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0946B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70946B
TW470946B TW089113937A TW89113937A TW470946B TW 470946 B TW470946 B TW 470946B TW 089113937 A TW089113937 A TW 089113937A TW 89113937 A TW89113937 A TW 89113937A TW 470946 B TW470946 B TW 4709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sub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13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aki Irie
Keiichiro Horai
Kenichi Nishiuchi
Yoshihisa Fukushima
Mitsuaki Oshim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70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709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an identification or authentication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as a barcode
    • G11B20/002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the key being stored as a barcode said barcode being recorded in 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7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wherein physical copy protection means are attached to the medium, e.g. holograms, sensors, or additional semiconductor circuitr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5Apparatus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e.g. complete production stations, transport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8Post-production operations, e.g. initialising phase-change recording layers, checking for de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4Recording involving phase-change eff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47094B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記錄媒體及於光記錄媒體記錄薈訊之 方法。 [習知技術] 近年來’隨著能記錄於一片光記錄媒體之資訊量的增 加’及光記錄媒體所記錄之資訊的軟體流通、非法盜拷防 止技術的進展,皆期望能對光記錄媒體記錄各個識別資訊 以作爲所謂之安全技術。 針對此期望,作爲對光記錄媒體之識別資訊,一般係 適用例如於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之坑部,設置重複書寫 條碼的追加區域(Burst cutting area,以下,稱爲“bcA” ) ’於製造光記錄媒體時在BCA區域記錄每一光記錄媒體不 同之識別資訊(ID),視需要記錄密碼鑰或解碼鑰之技術。 作爲在此再生專用光記錄媒體之BCA區域記錄信號之 一例,有如第14圖所不之方法。亦即,如圖14(1)所示, 根據依ID等特定之識別資訊所調變之調變信號,將雷射配 合BCA之圖案形狀以脈衝方式加以照射,即如圖14(2)所 示,一次就將光記錄媒體之反射膜破壞除去成條狀。藉反 射膜被破壞除去之部份與殘存之部份,如圖14(3)所示,在 光記錄媒體上形成條狀的BCA。當以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 置之光頭對該條狀的BCA圖案進行再生時,由於BCA中 反射膜已消失,因此如圖14(4)所示的,調變信號成爲間斷 欠缺之波形。藉對該波形之欠缺部份,如圖14(5)所示般施 以濾波處理,以如圖丨4(6)所示的檢測數位再生數據,即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r---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 ----- 五、發明說明(2 ) 獲得記錄於光記錄媒體上之識別資訊。藉讀取該識別 ,即能特定各個光記錄媒體。 另一方面’亦開發出具備有能記錄資訊信號之記錄層 的記錄型光資訊記錄媒體,或具備有能自由的重複書寫^ 訊信號之記錄層的重複書寫型光資訊記錄媒體,增加了多 樣性。此種記錄型光資訊§己錄媒體及重複書寫型光畜訊专己 錄媒體(以下,包含記錄型及重複書寫型皆稱爲“光碟”), 由於能自由的記錄資訊,因此對記錄於光碟之資訊的安全 處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然而’若欲將破壞除去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中之反 射層的BCA圖案形成方法適用於光碟時,將會產生下列課 題。 ° 首先,含有色素、磁性材料或相變化型記錄材料之任 一者之光活性材料的資訊層,由於是以資訊層本身之光學 變化來檢測資訊之有無,即使是具備有反射層之光碟的構 成,僅使反射層消失之BCA圖案亦幾乎無法檢測出光學上 的差。因此,光碟必須使能記錄資訊信號之資訊層本身產 生光學上可檢測出的變化。 其次,即使仿傚在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中之BCA圖 案形成方法,採用配合BCA圖案形狀以脈衝方式照射雷射 ,以破壞除去光碟之資訊層的方法,亦將由於加強層、硬 質層、中間層、介電質層等之積層膜係至少形成於資訊層 之單側,因此無法選擇性的僅破壞除去包含光學活性材料 之資訊層,而產生BCA圖案之邊界部附近的資訊層及/或 4 ------ I -----I*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华(CNS)A4規格(210 X 297公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3 ) 積層膜之剝離,或於BCA圖案之內部產生資訊層及/或積 層膜之飛沬,於BCA圖案之形成產生變形,在用以偵測 BCA之信號中混入雜訊而無法獲得充分的BCA信號。 又,BCA圖案之邊界部附近的資訊層及/或積層膜之 剝離所引起的缺陷,不僅對副資訊區域造成影響亦會及於 主資訊區域之資訊層及/或積層膜,對記錄型光記錄媒體 而言,產生致命的課題。 特別是在相變化型光碟,係根據資訊信號將施有脈衝 調變之光束照射於資訊層,使資訊層熔融後加以冷卻形成 記錄標誌以進行資訊之記錄。由於資訊層之熔融,爲了抑 制熔融狀態之資訊層之光學活性材料因脈動或流動而帶來 記錄特性變化的現象爲目的,係採用較構成資訊層之材料 其熱機械特性更優異、一般稱爲介電質之材料接合於資訊 層之構成。再者,相狀態爲可逆變化之重複書寫型光碟, 則係採用以介電質夾持資訊層之構成。 具有抑制該資訊層之光學活性材料熔融時的脈動及/ 或流動等現象之積層膜,於BCA圖案形成時產生阻止 BCA圖案形成之作用,爲了形成BCA圖案而勉強照射高 能量時,因沒有吸收光學活性材料之沸騰或蒸發等之衝擊 的位置,而產生積層膜及/或資訊層的剝離,於BCA圖案 內部及周邊部產生氣泡、凹陷,積層膜及/或資訊層產生 飛沫,該缺陷不僅對副資訊區域造成影響更會蔓延至主資 訊區域之資訊層,增加無法記錄之致命性缺陷的產生主因 〇 5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r---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3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蛉) 如上述般,至少在記錄可能型光碟上,要記錄能正確 檢測之BCA圖案是困難的,光碟製造成本上昇之主因中即 有伴隨BCA圖案之形成的問題點。 [發明之目的及解決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係提供一種於記錄型光碟安定的 記錄BCA之方法及提供形成BCA之光碟。 爲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一種光記錄媒體,其於基 板之一主面方向具備有分割之能記錄資訊信號的主資訊區 域,及記錄與前述資訊信號不同種類之副資訊的副資訊區 域,其特徵在於: 前述副資訊區域亦具備有前述主資訊區域中記錄前述 資訊信號的資訊層,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不 改變前述資訊層之形狀而能記錄以光學方式識別前述媒體 之媒體識別資訊。 又,本發明係一種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其特徵在 於: 係使用基板之一主面方向具備有分割之能記錄資訊信 號的主資訊區域,及記錄與前述資訊信號不同種類之副資 訊的副資訊區域,前述副資訊區域亦具備有前述主資訊區 域中記錄前述資訊信號的資訊層,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前 述資訊層,記錄以光學相變化方式識別前述媒體之媒體識 別資訊的光記錄媒體,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記錄以 光學性記錄媒體識別資訊的媒體識別資訊,於前述主資訊 區域記錄以光學性記錄資訊信號之資訊信號,在進行前述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r---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五、發明說明(r ) 媒體識別資訊記錄後,以和前述媒體識則寶訊記錄之光束 調變方式相異之調變方式,進行前述資訊信號記錄。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2係能適用於本發明之光碟之一例的主要部位截面 構成圖。 圖3係顯示能適用於本發明之光碟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方法之一例的 流程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方法之一例的 時序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方法之一例的 圖。 圖7係顯示上述記錄方法的俯視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另一例的方塊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方法之另一例 的流程圖。 圖10係上述記錄方法的流程圖。 圖ii係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之另一例之雷射輸 出波形阖的一例, (1) 係製作媒體識別資訊時的雷射輸出波形圖、 (2) 係相變換步驟時的雷射輸出波形圖、 (3) 係同時進行媒體識別資訊與相變換步驟時的雷射輸 出波形_。 本紙張尺度柳中: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爱)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346 Α7 Β7 五、發明說明(έ )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方法之另一例 的流程圖。 圖13係上述記錄方法之流程圖。 圖14係顯示習知例之媒體識別資訊BCA記錄方法之 時序圖。 圖15(a)係顯示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之調變部之一例的方 塊圖。 圖15(b)係顯示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之解調部之一例的方 塊圖。 圖16(a)係本發明之一例之BCA之n=l,188位元時之 數據構成圖。 圖16(b)係本發明之一例之BCA之n=l,12位元時之 數據構成圖。 圖17(a)係本發明之一例之BCA之n=l,12位元時之 數據構成圖。 圖17(b)係本發明之一例之BCA之n=l,12位元時、 爲了計算ECC而加上0之假設地數據構成圖。 圖18(a)係顯示本發明之BCA之同步符號之一例的數 據構成圖。 圖18(b)係係顯示本發明之一例之BCA的固定同步圖 案的數據構成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一例之ROM型光碟時之調變信 號的波形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一例之RAM型光碟時之調變信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Ϋ^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Α7 _ Β7 五、發明說明(7 ) 號的波形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光碟之BCA位置之一例的俯視 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光碟成型步驟與BCa之記錄步 驟之一例的步驟圖。 