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2279B -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2279B
TWI272279B TW092119685A TW92119685A TWI272279B TW I272279 B TWI272279 B TW I272279B TW 092119685 A TW092119685 A TW 092119685A TW 92119685 A TW92119685 A TW 92119685A TW I272279 B TWI272279 B TW I2722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polyester
forming
metal
olig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9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276A (en
Inventor
Toru Takase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Fib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Fiber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Fiber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3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2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22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29D99/0078Produc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1272279 * (1) 玫、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關於聚酯組成物。更詳言之,本發明爲關於 賦與纖維和薄膜形狀時,可於此成形物表面輕易形成微孔 ,且若將其染色則可呈現出經改善顏色之深度和鮮明性的 聚酯組成物。 【先前技術】 Φ 聚酯因爲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故廣被使用做爲合成 纖維。但是,聚酯纖維與羊毛和絹般之天然纖維、人造絲 和醋酸酯般之纖維素系纖維、丙烯酸系纖維等相比較,因 爲著色時顏色無深度,故具有缺乏呈色性、鮮明性之缺點 Ο 爲了解決此缺點,以往乃嘗試改善染料和聚酯的化學 改質,但均未取得充分的效果。 另一方面,於聚酯纖維表面賦與凹凸且欲於著色時對 β 顏色賦與深度的嘗試例如已提案將配合聚氧乙二醇和/或 磺酸化合物之聚酯所構成的纖維,以鹼性化合物水溶液予 以處理(減鹼量),形成於纖維軸方向排列之皺紋微孔的 方法。 但是,根據此方法所得之纖維並未察見改善顏色深度 之效果,且反而察見視感濃度的降低。 即,於此方法中無法充分減鹼量時,則不僅於纖維的 最表面無法形成凹凸,或者完全未察見改善顏色深度之效 -4- (2) 1272279 果。另一方面,於減鹼量充分時,不但沒有改善顏色深度 ,反倒因爲光線的亂反射而造成視感濃度降低,即使著色 成濃色亦察見發白,加上所得纖維的強度顯著降低,可輕 易地纖維絲化,不耐使用。 又,提案將配合粒徑80 nm以下之矽石般無機微粒子 之聚酯所構成的纖維予以減鹼量,於纖維表面賦與 0.2〜0.7 pm的不規則性凹凸,並且於此凹凸內存在 0.0 5〜0.2 μηι之微細凹凸,改善顏色深度之方法(特開昭 5 5 - 1 20 72 8號公報。但是,即使根據此方法亦不能令改善 顏色深度之效果充分,加上,因爲作成此類極複雜的凹凸 形態,故具有易纖維絲化之缺點。 爲了解決此類缺點,乃提案於聚酯合成反應終了前之 階段,將下述式(1 )(式中,1^及R2爲一價有機基且 及可爲相同或相異,m於Μ爲鹼金屬時爲1,Μ爲鹼土金 屬時爲1 /2 )所示之含金屬磷化合物(a )及相對於該含金 屬磷化合物以0.5〜1.2倍莫耳之鹼土金屬(b),以不會令 (a )與(b )事先反應般添加,其後完成聚酯的合成,並 將所得之聚酯予以熔融紡紗後,以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處 理減量成2重量%以上爲其特徵之具有微孔之合成纖維的 製造方法。若根據此方法,則可取得實際上具有優良顏色 深度之聚酯纖維。 r2〇 RO一~P——OM ---(1) I | m 〇 -5- (3) 1272279 確實若根據本方法,則可令反應中之不溶粒子,於聚 酯中以均勻的超微粒子分散狀態生成。但是,根據試劑添 加時之溫度和添加劑之添加速度等之添加條件的些微差異 ,則具有易生成粗大粒子之問題。即,一旦生成粗大粒子 則不會消失,故於聚合步驟中堵塞過濾器,於紡紗步驟中 誘發捲裝壓力上升和斷紗,並且具有極難分批式生產方式 持續連續生產之問題點。 φ 又,此方法因爲於反應系內添加鹼金屬或鹼土金屬, 故此些金屬促進聚酯成分的水解,結果提高聚酯組成物之 竣基終贿基的濃度’且樹脂組成物的熱安定性不夠充分。 更且,此羧基終端基爲更加促進微細粒子的凝集,並且變 成不良循環。 還有,近年由於降低價格,提高夾雜物不多之聚酯色 相等之理由,其主流爲不使用所謂的有羧酸做爲酸成分, 而爲使用二羧酸做爲原料,並且直接進行酯化的製造方法 馨 〇 但是’此方法中,由裝入原料時到縮聚反應開始爲止 ,羧基終端基於實質上並未消失,故若使用鹼金屬化合物 或鹼土金屬做爲形成含金屬磷化合物的原料物質,則形成 羧酸金屬鹽、並沈澱,引起反應不良,且大量生成鍋垢狀 的粗大異物。因此,事實上並無法進行紡紗等的成形加工 ’且實際狀況爲此類組成物僅可製造所謂的有機羧酸酯做 爲原料,增強高費用化。 -6- (4) 1272279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爲解決上述問題,並且提供可取得染色 時呈現經改善顏色深度和鮮明性之纖維、薄膜等成形物之 聚酯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其特徵爲於 聚酯中,含有磷酸酯與相對於該磷酸酯1莫耳份含有換 算成鹼金屬爲〇· 5〜3莫耳份之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 合物反應生成的含金屬磷化合物,且該聚酯之固有黏度爲 0.6 0以上’甲基終端基濃度爲未滿1 . 〇當量/噸且殘基終 端基濃度爲6 0當量/噸以下,該含金屬磷化合物之平均粒 徑爲0.01〜0.1 μπι,且其含有率爲在o.u重量%之範圍。 此處’所謂「換算成鹼金屬」在使用鹼土金屬時爲意指其 莫耳數之倍數。於同時使用鹼金屬與鹼土金屬時,指鹼土 金屬莫耳數之倍數和鹼金屬莫耳數的加算値。 前述聚酯之重覆單位的8 0莫耳%以上爲對酞酸乙二 酯單位,聚酯組成物之b色彩値爲2.5以下,以內徑64 mm 之根據JIS G3 5 5 6標準開孔準尺寸0.026mm (即相當於5〇〇 篩孔)之平織金屬網所構成的膜濾器予以垂直重疊2枚, 並以溫度2 9 0 °C,流量3 3 · 3克/分鐘之過濾速度將該組成 物過濾時,於經過1 2 0 小時所測定之過濾升壓爲未滿 5MPa/曰爲佳。 又,可達成其他目的之本發明聚酯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其特徵爲在製造酯形成性酸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所 (5) 1272279 ^ 構成的聚酯時,使用該酯形成性成分80莫耳°/。以上之二 羧酸做爲酯形成性酸成分,並且於該製造.步驟之途中’將 磷酸酯與相對於該磷酸酯1莫耳份含有換算成驗金屬爲 0.5〜3莫耳份之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應所生 成之含金屬磷化合物,以其含有率爲0.1〜5重量%之範圍 般添加。 前述酯形成性酸成分之8 0莫耳%以上爲對酿酸’ 作成該聚酯之步驟爲包含令酯形成性酸成分與醋形成 性二醇成分於酯化槽中進行酯化反應的步驟’接著’將一 部分生成的低聚物送液至縮聚反應槽並且進行聚合反應的 步驟,和對該酯化槽中殘留之低聚物重新供給醋形成性酸 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並且進行酯化之步驟。 對上述縮聚反應槽所送液之低聚物於送液終了後3 0 分鐘以內,將5 0 。(:以下之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相對於所 送液之低聚物全重量之1 〇 〇重量份於2〜5 0重量份之範圍 中供給後,添加該含金屬磷化合物並且進行縮聚反應, 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添加後之低聚物溫度爲比對該縮聚 反應槽所送液之低聚物內之五聚物所具有之熔點更低 3 0〜5 0 〇C, 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添加後之由醋形成性二醇成分/酯 形成性酸成分比所算出之低聚物的理論平均聚合度爲5以 下爲佳。 【實施方式】 -8- (6) 1272279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以成形物形狀爲纖維之情況爲中心,說明本發 明,但當然於其他形狀,例如薄膜狀之情況亦可取得同樣 之效果。還有,例如可將「纖維表面之光線的亂反射」改 寫成「薄膜表面之光線的亂反射」。 本發明中之聚酯爲由酯形成性酸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 成分所合成的線狀飽和聚酯。還有,於本發明中,所謂酯 形成性酸成分爲意指二羧酸和/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且 所謂的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爲意指二醇和/或其酯形成性衍 生物。其中以二羧酸與二醇所合成者爲佳,特別以對酞酸 爲酯形成性酸成分之主要原料爲佳。於不喪失做爲常用樹 脂物性之範圍中,亦可視目的共聚其他成分。 上述酯形成性酸成分可列舉對酞酸、2,6 -萘二羧酸 、間酞酸、1,4-環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酞酸 、酞酸酐、5 -磺基間酞酸鈉、5 -磺基間酞酸四丁基鱗、 對-羥基苯甲酸、對酞酸二甲酯、2,6-萘二羧酸二甲酯、 間酞酸二甲酯、1,4 -環己烷二羧酸、己二酸二甲酯、癸 二酸二甲酯、酞酸二甲酯、5-磺基間酞酸二甲酯鈉、5-磺 基間酞酸二甲酯四丁基鐵等。 特別,使用對酞酸、2,6-萘二羧酸、對酞酸二甲酯 、2,6-萘二羧酸二酯爲佳。但是,對酞酸二甲酯等之有 機羧酸酯之比例超過20莫耳%時,因爲醛及醛分解生成 之著色性分解物’因此令所得聚酯組成物之色相惡化,故 爲不佳。因此,該酯形成性酸成分之8 0 莫耳%以上爲二 -9- (7) 1272279 * 羧酸,尤其是對酞酸爲佳。 又’酯形成性二醇成分可列舉乙二醇、1,3 _丙二醇 、I,4 -丁二醇、二甘醇、丙二醇、2,2 -二甲基-1,3 -丙 二醇、二丙二醇、1,6 -己二醇、1,4 -己烷二甲醇、二羥 甲基丙酸、聚(環氧乙烷)二元醇、聚(環氧丁烷)二元 酉旱#。特別’以使用乙二醇、1,3 ·丙二醇、1,4 - 丁二醇 爲佳。 酯形成性酸成分與酯形成性二醇成分之組合以聚酯重 · 覆單位之8 0莫耳。/〇以上爲對酞酸乙二酯單爲特佳。因可 實現優良的物性。 還有,本發明之聚酯中,若將偏苯三酸、均苯三酸、 偏苯三酸酐、均苯三酸酐、偏苯三酸單鉀鹽等之多價羧酸 、甘油、二羥甲基乙基磺酸鈉、二羥甲基丙酸鉀等之多價 羥基化合物,於達成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共聚即可。 本發明中之聚酯必須爲固有黏度爲〇 · 6 〇以上。固有黏 度若未滿〇 · 6 0 ’則所得纖維等成形物之物性惡化,缺乏實 善 用性。固有黏度之上限並無必要特別限定,但由製造之容 易度及作成纖維等成形物時之成形容易度而言,以丨.2 0以 下爲佳。 又,本發明中之聚酯之甲基終端基濃度必須爲未滿 1.0當量/噸,較佳爲未滿〇.1當量/噸。若爲1.0當量/噸 以上’則生成來自甲基終端基濃度分解的著色性物質,且 聚酯組成物爲帶有黃色,故特別對於以深色性做爲目的之 本發明爲不佳。 •10- (8) 1272279 更且,本發明中之聚酯之羧基終端基濃度必須爲60 當量/噸以下。殘基終端基濃度若超過6 0當量/噸’則製 紗等成形時之熱分解變大,且於芯片往成形之再熔融過程 中,金屬成分與羧基終端基爲再結合並且生成聚合物不溶 性的凝集異物,並且引起捲裝壓力上升等問題,故爲不佳 〇 還有,上述之固有黏度、甲基終端基濃度、羧基終端 基濃度爲有關於聚酯,但於聚酯組成物爲實質上由聚酯和 含金屬磷化合物所構成時,將聚酯組成物視爲聚酯並且予 以測定之値。於聚酯組成物爲含有其他成分做爲實質成分 時,例如含有1重量%以上時,可將其生成分離並測定, 或對就其原樣測定所得之値加上其校正値。 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之色相以b色彩値爲2.5以下爲佳 。若超過2.5,則易令所得纖維等成形物缺乏深色效果。 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必須含有磷酸酯與含有鹼金屬和 /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應所生成之含金屬磷化合物所構 成的微粒子。 此處,磷酸酯並無必要特限定,可使用單酯、二酯、 三酯等各種,特別以磷酸之三烷酯或三芴酯爲佳。 關於本發明之鹼金屬和鹼土金屬以Li、Na、Mg、Ca 、Sr、Ba爲佳,且特別以Ca、Sr、Ba爲佳。又,本發明之 含有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若爲與上述磷酸酯 反應生成含金屬磷化合物者均可。具體而言,與有機羧酸 之鹽爲佳。其中以醋酸鹽因易於除去反應所副生成的醋酸 -11 - (9) 1272279 ,故爲特佳。 經由磷酸酯與含有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 應生成含金屬磷化合物時,必須相對於磷酸酯1莫耳份 將換算成鹼金屬含有0.5〜3莫耳份,較佳爲1.5〜3莫耳份, 特佳爲2.5〜3莫耳份之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的化合物進行 反應。還有,於磷酸酯爲單酯或雙酯之情形中,含有鹼金 屬和/或驗土金屬之化合物爲以換算成驗金屬,前者爲2莫 耳份以上,後者爲1莫耳份以上進行反應爲佳。 含有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比例若小於此範 圍,則在令該含金屬磷化合物於聚酯中分散時,磷成分令 聚酯縮聚觸媒失活,並且阻礙縮聚反應,故多爲不佳。另 一方面,若大於此範圍,則因爲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促 進聚合物的解聚,故易發生反應時間變長和聚合物著色之 問題。 上述含金屬磷化合物通常爲經由令對應之磷酸酯與含 有指定量之對應鹼金屬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於溶劑存 在下,加熱反應則可輕易取得。此時之溶劑可由公知溶劑 中選取適切的物質’但以使用二元醇做爲對象聚酯之原料 爲最佳。 還有,上述含金屬磷化合物以含金屬磷化合物型式添 加至聚酯時,即使於聚酯組成物中亦可維持其構造。 含金屬磷化合物之含有率爲以聚酯組成物之全重量做 爲基準,以0.1〜5重量%,較佳爲0.2〜3重量%,特佳爲 0.3〜2重量%之範圍。若未滿〇 · 1重量%,則即使作成纖 -12- (10) 1272279 維、薄膜等之成形物並且染色,亦令深色效果小,另一方 面,若超過5重量°/〇,則粗大異物變形,故爲不佳。 於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中,亦可將聚酯製造時所通常 使用之鋰、鈉、鈣、鎂、錳、鋅、銻、鍺、鈦等之化合物 的金屬化合物觸媒,做爲防著色劑之磷化合物,其他聚酯 改質中所用之惰性粒子和有機化合物等,於達成本發明目 的之範圍內添加。 還有,本發明組成物中所含有之含金屬磷化合物的平 均粒徑由後述之微孔形成性之觀點而言,必須以0.0 1〜〇 . 1 μιη,較佳爲0.02〜0.5 μπι之範圍。此平均粒徑可根據JIS Ζ 8 8 3 2 - 1之離心沈澱法予以測定。此平均粒徑若未滿0.01 μπι,例如於纖維化時,因爲最終形成之孔徑過小,故於 纖維表面不會伴隨發生光線的亂反射,染色時缺乏顏色深 度,爲不佳。另一方面,若超過〇. 1 μιη,則形成之孔變成 過大,故除了染色時缺乏顏色深度以外,於聚合反應中和 製紗步驟中一部分凝集且易粗大粒子化,令聚合物膜濾器 升壓,且於紡紗步驟中易誘.發包裝壓力上升、斷紗,故爲 不佳。還有,此處所謂之微孔,例如於成形爲纖維狀之情 形中,意指於纖維表面之纖維軸方向多數排列之短徑爲 0.1〜2.0 μιη,長徑爲0.1〜5.0 μηι左右的微孔。 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因凝集異物少’故將64mm直徑 之根據JIS G 3 5 5 6標準開孔基準大小〇.〇26mm之平織金屬網 所構成的膜濾器予以垂直重疊2枚’並以溫度290 °C,流 量3 3.3克/分鐘過濾時,具有未滿5MP a/日,且以非常低之 (11) 1272279 升壓下即可完成含有粒子之聚酯組成物型式之特徵 ,即使於經過1 2 0小時進行同樣之升壓評價,亦 留於未滿5 Μ P a /日之升壓。因此,於熔融成形時堵 器和捲裝壓力上升少,可實現斷紗、斷膜等步驟上 少之效果。還有,所謂於經過1 2 0小時之升壓, 由經過1 2 0小時至經過1 4 4小時爲止的壓力上升値 其次,詳細說明用以取得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 的製造方法一例。即,並非於製作聚酯後與含金屬 物摻混取得聚酯組成物,而爲在製造聚酯之途中階 加本發明之含金屬磷化合物之方法。還有,將此聚 物之製造方法單稱爲聚酯的製造方法。 於此較佳的製造方法中,由酯形成性酸成分和 性二醇成分製造聚酯時,將做酯形成性酸成分之二 特別爲對薄膜酞酸使用該酯形成性成分的8 0莫耳 ,並且於該製造步驟之途中,將磷酸酯與相對於該 1莫耳份含有換算成鹼金屬0.5〜3 莫耳份之鹼金層 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應生成之含金屬磷化合物’以 率爲〇 . 1〜5 重量%之範圍般添加。 