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1311A -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1311A
TW202311311A TW111147344A TW111147344A TW202311311A TW 202311311 A TW202311311 A TW 202311311A TW 111147344 A TW111147344 A TW 111147344A TW 111147344 A TW111147344 A TW 111147344A TW 202311311 A TW202311311 A TW 2023113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va
derived
polyvinyl alcohol
alcohol resi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風藤修
犬伏康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120817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231131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1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13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mpositions of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L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6Applications of disintegrable, dissolvable or edibl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21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alcohol radical
    • C08F216/04Acyclic compounds
    • C08F216/06Polyvinyl alcohol ; Vinyl alcoh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cyloxy radical of a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of carbonic acid or of a haloformic acid
    • C08F218/02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F218/04Vinyl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12Hydro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2Mass spectr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4Resins; rubber; leather
    • G01N33/442Resins, pla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49/00Particle spectrometers or separator tubes
    • H01J49/004Combinations of spectrometers, tandem spectrometers, e.g. MS/MS, MSn
    • H01J49/0086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6/00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 C08F116/02Hom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by an alcohol radical
    • C08F116/04Acyclic compounds
    • C08F116/06Polyvinyl alcohol ; Vinyl alcoh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8/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cyloxy radical of a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 of carbonic acid or of a haloformic acid
    • C08F218/02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F218/04Vinyl esters
    • C08F218/08Vinyl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
    • C08J23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J23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60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type of materials
    • G01N2223/623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type of materials pla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Abstract

提供一種容易且確實地判別PVA薄膜的製造者的方法。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聚乙烯醇樹脂(Ap)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Description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聚乙烯醇樹脂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包含聚乙烯醇樹脂(以下,有時記載為PVA)的薄膜由於水溶性、光學特性等其獨特的特性,而使用於藥劑包裝或種子帶(seed tape)等的水溶性薄膜、用於液晶顯示器之偏光薄膜的原料等的光學薄膜等活用其特性之各式各樣的用途。
PVA就合成樹脂而言具有少見的生物分解性,也已知為環境負荷少的合成樹脂。然而,用於製造PVA的原料其大多數是使用石油、煤碳、天然氣體等的源自化石燃料的化合物作為起始原料而製造者。化石燃料含有經年累月固定於地底中的碳。因此,藉由微生物將PVA分解處理、或如通常的合成樹脂般進行焚燒處理,而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是將固定在地底中深處但不存在於大氣中的碳以二氧化的形式碳釋放到大氣中,而可能成為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若使用從藉由吸收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將其轉化成有機物的營養源生長的生物(植物、動物)所得之材料作為合成樹脂的原料,則即使將其進行生物分解處理或焚燒處理而產生二氧化碳,亦由於存在於地球環境內的二氧化碳進行著循環,所以構成該二氧化碳之碳的總量沒有變化。
尤其植物是會吸收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進行以二氧化碳與水為原料的光合作用反應,作為有機體進行同化・固定化的生物,因此作為碳源而受到注目。例如,能夠將來自從甘蔗、玉米等植物原料萃取出的糖的發酵物或纖維素發酵物的醇成分、特別是乙醇進行蒸餾分離,藉由其脫水反應而得到屬於烯類的乙烯。若以該源自生物的乙烯(以下,有時記載為生物乙烯)為原料來合成乙烯酯單體(以下,有時記載為生物乙烯酯單體),製造利用將使該生物乙烯酯單體聚合所得之聚乙烯酯進行皂化所得之PVA(以下,有時記載為生物PVA),則即使將該生物PVA進行生物分解處理或焚燒處理而產生二氧化碳,也不會使存在於地球環境內的二氧化碳增加,不會成為地球暖化的原因。
構成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的碳已知為屬於同位素(isotope)之放射性的碳14(以下,有時稱為 14C)、穩定的碳12(以下,有時記載為 12C)、及亞穩定的碳13(以下,有時記載為 13C)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率係 12C為98.892質量%、 13C為1.108質量%、及 14C為1.2×10 -12質量%~1.2×10 -10質量%(微量(trace amount))。 12C與 13C的比率穩定。放射性的 14C係在大氣上層由原宇宙線(primary cosmic ray)產生的二次宇宙線所含的中子,與大氣中的氮原子( 14N)碰撞而產生的,所以雖然會因為太陽黑子活動的強弱等而稍有變動,但是不斷地持續供給著,另一方面,以半衰期5730年減少。
構成不斷吸收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而生長的生物體的碳,由於在其生存中會不斷地更新,所以會繼續接管構成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之3種碳同位素的質量比率。若生物滅絕,則生物內部中的3種碳同位素的質量比率會固定在滅絕時間點的比率。 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從遠在此之前的上古生存的生物的滅絕起經過長時間所形成的化石燃料中的 14C的質量比率,由於與在地球環境內循環之現代的二氧化碳隔絕,所以與在地球環境內循環的二氧化碳中的 14C的質量比率相比為非常小的值。
因此,構成以化石燃料為原料之通常的PVA之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由於與構成生物PVA之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相比明顯也為小的值,實質上為0%,所以生物PVA與源自化石燃料的PVA,只要測定所含有之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則有可能加以區分。