圖23係使用本發明之一例BCa將內容暗碼化/解碼 化之d錄再生裝置的方塊圖。 圖24係對本發明一例之記錄再生裝置之內容進行解馬 再生時之流程圖。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由於具有能在主資訊區域與副 資訊區域間記錄資訊信號的資訊層,具備有在不改變資訊 層之形狀而將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所記錄之副資訊記錄之 構成’因此能夠解決在形成如BCA圖案般之媒體識別資訊 圖案時’特別是在BCA圖案邊界部份之資訊層,產生剝離 或孔等之無法恢復的缺陷,因該缺陷的關係,使主資訊區 域之資訊層亦變成無法記錄之對記錄型光記錄媒體來說爲 致命之課題。作爲沒有形狀變化之記錄副資訊之副資訊區 域之資訊層的形態,有例如色素、磁性材料、相變化材料 等之光學活性材料,視光學活性材料適當地選擇例如雷射 光束等之光源及/或熱源之能量強度等以進行記錄即可。 又’本發明中所謂之資訊層的形狀變化,並不包含例如結 晶·結晶間或非晶形·結晶間等之原子排變化所伴隨之資 訊層的形狀變化,構成資訊層之材料之化學變化所伴隨之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裝·----r---訂---------j 4709413 A7 B7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員 工 消 費 合 社 印 製 五、發明說明(? 資訊層的形狀變化等之極微小之變化° 於主資訊區域之資訊層採用包含相變化型财料之構成 時,即能將例如記錄於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的媒體識別畜 訊之相狀態,與主資訊區域之資訊層的相狀態加^ 改變而控制各區域之資訊層的相狀態,或能以+胃 訊區域之資訊層之相狀態的相,記錄媒體識別 部份。 " 若採用主資訊區域之資訊層之主構成材料,胃畐 區域之資訊層之主構成材料爲相同之構成的話,由於不需 改變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與主資訊區域之資訊層的構成材 料即㉟製成光記錄媒體’因此能便宜地提供光記錄媒體。 又’右於進f了則述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步驟後,採用以 不问於則述媒體識別資S只g己錄步驟之光束調變方式的調變 方式進行前述資訊信號記錄步驟之構成的話,除了能容易 地識別記錄再生裝置中記錄有媒體識別資訊的部份與記錄 資訊信號或記錄有資訊信號的部份外,亦能正確地識別媒 體資訊信號部份之媒體資訊。 一更進一步的,若採用於前述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步驟與 則述相變換步驟後,包含將資訊信號記錄於前述主資訊區 域之資訊層之步驟的構成的話,由於在資訊層爲包含光磁 性5己錄材料或相變化gg錄材料時,能於主資訊區域之資訊 層進行記錄、再生及/或贿,因嫌佳。又,媒體識別 資訊記錄步驟與相變換步驟可如後述般同時進行,或者是 例如在相變換步驟後進行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步驟,亦可視 i -----r---^---------^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0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需要選擇以和上述相反之順序分別加以進行。 若採用將照射至媒體識別資訊之資訊層的光束強度, 弱於照射至媒體識別資訊以外之資訊層的光束強度之構成 的話,例如當資訊層包含在非晶質·結晶間進行相變化之 材料時,即能在成膜狀態下(非晶質狀態佔主要比例)作爲 媒體識別資訊記錄於資訊層,而媒體識別資訊部份以外能 相變化爲結晶狀態,因此能以一般的初期結晶化裝置進行 媒體識別資訊的記錄。 此外爲了在資訊層照射光束以記錄媒體識別資訊之點 的周方向之主掃瞄方向,與該掃瞄方向之直徑方向的副掃 瞄方向,進行重疊點之一部份的掃瞄,可使用較媒體識別 信號之圓周方向之寬度及直徑方向爲窄的光束點,以點重 疊於主掃猫方向及副掃瞄方向之掃瞄加以對應。 特別是,正確的控制點與光碟之主掃瞄方向的相對移 動速度,即能使媒體識別資訊部份之資訊層在熔融狀態下 偏位,而能與形成於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之反射層的媒 體識別資訊相同地,使資訊層成爲空隙。此空隙化之媒體 識別資訊部份,由於係液狀且資訊層偏位之故,因此與照 射媒體識別資訊部份之大小的光束以形成空隙之方法相較 ,亦能解決資訊層之材料及/或積層膜之材料之飛沬等的 發生'起因於蒸發等之衝擊所造成之資訊層及/或積層膜 之剝離等的課題。又,媒體識別資訊部份所照射之光束的 主掃瞄方向與副掃瞄方向之寬度、光束之強度及/或光束 與光碟之相對速度,由於係依存於光碟之資訊層的材料及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r------------*5^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A7 五、發明說明(/。) /或資訊層周圍之積層膜的構成或材料,因此適當地選擇 加以使用。此外,使媒體識別資訊部份成爲空隙之較佳的 構成中,雖亦具備有例如能防止使用者竄改媒體識別資訊 的效果,但此時媒體識別資訊部份之資訊層的形狀,當然 是與其他資訊層之形成不同。 此外,若採用光記錄媒體之副資訊之旋轉方向後側部 份端邊附近,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的偏位量較旋轉方向之 副資訊之前側端邊附近爲多之構成的話,能將媒體識別資 訊部份空隙化,獲得與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之媒體識別 資訊相同的光學特性。 本發明中,光記錄媒體爲圓板形狀之媒體,副資訊區 域,以存在於沿前述圓板形狀媒體之引入(lead-in)區域之 內周面的位置者較佳。這是因爲前述位置係記錄媒體識別 資訊的最佳位置之故。 又本發明中,就直徑爲120mm之光碟而言,副資訊區 域,光放大器不受馬達與傳動裝置機構上的限制,光放大 器包含可動範圍且不至對主資訊造成影響,而存在於離圓 板中心22.3mm以上到23.5mm以下範圍者較佳。同樣的, 這也是因爲前述位置係記錄媒體識別資訊的最佳位置之故 〇 又’最好是能在重複書之追記區域(BCA)記錄副資訊 ’以在副資訊區域留下條狀之非晶質狀態或留下條狀之結 晶狀態。當在副資訊區域留下條狀之非晶質狀態時,最好 是能接著使主資訊區域相變化爲結晶狀態以進行初期化。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咅?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I丨) 當在副資訊區域留下條狀之結晶狀態時’則對主資訊區域 使用不需初期化(as-depo)之記錄膜時較爲便利。As-depo膜 雖自開始既已結晶化,但藉由照射不破壞記錄膜程度能瞬 間成爲高溫之雷射能量,即能使之非晶質化。 前述之說明中,作爲使主資訊區域相變化爲結晶狀態 以進行初期化記錄膜,有Te或Se爲基之硫族化合物、例 如GeSbTe、GeTe等。又,作爲不需初期化(as-depo)之記 錄膜,例如可使用真空蒸鍍法等之氣相薄膜堆積法,使其 慢慢堆積之方法加以形成。 前述之說明中,相變化係爲非晶質狀態與結晶狀態’ 結晶狀態之光的反射率與非晶質狀態之光的反射率相較, 最好是能高10%以上。此係因射率高出10%以上的話,能 確實的辨識記錄資訊之故。 又,前述光資訊記錄媒體具有圓盤形狀,當對資訊層 照射光束點以進行前述媒體識別資訊時,進行具備有重疊 部份之前述光束的掃瞄(該重疊部份係於前述點之圓周方向 之主掃瞄方向,與前述點之直徑方向之副掃瞄方向重疊前 述點的〜部份),將前述重疊部份作爲記錄資訊者較佳。藉 此方法,能將BCA信號無接縫地加以形成,使用再生主資 訊之光束,即能對所記錄之BCA信號進行再生。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又,以下之 實施例中,係以能在非晶質·結晶間進行可逆相變化之重 複書寫型相變化光碟作爲光記錄媒體之情形加以說明,但 能適用於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並不限定於重複書寫型相 13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 A4規格(21G χ 297公爱)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A7 _;___B7 五、發明說明(θ) 變化光碟,例如稀土類•遷移金屬合金等之色素系材料等 ’所謂之記錄可能的資訊層材料皆可適用。又,作爲相變 化型材料,有能在非晶質•結晶間或結晶·結晶間進行相 變化材料,但由於此類材料係周知材料因此捨去其詳細說 明,亦即無論是爲可逆相變化之材料或單向變化之材料皆 可適用。 (實施例1) 圖1 ’係顯示於光碟記錄媒體識別資訊之裝置構成例 的方塊圖,針對以BCA作爲媒體識別資訊之情形加以說明 。本圖之記錄裝置’係由:使光碟1旋轉之轉軸馬達2, 旋轉控制部3,對雷射光等之光源所發出之光束加以集光 之光放大器4,驅動光放大器4之光源的雷射驅動部5,對 光碟上所記錄之副資訊進行調變以作成BCA信號之CA信 號生成部6,根據BCA信號對雷射調變波形進行整形之波 形設定部7 ’用以將自光放大器4射出之光集光於光碟上 之焦點控制部8,使光放大器4移動之前進馬達9與前進 馬達控制部10,用以檢測光放大器4之位置的位置檢測部 11,對雷射驅動部5、旋轉控制部3、焦點控制部8及前進 馬達控制部10進行總合控制的系統控制系12加以構成。 圖2,係顯示能適用於本發明之光碟之一例的相變化 型光碟構造的主要部位截面圖。如圖2所示,於透明基板 _ 21之一邊的主面上塗布有由電介質層22、記錄層23(所謂 之資訊層)、電介質層24、反射層25所構成之記錄膜26, 以及抵接於記錄膜26、作爲樹脂保護膜27之紫外線硬化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11 — 訂---------A__w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 A7 B7 五、發明說明(G) 樹脂等。作爲記錄層·23 ’具備有相變化型記錄層,能使用 光學方法使記錄層之相狀態變化以進行資訊記錄。將二片 該基板作爲一對,透過黏著層28加以互相黏合,即完成一 片光碟。又,透過黏著層28而成爲對稱構成之光碟亦當然 能適用。圖2所示實施例中之記錄膜26,係以濺鍍法於電 介質層22形成Zn-Si〇2(膜厚120nm)、於記錄層23形成 GeTeSb(膜厚120nm)、於電介質層24形成Zn-Si02(膜厚 3〇nm)、於反射層25形成A1合金(膜厚90m)膜。 圖3,係圖2所示之相變化型光碟的俯視圖。如該圖 所示之光碟1中,存在有主資訊記錄區域31與副資訊記錄 區域32。所謂主資訊,係指使用者於光學記錄再生裝置所 記錄、再生或消除之資訊,所謂副資訊,係指每一光碟上 不同之ID(識別資訊)、暗碼鑰、解碼鑰等,於光碟製造時 所記錄者。以下,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係根據作爲副資訊 記錄之BCA記錄進行說明。又,副資訊區域中除上述外, 亦包含有關將主資訊之位置資訊等以坑形成之坑部,一般 來說,BCA係於此坑形成區域之記錄層中的一部份重疊記 錄。副資訊記錄區域32,係存在於離光碟1之中心 22.3mm以上、23_5mm以下之範圍。此區域亦稱爲引入區 域。又,圖3所示之實施例中,係對副資訊記錄區域32使 用波長810nm之雷射進行記錄,再對該副資訊記錄區域32 使用波長660nm之雷射進行再生之結果,結晶狀態部份之 光反射率爲16%,非晶質狀態部份之光反射率爲2.5%。 圖4,係顯示於本發明之相變化型光碟記錄BCA的流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I 1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頊存填寫本頁) ίτί-------線#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α) 程圖。使用圖4,說明記錄BCA之順序。記錄BCA之順 序,可致分爲三個程序,完成程序41 ' BCA記錄程序42 、結束程序43。 首先,說明完成程序41。於步驟41a中,根據系統控 制系12之指示,以旋轉控制部3驅動轉軸馬達2,以一定 之旋轉數使光碟1旋轉(CAV狀態)。於步驟41b中,以前 進馬達控制部10所控制之前進馬達9,使支撐光放器4之 螺栓13旋轉,將光放大器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移動,到 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於步驟41c中,根據系統控制系12 之指示,雷射驅動部5即驅動作爲光源所使用之半導體雷 射等之高輸出雷射14。自雷射14所射出之光束,通過光 放大器4之光學系與最後的對物透鏡15,照射於光碟。此 時,自雷射14所射出之光輸出,係不至使光碟1之記錄層 23結晶化程度之輸出。於步驟41d中,進行焦點控制,將 自雷射14所射出之光束集光於光碟1之記錄膜狀。自光碟 1所反射之反射光以光檢測器16加以檢測,自光檢測器16 以電氣信號形態加以輸出。此輸出信號以預放大器17加以 放大’輸入至焦點控制部8。焦點控制部8,因應來自光檢 測器之輸入信號,驅動光放大器4之音聲線圏18,使對物 透鏡15微動於光碟面之垂直方向,據以將光束集光於記錄 膜上。於步驟14e中,位置檢測器U,檢測出光放大器4 之位置,將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12。於步驟41f中 ,系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 位置在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將副資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 16 本ί氏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046 A7 B7 五、發明說明(ί5 ) 形設定部7,以開始BCA記錄之程序42。