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58733B -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58733B
TW558733B TW091118305A TW91118305A TW558733B TW 558733 B TW558733 B TW 558733B TW 091118305 A TW091118305 A TW 091118305A TW 91118305 A TW91118305 A TW 91118305A TW 558733 B TW558733 B TW 5587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lm
display device
upper bus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18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aki Kusunoki
Masakazu Sagawa
Mutsum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58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587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12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having an electric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e.g. tunnel-effect cathodes of metal-insulator-metal [MIM]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Electrod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Description

5587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巧) 背景技術 有關一種具有下部電極及上部電極、和由夾持在此等 的絕緣層等之電子加速層所形成,且對上述下部電極與上 部電極間施加電壓之形成陣列狀,並自該上部電極側放出 電子的薄膜型電子源的基板、和螢光面的畫像顯示裝置。 習知技術 薄膜型電子源是指以堆積上部電極-電子加速層-下 部電極三種薄膜的構造爲基本,且對上部電極-下部電極 之間施加電壓,並從上部電極的表面於真空中放出電子。 例如有堆積金屬一絕緣體一金屬的MIM (Metal-Insulator-Metal)型、堆積金屬一絕緣體—半導體的MIS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型、金屬—絕緣體-半導體-金 屬型等。就MIM型而言報告中例如有日本特開平第 7-65 7 1 0號,就金屬絕緣層體半導體型而言則有MOS型 (J.Vac. Sci. Techonol. Β11(2)ρ·429-43 2(1 993))、金屬一絕 緣體—半導體—金屬型則有 HEED型(high-efficiency-electro-emission device、記載於 Jpn.J.Appl.Phys. 、 vo 1. 3 6 、pL939 等)、EL 型(Electroluminescence、記載於應用物 理第63卷、第6號、592頁等)、多孔質矽型(記載於應用 物理第66卷、第5號、43 7頁等)等。 薄膜型電子源的動作原理是以MIM型爲例,於第2圖 示之。對上部電極1 3和下部電極1 1之間施加驅動電壓Vd ,並令電子加速層12內的電場爲1〜lOMV/cm程度的話,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0X297公釐) -4 - 558733 經濟部智慧財度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2) 下部電極11中的費米能階近傍的電子會因隧道現象穿透障 壁,且成爲往電子加速層12、上部電極13的傳導帶注入的 熱電子。雖此等熱電子會損失散射在電子加速層12中、上 部電極13中的能量,但在上部電極13之具有功函數6以 上的能量的一部分熱電子會被放出到真空20中。其他薄膜 型電子源也會加速電子,且通過薄的上部電極13而放出電 子的這點是共通的。 此種薄膜型電子源與複數條上部電極13、和複數條下 部電極1 1正交並形成矩陣的話,就能從任意的場所產生電 子線,就能應用在畫像顯示裝置等的電子源。目前爲止觀 測到的是從 Au、Al2〇3、A1 構造的 IM (Metal-Insulator Metal)構造等放出電子。 薄膜型電子源陣列是使用薄的上部電極的緣故,因此 爲了適用於畫像顯示裝置等,故附加屬於普通供電線的上 部滙流排電極。此時,上部滙流排電極和上部電極的連接 部,必須薄的上部電極不會斷線。而且薄的上部電極不會 損傷到電子加速層,且上部電極不會光阻劑等而受污染地 進行加工的緣故,在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形成電子放出部爲 開口的層間絕緣層膜,且以此爲光罩對每一畫素切斷上部 電極是很有效的。 滿足上述兩項條件的上部滙流排電極的構造,申請人 提案一種使用如第3圖顯示其構造圖,製成上部滙流排電 極爲薄的、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爲厚的上部滙流排電極 上層1 7的兩層構造,在很薄的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使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裝- 本 頁) 、-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5- 558733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3) 上部電極13不會斷線,確保導電接解,且負責供電的厚上 部滙流排電極上層17則加工爲支撐層間絕緣層膜18的保 護,並用保護的段差來分開上部電極13的方法(日本特開 第2001-256907號)。具體是在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6使用 薄的W,在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層17使用厚的A1合金,在 層間絕緣層18使用SisN4或Si02等。 可是應用在薄膜型電子源的顯示器的時候,由爲與螢 光面的玻璃接合必須經過400行以上的玻璃料密封製程。 經過該高溫製程之際,習知的構造會發生兩個問題。首先 ,會有薄的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氧化的問題。 