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5323B -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5323B
TWI225323B TW092125249A TW92125249A TWI225323B TW I225323 B TWI225323 B TW I225323B TW 092125249 A TW092125249 A TW 092125249A TW 92125249 A TW92125249 A TW 92125249A TW I225323 B TWI225323 B TW I2253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st
socket
convex portion
pl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5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5618A (en
Inventor
Shunsuke Hashimoto
Hitoshi Yonezawa
Shuji Kato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5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5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5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53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1225323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行動雷每 備方面,具有電路基板彼此、電;機等之攜帶式設 性連接用之插座與插頭之連接器。 、電路基板等作電 二、【先前技術】 在以往’為了連接安裝有電 之連接器俏每 于70件之硬數之電路基板 :為係已貝用化。特別是在行動電 面,由於機n料型化以及薄型化 Z動枝為方 型化亦受到要炎。s 一士二 4接15的小型化與薄 路某板* ,由於機器的高性能化使得電 數。力件的安襄密度增高,構呈接觸件之排列 又,1:是ί 件之寬度與排列節距變得非常狹小。 -I式仃動電話方面,以合葉部分為界限的話安裝 有電子兀件之電路基板至少分割為兩個,此外, ς 接前述電路基板❿在合葉部分使用有軟性電路基板為因 此,電路基板彼此或電子元件與電路基板做電性連 接器的用途更加寬廣。 ^連接前述電路基板彼此之連接器,係有安裝於一方之 電路基板之插座與安裴於另一方電路基板之插頭所構成, 藉由插座與插頭接合之方式連接器作電性連接。 例如’針對特開2 0 0 2一0 08753號公報所提出之習知之 連接器,將參照圖20加以說明。圖20係說明插座1〇〇與插 頭2 0 〇結合之狀態。 、 插座1 0 0,係由絕緣性樹脂所加以形成,具備有設置 1225323 五、發明說明(2) 有與插頭20 0嵌合之插入溝ln夕柘产丄 維持於插入溝111兩側壁上之複數坐本體yo、以及分別 觸件120具備有藉由烊接表面屬製接觸件120。接 m、具有略成u字形剖面二 =路基板上之端子部 ^ ^ 被^彳甲入到插入溝1 1 1雨側壁之 維持部1 22、以及將維持部i e ^ 1 反方向而略呈U字形地加^斤2彎之开f/之部/與#子部121呈 彈簧部123,可向圖20中之狀彈簧123。\狀 簧部123處,更設置有向鱼唯持j "弓曲。此外,片狀5早 f所形成之接觸凸部12/。、維持m相反方向Μ般加以折 插頭2 0 0,係由絕緣性嫩私 座m之插座本體m之插===成,具備有與插 對金屬製接㈣〇。接本Λ 制上之複數 路基板上之端子㈣! f於端安裝於電 杯㈣、;L # , 丄a τ π鲕子部22 1略呈直交般地加以 1^,Λ 本體210之側面受到維持之接觸部m。接 本體210之:Γί會向圖2°中之左右方向彎曲,貫穿由插頭 外突出之邊緣部211般藉由插入成形-又固疋。又,接柱22〇之接觸部222上與接觸件120 之接觸凸部124滑動接觸面處,形成有卡止凸部22Γ 12〇之與插頭m結合之際,相對地,接觸件 二m 會與接柱220之卡止凸部m接觸,接觸 二=:超:卡止凸部m。此0夺,接觸綱之片狀 推l·靠二形,所以會增加插座m與插頭200 互相推壓罪近所需要之負荷。當接觸#12()之接觸凸部124 1225323 五、發明說明(3) 超越接柱220之卡止凸部223時,接觸件120之片狀彈箬123 會因彈性而恢復,減少插座1 〇 〇與插頭2 〇 〇互相推壓靠近所 需要之負荷。藉由此負載的急驟變化,作業者可獲得扣住 感。 又,在插座100與插頭200結合之狀態下,即使在將插 座100與插頭200拉開之方向上施加力量,由於接柱22q之 卡止凸部223與接觸件120之接觸凸部124接觸之故而產生 抵抗力,插座1 0 0與插頭2 0 0不易脫離。 但是’在插座1 0 0與插頭2 0 〇結合之際,接觸件1 2 〇之 接觸凸部124與接柱220之接觸部22 2之間夾入異物時,會 成為接觸件1 2 0與接觸2 2 0接觸不良之原因。引起接觸不良 之異物’主要是在插座1 〇 〇與插頭2 〇 〇結合之前,附著於接 觸件120之接觸凸部124或是接柱220之接觸部222。 