 概念16.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係形成於該等 上部導電層與下部導電層中。 概念17.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CMOS積 體電路。 概念18.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雙極積體 電路。 21 1327368 概念19.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由一III-V族 材料製成之一電路。 概念20.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包含連接至一 接地電壓之附加導線。 5 概念21.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包含遠接黾一 電源供應器電壓之附加導線。 概念22.如概念1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包含連接至一 時脈電壓之附加導線。 概念23. —種用以設計多層電子電路之方法,該電路包含用 10 於傳送電氣信號之功能導線,以及附加導線;該所設計之 多層電路係適用於製造一相對應之三維多層電子電路,該 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一第一導電層之呈現,其具有第一層功能導線, 用於在電子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15 提供一第二導電層之呈現,其具有第二層功能導線, 用於在電子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提供功能性通孔之呈現,其可將該等第一層導線電氣 連接至該等第二層導線;以及 提供欲插入於該等第一導電層與該等第二導電層中之 20 至少一層之附加導線之呈現。 概念24,如概念23之方法,更包含提供在該第一導電層中與 該第二層導電層中插入該等附加導線之呈現。 概念25.如概念24之方法,更包含提供切割該等附加導線之 呈現。 22 1327368 拯金^如概念25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係根據所產生 多個隨機數而切割。 挺如概念25之方法,更包含提供將該第—層之附加導 線連接於該第二層之附加導線的附加連接通孔之呈現。 5 挺念^如概念27之方法’其中各附加導線具有—第一終端 與一第二終端,該方法更包含一電腦產生之去除並未位於 一附加導線之該第一終端與該第二終端的附加連接通孔之 呈現。 挺盒1^如概念25之方法,其中各附加導線具有—第一終端 1〇 與一第二終端,該方法更包含提供位於附加導線之該第一 終端或該第二終端之附加連接通孔之呈現。 缝1如概念29之方法’更包含提供位_加導線之該第 一終端與該第二終端之間的附加連接通孔之呈現。 如概念23之方法,更包含提供基本填入單元之呈 15 現,各基本填人單元包含至少—附加導線或至少-連接通 孔。 魅1如概念31之方法,更包含提供纽合鱗基本填入單 元以形成較大單元之呈現。 如概念32之方法,更包含去_加導線之部份之呈 20 現,該等部份係與該等功能導線重疊。 縫I如概念33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連接通孔具有-第 -連接終端與-第二連接終端,該方法更包含去除並未連 接於該第-連接終端與該第二連接終端之導線的附加連接 通孔之呈現。 23 1327368 如概念34之方法’更包含去除附加導線之部份之呈 現,該等部份係靠近該等功能導線。 . 概念35之方法’其中料額外連接通孔具有—帛 連接、、端與-第—連接终端,該方法更包含去除並未連 接於該第-連接終端與該第二連接終端之導線的附加連接 通孔之呈現。 概念23之方法’其巾各呈現係電腦所產生之呈 現。 種用以製造電子電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 · 驟: 提供功能導線,用於在電子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 號; 提供功能通孔,用於電氣連接該等功能導線; 。提供附加導線’該等附加導線可實施對於該電子電路 之操作並非必要之功能;以及 提供附加通孔,用於電氣連接該等附加導線。 ^41^如概念38項之方法,其中各附加導線具有一第一终 Φ 端與—第二終端,並且其中在提供附加通孔之該步驟中, 亥等附加通孔是設置於附加導線之該第一終端或該第二終 端。 趣必如概念38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與該等附加通 孔係加以組合,以形成基本填入單元。 概念40之方法,其中該等基本填入單元係組合以 形成更大單元。 24 1327368 毯盒1^如概念38之方法,更包含將該等附加導線與該等功 能導線重疊之部份去除之該步驟。 如概念38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通孔具有一第一連 接終端與一第二連接終端,該方法更包含將並未連接於該 5 第一連接终端與該第二連接終端之導線的附加通孔i除之 該步驟。 盘盒11_如概念38之方法,更包含去除附加導線之部份,而 在附加導線與功能導線間維持一預先設定最小距離之該步 驟。 10 【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習知技術之具有多層結構之積體電路中導電 線跡與通孔配置之概要透視圖;· 第2圖為第1圖配置之俯視平面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概要透視圖; 15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概要透視圖; 第5圖為第3圖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 第6圖為第4圖實施例之俯視平面圖; 第7圖為沿著兩層電路所設置之連接元件之部份之俯 視平面圖; 20 第8至12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設置附加導電 線跡與通孔之一系列步驟; 第13圖顯示根據第8至12圖之步驟之流程圖; 第14A-C至18圖顯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設置附加 導電線跡與通孔之系列步驟;以及 25 1327368 第19圖顯示根據第14至18圖之步驟之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2,3…金屬線跡 103,104,105 …線跡 4,5…通孔 106,107…通孔 11…附加導電線跡 108,109,110 …線跡 12,13···附加導電線跡 111,112…通孔 14,15…通孔 201-206…水平金屬條 22…功能上部線跡 301-310…垂直金屬條 25,26…通孔 350…通孔 27…功能下部線跡 U…上部線路通道 10l···連接器 L···下部線路通道 102…連接器 26
Claims (1)
132736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多層積體電路,包含: 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5 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以及 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導電通孔,可電氣連接該 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其中,該等上部導線或該等下部導線之中至少一線 10 係為一附加導線;以及 其中該等導電通孔中之至少一通孔係一附加通孔;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與附加通孔可形成一未連接於 該電路之操作功能性之附加路徑,該路徑係連接至一電 源供應器、電壓或信號。 