若光束之照射位 置不在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時,系統控制系12即將信號送 至前進馬達控制部10,前進馬達控制部10根據此信號驅 動前進馬達9,使光放大器4進行微動以移動至副資訊記 錄開始位置。之後,再一次回到步驟41e。 其次,說明BCA記錄程序42。於步驟42a中,如圖 5(1)所示’對光碟1上所記錄之識別資訊等之記錄數據(副 資訊)進行編碼,作成如5(2)所示般之BCA圖案(記錄信號) 。於步驟42b中,波形設定部7根據BCA圖案產生雷射調 變波形。波形設定部7,根據BCA信號生成部6所送來的 BCA信號,與來自系統控制系12之旋轉頻率,以來自旋 轉控制部之一旋轉脈衝信號作爲時序,對反轉了圖5(3)所 示之BCA信號進行雷射調變波形之整形。又,波形設定部 7,在接收到自系統控制系12之副資訊記錄信號時輸出雷 射調變波形,未接收到副資訊記錄信號時,則進行較副資 訊記錄信號爲低之雷射輸出,例如再生輸出等之偏磁(bias) 輸出。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同時實施步驟42c與步驟 42d。步驟42c中,係於光碟1上進行BCA記錄。雷射驅 動部5,根據系統控制系12所指定之雷射輸出値,與來自 波形設定部7之雷射調變波形進行雷射驅動,使雷射光如 圖5(4)所示般輸出。於圖5(4)之光輸出中,輸出51a係自 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所需之能量所獲得之雷射輸出 ’輸出51b係不至使光碟丨之記錄膜26結晶化程度之輸出 (例如再生功率)。 17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l·---訂---------線 ·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說明(β ) 接著’使用圖6,藉圖5(4)所示之光輸出對光碟1進 行BCA記錄加以說明。光束61,被集光於光碟1之記錄 膜26上,使光碟1旋轉,據以在光碟1上相對移動(該圖 之箭頭係顯示光碟1之移動方向)。雷射驅動部5,根據波 形S受疋部7所生成之雷射g周變波形,調變雷射光之輸出強 度。當光輸出爲51a時,使記錄膜26結晶化,當光輸出爲 51b時,即使結晶膜26在成膜狀態下殘留(主要爲非晶質 狀態),據以使結晶化產生間隙以記錄BCA。 步驟42d中’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使光放大器 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移動。使用圖7,說明一邊移動光大 器一邊記錄BCA圖案之順序。被集光於光碟i之記錄膜 26上之集光點71,係具有於光碟1之直徑方向的長形,轉 軸馬達一個旋轉之光放大器4之移動量72,係與集光點71 之直徑方向長度71a相同,或同等以下之大小。根據來自 系統控制系12之指示,前進馬達驅動部10進行前進馬達 9之驅動,使光放大器4與轉軸馬達2之旋轉同步且以一 定之速度移動。同時如步驟24c中所說明般,以一個旋轉 脈衝作爲基準對雷射光加以調變,據以根據圖6所示之原 理’於光碟1之副資訊記錄區域形成條狀之BCA圖案。 於步驟42e中,位置檢測器11,檢測出光放大器之位 置,將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12。於步驟42f中,系 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 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並將副資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形設 定部7,且回到步驟42b。當光束之照射位置超出副資訊記 18 表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一 " -*j f ----------------r I--^--------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錄區域之外時,即移至結束程序43。 其次,說明結束程序43。於步驟43a中,系統控制系 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 ’使雷射輸出回到再生功率。 於步驟43b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 使雷射輸出成爲0。 以上述之方法,於圖3所示之光碟1的副資訊記錄區 域,藉使非晶質狀態殘留爲條狀,即能記錄BCA。 於圖5中,顯示將使用上述方法記錄BCA之相變化形 光碟,以一般之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置進行再生時之情形 。此時,光碟上所記錄之BCA圖案係形成爲如圖5(5)般之 條狀·。若將此條狀以一般之光學資訊記錄再生裝置之光頭 加以再生的話,.由於非晶質狀態的部份相較於結晶狀態的 部份,其反射率降低之故,因此係如圖5(6)般加以再生。 此再生信號,係與圖14(4)所示之習知例的再生專用型光記 錄媒體之BCA再生信號大致相同之再生信號。使此再生信 號通過低通濾波器,即能獲得如圖5(7)般之信號,藉進行 密度分割(level slice),即能獲得圖5(8)般之再生數據。 又,此處於波形設定部之雷射調變波形之生成,雖係 .以來自轉軸馬達2之一個旋轉脈衝信號作爲基準,但亦有 在轉軸馬達2上設置旋轉編碼器,以此旋轉編碼器所檢測 出之光碟1之旋轉角度信號爲基準,設定間隙脈衝之產生 時序的方法。根據該方法,能降低轉軸馬達2之旋轉變動 寺所造成之BCA記錄位置的誤差,進一步的提升BCA記 錄位置之精密度。 19 ϋ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 -----------.—L—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冴) 此外,此處雖係針對將光碟1之旋轉設定爲固定旋轉 數(CAV)之狀態加以說明,但亦有在轉軸馬達2上設置旋 轉編碼器,以此旋轉編碼器所檢測出之光碟1之旋轉角度 信號爲基準,將光碟1之旋轉設定爲固定線速度(CLV)的 方法。根據該方法,即能將用以使記錄膜結晶化之雷射輸 出設於固定値,而由於線速度變化所造成之結晶化時間差 消失,因此能獲得安定的結晶狀態。 又,此處作爲使結晶化間歇之雷射輸出,係使用圖6 所示之矩形波形加以說明,但亦有使雷射輸出爲多脈衝波 形之方法。根據該方法,可將以雷射光施加於光碟面之熱 量,控制成僅使結晶化區域進行結晶化所需之熱量,由於 能抑制因餘熱使結晶化區域擴張,因此能獲得最適當之 BCA記錄狀態。 (實施例2) 圖8,係顯示於本發明之光碟記錄BCA,且亦能連續 進行光碟之初期化處理之BCA記錄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該記錄裝置之特徵,相對於圖1所示之記錄裝置,係於系 統控制系中追加BCA記錄控制系81、初期化控制系82與 能視狀況切換各個控制系之切換器83,而能連續地對光碟 1進行BCA記錄與初期化。該切換BCA記錄與初期化之 切換器83,係根據來自位置檢測器11之信號,當光束之 照射位置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時,以BCA記錄控制系進行 系統控制,當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外時,則以初期化進行系 統控制者。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7094G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θ) 以下,使用圖9與圖10之流程圖,顯示進行此裝置之 具體的動作,例如於CAV狀態下進行BCA記錄後,於 CLV狀態進行初期化之情形。此裝置之順序,可大分爲4 個程序,亦即係由完成程序41、BCA記錄程序42、初期 化程序91、結束程序43所構成。本實施例中,係將副資 訊記錄開始位置設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仏、副資訊記錄 結束位置設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4b、初期化開始位置設 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扑、初期化結束位置設爲圖3中之 半徑位置34c。 首先,針對完成程序41加以說明。於步驟41a中,根 據系統控制系12之指示,以旋轉控制部3驅動轉軸馬達2 ,以一定之旋轉數使光碟1旋轉(CAV狀態)。於步驟41b 中,前進馬達9使支撐光放大器4之螺栓13旋轉,將光放 大器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移動,到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 。於步驟41c中,根據系統控制系12之指示,雷射驅動部 5即驅動雷射14。自雷射14所射出之光束,通過光放大器 4之光學系與最後的對物透鏡15,照射於光碟。此時,自 雷射14所射出之光輸出,係不至使光碟i之記錄層23結 晶化程度之輸出。於步驟41d中,進行焦點控制,將自雷 射Η所射出之光束集光於光碟1之記錄膜狀。於步驟14e 中’位置檢測器11,檢測出光放大器4之位置,將位置資 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12。於步驟41f中,系統控制系12 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在副資訊記 錄開始位置’將副資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形設定部7,且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r---^---------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割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開始BCA記錄程序42。若光束之照射位置不在副資訊記 錄開始位置時’系統控制系丨2即將信號送至前進馬達控制 部10,前進馬達控制部10根據此信號驅動前進馬達9,使 光放大器4進行微動以移動至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之後 ,再一次回到步驟41e。 其次’說明BCA記錄程序u。於步驟42a中,對光 碟1上所記錄之識別資訊等之記錄數據(副資訊)進行編碼 ,作成BCA圖案(記錄信號)。於步驟42b中,波形設定部 7根據BCA圖案產生雷射調變波形。波形設定部7,根據 BCA信號生成部6所送來的BCA信號,與來自系統控制 系12之旋轉頻率,以來自旋轉控制部之一旋轉脈衝信號作 爲時序’對反轉了 BCA信號進行雷射調變波形之整形。又 ’波形設定部7,在接收到自系統控制系12之副資訊記錄 信號時輸出雷射調變波形,未接收到副資訊記錄信號時, 則進行偏磁輸出。光碟1進行二個旋轉期間同時實施步驟 42c與步驟42d。 步驟42c中,係於光碟1上進行BCA記錄。雷射驅動 部5 ’根據系統控制系12所指定之雷射輸出値,與來自波 形設定部7之雷射調變波形進行雷射驅動,使雷射光如圖 5(4)所示般輸出。於圖5(4)之光輸出中,輸出51a係使光 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所需之能量所獲得之雷射輸出,輸 出51b係不至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程度之輸出(例 如再生功率)。如圖6所示般,藉將該調變之光束照射於光 碟1記錄膜,使結晶產生間隙以記錄BCA。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w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步驟42d中,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如圖7所不 般,使光放大器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動既 定量。藉同時進行步驟42c與步驟42d,於光碟1之副資 訊記錄區域形成條狀之BCA圖案。 於步驟42e中,位置檢測器11,檢測出光放大器之位 置,將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12。於步驟42f中,系 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 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並將副資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形設 定部7,且回到步驟42b。當光束之照射位置超出副資訊記 錄區域之外時,即如圖10所示的移至初期化程序9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其次,說明初期化程序91。當光束之照射位置超出副 資訊記錄區域之外而進行初期化區域時,即以切換器83切 換而由初期控制系進行系統控制。於步驟91a中,系統控 制系12將信號送至旋轉控制部,將旋轉狀態自CAV切換 至CLV狀態。於步驟91b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 雷射驅動部5,雷射驅動5部即以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 晶化所需之功率,控制雷射輸出以使設定之線速度成爲一 定。於步驟91c中,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前進馬達 控制部10即驅動前進馬達9,使光放大器移動既定量。