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4607B -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64607B
TW464607B TW088121201A TW88121201A TW464607B TW 464607 B TW464607 B TW 464607B TW 088121201 A TW088121201 A TW 088121201A TW 88121201 A TW88121201 A TW 88121201A TW 464607 B TW464607 B TW 4646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roidal support
tire
toroidal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21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enato Caretta
Osvaldo Scarzello
Maurizio Marchini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filed Critical Pirell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64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646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2030/105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the cores being mov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A7 4β46〇7 五、發明說明(1 ) (請先Μ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駕本頁w 本發明有關一種製造車輛車輪輪胎組件之方法,其類型 包含以下步麻:a)從-超環面支律部外表面相鄰配置之一輸送 構件進給-長形元件;b)H予該超環面支律部—旋轉動作, 以沿-旋轉的幾何軸線作H周分佈,使得長形元㈣周分佈 在超環面支樓部上,e)在超環面支推部與挤製模之間進行受 控制的相對位移’以形成該長形元件,多數線圈呈相併列配 置以界定一輪胎組件。 本發明亦有關一種用以製造所加工輪胎组件之裝置,其 類型包含:-超環面支#部’其配置方式係承載所加工輪胎 的組件;進給裝置或其他便利的進給器裝置,用以經由超環 面支撐部的一外表面相鄰配置的一輪送構件而進給至少一長 形元件,圓周分佈裝置或其他便利的圓周分佛裝置,其配置 方式可沿-幾何轴線旋轉而㈣超環面支#部故該長形元 件係圓周分佈在超環面支料本身上;横向分佈裝置或其他 便_橫向分佈裝置’其配置方式可在超環面支推部與該輸 送構件之τ·ι提供-相對移動,α分佈該長形元件而形成併列 配置之多數線圈而界定一輪胎组件。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車輪輪胎之製造包含形成一胎殼結構,其主要包含_或 多個胎殼層,胎殼層具有概呈超環面構造且其抽向相對側緣 係連接至各®周不可伸展性環㈣化元件(常稱綠邊核心) 該 在-徑向外位置處係有一皮帶結構施加至胎般結構, 皮帶結構包含一或多個閉環型皮帶條,主要為彼此適當定向 之紡織或金屬繩、及屬於相鄰胎殼層之埯所製造β 在相對於皮帶結構之-徑向外位置處則施加—胎面帶, -4 公«) 經濟邬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__ 五、發明說明(2 ) 其中包含一條適當厚度之彈性體材料。 本文中必須指出:“彈性體材料”係指整體橡膠混合物,係 為適於混合強化填料的至少一基聚合物與各型處理添加物構 成之混合物。 最後’所製造輪胎之相對側上,施加一對側壁,其各覆 蓋一所謂肩區(位置接近胎面帶的對應側緣)與一所謂胎邊(位 於對應胎邊核心)之間包括的輪胎一側部。 習知的製造方法主要使得:上述輪胎組件應先彼此分別 製造,隨後在一輪胎製造步驟中組裝。 但申請人之現今趨勢係指出:可盡量減少或可能不必製 造並儲存半成品之製造方法。 實際上,申請人的研究及發展係針對製造直接施加至根 據一預定順序製造輪胎的各組件之新方法解決方式。 另一方面,由美國專利5,453,丨40號已知一種藉由將圓周 併列配置的多數平行繩配置在一剛性超環面支撐部上而形成 胎殼層之方法及裝置,超環面支推部的形狀係配合所獲得輪 胎的形狀,該專繩係抽自依序切成適當尺寸段之連續繩。 申請人亦已發展出用以形成胎殼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 配置在一剛性超環面支撐部上而獲得胎殼層,依序切割一層 彈性體材料之數繩製成的連續元件所獲得之條狀段c 在胎殼結構及其他結構輪胎組件(譬如側壁及胎面帶)的製 造範圍中,亦已提供針對配置在所加工輪胎、比所獲得組件 具有較低剖面的彈性體材料之連續條狀元件而獲得所需組件 之製造方法且其排列方式係形成連續併列配置及/或沿輪胎 1 — — — — — — — — — — —— » I t t I l l I « — — — — — — It <猜先M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呔張又度通用。關家標m A7 464 60 7 ---------B7______ 五、發明說明(3 ) 轉相呈重疊之多數線圈,以界定最後構造之组件本身。 詳述之,美國專利4,963,207號及5,171,394號分別描述一 種方法及裝置,其中將彈性嫌材料的一條狀元件配置在一剛 性每環面支撐邹上而獲得已知的輪胎組件,該條狀元件係從 與一容積擠製機相聯之一輸送構件連續進給。 超環面支撐部雖沿其幾何軸線旋轉造成條狀元件呈®周 分佈’移動容積式擠製機係將所控制位移在超環面支撐部的 一子午平面中移至輸送構件,而分佈根據預定樣式之連續條 狀元件所形成之不同線圈。 美國專利5,221,406號指示,多數容積擠製機應排列在超 環面支撐部周圍’其各適可經由其本身輸送構件而進給用以 選擇性製造一已知輪胎組件之一各別連蹟條狀元件。 