15 2. —種多層積體電路,包含: 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以及 20 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導電通孔,可電氣連接該 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其中,該等上部導線或該等下部導線之中至少一線 係為一附加導線;以及 其中該等導電通孔中之至少一通孔係一附加通孔; 27 1327368 該附加導線具有一第一端點及一第二端點,其中該 至少一附加通孔係只位於該附加導線之一端點,該至少 一附加導線及該至少一附加通孔形成一未連接於該電 路之操作功能性之附加路徑。 5 3. —種多層積體電路,包含: 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用於 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以及 10 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導電通孔,可電氣連接該 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其中,該等上部導線或該等下部導線之中至少一線 係為一附加導線;以及 其中該等導電通孔中之至少一通孔係一附加通孔; 15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及該至少一附加通孔形成一未 連接於該電路之操作功能性之附加路徑,選擇該等附加 通孔及附加導線之數量,使得該等附加導線及附加通孔 之組合看起來像是一功能性電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20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具有與該等上部導線和下部導線相 同之尺寸;以及其中該至少一附加導線是由一與該等上 部導線及下部導線相同之材料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更包 含: 28 1327368 上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上部導線;以及 下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下部導線,其中該至 少一附加導線是設置在該等線路通道中之至少一者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5 該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均包含附加導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該積體電路係為一 CMOS積體電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該積體電路係為一雙極積體電路。 10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該積體電路是由一 III-V族材料製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該至少一附加導線係為多個附加導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該等多個 15 附加導線包含連接至一接地電壓之附加導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該等多個 附加導線包含連接至一電源供應器電壓之附加導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該等多個 附加導線包含連接至一時脈電壓之附加導線。 20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更包 含額外導電層,以及位於該等額外導電層之間之額外中 間層。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多層積體電路,其中 該附加路徑係形成以傳送對該積體電路之操作並非必 29 1327368 要之一似真信號。 16. —種用以製造多層積體電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之 驟: 形成一上部導電層,該上部導電層具有上部導線, 5 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形成一下部導電層,該下部導電層具有下部導線, 用於在積體電路元件之間傳送電氣信號; 形成一中間層,該中間層具有通孔,用於電氣連接 該等上部導線與該等下部導線; 10 在該等上部導電層與下部導電層中之至少一導電 層形成附加導線; 形成用於連接該等附加導線之附加通孔; 該等附加導線與附加通孔形成未連接於該電路之 操作功能性之附加路徑,但連接於一電源供應器、電壓 15 或信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具有 和該等上部導線與下部導線相同之尺寸;以及其中該等 附加導線是由一與該等上部及下部導線相同之材料製 成。 20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 形成上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上部導線; 形成下部線路通道,其中設置該等下部導線;以及 於該等線路通道中之至少一線路通道中設置該等 附加導線。 一 30 1327368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 成於該等上部導電層與下部導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 CMOS積體電路。 ’其中該等附加導線係形 電層中。’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 雙極積體電路。 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一
10 15
泣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積體電路係為由 一III-V族材料製成之一電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包含 連接至一接地電壓之附加導線。 24. 如申請專鄕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㈣加導線包含 連接至一電源供應器電壓之附加導線。 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包含 連接至一時脈電壓之附加導線。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路徑可傳 送對該積體電路之操作並非必要之似真信號。 27. 一種用以製造電子電路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功能料,祕在電子電路元狀㈤傳送電氣 信號; 20 提供功能通孔,用於電氣連接該等功能導線; k供附加導線,該等附加導線可實施對於該電子電 路之操作並非必要之功能;以及 提供附加通孔,用於電氣連接該等附加導線,該等 附加導線_加通孔形成-連#於1源供應器、電愿 31 1327368 或信號之額外路徑。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其中各附加導線具有一 第一終端與一第二終端,並且其中在提供附加通孔之該 步驟中,該等附加通孔是設置於附加導線之該第一終端 5 或該第二終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導線與該 等附加通孔係加以組合,以形成基本填入單元。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方法,其中該等基本填入單元 係組合以形成更大單元。 10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更包含將該等附加導線 與該等功能導線重疊之部份去除之該步驟。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附加通孔具有 一第一連接終端與一第二連接終端,該方法更包含將並 未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終端與該第二連接終端之導線的 15 附加通孔去除之該步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更包含去除附加導線之 部份,而在附加導線與功能導線間維持一預先設定最小 距離之該步驟。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其中該附加路徑可傳送 20 對該電子電路之操作並非必要之一似真信號。 3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42017302P | 2002-10-21 | 2002-10-21 | |