於 步驟91d中,位置檢測器11,檢測出光放大器之位置,將 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I2。系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 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 ,回到步驟91c。當光束之照射位置超出副資訊記錄區域 之外時,即移至結束程序43。 2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8 A7 ____ B7 五、發明說明(V) 其次,說明結束程序43。於步驟43a中,系統控制系 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 ’使雷射輸出回到再生功率。 於步驟43b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焦點控制部8, 停止焦點控制。於步驟43c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 雷射驅動部5,使雷射輸出成爲〇。 藉上述之動作,於光碟1上之副資訊記錄區域使記錄 膜26之相狀態變化以記錄BCA後,亦能連續進行光碟1 之初期化處理,能使製造程序簡略化。 此外,實施例2中,雖係針對在CAV狀態下進行 BCA記錄後,以CLV狀態進行初期化之情形加以說明, 但亦可在初期化後進行BCA記錄。又,亦可藉由配合線速 度控制雷射輸出強度,在CAV狀態下連續進行BCA記錄 與初期化。又,亦可在轉軸馬達設置旋轉編碼器,於BCA 記錄時,以藉前述旋轉編碼器所檢測出之光碟1的旋轉角 度信號作爲基準,生成雷射調變信號,據以在CLV狀態下 連續進行BCA記錄與初期化。 (實施例3) 針對使用8所示之裝置,藉設置貫通記錄層及/或記 錄之貫通孔或設置用以設置陷入之孔(以下,稱爲孔),記 錄BCA圖案之方法加以說明。根據本發明,與對一個 BCA圖案以一次雷射發光記錄BCA圖案之習知例相較, 藉照射複數次遠小於所形成之BCA圖案的光點,能減低對 記錄膜、及其周邊部之熱影響與熱的損害,形成良好的孔 (BCA.圖案)。此外,如圖11所示,將雷射光輸出提升至於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f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心事項再填寫本頁) * 1 I I 1 線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A7 __B7 五、發明說明(y) BCA記錄部產生膜破壞之功率Ilia,即能加以實現。根據 此方法’不僅能進行光碟之初期化處理,亦能與習知相同 地,於記錄膜開一孔以進行BCA記錄。 以下,顯示使用圖12與圖13之流程圖,在進行此裝 置之具體的動作,例如以CAV狀態進行BCA記錄後,以 CLV狀態進行初期化之情形。此裝置之順序,可大分爲4 個程序’亦及係由完成程序41、BCA記錄程序121、初期 化程序131、結束程序43所構成。又,將副資訊記錄開始 位置設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4a、副資訊記錄結束位置設 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4b、初期化開始位置設爲圖3中之 半徑位置34a、初期化結束位置設爲圖3中之半徑位置34c 〇 首先,說明完成程序41。於步驟41a中,根據系統控 制系12之指示,以旋轉控制部3驅動轉軸馬達2,以一定 之旋轉數使光碟1旋轉(CAV狀態)。於步驟41b中,以前 進馬達9使支撐光放器4之螺栓13旋轉,將光放大器4向 光碟1之直徑方向移動,到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於步驟 41c中,根據系統控制系12之指示,雷射驅動部5驅動雷 射14。自雷射14所射出之光束,通過光放大器4之光學 系與最後的對物透鏡15,照射於光碟。此時,自雷射14 所射出之光輸出’係不至使光碟1之記錄層23結晶化程度 之輸出。於步驟41d中,進行焦點控制,將自雷射14所射 出之光束集光於光碟1之記錄膜狀。於步驟14e中,位置 檢測器11,檢測出光放大器4之位置,將位置資訊傳遞至 25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裝------=----訂---------線k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w) 系統控制系12。於步驟41f中,系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 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在副資訊記錄開始位 置,將副資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形設定部7,以開始BCA 記錄之程序42。若光束之照射位置不在副資訊記錄開始位 置時,系統控制系12即將信號送至前進馬達控制部10, 前進馬達控制部10根據此信號驅動前進馬達9,使光放大 器4進行微動以移動至副資訊記錄開始位置。之後,再一 次回到步驟41e。 其次,說明BCA記錄程序121。於步驟121a中,對 光碟1上所記錄之識別資訊等之記錄數據(副資訊)進行編 碼,作成BCA圖案(記錄信號)。於步驟121b中,波形設 定部7根據BCA圖案產生雷射調變波形。波形設定部7, 根據BCA信號生成部6所送來的BCA信號,與來自系統 控制系12之旋轉頻率,以來自旋轉控制部之一旋轉脈衝信 號作爲時序’對雷射調變波形進行整形。又,波形設定部 7’在接收到自系統控制系12之副資訊記錄信號時輸出雷 射調變波形’未接收到副資訊記錄信號時,則進行偏磁輸 出。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同時實施步驟121c與步驟 121d °於步驟121e中,係於光碟1上進行BCA記錄。雷 射驅動部5 ’根據系統控制系12所指定之雷射輸出値,與 來自波形設定部7之雷射調變波形進行雷射驅動,使雷射 光如圖11(1)所示般輸出。於圖n(i)之光輸出中,輸出 11U係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所需之能量所獲得之 雷射輸出’輸出lllb係不至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豕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爱) ----------------„----訂 *--------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r ) 程度之輸出(例如再生功率)。藉將該調變之光束照射於光 碟1之記錄膜,於記錄層及/或記錄膜上使孔產生間隙以 言己金彔BCA。 於步驟121d中.,光碟1進行一個旋轉期間,使光放 大器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以一定速度移動既定量。藉同 時進行步驟121c與步驟121d,於光碟1之副資訊記錄區 域形成條狀之BCA圖案。於步驟121e中,位置檢測器11 ’檢測出光放大器之位置,將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 12 °於步驟121f中,系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 ’檢測出光束之照射位置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並將副資 訊記錄信號輸出至波形設定部7,且回到步驟121b。當光 束之照射位置超出副資訊記錄區域之外時,即如圖13所示 的移至初期化程序131。 其次,說明初期化程序131。當光束之照射位置超出 副資訊記錄區域之外而進行初期化區域時,即以切換器83 切換而由初期控制系進行系統控制。於步驟131a中,系統 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使雷射輸出回到再生 功率。於步驟131b中,使光放大器4向光碟1之直徑方向 移動至初期化開始位置。 於步驟131c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旋轉控制 部’將旋轉狀態自CAV切換至CLV狀態。於步驟13 Id中 ,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雷射驅動5部 即以使光碟1之記錄膜26結晶化所需之功率,控制雷射輸 出以使設定之線速度成爲一定。於步驟131e中,光碟1進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r---訂---------線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A7 __B7 五、發明說明(以) ^^麻 嫌 行一個旋轉期間,則進馬達控制部1〇即驅動前進馬達9, 使光放大器移動既定量。於步驟l3lf中,位置檢測器u ,檢翻光放大器之位S ’將位置資訊傳遞至系統控制系 12。系統控制系12根據所得之位置資訊,檢測出光束之照 射位置在副資訊記錄區域內,回到步驟131e。當光束之照 射位置超出初期化區域之外時,即移至結束程序43。 其次,說明結束程序43。於步驟43a中’系統控制系 12將信號送至雷射驅動部5,使雷射輸出回到再生功率。 於步驟43b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焦點控制部8, 停止焦點控制。於步驟43c中,系統控制系12將信號送至 雷射驅動部5,使雷射輸出成爲〇。 根據上述之動作’藉於光碟i上之副資訊記錄區域之 記錄膜26開一孔以進行BCA記錄後,亦能連續進行光碟 1之初期化處理,使製造程序簡略化。 又,此處作爲BCA記錄波形,雖係以如圖u〇)所示 之BCA記錄部以外以雷射輸出作爲再生功率,但亦有將初 期化開始位置設爲圖3半徑位置34b,如圖11(3)所示的將 g己錄部以外作爲初期化功率之方法。根據該方法,由於初 期化區區域變窄,因此能提升處理能力。 此外,實施例3中,雖係針對在CAV狀態下進行 BCA記錄後,以CLV狀態進行初期化之情形加以說明, 但亦可在初期化後進行BCA記錄。又,亦可藉由配合線速 度控制雷射輸出強度,而能在CAV狀態下連續進行BCA 記錄與初期化。又,亦可在轉軸馬達設置旋轉編碼器,於 28 轚裝 f請先閱讀背面之>i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訂.--------線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6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7) BCA記錄時,以藉前述旋轉編碼器所檢測出之光碟1的旋 轉角度信號作爲基準,生成雷射調變信號,據以在CLV狀 態下連續進行BCA記錄與初期化。 於上述實施例3.中所說明般,藉在記錄層及/或記錄 膜上設置孔,不僅具有能抑制使用者任意竄改媒體識別資 訊的效果,亦能形成與再生專用型光記錄媒體相同地媒體 識別資訊。 此外,實施例3中係針對在媒體識別資訊之記錄時於 記錄層及/或記錄膜上設置孔之情形加以說明,但本記錄 方法亦能適用於主資訊區域中之記錄層及/或記錄膜。當 適用於主資訊區域時,能達成雖爲重複書寫型光碟但卻能 抑制部份資訊之竄改,所謂能兼具重複書寫型與追記型之 光碟的記錄方法。 又,於記錄層及/或記錄膜上設置孔之情形,例如採 用實施例3所說明之將光碟之線速度最適當化,使記錄層 及/或記錄膜液化,藉表面張力使其偏移之構成的話,孔 的部份中,雖然於旋轉方向(即移動方向)之前側端邊附近( 即記錄開點側)及後側端邊附近(即記錄結束點側),記錄層 及/或記錄膜之材料較孔偏移,但由於後側端邊附近之偏 移量較前側端邊附近之偏移量多,因此孔部份的形狀呈非 對稱,而由於孔部份之光學變化較大之故,因此能充分的 吸收。再者,由於孔部份係因熔融狀態材料之表面張力而 偏移’因此能抑制伴隨材料之汽化等所產生的衝擊力,亦 不至產生記錄層及/或記錄膜之剝離等。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 470948 A7 B7 五、發明說明(y)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又,本發明所適用之光碟的構成,即使不具備反射層 亦完全相同,但特別是在設置實施例3之貫通孔的構成、 具備反射層之光碟時,孔之構成最好是能貫通至反射層, 若爲貫通至反射層之媒體識別資訊時’能獲得與再生專用 型光記錄媒體完全相同之媒體識別資訊。 前述實施例1〜3中,說明了基本的BCA之記錄方法 ,以下’實施例4中,則詳細說明記錄時之調變方法與再 生時之解調方法。再進一步的’於下一個實施例5中’敘 述應用此BCA時的實施例,說明設定爲BCA之縮寫初始 程序(initializer)兼具方式之竄改所造成的安全保障降低之 防止方法。 (實施例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首先,使用圖15(a),詳細敘述數據之調變方法。首先 ,欲記錄之數據於Lead solomon方式錯誤訂正碼(ECC)附 加部715中,於數據716附加ECC717。圖16(a),係顯示 對188位元之數據716的全部進行Lead solomon演算’以 附加16位元之ECC717的數據構成。圖16(b)係顯示記錄 12位元之數據716a時的數據構成。ECC717a部之數據量 爲16位元,與數據爲188位元時之ECC部的數據尺寸不 變。 本發明之ECC演算,當數據爲12位元時,並非如通 常般對數據716a之12位元進行演算’而係作成如圖17(b) 所示的,自RS!之最後一行起,由不存在爲實體之RS2到 RSn之第3行爲止的166位元中加入〇之188位元的假設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θ) 性數據構成716b,進行錯誤訂正演算’以演算ECC717b。 當使用DVD驅動之控制用小容量的8位元或丨6位元 之微處理器進行BCA之訂正演算時’於包含12位元、28 位元及44位元到188位元間、進行合計12種類之ECC演 算的習知方式中,由於需要各個演算程式’因此程式容量 與記憶空間變大而有可能不足。根據本發明’具有能以既 有之小容量驅動程式之微處理器進行ECC處理的效果。 (同步符號) 其次,說明同步符號。圖18(a)係顯示同步位元719a 〜719z。如圖18(b)所示般,由於同步信號之固定圖案的間 隔爲4T,因此能容易的區別數據之3T與同步圖案。 (PE-RZ 調變)