根據本發明,已知若藉由直接移動超環面支撐部(而非撤 製機或與輪送搆件本身相聯之任何其他裝置)而進行超環面支 撐部與輸送構件間之受控制相對位移,可因降低工作停頓時 間,而在簡化製造機器設備、作業彈性及生產力等方面達成 重要優點》 詳述之,本發明之目的中,車輪輪胎用之組件的製造 方法特徵為:藉由移動超環面支推部,而進行該等橫向分佈 位移。 詳述之,較佳藉㈣載超環面支推部本料—機械臂, 而使超環面支撐部進行移動與移動的媒動。 有利情形中,藉由根據至少五個振料線、尤佳根據至 少六個振”線,而移動超環面支推部以進行橫向分佈位移 本紙張尺度適用f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 297公;^----^ - ----* I I---- ---^ · 11 { — I— -------It α <請先閲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有利情形亦指出:在該至少一長形元件的圍周分佈期間 ,應使其幾何轴線保持大幅傾斜之一定向(較佳相對於一水平 面為大於45度角)而移動超環面支撐部。 亦可提出:應藉由擠過該輪送構件而進行長形元件的進 給,該長形元件至少部份由一原彈性體材料製造。 可在輪胎本身上執行一先前工作步琢之一工作站移除超 環&支撐部本身之後,由該機械臂將超環面支撐部有利地帶 到該輸送構件前方》 根據所述方法亦可提出:以該機械臂將超環面支推部移 離該輸送構件之步驟,將其在至少另一輸送構件前方傳送以 形成另一輪胎組件'或傳送至一工作站以在輪胎上進行後續 工作步驟。 藉由條狀元件依序沉積超環面支撐部上,該工作站可有 利地形成至少_胎殼層,利用機械臂支撐並驅動超環面支撐 部,而與各條狀元件沉積同步沿該幾何軸線逐步移動,以造 成根據一預疋圓周S卩距之條狀元件分佈。 本發明之一目的亦為一種用以製造所加工輪胎用的組件 之裝置,其特徵為該橫向分佈裝置或其他便利的橫向分佈裝 置係在泫超環面支撐部上作業,使其對輸送構件移動 有利情形中,該園周分佈裝置及該橫向分佈裝置係整合 在一機械臂中。 尤其—優先實施例中'機械臂包含:一第U有根 據波l 1直之第及第二振凌轴線呈旋轉式連接至“支樓平 {CNS-A4 :2i7 7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5 ) 台之一第一端;〆第二段’根據彼此垂直之一第三及一第四 振盪轴線以振盡方式連接至第一段的一第二端;一端頭,其 配置方式係旋轉式接合且較佳沿幾何轉轴懸設於超環面支撐 部上方、並至少根據該第四振盪轴線垂直之第五振盪軸線以 振盪方式連接至第二段。 詳述之,該端頭額外可沿對第五振烫轴線垂直定向之至 少一第六抽線作振乘° 較佳額外設置與该進給裝置相隔且在輪胎上配置進行一 不同工作步味之至少另一工作站,該機械臂係使超環面支樓 部傳送於該進給裝羹與工作站之間* 藉由條狀元件依序沉積在超環面支撐部上,該另一工作 站可便於製造至少-胎殼層,該機械臂的配置可使超環面支 樓部沿該幾何轉抽逐步移動’故造成根據一預定面周知距之 條狀元件分佈。 由根據本發明製造車輪輪胎組件之方法及裝置的一較佳 非限制實施例之詳述可得知其他特徵及優點,下文中的描述 將參照非限制範例提供之圈式,其中: 第1圓為根據本發明用於輪胎製造機器設備之裝置之部份 顯7F立體圖* 第2圖以範例顢示所述方法及裝置獲得的輪胎的胎殼結構 之立體圖; 第3圖顢示所製造的輪胎的一胎邊相鄰區域中之一長形兀 件的施用期間對於第1圈放大之機械臂端頭; 第4圖顯示一長形元件沉積在與第3圖所示相對的胎邊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I! — — — — — — f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1) 經濟都智慧財產局員Η消費合作钍印t A7 B7_ 五、發明說明(6 ) 近之一區域期間之機械臂之一端頭。 請參照第1圖’根據本發明製造車輛車輪輪胎用的組件之 裝置概標為1。 裝置1係有關用以製造車輪輪胎或執行輪胎製造週期中提 供的部份加工之機器設僙2。 參照這些加工範圍,係有利地提供不同輪胎組件之製造 ’該等組件直接得自一剛性超環面支撐部3,其具有形狀大致 配合輪胎本身内型之一外表面3a、3b。 因此’機器設備2概包含多數工作站4、5、6,各用以進 行針對在超環面支撐部3上製造輪胎之至少一項該等加工。 詳述之’第1围僅供示範之範例中,顯示一部份機器設備 2 >其在超環面支撐部3外表面3a、3b上形成第2田以7表示之 一胎殼結構。胎殼結構7主要包含:至少一第_胎殻層8,其 排列可覆蓋超環面支撐部3外表面3a、3b ;至少一對環狀強化 結構9配置於胎殼層8的各端緣及與第一胎殼層8及環狀強化結 構9呈疊置配置之一選擇性的第二胎般層1〇。各環狀強化結構 主要包含:第一及第二圓周不可伸展環狀嵌部11、12,其各 包括冠狀配置之至少一金屬線,及抽向介於第一及第二環狀 嵌部11、12之間的彈性體材料13之一充填體。 如上述.在用以製造胎殼結構7之機器設備部2中可警如 提供一第一工作站4,以執行超環面支撐部3之_預熱步驟, 及·或用以對於其他表面選擇性施用一所謂“襯墊”,亦即完成 碌化時呈氣密性以確實維持輪胎中的作業壓力之薄橡膠層: …第.二工作站5則可用以形成胎殼層8 0 .可藉由在—
本史張尺度遘用中S睡搴標準(CNS)A·}規格(210: 297公ΪΠ 一*"一 Q I---—II---— I— ----111— » I I ------ (請先««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 6 4 607 A7 - ----- 五、發明說明(7 ) 相互®周途徑中連蹟併列配置在超環面支推部3外表面^、外 上而依序沉積條狀元件8a、i〇a,而利於形成各層8、ι〇。第 二工作站5中有關—或多個胎殼層8、10的衆造形式之進一步 細節係廣泛揭不於相同申請人之歐洲專利申請97伽31二號 及 97830733.8號》 亦提供至少-第三工作站6,在第一胎般層8内端緣上配 置形成環狀強化結構9 · 因此’第三工作站6包含進給裝置或其他方便的進給发置 ,其配置方式係供應一或多長形元件,以用於製造充填體U 及不可伸展環狀嵌部11、12。 詳述之,進給裝置可警如包含一第一擠製機14,其配置 方式係經由一個別的輪送構件14a供應包含適當剖面尺寸的一 條彈性體材料之至少一第一連續長形元件,而用以製造各環 狀強化結構9的充填體。 