特別,以包含將酯形成性酸成分與酯形成性11 於酯化槽中進行酯化反應之步驟,接著,將一部分 低聚物送液至縮聚反應槽並且進行縮聚反應的步驟 該酯化槽中殘留之低聚物重新供給酯形成性11 _ $ 進行酯化之步驟的製造方法爲佳。此處’所謂重新 酯形成性酸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爲以送液至 。更且 依然停 塞膜濾 之缺點 爲意指 〇 之較佳 磷化合 段,添 酉旨組成 酯形成 羧酸, %以上 磷酸酯 墨和/或 其含有 醇成分 生成的 ,和對 分並且 供給之 縮聚反 -14- (12) 1272279 應槽之低聚物中之酯形成性酸成分與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爲 等莫耳量爲佳。還有,上述酯化槽與酯化反應中之酯化, 並不僅意指二羧酸與二醇的直接酯化,且亦可包含來自酯 形成性酸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的酯交換反應。 酯化反應終了後,往縮聚反應槽移送之低聚物與酯化 槽內殘存之低聚物的重量比爲1/5〜5/1之範圍爲佳,且特 別以1/2〜2/1之範圍爲佳。 於上述之製造方法中,對縮聚反應槽所移送之低聚物 ,於送液終了後3 0 分鐘以內,將5 0 °C以下之酯形成性 二醇成分,相對於所移送之低聚物1 0 〇 重量份,供給 2〜50重量份之範圍後,添加前述含金屬磷化合物,接著 進行縮聚反應爲佳。若超過送液後3 0分鐘,則全反應時 間變長,故易因熱惡化等而令聚合物之品質惡化和生產性 降低。 又,期望對縮聚反應槽所送液之低聚物添加5 0 t以 下之酯形成性二醇成分令內溫降低。酯形成性二醇成分之 溫度若超過5 0 °C,則難令縮聚反應槽內之溫度下降,由 安全之觀點而言亦期望不使用酯形成性二醇成分。 更且,經由添加特定溫度之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暫時 令低聚物解聚。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添加後之低聚物溫度爲 比低聚物內之五聚物熔點更低3 0〜5 0之範圍爲佳。此處 ’ 「低聚物內之五聚物熔點」可以差示掃描熱量計(D S C )進行測定。若比此範圍更低之溫度,則在經由添加酯形 成性二醇成分令縮聚反應槽內溫局部降低之情況中固化, -15- (13) 1272279 成爲損傷攪拌軸等之原因,或者’因爲反應時間變長,故 成爲熱惡化和生產性降低原因的危險性變高。另一方面, 若比此範圍更高之溫度,則在添加含金屬磷化合物時有凝 集變多之傾向。 本發明所之低聚物理論平均聚合度,爲對縮聚反應槽 所移送之低聚物添加酯形成性二醇成分後,比反應槽中之 酯形成性二醇成分和酯形成性酸成分比,更加可理論性地 算出者。此理論平均聚合度爲5以下,特別爲2〜5之範圍時 ’因爲所得組成物成形後施後述處理時之微孔形成性最優 良’故爲佳。若於超過5之階段添加,則含金屬磷化合物 對於低聚物之溶解度降低,故易發生凝集異物,多爲不佳 °還有’經由調節酯形成性二醇成分添加前之低聚物的平 均聚合度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的添加量,則可令理論平均 聚合度爲5以下。 若爲不阻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則在添加上述酯形 成性二醇成分時,即使添加少量的酯形成性酸成分亦無妨 〇 本發明之聚酯組成物可就其原樣進行製紗、製膜等之 成形加工,或者作成所謂的母煉膠,以製紗步驟、製膜步 驟、其他之成形步驟,將含金屬磷化合物濃度以聚合物稀 釋後供使用亦可。 將該聚酯組成物以熔融紡紗型式作成纖維時,於紡紗 上並非必要採用特別的方法,而可任意採用通常之聚酯纖 維的熔融紡紗方法。此處所紡出的纖維可爲不具有中空部 -16- (14) 1272279 之中空纖維’或具有中空部的中空纖維。又,所紡出纖維 之橫切面中之外形和中空部之形狀可爲圓形或異形亦可。 更且,使用含有上述含金屬磷化合物之聚酯及不含有上述 含金屬磷化合物之聚酯,作成芯鞘型複合纖維,或者作成 具有二層或以上多層構造之並列型(side by side)複合 纖維亦可。 如此處理所得之纖維等之成形物,若於其表面形成微 孔,則呈現染色時經改善顏色深度和鮮明性,且其摩擦耐 久性亦良好。形成此類微孔之手段可爲物理性、化學性等 之任何手段,於成形物爲纖維之情形中,與驗性化合物接 觸進行減量之方法爲佳。此與鹼性化合物之接觸爲將纖維 視需要供至延伸加熱處理或假捻加工處理等之處理後,又 ,再作成布帛後,例如以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予以處理則 可輕易進行。 此處所使用之鹼性化合物可列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氫氧化四甲基銨、碳酸鈉、碳酸鉀等。其中,以氫氧化 鈉、氫氧化鉀爲特佳。 此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濃度爲根據鹼性化合物之種類 、處理條件等而異,但特別以0.1〜30重量%之範圍爲佳。 處理溫度爲常溫〜1 00 °c之範圍爲佳。處理時間通常爲以 1分鐘〜4小時之範圍下進行。 又,經由此鹼性化合物之水溶液處理所減量之份量爲 相對於纖維重量以2重量%以上,較佳爲5重量%以上, 特佳爲1 0 重量%以上之範圍。如此以鹼性化合物之水溶 (15) 1272279 液進行處理’則可於纖維表面及其附近形成許多於纖維軸 方向排列的微孔’並且經由染色可呈現優良顏色之深度。 還有’關於減量之上限雖無特別限制,但若過度減量,則 物性降低’且易纖維絲化,故多必須加以考慮。上限予以 3 0重量%爲佳。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更加具體說明本發明。還有,實施 例中各特性之測定爲根據下列方法。實施例中,「份」爲 意指重量份。 (平均粒徑) 使用堀場製CAPA- 5 00,根據JIS Z8 823 - 1測定。 (固有黏度([77 ]) 於1,1,2,2 -四氯乙院4 0重量份和苯酸6 〇重量份 之混合溶劑中溶解試料,並且依據常法以3 5 。(:測定。 (聚醋組成物之過灑升壓) 爲了評價聚酯組成物過濾時之升壓,乃如下評價過濾 升壓速度。 於小型單螺桿型擠壓機之熔融聚合物出側安裝聚合物 定量供給裝置,再於此出側將內徑64mm之根據jis G 3 5 5 6 標準開孔基準大小0 · 0 2 6 m m之平織金屬網所構成之膜濾器 (16) 1272279 予以垂直重疊裝配乙枚。其次’將;丨谷融聚合物之溫度固疋 控制成2 9 0 °C ,且以聚合物流量爲3 3 . 3克/分鐘之速度連 續過濾聚合物24小時。其次,利用此24小時中過濾膜 入側之壓力上升値,視爲過濾壓力上升速度1。其次再繼 續進行過濾操作,並且利用1 20小時至1 44小時爲止之 壓力上升値視爲過濾壓力上升速度2。此過濾壓力上升速 度2爲本發明的「過濾升壓」。 (b色彩値) 以Minota (株)製色彩色差計CR-3 0 0進行測定。 (顏色之深度) 使用深色度(K/S )做爲顯示顏色深度的尺度。此値 爲以島津製RC-330型自記分光光度計測疋樣品布帛的分光 反射率,並根據下述之Kveruca Munk式求出。此値愈大則 顯示出深色效果愈大。 馨