玻璃料密封製程是爲了包括在玻璃料膏的有機粘合劑 燒結,還有爲了省略氣體置換等設備、製程而低成本化, 故在大氣中進行爲佳,但相反的電極材料會被氧化。爲了 防止氧化,就算在非活性氣體中進行,還是無法避免因稍 微混入的氧引起電極氧化。針對此項問題,習知的構造則 有無法充分令薄的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之耐氧化性的問 題。例如W雖然是比較不會被氧化的材料,但膜厚爲1 〇nm 左右薄的時候,以400以上加熱,全體大致會被氧化而且 薄膜電阻値急增,與上部電極1 3的導電接觸就很難。膜厚 爲20nm以上那麼厚的話,表面氧化膜會抑制氧化種擴散, 且會防止全體氧化並且能維持低電阻,但段差大,電極連 接的可靠性降低。 另一個問題是因經由玻璃料密封的高溫熱處理所產生 的熱應力,薄的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會斷線。上部滙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558733 1 A7 B7 五、發明説明(4) 排電極下層16是經由玻璃料密封的高溫熱處理循環,引起 與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層1 7、層間絕緣層膜1 8的熱膨脹係數 不同的應力,受到因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層1 7、層間絕緣層 膜1 8緻密化的應力而變形。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遠比 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層17、層間絕緣層膜18薄的緣故,易因 其應力產生斷線。 本發明之目的乃在於藉由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6的氧 化,或爲了防止氧化,與因令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厚膜 化時,段差的上部電極1 3之導電接觸的可靠性下降,以及 防止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1 6因熱應力而斷線,就算經過高 溫的玻璃料密封,仍可提供與上部電極1 3之導電接觸之可 靠性高的薄膜型電子源,來實現製造良品率高、可靠性高 的畫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乃藉由具有下部電極及上部電極、和具 有夾持在此等的電子加速層,且對上述下部電極及上部電 極間施加電壓,自該上部電極側放出電子之薄膜型電子源 之形成爲陣列狀的基板、和螢光面的畫像顯示裝置的上述 陣列狀薄膜型電子源乃爲具有對上述上部電極的供電線所 成,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地進行錐形加工的上部滙 流排電極、和爲將上述上部電極分離成每個電子源的遮蔽 構造就能實現。 該遮蔽構造是由兩種以上材料的堆積膜所構成,上部 滙流排電極和該遮蔽構造藉由應用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依 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二金屬層、絕緣層的順序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1T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5) 被堆積,或者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絕緣層、 第二金屬層的順序被堆積,或者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 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的順序被堆積就能實現。 而且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藉由針對同一 種蝕刻液,上部滙流排電極爲蝕刻速度最慢,其上的堆積 膜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之膜是用蝕刻速度最快的材料所組 合,或者上部滙流排電極及其該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藉由 分別選擇可個別蝕刻的材料所組合就能實現。 (第一實施例) 用以實現上述目的之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構成上 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自上部滙流排電極側 按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二金屬層、絕緣層的順 序被堆積的薄膜型電子源、和以MIM型爲其中一例說說明 〇 首先採用第4圖至第1 5圖來說明薄膜型電子源之作成 法。 先在玻璃等絕緣層性的基板1 0上令下部電極用的金屬 膜加以成膜。下部電極材料是使用A卜A1合金。使用A1、 A1合金的材料可經由陽極氧化形成良質絕緣層膜。在此, Nd爲使用摻雜2原子量的Al-Nd合金。於成膜例如使用濺 鍍法。膜厚爲300nm。成膜後經由光學工程、蝕刻工程形 成條紋形狀的下部電極1 1。蝕刻是使用例如以磷酸、醋酸 、硝酸混合水溶液的濕式蝕刻(第4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I裝-- 本買)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 -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 6 經濟部智慧財產苟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形成限制電子放出部且防止對下部電極邊緣之 電場集中的保護絕緣層1 4、和電子加速層1 2。先將下部電 極11上的電子放出部的部分以光阻膜25作爲光罩,將其 他部分選擇較厚的進行陽極氧化,當作保護絕緣層14(第5 圖)。化成電壓爲100V的話,就能形成厚度約l36nm的護 絕緣層1 4。接著除去光阻膜25 ,且對剩下的下部電極1 1 之表面進行陽極氧化。 例如化成電壓爲6V的話,就可在下部電極11上形成 厚度約lOnm的電子加速層12 (第6圖)。 其次,例如利用濺鍍法等加以成摸屬於對上部電極1 3 的供電線的上部滙流排電極膜和形成在其下方的第二保護 絕緣層19、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第二金屬層 27。第二保護絕緣層19是使用例如Si氧化物,膜厚爲 40nm。