US10/686,545 US6924552B2 (en) | 2002-10-21 | 2003-10-14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3329A TW201023329A (en) | 2010-06-16 |
TWI327368B true TWI327368B (en) | 2010-07-11 |
Family
ID=321797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9100163A TWI327368B (en) | 2002-10-21 | 2003-10-20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TW092129023A TWI326485B (en) | 2002-10-21 | 2003-10-20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2129023A TWI326485B (en) | 2002-10-21 | 2003-10-20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24552B2 (zh) |
JP (1) | JP4642471B2 (zh) |
AU (1) | AU2003284270A1 (zh) |
GB (1) | GB2411293B (zh) |
TW (2) | TWI327368B (zh) |
WO (1) | WO2004038800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79176B1 (en) | 2013-12-09 | 2016-10-25 | Rambus Inc. |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rotec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from reverse engineerin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86989B2 (ja) * | 2003-03-27 | 2007-10-0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CN100468722C (zh) * | 2003-07-11 | 2009-03-11 | Nxp股份有限公司 | 对安全性敏感的半导体产品,尤其是智能卡芯片 |
WO2005117115A1 (en) * | 2004-05-28 | 2005-12-0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Chips with useful lines and dummy lines |
US8168487B2 (en) * | 2006-09-28 | 2012-05-01 | Hrl Laboratories, Llc | Programmable connection and isolation of active region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ing ambiguous features to confuse a reverse engineer |
US7723998B2 (en) * | 2007-06-12 | 2010-05-25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Integrated circuit protection and detection grid |
US7994042B2 (en) * | 2007-10-26 | 2011-08-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impeding reverse engineering |
KR101383704B1 (ko) | 2008-01-18 | 2014-04-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US7709401B2 (en) * | 2008-02-22 | 2010-05-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king thermally programmable anti-reverse engineering interconnects wherein interconnects only conduct when heated above room temperature |
US8418091B2 (en) | 2009-02-24 | 2013-04-09 |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mouflaging a standard cell based integrated circuit |
US9735781B2 (en) | 2009-02-24 | 2017-08-15 |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 Physically unclonable camouflage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
US10691860B2 (en) | 2009-02-24 | 2020-06-23 | Rambus Inc. | Secure logic locking and configuration with camouflaged programmable micro netlists |
US8151235B2 (en) * | 2009-02-24 | 2012-04-03 |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 Camouflaging a standard cell based integrated circuit |
US8510700B2 (en) | 2009-02-24 | 2013-08-13 |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mouflaging a standard cell bas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micro circuits and post processing |
US8111089B2 (en) * | 2009-05-28 | 2012-02-07 | Syphermedia International, Inc. | Building block for a secure CMOS logic cell library |
US9218511B2 (en) * | 2011-06-07 | 2015-12-22 | Verisiti,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prevent reverse engineering |
FR3007198B1 (fr) | 2013-06-13 | 2015-06-19 |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 Composant, par exemple transistor nmos, a region active a contraintes en compression relache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FR3018139B1 (fr) | 2014-02-28 | 2018-04-27 |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as | Circuit integre a composants, par exemple transistors nmos, a regions actives a contraintes en compression relachees |