順帶一提,作為包含聚乙烯醇樹脂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以下,有時記載為PVA薄膜)的用途,可列舉製造液晶電視等LCD的構成要素之偏光薄膜等光學薄膜時的原材薄膜、個別包裝1批次的使用量的藥劑等時的藥劑包裝用薄膜,近年來需求正持續增加著。用於此等用途的PVA薄膜係要求缺陷非常少、幾乎沒有厚度等的不均等非常高的品質。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所述,PVA薄膜係使用於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藥劑包裝用薄膜等各式各樣的用途,但在市場上,於包含使用PVA薄膜之光學薄膜的液晶電視、藥劑包裝體等的最終商品,可能會產生起因於PVA薄膜的品質的問題。在該情形下,有必要特定該問題的原因之PVA薄膜是自己公司所製造的或是其他公司所製造的。然而,以往眾所周知的技術中,要藉由分析產生問題的最終商品中所使用的PVA薄膜,來特定該PVA薄膜的製造者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針對市場中產生問題的最終商品,需要一種容易且確實地判別所使用的PVA薄膜的製造者的方法。
因而,本發明的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PVA薄膜,其係使用即使進行生物分解處理或焚燒處理而產生二氧化碳,也不會使在地球環境內存在的二氧化碳增加、或增加量少的PVA。又,本發明的第二目的係提供一種容易且確實地判別PVA薄膜的製造者之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針對源自植物的有機物質與源自化石燃料的有機物質的區別,已知有美國國家標準局(NIST)的ASTM D6866。ASTM D6866係利用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來決定固體・液體・氣體試料中的生物起源碳濃度的AST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的標準規格,現在有效的標準規格的版本是2020年2月施行的ASTM D6866-20。藉由該方法,可判別包含生物PVA的薄膜、與不包含生物PVA之僅包含源自化石燃料的PVA的薄膜。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 [1]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係包含聚乙烯醇樹脂(A)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構成該聚乙烯醇樹脂(A)之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為1.0×10 -14以上; [2]如前述[1]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20‰以上; [3]如前述[1]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小於-20‰; [4]如前述[1]~[3]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全部或一部分係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 [5]如前述[1]~[4]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含有乙烯單元,相對於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全部單體單元而言,乙烯單元的含量為1莫耳%以上小於15莫耳%; [6]如前述[1]~[5]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皂化度為80莫耳%以上; [7]如前述[1]~[6]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聚合度為200以上小於8,000; [8]如前述[1]~[7]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1,2-二醇鍵的含量為0.2莫耳%以上小於2.0莫耳%; [9]如前述[1]~[8]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其中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在聚合物末端具有烷氧基,相對於前述聚乙烯醇樹脂(A)的全部單體單元而言,烷氧基的含量為0.0005莫耳%以上小於1莫耳%; [10]一種光學薄膜,其使用如前述[1]~[9]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1]一種水溶性薄膜,其使用如前述[1]~[9]中任一項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2]一種包裝體,其利用如前述[11]之水溶性薄膜來包裝洗劑、農藥、或殺菌劑; [13]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聚乙烯醇樹脂(Ap)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4]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與該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不同之其他的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5]如前述[13]或[14]所記載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針對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藉此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或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的哪一者; [16]如前述[15]所記載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中在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 -20‰以上的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在前述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小於-20‰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 [17]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聚乙烯醇樹脂(Ap)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8]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與該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不同之其他的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19]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使具有羧基的化合物與源自生物的乙烯(Bb)反應而合成乙烯酯單體,或藉由使具有羧基的化合物與乙烯(Bb)反應而合成乙烯酯單體,將所得之乙烯酯單體聚合而得到聚乙烯酯,藉由將所得之聚乙烯酯皂化,而得到聚乙烯醇樹脂(Ab),並使用所得之聚乙烯醇樹脂(Ab)來製造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第一係提供一種PVA薄膜,其係使用即使進行生物分解處理或焚燒處理而產生二氧化碳,也不會使在地球環境內存在的二氧化碳增加、或增加量少的PVA。又,根據本發明,第二係提供一種容易且確實地判別PVA薄膜的製造者的方法。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作具體地說明。
14C的存在比率> 本發明的PVA薄膜包含聚乙烯酯的皂化物之PVA(A),構成該PVA(A)之全部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 14C/C(以下,有時記載為 14C/C)為1.0×10 -14以上。所謂的全部碳係將全部的碳的同位素予以合計者,所謂的 14C/C是 14C相對於全部碳的比。在 14C/C小於1.0×10 -14的情形下,接近依據ASTM D6866之測定方法的測定下限,難以進行精確度佳的測定,而難以判別PVA薄膜中所含的PVA(A)是否為生物PVA。又, 14C/C小表示製造PVA(A)時,源自生物之原料的使用比例少,減少存在於地球環境內的二氧化碳的增加量的效果變得不充分。 14C/C較佳為2.0×10 -14以上,更佳為5.0×10 -14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10 -13以上。另一方面, 14C/C的上限並未特別限制,但是源自生物的原料由於一般而言成本高於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以 14C/C較佳為1.0×10 -11以下,更佳為7.0×10 -12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10 -12以下。
在本發明中, 14C/C的測定方法並未特別限定,能藉由例如將試料(例如,乙酸乙烯酯)視需要製成二氧化碳、石墨後,利用加速器質譜法(AMS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比較測定 14C相對於標準物質(例如,美國NIST草酸)的含量而求得。 14C/C可藉由將試料中的 14C的量除以試料中的總碳量而算出。
<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 本發明中的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以下,有時記載為δ 13C)係指自然界存在的碳原子之3種同位素(存在比 12C: 13C: 14C=98.9:1.11:1.2×10 -12,單位:%)之中, 13C相對於 12C的比例,碳穩定同位素比係以相對於標準物質的偏差表示,係指由以下的式子所定義的值(δ值)。
δ 13C[‰]={( 13C/ 12C) sample/( 13C/ 12C) PDB-1.0}×1,000
此處,[( 13C/ 12C) sample]表示測定對象的試樣的穩定同位素比,[( 13C/ 12C) PDB]表示標準物質的穩定同位素比。PDB為「Pee Dee Belemnite(芝加哥箭石)」的簡稱,意指包含碳酸鈣的箭石類(Belemnoidea)的化石(作為標準物質係從南卡羅萊納州的PeeDee層出土的箭石類化石),作為 13C/ 12C比的標準體使用。又,「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係利用加速器質譜法來測定。此外,由於標準物質稀少,所以也可以利用相對於標準物質而言穩定同位素比為已知的工作標準(Working standard)。