在接柱220之接觸部222其長度充分的場合時,即使異 物附著於接觸件120之接觸凸部124或是接柱22〇之接觸部、 2 2 2上’在插座1 〇 〇與插頭2 〇 〇結合之際,藉由接觸件丨2 〇之 接觸凸部124在接柱220之接觸部22 2上滑動之方式,藉由 接觸凸部1 2 4異物會朝前方受到推出而被除去,所以異物 不會夾入接觸凸部124與接觸部222之間,大幅減低接觸件 120與接柱220之接觸不良的可能性。 但是,為了提高電路基板之安裝密度,並且將行動機 器加以小型化(薄型化),所以插座1〇〇與插頭2〇〇結合之狀 態下全體高度之尺寸A(以下稱為「摺疊高度」)較低之連 接器較為適合。將摺疊高度降低時就不得不縮短接頭2〇〇 1225323 五、發明說明(4) 之接觸部222之長度,附著於接觸件丨2〇之接觸凸部124或 疋接柱220之接觸部222之異物無法充分去除,產生接觸件 1 20與接柱220之接觸不良的可能性會提高。 此外,藉由接觸件120之接觸凸部124在接柱220之接 觸部222上滑動之方式,受到接觸凸部124單純地向前方推 擠之異物會在接觸凸部124超越接柱220之卡止凸部223之 際’進入接觸件120之接觸凸部124與接柱220之接觸部222 間之間隙,被夾入於接觸件1 2 〇之接觸凸部1 2 4與接柱2 2 〇 之接觸部222之間,存在有妨礙接觸件12〇之接觸凸部丨 與接柱220之接觸部222其接觸之可能性。 口 二 L赞明内 本發明係 提供防止因異 性接觸之信賴 為了達成 器,其特徵為 以成形之插座 加以排列維持 前述插座可敌 體,以及具有 對向,且電性 接觸件或接柱 之接觸凸部、 容】 以解決前述習 物所造成之接 性之連接器為 前述目的,本 具有:插座, 本體,以及具 之接觸件或接 入安裝般地依 在插頭本體上 連接般地依前 ;前述接觸件 以及前述接觸 知例之問題點所加以提出,以 觸不良,提高插座與插頭其電 目的。 發明所述之連接器係一連接 由絕緣性材料依既定之形狀加 有在前述插座上依既定之節距 柱;插頭,由絕緣性材料對於 既定之形狀加以成形之插頭本 分別與複數之接觸件或接柱相 述既定之節距加以排列維持之 ’具有與前述接柱作滑動接觸 凸部與前述接柱接觸之際產生 接觸壓用之片狀彈簧部;吁 結合之際與前述接觸件之S接柱,具有前述插座與接柱 以及至少其一部份會包人 t凸部作滑動接觸之接觸部, 部。 s ;則述接觸部般地加以設置之凹 由别述構成來看,在接 部上滑動之際,附著 於接柱之接觸 之異物’ t因接觸件之接趨接觸p或接柱之接觸部 莰Λ 接觸凸部的移動向前方受到推屮, 物Q置於接柱之接觸部之凹部。其結果, =於接觸件之接觸凸部與接柱之 接 觸=良之可能性。X,接觸件可設置於插座與插頭 方’接柱亦可設置於插座與插頭之任何一方。 、、此外,前述接柱更具有在插座與插頭結合之際,在矿 述接觸凸部於前述接觸部上滑動之方向上,設置在前述3 部之上游端之卡止凸部。在此場合中,即使受到振動^ : 加有將插座與插頭加以分離之方向上之力量時,設置於^ 柱之卡止凸部會與接觸件之接觸凸部接觸而阻止其動作, 插座與插頭不易脫落。其結果,提高插座與插頭其電性連 接之信賴性。 四、【實施方式】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戶斤述之第1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係由插座1與插頭2所構成。 1225323 五、發明說明(6) 第1實施形態中之插座由圖1加以表示。又,出作丨鱼 之結合狀態以圖2加以表示0 /、五、& 如圖1所示般,插座1具備有由絕緣材料之合 形品所構成之略呈立方體之插座本體3 ^插座本體3上,曰形 成:略呈長方形4邊之插入溝31。插入溝31之長度方向/ 側壁面32處分別設置有複數之維持溝33 ,接觸件4會 ,入方式而維持於各維持溝33。在插入溝31與插入胃溝^ 已圍之中央部34,分別與設置於插頭本體5之凹部52 側壁5 1 (參照圖3 )加以嵌合。 ° ” 接觸件4係由具有彈性之帶狀金屬片(例如,在命 加^ ^合金上施加鍍金之金屬片)依既定之形狀藉由彎曲 口 口以形成。圖2與圖20比較之下可得知,接羽 知例之物件為相同之形狀。接觸 ^觸牛:、白 =而表面女裝於電路基板之端子部4 央部^形成有具略呈u字形剖面且二 =二:二子广係呈直交之維持部41。維持和其 43為相反端V略呈f端端部之延長上’形成有與端子部 部42,可向圖Γ中呈之= =狀彈簧。片狀彈簧 前端,設置有右方向’f曲。此外狀彈簧42的 形成接觸凸部4::、也就t = :突二= I::::頭2結合之際,在插座: = = = ^相對移動之方向進 田角不體b 部41、片狀彈箬 又又之方向方面,端子部43、維持 彈簧42、以及接觸凸部“乃是連續且一體地由