該第二保護絕緣層19是作爲當利用陽極氧化所形成 的保護絕緣層1 4有氣泡時,埋置其缺陷,達到保持下部電 極1 1和上部滙流排電極間之絕緣層的作用。第一金屬層( 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材料是用Al-Nd合金,第二金屬層 27的材料是用Cr。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除此之 外還適用Cr、Cr合金等,第二金屬層27則適用Mo、W、 Ti、Nb等。膜厚是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第二金 屬層27均爲300nm厚地加以成摸(第7圖)。 接著,利用光蝕刻工程令之與下部電極1 1正交地予以 加工而形成第二金屬層27和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 )26。蝕刻液是使用第二金屬層27的Cr爲硝酸銨鈽水溶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裝— 本 K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9 - 558733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7 ) 等,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爲磷酸 、醋酸、硝酸的混合水溶液等(第8圖)。其次,將屬於遮蔽 構造的堆積膜之上層的絕緣層28加以成摸。絕緣層28例 如可利用Si02、Si3N4等。本實施例中,是使用利用濺鍍法 成膜的Si〇2膜。本實施例中,膜厚爲5 00nm (第9圖)。 接著,經由光學蝕刻工程在絕緣層28將包括電子放出 部的範圍予以開口。在加工是使用例如利用CF4、SF6的乾 式蝕刻等。使用CF4、SF、等的氟化物系蝕刻氣體的乾式 蝕刻是相對於第二金屬層27的Cr爲高選擇比來蝕刻絕緣 層28的Si02膜,並以第二金屬層27作爲停止膜來加工絕 緣層2 8 (第10圖)。於第二金屬層27使用Ti的時候也能同 樣地進行加工。在第二金屬層27使用MO或W、Nb的時 候,藉由使用CF4、SF6等氟化物系蝕刻氣體的乾式蝕刻法 被蝕刻,但這時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 合金就可當作停止膜。 接著,在硝酸鈽銨水溶液中以濕式蝕刻電子放出部的 第二金屬層27的Ci*。該蝕刻液雖能蝕刻Ci*,但用於絕緣 層28的Si02膜、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 合金和第二保護絕緣層19的Si 02就幾乎沒有蝕刻。因而 ,只能以第二金屬層27爲高的選擇比來進行蝕刻。因此, 相對於絕緣層(層間絕緣層膜)28,第二金屬層27會往內 側後退,形成開口部爲遮蔽狀的絕緣層28 (第1 1圖)°在第 二金屬層27使用Mo的時候,用磷酸、醋酸、硝酸的混合 水溶液在絕緣層28的下面進行側面蝕刻,形成保護° Mo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8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8) 與Ti、A1合金相比,在磷酸、醋酸、硝酸的混合水溶液中 差很多,很快就被蝕刻的緣故,只有第二金屬層27能用高 選擇比進行蝕刻。W、Ti的時候,用氨和過氧化氫的混合 水溶液等,還是只有第二金屬層27能用高選擇比進行鈾刻 〇 而藉由在第二金屬層27使用Mo、Nb等或CF4、SF6 等氟化物系蝕刻氣體的乾式蝕刻法的蝕刻速度較絕緣層28 所用的Si02蝕刻速度快的材料,則是藉由在絕緣層28將 包括電子放出部的範圍予以開口的乾式蝕刻進行充分的過 分鈾刻,雖不能與濕式蝕刻組合但卻可製成遮蔽構造。此 時也能以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製 作停止膜。 其次,經由光學工程、濕式蝕刻工程將第一金屬層(上 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 地進行錐形加工。錐形加工是光阻劑塗佈後的預烘乾溫度 、顯像後的後烘乾溫度較普通低,光阻劑的接著性脫落, 於濕式蝕刻中藉著退除光阻劑就能實現(第12圖)。 經濟部智慈財產苟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第二保護絕緣層19的Si02進行乾式蝕刻,將 電子放出部形成開口。使用CF4或SF6等的氟化物系蝕刻 氣體的乾式蝕刻法,乃將第二保護絕緣層19的Si02,以由 A1合金的陽極氧化膜形成的電子加速層12以及相對於保護 絕緣層1 4爲高的選擇比來蝕刻,就能減少對電子加速層1 2 的損傷(第13圖)。 其次,再度令電子加速層1 2進行陽極氧化,修復損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1 -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9) 。電子加速層12修復後,最後進行上部電極13膜的成膜 。成膜法乃例如使用濺鍍成膜。上部電極1 3是例如使用Ir 、Pt、Au的堆積膜,膜厚爲數nm。在此爲5nm。成膜的薄 上部電極1 3則是用絕緣層28之開口部的遮蔽被切斷,分 離成每個電子源,同時自第二金屬層27及絕緣層28與對 電子放出部側做錐形狀加工的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 )26的Al-Nd膜接觸,成爲供電的構造(第14圖)。 將以上實施側所製成的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陣列中 的一個元件的斷面構造於第15圖示之。 像這樣,構成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 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 第二金屬層27、絕緣層28的順序被堆積的構造,針對能分 別選擇鈾刻各層的材料組合或是同一種蝕刻液,組合第一 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是蝕刻速度最慢,其上的堆積 膜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之膜爲蝕刻速度最快的材料來製作 遮蔽構造,藉此在第二金屬層27上使用延伸絕緣層28的 遮蔽構造,上部電極就能分離成每個電子源,更可將第一 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地 進行錐形加工,藉此就能實現與上部電極1 3的導電連接可 靠性高的薄膜型電子源。 (第二實施例) 實現上述目的的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乃以構成上 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 本i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1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裝 木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587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1〇) 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絕緣層、第二金屬層(表 面電極)的順序被堆積時的薄膜型電子源以MIM型爲其中一 例做說明。 首先,經由與實施例一相同的順序形成到電子加速層 12。接著令第二保護絕緣層19和第一金屬層26成膜。第 二保護絕緣層19是例如使用Si氧化物,膜厚爲40nm。而 第一金屬層26的材料是用Al_Nd合金。第一金屬層26除 此之外還適用Cr、Cr合金等。膜厚爲3〇Onm (第16圖)。 接著,經由光學蝕刻工程令第一金屬層a上部滙流排 電極)26與下部電極11正交地進行加工而形成。蝕刻液是 用磷酸、醋酸、硝酸的混合水溶液等(第1 7圖)。 其次,令屬於遮蔽構造的堆積膜的絕緣層28和第二金 屬層(表面電極)29成膜。絕緣層28例如可利用Si02、 Si8N4等。在此使用Si02的膜厚度爲300nm。而第二金屬層 27則可用Al、Ti合金、Cr、Cr合金、W等。本實施例是 用Al-Nd合金,膜厚爲200nm (第18圖)。 接著,藉由光學蝕刻工程,在第二金屬層(表面電極 )29包括電子放出部的範圍加以開口。蝕刻液是用磷酸、醋 酸、硝酸的混合水溶液等(第19圖)。接著,以第二金屬層( 表面電極)29爲光罩,並利用使用CF4、SF6的乾式蝕刻來 加以絕緣層28。使用CF4、SF6等氟化物系蝕刻氣體的乾式 蝕刻則是針對第一金屬層26和第二金屬層(表面電極)29 的Al-Nd合金以高選擇比來蝕刻絕緣層28的Si02膜,就 能只是加工絕緣層28。因此絕緣層28會相對於第二金屬層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_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3- 558733 A7 B7
1V 五、發明説明( (表面電極)29往內側後退,形成遮蔽構造(第20圖)。此時 ,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即成爲停 止膜。第二金屬層(表面電極)29用W的時候,使用利用 CF4、SF6等之氟化物系蝕刻氣體的乾式蝕刻的話,以較第 二金屬層(表面電極)29的W快的速度來鈾刻絕緣層28,經 由充分的過分鈾刻,絕緣層28會相對於第二金屬層(表面 電極)29往內側後退,形成遮蔽構造。此時,第一金屬層( 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即成爲停止膜。 以下經由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手法,將第一金屬層(上 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 地進行錐形加工,接著乾式蝕刻第二保護絕緣層19的Si02 ,將電子放出部予以開口,更再度將電子加速層1 2進行陽 極氧化,修復損傷。最後進行上部電極1 3膜的成膜即告完 成(第21圖)。 將以上實施例所製作的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陣列中 的一個元件的斷面構造於第22圖示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8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像這樣,構成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 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絕 緣層28、第二金屬層(表面電極)29的順序被堆積的構造, 針對分別選擇可蝕刻各層的材料或者同一種蝕刻液,來組 合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爲蝕刻速度最慢,其上 的堆積膜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側的膜爲蝕刻速度最快的材料 來製作遮蔽構造,藉此在絕緣層27上使用延伸第二金屬層 (表面電極)29的遮蔽構造,上部電極13就能分離成每個電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4 -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子源,更可將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向著電子放 出部側減少膜厚地進行錐形加工,藉此就能實現與上部電 極1 3的導電連接可靠性高的薄膜型電子源。 (第三實施例) 實現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第三實施形態,構成上部滙 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依第 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的順 序被堆積時的薄膜型電子源是以MIM型爲其中一例做說明 〇 首先,藉由與實施例二相同的順序,將第一金屬層(上 部滙流排電極)26與下部電極1 1正交地進行加工而形成。 在此第一金屬層26的材料是用Al-Nd合金。第一金屬層除 此之外還適用Ci*、Cr合金等。膜厚爲300nm (第17圖)。 其次,令屬於遮蔽構造的堆積膜的第一絕緣層30和第 二絕緣層31成膜(第23圖)。在此,第一絕緣層30是用 Si3N4,第二絕緣層31是用Si02。膜厚分別爲300nm和 15 Onm 〇 接著,經由光學蝕刻工程在第二絕緣層31及第一絕緣 層3 0 ,將包括電子放出部的範圍予以開口。在此利用使用 CF4、SF6的乾式鈾刻。利用使用CF4、SF6等的氟化物系蝕 刻氣體的乾式蝕刻,是比第二絕緣層31的Si02更快的蝕 刻第一絕緣層30的Si8N4,經由充分的過分蝕刻,第一絕 緣層3 0會相對於第二絕緣層31往內側後退,形成遮蔽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懇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15-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3) 造(第24圖)。此時,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 Al-Nd合金即成爲停止膜。 