詳述之,較佳使得從第一擠製機14的輸送構件14出現的 彈性體條剖面具有比所製造充填體13的橫向剖面更便於降低 之剖面。 連續彈性體條輸送到超環面支撐部3上的同時,該超環面 在圓周分佈裝置或其他便利的圓周分佈裝置起作用時沿幾何 轉軸“X”以旋轉圊周分佈動作驅動,而獲得最终構造中之充填 想13。 在施加至超環面支撐部3的旋轉同時,下文更佳描述之橫 向分佈裝置或其他便利的橫向分佈裝置係形成超環面支撐部 本身與第一播製機14相聯的輸送構件14a之間受控制的相對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规格(210 χ 297公釐) 10 ^ 1 ·»1 n ^1- n H ί ^ ϋ ^ ^ 1· I 1 n I I jtJ* .1 ^ ^ n I I I Λ 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I) 蛵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钍印絮 A7 _ __ B7____ 五、發明說明(8 ) 移,其中方式係使彈性體條形成徑向及/或轴向併列配置之 系列線圈,直到界定充填體13為止。 第三工作站6中提供之進給裝置可尚包含至少一第二擠製 機15,其配置方式係經由未圖示的—各別輸送構件·供應一第 二連續長形元件(譬如包含一橡膠化金屬線),以譬如用以製造 本身為部份各環狀強化結構9之環狀嵌部11、12。可瞭解第二 擠製機15可由一不同的進給單元所取代(譬如在預計進給一裸 金屬線或一非橡膠化紡織繩以製造各充填嵌部u、12時)。 以沿一幾何轴線“X”傳遞至該支撐部的旋轉圓周分佈動作 ,將各橡膠化金屬線圓周配置在超環面支撐部3上,以製造各 不可伸展環狀嵌部11、12»同時,亦在超環面支撐部3及第二 擠製機15輸送構件之間進行一橫向分佈移動,其方式使得連 續長形元件將連績併列配置以移離或接近超環面支撐部3轉軸 1而形成一系列線圈11a、12a,構成各環狀嵌部11、12 » 根據本發明’藉由直接移動超環面支撐部3而達成圓周分 佈移動(亦即超環面支撐部沿其軸線X旋轉)及橫向分佈移動。 此情形中,在所加工輪胎上形成不同組件期間,構成用 以進給長形元件之擠製機14、15可有利地保持一固定位置。 因此,用以沿軸線X旋轉而驅動超環面支撐部之囿周分佈 裝置及橫向移動裝置應整合成一機械臂16 1其配置方式係可 移除式接合超環面支撐部3、且較佳懸設於其上:以依序將其 帶到各工作站4、5、6前方,而便使其相對該等工作站移動。 尤其機械臂丨6(較佳為七個軸線的擬人型機械臂)包含一 第…段丨其具有連接至一·支樓平台丨.8之一第一端1 7 a而沿 ,V' .-j. ..........................·_,«Ιιι_··ι ι· ·ι » i uj 嫌 ι i _ •••••、·失過用中固西家標庫(CNS)A4規格(210 χ 297公« ) 11 , (請先閲讚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607 A7 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9 ) 第一水平配置振盪軸線A旋轉、且沿垂直配置或任何情形皆與 第一振盪軸線A垂直之一第二抽線b旋轉。 機械臂16尚包含一第二段19,其聯結至第一段17之一第 二端17b而可能沿一第三轴線c(較佳舆第一轴線A相平行)振盪 ,且沿一第四振盪轴線D(與第三軸線c相垂直)振盪,且較佳 對於第二段本身呈縱向配置。 一端頭20係在端點與第二段19呈作業性相聯,且其排列 係可移除式接合超環面支撐部3 »該圓周分佈裝置係與端頭2〇 相聯且警如包含一個旋轉驅動握持元件26之馬達25 ,握持元 件26係可移除式接合超環面支撐部3、較佳懸設在從該支撐部 相對側同轴突出之附接柄3c上。 此外,端頭20可沿與第四振盪轴線D相垂直之一第五轴線 E振盪。 一較佳解決方式中,第五軸線E係與第四轴線D共平面, 端頭20另外可在各馬達27作用之下沿相對超環面支撐部3且相 對第五振盪軸線E呈垂直定向的一第六轴線F作振盪(第厂圓) 〇 藉由各馬達控管第一段17、第二段18及端頭2〇沿各振盪 軸線A、B、C、D、E、F的移動’其中僅顯示針對沿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第六軸線移動之馬達且分別標為21、22 、23 、 24 、 27 。 可以熟悉本技藝者瞭解的任何便利方式進行用以沿第五 軸線E移動之未圖示馬達(另一方面亦類似其他馬達)。 係由一電子控制單元(未囷示)來控管橫向分佈裝置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g ) 12 ϋ n n n n I » n —I. 一-β, · it Λ— n t 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泫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c. A7 _ 一· B7 五、發明說明(ΙΟ) 所有馬達作業及與m周分佈裝置相_馬達25作業,其方式 ,合確保超環面支心π在各工作站4' 5、6正確移動,以獲 得正確之輪胎組件形態。 、採用直接在超環面支樓部3上作業之橫向分佈裝置係提供 以下優點.也夠使用相同機械臂16以控制各播製機^、巧前 方的超環面支撐部3的移動’及/或第一、第二 '第三及其他 可能工作站中提供之其他進給裝置,及造成超環面支撑部從 一工作站送到另一工作站。 尤其,圖示範例中,機械臂16係從第一工作站4拾取超環 面支撑部3,將其傳送到第二工作站5而形成第-胎殼層8。 在形成第一胎殼層8期間,超環面支撐部3較佳保持接合 機械臂16,而有利地進行支撐部對於裝置之適當定向,以輸 送及配置第二站本身中提供之條狀元件8a本身,且根據沿幾 何轴線X的逐步移動將其旋轉式驅動,而與上述輸送及沉積裝 置或其他便利輸送及沉積設備的作業呈同步,以造成條狀元 件根據一預定圓周節距作分佈。 隨後‘從第二工作站5拾取超環面支撐部3而帶到第三工 作站6的第一擠製機丨4前方,形成各環狀強化結構$之第一不 可伸展性環狀嵌部Π。 超環面支撐部3隨後帶到第三工作站6的第二擠製機丨4前 方_以形成各環狀強化結構9的充填體13型態然後再度在第 —擠製機14前方偏移以達成第二環狀嵌部丨2 ,因而完成環狀 強化結構9的型態