第15頁 1225323 五、發明說明(7) 折彎加工加以形成。 藉由形成維持部41之方式,跨過插座本體3之侧壁 了將子σ卩4 3设置於插座本體3之外側,又可將接觸 凸。Μ4 ά置於插入溝31之内侧。又,如圖2所示般,端子 :Μ3中焊接於電路基板之面“,係位置於較插座本體3更 J外側處。又,片狀彈簧部42係位置於插座本體3之插入 溝Η之内側。由此,即使將插座丨安裝於電路基板上,片 狀彈菁部42異不會與電路基板上配線圖樣等接觸,可防止 短路。又,藉由端子部43與接觸凸器部44之間介入有插座 本體3之側壁3 2之方式,能夠防止在將端子部4 3焊接於電 路基板之際其助熔劑或是銲錫附著於接觸凸部4 4上。 插座本體3之維持溝3 3的寬度,係幾乎與接觸件&之維 持部41之寬度相同,且將維持部41之一部份(未圖示)之寬 度較維持溝3 3之寬度若干寬大地形成。由此,藉由將維持 邻4 1壓入維持溝3 3之方式,維持部4丨其兩側部與維持溝μ 之内壁會緊密連接,接觸件4會固定在插座本體3。 例如,接觸件4之片狀彈簧42之寬度為〇· 2mm,端子部 43之寬度為〇· 1 5mm,板厚為〇· imffl,配置節距為〇· 4隨。 又,接觸件4之排列數為1〇〜30程度。又,接觸凸部〇之寬 度,係如圖1所示般,較後述之插頭2之接柱6其接觸部61 之寬度(幾乎與接柱6之接觸部具有相同寬度)為狹窄般地 加以形成,例如〇 · 1 5 m m程度。 #對如此微小之接觸件4進行折彎加工、壓入處理等係 相當困難。因此,根據插座i中接觸件4之排列節距與排量 1225323 五、發明說明(8) =目將一片金屬片(未圖示)加工成梳齒狀,將一端之所有 接觸件4 一併進行衝壓成形的同時,將各接觸件4之維持部 1壓入插座本體3之維持溝33。然後,將接觸件4壓入插座 之後’將接+觸件4之端子部43由金屬片切離。 其人,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連接器之插頭2之構成係由 與圖4加以表示。圖3係插座2之正視圖,圖4為其側視 如圖3所示般,插座2係具備有由絕緣性材料之合成樹 :j形品所構成之略呈立方體之插頭本體5。插頭本體5之 I央部處,言曼置有前述凹部52,由此,插頭本體5 成形胼媸& . Γ刀別,口者長度方向一體設置有由插入 少冓成之稷數之接柱6。插頭2,除了 =以體幾乎彼裝於數至於前述插座本體 =插 入溝31以及由插入溝31所包圍之中央部34。 磷主:η接入柱6 ’係將具有彈性之帶狀金屬片(例如, 拜月銅專之銅合金施加鍍金之金屬片)藉由折彎加工 =狀加以形成’與插座!之接觸件4不同,其彈性並料 柱^以=發明中,评性為非必要之接觸件特別稱為接 插頭2之接柱6之寬度、配置節距以 前述插座1之接觸件4之寬度、配置節 β 目’係與 同’又,插頭2之接柱6,由於彈配=目相 厚,並非一定要與插座1之接觸件4之材料與板厚Π與; 第17頁 五、發明說明(9) f f地變更,X,與插座1之接觸件4同樣i也,根據择 接柱Θ之排列節距以及排列數目將一 五、 二工成梳齒狀,將一端之所有接柱6同以:(未圖示) J將:頭本體5射出成形之際,預先插入其模具令成 由金屬體5 一體地插入成形後,將接柱6之端子⑽ 其次,針對各接柱6之詳細形狀加以說明。圖 ^ 視圖、後視圖以及下視圖。圖7係圖6B中B R蝻 圖8係形成於前述接柱上之凹部其剖面形: 之。Ρ刀斜視剖面圖。圖9係圖6Α"_Α線處之 如各圖所示般,接柱6之一端部處圖。 表面安裝於電路基板之端子部62。端子部62成有利用广接 於端子部60略呈直交般形成有,與插座1之之上,對 ::44作滑動接觸之接觸部61。與接觸部6。之:=J 反鸲之端部66,係沿著插頭本體5之侧 知子。卩62相 狀,與端子部62相反端之大型圓弧般地加^頂上部之形 接柱6之接觸部6 1上,形成有由鱼 44接觸之面所突出之卡止 以、 之接觸凸部 63。又,接觸中,在凹:盥η内側凹陷之凹部 度較其他部分更為寬地加以形:、附近’其寬 η所示般,在插頭2嵌裝於插座=處, 的冰處為止之狀態下(插座丨與插頭2之結=番^溝 凸部44會與凹陷度63之開口相對向般,至少:部 之= 1225323 五、發明說明(10) 份會被包含於盘技1 ^ 部61般地設定凸部44作滑動接觸之接觸 λ ^ ^ 置。又’卡止凸部64,在插座1與插頭2 =^⑽接觸凸部44在接觸部61上滑動之方向上,係 "又& " 3之上游端,且在插座1與插頭2結合之狀態下 Ϊ Υ Λ立^ °卩4 4產生干涉之位置。藉由前述將凹陷度6 3與 卡卩 位置加以設定之方式,卡止凸部64不會妨礙 接之接觸凸部44之動作,可平順地將插座1與插頭2 加以結合。 中接觸部61之附近,設置有厚度較其他部位 =之^凹部65。如前述般,接柱6係在插頭本體之射 ”形f加以插入’所以形成邊緣部51之合成樹脂會流入 維持凹部而硬化’而使得接柱6不易由插頭本體5拔出。 又,在可確保充分強度之條件下,可省略維持凹部65。 卡止凸部64 ’可如圖7所示般,以段子部62中焊接於 電路基板之面62a為基準,設置於較接柱6之全體高度^丨之 中間點些許高之位置(將高度設為Η2時,Η2>Η1/2)。 觸件4之接觸凸部44於接柱6之接觸部61上滑動之方向上, 卡止凸部64之下游端端部’對於接柱6之接觸部“中盥 觸件4之接觸凸部44作滑動接觸之接觸面61a乃是幾乎直六 地突起。對此,卡止凸部64之上游端端部附近,係逐^ 接觸面6 1 a接近般形成平緩的傾斜面6 4 a。 凹部63 ’可由圖7、圖8以及圖9得知,在與接觸 接觸凸部44於接接柱6之接觸部61上滑動方向成直交之< 度方向上,接柱6之剖面係略呈v字形般地,沿著接 <柱6之
1225323