第一絕緣層30及第二絕緣層31可使用蝕刻速度不同 的標準閘間電子組件(SOG)膜、聚矽氨烷等的塗佈型絕緣層 膜的堆積膜、和在第一絕緣層30、第二絕緣層3 1使用塗布 型絕緣層膜和利用濺鍍或CR予以成摸的Si02、Si3N4等的 堆積膜。絕緣層膜一般會因緻密度而產生乾式蝕刻速度的 不同,故只要第一絕緣層30爲蝕刻速度快者,第二絕緣層 3 1爲蝕刻速度慢者的組合,就能形成遮蔽構造。 以下經由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手法,將第一金屬層(上 部滙流排電極)26的Al-Nd合金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 地進行錐形加工,接著乾式蝕刻第二保護絕緣層19的Si02 ,令電子放出部加以開口,更再度令電子加速層進行陽極 氧化,修復損傷。最後進行上部電極1 3膜的成膜即予以完 成(第25圖)。將以上實施側所製作的本發明之薄膜型電子 源陣列中的一個元件的斷面構造於第1圖示之。 像這樣,構成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的堆積膜是 從上部滙流排電極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第 一絕緣層30、第二絕緣層3 1的順序被堆積的構造,針對同 一種蝕刻液,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爲蝕刻速度 最慢,其上的堆積膜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側的膜爲蝕刻速度 最快的材料的組合,藉此在第一絕緣層3 0上使用延伸第二 絕緣層3 1的遮蔽構造,上部電極1 3就能分離成每個電子 源,更將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向著電子放出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6- 55873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 側減少膜厚地進行錐形加工,就能藉此實現與上部電極! 3 的導電連接可靠性爲高的薄膜型電子源。 (第四實施例) 其次,其中一例是針對介著間隔片來貼合經由第一實 施側所製作的薄膜型電子源陣列基板(第26圖)和螢光面, 形成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方法故說明。再者,第26、28、 29圖中,上部滙流排電極26是爲了圖面簡略化,整合第〜 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第二金屬層27所繪製。以下 使用第二、第二實施側所製作的電子源也是同樣的情形。 顯示側基板的製作乃如下施行(第25圖)。於面板1 1 〇 使用透光性的玻璃等。 首先,以提高顯示裝置的製造成本的目的來形成黑矩 陣120。黑矩陣120是將混合PVA(聚乙烯醇)和重鉻酸鈉的 溶液塗佈在面板110,且在欲形成黑矩陣120部分以外的部 份照射紫外線使之感光後,除去未感光部分,且在此塗佈 上溶解石墨粉末的溶液,剝離PVA藉此所形成。 其次,形成紅色螢光體Π 1。在螢光體粒子,將混合 PVA(聚乙烯醇)和重鉻酸鈉的水溶液塗佈在面板110上後, 對著形成螢光體的部分照射紫外線使之感光後,以流水除 去未感光部分。像這樣令紅色螢光體111圖案化。圖案乃 如第27圖所示,予以圖案化成條紋狀。同樣地形成綠色螢 光體1 1 2和藍色螢光體1 1 3。螢光體例如可於紅色使用 Y202S:Eu(P22-R),於綠色使用 ZnS:Cu,Al(P22-G),於藍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丨 本頁 訂 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7-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使用 ZnS: Ag,Cl(P22-B)。 其次,用硝酸維素等膜加以鍍膜後,於面板1 1 0全 體蒸鍍膜厚75nm左右的A1作爲金屬敷層114。該金屬敷 層114是作爲加速電極用。然後將面板11〇加熱到大氣中 4〇〇左右,來加熱分解鍍膜和PVA等有機物。像這樣完成 顯示側基板。 將像這像所製作的顯示側基板和基板1 0介著間隔片40 ,用玻璃料1 1 5來密封周圍的框1 1 6。密封乃爲了分散含在 玻璃料膏中的有機物的粘合劑,以及爲了節省氣體置換等 設備、時間予以低成本化,故在大氣中施行。即使如此, 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A1 - Nd膜不僅表面不會 被氧化,反之還會經由加熱與上部電極材料加以合金化, 得到穩定的電氣接觸。 第28圖亦爲表示相對於貼合的顯示面板之A- A’斷 面、B—B’斷面之部分。 面板1 1 0 -基板1 0間的距離爲1〜3 mm左右地設定間 隔片40的高度。間隔片40是直立於用上部電極13之膜而 被覆的絕緣層膜28上。在此爲了說明,於R(紅),G(綠), B (藍)發光的每一點全部直立間隔片40,但實際上在耐得 住機械強度的範圍,減少間隔片40的枚數(密度),大體 上可以直立1 cm。 密封的面板是排氣到10_7Τ〇γγ程度的真空,就能密封 。密封後令吸氣金屬材料活性化,維持面板內真空。例如 以Ba爲主成份的吸氣材料時,就能經由高頻感應加熱等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裝· 本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8-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Θ) 成吸氣金屬膜。而且也可使用以Zr爲主成份的非蒸發型吸 氣金屬材料。 像這樣,本實施例中,面板1 1 0和基板1 〇間的距離爲 1〜3mm左右的長度,,施加於金屬敷層114的加速電壓即 可爲3〜6KV高電壓。因而如上所述,可於螢光體使用陰極 線管(CRT)用的螢光體。 第29圖是針對像這樣製作的顯示裝置面板的驅動電路 之結線圖。下部電極11是對下部電極驅動電路50進行結 線,上部滙流排電極26是結線在上部電極驅動電路60。將 第m的下部電極1 1 Km和第η的上部滙流排電極26Cn的 交點以(m,η)表示。經常對金屬敷層114施加3〜6KV程度 的加速電壓70。 第30圖是表示各驅動電路的產生電壓波形之其中一例 。於時間to中,無論那一個電極,電壓均爲零,不會放出 電子,因而螢光體不會發光。於時間tl中,對下部電極 11 K1施加—VI所形成的電壓,對上部滙流排電極26C1, C2施形成+V2所形成的電壓。對交點(1,1), (1,2)的下部電 極1 1 —上部電極13間施加 (V1+V2)所形成的電壓,將 (V1+V2)設定在電子放出啓始電壓以上的話,電子會由該兩 個交點的薄膜型電子源被放出到真空中。放出的電子經由 施加在金屬敷層114的加速電壓70被加速後,會入射到營 光體且令其發光。