FR3025335B1 (fr) | 2014-08-29 | 2016-09-23 | St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ircuit integre rendant plus difficile une retro-conception du circuit integre et circuit integre correspondant |
JP6390299B2 (ja) * | 2014-09-18 | 2018-09-19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集積回路装置の設計方法,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集積回路装置 |
JP6905473B2 (ja) * | 2015-05-13 | 2021-07-21 | ナグラビジョン エス アー | 物理的及び/又は電気的変化に対する集積回路チップ保護 |
US10872820B2 (en) | 2016-08-26 | 2020-12-22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s |
US11139241B2 (en) | 2016-12-07 | 2021-10-05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with crenellated metal trace layout |
US10262956B2 (en) | 2017-02-27 | 2019-04-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iming based camouflage circuit |
US10381315B2 (en) | 2017-11-16 | 2019-08-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reverse-engineering resistant hardware embedded security module |
US11869890B2 (en) | 2017-12-26 | 2024-01-09 | Intel Corporation | Stacked transistors with contact last |
US11430814B2 (en) | 2018-03-05 | 2022-08-3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allization structures for stacked device connectivity and their methods of fabrication |
US10923596B2 (en) | 2019-03-08 | 2021-02-16 | Rambus Inc. | Camouflaged FinF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US11688780B2 (en) | 2019-03-22 | 2023-06-27 | Intel Corporation | Deep source and drain for transistor structures with back-side contact metallization |
CN113451264B (zh) * | 2020-03-24 | 2024-05-31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装置 |
WO2022161590A1 (en) | 2021-01-26 | 2022-08-04 |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Physical obfuscation of hardware through capacitive coupling |
US20230139843A1 (en) * | 2021-11-03 | 2023-05-0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324637T2 (de) * | 1992-07-31 | 1999-12-30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 El Segundo | Sicherheitssystem für integrierte Schaltung und Verfahren mit implantierten Leitungen |
US5783846A (en) * | 1995-09-22 | 1998-07-21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Digital circuit with transistor geometry and channel stops providing camouflage against reverse engineering |
JPH10270562A (ja) * | 1997-03-27 | 1998-10-09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US5973375A (en) * | 1997-06-06 | 1999-10-26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amouflaged circuit structure with step implants |
JP2000101055A (ja) * | 1998-09-25 | 2000-04-07 | Seiko Epson Corp | 半導体装置 |
US6117762A (en) * | 1999-04-23 | 2000-09-12 | Hrl Laboratorie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ilicide layer for protec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from reverse engineering |
JP2001035853A (ja) * | 1999-05-17 | 2001-02-09 | Seiko Epson Corp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207479B1 (en) * | 1999-06-14 | 2001-03-27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Place and route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TW515073B (en) * | 1999-11-15 | 2002-12-21 |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 Method for generating virtual metal pattern layer |
JP2001284357A (ja) | 2000-03-30 | 2001-10-12 | Sony Corp | 半導体装置 |
JP4553461B2 (ja) * | 2000-08-23 | 2010-09-29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その設計方法および設計装置 |
EP1193758A1 (en) * | 2000-10-02 | 2002-04-03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Anti-deciphering contacts |