五、發明說明(11) 高度方向加以形成。形成凹部6 3之略呈V字形剖面之兩個 傾斜面分別以6 3 a加以表示。又,在第1實施型態中,凹部 63之剖面,並不一定要呈V字形,亦可以是圓弧狀、略呈u 字形、略呈rr字形等其他形狀。 在此,接柱6之寬度方向上凹部60之開口之尺寸,係 如圖10所示般,較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其寬度方向之尺 寸微小地受到設定。因此,在將插頭2嵌裝於插座1之插入 溝31之過程中,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會藉由片狀彈簧 部42所產生之彈力,跨過凹部63般與接柱6其接觸部61之 接觸面61a接觸。 將插頭2喪裝於插座1之插入溝31之過程係由圖11A以 及圖11 B加以表示。圖11 A係說明插頭2之接柱6之卡止凸部 6/4與插座1之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 4相接觸之狀態,圖11 b 係說明插頭之頂上接觸到插座丨之插入溝31底〜面 ^入之狀接態觸。/圖11A與圖⑴之比較之下可得知置於接 44所,Λ 之凹部63,係設置於接觸件1 2之接觸凸部 44所⑺動之範圍及其周圍。 丨 卡止。接Λ凸部44中,為了將接觸於接柱6之 地加以形成ίLΛ 部63之兩側部之部分不重疊 較凹部63之開度方向上卡止凸部64之尺寸,係 1、閉口之尺寸右干小地加以設定。 件4之接觸凸部<接觸部61附著有異物,在接觸 、 杈6之接觸部6 1表面上滑動之際,附
第20頁 1
t 逃構成來看,插座1與插頭2結合之前即使接_ A 2 4之接觸凸部44或 心則即便接觸件 1225323
著之異物可落入凹部6 3之内側,與未設罟古 罝有凹部β q夕搭人 比較之下其接觸凸部44與接觸部61之間央拄w 1 0之琢口 會降低。也就是說,因異物而造成接觸件4與 : :良可受到'防止,可提高接觸信賴性。又,接觸部6,:: 其接觸凸部4 4滑動之範圍内設置凹部β 3,所 ”
丨u u W从與將邱β S 没置於偏離接觸部6 1其接觸凸部4 4滑動之範圍之纟曰人 之下’藉由基觸凸部44加以推出之異物可更確實 當力量施加於將插頭2由插座1拔出之方向時,係如圖 11Α所示般,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與接柱6之卡止凸部 會相接觸而產生抵抗力。因此,即使插座丨受到振動等, 插頭2亦不易由插座1脫落。又,即使在將插頭2與插座丨結 合之際,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雖然會與接柱6之卡止凸部 64相接觸,由於卡止凸部64之上端設置有傾斜面,接 觸件4之接觸凸部44會在傾斜面64a上滑動超越接柱6之卡 止凸部64。因此,插頭2與插座i結合之際的抵抗,會較插 頭2由插座1拔起之際之抵抗為小。 又,前述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中,與接柱6之卡止凸 部6 4接觸之部分與與接觸於凹部6 3之兩側部之部分不重疊 地加以形成’接柱6之卡止凸部6 4之寬度較凹部6 3之寬度 更為狹窄’例如附著於接柱6之卡止凸部64以及接柱6其高 度方向之其延伸上之異物,會在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在 接柱6之接觸部6 1表面上滑動之際,由接觸凸部4 4所推 出’落入凹部6 3。又,附著於卡止凸部64以及其延伸上以
1225323 五、發明說明(13) 外之異物,會在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超越接柱6之卡止凸 部64之際’接觸凸部44會通過其上方,該異物被夾入於接 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與接柱6之接觸部61的接觸面61a之間 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其結果,可提高插座1之接觸件4與 插頭2之接柱6其電性連接之信賴性。 又,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由圖1 2、圖1 3 A到圖1 3 E 以及圖1 4加以表示。圖1 2係變形例中接柱6之外觀構成之 斜視圖。圖1 3 A到圖1 3 E分別為接柱6之側視圖、平面圖、 正視圖、後視圖以及下視圖。圖14係圖13B tc —c線之剖面 圖〇 由各圖中可得知,在此變形例中,設置於接頭2端之 =6處省略卡止凸部64。如此,由接柱6之接觸部61處省 卡止凸部64時,與前述實施例比較之下,接柱6之衝壓 ^工變得容易,相反地,在插座丨遭受振動等之場合時, 蔣父容易由插座1脫落。但是,由於設置有凹部63,可 处奶f畜凸部44所頹出之異物更確實地落入凹部63,所以 ^ ^提高插座丨之接觸件4與插頭2之接柱6其電性連接之信 (第2實施形態) 明。針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參照圖15加以說 侧之接私R糸說明插座1側之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與插頭2 4 <得挺6之接觸部61接觸之狀態。 接觸:4第施形態之圖1〇比較之下可得知,將插座1側之 觸件4之接觸凸部44中與插頭2側之接柱6相對向之面,
第22頁 1225323
形成向接柱6端突出之凸出曲面44a。藉由將接觸凸部以形 成前述形狀之方式,接觸凸部44其寬度方向上之中間部會 進設置於接柱6之接觸部61之凹部63内侧,凸出曲面44a ; 分別於凹部6 3之各傾斜面6 3 a作滑動接觸。又,1 構成 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場合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如此,將接觸凸部44其與接柱6相對向之面作為突起 曲面44a,藉由與凸起曲面4 4a作滑動接觸之傾斜面63a形 成平面之方式,接觸件4之製造程序雖然會變得若干複 雜,卻具有以下所述之優點