<C3植物與C4植物> 生物乙烯係根據作為其原料的植物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源自甘藷、甜菜、稻米、樹木、藻類等的C3植物,一類源自玉米、甘蔗、木薯等的C4植物,兩者的δ 13C差異很大。在以源自C3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的情形下,δ 13C小於-20‰,而在以源自C4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的情形下,δ 13C為-20‰以上。因此,以源自C3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與以源自C4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能測定上述 14C/C來排除為源自化石燃料的PVA的可能性,然後測定δ 13C而判別。
植物係由其光合作用碳酸固定路徑中二氧化碳的初期固定產物的種類,而分類成C3植物、C4植物及多肉植物型光合作用(CAM/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景天酸代謝)植物的3種類。作物中玉米、雜糧類為C4植物,稻米、小麥這樣的主要作物為C3植物,仙人掌科(Cact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為CAM植物。
地球上的植物90%以上屬於C3植物,包含例如稻米、麥、菸草、小麥、馬鈴薯、油棕等的農業上有用的植物。C3植物的光合作用路徑中參與二氧化碳固定的酵素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由於對於二氧化碳的親和性低,相反地對於氧的親和性高,所以不僅二氧化碳固定反應、甚至光合作用反應的效率低。
本發明的PVA薄膜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所測定之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較佳為小於-20‰。δ 13C更佳為-5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45‰以上,特佳為-40‰以上。δ 13C更佳為-22‰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5‰以下,特佳為-26‰以下。本發明的PVA薄膜中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在上述範圍,表示使用以源自C3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作為PVA薄膜中所含的PVA(A),由原料的成本、供給性等的觀點而言為佳。又,作為C3植物,較佳為稻、小麥、馬鈴薯、棕櫚油。
所謂的C4植物為進行C4型光合作用的植物,是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除了具有一般的二氧化碳還原循環之卡爾文-本森循環(Calvin-Benson cycle)外,還具有用於濃縮二氧化碳的C4路徑之光合作用的一形態。在該C4植物之光合作用路徑中參予二氧化碳固定的酵素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該酵素的特徵係不受氧的活性抑制,二氧化碳的固定化能力高,維管束鞘細胞中亦存在發達的葉綠體。代表性的C4植物中有玉米、甘蔗、木薯、高粱、芒草、幾內亞草、虎尾草、四生臂形草、小米、稗草、糝子、地膚等,地膚亦以別稱被稱呼為掃帚草、掃帚樹、地膚綠。該C4植物由於額外使用能量來固定二氧化碳,所以能比C4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更有效率地固定二氧化碳。又,C4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難以在高溫時收集二氧化碳,但是C4植物則非如此。而且,即使少量的水也能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其係植物對應高溫或乾燥、低二氧化碳、貧氮土壤等惡劣氣候下的生理適應。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較佳為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所測定之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20‰以上。δ 13C更佳為-18‰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以上,特佳為-13‰以上。δ 13C更佳為-1‰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以下,特佳為-7‰以下。本發明的PVA薄膜中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上述範圍,表示使用以源自C4植物的生物乙烯為原料的PVA作為PVA薄膜中所含的PVA(A)。此處,源自C4植物的生物乙烯由於與源自C3植物的生物乙烯相比,存在難以取得的傾向,所以藉由使本發明的PVA薄膜中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上述範圍,能使PVA薄膜的製造者更容易且確實地判別。又,作為C4植物,從產量、成本來看,較佳為玉米、甘蔗、木薯。
此外,作為C3植物、C4植物以外的植物,CAM植物具有適應乾燥的環境的光合作用系統,認為該光合作用系統是C3光合作用的一種進化形態。CAM植物的δ 13C一般為約-35‰~約-10‰的範圍,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可視需要併用此等CAM植物為生物質原料。
又,本發明的PVA薄膜係只要 14C/C、視需要之δ 13C在上述範圍內,則亦可使用混合具有不同的 14C/C、或δ 13C的PVA而成者作為原料。
例如,不僅使用源自C3植物的原料而得到顯示δ 13C的PVA薄膜,而且藉由混合不同δ 13C的PVA作成指定的δ 13C、亦即作成包含單一C3植物無法達到的δ 13C之更特定的δ 13C,可進一步提高所得之PVA薄膜的判別精度。亦即,若使用不同δ 13C的原料,則分析其碳穩定同位素比所得之統計分析值由於變成固有的,所以能與其他原料區別,因此,由這種原料所製造的PVA薄膜的δ 13C也會具有固有的分析值,而容易識別、追蹤。
<聚乙烯醇樹脂>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較佳為PVA(A)的全部或一部分係構成該PVA(A)的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亦即,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PVA(A)可以是PVA(Ab)單獨,亦可為PVA(Ab)與僅由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得之PVA(Ap)的混合物。
得到PVA(Ab)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制,但可例示例如: (1)僅將僅聚合生物乙烯酯單體(Cb1)所得之聚乙烯酯(Db1)皂化而得到PVA(Ab1)的方法; (2)將以生物乙烯(Bb)與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的混合物為原料之生物乙烯酯單體(Cb2)聚合所得之聚乙烯酯(Db2)予以皂化而得到PVA(Ab2)的方法; (3)將前述生物乙烯酯單體(Cb1)、與以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為原料之乙烯酯單體(Cp)共聚合所得之聚乙烯酯(Db3)予以皂化而得到PVA(Ab3)的方法; (4)將前述聚乙烯酯(Db1)、與僅聚合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酯單體(Cp)所得之聚乙烯酯(Dp)混合而成者予以皂化而得到PVA(Ab4)的方法; (5)組合上述(2)~(4)之方法的方法等。
作為乙烯酯單體,可列舉例如: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戊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基、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三甲基乙酸乙烯酯、維沙狄克酸乙烯酯(vinyl versatate)等,此等之中較佳為乙酸乙烯酯。
乙烯酯單體之製造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使乙烯與R-COOH所示之具有羧基的化合物反應而得到。乙酸乙烯酯可以如下述般合成。通常,乙酸乙烯酯係藉由在觸媒存在下使乙烯、乙酸與氧進行氣相反應而得到。此時,藉由使用包含指定量的 14C的乙烯、或使用包含指定量的 14C的乙酸作為具有羧基的化合物,可得到包含指定量的 14C的乙酸乙烯酯。作為包含指定量的 14C的乙烯,可列舉例如生物乙烯。
此外,在乙烯酯單體的製造中,關於羧酸等的乙烯以外的原料,亦較佳為使用源自生物者,但由於羧酸基在皂化時會從聚乙烯酯的聚合物主鏈脫離,通常會回收再使用,所以即使使用源自化石燃料者,也不會使存在於地球環境內的二氧化碳增加,不會成為地球暖化的原因。
聚乙烯酯較佳為使用1種或2種以上乙烯酯單體而得者,更佳為僅使用1種乙烯酯單體而得者。又,聚乙烯酯可以是1種或2種以上乙烯酯單體和可與其共聚合的其他單體的共聚物。
作為可與乙烯酯單體共聚合的其他單體,較佳為乙烯。亦即,本發明的PVA薄膜中所含的PVA較佳為含有乙烯單元。又,乙烯單元的含量,基於構成乙烯酯聚合物的全部結構單元的莫耳數,較佳為1莫耳%以上,更佳為1.5莫耳%以上。又,乙烯單元的含量,基於構成乙烯酯聚合物的全部結構單元的莫耳數,較佳為小於15莫耳%,更佳為小於10莫耳%。藉由使乙烯單元的含量為上述範圍,在使用本發明的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的情形,能在不大幅地損害PVA薄膜的光學特性下改善耐水性等。其理由未必清楚,推測這是因為藉由在聚合物主鏈中導入乙烯單元雖減弱了親水性,但在結晶中乙烯單元所占的體積與乙烯醇單元的體積沒有顯著差異,而PVA的結晶構造沒有受到顯著干擾。
作為可與乙烯酯單體共聚合的其他單體,除乙烯以外,可列舉例如:丙烯、1-丁烯、異丁烯等的碳數3~30的烯烴;丙烯酸或其鹽;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等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或其鹽;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N-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二丙酮丙烯醯胺、丙烯醯胺丙烷磺酸或其鹽、丙烯醯胺丙基二甲基胺或其鹽、N-羥甲基丙烯醯胺或其衍生物等的丙烯醯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丙烷磺酸或其鹽、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二甲基胺或其鹽、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或其衍生物等的甲基丙烯醯胺衍生物;N-乙烯基甲醯胺、N-乙烯基乙醯胺、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的N-乙烯基醯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異丙基乙烯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異丁基乙烯基醚、三級丁基乙烯基醚、十二烷基乙烯基醚、硬脂基乙烯基醚等的乙烯基醚;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氰化乙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等的鹵化乙烯;乙酸烯丙酯、烯丙基氯等的烯丙基化合物;馬來酸或其鹽、酯或酸酐;伊康酸或其鹽、酯或酸酐;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的乙烯基矽基化合物;乙酸異丙烯酯等。上述的乙烯酯系聚合物可具有源自此等其他單體中的1種或2種以上的結構單元。