於時間t2中,對下部電極1 1之K2施力[] - VI的電壓,且對上部滙流排電極26之C1施加以V2之 電壓的話,同樣地交點(2,1)就會亮燈。像這樣改變施加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Γ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9-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上部滙流排電極26的訊號,就能藉此顯示所希望的畫像或 資訊。而適度改變對上部滙流排電極2 6的施加電壓v 1 0的 大小,藉此就能顯示具層次的畫像。欲開放蓄積在電子加 速層12中的電荷之反轉電壓的印加乃是在此對下部電極n 的全部施加-V 1後,對所有下部電極丨丨施加V3,並對所 有上部滙流排電極26施加V3藉此施行。 根據以上就能製作沒有缺陷的薄膜型電子源,還能提 高畫像顯示裝置的製造良品率。 〔圖面的簡單說明〕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構造圖。 第2圖是表示薄膜型電子源的動作原理圖。 第3圖是表示薄膜型電子源的習知構造圖。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6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7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8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法圖。 第9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0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Π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 2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 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 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八4規格(21〇><297公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苟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第1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構造圖。 第16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7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8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19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0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2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構造圖。 第2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製法圖。 第26圖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顯示裝置 的電子源基板圖。 第27圖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顯示裝置 的螢光面基板圖。 第28圖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的薄膜型電子源的顯示裝置 的斷面圖。 第29圖是表示對於在使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驅動電 路之結線圖。 第3 0圖是表示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驅動電壓波形圖 〇 〔符號說明〕 10:基板 本紙張尺度通用宁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π 經濟部智慧財產¾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1 - 558733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11:下部電極 1 2 :電子加速層 1 3 :上部電極 14:保護絕緣層 1 6 :上部滙流排電極下層 17:上部滙流排電極上層 1 8 :層間絕緣層 19:第2保護絕緣層 20:真空 25:光阻膜 2 6 :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 27:第二金屬層 2 8 :絕緣層 29:第二金屬層(表面電極) 30:第一絕緣層 3 1:第二絕緣層 40:間隔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0:下部電極驅動電路 70:加速電壓 1 1 〇 :面板 1 1 1 :紅色螢光體 112:綠色螢光體 113:藍色螢光體 1 1 4 ·.金屬敷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2- 558733 A7 B7五、發明説明(2〇)115:玻璃料 1 1 6 :框 120:黑矩陣 經濟部智慈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3-

Claims (1)