弟一,接觸凸部在接柱6其接觸部61中除了凹部63以 外之部分上進行滑動時,凸起曲面44a之頂點(接觸凸部44 其寬度方向之中間部)會與接觸部61接觸。因此,附著於 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或接柱6之接觸部61之異物,會由接 觸凸部44之凸起曲面44a加以推出。對此,在接觸凸部44 超越接柱6之接觸部61之卡止凸部64之後,進入凹部63 時’凸起曲面44a之周圍部會與凹部63之傾斜面63a相接 觸。也就是,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中,由於將異物推出 之部分與作電性連接之部分不同,所以假設異物並未完全 落入凹部63之内側即使殘留於接觸凸部44其頂上附近,亦
可大幅地降低因異物之存在而引起接觸件4與接柱6接觸不 良之可能性。 第2,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與接柱6之接觸部61,與 互相以平行之面作接觸之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比較之 下,接觸凸部44之凸起曲面44a與凹部63隻傾斜面63a之接
第23頁 1225323
=積會大幅地變小。接觸件4之片狀彈簧部42之彈性所 產生之推壓力為一定時,接觸面積愈小其接觸壓力愈辦 加。其結果丄可提高接觸件4與接柱6其電性接觸之^ ^ 性。又,如前述班藉由接觸凸部44之凸起曲面44a其頂點 附近將異物推出之際,由於會增加接觸壓力,可將附著於 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與接柱6之接觸部61之 落 是凹部6 3。 只l洛 (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參照圖丨6、圖工7 以及圖1 8加以說明。圖丨6係與圖丨5同樣地說明插座1側之 接觸件4其接觸凸部與插頭2側之接柱6其接觸部6丨交處之 狀態。又,圖1 7與圖1 8係分別說明設置於接柱6之接觸 6 1之凹部6 3其開口形狀之變形例。 由圖1 6可得知,將插座1側之接觸件4之接觸凸部44中 與插頭2側之接柱6相對向之面,設定為向接柱6端突出之 凸起曲面44b。與圖1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比較之 下’圖16所不之凸起曲面4“較圖丨5所示之凸起曲面44&為 少’也就是說’曲面較為平緩地受到設定。在前述第2實 施形態中凸起曲面44a乃是於傾斜面63a接觸,但是在第3 實施形態中’乃是將凸起曲面44b與凹部63其開口之邊緣 63b接觸。 ' 設置於接柱6之接觸部61之凹部63之開口,係如圖17 所示般’愈靠近卡止凸部64其寬度愈狹窄般地形成梯形。 又如圖18所示般,愈靠近卡止凸部64其寬度愈寬般地形成
第24頁 1225323
梯形。又在寬度方向上凹部63之頗面係成v字形。其他構 成係與前述第1與第2實施形態之場合相同。 / 、如此’藉由將置於接柱6之接觸部61之凹部63之開口 形成為梯形之方式雖然接柱6之製造程序會變得若干複 雜,加上前述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能夠有以下所述之優 接觸凸部其寬度方向上之中間部會進入設置於接柱6 之接觸部61之凹部63之内侧,在凸起曲面“分別與各傾斜 面63a作滑動接觸之際,接觸凸部44之凸起曲面44b與凹部 63之傾斜面63a之接觸位置會產生變化。因此,與凹部63 之寬度軍醫之前述第2實施形態比較之下,接柱6之接觸凸 部44其凸起曲面4 4b中與凹部63之傾斜面63a接觸之範圍增 加之故’所以附著於接觸凸部44上之異物更容易除去。日 (第4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參照圖丨9加以說 明。圖1 9係說明插頭與插座之結合狀態之剖面圖。與圖2 所示之實施形態比較之下,插座1側設置有不需要彈性變 形之接柱6 ’插頭2側設置有具有彈性變形用之片狀彈簧部 之接觸件4。如此將接觸件4與接柱6之關係交換,由於接 柱6之接觸部61設置有凹部63,所以可獲得與前述第1實施 形態之場合相同之效果。此外,當然亦可將前述第2或是 第3實施形態之特徵加以組合。 本發明係根據日本國特許出願20 0 2-2 6845 9號,其内 容係參照前述特許出願之說明以及圖面,在結果上與本發
第25頁 1225323 五、發明說明(17) 明加以合併之說明。 又,本發明中,將參照所附加之圖面之實施形態充份 地記載其中,亦可進行各種變更或是變形,在此技術領域 之一般知識來看為當然之事。並且,前述變更與變形並非 脫離本發明之範圍,應解釋其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内。 (產業上之利用領域) 如以上所說明般,由本發明來看,適用於行動電話與 數位相機等攜帶式設備,無關於摺疊高度的高低,可提供 插座與插頭其電性連接之信賴性高之連接器。
第26頁 I225323 圖式簡單說明 五、【圖示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中,說明插 座構成之正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中,說明插 座與插頭其結合狀態下之構成之别面圖。 圖3係說明構成前述連接器之插頭構成之正視圖。 圖4係前述插頭之側視圖。 圖5係說明設置於插頭上之接柱之外觀構成之斜視