除了沿幾何軸線X旋轉而驅動之外第六振盪軸線A - B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M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袈 6 A 6 Ο * 五、發明說明(11) 、C、D、E、F中之超環面支撑部的活動性係可使得來自掩製 機14、15的長形元件進行正確沉積,而與所獲得的輪胎組件 及超環面支撐部3之搆造無關。 當元.全形成環狀強化結構9時,超環面支推部3可再度傳 送到第二工作站5而可以上述對於第一胎殼層8相同方式形成 第二胎般層10’故完成製造輪胎胎殼結構7。 相同的機械臂16或機器設備2提供的各相鄰工作區域中安 裝之一或多個類似的機械臂可設計成:超環面支撐部3在進一 步擠製機或其他進給裝置之前方移動,以輸送長形元件而達 成進一步的輪胎組件(譬如侧壁、胎面帶、皮帶層或類似物卜 及用以使超環面支撐部傳送至設計作警如輪胎硫化之其他工 作站。 因此’可能藉由在相同超環面支律部3上形成所有組件而 有利製造輪胎之完整的工作週期,該超環面支律部3係由一或 多機械臂16依序傳送在不同工作站之間,該等臂亦處理超環 面支撐部以形成輪胎本身之各組件· 本發明係達成重要優點. 超環面支樓部的直接移動係代表對於可供播製機移動之 習知技術之-項重要改良,尤其可簡化機器設備且在從一站 到另一站的傳送步軸間降低工作停頓時間。 事實上可注意:超環面支撐部具有遠低於擠製機之一整
It質量H©由於亦需至少移動以將半成品進給到椅製 機本身的裝置的-部份,故更難以移動。 綜s之,可比習知技藝所需更快且用更有限的空間,使 14
經濟郭智慧財產局具工消費合作社 A7 ______B7____ 五、發明說明(U) 長形元件有利地移動一正確橫向分佈之超環面支撐部 因此,亦瞭解由第1、3 '4圖可見*超環面支撐部的外表 面3a、3b具有與輪胎冠部區相對應之一個&輪廓彎曲3a部份 、及在與輪胎侧壁相對應且鄰近輪胎身胎邊的區域中凹輪廊 彎曲3b的兩個不同部份,此情形中,由於各輸送構件的移動 自由度(可在三個軸線移動)不足以順從超環面支撐部之整體剖 面輪廓’已知的解決方式現今需要採用至少三個輸送構件(如 三個擠製機)來製造組件、而覆蓋超環面支撐部的整體外表面 。反之亦然’根據本發明進行之移動可使超環面支撐部相對 於輸送構件有利地採取任何位置及定向,故可能將一或多個 長形元件分佈在超環面支撐部本身外表面之整體延伸部上。 根據本發明,超環面支撐部亦有利地可使其幾何轉軸垂 直定向、或無論如何均對水平面呈大幅傾斜(如第3及4圖所示 大於45度角),因此在超環面支撐部外表面側上及或徑向内區 上係大為有利長形元件的沉積,其中一凸弩曲及重力效應使 其難以正確進行沉積,而將超環面支撐部定向在概呈水平轉 軸中。 第3及第4圖相比較時,可知利用機械臂可使超環面支撐 部達成廣泛的空間移動性,故可在超環面支撐部本身的整體 外表面3a ' 3b均勻分佈得自輸送構件14a的長形元件。尤其. 亦可在鄰近超環面支撐部徑向内區域3b處施加長形元件,亦 即在鄰近輪胎胎邊處,若根據習知技藝進行施加時,外表面 係呈凹輪廓而難以或不可能接近。 超環面支撐部3的動作自由度亦可易於控制在超環面支樓 '張&度迓用中固國家標迮規格< 297公餐; K n n tt I I n 9 * t— n 一OJ· 1· n n i_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4607 A7 __B7五、發明說明(13 ) 部3上形成的彈性雜材料組件的厚度…個平坦剖面的連續絲 帶作為長形元件時’係可修改所相對超環面支_3外表面& 、3b定向、而改變-最小值(當條狀元件概呈平坦沉積時所構 成’亦即剖面較大轴與外表面3a、3b呈平行定向)與一最大值( 當條狀元件剖面的較大軸與外表面3a、3b概呈垂直定向時所 構成)間形成之組件厚度亦可藉由形成在與超環面支樓部外 表面概呈垂直方向中相4置的多個線圈,而獲得上述超過最 大值的厚度。 亦指出根據本發明提議進行之長形元件橫向分佈係可利 用相同的機械臂達成超環面支撐部的移動,以達成橫向分佈 ,且使超環面支撐部本身傳送於不同工作站之間。 此情形亦代表優於習知技藝之一項重要優點,其中除了 用以移動擠製機的裝置之外,無論如何均需要處理器或傳遞 管線’以使超環面支撐部從工作站傳送到後續的工作站。 進一步注意:如美國專利5,221,406號根據採用不同擠製 機且在超環面支撐部上同時作業之解決方式係有許多限制, 其中擠製機的可用安裝空間及其移動係與超環面支撐部外表 面周圍可用空間呈顯著相關。 本發明亦可能利用超環面支撐部本身在各擠製機前方具 有廣泛作業空間移動之相同機械臂,來進行超環面支撐部的 傳送’而克服這些限制。 ^1 1 ' n —J n ϋ ^ * I ϋ n t pi a— u I I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〇 X 297公轚) 1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隹 A7 _ B7__ 五、發明說明(14 ) 元件標號對照 1…裝置 14,15…第一,第二擠製機 2…機Is設備 Ua…輸送構件 3···超環面支撐部 16…機械臂 3a,3b···外表面 17,19…第一,第二段 3c…附接柄 17a,17b…第一端,第二端 4,5,6*··第一,第二,第三工作站 18…支撐平台 7…胎殼結構 20···端頭 8,10…第一,第二胎殼層 21,22,23,24,25,27"-馬達 8a, 10a…條狀元件 26…握持元件 9…環狀強化結構 A,B,C,D,E,F…第一,第二, Π, 12…第一,第二環狀嵌部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軸線 1 la,12a…線圈 X…幾何轉軸 Π…充填體 ! I ------------ *--I---1 訂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駕本頁) 本d气家標準(CNSU4規格" 29Γ公釐) ..17

Claims (1)