K/S= ( 1 -R ) 2/2R 還有’ R爲表示反射率,κ爲表示吸收係數,s爲表示散亂 係數。 (耐摩擦變色性) 使用摩擦堅牢度試驗用之學振型平面磨損機,並使用 聚對酞酸乙二酯100%所構成之薄縐紗(georgette )做爲 -19- (17) 1272279 摩擦布,且將試驗布以5 Ο 0克之加重下平面磨損2 Ο 0回’以 變褪色用灰色等級判定變色的程度。將磨損性極低之情況 視爲一級,極高之情況視爲三級。僅一級爲可供實用的等 級。 參考例 (含金屬磷化合物之合成) 於大八化學(株)製之三甲基磷酸之5.0重量%乙二 醇溶液中,常溫下,將和光純藥製之醋酸鈣的7.5重量% 乙二醇溶液一邊攪拌,一邊以相對於三甲基磷酸之1莫 耳份醋酸鈣爲1 · 5 莫耳份之比例添加,且於1 5 0 °C下保 持2.5小時,取得含金屬磷化合物溶液。 實施例1 於酯化槽中,令對酞酸8 6 重量份和乙二醇4 0 重量 份依常法進行酯化反應,取得低聚物。對此低聚物,將對 酞酸86重量份和乙二醇40重量份以65分鐘供給,且於 2 4 5 °C中進行酯化反應。其次,添加三氧化銻〇 · 〇 4 5重 量份2 0分鐘後’將追加供給對酞酸與乙二醇所生成之低 聚物等莫耳量之低聚物送液至縮聚反應槽。送液終了後, 對縮聚反應槽供給1 〇重量份之2 0 。(:的乙二醇,且保持 攪拌5分鐘,於內溫爲2 1 0 °C時,將參考例所得之含金 屬磷化合物溶液以換算成三甲基磷酸爲〇 . 5重量份般添加 。添加時之低聚物熔點爲2 0 0 °C,且三聚物爲主成分。 (18) 1272279 其後升溫至290 °C爲止’於〇.03 kp a以下之高真空下進行 縮聚反應,取得固有黏度爲〇·64的聚酯九狀物。此聚酯九 狀物和b色彩値爲’甲基終端基濃度爲〇 · 1當量/噸以 下,羧基終端基濃度爲5 1當量/噸。含金屬磷化合物之平 均粒徑爲〇.〇3 μπι。其含有率爲〇·5重量%。 將此九狀物於1 40 °C中乾燥6小時,使用穿設3 6個 孔徑0.3mm之圓形紡紗孔的紡紗管嘴,於290 °C下進行熔 融紡紗。實施1 20 小時紡紗。將所得之未延拉紗予以延 拉3.5倍,取得83以^/36^1的延拉紗。 紡紗中之壓力上升爲0 . 1 MP a/日,紡紗、延伸中的斷 紗率分別爲止於1 %。其均與不含有本發明之含金屬磷化 合物之聚酯予以紡紗、延拉時爲同程度之値。 還有,斷紗率於紡紗斷紗率爲排除起因於人爲性或機 械性要因之斷紗,且記錄紡紗機運轉中所發生的紡紗斷紗 回數,以下述式計算紡紗斷紗率(% )。 紡紗斷紗率(% )=[斷紗回數/(運轉收捲機數x落筒 (dof)數)]χ100 (此處’所謂落筒數爲指未延拉紗捲裝(package )捲取 至規定量(10kg)爲止的回數) 又’延拉斷紗率爲排除起因於人爲性或機械要因之斷 紗’且記錄延拉機運轉中所發生的延拉斷紗回數,以下述 式計算延拉斷紗率(% ) 延拉斷紗率(% =[斷紗回數/ (運轉錘數X落筒數) ]X 1 00 -21 - (19) 1272279 (此處’所g胃洛筒數爲指延拉紗捲裝捲取至規定量( 2.5kg)爲止的回數) 對所得之延拉紗施以S捻2 5 0 0T/m或Z捻2 5 00T/m之強 撚’其次8 0 °C蒸熱處理3 0分鐘並進行定捻,取得s捻強 捻紗和Z捻強捻紗。將該定捻強捻紗以經密度4 7根/公分, 緯密度3 2根/公分,並將S捻、Z捻以二根交互配合製織出 縐紋薄縐紗織物。 將所得之坯布使用轉籠式洗滌機,於沸騰溫度下鬆弛 處理2 0分鐘進行起縐,其次依常法施行預定型後,於濃 度爲3 · 5重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沸騰溫度下處理,取 得減量率爲2 0 重量%的布帛。於此減量處理之布帛的纖 維表面,以電子顯微鏡確認形成許多於纖維軸方向排列之 短徑爲〇 . 1〜〇 · 5 μ m,長徑爲0.5〜0.8 μ m的微孔.。 將此減鹼量後之布帛,使用Dianoix Black HG-FS (三 菱化學製)15% owf於130 °C下染色60 分鐘後’以含有 氫氧化鈉1克/升及亞硫酸氫鹽1克/升之水溶液於7 0 °C下 還原洗淨2 0分鐘’取得黑染布。所得黑色布之顏色深度 及磨損2 0 0回之耐磨損變色性示於表1。 還有,於上述以外,進行上述之「聚酯組成物之過濾 升壓」試驗,測定過濾壓力上升速度1和過濾、壓力上升速 度2。其結果亦示於表1。 又,對送液至縮聚反應槽後之醋化槽中殘留的低聚物 ,將對酞酸8 6重量份,乙二醇4 0份以6 5分鐘供給’且 以2 4 5 °C進行酯化反應。添加指定量之三氧化鍊2〇分鐘 (20) 1272279 後’將追加供給對酞酸和乙二醇所得之低聚物量等莫耳量 的低聚物送液至縮聚反應槽,進行聚合,並且重覆上述同 樣之取得聚.酯九狀物之操作時,取得與上述同樣之結果。 比較例1 將對酞酸二甲酯i 〇 〇重量份和乙二醇7 〇重量份,以 醋酸錳四水合物0.0 3 8重量份做爲觸媒並依常法進行酯交 換反應所得之低聚物,於260 t中,將平均粒徑爲0.5 μπι 之第三磷酸鈣(Ca3 ( Ρ04 ) 2 )以所得聚酯組成物重量基 準〇 . 5 重量%般添加,且反應1 5 分鐘後添加三氧化銻 0.04 5重量份,再反應5 分鐘後升溫至290 °C爲止,其 次於0.0 3 kPa下之高真空下進行縮聚反應,取得固有黏度 爲0.64的聚酯九狀物。 將此九狀物同實施例1處理。結果示於表1。於減量 之布帛表面,大約爲橢圓狀的微孔爲以其長軸和纖維軸爲 平行般存在,同時形成直徑爲5 μιιι以上的大穴,其相對於 全微孔數爲察見3 0%之比例,並且判知缺乏深色效果。 還有,甲基終端基濃度爲3 . 0當量/噸。