圖6 A係前述接柱之側視圖。 圖6 B係前述接柱之平面圖。 圖6 C係前述接柱之正視圖。 圖6 D係前述接柱之後視圖。 圖6 E係前述接柱之下視圖。 圖7係前述接柱之側視剖面圖。 圖8係形成於前述接柱上之凹部其剖面形狀之部分斜 視剖面圖。 圖9係形成於别述接柱上之凹部其剖面形狀之平面剖 面圖。
圖1 0係說明插座侧之接觸件之接觸凸部與插頭側之接 柱之接觸部接觸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1 A係說明插頭侧之接觸件之凸部與插座側之接觸 件之接觸凸部接觸之狀態之示意圖。 圖11B係將插頭頂端插入直到接觸到插座之插入溝底
第27頁 1225323 圖式簡單說明 --- 面為止之狀態之示意圖。 圖1 2係第丨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之外觀構成之斜視 圖。 圖1 3A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其形狀之 侧視圖。 圖1 3B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其形狀之 平面圖。 圖1 3 C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其形狀之 正視圖。 圖1 3 D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其形狀之 後視圖。 圖1 3 E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其形狀之 下視圖。 圖1 4係說明前述第1實施例之變形例中接柱之側視剖 面圖。 圖1 5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中,插座 側之接觸件之接觸凸部與插頭側之接柱之接觸部接觸之狀 態之剖面圖。 圖1 6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中,插座 側之接觸件之接觸凸部與插頭側之接柱之接觸部接觸之狀 態之剖面圖。 圖1 7係前述第3實施形態中接柱之接觸部、特別是凹 部之開口形狀之正視圖。 圖1 8係前述第3實施形態中接柱之接觸部、特別是凹
1225323 圖式簡單說明 部之開口形狀其變形例之正視圖。 圖1 9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連接器中,插頭 與插座之結合狀態之剖面圖。 圖2 0係習知之連接器中,插頭與插座之結合狀態之剖 面圖。 【符號之說明】 1〜插座 2〜插頭 3〜插座本體 4〜接觸件 5〜插頭本體 6〜接柱 3 1〜插入溝 3 2〜側壁 33〜維持溝 34〜中央部 4 1〜維持部 42〜片狀彈簧部 4 3〜端子部 44〜接觸凸部 5 1〜側壁 6 1〜接觸部
第29頁 1225323 圖式簡單說明 6 2〜端子部 6 3〜凹部 6 4〜卡止凸部 6 5〜維持凹部
ΙΙΙ·Ι· 第30頁

Claims (1)

1225323
1 ·種連接器,包含:插座,且有由絕緣彳生;^料& γ 定之形狀之插座太鲈 △-有由、、、巴緣f*生材枓成形為既 該插座本體上依既定之節距被排列並保持於 緣性材料成之接觸件或接柱;及插頭,具有由絕 之插頭本^及二:之形狀而可嵌入安裝在該插座本體上 辦卜,日八 依忒既定之節距被排列並保持於該插頭本 I ^ .刀別與該複數之接觸件或接柱相對向並電性連接 的稷數之接柱或接觸件; &按 其特徵為: ^ ΐ ί Γ件具有·接觸凸部’與該接柱作滑動接觸;及 i爭3。卩’用以在該接觸凸部與該接柱接觸之際產生接
该接柱具有:接觸部,在該插座與接柱結合之際,與 該接觸件之接觸凸部作滑動接觸;及凹部,至少其一部份 係設成包含於該接觸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沿著與該接觸 凸部在該接觸部上滑動方向直交之寬度方向上,該接觸凸 部之寬度較該凹部之寬度為窄。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寬度方 面,該接觸凸部具有向該接觸部側突出之凸起曲面;該凹 部在該寬度方向之剖面係大略呈V字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凹部具有矩
第31頁 1225323 申請專利範圍 凹部之大略呈V字形剖 形之開口;該接觸凸部係與構成該 面之傾斜面相抵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德垃獎,甘占 9從八 4 $之連接器其中:該凹部具有略 呈梯形之開口 ’其寬度沿菩今垃 者$接觸凸部在接觸部上滑動之 方向逐漸變寬或逐漸變窄·兮垃 月動之 開口的邊緣相抵接。 仰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 卡止凸部,該卡止凸部係設於\,其中· §亥接柱更具有 合之際,沿該接觸凸部在接觸二立£ •在插座與插頭結 部之上游側,並且在插座===j上滑動之方向位於該凹 觸部發生干涉之位置。/、插頭…合之狀態下不致與該接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拿 部在該接觸部上滑動之二連接:上’其中:、沿著該接觸凸 對於該接觸部略呈直交,;二止凸部的下游側端部係 係為傾斜面。 Λ 凸部之上游侧端部之附近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 4在該接觸部上滑動之方向直寶、/ · 该接觸凸 部之寬度較該凹部之寬产 I度方向上,該卡止凸 部之寬度為窄。 又 凹部之寬度較該接觸凸