  1. 4β46〇Τ u;蔻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_2副號專财請索令請專利範園修正本 雜一超環面切部⑶的—外表面(3a、3b)相鄰 之一輸送構件(I4a)進給至少一長形元件,· 置 W予該超環面切部⑺—旋轉動作 軸(X)作圓周分佈,使彳旱4何轉 支撐部(3a'3b)上; 如㈣Κ周分佈在該超環面 ☆ c)在該超環面切部⑶與該擠製構件⑽之間進〜 文控制的相對位移而形成該長形元件,多數線圈(lla、l2: 相併列配置以界定一輪胎組件(n、12 、13),其特徵為:藉由該超環面支撐部⑶的移動,進行該橫 向分佈位移。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較佳藉由承載該超環面 支撐部本身之一機械臂(16),進行該超環面支撐部(3)的移 動及旋轉的驅動。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超環面支撐部(3)係 由該機械臂(16)懸設支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超環面支撐部(3)根 據至少五個振盪轴線(A、B、C、D、E)之移動而進行該橫 向分佈位移。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超環面支撐部(3)根 據至少六個振盪軸線(A、B、C、D、E)之移動而進行該橫 向分佈位移。 3. 4. 本紙張尺度適用+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Μ -----訂---------線 (請先1¾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n Ir , 464607 AS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在該至少一長形元件的 圓周分佈期間,該超環面支撐部(3)的定向使其幾何軸線 對於一水平面呈傾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藉由擠過該輪送構件 (14a)而進行該長形元件的進給,該長形元件至少部份由 原彈性體材料所製造。 8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尚包含藉由該機械臂(16)使 該超環面支撐部(3)移離該輸送構件(14a)的步驟,以使該史 環面支撐部在至少一額外輸送構件前方傳送,而形成另一 輪胎組件。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從用以在該輪胎本身進 行一項習知加工步驟的一工作站(5)移除該超環面支撐部 本身之後,由該機械臂(16)將該超環面支標部(3)帶到該輸 送構件(14a)前方β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ί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尚包含藉由該機械臂(16)使 該超環面支撐部(3)移離該輸送構件(l4a)的步驟,用以將其 傳送到一工作站(5) ’而在該輪胎上進行一後續加工步驟。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方法’其中該工作站(5)係藉 由條狀元件(8a、10a)隨後沉積在該超環面支撐部(3)上而形 成至少一胎殼層(8、10),該超環面支撐部(3)係由該機械臂 (16)與各條狀元件(8a、10a)的沉積呈同步沿該幾何軸線(X) 逐步移動而受支撲並驅動’故使得該等條狀元件本身根據 一預定圓周節距而分佈。 12. —種製造車輛車輪輪胎組件之方法,其中根據一或多項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车(CNS ) A4规格< 210X297公釐) " ' 1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6^607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申請專利範圍而達成該輪胎的至少一組件β 13. —種用以製造所加工輪胎的组件之裝置,包含: ~超環面支撐部(3),用以承载所加工輪胎的組件; 進給裝置(14、15),用以經由該超環面支撐部(3)的一 外表面(3a、3b)相鄰配置的至少一輸送構件(i4a),而進給 至少一長形元件; 圓周分佈裝置,其配置方式可沿一幾何軸線(X)旋轉而 驅動該超環面支撐部(3),故該長形元件係圓周分佈在該超 環面支撐部本身上; 橫向分佈裝置(17-24),其配置方式可在該超環面支撐 部(3)與該輸送構件(14a)之間提供受控制的相對移動,以分 佈該長形元件而形成併列配置之多數線圈(Ua、12a),而界 定一輪胎組件(11、12、13), 其特徵為: 該橫向分佈裝置(17-24)係在該超環面支撐部(3)上作 業’使其相對該輪送構件(14a)移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裝置,其中該圓周分佈裝置及該 橫向分佈裝置(17-24)係整合在一機械臂(16)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項之裝置,其中該機械臂(16)包含一 端頭(20),設為使該超環面支撐部(3)可沿該超環面支撐部 (3)幾何轉軸(X)旋轉而懸設接合。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之裝置’其中譎機械臂〇6)包含: -第-段(17),具有根據彼此垂直之第一及第二振盈 轴線(Α、Β)可旋轉式連接至一支撐平台 一第一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________/------訂------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0