又,紡紗中 之壓力上升爲1.5 MPa/日,紡紗、延拉中的斷紗率分別爲 2%、5%。 比較例2 除了於裝入對酞酸同時添加1重量份對-甲氧基苯甲 酸做爲管嘴異物抑制劑,且不對縮聚反應槽中所送液的低 -23- (21)1272279 聚物添加乙二 、溶液(低聚物 結果示於表1 同時形成直徑 見2 0 %之比例 還有,甲 端基濃度爲6 3 又,紡紗 之斷紗率分別 實施例2及3 於實施例 份之20 °C乙 1 9 0 °C (實施 所得之含金屬 量份般添加以 醇,並且添加參考例所得之含金屬磷化合物 之溫度爲240 t )以外,同實施例1進行。 。於減量之布帛表面,存在橢圓狀的微孔, 爲5 μηι以上的大穴,其相對於全微孔數爲察 ,並且判知缺乏深色效果。 基終端基濃度爲〇 . 1當量/噸以下,羧基終 當量/噸。 中之壓力上升爲1 .8 MPa/日,紡紗、延拉中 φ 爲 2 %、4 °/〇。 1中,除了變更對縮聚反應槽供給1 〇 重量 二醇後的攪拌保持時間,且於內溫分別爲 丨例2 ) ,2 2 0 t:(實施例3 )時,將參考例 磷化合物溶液以換算成三甲基磷酸爲〇 . 5重 外,同實施例1進行。結果示於表1。 β -24- (22) 1272279 表1. 實施例1 比較例1 比較例2 實施例2 實施例3 聚酯組成物 微粒子平均粒徑 μιη 0.03 0.50 0.07 0.02 0.07 微粒子含量 % 0.5 0.5 0.5 0.5 0.5 固有黏度 dL/g 0.64 0.64 0.64 0.64 0.64 羧基終端基 當量/噸 51 45 63 45 53 甲基終端基 當量/噸 0.1以下 3.0 0.1以下 0.1以下 0.1以下 過濾升壓1 MPa/曰 0.10 1.30 1.20 0.10 0.30 過濾升壓2 MPa/日 0.20 5.10 5.50 0.20 0.30 製紗步驟評價 紡紗中之壓力上升MPa/日 0.1 1.5 1.8 0.1 0.2 紡紗斷紗率 1 2 2 1 1 延拉斷紗率 1 5 4 〇 1 染色評價 顏色之深度(K/S) 26.0 24.5 24.4 26.2 25.8 耐摩擦變色性 級 1 2 1 1 1 (23)
鹙施例4〜7 於實施例1中,除了令含金屬磷化合物溶液之添加量 以所得組成物中之微粒子含量爲表2記載之比例添加’ 且進行縮聚反應至表2記載的固有黏度以外,同實施例1進 行。但,實施例6爲使用醋酸鋇代替參考例之醋酸錦所得 之含金屬磷化合物溶液做爲含金屬磷化合物°
-26- (24) 1272279 表2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聚酯組成物 微粒子平均粒徑 μπι 0.03 0.03 0.08 0.30 微粒子含量 % 0.5 0.2 2.0 0.5 固有黏度 dL/g 0.64 0.63 0.62 0.68 羧基終端基 當量/噸 53 48 45 46 甲基終端基 當量/噸 0.1以下 0.1以下 0.1以下 0.1以下 過濾升壓1 MPa/曰 0.05 0.30 0.40 0.10 過濾升壓2 MPa/曰 0.10 0.70 0.90 0.30 製紗步驟評價 紡紗中之壓力上升MPa/曰 0.1 0.5 0.5 0.1 紡紗斷紗率 〇 2 2 2 延拉斷紗率 0 2 3 0 染色評價 顏色之深度(K/S) 25.6 26.8 25.3 26.1 耐摩擦變色性 級 1 1 1 1 (25) 1272279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若根據本發明,則可於纖維和薄膜等之成形物表面輕 易形成特異的微孔,故可提供呈現染色時經改善顏色深度 和鮮明性的聚酯組成物。並且,此顏色的深度和鮮明性均 爲磨損耐久性優良。更且,因爲此組成物爲異物量少,故 於摻混、製紗、製膜等之熔融成形時之膜濾器堵塞和捲裝 壓力上升均少’且具有斷紗、斷膜等步驟上之缺點少之特 徵。 φ
-28-

Claims (1)

1272279 · (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聚醋組成物,其爲令磷酸酯與相對於該磷酸 酯1莫耳份含有換算成鹼金屬0.5〜3莫耳份之鹼金屬及 和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應生成之含金屬磷化合物的聚酯 組成物中, 其特徵爲該聚酯之固有黏度爲0.60以上,甲基終端基 濃度爲未滿1.0當量/噸且羧基終端基濃度爲60當量/噸 以下, 該含金屬磷化合物之平均粒徑爲0.01〜0.1 μπι,且其 含有率爲在0.1〜5 重量%之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組成物,其中聚酯之 重覆單位的8 0莫耳%以上爲對酞酸乙二酯單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組成物,其中聚 酯組成物之b色彩値爲2.5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聚酯組成物, 其中將內直徑64mm之根據JIS G3 5 5 6標準開孔基準大小 0.026mm之平織金屬網所構成之膜濾器予以垂直重疊2枚 ,且以溫度290 °C,33.3克/分鐘之過濾速度將該聚酯組 成物予以過濾時,於經過1 2 0小時所測定之過濾升壓爲 未滿5 MPa/日。 5. 一種聚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由酯形成 性酸成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製造聚酯時,使用該酯形成 性成分之80莫耳%以上的二羧酸做爲酯形成性酸成分, 並且在該製造步驟之途中階段’將磷酸酯與相對於該磷酸 -29- 1272279 · (2) 酯1莫耳份含有換算成鹼金屬Ο·5〜3莫耳份之鹼金屬和/ 或鹼土金屬之化合物反應生成的含金屬磷化合物’以其含 有率爲〇 .丨〜5重量。/。之範圍予以添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醋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其中二殘酸爲對敝酸。