具有ECC碼之數據716,當在與DVD-R、DVD-RW 等之DVD-ROM進行相同組群記錄之記錄型媒體記錄BCA 時,即以用來區別ROM光碟之PE-RZ調變部720的反碼 變換部721,反轉數據之1,〇,以RZ調變部722 ' PE調變 部723進行PE-RZ調變。若使用圖20之波形圖加以說明 的話,(1)係顯示輸入數據、(Γ)係顯示位元反轉數據、(2) 係顯示RZ調變、(3)係顯示ΡΕ-RZ調變信號。該調變信號 於脈衝寬半衰部724中,脈衝寬爲50%以下,獲得如圖 2〇(4)之波形。若係DVD-RW般之相變化型光碟時,以正 負反轉部725使波形逆相,如(5)之光輸出所示的,僅在 BCA調變位置將雷射726之初期化光設爲〇FF。如圖 2〇(6)所示,除了記錄BCA圖案,且BCA間之記錄膜結晶 3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爱) --I----裝·----r---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3。) 化而被初期化。本發明中,由於係使記錄脈衝之寬度狹窄 至原來之PE-RZ調變信號的一半以下,因此如圖20(6)所 示的,各狹縫之長條的寬度變爲原來的一半。再者,由於 2狹縫僅有一長條,因此BCA區域728中僅有全部之1/4 的寬度部份,亦即僅有面積比1/4,成爲BCA部份即成爲 低反射部。 若記錄膜爲相變化材料時,記錄前部份之明亮部的反 射率爲較低之20%左右。若原封不動的使用習知之PE-RZ 信號記錄脈衝寬度之信號,則如圖2〇(3)所示的,一半會成 爲記錄後部份之暗部,其平均反射率爲10%左右,由於平 均反射率減少因此對聚焦造成不良影響。本發明中,由於 係以脈衝寬半衰部724,使BCA之脈衝寬度成爲一半,因 此平均反射率爲原來之BCA或沒有坑部部份之反射率的 75%以上,即使使用相變化記錄膜,亦能在BCA區域獲得 15%以上的平均反射率。因此,聚焦容易,具有安定的效 果。 (記錄於DVD-R時) 又,以此裝置記錄於DVD-R時,藉產生正負反轉控 制信號,送至正負旋轉部725,圖20(5)之光輸出的極性即 反轉。因此,雷射發光的部份之DVD-R之記錄膜的反射率 降低,記錄如圖20(6)般之BCA。由於具有反轉波形之極 性的機能,因此記錄於DVD-R時不使之反轉’記錄於 DVD-RW時若使之反轉,即能在一台上具有將BCA記錄 於兩媒體之機能的效果。由於圖20具有碼反轉部721,因 3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丨) 此ROM型光碟之調變數據的1,〇値反轉。爲進行比較,於 圖19中顯示ROM型光碟之調變信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9與圖20中,(1)之輸入數據相同。然而,若爲 ROM時,由於不送碼反轉信號,因此碼反轉部721不動作 。因此,“0”的時候,PE-RZ信號係如圖19(3)所示的配 置於左側之狹縫,BCA圖案亦如圖19(b)所示的位於左側 。另一方面,DVD-RW、DVD-R等之RAM型媒體之情形 時,由於送出碼反轉信號,因此“〇”的時候,PE-RZ信號 係如圖20(3)所示的配置於右側之狹縫,BCA圖案亦如(c) 所示的位於右側。承上所述,由於光碟上的BCA圖案不同 ,因此能辨別ROM之BCA與RAM之BCA。假設有不宵 業者使用DVD-RW或DVD-R之RAM光碟,進行ROM光 碟之盜印,亦將由於BCA圖案不同、且辨別不是ROM光 碟之故,具有能防止不正當使用的效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中,藉將碼反轉部721設爲OFF,正負旋轉部 725設爲OFF,即能如圖19般將BCA記錄於ROM光碟。 DVD-RW 時設爲 ON/ON,DVD-R 時設爲 ON/OFF,即 能以一台記錄裝置記錄正規的BCA。如上述般,藉二個開 關切換,即能具有以相同記錄裝置記錄於DVD-ROM、 DVD-R、DVD-RW、DVD-RAM等之四個不同的媒體的效 果。 (BCA配置) 圖21係顯示BCA之配置。於DVD-ROM與DVD- RAM中,自記錄區域最內周之半徑22.3mm之位置起,到 3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A7 B7 五、發明說明(p) 半徑23.5mm之位置,配置BCA區域728。此區域中,由 於記錄有位址729,BCA條碼之記錄角度爲最小51度到最 大316度,因此於BCA區域之特定角度範圍中存在有未記 錄部。此空區域730_,由於能讀取位址因此再生裝置之磁 頭能知道本身之位置。於BCA區域之外周部具有50/zm 以上之防護頻帶731,位於再外周部之顯示光碟之物理屬 性的控制數據732係以坑加以記錄,記錄有BCA存在識別 件712、光碟種類識別件735、媒體密鑰區塊(media key block)亦即密鑰群736。 DVD-R或DVD-RW之情形時,於BCA內周部之半徑 22.1(21.9)mm到22.3(22.1)mm之範圍設有用以調整功率之 試寫區域的PCA區域737,於半徑22.3(22.l)mm到半徑 22.6(22.4)mm之範圍設有記錄功率控制之記錄的RMA區 域738,爲避免RMA區域與BCA區域相互干擾之副防護 頻帶739則於BCA之內周部設置50/zm以上。因此, BCA區域728 —定存在於半徑22.8mm到23_5mm之間, 正確而言,存在於22.77mm到23.45mm之間。如此般,使 BCA區域與ROM相較向半徑方向變窄,即能與PCA、 RMA共存,而將BCA使用於DVD-R、DVD-RW。此時, 連續起始(initialize),至少自內周部起到半徑22.65mm爲 止係持續進行。然後,根據PE-RZ調變信號使之間歇性的 發光以記錄BCA,於半徑23.57mm處完全切換爲連續發光 ,即能以起始記錄BCA,而能不破壞RMA記錄BCA。 34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r---訂---------線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A7 _ B7 五、發明說明(G ) (再生方法) 使用圖15(b),說明BCA之再生方法。首先,以光頭 存取控制數據732,以8- 16解調部738加以解調。以解 調之控制數據讀取BCA識別件712,以BCA識別件判定 部739在“〇”、亦即不顯示存在時停止,在“Γ、亦即 顯示存在時則讀取光碟種類識別件711,僅在光碟識別件 判定部740顯示DVD-R或DVD-RW等之記錄型光碟時, 使碼反轉部744動作。 另一方面,當進行BCA數據之再生時,使光頭移動至 圖21所示之BCA區域728,再生BCA信號,以密度分割 器714設爲數位信號,以同步信號再生部743抽出同步信 號,僅對BCA數據716以PE-RZ解調部742加以解調。 當上述碼反轉信號745爲ON時,於碼反轉部744中,如 圖20之(Γ)到(1)所示般的加以變換,使1、0反轉。ROM 光碟之情形時,由於不產生碼反轉信號745,因此不變換 碼。以此方式,正常地再生原來的BCA數據,於Lead solomon錯誤訂正部746,在如圖17(b)所示之當BCA不滿 188位元時,加上0數據假設爲188位元以進行ECC演算 訂正錯誤,正確地輸出BCA信號。 (實施例5) (光碟ID之記錄方法) 圖22係顯示具BCA之RAM光碟之代表性的製造步 驟。首先,使用公開鑰或秘密鑰等之第1密碼鑰802,以 暗碼編器803進行包含1〜η個之複數個暗碼之暗碼群鑰 3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t—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8 A7
五、發明說明(彡4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〇0的暗碼化,以作成第1暗碼805。此第1暗碼8〇5以原 版製作(mastering)裝置之8_16調變器9n加以調變,此 調變信號使用雷射以凹凸之坑的形式記錄於原盤8〇〇內周 部之第1 5己錄區域919。具體而言,如圖21所示的,與 BCA識別件711、光碟種類識別件712、複製防止識別件 735 —起記錄於控制數據區域732。使用此原盤8〇〇,以成 形機808a成形爲碟狀之透明基板918,以記錄膜作成機 808b將由相變化型記錄材料色素材料所構成之記錄膜,形 成於透明基板918之單面,以作成〇.6mm厚之單面光碟 809a、809b,將此一片以黏合機808c加以黏合,作成成品 光碟。於此成品光碟809之第2記錄區域920,使用BCA 之記錄裝置807,以組合PE調變與RZ調變之pe-RZ調變 益807a ’ S周變71[:碟ID921或網際網路通信用之第2暗碼鏡 923的資訊,使用雷射807b記錄此調變信號以形成BCA 圖案,製造具BCA之記錄型光碟801。相變化型記錄材料 之情形時,作爲BCA記錄裝置,藉使用本發明之初始程序 ,可將初始步驟與BCA步驟的二個步驟統合爲一個步驟。 若論述此步驟,以記錄膜作成機808b所成膜後之記錄膜, 由於係非晶質狀態或as-depo狀態,因此反射率爲較低的 10%以下。使用初始程序時,以單凸透鏡,將雷射光集束 爲半徑方向之長條形狀的光束點,使之成像於記錄面上, 旋轉光碟。與旋轉之同時將光束移動至外周部,藉連續地 進行照射,記錄即自反射率低之非晶質狀態辦理爲反射率 局之結晶狀態,自內周向外周連續地被初始化。此時,於 36 裝-----r---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u) 第2記錄區域中,在PE-RZ信號之“1狀態”時’將0之 信號亦即雷射光轉爲OFF,在“0狀態”時’將1之信號 亦即雷射光轉爲ON,據此,在雷射爲OFF之位置由於非 晶質狀態會殘留,因此仍爲低反射率,而在雷射爲ON之 位置,由於係結晶狀態因此爲高反射率,其結果條碼形成 於圓周上,記錄BCA。雷射射向BCA之外周部,到達圖 21之防護頻帶731之內周部時,根據BCA信號將間隔發 光之雷射設成連續地ON狀態,較防護頻帶731爲外周部 記錄膜即全部結晶化,亦即到最外周爲止被加以初始化。 DVD-RW之情形時,如圖21所示的,當至少考慮 BCA之內周部之半徑22.1mm容許度,考慮半徑21.9mm 之區域到半徑22.6mm容許度時,到半徑22.4mm區域爲止 ,由於有PCA區域737、RMA區域738與防護頻帶739, 因此,最初之內周部係使雷射連續發光,於半徑22.65mm 到22.77mm間(約22.6〜22.8mm之間)之位置開始根據 BVA信號之間隙發光,於BCA區域728記錄BCA圖案, 於半徑23.45mm到23.55mm間之位置將連間隙發光切換爲 連續發光。據此,由於圖21之防護頻帶731中不記錄 BCA,BCA外周部之控制數據732或BCA內周部之PCA 區域737、RMA區域738係全周完全被初期化,因此具有 能以PCA、RMA區域之光頭安定地讀取數據或位址之效果 〇
由於係使用黏合之光碟,因此無法竄改其中之BCA, 能使用於保全用途。此外,一般市面上販售之DVD-RAM 37 冢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π ) 、DVD-RW光碟機具有圓形的光束點。若不肖使用者欲以 販售之光碟機之圓形光束竄改BCA部份以消除BCA,亦 將由於磁軌間殘留非晶質狀態而無法完全的消除BCA。因 此,由於使用一般販售之光碟機無法竄改BCA,因此作爲 民用能獲得較高之保全效果。另一方面,使用DVD-RW或 DVD-R等之凹槽記錄型RAM光碟,有可能完全地複製 DVD-ROM。爲防止此複製,以圖20所說明之碼的極性反 轉部820b,僅將PE-RZ調變之數據部的ROM光碟與調變 規則相反。亦即,將ROM之BCA數據爲“0” 、“1”時 ,調變信號分別爲“10”、“0Γ者,在RAM時分別設爲 “01”、“10”。如此一來,由於 ROM 與 RAM 之 PE-RZ 調變信號不同,因此即使使用RAM作成ROM之複製光碟 ,亦將由於能加以區別、偵測,因此能防止複製。 (著作權保護之應用) 使用圖23,說明將此無法竄改之BCA應用於著作權 保護之應用例。首先,針對於RAM光碟記錄僅能複製一 次被許可之內容時,使用BCA進行暗碼化之順序加以說明 〇 當檢測出僅能進行一次複製許可識別件時,存取RAM 光碟.856之BCA區域920,以BCA再生部820,藉進行 PE-RZ解調再生BCA數據,輸出光碟固有之ID857。又, 於RAM光碟之856之第2記錄區域919中,雖記錄有1〜 第η個之鑰、亦即複數之鑰群700,藉鑰選擇部703,選出 各個製造業者光碟機所許可之鑰,以暗碼解碼器708加以 3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 47094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Μ) 解碼,生成“第1鑰”。於演算部704中將此第1鑰與光 碟固有之ID857,以一方向性函數加以演算,據以生成“ 第2鑰”。此鑰,係各個光碟不同之固有者。此“第2鑰 ”被送至暗碼化部859之暗碼部706。 於暗碼化部859中,以內容鑰生成部707之隨機數產 生部709生成內容鑰705。此內容鑰於暗碼部706中,使 用前述“第2鑰”加以暗碼化。此“暗碼化之內容鑰”, 藉記錄迴路862,記錄於光碟856之記錄區域702。 另一方面,電影等之影像信號或音樂等之音聲信號所 構成之內容806,則係使用內容鑰705,以暗碼編碼器861 加以暗碼化,藉記錄迴路862記錄於RAM光碟856之記 錄區域7 0 2。 其次,針對再生該內容信號之順序,使用圖23方塊圖 與圖24之流程加以說明。首先,插入光碟(步驟14a),接 收內容之再生命令(步驟7Mb),藉觀察光碟之控制數據 732中之複製防止識別件735以判斷該光碟是否爲CPRM 等之複製防止光碟(步驟714c),若不是複製防止光碟即進 行再生(步驟714d),若係複製防止光碟則以步驟714e讀取 控制數據中之BCA識別件712。又,當控制數據之BCA 識別件712(步驟714e)未顯示BCA存在時(步驟714f),即 不進行BCA之再生(步驟714g)。此時,自RAM光碟856 之BCA區域,藉BCA再生部82〇之PE-RZ解調部,再生 包含ID8S7之BCA資訊(步驟714n)。