    申請專利範圍 經濟部智慧財產笱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一第二段,根據彼此垂直之一第三及一第四振盪轴線 (C、D)以振盪方式連接至該第一段的—第二端(nb); 一端頭(20),其配置係沿該超環面支撑部的幾何轉軸 呈旋轉式接合該超環面支撐部(3)、且至少根據該超環面支 撐部(3)轉軸(X)相垂直之第五轴線(E)以振盪方式連接至該 第二段(19)。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五振盪轴線(E)與 該第四振盪軸線(D)概呈共平面,該端頭(2〇)係另外可沿該 第五振盪軸線(E)平行偏移之至少一第六轴線(F)作振盪。 18.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4項之裝置,尚包含與該進給裝置(14、 15)相隔分佈且用以對輪胎進行不同加工步驟之至少一工 作站(4、5),該機械臂(16)的配置方式係將該超環面支撐部 傳送於該進給裝置(14、15)與加工站(4、5)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裝置,其中藉由條狀元件(8a i〇a) 依序沉積在該超環面支撐部(3)上,該工作站(5)係用以製造 至少一胎殼層(8、10) ’該機械臂(16)的配置可使該超環面 支撐部(3)沿該幾何轉軸(X)逐步移動,造成該等條狀元件(8 、1〇)根據一預定圓周節距而分佈。 20. —種用以製造車輛車輪輪胎之機器設備,包含根據申請專 利範圍第12至17項其中一或多項而用以製造輪胎組件之至 少一種裝置。 21. —種車輛車輪用之輪胎,包含根據上述申請專利範圍其中 一或多項製造之至少一組件。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丰(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Λ-------訂------t (請先鬩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1
TW088121201A 1998-12-17 1999-12-03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TW46460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830762 1998-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64607B true TW464607B (en) 2001-11-21

Family

ID=823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21201A TW464607B (en) 1998-12-17 1999-12-03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EP (1) EP1150829B1 (zh)
JP (1) JP4580105B2 (zh)
CN (1) CN1307042C (zh)
AR (1) AR021569A1 (zh)
AT (1) ATE233658T1 (zh)
BR (2) BR9917672B1 (zh)
DE (1) DE69905767T2 (zh)
ES (1) ES2194528T3 (zh)
PT (1) PT1150829E (zh)
TR (1) TR200101726T2 (zh)
TW (1) TW464607B (zh)
WO (1) WO2000035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8962B1 (en) * 1993-06-11 1999-10-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system
US7005023B2 (en) 1999-10-29 2006-02-28 Pirelli Pneumatici S.P.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ires
JP4616534B2 (ja) * 1999-12-01 2011-01-19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異種タイヤの同時製造用プラント
BR0105388A (pt) 2000-03-31 2002-02-19 Pirelli Pneu auto-sustentado para rodas de veìculo, e, método de fabricar um pneu auto-sustentado para rodas de veìculo
AU2001279625A1 (en) 2000-05-26 2001-12-03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lant for producing tyres of different types simultaneously
US7025846B2 (en) 2000-12-22 2006-04-11 Pirelli Pneumatici S.P.A. Self-supporting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ITVR20010060A1 (it) * 2001-05-18 2002-11-18 Marangoni Meccanica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di pneumatici crudi.
DE60143131D1 (de) 2001-09-28 2010-11-04 Pirelli Notlaufreifen für fahrzeugräd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ATE314194T1 (de) 2001-10-25 2006-01-15 Pirelli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stärkungselementen für fahrzeugreifen und damit hergestellter fahrzeugreifen