源自聚乙烯酯中占有的其他單體之結構單元的比例,從所得之PVA薄膜的強度、使用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時的光學性能等的觀點,基於構成聚乙烯酯的全部結構單元的莫耳數,較佳為15莫耳%以下,更佳為5莫耳%以下。
可與乙烯酯單體共聚合的其他單體,可使用源自化石燃料的單體,也可使用源自植物的單體。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PVA(A)的聚合度較佳為200以上。PVA(A)的聚合度較佳為小於8,000。PVA(A)的聚合度,從PVA薄膜的強度的觀點,更佳為30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00以上。另一方面,從PVA(A)或PVA薄膜的生產性等觀點,PVA(A)的聚合度更佳為小於5,000,進一步較佳為小於3,000。此處所謂的PVA(A)的聚合度係指依照JIS K6726-1994的記載所測定之平均聚合度Po,將PVA再皂化、純化後,從在30℃的水中測定之極限黏度[η](單位:分升/g)由下式而求得。
Po=([η]×10 4/8.29) ( 1/0.62)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PVA(A)的皂化度較佳為80莫耳%以上。當皂化度小於80莫耳%時,在使用PVA薄膜作為藥劑包裝用薄膜的情形下水溶性容易受到損害,又,在使用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的情形下光學特性容易受到損害。皂化度更佳為84莫耳%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8莫耳%以上。另一方面,皂化度較佳為小於100莫耳%,更佳為小於99.999莫耳%,進一步較佳為小於99.995莫耳%。此處,PVA的皂化度係指相對於PVA具有的能藉由皂化轉換為乙烯醇單元的結構單元(典型為乙烯酯單體單元)與乙烯醇單元的合計莫耳數,該乙烯醇單元的莫耳數所占有的比例(莫耳%)。PVA的皂化度能依照JIS K6726-1994的記載進行測定。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PVA(A)的1,2-二醇鍵的含量較佳為0.2莫耳%以上。PVA(A)的1,2-二醇鍵的含量較佳為小於2.0莫耳%。藉由使1,2-二醇鍵的含量小於2.0莫耳%,在使用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的情形下容易得到良好的光學特性、機械強度。另一方面,藉由使1,2-二醇鍵的含量為0.2莫耳%以上,能提高製造PVA(A)時的生產性,並能降低製造成本。PVA(A)的1,2-二醇鍵的含量更佳為0.4莫耳%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6莫耳%以上。PVA(A)的1,2-二醇鍵的含量更佳為小於1.9莫耳%,進一步較佳為小於1.8莫耳%。
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較佳為PVA(A)在聚合物末端具有烷氧基,烷氧基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的含量(以下,有時記載為末端烷氧基的含量)為0.0005莫耳%以上。末端烷氧基的含量較佳為小於1莫耳%。作為烷氧基導入至聚合物末端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但可列舉例如使用具有烷氧基的聚合起始劑,將乙烯酯予以聚合的方法。
當使用本發明的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時,例如當使用PVA薄膜作為原材薄膜來製造偏光薄膜時,若PVA(A)在製造步驟中溶析於處理液中,處理液中的PVA(A)濃度提高,則由於硼酸交聯的進行等使PVA(A)的微粒析出於處理液中而附著在PVA薄膜上,在所得之偏光薄膜的表面殘存有源自PVA微粒的異物,成為缺陷而產生問題。在本發明的PVA薄膜中,是藉由PVA(A)在聚合物末端具有烷氧基,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而言使其含量為0.0005莫耳%以上小於1莫耳%,而能抑制該問題產生。在末端烷氧基的含量小於0.0005莫耳%的情形下,有無法充分地降低源自PVA(A)微粒的偏光薄膜表面的異物缺陷的情形。又,在末端烷氧基的含量超過1莫耳%的情形下,當使用本發明的PVA薄膜作為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時,有所得之偏光薄膜的偏光性能變得不充分之虞。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而言,末端烷氧基的含量更佳為0.001莫耳%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005莫耳%以上。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而言,末端烷氧基的含量更佳為小於0.1莫耳%,進一步較佳為小於0.05莫耳%。
本發明中的PVA薄膜,作為PVA(A)可使用1種PVA,也可摻合使用聚合度、皂化度或改質度等互不相同的2種以上PVA。在摻合使用2種以上PVA的情形下,可摻合PVA(A)與PVA(A)以外的源自生物乙烯等生物質的PVA,也可摻合PVA(A)與源自石油或化石的PVA,也可組合兩者。
在本發明中,PVA薄膜中的PVA(A)的含有率沒有特別限制,但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進一步較佳為85質量%以上。又,該含有率可為100質量%,但若考慮到兼具生物質的取得性與作為偏光薄膜的性能,則較佳為99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進一步可為90質量%以下。
<塑化劑> 本發明的PVA薄膜在不包含塑化劑的狀態下比其他的塑膠薄膜硬,有衝擊強度等的機械物性、二次加工時的步驟通過性等成為問題之情形。為了防止彼等問題,本發明的PVA薄膜中較佳為含有塑化劑。作為較佳的塑化劑可列舉多元醇,具體而言,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三醇、二丙三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山梨糖醇等的多元醇等。此等塑化劑可使用單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此等塑化劑之中,從不易滲出到薄膜表面等的觀點,較佳為乙二醇或丙三醇,更佳為丙三醇。又,較佳為塑化劑也是使用由源自生物的原料所製造者。
本發明的PVA薄膜中的塑化劑的含量,相對於PVA薄膜中所含的PVA100質量份而言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質量份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又,塑化劑的含量較佳為7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下,進一步較佳為40質量份以下。若塑化劑的含量小於1質量份,則有PVA薄膜的衝擊強度等機械物性的改善效果不充分的情形。另一方面,若塑化劑的含量超過70質量份,則有PVA薄膜過於柔軟且操作性降低,或者滲出到薄膜表面的情形。
<澱粉/水溶性高分子> 本發明的PVA薄膜可含有澱粉及/或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藉由含有這種水溶性高分子,能賦予PVA薄膜機械強度,在處理PVA薄膜時能維持耐濕性,或在溶解PVA薄膜時能藉由水的吸收來調節柔軟化的速度。
作為澱粉,可列舉例如: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甘藷澱粉、小麥澱粉、米澱粉、樹薯澱粉、西米澱粉等的天然澱粉類;施加了醚化加工、酯化加工、氧化加工等的加工澱粉類等,特佳為加工澱粉類。
PVA薄膜中的澱粉的含量,相對於PVA(A)100質量份,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若澱粉的量大於15質量份,則在PVA薄膜的製造時有步驟通過性惡化之虞。
作為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可列舉例如:糊精、明膠、黏膠(glue)、酪蛋白、蟲膠、阿拉伯膠、聚丙烯醯胺、聚丙烯酸鈉、聚乙烯基甲基醚、甲基乙烯基醚與馬來酸酐的共聚物、乙酸乙烯酯與伊康酸的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纖維素、乙醯纖維素、乙醯丁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海藻酸鈉等。
PVA薄膜中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相對於PVA(A)100質量份,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若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的含量大於15質量份,則PVA薄膜的物性有受損之虞。
<界面活性劑> 在PVA薄膜的製膜中,從其操作性、以及製造PVA薄膜時從製膜裝置的剝離性提升等的觀點,較佳為在PVA薄膜中添加界面活性劑。作為界面活性劑的種類,可例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例如:月桂酸鉀等的羧酸型;硫酸辛酯等的硫酸酯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酯等的磺酸型等。
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例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油醚等的烷基醚型;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等的烷基苯基醚型;聚氧乙烯月桂酸酯等的烷基酯型;聚氧乙烯月桂基胺基醚等的烷基胺型;聚氧乙烯月桂酸醯胺等的烷基醯胺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等的聚丙二醇醚型;月桂酸二乙醇醯胺、油酸二乙醇醯胺等的烷醇醯胺型;聚氧化烯烯丙基苯基醚等的烯丙基苯基醚型等。 界面活性劑可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