  1. 55873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1 1、 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具有下部電極及上 部電極、和具有夾持在此等的電子加速層,且對上述下部 電極及上部電極間施加電壓,自該上部電極側放出電子之 薄膜型電子源之形成爲陣列狀的基板、和螢光面的畫像顯 示裝置之上述陣列狀的薄膜型電子源乃爲具有對上述上部 電極的供電線所成,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地進行錐 形加工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和爲將上述上部電極分離成每 個電子源的遮蔽構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極 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二金屬層、絕緣層 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極 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絕緣層、第二金屬層 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極 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絕 緣層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針對同一種蝕刻液使 用該上部滙流排電極爲蝕刻速度最慢的,而該遮蔽構造的 堆積膜之上部滙流排電極側的膜爲蝕刻速度最快的材料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4- 558733 A8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分別使用能個別選擇 鈾刻的材料組合所形成。 7、 一種畫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爲:具有下部電極及上 部電極、和具有將夾持在此等的電子加速層,且對上述下 部電極及上部電極間施加電壓,自該上部電極側放出電子 的薄膜型電子源之形成爲陣列狀的基板、和螢光面的畫像 顯示裝置之上述陣列狀的薄膜型電子源乃爲具有對上述上 部電極的供電線所成,向著電子放出部側減少膜厚地進行 錐形加工的上部滙流排電極、和爲將上述上部電極分離成 每個電子源的遮蔽構造,該遮蔽構造乃由兩種以上不同的 材料之堆積膜所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極 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二金屬層、絕緣層 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極 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絕緣層、第二金屬層 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 中,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從該上部滙流排電 極側依第一金屬層(上部滙流排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一 -25- 558733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3 絕緣層的順序被堆積而形成。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 中,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針對同一種蝕刻液 ,使用該上部滙流排電極爲鈾刻速度最慢,該遮蔽構造的 堆積膜之上部滙流排電極側的膜爲蝕刻速度最快的材料組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畫像顯示裝置,其 中,上述上部滙流排電極和遮蔽構造是分別使用能個別選 擇鈾刻的材料組合所形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6-
TW091118305A 2001-09-26 2002-08-14 Display device TW55873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2782 2001-09-26
JP2002173627A JP3864857B2 (ja) 2001-09-26 2002-06-14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8733B true TW558733B (en) 2003-10-21

Family

ID=2662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8305A TW558733B (en) 2001-09-26 2002-08-14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65347B2 (zh)
JP (1) JP3864857B2 (zh)
KR (1) KR20030026840A (zh)
CN (1) CN1301531C (zh)
TW (1) TW558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5234B2 (ja) * 2003-11-19 2010-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再生方法
KR20050062742A (ko) * 2003-12-22 2005-06-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방출소자와, 이를 적용한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50104643A (ko) * 2004-04-29 2005-11-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 표시장치용 캐소드 기판, 전자 방출 표시장치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50112818A (ko) * 2004-05-28 2005-12-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 소자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107746A (ja) * 2004-09-30 2006-04-20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WO2006064634A1 (ja) * 2004-12-17 2006-06-22 Pioneer Corporation 電子放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53032A (ja) * 2005-03-11 2006-09-21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KR100696506B1 (ko) * 2005-04-01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408173B2 (en) * 2005-06-15 2008-08-05 Wesam Khalil Cold electron emitter