DE60117473T2 (de) * 2001-11-22 2006-09-21 Pirelli Pneumatici Società per Azioni Fahrzeugreifen mit Seitenwand-Verstärkungsanlagen.
US7485201B2 (en) 2001-12-21 2009-02-03 Pirelli Pneumatici S.P.A. Automatic pla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ires
DE60315523T2 (de) 2003-09-19 2008-04-24 Pirelli Tyre S.P.A.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der reifenverformung und entsprechendes überwachungssystem
US8323014B2 (en) 2003-10-31 2012-12-04 Pirelli Pneumatici S.P.A. Expandable bladder for tyre-curing apparatus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US20050133149A1 (en) * 2003-12-19 2005-06-23 Sieverding Mark A. Single station tire c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7523760A (ja) * 2003-12-12 2007-08-23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タイヤの構造要素にマーキングするステップを含むタイヤを製造する方法
EP1708896B1 (en) 2003-12-30 2008-03-26 PIRELLI TYRE S.p.A. Pneumatic tire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JP4580424B2 (ja) * 2004-03-31 2010-11-10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車輪用タイヤ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050224158A1 (en) * 2004-04-01 2005-10-13 Dyrlund Christopher D Bead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ire
PL1747093T3 (pl) * 2004-05-10 2010-12-31 Pirelli Sposób wytwarzania opony
BRPI0418868A (pt) * 2004-05-28 2007-11-20 Pirelli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fabricar pneus
DE602004014653D1 (de) 2004-10-08 2008-08-07 Pirelli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lastomeren reifenkomponenten
BRPI0520301B1 (pt) 2005-07-29 2016-02-16 Pirelli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vulcanização de pneus para rodas de veículo
EP2049324B1 (en) 2006-08-09 2013-05-01 Pirelli Tyre S.p.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pneumatic tyres
BRPI0622167B1 (pt) * 2006-12-22 2018-01-30 Pirelli Tyre S.P.A Processo para produzir pneus para rodas de veículo, e, instalação para produzir pneus para rodas de veículo
US8161650B2 (en) 2007-10-02 2012-04-24 Android Industries Llc Workcell for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including a tire inflating sub-station that utilizes a flexible flip seal
US8769807B2 (en) 2007-10-02 2014-07-08 Android Industries Llc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tire-wheel assembly including weight application and balancing sub-stations
WO2010064077A1 (en) * 2008-04-18 2010-06-10 Pirelli Tyre S.P.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tyres
WO2010016073A1 (en) 2008-08-04 2010-02-11 Pirelli Tyre S.P.A.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oulding and curing tyres
WO2010049958A1 (en) 2008-10-31 2010-05-06 Pirelli Tyre S.P.A. Process for building tyres
BR112012015162B1 (pt) 2009-12-23 2019-08-06 Pirelli Tyre S.P.A. "processo e instalação para construir pneus".