<其他成分> 本發明的PVA薄膜係除了塑化劑、澱粉、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界面活性劑以外,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含有水分、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潤滑劑、交聯劑、著色劑、填充劑、防腐劑、防黴劑、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等的成分。PVA、塑化劑、澱粉、PVA(A)以外的水溶性高分子、界面活性劑的各質量的合計值在本發明的PVA薄膜的總質量中占有的比例,較佳為60~100質量%的範圍內,更佳為80~100質量%的範圍內,進一步較佳為90~100質量%的範圍內。
<形狀> 本發明的PVA薄膜的厚度並未特別限制,但由於若厚度過厚則有二次加工性惡化的傾向,所以PVA薄膜的厚度較佳為200μm以下,更佳為15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0μm以下。又,在厚度過薄的情形下,由於PVA薄膜的力學強度有產生問題之虞,所以PVA薄膜的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5μm以上,特佳為20μm以上。此外,PVA薄膜的厚度能測定任意10處(例如,在PVA薄膜的長度方向上繪製之直線上的任意10處)的厚度,作為彼等之平均值而求得。
<用途> 本發明的PVA薄膜係用作光學薄膜製造用的原材薄膜或水溶性薄膜。作為光學薄膜,可例示偏光薄膜、視野角提升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升薄膜等,但較佳為偏光薄膜。又,作為水溶性薄膜,可例示藥劑包裝用薄膜、液壓轉印用基底薄膜、刺繡用基材薄膜、人造大理石成形用離型薄膜、種子包裝用薄膜、穢物收納袋用薄膜等,但較佳為藥劑包裝用薄膜。作為藥劑的種類,可列舉例如洗劑、農藥、或殺菌劑等。作為藥劑的形態,可為粉末狀、塊狀、凝膠狀及液體狀中的任一種。藉由使用本發明的PVA薄膜作為藥劑包裝用薄膜來包裝藥劑,能得到包裝體。藉由使用該包裝體,在一般家庭中使用洗劑洗滌衣服時、在農業作業中於水田散布農藥時,能簡便且安全地使用一定量的藥劑。
<PVA薄膜之製造方法> 在本發明中,PVA薄膜之製造方法可藉由以下的任意方法而製膜:使用在PVA(A)中加入溶劑、添加劑等而均勻化的製膜原液,利用流延製膜法、濕式製膜法(吐出到不良溶劑中)、乾濕式製膜法、凝膠製膜法(將製膜原液暫時冷卻凝膠化後,萃取去除溶劑,而得到PVA薄膜的方法)、或此等之組合進行製膜的方法;藉由使用擠壓機等得到上述製膜原液並將其從T型模具等擠壓而進行製膜的熔融擠壓製膜法、充氣成形法等。此等之中、流延製膜法及熔融擠壓製膜法由於能以高生產性得到均質的薄膜而為較佳。以下,針對PVA薄膜的流延製膜法或熔融擠壓製膜法進行說明。
在用流延製膜法或熔融擠壓製膜法製膜PVA薄膜的情形下,使上述的製膜原液於金屬輥、金屬帶等的支撐體上流延成膜狀,進行加熱以去除溶劑,藉此固化而薄膜化。固化的薄膜從支撐體上剝離,視需要藉由乾燥輥、乾燥爐等使其乾燥,進一步視需要進行熱處理,並捲取,藉此能得到卷狀之長條的PVA薄膜。
上述製膜原液的揮發分濃度(製膜時等藉由揮發、蒸發所去除的溶劑等揮發性成分的濃度)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55質量%以上。製膜原液的揮發分濃度較佳為90質量%以下,更佳為80質量%以下。若揮發分濃度小於50質量%,則製膜原液的黏度變高,有製膜變得困難的情形。另一方面,若揮發分濃度超過90質量%,則黏度變低而容易損害所得之薄膜的厚度均勻性。
此處,本說明書中的「製膜原液的揮發分率」係指由下述式子所求得的揮發分率。
製膜原液的揮發分率(質量%)={(Wa-Wb)/Wa}×100 (式中,Wa表示製膜原液的質量(g),Wb表示將Wa(g)的製膜原液在105℃的電熱乾燥機中經16小時乾燥時的質量(g)。)
製膜原液的製備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使PVA與塑化劑、界面活性劑等的添加劑在溶解槽等中溶解的方法;在使用單軸擠壓機或雙軸擠壓機熔融混練含水狀態的PVA時,與塑化劑、界面活性劑等一起熔融混練的方法等。
在用流延製膜法或熔融擠壓製膜法製膜PVA薄膜的情形下,使上述的製膜原液從膜狀吐出裝置於金屬輥、金屬帶等的支撐體上流延成膜狀,進行加熱以去除溶劑,藉此固化而薄膜化。
流延製膜原液的支撐體的表面溫度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65℃以上。流延製膜原液的支撐體的表面溫度較佳為11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95℃以下。在表面溫度小於50℃的情形下,乾燥所需的時間變長,有生產性降低的傾向。在表面溫度超過110℃的情形下,有容易產生起泡等的膜面異常的傾向,及有薄膜變得過硬的傾向。
可在支撐體上加熱PVA薄膜的同時,以風速1~10m/秒的熱風均勻地噴吹PVA膜之非接觸面側的整個區域,而調節乾燥速度。噴吹非接觸面側之熱風的溫度,從乾燥效率、乾燥的均勻性等之觀點,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70℃以上。噴吹非接觸面側之熱風的溫度,從乾燥效率、乾燥的均勻性等之觀點,較佳為150℃以下,更佳為120℃以下。
從支撐體剝離的PVA薄膜,在支撐體上較佳為乾燥至揮發分率5~50質量%後,將其剝離,並視需要進一步進行乾燥。乾燥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列舉使其與乾燥爐、乾燥輥接觸的方法。在以複數根乾燥輥使其乾燥的情形下,較佳為使薄膜的一面與另一面交互地接觸乾燥輥,以使兩面均勻化。乾燥輥的數量較佳為3個以上,更佳為4個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個以上。乾燥輥的數較佳為30個以下。乾燥爐、乾燥輥的溫度的上限較佳為11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更佳為9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85℃以下。若乾燥爐、乾燥輥的溫度過高,則有薄膜變得過硬之虞。另一方面,乾燥爐、乾燥輥的溫度的下限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45℃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0℃以上。若乾燥爐、乾燥輥的溫度過低,則有生產性降低之虞。
可視需要對於經乾燥的PVA薄膜進一步進行熱處理。藉由進行熱處理,能進行PVA薄膜的強度、水溶性、雙折射率等物性的調整。熱處理溫度的下限較佳為60℃以上。熱處理溫度的上限較佳為135℃以下,更佳為130℃以下。若熱處理溫度過高,則有薄膜變得過硬之虞。
如此所製造的PVA薄膜可視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濕處理,使薄膜兩端部(耳部)的切口等在行紙、圓筒狀的芯部上捲繞成卷狀,並進行防濕包裝,而成為製品。
藉由上述一連串處理最終所得之PVA薄膜的揮發分率沒有必要限定。PVA薄膜的揮發分率較佳為1質量%以上,更佳為2質量%以上。PVA薄膜的揮發分率較佳為5質量%以下,更佳為4質量%以下。
<判別方法> 藉由以上的方法所得之PVA薄膜,可以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與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PVA(Ap)的PVA薄膜。
此外,在本發明中,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PVA(Ap),係指不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的PVA(Ab)者,而非為排除包含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以外的其他單體單元的PVA(Ap)的概念。又,在本發明中,僅包含PVA(Ap)的PVA薄膜係指不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的PVA(Ab)者,而非為排除包含PVA(Ap)以外的成分的PVA薄膜的概念。
又,可以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和與該PVA薄膜不同之其他的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例如,即使是一部分包含來自於源自相同植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若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的PVA(Ab)、與僅由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得之PVA(Ap)的含有比例不同,則存在比率 14C/C也會不同。例如,針對自己公司製造的PVA薄膜,藉由以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成為一定的方式製造,可以判別PVA薄膜為自己公司的,或其他公司的。又,即使是在同一企業內,藉由預先按照製造基地、製造日、製造批次以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不同的方式進行製造,則亦可利用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的測定,而特定PVA薄膜的製造基地、製造日、製造批次。
為了實施PVA薄膜的判別,較佳為以全部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 14C/C成為1.0×10 -14以上的方式製造PVA薄膜,更佳為以成為2.0×10 -14以上的方式製造,進一步較佳為以成為5.0×10 -14以上的方式製造。又,由於源自生物的原料一般而言成本高於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以為了實施PVA薄膜的判別,較佳為以全部碳中的 14C的存在比率 14C/C成為1.0×10 -11以下的方式製造PVA薄膜,更佳為以成為7.0×10 -12以下的方式製造,進一步較佳為以成為5.0×10 -12以下的方式製造。
再者,針對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而判別為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能藉由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或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的哪一者。更具體而言,在碳13之(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20‰以上的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在前述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小於-20‰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及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能以更高精度進行PVA薄膜的判別。