1225323 六、申請專利範圍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連接器,其中:在該寬度方向 上,該接觸凸部具有向該接觸部側凸出之凸起曲面,該凹 部在該寬度方向之剖面係略呈V字形。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凹部具有矩 形之開口,該接觸凸部係與構成該凹部之略呈V字形剖面 之傾斜面相抵接。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凹部具有略 呈梯形之開口,其寬度沿著該接觸凸部在接觸部上滑動之 方向逐漸變寬或逐漸變窄;該接觸凸部係與該略呈梯形之 開口的邊緣相抵接。
第33頁
TW092125249A 2002-09-13 2003-09-12 Connector TWI22532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68459A JP2004111081A (ja) 2002-09-13 2002-09-1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5618A TW200405618A (en) 2004-04-01
TWI225323B true TWI225323B (en) 2004-12-11

Family

ID=3226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5249A TWI225323B (en) 2002-09-13 2003-09-12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11081A (zh)
KR (1) KR100556571B1 (zh)
CN (2) CN1314171C (zh)
TW (1) TWI225323B (zh)
WO (1) WO20040932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4035A (ja)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5294036A (ja)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94034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3860823B2 (ja) 2004-08-19 2006-12-20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4694275B2 (ja) * 2005-06-13 2011-06-0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07035291A (ja) * 2005-07-22 2007-02-08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810998B2 (ja) * 2005-11-30 2011-11-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及び電子部品の接続装置
JP2008270085A (ja) * 2007-04-24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46666A (ja) 2007-12-12 2009-07-0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4804526B2 (ja) * 2008-11-28 2011-11-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184610B2 (ja) * 2010-11-15 2013-04-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58042B2 (ja) * 2011-02-25 2014-04-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031318B2 (ja) 2011-10-14 2016-11-24 Dowaメタルテック株式会社 嵌合型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9207B2 (ja) * 2012-03-13 2013-12-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71729B2 (ja) * 2012-06-28 2016-03-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レスコネクタ