DE10058078C1 (de) | 2000-11-23 | 2002-04-11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Integrierte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Analysierschutz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Anordnung |
-
2003
- 2003-10-14 US US10/686,545 patent/US69245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16 GB GB0510347A patent/GB2411293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16 WO PCT/US2003/032961 patent/WO2004038800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0-16 JP JP2004546897A patent/JP464247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0-16 AU AU2003284270A patent/AU200328427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0-20 TW TW099100163A patent/TWI32736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0-20 TW TW092129023A patent/TWI32648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79176B1 (en) | 2013-12-09 | 2016-10-25 | Rambus Inc. |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rotec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from reverse engineer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23329A (en) | 2010-06-16 |
AU2003284270A1 (en) | 2004-05-13 |
JP4642471B2 (ja) | 2011-03-02 |
US6924552B2 (en) | 2005-08-02 |
WO2004038800A2 (en) | 2004-05-06 |
WO2004038800A3 (en) | 2004-06-10 |
AU2003284270A8 (en) | 2004-05-13 |
GB2411293A (en) | 2005-08-24 |
TW200418162A (en) | 2004-09-16 |
GB2411293B (en) | 2006-07-12 |
JP2006517053A (ja) | 2006-07-13 |
GB0510347D0 (en) | 2005-06-29 |
US20040119165A1 (en) | 2004-06-24 |
TWI326485B (en) | 2010-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27368B (en) | Multilayered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raneous conductive traces | |
US9563731B2 (en) | Cell boundaries for self aligned multiple patterning abutments | |
JP4008629B2 (ja) | 半導体装置、その設計方法、及びその設計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CN102646913B (zh) |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 |
US20060203531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 program for a computer automated design system, and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 |
US658119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parasitic element of semiconductor circuit | |
US20120319246A1 (en) | Ip protection | |
US8479140B2 (en) | Automatically creating vias in a circuit design | |
US799680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ayout of multi-layer circuit substrates | |
US20020073391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dummy pattern | |
CN103125020B (zh) | 具有集成去耦电容的电源布线 | |
JPS61147551A (ja) | 半導体装置 | |
US7091614B2 (en) |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for rout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 |
JP2005109336A5 (zh) | ||
US7704848B2 (en) | Method for design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3769141B2 (ja) | 電子回路基板設計用cadシステムとそれに使用する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録媒体 | |
JP2008282272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設計支援装置、当該装置としてコンピュータを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2004015398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computer-generated rectangles | |
JP2004235333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レイアウト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製造方法 | |
JP2003188174A (ja)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5326976A (ja) | 電子回路基板用cad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 |
US20090102512A1 (en) | Edit structure that allows the input of a logic gate to be changed by modifying any one of the metal or via masks used to form the met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 |
JPH11306210A (ja) | 回路図エディタ、回路図作成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
JPH11135635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設計方法 | |
JP2000155768A (ja) | 配線経路表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