讀取記錄有光碟7〇2 之物理屬性的控制數據71〇(步驟714h),判斷光碟種類識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線 泰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8 A7 _ B7 五、發明說明(θ)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別件(步驟 714h)究竟係 DVD-ROM、DVD-RAM、DVD-RW 、DVD-R之何者。若係DVD-RW或DVD-R時(步驟714j) ,即藉PE-RZ解調部820a之極性反轉部820b,反轉數據 之碼的極性(步驟714k)。也就是說,若再生之調變信號爲 “〇1”時即將輸出數據解調爲“Γ ,若爲“10”時即解調 爲“〇” ,與DVD-ROM時相反的進行解調(步驟714m)。 藉數據再生部865之8- 16解調部865a,進行主數據之解 調,首先,自鑰區塊區域919再生由複數之鑰所構成之鑰 群700,以鑰選擇部703選擇適合該裝置之鑰,於暗碼解 碼器708中加以解碼,再生“第1鑰”。於演算部704中 演算該ID857與上述“第1鑰”,生成“第2鑰”(步驟 714p)。到此爲止,係與上述內容之記錄模式相同。再生暗 碼化內容之模式中不同處,係自光碟856對“暗碼化之內 容鑰”進行再生•解碼,以進行暗碼化之內容的解碼。以 下,於圖23中以點線僅顯示再生時之流程,並詳細加以說 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將光碟856之記錄區域702所記錄之“暗碼化之內容 鑰713”以數據再生部865加以再生,使用前述“第2鑰” 以暗碼解碼器714加以解碼,進行內容鑰715之解碼(步驟 714q)。將此內容鑰使用爲解碼鑰,於暗碼解碼器863中, 對“暗碼化之內容”進行解碼(步驟71打),輸出第m個之 內容的明碼864(步驟714s)。正規地僅複製於一片光碟時 ,RAM光碟所記錄之暗碼化內容鑰的一個,係與此光碟 ID成對,進行正確的暗碼之解碼或解拌,輸出第m個之內 4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70948 A7 B7 五、發明說明(β) 容的明碼864。影像資訊之情形時,MPEG信號被伸長, 獲得影像信號。 此時,暗碼化係將光碟ID作爲鑰。由於光碟ID係以 世界上僅有一片之方式進行ID之管理加以製造,因此能獲 得僅能複製於一片RAM光碟之效果。此原理說明於下。 此處’雖係禁止自虽初正規地加以複製之RAM光碟 中,複製到另一片RAM光碟,但若將暗碼化之內容原封 不動的進行非法之坑複製時,爲最初光碟之光碟ID的ID1 ,與另一片RAM光碟、亦即非法複製光碟之光碟id的 ID2,其號碼不同。當再生非法複製之RAM光碟的BCA 時,ID2被加以再生。然而,由於內容或/及標題鑰係以 ID1加以暗碼化,因此欲以暗碼解碼器863對ID2進行解 鑰’亦將由於鑰不同之故,標題鑰或內容之暗碼無法被正 確地解碼。以此方式,由於非法複製之RAM光碟的信號 無法輸出,因此具有保護著作權之效果。由於本發明係 Disk ID方式,因此正規地僅複製一次之正規RAM光碟, 無論使用任何光碟機皆能進行暗碼之解鑰,故方便性非常 局。不過’ Η苜碼化部8 5 9可以是遠處之繪管理中心,亦可 是裝載有暗碼編碼器之1C卡,亦可包含記錄再生裝置。 以初始程序記錄BCA時,市售之光碟機雖無法消除 BCA,但可購入沒有BCA之記錄光碟,由使用者記錄 BCA。作爲此對策,本發明中由於係於控制數據710、於 原盤上以預坑(pre pit)記錄有BCA識別件712,因此未記 錄BCA之光碟的BCA識別件712係“〇”、亦即顯示無之 4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I -----r---訂.-----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如) 狀態,且因預坑之關係,無法進行竄改。承上所述,由方八 即使後來在該未§2錄BCA之RAM光碟上非法記錄gcA 亦無法竄改BCA識別件,因此再生裝側會判斷爲非法,而 不進行動作。 上述實施例中,雖係以能重複書寫之相變化型光碟爲 例,且副資訊區域之記錄層與主資訊區域之記錄層爲相同 之情形加以S兌明’但僅將記錄媒體識別資訊之部份g女變€己 錄層之材料組合(例如使記錄靈敏度降低)、僅將記錄媒^ 識別資訊之部份改變記錄層之材料(例如使用色素系材料) 、僅除去記錄媒體識別資訊之部份的記錄層以僅作爲反射 層等之任一者,皆包含於本發明。 再者’除相變化材料外,使用光磁性材料、色素材料 等作爲記錄層之材料的構成,皆能應用本發明。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如上述般,根據本發明,能安定地將媒體識別資訊記 錄於光記錄媒體。特別是能在進行相變化型光記錄媒體之 初期化的同時記錄媒體識別資訊,而能獲得謀求製造步驟 之簡略化’且抑制製造成本的有利效果。 [符號說明] 1光碟 2 馬達 3 旋轉控制部 4拾光器 5 雷射驅動部 4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470948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午丨) 6 BCA信號生成部 7 波形設定部 8焦點控制部 9 前進馬達 10 前進馬達控制部 11位置檢測器 12 系統控制系 13 螺栓 14 雷射 15 對物鏡 16光檢測器 17預放大器 18 音聲線圏 21透明基板 22電介質層 23記錄層 24 電介質層 25反射層 26記錄膜 27樹脂保護層 28黏著層 31主資訊記錄區域 32 副資訊記錄區域 33BCA 圖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ϋ n Ml· n n n )aJa n n 1« n n I 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70946 A7 B7 五、發明說明((U) 34 半徑位置 41完成程序 42 BCA記錄程序 43 結束程序. 61 光束 71集光點 72 拾光器之移動量 81 BCA記錄控制系 82初期化控訴系 83切換器 101初期化程序 111雷射輸出 121完成程序 131初期化程序 —l·—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別衣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4709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記錄媒體,係具備沿著基板之一主面方向所 分割出之能記錄資訊信號的主資訊區域,及記錄與前述資 訊信號不同種類之副資訊的副資訊區域,其特徵在於: 前述副資訊區域亦具備有前述主資訊區域中記錄前述 資訊信號的資訊層’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不 須改變前述資訊層之形狀即能記錄住以光學方式來識別前 述媒體之媒體識別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前述資 訊層包含相變化型材料’係藉光束之照射來變化成光學上 可檢測出不同的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前述主 資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之構成材料,與前述副資訊區域之 前述資訊層之構成材料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前述光 記錄媒體爲圓板形狀之媒體,前述光記錄媒體之前述副資 訊之旋轉方向後側部份端邊附近,前述副資訊區域之前述 資訊層的偏位量,較前述旋轉方向之前述副資訊之前側端 邊附近爲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前述光 記錄媒體爲圓板形狀之媒體,副資訊區域係存在於沿前述 圓板形狀媒體之引入區域之內周面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副資訊 區域係存在於自圓板中心到22.3mm以上、23.5m以下之範 圍。 良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意 事 項
    頁 1T 470946 A8 B8 C8 _______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係藉由 重複書寫之追記區域(Burst Cutting Area),以在副資訊區域 殘留條狀之非晶質狀態或殘留條狀之結晶狀態的方式記錄 副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在進行 相變化型光記錄媒體之初期化時,能記錄媒體識別資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相變化 爲非晶質狀態與結晶狀態,結晶狀態之光的反射率與非晶 質狀態之光的反射率相較,高10%以上。 10 · —種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其特徵在於: 係使用基板之一主面方向具備有分割之能記錄資訊信 號的主資訊區域,及記錄與前述資訊信號不同種類之副資 訊的副資訊區域’則述副資訊區域亦具備有則述主資訊區 域中記錄前述資訊信號的資訊層,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前 述資訊層,記錄以光學相變化方式識別前述媒體之媒體識 別資訊的光記錄媒體,於前述副資訊區域之資訊層記錄以 光學性記錄媒體識別資訊的媒體識別資訊,於前述主資訊 區域記錄以光學性記錄資訊信號之資訊信號,在進行前述 媒體識別資訊記錄後,以和前述媒體識別資訊記錄之光束 調變方式相異之調變方式,進行前述資訊信號記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前述光資訊記錄媒體具有圓盤形狀,當對前述資訊 層照射光束點以進行前述媒體識別資訊之記錄時,進行具 備有重疊部份之光束的掃瞄(該重疊部份係於前述點之圓周 _____ 2 k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I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H 太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BJCD
    47094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向之主掃瞄方向,與前述點之直徑方向之副掃瞄方向重 疊前述點的一部份),以記錄前述媒體識別資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在進行媒體識別資訊記錄後,相變化爲結晶狀態以 接著進行前述主資訊區域之初期化。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係使照射於前述媒體識別資訊之情述資訊層的光束 強度,較照射於前述媒體識別資訊以外之前述資訊層的光 束強度爲低。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前述主資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之構成材料,與前述 副資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之構成材料相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前述光記錄媒體爲圓板形狀之媒體,前述光記錄媒 體之前述副資訊之旋轉方向後側部份端邊附近,前述副資 訊區域之前述資訊層的偏位量,較前述旋轉方向之前述副 資訊之前側端邊附近爲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前述光記錄媒體爲圓板形狀之媒體,副資訊區域係 存在於沿前述圓板形狀媒體之引入區域之內周面的位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其中副資訊區域係存在於自圓板中心到22.3mm以上、 23.5m以下之範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光記錄媒體之記錄方法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1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70948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係藉由重複書寫之追記區域(Burst Cutting Area),以 在副資訊區域殘留條狀之非晶質狀態或殘留條狀之結晶狀 態的方式記錄副資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89113937A 1999-07-15 2000-07-13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47094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9 1999-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70946B true TW470946B (en) 2002-01-01

Family

ID=1643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13937A TW470946B (en) 1999-07-15 2000-07-13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5) US7061850B1 (zh)
EP (3) EP1650750B1 (zh)
JP (1) JP3271965B2 (zh)
CN (1) CN1284150C (zh)
DE (3) DE60041608D1 (zh)
MX (1) MXPA01002707A (zh)