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其中製造聚酯之步驟爲包含令酯形成性酸成分與酯形成性 二醇成分於酯化槽中進行酯化反應的步驟,接著’將一部 分生成的低聚物送液至縮聚反應槽並且進行聚合反應的步 驟,和對該酯化槽中殘留之低聚物重新供給酯形成性酸成 分和酯形成性二醇成分並且進行酯化之步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聚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其爲在對縮聚反應槽送液低聚物之送液終了後3 0分鐘以 內,將5 0 °C之酯形成性二醇成分,相對於所送液之低聚 物1 0 0重量份以2〜5 0重量份之範圍供給後,添加該含金 屬磷化合物並且進行縮聚反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聚酯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其爲將添加酯形成性二醇成分後之低聚物溫度,作成比該 縮聚反應槽所送液之低聚物內之五聚物所具有的熔點更低 。〇〜5 0 °C溫度後,添加該含金屬磷化合物。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之聚酯組成物之製 oe方法’其中添加酯形成性二醇成分後,由縮聚反應槽中 之醋形成性一醇成分/酯形成性酸成分比所算出之低聚物 的理論平均聚合度爲5以下。 -30- 1272279 (3) 11. 一種聚酯成形物,其特徵爲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聚酯組.成物成形爲纖維狀或薄膜狀之 形狀。 " 12. —種聚酯成形物,其特徵爲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 1項之聚酯成形物與鹼性化合物接觸進行減量處理。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聚酯成形物,其爲於表 面具有微孔者。
•31 -
TW092119685A 2002-07-23 2003-07-18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27227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3952 2002-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276A TW200403276A (en) 2004-03-01
TWI272279B true TWI272279B (en) 2007-02-01

Family

ID=3076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9685A TWI272279B (en) 2002-07-23 2003-07-18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22616B2 (zh)
EP (1) EP1524295A4 (zh)
KR (1) KR100938372B1 (zh)
CN (1) CN1290925C (zh)
AU (1) AU2003243950A1 (zh)
MY (1) MY134276A (zh)
TW (1) TWI272279B (zh)
WO (1) WO2004009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9760B2 (ja) * 2004-07-30 2009-10-07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混繊糸および織編物
DE602006018573D1 (de) * 2005-07-28 2011-01-13 Teijin Fibers Ltd (spinngefärbtes) polyestermonofilament
US8377334B2 (en) * 2009-12-23 2013-02-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ated phosphors,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5726002B2 (ja) * 2011-07-07 2015-05-27 三菱レイヨン・テキ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同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と、同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並びにその繊維製品
CN113929889B (zh) * 2021-11-15 2023-06-30 上海华峰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溶性共聚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6806A (en) * 1971-03-10 1973-12-04 Allied Chem Filament comprising a polymer blend of polyester and polyamide containing an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
US4067855A (en) * 1974-07-17 1978-01-10 Toray Industries, Inc. Fiber and film forming polyester composition
JPS54120728A (en) 1978-03-08 1979-09-19 Kuraray Co Ltd Fine synthetic fiber having complicatedly roughened surface and its production