上述中,雖然是針對在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後判別為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者,測定了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但是,可以不進行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的測定,且進行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的測定,而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和與該PVA薄膜不同的其他PVA薄膜。例如,可以判別: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與僅包含僅由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得之PVA(Ap)的PVA薄膜。但是,由於僅由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得之PVA(Ap)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一般小於-20‰,所以有難以判別包含以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為原料之PVA(Ab)的PVA薄膜、與僅包含僅由源自化石燃料的原料所得之PVA(Ap)的PVA薄膜的情形。
再者,也可以判別: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和與該PVA薄膜不同之包含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PVA(Ab)的PVA薄膜。
如上所述,只要改變PVA薄膜的每條生產線中使用之PVA中之生物PVA與源自化石燃料的PVA的混合比率,則可以藉由分析可在消費者市場取得之LCD製品的偏光板,特定所使用之偏光薄膜是以哪條生產線的PVA薄膜作為原料而成之物。
<用途> 本發明的PVA薄膜係如上所述可以適用於偏光薄膜的原料等的光學用途。又亦可適用於藥劑包裝、種子帶等的水溶性薄膜的用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等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因以下的實施例而受到任何限定。
[PVA薄膜的純化] 將以下的實施例或比較例所得之PVA薄膜卷捲開採取約5g的薄膜,並切成小片。然後使用氯仿以索氏萃取器萃取裁切的PVA薄膜。藉由如此充分地去除PVA薄膜中PVA以外的成分,並純化PVA薄膜,而得到PVA薄膜中的PVA。
[PVA薄膜中的PVA之全部碳中的碳14( 14C)之存在比率 14C/C的測定] 將上述的[PVA薄膜的純化]所得之PVA,利用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所指定的前處理方法(ASTM D6866/Method B)使其CO 2化後,藉由使用鐵觸媒的完全還原處理使其C(石墨)化。接著,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測定經純化的PVA薄膜及標準物質的碳同位素比( 14C/ 12C比, 13C/ 12C比),由彼等的測定結果求得 12C濃度、 13C濃度及 14C濃度。然後,藉由將所得之 14C濃度除以全部碳濃度( 12C濃度、 13C濃度及 14C濃度的合計),來算出PVA薄膜中之PVA的 14C/C。此處,作為標準物質,使用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提供的草酸標準物質(HOxII)所合成的石墨。此外,本測定中的 14C/C的測定限度小於1.0×10 -14
[PVA薄膜中的PVA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的測定] 將上述的[PVA薄膜的純化]所得之PVA,利用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所指定的前處理方法(ASTM D6866/Method B)使其CO 2化後,藉由使用鐵觸媒的完全還原處理使其C(石墨)化。接著,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測定經純化的PVA薄膜及標準物質的碳同位素比( 13C/ 12C比)。然後,用以下的式子算出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此處,作為標準物質,使用PDB(「Pee Dee Belemnite」)。
δ 13C[‰]={( 13C/ 12C) sample/( 13C/ 12C) PDB-1.0}×1,000
上述式中,[( 13C/ 12C) sample]表示測定對象之經純化的PVA薄膜的碳同位素比( 13C/ 12C比),[( 13C/ 12C) PDB]表示標準物質之PDB的碳同位素比( 13C/ 12C比)。
[PVA薄膜中的PVA的乙烯單元含量、烷氧基含量、1,2-二醇鍵含量及皂化度的測定] 使上述的[PVA薄膜的純化]所得之PVA溶解於二甲基亞碸(DMSO-d 6)後,將該溶液添加至丙酮中使PVA析出,藉此進一步純化。在該PVA的DMSO-d 6溶液中滴下1~2滴的三氟乙酸(TFA),針對所得之試料在以下的條件下立刻進行NMR測定。由所得之NMR光譜求得PVA薄膜中的PVA的乙烯單元含量、烷氧基含量、1,2-二醇鍵含量及皂化度。
(NMR測定條件) 使用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超導核磁共振裝置「Lambda500」 溶劑:DMSO-d 6(滴下TFA) 濃度:5質量% 溫度:80℃ 共振頻率:1H 500MHz 翻轉角度(flip angle):45° 脈衝延遲時間:4.0秒 累積次數:6000次
[PVA薄膜的延伸極限溫度的測定] 從以下的實施例或比較例所得之PVA薄膜卷的寬度方向中央部,採取寬度方向30mm、流動方向60mm的長方形試驗片。將該試驗片以卡盤間隔15mm設置在拉伸試驗機後,使其在設定為指定溫度之恆溫水槽中延伸並測定破裂時的延伸倍率。將其重複3次,求得破裂時的延伸倍率的平均值。若該平均值為6.5倍以上,則將恆溫水槽的溫度降低1℃,若小於6.5倍則將恆溫水槽的溫度升高1℃,求得破裂時的延伸倍率的平均值成為6.5倍以上的極限溫度(平均值成為6.5倍以上的最低溫度)。
[偏光薄膜中的異物數的評價] 將以下的實施例或比較例所得之偏光薄膜卷捲開,並切割成長度方向(延伸方向)30cm、寬度方向20cm的尺寸。以目視觀察在切割之偏光薄膜的表面存在的藍色異物,求得最長直徑為5~500μm的異物數(個/600cm 2)。將其重複3次,求得異物數的平均值(個/600cm 2)。異物的最長直徑係使用微分干涉顯微鏡(倍率:200倍)測定。此外,在以下的實施例或比較例中,由於將乾燥處理後的偏光薄膜連續地捲繞6小時,所以切割的偏光薄膜為從開始製造偏光薄膜起約6小時後的試樣。
[偏光薄膜的偏光度的測定] 將以下的實施例或比較例所得之偏光薄膜卷捲開,並切割成長度方向(延伸方向)30cm、寬度方向20cm的尺寸。從該切割之偏光薄膜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採取2片偏光薄膜的長度方向(延伸方向)1.5cm、寬度方向1.5cm的正方形試樣,將彼等之長度方向(延伸方向)呈平行方式重疊時的光的穿透率(Y )、及長度方向(延伸方向)呈正交方式重疊時的光的穿透率(Y⊥),以與上述穿透率的測定方法同樣的方法進行測定,並由下述的式子求得偏光度(V)(%)。
偏光度(V)(%)={(Y -Y⊥)/(Y +Y⊥)}1/2×100
<實施例1> (1)乙酸乙烯酯的合成 將矽石球體載體「HSV-I」(上海海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製)(球體直徑5mm,比表面積160m 2/g,吸水率0.75g/g)23g(吸水量19.7g),用包含56質量%四氯鈀酸鈉水溶液1.5g及17質量%四氯金酸四水合物水溶液1.5g之相當於載體吸水量的水溶液含浸後,浸漬於包含偏矽酸鈉9水合物2.5g的水溶液40mL中,並靜置20小時。接著,添加52質量%肼水合物水溶液3.3mL,在室溫靜置4小時後,水洗至水中沒有氯化物離子為止,並在110℃乾燥4小時。將所得之鈀/金/載體組成物浸漬於1.7質量%乙酸水溶液60mL中,並靜置16小時。接著,水洗16小時,在110℃乾燥4小時。然後,含浸於2g的乙酸鉀之相當於載體吸水量的水溶液中,在110℃乾燥4小時,藉以得到乙酸乙烯酯合成觸媒。
將所得之觸媒3mL用玻璃珠粒75mL稀釋,並填充至SUS316L製反應管(內徑22mm,長度480mm)中,在反應溫度150℃、反應壓力0.6MPaG中,將混合成乙烯/氧/水/乙酸/氮=47.3/6.1/5.6/26.3/14.7(mol%)的比例之氣體以流量20NL/小時流通,並進行反應。此處,作為乙烯,使用源自甘蔗的生物乙烯(Braskem S.A.製)。將包含所得之乙酸乙烯酯的反應氣體純化,得到乙酸乙烯酯。
(2)PVA的合成 使用作為單體的上述所得之乙酸乙烯酯、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作為溶劑之甲醇,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在聚合溫度60℃進行聚合後,對所使用的聚合起始劑每1莫耳添加2莫耳的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DPMP)作為具有共軛雙鍵之分子量1000以下的化合物。聚合時間係配合作為目標的聚合度而調整。在所得之聚乙酸乙烯酯的甲醇溶液中,於攪拌下加入氫氧化鈉的6質量%甲醇溶液,使氫氧化鈉的莫耳比相對於聚乙酸乙烯酯的乙酸乙烯酯單元而言成為0.023,並使其在30℃開始皂化反應。隨著皂化反應的進行生成凝膠化物。在從皂化反應開始經過50分鐘的時間點,粉碎凝膠化物而得到用甲醇膨潤過的PVA(PVA-1)。將該PVA-1用其5倍質量的甲醇進行洗淨,接著在55℃熱風乾燥1小時,在100℃熱風乾燥2小時。
(3)PVA薄膜及PVA薄膜卷的製造 製備含有所得之PVA-1 100質量份、丙三醇12質量份、月桂酸二乙醇醯胺0.1質量份的水溶液(PVA濃度:15質量%),作為PVA薄膜的製膜原液。將該製膜原液從縫模吐出至表面溫度調整成90℃之直徑2m的第1金屬輥上並使其乾燥,並將水分率成為12質量%的薄膜從金屬輥剝離下來。接著,將未與第1金屬輥接觸的薄膜面與表面溫度70℃的直徑1m的第2金屬輥接觸並使其乾燥。進一步以薄膜的一面與另一面交互地與金屬輥相接的方式,使該薄膜依序與第3~6金屬輥(表面溫度80~120℃,直徑1m)接觸、乾燥並捲繞,藉此得到寬度0.6m、長度1000m、厚度30μm的PVA薄膜的卷狀物(PVA薄膜卷)。