US8662122B2 (en) * 2010-05-14 2014-03-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ystem for non-pneumatic support of a vehicle
JP5200124B2 (ja) * 2011-01-28 2013-05-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BR102012006723A2 (pt) * 2012-03-26 2015-08-11 Lucas Möller Sistema de recapagem de pneus constituído por braço robotizado com movimentos de interpolação angular
CN104669247A (zh) * 2015-01-23 2015-06-0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六轴机械手
CN108472893B (zh) * 2015-12-17 2021-04-0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操纵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146643A1 (en) * 2018-04-18 2021-05-20 Pirelli Tyre S.P.A. Method for building green tyres
JP7370394B2 (ja) 2019-06-26 2023-10-27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タイヤを構築す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29842C3 (de) * 1962-05-01 1974-01-31 Amf Inc., New York, N.Y. (V.St.A.)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der Rohlauffläche auf eine Reifenkarkasse
US4474399A (en) * 1982-09-27 1984-10-02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gripper
JPS59128388U (ja) * 1983-02-16 1984-08-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把持ハンド
JPS6137422A (ja) * 1984-07-31 1986-02-22 Eikosha:Kk タイヤ再生装置
JPS6222757A (ja) * 1985-07-22 1987-01-30 Daicel Chem Ind Ltd 置換アニリノ−2−ピロリン誘導体
FR2603841B1 (fr) * 1986-09-17 1989-02-24 Michelin & Ci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pneumatique avec pose des produits caoutchouteux et des 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sur un support, dispositif de pose des produits caoutchouteux et machine qui utilise de tel(s) dispositif(s)
JPH02136301A (ja) * 1988-11-16 1990-05-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加硫機への生タイヤの位置合わせ自動投入装置
ES2073584T3 (es) * 1989-10-04 1995-08-16 Arundo Technology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con bobinador de nucleo para la produccion de acopladores de tuberia hechos de plastico de fibra reforzada.
FR2715348A1 (fr) * 1994-01-21 1995-07-28 Sedepro Ancrage de la carcasse d'un pneumatique.
FR2715350A1 (fr) * 1994-01-21 1995-07-28 Sedepro Ancrage de la carcasse d'un pneumatique.
FR2715349A1 (fr) * 1994-01-21 1995-07-28 Sedepro Ancrage de la carcasse d'un pneumatique.
JPH06262699A (ja) * 1993-03-12 1994-09-2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グリーンタイヤの把持移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705007A (en) * 1995-12-21 1998-01-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cord-reinforced elastomeric stripe
JPH09254274A (ja) * 1996-03-21 1997-09-30 Bridgestone Corp 更生用グリー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3418519B2 (ja) * 1997-02-20 2003-06-23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DE19718699C1 (de) * 1997-05-02 1998-05-28 Continental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JP3850968B2 (ja) * 1998-01-07 2006-1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補強コード配設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954195B2 (ja) * 1998-04-06 2007-08-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成型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80105B2 (ja) 2010-11-10
EP1150829A1 (en) 2001-11-07
DE69905767T2 (de) 2004-02-12
EP1150829B1 (en) 2003-03-05
TR200101726T2 (tr) 2001-12-21
BR9916360A (pt) 2001-09-18
CN1307042C (zh) 2007-03-28
JP2002532285A (ja) 2002-10-02
ES2194528T3 (es) 2003-11-16
AR021569A1 (es) 2002-07-24
DE69905767D1 (de) 2003-04-10
BR9917672B1 (pt) 2009-05-05
PT1150829E (pt) 2003-07-31
CN1333716A (zh) 2002-01-30
WO2000035666A1 (en) 2000-06-22
BR9916360B1 (pt) 2008-11-18
ATE233658T1 (de) 2003-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4607B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US6635132B2 (e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of a tire for vehicle wheels
RU233151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борки шин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US5354404A (en) Control for integrated tire building system
KR20100077153A (ko) 차륜용 타이어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JP2001145960A (ja) タイヤカーカスの形成装置および形成方法
US7118642B2 (en) Method and pla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green tyres
JP2000351164A (ja) タイヤ成形装置及び成形方法
EP3233458B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JPH0225321A (ja) タイヤ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987411B1 (ko) 차량 바퀴용 타이어의 생산 방법 및 장치
US9168709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JP200016794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EP2516141B1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building tyres
JP4167838B2 (ja) タイヤ生産システム
JP6262647B2 (ja) 車両ホイール用のタイヤを構築する方法及びプラント
JP2665959B2 (ja) タイヤ成形装置
JP2639716B2 (ja) タイヤ成形装置に於けるグリーンタイヤの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