TW (1) TW470946B (zh)
WO (1) WO2001006502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4581B2 (en) 2003-02-17 2010-07-2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pare area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791990B2 (en) 2005-11-09 2010-09-07 Mediatek Inc. Data buffering method used when performing read operation o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US7813243B2 (en) 2003-01-11 2010-10-12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US7826320B2 (en) 2003-03-04 2010-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on or from optical medium using SBM information
US7849372B2 (en) 2003-03-13 2010-12-0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US7911904B2 (en) 2002-09-30 2011-03-22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929391B2 (en) 2003-02-21 2011-04-19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US7936649B2 (en) 2002-12-11 2011-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overwrite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an optical disc write once
US7944783B2 (en) 2003-02-21 2011-05-1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pare area thereof
US7992057B2 (en) 2002-09-26 2011-08-02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typ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ive areas on write-once type optical disc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5810A1 (en) * 1992-08-28 1994-03-17 Trustees Of Tufts College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peron assays
DE69934424T2 (de) 1998-10-21 2007-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JP3764340B2 (ja) * 1999-07-15 2006-04-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DE60041608D1 (de) 1999-07-15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S6922387B1 (en) 2000-03-24 2005-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thereon
US6754143B2 (en) 2000-03-24 2004-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thereon
CN100397501C (zh) * 2000-09-22 2008-06-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制造光盘的方法
JP2002245625A (ja) * 2001-02-19 2002-08-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記録プログラム
JP2002313031A (ja) * 2001-04-12 2002-10-25 Nec Corp 個別認識機能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
KR100788646B1 (ko) * 2001-08-09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의 bca 코드 기록방법
TWI254292B (en) 2002-01-25 2006-05-01 Sony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c recording medium
TWI258135B (en) * 2002-01-25 2006-07-11 Sony Corp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c recording medium
JP2003233929A (ja) * 2002-02-08 2003-08-22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記録媒体への情報記録方法
BRPI0307738B1 (pt) * 2002-02-18 2015-12-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io ótico de gravação e método para ler informações de um meio ótico de gravação que compreende uma primeira e uma segunda áreas e uma marca para identificar o meio ótico de gravação sendo gravada na segunda área.
JP2003281821A (ja) 2002-03-22 2003-10-03 Sony Corp 書き込み可能な記録媒体、識別情報の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識別情報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EP1504446B1 (en) * 2002-05-01 2011-06-29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read-only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AU2003237063B2 (en) * 2002-07-02 2009-07-23 Lg Electronics Inc.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playback of the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i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EP1551009A4 (en) * 2002-09-24 200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DEVICE THEREFOR
KR20040028469A (ko) 2002-09-30 200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EP1466322B1 (en) * 2002-10-10 2007-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thod
KR100727919B1 (ko) 2003-02-03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정보 저장매체
KR101051000B1 (ko) * 2003-02-19 2011-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와, 그에 따른 불법 복제 판별방법
JP4170132B2 (ja) 2003-04-14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4326857A (ja) * 2003-04-22 2004-11-18 Sony Corp 光磁気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CN1781151B (zh) * 2003-04-29 2010-09-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信息载体的复制保护的系统
US7313065B2 (en) 2003-08-05 2007-12-25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JP4060771B2 (ja) * 2003-09-16 2008-03-12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1522996B1 (en) * 2003-10-08 2011-03-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cord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therefor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I226619B (en) * 2003-11-04 2005-01-11 Ind Tech Res Inst CD-ROM with controllable reading times and the method thereof
JP2005141809A (ja) * 2003-11-05 2005-06-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5166096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bcaコード記録装置及びbcaコード記録方法
TWI348695B (en) * 2003-12-08 2011-09-11 Panasonic Cor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edium
JP3954583B2 (ja) * 2004-02-16 2007-08-08 メモリ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4424211B2 (ja) * 2004-04-09 2010-03-0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201740B2 (ja) * 2004-06-02 2008-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6048772A (ja) * 2004-07-30 2006-02-16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120188A (ja) * 2004-10-19 2006-05-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18872B1 (ko) * 2004-11-03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일정 각속도 모드 제어 없이 bca 데이터를 검출하는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 및 그 방법
TW200634801A (en) * 2004-11-17 2006-10-0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um
TWI277870B (en) * 2004-11-22 2007-04-01 Toshiba Corp Copyright management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edium
JP2006155802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スタンパー、管理情報記録装置、ディスク装置、管理情報再生方法
US7414943B2 (en) * 2005-01-06 2008-08-19 L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burst cutting area of recording medium
JP4091606B2 (ja) 2005-02-02 2008-05-28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MXPA06001347A (es) * 2005-02-07 2006-09-19 Sony Corp Aparato y metodo para reproducir, aparato y metodo para grabar, metodo para producir discos opticos y medio para grabar en discos opticos.