JPS59196359A (ja) 1983-04-21 1984-11-07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H0672179B2 (ja) 1983-05-16 1994-09-14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S6147729A (ja) 1984-08-13 1986-03-08 Teijin Ltd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3376244B2 (ja) 1997-04-24 2003-02-10 東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塩素化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水性樹脂組成物
EP1344765B1 (en) * 2000-11-27 2014-07-30 Teijin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dimethyl terephthalate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24295A4 (en) 2007-02-14
US20050085595A1 (en) 2005-04-21
TW200403276A (en) 2004-03-01
EP1524295A1 (en) 2005-04-20
CN1671795A (zh) 2005-09-21
US7122616B2 (en) 2006-10-17
AU2003243950A1 (en) 2004-02-09
MY134276A (en) 2007-11-30
KR20050029309A (ko) 2005-03-25
KR100938372B1 (ko) 2010-01-22
CN1290925C (zh) 2006-12-20
WO2004009702A1 (ja) 200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3117B1 (ko) 폴리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및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JP2004137319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繊維
JP5336310B2 (ja) アルカリ減量を行う高鮮明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製造用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I272279B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3147635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17832A (ja) 産業資材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572600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同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と、同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ポリエステル繊維並びにその繊維製品
KR20050092747A (ko) 이형 단면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JP2004137458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59232A (ja) 発色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742643B2 (ja) 産業資材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6709639B2 (ja) 潜在濃染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濃染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濃染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402782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混繊糸
JP4056411B2 (ja) 食品用不織布
JP5161850B2 (ja) 鮮明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4270114A (ja) ポリエステル偏平断面繊維
JPS5813717A (ja) 合成繊維の製造法
JP2004250571A (ja) 深色染色用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繊維
JP2003119619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02160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3973575B2 (ja) 易フィブリル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4270111A (ja) 異形断面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04269826A (ja) 耐湿熱性の改善された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
JP2024002177A (ja) 異形断面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4270099A (ja) ポリエステル高強度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