(4)偏光薄膜的製造 將所得之PVA薄膜卷捲開,並依序實施膨潤處理、染色處理、交聯處理、延伸處理、洗淨處理、乾燥處理,而連續地製造偏光薄膜。膨潤處理係在30℃的加入處理液(純水)的膨潤處理槽中浸漬PVA薄膜,在此期間藉由將該薄膜於長度方向單軸延伸成1.72倍而進行。染色處理係在32℃的加入處理液(硼酸2.8質量%及碘化鉀5質量%的水溶液)的膨潤處理槽中浸漬PVA薄膜,在此期間藉由將該薄膜於長度方向單軸延伸成1.37倍而進行。交聯處理係在32℃的加入交聯處理液(2.6質量%硼酸水溶液)的膨潤處理槽中浸漬PVA薄膜,在此期間藉由將該薄膜於長度方向單軸延伸成1.12倍而進行。延伸處理係在55℃的加入延伸處理液(硼酸2.8質量%及碘化鉀5質量%的水溶液)的膨潤處理槽中,藉由將PVA薄膜於長度方向單軸延伸成2.31倍而進行。洗淨處理係在22℃的加入洗淨處理液(硼酸1.5質量%及碘化鉀5質量%的水溶液)的洗淨處理槽中,藉由將PVA薄膜浸漬12秒鐘而進行。乾燥處理係藉由在60℃使PVA薄膜乾燥1.5分鐘而進行。此處,洗淨處理及乾燥處理之期間沒有進行PVA薄膜的延伸。如此,將所得之PVA薄膜卷捲開,連續地製造偏光薄膜。
(5)偏光薄膜卷的製造 從所得之偏光薄膜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採取2片偏光薄膜的長度方向(延伸方向)1.5cm、寬度方向1.5cm的正方形試樣,針對各別使用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分光光度計V-7100(附帶積分球),依照JIS Z8722(物體色的測定方法),進行C光源、2度視野的可見光區域的能見度校正(visibility correction),並針對1片偏光薄膜試樣,測定相對於延伸軸方向傾斜45度時的光的穿透率與傾斜-45度時的光的穿透率,而求得彼等之平均值(Y1)。
針對另一片偏光薄膜試樣,也以與前述同樣的方式測定傾斜45度時的光的穿透率與傾斜-45度時的光的穿透率,而求得彼等之平均值(Y2)。將前述所求得之Y1與Y2進行平均來當作偏光薄膜的穿透率(Y)(%)。
調整膨潤處理槽中的碘及碘化鉀的濃度使其穿透度成為43.5%後,連續地捲繞乾燥處理後的偏光薄膜6小時,藉此而得到偏光薄膜的卷狀物(偏光薄膜卷)。
針對如此所得之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以上述的方法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實施例2> 除了將上述的「(2)PVA的合成」中使用的聚合起始劑變更為偶氮雙異丁腈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PVA(PVA-2)。然後,除了使用PVA-2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了將上述的「(2)PVA的合成」中PVA的聚合溫度變更為90℃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PVA(PVA-3)。然後,除了使用PVA-3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了將上述的「(1)乙酸乙烯酯的合成」中使用的乙烯變更為源自石油的乙烯(AIR LIQUIDE Kogyo Gas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PVA(PVA-4)。然後,除了使用PVA-4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實施例4> 除了將上述的「(3)PVA薄膜及PVA薄膜卷的製造」中使用的PVA變更為將比較例1所得之PVA-4與實施例1所得之PVA-1以質量比1:1混合而成之PVA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實施例5> 除了作為上述的「(2)PVA的合成」中使用的單體,相對於乙酸乙烯酯100質量份而言追加5.7質量份的源自甘蔗的生物乙烯(Braskem S.A.製),且將反應容器內的壓力維持在0.03MPaG進行聚合反應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PVA(PVA-5)。然後,除了使用PVA-5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實施例6> 藉由將C3植物之稻米通過鹼處理步驟、糖化處理步驟、乙醇化步驟進行處理,而得到源自稻米的乙醇。藉由將該乙醇進行以絲光沸石作為觸媒之在190℃下的脫水反應處理,以製造源自稻米的生物乙烯。
然後,除了將上述的「(1)乙酸乙烯酯的合成」中使用的乙烯變更為該源自稻米的生物乙烯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PVA(PVA-6)。然後,除了使用PVA-6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造PVA薄膜卷及偏光薄膜卷,並進行測定及評價。將測定及評價的結果示於表2。此外,將PVA的原料及聚合條件示於表1。
[表1]
乙酸乙烯酯的原料的乙烯 PVA聚合條件
來源 植物 聚合 *1觸媒 聚合 溫度 共聚合的乙烯量 *2
單位 質量份
PVA-1 生質 甘蔗 AMV 60 -
PVA-2 生質 甘蔗 AIBN 60 -
PVA-3 生質 甘蔗 AMV 90 -
PVA-4 石油 - AMV 60 -
PVA-5 生質 甘蔗 AMV 60 5.7
PVA-6 生質 稻米 AMV 60 -
*1)AMV: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 AIBN:偶氮雙異丁腈 *2)相對於乙酸乙烯酯100質量份的質量
[表2]
PVA薄膜 偏光薄膜
PVA PVA薄膜評價 偏光薄膜評價
種類 聚合度 皂化度 乙烯單元含量 烷氧基含量 1,2-二醇鍵含量 14C/C δ 13C 極限延伸溫度 異物數的平均值 偏光度
單位 莫耳% 莫耳% 莫耳% 莫耳% 個/600cm 2 %
實施例1 PVA-1 2430 99.9 0 0.01 1.4 9.5×10 -13 -11 63 0 99.99
實施例2 PVA-2 2400 99.9 0 0 1.4 9.1×10 -13 -13 63 2.6 99.99
實施例3 PVA-3 2420 99.9 0 0.01 1.6 9.4×10 -13 -12 62 0.3 99.98
實施例4 * PVA-1 +PVA-4 2430 99.9 0 0.01 1.4 4.8×10 -13 -18 63 0 99.99
實施例5 PVA-5 2400 99.9 3.8 0.01 1.3 9.6×10 -13 -11 68 0.3 99.99
實施例6 PVA-6 2420 99.9 0 0.01 1.4 1.1×10 -12 -36 63 0 99.99
比較例1 PVA-4 2430 99.9 0 0.01 1.4 小於測定極限 -26 63 0 99.99
*)使用以質量比1:1混合PVA-1與PVA-4而成的PVA
無。
無。

Claims (7)

  1.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聚乙烯醇樹脂(Ap)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2.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全部碳中的碳14( 14C)的存在比率 14C/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與該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不同之其他的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針對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藉此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或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的哪一者。
  4. 如請求項3之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中在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為-20‰以上的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4植物的乙烯(Bb),在前述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小於-20‰情形下,判別源自生物的乙烯(Bb)為源自C3植物的乙烯(Bb)。
  5.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僅包含僅來自於源自化石燃料的乙烯(Bp)之聚乙烯醇樹脂(Ap)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6.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其係藉由測定碳13( 13C)的碳穩定同位素比δ 13C,判別: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和與該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不同之其他的包含碳的全部或一部分來自於源自生物的乙烯(Bb)之聚乙烯醇樹脂(Ab)的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7. 一種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使具有羧基的化合物與源自生物的乙烯(Bb)反應而合成乙烯酯單體,或藉由使包含 14C之具有羧基的化合物與乙烯反應而合成乙烯酯單體, 將所得之乙烯酯單體聚合而得到聚乙烯酯, 藉由將所得之聚乙烯酯皂化,而得到聚乙烯醇樹脂(Ab), 並使用所得之聚乙烯醇樹脂(Ab)來製造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TW111147344A 2020-10-15 2021-10-15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TW2023113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3926 2020-10-15
JP2020173926 2020-10-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1311A true TW202311311A (zh) 2023-03-16

Family

ID=8120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326A TWI829024B (zh) 2020-10-15 2021-10-15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TW111147344A TW202311311A (zh) 2020-10-15 2021-10-15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判別方法、及聚乙烯醇樹脂薄膜之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326A TWI829024B (zh) 2020-10-15 2021-10-15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20230073770A1 (zh)