JP5408815B2 (ja) * 2012-11-20 2014-02-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241712B2 (ja) * 2013-06-25 2017-12-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128435B2 (ja) * 2013-06-25 2017-05-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388152B2 (ja) 2014-08-07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712799B2 (ja) 2016-02-05 2020-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681577B2 (ja) * 2018-08-01 2020-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2022182230A (ja) * 2021-05-28 2022-12-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9685A (en) * 1978-06-07 1979-12-17 Fujitsu Ltd Insertion-forceless connector
JPS5847646Y2 (ja) * 1981-11-28 1983-10-31 不二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摺動接触子の構造
JPH0458970U (zh) * 1990-09-26 1992-05-20
JP2002008753A (ja) * 2000-06-16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2198115A (ja) * 2000-12-22 2002-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4171C (zh) 2007-05-02
CN1881697A (zh) 2006-12-20
JP2004111081A (ja) 2004-04-08
TW200405618A (en) 2004-04-01
WO2004093263A1 (ja) 2004-10-28
CN1602565A (zh) 2005-03-30
KR20050026912A (ko) 2005-03-16
KR100556571B1 (ko) 2006-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5323B (en) Connector
TWI277254B (en)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JP3923532B2 (ja) 再充電可能なバッテリ用コネクタ
TWI351792B (en) Connector
US7435122B2 (en) Connector
CN103765699B (zh)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JP48891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056146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TWI252610B (en) Flexible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lexible board to circuit board
KR20130006336A (ko) 전기 커넥터
JP200025196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417702U (en) Terminal
JP3035814B2 (ja) 表面係合式電気コネクタ
TW201014072A (en) Connector device
JPH07326416A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2006324043A (ja) Icカードコネクタの端子取付方法
JP2010118257A (ja) 抜きバネ式コンタクト
US6224388B1 (en) In-board connector
JP4551276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ラグ
JP2004296419A (ja) コネクタ
KR101456806B1 (ko) 커넥터 구조
TWI238569B (en) Connector
JP2013187083A (ja) メス端子、メスコネクタ、及びメス端子の製造方法
KR200379837Y1 (ko) 커넥터
JPH10302908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