JP2007035614A (ja) * 2005-06-17 2007-02-08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KR20080019102A (ko) * 2006-08-23 2008-03-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의 구동 전압 왜곡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전자 방출디스플레이
JP5156295B2 (ja) * 2007-08-06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放出素子
GB2458454B (en) * 2008-03-14 2011-03-1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ing 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0495B2 (ja) * 1993-08-30 2003-03-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Mim構造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47928A (en) * 1994-10-07 1998-05-05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Flexible panel display ha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s driving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KR0175410B1 (ko) * 1995-11-21 1999-02-01 김광호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0896354A1 (en) * 1997-08-08 1999-02-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630036B2 (ja) * 1999-09-30 2005-03-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薄膜型電子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1256907A (ja) * 2000-03-14 2001-09-21 Hitachi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3598267B2 (ja) * 2000-11-24 2004-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65347B2 (en) 2004-07-20
JP2003173750A (ja) 2003-06-20
KR20030026840A (ko) 2003-04-03
CN1409358A (zh) 2003-04-09
US20030057825A1 (en) 2003-03-27
JP3864857B2 (ja) 2007-01-10
CN1301531C (zh) 200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58733B (en) Display device
JP2763248B2 (ja) シリコン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104827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3630036B2 (ja) 薄膜型電子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253032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36884A (ja) 表示パネル
JPH11204024A (ja) 薄膜型電子源、これ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643503B2 (ja) 薄膜型電子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薄膜型電子源応用機器
JP2008078161A (ja) 冷陰極型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WO1999048123A1 (fr) Source couche mince d'electrons et affichage produit au moyen de celle-ci
KR20020064651A (ko) 박막형 전자 소스,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응용 기기
KR100670880B1 (ko) 냉음극형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JP2002367503A (ja) 薄膜型電子源及びその作製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256907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359826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4209556B2 (ja) 表示装置
JP412698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01038848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420709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EP1553616A1 (en) Cold cathode type flat panel display
JP3992710B2 (ja) 表示装置
JP2007048613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84891A (ja) 薄膜型電子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6269344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76206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