JP2006236420A (ja) 2005-02-22 2006-09-07 Toshiba Corp 記憶媒体、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US20090129220A1 (en) * 2005-07-15 2009-05-21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JP2007035177A (ja) * 2005-07-28 2007-02-08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42152A (ja) * 2005-07-29 2007-02-15 Toshiba Corp 追記形情報記憶媒体(透明基板上に形成された記録層を内側にして接着された構造を持つ記録形情報記憶媒体のディスク構造)、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または情報記録方法ならびに記憶媒体製造装置
CN101243513A (zh) 2005-08-23 2008-08-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物理单向函数的信息载体鉴别
US7804750B2 (en) * 2005-11-09 2010-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Test disc and drive verification method
JP4770710B2 (ja) * 2005-11-17 2011-09-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用原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35260A (ja) * 2006-02-27 2007-09-13 Toshiba Corp コンテンツ記録装置、コンテンツ記録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記録プログラム
JP4536676B2 (ja) * 2006-04-07 2010-09-01 メモリ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不正コピー発見システム及び不正コピー発見方法
JP2007335061A (ja) * 2006-05-16 2007-12-27 Sony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BCA(BurstCuttingArea)マーキング方法
JP4588081B2 (ja) * 2007-05-21 2010-11-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9870B2 (ja) * 2008-10-23 2011-03-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WO2010098016A1 (ja) * 2009-02-27 2010-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bca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型光ディスク
US20110198394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German Hammer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ng-term archiving of digital data
US8369196B1 (en) * 2010-05-04 2013-02-05 Cinram International Inc. BCA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O2013021557A1 (ja) * 2011-08-08 2013-02-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TWI440021B (zh) * 2012-03-09 2014-06-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資料擷取裝置與方法
DE102021106237A1 (de) 2021-03-15 2022-09-1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ines elektrischen Antriebsstrangs eines Fahrzeugs sowie elektrischer Antriebsstra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301A (en) * 1902-03-25 1902-12-09 John G Schodron Photographic-plate-developing apparatus.
US756279A (en) * 1903-09-30 1904-04-05 Continental Paper Bag Company Paper-bag-feeding apparatus.
US997216A (en) * 1908-06-25 1911-07-04 Colonial Trust Co Blading and lining for turbines.
US1083567A (en) * 1911-02-27 1914-01-06 Welcome F Sweet Bloat-needle.
US1065662A (en) * 1912-08-20 1913-06-24 Kitt Cowan Odorless sanitary dry closet.
US2301020A (en) * 1941-06-12 1942-11-03 Philco Corp Refrigerator construction
US3219440A (en) * 1962-12-12 1965-11-23 Gen Dynamics Corp Method of metal purification
JP2835074B2 (ja) 1989-05-16 1998-12-14 株式会社東芝 多層式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303225A (en) 1989-10-30 1994-04-1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with track and layer identification
DE69227175T2 (de) * 1991-12-20 1999-04-29 Eastman Kodak Co Aufzeichnungsträger für ein optisches Informationssystem mit eingebettetem Identifikationskode
JP2854187B2 (ja) 1992-05-12 1999-0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663817B2 (ja) 1992-12-02 1997-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452284A (en) 1992-09-14 1995-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land and groove encoded information signals and identification signals inclu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JP2822859B2 (ja) 1993-03-31 1998-11-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情報信号の補正方法
JP2725554B2 (ja) 1993-04-22 1998-03-1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この記録再生方法
AU3914895A (en) 1994-11-30 1996-06-06 Sony Corporation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playback apparatus using the data recording medium
JPH09509776A (ja) 1994-12-19 1997-09-30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多層記録媒体及びこの記録媒体を走査する装置
US5726969A (en) 1994-12-28 1998-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ual information surfaces
US6516064B1 (en) 1995-07-25 2003-02-04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recording apparatus, signal record medium and sign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758231B2 (ja) 1995-07-25 200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信号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H0973666A (ja) * 1995-09-01 1997-03-18 Toray Ind Inc 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969256B2 (ja) 1995-09-22 1999-1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EP0802527B1 (en) * 1995-10-09 2001-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er for optical disks
DE69631914T2 (de) 1995-10-09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ptischer Strichkodes auf optischen Platten, Gerät zur Herstellung von Markierungen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optische Platten
JPH09120584A (ja) 1995-10-24 1997-05-0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光ディスク形成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形成方法
JPH10233019A (ja) 1996-01-22 1998-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製造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833324B2 (ja) 1996-01-26 2006-10-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DE69732728T2 (de) 1996-01-26 2006-04-06 Sharp K.K.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Optische Aufzeichnungs- Wiedergab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ischen Aufzeichnungsmediums
JP3841468B2 (ja) 1996-03-22 2006-11-01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多層式ディスク及び多層式ディスクの記録装置
US5883958A (en) 1996-04-01 1999-03-1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decryptio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 recording medium, a method of disk production, an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k recording
JPH1065662A (ja) 1996-04-01 1998-03-06 Sony Corp データ復号方法および装置、認証方法、記録媒体、ディスク製造方法、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装置
JP3467575B2 (ja) 1996-05-16 2003-11-17 日立コンピュ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データ消去装置
JP2856390B2 (ja) 1996-07-26 1999-0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方法
DE69738507T2 (de) 1996-07-10 2008-06-12 Hitachi, Ltd.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Datenzugriff für einen optischen Plattenspieler
JPH1083567A (ja) 1996-09-05 1998-03-31 Canon Inc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188280A (ja) 1996-12-18 1998-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初期化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担体
JP4191808B2 (ja) 1996-12-19 2008-12-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追記情報の記録方法
EP0971345B1 (en) * 1996-12-19 2006-05-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nto an optical disk
JPH10198978A (ja) 1997-01-06 1998-07-31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の極性反転位置検出方法
JP2002504258A (ja) * 1997-06-16 2002-02-05 トムソン コンシユーマ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記録媒体、dvdディスク、レーザ―コード化するための装置、ディスクを処理する方法、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ディスクの形成方法
JPH1131357A (ja) 1997-07-08 1999-02-02 Pioneer Electron Corp 情報データの記録方法
JPH11196084A (ja) * 1997-10-31 1999-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暗号化システム
KR100601598B1 (ko) 1998-06-15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와 기록 방지 방법
EP1536422B1 (en) * 1998-09-22 2011-11-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an optical disc
US6338066B1 (en) * 1998-09-25 2002-0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rfaid predictor: web-based system for predicting surfer behavior
US6519213B1 (en) * 1999-06-29 2003-02-11 Oak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disk
DE60041608D1 (de) 1999-07-15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S6309673B1 (en) * 1999-09-10 2001-10-30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Bicarbonate-based solution in two parts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or substitution i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2057B2 (en) 2002-09-26 2011-08-02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typ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ive areas on write-once type optical disc
US7911904B2 (en) 2002-09-30 2011-03-22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936649B2 (en) 2002-12-11 2011-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overwrite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an optical disc write once
US7813243B2 (en) 2003-01-11 2010-10-12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US8072853B2 (en) 2003-01-27 2011-12-06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US7764581B2 (en) 2003-02-17 2010-07-2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spare area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929391B2 (en) 2003-02-21 2011-04-19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US7944783B2 (en) 2003-02-21 2011-05-1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pare area thereof
US7826320B2 (en) 2003-03-04 2010-1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on or from optical medium using SBM information
US7849372B2 (en) 2003-03-13 2010-12-07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defective area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US7791990B2 (en) 2005-11-09 2010-09-07 Mediatek Inc. Data buffering method used when performing read operation o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00102B2 (en) 2007-04-03
US20050163027A1 (en) 2005-07-28
EP1650751B1 (en) 2009-02-18
DE60031835T2 (de) 2007-03-01
CN1321301A (zh) 2001-11-07
EP1152402A4 (en) 2004-12-01
EP1650750B1 (en) 2009-07-01
EP1152402A1 (en) 2001-11-07
EP1650751A1 (en) 2006-04-26
US20050163028A1 (en) 2005-07-28
MXPA01002707A (es) 2002-04-17
DE60042503D1 (de) 2009-08-13
WO2001006502A1 (fr) 2001-01-25
US7170848B2 (en) 2007-01-30
US7170839B2 (en) 2007-01-30
EP1152402B1 (en) 2006-11-15
DE60041608D1 (de) 2009-04-02
JP3271965B2 (ja) 2002-04-08
US20050163030A1 (en) 2005-07-28
DE60031835D1 (de) 2006-12-28
US7136348B2 (en) 2006-11-14
CN1284150C (zh) 2006-11-08
EP1650750A1 (en) 2006-04-26
US20050163009A1 (en) 2005-07-28
US7061850B1 (en) 2006-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70946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7221643B2 (en) Rewritable data storage medium having erasable identification marks
JP3284296B2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EP1433167A2 (en)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s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such a medium
JP2001243636A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JP3224380B2 (ja)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CN100373465C (zh) 光记录介质
JP4191808B2 (ja) 光ディスクの追記情報の記録方法
JP2007035194A (ja)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3812882B2 (ja) 光記録媒体
JP3764340B2 (ja) 光記録媒体
JP4484121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製造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Oshima et al. Burst cutting area (BCA) technology, a recording method for disc unique ID on ROM type DVD dis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