EP (2) EP4102224A3 (zh)
JP (2) JP7072129B1 (zh)
KR (2) KR102573942B1 (zh)
CN (2) CN114901734A (zh)
AU (2) AU2021362389B2 (zh)
BR (2) BR112022018132A2 (zh)
CA (2) CA3235327A1 (zh)
MX (2) MX2022012718A (zh)
TW (2) TWI829024B (zh)
WO (1) WO2022080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2267A1 (ja) * 2022-03-22 2023-09-28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5623B2 (en) * 1998-09-24 2002-03-12 Hopital-Sainte-Justine Method of treating IBD/Crohn's disease and related conditions wherein drug metabolite levels in host blood cells determine subsequent dosage
US6608121B2 (en) * 2000-08-07 2003-08-19 Kuraray Co., Ltd. Water-soluble resin composition and water-soluble film
KR100508822B1 (ko) * 2002-03-20 2005-08-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폴리비닐 알콜계 필름
FR2938261B1 (fr) * 2008-11-13 2010-11-19 Arkema France Fabrication de copolymeres ethylene/ester vinylique d'acide carboxylique a partir de matieres renouvelables, copolymeres obtenus et utilisations
EP2415789B1 (en) * 2009-03-31 2014-06-04 Kuraray Co., Ltd. New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1798265B (zh) * 2010-02-05 2013-09-18 天津大学 一种生物乙醇制备乙酸乙烯的方法
EP2565212B1 (en) 2010-04-26 2020-05-06 Nippon Shokubai Co., Ltd. Polyacrylate (salt), polyacrylate (salt) water-absorbent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CA2762583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ustainable compositions for automatic dishwashing detergents and sustainable packaging for the compositions
EP2918633B1 (en) * 2012-11-12 2019-09-11 LG Hausys,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and formed product for use as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KR102043264B1 (ko) * 2013-04-04 2019-11-11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유산 수지 필름
JP6682101B2 (ja) * 2016-06-08 2020-04-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レーザ分光式安定同位体比分析法、装置、および多地点安定同位体比分析システム
JP7234626B2 (ja) * 2017-12-28 2023-03-0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フィルム及び薬剤包装体
TWI799607B (zh) * 2018-06-29 2023-04-21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烯醇薄膜、偏光薄膜及此等之製造方法、以及薄膜卷
JP7259243B2 (ja) * 2018-09-27 2023-04-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植物由来ポリエチレンを含む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CN113226689B (zh) * 2018-12-28 2023-04-14 株式会社可乐丽 水溶性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
CN109879996B (zh) * 2019-03-21 2021-11-05 广西中连智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甘蔗渣制备聚乙烯醇的方法
WO2020213046A1 (ja) * 2019-04-15 2020-10-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エチレ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2857A (zh) 2022-06-16
CN114901734A (zh) 2022-08-12
WO2022080472A1 (ja) 2022-04-21
AU2022271454B2 (en) 2024-05-09
EP4071080A4 (en) 2023-07-05
JP2022069481A (ja) 2022-05-11
CN115322503A (zh) 2022-11-11
AU2022271454A1 (en) 2023-01-05
BR122022018252A2 (pt) 2023-05-09
AU2021362389A1 (en) 2023-01-05
US20230073770A1 (en) 2023-03-09
CA3235327A1 (en) 2022-04-21
AU2021362389B2 (en) 2023-06-29
KR102573942B1 (ko) 2023-09-06
EP4071080A1 (en) 2022-10-12
JPWO2022080472A1 (zh) 2022-04-21
TWI829024B (zh) 2024-01-11
US20220348757A1 (en) 2022-11-03
EP4102224A2 (en) 2022-12-14
MX2023001471A (es) 2023-03-06
KR20220100871A (ko) 2022-07-18
MX2022012718A (es) 2022-11-07
KR20230071770A (ko) 2023-05-23
EP4102224A3 (en) 2023-02-22
BR112022018132A2 (pt) 2023-04-25
JP7072129B1 (ja) 2022-05-19
CA3181661A1 (en)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8429B1 (en) 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 and water-soluble film containing same
JP5638533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重合体フィルム
WO2015098978A1 (ja) 変性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水溶性フィルム
CN113226689A (zh) 水溶性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
JPH04100913A (ja) 生分解性繊維、生分解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法
TWI829024B (zh) 聚乙烯醇樹脂薄膜
CN106189010B (zh) 一种吹塑成型的聚乙烯醇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26687A (zh) 水溶性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装体
TW202212313A (zh) 乙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及乙烯醇聚合物
CN113226688A (zh) 水溶性膜以及包装体
CN113167959B (zh) 聚乙烯醇膜和使用其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Nthoiwa et al. Vinyl alcohol polymers
CN113950506A (zh) 聚乙烯醇膜和使用其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JPH06313809A (ja) 偏光膜の製造法
CN107441957A (zh) 一种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JP2001206960A (ja) アルカリ性物質包装用フィルム
JP6255300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TWI811008B (zh) 聚乙烯醇膜及由其製得之光學膜
WO2023127874A1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及び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540807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水溶性フィルム
WO2023171710A1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及び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824299B2 (ja) 環境改善材料および環境改善方法
EP4361210A1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body
EP4174118A1 (en) Water-soluble film and packaging body